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6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拆解數據密碼 終結服務業低薪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走入白宮:務實台獨的躁進與傾美幼稚病
◆  聯合報黑白集/誰逼民眾烈日上街頭?
◆  經濟日報社論/拆解數據密碼 終結服務業低薪







經濟日報社論/拆解數據密碼 終結服務業低薪


2023-07-16 03:38  經濟日報/ 社論
服務業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近年服務業普遍低薪,已成台灣薪資成長停滯的元凶,也是少子化的主因之一。若無法解決占六成受雇者的服務業低薪,只要全球製造業景氣下滑,或台灣半導體業被外國取代,台灣的經濟狀況就會非常嚴重。政府領導人必須全力解決這個問題,才不會愧對選民所託。

然而,服務業行業頗多,其中有高薪者,如金融保險業去年平均總月薪達10萬元,出版影音製作傳播及資通訊服務也達7.9萬元,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為6.8萬元,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為6.7萬元,都遠高於服務業總平均的5.7萬元。但也有顯著低於服務業平均的,如教育服務業(不含學校教師等)3.2萬元、住宿及餐飲(3.6萬元)、支援服務業(3.9萬元)、藝術娛樂及休閒(4.0萬元)等。不同行業面對的問題和解決途徑不盡相同,必須有不同策略來解決。但無論採用何種途徑,大概都可歸納為兩種模式:一是提高所有服務行業的生產力,透過生產力提升讓薪資跟著水漲船高。另一種則是設法讓高薪服務行業的規模變大、吸引更多就業人口;低薪服務業的就業者轉移到高薪行業,讓其規模變小,如此整體服務業平均薪資自然提高

在提高服務行業的生產力上,也有兩種策略,一是設法提升對各行業的「需求」,需求可以來自境外或入境旅客,也可以來自本地消費者;二是控制各行業的就業人數,也就是讓「供給」不會快速增加,以免破壞「行情」,同時提高就業者「質量」,吸引更高的需求。在需求增加供給平穩或減少之下,價格和薪資自然提高

從這些角度來看,政府雖已相當努力,但所做的還是不夠。例如,從未看到政府在CNN等國際媒體上,為台灣服務業整體形象廣告吸引國際旅客注意,以帶動入境消費;也沒像泰國打出泰國菜、泰式按摩等具有國際吸引力的形象,塑造穩定上升觀光人流。我們甚至將已經簽署、可帶動大量服務出口到對岸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以規避風險、實則為政治競爭自行束諸高閣,長年來已付出巨大代價。我們也無力突圍,參加其他大型的區域經濟整合,服務業的市場限縮在「需求」相對有限的本地市場。

此外,政府積極鼓勵年輕人「創業」,其實並不符合有效提高服務業薪資的途徑。僅在去年一年,台灣服務業就增加了10萬家企業,這些微小型新企業多半使用兼職人員,難以帶動薪資上揚;卻造成服務行業競爭激烈、利潤下滑無力調高薪資,乃至大量歇業倒閉退場,讓服務業雇員沒辦法將工作經歷轉換為生產力和高薪。因此,政府提供勞動培訓是好事,但過度鼓勵創業卻不見得有利。

服務業中最高薪的金融保險業,在台灣境外無法順利發展,是服務業薪資遲滯的一大原因。20年來(民國八十九-一O九年(2000-2020)),台灣服務業受雇員工成長了31%,但金融保險業員工只增加16%,從37.3萬人成長到43.4萬人;次高的出版影音製作傳播及資通訊服務雖然增加了40%,但人數在成長後只有26.6萬人;反之,最低薪的教育服務業就業人數大漲了44%,達到65.7萬人,次低薪的住宿及餐飲業,更成長了61%,達到85.4萬人

也就是說,高薪的服務業多成長無力,低薪的服務業卻猛漲不已,整體服務業當然顯得有氣無力。

台灣金融保險業在GDP的占比,從民國八十六年(1997年)的6.7%上升到民國八十六年(1997年)的8.6%,但卻一路下滑到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的6.4%,高薪工作成長受限。反觀美國,民國八十六年(1997年)金融保險業GDP占比和台灣一樣是6.7%,但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已提高到8.0%。

政府若無法從這些資料獲得靈感,調整其管制政策的話,台灣服務業的低薪,看來會是難以逃避的宿命。











聯合報黑白集/誰逼民眾烈日上街頭?


