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科技大老向川普拜碼頭的訊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9714/web/ 

◆  聯合報社論/張善政vs.卓榮泰:一開口 格局高下立判
◆  聯合報黑白集/民主還有分大小?
◆  經濟日報社論/科技大老向川普拜碼頭的訊號







經濟日報社論/科技大老向川普拜碼頭的訊號


2024-12-24 03:04  經濟日報/ 社論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路透)


這段時間以來,科技高層紛紛到佛州海湖莊園晉見總統當選人川普,這些企業家包括臉書創辦人祖克柏、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蘋果執行長庫克、日本軟體銀行的孫正義,最新的則是抖音執行長周受資。

有些企業純粹只是要表示對新總統的「敬意」,就像黑道新教父就位,下屬們紛紛上前親吻權戒,奉上賀禮一樣,這裡的賀禮則是折現的100萬美元,向川普就職基金捐贈OpenAI 的奧特曼捐了,亞馬遜的貝佐斯也捐了。捐100萬美元,能夠換到與川普晉見的機會,大老闆們莫不大呼「值得了」。

有些人致敬,不是錢的問題,而是代表象徵性的效忠,川普之前曾經公開批評過亞馬遜與 Meta,上個月川普已與 Meta 首席執行官祖克柏共進晚餐。臉書或是後來的 Meta,向來政治上小心翼翼維持中立,根據美國聯邦競選財務報告顯示,祖克柏多年來未參與總統競選的捐助活動,但是現在 Meta 也捐了100萬美元

連日本軟體銀行的創辦人孫正義都專程赴海湖莊園朝聖,他站在川普身邊,宣布軟銀將在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這完全是因為總統是川普才投的,「他的勝利讓我對美國經濟的信心大大增強,我很高興能將這1,000億美元和10萬個就業崗位投入到美國。」川普在旁現場加碼,開玩笑地要孫正義將1,000億美元翻倍到2,000億美元。孫正義只能「打哈哈」笑稱,川普是「一位偉大的談判者」,表示他將「努力」達到2,000億美元。

為什麼企業家絡繹於途,把海湖莊園的門檻都要踏破了,川普團隊宣稱,這是因為他們受到川普的感召,並且被川普履行將美國重新打造為世界製造業超級大國承諾所吸引,「自1月起,川普將立即開始實施大膽改革,並確保人工智能、新興技術和其他未來產業在美國創造、建設和發展。」

但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經營上的特殊困難,急著尋求與川普的特殊管道,在政治上獲得奧援,譬如蘋果,9月被歐洲法院裁定須向愛爾蘭補繳130億歐元稅款,當時還是候選人的川普就表示,接到了庫克的電話,表達對蘋果被歐盟施加處罰的擔憂,庫克13日就與川普共進晚餐,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也赫然在座。

最有爭議的,莫過於抖音的執行長周受資了,他是16日在海湖莊園晉見川普,但抖音的大限在即,可能等不到川普1月20日的就職。美國國會通過法律,要求抖音的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必須在1月19日之前(川普就職前一天)出售所持有的抖音股份,否則社群平台蘋果和谷歌,都不得再繼續支援抖音,等於是事實上禁用,而在周受資見川普的同一天,抖音雙管齊下,也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訴,要求駁回下級法院基於國家安全所做的裁定

雖然兩人談了什麼不得而知,但川普在同一天的佛州記者會上說:「我們會好好審視 TikTok,你知道,我內心是喜歡 TikTok 的。」川普聲稱他以34個百分點優勢贏得年輕人選票,部分因素可能就是因為 TikTok。川普在民國一O九年(2020年)曾發布行政命令封殺 TikTok,如今 TikTok 在美國擁有超過1,700萬名用戶,他真正注重的是 TikTok 在年輕人當中的影響力,所以他會想辦法。

雖然抖音申請駁回的理由是言論自由,以及對中小企業的競爭力,但如果最高法院在這一個月內如其所願,做出駁回的裁決,就會讓人感覺到,川普的影響力已經無遠弗屆,手伸進了最高法院,而周受資求見川普,的確不虛此行。

其實以台灣的科技實力,應該是有進海湖莊園的資格,但也許是謙虛個性使然,至今沒有排上號,台積電(2330)董事長魏哲家日前透露,他曾與川普親信、「全世界最有錢的傢伙」見面聊天,但即使這位再親信,比起堂堂教父本人來,畢竟還是差了一層。












聯合報黑白集/民主還有分大小?


