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9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半球化」是吃力不討好的事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從時力與民眾黨的公投立場看端倪
◆  聯合報黑白集/陳其邁丟給昌仔的難題
◆  經濟日報社論/「半球化」是吃力不討好的事






經濟日報社論/「半球化」是吃力不討好的事


2021-11-29 00:48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經貿示意圖。(本報系資料庫)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接受日本 NHK 電視台訪問時說,考量到與中國抗衡,美國打算與印太區的同盟國及友好國家合作,建立有別於《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經濟新架構。她指的是拜登總統前不久在東亞峰會宣布的「印太經濟架構」。戴琪與商務部長雷蒙多正為此走訪亞洲各國。此一籌建中的「印太經濟架構」涵蓋供應鏈、半導體、基礎設施、網絡安全及頂尖技術領域的對中國牽制策略。

據了解,美國此一新經貿組織,有別於 CPTPP 的重視關稅,而是更多地側重於供應鏈的聯繫與穩定,可以推論它是一種非傳統的貿易安排。其次,這個新的多邊經濟組織希望邀日本、南韓、印度、澳洲加入成為會員,那麼其貿易總額將占全球比重超過 30%,規模將比 CPTPP、RCEP 等組織還要高。

對於這個積極推動中的美國新策略,我們有以下的觀察與評論:首先,美國自己都承認這是為了與中國抗衡,聯合相關國家,建構成一個聯合體,並企圖在技術與供應鏈方面與中國切割,達成一方面孤立中國同時又能壯大己身的新策略。

眾所周知,為了對付中國,在歐巴馬執政時期就展開了「重返亞太」戰略,除了增強美國軍事在西太平洋的部署之外,還拉攏一眾國家組建刻意排斥中國的 TPP,未料川普上台之後即宣布退出 TPP,採取更具有針對性的貿易戰、關稅戰與科技戰,但幾年下來一無效果,反而讓繼位上台的拜登騎虎難下:貿易戰的目的是要縮減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結果中國對美的出口及貿易順差反而愈來愈大;關稅戰的目的是抑制來自中國的進口、降低對中國商品及技術的依賴,結果不但效果不彰,反而成了美國當前通貨膨脹的源頭;至於科技戰,除了捉放華為財務長孟晚舟搞成一場鬧劇外,從長遠看,一如比爾蓋茲所言,反而對中國形成倒逼效果技術進步效應。不誇張地說,幾乎是三戰無功。於是拜登政府不得不改弦易轍,在顧及顏面不願重返 CPTPP 的情況下,想出了所謂的「印太經濟架構」。說到底,仍是不脫冷戰思維。

其次,基於不成功的經驗,戴琪說要跟中國「脫鉤」是很難的,所以應該「再掛鉤」。但她所謂的脫鉤或再掛鉤,指的是貿易,所以「印太經濟架構」側重的不是關稅與貿易,而是科技與產業的供應鏈。這是一種全新的嘗試。與貿易及投資的實體整合不同,這比較接近類似於 APEC 等鬆散的虛體的經濟框架,所以拿貿易總值及規模將大於 CPTPP 及 RCEP 的比較,並沒有多大意義。也因此,就打冷戰的意義而言,這個被美國視為「TPP 2.0」的架構,其實質作用可能還比不上美國不欲重返的 CPTPP。

再其次,無論 TPP 或所謂的「印太經濟架構」,都有與中國經貿體系一切為二的動機,也就是將上個世紀全球一致努力推動的全球化,予以放棄,並重新建構一個仍是以服務美國最大利益的「半球化」。這對美國而言,全球化於我有利則全球化,全球化於我不利則「去全球化」或「半球化」,固然符合其霸權邏輯,但作為最老牌資本主義的美國難道就不懂市場經濟最基本的邏輯「那一隻看不見的手」嗎?這些被美國選中擬邀請加入「印太經濟架構」的日本、南韓與澳洲,願意追隨美國也站在反中第一線嗎?但它們又何嘗願意放棄 RCEP 或願意堅拒中國加入 CPTPP,畢竟中國現在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及全球最大市場了。全球化既是大勢所趨,浩浩蕩蕩,如違逆大勢,硬要搞「半球化」,恐怕吃力不討好。

最後,關於台灣,有無機會加入這個新的多邊經濟組織,取決於此一組織設定之成員的身分是否必須為國家,及是否能積極取得以初始會員加入的機會而定












聯合報黑白集/陳其邁丟給昌仔的難題


2021-11-29 00:56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高雄市焚化廠降低焚化量,大量減收外縣市事業廢棄物,減燒垃圾控制部分空汙。圖/高市環保局提供



沒聽過什麼是「垃圾大戰」的年輕世代,現在終於有機會見識了。由於高雄市拒收外縣市事業廢棄物,造成多個縣市廢棄物在全台大逃竄,連帶使得一般大樓住宅及餐飲業垃圾處理費用高漲。接下來,政府更要嚴防垃圾四棄的亂象會到處上演。

陳其邁以減少空汙為由拒收外縣市垃圾,理由看似正當;但把空汙全推給焚化爐,明顯避重就輕。如此一來,原本委託高雄代燒桃彰中南等縣市只能大跳腳,許多工廠廢棄物已堆得像小山,黑心一點的就往山谷海邊偷倒。陳其邁這一拒收,難題就丟到閣揆蘇貞昌身上:這麼多縣市垃圾無處可去,中央不要出來協調一下嗎?

蔡政府常提「同島一命」,說台灣是命運共同體;但碰到垃圾問題,就變成「各自保命」了。高雄人會說:別人的垃圾,憑什麼要我們處理?廢氣留給我們吸?但對昌仔而言,「一縣市一焚化爐」的老路已證實走不通;自命「會做事」的政府,除了要求暖男繼續收垃圾,還有其他妙計嗎?

