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拆解勞保核彈 別光說不練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4501/web/

◆  聯合報社論/經過此役,人們看陳菊的眼光不一樣了
◆  聯合報黑白集/陳其邁出怪招
◆  經濟日報社論/拆解勞保核彈 別光說不練







經濟日報社論/拆解勞保核彈 別光說不練


2020-07-01 00:0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蔡政府目前面臨社會保險兩大定時炸彈,除了健保明年安全準備幾乎歸零勢必大幅調漲保費之外,勞保近三年又連年超過200多億的赤字,潛藏債務去年底已經累積至10.2兆元,基金投資虧損今年前四月高達448多億,民國104年(2015年)精算推測民國116年(2027年)破產,民國107年(2018年)精算又提前至民國115年(2026年)破產,爆炸危機近在眼前。
勞保危機已經成了超級核子彈,使得上千萬勞工憂心未來可能領不到老年給付;而目前具備一次給付資格的勞工有240萬人,一旦恐慌蔓延而急著領取,恐怕政府搬幾千億都不夠應付。尤其蔡總統第二任就職演說,對勞動政策及勞保年改隻字未提,更讓許多勞工質疑「勞工還是蔡總統心裡最軟的一塊」嗎?對此,勞動部長許銘春表示,勞保既是政府辦的社會保險,有問題就要面對,政府一定會承擔責任,不可能讓勞保倒;並強調「勞保這一、兩年一定要解決」,預計今年底完成「部版」的勞保年改草案,顯示急於拆彈的決心,也證明了蔡總統於民國105年(2016年)曾說「年金制度的改革…『現在』不做,『馬上』就會後悔!」根本就是光說不練。換言之,蔡政府和年金改革委員會蹉跎了四年,不但要為勞保危機負最大的責任,在大砍公教年金之後,更無閃躲的空間。
至6月底止,勞動部已召開三場勞保工作坊,有的專家學者認為應針對勞保目前繳得少(最高投保薪資只有45,800元,費率遠低於平衡費率),領得多(平均薪資採計期間為退休前五年,給付率高達1.55%),退得早(目前為62歲)等三大問題,直接朝「多繳、少領、晚退」方向改革,並提高高低薪勞工之間的重分配功能;也有人建議直接砍掉重練,在現有結構外另為一定年齡以下勞工規劃改採確定提撥制等等,基本上都屬正確的方向,也比年改會更敢於面對問題,對症下藥,值得肯定。
許部長也透露,將增加政府撥補金額,希望有機會再提高至500億以上,前勞保局長甚至主張每年撥補1,000億元,也有學者主張以稅收支應,甚至以發行債券方式籌措財源。對於具體的內部改革都沒有明確的方案之前,蔡政府就想動納稅人的錢,其實是最不負責任的態度和作法。因為就政府撥補而言,目前絕大多數勞工的勞保保費有一成是由中央政府補助(即至少400億),參加職業工會者的補助高達四成;參加漁會之甲類會員甚至補助八成;加上另外撥補200億,納稅人其實已經補貼勞保每年至少600億元之巨。
何況,勞保基金之法定來源,包括創立時政府一次撥付之金額,當年度保險費及其孳息之收入與保險給付支出之結餘,保險費滯納金以及基金運用之收益等等,再增加政府撥補金額於法無據。而勞保基金在民國106年(2017年)首度出現保費收入低於給付支出的死亡交叉(赤字),請領老年年金人口首破百萬人,比新近繳納保費勞工還多,早已是明確嚴重的警訊,蔡政府卻坐視不理,任財務缺口不斷擴大;加上基金投資績效欠佳,報酬率甚至不如散戶投資人購買 ETF,又怎好意思往納稅人口袋掏錢?
至於有人動起舉債的念頭,錯把債務當作收入,更是可笑,這等於把社會保險的潛藏債務,表面化為實質債務,也就是把社會保險的財務危機,延伸為政府的財政問題,最後又要由全民承擔,更是增加後代子孫的租稅負擔,讓勞保的代際不公更加惡化,其實是非常不道德的,也讓蘇貞昌院長高調宣示的「政府絕對負最終給付責任」,流為空談。
至於以稅收填補勞保的財務缺口,不但破壞勞保的社會保險精神,也是逃避改革壓力,染指納稅人血汗錢的旁門左道。建議年改會,尤其是身兼長照和年改的政務委員林萬億,現在是該挺身而出,直球對決,負起勞保改革「最終責任」的時候了!















聯合報黑白集/陳其邁出怪招


2020-07-01 00:39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高雄市長補選參選人陳其邁拜票,爭取選民支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雄市長補選,陳其邁說他的選舉策略主軸是「鄉村包圍城市」。這話讓許多人聽攏嘸:高雄縣市都合併多久了,到底陳其邁所謂的「鄉村」是指什麼?「城市」又是什麼?又要怎麼個「包圍」法?
鄉村包圍城市戰略,最早是毛澤東國共內戰時提出民進黨一向最反共,怎麼會去借老毛的方法來用?何況,「鄉村包圍城市」這招,通常是資源處於劣勢的一方,向資源強勢一方挑戰時所用的策略。毛澤東的小米加步槍打敗國軍幾百萬大軍,便是如此。但民進黨完全執政已五年,在高雄更曾執政廿年,握有壓倒性的資源。現在連代理市長都是菊系人馬,陳其邁擁有從中央到地方的資源挹注優勢,且毫不避諱地享用;他還要假裝「以弱對強」,這在騙誰?
別的不說,罷韓還沒投票,陳其邁就以行政院副院長身分多次「假下鄉、真競選」。五月南部淹大水,陳其邁南下「視察」災情,去了高雄,卻略過災情更嚴重的屏東,就是明證。這兩天,蔡英文總統還在自己的官網上,幫陳其邁拉票,要大家「當其邁的後盾」。如果說這樣挾行政資源叫「鄉村包圍城市」,世上所有的城市,都是鄉村了吧。
可以說,陳其邁喊出這樣的口號,絕非自認資源劣勢,而是要藉此製造自己「貼近民眾」、「接地氣」的形象。只是欲蓋彌彰,反而顯得反諷至極。陳其邁這個怪招玩很大,大到可能連自己人都很難相信。














