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2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引導產業轉型 讓經濟脫胎換骨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5184/web/

◆  聯合報社論/廉政會不可靠,蔡總統必須管好「自己人」
◆  聯合報黑白集/賴品妤的肚皮
◆  經濟日報社論/引導產業轉型 讓經濟脫胎換骨






經濟日報社論/引導產業轉型 讓經濟脫胎換骨


2020-07-22 03:07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日前通過國發會所提國家發展計畫,目標是未來四年的年平均經濟成長率達到2.6% 至3.4%。據此,四年後台灣的人均GDP將有機會達到3萬美元。國發會副主委鄭貞茂指出這「凸顯的不是金額本身,而是國家經濟實力,以及國民心態不能再以開發中國家角度來看,而是步入先進國家的立場,將來很多思維,應是已開發國家」。

從12年前馬總統提出「633」的經濟目標,人均GDP 3萬美元就是一個眾所期盼卻延宕多年、遲遲難以達成的里程碑。

即使四年後可達成,也已過了16年,好事果真多磨。台灣經濟陷入長年低度成長當然是關鍵。就GDP的幾個主成分來看,這些年民間消費、政府支出比例相對固定,投資率也總維持低迷的20% 上下,經濟成長主要還是依賴出口驅動但12年前的金融海嘯後,出口驅動經濟成長的動能受限,致使經濟陷入低度成長

從去年美中貿易戰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國發會對台灣經濟有這樣樂觀的預估,當然令人雀躍。根據國發會的說法,受惠於離岸風電、半導體廠投資,在多數經濟體經濟成長率陷入衰退之際,我國仍可維持正成長,其中一大關鍵就是「投資」。這兩年的台灣經濟的確受惠於台商回台投資及外人直接投資,使得投資占GDP的比重增加到24%,這也是國發會具體指明投資將是未來經濟成長主要驅動力的原因

無論對於台灣經濟的樂觀是基於現實基礎的推估或是自我信心的強化,我們對於政府還是有以下的建言與期待。

首先,人民對於經濟的實質感受遠重要於經濟的數字目標。
人均GDP 3萬美元畢竟是一個平均數,若所得分配持續惡化,或實質薪資沒有相應成長,3萬美元終究還是一個無感的數字。在多年低迷後,投資成為新的經濟成長動能,但畢竟只是手段,如果真要帶來好的經濟結果,就必須看民間投資是否真正落實產業升級轉型、就業機會增加、實質所得提升,政府投資是否真正帶來國家整體競爭力的進步。但我們往往看到政府很少保證這些可能的好「結果」,倒是時時關注提升投資的「手段」或「數字」。

日本的作法會是很好的借鏡,安倍政府的「未來投資戰略」明確指出是為了實現「超智慧社會」(Society 5.0) 的願景,其目標包含延長健康壽命、移動創新革命、供應鏈體系的轉型升級、結合智慧科技的基礎設施、金融科技等,目標導向非常明確。

台灣需要投資數字,但更需要目標導向明確的投資戰略。四年前蔡政府曾提出創新、就業、分配的經濟策略指引,雖然簡略,但至少包含「創新」的手段與「就業、分配」的目標,只可惜現在連這樣的指引都少了。

其次,一個經濟體要發揮最大成長潛能,有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資源充分運用,二是資源不可錯置。台灣有限資源充分運用毫無疑義,五缺問題足以證明,但資源是否錯置則有很大討論空間。政府現階段欲發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試圖讓產業多元化與產業升級轉型的用意明顯,未來的政策誘因與資源配置將會導向這些戰略產業,但在資源有限下,現有不符合目標的產業與資源配置該何去何從,才是困難的事。

政府即將啟動紓困3.0措施,行政院蘇貞昌院長表示政府會和受困企業站一起。政府支持企業無可厚非,但也要前瞻部署,必須判斷哪些產業、企業是真正符合未來目標而真正值得支持的。

目前受疫情衝擊最劇的已轉成是製造業,而台灣在5G時代下是否真要朝倡議多年的「重軟體、輕硬體」方向發展,是否要藉此引導產業退場轉型,政府必須下定決心。















聯合報黑白集/賴品妤的肚皮


2020-07-22 00:48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立委日前杯葛監院人事案,立委高嘉瑜分享排班三寶,意外曝光賴品妤(圖)身材。 圖/截自立委高嘉瑜臉書


國民黨立委杯葛監院人事案,師法太陽花學運,占領議場。好事網友敲碗,要學運綠委賴品妤以「學姐」身分技術指導。不料,藍委首次占領不到一天就被綠委人海驅離;學姐則被黨團下令看守議場大門,女戰神頓成看門小妹。

賴品妤擅長動漫角色裝扮,時常鳴驚人,就算看門,也以一襲露肚裝玩起外拍秀強大氣場,壓得港湖女神」高嘉瑜立馬po出橫睡躺椅「床照」較勁,一旁鼾睡綠委趕忙起床刷存在感。

