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7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啟示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9876/web/ 

◆  聯合報社論/習欲比肩毛鄧,更應思考鄧小平的憂慮
◆  聯合報黑白集/這些,都跟蔡英文無關
◆  經濟日報社論/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啟示






經濟日報社論/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啟示


2022-10-17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新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前聯準會主席柏南克。 路透



前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及戴蒙、迪布維格等三位美國經濟學家,以銀行擠兌和金融危機互動關係研究主題,共同獲得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們的主要貢獻出現在戴蒙與迪布維格民國七十二年(1983年)合著的理論文章、戴蒙民國七十三年(1984年)所著的理論文章,以及柏南克民國七十三年(1983年)所著的實證文章

戴蒙和迪布維格提出期限轉換模型,以解釋銀行存在的原因及其結構為何。家計單位因不確定何時想消費,而希望保持資金的流動性,反觀企業家因投資耗時,而想長期借款。資金若不存在銀行,則有龐大需求的企業家,恐難以和許多家計單位同時簽訂契約。戴蒙和迪布維格認為,銀行做為一個中介機構,可吸收民眾存款並允許其隨時提領,而後再將這些存款以更高利率借給企業家成為長期貸款。換言之,銀行可將流動性高短期存款負債轉換成流動性低長期貸款資本

然而,此種轉換潛藏存款戶擠兌問題。當一些較無耐心的存款戶提前領取,會迫使銀行中斷某些企業的長期貸款。若市場充斥銀行資金不足的謠言,則因為銀行採「先到先服務」,而會造成存款戶恐慌擠兌。戴蒙和迪布維格認為,美國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開始實施的存款保險制度,以及中央銀行做為最後貸款者的角色,是解決恐慌良藥

戴蒙和迪布維格並未說明為何長期貸款流動性較低,而戴蒙民國七十三年(1984年)的文章則以銀行具備監督借款人功能來解釋。他認為,基於下列兩個理由,可以不用擔心如何去監督銀行的問題。首先,對銀行而言,存款是負債,因此,若不謹慎監督借款人,則有破產危機。其次,銀行可以將貸款分散給風險情況互異的各類借款人,因而減少同時被倒帳的風險。

在民國十九年(1930年)代大蕭條時期,美國股市最多下挫90%,而總產出最多下挫46%,並有將近一半的銀行倒閉。柏南克民國七十二年(1983年)的文章,支持戴蒙和迪布維格認為銀行會出現擠兌問題的論點。而在柏南克之前,只有費利曼與史瓦慈在民國五十二年(1963年)出版的《美國1867-1960的貨幣史》一書中,曾提出聯準會未提供資金給瀕臨倒閉的銀行,是出現大蕭條的主因

柏南克除認同此種說法外,並進一步指出,戴蒙曾提及銀行可從監督借款者獲得寶貴訊息,但銀行為取得此訊息,必須耗費「信用中介成本」;而這個成本是指將資金從最終存款人引導到優良借款人所花費,包括篩選、監督、會計及貸款給不良借款人所蒙受損失的各項成本的總合。柏南克認為,銀行倒閉切斷了銀行和客戶之間的所有關係,而新的銀行要和這些客戶建立信任關係曠日廢時。這說明為何美國在大蕭條時期,要經歷十年左右才恢復元氣。

柏南克以美國1921-1941年的資料進行研究。他以實質產出被解釋變數,並以未預期貨幣供給變動,以及以倒閉銀行存款額倒閉廠商貸款額代表信用中介成本」的影響。他證實,此成本對實質產出下降解釋能力超過貨幣數量變動解釋能力

類似地,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是因許多從事期限轉換服務影子銀行倒閉所觸發。柏南克在民國一O七年(2018年)的研究發現,這段期間實質產出減少歸諸民眾對金融中介機構失去信心導致信用供給減少理由遠超過家計單位因還債導致其支出減少理由

從現今的觀點來看,今年諾貝爾獎得主的論點有些瑕疵。例如,經濟基本面更可能是導致銀行發生擠兌原因存款保險及中央銀行金援可能使銀行進行更多風險性投資,以及銀行放款時不見得會分散分險等。不過,他們的觀點不但提供後續研究延伸方向,也指引出未來金融監管政策走向