廿多年前的垃圾大戰,垃圾堆滿街頭無處可去,許多廢棄物被棄置溪邊和山谷;這樣的景象,絕不能再重演。這其實正是蔡政府的執政困境:誇稱經濟成長創新高,卻不解決企業「外部性」的問題,最後把環境衝擊和社會成本都倒給了公眾。












聯合報社論/從時力與民眾黨的公投立場看端倪


2021-11-29 00:54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四個不同意台灣更有力」公投宣講,嘉義縣大型說明會,蔡英文總統演說。記者魯永明/攝影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左)前往北投市場出席「1218場公投全台街講」,宣傳公投四個同意。記者林伯東/攝影



距離四大公投投票不到三周,朝野激辯,民進黨強打「四個不同意」,國民黨號召「四個同意」。更值得觀察的,是兩個在野小黨的立場:「小綠」時代力量的定調是「三好一壞」,民眾黨則決定「二好」;但兩黨內部各有一些雜音。這顯示,民眾黨和時代力量對公投案保持足夠的自主性,與民進黨保持相當大的差異,僅在「重啟核四」一案向民進黨對準。由此可見,蔡政府再怎麼硬拗,從時代力量與民眾黨與它保持距離的景象看,民進黨很難把歪理說成直的。

時力的成立,是集馬政府執政後期反服貿及太陽花學運的年輕世代力量而起;它在立法院的動向一直唯民進黨馬首是瞻,因而被稱為「小綠」。柯文哲則是因民進黨「禮讓」而當選台北市長,他所組的民眾黨雖標榜「白色力量」,但柯文哲自稱是「墨綠」。不論是「小綠」、「白色」或「墨綠」,這次時力和民眾黨在「反萊豬」及「護藻礁」公投上,皆站在民進黨的對立面;時力在「公投綁大選案」也不同意民進黨的立場。可見,從環保、食安及正義的觀點,它們難以在公投案選擇追隨民進黨。

特別值得觀察的,是時代力量的立場。時力對四大公投的訴求是宣示「三好一壞」,除不同意重啟核四,其餘三項包括「反萊豬」、「護藻礁」、「公投綁大選」都主張投同意票。如果以它過去的「小綠」定位,原本應該都跟著民進黨投下「四不」;但時力這次選擇訴求「三好一壞」,顯然知道如果不反萊豬、不護藻礁、貶抑公投,都將嚴重違反它和其支持者的價值。最後,時力僅在「重啟核四」案和民進黨站在同一立場。

此一決定,顯然讓民進黨大為光火。政務委員張景森甚至嚴詞批評,時力的「集體智力只有十三歲」,還預言它明年議員席次「會消失」云云。儘管張景森近日為此致歉,但仍稱時代力量下次選舉會很困難;其潛台詞就是:「不當側翼,就成泡沫」,可見他充滿「老大心態」。時代力量近年歷經幾次分化,陸續有人退黨或加入民進黨;包括這次內部對公投的歧見,邱顯智和王婉諭決定成立「行動辦公室」,被視為是「另立黨中央」。而張景森的道歉,就是選在「行動辦公室」開幕茶會上所說;他更大的用意可能不在致歉,而在分化時力。

再看民眾黨對這次公投立場的游移變化。一開始,民眾黨主張「二好二壞」,也就是反萊豬和珍愛藻礁投同意票,重啟核四和公投綁大選投不同意票。經過內部的民調和意見徵詢,發現其支持者對四項公投都傾向投同意票;為此,黨中央修正立場改為「二好二開放」。這次的四大公投無關統獨,除可能分歧較大的重啟核四案外,在野小黨的主張從「三好」起跳應該十分合理;但民眾黨從「二好二壞」變「二好二開放」,甘願對「公投綁大選」放水,著實令人費解。這是柯文哲對民進黨仍存有幻想,或者被綁架久了,得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民眾黨只敢主張「二好」,反對立場比「小綠」的時力都不如,這是首鼠兩端?還是本身的政治信仰太弱?

觀察台灣近年的政治發展,扮演「小綠」的政黨雖能在棍子與奶水之間勉強存活,但最後終將失去自己的政黨自主性,終致泡沫化。面對這次公投,時力選擇「走自己的路」,但民進黨的大棒打壓及分化隨即接踵而至。民眾黨試圖走中間路線,卻顯得畏畏縮縮、缺乏主見,看不出「白色力量」的堅持所在。


【專家之眼】調降地價稅:地方政府撒幣式的減稅競爭

◆  【專家之眼】調降地價稅:地方政府撒幣式的減稅競爭
◆  【專家之眼】反萊豬公投,蔡與官員成最佳助選員







【專家之眼】調降地價稅:地方政府撒幣式的減稅競爭


2021-11-29 08:43  聯合報 /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
內政部全國「住宅價格指數」自2018年第1季至2020年第4季連續上升,房地價格上漲,全國公告地價竟然連續調降,公告地價已與市場價格脫節。圖/本報資料照片



19世紀美國學者,亨利.喬治(Henry George),整合並系統化自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以來,諸多經濟學家對於土地課稅的倡議,力主「土地單一稅制」,被稱為「喬治主義」(Georgism),一度與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並稱。

國父治國理念,深受喬治主義影響,土地「應照價納稅」、「土地價值非因施以勞力資本而增加者,應由國家徵收土地增值稅」,為我國《憲法》所明文規定;地價稅及土地增值稅為所有租稅中,唯二具有憲法位階的租稅。

土地稅的良善特性在於,基於供給固定,對土地課稅,課稅標的無法藉由五鬼搬運式的「移轉訂價」(transfer pricing)操弄、遷移至「避稅天堂」(tax haven)躲藏或進行改頭換面的「公司租稅倒轉」(corporate tax inversion),等方式規避稅負;地主將承受開徵地價稅的最終租稅負擔,租稅歸宿在地主。

如能確實對於所有土地,不問持有人身分、不問用途,均按其價格課徵固定稅率,則地主會將土地,按其所能產生最大報酬方式利用,符合經濟學效率觀點;所謂「地盡其利」是也。此外,由於地主多為高財富族群,在土地稅負無法轉嫁的情形下,地價稅符合對高財富、高納稅能力族群課稅的量能課稅之公平原則。

對於土地從價課稅,必須具備:完稅價格與稅率。稅率制定容易,但土地若非買賣,價格如何而知?《平均地權條例》乃有〈規定地價〉一章;全國性每兩年重新規定一次的地價,即所謂的「公告地價」,是計算一般土地完稅價格的唯一根據。

近五年有兩次重新規定地價,分別是在民國 107、109 年(2018與2020年);兩次全國公告地價平均「調降」幅度分別為3.62% 與0.66%。同期間,內政部全國「住宅價格指數」自民國 107 年(2018年)第1季之100.62,上升至民國 109 年(2020年)第4季之108.17。在如此驚人的房地價格上漲下,全國公告地價竟然連續調降,公告地價與市場價格脫節,可見一斑。法律規定重新規定地價,首要之:「分區調查最近一年之土地買賣價格或收益價格」,根本不被當一回事

公告地價的調降,不僅侵蝕屬於地方政府極為重要稅收來源的地價稅稅基,還會對於公平正義造成嚴重的傷害。根據先前討論,開徵地價稅符合量能課稅之公平原則;將此邏輯反轉,調降公告地價則等同地價稅減徵、地主負擔減輕,其受益者當然是高財富、高納稅能力族群。

此一地價稅減徵的情形,可以有一個比喻。試想聖誕老人開著直升機自空中撒錢,由《魷魚遊戲》中的「紅衣槍手」維持秩序,嚴禁個人接取或撿拾;遊戲規則是:任由鈔票落在誰的土地,即屬於該地主。結果如何?當然是擁有土地愈多的大地主,享有愈大的減稅利益!甚至連伸一根手指、動一根腳趾的努力都不須付出,豈非大謬至極?

