2021年7月31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後疫情時代 超前部署經濟對策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假日,udn 垃圾,欠缺。

◆  聯合報社論/紓困振興預算原來都在興利「綠友友」
◆  聯合報黑白集/打高端與吃萊豬
◆  經濟日報社論/後疫情時代 超前部署經濟對策







經濟日報社論/後疫情時代 超前部署經濟對策


2021-07-31 00:00  經濟日報 /   社論
新冠疫情在台灣逐漸獲得控制,相信很快就可以進一步解除嚴格的疫情管制,進入後疫情的生活。記者林伯東/攝影


新冠疫情在台灣逐漸獲得控制,相信很快就可以進一步解除嚴格的疫情管制,進入後疫情的生活。因此,是可以探究一下「後疫情」的生活變化,並提前思考甚至規劃未來的經濟對策了。

後疫情的生活,會在工作、消費、就業、居住、產業發展上,都產生相當的影響,有必要進行預測來提前規劃。首先,在工作上,許多企業會維持相當比例的員工進行居家上班,例如美國的推特(Twitter),已經改為全部居家上班,台灣諸多高科技企業,除非是工廠實作,否則也有不同比例的居家工作,在需要時才到公司報告或討論互動。因此,居家上班會是許多勞工的工作常態,教育、醫療、會展、法律會計、顧問、心理諮商等行業也會切割部分業務,甚至全面性地提供遠距服務,這當然會帶動資通訊設備的進一步需求,也淘汰一些無法跟上網路經濟競爭的業者。

由於部分員工不需要實體上班,在都會蛋黃區上班的員工,不再需要就近租屋或購屋,可以搬遷到空氣良好的郊外或綠意盎然的偏遠地區居住,會讓人口不那麼集中在都會蛋黃區,而郊區的人口則會增加,城鄉的人口密度差異會減少,這會產生不少的衝擊,特別是交通方面,大眾運輸工具的需求會明顯改變,例如捷運板南線不再那麼擁擠,但新北市偏遠地區或桃園市等外圍區域對中小型公共運輸的需求會增加,必須重新規劃調整。當然,都會蛋黃區的租金和房價會跟著下滑;偏遠地區房價會漸漸上揚。

由於疫情期間的消費行為,部分轉到線上,因此逛街和逛百貨公司的頻率會大幅下降,實體店的生意變差或以電商取代,店家規模會縮小來減少成本,部分業務更差的店家會退出市場,偏遠地區因人口增加會有更多暢貨中心和百貨店出現,對當地居民更方便,但也對交通構成挑戰,地方政府可提早規劃釋出公有地應對需求。

疫情期間,由於大企業較有能力轉型,微小型企業難以應對,加上未來面對的疫情風險提高,許多小店將會選擇退出市場,造成企業「大者恆大」的效果,也就是企業「集中度」提高,形成區域性的獨占或寡占,對消費者不利。例如,巷子口的雜貨店或美容、按摩店不見了,必須跑到幾條街外的大品牌店家去消費,而價錢也因客人變多而提高了。

能夠存活下來的商店,多半都搭配電子商務來行銷,進入所謂「全通路」銷售,沒有資訊相關技術的覓職者,很難找到工作,也就是就業門檻提高了;而整體服務業的就業機會也減少,高科技製造業的就業機會反向提高,學校教育和職業訓練的課程能否應對這種改變,會有相當挑戰,要提早調整整個教育體系的學習內容,才能應付後疫情時代的就業挑戰。而且,高收入的製造業就業量增加、中低收入的服務業就業量減少,將造成原來已經在惡化中的「所得分配」更加不均,對政府的社會政策造成更嚴重的挑戰。

但對於重視青年「居住正義」的中央和地方政府而言,由於居家上班普遍化,不少年輕就業者可以住到偏遠地區,維持在蛋黃區的公司上班,因此在偏遠地區提供土地成本低廉的「社會住宅」的可行性大幅增加;只要提供適當的接駁服務,就能滿足年輕人需要,可樂觀期待並提早規劃。

最後,台灣「電子政府」做得不錯,但疫情後的電子化政府服務,會有更迫切需求,應進一步提升。而政府對全台企業和家庭聯絡途徑的掌握其實並不到位,對資訊和金流的互動應藉此機會令其完善,更是未來疫情可能再度發生下,所需要的超前部署。













聯合報黑白集/打高端與吃萊豬


2021-07-31 05:21  聯合報 /   黑白集
圖為反萊豬公投連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不少人注意到,高端疫苗與進口萊豬之間存在有趣關聯。高端和萊豬的共同點包括:一、都是蔡總統拍板決策;二、兩者都與美國有關;三、都存在科學認證爭議;四、民間質疑及反對的聲浪都很高。

如果要繼續補充,當然還可以列入:行政部門的黑箱作業及可恥護航,都難看到極點。但也別忘了很重要的一點,兩者的「可表演性」都很高:八月間,人們就會看到蔡總統或其他政客捲袖子打高端的大戲。至於萊豬,政府「豬肉儀表板上」雖標示進口美豬加內臟計逾三千公噸,但均未驗出萊劑;如果有,想必蘇揆或陳吉仲隨時都可以表演吃萊豬,絕不嫌煩。

有趣的地方,就在所謂的「可表演性」。打高端和吃萊豬一樣,都是低風險行為。專家說過,高端這類蛋白疫苗基本上比較安全,打了不會猝死;但問題在,作為疫苗,它能否產生足夠的保護力。就像萊豬,表演吃幾口萊豬,保證不會有事;問題在,政府該不該讓民眾長期食用。

萊豬的開放,是總統和美國政府因某種政治交易而來,民眾不想埋單。高端則是接受了美國國衛院的技術移轉,人們很期待它
能成功,但不能接受一支半成品疫苗打到自己身上,這是基於公民的科學理性。

蔡總統願將手臂獻給高端,我們表示祝福,但不鼓勵民眾追隨。











聯合報社論/紓困振興預算原來都在興利「綠友友」


2021-07-31 05:24  聯合報 /   社論
交通部「智慧觀光虛實整合體驗先導計畫」耗資9000萬元,並由PTT創辦人杜奕瑾(圖)的公司得標,高額經費引來議論,更傳出「內定」之說。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疫情爆發一年半,觀光產業變成了「關光慘業」。交通部去年從紓困振興特別預算中砸了九千萬元,重金製作「虛擬線上觀光」,得標者是與綠營關係友好、人稱PTT之父的杜奕瑾。這個金額令人咋舌,成效則備受質疑。外界才驚覺,八千四百億的紓困特別預算如何遭到濫用,其中多少錢透過發包程序進了「綠友友」的口袋,啟人疑竇。

蔡總統上任後,立下了「特別預算常態化」的惡例。從她第一任的前瞻建設八年計畫,到第二任在一年半內四度追加紓困振興方案,預算規模都是八千多億。已執行四年的前瞻計畫中,處處充斥浮濫、綁樁且違反財政紀律的項目,包括過半經費被拿來興建不具效益的軌道建設,水環境預算拿來蓋了許多與治水無關的設施如公園、籃球場等。這種濫用的情況,在這次紓困特別預算,猶有過之。

此次紓困特別預算,交通部納編了一百六十七億,觀光業者實際獲得多少幫助,不得而知。近日傳出,觀光業者欲向銀行貸款,銀行卻認為他們是海嘯衝擊第一排,不願核貸。對此,金管會官員推稱,若遇未核准,可聯絡一九八八或馬上辦中心,會即時向各部會反映。業者走投無路,只好求助於在野黨立委。從九千萬元濫用在線上虛擬觀光,答案已呼之欲出:原來國家舉債撥發的救命經費,竟被如此胡亂花用。

以這次杜奕瑾公司得標的「智慧觀光虛實整合體驗先導計畫」為例,耗資九千萬元,號稱以三六○度影片拍攝三大主題。虛擬實境其實已非新興科技,過去觀光局連續三年都有類似計畫累積上千件素材,如今又耗費巨資重拍,根本是浪費資源。也難怪,一片慘澹的觀光業者會嘲諷:「原來政府好有錢。」

製作觀光宣傳影片,應該從交通部的年度預算中支出,為何卻來爭食紓困特別預算大餅?請問,若是紓困,紓了誰的困?除了得標公司,有誰受益?要論振興,旅客無法實際前往景點活動消費,這項計畫也未能結合線上購物讓旅客「雲遊」後順勢購買產品,產生導購效應。這個計畫明明可以納入一般預算處理,卻故意動支特別預算,難不成只為了規避監督?

更可議的,是得標者的身分。去年本報曾踢爆,蔡政府透過御用親綠評委,讓親綠媒體或企業在各種政府標案中無往不利;網軍「一四五○」的始祖春露公司,即以此方式豪吞台鐵一千五百多萬元標案。這次的爭議標案是在去年林佳龍交通部長任內招標,杜奕瑾長期與綠營交好,近年更吃下多個政府標案,還被貼上民進黨網軍標籤。

對外界批評該標案是「內定」,林佳龍辯稱一切程序合法。但看看同案另兩家投標公司,一家是中華電信的子公司「中華系統整合」,交通部正是中華電的大股東,杜奕瑾更身兼中華電獨董;另一家投標者則是台灣數位光訊科技集團(台數科),董事長廖紫岑與林佳龍交情深厚。從這些綿密交織的政商網絡看,難怪另兩家會被質疑是「來陪榜的」;事實上,台數科子公司則取得另項觀光標案。這下,外界總算明白,原來振興都在興利「綠友友」。

台北市長柯文哲接受專訪時曾透露,他跟民進黨「分手」的關鍵,是在前瞻特別預算。他以「一堆強盜在分錢」形容,更直指包括紓困特別預算,同樣是亂撒錢。就八千多億龐大的紓困預算看,這筆標案不過是冰山一角的貓膩與汙垢;而蔡政府對於特別預算樂此不疲,哪顧得了這是向子孫挪用的救命錢。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您心安嗎 ? 從東奧看人類文明

udn 論壇報假日,udn 垃圾,欠缺。

◆  海綿城市對抗暖化 並非防洪
◆  上將聲譽若損 打擊三軍統帥威信
◆  全校造冊登記 乖乖牌還在等
◆  打第二劑 何不回歸書面通知
◆  企業接班 莫成負面題材
◆  疫苗混打 是政治也是科學問題
◆  工廠群聚 降級後首個挑戰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您心安嗎 ? 從東奧看人類文明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您心安嗎 ? 從東奧看人類文明


2021-07-31 05:37  聯合報 /   潘襎(作者為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
日本東京奧運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延期一年舉行,成為首次在奇數年舉辦的奧運。此外東奧開幕式沒有開放觀眾進場,也成為史上最冷清的奧運開幕式。(圖/歐新社)


東京奧運終於舉行,這是日本第四次舉行奧運會,第一次在一九六四年東京,接著一九七二年札幌舉行亞洲第一次冬季奧運,一九九八年長野冬季奧運,乃是在緯度最低地區舉行的冬季奧運。今年應是日本第四次辦奧運,可惜也被稱不受祝福的奧運。新冠肆虐下被迫延後一年;今年疫情依然嚴峻,在各方壓力下舉行,百年特例。

近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最早於一八九六年發源地希臘雅典舉行。一九一二年第五屆奧運會,在帝國主義橫行下,日本作為亞洲獨立國家初次參與,發源於歐洲文明的運動會。日本代表隊連國家標示方式,代表隊間意見紛歧,有「日本」、「Japan」、「Nippon」三個選項,最後折衷「Nippon」定調。成員組成人數也可憐,領隊一人、兩位選手、兩位隨團職員。明治政府資金拮据,旅費選手自行負擔;其中一位選手因兄長是資本家,提供三千五百元日幣資助;另一位選手苦無家資,兄長鼓勵他「賣田地也支持」,最終由就讀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的同儕聯合捐贈一千五百日幣,自己負擔三百日幣,方才成行。一行人從海森威登陸露西亞帝國,搭西伯利亞鐵路抵聖彼得堡,轉搭輪船到斯德哥爾摩。初次遠征奧運會的日本隊伍,以落選、棄權收場。

十九世紀末,西歐各國軍備競賽,暗潮洶湧,近代奧運會恢復時的初衷在祈願和平。古希臘舉行奧林匹克運動期間,即使敵對雙方,都必須停戰。因為,古希臘人深怕褻瀆眾神,否則將被降下災禍。

