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7802/web/
◆ 科偵濫權 法官審查非萬能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移動翻轉偏鄉 地方現生機
◆ 中華民國羊頭化的修憲案
◆ 共機擾台 拿我周邊空域操兵
◆ 漫畫/誰在吸救助金的奶水?
◆ 我是醫師,反對增加健保費
◆ 增加育兒津貼 也算「國家養」?
◆ 醫師人力不足?頂尖名校合併醫學大學 才是正途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移動翻轉偏鄉 地方現生機
2020-10-05 23:23 聯合報 / 侯勝宗(作者為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特聘教授)
解決偏鄉交通問題,交通部預告將修法放寬自用車可當公車用。圖為花蓮卓溪鄉清水部落老人家搭「噗噗共乘」。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偏鄉(原鄉)交通不便是地方長久的痛點,政府雖投入大量的公車補貼,但因為受限於定點定線行駛,使用成效並不佳。唯仔細檢視偏鄉出行的難處,真實的原因並非偏鄉沒有車,而是因為受限於交通法規,在地居民雖有自家白牌車,卻不能從事合法收費載客,要仰賴外地業者,遠水救不了近火。
但這個困境近來出現了曙光。
政府近年來有感於人口快速老化與地方人口逐漸凋零,因此大力推動地方創生,希望藉由中央、地方與企業共同協力,帶動地方產業,吸引青年回鄉,為地方創造生命力。地方就像是人體一樣,健康的身體一定要有順暢的血液流動。但偏鄉或原鄉因為地處偏遠,以商業為導向的租賃車或計程車業者,經營的興趣缺缺,缺少合規的服務車輛,但地方人士自有的白牌卻無法合法使用。事實上,許多數偏鄉都存在著街坊鄰居用自家車從事收費接送的公開事實,以社區互助與自立模式來克服公有巴士不好用與緊急臨時叫不到車的困境。
台灣小眾交通的汽車牌照分成 T 牌、R 牌與白牌三種,其中只有T牌和R牌車才能營業載客。T 牌車指的是白底紅字的計程車車牌,像是馬路上隨處可招的小黃計程車,與近年興起 APP 叫車的多元化計程車;R牌車指的是車牌以 R 開頭的租賃牌營業用車,例如企業行號固定配合的租賃車行,同樣是載客用途,但一般人並不能任意攔車。
為解決偏鄉大眾運輸供需失衡的狀況,交通部預告將修改相關法規,放寬偏鄉自用小客車可當公車用的限制。交通部表示,當前偏遠地區的公共運輸資源匱乏,現有的汽車運輸業者經營意願低,為強化偏遠地區的公共運輸服務,並善用民間資源,將放寬偏鄉白牌車從事合法載客行為。未來公路主管機關必須先公告徵求市區汽車客運業、計程車客運業優先投入偏鄉經營,當沒有業者有意願投入時,則可輔導當地「社會團體」或「個人」投入經營,補足偏遠地區出行的第一哩路與最後一哩路。
交通部這次修法的及時雨,可望疏解偏鄉過往的交通三難,分別是:(1) 偏鄉地廣人稀,軟硬體資源不足,中央部會或地方雖各自投放許多硬體或資源,但因缺乏跨部會的水平整合,難以人民為中心;(2) 各部會的交通補助(交通部、衛福部、教育部、原民會…)或資源投放均為計畫型態,有其使用限制條件,資源難以共享與共用(就學、就醫、就養、就業、社會參與…);(3) 政府投入到偏鄉或原鄉的資源,缺乏計畫退場後的經營模式與地方接手的培力,致使財政難以永續,往往是計畫結束,接送也就停止了。
明年過後,當讀者路過偏鄉或前往部落旅遊時,應可看到社區居民用著自家車從事學生接送、長者就醫復健接送、文健站送餐服務或包車小旅行,那背後代表著一份偏鄉工作,一個家庭經濟得到支持。台灣將因著偏鄉交通任督二脈的打通,地方創生指日可待。
科偵濫權 法官審查非萬能
2020-10-05 23:25 聯合報 / 林裕順/中央警察大學刑事系教授(桃園市)
法務部研擬科技偵查法草案,讓執法人員可從遠端駭入民眾手機、電腦,連先前的通話紀錄都可取得,引發侵犯人民隱私爭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法務部公布「科技偵查法」草案,條文開宗明義:「保障人權,並有效追訴犯罪」,但其監控方式「上窮碧落、下黃泉」,實施模式「神不知、鬼不覺」,並且繞過「刑訴法」現行規範,朝野政黨評價不一、民間團體更表疑慮。