2023-07-16 04:12  聯合報/ 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曾經兩度提及「拍桌」。第一次是今年3月9日,出席電商產業論壇,致詞時表示,「如果政府沒聽見,你可以拍桌子」;第二次則在4月21日,接見環保團體時蔡英文再次強調,未來若有問題可以大聲的跟政府反應,「若再聽不到可以拍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首度當選總統後曾發豪語:如果政府聽不見民意,「你可以拍桌子」!諷刺的是,直到蔡英文執政的最後一年,還在冷看數萬民眾上凱道拍桌呼喊「公平正義救台灣」。

今天凱道遊行的主訴求:司法正義與居住正義,堪稱是當年民進黨的選票提款機。孰料民進黨掌權後反向建商財團靠攏房價租金不斷飆漲;說好的廿萬戶社宅東拼西湊,還是只能期盼賴清德接手繼續努力。而蔡英文一上任就親自召開全國司改國是會議,結果是把司法當政權護衛隊;如今政黑麻吉詐騙猖獗,連外役監都成為特權與殺警凶手渡假山莊

社會公平正義消失,人民點滴在心頭。難怪此次上街頭遊行,除獲在野黨總統參選人立時響應,募資平台更僅一個小時即達標,足以說明人民的怒火!

但看民進黨政府「拆彈」,不是罔顧財政紀律房貸租屋補貼大撒幣,就是力壓財政專業囤房稅案;司改更讓人搖頭,儘管完全執政,揭弊者保護法卻拖了七年,不法關說罪不法餽贈罪草案仍未送立院;連外役監條例修法也是民進黨立委在阻撓延宕。更惡質的是,人民忍無可忍想拍桌,還會動輒遭箝制。

全球溫度本月創新高,台灣也成為「烤番薯」。如果不是躲在冷氣房的蔡政府高官不讓人民拍桌,誰願頂著烈日上街頭













聯合報社論/走入白宮:務實台獨的躁進與傾美幼稚病


2023-07-16 03:31  聯合報/ 社論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曾表示,明年大選是民主與專制的選擇。記者曾吉松/攝影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曾界定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大選是「民主與專制」的選擇,最近又把選舉定義為「中南海和白宮」的選擇,並宣示政治目標是「走入白宮」。相關談話引起許多爭論,最辛辣的是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的批評,他狠酸賴清德是要「選美國州長應徵白宮外傭」?其實,賴清德政治目標的宣示,除了自我矮化國格外,也反映出台獨凌駕民主務實變成躁進等問題。

賴清德競逐大位,部署已久。賴記取四年前挑戰蔡英文總統卻被網軍側翼打到求饒的教訓,這次從「重新定義台獨」出發,一路「尊蔡」,並且試圖在蔡英文所提「四個堅持」的庇護下,尋求台灣民眾可以接受、美國能夠默許的「台獨現代意義新解。然後,賴清德一方面壓制民眾的「疑美論」,一方面澄清美國的「疑賴論」;投書《華爾街日報》是重要輸誠,高喊「走入白宮」,更是赤忱表忠

賴清德強調,朝向白宮這個方向是「對台灣社會不悔的承諾」,從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接續到他,甚至之後的總統,都會持續在這條路前進,最後走入白宮,達成長期追求政治目標。顯然,賴清德正在建立一個自李登輝以降延續不絕傾美道統,而賴清德正是繼承這個新政治道統天選之人

但恰好是從李登輝到賴清德的這個新道統,讓台灣付出越來越沉重的代價。賴清德難道看不見李登輝走進美國的代價,就是第三次台海危機嗎?難道看不見陳水扁闖進美國不成而迷航流浪,還被斥為麻煩製造者嗎?又難道看不見蔡英文反向操作讓美國眾院議長走進台灣,同樣引爆第四次台海危機?那麼,在美中努力建立護欄、重啟對話之際,賴清德還想在挺進白宮的道路上製造什麼駭浪?