聯合報社論/經過此役,人們看陳菊的眼光不一樣了


2020-07-01 00:42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國民黨發動奇襲占領國會議場夜宿,杯葛臨時會將通過陳菊的監察院長任命案;廿小時後,即遭民進黨以油壓剪剪斷鐵鍊突破防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發動奇襲占領國會議場夜宿,杯葛臨時會將通過陳菊的監察院長任命案;廿小時後,即遭民進黨以油壓剪剪斷鐵鍊突破防線。儘管國民黨的抗爭挫敗被譏為意志不夠堅決,戰鬥不夠勇猛;但是,能擺脫溫良恭儉讓的形象,已是一次自我超越。僅憑進場的廿多名立委,即能凸顯監院提名的嚴重偏差,雖不能讓人刮目相看,至少也是眼睛一亮了。
國民黨要做的,就是不斷增加這種讓人「眼睛一亮」的作為。如此,一則讓民眾看到國民黨自身的改變,二則讓人們看到在野的藍軍努力為人民把關,力抗民進黨政府的濫權、攬權和擅權。只要持之以恆地站穩關注人民權益的立場,扮好在野監督的角色,當下的各種冷嘲熱諷都會過去,一度摔倒的國民黨又會被看見,擅權徇私的民進黨也終會被看破手腳。
藍軍這次占領國會的行動受挫,原因有三:第一,以退回陳菊的監察院長提名作為主訴求,固有其政治正當性,但此一訴求和庶民的距離畢竟較遠。第二,由於行動為了保密,事前知情人士甚少,來不及發動支持者參與,因此場外聲援群眾人數不多,甚至連藍軍立委都沒到齊。第三,要論立院肢體作戰的實務經驗,民進黨遠比國民黨嫺熟剽悍。至於民眾黨和時代力量,雖皆認為陳菊不適合出任查弊職責,但國民黨未能和他們結盟抗爭,或甚至從未想過結盟的可能性
但無論如何,經過此役,國民黨成功凸顯了總統提名不當及陳菊道德正當性不足的問題,並不算白費一場。由於監委的同意權只需二分之一立委同意即可過關,以民進黨目前六十二席的優勢,陳菊被安排出任院長難以抵擋。但是,若加上民眾黨和時代力量的反對票或廢票,陳菊等人可能僅以低票跨過門檻,這形同在野立委給蔡英文和陳菊的一次警告。至少,陳菊當上院長後必須更小心翼翼行事,不能徇私偏頗,以免留下畢生汙名。
從這個角度看,國民黨要如何扮演在野監督角色,也許就可以有更開闊的天地可言。這次蔡總統的監委提名,先玩兩手策略,意圖左右討好,卻未進行任何黨內外的徵詢或協商,以為提名一個黃健庭,即足以掩護陳菊的官箴汙點助她過關。引發爭議後,蔡英文忙著安撫黨內派系的反彈情緒,任由同志蹧蹋並逼退黃健庭。這種事前不溝通,事發不善後的行事風格,連國家名器都無法維護,又如何領導國家、彌合社會裂痕?
換言之,這次國民黨的占領議場行動雖是針對陳菊而來,但它真正要對抗的,是主政者玩弄權術又將國家名器徇私授受的濫權行為。這樣的主軸,才能扣緊社會關注,爭取到民眾的支持。這類事關民眾權益的議題俯拾即是,國民黨只要心懷關注,無論議題大小,均是可以發揮的題材。許多議題,不一定非要訴諸激烈的抗爭手段,重要的是善體民意用心發掘,即使只是平實的臉書鋪陳或直播呈現,都能喚起民意的共鳴。小如三倍券引發攤商對延緩兌現的不滿,中如台電重啟中火二號機造成中台灣的空汙,大如民進黨大肆撒錢補貼造成財政的沉痾,國民黨都必須找到自己的監督切入點,證明執政黨的霸道、濫權與不負責。只要夠認真,夠貼近民心,還怕喚不回民眾的支持嗎?
打群架不如人,國民黨其實大可不必自怨自艾。要在台灣價值混亂的政壇中存活,借用林佳龍那句話,藍軍要當個「聰明的政治人」:不必死守著溫良恭儉讓的道德身腰,不要踩著前人的經驗公式一再重蹈覆轍;要誠懇而積極地跟民眾站在一起,要忠實而強硬地堅持民主信念。這些,才是從政者最明智的生存法則。
陳菊的任命案,本來就會強行通過。但經過這一役,人民看她的眼光,就不一樣了!