聯合報黑白集/這些,都跟蔡英文無關


2022-10-17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記者葉信菉/攝影



綠能發電不順,蔡政府近年力推「漁電共生」,南台灣沿海遍布光電板。這還不夠,就向內陸推進,鼓吹種稻農民改為養蝦。由於發展氾濫,除了破壞良田景觀,又因幾全抽取地下水,許多居民擔心造成地層下陷,憂心忡忡。

漁電共生」不是壞政策,蔡總統的「能源轉型政策」才是禍首。當能源政策與現實脫節,就該務實調整,以符合內外環境的需要。蔡總統卻為了自己的顏面一意孤行,破壞良田,破壞地景,導致地層下陷,讓人民陷於缺電限電風險,她都不在乎。只要自己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安全下樁,她就贏了。

台灣環境惡化、良田減少、碳排加劇、漲電價及缺電斷電,這些都跟蔡英文無關。李遠哲向她追問碳排政策,她就說了「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後不是我的事」;好輕鬆,「後果」這件事,不在她心上。

就跟高端疫苗一樣,她帶頭捲袖子打高端,讓滿朝文武都跟進,並把高端捧成「第二座護國神山」。如今,這個漫天大謊被戳破,所有砲火都落在陳時中身上,她仍好生置身事外。

蔡政府裡有一種「角色易容術」的逃脫戲法:陳明通局長不管陳教授的論文爭議,陳時中參選人不負責陳指揮官的決策。依此邏輯,蔡英文一旦卸任,蔡前總統完全不必為蔡總統的決策愧疚。當漁電掮客滿街走,三五年後誰還找得到他們?











聯合報社論/習欲比肩毛鄧,更應思考鄧小平的憂慮


2022-10-17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中國共產黨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16日於北京開幕,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為大會發表開幕演說。(法新社)



中共廿大登場,習近平將按照既定議程,在把確立其核心歷史地位與思想指導地位寫入黨章後,毫無懸念地展開他的第三個任期;外界甚至預言,中共很可能走回領導終身制。國際社會也普遍根據習的政治議程,來觀察中共廿大後的政治經濟走向,以及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包括兩岸關係。

廿大既是習近平欲超鄧趕毛的真正起步,也是攸關其「第二個百年目標」(建政百年)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能否實現的一次關鍵大會。因此,在習近平形容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廿大明確宣示「舉什麼旗、走什麼路」,宏觀展望強國崛起的戰略安排,並謀畫未來五年甚至更長時期的重要布局。不過,外界關注焦點,仍在這個世界最大政黨的權力與人事安排。

上個世紀八○年代初,鄧小平面對毛澤東遺留的體制遺產,思考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批評權力過分集中、家長制、領導職務終身制,以及黨政不分、以黨代政等弊端,並要求從長遠著想,解決交接班問題。然而,鄧小平苦心廢除領導終身制,建立任期制,已被習近平打破;鄧小平當時的憂慮,又將成為中共未來揮不去的陰影。

西方批評中共專制、習近平獨裁。大陸政治緊縮和思想言論控制,印證西方的批評;習近平打破任期制,更坐實西方的指控。但廿大開幕這天出版的《求是雜誌適時發表習近平文章「堅持人民至上」,呼應著習近平政治報告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訴求。其實,習近平從不反對民主,但權力不曾被關進籠子裡,而其信仰的民主形式和內涵,也與西方不同。習近平要的是「全過程人民民主」;雖然人民的自由、人權,甚至選票,不一定包括在「全過程」裡。

全過程民主強調獨特協商民主形式。習近平提出對台總體方略,重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以及一個中國原則九二共識推進各界兩岸關係國家統一開展協商。習未提喧騰一時的「兩制台灣方案」,但「兩制台灣方案」已被納入民主協商的範疇;只是關在「一國兩制」牢籠裡的協商,多數台灣民眾不願領受。習近平執政十年,台灣民眾對大陸政府的負面評價居高不下。幸好,台灣民眾對大陸民眾仍具好感;這是習近平要求兩岸促融的重要基礎,雖然他領導的黨和政府,始終無法融進台灣民眾心裡。

習近平領導的黨和政府,也無法融進國際社會。他要求講好中國故事,可是國際社會常聽到戰狼嗷嗚;他希望中國經由「一帶一路」連通世界,可是各國很難不看到其中的債務陷阱;習近平力圖洗雪中國百年屈辱,可是翻不過去的那頁悲情歷史,總是模糊了民族偉大復興的路標;習近平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可是美國擔心出現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新秩序和新霸權