2024-12-24 02:09  聯合報/ 黑白集
立法院通過憲訴法、選罷法、財劃法修法,總統賴清德說要用「更大的民主」解決爭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通過憲訴法、選罷法和財劃法修法,綠營一片崩潰。賴總統更說,「民主的紛爭,要用更大的民主來解決」。這種把「民主分大小」的奇談怪論,竟出自總統之口,也難怪國家政局紛亂。

民進黨反對三法修正的論述,充滿矛盾。對於財劃法,民進黨過去也曾數十次提案。罷免連署應檢附身分證,在總統選罷法行之多年;民國一O八年(二○一九年),蘇貞昌內閣亦曾對《公投法》提出相同提案。至於釋憲門檻,根源在大法官提名荒腔走板;總統若提名適當人選,何須擔心「人數未達門檻」?

何謂「更大的民主」,賴總統語焉不詳。大選就是「最大的民主展現」,人民雖選出賴清德擔任總統,同樣選出國民黨為國會最大黨,且與民眾黨加總過半。何者是「比較小的民主」,或「更大的民主」?難不成,賴總統認為,遵從民進黨意志的才叫民主?

綠營人士建議,賴總統和行政院長卓榮泰,應該不公布、不副署三法;綠營基本教義派的「青鳥」,則以群眾路線為側翼。如果「更大的民主」就是行政獨裁和街頭民粹,那選舉的意義何在?民進黨總召柯建銘說,這次修法是「滅台、亡台」殊不知,這種「少數暴力」才是摧毀民主

民進黨若尊重民主憲政,就別再想那些旁門左道,依法行政才是正途。做不來,就交出行政權吧!












聯合報社論/張善政vs.卓榮泰:一開口 格局高下立判


2024-12-24 02:03  聯合報/ 社論
行政院長卓榮泰到花蓮視察台鐵通車狀況,指出在新的「財劃法」下,中央政府的國庫會變得空虛,地震來臨地方政府必須勇敢面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財劃法》修正案過關,調整了所得稅及營業稅分配比重,在野黨一舉為各縣市討回三千七百多億元經費,使中央/地方稅收分配更臻合理。行政院長卓榮泰不悅之情溢於言表,竟稱未來面對地震風災,地方要勇敢自己面對,中央政府恐沒有能力協助地方對此,曾任閣揆的桃園市長張善政回應說,救災是全國一體,「不分藍綠」

張善政這一開口,立刻反襯出兩人的胸襟氣度不同,高下立判。第一,財政上分配給地方更多資源,是讓各縣市擁有更多自主發展的空間,卓榮泰卻只想到自己的「財庫縮水」。第二,中央政府的存在,就是為服務全國人民,卓榮泰卻認為自己可以愛做不做。第三,地方遇上天災,不僅中央有義務協助,其他縣市也會基於同胞情誼伸出援手;卓榮泰卻拿預算來「情勒」,這種「當大官、不服務」的態度,多麼冷血!

民進黨在《選罷法》、《財劃法》、《憲訴法》三連敗,原因其實不在「藍白合」有多強大,而在它自己這些年來不斷踐踏民主,卻忘了如何讓法制與時俱進。正如前綠委林濁水所言,《財劃法》早就該修,民進黨執政八年卻不修,如今面臨「被修法」才哇哇叫。換言之,是執政者的傲慢和惰性,讓民進黨落於被動的劣勢再說,如果不是「綠友友」的大法官多年來偏袒綠營予取予求,更在「實質廢死」議題上激怒全民,《憲訴法》也不會如此輕易過關。

《選罷法》修法更是如此。新法要求罷免「需附身分證正反影本」,基本上是完全合理的要求,《總統選罷法》及《公投法》目前都已作了這樣的規範。五年前民進黨為了阻擋公投影響行政決策,除修法使公投與選舉「脫鉤」,更利用國會優勢在公投法中增設「需附身分證影本」的規定,蘇貞昌還說是為了「防止偽造死人連署」這些年,民進黨把「罷免」玩於股掌之上,已到了踐踏選舉權的地步。如今,在野黨修法要求連署者附身分證影本,除防「死人連署」,更要防政客偽造「假活人連署」,絕對有其必要。民進黨卻大喊「修惡」,簡直無腦又自私!

