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30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長照服務公司化 有助提升品質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9466/web/ 

◆  聯合報社論/NCC重重把關,圈起執政者的權力樂園
◆  聯合報黑白集/安倍銅像在台灣
◆  經濟日報社論/長照服務公司化 有助提升品質








經濟日報社論/長照服務公司化 有助提升品質


2022-09-30 00:4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長照提供服務的對象包括長期臥病及健康、亞健康的老人。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長照機構是否能上市、上櫃?衛福部日前表示,主要問題在金管會,顯然有待各部會協調溝通。長照提供服務的對象包括長期臥病及健康、亞健康的老人。長期臥病的老人主要由療養院及外勞照護,而健康及亞健康的老人則由外勞、衛福部提供的長照2.0,以及安養院與養生村提供服務。目前長照服務仍屬社會福利範疇,而若長照服務公司化,則是以市場機制決定長照服務的供需。

衛福部從2017年開始提供長照2.0服務,設立A級的「長照旗艦店」,提供居家及日間照顧服務。而B級的「長照專賣店」,則是原已提供居家照顧、社區照顧及機構照顧其中一項服務的單位。至於C級的「長照柑仔店」,則是提供失能長者共餐、健康促進及延緩失能等服務。至今年5月底,A級單位及C級據點分別成長8.5倍與8.4倍,而B級單位則因分配到的預算激增而成長34.4倍。

不過,今年政府長照預算為607億元,等於是目前400萬65歲以上的老人,平均每人只分配到1.5萬元。因此,未來長照服務公司化的業務有極大成長空間。

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下列三個趨勢會提高民眾對長照服務的需求:首先,預期外勞薪資會隨基本工資逐年提升。在今年7月以前,勞動部讓本勞及外勞薪資脫鉤,以致外勞每月薪資只有1.7萬元。然而,迫於印尼政府的壓力,自今年8月10日起,外勞每月薪資已調高至2萬元,因而此種脫鉤情形將無以為繼。其次,由於勞保基金瀕臨破產,長照2.0的預算很難再成長。目前勞保基金潛藏債務超過10兆元,因而最近四年,政府平均每年挹注290億元只屬杯水車薪。預估勞保基金將於2028年破產,因而未來政府每年必須挹注千億元以上,從而會排擠長照預算。最後,65歲以上老年人口增加趨勢顯著。在2018年,國內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4%,到了2026將會達到20%。

未來長照服務如何公司化?日本經驗值得借鏡。在2000年日本頒布「長照保險制度」之前,長照機構以中小企業為主,共有37.7萬家。其後經過不斷合併,目前有三家長照企業年營業額超過1,200億日圓。最大一家為發展醫療、教育及保育等多元事業,並擁有3,030間服務據點的「日醫學館」。其次為曾將保險業母公司4,000名員工,調往長照子公司的「損保控股」。第三大為母公司發行巧連智月刊,並專注發展高價位長照中心的「倍樂生照護」。

這三家企業分別代表將醫療、保險以及文化出版事業的版圖,擴張至長照服務業。然而,日本視長照服務為社會保險,因而政府設定長照服務的單價,並負擔七至九成。而長照企業為了增加利潤,傾向服務單價較高的重症老人。

反觀我國已有全民健保,沒有必要再添加長照保險。而將長照服務公司化,既可發揮提供服務愈多,成本愈低的「規模經濟」,也可享有將健康管理、樂活休閒以及生活照護融於一體的「範疇經濟」。這二種特性除可解釋日本長照服務產業的發展軌跡,也可預期未來國內較易勝出的財團,會包括已長期經營養生村的台塑及潤泰集團,以及經營橫跨保險、營建及醫療的大型企業。

長照服務公司化除可提升消費者福祉外,也可增進政府施政效率。首先,長照服務公司化後,可針對不同所得階層,提供不同的套餐服務。其次,勞動部的業務壓力,會因民眾對看護型外勞的需求減少而紓緩。最後,中、高所得老人對長照2.0服務的需求會減少,因而政府可分配更多資源給低所得老人。

不過,長照服務公司化的最大障礙恐怕是衛福部,應由行政院責成金管會協調衛福部等相關單位,修改法令促成美事。










聯合報黑白集/安倍銅像在台灣


2022-09-30 00:1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高雄紅毛港保安堂打造安倍晉三紀念銅像,發起人主委張吉雄(右二)盼「台灣永遠的朋友」永留國人心中。記者徐白櫻/攝影



安倍國葬,日本六成民眾反對,場外有抗議、有自焚。台灣高雄紅毛港保安堂則立起安倍銅像,監察院長陳菊與綠委等多位綠營人物出席致敬,「淚光閃閃」日曲悠揚迴盪。

在此同時,日本宣布邊境解禁,國人赴日旅遊立現搶票潮;但高端勇士獨神傷,必須自費PCR。陳時中吹破牛皮,吳釗燮高喊大哥哥,改變不了日本科學防疫決策。就像安倍高揭「台灣有事等於日本有事」,台灣感激日本必定兩肋插刀,但日本不忘緊急撤僑。