全國公告地價調降的情形,以台中市最為離譜。民國 107、109 年(2018、2020年)兩次重新規定地價,台中市公告地價平均調降分別為6.36%20.06%,皆為六都中降幅最大。根據監察院調查報告,僅就民國 109  年(2020年)台中市公告地價調降推算,就使台中市整體地價稅減少17.81億元。根據台中市政府最新債務訊息,台中市民平均每人負擔公共債務3萬7,175元,在六都中僅次於高雄。又,根據住宅價格指數,民國 107 年(2018年)第一季至今,台中市住宅價格上漲幅度在六都中第二、僅次於台南市。

何以地方政府競相調降公告地價至此?諸多理論與因素,難有定論;可以清楚追究的是,中央主管機關是否善盡規範與管理責任。一生貢獻於國內賦稅改革政大名譽教授陳聽安先生,曾多次執筆撰文提醒,必須要嚴肅地面對地方政府惡性租稅競爭、實質稅率「追低探底」(race to the bottom)的歪風。

唯「誨爾諄諄,聽我藐藐」,除耍耍嘴、表明「不樂見」外,未見手中有棒子與胡蘿蔔的財政部,提出具體行動計畫。











【專家之眼】反萊豬公投,蔡與官員成最佳助選員


2021-11-29 08:38  聯合報 /   陳一新/淡江大學榮譽教授
民進黨在反萊豬公投上用力最深,卻破綻百出。圖為蔡英文總統(中)到台中為公投宣講,首度與立委補選參選人林靜儀(右2)同台。記者黃仲裕/攝影



民國 110 年(2021年)12月18日是台灣人民對「四大公投」投下神聖四票的日子。這次「四大公投」開票的結果,將不僅是民國 111 年(2022年)「九合一選舉」的前哨戰,更是民國 113 年(2024年)大選朝野對決的氣勢之爭。

有意思的是,在反萊豬、挺核、反三接(挺藻礁)與公投綁大選四大公投中,民進黨在反萊豬公投上用力最深,但卻因為無所不用其極,以致破綻百出,已經為廣大的人民「看破手腳」,執政黨領導人與官員反而成為「反萊豬公投」的最佳助選員。

蔡英文總統自作聰明,故意將「萊豬」說成「美豬」,企圖掩人耳目與混淆視聽,並進一步將反對「萊豬」的選民一律打壓為「反美」。這一招相當陰狠,連「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處長孫曉雅都被蔡英文所矇騙,跟著起鬨呼籲台灣人民多吃美豬,正是「淑女可以欺之以方」。

雖然將「萊豬」故意扭曲為「美豬」是一個狠招,但過早拋出不免「招式用老」,很容易被人看穿,效用逐日遞減。賴清德副總統則自以為是,高談闊論如果台灣不進口美豬,將進不了「跨太平洋進步夥伴協議」(CPTPP)。同樣地,他將「萊豬」說成「美豬」當然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結果。

讓人意外的是,賴清德竟然不知道進口萊豬與台灣能否參加 CPTPP 完全無關。以日本為首的 CPTPP 成員國,多以高標準檢驗美豬是否含有萊劑。未來有意參加 CPTPP 的南韓與中國大陸,也都是以高標檢出美豬萊劑,難道他們就永遠排除在外?

台灣能否參加 CPTPP 與進口萊豬完全無關,而自由貿易開放程度有關。行政院長蘇貞昌多次在立法院與公投說明會表示,進口美豬是攸關我國能否與國際經貿體系接軌的問題。

然而,台灣能否與世界經貿體系接軌,端視我國在經貿自由開放程度。蘇貞昌擔任閣揆數年,對台灣的貿易自由化幾乎毫無貢獻,卻尸位素餐,還夸夸其談開放萊豬進口與國際經貿體系接軌的關係,真是「連神明都敢騙」!

經濟部長王美花善於吹牛不打草稿,而且牛皮從美國總統川普吹到拜登總統,可惜她的承諾從未兌現。在蔡英文宣布台灣開放萊豬進口之初,王美花就說開放萊豬有助於台美洽談《雙邊貿易協議》(BTA),後來不要說 BTA 的談判從未展開,連 BTA 的會前會都沒開成。但是,王美花還是臉不紅氣不喘地「好官我自為之」。

美國改朝換代後,拜登表示在經濟復甦以前,美國不會與任何國家洽談貿易協定。於是,王美花的說辭也隨之改變為「台灣若不開放美豬進口,台美之間的《貿易與投資架構協議》(TIFA)恐怕會停擺」來嚇唬台灣人民。問題是,就算台灣繼續開放萊豬進口,美國又能提供台灣什麼承諾?