這些矛盾,都反映在中國與國際社會的互動上。習近平提出未來五年規畫和到本世紀中葉分二步走的戰略安排;美國總統拜登則選在中共廿大前夕發表國安戰略報告,視未來十年為關鍵,形塑美中競爭規則。習近平的第三個任期,美歐與中國之間注定將是競爭多於合作。

缺乏革命功勳的習近平,黨內地位自比毛鄧,政治權力與思想路線欲定一尊,站在孤絕高峰上,更應該善用手中權力,為人民的生活福祉與普世價值,提供更大保障,並且善盡大國責任,為區域穩定和兩岸和平繁榮發展,創造更大契機。不過,為中共長遠謀,仍應認真思考並解決鄧小平當年的憂慮。



【專家之眼】蔡英文政府敗象已露

◆  【專家之眼】蔡英文政府敗象已露







【專家之眼】蔡英文政府敗象已露


2022-10-17 08:39  聯合報/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
蔡英文堅持要主導九合一選舉的提名作業,但到處出包致使她在黨內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權力使到極致,往往就會反彈,而且力道沛然莫之能禦。蔡英文執政六年多,一手掌控黨、政、軍、情、立法與司法,集所有大權於一身,貪贓枉法,毫無節制,最近終於開始受到社會與人民的反撲,讓環繞在蔡英文周圍的英系逐漸嚐到報應,呈現各種敗象。

首先,由於蔡英文堅持要主導九合一選舉的提名作業,但卻到處出包,讓她在黨內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顯然,她是想為「後蔡英文時代」的英系提供一個最大的權力平台,一方面確保未來的領導人能夠繼續推動她的「抗中保台政策,一方面保護她許多不欲人知秘密。問題是,蔡英文壟斷九合一提名的霸道作為,不僅沒收了民進黨的初選,也打破民進黨政治生態平衡。一旦九合一選舉大敗,蔡英文勢必要負起所有責任,不僅必須辭去黨主席,而且還會受到黨內各個派系的撻伐。

其次,如果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大敗虧輸,蔡英文在政府中的地位也將一落千丈。做為一位跛鴨總統,蔡英文不僅無法主導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總統大選的提名,而且可能只有在黨內壓力之下放棄原先推出前副總統陳建仁出任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構想。民進黨內目前盛傳,一旦蔡英文在九合一選後成為跛腳總統,恐怕只有「拜託」行政院長蘇貞昌出面挑戰副總統賴清德。

最近,監察院審計部針對高端疫苗提出五點質疑,迫使前衛福部長與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出面為高端道歉。民進黨政府內部出現「吹哨者」,或是監察院長陳菊所代表的菊系有意出面競逐權力,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此外,諾貝爾獎得主與中央研究院院士李遠哲在接受訪問時,公開指責蔡英文的「無核家園只是畫大餅,卻不可能在民國一一四年(2025)做到。沒想到蔡英文的回答竟然是,她將在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以後離開政府,台灣是否繼續推動無核家園就和她無關充分顯示她是一個沒有責任感總統。李遠哲挑戰蔡英文讓人聯想起陳水扁總統任內也是在執政第六年左右出現吹哨者或挑戰者終於讓陳水扁身敗名裂

第三,中國人民解放軍在8月4日到9日連續五天的「圍台演習並發射飛彈飛越台灣北部大氣層。但是軍方卻對人民保密,顯示蔡英文政府明知情況危急卻不願讓人民知道事實,可說是「掩耳盜鈴昏庸無能到了極點

兩岸情勢發展到幾乎兵戎相見的地步,雖說中國大陸也有相當責任;但是蔡英文一開始就拒絕九二共識,接著又不斷透過「新兩國論」與「台灣國慶日等具有台獨色彩的文字挑戰北京不無關係我國國防部一味為蔡英文總統開脫挑戰中國大陸的責任,又不能勇於負起責任讓人民知道兩岸兵凶戰危惡劣情勢,恐怕已嚴重侵害人民知權利

第四,國安局長陳明通在國內捲入論文門事件,已經成為台灣學術界的笑柄。出訪泰國的行蹤又遭到曝光,更成為世界級的大笑話,嚴重破壞國安局花了數十年才建立起來的良好聲譽,還將責任丟給泰國海關使用的是華為系統,證明他對中共的「認知作戰全盤失敗,早已不適任局長一職。