事實上,關鍵仍在兩岸關係。台灣的外交與國際空間持續受到兩岸關係的影響,迄今仍然是無可奈何的事實。在兩岸政策與外交政策的關係上,兩岸政策仍應是上位政策。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建立互信,溝通無礙,台灣要走向世界,就不致引起北京疑慮,自然擁有較大的外交空間與世界舞台。馬政府任內達成一百多個國家免簽的目標,我國出席世界衛生大會等國際參與,就是最佳例證;而蔡政府時期的斷交潮與被拒世衛大會門外,則是明顯對比。

對台灣而言,台美關係仍然無可取代,但美國利益並不完全等於台灣利益;對美國而言,台灣戰略地位重要不能丟失,但絕不允許破壞美國利益與美中大計。台灣的總統如能昂然走進白宮,當然是台美關係的重大突破,但把走入白宮高懸為總統的最終政治目標,諂美姿態卻把國格完全矮化了。

另外,在台灣民主發展過程中,台獨長期依附民主而生,如今則凌駕民主之上,民主的價值也被台獨的目標取代。但對賴清德來說,從重新定義台獨開始,就在同時重塑人設,辛苦多時,對美努力輸誠,一下打回台獨本色,逐漸驅散的「疑賴論」,恐怕又要籠罩頭頂。

秦始皇出巡,劉邦看了興起「大丈夫當如是也」之嘆,項羽看了更說「彼可取而代之」。但最後項羽刎於烏江,劉邦開創大漢基業;志氣、抱負與器識都是關鍵。賴清德看到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南韓總統尹錫悅先後走入白宮,大嘆台灣不該差那麼多,認為台灣總統要有走入白宮的志氣、抱負與政治目標。但在美中博弈台海對峙的格局下,賴清德宣示政治目標是要走入白宮,這是務實台獨工作者流露的躁進本色,或是犯了傾美幼稚病?



名家縱論/我們人民\星期透視/兩岸和平重新開機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主場還憂被洗腦 台沒自信
◆  波波漫畫
◆  工廠防災 不能只在消防總體檢打轉
◆  星期透視/兩岸和平重新開機
◆  名家縱論/我們人民
◆  下架跳票政黨 716是起點
◆  尋回厚道與體諒美德
◆  將都蘭部落護衛舞 代代傳下去
◆  警誤抓少年 怎能輕罰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我們人民


2023-07-16 09:40  聯合報/ 蘇永欽(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二戰後因國際環境和特殊歷史而形成的分裂國家,主要特色即在憲法上主權涵蓋的領土和人民大於實際統治權範圍,而有理想我和現實我並存。我國在國家分裂三十二年後完成民主化改革,即參考德國涵蓋分裂現狀與統一未來的憲法模式,在憲法本文外加上為「國家統一前」的統治權範圍所訂的增修條文。

此一國家結構調整的共識形成於修憲前的國是會議,由來自全國選區的第一屆國代通過修憲完成。因此本來應該很清楚的國籍問題,因為憲法增修條文把「我們人民」做了二分,而與非處於分裂狀態的其他國家有明顯不同。但別人可以不懂,自始參與國是會議與七次修憲的當前執政黨不能假裝沒這件事,更不要說前述統一、分裂、主權、統治權等都已是植入我國憲法和法律明確概念,幾經政黨輪替沒有絲毫改動!

最近法院先後有陸民請求國賠案與台民戶籍被註銷案判決引發關注。前案兩審都不把來自大陸的公共設施受害人解釋成有可能排除國賠請求權的「外國人」,法理非常清楚。令人驚異的是,行政院在三審判決前竟發布檢討法務部等機關有關大陸地區人民保有中華民國國籍函釋的通函,還有立委在臉書要脅法官爾後如若仍採不同見解就是「個人意識形態有問題,必須接受民眾的批判,司法院也須進行教育訓練、統一解釋」!大法官已一再強調依憲法獨立審判的法官不受行政部門見解拘束,現在的執政黨可以惡形惡狀到這地步,司法院已經不能不說話了。

後案無關國籍,而是戶籍出了問題,一位台灣地區人民被發現在大陸地區設戶籍,依兩岸條例規定其台灣的戶籍登記遭註銷,相關權利原則上也隨之消滅。案經訴願及行政訴訟都被駁回,當事人已聲請憲法法庭審查,是否受理還未可知,已有憲法、國際法學者從憲法保障居住遷徙自由,及大法官曾解釋肯認國民返鄉權參政權等觀點,撰文認為確有不小的憲法疑慮。

分裂國家兩個政治實體如無相關協議,在國家統一前除國民身分外,可否同時保有兩政治實體成員的身分,並主張各相關權利,自應視其個別憲法而定。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一條未做規定,不表示立法者有無限的裁量空間。大法官曾以六一八號解釋認定有關取得台灣戶籍未滿十年者擔任公務員仍受限制的規定尚不違憲,我參與的七一二號解釋則認定收養大陸地區人民為養子女的限制違憲,皆可說明。兩岸條例對於雙重戶籍採原則禁止,僅保留「經有關機關認有特殊考量必要」的例外,這個規定當然也只能按憲法精神審查

