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0日 星期一

經濟/慎防兩股颶風衝擊股匯市

.聯合報社論..搶錢、搶權、卡位的財團法人法
.聯合報黑白集.洪秀柱何必堅持
.經濟日報社論.慎防兩股颶風衝擊股匯市






經濟/慎防兩股颶風衝擊股匯市


2017-04-10 02:34    經濟日報        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經貿新政,影響全球貿易秩序。 圖/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經貿新政,已形成一股改變全球貿易秩序的強大颶風,於此同時,由美國聯準會發動的量化寬鬆政策全面退場,正醞釀形成另一股強大颶風,一旦兩股颶風相互激盪,勢將造成全球經濟及金融的劇烈動盪,台灣須慎防風險並做好因應準備。
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聯準會啟動以量化寬鬆(QE)政策,帶動全球央行持續降息及增加逾12兆美元金融資產,導致全球熱錢亂竄、市場失序問題,也引發金融史上最大規模貨幣戰。近兩年多來,聯準會雖欲亡羊補牢,終止QE政策並啟動升息,但因擔憂影響經濟復甦及太快戳破金融泡沫,採取過於溫和的政策,延誤了扭轉全球超寬鬆貨幣環境的時程,甚至引發「量化衰竭」(Quantitative Failure)苦果。
但在川普勝選及就任美國總統後,情勢丕變,一方面川普強力主張擴大公共建設及減稅來重振美國經濟,財政擴張政策已明顯凌駕貨幣政策之上另方面美國就業市場轉強,美股過熱現象明顯,通膨率逐漸逼近2%目標。面對雙重壓力,聯準會不得不未雨綢繆,從鴿派轉為鷹派,自3月中開始加速升息,上周四公布FOMC會議紀錄更顯示,今年內可能啟動緊縮效果更勝升息的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透過債券到期後不再投資方式,將目前高達4.5兆美元的資產,逐漸縮減,專家預估四年內聯準會資產規模可能縮減近2兆美元,其可能產生的貨幣緊縮效應,勢必影響全球央行貨幣政策走向,並衝擊金融市場。
事實上,受聯準會持續升息及歐洲各國發行新債創近年新高的影響,歐洲央行(ECB)已面臨貨幣政策由鬆轉緊的壓力,預料今年底ECB延長購債計畫實施屆滿後,歐洲也將進入升息及緊縮貨幣的行列
日本央行迄今雖仍維持負利率政策及每年80兆日圓購債計畫,但也已調整貨幣政策框架,改以控制殖利率水準取代貨幣基數目標,安倍政府實施多年的量寬政策已產生質變
中國大陸經濟及金融動向,將是未來最大變數。大陸金融市場迄今仍相當封閉,但其經濟規模龐大,任何重大變化都將牽動全球資金流向。在金融海嘯後,大陸經濟相對強勁成長,一度成為全球資金的最大蓄水池,大陸外匯儲備激升至近4兆美元,人民幣一路升值,貨幣供給亦不斷擴增,並製造出全球史上最大金融泡沫,尤其是房市泡沫,迄今大陸房地產估值占GDP比重及房價所得比,均創下金融史上最高紀錄;因為大量銀行貸款湧入房地產,民間非金融債務快速膨脹到GDP的兩倍以上,比1990年代日本房市泡沫崩潰前水準還高。
在聯準會啟動量寬政策退場後,大陸也陷入前所未有的金融變局,資金大幅外流,外匯儲備流失1兆美元,人民幣持續貶值,貨幣政策反轉壓力與日俱增,而北京為平息民怨,最近更祭出史上最嚴厲打房措施這些內憂,加上川普政府為扭轉美中貿易逆差而節節進逼,無疑將大陸經濟推向暴風圈的邊緣
未來三到五年,美國川普政府及聯準會所掀起的兩股颶風,將全面改寫全球經濟及金融秩序,首當其衝的是股市及匯市,在熱錢派對及低息結束後,全球股市將會如何修正?因量寬政策所引發的貨幣戰將如何變化?在在考驗各國政府及央行的應變能力。
最近台股因新台幣大幅升值、外資捧場及台商資金回流,萬點行情再次受到期待,但新台幣升值對出口有不利影響,台灣對美國直接及透過大陸台商的間接出口及巨額貿易順差,又正成為川普政府緊盯目標,如果聯準會升息及緊縮資產規模等政策再發酵,台股及新台幣匯率都可能面臨冰火兩重天的洗禮,投資人須審慎評估風險,政府更應全神戒備,做好各種調適工作。




