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5日 星期四

經濟/領導人解危 何不學學賈伯斯

.聯合報社論..黃志芳的「螞蟻說」是自我矮化
.聯合報黑白集.人民幣是不是錢
.經濟日報社論.領導人解危 何不學學賈伯斯







經濟/領導人解危 何不學學賈伯斯


2016-08-25 03:3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就任即將滿百日,新政府卻赫然發現自己宛若剛下台不久的馬政府,在「傾聽民意」上動輒得咎,從政務官人事任命、法案推動、勞工爭議處理等,無不遭到批評,遑論敏感的兩岸及國際關係。此一局面多見於政黨輪替後的民主社會,稍一不慎,便會使國家機器陷入空轉,短則數月,長則數年。尤其是當新政府的執政經驗不足,又飽受兌現競選承諾的壓力時,多會隨著輿論起舞,或寄望透過有別於過往的「非傳統」處方來解決眾多沈痾,殊不知有時最適對策早在燈火闌珊處。
企業界這種瀕危時刻的案例不少,曾走過破產及解體邊緣,如今已浴火重生的Apple和IBM,即頗為經典。眾所周知,Apple在前執行長賈伯斯回任之前,Wintel系統席捲市場,令當時仍以個人電腦為主力產品的Apple,幾近破產。但賈伯斯重掌Apple後,未如坊間預期採取加速開發先進產品、訂定破繭式的成長或市占率目標,更無視輿論及華爾街分析師提出將公司出售給IBM、摩托羅拉的建議,反而正視企業成功的源頭與障礙。最令各界嘖嘖稱奇的是,他在趁著微軟與美國司法部的反托辣斯訴訟之際,獲得微軟1.5億美元的投資之外,更勇於裁掉一半的產品及人員,讓公司轉為利基型廠商。之後,在下一個重大趨勢成形之初,整合公司的優勢奪得先機,終於藉由iPod及iPhone等產品,開創出一個資通訊科技的新時代,再次奪回產業領頭地位。
百年企業IBM的情形也頗為近似,當Wintel系統引領的電腦產業水平分工打敗IBM的一條龍模式後,市場分析師、媒體及其他專家建議肩負振興企業重任的執行長郭士納應順應趨勢,將IBM垂直整合的業務加以分割求生,方能免除潰敗危機。但郭士納和其團隊與客戶面對面溝通,深入了解IBM失敗的原因,並得出公司幾乎在所有資料處理領域都具有世界級技術與專業能力後,選擇保持公司的合一,並將IBM重組定位為客戶導向,務實而不喧譁地推動客戶整合服務概念,搭上網際網路與雲端計算的崛起,讓IBM的e化服務發揮利基效應,成為許多企業在資訊時代下,不可或缺的最佳夥伴。
若說這種不隨輿論起舞,直探困境根源,再依企業管理學的基本概念審慎思考出一套環環相扣的策略,進而重返榮耀的實例,並不只在企業界常見,也可以推演至政府組織。近代最受尊崇的中央銀行領導人、前聯準會主席伏克爾(P. Volcker),為解決美國高通膨危機,上任後即將貨幣政策操作從釘住利率目標改為貨幣供給目標,讓聯邦資金利率由1979年的11.2%,劇升至1981年6月的20%,不只引發各界強烈批判及抗議,甚至有農民以曳引機封鎖聯準會大樓的抗爭舉措。聯準會數位理事的政策立場亦轉向,直指伏克爾此舉會使經濟蕭條病症惡化,或令通膨加劇。當時正爭取連任的卡特總統團隊,更擔心有傷民意而試圖力阻升息。但在伏克爾的堅持下,美國經濟於1982年回復正常秩序,物價上漲率也由1980年3月的14.8%降至1983年的3%以下。
事後看來,伏克爾與其團隊應對通膨的解決藥方再簡單不過,就是依循基礎經濟學原理升息。尤其是在前兩任聯準會主席皆忌諱利率已達10.63%的偏高水準,而一再拖延升息之下,更讓伏克爾認為若要通膨環境回歸正常,還必須讓利率維持在超高水準一段時間,絕不可心軟,只要堅持且不斷讓市場理解其決心,必能達到降低通膨的目標。
由此可知,面對危局,若領導人擁有專業知識且熟知組織的優劣勢所在,並對組織的永續發展具有強烈的使命感,自不易因輿論和外界喧囂而分寸大亂,亦不會捨有效的基本學理不用,卻惑於華麗的「非傳統」處方,最終陷入更嚴峻的處境。現下的台灣是如此嗎?或許人民心中已有所感。