本項法案授權檢警調偵查辦案,認為有「必要時」即可隱身幕後,對特定個人監視攝錄、追查位置,並可使用無人機空拍蒐證、衛星定位跟監追蹤。但是,本項實施對象並不限於犯罪嫌疑人本人,「草案」期待一網打盡,但不免傷及無辜「第三人」。
再者,檢警對於特定犯罪認有「相當理由」,亦可隱於無形化身藏鏡人,監控隱私空間進行監看、辨識。或者,偵查過程扮駭客、植木馬,對於類如 LINE、Skype 等實施通訊監察,另就數位證據蒐集保全,亦可上雲端複製備份等等。
亦即,相關監控模式從早到晚、無時無刻彷如「楚門的世界」,或者無論與犯罪有關與否均可「一掃而盡」。然而,「草案」卻對實施過程漏未規範,如何避免過猶不及未多言及,縱使條文明定事前應經法官審查,仍如簽發空白支票、恣意授權。
如同大法官釋字六○三號解釋:「基於人性尊嚴與個人主體性之維護及人格發展之完整,並為保障個人生活私密領域免於他人侵擾及個人資料之自主控制,隱私權乃為不可或缺之基本權利。」同時,現行實體空間「線下監控」,無論對於人身、物件、住宅等,「刑訴法」訂有拒絕機制、夜間停止、第三人在場等管控措施。相對地,本項虛擬世界「線上監控」,科技偵查侵害隱私權的疑慮「有過之而無不及」,「草案」雖另闢蹊徑卻無相應節制濫權之規範措施。
民國88年(一九九九年),日本通訊監察的法律制定開啟該國科技偵查濫觴,確立限於重罪、相關性、最小侵害、最後手段等等立法原則。民國106年(二○一七年),有關 GPS 犯罪偵查日本最高法院進一步認為:「伴隨著持續地、全面地個人行動之監控,難以特定裝設 GPS 機器之車輛及其罪名,即可抑制過度蒐集無關犯罪事實之使用者行動資訊,並有違法律規範要求法官審查令狀聲請之意旨」。換言之,科技偵查涉及情報、資訊或數位蒐證,法官審查「令狀原則」並非法律規範「正當程序」的特效藥。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現代社會科技偵查人民或不反對。但是,科技偵查持續性、拖網式、搬家式的蒐證保全,能否客觀公正監控、人民付出何種代價、社會耗費多少成本等等,「草案」應該講清楚、說明白。否則,台灣科技偵查立法,將會落後日本廿年。
中華民國羊頭化的修憲案
2020-10-06 00:39 聯合報 /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新北市)
民進黨立委陳亭妃(右三)等立委舉行記者會,疾呼要以台灣為優先進行修憲,包括廢除統一及憲法效力所及的領土定義。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學術上對於各國憲法的分類,將無法對現實政治權力發揮拘束作用者稱為「名義性憲法」。日前民進黨「正國會」派系公布了修憲主張,包括憲法不以統一為前提、領土範圍為憲法效力所及、廢除台灣省,以及國家象徵改以法律明定等。提案立委陳亭妃解釋無涉及統獨爭議、符合現狀和實質廢省等,都證明了對民進黨而言,當下中華民國憲法只具有名義上存在的效用;甚至於,中華民國也只成了狗肉店門上掛出的羊頭而已。
先來看何謂「實質廢省」?目前中華民國「實質上」還設有台灣省和福建省可以廢嗎?事實上,憲法增修條文第九條雖定有「省」的設制,但在民進黨全面執政後,中華民國的台、閩二省實質上已廢多年。民進黨的目的,無非是要先造成中華民國與大陸故土斷臍的事實,故「實質廢省」的修憲其實是為已違憲的現狀予以合憲化。
陳亭妃強調所提出的修憲案,「更無涉及統獨議題」。看來民進黨誤判中共會和他們一樣,把進入台灣獨立的那條紅線畫得非常狹窄,並和修憲廢省的理由一般,刻意混淆「實質」作為和「形式」法律的意義。因此,國台辦發言人指出該修憲案「是赤裸裸的謀獨行徑」,他們早認定形式上掛著羊頭的店,換了老闆後實際上賣的是狗肉。
近日以來,中共軍機不斷超越「台海中線」與進入我方「防空識別區」,儘管未必都是直接衝著台灣而來,卻顯示當下中共「和統」派的台辦和「統一戰線」系統愈顯式微,而「以武制獨」的解放軍「武統」派,已粉墨登場在兩岸關係的舞台上。更嚴肅的危機是,當中共對台進行「統一戰線」的工作瀕臨失效,愈促使大陸民眾期待端上「武裝鬥爭」的武統。
