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6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成立外匯主權基金 進軍國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4653/web/ 

◆  聯合報社論/環團被蔡政府當免洗筷,還在等皇恩浩蕩?
◆  聯合報黑白集/神山護國,國不護神山
◆  經濟日報社論/成立外匯主權基金 進軍國際






經濟日報社論/成立外匯主權基金 進軍國際


2023-04-27 03:10  經濟日報/ 社論
美元債券示意圖。路透


兩位立委吳欣盈及羅明才提出「中央銀行法修正草案」,已獲得過半數立委連署,近日並將於立法院審查。該草案規範中央銀行提撥外匯存底的10%,以成立追求財務績效為目標的外匯主權基金,並以具備策略性及關鍵技術的外國公司為投資標的。目前央行外匯存底操作不追求績效,且國內鮮有資金投入到國際各行業巨擘公司的情況下,成立外匯主權基金或許可出現轉機。

央行將絕大多數外匯存底購買各國公債,逾七成是美國公債,而其餘是定期存款以及其他國家的公債。因此,外匯存底滋息成為央行盈餘的主要來源。根據央行公布2012至2021年利息收入的資料,再輔以各年度美元兌換新台幣的平均匯率,以及每年外匯存底的平均值資料,可以計算出這段期間外匯存底的報酬率。最高出現在2012年的3.54%,最低出現在2021年的1.89%,而這十年間的每年平均報酬率則為2.8%。此績效表現略低於香港外匯基金同一期間平均每年3.4%的報酬率,但遠落後於新加坡政府投資基金從2002至2022年20年期間,平均每年7%的報酬率。

央行的外匯存底配置方式,如同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上,不但違反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馬可維茲所倡導的資產組合風險分散化的準則,且無法規避利率變動與通貨膨脹的風險。首先,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美國聯準會於2020年3月將聯邦資金利率調降至0至0.25%,並維持到2022年3月。之後則連續升息九次,到今年3月升息至4.75%至5%。因此,央行從2020年3月起,有二年的期間,買入到票面利率非常低的美債。這除了造成央行外匯存底的報酬率由2019年的2.74%下降到2021年的1.89%外,同時也導致其市值大幅減損。

根據美國財政部的統計,我國持有美國公債的金額,從2020年3月的2,050億美元,到2022年底,增加10.2%成為2,260億美元。然而,同一段時間,美國10年期公債的期貨價格下跌19.8%。換言之,這段期間央行所買的美國公債,其市值最高折損二成。因此,央行以其持有外國公債皆是到期,因而不影響收益的說法,像似魯迅筆下阿Q常用的精神勝利說詞。

其次,央行配置外匯存底的方式,也無法對抗通貨膨脹風險。根據馬可維茲的理論,若配置的資產,其預期報酬走勢互異,則能降低資產組合的風險。香港外匯基金即採此觀點,從2009年起,增加了一個涵蓋私募基金及能對抗通膨的房地產的「長期增長組合」。此組合截至2021年為止,創造出每年15.4%的報酬率,因而使香港外匯基金的近來表現,能略優於我國外匯存底的報酬率。

各國一般以能支付三個月進口需求的金額做為外匯存底的安全存量。以去年進口金額為基準,目前我國外匯存底可支付15.7個月的進口需求。因此,一旦成立外匯主權基金,我國外匯存底仍能支付14個月的進口金額。另外,央行最近又以目前外資擁有的我國股票、債券及現金約略等於外匯存底的價值,因而擔心國內資金流動性的問題。然而,這個看法有點杞人憂天。過去各國的經驗顯示,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外資並不會集體同時撤資。反而是永遠存在巴菲特這類投資人,會選擇在類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及2020年新冠肺炎等灰天鵝事件出現時,採取危機入市的行動。

我國若成立外匯主權基金,其560億美元的規模在全世界主權基金將排第30名。至於投資標的,可參酌其他主權基金的做法。例如目前全世界主權基金規模排行第二的挪威主權基金以及第六的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在去年時分別為台積電的第四及第三大股東。因此,日後我國的外匯主權基金也可投資於各國各產業的龍頭公司。如此既可增進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也可帶動國內產業及技術升級。