扮裝效應立馬擴散,綠委競把議場當秀場。沒法秀肚皮的秀傷口,重女權的控男委性騷擾,賴品妤也沒閒著,表演草上飛在官員席桌上跑跳。這些政治娛樂新聞化為各種哏圖,縱橫網路平台,任憑藍委斷手破頭也難搶到話語權,任陳菊從容入主監院

當年賴品妤以「太陽花女戰神」之姿占領國會,虎虎生風;當時,可是蔡英文、蘇貞昌等公媽長輩替小將們守夜看門。女神升格立委,未見問政鋒芒,先進了看門隊,替蔡總統對付在野黨。至於當時的「反服貿」,女戰神笑領高薪後閉口不提,遵從黨意,支持 ECFA 到期續約。

女戰神說,社運結合扮裝,可帶動年輕人關心議題她的露肚裝確實引人注意到民進黨栽培青年,要他們每選必向同儕催票,鞏固一黨專政,還得幫永不言退的老政客衝鋒看門。學運明星砲打世代不正義,表演公民不服從但一朝投身綠朝,也只能在老人面前守大門














聯合報社論/廉政會不可靠,蔡總統必須管好「自己人」


2020-07-22 00:42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蔡總統(右)日前在民進黨全代會上宣示,要用行動證明,讓「全面執政必定腐化」的劇本不會成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在民進黨全代會上宣示,要用行動證明,讓全面執政必定腐化的劇本不會成真,她並要求民進黨廉政會制定更合乎人民期待的廉政規章。但她話聲剛落,藍營即踢爆前立法院長蘇嘉全及其侄子蘇震清與中油等多家國營事業高層,四年前曾跳過外交部和駐外單位,在人力仲介業者的「仲介」下,拜會印尼的政商人士,有不當利益輸送之嫌。這些行為,政府內部沒有其他規範可管嗎?

總統府秘書長蘇嘉全最近頻頻與公營事業酬庸與不當交往有所牽扯。稍早,其外甥張仲傑在唐榮由鐵工三級跳升任總經理,並將標案自肥全家;現在又被爆與侄子蘇震清接受企業私邀出訪印尼,刻意跳過正常外交管道會晤政商。根據國民黨出示之我國駐印尼代表處發給外交部的電文,駐印尼代表陳忠曾向當時往訪的經濟部次長王美花直陳,我公營事業「已被若干中間人操控」,「企圖將我政府相關部會及駐外館處機制排除在外,以遂其個別私利」。若電文內容為真,這已是醜聞級別的事件。儘管外交部及相關人員皆就國民黨指控的時間點作出撇清,卻無法迴避對於電文指陳之事實。

這件立委私訪印尼的疑雲,從招待方式到行程安排處處可議,不啻打臉剛對「黨內廉政」做出宣示的蔡總統。尤其,蘇嘉全、蘇震清都屬英系人馬:蘇嘉全在蔡英文的提拔下,一路扮演蔡英文的總統選舉搭檔、立法院長和府秘書長;蘇震清則在去年民進黨「立委提名之亂」中堅持參選,迫使民進黨將莊瑞雄擺入不分區,護送蘇震清以「無黨籍」身分當選。這是何等「近親」?

再看,蘇嘉全的外甥張仲傑在唐榮總經理任內被檢舉涉及多起採購弊案,但相關調查公文卻遭時任經濟部長沈榮津列為「密件」,既未處理,亦不敢公開。至於蘇震清,除了私訪印尼一案,去年亦被爆捲入「掏空上市公司誠美材案」。凡此種種,恐怕都被人民算在蔡英文所謂「全面執政必定腐化」的劇本中。

蔡總統人馬涉及利益輸送疑雲的案例還不止於此。去年,英系立委陳明文在高鐵遺失裝著三百萬元現金的皮箱,疑雲重重。此外,總統核心幕僚林錦昌、李厚慶入主文化總會後,屢傳與他們關係密切的公司不斷承包政府標案,獲利近億。這些,都已是蔡總統談論「執政清廉」時,無法迴避的問題。

但綜觀蔡政府和民進黨對這些事件的處理,都是虛應故事,能掩則掩,掩蓋不了便全力護航,護航不了就輕輕放下。蘇嘉全叔侄訪印、張仲傑的唐榮弊案,是以「密件」遮掩;其他案子,則是全黨辯稱「不違法」或「法無罰則」。即如陳明文的高鐵三百萬案、或者蘇震清的掏空上市公司案,雖進入民進黨廉政會,最後都以「尚難成案」、「不予成案」收場。請問,如此放水的廉政會,能讓民眾信服嗎?無獨有偶,最近蘇揆的女兒蘇巧純「拿政府標案」也頗受議論,儘管她宣布未來將退出政府標案,但這類「綠色背景公司標綠色政府案子」幾已成常態,民進黨廉政會敢下令禁止嗎?