諷刺的是,近代奧運會卻在一九一六、四○與四四年因戰爭終止,奧運精神抵不過人類慾望。奧地利新維也納學派美術史學家漢斯・杰德麥爾在《中心的喪失》著作中,詮釋十九到廿世紀藝術的時代象徵與徵兆。所謂的「中心」是什麼呢?那就是人類從心智迷濛一步步向前摸索的超自然始源,逐漸將未可知世界透過儀軌、法器、教義、組織建構成為宗教。

兩次世界大戰對人類文明衝擊何其巨大。漢斯・杰德麥爾著作既是反省藝術表現,也反省心靈根源依歸的喪失。「peace」出自於拉丁文「pax」,意味著媾和、和平、和平女神、心靈平靜;中文將其翻譯為「和平」,日文原本使用「和平」,往後強調平靜安穩狀態,因此翻譯為「平和」。

和平常被視為戰爭的對立語,說來相當狹隘。東西方宗教都強調有信仰則心靈有所依靠,或者透過修練可以心靈平靜狀態;在現實生活裡,這種期許成為祝福他人「平安」的日常用語。儒家進一步強化心靈狀態的現實價值,《易經》〈咸卦〉有所謂「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聖人」意味著儒家最高理想的聖王,也就是說當有道德與智慧的統治者,當聖王能體會人心歸趨,天下才能和平。

疫情期間東奧,大家想到甚麼呢?和平眾人皆期待,但首先要捫心自問「心安」嗎?庶民如此,為政者更應如此,上下心安則能營造和平的社會。












工廠群聚 降級後首個挑戰


2021-07-31 05:41  聯合報 /   沈政男/醫師
波波漫畫


在中南部新冠案例零確診數周,且全國降級至二級警戒數天後,嘉義縣一下子傳出職場群聚十一例,讓不少國人再度繃緊防疫神經。

此群聚最值得檢討之處,在於這些案例有不少人早出現呼吸道症狀,竟然無人就診,更未懷疑自己染疫;顯見零確診的表象再度讓民眾輕忽疫情了。如果不是指標案例,因照胃鏡接受常規病毒檢驗而發現染疫,這起群聚恐怕至今尚未曝光。事實上,在全民警戒防疫下,一般感冒或流感很難傳播,若有咳嗽、流鼻水等症狀,務必排除新冠染疫的可能。

新冠群聚可分為家戶、職場與社區幾類,其中最少被探討的是職場群聚。職場若夠大,同事彼此陌生,比較容易提高警覺,並引進正式感控措施;但在小型職場,大家朝夕相處,宛如家人,很容易鬆懈防疫措施,不戴口罩一起吃飯聊天也不怕。以嘉義這起小工廠群聚來說,至少已傳了十天,且多數員工都染疫,顯見防疫措施幾乎闕如。

因為這起職場群聚,嘉義縣政府已升級縣內警戒,禁止內用,問題是還有多少染疫者未被驗出?他們在重新開放內用這幾天,是否已經在鄰近縣市內用?這起群聚可說是降到二級後的第一個防疫挑戰,如果沒處理好,只怕鄰近縣市都可能受害。

嘉義縣政府表示,指標案例在七月中旬前住在萬華,因此可能是感染源;問題是萬華到了七月,每天新增只剩個位數,即使住在當地,染疫可能也是微乎其微。事實上,台灣最近幾周爆發的零星案例,絕大部分都跟特殊社交群聚有關,因此,所有新增案例都必須懷疑起自類似感染來源。縣政府必須啟動指標案例與接觸者的電信足跡清查,把傳播鏈從頭畫出,絕不能以「平日足跡單純」幾個字輕鬆帶過。

最近不少縣市傳出疫苗配送不足,必須暫停施打情事,指揮中心歸因於地方政府給未預約民眾施打,事實上那只是少數,無法解釋民眾「求疫苗若渴」的現象。

疫苗配送趕不上民眾需求,最大原因在於大家已有恐慌心理,以為恐怖疫情隨時會爆發,即使全國新增已降到每日廿以下。前陣子南投縣施打略慢,綠營痛罵,當民眾大批前來施打,又被罵造成群聚,事實證明南投長者接種率高過台南,而這類批評的本質,就是政黨惡鬥。

蔡政府誇口疫苗預約平台多麼好用,事實上完整預約系統,必須涵蓋各施打處所,並將所有疫苗條碼化,每一支的去處都能即時顯示,才不會造成存量與配送落差。

民眾要求mRNA疫苗與混打的呼聲震天,蔡政府最關心的卻是國產疫苗銷路。如果疫苗進口、施打安排與配送不能滿足民眾需求,而社區又再度傳出群聚感染,只怕人民對蔡政府的不滿將會再度攀升。












疫苗混打 是政治也是科學問題


2021-07-31 05:42  聯合報 /   劉培柏/前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新北市)
衛福部專家諮詢小組同意開放AZ疫苗混打莫德納疫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廿五日,疫情指揮中心陳部長宣布,經專家會議同意可混打AZ+mRNA疫苗,但開放時程還要討論。並決定將國產疫苗納入疫苗預約平台。只是目前未建立國人混打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臨床數據,率爾宣布混打,令人質疑,混打是政治考量,非科學問題。

六月初,國內雖有AZ和莫德納疫苗,但數量不多,打了第一劑,還不知道第二劑在哪?七月後,採購的莫德納和日本送的AZ疫苗來台;指揮中心也表示八月國產疫苗將供應,九月又有民間買的一千五百萬劑BNT疫苗可進口。打過第一劑AZ或莫德納民眾,有機會混打。由於疫苗到貨量和時間,都無法掌控,第二、三劑混打,恐勢在必行。

各國嘗試AZ疫苗混打,主要是歐洲多國第一劑施打AZ疫苗,發現有血栓疑慮,顧及數百萬已打第一劑AZ者的安全,第二劑改為mRNA疫苗,這是始作俑者歐盟混打疫苗的主要原因。目前包括英、德、法、義、瑞典、挪威、丹麥等國都提倡混打免疫計畫。如義大利總理德拉吉打AZ+BNT、德國總理梅克爾打AZ+莫德納、法國總統馬克宏打AZ+BNT。

國外學術期刊有關於AZ混打mRNA疫苗報告,證明兩劑混打產生的血清抗體力價,比兩劑同質疫苗為高,但研究人員至今仍未能究明,抗體增高的免疫機轉。提倡者沾沾自喜之餘,卻忽視混打者臨床不適比率更高,是否可能會有其他風險?歐盟、加拿大等國混打疫苗,有其動機、時空、環境背景,指揮中心卻稱混打疫苗為全球趨勢,可增強免疫力,且表示國內有大醫院已開始試驗云云,筆者認為,此或是疫苗短缺的遮羞布。

國內若要作AZ+BNT,或AZ+莫德納混打,有國際資料可供參照。但AZ+國產、莫德納+國產、或國產和其他國外疫苗混打模式,則有待建立本土實證資料。AZ和mRNA疫苗混打提升免疫效力,是醫界無心挿柳結果,並無學理根據。指揮中心用國產疫苗依樣畫葫蘆,不可不慎。

七月初,泰國有大學發表科興滅活疫苗和 AZ混打成效,兩劑間隔三至四周,初步顯示科興+AZ組免疫力,比兩劑都是科興高八倍,比接種AZ+AZ組則略低。據此結果,泰國決定對打兩劑科興疫苗的醫護,打第三劑mRNA輝瑞疫苗補強。筆者認為科興和國產疫苗免疫機轉相似,或可供參考。

再則,第一、二劑施打間隔時間,各廠牌疫苗仿單都有註明,AZ為四至十二周;莫德納為八至十二周。指揮中心為方便疫苗調度,在無科學數據支持下,將兩種疫苗兩劑間隔一律改為十至十二周;國產疫苗兩劑間隔則為四周。這些疫苗混打兩劑間隔時間,仍未訂。筆者認為兩劑混打間隔,涉及免疫補強或免疫干擾作用,必須依科學依據訂定,不能有政治考量。

總之,多種疫苗短缺下,如何混打可得最大保護效力?指揮中心在推混打前,必須究明。疫苗混打不應是擾民的政治問題,而是嚴謹的科學問題。












企業接班 莫成負面題材


2021-07-31 05:45  聯合報 /   鄭紹成/文化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台北市)
圖為東元電機舉行創業49週年慶及園遊會情景,當時東元集團董事長黃茂雄與他的長子、東元資訊電子事業群副執行長黃育仁,在觀看表演神情愉悅。中央社


東元父子經營權之爭,近月來成為焦點,凸顯台灣企業集團世代交替制度,尚未如國外企業成熟,方會屢見父子或兄弟爭奪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之爭。

首先世代交替方面,台灣企業家第一代篳路藍縷、草創興業,及到創辦人老去,父子相傳是多數企業傳承情形;若能「傳賢不傳子」,而讓企業長續久安,成就百年企業必成佳話。但古今中外,政權延續在君主時代必是王室一家,民主時代也有政治家族情形,民間企業要能不傳子孫,實屬苛求、奢望。

人生而有年,世代交替是必然,能把「所有權和經營權」觀念和制度良好建立,或許可以避免家族企業內爭權狀況。若是第二代能力不如第一代,只要規畫好股權所有分配、傳賢經營,第二代悠閒過日、坐享其成,不也極好。俗話說:富不過三代,美國的洛克斐勒、福特家族能存續至今,就仰仗其不同於東方華人必定要家族接班的傳承思想。

第二代為何想與父親、兄弟爭長短?原因不外乎創辦人對「家族企業」和「企業家族」未能釐清,家族企業就是同家族掌控,企業家族則是有緣來到企業工作的各個不同成員成為新企業家族,員工都是一家人。家族企業成形之初,父子都在同一家企業打拚,第二代受的教育和成長環境都比創業主強,二、三十年後,自然會認為自己學歷和歷練都已足夠,為何不能嶄露頭角、獨當一面?此時第一代或則老病、或則被後輩認為經營觀念落伍,因此不爭也難。

爭並不是壞事,企業傳承就是要有力爭和奮鬥,代表參與成員戰力十足、看好企業前途,因此家族才會有成員出頭爭鬥。父子相爭不好嗎?站在股東立場,主導人的血緣和姓氏並非重點,有能力的新世代領導人能把企業經營帶上另一波高峰,這才是顧及股東的最高傳承原則:賢能是原則。

企業的「企」是「人止於止」,優秀人才常在企業奮鬥,企業經營有成照顧員工、回饋公益,善莫大焉。不過,企業經營權傳承若能秉持「選賢不論人出身」,如此似更符合企業經營應以股東權益至上的經營理念?

萬山不許一溪奔,堂堂溪水出前村。台灣企業集團正在進行第二代或第三代傳承接班之際,「合法(或不合人情)爭、鬥」不應成為媒體負面喧嘩報導題材,企業妥善規畫、經營順利傳承,社會之福、台灣之福!












打第二劑 何不回歸書面通知


2021-07-31 05:50  聯合報 /   鐘重發/教退(彰縣北斗)
季青漫畫


長者是新冠重症高風險群,也是數位能力較差的一群。打過第一劑的長者們,還不知打第一劑到底有多少防護力,不過確定的是,黃卡上寫的第二劑施打日期,註定是要做廢了。疫苗的亂象讓長者們心慒慒,原想相信政府、順著政府安排就好的,一下子就變成要請兒孫們幫忙,或拉下老臉去拜託村里長或藥局等協助了。

新冠疫苗需要兩劑、甚至三劑,才有較完整的保護力,這些都是政府告訴民眾的訊息,怎麼會有已經打過第一劑的民眾,會放棄打第二劑呢!要民眾再上網預約登記第二劑施打意願,這一定是個「假議題」,政府怎麽會在這假議題上煞有其事的做文章,難道是讓民眾緊張、焦慮、求助,才能顯出政府在疫苗安排的付出與辛苦嗎?

政府的工作就是要便民,打完第一劑後幾周打第二劑,黃卡上寫好第二劑日期,表示政府都有名單、造冊,而且根據第一劑施打的聯絡資訊,第二劑施打通知不管是要書面,或簡訊應該都很方便,原本一次就能搞定的事,怎麼弄得如此荒腔走板呢?

縱始疫苗來台數量與時程,會影響原定施打時間,只要在施打前告知民眾,順延或提早的變更時間即可,難道現在上網再預約民眾,就能確定施打日期和時間嗎?



吳國基/榮民(高雄市)


新冠疫苗接種預約系統,開開關關,規定一變再變,難於捉摸。相較之前,造冊通知長者接種的紙本資料,簡單易行,何不沿用。

長者有數位落差,是不爭事實,地方政府為解決他們的不便,恢復造冊通知,竟被指揮中心說是「多頭馬車」,豈有此裡。指揮中心說長者可以找超商、藥局、公務機關幫忙預約。這是不負責任說法,難道他們吃飽沒事幹嗎?他們有這義務和責任嗎?