聯合報黑白集/神山護國,國不護神山


2023-04-27 05:18  聯合報/ 黑白集
台積電。路透


受全球景氣影響,台積電首季營收罕見地不如預期。尤其三月,月減十.九%,年減十五.四%,嚴重下滑。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並為美國對晶片法案設置諸多補貼限制表示無法接受,稱要與美國商務部溝通,才會提出申請。近日台積電股價摜破五百元大關,市值失守十三兆元,台股也連帶大跌。

台積電去年在地緣政治擠壓下赴美投資設廠,一則為分散風險,二則是美國提供優渥的補貼誘惑。誰料,在台積電不斷加碼投資金額後,美國政府卻不斷抬高補貼條件,包括廠商必須交出詳細營運資訊,若有超額盈餘須與美國政府分享等等。如此一來,美國擺明了「請君入甕」,台積電則是「騎虎難下」,覺得難以下嚥。

諷刺的是,蔡政府自詡「美台關係四十年來最好」,但它硬生生就把台積電推向美國,等於拿「護國神山」當籌碼。如今,到了需要政府出面向美國交涉的時候,蔡政府上下卻是一片默然,要台積電自己去面對難題,彷彿自己毫無責任。相形之下,三星對晶片法案沒有那麼一頭熱,南韓政府主動表示要就此與美國談判;這次尹錫悅訪美,三星和SK等集團負責人都隨行。兩相對照,蔡政府的表現就弱爆了。

至此,「護國神山論」的真相也就立馬現形。實情是:神山在護國,但國家卻沒好好護神山!














聯合報社論/環團被蔡政府當免洗筷,還在等皇恩浩蕩?


2023-04-27 05:18  聯合報/ 社論
總統蔡英文(左四)選擇在世界地球日為台灣最大單一光電案場主持開幕儀式。記者蔡維斌/攝影


二○○四年起,每年四月二十二日世界地球日,總統都會依慣例接見環團,當面溝通環保議題。去年蔡英文總統以「疫情」為由,暫停這項傳統,今年則以政務繁忙,「沒空」接見。環團不滿連續兩年見不到總統,發文給府方,要求在六月五日台灣環境日會面。從黨外一路到執政,民進黨與環團一向關係密切,但蔡政府上台後多次背棄環保承諾;說穿了,不過是把環團當成用過即棄的免洗筷。這點,環團還看不透嗎?

民進黨在野時高舉環境正義大旗,與環團共同站在執政黨對立面,成為盟友。但蔡總統上台後,在環境政策上多次背離原本的主張與價值;而環團過去強力監督執政的聲量,也逐漸消失。主要原因是,蔡政府挾龐大執政資源全力收編社運團體,包括農陣出身的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立委蔡培慧,環保律師成為環保署副署長的詹順貴、不分區立委洪申翰等,一夕間全成了綠朝新貴,過去強大的社運能量也同時遭削弱。

蔡政府背棄昔日社運盟友,最受矚目的事例就是藻礁爭議。二○一三年,蔡英文受環團及在地保育人士潘忠政之邀參訪觀音藻礁,當場寫下「藻礁永存」承諾。未料,蔡英文執政後為推動非核家園能源政策,堅持在鄰近藻礁區域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因此激出退休教師潘忠政發起「珍愛藻礁」全國公投,蔡英文更多次被批評是「毀棄承諾」。

前年蔡英文再度走訪藻礁故地,聲稱當年留下「藻礁永存」,是指被畫為野生動物保護區的「觀新藻礁」,當地藻礁已經永存。此一說法,不僅是玩文字遊戲,也非事實。事實是,觀新藻礁被畫為野生動保區,是在二○一四年吳志揚擔任桃園縣長任內,而非民進黨桃園市長鄭文燦之功,且中央也未進一步提升保護等級。

停滯的《礦業法》,是蔡政府環保食言又一事證。二○一七年六月,蔡英文出席墜機身亡的導演齊柏林紀念展,承諾推動礦業法修法;但六年過去,掌握國會過半的民進黨仍在推拖拉,無意完成修法。說白了,蔡政府不過把環團當免洗筷,用過即棄。即使蔡政府對社運團體「可割可棄」,社運界卻寧可劃地自限,也不改對民進黨的忠誠。最明顯的對照是,當年馬政府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美牛進口,多少社運團體串連反對,俟蔡政府隻手開放萊豬,發聲反對的團體卻寥寥可數。執政者墮落,社運界也跟著墮落了。