民進黨擅長邏輯上的「偷換概念」技巧,像要刪除「國家統一前」、將領土依「固有之疆域」改為「憲法效力所及地區」等,陳亭妃則稱這只是「符合台灣的現狀」,沒有「修改領土」。但這些修憲提案真正要改的,其實是法理形式上「中華民國」的現狀,並對民進黨現在與未來推進台獨給予合憲化的正當性。
目前民進黨仍不更改「中華民國」國號,無非仍因國際現勢與對中共有所顧忌。然而,中華民國人民自認是「中國人」會受到打壓圍剿,凸顯了民進黨修憲的布局,不過是仍掛著中華民國這個羊頭,追認販賣台獨的狗肉合憲化而已。
共機擾台 拿我周邊空域操兵
2020-10-06 00:41 聯合報 / 李文玉/民航機師、曾任空軍作戰隊長(台北市)
共軍機艦挑釁頻仍,國防部公布年度我機艦升空出海頻次。圖為進入我西南空域防空別區活動的運八反潛機。圖/國防部提供
近期台海周遭似乎戰雲密布,就連國慶預演通過台北市上空的飛機,都能夠讓民眾誤以為敵機已侵門踏戶凌空而至,各新聞台與政論節目紛紛對後續發展情勢提出各種攻防臆測,一時之間台海僵持的溫度計似乎直奔沸點。
其實從全球戰略局勢觀之,既身處西太平洋邊緣又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台灣,在中美兩國近期地緣戰略板塊不斷的相互碰撞下,我們注定將歷經餘震不斷的連帶波及。
由於美國持續追求單邊主義的利益最大化,任何挑戰美國利益的對象與事物必將成為美國的頭號目標,尤其川普就任後提出的「美國優先」政策,更是對後來居上的中國處處掣肘。於此同時中國隨著綜合國力不斷上升,基於國家安全戰略考量,軍事活動範圍勢必向外延伸。雙方的實力交錯閃燃。
美國挾優勢軍力以及二戰以來的結盟經營,整個西太平洋已經成為其圍堵中俄勢力的「外海」,而中國在黃海、東海、台海、南海等海洋出口,勢必要將其轉變成大陸的「四海護城河」,以作為國土安全的緩衝屏障。對比於早就在黃海、東海與南海如火如荼進行的各項軍事行動,近日在台海周邊空域的活動,不過是其遂行「四海內河化」的環節之一而已。
由於黃海、東海的挑戰來自美、日、韓三國,而南海的挑戰則來自美、越、菲等國家,在鬥爭準備上不論是優先次序或投入資源,與台海相比都高出許多。在台海情勢升高之前,解放軍早已經在其他三海進行過許多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更遑論以吹沙填海方式在南海投入多少建設資源。
大陸始終認為台灣與其血脈相連,在兵力運用上相較在其他三海溫和許多。不過隨著香港抗爭以及美台抗中的力度逐漸增強,大陸當局無法坐視台北與北京的距離愈來愈遠的事實,因此以最小成本獲取最大威懾的軍機繞台手段,就成為近期常見的軍事活動。
從解放軍空中兵力開始跨越中線起,我們可以觀察到隨著裝備、訓練、準則的逐步完備,原本自限於沿岸飛行的空中兵力也一步步更有自信地向藍海邁進。從歷來繞台兵力的結構可以觀察到,各編隊群的組成機種已經涵蓋了「戰術空軍」以及「戰略空軍」的範疇。在編隊組合上,從先前的運八、轟六等慢速機種,一直到近日漸增的殲十、十一、十六等戰鬥機;在編隊群中也偶有戰鬥支援機種,編隊成員作戰職能也已涵蓋空優掃蕩、電子偵查、指揮管制、空中加油、地面壓制等全方位用兵範圍。
其實這種繞台飛行,在戰術作為上算是最基礎的編隊飛行而已;從飛行里程與航行時間來看,對編隊群內的某些機種甚至談不上長途飛行。類似的飛行訓練每天都可能在不同的基地與空域進行,因此對解放軍而言只不過是把台灣周邊空域拿來操兵,除了增加各機種出海演練的信心及熟悉環境以外,同時又能大幅牽動我方的反應神經,因此這種「本小利大」的軍事行動,在兩岸僵局未見和緩且我方無有效阻卻手段之前,勢將在台海周邊持續發生。
我是醫師,反對增加健保費
2020-10-05 23:29 聯合報 / 徐英碩/醫師(台北市)
全民健保屢傳破產危機,健保費是否調漲,最後將由行政院決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家可能覺得奇怪,增加健保費不是會增加醫師收入嗎?為什麼要反對呢?