日本經濟與文化產業,對台灣有高度影響;過去殖民,建築、飲食、用語等影響猶存,現在也仍是許多國人旅遊首選。李登輝受到許多日本人崇拜;日本東北大地震,馬英九夫婦親自勸募,捐款各國第一,許多日本人至今感念台灣。

但「日本印象」不全是光明面:帝國主義的屠殺、慰安婦等傷害,議題仍然敏感。弔詭的是,軍國主義餘緒,如今僅少數日本極右派敢予肯定,多數日人仍感不安;但這股幽靈卻在台灣遊蕩,近年不時出現對昔日「八紘一宇」、「大東亞共榮圈」的孺慕。

台日關係友好,民間友誼更值珍惜。保安堂供奉日本艦長與戰艦,豎立安倍銅像,以中國式道教崇拜,雖然怪異,或可視為民間多元信仰;但中華民國監察院長陳菊等躬親禮敬,是光榮,或者,恥辱?










聯合報社論/NCC重重把關,圈起執政者的權力樂園


2022-09-30 00:1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波波漫畫



鏡電視取得執照遭爆料是來自「總統的旨意」,申設過程黑幕重重,不只主管的國家通傳會 NCC 內神通外鬼,吹哨者向司法機關多方檢舉盡皆石沉大海。官商清白都有待司法證明。雖然府院否認黑手,NCC 自稱嚴謹,鏡電視股東裴偉也聲明未受特殊禮遇,但外界卻不難看出,NCC 用形式的重重把關,為執政者打造實質的權力樂園。

裴偉喊冤說,若真有通天本領施壓總統府和行政院,何以鏡電視申設耗時廿六個月,是NCC歷來審查最長案件,還附加最嚴格附款?但神祕錄音檔有答案:蔡英文總統就是這樣指示行政院長蘇貞昌的:「這件事情人家已經做了最嚴格的處理…沒有理由去拖人家,你一定要趕快去處理」。雖然蘇貞昌強調總統和他講話不會用這樣口氣,但表面看來,NCC 的確「嚴格」,鏡電視果然「酸楚」。

NCC 十年只發一張電視台執照,看似嚴謹,但現實卻是鬧出「總統級醜聞」。且不說先前中天關台、華視頂替,都按外流密件揭露的總統府劇本演出;鏡電視發照審查時,部分評委提出「不同意見書」,質疑資金難執行營運計畫,豈料鏡電視取照後就傳出資金快燒光,催促通過上架案,足證發照是政治決定,無視專業意見。而鏡電視申換董事長未獲准,竟還能再闖關上架有線電視,難道 NCC 又秉了誰的旨意?

黨政介入媒體不顧吃相的嘴臉,凸顯繁複的審查程序、牛毛般的規定,只是人治的遮羞布;法相莊嚴的審查會,不過是背書黨政染指媒體的橡皮圖章。尤其衛星廣播電視事業相關法規有如流刺網,蔡政府已藉此寫下民主紀錄:關掉一家新聞台。表面上是對家族介入媒體經營、政治立場偏頗等公器私用問題向業界示警;然外界普遍質疑,中天是因政治不正確才被關台。蔡總統與蘇揆都稱沒介入,尊重獨立機關;但府院精挑「聽話的陳耀祥」接掌 NCC,這獨立機關實為獨立於民主之外,奉旨辦事。

兩年來,新聞台已成綠營派系標配,政爭無役不與,新聞台黃金頻段為綠營中常委電視台擴大,家族利益與執政黨結合便不算家族經營。九成以上新聞台是綠友友,他們雖不學中天集中報導一個人的新聞,但卻聯手為執政黨報喜不報憂,同聲撻伐抹紅在野黨,這難道比中天符合多元價值?

NCC 重罰中天時,理由是檢舉者眾,業者屢犯不改。但如今民眾檢舉有增不減,偏頗內容常態化,卻不見陳耀祥有何作為。即便周玉蔻為拉抬陳時中選情,在民視連日抹紅黑黃,NCC 也是等到受害者崩潰民憤滔天後才稱「依法調查」。尤其可議的是,NCC 突然開罰,民眾以為針對中姐被抹黃案,其實是去年台中立委補選時的造謠舊案,這還是十八案只辦其一。NCC 將妨礙選舉的案子冷凍九個月,形同護航綠營候選人,現在撈出舊案消民怨,替蔡政府切割解圍,還是在為綠營選情救火。

NCC 管理有線電視,從申設到評鑑、換照設下三年一小審、六年一大審,配合台灣兩年一次大選,這套管理讓申設者遞出投名狀找政治靠山,既有業者若無站邊則擔心政府查水錶罰款撤照,綠媒們卻可不經查證,甚至與接受政府預算餵養的文字媒體一條龍合演選舉打手。

上千條法律嚴管衛星廣播電視,市場反而愈趨混亂,蔡政府自豪提升新聞自由,卻是新聞可信度、人權最低之時。NCC 建構的媒體秩序裡,只見執政者飼鷹馴犬的權力遊戲,麥克風被交給黨的打手,任其傷害無辜撕裂社會。



【專家之眼】到底是誰炸掉北溪天然氣管道?