當卓榮泰對《財劃法》說出「地方須自己面對天災」時,他不僅矮化了自己的道德高度,更嚴重貶低了賴政府的執政責任。事實上,從民進黨連日的反應看,綠營迄今已傳出多套擋下這三大法案的「絕招」,顯已到了方寸大亂的地步。其中最離譜的一招,是要祭出「行政院長不副署」的手段,讓這三項法案無法生效。問題在,行政院長的「副署權」,是為了「制衡總統權力」而設計,而不是為「制衡立法院」而設。換言之,如果卓榮泰試圖「不副署」三法案,他只是扯了賴總統後腿,卻擋不住立院法案。

綠營會喊出「閣揆不副署」的怪招來阻擋三法案付諸實施,可見民進黨諸戰將都不讀書久矣,才會連基本法學知識都「接錯線」,鬧出笑話。觀察近期立院朝野大戰,綠營只剩下喚青鳥、假打卡、破窗鎖門、潑水等不入流伎倆,還有什麼進步價值可言?賴政府無法接受在這三項法案上一敗塗地,追根究柢,是民進黨吸食權力美味上癮,卻忘記了自己對人民的莊嚴承諾等到自己的權力吸食器要被沒收,才開始呼天搶地吶喊不公。綠營忘了,在野黨國會獲有六成支持,這是它必須正視的民意。

卓榮泰須認清,自己的閣揆職位是用來服務人民的,而不是來耍官威賴清德也應想想:總統八字再硬,也得承認自己的權力是「有限的」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非想非非想」的原初與未來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9714/web/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非想非非想」的原初與未來
◆  大法官 更需要體察民意
◆  台灣缺大法官 是誰難堪
◆  審大法官立場 天經地義
◆  貪戀原財劃法 政院無知無能
◆  認真看待主權AI 別淪政治宣傳
◆  更大的民主 賴學毛澤東?
◆  每項議題都強強碰 人民不樂見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非想非非想」的原初與未來


2024-12-24 02:42  聯合報/ 周韻采(作者為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第一次面對面見到當年的「荷珠」,驚喜之餘,也緬懷起那個台灣藝文界開始百花爭鳴的青春歲月。從荷珠到優劇場、再到「優人神鼓」,劉若瑀走了四十多年,但初心仍在。

若瑀的身影出現在陳懷恩拍攝的紀錄片「非想非非想」裡,面對燒成廢墟的排練場,她說:「我想做回三十年前做的事。」她不像我印象中的藝術大老,對世俗人情不屑一顧,只在乎觀眾膜拜。午後晤談,感覺她一如當年回國創「優劇場」時,還燃燒著熱情,只是言談間擔負了傳承的責任。她不只是創作者,也是創業者

基於優人神鼓的理念與盛名,我曾在兒子小時候,送調皮的他去優人夏令營,想著打鼓可以發洩他過剩的精力。我也一直以為靠著夏令營、短期課程及企業贊助,優人可以有健全的財務,為台灣藝術團體之表率!

但若瑀告訴我,卅六年來優人仍活著,演出收入占百分之八十,百分之十五來自政府,企業贊助不到百分之五。近年除了因火災修復山上基地而尋求企業捐款外,平常並沒有長期而持續的企業資助。

雖然演出能維持優人的營運,但舞者與劇團頻繁流轉於商演間,就會減少創作和培訓的時間,尤其優人的工作環境在大自然中,必須長期鍛鑄與培養,穩定身心。商演雖可以賺取收入,但過於忙碌是另一層隱憂。

若瑀認同不能完全依賴政府補助,因為各式藝術團體增加,政府政策目標可能改變。其次政府補助乃標案形式,以訓練和創作為主的優人,也無法轉化成標案團隊方式運轉。

若瑀身為創業家,認知到財務健全之於劇團存續的重要性。我們倆絞盡腦汁想著解方,或許藝術資產證券化是可以嘗試的路徑。優人多年來已建立的品牌聲譽,表演作品衍生的票房和影響力,非常適合做藝術資產之鑑價,讓社會大眾與企業解優人神鼓的經濟價值,進而願意長期成為劇團的活水源頭,並從中獲取相對應的回饋,成就藝術與企業的雙贏。