直言之,民進黨的廉政紕漏,皆起自政府高層對身邊人馬的縱容。蘇嘉全、陳明文等人的官箴如何,蔡總統豈能不知?綠色公司承包綠色政府標案,是用國家資源滋養民進黨政商力量,若非上下沆瀣一氣,豈能一再得逞?

民進黨曾經標榜清廉、勤政、愛鄉土」,但隨著完全執政,清廉勤政都在不斷打折。掌握人事大權者,全無顧忌地酬庸;掌握預算資源者,一味嘉惠自己人。居上位者任意遂行,下位者拚命搶錢、搶位子,當然也就不意外。畢竟連亂用氣爆專款、慶富案關係人陳菊都可當監察院長,黨廉政會制定更嚴格的規章就能「防腐」,想要哄誰?

【重磅快評】許宗力錯了!司法地貌早被蔡英文變動了

◆  【重磅快評】許宗力錯了!司法地貌早被蔡英文變動了
◆  【即時短評】論文跟一輩子 引爆政治人物誠信危機
◆  【重磅快評】「偽出國」是觀光局製造出來的蝗災

◆  【即時短評】鋸箭式澄清 外交部挺駐處還是挺立委?
◆  【重磅快評】公文密件變內部研析 沈榮津也要捶胸了
◆  【即時短評】民進黨當年力倡陪審制 只為對抗國民黨?
◆  【重磅快評】民進黨早已照著「必定腐化」的劇本演出
◆  【重磅快評】蔡總統,你知道蘇嘉全又吃了什麼?









【重磅快評】許宗力錯了!司法地貌早被蔡英文變動了


2020-07-22 18:20  聯合報 /   主筆室
立法院臨時會挑燈夜戰審查通過「國民法官法」,民進黨立委在議場內拍照合影慶祝。記者曾學仁/攝影


在立委的打呼聲中,立法院臨時會經33小時、346次表決後通過國民法官」,司法院長許宗力用「彷彿可以聽到轟隆轟隆的聲音」形容他的興奮;平心而論,國民象徵性的參審就讓許宗力如此興奮,但當總統喝斥大法官時,許卻選擇沉默其實,司法地形地貌在當時即已發生通盤的變動

採取起訴狀一本主義的國民法官法上路後,法官將直到上法庭後才會收到卷證和內容,許宗力認為「司法地形地貌將發生通盤的變動」,藉由國民法官專業法官一起審理討論、做出決定,協助判決結果更「接地氣」,這個制度兼容不同制度優點,符合多數民眾期待,也最合乎國情及法制土壤的制度;民進黨發言人則說,國民法官法三讀通過是重要里程碑,民進黨實踐人民參與審判的承諾,司法體系與人民的距離不再遙遠

司改談了多年,蔡政府在臨時會夜行軍通過國民法官法這套「參審」制度,不僅司改團體失望,在野黨憤怒,社會更將面臨一次結果難料的社會實驗;國民法官雖有人數優勢,但實質卻僅是象徵性的參與,不僅得擔心被專業法官開罰,還要背負「接地氣」、「洗脫恐龍法官」惡名的重責大任,民進黨說此法讓司法體系與人民的距離不再遙遠,但縮短距離後,國民法官卻被拉來當墊背,這樣拼裝出來的法庭,其實不值許宗力的歌頌,也非民進黨實踐人民參與審判的承諾

要知道,司改團體之所以長年無怨無悔挺民進黨,就是民進黨寫入黨綱的推動陪審制,民進黨完全執政即完全失憶,不獨司改團體二十四天的靜坐抗議成了隱形畫面,司改團體退而求其次,訴求陪審參審雙軌試行也未被接納,如果國民法官法的制度「接地氣」,那司改團體多年的倡議並提出的折衷方案就不接地氣?難道一切都是民進黨說了算? 

民進黨批在野黨、司改團體的版本像拼裝車,但三讀通過的國民法官法又何嘗不是,只是陪審、參審比例成份有異罷了,政治人物各取所需,但司改的重要元素還是司法獨立,當民進黨誇讚倉促通過的國民法官法是如何重大的里程碑,民眾卻不會忘記的是蔡總統在官邸接見公民團體時,竟將大法官叫來當眾「喝斥、訓誡」,蔡以膨脹的權力徹底毀司法獨立憲政分際,趕夜工拼裝的國民法官法並不能為司改工程加分多少,反而增添社會幾分疑慮。 