我國憲法從原來的動員戡亂轉向收縮統治權範圍,很明顯已不再把國家統一當成絕對的誡命,如果為了實現國家統一目標而嚴重妨礙台灣地區自由民主體制的運作,顯然得不償失。此所以六一八號解釋分治對立來概括此一憲法上的國家狀態,並對人民服公職權的差別待遇基於體制保護的考量認定尚未違憲。同理有關戶籍得喪制度的憲法界線,也不能不把兩政治實體規模差距及體制對立程度納入考量,以近年大陸社經體制離自由民主愈來愈遠來看,恐怕很難認定對雙重戶籍採原則禁止規定違憲

回顧兩案,最正面的就是法官依法依憲獨立審判對政治保持色盲。最難忍受的就是執政黨帶頭違憲違法,視法治如無物,甚至要把政治語言和意識形態強加於司法。我真的不知道退此一步,台灣堅持的自由民主憲政秩序到底還有什麼實質意義?戰禍若終不可避,又有多少人願為這樣日漸扭曲體制捐出第一滴血? 












星期透視/兩岸和平重新開機


2023-07-16 09:42  聯合報/ 邱坤玄(作者為政治大學東亞所名譽教授)
馬英九基金會邀請陸生交流團15日正式展開參訪行程,圖為陸生團15日赴新竹台積電參訪時合影。(記者巫鴻瑋/攝影)


馬前總統履行他在三月底四月初訪問大陸所做的承諾,邀請了大陸北京、清華、武漢、湖南、復旦五所大學約卅位學生來台參訪,成為三年以來首次來台的大陸學生團體,意義非凡,因為在民進黨執政的仇中氛圍下,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此案在五月中就開始與主管機關溝通,在前景未見樂觀情況下,馬英九基金會仍然鍥而不捨提出申請,教育部反而向計畫參訪的政大、台大、文化、東華等大學要求表示意見,並且要提出維安的相關措施。所幸這些學校都同意在對等與尊嚴原則下,接待大陸訪問團,同時強調相關維安措施,馬英九基金會應該有充分的考量與安排,這些立場得到了輿論與民意代表的支持,終於在七月中獲得政府批准。

民進黨執政後,兩岸關係陷入僵局,加上新冠疫情的干擾,兩岸人民幾乎互不往來,只有靠視訊維持空中接觸,加上西方媒體持續渲染台海戰爭一觸即發,台灣已經被塑造成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區。在缺乏官方管道的溝通下,民間的交流更具必要性與急迫性。誠如美國總統拜登與習近平見面時所言,雖然雙方已多次電話、視訊溝通,但是面對面的交流與溝通絕對是不可取代的。

交流與溝通並不一定能降低敵意,但是沒有交流與溝通一定會有負面作用。目前台灣人民最關注的議題還是台海是否會發生戰爭,中共是否具備攻台的能力,已經不是需要討論的議題,最重要的還是有無意願,意願有可能是主動的,也有可能是被迫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降低中共攻台意願持續交流與溝通就成為不可或缺。

最近美國與中國大陸高層互動頻繁,國務卿布林肯與財政部長葉倫相繼訪問中國大陸,布林肯更與王毅在雅加達再次會晤,白宮氣候特使柯瑞即將訪問北京。此外,中共國防部長李尚福因為仍被美國制裁,無意與美國軍方會晤,中共駐美大使謝鋒罕見地進入美國五角大廈,與美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會談九十分鐘

這些發展縱使不會改變美國與中共激烈競爭本質與格局,但是雙方都充分理解彼此在地緣政治、安全與貿易上的競爭,有可能引起誤解與誤判的危險,因此雙方都有意願維持高層會晤與溝通,管控分歧,避免戰略意外,我國對大陸的策略也應採取相同的思維與措施。

兩岸制度與生活方式的不同,往往是雙方產生誤解的主要原因,有兩岸交往經驗的人士,都能體會彼此一個微小的言語與行動,因為雙方的認知、習慣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解讀,做出傷害雙方關係的決定。我們有責任推動兩岸的交流,增進理解,更有責任提供年輕人一個有利於兩岸和平的交流環境,讓他們做出選擇,此次大陸學生來台參訪,邁出兩岸和平重新開機的艱難一步,希望後繼有力,累積和平紅利。 