◆  【專家之眼】到底是誰炸掉北溪天然氣管道?

◆  【專家之眼】由龐培歐二度訪台看執政黨的政治算計
◆  【專家之眼】當選風墮落成日常 棄保是台式民主救贖
◆  【專家之眼】笑話,台灣的社宅也能叫社宅!
◆  【專家之眼】普亭的核彈恐嚇
◆  【專家之眼】經濟脈動大調整 全球匯率決策的各顯神通
◆  【專家之眼】噓~政府絕對「不宣」的預算眉角
◆  【專家之眼】失去天時地利人和 蔡英文還能打選戰?







【專家之眼】到底是誰炸掉北溪天然氣管道?


2022-09-30 08:01  聯合報/高永光/政大國發所兼任教授
俄國輸送天然氣的北溪一號及二號管道,日前發生洩漏氣,圖為北溪2號設備示意圖。歐新社



前兩天俄國輸送天然氣的兩條主要管道,經過波羅的海海底的北溪一號及二號管道,發生洩漏氣;與此同時,瑞典、德國的地震研究學者,都偵測到在洩漏地點爆炸,因此歐洲國家的官員都認為這是很明顯的「蓄意破壞」。

但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人能提出具體證據,證明是由誰所為?當然,有些分析及報導認為是俄羅斯自導自演幹的;有些則影射可能和那些剛建成,由挪威及丹麥輸送天然氣管道的國家有關;有些則認為是美國幹的,因為這麽一來,歐洲各國將完全停止對俄羅斯能源依賴,不得不和烏克蘭及美國緊緊綁在一起,繼續對抗制裁俄羅斯

北溪爆炸的內幕,明顯地錯綜複雜,程度可能比間諜戰爭電影片還精彩,但要釐出誰才是破壞者,除非有具體證據出現,例如使用的爆破設備是屬於那個國家專有的,但也有可能故意用某國的爆炸器材嫁禍於人,因此,可能永遠是個謎團。

不過,國際社會是個半原始社會,在現實主義新現實主義,「國家利益」仍是所有國際問題的核心。因此,可以從推測北溪爆炸之後,對誰最有利,試著猜想誰才是「蓄意破壞」的「凶手」。

就可能的頭號嫌疑犯俄羅斯而言,北溪2號雖有液化天然氣在輸送,但尚未有真正輸出給歐洲國家;而北溪1號則大約在三、四個月前,已經減少輸出量百分之五十。由於美國希望歐洲國家不要買俄羅斯的天然氣及石油,加上俄羅斯也不斷威脅要完全停止輸送,以遏止歐洲國家援助烏克蘭。不過,事實上在戰爭開始時俄羅斯供氣佔歐洲天然氣供應的40%,但到現在已經只佔9%;為了這個9%,俄羅斯炸掉北溪輸送管,有些不合常理。因為,俄羅斯只要再減量,或者直接停止送氣即可。何必炸掉,白白損失以億美元單位來計價輸氣管道設備

以中國大陸為主的分析及評論,都説是美國人幹的,報導中還説:「你問十個人,會有九個人說美國人幹的。」

認為是美國人幹的,目的是了綁架歐洲各國繼續對抗俄羅斯。不過,這些推測,主要認為炸掉北溪,還有三個重要依據:

第一,是今年2月7日,當時俄羅斯還沒有正式入侵烏克蘭,拜登在一場記者會上公然的説,如果俄羅斯跨過邊境,入侵烏克蘭,那將不會有北溪2號,「我們會結束它」。但記者質疑反問,北溪2號是在德國控制下,美國怎麼做得到。拜登說:「我保證我們做得到」。 

第二,有媒體報導在北溪爆炸前,美國海軍就在爆炸地點附近進行演習

第三,俄羅斯如果完全停止供應歐洲天然氣,美國受益最大。美國能源大亨,德州天然氣業者 Tellurian Inc. 董事長 Charif Souki 表示,歐洲因為俄羅斯停止供應天然氣面臨悲慘的冬天時,美國將會是最大受益者能以大幅的溢價出口天然氣

走筆至此,到底誰是爆炸案的「做手」,似乎呼之欲出。但筆者要指出的是,俄烏戰爭下,所引發的能源、糧食、通膨及金融等危機,證明了「全世界沒有一處是安全的」。

更何況「台灣海峽是地表上最危險的地區」,俄烏戰爭後,執政黨討厭把台灣類比成烏克蘭,但在台海情勢益趨緊張,武統聲浪益趨高漲下,只是買武器、拉長軍事役期,卻對能源危機無感能源政策也不改變,一旦台海戰爭發生,幾乎完全仰賴能源進口的台灣,還有抵抗的能力嗎?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導入數據治理 正直誠信必須同行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9466/web/ 