【重磅快評】吳釗燮鋪哏演出「中華民國消失記」 

◆  【重磅快評】吳釗燮鋪哏演出「中華民國消失記」
◆  【即時短評】三倍券轉圈圈之亂 蘇要「唯唐鳳是問」?
◆  【即時短評】廢除考、監國民黨催油門 民進黨再無藉口
◆  【即時短評】同主張廢考監 國民黨陷拿香跟拜陷阱?

◆  【重磅快評】藍軍占議場 民眾黨耍嘴皮 誰搶話語權?
◆  【即時短評】范雲、賴品妤 乾千杯
◆  【重磅快評】自囚的藍委 正在見證陳菊的人權光環
◆  【即時短評】提名陳菊要在野理性 民進黨別逗了









【重磅快評】吳釗燮鋪哏演出「中華民國消失記」 


2020-07-01 18:52  聯合報 /   主筆室 
外交部長吳釗燮今天宣布與索馬利蘭共和國以「臺灣代表處」及「索馬利蘭代表處」的名稱互設官方機構。吳也公佈今年2月26日與索國外長簽署「中華民國(臺灣)政府與索馬利蘭共和國政府雙邊議定書」的照片。記者胡經周/攝影



外交部今天宣布我國將和非洲索馬利蘭互設代表處,兩國政府同意將以「台灣代表處」及「索馬利蘭代表處」的名稱互設官方代表機構,外交部長吳釗燮聲稱雙方認為這種官方性質的代表處對彼此最有幫助,因此敲定用此方式建立彼此關係,但實為蔡政府著手消滅中華民國的重要一步
吳釗燮說得好聽,為推動與非洲國家的合作關係,拓展我國在東部非洲布局,兩國政府經過協商,今年2月26日由他與來訪的索國外交部長共同簽署「中華民國台灣政府與索馬利蘭共和國政府雙邊議定書」;但雙方四個月前簽的議定書中尚有「中華民國」四字,「台灣」兩字在括弧裡,不過今天雙方公布互設代表處,不僅台灣的括弧拿掉了,連中華民國也不見了,讓人不免納悶,吳釗燮到底是中華民國的外交部長?還是台灣國的外交部長?
其實,我方與索馬利蘭的交流並非始自蔡政府,更不是吳釗燮上任外交部長之後,早在陳水扁時代,路竹會就組隊前往義診,還安排當地醫生來台受訓,馬政府時期我國漁船在索馬利亞海域被劫持,外交部也曾請索馬利蘭柏培拉港務局協助,民國104年(2015年)索馬利蘭更給予我國民免簽入境;然而,蔡政府為了讓「中華民國」消失,吳釗燮花費心思,以兩方簽訂雙邊議定書為由,為互設代表處鋪哏,在名稱上做文章,請索國配合演出完成這場「中華民國消失記」的大戲。
吳釗燮形容這次雙方互設代表處沒有任何壓力,雙方商談抱持開放態度,經過討論後決定設立代表處,這樣最符合彼此利益,其中充滿多諸多想像,試問:兩方交流多年,互設代表處會有什麼壓力?我方在非洲多國都設有代表處,為何獨獨在索馬利蘭會有壓力?所謂最符合彼此利益,就我方來說又是什麼?難道是拿掉「中華民國」嗎?
蔡英文總統連任就職演說中,涉及國家主權的用詞上提及「台灣」共46次,「中華民國」則只用了4次,但值得注意的是,她在競選期間時常把「中華民國台灣」掛在嘴邊,但在就職演說中僅使用 1 次,這正可以說明外交部這次選擇台灣、拿掉中華民國,是多麼的「政治正確」啊!
蔡政府處心積慮要消滅中華民國,過去只是說說,這次好不容易找到和我國同是國際孤兒的索馬利蘭切入,終於把台灣二字正式抬出來,吳釗燮說索國樂見我國用台灣代表處名義設處,因為不是建立正式邦交,所以不是用「中華民國代表處」名義,據此邏輯,我方在沒有正式邦交國家所設的「中華民國代表處」是不是也都要改成「台灣代表處」?













【即時短評】三倍券轉圈圈之亂 蘇要「唯唐鳳是問」?


2020-07-01 15:06  聯合報 /   記者賴于榛/台北即時報導
三倍券綁定與預購今正式上路,卻發生轉圈圈之亂。圖/行政院提供


三倍券綁定與預購今正式上路,卻發生轉圈圈之亂,對比政務委員唐鳳前兩天說,三倍券的預購跟口罩實名制一模一樣,沒想到,卡卡的狀況也跟當初口罩實名制的狀況相去不遠,讓人質疑這幾個月的預備期,到底甚麼地方出了狀況,而行政院長蘇貞昌當初說的「唯唐鳳是問」,到底會不會上演。
民眾面對口罩實名制的預購基本上已經得心應手,也差不多忘記當初上路時的系統大當機,沒想到三倍券的預購縱使做了網路預購、超商預購兩種預約購買的分流,仍是重現了當時卡卡場景,勾起民怨。
一個上午,許多民眾嘗試三倍券的綁定與預購,卻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有人炫耀1分鐘內搞定,也有人哀嚎在超商事務機預購,半個小時還在「轉圈圈」,不滿的怒氣也轉到蘇貞昌臉書發洩,許多網友乾脆放棄,「當機不用去白跑、剛去每間都當機、跑了兩間,都當機、請問這是準備好的結果嗎?」
口罩實名制操作已有段時日,與超商的合作不是這一兩天而已,超商事務機能乘載多少量能勢必也做過檢測,三倍券也早在6月初就對外宣布規劃,但如此長的準備期還是應付不了民眾的「熱情」,要讓人怎麼相信有政府會做事?
平心而論,三倍券多元的領售設計、購買限制,可以理解是為了刺激消費、分流人潮,但面對在野黨與部分民眾的不看好,三倍券上路首日的表現也沒有扛住壓力,好不好用還不知道,壞印象恐先讓三倍券被定型。
網路預購尚且如此,按照目前數據,購買實體券的民眾比例偏多,接下來可以想見郵局販售實體券會湧入大量人潮,如何避免重現萬元紓困之亂時,因為排隊、因為資訊不清,導致的民眾怒火沖天、第一線人員承受委屈,行政院勢必要再多動動腦筋,或是該趕緊「唯唐鳳是問」。