民進黨內最老實的官員,恐怕非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莫屬。他說,美豬注射萊劑就像是吃保養品一樣。此語一出,從此就奠定陳吉仲第一名最佳助選員的地位。對於陳吉仲的「傑出表現」,綠委公開喊話:「公投進入倒數階段,千萬不要犯錯」。

不過,陳吉仲有如一尊失控的自走砲,又豈會受到綠委喊話的影響?台灣人民期待他能繼續勇往直前,再創佳績。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茶事.茶思


◆  德紅綠燈聯盟 擺脫親中?
◆  中共應反思/崛起形象 並未消融人們的恐懼
◆  有機農業救地球 封碳200億噸
◆  我的同意票 拒絕萊豬的食安風險
◆  用公投表態 走出缺電與漲價困境
◆  200億買平版 可能還不夠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茶事‧茶思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茶事.茶思


2021-11-29 00:17  聯合報 /   張俊哲(作者為台大教授、出版中心主任)
一杯合宜的下午茶,常是最佳的元氣補給和心靈調劑。喝了後宛如螢幕上的飛機,凌空遨翔。(圖:張俊哲)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英國茶;而且,先從自己的糗事聊起。

猶記得剛到英國求學的前兩周,強迫自己入境隨俗,每逢早上十點半和下午三點半,固定向研究所專屬的「茶坊(tea room)」報到,然而自第三周起便缺乏動力前往。其實我還滿喜歡英國茶以及那些甜點,不想去的主因在於有「聊天的壓力」。同仁們輕鬆自在的談話,從科學到旅行,簡直就是對我英文程度的嘲笑。我較能發揮的話題僅是台灣食物和兩岸關係,但他們聽了兩個禮拜,就甚少再問。為了躲開這種群聚的壓力,我總在茶坊要關之前溜入,買了茶點自行享用。不過在空曠的茶坊裡,那份異鄉遊子的落寞,不見得比聊天的壓力好受。

某天,我竟突發奇想,決定不去喝茶了!一方面可避開不自在,另一方面還可向老師和同仁們展現台灣公費生積極認真的工作精神。其實他們每次要去喝茶前仍很親切地向我說聲:「Tea!」,有的還甚至向我晃了晃馬克杯,但我就是不為所動。不過大概過了兩三周,我就強烈地感受到:我,並沒有贏得他們絲毫的尊敬,而且還引起他們的不解——不忙裡偷閒享受片刻,何苦來哉?他們一旦喝完茶,放好馬克杯,洗好手,就立刻捲起袖,戴上手套,走到實驗桌旁,全神貫注地做實驗。說真的,我還有股「被超車」的感覺。為了避免不合群,我悄悄返回「喝茶行列」,坦然接受聽不懂、講不通的尷尬。大約一年後,上下午各一次偕同仁向茶坊報到二十分鐘,竟成為生活習慣。有時早上遇到不可抗力之事錯過,還會有一股下午要補回來的衝動。

回台灣服務後,自己也試著維持此一習慣。然而想要在實驗室中推廣,似乎沒那麼容易。文化與觀念之差異,的確是條鴻溝。好不容易遇到一位可專心做實驗,且是咖啡達人的學界朋友,勉強恢復每天可喝、可討論的美好時光。詎料某天他竟對我說:「我們還是不要在這邊喝好了!因為透過這個窗戶,單位一半以上的老闆都看得到我,會以為我很混!」我替他抱不平,安慰他說:「您每天做得這麼認真,問心無愧,不用怕!」他苦笑喝完那一杯。不過,後來我們也真的「轉移陣地」。最近,我們還曾笑談當年此一窘境。然而更多時候,我們一起感嘆:現今不少同學常常一出去喝茶聊天,非得兩個小時後才回得來實驗室,且回來後繼續坐在電腦前閒逛網站,揮霍那美好的青春。

我坦承到目前為止雖喝了杯數可觀的英國茶,但仍不甚了解傳統英國茶文化,上述不過就是個人經歷。然而,我真的很感謝劍橋的前實驗室同仁,他們以身作則,不喝超過半小時,喝的時候怡然自得,也不怕老師看到;就算老師當天未到,喝完也立刻上工而不上網。他們沒教我如何泡茶,卻深深地將工作態度生活哲學烙印在我心中。我深信:態度對了,台灣珍珠奶茶的文化一樣可昂然國際,而且口感更佳。












200億買平版 可能還不夠


2021-11-29 00:20  聯合報 /   徐式寬/大學教授(台北市)
行政院拍板,讓教育部在未來四年砸兩百億給全國高中國中國小買平板電腦。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報載行政院拍板要讓教育部在未來四年砸兩百億給全國高中國中國小買平板電腦。教育部說因為疫情發現設備有城鄉差距,所以要照顧偏鄉學生,而且可以累積教育大數據,行政院長說要加強網路安全素養能夠分辨真假新聞。

如果這些問題可以靠買平板來解決就好了。我們的偏鄉學校最不缺的就是電腦設備,缺的是專業穩定的老師。如果是為了防疫要用,所以要讓學生回家有設備可以用,那麼請優先解決學生的連線問題。台灣的家戶連網率雖然高,但是除了桌機有使用固網外,絕大多數都是使用行動網路。換句話說,大多家戶都是使用父母親的手機來上網。請問小孩若帶著平板要在家上網,是否都要跟父母分享網路?這還不包括家裡附近沒有穩定網路連線的地方。

或許長官認為離線也可以用平板,但是長官應該知道離線用平板不能夠上教育雲、均一平台,或者是因材網等需要用帳密的地方。這還不包括家裡頭沒有良好的照明設備或桌椅的家戶,平板對於兒童幼弱的視力之傷害將更甚於桌機。

本案有提到要鼓勵公私立機構大幅加強數位內容,但是完全沒有提到要加強校內資訊人員配置,或是增設普通教師兼任資訊輔佐角色設立

近數個月來,因為疫情的關係,所有學校老師學生的網路設施、資訊設備、連線方式、規範流程、各式軟體、教師培訓、家長說明等,已經把所有的資訊人員的力量撐到超過極限,備極辛勞。這還不談偏鄉小校教師員額有限,一個學校只有一個資訊人員,不是兩個(沒有系統師),有些還要兼總務主任,管學校所有的網路硬體軟體以及防火牆等資訊安全系統,以及所有教師有關資訊設備的問題。

本案還有提到要增加校內的大屏螢幕頻寬設施,以利數位內容的利用,但是卻完全沒有提到要增加平板之外的其他軟硬體設備之採買與維修。包括黑板重構工程、窗簾燈光重新裝設、帶鎖櫃子購買與安裝、以及行動載具行動車的更新,更沒有提到各種平板內的軟體的購買與更新、毀損設備的維修添購,以及兩三年後所有的平板都需要汰舊換新的事實。

長官有提到教育大數據。請問是指那個系統要蒐集大數據?是 google classroom 嗎?還是 apple app 如 nearpod 等?還是單純指目前教育部正在推的因材網?我們有為老師們的各種教學需求來設計教學系統平台嗎?我是指為了教學用的,而不是指為了評量用的平台。當我們的學生有三分之一英文會考只有 C 等級的時候,我們可以不管教學,只管評量嗎?我們有花心力去了解如何善用資訊科技,把學生的英文帶起來,並且努力地建置這些內容與系統,進行教師培訓,來逐一完善這些配套嗎?如果真的要促進數位教育,用兩百億元買平板或者花四億元做大數據,可能都不太夠。