指揮中心官員別再冷氣房決策,光出一張嘴,不知民間疾苦,貼地氣一點。更不要對地方政府潑冷水。單純疫苗接種通知,不要搞得太複雜。

「有政府,會做事」希望不是口號。














全校造冊登記 乖乖牌還在等


2021-07-31 05:50  聯合報 / 李麗玲/高工職員(彰縣員林)
苗栗縣政府因應學校暑期課業輔導及開學前的整備需要,今天分區在5所學校內的大型接種站為國高中及補習班共3685名教職員工施打疫苗。記者胡蓬生/攝影


這些日子,學校工讀孩子常會批評政府疫苗政策的私心,及網軍黑白不分帶風向。我問他們從何取得訊息的,大都說是聽家長閒聊;我會請他們冷靜觀察,畢竟一個成長中孩子,如果對政府失去信心,未來還談甚麼救國?但親身經歷這次疫苗事件後,不得不重新評估政府。

七月初人事室發出通知,請全校同仁登記造冊施打疫苗,當時想政府如此照顧教育人員,真是國家之幸,暑假打完兩劑就可安心開學,立馬填寫意願,也催促同事趕快上網填寫。時間一天天過去,周遭朋友一一施打完畢,我卻還在等政府的落實,結果等到的是,有時是某某要優先、有時是疫苗買不到、大家不要重複登記等等,整整浪費了近一個月,我們這群乖寶寶此刻只能扼腕,看著左鄰右舍同事登記診所,我們才要起步,這兩天才趕緊上網登記意願,想想何時才輪到我呢?












上將聲譽若損 打擊三軍統帥威信


2021-07-31 05:51  聯合報 /   張健常/軍退(新北市)
國防大學校長張哲平。圖/軍聞社


正當國人為奧運選手為國爭光勇奪金牌,大會場上演奏國旗歌振奮感動之餘,有周刊傳出國防大學校長張哲平上將遭爆涉「忠誠疑慮」嗜血八卦,繪聲繪影、諜影幢幢讓人霧裡看花,國軍頓時又成箭靶。

不解的是,此案緣起於張任職空軍作戰指揮部時,國安單位養案五年竟秘而不宣,現役將領們豈不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空作部隱身台北鬧市卻是機敏重鎮,一般人無緣得見,蔡總統卻不可能不知。二○一六年十二月廿三日剛上任總統半年多,即親臨視察並聽取簡報,媒體還批露一段總統手持麥克風與任務飛行員對話的視頻,新聞張力十足。這深入山裏的坑道,其實是台灣空防最前線,數十年來每天廿四小時都有執勤官兵戒備海峽當面即時動態,指揮官全程掌握敵情分析與用兵規畫,幾無一刻懈怠。

退伍前,筆者曾服務過這單位,在公事上對張指揮官亦稍有接觸,感覺其話雖不多,但為人耿直,且律己甚嚴,不太相信有逾矩或洩密可能。檢調應秉持毋枉毋縱,憑證據依法辦理,若查無非法則須還以清白,以昭公信。

能升任將領,位居要職都是同期班裏出類拔萃佼佼者,對國家忠貞亦如皇后的貞操不容懷疑。請別忘了,許多國軍將校此時也正睜大眼看,面對一個整肅異己不擇手段的政府,沒有感染一絲寒蟬效應嗎?菜根譚有云:「貞婦白頭失守,半生清苦俱非」,然若斲傷一位上將人格名譽,不也是打擊了三軍統帥的領導威信?











海綿城市對抗暖化 並非防洪


2021-07-31 05:53  聯合報 /   陳文卿/台灣綠建築發展協會理事(新竹市)
輿論開始關注鄭州這場天災到底有多少人禍成因,另一種檢討的聲音,則是質疑鄭州的「海綿城市」建設。 圖/路透社


中國大陸鄭州因「千年一遇」超豪大雨,死傷及財產損失難以估計。鄭州是中共打造的「海綿城市」之一,怎不管用呢?這是誤解海綿城市的功能。

海綿城市可和緩紓解洪峰,並提供基地保水,及調節微氣候功能,但瞬間大洪水則必須靠快速且順暢渠道將水導引出去。簡單說,海綿雖然可吸水,但有一定飽和吸水量,超過就溢出來了,必須另有管道排出去,否則等於整片海綿泡在大水桶裡,起不了作用。

海綿城市最重要的工法,就是將道路、廣場空地等傳統的水泥或柏油鋪面,改採「透水鋪面」。雨水落下來後經由多孔性材料滲入內層,最後貯存在土壤裡而不會積在道路表層,就像海綿一樣。熱浪侵襲時,裡部的水分會蒸發,具有降溫調節微氣候的功能。

台灣這幾年來暴雨、乾旱頻傳,乃因極端氣候的影響,而海綿城市是減緩都市熱島效應,對抗氣候溫暖化的措施。


王文華/東京奧運的亮點:公廁?!


 ◆  王文華/東京奧運的亮點:公廁?!
◆  陳立恆/期待梅克爾阻止台灣的高牆
◆  余淑美/環境災難傷害,比新冠病毒強大
◆  朱宗慶/一盞名為初衷與熱情的光亮
◆  盛治仁/走出舒適圈,不能坐等疫情過去
◆  薛承泰/死七百多人,人口卻少七萬多人!







王文華/東京奧運的亮點:公廁?!


2021-07-31 05:56  聯合報 /   王文華(作者是作家,網路媒體《創新拿鐵》創辦人)
日本澀谷兩座公園出現震撼視覺的透明公廁。(美聯社)


一波三折的東京奧運終於開幕了。我心目中的第一面金牌,給了涉谷區的公廁

迎接奧運,一個非營利組織發起重建東京市內公廁計畫,從最多國際觀光客的渋谷區開始。十七間公廁,請來十六位大師設計。包括安藤忠雄、伊東豊雄、隈研吾等。這些大師通常不設計廁所,但這次都響應了號召。他們把才氣,用在每個人都能使用的東西上。從這角度,我覺得它比只有少數人能參與的奧運賽事更動人。

日本人的設計,總是能觀察、滿足到生活中各種細微的需求藥妝店走一趟,常會有竟然連這個都想得到的讚嘆!這次的公廁計畫,同樣展現出這種能力。

比如說隈研吾的作品,叫「森林漫步」。為了跟公廁所在地的公園的綠意融合,五間「小木屋」蓋在一株雪松下,披著木板的「外衣」。但最特別的,是五間有各自的功能。一間專門給小朋友使用。一間可讓人換衣服。曾在廁所換過衣服的人,都記得那種狼狽。隈研吾可以體會。

相對於「森林漫步」完全融入環境,田村奈穗的作品則強調突兀與不搭。她刻意選擇了長方形的結構和大紅的顏色,跟周遭的鐵道和水泥建築成強烈對比。原因是她認為公廁就是要顯眼,讓人遠遠就可以看見。顯然,她能體會急著找廁所的路人的心情。

另一位設計師坂茂,包辦兩個公廁,都是「透明廁所」。路人接近公廁時,都會放慢腳步、小心翼翼。一方面是想確認裡面有沒有人,另一方面是想確認乾不乾淨。廁所如果是透明,使用者站在門外就一目了然,同時解決了兩個憂慮。

當然,進入廁所後,透明玻璃會變成霧面,保護隱私。在代代木深町迷你公園的「透明廁所」,玻璃牆染成橘、粉紅、紫色,跟公園內的遊樂設施的顏色一樣。讓上公廁這件必要之惡,變成遊樂。

坂倉武之助的作品,是在西原一丁目公園的「燈籠廁所」。跟「透明廁所」一樣,也用玻璃材質。晚上大放光明,像燈籠般照亮公園。牆面和鏡子的綠色玻璃上印有樹的圖案,月光下上公廁,可以看到樹影婆娑。顯然大師知道大家上廁所時都無聊到滑手機,於是提供另一種娛樂。

伊東豊雄的作品,則是「蘑菇廁所」。三個圓柱結構,像是附近森林中長出的蘑菇。屋頂刻意高過牆壁,讓空氣和光線能夠流進。伊東豊雄說自己雖是男性,也不喜歡用公廁。因為他了解我們都討厭公廁的陰暗和怪味。

奧運精神是什麼?國際奧委會的官網說是「互相了解,促進友誼、團結,和公平…教育年輕人藉由這樣的運動方式,打造一個和平、更好的世界。」

互相了解很困難,因為人性通常期待別人多了解、配合自己,而自己不需要了解、配合別人。從這角度來說,這些公廁深具「奧運精神」,因為它們深刻了解到使用者的需求。奧運競技場上的金牌,彰顯了人類身心最好的表現競技場外的公廁,則滿足了人類身心最基本的需求。要打造和平、更好的世界,兩者缺一不可。


2021年7月30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Fed對縮減寬鬆的弦外之音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7105/web/ 

◆  聯合報社論/唐鳳的疫苗預約系統,原來打的是安慰劑
◆  聯合報黑白集/政府數據與謊言惡質度
◆  經濟日報社論/Fed對縮減寬鬆的弦外之音







經濟日報社論/Fed對縮減寬鬆的弦外之音


2021-07-30 00:49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聯準會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28日召開,並未改變利率及現行的資產購買計畫。 路透


美國聯準會(Fed)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28日召開,一如事前預料,並未改變利率及現行的資產購買計畫,但從會後聲明及主席鮑爾在記者會上的談話,顯示Fed離開始縮減寬鬆政策規模(退場)的時機又更接近一步,但也僅限於此。

比較兩次會議的會後聲明,不難發現一些蛛絲馬跡,顯示Fed對經濟復甦更加樂觀且放心。首先,6月聲明中提到「經濟活動與就業指標已經增強」,這回則是以「繼續增強」來加重語氣。其次,6月時表示「受疫情不利影響最重的部門仍弱,但已出現好轉」;這回則表示這些弱勢部門「已經出現好轉,但尚未完全復原」。看起來差距不大,但其中的微言大義卻不可小覷。

比較明顯的差異,在於這次會後聲明中增加一小段完整的話,指出從去年12月之後,經濟在邁向最大就業與物價穩定兩項目標的過程中,已經「獲得進展(made progress)」;雖然尚未達到「重大的進一步進展(significant further progress)」的標準,現在還不用採取任何行動,但終於出現「進展」一詞,等於是已經見到隧道口的亮光。

另外,觀察家在會前高度聚焦於Fed是否會強調Delta病毒可能對經濟復甦造成風險,作為研判Fed決策的風向球之一,結果聲明中並未出現Delta一詞;不提Delta,也可能代表Fed的一種政策態度。鮑爾在記者會上也指出,Delta病毒擴散,可能並不會造成特別大的經濟衝擊,這也顯示決策官員對疫情控制及經濟復甦更有信心。

對於各界最關切的「退場」議題,鮑爾也明示這次會議的特點是Fed首次「深潛(deep dive)」到與最終退場時機、速度及組合等相關議題;他還表示,Fed已經排除先行減購房貸擔保證券(MBS)的作法,但可以考慮一旦開始「退場」時會以較快的速度減購MBS。這證明官員們在討論「退場」時,的確已經達到「深潛」層次。

目前Fed內部「鷹、鴿」兩派壁壘分明,已不僅僅只是茶壼裡的風暴。6月會議之後的利率預測「點陣圖」顯示,已有三分之二的委員預測2023年就會首度升息,過半委員甚至預測會升息2碼,比之前預測2024年才會升息明顯提前,顯示在升息議題上,「鷹派」聲勢已經提高。現在兩派爭議的焦點,在於應於何時開始減少購買資產金額。

「鷹派」重視通膨升高,且多項數據都顯示通膨可能不只是「過渡性」,更可能是「持久性」。他們擔心物價漲勢一旦成了氣候,Fed可能會措手不及,屆時將不得不強力緊縮貨幣政策,對經濟體系與金融市場造成過當的干擾,因此「退場」宜早不宜遲。「鷹派」尤其主張每月購買400億美元MBS的金額是否應該先行縮減,因為目前美國房市已經是熱火朝天,繼續大額購買無異於對房市火上澆油。

「鴿派」則偏重就業主張,強調目前美國就業人數比去年初疫情爆發之前還少近700萬人;儘管一些數據看起來不錯,但各部門的經濟表現落差太大,疫情對低所得勞工與有色人種的衝擊不成比例之重,阻礙「最大就業」目標的實現;何況Delta病毒擴散可能使景氣再度降溫,對低薪勞工尤其不利,因此現在就考慮「退場」仍為時過早。