第五,蔡政府口口聲聲堅若磐石台美關係,最近也出包連連,讓台灣人民的反美情緒快速升溫。原來美國總統拜登連說四次要「出兵保台」並非真正出兵保衛台灣人民,只是派遣飛機撤走台積電資深工程師,甚至在必要時炸毁台積電工廠,以免落入中共手中。

更糟的是,從美國跨黨派代表團與國會訪問團前來台灣,都是為了要求台灣恢復徵兵制、強化後備動員制度甚至建議我國男女老少發展全民皆兵

由於蔡英文政府對美國的百依百順,終於讓美國覺得讓台灣走向「烏克蘭化」與中共解放軍進行一場不對稱的戰爭,以消耗解放軍的戰力與中國大陸的國力,是符合美國利益的。問題是,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事情卻不見得符合中華民國利益。台灣人民如果不想全民皆兵為台獨而戰為蔡英文而戰,就必須用手上的神聖選票將民進黨趕下台。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巧克力與眼淚


◆  給習廿年 換強大中國?
◆  中共廿大報告/最少篇幅 最大促統力度
◆  中共廿大報告/和平外交 中美鬥而不破
◆  中共廿大報告/沒提美國 處處美國心魔
◆  都市漸縮小 無限開發郊區是浪費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巧克力與眼淚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巧克力與眼淚


2022-10-17 02:31  聯合報/   張俊哲(作者為台大教授、出版中心主任)
每到深秋,當溫度夠冷、天色夠暗,我總會想起一位女孩、她的巧克力,還有她的眼淚。



茱蒂(化名)是我在劍橋求學時同棟大樓的研究生。由於她總早出晚歸,工時超長,一天可相遇好幾次,也逐漸熟了起來。說真的,我早已忘了我們談話的大部分內容,但仍記得她總是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不像許多自負的博士,一旦覺得你的英文與科學不夠好,就會顯出不耐與不屑。茱蒂,一位資優的歐陸女孩,永遠不會這樣對我,以及其他人。我唯一從她感受到的壓力,竟是她比我認真;印象中她常用巧克力充飢,以節省用餐時間,活像是個神力女超人。偶而在深夜的車棚相遇,我竟不由自主地高興了起來,因為可和她在同一時間下班,真是種另類的解脫。

然而這樣看似平靜的日子,在深秋的某晚起了漣漪。我記得那時茶水間已空無一人,只剩茱蒂的背影。當我上前寒暄,她匆忙轉身,還來不及收起眼淚,只能勉強擠出微笑以對。我客氣地問:「還好嗎?需要幫忙嗎?」她說:「真的沒有,這不過就是我平常的紓壓方式!」從她隔天充滿陽光的笑臉,以及滿足地吃著巧克力的表情,似乎加深了她前晚回應的可信度。

幾年前我們在國際會議重逢,她的笑容依舊,而且已是位國際名校的教授。在派對的喧譁聲中,始終沒有合適的氛圍讓我可好好請教她的工作動機。然而由茱蒂當年的穿著品質和腳踏車檔次,我不認為她的全力以赴,是為了改善家境;從她用巧克力果腹就可滿足,也降低了她追求榮華富貴的可能性。或許茱蒂對科學研究有著極高的熱情,然後再把自我要求的壓力擠在淚滴中。令人欽佩的是,除了那兩行眼淚,我平常絲毫感受不到她的焦躁不安,倒還懷念起她那令人放鬆的笑聲。

我並不期待茱蒂的眼淚可重現於當今的台灣校園,因為那是她專屬的紓壓方式。當然,我更不鼓勵研究生為了實驗,常把巧克力當正餐,畢竟那不健康。然而不論台版的茱蒂曾否出現,哀聲嘆氣在校園中此起彼落,倒是常見。老師們大多感嘆學生們晚到早歸,近午還不見人,且又比公務員早下班,絲毫對前途無危機感;研究生則抱怨補助過低,做得再努力,若無「特殊的人與人關係」,要找份穩定的工作也難,導致對矢志奮發向上,產生了無力感。

某些學者主張以演化的角度來面對此一走下坡的高教生態,反正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然而教研制度若持續績效掛帥,連春風化雨也要被量化,讓老師原有的教育熱忱,突變為製造績效的動機,恐怕只會造成不適者劇增,使得教育與職場生態先後惡化,最後產生崩盤式的演化。很抱歉,我目前沒有具體的方案來挽救危機。不過我已決定:下次遇到茱蒂時,得好好和她聊聊當年的巧克力與眼淚。若得到些啟發,屆時再和大家分享!