聯合/搶錢、搶權、卡位的財團法人法


2017-04-10 02:4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通過財團法人法,鎖定蔣經國基金會、中技社等財團法人,嚴加控管。圖為位於台北敦化南路上的蔣經國基金會。 記者程宜華/攝影


行政院會日前通過法務部草擬的《財團法人法》草案。法務部次長說明,現行法令對財團法人只有《民法》規範,不夠健全,所以要制訂專法。行政院更宣稱,未來將「高密度」監督國家捐助的財團法人,「低密度」監督民間捐助的財團法人,要把幾乎失控的國家捐助財團法人導回正軌。
檢視草案內容,蔡政府顯然有更大的野心,絕不止是「立專法」這麼簡單的事。這裡有四個軌跡可尋:第一,將「國家捐助的財團法人」追溯至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以後接收日本政府或人民所遺留的財產捐助之財團法人;其次,明訂政府捐助財團法人的董監事比例和最低保障名額,以及相對一般人民團體更寬鬆的「廢止及撤銷」條件;第三,草案中一再重複「促轉條例」、「不當黨產條例」出現過的「溯及既往」條款
這些法條表面看似有理,但背後動機並不單純。「財團法人的本質,和政府機關的行政法人或公司行號的營利事業不同,其成立是以公益目的為主。政府捐助財團法人,通常是政府不便直接經營或介入,或為了保持彈性和效率,因而鼓勵民間共同參與。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過度介入財團法人的運作,有違設立初衷
然而,此次的《財團法人法》草案,卻對財團法人採取「高密度管理」,其「密度」甚至高過《公司法》對公營事業的管理。《公司法》並未規定「只要有政府投資,就必須有董監事」,更未強制政府擁有的董監事席次須依照持股比例,僅規範政府的票數在表決時須等同所持有股份比例而已。政府對財團法人管得比公營事業還嚴,這是開倒車
行政院雖宣稱對於私人捐助的財團法人,要採「低密度管理」;但檢視法案內容,顯非如此。草案第三十條羅列了五項「撤銷財團法人成立許可」的條件,其中有一項為「管理、運作方式與設立目的不符」亦即,政府把生殺大權抓在手上。這比起「人民團體法」的類似處分要件,遠遠更為強大。政府名為加強管理,其實是在自我擴權
至於草案中將接收日產和溯及既往的回復條款囊括在內,則更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對於接收日產成立的財團法人也要溯及既往,主要是這類法人可能坐擁龐大資產,過去政府並無插手餘地未來納為國家捐助成立」,即可透過解散、合併等手段將之納為國有這裡看上的,只是可觀的資產
草案但書明訂,政府曾經捐助的財團法人,只要政府認為有必要,即可捐贈財產補足差額,回復為政府捐助的財團法人」。換句話說,只要「曾經」是政府捐助成立者,無論民間投入多少金錢、心力和管理,政府若想要染指,只要「補足差額」,就可以納為國有。如此大膽貪婪的法律設計,在所謂「差額」的成本效益因時間因素難以計算下,變成「無條件充公」也不是不可能的
這些對各類財團法人的嚴密掌控,可以和民進黨設定的「轉型正義」原則結合,變得所向無敵如國民黨的智庫「國家政策基金會」,未來即有可能成為整肅對象又如婦聯會底下的數個基金會,一旦婦聯會被認定「由政府出資」,所屬基金會被解散充公,也都順理成章了
由此看來,《財團法人法》的立法目的已很清楚,就是「搶錢、搶權、搶位子」的工具最近被行政院點名的「蔣經國基金會」,焦點就在執政黨想要安排自己的人事並操控其運作未來,其他政府曾捐助的財團法人都難逃相同命運尤其,在這項草案的保障下,將有無數董監事被釋出作為執政黨酬庸工具,有千百億資產可供動用民進黨政府的胃口,令人讚嘆
這部法案或許滿足了民進黨的權力欲求,對以公益活動為主的財團法人,卻將是致命的一擊

聯合/洪秀柱何必堅持


2017-04-10 02:4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主席洪秀柱。記者曾增勳/攝影