再看近期的「四接」爭議,蔡政府蠻橫沒收基隆發起的地方「護海公投」,那些在馬政府時代全力反國光的環團不僅袖手作壁上觀,就連蔡政府先前計畫在蘊藏珍貴珊瑚礁生態的基隆外木山破壞生態填海造地建四接,環團同樣也未置一詞。唯一堅守環境正義的,似僅剩環團「蠻野心足」。

過去與民進黨並肩作戰的社運界,從無役不與到現在的每役不與,還關懷本土環境生態的恐已所剩無幾。那些仍一本初衷的人,若公開批評執政者破壞環境的作為,甚至還會遭昔日「同志」圍剿、出征。也難怪他們感嘆,若當年反國光石化發生在民進黨執政時期,也恐將以失敗收場。如果對於環境及土地正義的標準一致、關心不變,何以會有這麼大的落差?莫非過去環團反的不是環境不正義,只是反國民黨!

作為社會運動者,環團監督掌權者本是天職,若有異議自可公開向社會大眾訴求,何必苦求與蔡總統會面,難道還在期待關愛的眼神?試問,這些巴望著「皇恩浩蕩」的環團,又真的還在乎環境正義嗎?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久別重逢,不亦樂乎!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4653/web/ 

◆  聯華大火 合法不等於安全
◆  他們獲救 關門塞住門縫
◆  濃煙致命 往上難躲祝融
◆  北部缺電因政策錯誤 不必牽拖四接
◆  停審土法煉鋼的雙語條例
◆  校長議會備詢 粗暴政治秀
◆  推動雙語政策 不該無限上綱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久別重逢,不亦樂乎!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久別重逢,不亦樂乎!


2023-04-26 04:48  聯合報/ 趙坤茂(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將於本周四舉辦終場記者會並退場,行政院副院長陳建仁(中)今天出席指揮中心會議表示,已同意指揮中心降級、解編的規畫,希望在衛福部成立新冠肺炎聯繫中心,繼續新冠肺炎防治聯繫會報。記者余承翰/攝影


隨著全球新冠疫情漸趨穩定,人際交流已逐步回復到往年的熱絡景況。近日恰巧有幾位數年不見的學生和故友紛紛來訪,久別重逢,不亦樂乎!

在南部大學任教的黃教授,專研生物資訊軟體的設計與開發,成果相當豐碩;他趁著北上洽公的機會,找空檔回學校閒聊。本打算和他一起去附近的咖啡店坐坐,沒想到他隨身帶了一杯茶和一杯咖啡,就這樣大家各自任選一杯,話匣子一開,三小時還停不了。他在暑假時將和家人出遊,最近上網訂購機票,發現即使短程機票都貴得嚇人;儘管有些猶豫,但由於網路票價浮動變化莫測,一眨眼可能就錯失良機,所以還是忍痛下手訂票。

透過網路平台教學的朱博士,運用幾何代數互動式軟體,發展出一套生動活潑的線上數學教學模式。幾年前去中國大陸發展,踏遍大江南北後定居成都,並娶了四川姑娘。疫情後首次返台,雖聯繫匆促,但隨興舉辦的晚間聚會,竟也湊到十位當年在實驗室共同奮鬥的夥伴;這些畢業生或任職科技業界,或任教北部大學,各有一番成就。散會時已近十點,席間仍有兩位夥伴尚未完全下班,隨時線上待命,反映了某些競爭激烈的科技領域,台灣廠商不舍晝夜的打拚現況。

曾參與生物序列比對軟體BLAST改版的張師弟,將初版功能增強到可比對具有間隙的相似片段。極具巧思的新版軟體,不僅執行速度比原版快,而且還能從生物序列資料庫中找到更幽微的相似序列,因此廣受好評。當年他們所發表的研究論文,迄今已被引用八萬餘次。

由於疫情期間邊境管制嚴格,師弟無法返回上海探親,相當思念數年不見的雙親。最近邊境管制放寬,他終於可以從美國啟程返鄉;孰料從美國直飛上海的班機有限,增班之說只聞樓梯響,使得直飛機票貴得離譜。所幸網路比價訂票相當便捷,搜尋後發現如果繞道台北、首爾、香港等第三地再飛往上海,票價反而便宜許多;他於是選擇來台北停留兩天後再轉往上海,促成了這次難得的碰面機緣。