【即時短評】廢除考、監國民黨催油門 民進黨再無藉口


2020-07-01 12:34  聯合報 /   記者陳熙文/台北即時報導
監察院、考試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國民黨團佔領主席台,被民進黨團強力排除,不過臨時會的朝野對抗才正要開始。
誠然,國民黨團起先一頭熱,論述不夠完整,集中火力在要求前總統府秘書長陳菊不得擔任監察院長,令訴求偏向陳菊的人格檢驗,有政黨對立大於政策攻防之嫌,難獲藍營支持者以外的共鳴。
不過隨著國民黨團站穩陣腳、強化方向,瞄準廢除考、監院的具體目標,民進黨恐不得再敷衍了事。
支持三權分立、廢除考、監院一直以來都是民進黨的核心倡議,如今國民黨有意擁抱議題,與民進黨形成難得的共識,民進黨可不能無動於衷,表現消極。
儘管民進黨團聲稱相關議題並無急迫性,應該等國會下一會期再來從長計議,但眼下臨時會即將處理的前瞻二期預算案,以及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等,嚴格來說也沒有急迫性,議程安排並非鐵板一塊。
更何況,修憲乃是民眾普遍期待之舉,更是被綠營支持者寄予厚望。如今,過往被視為最大阻礙的國民黨已然敞開大門,民進黨再無藉口,必須有所回應,倘若動作慢條斯理,不願在天時、地利、人和皆齊全的情況下盡力為之,啟動修憲討論,以議事程序為由搪塞,恐怕民眾將難以接受。
曾被形容為高牆的國民黨,現拋下繩子,讓民進黨攀越。是否本於初衷、接住繩子,啟動廢除考、監院,大家都在觀望民進黨的態度。













【即時短評】同主張廢考監 國民黨陷拿香跟拜陷阱?


2020-07-01 08:32  聯合報 /   本報記者鄭媁
在蔡英文總統指示下,總統府已籌組廢除考試院、監察院(圖)的專責平台,由總統府副秘書長李俊俋負責。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考試院監察院人事案將在立法院臨時會行使同意權投票,蔡英文總統在就職演說拋出的憲改議題,再成討論焦點。隨著廢除考、監兩院逐漸成為藍綠共識,國民黨也須認知,自己在修憲工程扮演的重要角色,勿掉入拿香跟拜的陷阱。
不滿蔡總統提名陳菊出任監察院長,其餘監委被提名名單同樣綠油油,國民黨團以監院人事酬庸為由,同樣主張可廢考監,並讓司委會藍委李貴敏、吳怡玎研擬相關版本。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則喊話國民黨不要臨陣逃脫、打假球。
廢考監的修憲工程浩大,非憑一紙提案討論通過就能朝令夕改,包括前期工作、制度銜接、職權分工等都有待細緻規畫。也因修憲高門檻,國民黨團將不再淪為被多數暴力碾壓的在野黨,而是扮演整體憲改的關鍵少數、其話語權可以是武器,也可能是毒藥。
綠委蔡易餘在520前提出憲法增修條文修正,刪除「國家統一」等字眼,引發政壇風暴,國民黨團逆勢操作不擋案,讓綠營只能趕緊收手撤案,贏下漂亮一仗。如今藍營表態願廢考監的主張,是否同樣提供民進黨反向操作的空間,不可不慎。
對於考試權、監察權的存在,民進黨創黨黨綱早已明言,必須檢討大而不當的五權分立體制。而國民黨將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奉為圭臬,甚至列入黨綱,一旦廢考監主張具體落實,國民黨的歷史定位及價值將走向何方,值得深思。

聯合筆記/做工的人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4501/web/

◆  不能賣華為…台積電搶訂單 神救援浮檯面
◆  紓困到振興 重塑台灣經濟
◆  崛起vs.焦慮 龍象世紀大博弈
◆  港版國安法上路 台港關係 考驗才開始
◆  港版國安法上路 「一國兩制」空笑夢
◆  漫畫/盲腸更肥了
◆  聯合筆記/做工的人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做工的人