台灣企業贊助表演藝術多為一次性的特定活動,即便對有潛力可永續發展的團隊,仍是曇花一現!沒有長期且建制化的挹注,無法讓他們穩定地創作,讓我們在時間之外領受藝術的亙古性。

如同每個科學家背後都需要一個「妻子」,每位創作者也需要一個行政團隊來照料行銷推廣、財務管理等事宜,才能無後顧之憂。我們才能看到像黃誌群老師般的藝術者,走出冥思領地,結合如金剛磐石的鼓音,撞擊我們心魂,化為感官的浸潤。

記錄著劉若瑀堅持的「非想非非想」即將在院線映演,如果可以,我們一起走進戲院,給她一三○分鐘的溫暖,讓她堅持下去,重生「水鏡記」、「七彩溪水落地掃」,以及…我們的想念。












大法官 更需要體察民意


2024-12-24 02:36  聯合報/ 林公正/資深媒體工作者(高雄市)


立法院今天將就大法官人事案進行投票。大法官既是司法的最後一道防線,更是憲法的守護者,立法院行使這項人事同意權至關重要,立委袞袞諸公必須嚴格把關,凡是不能體察民意的被提名人,絕對不可讓其過關。

大法官是憲法、法令及命令的解釋者,並負責審理政黨違憲解散及總統副總統彈劾案,手握大權、地位崇高,故大法官必須深知民間疾苦、了解民心向背,不可執拗個人理念或意識形態,更不能僅知屈從上意,如此方能善盡其職。

都說民主政治是民意政治,以當前的民意而言,大法官職權相關的廢死議題,有八成以上的民眾反對廢除死刑,僅有百分之五贊成廢死,亦即反對廢死是主流民意,支持廢死是少數民意,大法官對此議題應該抱持何種立場,不言而喻。

令人遺憾的是,立法院日前進行下屆大法官被提名人審查時,除了最高行政法院法官兼審判長王碧芳明確表達支持死刑,其他六位被提名人中,張文貞不表態;姚立明雖說支持死刑,卻附加「必須給與嚴格條件」的但書,形同支持廢死,其餘廖福特等四人均支持廢死;劉靜怡還聲稱「個人理念」是走向沒有死刑的國家,陳運財甚至表示「憲法法庭不受民意約束」。如果大法官站在絕大多數民眾的對立面,試問他們將來行使職權時,能夠切合民意期待嗎?

在立院詢答時,王碧芳說她在二十九年前遇過一起殺人案,那是一起性侵殺人案,案件的被害人是個清純小女孩,被害人照片跟被開腸剖肚的照片,至今還很清楚地印在她的腦海中;當年開庭時,她請單親媽媽到庭陳述,「被害人媽媽哀戚的面容,在看到女兒遺體的那刻,彷彿也跟著女兒一起死去般」。

因為審理這起案件的親身經歷,所以王碧芳明確表示「犯罪情節嚴重,若無相對應的終身監禁、不得假釋的制度,採取死刑才是罪責相當」。這才是同理眾生、與庶民同呼吸

其實,大多數國人反對廢死,主要理由不外是「殺人者償命」,也就是所謂的「罪責相當。當一個人擅自或強行剝奪他人的性命,無論什麼理由,無論是否可以教化,都必須以其生命作為代價,這樣才能阻止殺人行為肆無忌憚地擴延,也才能讓衝動者臨行凶前及時自我克制。

《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與《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所謂「聯合國兩公約」,雖被稱為是進步的人權觀念,但美國、日本、南韓、新加坡等國卻仍保留死刑,可見所謂的「廢除死刑是進步的人權」之說,並非放諸四海皆準,否則被視為民主先進的美國,豈非成了人權落後國家?

台灣各種貪、鬥、騙及殺人越貨惡行依然層出不窮時,我們沒有條件廢除死刑;不能實踐死刑正義者,也絕無資格擔任大法官。















台灣缺大法官 是誰難堪


2024-12-24 02:36  聯合報/ 陳秋政/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教授(台中市)


台灣缺大法官嗎?從人資與政治的角度來看,「缺」的成立前提是,「台灣沒有人選能通過提名與同意權審查的歷程」。但前述結果如果成真,究竟是誰的難堪與不幸?與其提供判斷,我只能勉強提出分析,請讀者們自行審思答案。

分析一:台灣沒有超越政黨及意識形態的法界精英。如果是這樣,那是誰的難堪與不幸?