給習廿年 換強大中國?


2022-10-17 02:40  聯合報/   郭武平/南華大學榮譽教授(新北市)
中共廿大16日在北京開幕,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前)發表政治報告,擘畫未來施政藍圖。圖為習近平進場時向與會人士揮手致意。美聯社



中共十九屆七中全會於本月初舉行,會議通過確立習近平「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兩個確立寫入黨章,黨章修正案在中共廿大上應也會順利通過。既已突破黨章,各界預期習近平將再連任兩任在位廿年至二○三二年。

鄧小平留下的的政治遺產,是以「國家主席、國務院總理」為首的常委分居重要政府職位的權力分配模式,再加上「七上八下」的年齡限制,以及「隔代指定領導」的不成文規定,主要目的是要防止「強人統治」,鄧小平之後的「江朱體制」,或「胡溫體制」,以及習近平上台之初的「習李體制」,都還是維持著集體領導的運作模式。但習近平上台後,不但成立多個任務小組,自己還身兼多個組長身分,黨政軍一把抓。

二○一八年,習近平更進一步修憲取消「國家主席連任限制」。過去要成為中共的國家領導人,需要擔任特定職務並通過相當完整的歷練,例如從江澤民、胡錦濤到習近平在「入常」後,都需經過同時擔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和中央軍委副主席三項重要職務,作為「儲君」的準備。但習之後迄今一直未出現「儲君」,廿一大之前如仍未見「儲君」的安排,就更能確定中共將給習近平至少廿年的時間。

中共改革開放四十五年來,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總產值已接近美國的八成。英國智庫經濟和商業研究中心認為,疫情下中美兩國復甦情況反差明顯,使中國經濟總量超過美國的時間提前五年為二○二八年。依此,習近平任內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已不是神話。

上個月,上海合作組織峰會,通過伊朗成為正式會員國,並通過會員國擴大本幣結算分額路線圖,將建立上合組織開發銀行推動成員國間以本幣結算;這已開啟落實去美元化的大門,這是人民幣經由上合組織動搖美元霸權行動伊始。目前上合組織成員國的領土面積占歐亞大陸五分之三,人口占全球四十五%。二○二一年,上合組織成員國生產總值約廿三點三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的四分之一,為歐亞大陸最大的國際組織。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曾警示:「中國、俄羅斯、伊朗走到一起的時候,就是動搖美元霸權地位的那一天了」,也將成真。

廿年前,俄羅斯總統普亭上台之初曾發豪語:「給我廿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俄羅斯人民也給了普亭超過廿年的主政機會。但觀諸當前俄羅斯的國家發展困境,掀起俄烏戰爭的普亭,面臨美歐西方全面制裁打壓,要在可預見的任內達成「強大的俄羅斯」,似乎愈來愈非易事。

廿大後的習近平,如果心中也有「給我廿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中國」,以目前中共的國家發展勢頭,以及國際和兩岸關係的變遷來看,習近平勢將面臨國內外更多的挑戰,但這也將提供給習近平繼毛澤東、鄧小平之後,在中國歷史上留名的機會。前提是,需要小心處理兩岸危機,勿蹈普亭俄烏戰爭的陷阱,只有在沒有重大衝突和戰爭的變數下,習才有機會「給我廿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中國」。












中共廿大報告/最少篇幅 最大促統力度


2022-10-17 02:37  聯合報/   張五岳/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



仔細觀察習近平廿大報告的涉台篇,雖然並無讓人感到意外之處。包括開宗明義高舉五個關鍵詞:其中「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是去年建黨百年新加入的歷史使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是第三份歷史決議文明確提出的時間表。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原則: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主要路徑:推動兩岸經濟文化合作與融合發展。底線思維:絕不承諾放棄武力與必要措施來反對台獨與外部勢力。最後宣示: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

雖然篇幅不到六百字,是自二○○二年中共十六大以來篇幅最少的(十六大超過一千字,十七大超過八百字,十八大超過七百字,十九大也超過六百字),但以習近平的權力基礎、歷史使命、行事風格等三方面檢視這次篇幅最少的報告,相較以往的報告,卻更值得台灣各界高度關注。