主場還憂被洗腦 台沒自信


2023-07-16 09:45  聯合報/ 林猷盛/研究生(高雄市)


馬前總統邀陸生來台交流,昨天終於順利抵台進行。兩岸學生青年交流本該獲得全力支持,然而從過去到日前的「放行」後都有雜音出現,不外乎就是稱這些經過中共挑選的陸生是統戰工具,來台就是要進行統戰等,好似只要是大陸人,不管來台與否,只要跟台灣有所接觸或關係,都是在統戰一樣。

其實,台灣做為主場,不應該是由我們來「解放」他們嗎?當我們在這片土地上高歌自由民主的美好時,怎麼會害怕陸生踏上台灣後不僅感受不到,還會迫不及待要統戰台灣呢?

這就是台灣人的不自信了,總有人擔心去趟大陸就會被洗腦;總有人擔心大陸人來台都是統戰。我們都沒有一點信心去否決這些事情嗎?兩岸青年本就對彼此既熟悉又陌生,知曉對方的存在和網路上的言論,然而雙方並沒有真實的互動並了解彼此真正的想法,以至於大部分的人對對方可能都存有誤會。

當親自到過中國大陸,會發現大陸青年有著自信,有了這股底氣,他們更有力的讚賞、宣揚,並以中華文化引以為傲,隨時歡迎台灣人過去參訪交流;反觀台灣呢?自我認同分崩離析,對自我文化沒有想法,更別說許多人對於大陸來的一切都有高度的抗拒感,深怕一不小心就是統戰陷阱。

這是台灣人的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能「解放」他們,認為自己會被用語和食物影響,不相信自己的文化跟一直以來的價值可以抵擋得住,不相信台灣的美好會讓陸生感動,更重要的是,不再相信交流對話可以解決誤會,增進友誼。













工廠防災 不能只在消防總體檢打轉


2023-07-16 09:43  聯合報/ 李佩芸/美國消防工程師學會台灣分會專案研究員(桃園市)


高雄楠梓加工區內一家世界級壓克力板大廠日前疑因原料儲槽爆炸發生大火。工廠火災涉及交通、居民健康、經濟損失、企業名聲、空氣及水汙染等影響,也讓企業在民眾心目中留下與火災掛鉤的標籤,重擊形象。然而,企業主以為的一時疏忽,絕大多數非一朝一夕之故,實為忽略或輕視災害風險所致。

該廠位處加工出口區內部專區,消防安全設備係由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所屬各分處自設之消防隊管理,非屬高雄市政府消防局消防安全檢查業務,消防局僅定期請該場所提供危險物品資料。意即,加工出口區內之企業與工廠長期以來自行進行消防安檢及審查取照作業,消防局僅於災時協助救災。

在台灣消防官方體制下,工業區工廠火災安全與應變救援作業中,縣市消防局非平時工廠安全管理單位,也非火災預防管理單位,更非第一線應變救援人員。在經濟部工業局、工業區、廠方人員自我監管、督促、防災下,若發生災害其損失理應自負,然而現實卻是「影響萬人擔」,是以無數社會成本及環境成本承擔起災害,顯然需透過公安減災工廠安全管理跨部會 跨局處跨領域合作策進

本次事件凸顯出既存工廠公安水平無法滿足火災情境需求的問題,即使合格合法無過錯,但火災卻仍舊發生,每每使空氣汙染、減碳宣告失敗、天價經濟損失、營運持續中斷。若僅堅持合法合格即足,顯然已無法守住身而為人的基本需求:生存、生活、生命。而災後所提出的消防總體檢,可能又是加諸於消防人員安檢作業負擔,應直接揭露目前常規作業不符公安減災需求的問題,主管單位需從減災邏輯思維建構工廠安全管理體制強化既存工廠火災安全自助共助減災能力

此外,尚須倡議跨越提升工業區工廠實質火災安全性能水平之減災投資作為,才能更符合聯合國減災辦公室揭露風險控制效益,以先進國家的公安標準,守住世界級廠房留續台灣,讓台灣及海外跨國企業根留本土、投資於台灣這片土地。













下架跳票政黨 716是起點


2023-07-16 09:39  聯合報/ 張漢平/榮民(高雄市)
時代力量前立委黃國昌、網紅「館長陳之漢」舉辦「公平正義救台灣」活動,於今天下午2時到下午5時在總統府前凱道遊行,昨晚在凱道旁已放置許多路障與三角錐,準備進行交通管制。記者林伯東/攝影