◆  川普警告不可輕忽/用選票決定未來 別讓台灣陷戰火
◆  戰爭與和平的抉擇
◆  台灣關係法vs.台灣政策法
◆  選舉亂象多 我們甘願繼續被騙嗎
◆  解嚴35年 民進黨有讓台灣民主進步嗎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導入數據治理 正直誠信必須同行
◆  失控的美元 世界的麻煩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導入數據治理 正直誠信必須同行


2022-09-30 00:46  聯合報/   方元沂(作者為文化大學法律系教授)



數據經濟時代,對數據的掌握極為關鍵。正如《經濟學人》所言:「數據之於本世紀,就如同石油之於上世紀:是驅動成長與改變的力量。數據已創造一個新的架構、新的生意、新的壟斷、新的政治,以及最重要的新經濟」。

對企業、非營利組織甚至政府部門而言,「數據治理」是提升營運效能,精準化決策依據的新趨勢。數據治理的過程必須透過法規、組織與技術來發展管理數據資產,並建立數據品質控管準則,用於管理、使用、改善、維護、監控和保護數據,降低數據不完整所衍生的問題,並發展數據驅動的智慧化營運模式。

不過發展數據治理的重要前提是,企業或組織必須建立「正直誠信的文化」,並培養成員對於數據的識讀能力,才能避免數據造假,確保正確性和完整性,建構良好數據治理。

正直誠信的企業文化,攸關數據的正確性。以二○○一年爆發的安隆公司醜聞案為例,由於公司缺乏正直誠信的企業文化,公司薪酬和績效管理體系只重視績效數據,導致員工只求短期盈利爭取獎金,管理階層則為獲得大量的現金紅利和股票期權,在公司財務數據採取寬鬆不實的認定,以跟上公司股價,形成財務數據的美化造假。最後數據造假曝光後,安隆身為世界最大的電力、天然氣及電訊公司之一,卻在數周內倒閉,造成無數投資人和員工的重大損失。

二○一五年爆發的福斯排放測試弊案,亦緣於福斯汽車未重視數據正直誠信的企業文化,大膽使用「減效裝置」,虛構已達到美國空氣汙染物排放標準,藉此創造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假象,讓公司增加獲利,管理階層得到獎金,員工穩定就業。但當廢氣檢驗數據造假被揭發後,不僅股價重挫卅五%,更面臨高達一八○億美元的罰鍰及刑事調查,對消費者的相關賠償高達六十五億歐元,引起廣大消費者不滿,品牌的信任掉到谷底。

近來隨著永續意識抬頭,E(環境)S(社會)G(治理)的非財務性永續資訊和數據,已成為企業、投資人和消費者關切的重要資訊,然而在相關政策和規定仍處過度期的階段下,若企業缺乏正直誠信的文化,很容易選擇漂綠或數據造假,偏離永續的核心價值。

除了要確保數據的正確性,培養對數據的識讀能力,是避免被數據錯誤引導的當代思辨素養,特別要能警覺統計數據的蒐集與呈現,是可被操作用於誤導的,或是以不同觀點讀來進行簡化操弄。心中永保誠實,學習數據的底層邏輯,了解科學的量化包裝術,強化資訊批判思考力,才不會做出錯誤決策。

數據可以幫助我們分析情勢,做出更精準的判斷和決定,然而因數據所衍生的問題,如數據造假、解讀不客觀或誤導、數據詐騙,甚至數據監控濫用等層出不窮的爭議,都是數據時代會大量發生的「雙面刃」險境,必須深度處理,謹慎面對,才不至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川普警告不可輕忽/用選票決定未來 別讓台灣陷戰火


2022-09-30 00:00  聯合報/   張漢平/榮民(高雄市)



美國前總統川普日前接受訪問時警告,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在烏克蘭或台灣爆發,並指俄羅斯總統普亭威脅要動用核武,這將是極其糟糕且危險時刻。川普雖是卸任總統,但他對國際情勢的觀察與分析,應該有起碼的可信度,台灣有可能成為一個「戰場」,台灣人民願意嗎?

不妨回憶一下馬英九和蔡英文主政下的兩岸關係,馬主張「不統,不獨,不武」的兩岸政策,給兩岸帶來交流、對話、合作的和平雙贏局面;蔡則一意孤行「反中,抗中,仇中」的策略,看到的是共軍持續性機艦繞台、演訓威懾、導彈穿越台灣的軍事進逼與挑釁,難道這就是川普預言,第三次世界大戰在台灣爆發的前兆嗎?