我們一起參加故宮博物院的華語導覽、參觀士林官邸、走訪台大校園,爬象山鳥瞰台北一○一和遠眺夕陽餘暉;其間或閒聊近況,或追憶往事,再佐以台灣美食饗宴款待,整趟行程可說是餘味無窮,賓主盡歡。隔日午後的自由行,他選擇一個人流浪到淡水,觀賞淡水河沿岸景致,以及出海口淡江大橋上的日落美景。

多年不見,彼此臉上早已浮刻一層歲月滄桑,大家心照不宣。初見那一瞬間,我們馬上運用天工智慧,將當下的成熟容顏與當年青澀模樣合而為一,那熟悉的實驗室革命情感立馬湧現。

我們初心不變,一同舉杯為母校贏得今年「美式足球玫瑰盃」大聲喝采!











聯華大火 合法不等於安全


2023-04-26 04:50  聯合報/ 李佩芸/美國消防工程師學會台灣分會專案研究員(桃園市)


聯華食品北斗廠廿五日清晨發生火災,造成多人死傷。此事件不僅造成人命傷亡、營運中斷,更撼動上下游供應鏈、超商、產險業、股市震盪,以及全台規模不一的工廠/倉儲企業警鐘。為何如此大規模、營收百億元的傳統食品業者仍然躲不過火災的迫害?

起火點位於廠房二樓,多名員工於起火時由二樓向上避難躲進四樓冷凍庫內,但由於該區僅以塑膠布簾與其他工作區區隔,無法阻止濃煙進入。受困者原先滿懷希望等待救援,奈何在濃煙密布、高熱高溫環境下,工廠規模龐大、環境複雜、機台及貨物堆放致使動線難辨,消防救援縱使火急到達,仍難以及時拯救受難者。

人員死傷及火災造成的巨大影響,不應是消防員未能火速救援出受困者的責任,也非受困者避難錯誤將自身困於無對外窗且濃煙已竄入的空間中等消防問題,而是涉及公共安全、環保、永續、經濟損失、商譽等議題。應自省工廠自主應變及防火管理等防減災作為是否落實?雖有公助消防救援的幫助,但最重要且最能及時自保的「自助」能力是否落實?

從各大工廠及倉儲火災事件中已可略知一二:空間的安全性、人員防災訓練、風險意識及辨識的不足,以及天真的認為合法合格的消防設備裝設已足以保護員工與龐大資產,並認為仰賴消防救援即可應對火災,均是火災發生一發不可收拾、造成財損及人命傷亡的關鍵因子。

遇災害頓感慌亂難以冷靜思考乃人之常情,但仍可透過平時反覆的防減災風險辨識與溝通課程、消防設備實際操作、實地演練、人員消防編組等方式,加強員工避難及自助能力,並透過整體空間的強化,諸如自動灑水系統、R型受信總機、女性及瘦弱員工可單獨使用的輕型滅火器、一人可使用的室內消防栓、支援人力抵達前避難者能維持生命的等待救援空間等裝設,除可提供災時員工自助互助,並可助消防救援一臂之力。

現行建築與消防法規中皆排除防火區畫、自動灑水設備,僅要求工廠、倉儲業者在室內外設置消防栓。導致業者依法設置、消防安檢合格後即認為已足夠安全,卻未認清到:法定合法僅是安全的最低標準,往往意味著最低限度且勉強可接受的安全水平,如僅停滯於現有法規之規範與設備設置,則人身安全將難以受到保障。

此次事件,已不得不正視現行法規須要求溯及既往,在不影響建築結構情況下,地方政府得視情況要求業者增設灑水等消防設備的訴求。公安需求應在合法的基準上符合保命護產需求,而主管單位與大型企業應基於維護公安、限縮經濟損失、營運不中斷的目標需求;並在跨領域專家的參與協助下,溝通出關鍵必要親和可行的減災與應變救援方案。工廠及倉儲火災的改善,上有主管部會責任;下有縣市首長須辨識合法但不夠經濟安全與社會安全高度之責任。