分析二:台灣有適任的法界精英,但未獲提名者重視。如果是這樣,那是誰的難堪與不幸?

分析三:台灣有適任的法界精英,層峰也願意提名,但厭惡體制運作、媒體環境或其他原因而不願承擔。如果是這樣,那是誰的難堪與不幸?

考量上述分析後,究竟台灣大法官的提名,要如何建構政治中立文化,要如何能激發一流人才承擔,要如何接續人才培養重任,有待讀者冷靜巧思提供意見。












審大法官立場 天經地義


2024-12-24 02:36  聯合報/ 蔡佳澄/法研所碩士生(嘉縣太保)


立法委員審查大法官被提名人之意識形態,乃天經地義!

按現行憲政秩序,大法官由總統提名,再由立委同意,就是為了賦予大法官民主正當性,使之與人民間具有不中斷之正當性鎖鏈。

大法官最重要的職責,莫過於解釋憲法,其解釋具有拘束全國各機關及人民之效力。因此,在提名審查的過程中,考察大法官被提名人於各個憲政議題上所持立場,將得預見其上任後可能作成之憲法法庭判決結果。

這些被提名人於各個憲政議題上的表態,均反映其內心的意識形態,將直接影響其於憲法法庭上的裁判。若立委視而不見,不得因被提名人立場相悖而拒絕同意,將使得國會淪為執政當局的橡皮圖章,大法官亦將因此喪失民主正當性。

說穿了,立委拒絕同意支持廢死的大法官被提名人合情合理,如此,方能選出適任的大法官。













貪戀原財劃法 政院無知無能


2024-12-24 02:36  聯合報/ 李宏生/新竹市前副市長(新竹市)


財政收支劃分法是規範中央與地方財稅收入分配的基本法,已有二十五年未修正,依現行規定導致中央集錢集權,地方自治不盡落實,連帶影響政府行政效率,浪費太多的人力處理因為財政收支劃分不當所衍生的事務。

你沒有在地方政府服務過,你不會知道這些事;你縱使在地方政府長年服務,可能你也覺得這就是你的正常工作。但是從地方自治的角度看,這根本是笑話。

很多地方政府的基本工作,諸如打通騎樓、鋪設人行道、公園及相關設施整修、市場改建、國中國小的教室、禮堂新建、垃圾車、消防車的購置、衛生下水道的建設、市區道路的建設…等等,所需經費還需要向中央相關部會申請補助。地方公務員寫計畫,簽報長官核定,向中央申請、報進度、請款撥款;中央公務員審計畫、簽報長官核定,過程中督導、考核、撥款…多少的工作因此而生,人力的浪費因此而起。還有配合十二年國教,應該由地方政府統籌辦理的高中高職,現在很多都是國立的,由教育部管理,這也是因為財政收支劃分法不符合地方自治需求所導致的錯誤做法

對於這些錯誤,行政院都不在乎,也不提出修正版本,反倒是立法院完成修正了,把中央分配的稅收轉移三千七百多億元分配給地方政府,讓地方政府好好來負責做好他本身應做的工作。但行政院竟然就說哪些哪些中央應辦的事情沒辦法辦了,甚至說以後颱風、地震等天災都要地方政府自行負責,中央無法協助救災了。不想想最近幾年每年中央政府的稅收都超徵四、五千億元,一年移轉三千七百多億元給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就無法正常運作了,這十足顯示行政院的無知及無能。












認真看待主權AI 別淪政治宣傳


2024-12-24 02:36  聯合報/ 徐作聖/產業分析培訓講師、陽明交大退休教授(新竹市)


總統賴清德日前出席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強調將建構一個新「Chip Team Taiwan」(晶片台灣隊),聚焦在主權 AI、無人機、太空通訊衛星產業等內需產品。

護國神山台積電是 AI 產業的基礎,而垂直整合 AI 產業鏈中下游的主權 AI,本就應屬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發展方向。主權 AI 是政府長期確認的發展政策,在輝達創辦人黃仁勳的積極推動下,台灣複合型 AI/IC 的智慧技術組合也逐漸形成,資策會甚至把主權 AI 列為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全球科技發展趨勢首位,可看出政府的企圖心及獨尊主權 AI 的決心。

主權 AI 是指由國家或特定地區自主研發、掌控和應用 AI 的技術和系統,強調 AI 技術的本土化發展和國家層面的控制權,因此主權 AI 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戰略思維。