健保費不是保險費,而是一種稅。提高全民健保費率,就是加稅而已,而這些增加的稅收,會進入健保署這個龐大政府機關,去做一些莫名其妙的浪費行為,且是傷害民眾健康和自由選擇的侵犯人權行為,設定自費上限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光是這個毫無必要的設定自費上限,就花了全健保署一年半的人力在規畫,你就知道我們多少稅收、多少健保費,浪費在這種莫名其妙的事上!
大家可能認為,超過自費上限的醫材,就全額自付好了,反正是有錢人。錯!
你知道全額自付的話,醫師連手術費都沒有嗎?你想要全額自付醫材,但沒有醫生幫你開的話,也用不到,因此超過極端值或上限的優良醫材,必定會退出市場,沒有別的選擇,劣幣一定會驅逐良幣,醫生將來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像口罩一樣使用中國的「醫材」。為什麼呢?
健保署即使拿人民稅金辦事,但是公家機關的惡習就是偷懶,當初建碼時,把手術碼和耗材碼合在一起省事,因此手術碼「內含」耗材,但是健保醫材跟不上日新月異的時代進步,所以才會有差額自付這個選項跑出來,而差額自付金額後來遠遠大於少得可憐的健保碼。所以健保局等於是用非常少的手術加醫材碼,控制比他金額大得不成比例的自費市場。
要全額自付醫材,醫生就不能報手術碼,因為這個碼沒有用到健保醫材,會被審查委員核刪。因為醫生不能報手術,所以全額自付醫材是沒有市場的,根本不需要政府禁止。何況沒有報健保碼的全額自付,商業保險是不給付的!我們買的商業保險等於是打水漂!
這就是健保署耍賤的地方,明明只出得起陽春麵的價錢,卻嫌牛肉麵價格超過極端值。這樣怠惰顢頇的健保署,我們還要加稅去餵養這個大怪獸嗎?
增加育兒津貼 也算「國家養」?
2020-10-05 23:28 聯合報 / 王釗洪/大學兼任教授(嘉縣民雄)
繼衛福部預告0到2歲育兒津貼加碼到5000元,教育部長潘文忠也宣布育兒津貼加碼到5000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兌現「國家跟你一起養」的政治支票,教育部與衛福部先後推出育兒津貼加碼、托育補助提高、就學費用再降低、增設二歲專班等多個政策方案,並宣稱明年一定會啟動。縱觀目前已揭露的草案,跟現行地方的「生育補助」也只是換湯不換藥,只差在撒的錢加多了,時間拉長了。但有許多問題需要釐清,以期名正言順。
首先,如何定義「國家養」?「養」是一個動詞,嬰兒要吃奶、要穿衣服、要換尿布、要抱、要親,誰要去做?誰是執行「養」這任務的國家代理人?是政府官員抑或是在政府指定的公托、準公托任職的保母?無論如何,總得先制定一部專法,界定幼兒父母將嬰、幼託付給國家的權利、義務關係;繼之,政府得訓練或考選一批具(準)公務員身分的保母,經過簽約、授權從事撫育與教育幼兒的工作。萬一有點差錯,國家代理人(保母)與家長各有多少刑事或民事責任,政府是否連帶國賠?總之,多了「國家養」三個字,生育問題還沒能解決,法律問題已油然而生!