聯合/人民幣是不是錢


2016-08-25 03:3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北市長柯文哲日前出席中學校長會議,針對世大運開放中資贊助議題表示「管他新台幣還美金,是錢就好了」。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魏莨伊/攝影


本土企業對世大運的贊助不夠熱烈,反而有中資企業要贊助足球場人工草皮等。市議員擔心,屆時賽場若充斥中資企業廣告,會不會令人不知道究竟是誰在辦世大運?
柯文哲說,贊助仍以台灣廠商優先,「若還有剩下部分」,也開放中資捐助。他說:「管他台幣還是美金,是錢就好!」柯P其實是說:「管他台幣還是人民幣,是錢就好!」
世大運其實是小case。日前,蔡政府通過《新南向政策綱領》,準則之一即是「兩岸善意互動及合作」。總統府發言人稱:未來不排除在適當時機,與對岸展開協商與對話,促使新南向政策與兩岸關係相輔相成,「共創區域合作的典範」。
換句話說,新南向政策也「不排除」「對岸」的「贊助」。但此話一出,綠委紛稱這是蔡英文的善意和橄欖枝,一時竟把希望對岸相輔相成,說成好像給了對岸一個大favor。
如果新南向政策和世大運都「不排除」對岸的參與和贊助,則為何蔡政府無視於現今因兩岸齟齬而陷入困境的觀光業、養殖業及果農等,這些芸芸眾生有沒有資格說,「願與對岸共創區域合作的典範」?有沒有權利說「以內銷為主,若還有剩下部分,也開放中資採購」?
蔡政府一方面用公權力祈喚北京參與新南向政策;另一方面又用公權力鎖死九二共識,扼殺觀光產業、虱目魚販及果農的生計。
柯文哲畢竟口無遮攔,他在問:人民幣不是錢嗎?

聯合/黃志芳的「螞蟻說」是自我矮化


2016-08-25 03:3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新南向辦公室主任黃志芳。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黃威彬/攝影


總統府「新南向辦公室」主任黃志芳談到台灣對外經濟戰略說,「中國大陸市場已經站滿了大象,螞蟻進去能爭什麼。」他的說法犯了兩大錯誤:一是自我矮化,把台商小看成「螞蟻」;二是戰略思維錯亂,南向拓展是基於多元、分散之需,而不是和大陸市場互斥。
身為新南向辦公室負責人,黃志芳提出失當的「螞蟻說」,反映這個專案缺乏視野與具體可行的執行計畫。試想,台商在對岸廿多年深耕,僅鴻海集團僱用的人數就將近百萬人,黃志芳怎麼會用「螞蟻」來貶抑台商?其中原因,主要是民進黨因長年反中而昧於事實,到了漸要見真章的時候,卻突然變得如此卑微。更糟的是,若是自視為「螞蟻」,又要拿什麼膽識南進?
以想像混淆事實,正是新南向政策的盲點所在。新政府若自我認知矮化,連目標都說不清楚,又畫不出明確路徑,卻呼喚全民南進,其實是很危險的事。我們試舉一例,即一目了然。
就在蔡總統提出新南向十大行動準則之際,有廿多年歷史的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卻因長期招生不足,在八月一日吹了熄燈號。至此,全台大學的東南亞研究,僅剩暨南大學獨撐。試想,從李登輝時代台灣就不斷鼓吹南向,但伴隨政策而生的系所,多年來竟仍招生不足,可見政府始終未脫虛浮的口號,根本無法誘發學生起而研究、學習動機。更弔詭的是,蔡政府的新南向號角一響,最近馬上又有政大和台北教育大學等校申請成立東南亞學系;這會不會演成學術市場的「蛋塔現象」,則令人擔憂。
對外政策能否成功,理當構築在雙向互惠的基礎上,而非片面的一廂情願。民進黨把新南向政策提升為「國家總體對外經貿戰略」,卻忽略了東南亞各國與大陸的綿密政經關係;政府大聲呼喚人民前進,卻只見抽象的目標,而不見具體的路徑。當年企業家戴勝通「跟著政府腳步」去海地投資,結果慘賠而歸,終告倒閉,政府又負了什麼責任?
東南亞十國擁有六點五億的人口,且是全球最年輕的市場,當然有其重要性。關鍵在,政府在政策操作上,必須要多一點經濟、少一點政治,以符合國內經濟、就業的需求與國際政治的現實。觀察推動南向政策最成功的日本,其經驗或可供我借鏡。
日本從一九七○年代開始推動南向政策,它是由政府開發援助、貿易振興會、亞細亞經濟研究所協力構築的產官學「三位一體」的經濟大戰略。首先,是透過國家的經濟援助為名,協助企業進入當地內需市場。日本政府以日圓貸款、基礎建設等方式提供經援,讓日本企業協助東南亞國家進行交通及機場建設,並藉此打進東南亞市場。反觀台灣企業,目前在東南亞僅扮演單純的投資者角色,無非利用當地的廉價勞工,並無打進當地內需市場的著眼。
其次,是重視東南亞人才的培育。日本「貿易振興會」協助企業培育東南亞人才,它不但開設東南亞語言、經貿及文化等各類課程,也為企業進入東南亞市場提供專業諮詢,針對企業的產業特性量身定做市場策略。反觀台灣,一直以為只用英語即可行遍天下,東南亞語在大學乏人問津,企業也找不到東南亞語言人才,不利於在當地生根。
最後,是深化對東南亞的研究。為推動南向政策,日本政府成立「亞細亞經濟研究」,對東南亞十國進行長期性的系統分析,每年出版東南亞政經白皮書。而台灣目前的東南亞研究則散落大學和研究機構,欠缺統合主導的機構,也因此削弱我對東南亞的研究動能。
新南向是台灣對外投資的新天地,而不是阻擋企業西進的特效藥;是產業轉型的契機,而不是抗衡中國的武器。就這點看,黃志芳的「螞蟻說」,完全是錯估現實的矮化論。

