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5日 星期五

經濟/美國「川桑現象」開啟第三次世紀大博弈

.聯合報社論..轉型正義看不見浩鼎與台苯案?
.聯合報黑白集.特殊關係的憲法氣球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川桑現象」開啟第三次世紀大博弈



經濟/美國「川桑現象」開啟第三次世紀大博弈


2016-03-25 02:5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歷史將記載,美國2016年的總統大選比以往更富有戲劇性及對人類在思想意識形態路線上的衝擊性。這兩者,都具體體現在所謂的「川桑現象」之上。
「川」,指的當然就是目前氣勢狂飆的共和黨參選人川普;「桑」,則是民主黨內選情直逼希拉蕊的大黑馬桑德斯。照目前形勢看,兩人在各自黨內出線機率雖有不同,但兩人在黨內均有強大支持群眾,年底無論誰當選,都不能漠視這一股異軍突起的新民意──可稱之為「新社會主義」。
川與桑雖代表不同政黨,其具體政策主張也不盡類似,但他們之所以在兩個不同路線的政黨內,分別獲得強大民意的支持,反映的都是一股巨大對現狀不滿的不忿之氣。眾所周知,川普之前,共和黨內即有新派系「茶黨」出現,但茶黨未能成事,原支持者即轉而支持同樣挑戰傳統政策思維、且衝擊力更強的川普。而茶黨之崛起則明顯與美國近年來益趨明顯的貧富惡化有關。
構成美國社會長期以來的穩定力量一向來自規模龐大的中產階級,然而近年來中產開始縮小了,中產兩端的貧與富則快速擴大了。2008年金融海嘯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即指出「1% vs. 99%」的現象與危機──全社會1%的富人擁有全社會99%的財富。
其實,這種現象不只出現在美國,在其他國家也都有類似情況,在幾年前中東與北非的茉莉花革命,甚至在台灣的「太陽花學運」及香港的「占中」事件中都可以看到類似的信息。可以說,貧富問題又再度成了全球眾多國家的共同現象與麻煩了。
至於民主黨的桑德斯,更是毫不顧忌明目張膽地打出了「社會主義」的旗號。社會主義從來就是與資本主義截然不同的思想意識形態,強調的是更多的公平與正義,桑德斯的主張,與「1% vs. 99%」無絲毫本質上的差異。也因此,2016美國大選最令人關注的,無疑就是這一股異軍突起的社會主義風潮,而且,它竟然就在標榜資本主義的美國,高舉旗幟,挑戰資本主義。
這就不禁讓人想起這兩種意識形態長久以來的恩恩怨怨了。這些恩恩怨怨,從19世紀開始,經20世紀到21世紀,正好歷經了三個階段。
19世紀,當時的西歐與英國,在資本主義及工業革命的加持下,生產力與經濟力大舉爆發,但同時也產生了相當嚴重的貧富惡化問題。於是,一個以強調公平與正義理念的馬克斯主義橫空出世,高舉反對與挑戰資本主義的大旗,事後看來,實乃邏輯之必然。
馬克斯強調的公平與正義,本來就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內涵,這在當時資本主義大行其道,貧富問題益趨嚴重的情勢下,馬上就占領了道德高地,一時蔚為風潮,成了蘇聯、東歐及中共競相追隨的先進思想,並在許多國家「革命成功」。只可惜後來馬克斯及其追隨者,思想發展走進了兩個誤區,一是計劃經濟,二是公有體制。也就是說,馬列的社會主義是因為看到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缺點,想要矯正,但做法卻是把資本主義給槍斃了。結果是既失去了資本主義的效率與生產力,也得不到原本追求的公平與正義。馬列主義最大的兩個實驗區,20世紀的蘇聯與中國大陸,為歷史作出了這樣的見證。
相當諷刺的是,被馬克斯批評的資本主義,在西方卻避開一劫,走出了一條新路,也就是通過「政府職能」的正確發揮,矯正了貧富惡化,結果是既擁有由市場經濟帶來的效率與生產力,同時又兼得了社會主義最強調的公平與正義。
如果說,19世紀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挑戰及獲得相當程度的成功,是這兩種意識形態的第一次大博弈,那麼,上個世紀歐美國家在資本主義下同時實現了公平與正義,對標榜社會主義的共產國家進行了成功反擊,即可視為是第二次世紀大博弈。現在看來,第三次大博弈即將到來,自上世紀以來,廣泛被世界各國接受的資本主義正在普遍出現「1% vs. 99%」現象,問題出在哪裡?各國又該如何面對?必將是第三次大博弈的主要內容。美國今年大選的「川桑現象」或正是第三次世紀大博弈的前奏。