他們獲救 關門塞住門縫


2023-04-26 04:50  聯合報/ 涂明德/工程師(新北市)


聯華食品工廠大火,造成多人傷亡,員工表示平常都有演練,只能說罹難員工死得很冤枉。

這次火災發生時,員工逃命往上跑,最後跑進只有塑膠片當門的冷凍庫。濃煙持續灌進沒有後門的冷凍庫,就像灌進沒有氧氣的毒氣一樣。人還沒被燒死,已經先被濃煙嗆死。

二○一七年十二月廿二日嘉義市發生民宅大火,火場內二位大人與三位孩童受困。消防人員在高溫八百度的火場內救火,破門後發現受困民眾毫髮無傷,因為他們做對一件事,躲在房間關門。遇到火災,第一時間要向下疏散,離開火場。如果無法向下跑,也不要向上跑,因為濃煙是熱空氣,會往上蔓延。火場的致命殺手,不是火,而是濃煙,而且濃煙跑得比人還快,尤其是垂直方向。

萬一無法逃出火場,要切記經過每個門,一定要順手關門,關門可以阻擋火與煙,才能控制火勢範圍。選擇沒有通風管道的獨立房間,只要關上房門,門縫塞布條阻止濃煙進入,形成至少可以支撐卅分鐘的安全防護區,等待消防人員救援,才能為自己爭取獲救的機會。












濃煙致命 往上難躲祝融


2023-04-26 04:50  聯合報/ 鄭世岳/工業安全衛生技師、台灣生活環境安全與衛生學會理事長(台南市)


廿五日清晨,聯華食品北斗廠發生火警。火警的主要起火點是在二樓後面的廚房,員工看到火就往上跑,躲在四樓的冷凍庫,以為冷凍庫內比較安全。結果冷凍庫因是塑膠擋簾,且並非密閉,濃煙竄進冷凍庫,火災的煙及熱會從進風口流入,造成冷凍庫內的員工全被濃煙嗆傷,造成嚴重傷亡。

發生火災時若無法逃出而選擇就地避難時,須慎選避難的環境。首先,避難空間須有防火隔間及可以擋住煙及熱的門,因此木頭隔間的房間不能躲,有洞的門、塑膠門無法擋住煙也不能躲,玻璃門可能因高溫而破裂也不適合。隔絕煙熱蔓延的防火隔間,必須有「隔間置頂」的設計,分間牆高度應達樓板,未達樓板的隔間牆,濃煙會從天花板蔓延至連通的其他空間。

發生火災時,逃生並非唯一選擇,如何在火場「求生」更為重要。尤其是在濃煙密布的火場,貿然衝出可能更危險,此時應選擇適當場所就地避難。就地避難的重點是「關門」,完整的關門在火場可撐卅分鐘以上,因此把門關上,可爭取多一點求救時間。確實將門關閉,並盡量將門縫以濕布塞住,可隔絕高溫防止延燒。

本次火災案例,受困員工逃生時犯下的致命錯誤,就是往上逃並躲入冷凍庫中,在濃煙竄入冷凍庫後,員工紛紛倒地。因此,火災就地避難時,選擇可以擋住煙與熱的避難空間,成為火場求生的重要關鍵。













北部缺電因政策錯誤 不必牽拖四接


2023-04-26 04:49  聯合報/ 葉宗洸/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新竹市)
基隆護海公投領銜人王醒之(中)、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和立委上午到行政院前,舉行基隆護海公投「能源集權 不能無限上綱,基隆的保育區基隆自決」記者會。記者邱德祥/攝影


行政院上周撤銷基隆市政府通過的「謢海公投」,理由是違憲且違反地方自治法。行政院長陳建仁廿二日表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主要提供基隆協和電廠新建燃氣機組用氣,目的則是穩定北部供電、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做好生態保育,因此有興建的必要性。

陳揆的發言內容太過籠統,並不能紓解在地民眾的強烈質疑。

首先,協和電廠的發電機組透過燃油改燃氣方案,固然可小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但排放不會因此而停止;其次,四接的興建與營運,對原生珊瑚產生衝擊的可能性無法排除,生態保育究竟如何達成,爭議仍在;最後,在官方一再強調不缺電之際,關於北部供電的部分,陳揆倒是間接揭露了台電近年遭遇的供電困境。