聯合筆記/運動場上的性別純度

.雙城論壇之後 別關對話大門
.螞蟻新南向 一紙空洞綱領?
.長照預算髮夾彎 悲劇難止
.年金改革 打孩子給社會看?
.抓寶的成本,青春
.分化軍公教 一桃殺三士
.罵夠了才體恤的統戰手法
.聯合筆記/運動場上的性別純度
.別不屑柯文哲的務實






聯合筆記/運動場上的性別純度


2016-08-25 03:59 聯合報 梁玉芳


里約奧運留下無數動人的畫面。泳渡海峽的難民成為泳賽的得勝者、為了重病兒子出賽賺醫藥費的高齡體操選手、菲爾普斯廿三金背後,有他與父親和解的故事…。堪稱「催淚指數最高」的一屆奧運。
有一幕勝利,卻讓人覺得極為難受。南非田徑選手塞曼雅贏得女子八百公尺金牌,英國與加拿大的女選手與獎牌絕緣,傷心擁抱哭泣;塞曼雅伸出手想安慰,卻遭冷漠以對。
這畫面中,人人都覺得委屈。落敗者覺得不公平,因為打敗她們的賽曼雅,「她是男的」。賽曼雅是天生雙性人,有女性性徵,但沒有卵巢、有一顆睪丸;體內雄性激素睪固酮濃度是一般女性的三倍。我們常都以為,睪固酮會讓人體能更強。
但賽曼雅又何其無辜?她聲音低沉,跑得飛快。她認同自己是女人,且「上帝造我是這樣,我接受我自己的樣子。」打從她在二零零九年出賽獲矚目以來,她的身體、她的性別歸屬,就受到嚴厲的檢驗,羞辱不斷。
國際田徑總會於是在二零一一年宣布:如果女性的雄性激素過高,就得服藥或接受性別重置手術(割除多出來的睪丸之類),讓雄性激素「正常」,才能參加女性賽事。
如此激烈控管運動員性別的手段,被其他「天生」雄性激素過高的女選手,如印度的丹蒂,告上國際體育仲裁法庭。法庭認為,國際田總「沒有足夠證據,證明雄性激素能在運動場上造成極大的差異」。
這項判決也開啟了今年里約奧運的爭端。今年國際奧會決定,像賽曼雅這樣的選手,都不必再遭受過往的「性別檢測」。經過七年風雨,賽曼雅金牌到手。
體育權威機構的決定,公平嗎?
即使許多宣稱「LGBT友善」(尊重男女同志、雙性及跨性別者)的朋友,也有點迷糊了:你想做你自己、照你認同的性別裝扮、與你喜歡的性別結婚…都好;但是,運動場上較量,就是另一件事了,跨性或雙性者「體格就是比較粗勇、力氣就是比較大」,那不是勝之不武嗎?
不過,我們的「常識」可能錯了。
去年最新研究指出,跨性別者變性過程中,不只是降低雄性激素,肌肉、骨質流失,改變其他的生理特性,進而喪失速度、力量、耐力,這正是運動員最需要的特質。跨性運動員並不一定在體質上討好。
而且,性別純度篩檢只針對女性。女跨男要參加男性賽事,請便。
真要「絕對」公平,該把所有變項也都列入控制,而不單單針對「性別」純度。舉例來說,血紅素也影響體力,要不要檢測呢?「洪荒少女」傅園慧說她成績與同時到達的對手差一點兒,可能「手比別人短吧」,所以,要不要依手長腳長分組比,更公平呢?缺乏營養、訓練、經費的窮國選手要與富國選手同場競技,又算是哪門子公平?