鮑爾與兩位副主席屬於「中間派」,既承認經濟反彈強勁及通膨超高,但也擔心未來展望不確定,以及疫情再度升高的風險。現在雖無必要立即「退場」,但也認為時機不久便將成熟,不過調整必須漸進,且須對外界做良好的溝通。

「現在還無必要,時機漸趨成熟」,應是Fed「退場」操作的明確路線。至於時機,還必須觀察這次會議的紀錄,才能進一步了解「鷹、鴿」兩派聲勢的消長;更須留意7、8兩月的就業及通膨報告,8月下旬Fed傑克森洞年會的情況,以及9月的決策會議結論。最早,可能是在今年秋季(9-11月)就開始「退場」;最遲,也遲不過明年初。











聯合報黑白集/政府數據與謊言惡質度


2021-07-30 00:25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疫苗預約平台的「意願登記」重啟,新增高端疫苗選項。聯合報記者邱德祥/攝影


政府為高端疫苗開綠燈上市,費盡洪荒之力宣傳的結果,第四波預約的前廿四小時,新上網登記一一二萬餘人,願打高端者共廿八萬,不到四分之一。因原始設定是所有疫苗都勾選,代表有四分之三的人排除高端,對它投下否決票。

這局面到了公營媒體,竟報導成「短短三小時內三・七萬人獨鍾高端」、「一天內逾四十九萬人願打高端」。前者的實情是:開放預約前三小時,共九十二萬人登記,「獨鍾」高端的三・七萬僅占四%;後者強調「一天內」,是把先前勾選過高端的廿一萬人算進,硬湊成「高達」四十九萬人支持的好景。

除了操作及扭曲數字,政府機構有時索性「蓋牌」。外交部探詢友邦是否接受高端疫苗,消息曝光,綠委立刻要求徹查洩密。當初捐口罩是Taiwan Can Help,要讓全世界都知道;現在捐疫苗,就「為善不欲人知」嗎?

政府上月主動宣布撥四・五萬劑疫苗給國防部,是自詡為軍人靠山;如今多少官兵完成接種,忽又變成機密諱莫如深。阿兵哥怎不擔心,自己被內定為「戰略預備隊」,要替政府消化高端疫苗?

十九世紀英國名相狄斯雷利曾說,天下謊話分三種,依惡質度分別為謊言、可惡謊言與統計數字。他若看到當今台灣政壇如何玩弄數字,應會覺得自己分類太保守吧?












聯合報社論/唐鳳的疫苗預約系統,原來打的是安慰劑


2021-07-30 00:23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政委唐鳳。 圖/行政院提供


最近民眾為疫苗預約施打問題,搞得火氣很大。天才IT大臣唐鳯設計的預約系統,時關時開,規則千變萬化,難以捉摸。有人預約已久卻苦等不到通知簡訊,有人想修改疫苗選項卻被鎖住;有人是登入無門,有人則是預約成功卻擔心空歡喜一場。指揮官陳時中難得說了老實話:因疫苗進貨延宕,接種第一劑後「未必打得到第二劑」。能把自己的無能說得如此振振有詞,不愧是厚黑學大師。

許多民眾已受夠了陳時中的信口雌黃與反覆其詞,但他每天照樣登台演出,對全民發表訓令。半年來,陳時中不知說了多少次「我們的疫苗夠了」,閣揆蘇貞昌不知說了多少次「有政府會做事」,他們還刻意拖延永齡、台積電和慈濟購贈BNT疫苗的計畫。而今大家打不到疫苗,陳時中一句「疫苗進貨延遲」就想把責任全都推掉,老百姓會不火大嗎?

許多民眾其實很清楚陳時中玩的是什麼遊戲:他之所以警告大家「未必打得到第二劑」,就是挑明國際疫苗供貨不可靠,目的是間接暗示民眾要趕緊去預約施打國產的高端疫苗。前一天,唐鳯把仍未正式解盲的高端疫苗放上他的疫苗預約系統,當成「最新選項」,蔡英文總統立即率先進入示範預約。這些演出,都是蔡政府對國產疫苗「飢餓行銷術」的伎倆;只不過,他們用公權力強力推銷的,是一支缺乏嚴謹科學認證、又充斥黑箱運作的疫苗。

由此,人們即不難理解,唐鳳的疫苗預約系統,說穿了其實只是一種「安慰劑」。表面上,政府開放不同年齡層的民眾可以進入系統預約自己想要接種的疫苗,彷彿人人都有選擇的權利,也都有機會施打。事實上,政府的口袋裡並沒有大家想打的那些疫苗,它販售的只是虛幻的期待,讓大家稍安勿躁,必須聽政府進一步的指示。前一波,在同樣的操作下,許多人被迫增勾或改勾政府手上過剩的AZ疫苗;但AZ好歹是國際認證的疫苗,大家嚥得下去。這一波陳時中的操作,卻以「缺貨」為恫嚇,要脅青壯族群「認清現實」,把高端放進他們的選項。政府把權術玩到這種地步,無能又威權,簡直把人民送去給高端當白老鼠。

目前台灣的疫苗接種率,雖已超過蔡總統宣示的七月底要達廿五%的目標,但其實已陷入一個新的瓶頸。原因是,有三百多萬人將莫德納列為第一劑施打意願,目前還在苦苦排隊;而已經接種第一劑莫德納的近二九○萬人,則因政府仍未開放「混打」、也不知能和誰混打,只能繼續勾選莫德納為第二劑意願。問題是,政府購買和美國贈送的莫德納,加總只夠四百萬人完整施打,現在卻有七百萬人在排隊登記第一劑或第二劑。面對這道「莫德納難題」,唐鳳的「安慰劑」又能讓民眾安心多久呢?

民眾想打的疫苗打不到,政府想推的疫苗百姓又不想打,這是台灣當前的疫苗困境。過去三個月,儘管有民間團體的鼎力捐獻,有外國政府的熱心相贈,局面還是不見改善。追根究柢,這個困局的源頭,正是表演重於部署、威權多於公正、黑箱遮蓋透明、私心大於愛民的蔡政府。政府不計毀譽將高端迅即推上公費疫苗的寶座,這樣的一意孤行,人民在蔡總統堅持開放「萊豬」的決策中其實已領教過一回。蔡政府或許以為人民的記憶力都很短暫,所以再演一回,來加深大家的印象。

也許再隔不久,人們就會看到蔡總統捲袖打高端的示範;屆時,就看打了唐鳳「安慰劑」的民眾會不會受到感動。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企業多走二哩路的ESG心志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7105/web/ 

◆  打了莫德納 第二劑混打高端?
◆  別人要打第二劑 我還在等第一劑
◆  畫中有話/何時解封不孤單
◆  來場東奧親子公民課
◆  不要讓政治困擾選手
◆  線上課程 照顧失智另扇窗
◆  海綿台灣…會否步鄭州後塵?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企業多走二哩路的ESG心志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企業多走二哩路的ESG心志


2021-07-30 00:33  聯合報 /   侯勝宗(作者為逢甲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所特聘教授)
在環保意識抬頭、疫情助攻,以及各國政府相繼推出的政策紅利加持,ESG已經是無法抗拒的長期投資趨勢。路透


現在除疫情持續奪走人命外,也面臨許多前所未見的災難和人禍。大陸鄭州大雨、美西大火、波羅的海、北歐及俄羅斯熱浪奪命,國家系統嚴重失靈。人類接下來要如何回應這些複雜的環境問題?

答案可能不在英明政府,而在有遠見企業。以美國為例,全美最有資源的不是政府,而是企業,高達八十二%資源,掌握企業手上,唯有企業願意承擔守護地球責任和使命,人類才不致走向災難與滅亡。聖經:「有人強逼你走一哩路,你就同他走二哩」,這願意多走二哩路,值得各方深思。

二千多年前猶太人被羅馬殖民,有個不公平規定,羅馬士兵可要求殖民地百姓為他們搬東西或背重物多走一哩路,這要求猶太人不能拒絕。這當然是不公平規定,但因這是法律,不做就會被罰,所以人們做得「心不甘、情不願」。

因此,當聽到耶穌說這話,都覺得不可思議,走一哩路已很不甘心了,怎可能再多走這第二哩呢?事實上,這是種態度改變和全新眼光。因為當我們活在只願意盡本分就好的思維中,其實我們是活不出生命的豐富寬闊。這第二哩路並不是「傻瓜」行為,而是自主權下額外施予或投入態度,因為第一哩路是被制度逼做,走得不好,會被責備和處罰;但第二哩路是自主的,是真心關懷別人而作。這兩哩路路程雖一樣,但意義卻天差地遠。

多走第二哩路,對當今世代企業經營十分重要。領導入必須重新反思,企業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過去信仰的利潤極大化,在面對全球䁔化和災難不斷的未來社會,這個治理邏輯需要改變。過去,企業藉由自利動機與市場競爭,以獲利作為企業存在價值。如今,企業在各種外在法規或產業壓力下,為了追求投資市場給予的「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ESG)永續投資評分,保護自身利益,被動執行滿足ESG企業責任的行動,好獲得資本市場認同。

此種因外部誘因系統多走一哩路,所帶來的利他行為改變,固然是好事,但若能將執行ESG動機內化為強大企業使命或經營信仰,才能真正從心出發多走第二哩路,設計出真正符合永續精神的經濟交易活動,建立「環境—社會—企業」三方共好關係。

總之,ESG的第一哩是被體制要求,第二哩是出於心甘樂意;第一哩路是出於外部動機,第二哩路是源自內在動機;第一哩是因為企業責任,第二哩是出於真心關懷;第一哩是為看得見的利益,第二哩是為看不見的價值;第一哩是為這一世代,第二哩是為人類未來。企業需有多走二哩路的ESG心志。












海綿台灣…會否步鄭州後塵?


2021-07-30 00:43  聯合報 /   何嘉浚/台灣科大營建工程系副教授(台北市)
輿論開始關注鄭州這場天災到底有多少人禍成因,另一種檢討的聲音,則是質疑鄭州的「海綿城市」建設。 圖/路透社


本世紀以來,世界各地屢遭都市化及極端氣候影響,面臨洪澇及水環境汙染威脅,「海綿城市」幾成都市防洪顯學。

近年來,大陸各城市也積極投入海綿城市建設,並帶動一波「海綿經濟」,自二○一五至二一年政府預算加民間投資預估將投入三萬億人民幣,改善「城市看海」窘境;然而河南鄭州洪患,讓人對海綿城市檢討及質疑聲浪大起;到底「海綿城市」行不行?鄭州案例值得省思。

台灣同樣面臨強降雨威脅,一遇淹水政府便扛出海綿城市招牌,似把海綿城市視為萬靈丹;再者,政院自民國一○六年起推動前瞻基礎建設之「水環境建設」編列一三五八億元打造「幸福水台灣」為目標;水利署自一○八年增訂並公告水利法中,亦將「逕流分擔與出流管制」納法規;我們正朝「海綿台灣」邁進,但果真如此?

首先,海綿城市是否可保證絕對不淹水?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低衝擊開發發展初衷,是用來提高城市防洪的韌性,也就是說,大豪雨來時先從可淹地方先淹,為不可淹水地方爭取更多防災應變時間,待豪雨結束後,洪水退去快速復原城市原有功能,至於何該淹、何不該淹?