2020-07-01 00:17  聯合報 /   鄭朝陽

台北京華城百貨拆除工程日前發生工安意外,一名工人因樓地板坍塌遭埋,消防人員趕往搶救。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天氣很熱,安裝冷氣的工人忙得不可開交,但進門的師傅都是近五十歲以上的中年人,問他們「這一行年輕人怎麼感覺很少?」師傅答得直白「只安裝冷氣做不到半年,賺得少,沒有年輕人要來」。
營造業的朋友也喊缺工,尤其水電、木工、水泥工,一趕工,下游包商還會坐地起價。工頭也抱怨,工人集辛苦、汙穢、危險於一身,而且還願意認真做的工人真的不好找,要趕工、調人手,當然要有好待遇。
產業缺工已是台灣的日常,而且遍布各種勞力密集的三K行業,加上教改方向錯誤,弄得年輕人頂著學歷,寧可在便利商店吹冷氣打工賺時薪,也不願下苦工學一技之長,儘管媒體再怎麼宣傳專業技工待遇其實很迷人,年輕人還是敬而遠之。
除了辛苦,做工的人處境真的危險。昨天台中就有四十二歲的泰籍移工失足跌落一點五公尺深的煤渣攪拌爐,送醫不治。日前台北京華城的拆除工程作業時,四十七歲邱姓工人在一樓開著小山貓施工,被八樓突然塌落的樓板掩埋,痛失一條寶貴生命。
這些不幸悲劇幾乎天天在全台各地上演,勞工主管機關以往常統計勞工職災排行榜,墜落事故總是名列前茅,藉此提醒雇主做好工地風險管理。六、七前的台北市勞動局甚至針對死傷的重大勞安事件編製「職災地圖」,清楚標註發生過死傷意外的營造工地,讓這些「凶宅」在網路上公開,並連結地政局的不動產資訊網頁,供民眾買屋參考,也給業主壓力。
然而,一樣是首都的台北市,不僅市府官網已看不到職災地圖,京華城的工安意外也不見勞動局宣示勞安態度,更早之前的錢櫃 KTV 大火的罹難員工賠償,更看不到台北市政府強力守護罹難員工權益的決心,從對業者的假扣押到成立賠償信託基金、協助團體訴訟等作為都看似被動,兩相對照之下,守護勞安的態度高下立判。
如果要大家捫心自問:願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去當工人?以當下這種勞安的職場來看,答案應該是顯而易見。其實台灣不只需要做工的人,更要養成各種專業的職人,打造安全的工作環境才能撕掉又髒又危險的標籤,迎來更多年輕新血;政府和企業主的勞安教育和管理,真的該加油了!














港版國安法上路 「一國兩制」空笑夢


2020-07-01 00:25  聯合報 /   孔令信/大學教師(台北市)
香港銅鑼灣大型車輛宣傳港版國安法,警察在街頭執勤。 (中通社)


大陸人大常會在六月最後一天以全票通過港版國安法案,毫無懸念地就趕在七一起實行,首當其衝的當然還是黎智英黃之鋒等泛民主派人士,根本上說就是黎智英、黃之鋒條款,特別為他們量身打造!
從民國103年(二○一四年)雨傘革命開始,泛民主陣營人士就被鎖定,但因還有「一國兩制」的承諾,所以北京至少還保持一個「港人治港」的民主假象;但到了去年六月九日「反送中」運動,北京起初還是持著觀望態度,十一是大家觀察的指標,那天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北京參加慶典後傍晚即返港,十月四日即推出「禁蒙令」馬上引起市民強烈反彈,十月五日《人民日報》一版刊出評論員文章〈禁止蒙面,止暴制亂聲援林鄭,當時已將反送中定位為暴亂而非民主示威反送中的抗爭一直到十一月廿四日舉行的區議會選舉投票率創新高,泛民主派大勝,令建制派和鄉事派遭到史無前例重創,緊張氣氛才漸趨緩
美國順勢所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北京當然更是不滿。所以在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之際召開的兩會,加速運作港版國安法草案!然而此舉最大的敗筆就是人大介入立法,完全打破對港「一國兩制」的承諾,只為了要打擊北京所謂的「港獨」。
六月廿九日北京官媒環球時報社評:〈賣港賣國者需要識時務,頑抗必遭懲〉直揭:國安法「不會剝奪那裡人們的任何合法權利,包括言論自由、和平示威的權利等。但是那些煽動『港獨』、推動外國勢力『制裁』香港等惡毒表現在老百姓的常識中就屬於『叛國』,它們與港人正常生活所需的各種自由毫無關係…」
擺明就是把過去所有上街請願/抗議的香港市民,特別是與特區政府和中共對抗的民主示威活動打成「叛國」,坐實了香港七一起即進入「一國一制」,任何兩制的說法都只是口頭說說。事實上按《環時》的邏輯,言論自由、和平示威的權利都有,就是不准有反對中共的自由。既然不能反對也不能批評,那麼還算得上是言論自由與民主嗎?
其次,港人的國安法不能由港人自己立法,還得勞駕人大來操盤,港人還有選擇民代執行民主的權利嗎?一切不都是要聽北京的,任何想要大聲反對的人,在港版國安法下就有可能是「港獨」、「叛國者」,未來的廿七年中,哪還需要特區政府與議會?
最後,七一起的香港,美國插不上手,各國幫不上忙,港版國安法已經禁錮了香港市民最基本的人權,不是做順民,就是做北京的打手,因為這樣才有言論與示威的自由!想要抗議特區政府或中共,門都沒有了!