今天的七一六上凱道「公平正義救台灣」行動,是網紅館長陳之漢和前立委黃國昌針對蔡英文政府失信於人民的「居住正義」及「司法改革選舉承諾,舉辦的一場凱道大型活動,藍、白總統參選人和鴻海前董事長郭台銘都將共襄盛舉。因為陳、黃兩位都曾經是力挺綠營盟友,如今卻反目劍指當權者,因此格外引發社會關注。

蔡政府當年選舉時承諾興建廿萬戶社會住宅卻跳票,加上不斷提升的高房價、高租金,使得大多數年輕朋友看不到未來生活的希望,進一步導致不敢結婚、不敢生育,想要建立幸福小家庭的夢想破滅了。另一方面,原冀盼司法改革能為社會帶來更好的生活環境,但前總統陳水扁保外就醫後,多次遊走法律邊緣,卻無法可管;死刑犯刻意延緩不執行,對受害家屬更是二度傷害;還有近日發生殺警案受刑人獲准到外役監等,皆可證實蔡政府司法改革空話,人民又豈能不上街頭大聲抗議?

其實仔細想想,蔡政府主政時期豈止僅有前述兩項承諾失信於人民。試問,我們的國防力量有更精壯嗎?我們的邦交國有更穩固嗎?經濟發展有更好嗎?社會有更安定和諧嗎?國家安全更有保障嗎?老百姓的生活有更幸福嗎?答案幾乎都是否定的,不是嗎?

面對失能的政府,人民都必須共同控訴:政府撕毀對人民的承諾,居住不正義斷送年輕人成家立業的夢想;譴責:口號式的司法改革,造成黑道猖獗,詐騙橫行的社會不安現象;批判:政府的執政傲慢,未能苦民所苦,又將國家帶到瀕臨戰爭邊緣的險境;同時也要歌頌:七一六挺身而出的男女老少朋友,願意勇於向不負責任的政府大聲抗議怒吼

既然當下的政府無能力、也不願意改革或改變,那廣大人民絕對不能永遠當輸家,我們必須連手起來一搏,讓國家的改變成為必然,而此時機點就在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大選投票日。期盼七一六是大家開始一起努力,下架「只有選舉,沒有人民」、「只要權力,治國無方」政黨的攻擊發起時間點。












尋回厚道與體諒美德


2023-07-16 05:28  聯合報/ 汪志堅/大葉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新北市)


「白飯之亂」中買賣雙方兩敗俱傷,廣大市井小民跟著義憤填膺,有人支持店家,也有人聲援學生。但仔細想想,台灣社會漸失體諒他人厚道美德,或許更值得深思。

許多民眾不認同學生,主因是學生不夠厚道。餐廳餐點並無太多問題,單以未能補充白飯,就把店家評為一星負評,不太厚道,不符合台灣人凡事幫人留後路的處事原則。如果評為四星或三星,並說明餐點沒問題,但白飯不夠,店家也堅持不補,陳述了事實但也不卑不亢,整件事情或許就不會發生。學生就是一般消費者而已,沒犯太多錯,可被爭議之處,是不厚道的集體給店家一星負評。

店家也可以貼心厚道一點,當時營業時間明明還有三小時,卻不願意繼續供應免費白飯,明知學生經濟負擔能力有限才會想續吃免費白飯,卻堅持要學生加點收費的炒麵,作法實在不夠貼心。事後,店家凸顯學生點菜金額少,明示或暗示學生不該想到該店吃到飽,營造學生吃不起卻想吃免費白飯的氛圍,感覺也不符合台灣人普遍會為他人著想的美德。

事件發生後,店家可透過網路留言跟消費者溝通,但店家捨此作法,反找新聞媒體擴大事端。學生道歉後,店家卻繼續接受採訪,額外提供監視器畫面、帳單,讓事件繼續延燒,這也不太厚道,不符合台灣人會幫別人留餘地的美德。另外,學生當天有兩筆消費帳單,店家只提供一張帳單給媒體,未提供另一張,讓網友誤解。只有店家擁有補印帳單的能力,店家卻不幫忙澄清,反而讓誤解在網路上繼續延續,這實在也不厚道。店家想贏得輿論戰,至於學校其他師生是否被牽連,店家似乎不在意,作法也不是非常厚道。台灣人通常不想牽連無辜的美德,在這次事件上,好像也看不到。