筆者認為,城市中公園綠地、學校操場、中央分隔島及屋頂等,均可做暫時滯洪空間,以確保基礎設施不淹水,或有多一點時間防災應變。以鄭州淹水來說,地下道及地鐵均屬不該淹地區,若能適度將洪水先導引並滯留到其它地方,便可為地下道中車輛及地鐵中民眾,爭取更多疏散時間,減少傷亡;因此,中央及地方政府主管機關應確實依「逕流分擔」要求,擬定「可以淹」和「不可以淹」的地區,並澈底管控土地開發行為。

再者,從近年參與多件政府相關的開發計畫審查評選中,開發單位提出的滯洪或入滲設施規模一個比一個大,為免空有其規模卻無法發揮實質的防洪成效而流為蚊子設施,因此建議設施設置前均應進行適切的成效評估,至少應明確指出設施設置前後,降雨強度容受能力可提高多少,以避免過於高估及依賴設施的防洪能力,造成洪水發生時應變不及並引致災害。

完備的城市雨洪控制,必須先建置排水管網系統,再透過海綿城市的導入,藉由其提高防洪能力、爭取更長的應變時間、保護重要設施及快速復原城市功能等優點,提高城市防洪韌性,同時達到淨化水質、降低熱島效應、調節氣候及美化景觀等附加價值,但海綿城市並非萬靈丹,應配合適當的防災避難措施及全面智慧化監控,才能將災損及傷亡降到最低。













線上課程 照顧失智另扇窗


2021-07-30 00:45  聯合報 /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
衛福部彰化醫院埔心失智據點的工作人員透過視訊帶毛巾操。記者簡慧珍/攝影


新冠肺炎三級警戒下,不知不覺過了兩個多月,我在失智門診看見家屬們的諸多變化。自一開始害怕疫情不敢讓老人家出門,到後來發現長輩總是關在家中也不是辦法、但要讓他們去日照或據點保持活動,卻又因疫情沒開放。

家屬每次帶患者回診,就會抱怨爸媽退化好快,在家中沒事做就會沒精打采、退化得很快;於是我馬上決定利用高雄失智共照中心(長庚)粉絲頁為基礎開線上課程。就如同所有線上課程計畫,我的建議一開始也面對許多懷疑:「長輩年紀大了,還能上電腦上的課嗎?」「失智患者連實體課都不見得想參加了,幫他們開線上課程,真的能保持參加興趣又能起到幫助嗎?」

我說:「換個角度想,線上課程也有優點啊。比方疫情前,也不見得每位患者都想去日照或據點,有些人是聽到要出門就怕麻煩,或者是到現場要面對陌生人而緊張,既然疫情下沒有更好選擇,那麼不如趁機來試試看。」

於是,我先蒐羅一群平常在現場實體課程中已帶活動帶出口碑的講師們,他們可能是職能治療師、心理師、體適能老師,或其他專業類別,由他們打頭陣。藉由專家身分和長輩們已熟悉的互動方式,有了這群優秀師資,加上家屬們積極鼓勵和協助,長輩們真的降低對虛擬課程排斥感,很快課程就有了固定班底,最多時能有五十人一起上課。

當然也有起伏,例如換成較年輕新手講師來帶課程後,長輩人數稍流失,但最少也有十五人,後來轉換成新手治療師及心理師,一開始長輩人數驟減成十五位。幸好線上課程也是給新手講師自我提升機會,講師們透過一次次課程練習快速抓到訣竅,很快就把長輩們注意力抓回來了,參加的人數又回到四十位左右的穩定狀態。

長輩們在線上互動特別有趣。有一回,我跟著旁聽課程,見到講師臨時到隔壁拿道具,不過幾分鐘空檔,長輩們透過鏡頭很自然地聊天。彼此問:「你怎麼昨天沒出現來上課?」「你怎麼今天遲到了?」最讓我驚奇的是,一位八十幾歲阿嬤主動說自己熱愛上課,但孫子拿手機去玩、害她無法上線;另一位帶點驕傲的告訴大家:平常都是孫子協助開電腦進入線上教室,但今天孫子有事出門,她自己摸索著也能順利上網來與大家見面呢!

這群可愛老人家的互動,真是讓人眼睛一亮,我想新冠疫情為世界帶來天翻地覆變化,沒有哪個行業不受影響,但我們不能悲觀,也不能故步自封,患者和照顧者的需求可以用創新方式應對。透過線上開課,我們發現長輩們不是大家想像的對電子產品必然排斥,其實也樂於跟著學習,線上互動能保有友情和關懷,也能嘗試新的活動帶領方式。

這發現或許正是疫情下寶貴發現之一。我相信據點和日照等實體照顧場域,一定會重新開放,面對面互動方式也有不可被取代的價值,但線上課程如能與實體並行,提供不方便出門患者和照顧者另一種選擇,透過多元方式,我們能照顧到更多的家庭。














不要讓政治困擾選手


2021-07-30 00:41  聯合報 /   郝至順/航太退休人員(台中市)
東奧開幕式中華隊進場畫面。特派記者余承翰/東京攝影


民國五○年代台灣參加世界少棒賽,無分政治地域男女老少,熬夜守在電視機前為太平洋彼岸中華小將加油打氣,「中華隊」所向披靡,名聞遐邇,愛國意識沸騰到頂點。

六○年代威廉瓊斯盃籃球賽開打,民眾仍是毫無保留為中華隊加油,贏球時球迷觀眾喜極而泣,輸球時痛不欲生,那時大家心中只有「中華隊」,總要努力擦亮中華民國這塊金字招牌。

曾幾何時,隨著政治生態轉變,「中華隊」在政客意識裡,變成了「台灣隊」,在各種運動賽事場合,即便中華隊旗幟依舊,但政客總會有意無意改變我們的「隊呼」,中華隊成了台灣隊。

國際間已為中華民國正名「中華台北」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國旗歌」就是我們選手得勝時的升旗歌,中華隊來自台灣,毋庸置疑,也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只要全體國民認同、支持中華隊,就是熱愛、尊重中華民國,政客實在不需畫蛇添足。

東京奧運賽事,看郭婞淳、楊勇緯奮勇參賽,為中華隊奪金取銀;未來幾天還有更多選手為國家爭取最大榮譽,使中華隊接二連三,揚眉吐氣。政客們請沉住氣,不要在運動健兒上賽場時,還牽扯政治。

中華民國是個打不倒的變形金剛,台灣是不沉的航空母艦,只要我們在各方面展現實力,自然就會產生影響力。萬一政客發言不遜,影響後續參賽資格,造成選手比賽時困擾,或是喪失競賽機會,豈不是因小失大?












來場東奧親子公民課


2021-07-30 00:43  聯合報 /   王者欣/高中公民教師(桃園市)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主席巴赫。 美聯社


暑假中,相信許多家長和我一樣,和孩子守著現場轉播,為中華隊加油!這是親子共融的美好時刻,同時也能藉此國際盛事,邀請孩子反思東京奧運帶來的公民議題探索。

開幕進場儀式中,孩子們不斷重複問一個問題:「這個國家在哪裡啊?這個國家好陌生喔!」的確,國內媒體對國際動態的報導較少,課堂中除地理、公民課,對世界各國的所在及現況了解,也十分有限。

這時看著來自超過兩百個國家地區選手們,揮舞著自己國家國旗、穿著屬於當地文化的服飾開心入場,孩子們眼睛發亮地接受著文化震撼,又大聲發問了:「什麼是難民代表隊啊?」我一面查資料、一面解釋,這是一個從二○一六年開始的奧運代表隊,因為國際制裁、政治紛爭等因素,成為離開母國的難民選手,但國際奧委會為了讓選手仍有機會參與,特別讓選手們組成難民代表隊。這也凸顯近年來,仍有嚴重的難民問題需要關注。

接下來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致詞時,談到了幾個英文字,孩子們又開始討論了:「Faster, Higher, Stronger, and Together.」以往在奧運格言上,最常聽到前三個,今年為何有「Together」?我們一起查了資料,也從巴赫的致詞中了解到,奧運精神是希望能讓世界和平,在平等的氛圍裡大家秉持著運動員精神公平競爭、也持續進步。然而近兩年來新冠肺炎疫情非常嚴重,人們反思國與國之間除了競爭,更需要不分種族與貧富通力合作,才能解決愈來愈艱困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孩子們也點頭同意。

看著比賽過程,女兒忽然語重心長說:「為什麼這麼多原住民選手咬著牙、流著血在為國爭光,我們漢人在做什麼?只會搶人家的土地嗎?我們平常有重視他們嗎?」我知道她只是玩笑話,但也看出這個國內有關原住民文化與生存發展權的社會議題。我們對於偏鄉原住民選手的培育計畫是什麼?相關的支持與資源是否足夠呢?這個議題讓我們沉默了許久,心裡有些難過…。

家長可藉這場國際賽事,讓年輕孩子除了關心學科考試、認真寫暑假作業外,還可一起探討許多國內外的公民議題,這也符合一○八課綱精神,引發更多自主學習動機。

讓東奧賽事,除了喚醒學子們重視體育熱情外,也能成為一場充滿社會正義、人權關懷,與平等共好的親子公民課。













畫中有話/何時解封不孤單


2021-07-30 00:38  聯合報 /   記者陳柏亨
記者陳柏亨/攝影


新冠疫情周二降為二級警戒,新北野柳地質公園重新開放,悶壞的遊客趁著暑假到野柳「微解封」。

疫情完全解封,有賴疫苗施打達群體免疫;近日國內卻因疫苗荒及施打亂象,中央指揮中心與地方政府頻頻槓上,也讓欲打疫苗民眾無所適從。疫情無法結束,往日大排長龍看野柳女王頭的景象恐難復見;女王也要感嘆,她何時才解封不孤單。













別人要打第二劑 我還在等第一劑


2021-07-30 00:39  聯合報 /   劉瑞玲/退休教師(南投市)
目前有285萬人等著打莫德納第2劑,但剩餘數量僅能再打70萬人。 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許正宏攝影
季青漫畫


原本以為疫苗施打只要配合政策,按照中央與地方衛生機構官員造冊分類與年齡排序,應該可以打到自己想打的疫苗,我就等著莫德納疫苗。

本縣和其他縣市開打莫德納後,從八十歲以上開始,一路打下來,突然在四十三年次後,換打其他族群的AZ疫苗。我其他縣市同輩朋友、同學,同一時間甚至更早都打完莫德納!

被列為高危險群的「年長」者,一定和我同樣焦急鬱卒!中央的1922專線超難打,地方官員一直表明沒疫苗接種,不禁失望氣忿想問:

指揮中心已要施打第二劑莫德納疫苗的人上網登記,第一到第三類族群,除醫護人員有必要性,其他坐辦公廳官員及相關人員,真的有比六十五歲以上、尚未完成第一劑疫苗者有正當性和急迫性嗎?其次,為何有些縣市施打莫德納年齡層可以比其他縣市更低些?是中央配置疫苗不公?還是地方優先施打其他族群?

現在疫苗登記平台開放的年齡層大幅下降,我等高齡者再去平台登記,何時才可打?還能打到莫德納嗎?



李亞琪/服務業(台北市)


近日疫苗登記、預約之亂,簡直讓民眾無所適從;政策朝令夕改,民眾為打一劑疫苗疲於奔命。看著社群討論,周遭朋友改選不知所措,我彷彿看到掌握疫苗生殺大權的指揮中心,促狹的、冷漠的笑。

疫苗施打意願登記平台開放第九類第十類登記時,大多數民眾選擇莫德納, 指揮中心說要等四輪後才打得到。相信政府說的等四輪就可打到,如今呢?等啊等,等到花兒也謝了,才知政府所說等四輪根本是全無指望,因為剩下不多莫德納已開放給第二劑施打。

想打莫德納過分嗎?做錯了嗎?有朋友因凝血功能不佳,有人因慢性病等原因選擇,他們不是刁民,只想安全施打卻遙遙無期。朋友問我,既然等不到,政府為甚麼不早說,要給人希望,又給人失望?我無言以對。

因等不到有朋友慌了,趕緊上系統改填AZ,然而指揮中心改口:疫苗意願登記平台重新開啟後,增勾或改勾AZ疫苗者,將於第三輪意願登記接種AZ疫苗之四百九十五萬人優先處理後,再接續處理。原來已不是按長幼有序順序施打,朋友手足無措。

政府想給哪些人打AZ、哪些人打莫德納、哪些人只能打高端,可以說清楚講明白嗎?不要讓民眾無所適從。買疫苗的錢是納稅錢,施打疫苗是人權,不是政府恩賜,為何我們的政府,總是這樣傲慢,冷漠對待生命?











打了莫德納 第二劑混打高端?


2021-07-30 00:34  聯合報 /   賽夏客/資深教育工作者(苗縣頭份)
波波漫畫


誠信是做人基本準則,不誠則無物。太平時代,誰來領導都一樣;一旦遇到天災人禍,就考驗領導者能力與智慧;不管如何做,不能違背誠信的道德底線。如今,自稱「最會溝通的政府」遇到世紀病毒,卻用手段來掩飾無能。

網路媒體發達,任何訊息馬上傳遍,政府還想以「無知」來騙取人民的配合嗎?就以疫苗施打來說,有生以來從未遇到如此慌亂,即便是被稱「無能」的馬政府,面對SARS威脅,都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恢復社會秩序。

雖然新冠病毒是全球性災難,不能等同於過去任何一次疫情,但領導者就是要誠實面對,做多少事,說多少話,就以疫苗來說,有多少劑施打多少人,不是這樣嗎?疫苗全由中央統籌管理,不是更好掌控施打對象嗎?更何況還訂出施打順序表,為何一再更改施打時間、順序和方式,政策一變再變,讓全民無所適從。

我之前打了一劑莫德納,注射卡片註明第二劑施打時間是八月七日,突然指揮官陳時中宣布,要延後八至十周,那也沒關係,就等吧!後來看到網路訊息,還要再上網預約才算數,必須再次選擇要打甚麼疫苗;我馬上上網,竟看到國產高端列為施打選項,若沒有特別刪除勾選,就成了官方公布的有意願數字。

政治是高明的騙術,應該指選舉手段;一旦取得執政權,就要真誠對待老百姓,縱使做不到,也要誠實以對,再高明的「騙術」,總有露出馬腳的一天。


 

陳立恆/期待梅克爾阻止台灣的高牆


◆  陳立恆/期待梅克爾阻止台灣的高牆
◆  余淑美/環境災難傷害,比新冠病毒強大
◆  朱宗慶/一盞名為初衷與熱情的光亮
◆  盛治仁/走出舒適圈,不能坐等疫情過去
◆  薛承泰/死七百多人,人口卻少七萬多人!