港版國安法上路 台港關係 考驗才開始


2020-07-01 00:29  聯合報 /   戴世瑛/律師(台北市)
港版國安法火速實施後,台港關係會受什麼樣的影響也備受關注。 (美聯社) 


港版國安法通過實施,會不會從此改變「一國兩制」現狀?對台、港關係後續效應為何?不知我當局,除一貫的聲明譴責、口頭警告「停用港澳條例」,與公布人道援助專案外,是否已作好萬全的因應準備?
形式上看,此法僅係針對懲治在港實施的危害國安犯罪。與基本法所承諾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政策,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尚無違背。
惟立法程序上跳過港立法會,構成要件又具不確定性,且條文增設了例如由特首指定承審法官、大陸中央在港設國安公署監督指導辦案、特別情況下大陸保留行使管轄權等若干有異於香港現行或一般民主法治國家刑事偵審制度的安排。對該區既有法治體系,確不無衝擊
故該法生效上路,係填補法漏洞,為港輸入「防毒(獨)軟體」,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或緊縮港府自治權限,壓制港民包括言論、新聞、出版、結社、集會、遊行等權利自由,導致「一國兩制」「名存實亡」,誠有待觀察。
尤需留意的,是台、港關係發展。按港版國安法規定所謂「分裂國家」或「外部勢力干預」,大陸外交部與國台辦業點名包括台獨港府成立的港台協進會,日前亦指責我政府藉台港策進會干預香港事務」。雖迅即為我否認,但由此觀察,今後我方在港活動與交流空間,恐大幅遭限制。台、港間官方互動,勢難維持對等善意,或將步兩岸關係後塵,陷入僵局。
影響所及,舉台、港刑事司法為例。前因陳同佳返台投案爭議,雙方齟齬,現時兩地司法互助幾乎完全中斷。當國安法利劍高懸,加上無相關協議保護,未來赴港台胞或駐港單位人員有無人身安全疑慮,甚至發生「港版李明哲事件」可能?令人憂心。
最後提醒,倘就台、港兩地人員往來、轉口貿易、金融匯兌等指標綜合評估,港對台重要性,可能遠大於台對港。在形格勢禁下,能否迴避爭議落實「撐港」專案、保證我在港權益與待遇,乃至決定停用港澳條例時機,與回歸兩岸條例適用對象範圍等,此際均成迫切難題。對去年因反送中意外撿到槍的蔡總統與國安團隊來說,考驗才正要開始















崛起vs.焦慮 龍象世紀大博弈


2020-07-01 00:36  聯合報 /   石齊平/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香港)
中印邊界爆發衝突,雙方互有傷亡。這是2017年雙方在洞朗地區武裝對峙以來,又一次激烈的邊境摩擦。 (法新社)


最近中、印兩個在西藏拉達克地區邊境又爆發衝突,雙方互有傷亡,這是繼民國106年(二○一七年)雙方在洞朗地區武裝對峙以來,又一次激烈的邊境摩擦。對照近年來印度對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的抵制,及去年在 RCEP 簽署前最後一刻的臨門退縮,相當程度上都折射了印度面對中國持續快速崛起下的糾結焦慮。
中國龍與印度象,民國51年(一九六二年)第一次交手,龍勝象敗。象沒齒難忘,時刻想扳回一城,然而力不從心,事與願違,徒然更加深了焦慮感。
GDP已位居全球第五的印度,面對 GDP 上升更快已位居全球第二的中國,除了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惆悵外,其日增的焦慮感也其來有自。
回到民國51年(一九六二年)中印的藏南之戰,中方雖勝出,但整體戰略形勢印度是遠優於中國的。中方雖大敗印度,但毛澤東卻斷然下令回師,甚至撤退到戰前實際控制線以北廿公里,留下了一場「讓世界目瞪口呆的勝利」。主要原因是後勤難以支援。相較於印度境內的一馬平川,後勤補給容易,中國有青康藏平均海拔四千五百米的高原,當時既無鐵路亦無高等級公路,亦乏高原機場及能航行於高原的航空器,雙方戰略形勢孰優孰劣,不問可知。因此中方見好就收,並提出以實際控制線為準劃定永久邊界的主張。
目前中、印邊境有三處未定界,東線即藏南地區,面積九萬平方公里,地處亞熱帶,肥沃,由印方實際控制;中段,在尼泊爾以西,二千平方公里,亦由印方實際控制;西段,即最近雙方衝突的阿克賽欽,三點三萬平方公里,由中方實際控制。如印方也同意中方主張,三處爭議地皆以實際控制線為準劃分永久邊界,那麼印度將取得東段與中段,以交換中國取得西段的阿克賽欽。
由中方實際控制的阿克賽欽,是新疆與西藏唯一的陸路通道,且是整個中亞的制高點,由北而南,由上而下,直接就威脅到了印度的心臟區(新德里、孟買、加爾各答)。
從民國51年(一九六二年)到目前,大約一甲子,整個西藏的戰略形勢已出現大翻轉,青藏鐵路已通,高原機場已建,適應高海拔作戰的戰鬥機、直升機、運輸機均已齊備,輕型坦克高原之上如履平地,加上導彈部隊及北斗導航,整個印度均在西藏高原的威懾之下。
不僅如此,雅魯藏布江利用高低海拔落差建大水壩,無論截水、放水,均對印度東北構成巨大威脅。
再者,六十年前,印度洋基本是屬於印度或美國的,但進入廿一世紀,中國除了一帶一路基建大倡議外,更通過了在友好國家相關港口的興建與使用(緬甸皎漂港、斯里蘭卡漢班托特港、馬爾地夫港、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紅海口的吉布提),連起了一串在印度洋中形似包圍了印度的珍珠鏈
經過一甲子布局,中國龍在龍象世紀大博弈中,明顯已徹底翻轉了開局時的劣勢,不但「做活」了西藏,且遏住印度心臟要害,更在地緣上構築了大包圍圈。進入中盤後,印度這盤棋看來是更難下了。