網友集體圍剿學生的作法也很有討論空間。許多網友主張學生不能集體把店家打一星負評,卻又集體將學系打一星負評,待己律人標準不一的做法,也讓人啼笑皆非。

台灣最美的地方是人,但網路上動輒出征的作法,讓台灣本來的溫暖人情味蕩然無存,實在可惜。這幾年網路上的政治攻防,網軍謾罵,讓台灣民眾逐漸喪失了厚道與體諒的美德,學生耳濡目染,有樣學樣,遇到委屈就想要給予對方教訓,卻忘了體諒對方,忘了對人要厚道,這是很可惜的地方。希望在本次事件平淡以後,民眾與各校師生都靜下心來,凡事幫別人留個餘地,體諒別人,對人厚道,這是台灣人的美德,別因為網路爭端,讓這些美德從我們身邊悄悄溜走。













都蘭部落護衛舞 代代傳下去


2023-07-16 05:28  聯合報/ 伊當/原聲文化藝術團團長(東縣東河)


每年都蘭的「kalikoda`an」豐年節慶活動,都會表演一項特殊的傳統舞蹈,阿美族語稱為 mikorakoray,在都蘭部落仍保存著這項傳統且代代相傳,很顯然有其特殊與深層的文化意義。所以,部落傳統文化資源非常豐富,也造就出不少文武兼備、文化藝術的傑出人才。

據年長者回憶,早期跳「護衛舞」曾有人跳到休克;但大部分年輕人,為了表現體能與毅力,都能咬緊牙關,堅持到最後,以博得長者的賞識;反之,跳不好的年輕人,父母親也不願讓他們上場跳,以免丟了父母親與親族長輩們的臉。所以能上場跳「護衛舞」是項榮譽,父母親會覺得很光彩,更重要的是,能吸引同齡女性及其父母的賞識。所以跳起「護衛舞」時格外賣力,此時此刻也正是選女婿的最佳時機。

據說往昔部落有不少因跳「護衛舞」表現優異深受小姐青睞,進而奉雙方父母之命成親的佳話。顯然能跳護衛舞非但是項榮譽,並能博得女性芳心。但傳統上論起婚嫁,又是另一回事,因為阿美族是母系社會,早期男士如果能被招贅,是很光彩的事(與日本傳統社會一樣)。這表示這名男士,進入女方家庭後,有能力改善這個家庭的生活環境,繼承這個家族的事務工作也能勝任,在部落會被傳頌;反之,雖年輕男女結合是喜事,也不敢張揚。這也是過去部落族人,為何會非常重視跳「護衛舞」的重要因素之一。

年長者指出,跳「護衛舞」的高手們,身上的鈴鐺響聲必須整齊,獵刀尾端的流蘇墜子,前後擺動有韻律,高度位置要均衡,這代表對長者的尊敬與順服,前仆後繼地要完成護衛部落之任務。且早期跳「護衛舞」不像現在以傳統歌謠配唱來跳,完全是以鈴鐺的聲音做為整齊的標準,所以全場在跳時沒有吵雜之聲,專注在觀賞「謢衛舞」的表演,只會偶爾聽到長者脫口而出:那排列在第幾位的是誰家的孩子?哇!跳得很不錯,做我的女婿吧!長者們在觀禮台上評頭論足不斷,有的選女婿,有的論當年勇;不論內行看門道,還是外行湊熱鬧,現場氣氛會嗨到最高。耆老表示,臀部的扭動,是「謢衛舞」主要的技巧及要領之一,領悟到竅門後,才能控制鈴鐺發出清脆的響聲,要達到這個境界,必須下工夫練習。「護衛舞」之所以會深受年長者喜愛、流傳到今日,是有它深遠的文化意涵。

經多位長者的回憶描述與考證,這個傳統舞「mikorakoray」的正確名稱,應要翻成「護衛舞」才正確,因為從動作上來審視,是在保護、防衛部落,並沒有攻擊、侵犯他人之意,所以阿美族人仍是最愛好和平的民族。在此要呼籲都蘭部落的鄉親們,不能再糟蹋自己的傳統文化,要找出「護衛舞」的原貌,做好教育與傳承,讓「mikorakoray」─「護衛舞」能在都蘭部落代代相傳永續發展













警誤抓少年 怎能輕罰


2023-07-16 05:28  聯合報/ 葉美霞/公退(彰縣和美)


日前,彰化縣警溪湖分局埔鹽警方在執行探尋轄內非法移工勤務時,發生把一名十七歲少年誤當逃逸移工的烏龍事件,少年臉部因而受傷縫了十七針;稍後警方雖有表示不捨與不忍,並將處理和解事宜,但也不能如此就算了!