陳立恆/期待梅克爾阻止台灣的高牆


2021-07-30 00:54  聯合報 /   陳立恆(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中德文化經濟協會2020年耶誕晚會上,該協會新任理事長、法藍瓷總裁陳立恆(左)上台致詞,右為中德文化經濟協會榮譽理事長韓宜靜。記者何秀玲/攝影


去年底,我接下中德文化經濟協會理事長一職,於我而言,這是延續我大半生與德國文化與貿易的不解之緣,卻也是接下一份橫跨歐亞的重任。

熟知中德文化經濟協會沿革,或對國際交流稍涉的朋友都清楚,在大國博弈、弱國無外交前提下,吾輩掙扎於中華文化、台灣價值與經貿實力浮沉,經營這一個面向國際舞台協會,往往需要承受吃力不討好,甚至多勞而無功。過去諸多先進都是在各種困難限制中,為中華民國德國外交貢獻良多,我不敢說具備先進的強大信念,只是抱持著第一天踏進輔大德文系那種願意擁抱一切的興味,直到今天依然記得德國神父在課堂上叫我 Franz 時,眼裡閃著鼓勵的溫暖光芒。

其後很長的一段歲月,我和許多德國人打交道,有時是競爭、有時是合作,就像是世上所有人一樣,有好有壞。然而,經過半世紀和德國人做生意,我深以為,日耳曼是一個能屈能伸且手段務實、敢於任事也勇於承擔的民族;尤其民國 94 年(二○○五年)梅克爾上台以來,德國儼然成為歐洲體制中心磐石,甚至近幾年美國在全球布局中,忽退忽進的混沌中,也接手扮演起西方民主價值與世界秩序的守護使者。

無論這十六年來,梅克爾主義的德國價值功過幾何,我始終將梅克爾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在哈佛大學畢業演講內容深銘於心,「推倒無知愚昧與狹隘偏見的高牆」「為全球性多邊主義的共同利益一起努力」「不要把謊言當成事實,不能把缺失視為正常」,身處於國家機器亂象叢生的台灣,此刻再次重溫這場演講,可以更清楚看見為什麼德國雖非聯合國五常之一,梅克爾還可以帶領德國在全球舞臺上揮斥方遒,而台灣卻一直在與整個世界漸行漸遠。

因此,我接下理事長職務後,就開始積極籌畫邀請梅克爾來台訪問的可能性;正值民國 112 年(二○二三年)中德文化經濟協會九十周年會慶,屆時梅克爾已卸下公職,恰可以公民學者身分與本協會及其他產業工商會交流,拋開政治議題,分享她如何在教育就業、科技產業、工商貿易與人文關懷上,創造德國戰後第二個經濟飛躍時期,讓這個古老的日耳曼國家,從疲軟再度走向輝煌

這個想法正在和德國在台協會德國經濟辦事處及台灣各工商協會交換意見,大家雖然覺得挑戰不小,卻都樂觀其成。最近又聞美軍決定將從阿富汗倉皇撤軍,吾人以為也是值得台灣引為醒惕的警鐘,也更加深我希望梅克爾能來台交流的期待。期待她能用世界級領袖的制高點,告訴台灣人民千萬不要築起一座,自以為可從大國博弈中得利無知高牆,改以務實靈活身分,爭取加入全球性多邊主義共同利益中,進一步讓我們反思,什麼是真正的正常。


2021年7月29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美通膨危機 降關稅成解方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7059/web/

◆  聯合報社論/不浮誇、不官本位的振興券,很難嗎?
◆  聯合報黑白集/倖存變婞淳的美好傳奇
◆  經濟日報社論/美通膨危機 降關稅成解方





經濟日報社論/美通膨危機 降關稅成解方


2021-07-29 00:06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路透


隨著美國疫苗施打率高達六成,經濟解封、生產復元後,美國經濟迅速反彈首季成長率達6.4%,第2季預估可達9.8%,但是好消息的背後隱藏著令人憂心的壞消息:通貨膨脹正蠢蠢欲動

為刺激經濟,川普在任期最後一年已經開始大量撒錢,拜登上台後更變本加厲,過去16個月,國會通過高達5兆美元撥款法案,而聯準會除了壓低基本利率接近零,更以購買4兆公債的方式,支持政府花錢。這導致6月消費者物價上升5.4%,為民國 97 年(2008年)8月以來最高,拜登總統與聯準會主席鮑爾都強調這僅是經濟景氣恢復的自然現象,財政部長葉倫更不斷重申,通膨只是暫時的,今年底通膨率就會回落到2%左右。

但是柯林頓政府的財政部長、同是民主黨桑默斯卻偏偏做不聽話的烏鴉,一直警告大規模財政刺激貨幣寬鬆政策加上經濟邁入重啟階段,將帶來龐大的物價上漲壓力,美國將重複六零年代長達十年的通貨膨脹噩夢。

疫情當然對目前物價上漲有影響,譬如旅館房價、飛機票價、甚至二手車市場,都開始上揚,部分生產與運輸瓶頸,也造成物價飛漲,但是經濟體系中的熱錢太多,恐怕才是全面通貨膨脹主要原因

面對通膨的壓力,通常美國聯準會是提高利率把熱錢收回,但聯準會不敢做,有難言之隱,面對還有1,000萬人失業的經濟,聯準會擔心提高利率將澆熄目前投資的熱勁,把美國經濟再嚇回蕭條。

老實說,聯準會手中工具就只有調整利率購買公債,偏偏這些都對此刻的問題無效,許多人建議應該要降關稅,尤其是修改川普當時為保護國內產業,而對進口貨品所加上去的關稅,尤其是鋼鐵、鋁、以及木材,特別是因為貿易戰,而對中國施加的懲罰性關稅。

川普當時以此為施壓手段,雖然達成與中國的第一階段協議,但是懲罰性關稅並未去除,拜登政府上台後,與中國貿易談判遲遲未開始,至今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的關稅,平均仍然超過19%。今年4月,有40名參議員聯名要求拜登對2,000項中國進口貨,予以關稅優惠,但是拜登政府要通盤考慮,至今還沒有同意。

在通膨的壓力之下,葉倫近日終於表示,對價值3,6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可能損害了美國消費者的利益,但是拜登政府不肯對川普所簽訂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認帳,言下之意,要與中方重新協商。

葉倫美國副國務卿薛曼訪問天津前,放出要重新檢討的風聲,是值得重視的訊息,中美經濟密不可分、相互依賴,價廉物美的中國製造貨品進口,維持了一般美國人的生活水準,也降低了通脹,雖然拜登宣揚買美國貨政策,但是許多勞力密集的產品,美國已經回不去生產了,必須從國外進口,目前分散生產來源,雖然可以減少從中國進口,但無法取代。

其實這也是有利於刺激中國經濟成長,大陸剛公布第2季經濟成長率為7.9%,雖然符合預期,但已經明顯由高速放緩,為此中國人民銀行宣布15日起全面降準,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出人民幣1兆元的長期資金,如果與美達成新的貿易協定,當對刺激新一波經濟成長有幫助。

既然新一輪貿易談判,有利於中美兩國,卡在其中的就只有政治顧慮,除了防備敏感科技核心產業流往大陸之外,拜登政府還擔心選民將抗議低價中國產品再度氾濫美國市場,而中國政府認為雙方沒有互信,任何合作項目都徒勞無功。

薛曼自天津回美國之後,美國應該會重新評估重開談判的利弊得失,但是通膨壓力是不會等人的,拜登必須要當機立斷













聯合報黑白集/倖存變婞淳的美好傳奇


2021-07-29 00:00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台灣「舉重女神」郭婞淳奪金。(特派記者余承翰/東京攝影)


郭婞淳以優雅自如的姿態奪得舉重金牌,人們才知,她出生時歷經臍帶纏頸得以「倖存」,因此取名「婞淳」。在單親、貧窮、隔代教養的原民家庭成長,這個倖存者奪金的故事,為中華奧運代表隊寫下最佳勵志傳奇

有些運動健將是天生好手,有些人享有家庭親長的提攜栽培,有些人因志趣和機遇成長卓越。而像郭婞淳這樣,在貧瘠的土壤中孜孜追求,在挑戰中不斷自我超越,遇到挫折從不放棄,開出了絕美的花朵。

在分享她的金牌榮耀之際,有些政治狂熱者應該感到慚愧。三年前田徑老將紀政等人發起的「東奧正名」公投,要將「中華台北」改為「台灣」;當時郭婞淳擔心失去參賽資格,在公投未過後說了句「安心了」,竟遭到 PTT 網友圍剿。試想,台灣若因「正名」而被國際奧會取消參賽資格,不僅郭婞淳,包括戴資穎和楊勇緯等好手都將失去出賽機會,那今天我們還有歡慶摘星喜悅

選手在苦練,政治人物卻在噴口水運動員在奮戰中爭取榮耀,政治人物卻以改名為滿足,以為換個名字就是台灣的終極目標。郭婞淳的故事,恰恰說明運動員的榮耀是經由熱情、汗水與智慧打磨發光的,而不是在政治人物的虛假「名學」誕生。

恭喜郭婞淳,你為年輕世代立下了標竿。















聯合報社論/不浮誇、不官本位的振興券,很難嗎?


2021-07-29 00:0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搶救內需,行政院將發「振興券」,外傳今年會是「五倍券」,甚至有立委喊話「六倍券」。政院只說,會納入評估。(本報系資料庫)


行政院去年發放過「三倍券」,據稱今年擬擴大為「五倍券」,鎖定餐飲、零售、旅宿、藝文展演等四大行業優先補助。不少民進黨立委嫌五倍券還不夠看,加碼喊出六倍券、十倍券,彷彿如此即可為綠色執政增添光彩,渾然忘了政府編了大筆預算不積極購買疫苗藥物卻拿來亂撒。去年三倍券發放過程紛亂而效果不彰,今年的紓困方案備受爭議,政府無論發幾倍券,都不可再重蹈覆轍。

去年的三倍券,共耗費五一一億元。行政院自詡是它的「德政」,其實花的全是納稅人的錢,政府名副其實是往自己臉上「貼金」。這次所謂的「五倍券」有兩種版本:一種是民眾以一千元換五千元振興券,另一種是以兩千元換五千元振興券。若是前者,總經費約需一千一百億元;如此一來,就會把八千四百億防治紓困特別預算僅剩的一千六百億元花到見底。反正,蔡政府樂得再編5.0版特別預算,因此花錢不手軟,債留子孫也沒在怕

上次三倍券是在沒有太嚴重疫情的情況下發放的,當時政府美其名為「振興經濟」,卻附帶設計了不少莫名所以的功能,包括限定行動支付鼓勵數位交易等,反而偏離了紓困的宗旨,讓不熟悉行動支付的弱勢及長者陷於無助經不斷修正,後來證實,領取紙本實體券的民眾高逾九成。簡言之,推動電子交易行動支付是政府平時該做的事,若平時不做,卻要利用紓困的時機來耍酷自炫,結果不僅擾民更徒增不公及自擾。這些政府自以為聰明的「小技」,今年都應避免再發生。

這次政府再度發行振興券,整個社會氛圍與去年已大相逕庭。現實上,許多人因為自己感染或家人亡故而陷於哀傷,許多店家或自營工作者因防疫警戒之限制而收入頓減,許多初出社會的年輕人找不到工作,這從近期失業率逼近五趴大關及無薪假人數創下四・五萬人的新高,皆可看出問題之嚴重性。因此,行政院發放振興券必須謙卑俯聽人民的需要,不要自以為是地在那裡浮誇賣弄,想把振興券設計得多麼繁複機巧以示政府「恩澤」,更不可藉機把不必要的宣傳及系統開發等經費暗中灌注給自己的「附隨組織」。