紓困到振興 重塑台灣經濟


2020-07-01 00:38  聯合報 /   王釗洪/大學兼任教授(嘉縣民雄)


今天,喧囂多時,全民關注的「振興三倍券」正式上路了。經濟部樂觀估計,待七月十五日振興三倍券正式使用後,餐飲業在下半年將快速回溫
然而這種折價券式的消費券,想要達到期望的最大乘數效果,必須先有全民參與的意願,唯迄今民間領券的意向似乎不高。近日更傳出南部與中央同屬執政黨的六都之一的官員及議員們,曾公開表態不領三倍券,個中原因為何,似乎值得探討。
素有無煙囪產業之稱的觀光旅遊業,在台灣長久以來便是國民經濟的重要項目。不過它的需求彈性大,也容易受外來衝擊的影響,在今年新冠疫情肆虐之前,台灣的旅遊業就已承受了一波陸客驟減的黯淡。觀光旅遊一個特點是牽涉的行業很廣,相互的依存效果很強,旅宿、餐飲、交通、旅行社策畫、導遊領隊等需協同配合,絲毫馬虎不得。
近期主管機關交通部已承諾,除三倍券對旅遊業的支持外,七月一日將推出為期四個月的「安心旅遊補助」,分別針對團體旅遊、自由行住宿、遊樂業入園、巴士等加以補助。此外,紓困3.0將是對九月前仍受疫情衝擊的國際旅遊業,補助員工薪資及協助融資貸款。
台灣的旅遊景點雖然不少,但行程納入觀光夜市似不可免。可惜的是夜市的髒亂喊了幾十年,能真正改善的不多,政府難道不能嚴加督促改進?中南部鄉間景點附近的觀光民宿,也難有合乎最低水準的。
去年我聽一位日本來的交換學生和幾位台灣同學,去咖啡農園參觀。回程天色已晚,便投宿在一棟民宿,入住後發現不但設備簡陋,而且氣味怪異;更難忍的是庭院裡「雞犬同框」,這隻吠完那隻啼,直到天亮,正是「乘興而來,敗興而返」。
在中南部農村地區,這類小旅館及民宿多得不可勝數,欠缺品管的作法若延續下去不但會敗壞了景點的聲譽,更會斲喪國旅的前程。政府應該趁此良機協助業者升級,改善體質;地方政府也應善加維護風景區的公共衛生,勤加整修道路設施。
歐盟七月重開邊境。台灣再度迎接先進國家旅客的機會指日可期,定位為國際觀光、旅展的大型豪華飯店也應開始超前部署,早做準備。
新冠肺炎疫情解封後,內需的餐飲、商業與旅遊可望逐漸復甦,但以外銷為主的製造業,由於全球疫情依然嚴峻,未見明顯降溫,上半年轉單、補單效應已過,七月的挑戰才要開始。訂單不來,廠商也無計可施。政府的首波薪資補貼的紓困財源即將用罄,即將啟動第二波補貼,據保守估計紓困額度可能上看一千億元,不可謂不巨。
詭異的是新台幣兌美元的匯率從去年五月迄今,已升值兩元,出口的障礙除了國外持續的疫情,強勢的新台幣會使問題更趨困難。政府若未能考慮出口競爭國的匯率走向,新台幣持續升值的壓力恐會增加紓困的額外負擔。
七月一日將是台灣繼防疫成功之後,再次展現完滿重塑經濟復甦的里程碑!




















不能賣華為…台積電搶訂單 神救援浮檯面


2020-07-01 00:43  聯合報 /   劉佩真/台經院研究員、APIAA理事(台北市)
雖然可能無法再幫華為進行高階製程代工,但台積電先進製程的全球高度競爭力,在此時扮演強大的保護傘。 (路透) 