聯合/特殊關係的憲法氣球


2016-03-25 02:5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郭正亮接受udn TV訪問時說,蔡英文的兩岸關係論述可考慮定為「在中華民國憲法下的特殊關係」。美麗島電子報的吳子嘉也在傳播此一觀點。
這究竟是為蔡英文借箸代籌?還是為民進黨試放氣球?此說直接標舉「中華民國憲法」,確是較「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進了一步,但問題仍在對「中華民國憲法」做何解釋?
如果將「中華民國憲法」詮釋為「憲法一中/一國兩區/一中各表」,而若北京能採王毅憲法說的解讀方法,則雙方的距離也許就能拉近很多。但若民進黨採此說,卻不願明確接受「憲法一中/一國兩區/一中各表」,問題恐仍不易解決。
北京堅持「九二共識」,但蔡英文忌諱說出這四個字,而想換個說法。這使北京成了閱卷人,蔡英文成了答卷者;答案能否通過,落在閱卷人手中。
憲法說可能是一出口。最近,大陸學者楊立憲說,要蔡英文依憲法表述兩岸一中,何況還有「各自表述」的空間,有何困難?另一學者倪永杰則說,只要把憲法一中說清楚就可以了。這些皆似在指引「憲法一中/一中各表」的出口。
所以,關鍵仍在「兩岸一中」。否則,民進黨若主張「兩岸關係是中華民國憲法下的特殊關係」,北京也可主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下的特殊關係」,仍是雞同鴨講。
如果繞來繞去繞不出來,民進黨仍應思考「在中華民國憲法下理解並發展九二共識」。

聯合/轉型正義看不見浩鼎與台苯案?