據了解,少年利用暑假期間在秧苗場工作,那天工作完騎腳踏車返家途中,突然被一輛轎車攔下,車內人迅速下車抓他,少年一時不知所措,邊跑邊呼喊救命,因他以為對方是壞人,就在圍捕過程中,少年的臉撞上耕耘機送醫縫十七針

事件爆發後,彰化警方緊急滅火,對當天帶隊所長記一申誡,宣稱調查清楚後會再做最後處理。民眾則希望切勿僅輕罰,畢竟警方看到人長得黑就抓人,或有種族歧視之嫌;且抓人時也未出示證件,可說目無法紀!再者,警方為了求工作績效即違法逮捕,且是為了移民署業務,期盼監察院能介入糾正彈劾!



周行一/最好的工作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周行一/最好的工作
◆  馬凱/0至6歲國家怎麼養?
◆  洪蘭/助人為樂 喜獲善緣
◆  王文華/「那輛車才是自動的!」
◆  林中斌/拜登主義的本色
◆  薛承泰/「0到6歲國家養」會是大選焦點嗎?
◆  趙春山/請侯友宜體會 「我是不是我的我」








周行一/最好的工作


2023-07-16 05:30  聯合報/ 周行一(作者為政大財管系名譽教授)


每學期上最後一堂投資學或人生理財規畫的課時,我經常向學生強調,雖然課程內容與金錢絕對相關,但是同學必須了解,人的真正幸福快樂不會來自於金錢,而與事業、家庭、身心健康有關,而且覺得自己的人生很有意義的人比較快樂

事業、家庭、身心健康各面向都可能讓人們覺得活得有意義。職業不分貴賤,只要我們的工作對別人有貢獻,就是有意義的工作。社區因為有街道清潔人員,所以每天清晨大家出門時有一個愉悅的開始;把家庭成員照顧好,家庭會成為社會進步與穩定助力;把自己的身心照顧好,可以減少社會醫療負擔,幫助更需要的人使用醫療資源

覺得活得有意義不僅讓自己快樂,也促進別人的快樂經由工作我們可以很直接地樂人樂己。有的人喜歡開玩笑說會讓自己快樂的是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好工作,這種工作只有作夢時才有,現實世界的工作不僅無法完全讓人如意,不喜歡自己的工作是一種常態,許多人想達到「財富自由」而能早點退休即與工作不盡如人意有關。

人花在工作上的時間經常比花在其它活動(例如家庭)長,如果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就不會非常快樂,更遑論幫助別人快樂了!我在學期最後一堂課中希望學生記得的最重要秘訣是,把自己的第一個工作當成是世上最好的工作。當認為現有的是最好的工作時,許多神奇的事情將發生,讓我們愈來愈快樂,別人也會因我們而快樂。

如果覺得擁有的是世上最好的工作,一定會珍惜它,盡全力做好工作,當工作表現好之後一定會得到老闆與同仁的讚許,這種從工作來的「正回饋」讓我們快樂而更加喜歡工作,從而培養出一種成功的工作態度,不僅把份內工作做好,也會願意幫助別人把工作做好,甚至把別人不喜歡的工作拿來做。我所認識的成功人士,都擁有類似的工作態度,他們的存在讓別人的工作變成輕鬆容易許多,當老闆與同仁都喜歡與他們共事時,升官與加薪即變成很自然的結果了,尤有甚者,當大家都稱讚他們時,他們的聲譽就愈來愈好,很多更好的工作自動上門,只要能力夠,職涯發展自然即步步高升。

當職務愈高之後,對別人的影響力範圍將隨之擴大,這時候如果能保持希望活出有意義人生的初衷,將能對別人做出許多貢獻,尤其是那些不認識自己的人,做到樂人樂己的境界。

每個人的能力與興趣不同,重點不在工作職位的高低,而是對工作的態度,不僅是對第一個工作,如果把每一個工作都當成是最好的工作,我們在每一個工作崗位上都會樂此不疲,而且樂人樂己。從工時、所得、工作內容與環境觀之,許多工作都不令人滿意,把一個不如意的工作轉變成好工作的秘訣,就是把這個工作當成是世上最好的工作,過一陣子之後,最好的工作就真的降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