用公投表態 走出缺電與漲價困境


2021-11-29 00:22  聯合報 /   葉文南/紡織廠廠長(屏東市)
十月台電對企業發出「因應電力負載變化之電價機制作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十月台電對企業發出「因應電力負載變化之電價機制作爲」,知道的民衆不多。爲什麽?因爲缺電考慮到發電模式不同,白天讓太陽能全力發電,到傍晚時,這部分的發電會驟然消停。於是這份「機制作爲」,除了將過去夏日尖峰用電時程提前十五日(原六月開始,現改五月十六日),並將時段由每工作日(周一至五)十點至十二點,下午一點至五點調至下午四點至晚上十點,這個時段單價一度電漲了零點一一元。在平時工作日半尖峰時段,一度也漲了零點零八元。

我們是傳產行業裡的石化產業,都是廿四小時運轉,所以這份調整尖峰用電時段對企業並無任何作用,唯一有感就是「漲價」。把尖峰時程多加了半個月,又漲了二點三六%,半尖峰漲了二點八%左右。將來非核家園之後,天然氣五十%發電,再生能源廿%(五年内做不到),這些高成本的發電模式,請問每度電要漲多少?高耗能的企業,你們準備好了嗎?這還不適用在一般民用電力,將來勢必普及應用,大家做好準備了?

聯合國第廿六屆氣候峰會剛落幕不久,大家承諾強化民國 119 年(二○三○年)減排目標,逐步削減化石燃料。反觀台灣最近的核四重啓公投案,整個府院(含監察院)黨打擊核四,推三、四接的力道,讓世界嘖嘖稱奇,對淨零排放毫無政策與對策。

核能發電,尤其核四發電裝置容量二七○萬千瓦,占夏日尖峰發電八%左右。經廿餘年開開停停的施工建造,到因受日本福島核災影響,馬政府選擇安全封存,給未來的政府多項選擇。現在的政府就是要核四「乎伊死」?在企業而言,花那麽久時間,花費巨大金額的建設,到最後說「因故無法使用」。敢問企業大老闆們,你們公司允許這樣?是不是有貓膩在其中?要不要好好查一查?

公投還有二個多星期,請工商企業代表們走出缺電的加護病房,出來講幾句話吧!















我的同意票 拒絕萊豬的食安風險


2021-11-29 00:24  聯合報 /   林詠凱/台灣海洋大學、中興大學合聘教授(基隆市)
民間反瘦肉精毒豬聯盟精神科醫師蘇偉碩(中)等,在記者會中指出,萊克多巴胺對小孩的成長與健康有風險。記者潘俊宏/攝影



身為一個食品科學家與家長,我將在十二月十八日的公投對項目「你是否同意政府應全面禁止進口含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等乙型受體素)豬隻之肉品、內臟及其相關產製品?」投下同意票,理由如下﹔

一、Beta 受體素不是食品添加物,而是飼料添加劑,原本是做為人類藥物,雖然民國 101 年(二○一二年)後國際法典(CODEX)許可添加做為動物用藥,但對於長期攝入對動物與消費者的風險評估欠缺。再者,對照使用食品添加物,如亞硝酸等是先民從硝石中偶然發現可改善肉類顏色,並抑制肉毒桿菌孳生等且經多年食用無虞,標準明確,且在加工食材添加;使用 Beta 受體素於飼料中改變動物的能量分配進而增加瘦肉比例,是違反自然法則與動物福祉的作法,個人無法苟同。

二、政府對於檢出標準未積極為國民健康把關:我國雖訂出零點零一ppm百萬分之一)的允收準則,卻未考慮以十ppb十億分之一)來做為法規標準。在零點零一ppm規格下,零點零一四四ppm(同等十四點四ppb)可以允收,但若改用 ppb 做為標準,四捨五入後則需十點四 ppb 內才能允收較為嚴謹,單位的轉換之間差了四個 ppb;也就是提高了四十%攝入的可能,請問當時訂出這樣標準的人,有考量國民健康與特殊族群,如孩童、孕婦、老人的健康風險嗎?

三、把 CPTPP 等區域貿易協定與萊豬議題混為一談,卻忽略諸如氣候變遷、碳稅成本與歐盟國家等禁止先例,有失公署誠信且有恐嚇民眾之虞。

四、政府無法擔保除了生鮮豬肉以外,如製成加工製品,是否會流入孩童的健康午餐,另政府的檢驗能量能否防堵前述問題?這是我身為家長最擔心的一件事。

五、台灣已經允許添加 Beta 受體素牛肉進口,對於前述憂慮不在意者大可享用美國牛肉,政府應考慮台灣民眾食用豬肉習慣,禁止添加 Beta 受體素豬肉進口,以做為市場區隔與保障民眾飲食選擇自由權。

基於上述理由個人將在十二月十八日公投於選項二勾選同意,建議政府在制定政策與貿易政策能更加專業周詳,保障國民健康。














有機農業救地球 封碳200億噸


2021-11-29 00:27  聯合報 /   黃大洲/台北市前市長、行政院前永續發展委員會召集人
吳文希/台灣大學農學院前院長、名譽教授
採取有機耕種方式種植作物,可減緩溫室氣體的排放。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本月十二日在蘇格蘭結束。會後受肯定者,為確認各國在減排溫室氣體方面之承諾,以及減少燃煤使用及甲烷排放之決定;美中不足的是,討論仍然集中在石化工業方面;針對農業排放溫室氣體方面的責任,則鮮少受到重視。

去年聯合國永續發展解決網路主席沙吉士教授等人發表,農業排放溫室氣體量約占全球總排放量之廿七%;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版「全球氣候行動」(Climate Action Edition 2021)中的報告,則提及農業排放之溫室氣體已占全球總排放量之卅七%,已達必須高度重視的程度。