2016-03-25 02:5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中研院長翁啟惠的女兒翁郁琇被爆曾擁有三千張浩鼎生技股票,引發議論。 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正當民進黨高舉「轉型正義」大旗追討國民黨黨產,並清算各項歷史舊帳之際,最近發生在股市的兩起風波,恐怕是他們必須正視的事,同時也恰可讓社會大眾思考轉型正義的不同觀照面。
第一起風波,是中研院長翁啟惠稍早為浩鼎炒股大力背書,近日卻爆出其女翁郁琇持有大量浩鼎股票,顯示他恐未遵守「利益迴避」原則;此外,蔡英文之兄姊亦為浩鼎前十大股東。第二起風波,是台苯經營權之爭,原屬國民黨黨營事業的台苯如今淪為綠營人士的禁臠,扁系人馬林文淵和新系大老吳乃仁為爭董座相持不下,各援引市場實力派助陣決戰;其中,吳乃仁企圖將卅幾歲的女兒推上董事長寶座,並已成功拉下林文淵。
為什麼說這兩件事與轉型正義有關?第一,民進黨長期將台灣各種問題歸咎於國民黨早年的「歷史不正義」,這容或有局部道理,卻也造成一個錯覺,彷彿民進黨就是正義的化身,沒有貪腐的問題。這樣的印象不僅是錯誤的,也是危險的。第二,社會的不正義有些是歷史因素,有些卻是現在進行式。民進黨執政八年期間,其實也累聚了可觀的政商人脈及權勢能量,在馬政府的八年依然源源不斷;台苯為綠營所壟斷,浩鼎的政商人脈,林全在民間企業年領兩千萬薪資,皆是因此之故。第三,民進黨將「世代正義」掛在嘴上,口口聲聲要照顧年輕世代;但反觀浩鼎及和台苯的運作,卻充滿「權力世襲」及「財富世襲」的氣味。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高喊正義有什麼說服力?
在浩鼎風波中,如果翁啟惠不是中研院長,而只是一介潛心鑽研的科學家,他要如何為浩鼎新藥辯護,其實是他個人的事。一個正常的社會,應能接納科學家直抒見解,何況這項技術確具關鍵性。問題在,翁啟惠不僅以其中研院長身分為浩鼎背書,更嚴重的是,他聲稱自己未持有任何浩鼎股票,卻被發現其實是以女兒名義持股,而且持股量高居第十大股東。如此一來,翁啟惠為浩鼎護航,就涉及了自身的龐大利益,當然引人非議。
除了翁啟惠,同時受到外界質疑的是,浩鼎的大股東名單中,還有蔡英文之兄蔡瀛陽主導的富鈦投資及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企業家投資前景看好的生技公司,其實是市場正常現象;但尹衍樑除了是當年買下蔡英文宇昌股票的接手人,今年七月中研院院士選舉名單,尹衍樑竟也列名「工程科學組」院士候選人。這難免令人質疑,翁啟惠趕在卸任前回報尹衍樑。將院士的學術名器,用來酬謝企業家金主,真的合適嗎?
至於台苯,國民黨黨營事業變成綠營政商人士的俎上肉,更顯得格外諷刺。無論是扁系的林文淵或新系的吳乃仁,一朝脫下改革戰袍,馬上就地變成了呼風喚雨的資本家,且生冷不忌,胃口奇佳。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和股市的作手合縱連橫,完全「超越藍綠」;而雙方殺來殺去,所爭的全是數以億計的家族或個人利益,到了不顧吃相的地步。日前新潮流將洪奇昌除名,理由是他「和蘇起走得太近」。試想,洪奇昌因關注兩岸關係卻遭開鍘,吳乃仁在股市聚斂家族利益反而相安無事;一殺一縱之間,新系的價值觀到底顯現了什麼內涵?
從「轉型正義」的觀點,國民黨的不當黨產應該追討;這點,本報已多次表示支持。但我們要提醒的是:民進黨抱持的如果是一種狹隘甚至虛偽的正義觀,一味妖魔化對手,利用清算鬥爭的手法來攢積自己的政治利益,卻不將目光投注到當下社會現行的不公不義,不反省民進黨人士在台灣社會的鑽營苟且;那麼,轉型正義只會被扭曲成「轉型不正義」。就像今天,奢談黨產卻看不到台苯和浩鼎的不公不義,那只能說是半盲的轉型正義。

聯合筆記/香港 「走難之城」

.大巨蛋案/市府心態不改 工程如何提升
.找回民心 北市府思維該改改
.當代議民主被i-Voting取代…
.景氣堪憂 央行一個人苦扛降息
.兩岸定位議題 蔡英文不能再拖
.把握蔡習會 打開和平之窗
.停招美術班 為升學抹殺專業
.產學合作專班無配套 擴大階級不平等
.工地綠美化 變植物墳塚
.聯合筆記/香港 「走難之城」