一個有為、負責任的政府,對國家的治理應該站在人民的立場,去思考如何才能為國家帶來最安全、穩定的生活環境?如何才能為人民創造最大幸福?絕非一味地憑藉高強度意識形態的治國理念,將國家推向可能成為戰場的萬丈深淵。

俄烏戰火已延燒七個月,烏克蘭境內到處都是家破人亡、流離失所、斷垣殘壁的慘景,歷歷在目;就算最終烏國取得戰爭勝利,但已死亡的將士和人民可以復生嗎?已遭摧毀、破壞的家園復原更是遙遙無期,這些戰爭慘況絶對不是台灣人民想要的。

台灣當然不想步入烏克蘭的後塵,我們就必須先探究,發生俄烏戰爭的主因為何?許多國際媒體、專家都直白的說,不就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在戰爭發生前給予烏國加入北約可能的訊息,讓烏國果敢付出行動,導致俄國強烈感受到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進而發動戰爭。

俄烏戰況發展到現在,美國從「背後支援」到「主動軍援」,其戰略企圖無非是要藉「代理人」的戰事,達到拖垮俄羅斯的目的。若然!美國早已將中國崛起視為維持霸權的最大挑戰者,台灣又是能夠被輕易掌控,且可拖垮中國的最佳籌碼,甚至是戰爭代理人,依此邏輯推論,豈不是正好呼應川普日前受訪表示,「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在台灣爆發」,不是嗎?

台灣是一個民主法治國家,人民有絕對權利選擇過什麼樣的日子,但是這個「選擇」必須透過每一次選舉來決定。

呼籲所有人/選民一定要睜大眼,看清楚,想明白,選擇一個和平穩定、幸福美好的未來。












戰爭與和平的抉擇


2022-09-30 00:42  聯合報/   黃光國/台大心理系名譽教授(台北市)
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左二)的記者會,找來近年積極宣傳「認知戰」的沈伯洋(右二),表示自己推動的強化國防主張,要由沈的「黑熊學院」來負責。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中常會邀請黑熊學院發起人沈伯洋專案報告「全民防衞」。蔡英文聽取簡報後表示:「全民國防」必須透過全體國民參與,「中央和地方一起努力」、「展現台灣自我防衛的決心和能力」,「讓每個人都能為家園盡心力」。

這話聽來十分動人。可是,曾擔任國防部長的台大前校長孫震,卻以八十九歲高齡,在台大召開一系列「戰爭與和平」研討會和課程,參與者包括曾任國防部長、國安局長、國安會秘書長的將軍們。針對美國會議員推動的「台灣政策法」,他們認為:這是美國人希望以「國內法」方式,替台灣政府擬定「國防計畫」,包括「本土防衛」。

對於這樣構想,參與的退役將領沒有人表示認同。他們認為:前任參謀總長李喜明出身海軍,不懂陸上作戰。他寫的書看起來言之成理,卻完全沒有可行性,是「寫給美國人看的」。

更清楚的說,所謂全民防衞、本土防衛云云,根本就是美國人想要把台灣人民推上火線,替他打代理人戰爭的「陽謀」,本質就是「詛咒給別人死」「別人的孩子死不完」。蔡英文的心態不難理解,怪異的是曹興誠的轉變。

曹董是我建國中學的前後期同學。扁政府時期,我們還上過電視,呼籲兩岸和平。他移民新加坡後,變得財大氣粗,丟六億元,就想組織並訓練「黑熊部隊」,替美國人打「代理人戰爭」。這個做法固然讓蔡英文「撿到槍」,未免把台灣人民的生命,看得太不值錢。我現在很想發起「和平論壇」運動,大家一起來別別苗頭,看看「戰爭與和平」最後那方勝出?











台灣關係法vs.台灣政策法


2022-09-30 00:45  聯合報/   馮寄台/前駐日代表(台北市)
美眾院接力,共和黨議員28日提出提台灣政策法案,以強化台灣自我防衛能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美國國會正在討論「台灣政策法」,號稱是自一九七九年修訂「台灣關係法」以來,美國對台政策最全面性的調整;引起台灣各界熱烈討論。

這事讓我想起當年的一段往事。

一九七九年美國與我國斷交時,我在中華民國駐美大使館國會組擔任最資淺的三等秘書,主要工作就是與美國國會聯繫。當時卡特總統突然宣布與我斷交,國會充滿對我們的同情,在這種氛圍下,兩院相繼討論訂定台灣關係法。按照美國法律,參眾兩院出爐的法案必須一致,才能送交總統簽字。兩院法案分別通過後,國會組了兩院聯席委員會,由曾任太空人,在政壇地位崇高的約翰葛蘭參議員擔任主席,主導台灣關係法一致化;我經常跑國會,受到葛蘭主席助理幫忙,開會時被安排坐主席正後方。

聯席會一開始,就有議員表示,美國已經與中華民國斷交,所以要在法案中稱呼我們為「台灣」(Taiwan);這個提議當場獲得多位議員支持,但國務院官員持反對意見,認為正式稱呼我們為「台灣」,有影射台灣獨立疑慮,建議以「在台灣的人民」(people on Taiwan)稱呼,這又引起友台議員的反對,當場展開辯論。