首先,這篇報告明顯加大推動促統的力度與作為。就中共而言,統一不再是口號宣示,而是當作全黨的歷史任務,也明確把統一當作二○四九建國百年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習近平雖然口頭報告上沒有提到「九二共識」,引發外界揣測,但就北京而言,「一個中國」原則是前提,「一國兩制」是統一後的模式,「九二共識」就是中間過程中兩岸的對話協商與互動基礎,縱使台灣目前不認同,中共也不會放棄。更何況習近平在報告中希望「就兩岸關係和國家統一開展廣泛深入協商,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如果說今年八月十日中共公布《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是作為促統的號角,那廿大之後進一步推動民主協商探索「國家統一」與「兩制台灣方案」應是對台重點作為。北京雖不會期待未來五年能夠完成和平統一(或武力統一),但北京絕不會在兩岸統一議題上,在「廿大」後仍然流於口號宣示,而欠缺具體推進的作為。

其次,加大反對外部勢力干涉與台獨分裂活動,由於二○一七年中共十九大當時美中並未高度對抗,因此並未提到反對外部勢力。自從二○一八年美中大國博弈,二○一九年「習五點」提出後,堅決反對外部勢力與反對台獨就成為對台政策使用「非和平」方式的重點訴求。中共認為只有武力準備才能有效壓制台獨分裂活動,與嚇阻美國外部勢力介入,更只有以強大的武力做後盾,將來才能夠實現「以武」「迫談、逼降」,複製當年的「北平模式」完成統一。因此持續強化武力準備,自然為廿大後對台政策的重中之重。

最後,加大融合發展的促融工作,中共十九大報告並未提到「融合發展」,但自二○一八年公布「對台卅一項措施」,二○一九年公布「對台廿六項措施」,年年都公布跨部會的對台措施。進一步推動兩岸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利用中國大陸自身主場優勢,透過單邊立法與單邊作為,落實心靈契合的兩岸一家親,也將是今後中共對台政策的重點工作。

中共廿大閉幕後,路線、人事、政策也都明朗化,正好台灣也進入九合一選戰最後一個月,在九合一選後,緊接著是二○二四年大選開始暖身起跑。面對中共廿大後加大促統、反獨、促融的三管齊下,民主選舉掛帥下的台灣如何因應?也殊值各界省思。










中共廿大報告/和平外交 中美鬥而不破


2022-10-17 02:37  聯合報/   王高成/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
中美關係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核心。圖為美國總統拜登(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1月的視訊峰會,兩人在中共20大後是否舉行面對面會談,全球關注。(路透)



舉世矚目的中共廿大於昨日召開,總書記習近平向全會做政治報告,總的主題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報告中對於邁向此一目標,在未來五年於內外各方面均提出發展的指導原則及戰略,其中也提及了對外關係,將影響中國的外交走向與美中關係。

在報告中關於對外關係,強調「中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於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所奉行的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並且要以中國的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更好地惠及各國人民。此一說法的目的在於破除美國及西方國家對於中國崛起所提出的「中國威脅論」,強調中國走的仍是和平為主的外交政策,並且中國的發展對於其他國家不是威脅而是機遇,將有利於各國人民。與此相同的用意,習也在報告中重申「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

相對於中國強調推行和平與發展為主的外交政策,美國拜登政府在剛公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仍將中國視為最大的地緣政治挑戰,是唯一具有能力及意圖以改變世界秩序的國家,美國的目標是要「勝過中國」。

對於美國以中國為首要競爭對手的思維與策略,習近平在報告中雖未直接點名,但是卻指出「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冷戰思維,反對干涉別國內政」,正是對於美國對中政策的回應與批判,只要美國持續的對於中國崛起採取遏制的政策,雙方的競爭態勢仍會持續下去。

在因應美國的聯合盟友以遏制中國的策略下,習在報告中也強調中國將「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維護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此一說法反映出中國仍認為自身為發展中國家,並且與其他發展中國家有共同利益,藉以強化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關係。此一作法也可視為反制美國結合北約、歐盟及印太地區等所謂具有共同理念國家以遏制中國的策略,例如成立四方會談及美英澳三國軍事合作等。中國近年來藉由參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推動「一帶一路」戰略及擴大「上海合作組織」,積極發展與亞太、南亞、中亞、中東及非洲地區發展中國家的政經關係,意圖抵銷美國的遏制力量。