【重磅快評】「偽出國」是觀光局製造出來的蝗災


2020-07-22 11:17  聯合報 /   主筆室
大量國人轉往離島旅遊,澎湖著名的北寮摩西分海人潮眾多。圖/取自臉書「澎湖大聯盟」


疫情重創國旅,業界哀鴻遍野;交通部觀光局非常急切地想有作為,於是配合振興三倍券、安心旅遊、另加上離島優惠,發展出一套出國的旅遊模式,以為可以救島內觀光模式,沒料到完全未經規劃的拚命往離島推銷客人,形同製造離島蝗災,有限資源不夠蝗蟲掠食,離島民眾卻得承受蝗災吃乾抹盡之苦,觀光局真是豬頭

「偽出國」豈止是腦袋簡單!以為搭上飛機就等同突破出國禁令,於是小飛機換大飛機飛,機位供應大增;住宿怎麼配合?大官沒想過;離島公共運輸運量不足,管他呢!到處找車租借,安全嗎?合法嗎?租賃車到處亂闖怎麼管制?沒想過。最無法應對的是觀光客買光澎湖吃光澎湖,反而讓澎湖人生活陷於困境;想吃石蚵、買條海魚?免談。

這當然是蝗災」,因為哪裡有食料就往哪裡去。現況是金門正「枕戈待旦」,不是要打共匪,因為台北旅展開幕後的金門遊特惠,等於拿三倍券就能換金門行;蜂湧而至的遊客當然訂不到水頭閩式民宿,早上金城、山外想吃碗廣東粥、炒泡麵,排隊不止半小時。金門之後蝗災將侵襲蘭嶼綠島,沒地方住嗎?豬舍隔間是特殊風味

觀光局當然該作旅客流量管理,分層分流預先規劃,這很難嗎?只看用不用心,沒大學問。簡單說,一口鍋,十分鐘可以煮八十顆水餃,十分鐘到才能出鍋,師傅不能急;一口氣下一百二十顆水餃,大火六分鐘就出鍋,結果水餃糊到一起,完全失掉鮮味。一鍋糊水餃,食客不吃了,最受不了的應該是水餃,本來該是「鼎泰豐」等級,如今連夜市都沒法登場,這就是澎湖人現在心境。

澎湖此等蝗災是首發嗎?當然不是,早就有過。民國103年(二○一四)麥德姆颱風台灣出海後直奔浙江溫州四千名遊客立即終止行程,在當地小鎮避風一千名居民的小鎮很高興有這麼多遊客湧至,沒料到四千名外客買光小鎮,連冰箱的雞蛋都買走;恐怖的經驗是澎湖如今的寫照,觀光局「偽出國」不能只看業績、人次,請用點腦子。












【即時短評】論文跟一輩子 引爆政治人物誠信危機


2020-07-22 13:14  聯合報 /   記者王慧瑛/高雄即時報導
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李眉蓁陷入論文抄襲風暴。記者劉學聖/攝影
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李眉蓁陷入論文抄襲風暴,她今天在競選總部發表聲明說,要檢驗論文應該一視同仁,如果蔡總統回應,她也會按照她的標準回應,簡單回應後就驅車離開總部。記者劉學聖/攝影
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李眉蓁陷入論文抄襲風暴。記者劉學聖/攝影


從市議員要更上一層樓拚當高雄市長之路,李眉蓁陷入苦戰,還有論文風暴纏身,被檢驗學歷是否貨真價實。面對質疑聲浪,李眉蓁今天在競總霸氣回應「蔡英文論文也是疑雲滿天飛,如果蔡總統回應,她會按照她的標準回應」,隨即快閃,留下滿場更多問號,還是沒對論文是否涉抄襲釋疑。

李眉蓁今天記者會一開場先是正向思考地說「感恩一切的發生,讓我倍數成長」,也略帶委屈、沉重地吐露心聲,提到終於理解韓市長當時被鋪天蓋地抹黑的心情,及許崑源議長為何從17樓絕望墜樓的心境,感嘆一切淪為選戰惡鬥

選戰就是如此殘酷,對議員層次要求標準與選市長不同,對手陣營「撿到槍」補刀攻擊也不意外,本來就不可能奢求政敵手下留情,且外界對角逐大位的政治人物採用高道德標準檢驗,也有其必要,因為他們是未來可能掌握行政機器、決定資源分配者,當然不能以一般民眾標準看待,政治人物論文牽涉學術的背景、立場、倫理與誠信等問題。

近年政壇「論文門」事件一樁接一樁,蔡英文總統博士論文也曾引發軒然大波,儘管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事件引發的誠信問題深植選民心中,李眉蓁拉蔡英文一起受檢驗,未能展現虛心接受檢視態度,恐加深市民對她的疑慮。

當個好市長不一定要是名校的碩博士,擁有名校碩博士光環,也不一定就是好市長。指導教授常會提醒學生「論文會跟著你一輩子,是榮耀也是包袱」,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科技如此發達的今日,要檢視、起底一個人的過往絕非難事。