就在雙邊激辯之際,葛蘭主席忽然轉過頭來,直接問我:「馮先生,你們會希望哪一種呢?『Taiwan』,還是『people on Taiwan』?」瞬間所有參眾議員、國務院官員都靜下來,全場目光都看向我這個台灣來的小秘書。當下我嚇得冷汗直冒,面對如此重大的決定,只能緊張地回:「請主席待我回去請示後,明天向您報告。」會議結束衝回辦公室,馬上發電報,台北當天晚上就下達指示。

隔天會議一開始,葛蘭主席就當眾問我,「你的政府決定了嗎?」我向他說:「Yes, people on Taiwan」,葛蘭主席向我眨眨眼,笑著說「I thought so(我就知道)」。

一九七九年四月,美國總統簽署並頒布「台灣關係法」;其中第一段就提到「…between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people on Taiwan…」美台兩邊一個用了代表「國家」的「of」,一個用了代表「地名」的「on」;雖然只是一字之別,但意義重大,從此「中華民國」變成「在台灣的人民」。

四十三年前美國為了拉攏中共,背棄了「中華民國」訂定「台灣關係法」;今天美國為了打擊中共,又要為「在台灣的人民」訂定「台灣政策法」;此案表決時,參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四十三年前葛蘭參議員職位)馬基參議員投下反對票,他說:「美國不應將台灣置於日益增加的險境中。」

我們「在台灣的人民」該何去何從?天佑台灣!












選舉亂象多 我們甘願繼續被騙嗎


2022-09-30 00:44  聯合報/   金彥斌/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媒體人周玉蔻。本報系資料照



近日,年底九合一選舉,台北市選情幾乎圍繞在一位名嘴身上。民視新聞台決議取消聯播,引起「蔻粉」不滿,至民視臉書留言力挺,認為周護台灣有功不該如此被對待,甚至稱民視為「中共同路人」。

一名嘴竟能掀起劇烈又荒謬風暴,除懷疑NCC審查能力外,或許該思考整起事件反應的,是台灣社會對於過去歷史既不正視,也無共識,「抗中保台」、「愛台灣」只是空殼,僅以愛之名去塑造過去歷史產生的只有惡,沒有善,偏頗的歷史最終也證實近年的轉型正義成為空話。

但是偏頗歷史,加上八卦、血統議題,卻輕易讓媒體人撩撥,隱含的是台灣某些族群,對於部分歷史的恨、蔣氏家族的恨,甚至對國民黨的恨,根深柢固。再加上部分人士確實經歷那段被不公正對待的歷史,就更容易陷入掌權者、公眾人物煽動的仇恨中。

這次選舉的論文、陳年緋聞亂象,若不是余正煌透過律師發出聲明,並親自面對台大學術倫理委員會審查、不是張淑娟聲淚俱下控告媒體人,恐怕讓人真以為,真相的定義,是各說各話,民主自由下選舉,只剩下討論人設總是粗製濫造的參選人與八卦;對國家有貢獻團體因與當道論點不同,就是「中共自己人」;選舉選賢與能是「笑死」。

此事件首當其衝的,是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雖然提「三不」作為「類切割」,卻隱含「一沒有」,即沒有表態對於名嘴行為評價,僅對張女士遭遇表示遺憾,以「戰略模糊」帶過,但選民更希望能依賴一位,能明確表態必須要遏止這樣行為的政治人物。

雖然,選民大多選擇仇恨值較低者,但參選人、掌權者,以虛假訊息塑造對手的惡質以對照自己正義,不僅是上述的余先生、張女士成為無辜的受害者,甚至讓人憶起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皇家牛肉麵事件,皆一再出現國家機器或手拿麥克風者,試圖脅迫、誤導百姓認知,但正如美國前總統林肯說:「你可以一時之間欺騙所有的人,也可以永遠欺騙同一個,但是你不可能永遠欺騙所有人。」

這次選舉亂象,我們還甘願繼續被這些拿著麥克風、任意操作以愛之名、自由民主之名行仇恨、欺騙行為之實的人騙嗎?