政府剛剛進行過第四波紓困,現在就要再發振興券,主要原因是紓困方案設定的對象太窄、條件太苛,導致太多需要的人被漏接,民間怨聲不斷。正因如此,這波振興措施無論是發放哪一種「五倍券」,政府都不宜對使用方式及用途做過多限制,以免損害了民眾尤其弱勢族群的生活運用。例如,鎖定「四大行業」做為優先補助對象,必然排擠了其他政府未曾想到的行業,這對他們並不公平。政府也必須相信,民眾會盡其可能地將振興券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要讓每個人自由地支配其用度,而不是在那裡自以為是地指導與干預,卻造成行政程序的複雜化及人民交易的不便。

蘇內閣是一個喜愛浮誇的內閣,自詡「超前部署」,卻弄到疫苗不足檢疫破口四起標榜口罩疫苗等「國家隊」,卻剝奪了民眾選擇的權利與自由。從去年以來,人民不斷被迫排隊,為了購買口罩、接種疫苗、進入賣場或領取三倍券,連上網登記疫苗施打都一再碰壁鎩羽。相形之下,政府不僅忘卻自己的職責是在服務人民,甚至還在它刻意製造的不便民中不斷自我誇耀,為自己加冕造神

台灣距離疫情隧道出口還很遙遠,這次的振興券,希望蘇內閣拋棄「官本位」立場,別再浮誇了。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創紀錄豪雨 應建立極端天氣意識


◆  培養體育人才 沒有特效藥
◆  奪牌固然可喜 老將奮戰更可貴
◆  一旦出了名 政客就來獻殷勤
◆  酸了別人 作賤自己
◆  奪牌自然能正名
◆  一個台灣兩樣薪情/同島一命 只是文青口號
◆  爭奪經營父子開戰/他是個好父親嗎?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創紀錄豪雨 應建立極端天氣意識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創紀錄豪雨 應建立極端天氣意識


2021-07-29 00:24  聯合報 /   楊之遠(作者為台北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


七月十二至十五日,西歐各地連日豪雨,其中德國西部各地七十二小時降雨量高達一三○至一八五毫米,打破七十年記錄,讓鄉間小溪瞬間變成洶湧洪流,大雨亦淹沒了盧森堡、荷蘭、比利時,和奧地利的部分地區,至少造成兩百人死亡。

受災地區洪水氾濫,引發土石流,沖毀橋梁、房屋,多地道路沖毀而無法通行,預計德國政府將花費數十億美元進行重建及安置計畫。歐洲氣象機構雖於事前曾發布極端洪水警報,但雨量瞬間暴增,資訊傳遞不及,使得各國政府及居民無法應變。

西歐創紀錄豪雨洪災,主要是由於歐洲夏季低壓緩慢移動,近似滯留所造成,但各界人士一致認為氣候暖化是這次強降雨的背後推手,各國必須強化暴風雨預警資訊傳送效率,亦需提升城市基礎設施標準來積極應對未來的極端雨量。

其次今年自七月十七日起,大陸河南省鄭州、焦作、新鄉等地出現特大暴雨,強降雨中心位於鄭州,最強時段在十九日至廿日。鄭州最大小時降雨量高達二○一點九毫米(廿日十六至十七時)。

這樣的超大豪雨對相關單位形成極大挑戰,河南氣象局於廿日早晨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水利廳亦遲於廿一日○二時,將水旱災害防禦提升為I級應急回應,因此豪雨資訊未能引起多數民眾警覺。特大豪雨導致鄭州市城區發生嚴重淹水,地鐵停運,道路、民航運輸受到嚴重影響,鄰近水庫及其支流亦發生險情。

當地民眾紛紛以手機視訊拍攝洪水衝倒街道路人、車輛的驚險鏡頭;尤其洪水湧入停在兩站區間內之某地鐵列車,車廂內的洪水漫過旅客胸口,情勢尤為驚悚。目前河南省及鄭州市等多處積水未退,死亡人數及災害直接經濟損失尚難以精確估計。

中國氣象專家認為,副熱帶高壓和大陸高壓分別穩定維持在日本海和中國西北地區,同時西太平洋有颱風「烟花」向中國輸送大量水汽,是造成這次河南省持續強降雨的主要原因。淡化了氣候暖化的角色,令人尋味。

西歐德國及大陸河南省鄭州所發生的超大豪雨,讓全球氣候學者認知到,在全球暖化背景下,極端天氣已常態化,因此我國必須建立極端天氣常態化的意識,氣象單位不僅要提升天氣預報的精準度,有效傳送預警訊息,民眾亦需培養自救觀念,政府各部門更要加強災變天氣的緊急處置協調能力,這才是因應極端氣候的務實作法。












奪牌自然能正名


2021-07-29 00:22  聯合報 /   王良言/自由作家(高雄市)
2021 東京奧運中華台北代表隊主視覺(圖片來源:中華奧會)


受到政治干擾,我代表隊參加奧運時,不得使用國名、國旗與國歌,必須以「中華台北」為名。這是國人皆感憤慨不平之處。然而,即使大會正式稱我為「中華台北」,世界主要媒體仍知道「中華台北」就是「台灣」。

我國女子舉重國手郭婞淳勇奪金牌,在獲頒獎牌時,雖然大會宣稱「中華台北」,但大多數的電視觀眾都知道她是台灣選手。所以只要能夠奪牌,站上頒獎台,就能增加台灣選手的國際能見度。

政治因素無所不在。我國代表隊以「中華台北」參賽是國際政治妥協的結果。現在想要為台灣正名,是牽一髮而動全局。與其挑戰國際奧會,不如把全副精力放在培育選手,加強實力。

只要能夠站上頒獎台,就有在世人面前展現台灣實力機會。反之,如果連一面獎牌都沒有,即使名稱為「台灣」,依然無人聞問,也得不到尊敬與重視。












奪牌固然可喜 老將奮戰更可貴


2021-07-29 00:20  聯合報 /   王大樹/資深媒體人
「五朝元老」盧彥勳選擇奧運舞台作為生涯最後一戰。圖/余承翰


在日本疫情仍然嚴峻情況下,硬著頭皮舉辦的東京奧運,本來就有不少風險與反對聲浪,雖無觀眾閉門完成開幕式並展開比賽,但與來自世界各國選手在賽場上接觸,且比賽不能戴口罩,參加今年東京奧運等於在搏命演出,所幸中華健兒相當爭氣,開賽四天,天天有獎牌進帳,已創下台灣史上單屆最多紀錄。

中華代表團目前獲得六面獎牌九名選手,全部都是卅歲以下的年輕選手,其中桌球林昀儒、跆拳道羅嘉翎兩人均只有十九歲,新生代的崛起,為台灣體壇燃起了希望;然而奪牌固然可喜,老將奮戰精神更見可貴。

卅七歲網球好手盧彥勳,原定去年參加完奧運就可如願退休,但由於延後一年舉辦,他必須再努力奔波一年,這一年即使有傷在身,體力大不如前,但他仍要保持比賽手感,去參加職業比賽,像是奧運之前的四大賽溫布頓網球賽,其強度可見一斑。

在這個殘酷奧運賽場上,他以直落二遭到對手淘汰出局,但這一年他所承受的訓練量,是咬牙苦撐的,揮手告別職業生涯,他已盡力揹負國家榮譽而戰。

同樣也是五朝元老,四十歲的桌球老將莊智淵,已是場上的大前輩,單打對手都是差距十歲以上,但仍連闖兩關,直到十六強苦戰七局敗給埃及對手,暢快淋漓,榨乾最後一滴汗水,不枉他做為球員的使命。

在台灣之外,也有不少其他奮戰的老將,卅四歲已結婚生子的跆拳道中國大陸選手吳靜鈺,竟還在今年奧運現身,且第一戰以大比分獲勝,直到第二戰力竭而敗,若熟悉跆拳道歷史,吳靜鈺年輕時與台灣選手楊淑君兩人的瑜亮之爭,等於世界級最強兩位選手對抗,也因代表兩岸對決有不少話題存在。

如今楊淑君早就退休轉教職,吳靜鈺卻第四度參加奧運,要知道本屆奧運跆拳道是採世界排名方式,錄取參賽名額,也就是身為媽媽且上屆宣布退休的她,必須在決定復出後,馬上恢復訓練強度,讓自己衝上世界排名,她仍打敗廣大競爭對手取得參賽資格。

最感動人心的一幕,其實是出現在體操場上,四十六歲第八度參加奧運的烏茲別克女子體操選手丘索維金娜,她為了罹癌的兒子,為了賺取醫藥費二○○二年轉戰德國,一句「兒子未痊癒,我不敢老」感人肺腑。治癒兒子後,二○一六年及本屆重返代表烏茲別克參賽;在跳馬項目未能進入決賽,難過抱憾提前結束生涯奧運之旅,卻受到現場選手起立鼓掌致敬。這些老將的奮戰,即使不能更快、更高、更遠,卻也是奧運精神之所在。













一旦出了名 政客就來獻殷勤


2021-07-29 00:19  聯合報 /   林軺/教(台北市)
東京奧運我國代表隊最年輕選手丁華恬,27日下午搭機返國。記者陳嘉寧/攝影


很多政客一定不知道丁華恬是誰。這位中華奧運代表團最年輕選手,儘管在二○一九年體操亞錦賽平衡木勇奪金牌;但在東奧女子個人項目資格賽,因平衡木失誤無緣晉級決賽,失去政治人物關注價值,廿七日回國時,當然也就沒有高官機場相迎了。

沒有例外,每當有選手在國際賽事獲得佳績,就是政治人物冒出來蹭熱度、攬功勞的最佳時機。

記得二○一七年世大運,我國選手獲得創紀錄成績,期間不少政客開始把選手功勞當作自己親身付出苦勞一樣,在社群媒體總結選手得獎紀錄,像熟悉體育賽事的記者或專家那般關心,和細數這群選手的過往功績。說穿了,這就是一般民眾都不陌生的「只要成績好、政客就沾光」症候群。

今年東奧從楊勇緯獲得柔道銀牌開始,平時甚少關注運動選手的政治人物,從上到下,頻頻出來蹭得獎選手熱度,搏版面,甚至為了他們是哪個縣市之光爭奪不休。更扯的是,不認識奪舉重銅牌的陳玟卉也就算了,把她當成郭婞淳來蹭,「錯把馮京當馬涼」立遭看破手腳。

在電視機前面看到郭婞淳拿到獎牌時眼眶泛紅,我也不自覺跟著紅了眼眶;看莊智淵五度征戰東奧,孤獨奮戰落敗身影,也不禁一陣心酸加鼻酸。請問這些政治人物,你們有從頭到尾守在電視機前為他們加油嗎?還是比賽完後,若有其事假裝全程參與,讓小編做做哏圖,寫寫文青賀語,錦上添花一番?至於那些落敗英雄,就不用浪費心思,不用雪中送炭囉?

有人說:「一旦你出了名,政客就來獻殷勤。」(Once your name becomes well known, politicians come courting.)這句話似乎說明了政治人物就是會蹭名人熱度的宿命。既然如此,平時就應該多關照、關心體育選手和體育環境,別老是在等台灣之光出現時,才煞有介事的粉墨登場,卻又讓人一眼看穿,像沒下苦功的臨時演員一樣,只不過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一日運動迷而已!












酸了別人 作賤自己


2021-07-29 00:17  聯合報 /   陳信宏/自由業(屏縣里港)
個人賽首戰就出局後IG被出征,台灣射箭女將譚雅婷回應酸民表示,不該隨意批評每名努力的運動員。 中央社


射箭選手譚雅婷東京奧運落敗,被酸民私訊嗆聲;譚昨日發聲,盼「酸民不要用鍵盤還有輿論去傷害人」,譚的反應顯示她有氣度,值得稱許。

酸民這詞帶有酸葡萄主義,或落井下石的不正常心理;如果是前者還情有可原,若是後者那就缺乏教養,也曾有網友來我貼文版面酸過,概分三種心態:如果你是來打打鬧鬧,無傷大雅;如果你有高明的異議,本人深感受教,敬揖您一番,歡迎再次不吝賜教;但如果你是存心來酸的,最好你有本事寫得出比我高見,或者明說在下那裏得罪你。

常說,「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偏偏酸民純以小人之心踐踏別人。網友們,別自以為是,傷了別人,更作賤了自己。












培養體育人才 沒有特效藥


2021-07-29 00:17  聯合報 /   戴照煜/國際貿易談判講座(桃園市)
「舉重女神」郭婞淳在東京奧運女子59公斤級比賽中,以抓舉103公斤、挺舉133公斤、總和236公斤奪下金牌。(特派記者余承翰/東京攝影)


郭婞淳的擎天一舉,引發多少台灣人的熱淚與喜悅。自從疫情嚴峻以來,男女老少關在家裡,鬱悶難以言喻。郭婞淳打破三項奧運紀錄的舉重金牌,不但舉國歡騰,更一掃三級警戒以來陰霾。當郭婞淳站上領獎台,國旗歌響起時,相信不分黨派不分顏色的絕大多數國人,都深受感動與鼓舞。

台東姑娘舉起台灣人的驕傲,也築起奧運的郭婞淳障礙,是多少金錢也買不到的廣告宣傳效果,甚至有外媒以「地圖上找不到的神祕團隊」為題,解析「中華台北」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其實就是台灣。

運動競賽要贏牌,必須靠人才。換言之,以人才為重,優秀人才是獲勝關鍵。台灣在國際體壇上漸露頭角,也有愈來愈多年輕人發揮體育長才,展現欲與其他世界高手一較高下的企圖心,試問政府近年來在培育與善待體育人才方面,做得夠嗎?