衡量政治人物作為是否得當,至少有法律、道德和社會觀感三個層次,李眉蓁碩士論文是否涉抄襲,要由中山大學進一步審查確認,競選團隊不能輕忽論文事件對選情殺傷力,負面事件罩頂,對候選人及選戰士氣或多或少形成干擾。面對危機誠實是上策,趕快說清楚講明白才能止血,放諸四海皆然。

去梯言/美中演戲,我們卻丟了太平島?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5184/web/

◆  打破錦標迷思 找回運動樂趣
◆  戰爭催化劑?台應做中美潤滑劑
◆  多少保護費藉軍購而行!
◆  檢討三峽大壩 不如檢視大甲溪石岡壩
◆  沒有兩院制 休談廢考監
◆  去梯言/美中演戲,我們卻丟了太平島?
◆  漫畫/引火燒身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去梯言/美中演戲,我們卻丟了太平島?


2020-07-21 23:30  聯合報 /   公孫策
前總統馬英九日昨出席「南海爭端與我國之因應」國際法圓桌論壇,堅決反對南海仲裁結果,呼籲總統應該站出來捍衛國家權益。記者潘俊宏/攝影


解放軍七月初在西沙演習,美軍隨即派出兩個航母戰鬥群到南沙演習,並且在兩周內又進行第二次這當中夾了龐培歐對南海島嶼主權的聲明,和中共外長王毅針對龐培歐的回嘴

說王毅是回嘴」,因為他的措辭:「中國的兩百萬軍隊不是擺設,而是中國的鋼鐵長城;中國的東風導彈也不是用來打靶的,而是用來打野狗豺狼的;中國的核潛艇不是用來在海底旅遊的,而是用來打擊不速之客的;中國核武器不是用來嚇唬誰的,而是用來自衛的。有誰想嘗嘗滋味兒,想好了你告訴我。」

包括王毅在內,中共的領導人莫不喜歡掉弄幾句,展現自己出口成章,鮮少出現「野狗豺狼」、「嘗嘗滋味兒」這類字眼,所以頗不尋常。個人的判斷,措辭愈刺激動手的可能就愈小,更不尋常的是如此高調說出東風導彈、核潛艇、核武器,像煞冷戰時的蘇聯口吻。感覺上,雙方其實是在唱戲給自己國內觀眾聽,而北京配合川普演戲的可能性頗高

但是,咱們的外交部卻做了一個愚蠢的表態歡迎龐培歐的南海聲明由於龐培歐的聲明中認為「『南海仲裁』(菲律賓在民國105年(二○一六年)所提)具有法律拘束力」,而那個仲裁案認為太平島不是島,我國將因此喪失對太平島的主權主張外交部真正歡迎的是美國到南海來壓制中共,但是連南海仲裁一起歡迎」,究竟是見獵心喜疏忽不察,還是為了討好老美而喪權辱國

想起當年發生蘆溝橋事件後,蔣介石邀請各界菁英到廬山舉行談話會,蔣在會上說:「如果蘆溝橋可以受人壓迫強占,那北平就要變成瀋陽第二,北平若可變成瀋陽,南京又何嘗不可變成北平。」提這一段話,不是要拿太平島類比蘆溝橋(時空與事件性質差很遠),而是藉此強調守護國土的態度,為什麼總是要說寸土不讓」?因為你今天讓了一寸,人家發現,原來你是會退讓的,明天你不讓第二寸,人家就認為你不對,「上次可以讓,這次為什麼不讓?」也就是說,今天太平島可以讓,明天東沙島呢人家得寸進尺,將伊於胡底

我相信外交部不會想要喪權辱國的,可是美國和中共不是真的要開戰,其實只是演戲,十一月美國大選以後才是玩真的。可是我們外交部沉不住氣,急吼吼表態「歡迎」,卻不慎丟了太平島主權主張,所以說他愚蠢。













沒有兩院制 休談廢考監


2020-07-21 23:32  聯合報 /   林火旺/台大哲學系兼任教授(台北市)
立法院會行使監察院人事同意權投票,數度爆發肢體衝突,藍委開票時還砸水球干擾,但民進黨團以珍珠板擋水球,挾人數優勢通過監察院長被提名人陳菊及廿六名監委人事。記者林伯東/攝影


監察院人事在立院過關之後,廢考、監兩院儼然成為朝野共識;即使以孫中山信徒自居的國民黨,似乎也急於拋棄五權憲法,擁抱三權分立。但是到現在為止,卻聽不到具有說服力的理由:為什麼三權分立比較好
國父當年為了以共和政體取代君主專制,認真研究西方民主制度,相信他對各種政治制度的知識和思考,絕對比目前的政治人物深入。最後他決定採用五權分立,現在想要推翻五權分立的人應該提出更好的理由一個制度的設立和更改,影響社會的長治久安,絕對不能等閒視之