國民黨立院黨團今邀六位黨主席參選人舉行政見發表會,但洪秀柱婉謝出席,屆時恐出現「六缺一」之局。洪秀柱說,她會參加「黨辦」政見會,至於「黨團」辦的,不一定要參加。
這個尷尬場面,其實只是冰山一角。洪秀柱接任黨主席後,和黨團之間一直心存芥蒂,可謂「相敬如冰」。由於黨中央叫不動黨團,黨團也自外於黨的指揮,雙方形成「特殊的黨和黨團關係」。民進黨執政惹得天怒人怨,但民眾卻幾乎感覺不到反對黨的力道,主要原因在此。
黨中央或許覺得,黨團辦政見會是狗拿耗子「多此一舉」,因為主席選舉根本不干黨團的事。但從黨內外民主的角度看,這場政見會不僅有助於黨員辨識不同候選人的品質與想法,也有助於社會大眾了解國民黨未來整合分化的可能,當然頗具意義。
原因是,黨中央規劃的政見會是落在四月底、五月初,距今太遠,緩不濟急。而目前,幾組候選陣營之間明來暗去,角逐相當激烈,但交鋒都集中在黨員拉攏和資格認定層次等技術性層次。至於候選人有何領導願景,將如何整合黨的路線、如何規劃二○一八地方選舉等,則均晦暗不明。也因此,及早舉辦政見會,讓候選人各抒己見,同台較勁,絕對要比大家私下拉幫結派綁樁得好。
洪秀柱應拿出主席風範,以開放面對黨團辦的政見會。黨團說,今天台子上仍會排六個座位;我們希望,屆時洪秀柱的位子不要空著。

聯合筆記/川習會為何沒聽到南海爭議

.川普轟炸敘國 是否合法
.川習對話大戲 敲台灣貿易警鐘
.聯合筆記/川習會為何沒聽到南海爭議
.川習各有所得 台灣暫過關
.客家妹總統 可知客庄人口語言流失?
.高齡台華輪繼續「操」 離島人命是兒戲?
.願景/拒毒 從幼兒園做起








聯合筆記/川習會為何沒聽到南海爭議


2017-04-10 00:48    聯合報        郭崇倫

川習會中許多問題都談了,但是卻聽不到南中國海的爭議,根據國務卿提勒森與中共外長王毅會後記者會,雙方的確在會中觸及,但曾幾何時,南海淪為像台灣問題一樣,成為過場,雙方都知道改變不了彼此的立場,所以只好點到迴避。
過去三年來,大陸藉地利之便,在七處島礁上填出了超過三千二百英畝的土地,還修建港口、機庫,部署了雷達和防空飛彈,面對中方積極軍事化南海,歐巴馬執政時,南海是重中之重,為何川普現在不想提?是不準備對抗了嗎?
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是鷹派,他在二月訪問日本的時候,提到中國仍然有「明王朝」的朝貢心態,為了阻止中國將人工島要塞化,他考慮採取比歐巴馬政府更積極的行動,更密集的從事「維護自由航行的巡邏行動FONOPs Freedom of Navigation Operations)。
太平洋美軍總部為此準備了一系列不同程度的FONOP,供川普選擇,最近一次是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駛入南海時,曾預備在不事先通知中共解放軍的情況下,駛入美濟礁十二海浬內,挑戰中方宣稱的領海。
川普最後還是沒有簽署FONOP命令,軍方猜測是白宮有人反對,然而卡爾文森號進入南海之際,正是川習通話後的一周,川普當然不願意因為南海爭端影響大局,接下來則是緊鑼密鼓的籌辦川習會,白宮更不可能貿然下令美軍執行「維護自由航行」。
川習會之後,美中建立了外交安全對話,類似FONOP的行動,是否屬於事先通報的範圍,恐怕還需釐清,但是有可能川普根本就不會再批准FONOP,因為川普在意的,根本與歐巴馬不同。
歐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是要在亞太地區牽制和削弱中國上升的影響力,跟中國進行地緣政治的競爭,所憑藉的是美國的軍力與TPP,重點放在東南亞,以南海為切入點;但對於川普來說,他不太在乎中國對亞太的影響力增加,或換句話說,美國想競逐,卻已時不我予,他真正在乎的是中國如何影響美國的經濟,如果有關心的區域,也在北韓與東北亞
過去一年裡,北京還發起了外交攻勢,說服東南亞疏遠華盛頓,五月將舉辦的「一帶一路論壇」,就是吸引東協的肥肉,去年菲律賓總統與馬來西亞首相接連來訪大陸,確保南海爭議由雙邊解決,而新加坡雖然不是聲索國,向來以東協代言人自居,經過裝甲車被扣後,已經被北京「馴服」,不敢大聲抗爭。
華府面對的不僅是大陸在南海已占有軍事優勢,同時也失去願意合作的盟國,川普怕是不只放棄南海干預,恐怕已經到了考慮退出競逐的關鍵