原先在美國對於華為祭出直接產品原則,市場憂心一二○天緩衝期過後,台積電恐無法再幫華為進行高階製程的代工,若以華為目前占合併營收比重最高可達十五%看,將對台積電今年第四季營運績效產生衝擊。
不過台積電先進製程的全球高度競爭力,的確在此時發揮強大的保護傘。台積電訂單後援部隊果然陸續浮出檯面,特別是五奈米製程因全球無其他供應商,故包括 Apple、AMD、Qualcomm、聯發科、NXP、Xilinx、Nvidia 將陸續分食華為所空缺出來的台積電產能,今年台積電合併營收亦可順利達到先前法說會所說明十四—十九%的區間,對於國內出口表現亦可形成支撐力量。
以聯發科來說,今年第二季起陸續備齊高中低階 5G 手機晶片,頗有逆襲 Qualcomm 的氣勢,畢竟聯發科背後亦挾其美中交惡的經營環境,此態勢反有利於聯發科替代 Qualcomm 晶片,搶攻中國其他手機品牌業者的訂單。也就是說,有鑑於聯發科無論在 4G 或 5G 領域的手機晶片市占率皆有機會上揚,混合市占率將由今年約卅%攀高到民國111年(二○二二年)四成以上。
再者,聯發科於網路與遊戲機特殊應用晶片解決方案業務持續成長,何況美中科技戰越演越烈,反而促使 OPPO、紅米、Vivo 會更積極向聯發科採購,使得今年公司營運績效將呈現成長格局,也連帶加速聯發科對於台積電的下單,除下半年加碼七奈米、十二奈米之外,聯發科亦有機會提前導入台積電五奈米,來加持公司高階 5G 手機晶片效能,成為台積電神救援的本土業者。
相對地,今年下半年 Qualcomm 也積極推出新品與聯發科一較高下,除了六月發布 Snapdragon 690 SoC,採用台積電八奈米製程,搭載 X51 調製調解器之外,預計九月將發表 Snapdragon 875、X60 基頻晶片,將採用台積電五奈米製程,而今年第四季更可放量,此也形成台積電五奈米製程的另一個後援部隊。
更重要的是,台積電目前最大單一客戶 Apple,未來占台積電的比重將持續站穩在兩成之上,主要是除了維持 iPhone 12 的五奈米製程處理器投片量不變之外,Apple 基於對於核心關鍵晶片的主導性與自主性,將推出自家的 CPU 取代 Intel 的產品搭載在 MacBook 上,顯然 Apple 對於台積電的晶圓代工下單產品,已由智慧型手機延伸至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反映隨著系統廠商自製晶片比率愈高,且追求更高的效能及差異性,台積電相較於競爭對手,接獲訂單的機率也就更為提升。

陳立恆/當天空不是極限,What is the Next?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立恆/當天空不是極限,What is the Next?








陳立恆/當天空不是極限,What is the Next?


2020-07-01 00:12  聯合報 /   陳立恆(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SpaceX的「獵鷹九號」火箭順利發射升空後,在現場觀看的SpaceX執行長馬斯克振臂歡呼。 (歐新社)


現實版鋼鐵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在全球因為病毒流行而烏雲罩頂的六月,成功地用他的獵鷹九號(Falcon 9)以及飛龍火箭(Crew Dragon)在地球上空衝出了一片石破天驚,寫下第一次民間航太企業將人類載上太空的歷史紀錄。
老實說,我十分羨慕他能夠在這個外人看起來瘋狂至極的太空夢上不計成敗、上下求索,因為就像每一個喜歡仰望星空的孩子,我也有過自己的太空夢,六月初 SpaceX 成功回收獵鷹九號的關鍵科技,其實我早在廿多年前投資的一家公司 Kistler 就已經掌握了部分回收的奧祕,只可惜時空機遇不同,彼時正是美蘇太空競賽的低谷,又出現了新的衛星遙控壓縮技術,所以我們未能跨過一步登天的門檻,只得抱憾止步於技術商業化之前。
然而除了羨慕,其實我也不得不承認馬斯克的太空夢存在著一種只想瞻前、不能顧後的隱憂,他從不諱言關於移民火星的宏大藍圖,而在邁向火星之前,他似乎想要先一步布局地球的天空。英文裡有一句成語:「The sky is the limit.」(唯天是極限、天高任你飛),他的星鏈計畫Starlink就是一個天高任你飛的極限計畫。該計畫預計於民國108-113年(二○一九年至二○二四年)間在太空中搭建一個由一點二萬顆衛星組成的一片星羅棋布,目的在於為整個地球全天候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衛星網路。據悉未來 SpaceX 還可能將星鏈計畫的衛星發射總數從一點二萬顆擴張到四點二萬顆,可是值此同時,全世界實際在軌運行的人造衛星不過區區五、六千顆而已。
目前某些天文學家已經跳出來質疑這項計畫。另一方面,我們也不難想像當一個為 NASA 服務的美國公司在地球周圍有幾萬顆衛星運行時,其他諸如中俄英德法等重要國家又怎麼可能袖手旁觀?所以吾人以為一場世界性的天空大戰其實已經箭在弦上、一觸即發,以後甚至可能會有幾十萬顆人造衛星在我們頭上密集旋轉,緊接下來軌道分配、太空垃圾、資源耗竭、機密隱私等各種層次的問題勢必接踵而至
可是我覺得其中更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是,當天空不再是人類的極限時,那什麼是我們的下一個極限?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詮釋,而我首先想到的是「宇宙」(Universe)。「宇宙兩字其實來自道家思想家文子的體察,他的原文是:「古往今來謂之宙,上下四方謂之宇」,從今天看來這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哲學思想,已經有了時間與空間的結合,和現代主流科學以及西方重量級科學家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認知與學說居然相去不遠,所以也許當人類征服了代表空間的太空,意謂著我們的下一步就是征服時間
誠然,我知道人類的古往今來比起整個宇宙,不過是一座森林裡的一粒塵埃,但這粒塵埃裡卻乘載著地球七十億人口與無數下一代如假包換的喜樂與哀愁,如果「古往」不能改變,「今來」又將如何期待?我特別好奇即將主宰未來的年輕世代們對於天空之外的想像與期待,於是我將明年法藍瓷國際設計大賽的題目訂為What is the Next?」,我希望那些青春飛揚的創造力與企圖心,能夠透過幾乎亙古不變的陶瓷材質,一起在這個天外有天的宇宙之內,探索上下四方與古往今來的下一個極限,也許我們有機會啟發下一個世代的伊隆.馬斯克,亦未可知,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