工業革命時期的二氧化碳濃度是二七八ppm,民國 109 年(二○二○年)時已上升至四一七ppm。根據美國夏威夷冒納羅亞山上天文台,今年測得的二氧化碳濃度已高達四二一點二一ppm,因此造成近年迭創高溫、乾旱、森林大火、水澇、颶風、冰川融解、季節變化,以及生物物種滅絕等災難之世界紀錄。如今的氣溫已較工業革命時期增加攝氏一度,其後果便已令全球小麥、水稻、玉米及大豆的產量,依序分別減少三點二七點四三點一%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農業及生物工程系理查教授,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行動」所發表的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版「全球氣候行動」中報告,每年植物從空氣吸收的二氧化碳數量,是工業所排放量的十倍之多;在該年度報告中,芬蘭前總統哈羅黎也報導歐盟地區的森林,吸收了其他各排放溫室氣體領域所共同排放的二氧化碳之十%,由此均可見,植物在調節氣候變遷方面的地位。

而採取有機耕種方式種植作物,更可減緩溫室氣體的排放。因為根據羅德爾研究所連續四十年的田間耕作系統的比較試驗,已證實有機農業可以減少使用百分之四十五的能源消耗,而且比慣行農業少排放百分之四十的溫室氣體。若全球農田均採用有機農業生產方式,農業則可封住一百到二百億噸的碳;並且土壤中之有機質含量增加,如此不但直接地作用在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而且可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增加土壤中的生物種類及數量,以及增進作物抗病蟲害的能力。相對而言,慣行農業則呈現恰好相反的作用,所以目前全球的耕地已經有約百分之卅以上,遭到慣行農業的破壞。

況且全球碳匯的數量,以海洋、土壤、森林為最重要場域,依序所含碳的數量(億噸),為三兆四千五百一兆七千四百六千七百二十,而空氣中所含二氧化碳的數量為七千二百。所以要愛護地球,在可及的範圍內,應當顧及土壤的健康,不可使用化學肥料、農藥、及重農械耕耘等措施,而應以有機農業生產方式挽救之。

為減少農業在溫室氣體方面的責任,肩負農業行政、教育及產銷之相關人員,均應從根本著眼解決問題,而非創造些新奇炫耀的名稱,便以為就可根除農業所擔負減緩溫室氣體的問題。政府若擬落實有機農業,就應該輔導並補助農漁牧業者合格資優的動植物之營養原料,及病蟲害防治材料及方法,此乃方為正途,並且持之以恆,必可減緩溫室氣體、增加產量及營養價值、確保食品安全之效!













中共應反思/崛起形象 並未消融人們的恐懼


2021-11-29 00:37  聯合報 /   楊雨亭/作家(台北市)
習近平在講話中警告外國勢力無法阻擋中國崛起。(路透)



愛因斯坦生命的最後廿年住在美國,他驚訝美國人高度重視物質享受,為此終生奮鬥,他們的住處、辦公室多很潔淨與典雅。美國人對人生展現歡樂、積極的態度,普遍友善、自信、樂觀,和美國人打交道很容易。愛因斯坦認為這是美國最偉大的資產。

美國人普遍守法與具有人道精神,他們不見得喜歡每年湧入幾百萬各種族裔合法不合法的移民,但法律如此規定,他們也都遵守。筆者在美國留學期間為了學費和生活費在中國餐館打工,是非法的,這樣的華人比比皆是。美國移民局和警察若無證據,絕不可以盤問誰有沒有綠卡,因為美國法律是無罪推定,更不用說一個人愛不愛國會成為罪名。

筆者以上敘述目的不是親美,美國政府對外工作以及對內的經濟發展與種族問題仍有不少問題;筆者欲說明,百年來全世界有許多人渴望離開自己貧窮多亂的國家,前往美國建立可以重新出發的家園,希望培育下一代可以像美國孩子一樣喜樂自在、有創意有成果。

中共在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第三份歷史決議後,警告民進黨「倚美謀獨」將採取斷然措施;接著點名蘇貞昌、游錫堃、吳釗燮三人為「台獨頑固分子」,稱將依法懲戒;然後發生遠東集團被罰款事件,國台辦稱「絕不允許支持台獨的人在大陸賺錢」,由是一時風聲鶴唳。

台灣社會逐漸蔓延一種憂懼,認為中共二十大習近平連任後,台灣將日益面臨中共槍口下和平統一的壓力。由香港一國兩制失敗前例,中共若以相同思維與手段統一台灣,後果必更嚴重,極可能產生新二二八事件。

近年中共對台進行文攻武嚇的鬥爭,台灣少有人會寄望中共可以帶給台灣人民平安幸福及言論自由的生活。台灣不是沒有支持中共的人,但真正欽慕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甚至中共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極少。

一八四八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為了對這個幽靈進行神聖的圍剿,舊歐洲的一切勢力,...都聯合起來了。」此後馬克思主義影響人類文明一個半世紀多,其建立的國家不斷受到西方與亞洲民主國家的對抗。如今只剩中國和北韓是嚴格意義下的馬克思主義國家。

繼對蘇聯圍堵之後,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又聯合起來了,圍堵中國。雙方的對峙格局將深刻影響今後全球的政治與經濟走向。而對於台灣來說,尤其可能面臨來自中共跨海戰爭的深重破壞,其所帶給中國自身的負面影響,亦難以估計。因此如何因應,是所有兩岸人們都必須嚴肅思考的。

筆者建議中共反思,近年來中國崛起的形象,並未有效消融中共不斷發生極左政治運動帶給人們深刻的恐懼不安感。如何將中共文化逐步轉換為一個誠實、開朗、可信賴、可究責,從而可以帶給人們平安喜樂與自由的政黨,而不是延續著給人們一種制式陰鷙、記仇的危險政權形象,如此才可能由中共與中國聯合世界各政治、經濟、文化實體,共同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契機。












德紅綠燈聯盟 擺脫親中?