川普轟炸敘國 是否合法


2017-04-10 00:48    聯合報        楊永明/國際關係學會會長(台北市)

美軍提供的照片顯示,美國驅逐艦「波特號」7日從地中海射戰斧飛彈,攻擊敘利亞基地。(美聯社)


四月四日,敘利亞反抗軍控制的小鎮遭受到化學武器攻擊,造成至少八十六人喪生,其中包括二十七名兒童,震驚國際社會。各界普遍認為這是阿塞德政府軍的攻擊行為。
四月六日,美國總統川普命令,由美國海軍發射五十九枚戰斧巡航導彈,攻擊敘利亞第二大軍方機場設施
在國際法層面,美國無法從以下三個層面找到合法依據
一、不是聯合國憲章第五十一條的自衛行為因為敘利亞政府是對敘利亞叛軍區域投射化學武器,並非向美國發動攻擊
二、不是聯合國憲章第七章,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行為聯合國安理會曾多次討論如何針對敘利亞政府使用化學武器的制裁行為,但是都遭到俄羅斯與中國以缺乏明確證據而反對
三、不是《化學武器公約》制度下的制裁行為該公約本身並無設計強制制裁的處罰機制,而是提交到聯合國安理會討論決定制裁行為,這是化學武器公約的重要缺失之一
針對敘利亞政府使用化武所採取之單邊、有限制、針對性的武器使用行為,也許可從兩項主張分析合法性
一、對於遭受「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核武、化武、生物武器)攻擊的平民之「合法人道干涉」行為。此種人道干涉的軍事行動,必須是有急迫性、必要性、有限範圍且非報復性的武力使用,藉以排除大規模毀滅武器被再度使用的可能性,也就是川普所言之「嚇阻這些致命化武的使用」。
雖然人道干涉的辯論在國際法領域尚未有定論,但是在科索沃事件、利比亞事件等軍事攻擊中,許多國家與學者認為,針對面臨已經遭受(甚至即將遭受)武力攻擊的平民,國家可以採取單邊或多邊的軍事行為,解除平民遭受戰火攻擊的危險。不過,人道干涉主張也被許多國家與學者所反對,擔心會開啟一道國家可以自圓其說武力使用的漏洞
二、另一項主張或許可以來自憲章第五十一條的「集體自衛權」,特別是針對國家使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造成和平的嚴重破壞,影響相關國家的的安全與和平,因此國家可以採取個別或集體的武力使用,只要該行為是針對性且非報復性行為。川普法律顧問因此要求川普強調「對美國來說,這攸關眾要的國家安全」,作為以影響美國國家安全,而採取的集體自衛軍事行動。
這次攻擊之後,川普說化學武器攻擊已經跨越他的紅線,果斷以人道干涉和集體自衛為由,採取針對但有限的飛彈攻擊空軍基地行動,讓國際社會對川普驟然刮目相看,特別還是在習近平訪問之同時,展現他言出必行的強人作風。
川普此次一舉多得,還能擺脫川普政府親俄的印象。但是川普對於敘利亞政府化武的還擊,並不代表美國會開始介入敘利亞的內戰,敘利亞內戰應該還是會持續膠著,但無論如何,國際社會不能再容忍化學武器持續使用且毒殺無辜平民小孩