解嚴35年 民進黨有讓台灣民主進步嗎


2022-09-30 00:42  聯合報/   黃映溓/文史工作者(屏東市)
季青漫畫



九二八是民進黨黨慶紀念日。民進黨創立時曾帶給人民無比希望、信心、鼓勵和勇氣;民進黨之於台灣人民,絕對具有其殊勝的歷史意涵和劃時代的使命。遺憾的是,民進黨,正重蹈以往「黨外時代」極力批判的國民黨覆轍,踏上一黨獨大、黨政不分、權力失衡的危機。

卅六年前,在台灣威權體制即將走入歷史前夕,民主進步黨正式誕生。民進黨卅六歲了,總統蔡英文說,卅六歲的民進黨要做最挺年輕人的政黨,引來網路熱議,網友怒嗆:根本是年度笑話,狠酸「現在年輕人最賭爛的就是民進黨」。

媒體觀察,近兩個月來,蔡英文總統網路負面聲量飆高的三事件,包括:下令民進黨黨公職力挺涉及論文抄襲的前新竹市長林智堅、美國議長裴洛西訪台引發共機圍台軍演,及九一八花東大地震重創東台灣,蔡英文毫無情感的讀稿挨批冷血,後續還投入輔選不勘災。引發負評不斷,嚴重衝擊政黨形象及選情。

一個多月前的棒球賽事,打出十二億天價的新竹棒球場場地嚴重缺失;近日一場地震,震垮桃園羽球場天花板,不禁令人質疑,綠色執政的這兩大工程,當初究竟是如何通過主管機關驗收的?其中,是否涉及工程弊端或人謀不臧?亟待檢調單位徹查究辦。

從護萊豬、擋疫苗、開放日本核食進口、保證不缺電跳票,民進黨總是顛倒黑白,幾乎沒有下限,長期迷信政治權力可克服萬難,反正「頭過身就過」。蔡總統博士論文和疫苗採購可以保密封存卅年,至於林智堅的「論文門」,涉及學術倫理,道德良知,考驗人性良善,台灣人民硬是不埋單,終讓民進黨踢到鐵板。

十九世紀英國艾克頓爵士曾經說過:「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地腐化。」二○一六年蔡英文總統在勝選之初曾以「謙卑、謙卑、再謙卑」自我期許,證諸民進黨完全執政以來,卻充分暴露出「傲慢、傲慢、再傲慢」的自大狂妄。

民進黨創黨之初,高舉「清廉、勤政、愛鄉土」大纛,風起雲湧,蔚為風潮。時至今日,從扁朝執政到英派革新,兩度中央執政,民進黨創黨所秉持的初衷,如今安在哉?

台灣解嚴卅五年,民主並沒有進步,而是走回頭路,這無疑是台灣民主最深沉的無奈與悲哀!









失控的美元 世界的麻煩


2022-09-30 00:00  聯合報/   沈石/投資金融業(屏東市)
美元升值趨勢方興未艾,吸引資金流入美國,卻吸乾其他市場的流動性。 路透



美國聯準會(Fed)官員多次宣示: 不惜犧牲經濟成長也要壓制通膨決心。堅持激進升息作法,不但讓美國股市全倒,也讓其他國家貨幣軟腳。英鎊兌美元曾經觸及一.○三四九美元,跌破一九八五年創下的歷史低點;歐元也出現廿年來,頭一遭與美元一比一平價水準,也跌到歐元歷史新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更是跌破七.二,創二○一九年來新低。強勢美元,挾帶Fed鷹派立場支援,升值幅度銳不可擋。但如果我們對失控美元升值不加警惕的話,有可能反而遭受到池魚之殃。

首先隨著美元指數飆升,以美元計價大宗商品對於多數海外買家來說更昂貴,更多國家無力負擔,加大其財政壓力(據國際貨幣組織統計,全球大約四成交易都以美元進行)。低收入國家尤其擔憂,因食品和能源價格高企阻礙,這裡增加的生活成本對最脆弱群體來說,帶來的是饑荒威脅。

為了應對持續走強的美元與不斷疲軟的本國貨幣匯率,今年以來新興經濟體每天平均有廿億美元外匯存底被消耗,但依然無法阻擋美元升值腳步,這使一些新興國家蒙上「拉美化」的陰影。外匯存底是各國用於抵禦經濟危機的儲備,但美國通過貨幣戰瘋狂吸血,一面從利息大幅上漲中獲利,一面榨乾各國外匯存底。各國不僅要面對危機,且因外匯存底乾涸或將失去挽救能力,只能任美國宰割;後期不僅優質資產被美元廉價收割,同時國家經濟與金融主權也將讓渡華爾街大行。

而本國貨幣突然貶值,許多國家可能被迫削減醫療、教育等開支,償還債務。為因應美元強勢升值(今年比索對美元匯率下跌近卅%),阿根廷將利率提高到七十五%,就是為了遏制加劇的通膨並保衛比索。

同時期發達國家也不好過。由於俄烏衝突持續,再加上歐洲能源危機愈烈,愈多跡象表明經濟正放緩,通膨壓力日漸上升。另外,在能源和食品等價格持續上漲推動下,歐元區通膨繼續走高。經濟疲弱加通脹高企,加大歐洲經濟陷入滯漲風險,歐元持續走弱。由於美元指數中過半權重為歐元,歐洲經濟疲弱為美元指數進一步走高提供有利條件,促使美元再升值。

此外,最近日圓大跌,令日本在債券與匯率兩大市場面對危機。如果日本央行不能穩定日圓匯率,日圓不僅將徹底失去國際避險貨幣角色,同時還將遭受國際資本圍獵,日本大機率將爆發危機,即使日本央行能夠穩住市場,也要付出慘重代價,日本的外匯存底將快速流失。