聯合筆記/香港 「走難之城」


2016-03-25 02:54 聯合報 李春

香港的廣東話,說「走」的時候,其中一個意思是跑和逃。所以香港人說「走難」,意思是逃難,至於說香港是「走難之城」,意思不需解釋。
今天香港,不大被大陸同胞看得起,「彈丸之地」、「沒有前途」之類的話又回來了,但香港人沒有坐困愁城,因為「走難」這種事早晚得有,香港百年特殊功能就又可發揮。
果不其然,這兩天香港又可以抖起來了,因為又有人要「走難」了,那是大陸年輕的父母們,他們抱著愛子愛女,要跑到香港來「打預防針」了,也就是接種預防疫苗了。
中國的山東是個經濟大省,但也是個問題大省,最新一個問題,是出了「黑心疫苗」,形成了震驚全中國人民的「山東非法疫苗事件」。
在中國,疫苗有數十種,但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類叫「一類疫苗」,由政府免費向居民提供,包括痲瘋、乙腦等;第二大部分叫「二類疫苗」,由居民自費並且自願受種的其他疫苗,常見的有甲肝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等。
山東非法經營疫苗主要是二類疫苗,事件暴露出中國疫苗生產、流通、接種等各環節監管方面存在諸多漏洞,更令人震驚的是,圍繞第二類疫苗形成的黑色利益鏈。
中國疫苗有問題,二十年前就有記者揭露,但「媒體姓黨」,「黨」不許揭問題,所以「黨」把媒體給處理了,把記者給趕走不准就業。
於是問題掩蓋至今,由山東一個公司出事,查出四個公司,再查到星期四已有十四個公司了,問題疫苗,也流布全中國了。而總理李克強也跟「黨報」唱對台了,黨報說有人「抹黑」政府,政府總理說暴露出諸多漏洞,要徹查要嚴厲打擊。
疫苗這種東西,關聯的不是肝就是腦或者是血液,打壞疫苗大人死了也就那樣了,如果害了小孩,引至小孩子終生疾病,誰家不怕?於是現在中國有「疫苗恐慌」,還有「要不要、應不應恐慌」的大爭論。
還有人在媒體上,冷冷地說人們雖然有恐慌的自由但不應該恐慌。
每當有點恐慌,中國人民會想到香港,就跟目前仍存在的「毒奶粉」問題,引動中國人民到香港買奶粉一樣,到香港接種疫苗,當然是安全的。於是,這兩天新的「走難」開始了,香港醫療界,開始檢視疫苗存得夠不夠,要不要進貨的問題了。

大巨蛋案/市府心態不改 工程如何提升


2016-03-25 02:54 聯合報 呂欽文/建築師(台北市)

大巨蛋工期展延仲裁結果出爐,遠雄獲得展延110天。 記者徐兆玄/攝影

大巨蛋爭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棄土問題衍生的工期仲裁結果出爐後,必將引起另一番的討論。
這次工期仲裁結果之所以具有相當指標性的意義,在於從柯P市府上台後提出BOT權利分配、拆蛋解約、勒令停工等爭議行動以來,都屬單方面宣示,這次工期爭議是第一次訴諸法律裁決,其結果台北市政府是輸了。二、所有的爭議,都是台北市政府在同一套思維邏輯下發展出來的;這回輸了,是否透露了類似思維下的其他爭議,都可能會輸呢?不管未來如何發展,這次的仲裁結果,個人認為有幾點值得關注之處:
一、公共工程,不是甲方說了就算。台北市政府原來不打算給遠雄任何一天工期,仲裁結果判定應給一一○天;雖然較遠雄原提出的四五九天要求少,但就像妨害名譽賠償,要得多不見得全給;仲裁結果確是給市政府打了一巴掌。
二、公共工程,常以公共利益為名,卻常行漠視專業認知之實,大巨蛋案是一面鏡子。機關為了表現行政績效或特定目的,以甲方的優勢,甚至以曲解合約文字的方式,極度要求乙方執行。千錯萬錯,就只有乙方的錯,這樣的心態不改,公共工程的水準難以提升。三、不要濫用公平正義的名號。台北市政府對大巨蛋工程的態度,早有定見;以為舉著正義、公安的旗幟,就能服人,卻不願從實質面解決問題;當旗幟光鮮色彩退去的時候,就是大眾看歹戲的時候。
遠雄原來的社會形象,是一介「梟雄」,但在大巨蛋爭議過程中,卻逐漸成為「烈士」角色。何以致之?當然是因為台北市政府用力過猛!台北市白白糟蹋了遠雄這塊「料」,甚至「偷雞不著蝕把米」。如能藉此次仲裁「風向」,知所檢討,為時可能還不致太晚。