川習對話大戲 敲台灣貿易警鐘


2017-04-10 00:48    聯合報        黃兆仁/商發院商業發展與政策所長


川習對話大戲再次檢視美中經貿現況。川習會後,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稱,習近平同意一項貿易談判百日計畫,目的在提振美國出口,減少大陸對美國貿易順差。
美中經貿關係緊密,雙邊投資金額,美國在一九九○至二○一五年期間赴中投資已累計二二八○億美元,而同期間中赴美投資金額為六四○億美元。二○一五年美中雙邊貿易總額逾六千億美元,美國對中國大陸的貿易逆差約為三六五六億美元。
川習觸及議題應包括美國如何以公平合理貿易政策來維護國家主權、中國大陸如何處理對美龐大貿易順差、如何確保美國勞工企業享有公平競爭機會、如何處理美國市場遭傾銷進口產品扭曲、美國智權保護等議題。
川習會主要目的應是建立二大強權間的「常態性對話架構」,處理失衡的經貿關係。川普會提出美國公司在中國市場的公平待遇等相關議題。習近平也會準備相關配套的作法,例如提出中國企業赴美投資的計畫,呼應「美國再製造」的需求。此外,中國大陸應會提出擴大對大採購計畫,包括航太、農產品及相關高科技高附加價值的產品。
看來美中領袖第一次會面,川普似乎對中國大陸提出邊境稅或是指控為匯率操國的立場已有軟化現象。這或許透露,川普正在對中國大陸採取「先禮後兵」與「聽其言觀其行」檢視,對內建立對中經貿議題的團隊,準備未來長期談判。
對台灣而言,台美經貿非常重要,二○一五年美國為我國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三大出口市場及第三大進口來源國,而我國長期享有貿易順差。
未來,川普政府政策將會以消除貿易赤字為前提,要求台灣自行調整長期偏差的現象,我們勢將面臨美式強權談判與市場開放問題,關切議題可能涉及農業、基改生技產品入台、商品標示、台廠赴美投資及數位經濟服務等議題等。如何因應挑戰,也需政府、企業、民間共同找到解法與出路。

川習各有所得 台灣暫過關


2017-04-10 00:48    聯合報        陳一新/文化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台北市)

川習會結束,並未提及一中與台灣議題。美聯社


日川習會後,美國總統川普對媒體說,他們聊了半天什麼都沒談成。這可能是實情,因為依照慣例,美中兩國峰會前都會在重要議題上達成協議。不過,川普下令美國海軍對敘利亞一處空軍基地發射五十九枚戰斧飛彈,卻讓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小失面子,而讓川普略佔上風。
首先,對習近平來說,這次美中最重要的協議就是絕不能讓他像三月德國總理梅克爾訪美時伸出手卻遭川普拒絕的窘況。川習會中,二人兩度熱情握手,不僅讓習近平在大陸十三億人民之前有極大面子,也有助於他安排十九大的人事部署與政策規劃。
其次,川普未同意習近平的「美中新型大國關係模失式」,可從國務卿提勒森在川習會前所說「美中建立建設性、合作、以結果為依歸的關係」看出徵兆。提勒森所以調整口徑,一方面是他在訪問北京時告訴外長王毅「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十四個字遭到美國媒體與智庫學者猛烈批評,另一方面也顯示總統女婿、白宮顧問庫許納、國安顧問麥馬斯特、提勒森似已形成美國對華政策的三巨頭。
第三,提勒森在川習會前一小時指出:「美國期盼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動用其職權,提升對北韓的制裁層級」。此顯示,美國根本無法說服中國同意針對北韓的「動武選項」,北京最多只會同意升高聯合國安理會對北韓的制裁。惟在美國攻擊敘利亞之後,習近平是否會升高對北韓的制裁,可能橫生變數。
儘管川普在晚餐時習近平說他下令美國海軍以戰斧巡弋飛彈攻擊敘利亞空軍基地,展示美國具有單獨對北韓發動制裁的能力。但是,北韓畢竟不同於敘利亞,因為北韓擁有核武、飛彈與強大傳統武力,一旦遭到美國攻擊,必然採取報復行動,則南韓必然一片火海,戰火甚至蔓延至日本與中國大陸,造成大批難民潮。
第四,在川習會前,白宮與國務院三次提到美國的「一中政策」、三項公報與台灣關係法,顯示美中兩國不僅相互保證未來不會違反「一中政策」與三項公報,美方也向我國提供戰略再保證。
最後,就我國而言,這次川習會沒有犧牲台灣利益,一方面是我國不但在國會山莊擁有許多支持者,在朝中也有白宮幕僚長蒲博思、全球貿易委員會主席納瓦諾等友人,我國駐美代表高碩泰三月廿二日並公開受邀參加提勒森親自主持的六十八國全球反恐大會。另一方面,對川普來說,台灣牌也是很好用的籌碼或棋子。
不過,國際情勢與白宮人事隨時可能生變,這次我國安然過關,並不表示每次美中峰會都能低空掠過。兩岸關係不佳,不僅讓我國無法在美中之間左右逢源,更增加美國犧牲我國利益的機率。

客家妹總統 可知客庄人口語言流失?