其次,大家都知道「今日出生的嬰兒就是廿二年後國家需要的人力」。如果相信「國家養」的政策是真正有效的「催生」工具,每年出生嬰兒要增加多少才算達成理想目標?這需要科技業界配合估算廿二年後,電腦、AI、機器人等軟硬體創新發展的結果,會取代多少原有對自然人人力的需求,才不至於製造過多的失業人口。國家不致養得太多,也不致養得太少。此刻我們寧願相信政府與科技界早有規畫。然而,這似乎意味著政府的規畫加上育兒津貼增減等政策工具,將駕馭人民生兒育女的自由選擇權。
再者,如果寄望「國家養」是少子化的解方,則教育部/衛福部提出的育嬰措施中,對零到二歲嬰兒的協助,似嫌不足,因為這個年齡層的嬰兒才是年輕人生育與否最關鍵的決定變數。雖然勞動部對於育嬰留停有算是優渥的規定,但對剛入職場的年輕人仍不具有充分的吸引力。
官員何不走出辦公室,站在街頭、夜店、車站,親自找些十八到四十歲的年輕人,了解他(她)們對於不婚不生的看法,是否會比在冷氣房閉門造車更為精準?
筆者去年曾聽一位同學提出一個想得深遠的問題,他說本想明年畢業後就結婚生子,否則六年後國家不養了;如果不幸經濟仍然低迷,政治社會仍然紛亂,而他還是拿廿八K的薪水,將會非常後悔,也非常對不起小孩。他問:你說我該怎麼辦?
醫師人力不足?頂尖名校合併醫學大學 才是正途
2020-10-05 23:27 聯合報 / 鄭丞傑/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中山醫學大學董事(台北市)
行政院7月同意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兩校合併案,兩校預計明年2月1日起合併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國內醫學教育兩大新聞,一是陽明和交大即將併校,另一是清華、中山、中興、元智四所大學均申請新設學士後醫學系。
國內醫師人力是真的不足,還是問題在於分布不均而非不足,或是其實人力足夠,只是因為醫療環境欠佳而出走海外、出走他行、出走醫美,值得深入探討。如果問題不在人力不足,則增設再多的醫學系恐怕也無濟於事。
由於壽命延長和醫療科技進步,加上國內醫療照護品質提升,醫師人力需求增加是可以理解的。但另一方面,由於對抗新冠肺炎使得全民長期在公共場所戴口罩,意外造成今年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都大幅減少,如果未來多數人養成在公共場合戴口罩的習慣,則新進兒科、耳鼻喉科醫師人數的增加是否需要管控更嚴?由於人工智慧的發展,未來影像醫學科、病理科,甚至有些臨床科醫師是否需要減少人力增加的速度?這些影響因素都值得主管醫學教育、醫療政策的公部門,和各專科醫學會深入討論。
台灣有五萬多西醫師,但是另外有七八千個中醫師,他們提供了許多民眾醫療的另類選擇,如果醫師與人口比例的計算不包括中醫師在內,則與實際狀況多少會有脫節。
醫學院設備昂貴,而大學學費又長期偏低,如果只靠學生學費,全國醫學院都是入不敷出。為什麼大家一窩蜂搶呢?因為醫學相關系所就業率高,招生容易,抗少子化能力強。醫學研究論文影響係數高,可大幅提升大學的國際排名。何況只要有附設醫院,自然會在經濟上回饋大學。
日前公布的下年度政府總預算,排名第一的國防預算比第二的教育預算多出一千多億。可以想見在國防預算極可能繼續攀升下,教育經費會日益捉襟見肘,因此繼續廣設醫學院是明智之舉嗎?一個小小的島國已經有十三所醫學大學或大學醫學院了,難道我們要重蹈過去廣設大學的覆轍嗎?
中國大陸在廿一世紀初,江澤民指示大學併校以提升國際競爭力,以上海為例,上海第一醫學院併入復旦大學,第二醫學院併入上海交通大學,兩所名校有了醫學院,學術論文馬上暴增一倍,高影響係數的論文増加更多,世界大學排名提升。另一好處是醫學院和其他學院的交流合作,產生許多新領域論文和研發產品,學生選課也更多元。
中山大學有意併高雄醫學大學至少十多年了,中興大學和中山醫學大學雙方都有強烈的合併意願,只要教育部鬆綁公私併的法規,兩案都有機會水到渠成,都是一加一大於二。清華和元智也可以嘗試找醫學大學併校。併校之後,這些頂尖大學的世界排名都會大幅提升。
如果國內醫師人力的確需要增加,那麼可在辦學績效良好的大學每校適度增加十個錄取名額,在目前每年只收四五十個醫學生的慈濟、馬偕、輔大、義大,以及高醫大學士後醫學系,各多招收十至廿名,教育部再給予適當的補助,這樣不是比新設醫學院簡單有效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