陳立恆/不思人文 何來台灣新常態

.陳立恆/不思人文 何來台灣新常態
.葉銀華/兩岸關係的三個必須論
.盛治仁/川普現象能走多遠?
.朱宗慶/考季過後的反思
.黃介正/台海兩岸相向的利益
.薛承泰/誰是健保頭家?
.李清志/建築師熱情的賞味期限



陳立恆/不思人文 何來台灣新常態


2016-03-25 02:55 聯合報 陳立恆 (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經濟部公布二月外銷訂單年減七.四%,不僅連十一黑,可能面臨比金融海嘯時期還要漫長的衰退期。
誠然,許多主客觀因素造成台灣經濟長期不振,作為一個文創產業人,除了精進本業,只能不斷尋求各種突破契機,例如近來如火如荼的「一帶一路」,這是台灣可用的非正面迎擊方式,回歸區域經濟的常軌,又可以開發文化資本與創意潛質的不遇之機;月前赴浙商商會及南京等地的參訪邀約,莫不是為了台灣文創在計畫初期,能夠占得一步機先。
如同近幾年的兩岸交流,我總是刮目於對岸每回士別三日的驚人成長。
「三十年」可說是這一路參訪的關鍵詞語;君不見,我們與大陸之間「三十年海峽東」與「三十年海峽西」的地位轉變已成定局。拜會中,我注意到他們對於這三十年的起伏跌宕特別點滴在心,他們擔心的不是十二五、十三五,或是一帶一路等國家計畫的「靡不有初」,更多的是中國崛起的「鮮克有終」。浙商總會秘書長鄭宇民迎接我們的序曲,即是一段浙商未來三十年的展望視頻,還有他在對談中,不停提及如何擺脫中國前三十年的老常態,以及建立後三十年的新常態的迫切。
他們所代表的全球八百萬浙商,從最早發跡國際、從事傳統汽車零部件的前輩,到最近如日中天、撐起中國互聯經濟半邊天的巨擘,都在琢磨著如何由「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等減法改革之下,華麗轉身到科技+、文創+、金融+等加法升級的新常態之上,更有甚者,他們也開始談論文化、品牌、環保、慈善等比較人文層面的未來式,未必真的出於情懷或理想,而是因為他們已經感受到,如果沒有人文價值的積累,中國產業只能停留在消耗勞力與地利的低端發展,永遠無法形成超英趕美的產業生態。
其實雙方都心照不宣,台灣亦是掙扎於「鮮克有終」的一頭困獸,何嘗不是在苦苦尋求一個科技代工之外、可以繁榮下一個三十年的新常態?回首曾經,我們選擇的政治歧路,讓台灣錯過了深耕對岸、區域經濟、產業轉型、文化加值等我們可以藉之飛龍在天的支點,幸而台灣在世界華人圈裡特有的人文底蘊與文化資本,總算是江河日下的三十年間,尚能辛苦撐持的人文優勢。
然而,當GDP名列世界前茅的對岸與他們那些身家動輒千百億的富豪們都開始推崇人文價值,並且反思企業可以為地球與人類留下些什麼的將來,台灣的人文優勢又將何去何從?所以,當我們在討論如何救經濟之前,我們其實更應該著手去凝聚逐漸流失的人文底蘊、活化刻意打壓的文化資本,拿出有為有守、虎嗅薔薇的人文精神帶領台灣產業走出歧路,並輔以大隱隱於「世」的靈活外貿與低調身段,迴避複雜的外交難題與政治爭議,創造曲徑通幽的國際市場渠道,替台灣下一個三十年的新常態綢繆。
(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