檢視台電官方資料可以發現,全台北、中、南、東四大區域中,用電量最高的地區一直都是北部;夏季每天超過一千一百萬瓩,因自發電量不到一千萬瓩,必須長期仰賴「南電北送」。中部地區雖有總裝置容量達五五○萬瓩的台中電廠坐鎮,但因每日用電量多半超過八百萬瓩,也有「南電中送」的需求。東部地區用電量雖僅占全台用電量的一成,但因自發電量明顯不足,向來都是倚賴「南電東送」。

據此不難理解,南部地區發電量實已成為穩定全台供電的關鍵;在供電吃緊的狀態下,只要南部任一電廠的一部機組故障,便有可能導致全台大停電,而這正是最近三次全台大停電都是源自於高雄興達電廠機組跳脫的主因。令人擔憂的是,去年三○三大停電後,「南電環台送」的情況未有任何改變,但位於新北市的核二廠兩部機組已於過去兩年陸續停轉,短少的供電量達兩百萬瓩,期間北部地區並無任何新增機組,缺電情況自然比其他區域嚴重,對於南電的依賴度更是不斷增加。

陳揆穩定北部供電的說法符合現實需求,而且必須盡早完成。然而,協和電廠煤轉氣的規畫根本緩不濟急;依照經濟部最新的「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協和電廠兩部新建燃氣機組的商轉時間分別是二○二七與二○二八年,最快也要四年後才能供電。眼前的選項屈指可數,只有位於桃園大潭電廠的八、九號機組,這兩部機組的裝置容量都是一一二萬瓩;八號機預計今夏商轉,九號機則預計明年中完工測試,但是該機組氣源來自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因此二○二五年之前將無法供電。難如陳揆所願的結論是,未來兩到四年間北部缺電問題確定無解。

北部缺電明顯是錯誤的能源政策導致,若核一、二廠的四部機組順利延役,且核四商轉,加總的裝置容量高達六百萬瓩;這些用再生能源也無法取代的穩定基載電力,不僅可讓協和電廠順利除役,也能讓北部不缺電,甚至還有餘電可以「環台送」。陳揆真有心解決北部缺電、甚至全台缺電的問題,調整現行能源政策,會是最佳的起手式!











停審土法煉鋼的雙語條例


2023-04-26 04:49  聯合報/ 吳慶學/大學退休副教授(台中市)
台灣推行雙語政策與是否設置雙語國家發展中心引發民間不同聲音,民團在公共政策網路平台提案「停止雙語政策」,短短幾天就通過連署門檻。記者潘俊宏/攝影


今天立法院要審查「雙語政策發展中心設置條例草案」。而日前「多語台灣、英語友善」行動聯盟的「停止雙語政策,並暫停該條例法制化」提案,附議人數已經過關,教育部必須回應。但據報導,國發會綜規處長張慧娟卻不以為然的說「附議的大多是高中以下的老師」,相關官員似聽不進教師在教學現場的反饋意見。

我在南加州大學及洛杉磯學區受過雙語教育理論課程訓練,謹在此附議「多語台灣、英語友善」行動聯盟提案的五點建議,包括:教師甄試應回歸專業,停止非英語科教甄以英語進行口試與試教的錯誤政策;英語不應該成為其他學科之指定教學語言,以維護學生的受教權,進而扎實掌握相關學科之基本學力。我也認同全國教師會羅德水主任十八日「雙語政策失速迷航,誰來喊停」一文中的所有論點。

副總統賴清德與張慧娟等官員對於雙語教育理論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似乎完全不了解。首先,以中文所習得的專業知識,對於日後理解該學科的學術英文是有益的,因為具備了扎實的專業背景知識,才能更快進入狀況,進而理解該學科學術英文中的抽象內容。

其次,「基本人際溝通英文」並不等同於「認知思考的學術英文能力」。學術英文通常需要較高層次的認知思考能力來理解該學科的專業知識,而且往往比較抽象。簡單的說,學術英文就是比較抽象、難懂,而且不但有專業領域的用語,其句型也往往比較複雜、難理解。原文教科書的作者又往往是美國教授,教科書中使用的語文又是寫給土生土長的美國學生看的,其內容很可能是他們才了解的背景知識。這些因素說明了為何台灣學生看原文書時往往會感嘆:所有單字都查出來,可是我還是看不懂?