郭婞淳在舉重女子五十九公斤級奪金,包括民進黨立委吳思瑤等人皆發生名字打錯、照片誤植等糗事,許多黨政官員也來蹭得獎國手,請問這些國手在培訓、與舊傷新傷奮戰時,你們在哪?

台灣不缺像郭婞淳、戴資穎這樣傑出的運動人才,政府如何投入更多更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培養體育專業人員,才是當急之務。如何找到並留住人才,沒有捷徑,也沒有速成特效藥,更沒有一針見血的良策,必須有長遠周全的政策配合,包括選手賽前賽後的人生規畫。

以郭婞淳為例,她天生喜愛運動,但家境窮困,求學時雖有體育獎學金,但除了負擔學費,還要幫助家用。如果政府對人才適時提供援助,她的前半段人生就不會這麼辛苦。

此外,政府應透過或是經由鄰里長、學校等途徑,積極尋找、發掘、舉薦有天分卻困苦的青少年,譲他們獲得資助並加入國家培訓。政府的經營理念、價值觀及領導者個人信念是否重視體育和運動、能否取得人民的共識、支持及擁護,都是主因。

當然,家庭與父母的認知與支持,也非常重要。一個人的成功靠的是智力和個性。「英雄不怕出身低,只怕教養差」,一個人的成就,個性比智力更重要。很多家長把全部心思、精神、金錢都投注在孩子的升學上,卻忽略了他們的個性。為人父母者的重責大任之一是應該花足夠的時間去了解、認清孩子的個性。如果孩子喜歡運動,千萬別埋沒、阻礙他們發展的通路。如果當年郭婞淳的祖母或母親不顧她喜愛運動的個性,硬強逼她去升學或是做其他事,能有今天嗎?










一個台灣兩樣薪情/同島一命 只是文青口號


2021-07-29 00:13  聯合報 /   沈文和/金融學博士(屏東市)
中研院經濟所28日發布最新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 (聯合報系資料庫)


疫情期間,台灣社會最常聽到的一句口號:「同島一命」。希望透過同島一命,凝聚團結台灣人的心戰勝病毒。但如果再看最近發布的幾個統計數字,也許我們真的同在一個島上,但彼此命運卻未必相同。

中研院經濟所廿八日發布最新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受惠世界景氣強力反彈,加上新興科技應用與無接觸商機之擴散效應,台灣今年GDP成長率預估為五.○五%。但另方面,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五月分失業率卻高居四.一一%,較上月上升○點四七個百分點。失業率數字不僅為蔡總統執政來最高,同時創下七年半新高。六月分,更可能因為幾家大型飯店,不堪疫情肆虐倒閉影響,失業人口可能再創新高。同樣在一個島上,有人因為選對產業上到天堂,也有人卻因非人為因素而淪落街頭。

台灣產業發展,向來「重硬體,輕軟體」、「重出口,輕內需」、「重資方,輕勞方」、「重短期消費,輕長期投資」。長期經濟發展輕重失衡的結果,造成百姓薪資明顯差距。根據主計總處去年十二月公布數據:二○一九年半數勞工年薪不到五十萬元,低於平均總薪資人數比率更竄升至六十七.七二%。而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總薪資中位數一一二.四萬元居冠。而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住宿及餐飲業、教育業等「慘業」,總薪資中位數都不到前者三分之一(四十萬元)。

而產業不均衡發展,更影響前端教育發展。為了將來有更穩定的工作,許多高中生在選擇志願的時候,常常放棄找工作困難的文科,而選擇就業機會比較多的理工科發展。最近就有女網友在知名論壇「Dcard」表示:自己是頂大文學院學士畢業生,還擁有多益九百多分、通過日文檢定 N3資格,同時也有海外經驗一年等優異成績。但在南部求職卻只有月薪30K工作,上述例子也讓不少網友討論「難道讀文組真的沒有出路嗎」的疑問?

「一個台灣,兩個社會」現象已長期存在台灣許久。城鄉差距、南北差距、產業差距不斷將台灣社會不公縫隙擴大。最近再加上新冠疫情衝擊,相信將來台灣將有更多人非自願性掉入貧窮漩渦裡。如果今天我們對上述這個現象不加重視,並加以解決的話,那麼「同島一命」最終將不過又是個文青式虛華口號。












爭奪經營父子開戰/他是個好父親嗎?


2021-07-29 00:10  聯合報 /   王建煊/監察院前院長(台北市)
東元父子對決,黃茂雄派拿下8席續掌經營權,黃育仁派也拿下3席。記者何醒邦/攝影


父親從小家貧,繳不起學費,未念過小學,但不知從哪學來的,國文很不錯,毛筆字大小楷都寫得很好,靠寫字混碗飯吃。

還記得抗戰時,戰事節節敗退,安徽省政府遷到山城立煌縣,現改稱金寨縣。父親在省府財政廳當錄事,就是文抄公。將別人寫得亂七八糟文稿重抄一篇,薪水低,養我們三個孩子,談何容易。抗戰勝利後,經人介紹,進到聯勤總部工程署,職任文職上尉軍官,因無學歷,上尉軍階一當卅餘年,退伍。父親雖事業無成,卻將我們扶養成人,也算小有成就吧!

父親脾氣不好,對母親偶有家暴;傷害母親之事雖不多,但看在我們眼裡,仍會憤憤不平,所以對母親的懷念遠多於父親。但是想到父親養家苦勞,及對我們兄妹三人的關愛,仍會流淚滿面。

父親一輩子省吃儉用,都是為了我們。他一輩子最體面的衣服,就是那套黑西裝。記得我跟蘇老師戀愛已到婚嫁程度時,全家約了未來媳婦見面,地點安排在陽明山,雖是郊遊性質,父親仍穿他那件寶貝黑西裝。不是為了慎重,是因為只有那一件像樣衣服。

記得我在立煌縣念小學一年級時,一次重病。父親以一跪一拜方式上山求菩薩保祐兒子康復。這樣跪拜到山上廟裡燒香,是極為辛苦的!為了兒子,作父親的甚麼苦難都肯擔,你能說他不是愛我們的好父親嗎?

小時候,每天早晨父親都會在我們三個孩子額頭上親吻一下。這是母親告訴我們的,說你爸多麼愛你們,你們是他的命。母親也常對我們說,他是位好父親;如果他能多愛母親一點,會是模範父親。

因為家貧,小時候我們喜歡聽武俠小說廣播,但是沒有收音機。我們跑到鄰居家窗外站著聽,興趣盎然。有次父親生病,他以為是不治之症,就趕快去替我們買了台中廣公司出的收音機,留給我們,免得他在天之靈,仍然想到孩子們站在別人屋簷下聽廣播。人離世前要做的事,常是他認為最重要的事。可見父親對我們的愛,是至高且深的。

最近在媒體上看到,一家歷史悠久上市公司,父子為了爭奪經營權對幹。許多世俗奪權之道,都用出來了。醜話說了,法院也去了。家族裡發生這種事例很多,但父子間這樣赤裸裸對幹,尚屬少見。這件事誰是誰非,當非我們外人所能精確判斷的。

但是我想問這位孩子:你是從哪來的?今天你即使很能幹,你的能幹是從哪來的?你的機會是從哪來的?不都是父親給的嗎?父親已年邁,還能有多少時光呢?孝順的孩子該這樣對待自己父親嗎?該這樣對待父親嗎?我想對這位奪權的孩子說:你做過頭了!午夜夢迴時,你會後悔一輩子!


余淑美/環境災難傷害,比新冠病毒強大


◆  余淑美/環境災難傷害,比新冠病毒強大
◆  朱宗慶/一盞名為初衷與熱情的光亮
◆  盛治仁/走出舒適圈,不能坐等疫情過去
◆  薛承泰/死七百多人,人口卻少七萬多人!







余淑美/環境災難傷害,比新冠病毒強大


2021-07-29 00:01  聯合報 /   余淑美(作者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極端氣候引發的產業鏈綠色革命,不僅影響個別產業競爭力,更攸關國家的經濟命脈。(聯合報系資料庫)


在幾乎被新冠肺炎疫情淹沒的新聞中,幸好尚有不少人關注全球暖化、極端氣候及環境汙染對人類生活造成的影響。隨著醫藥進步及各國政府積極管理,新冠病毒造成的傷害終將逐漸受控而平息。但是環境惡化的日積月累,對人類未來的糧食安全與生存的威脅,卻是長遠難以逆轉。

過去一百至一百五十年間,由於人類的各種經濟活動造成自然界環境改變,使動植物甚至包括人類自己的生存受到許多威脅,尤其燃燒石化能源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導致地球表面溫度不斷上升,造成極端氣候的負面效應逐年嚴重,屢創災難新紀錄。僅就最近全球例子來看:異常高溫加速北極冰山融解提高海平面,許多國家臨海耕地鹽分增加北半球眾多溫帶國家受高溫熱浪襲擊,促使加拿大及美國森林野火不斷蔓延高溫加速地表水分蒸發造成乾旱,之後易伴隨強降雨引發嚴重水災,日本、德國及中國的摧毀性淹水,災情令人驚恐

極端氣候改變生態環境,不但重傷人類生命財產,也嚴重影響作物產量土壤乾旱高鹽及汙染,使作物無法吸收乾淨水分及將養分送到葉片進行光合作用正常生長乾旱及高溫也使大多數作物開花授粉受抑制,減少結果實及種子淹水浸泡也讓作物呼吸困難而奄奄一息這些環境因素,每年造成全球主要農作物產量降低七十%,威脅人類糧食的供應

自然界各種生物維持生命皆需乾淨的水,在作物面臨的許多環境災害中,缺乏乾淨水源已成為全球普遍性問題,而且日益嚴重。台灣在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即遭逢嚴重缺水的問題,不只水稻大面積休耕,許多蔬果的產量及品質也降低,農民只能望天興嘆。聯合國糧農組織表示至今年五月止,全球食品價格躍升至近十年來的最高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約四十%最近加拿大及美國中西部的世界糧倉,玉米、黃豆、小麥及其他作物的產量都受到高溫及乾旱嚴重影響由於玉米黃豆是牲畜的主食及許多食品的原料,小麥也是人類主食,可預期糧食價格將持續上漲

全球石化燃料使用量、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及高溫乾旱水災發生頻率,皆隨著人口增加一起呈上升趨勢,但是令人擔心的是可耕地面積乾淨水源卻反而減少。雖然幾千年來,聰明人類的作物育種技術不斷精進,養活了目前地球上大部分的人口,但是人類只顧追求經濟利益忽視環境保護持續累積的逆境因子將使已呈現的糧食增產困難度雪上加霜。

新冠病毒無預警地危害人類生命,短短一年半即造成全球經濟活動社會結構大翻轉世界經濟形式展望組織預測新冠疫情將在未來兩年造成全球八點五兆美元經濟損失。但是全球暖化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更加巨大且長久,美國自然資源保護署估計僅僅在美國,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之前即達每年零點二七兆美元,其中單是水資源損失即占了零點二兆主要就是高溫乾旱造成的農作物損失,之後,更是每廿五年就增加一點七倍。以此類推,全球各國水資源巨大經濟損失難以估計。

環境惡化未來糧食生產人類生存的威脅絕對是可預警的,民以食為天,我們必須即早未雨綢繆作更大的科學研究投資,除了降低環境災害農作物的影響,也需加強育種科技作物更耐受各種逆境,趕上人類對糧食的需求,避免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社會結構的不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