民主政治制度設計背後的精神就是避免獨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分權」。但是只有分權是不夠的,如果以國人較熟悉的美國為例,美國除了三權分立之外,對立法權還設計了兩院制行政權則有聯邦制

美國的參眾兩院雖然職權有點不同,但是任何法律都需要兩院同時通過才有效,所以立法權本身就存在制衡機制。以目前的現狀來看,我們只有一個國會,民進黨在立法權上幾乎可以為所欲為;如果我們要變成三權分立,是不是也應該建立兩院制兩院制的國家,執政黨想在兩個國會同時取得絕對優勢比較困難,這樣可以使立法權不致淪為一黨的工具,有利於民主政治的鞏固

美國稱為聯邦」,就是各州有相當大的自治權,譬如:各州的貨物稅稅率不同、有些州有死刑有些州沒有、有些州允許同婚有些州不允許,如果我們要效法美國,各縣市自治權也要增加。

林義雄先生對立法委員的素質不滿,提出「立院減半」,我們現在立委的人數確實減了一半,但是立委的水準有變好嗎?一堆爛蘋果去掉一半,還是爛蘋果,更糟糕的是,爛蘋果的權力擴大了一倍。目前最熱門的廢考監版本就是把監察權歸給立法院,這樣一來,立委再次擴權,難怪朝野立委對廢考監有這麼高的共識。

雖然我們不太相信陳菊當了監察院長會公正客觀,但是陳菊必須公開宣示她要公正客觀,因為這是從事監察工作的職業倫理。如果今後我們的立委有了監察權,恐怕連宣示公正客觀都免了現在沒有監察權的立委,經常用預算威脅公務人員,如果再有監察權,這些多數只為個人或政黨一己之私的立委,將會成為公務人員的夢魘。

我堅決反對陳菊出任監察院長,但是立委的公民素養更讓我害怕他們接管監察工作。在此慎重呼籲國人深思:沒有兩院制,休談廢考監,因為即使立委真的廢考監以自肥,修憲最後需要公民複決,我們才是真正的主人













檢討三峽大壩 不如檢視大甲溪石岡壩


2020-07-21 23:33  聯合報 /   陳樹群/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特聘教授(台中市)
石岡壩空拍圖。圖/陳樹群提供


近日三峽大壩的安全問題一直是焦點新聞。特別是隨著洪水災害日趨嚴峻,大陸地區由固堤到決堤,犧牲農村保全城鎮,三峽大壩閘門更是全開,積極洩洪,以保全大壩。我們必須反思,如果這樣嚴重的洪水發生在台灣,我們會怎樣面對呢?

我想水利工程師甚至政治人物最終都會採取棄小保大相同方向只是流域洪水管理會更細膩些。近來台灣一些媒體與讀者或多或少有著希望三峽潰壩的心態,即或我們不喜歡中共政權,但都不宜有著期待潰壩的心態,畢竟這關乎上億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我想不論在台灣或是其他地區,絕大部分的水利工程師在這緊要關頭都是戰戰兢兢,謹慎操作讓水庫得以有效蓄洪安全排洪

我相信三峽大壩會度過這次洪水危機,除非是工程品質出現大問題。但工程安全,不代表沒有其他問題,其實更應該關注的是三峽大壩所衍生的生態環境、水質汙染、水土保持及社會經濟問題所有人定勝天違反自然律則工程設計,終將面對大自然反撲的命運,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

藉著這個時刻,倒不如好好檢視台灣的水庫。半世紀以來,我們興建了數十座的水庫,提供水力發電及農業民生用水等需求,對台灣的穩定發展功不可沒,但時至今日也開始顯出負面效應。大甲溪石岡壩為例,民國88年(一九九九年)的集集地震車籠埔斷層一夕間地層抬升剪斷了石岡壩;當時如果拆除石岡壩,結果會像當時大安溪抬升卓蘭堰塞湖一般,藉由自然演化形成卓蘭峽谷五年前還是著名景點),最終回歸自然河道,完成河川的演化流程

但我們選擇修復石岡壩,相信人定勝天,結果造成嚴重的河川輸沙不平衡,水庫上游大片淤積,喪失了蓄洪空間,僅剩下微薄的調洪能力,導致石城地區逢雨必淹;下游更造成河床嚴重淘刷,岩盤裸露。民國97年(二○○八年)辛樂克颱風造成后豐大橋斷裂,石岡壩的攔阻泥沙下移也是主因

時至今日,石岡壩每年要耗費大量經費進行清淤作業,下游舊三線鐵路橋、新三線鐵路橋等,也因泥沙補充不足,必須不斷施作固床工及橋墩加固工程,更不要談下游堤防反覆破損修復,累積耗損經費已超過數十億元,還不包含難以估計的生態損失。

上月明尼蘇達州白人警察跪死黑人事件,造成全美各地種族歧視的集會遊行抗議,「我不能呼吸(I can't breathe)」的標語,爆發了長年不滿的吶喊。我們興建的石岡壩不也是如此幾十年來不停壓榨大甲溪水庫功能已大量喪失的現今,仍要以穩定供水之名,扼殺大甲溪嗎?當它強烈掙扎極力呼喊「我不能呼吸」,我們聽到了嗎?誠摯呼籲,放開吧!拆除石岡壩絕對是政府最有作為的前瞻計畫還是我們要等待大甲溪的反撲呢













多少保護費藉軍購而行!