因此,在學生還沒有具備足夠學術英文能力的時候,就強推全英語授課,結果必然影響該學科的學習,這樣豈不是對學生在該專業領域的受教權無謂製造了學習障礙嗎?

報稅季節將屆,請問:您希望您的會計師是一個經過全英語授課,可是對於會計、稅法卻不甚專精的會計師?還是希望會計師專精稅法,並能為您合理節稅的專業會計師?誰會在乎會計師在大學學稅法、會計學時,是否經過全英語授課呢?

民進黨政府的所謂雙語政策,確實是一個「未經專業諮詢與政策辯論,純然土法煉鋼的政策」,其結果就是昨日廖咸浩院長為文批判的「雙語政策造成雙語皆陋」。

這個罔顧學生受教權的教育政策,難道民進黨立委今天還是要以多數暴力強行通過嗎?家長們且等著看吧!









校長議會備詢 粗暴政治秀


2023-04-26 04:49  聯合報/ 石曜/教育人員(桃園市)


近日某國小校長到議會備詢,引起校長間議論。各縣市中小學校長單獨或群體到議會備詢,早已不是新鮮事,且在有些縣市已被當成「慣例」。但校長到議會備詢適當否?

依據《地方行政機關組織準則》,直轄市政府一級主管及所屬一級機關首長為簡任十三職等,為政務官,由市長任免。而中小學校長比照公務員職等為九職等,高中則為十職等,透過甄試、儲訓、遴選認可合格後,經市長聘任。在法理上,校長非市政府所屬一級機關首長,校長無須到議會備詢,議會也無權質詢校長。

部分縣市能堅持法理,校長不到議會備詢,但多數縣市配合議員要求,「命令」校長到議會備詢,相信沒有校長「膽敢」不到。但校長辦學成績有考核制度,主管機關也有行政指導權,怎可任由議員恣意要求校長備詢呢?況且質詢內容是否有經過嚴謹的調查程序?抑或為滿足「選民服務」,率爾上演作秀大戲?殊不知,校長到議會被議員「指教」,對於從未涉足政治的大多數校長而言,除了惶恐與憤怒外,更多的是尊嚴被嚴重傷害。

民代做選民服務乃天經地義,倘若民代接受民眾訊息,對於學校尤其是校長之辦學有疑慮,應設法了解投訴事件的真偽,必要時得請主管機關深入了解,並由主管機關判定是否啟動調查及校長考核機制,而非要求校長到議會備詢。

民代是否為了績效、曝光,不得而知,但不顧法理制度,粗暴地要求主管機關配合,受傷害的永遠是校長。校長因主管機關未能捍衛法理,隱忍者多、憤而退休者也大有人在。萬事皆有一體兩面,民代粗暴操作,恐會失去支持校長的家長選票,民代應謹慎行事。











推動雙語政策 不該無限上綱


2023-04-26 04:49  聯合報/ 劉韋廷/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新北市)
雙語國家政策讓教育現場怨聲載道,民團在公共政策網路平台提案「停止雙語政策」,短短幾天就通過連署門檻。記者潘俊宏/攝影


日前媒體報導,某頂大要求學生在校內張貼海報須加註英文版本,以符合學校推動的「雙語政策」。然而,有些社團海報或演講資訊,儘管通過審核程序,卻沒有加註雙語,所以遭校方撤除,引起學生反彈,在海報旁邊張貼英文紙條,抗議學校強制移除海報。事後校方解釋一切「純屬誤會」,與雙語政策無關,並提出張貼復原等補償措施。雖然事情已落幕,卻凸顯目前高教場域在雙語教育政策無限上綱、凡事只看經費的荒腔走板。

近年來,蔡政府大力推動雙語政策,投入大筆經費在聘請外師、全英語課程補助等看似善意的方案,壓縮國內本土人才,使得高教人才青黃不接,師資年紀偏高,年輕人進不來,學校因少子化遇缺不補,損害大學生受教權益,雙語政策並非靈藥,卻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蔡政府說要培育雙語教育重點大學,讓各校無不摩拳擦掌,申請計畫來搶經費,讓原本無法開全英的課程,也變相趕鴨子上架,苦了學生,同時加重老師備課壓力。