2017-04-10 00:48    聯合報        何來美/文史工作者(苗栗市)

蔡英文總統表示將建設「浪漫台三線」計畫。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受六都磁吸效應影響,彰化、南投、苗栗縣人口外移嚴重,苗栗縣兩年來人口流失超過九千人。不僅苗栗客家庄人口流失嚴重,高屏六堆同樣面臨此問題,《六堆鄉土誌總編纂》曾彩金悲觀地說,若不重視六堆客家人口、語言、文化的流失,他擔心卅年後六堆會變成客家的歷史名詞。
高雄縣市、台中縣市合併後,舊高雄縣的美濃、六龜、杉林,舊台中縣的東勢、新社、石岡都成都會邊陲,加速客庄人口往都會區遷徙;而屏東縣客家八鄉與高雄市相鄰,也受到影響。
桃園縣早期「北閩南客」輪政,前幾屆縣長選舉閩客對峙尖銳,現族群融合,但隨著都市化,客語的流失,也加速客庄的「福佬化」。新竹縣市拜科學園區之賜,又有清大、交大名校加持,人口還能穩定成長,尤其竹北已成為人口增加最快,最具現代化的縣轄市,但隨著移民增加,竹北客庄也受「福佬化」衝擊。
苗栗縣與新竹縣市相鄰,卻是兩樣情,縣長徐耀昌剛接任就發現縣庫「米缸沒半點米」,一度連員工薪水都發不出,更別談社會福利,致縣內竟出現縣民娶外縣市老婆,為領更優厚生育津貼,不敢把戶籍遷入,形成夫婦同住,戶籍卻不同戶的怪現象。
筆者一個多月來為行銷拙作《台灣客家政治風雲錄》幾走遍全台客家庄,發現各客庄都有人口外移、語言流失的憂慮。曾彩金擔心卅年後六堆會變成客家歷史名詞,已故屏東縣長邱連輝的兒子邱子正則更悲觀地說,可能再過十五年,六堆就很難聽到客家話了。
自稱「客家妹仔」的蔡英文總統,應知問題的嚴重性,她提出的客庄「浪漫台三線」計畫,也積極在推動,但在六都磁吸、客庄資源相對貧乏的不利環境下,如何創造客庄有力的生活條件,活化產業,才是當務之急。
二○○一年中央成立客家委員會,並在中央、交通、聯合三所國立大學成立客家學院,就是希望透過產官學合作,挽救快速流失的客家語言、文化,如今十六年快過去了,究竟成效如何?值得省思檢討,再對症下藥。

高齡台華輪繼續「操」 離島人命是兒戲?


2017-04-10 00:48    聯合報        伍芃/社團講師(高雄市)

海上故障的「凱旋三號」客輪7日深夜11點50分許拉回布袋港。記者卜敏正/攝影


日前航駛澎湖馬公至嘉義布袋港之間的「凱旋三號」客輪意外故障,所幸海巡單位即時出動救援,三六四位乘客免於船難。但事件令人激起危機意識,政府當正視島民海上交通安全問題的重要性。
離島航運是發展觀光的議題,也是離島居民對外通行的主要工具。爭議多時的澎湖「台華輪」汰舊換新案延宕已久,政府交通權責單位決策猶豫不定,應儘快協調處理解決離島交通「人命關天」的問題。
航駛於高雄至澎湖馬公之間的「台華輪」,服勤將邁入四十年老舊船齡(一九七八年日本製造),應即汰舊換新。如果遲延不做,難道又要等出人命問題再檢討,惟恐下次意外船難會無預警發生。
一九八○年二月十三日,「台澎輪」航駛高雄至馬公運輸春節返鄉旅客,冒頂九級風浪下航行。筆者恰搭此班航次,在驚滔駭浪中所幸安然抵達馬公港。但「台澎輪」傍晚又載旅客返駛高雄港,不幸在澎湖外海觸礁擱淺,海軍派登陸艇救援,也因風浪巨大而翻覆,事後再由海軍大湖艦進行打撈作業送往整修。整修後的「台澎輪」堪用營運,但因故障事故率居高不下,在政府單位危機意識下決然汰換「台澎輪」,改為現今「台華輪」,筆者慶幸自己沒有當海龍王女婿。
呼籲政府交通權責單位,記取前案教訓,千萬別拿離島人民生命當兒戲,儘快檢討汰換離島海運老舊客輪,並加強海難救生訓練操演,讓搭船遊客及離島居民更獲保障。