薛承泰/活得久 有錯嗎?

.薛承泰/活得久 有錯嗎?
.林中斌/為何梵蒂岡北京商議建交?
.葉銀華/銀行為誰而治?
.蘇蘅/如何給孩子一支手機?
.朱宗慶/「拜託,用走的!」
.劉克襄/他們來自南台中
.黃介正/漢光精神







薛承泰/活得久 有錯嗎?


2016-08-25 03:39 聯合報 薛承泰(台灣大學教授


我國有六成的老人和子女居住,三代同堂的情形還蠻常見;有趣的是,三代的生命周期大大不同。
第一代阿嬤在卅五歲時就生了至少五個子女,而第三代孫子女卅歲了大部分還沒有結婚。中間的第二代,看著掛在牆上他「阿公」的遺照,穿著粗布衣滿臉皺紋,再看看自己的樣子,回過頭告訴第三代,牆上你「阿祖」還沒有我現在的年齡,可是他去世時都已經有十幾個孫子了!
假如這三代的年齡分別為八十五歲、六十歲、卅歲,那麼當第一代生第二代時約在一九五○年代,是台灣的高生育期,子女多到可以組籃球隊甚至棒球隊!阿嬤年輕時候一個人煮全家人的飯,用手洗十個人的衣服,那是一滴血汗一粒米的年代;然而,能像阿嬤活到八十五歲,機會只有十分之一!
第二代屬戰後嬰兒潮,在成長的過程中,兩岸有軍事衝突,越戰則打得火熱,接著是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以及兩次石油危機;那是一個翻天覆地的年代,政府仍勇往直前,延長義務教育為九年並展開十大建設,最後創造了舉世聞名的經濟奇蹟!對國家來說,當時的每一步都充滿著不確定;對每個家庭來說,能餵飽子女則是第一代最大的心願!
那個年代的小孩,不要說擁有個人房間,連有張書桌都很奢侈;然而,第二代跟隨了台灣經濟起飛,見證了台灣的工業化與都市化。進入八○年代,他們建立雙薪小家庭,能生兩三個小孩就不錯了!在經濟持續成長下,他們對子女的投資不遺餘力,不讓子女重蹈自己過去的艱辛是第二代最大的心願!
第三代兄弟姊妹雖少,叔伯、阿姨可多到數不清!從小就擁有自己的書桌、電腦、房間,並接受高等教育;資訊的運用成為生活的必需,和國際競爭是他們的未來。卅歲沒有結婚比比皆是,有些人寧願養寵物、到處去抓寶!他們的心願是,給我一支夠潮的手機與一份合理的薪水?
通稱八零後的第三代,被生下來時一開始每年還有四十萬人,一九八五年後的十五年間降至每年卅二萬人,這讓高教擴張政策跌破了眼鏡;特別是一九九八虎年只生廿七萬人,莫怪乎今年大專招生人數破底!至於二千年後的十年,生育量只能用「一蹶不振」來形容,從卅點五萬一直跌到十六點七萬;很清楚地,往後的十餘年正是他們進入大學,高教之路將更為坎坷,勞動力也會不斷萎縮!
一樣在未來的十餘年間,第二代也陸續從職場退休並且成為了老人,由於數量超過六百萬人,震撼了當前退休制度也推升了銀髮思維。大學崩盤、保險基金破底、老人照顧,三支大軍看似同時壓境,於是,政府試圖一手關上國庫的水龍頭,減少退休金支出,另一手卻要打開水龍頭,宣稱擴大長照!
這一關那一開,關的是第一代的生活著落與第二代對政府的信任,開的額外百億元卻可能流入社福樁腳並創造非必要的需求。因老人雖會逐年增加,但長照需求量的躍昇並非此時,而是第二代進入七十五歲之後。當前任務應是儲備能量,繼續開發第二代生產力,並善用擁有世界學歷最高的第三代!且別忘了,第二代將有一半可以活到八十五歲,第三代可能活到九十歲,至於第四代…,政府無法阻擋人們活得久,面對未來即需智慧,從人口趨勢中開發新機,而不是去怪罪過去的政府,為何不知卅年後人們多活了十歲!
(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