雙語政策的後遺症,不僅出現在高教環境,也讓中學以下的老師苦不堪言。甚至有團體在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連署,說明雙語政策違背國家語言發展法精神,建議停止錯誤政策,已經超過七千人附議。早有學者指出,台灣的語言環境與國外迥異,不能效仿其他國家,例如新加坡與台灣常被拿來比較,但這忽略了兩者的歷史脈絡,無法一概而論。

有網民建議何不讓政府官員練習雙語質詢,免得站著說話不腰疼,這是諷刺亦是可悲。呼籲政府改弦易轍,廣納教育界建言,教育決策者不要只是活在象牙塔裡,多體察教育現場的窘境才是正道。


葉匡時/三級機關首長任用的彈性與課責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葉匡時/三級機關首長任用的彈性與課責
◆  楊志良/總統參選人應向民眾告知的事項
◆  陳亮恭/蘭亭上巳曲水流觴千載不復見






葉匡時/三級機關首長任用的彈性與課責


2023-04-26 07:03  聯合報/ 葉匡時(作者為陽明山未來學社理事長)


立法院近來正在審議行政院某些部會組織改造法案,其中有些三級機關的首長任用,可以政務、常務並用,引起很大的爭論。贊成者認為雙軌制可讓政府有更大的人事彈性,進而提升政府效能;反對者則擔心破壞文官體制,打擊文官士氣,且易流於政治酬庸。這確實是公務人事制度的一項重大挑戰,若從管理理論切入,當然應該多給政府一些人事彈性,但若觀察實際施行的結果,彈性的確容易造成酬庸,反而降低政府效能。

民國九十七年,我剛以學者身分進入行政院研考會擔任副主委時,當時的研考會負責推動行政院組改,即主張三級機關首長的任用資格由常任文官改為政務常務並列。我們認為,政府人事制度過於僵化,大部分的文官皆由基層做起,逐步培養成高官,對於法規制度的掌握和政策的執行能力,都有完整的歷練;只是在封閉僵化的體系下,一般文官很難應付變化迅速的現代環境。例如:一、二十年前進入政府資訊單位服務的公務員,不易跟得上現今日新月異的資訊科技。又如,觀光局人員必須瞭解國內外市場的需求和特質,善用多元行銷工具,且要有靈活的企業經營思維,才能事半功倍地推展觀光。然而,文官系統的框框條條和官僚氛圍,顯然不是培養具有創意和稀少專業人才的環境。

因此,當時我認為,如果官僚體制無法培養出政府所需的人才,則從民間引進有何不可?更何況引進民間高階人才,也可增進公私部門的互動與瞭解。不過,當時的考試院認為雙軌方案會破壞文官體制而反對,經過研考會與考試院多次討論後,最後決定三級機關的「署」因同時肩負政策決定和執行權,其首長得以政務或常務方式任用之;但「局」為執行單位,無政策決定權,則只能由常任文官擔任。惟後來行政院組改過程歷時甚久,其中又有許多妥協和改變。據瞭解,迄今所有的三級機關首長中,僅有十名可雙軌任用。

換言之,當時我所贊成的人事鬆綁理想並未全然達成。經過十多年後,我對於政治運作已有更深入的體認,而有些不同想法。我認為,在台灣選舉至上的政治環境下,若要賦予政府更大的用人彈性,必須同時強化政務官的課責機制,才不會讓人事彈性的良善美意,變質為結黨營私和人事酬庸。

強化政務官的課責機制,有兩項可能的作法:首先,欲以政務任用三級機關首長時,應該在立法院說明任命理由。依據我國目前的政治體制,行政院長和部會首長的任命並不需要經立法院同意,三級機關的首長任命自然也不可能要經過立法院同意,但立法院絕對有權要求行政部門說明三級機關首長政務任用的理由。

其次,以政務任用的三級機關首長應於上任後一個月內,對外公告其任內的重要策略與目標,並提供可據以考核的指標。有鑑於我國政府績效評估往往流於繁瑣的形式作業,我認為三級機關首長的考核指標不要多,只要兩三個可受公評的具體指標即可。

上述兩項課責建議或許不易為行政部門所接納;但不論如何,我們都期待政府在推動組改時,同時設計一些強化政務官課責的良好機制,如此方為福國利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