Fed利率調整,對全球資本流動產生巨大波動,形成所謂美元「潮汐」現象。每當Fed進入降息周期,以華爾街為代表的全球資本會在局部區域製造經濟騰飛和資產價格繁榮假象。例如,上世紀七○年代拉美國家,八○年代亞洲四小龍均屬此類現象。當美元進入新的加息周期,美元潮汐開始退去,這些曾一度繁榮均遭巨大衝擊,上世紀八○年代初「拉美債務危機」和一九九七年爆發「亞洲金融危機」,均屬此類現象。挾持著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與世界最大買家國,「美元永遠是美國的貨幣,但卻是世界的麻煩」。


辛翠玲/全球化後 貿易協定的變化與台灣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辛翠玲/全球化後 貿易協定的變化與台灣
◆  薛承泰/虎年之鑑
◆  嚴震生/學位還是學校?教師節看到老師更重要!
◆  羅智成/文學的現在進行式
◆  蘇益仁/新冠疫情的解封、降級及修法






辛翠玲/全球化後 貿易協定的變化與台灣


2022-09-30 00:54  聯合報/   辛翠玲(作者為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
主政者即便因政治因素放棄尋求加入RCEP,也當在CPTPP申請上加把勁,打開我國在國際經貿協定中的困境。 路透



當代全球化世界貿易組織WTO)幾乎被視為同義詞。民國八十四年(一九九五年)成立、以降低貿易障礙為旨世貿為自由貿易推展畫下藍圖

然而卅年不到,情境變化,貿易協定型態多次演變,至今可歸為傳統自貿協定高標準自貿協定韌性貿易協定三大類。每一種型態各有背景、作法與訴求。

傳統自由貿易協定
第一類衍生自世貿方案的傳統自貿協定。世貿雖有其前身關貿總協GATT)四十餘年、共計八回合談判的基礎,但仍有約十五至十八%關稅,非工業品貿易障礙、及競爭與公平等問題待解。世貿將之整理為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智慧財產權、跨境投資四大談判支柱按此架構繼續推動自由化

不過會員國間歧異立場,使世貿甫上路即受挫。即便世貿以複邊協定與套案方式稍解僵局,整體進度仍有限;但另一方面卻也因此出現雙邊或區域自貿協定的談判契機。

第一類協定在作法上,大抵採世貿方案四大支柱,雖然細節不一,但共同點是訴求自由化。除大幅降低關稅,也有較友善的非關稅優惠。涵蓋亞太十五國的 RCEP 即屬此類,今年初生效後有九十一%的貿易品項降為零關稅,貿易障礙漸進撤除,仍允許各國保護農業與策略產業

高標準自由貿易協定
第二類即所謂高標準、或稱世貿加強版(WTO+)協定。此類協定特點爲,在自由化訴求外,強調公平競爭與永續發展。除降低關稅與非關稅障礙,對生產與貿易過程的勞權、環境、專利、國營企業角色也有所規範。高標準自貿協定對各國產業經營環境干預較多;但相對的,其撤除貿易障礙也更徹底。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任內積極推動此類協定,也欲藉此界定新的貿易規則,輿論則解讀其真正目的乃貿易圍堵中國

目前歐盟與第三國簽署的自貿協定皆為此類。亞太地區最有名的高標準自貿協定當屬 CPTPP。一旦入會,會員國間即以接近百分百零關稅相互貿易,除工業品外,農林牧市場也在大幅開放之列。

韌性貿易合作協定
第三類為訴求供應鏈穩定的韌性貿易協定。美國主推、九月揭牌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為代表案例,在確保供應鏈韌性主軸下,亦涉及能源與貿易便捷化議題,成員國可自行選擇欲加入項目;至於關稅減讓、市場准入等一般自貿協定項目不在討論之列。此協定不需經美國國會批准,成員國多為戰略盟友明顯乃抗中戰略下產物

值得觀察的是,美國之外,其他主要國家,例如歐盟也開始積極評估韌性貿易。另外,韌性貿易是否以自由貿易為代價也是需要注意的。

台灣與國際貿易協定
由上可知,全球化後,國際貿易規則呈現多型態並進特徵。然而無論是主訴自由化,以關稅與非關稅減讓為主的傳統型;訴求自由化、公平與永續的高標準型;或強調安全的韌性協定,對目前僅有世貿會籍的我國而言,都有如何接軌問題

再就產業別言,現況對於既不在世貿複邊協定內、無任何自由貿易優惠、亦不在韌性貿易關注範疇—三不管地帶的製造業影響尤大。一般製造業占我國總產值過半,就業人口多,主政者務必克盡職責,即便因政治因素放棄尋求加入 RCEP,也當在 CPTPP 申請上加把勁,打開我國在國際經貿協定中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