2020-07-21 23:35  聯合報 /   吳崇涵/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台北市)
愛國者三型防空飛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日前宣布正式批准軍售台灣愛國者三型飛彈延壽專案。新聞一出,這個「烏龍軍購」,竟然上至三軍統帥、國防部長、空軍司令與相關軍方高層,事前均不知情。國防部承認,空軍並未遵守程序辦理上報,屬於「制度上的疏漏」,未來會改進。

然而,這個要價六點二億美元合台幣一八二億元)的「制度上疏漏軍購」,在沒有經過國防部嚴格把關,就送到美國手中。那過去我國對美的軍購案,台灣納稅人的血汗錢到底是否花在刀口上?台灣買到物超所值的武器了嗎?川普上台後的一連串軍售,顯示華盛頓把台灣納入對中談判的籌碼,其實可以一邊抗中,一邊賺錢

去年川普決定售予台灣廿億美元的 M1A2T 艾布蘭戰車、八十億美元的 F-16V 戰鬥機、二億五千萬美元的刺針防空飛彈,總價值達一○七點二億美元的軍購。然而,論者認為,華盛頓所售武器不但非台灣所需要,並且價格昂貴。如果我們將過去美國對台軍售價格與武器實價做個比較,可以發現台灣所付的價格遠超過武器本身的價值。

以上論述並非毫無依據依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軍備移轉資料庫,長久以來台灣付出高昂的價格,購買美國價值不高或即將汰除的武器,是明顯的事實。過去在李登輝與陳水扁總統時期,美方每年皆有固定軍售台灣。在馬英九執政時期則改為多年一次包裹售予。蔡總統上任後又回到每年都對美國採購軍事武器,而且不買則已,一買就是歷史新高。

對美軍購除替台灣增強有限的軍事力量外,最重要的還是其象徵意義,以確保美方對我安全承諾不變。這項安全承諾代價到底多高,似乎很難用實際金錢來衡量。套句坊間常說的話:「金錢無法衡量的東西最貴。」假如未來有更多這種制度上疏漏的軍購,老百姓真的能了解那些錢是付給軍購,那些是付保護費嗎?保護費到底值不值得,除立委與專家們能嚴格幫人民看緊荷包外,還是得靠政府嚴格把關,把錢花在刀口上。











戰爭催化劑?台應做中美潤滑劑


2020-07-21 23:36  聯合報 /   王伯元/創投及科技業者(台北市)
美國「尼米茲號」航空母艦七月在南海補給加油。美國國務卿龐培歐十三日宣布反對中國大陸在南海的領土主張。(路透)


自古以來,權力的爭奪通常有個既定的模式,所謂「修昔底德陷阱」,也就是當老二強盛到一個地步時,老大為了保持既有的利益,會藉各種名目對其施以制裁;老二當然不服,也會利用各種機會挑戰老大的威信。當兩者衝突角力到最後時,往往就是以戰爭來收場。勝者登上霸權寶座,重新建立以他為首的新秩序。

美國從二次大戰後就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霸主,中國則在近幾十年來以驚人的速度崛起,隱隱威脅到美國的一哥地位川普對中國大陸發動貿易戰,目的也就是在保衛其霸權。新冠疫情爆發之後,兩國不斷隔空交火,港版國安法生效之後,更讓雙方關係進一步惡化,再加上南海主權的爭奪,中美二強的角力戰已到白熱化地步。

台灣夾在兩強之間,地位微妙。基於民族主義,中國大陸絕不會放棄,而美國視台灣為西太平洋第一島鏈要衝,可防堵中國進入太平洋的藍水區域,因此更加「親台抗中」,不僅國會推出許多友台法案,川普亦批准了多項對台軍售案,甚至現在又有議員要催生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這些政策雖有助於提升我國防禦能力,但卻也刺激了中國大陸的敏感神經。

近幾個月來,中美軍機頻繁地在台灣周邊空域過招,美軍的航母戰鬥群也齊聚西太平洋,兩強雖未正面交鋒,但在南海及台灣海峽卻瀰漫著一股山雨欲來的氣氛。上月國際危機組織近年來首度將台海列為政治與安全情勢重大惡化地區,顯示台海有可能成為中美熱戰的衝突區