事實上不論是主權 AI,或晶片台灣隊/主權 AI 的複合體,與台灣過去的「產業國家隊」政策,甚至大陸的「鏈長制」政策均有許多相似之處台灣的產業國家隊,實際上就是製造業「特定技術創新」單點式的突破,但跨領域複合體「國家隊」生態系統的連結更是關鍵,後者更接近大陸的「鏈長制」。

大陸「鏈長制」是區域製造業產業鏈/供應鏈的強化策略,「鏈長制」是由政府主導、企業治理的模式,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首次實施,是由地方政府用「看得見的手」推動「看不見的手」的一種新型制度創新,目標是打造優質的「區域性產業鏈」,並因地制宜在大陸各地方廣泛推廣。

AI 是一個追求規模優勢及市場寡占的產業,唯真正全方位的獲利模式仍尚待開發。以規模、標準化、規格化為「信仰」的大模型 AI 深度學習訓練,因以過度的資源消耗為代價,難以永續,故必須將結合企業倫理及生態治理納入系統性策略考量。

AI 產業上中下游的布局及未來發展仍然撲朔迷離,下游 OpenAI不斷用 AGI/奇點滅絕來警告整個產業的發展,谷歌的「王者來歸」正迅速改變產業的競爭形勢;輝達黃仁勳以超級銷售員的方式遊走全球,以上竄下跳的奇招推動「一統江湖、格式化、標準化、寡占式」的系統創新,在中美歐各地引發市場壟斷訴訟;而英特爾落下神壇事件仍持續發酵,但「千模大戰、獨缺商模」卻是不爭的事實。

主權 AI 不是「請客吃飯」,也不是「人多好辦事」,更不該淪為政治宣傳及經濟發展的套路,其中最關鍵的條件在於生態條件的建構,包括自主知識體系、研發及技術系統、STEM 科教系統、產業鏈及周邊產業組合、國家巨集觀治理及產業政策等元素,這些也都是主權 AI /晶片台灣隊所應共同努力的目標,或許這正是新任國科會團隊表現的機會。

主權 AI 及其周邊技術的整合,必須符合天時及地利的條件,在地緣政治前景未明、產業趨勢混沌不明之際,主權 AI 仍然必須承擔巨大的風險。在「目標正確、前途坎坷」的條件下,國家隊究竟應採用急就章、立竿見影的策略,還是採水到渠成、因地制宜的長遠產業生態系統建置?官員們想清楚了嗎?











更大的民主 賴學毛澤東?


2024-12-24 02:36  聯合報/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立法院修正通過選罷法、憲訴法、財劃法三項法案,總統賴清德在臉書上數落了一番,最後還說,執政團隊會團結一心、「民主的紛爭,要用更大的民主來解決」,讓人感覺是將發動「大民主」的檄文乍聽下令人心頭一驚。賴清德所講的「更大的民主」,至少在語境上與毛澤東講的「大民主」神似,都意味議會的多數決議只是「小民主」。

毛澤東曾說「民主是一個方法」,且要「看用在誰人身上,看幹什麼事情」。尤其,「民主的方法」對階級敵人和無產階級人民是不同的;「人民內部的矛盾」要「團結—批評—團結」,而「敵我矛盾」則要發動遊行、罷工等由無產階級人民領導下的「大民主」,是用於對付、鬥垮像蔣介石等階級敵人。毛澤東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強化了「大民主」的正當性,從而也迎來了無法無天的年代。

然而,賴清德的「更大的民主」若指將號召發起公民複決,這就大失總統身分。憲法增修條文明定,行政院若認為立法院議決的法律案窒礙難行,應提請總統核可後移請立法院覆議,這也是行政院向立法院負責的方式之一。

不僅如此,法律未經總統明令公布生效前僅屬「法律案」,並非公民投票法所載可複決的「法律」。即使民進黨也可發動「立法原則」創制的公民投票,但總統此刻不循憲政制度解決民主紛爭,卻只想號召民眾發動公民投票,十足只是位準備鬥爭在野黨的黨主席。

民進黨這次還混淆概念,把屬憲法所定政治程序的立法過程,硬扯上要對立法院議決的法律案尋求「救濟」。但「救濟」應用於自然人或法人,當遭遇行政權以依法行政之名侵害其權益時,得經由一套制度排除該權力決定的侵害,並回復依法所具有的權益。故對自己不同意的法律案,聲稱尋求「救濟」,又是一種偷換概念。