在美中競爭關係中,台灣議題仍是爭論焦點也是潛在衝突因素,習在報告中因此提及「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在談及兩岸關係時也特別指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目的是針對「外部勢力的干涉」。用意在於反對及警示美國勿介入台海議題,阻礙中國統一目標。

習近平在報告中強調民族復興與建設中國成為現代化強國,美國必然更覺警惕並持續對中競爭與遏制,但中國仍強調和平發展的外交政策,美國也表示不願見到競爭轉為衝突,未來雙方仍將維持鬥而不破的關係。















中共廿大報告/沒提美國 處處美國心魔


2022-10-17 02:35  聯合報/   王信賢/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兼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共廿大「政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結構上的調整應該是近幾屆來之最,不僅是回顧過去五年工作與十年變革,也提及未來五年,甚至是到二○三五與「本世紀中葉」的藍圖,其中最重要的乃在習近平所擘畫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從北京的角度來看,達成此目標除了自身的團結與奮鬥外,最關鍵的便是如何克服攔路虎美國。因此,通篇「報告」雖無出現美國,但美中關係卻無所不在,不僅在涉外方面,也包括內部發展。就此而言,若說美國是當前中國發展的「心魔」也不為過。

首先,在當前世界局勢的定性與對外關係方面,「報告」指出十九大以來所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所帶來的「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風險挑戰」。在此過程中,中國「反對任何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未來要「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冷戰思維,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搞雙重標準」,此一反對的對象均暗指美國。也因此,在「國防與軍隊現代化」中所談及的軍事組織、人員、武器等現代化,都是為了提升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等能力,而對中國核心利益最大的威脅也是來自美國。

其次,在內政相關議題方面,在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的「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在科教興國的「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皆是針對美國對中國的「斷鏈」與科技「卡脖子」而來。而在「全面依法治國」提及加強「涉外領域立法」則是指美對中透過法律的「長臂管轄」,針對此,中國這兩年也積極推動相關立法,如去年的《反外國制裁法》即是一例。此外,這次「報告」特別獨立出來的「國家安全」,雖以內部安全為主,但也強調「國際安全」,「統籌外部安全與內部安全」、「參與全球安全治理機制」等,這也都暗指中國的國際安全威脅來自美國。

再者,在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對台政策方面,「報告」中三處提及兩岸關係,均都強調「雙反」—「反獨」與「反外部勢力干涉」的結合,因此,「雙反」可說是此次涉台內容的主軸。就北京角度而言,過去幾年來台灣問題已經發生質變,不再是單純的兩岸關係,而是美中戰略競爭的主要矛盾,特別是裴洛西訪台、美對中的晶片管制,以及在立法程序中的《台灣政策法》等。此外,在「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中所提到的「這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廣大台灣同胞」,首要還是「外部勢力干涉」,當然,這還是美國。

面對美國的步步進逼,在「報告」的「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中,習近平用「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的毛式語言壯膽,要求黨員要「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統籌發展和安全」。然而,從辯證的角度來看,此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僅是中國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所要面對的挑戰,也是習近平得以再集權並延續其任期的重要資本。











都市漸縮小 無限開發郊區是浪費


2022-10-17 02:41  聯合報/   王皓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桃園市)



地方九合一選舉在即,從北到南各陣營參選人提出所屬縣市的未來願景。政見內容不乏產業區開發、科技產業進駐、住宅供給、捷運線路新設、快速道路拓寬或延伸等等的政見內容。這些政策的基底邏輯乃是建立在「大就是好」的思維。

然而,我國人口自二○一九至二○年起出現「生不如死」的負成長局面。雖然部分的直轄市、縣市的人口仍有成長,但個股再強也強不過大盤,跨縣市人口遷移的紅利將會不再,不出數年,將會走向全面「都市縮小」的局面。

近十年,台灣南北都會蛋白區與蛋殼區開發「蔓延」的過程,我們同時看到的是都市中心的「空洞化」。原本人來人往的商店街道,變成「鐵門深鎖一條街」,繁榮景象不再;國民小學原本一個年級八個班,遞漸縮減為四個班,而且每班的人數僅有廿多人,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土地竟然被如此低密度的使用。而在都會的郊外,如林口、龜山地區,竟然在過去十年紛紛新設國民中小學及運動中心;而且,更諷刺的是,這些郊區民眾原本是都市中心的住戶,現在必須每天搭車到天龍國屬地去上班。這一來一往,是國家或都市的資源太多,還是老百姓吃飽沒事幹?