台灣既需要美國的支持以增加底氣,但也無法擺脫中國大陸的制約而獨行,如何在其中找到平衡點,非常重要。中美一旦軍事衝突,首當其衝的就是台灣,當寶島淪為戰場,我們幾十年來努力建立的基業就會毀於一旦。同時以現在經濟全球化的程度,美中兩個分居世界第一第二位的經濟體對戰,勢必會衝擊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沒有那個國家可以成為贏家。

台灣做為可能啟動中美「修昔底德陷阱」的關鍵第三方,更需智慧因應,才能避免引禍上身。新加坡的治國理念就是很好借鏡。他夾在中美強權與東南亞各國間,治國原則是努力和各國維持友善關係,不輕易選邊站。軍事傾向美國,經濟又與中國積極交往,靈活取得平衡。雖和中國建交,又和台灣高度合作,更曾多次扮演兩岸溝通橋梁,堪稱小國智慧的典範。

台灣現在似乎成了美國對抗中國的棋子,成了二強戰爭的「催化劑」。台灣應該學習新加坡「左右逢緣」及「以小事大」的手段,從改善兩岸關係著手,先擱置爭議,與中國大陸恢復協商,重新建立兩岸的互信及交流。當兩岸關係緩和後,台灣即可在美中台之間扮演橋梁的角色,以「親美友中」發揮調和鼎鼐的功能。尤其台灣融合東西社會的優點,與美國有相同的民主體制,又有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是最適合的中間人人選。

世界很大,一山足以容二虎,中美兩國還是有很多領域可以合作。如果台灣能把自己從戰爭「催化劑」變身為中美合作「潤滑劑」,將對世界和平有巨大貢獻,會贏得全球尊敬,盼執政者深思,把握這個機會。














打破錦標迷思 找回運動樂趣


2020-07-21 23:37  聯合報 /   文多斌/開南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桃園市)
北投國小除了訓練基本動作,也會進行五對五全場訓練。圖/北投國小提供


對於曾是國小籃球基層教練的一分子,此次國民小學籃球聯賽台北市北投國小以七十七比零完封桃園市南勢國小的新聞事件,隨著筆者教育職場生涯的歷練與教育哲學的沉思,有一些想法就教於大家。

一、回顧過往的歷史再出發,這種懸殊性分數差異的比賽,以往就經常發生,只是當時未有媒體直播與報導;如今,聯賽辦得有聲有色,媒體又喜歡聳動的新聞標題,因而引起大家的重視。

以前筆者帶隊的時候,最怕碰上傳統名校。因為,無論在訓練時間、場地設備、行政支持與家長後勤支援上,都有著天差地別的差距。傳統名校,除了有熱忱奉獻的教師群,又有室內場館,抑或是成立體育班,如今又有專業教練加持與參與,練起球來,就是那麼自然愉快與享受;更有甚者,傳統名校重視課業與品德,自然而然可以吸引許多好手就讀。這些龐大的資源,非一般以樂趣化籃球或社團性質的籃球隊所仍夠比擬的。

二、教練的正確心態要支持,如果成立籃球隊,是為了培養學生籃球興趣,種下一株籃球的幼苗,那麼教練會很辛苦;但依然有教練們在堅持著,奉獻的心從未停止過。

或許,學校校長、主任與行政人員,可能不會這樣想。因為,你花了那麼多錢,用了那麼多資源,卻一點成績都沒有,教師兼教練的教育工作者該如何面對江東父老?所以,國小籃球運動圈是一樣殘酷的運動世界,沒有成績就沒有未來,又有多少教育人員具有這種胸懷呢?偉大的教練們拋妻棄子或拋夫棄子,帶著球隊南征北討,若換來的是各界的羞辱,真是情何以堪。

三、錦標主義的迷思要打破,吾等應該重視追求卓越的過程,雖然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學校體育應該告訴小朋友體育運動的價值在於,身心靈的健康發展,並培養勝不驕、敗不餒精神。享受體育運動時的樂趣,如此才有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得饒人處且饒人,以球會友,心開闊。教育人員應當如是觀,讓小朋友永遠保有赤子之心,回歸到遊戲的本質,培養出日後終身運動的好習慣。

綜上,請以正向的角度看待此次事件,多多鼓勵基層的教育工作人員,媒體也應朝著鼓勵小朋友的角度上報導,諸如:小球員們對球賽的熱情,在球場上認識了多少同好,以及對於球賽世界網路直播帶給他們的衝擊,該如何精進他們的球技作深入報導,而非聚焦於比賽的分數差距有多大。從另一個角度觀之,日後小學籃球聯賽規章,是否朝向分級制度也是另一項可思考的方向,期待各個層級都有精采萬分的比賽,才是多贏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