2021-11-29 00:35  聯合報 /   張孟仁/輔仁大學義大利語系主任、外交暨國際事務學程召集人(新北市)
德國社會民主黨(SPD)的蕭茲(Olaf Scholz,圖右)即將取代掌權16年的梅克爾(Angela Merkel,圖左)成為總理。 法新社



歷經兩個月的組閣談判,儘管中間傳出難產,但紅綠燈聯盟終於真正浮上檯面。德國的對外政策,除了對歐盟、美國的走向外,特別是兩岸與印太議題為我們所該關心的。面對掌權許久、更是實際有為的歐洲領導者梅克爾告別政壇後,紅綠燈聯盟的對外政策該是蕭規曹隨?固然組閣協議可一窺堂奧,但未來仍需檢視不同國際議題,考慮外部環境及內部的磨合。儘管如此,人權、法理、美歐為主應為主要骨幹。

這份組閣協議論及中國大陸多處,可見綠黨和自民黨的主張著力甚深,凌駕對中政策隱晦的社民黨。相較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梅克爾領導下的組閣協議,「紅綠燈」三黨對中姿態趨於強硬。既未大書特書與中國大陸的夥伴關係,更跳脫過往強調大陸是德國經濟界的「巨大機會」。

組閣協議更是首次明確提到台灣,應是友台政黨(綠黨與自民黨)的傑作,主張「唯有透過和平方式以及兩岸均同意的情況下才得以改變台海現狀」。同時不脫歐盟支持在歐盟一中政策框架下立陶宛可與台灣發展關係的路線,並支持台灣事務性參與國際組織。值得一提的是,有別於梅克爾較為親中忽視人權的路徑,協議竟首次納入批評中國侵犯人權等句子。無怪乎,有學者認為這是德國近代政府對華措辭最強烈的執政協議」。

有別於以往將中國視為合作夥伴,新協議將對中關係定調在三個層面:夥伴、競爭、體制對手,宣稱尋求與北京合作的前提是以人權和國際法為基礎,並敦促中國遵循公平的貿易遊戲規則。還強調以國際海洋法解決南海和東海的領土爭端,支持建立自由和開放的印太地區。簡言之,價值、法理基礎取向優先

至於「大西洋主義」、「歐洲主義」更是新政府明確的對外取向,主張同美國協調對中政策,並與理念相同的國家合作,以「減少對中國的戰略依賴」。德國支持建立一個歐盟層次的全方位共同對華戰略。未來總理蕭茲強調與法國、美國的夥伴關係將是德國外交政策的基石。由此觀之,德國未來的對華政策主軸會是考慮德、法的歐盟、美國加上理念相同的國家所互動而成。

不過,社民黨因長期在執政團隊中,不見得會背離前任政府所設定的路線。如要完全走出獨立於美中的對外政策,還須經過經濟分散風險與軍事、科技自主的考驗。換句話說,德國與歐盟布局的印太戰略是否成功,將是德國與歐盟轉骨的關鍵,不然最終仍走不出梅克爾專訪時的名言:「我認為完全與中國脫鉤是不對的,對德有損害。」










徐旭東投書/跨越選舉思維框架,尋求產業發展的大格局


2021-11-30 03:21  聯合報 /   徐旭東(遠東集團董事長)(本文作者為資深工業人)
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我閱讀美國商業雜誌《富比士》(Forbes)公布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個人財富超過十億美元的富豪榜單,今年共有二,七五五位富豪上榜創下有史以來最多的人數其中來自中國大陸及香港人數為六九八位,而台灣則有四十七人上榜。由此可看到兩岸的經濟實力消長,大陸的進步令人無法忽視。

當大陸快速崛起之際,反觀台灣社會,四大公投攻防成為當下最受矚目的焦點,明年又即將面臨第三次九合一地方選舉,公投與選舉,占據了政府官員與政治人物絕大部分的注意力,對於台灣的經濟政策、未來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產業佈局,就缺乏討論了。這正是我的擔心,我很着急,台灣應該多一點對產業未來的思考,因為政策是啟動企業資源配置的方向。

近幾年來,台灣「逢中必反」的現象,似乎有擴大跡象,也令人憂心。看看全世界,跨國企業看重大陸市場的程度有增無減。華府智庫、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所發佈的「民國 110 年(二○二一)中國商業環境調查報告」,就有百分之八十七受訪的美國企業表示,過去一年並未將供應鏈的任何一部分移出大陸,且有百分之四十三的受訪企業,計劃在未來一年內加速擴大在大陸投資。儘管中美貿易戰仍持續,美國企業依舊積極加碼投資大陸。

近來兩岸政治進入零互動,關係急凍,但兩岸經貿往來卻愈來愈熱絡。財政部公布台灣對大陸及香港的出口金額,不但在今年前十月增加到一,五四六億美元,出口比重接近歷史新高水準(百分之四十二點五),而且還持續加深,到今年十月時,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更擴大到八六二點五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七○五億美元明顯擴大。看著這些數據,無法否認的是,大陸市場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和貿易增長的重要性。

但在目前台灣的政治氛圍下,某些輿論讓台灣企業到大陸發展投資彷彿帶有一種罪惡感,其實大可不必,台灣產業不必就此置身於世界潮流之外,應對大陸市場有合理的認識和判斷,不該讓意識型態掛帥,凌駕一切。

過去多年來,台灣許多機構進行過多次台灣人民對於兩岸關係的民意調查,其中「維持現狀」的選項,一直是最多數台灣人的主流民意。我也跟多數台灣人一樣,希望兩岸關係「維持現狀」,我更一向反對台獨,支持辜汪香港會談時主張的九二共識,並且和美國與國際態度一致,支持一中原則。

如今台灣政壇風氣重視選舉,政治人物心中算計的主要是選票,著眼大格局的產業戰略卻不夠用心擘劃;而面對十四億人口的大陸市場機會,又刻意打壓,試問這符合台灣的長遠利益嗎?

台灣必須要看向未來。我是資深工業人,深深了解台灣產業極具優勢,卻也非常需要綢繆下一代的佈局。從簡單的思維考量,雖然無力解決兩岸困局,但始終希望兩岸和平,維持正常交流與互動。未來如何創造兩岸和平的氛圍,創造人民的最大利益,端看領導人的智慧。










徐旭東:台灣逢中必反 令人憂心


2021-11-30 03:03  聯合報 /   記者林海/台北報導
遠東集團昨舉行耶誕點燈,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左三)邀請來賓點燈。記者胡經周/攝影



在大陸投資遭跨省市調查罰款補稅後,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昨天以「資深工業人」自稱,獨家投書本報,表達對兩岸關係與產業政策不彰的焦慮。徐旭東說,近幾年來,台灣「逢中必反」的現象,似乎有擴大跡象,也令人憂心。

他指出,某些輿論讓台灣企業到大陸發展投資彷彿帶有一種罪惡感,其實大可不必,台灣產業不必就此置身於世界潮流之外,應對大陸市場有合理的認識和判斷,不該讓意識形態掛帥,凌駕一切。