如果都市人口減少是事實,那為何還要用「成長」的思維去規畫都市的向外延伸?無限的城區蔓延,只會浪費有限的市政預算,並且帶來公共服務的不經濟。是不是應該重回都市中心去做翻轉?面對都市中心地區一整片四樓沒電梯的公寓城區,再配合人口的高齡化,使得主要人口住在「高齡不友善」的地方;也因此,這些地方的都更必要性自不待言,這遠比郊區的開發更為重要,因為數十年來的公共投資,其建設「沉澱成本」都在這裡。

而就政府面來說,若人口減少「不可逆」,那既有公共設施如何活化,減班、廢校的國民中小學或高中,如何轉化為服務中高齡民眾的社福機構;都市中心的政府機關能否集約合署辦公,並釋放用地作為社會住宅或更有價值的商業使用。

誠如哈佛大學都市經濟學者Edward Glaeser所言,都市是環保的,可省去人們舟車往返的「碳足跡」,而且更可免去大面積的郊區開發,讓人們享有更大面積的森林涵氧空間。


趙春山/中共廿大:看習近平如何走向「強國之路」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趙春山/中共廿大:看習近平如何走向「強國之路」






趙春山/中共廿大:看習近平如何走向「強國之路」


2022-10-17 02:35  聯合報/   趙春山(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中共廿大16日上午在北京開幕,中共政治局七常委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以及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右四)在主席台上。(新華社)



本月十六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共廿大,是中共建政以來的一次重大歷史轉折。會議將決定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共,能否在「世界百年變局」的衝擊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最終完成「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

由於這次大會之前閉幕的中共十九屆七中全會,就已重申習近平「兩個確立」的「核心」地位,並認為它「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願」。因此,習的「三連任」已穩如泰山,有望再續任一屆,甚至可能成為終身領袖

這次大會備受外界關注的是,政治局的「入局」和「入常」人選,因為它會牽動新的黨政領導布局;但人選至今都還藏在習近平的口袋裏,外界只能大玩「猜謎遊戲」。中共黨內有「七上八下」的慣例,派系利益也曾做為權力分配考量;但以習近平權力的高度集中化,他不見得會「按牌理出牌」。

我認為「忠誠」和「能力」是習用人的兩個重要指標。前者就如當年毛澤東的提拔華國鋒,即「你辦事,我放心」;後者要「敢於鬥爭」,即擁有習所說的「鬥爭精神」和「鬥爭本領」。

綜觀習近平的大會報告,他是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高度,配合「第二個百年目標奮鬥進程,處理未來五年中共的內政、外交和對台工作。

經濟「維穩」是習內政的首要課題。面對全球新冠疫情流行、俄烏戰爭和中美地緣競賽的外部衝擊,加上內部受到人口快速老化,以及經濟劇烈轉型帶來的壓力,習近平必須「撥亂反正」,盡速處理通膨和經濟衰退下的復甦問題。如此才能為他的「共同富裕」提供資源,為中共完成「建軍百年」的軍事現代化目標備好糧草。

在外交方面,習近平仍會循「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舞台」的「四個布局」,進行戰略部署。由於拜登政府的新版國安戰略,點名中國為「最大地緣政治挑戰」;因此習針對美國,強調「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即根據自身實力,從「韜光養晦」逐步轉向「奮發有為」。中共不會挑戰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但會在建構國際新秩序過程中,爭取更大的發言權

對台政策在報告中占的比重,顯然排在內政和外交之後。這是配合中共內部發展所需,以及受到中美關係的制約。概括習近平的說法,對台政策可用《孫子兵法》的「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來形容。

習近平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台戰略目標,但希望謀定而後動,即謀求「不戰而屈人之兵」;習強調兩岸心靈契合加強兩岸交流促進融合發展,是為「和統」創造有利的物資和精神基礎;習認為兩岸應依九二共識,針對「兩制台灣方案」,協商統一後的制度性安排。

習在報告中主張「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但目前台美中的三個雙邊關係,皆不存在兩岸「談判代替對抗」的可能,所以習近平在報告中「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因此,中共在二○二四年之前的對台工作,將聚焦於「反分裂、反干涉」的鬥爭。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研判中共對台政策要看全局。台灣不能只知「備戰」,卻落入「認知作戰」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