更耍賴的是,民進黨竟構思行政院長可「不副署」立法院議決的法律案,使總統即使公布法律也屬無效。事實上,我國憲政體制既被定位為「半總統制」,表示必具有議會內閣制的框架及精神。憲法第卅七條明定「總統依法公布法律,發布命令,須經行政院院長之副署,或行政院院長及有關部會首長之副署」,係指行政院長副署或加上有關部會首長的「副署」,表示行政院要執行的法律案已完成立法;總統則如英國國王一般,只能以元首身分公布周知而已。

半總統制的總統除了國防和外交外,另擁有的權力應在於確保憲政制度的運行。例如,行政院長若不副署立法院議決的法律案,總統即應免職行政院長,換上能遵循議會民主多數決的院長。事實上,賴總統不任命立法院多數聯盟所認可的行政院長並組閣,本就不在乎合於議會民主原則的憲政運作。

何況,賴總統經常外顯的鬥雞性格,讓他不可能扮演自以為是的「自由民主憲政守護者」角色。因此,民進黨既已把國民黨抹成聽命於中共的打手,在完成塑造「敵我矛盾」局面後,再以守護民主之名展開包括激起群眾運動的全面鬥爭,是否就是所謂「更大的民主」呢













每項議題都強強碰 人民不樂見


2024-12-24 02:36  聯合報/ 蘇治灝/蘇東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雲縣斗六)


台灣於民國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光復,至今不到百年光景。台灣人善良、勤奮、聰明、睿智,胼手胝足共創台灣奇蹟。但我也看到了民進黨執政迫切而來的危機與困境,若不能居安思危,深自惕厲反躬自省,百年根基可能即將陷於分崩離析,理不直,氣不壯,講真話,說真相,才是可長可久的大有為政府。

民國四十九ˋ年(一九六○年),我十二歲時考上嘉義中學,九月一日開學,九月十九日先父母因叛亂案雙雙入獄,從天堂掉到地獄。在白色恐怖年代的政治犯像瘟疫一樣,沒有人敢親近我們,至今難忘導師看到我那幅憎惡的神情。從北港坐五分小火車至嘉義通學,車票五毛錢,我沒有買票,用這來回一元在嘉義中學山下的武俠小說店,留連一整天才回家,不到二十天就被學校退學,歷遍窮通,從此我度過了長達十五年極其沉痛悲涼的年少成長時期。

直到蔣公崩殂,父親因大赦繫獄十五年後乃得返鄉,先母蘇洪月嬌代夫出征雲林縣省議員,施明德是競選總幹事,學生時代的邱義仁也南下助選,我們身穿「我父親有罪嗎?我母親有罪嗎?」的背心,尋求雲林鄉親用選票幫父母平反,先母當選省議員後,蘇家重現藍天。

伴君如伴虎,蔣介石身邊尚有不少悲天憫人的儒家幹才與謀國之士,胡適才能平安終老於南港墓園。蔣經國開放大陸探親,是江山世局的一大步,為兩岸人民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史詩篇章。父親求仁得仁,我以平常心看待蔣家,常遭親友以背骨相責,胸懷境界如此,歷盡滄桑的人生際遇,讓我擇善如是。

賴清德面對朝小野大的困局,需要大智慧。上善若水,若每項議題都強強碰,立委們也太辛苦了,更非人民所樂見。懷柔才是上策,應該授權政院組成政策論述對應小組,傾聽人民的聲音,來面對各項挑戰,不要低估人民的智慧,施政追隨民意的走向,就不會太偏頗。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轉眼即至,民意氛圍將決定選舉勝敗,進而影響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年)政黨對決。得民心者得天下,豈可任性不審慎乎!