高朗/「川習會」暫時穩住美中關係

.高朗/「川習會」暫時穩住美中關係
.王健壯/政治人物都愛告人誹謗
.嚴震生/美國介入國際安全一世紀
.林中斌/峰會川普 色厲內荏
.黃介正/美中峰會與強權結構
.盛治仁/正面的肯定 創造好的循環
.王文華/「老闆娘」變「老娘」








高朗/「川習會」暫時穩住美中關係


2017-04-10 00:51    聯合報        高朗


前二天,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氣氛熱絡。卻在同時,川普下令飛彈攻擊敘利亞,新聞版面很快蓋過川習會川普此舉無疑牽動華盛頓、北京與莫斯科的三角關係
從競選總統以來,川普擺出姿態是同俄羅斯親近,對中國不假辭色。選總統時,川普批評歐巴馬政府對中國太軟弱,聲稱他有很好的談判人才,足以應付中國。選後,川普接了蔡英文電話,引發一場外交風波,卻不在意。就職後,還不斷在推特發文,批評北京操縱匯率、抱怨貿易赤字與北韓問題,北京沒有盡力。相對地,川普對普亭十分肯定,他的競選團隊與俄羅斯的關係,備受質疑。
川普選選在川習會時,攻擊敘利亞,一說是他太衝動,沒有深思熟慮;另一說藉此警告北韓。不論動機為何,後果是美國與俄國交惡,有利川普擺脫親俄的形象,與此同時與習近平會面,暢談愉快,大幅拉近距離。如果這是川普與其團隊期待的布局,對未來數年大國關係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川普屬於過度自信的領導人,外交充滿個人與家族色彩,他下一步如何走?很難定論。但這場川習會搭配美俄關係惡化,顯然達到破冰效果。
從川習會露出訊息看來,短期華盛頓與北京關係將轉好,雙方固然存在不少歧見,領導人間顯然達成重要默契,共同利益促使他們繼續合作。
習近平講話時,強調中美兩國關係搞好,對雙方有利,對世界有利。還說「我們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壞」。習近平將與川普的會面,定位在中美邁向新的四十五年的起點。習近平還提出兩國合作的框架和清單, 顯然有備而來。
川普亦給足面子,接待晚宴,外孫們唱中文歌背誦三字經、唐詩,力圖掃除厭惡中國的形象。會見習近平後的對外講話,川普強調與習建立「非凡的友誼」,將加強雙方在各領域合作與對話,促進兩國關係向前發展,會後雙方也建立四項領域對話機制
據媒體披露,這場破冰會穿針引線的是季辛吉,操盤者是川普女婿庫許納季辛吉向來受北京敬重,他協助雙方高層親信搭上線,促成這次會面。如季辛吉的思維變成川普及其團隊的主流思維,川普政府未來四年的走向,將回至過去幾十年美國對華政策的主軸,不同中國搞對抗,並依三份公報與台灣關係法處理兩岸問題。
對習近平而言,此行最重要目是穩住對美關係。中國經濟現處於轉型升級階段,不僅需要和平的外在環境,還需要加強與先進國家合作。如果與美國關係持續惡化,對北京不利。這也是為何晚見不如早見,透過領袖外交,北京寧可冒點風險,也期待突破交往困境。
川習會公開講話,未提台灣問題,顯示會前美國政府多次重申「一個中國」政策,大幅化解了北京疑慮。川習會後,華盛頓與北京有了新的開始,未來幾個月北韓問題、雙邊貿易談判問題,將考驗兩國關係。
川普的外交作為,並不穩健。川習會或許是這位新總統學習做大國領袖的一堂必修課,對他最重要的不是風風光光的完成會談,而是如何建立可持續的美中關係,讓雙方互信合作,管控分歧。川習會暫時吹散兩國交往頂上的烏雲,是否真的雨過天晴?還待觀察。
(作者為恒生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