大陸廿二日公布對遠東集團在大陸化纖、水泥事業跨省市調查,懲處補稅達新台幣廿億元,除亞泥等相關事業表達依法補正等程序後,遠東集團並未對此事表達態度。徐旭東昨天在主持遠東集團耶誕點燈晚會時,面對媒體追問也未發表意見,僅在致詞時大讚台灣景氣復甦,集團的零售、飯店與餐飲在五倍券的助益下,表現都很好。昨天這封投書,代表徐旭東對這連串事件基本態度。

徐旭東在文中指出,富比世富豪名單中,來自大陸與香港為六百九十八人,台灣有四十七人,可見兩岸經濟消長,大陸進步令人無法忽視。全世界,跨國企業看重大陸市場的程度有增無減。多數美國企業表示,過去一年未將供應鏈任何一部分移出大陸,近半數美國企業計畫在未來一年內加速擴大在大陸投資。儘管中美貿易戰仍持續,美國企業依舊積極加碼投資大陸。

希望維持現狀,反對台獨,支持九二共識,和美態度一致,支持一中原則
當大陸快速崛起之際,反觀台灣社會,公投與選舉,占據了政府官員與政治人物絕大部分的注意力,對於台灣經濟政策、未來布局缺乏討論。徐旭東強調:「這正是我的擔心,我很著急」。

他指出,近來兩岸關係急凍,但兩岸經貿往來卻愈來愈熱絡。到今年十月,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更擴大到八六二點五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七○五億美元明顯擴大。無法否認的是,大陸市場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和貿易增長的重要性。

徐旭東強調,他也跟多數台灣人一樣,希望兩岸關係「維持現狀」,更一向反對台獨,支持辜汪香港會談時主張的九二共識,並且和美國與國際態度一致,支持一中原則。

產業戰略不用心擘劃,對大陸市場打壓符合台灣長遠利益?
他在文中直言,如今台灣政壇風氣重視選舉,政治人物心中算計的主要是選票,著眼大格局的產業戰略卻不夠用心擘劃;而面對十四億人口的大陸市場機會,又刻意打壓,試問這符合台灣的長遠利益嗎?

徐旭東認為,簡單的思維考量,雖然無力解決兩岸困局,但始終希望兩岸和平,維持正常交流與互動。未來如何創造兩岸和平的氛圍,創造人民的最大利益,端看領導人的智慧。


楊志良/誰在促統滅台?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楊志良/誰在促統滅台?








楊志良/誰在促統滅台?


2021-11-29 00:44  聯合報 /   楊志良(作者為退休教授、前衛生署長)
「公投法」沒有規定公投結果具強制執行性,做不做的決定權還是在執政者手裡。 圖片來源/unsplash



自蔡英文執政以來,台灣成為全世界年輕人最不婚、最不生的國家,每隔一代人口減少一半,虐待兒童數達到新高。自從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以來,青少年自殺增加了二點五倍,自殺死亡是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僅次於車禍。貧富差距只升不降,「廢墟裡的少年」(不就學、不就業、到處打混近三年增加廿五%,社會嚴重崩解

如果你認為這樣的總統及政府好棒棒,那四項公投就閉著眼睛投反對票;如果你認為這個政府爛透了,那就閉著眼睛投贊成票,因為不管怎麼投,結果都一樣。為什麼?因為雖然公投是直接民意,位階必然高於由代議士(民意代表)決定,每易被政黨綁架的法律,然而「公投法沒有規定公投結果具強制執行性,做不做的決定權還是在執政者手裡。就如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的十項公投,通過了七項,但是蔡政府將多項置之不理,「蔡公投」(蔡同榮)如果活到今天,一定會很怨嘆。

在野黨千萬不要以為公投全過,蘇貞昌就會下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因為蔡英文需要蘇貞昌做箭靶。蘇貞昌可以對女性立委說「沒見笑」(其實他是在說蔡英文吧!),可以跟立委對罵說太吵,請問哪一個民主國家有這樣無恥的閣揆或政府領導人?就算公投過了,蘇貞昌跟陳時中這種無恥的人,也不可能下台。

公投沒有強制執行性,但人民至少有表達不爽的權利,那我們就閉著眼睛讓這四項都通過。如果你還是不爽,那就學太陽花打進立法院、占領行政院,不但可以統統無罪,有的甚至升官發財了。今天的國家情勢比當年的服貿時期嚴重不知多少倍。

蔡英文跟她的政府完全違背原來民進黨的初衷,分裂弱化台灣,她以龐大的國民納稅錢,豢養綠媒、名嘴,到處給別人戴紅帽子,如王立強共諜案,向心夫婦被冠上吸收王立強為匪諜的罪名,就是要以之騙取選票這與陳菊陣營炮製黃俊英買票案如出一轍

蔡英文及奪權後的「假民進黨」,洗腦民眾,認知作戰功力第一,在野黨瞠目結舌,根本不是對手。然而蔡英文是最大說謊家,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的謊言,不知凡幾。這個政府弱化分解社會,除有利今日民進黨政客奪取權與錢外,更有利於習近平統一台灣,這個總統及政黨,口說抗中保台,實際上就是促統滅台。蔡政府全面執政、全面獨裁、全面腐敗,不得不佩服呂秀蓮前副總統,她早就告誡小英,「終有一天閻羅王會找妳算帳」。

政府如此失德敗壞,為何台灣尚存一息?因為民間有愛與包容。如民間團體購買一千五百萬劑疫苗,量多質佳準時;又有善心人士不斷提供飢寒交迫者便當;募款艱難的紅十字會,對於因染疫病逝者的家屬,提供金錢及精神上的撫慰。又如台灣清華大學水木同學會全台走透透,對縣市政府、縣市議員、村里長,提供超過一億元的口罩及洗手液。

政府編列的八千四百億防疫紓困金,都是民眾的血汗錢,但每做一件事就用力大內宣,在防疫上又占盡辛苦醫護人員的便宜。對這個欺騙民眾,促統滅台的總統及政府,一定要推翻,台灣才可幸福快樂。



少康戰情室 20210531【完整版上集】
新增本土 274 例、校正回歸 73 例、15 死亡、疫情朝可控前進?


少康戰情室 20210531【完整版中集】
民間買疫苗!中央態度疑 3 日 3 變 重重關卡藏政治算計?


少康戰情室 20210531【完整版下集】
陳時中:與高端、聯亞簽約 搶二期未完國產疫苗藏貓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