「黨」是朝夕,「國」是千秋,黨一旦凌駕國家之上,未見其利先見其害君不見歐美社會的兩黨政治,長於掣肘、內鬥、選舉掛帥、追逐權力、短視功利,不見國家的長期規畫與遠見。反觀日本、新加坡,長期以來都是一黨獨大,甚至是中國大陸,以儒家為體、法家為用,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五年一期的國家經建計畫,讓國家在穩健有序中開展,可能是富國強國最有效率的制度。

什麼制度都有其利弊得失,端賴政治領袖的情操、遠見、格局民主法治不是口號,也不是萬靈丹,更不是權柄者操弄的工具。一流的國度要有一流的子民,才配享有甜美的果實,讓民主法治止於至善至美,誠盼政治領袖們莫忘初衷。





廖達琪/梅克爾獨沽「自由」一味?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廖達琪/梅克爾獨沽「自由」一味?
◆  方祖涵/贏球就是國球







廖達琪/梅克爾獨沽「自由」一味?


2024-12-24 02:42  聯合報/ 廖達琪(作者為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教授)


曾執政十六年並頗受好評的德國前總理梅克爾出版回憶錄「自由」,記錄她在東德成長、經歷一統,帶領德國周旋世界的生命歷程及經驗歸納,其中有不少在關鍵時刻決策的細節描述,揭露理想與現實的拉鋸,及對「自由」信念的終極堅持。但為何只有自由?平等呢?民主呢?

回顧她自民國九十四年到一一○年(二○○五到二○二一年領導德國的十六年間,面臨劇變世界,最明顯的就是中國崛起,美國漸失獨霸地位,並將中國視為長期競爭對手。冷戰時期自由民主對立於極權專制的二極分化,再次啟動;拜登政府似更努力要將時鐘撥回民國三十九年至五十九年(一九五○至七○年)代,將中、俄等一起驅趕為邪惡專制勢力,美國則仍是帶領自由民主陣營的龍頭老大。梅克爾選自由為標,站邊清楚,但不強調民主,更不觸及法國大革命時代與自由一起被推崇的平等,應是有其深思熟慮。

梅克爾既選了美國隊,自然會凸顯與美國敵對方-中國體制的重大差異。她提到,社會上不存在一個能為所有人找到最佳道路並決定一切的團體,因為這將導致個人的不自由,且認為這信念是她與習近平的根本分歧。這段話的反推應是她認為習的信念為:社會上存在一個能為所有人找到最佳道路並決定一切的團體,所以會犧牲個人自由來順服該團體的帶領。或可說從梅克爾的視角來看,她和習近平的關鍵不同之處,就是相不相信有超越凡俗的菁英群,能規畫領導大眾發展出最佳的未來既是信念,就無絕對的對錯,但梅克爾在意的是「相信菁英領導就會犧牲個人自由」。筆者好奇的是,梅克爾的信念來自何處?

梅克爾這番話,很近似美國政治經濟學者林伯隆的說法,他在「政治與市場」一書中以「人之模式」專章列出模式-相信秀異菁英,及模式二不相信的群體組織發展方式。前者需要不夠優秀的群眾配合大政方針,按計畫逐步發展出終極的平等自由社會(如共產或大同世界),這個模式的推論前提是:人生而不平等。而不相信有群體優秀到足以帶領未來的模式二,必須讓人有言論自由,在爭辯議論中尋找可被接受之方案來漸進改革、不怕犯錯的發展社會但人人要發言,秩序必大亂,所以建立程序制度為重中之重,其前提假設卻是:人生而平等

就真實經驗,接受「人生而不平等」的機率應遠大於「生而平等」;連孫逸仙先生都承認人有「聖賢才智平庸愚劣」天生之不平等,那梅克爾支持模式二及其背後預設「人生而平等」的底氣在哪?林伯隆指出,西方基督教信仰是關鍵,因為其教義彰顯神是造物者,本身完全而人被造,對照於神,從不完美,人人均有缺點會犯錯,所以平等其實當代自由民主體制也是從「人人會犯錯」這一立基,發展出制度大於個人、權力要制衡分立的制度機制

筆者不知梅克爾是否讀過林伯隆的著作,但她說的話與林氏如此契合,且獨沽自由一味,她父親為牧師的背景應有一定的影響力;而她經歷東德共產黨的統治,高懸共產理念,強調社會平等,強推計畫經濟,管制個人自由,卻不能裨益眾生,更奢談強國富民,也讓她難記掛平等。當代的自由民主體制,雖以保障個人自由為標記,但民主的實踐,以美國為典範檢視,卻似落入富人寡頭統治的窠臼。或者梅克爾的感嘆是:美國與中國均說自己民主,卻各有問題;平等則靠信仰,說了沒用!只有自由,最能區隔兩大霸權陣營國家政治制度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