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 星期四

【專家之眼】大罷免-賴清德是伊斯頓理論的信徒嗎?(閏初一)

◆  【專家之眼】大罷免-賴清德是伊斯頓理論的信徒嗎?(閏初一)
◆  【專家之眼】普發現金是債留子孫的大錯

◆  【專家之眼】黃仁勳旋風:AI時代的傳奇(廿八)
◆  【專家之眼】行政院會咬牙普發現金或始亂終棄當渣男?(廿七)










【專家之眼】普發現金債留子孫的大錯


2025-07-24 06:49  聯合報/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暨系主任、政大財稅研究中心主任
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預估需舉債約台幣1014億元,才能普發現金1萬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日前通過特別條例,普發現金每人1萬元。這或許是政治鬥爭中,在野藍白兩黨的一時勝利,但對於財政紀律國家體制而言,卻是一場無可挽回傷害。檢討稅收超徵問題,竟然可以檢討到「開花」,生出了經費高達5,450億元的特別條例,是政治「殺紅了眼」,錯的離譜。

首先,需要一再澄清與強調的是,稅收超徵並不代表國家財政有盈餘;將超徵稅收視為政府財政有餘裕的證據,是對財政欠缺認識所形成的嚴重誤解。

所謂的稅收超徵,是指當年度實際徵起的稅收-實徵數大於預算編製審議時,預計可以徵起的稅收-預算數;國庫確實有超過原本預期的租稅收入,但這並不代表「夠用」。

以今年度預算為例,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編列債務舉借706億元,加計特別預算所編列之債務舉借1,607億元,合共編列債務舉借2,313億元。若稅收實徵數等於預算數-稅收沒有超徵-且其他收支項目也都與預算編列數相同,則中央政府就必須執行債務舉借2,313億元,以因應收入與支出的缺口。

但若今年度中央政府出現稅收超徵 2,000億元,其他不變下,則可以將入庫的稅收,用於法定預算支出項目,以減少原本預算編列之債務舉借金額。在將這2,000億元超徵稅收全數用來降低原本必須舉借債務的情形下,政府就僅須執行313億元的債務舉借,即可彌平今年度收支差短

這個例子說明了我國財政看似矛盾現況近十多年來,中央稅收連年超徵但中央政府未償債務餘額也在不斷地增加。為什麼稅金持續超收,還一直要多借錢?答案很簡單-這些稅收仍然不夠用

雖然政府稅收超徵,但拿來降低原本總預算與特別預算編列要舉借的債務,都還不夠,何來多餘的錢?若在此時,還以特別預算的方式將超徵稅收用來普發現金,則每發出1元,就必須借入1元來填補收支缺口,這是不折不扣債留子孫。更有甚者,這還比「一般」的債留子孫更糟糕!

由於舉債必須於未來籌措財源償還,政府舉債取得的收入一般經常性收入性質有別,因此,政府經由舉債所取得之收入,應用在可創造未來經濟效益資本支出雖然債留子孫,也必須留下建設給子孫

按此,我國《預算法》乃有公債賒借收入「不得充經常支出之用」之財政紀律規範,限制政府舉債必須用於投資,避免以舉債因應當期消費效益短期經常支出,造成寅支卯糧衍生世代債務負擔公平性疑慮

普發現金所增加的購買力,經濟效益歸屬當前世代,為經常支出,根據財政紀律規範,應該避免以舉債作為財源。但讓人痛心與遺憾的是,不論是蔡英文政府時期的行政院,或現在的藍白兩黨形成的在野聯盟,皆以制定特別條例方式,明文規定普發現金所需經費來源,可透過舉借債務來支應,這是對於財政紀律羞辱踐踏

總結:稅收超徵而普發現金,是自我感覺良好無視整體財政仍需舉債自欺自騙;是不顧財政永續無視未來社會經濟風險虧空財政;是政治利益至上凌駕財政紀律規範急功近利;是陷入政治惡鬥,以國家財政賭注意氣用事;是一味討好選民,自以為能換取選票權謀算計;是將財政缺口轉嫁後代子孫,赤裸裸的跨代資源掠奪













【專家之眼】大罷免-賴清德是伊斯頓理論的信徒嗎?


2025-07-24 09:30  聯合報/ 劉明德/四川大學前副教授
民進黨推動大罷免,賴清德從幕後走到台前,昨天還在民進黨中常會向黨公職喊話:「最後一哩路,大家加油。」 圖/民進黨提供


我們都被騙了!在野黨若不是過半,會有大罷免嗎?在野黨如果沒有過半,即使有十個傅崐萁、陳玉珍,也不會有「大罷免」,因為國會少數的國民黨,對於國會多數的民進黨,一點制約能力都沒有,簡直就是沙包一個,怪可憐的

已故美國政治學大師伊斯頓David Easton)說了一句(幾乎是)至理名言,他說:「政治人物是為了勝選而制定政策,而非為了實施政策從事選舉」,他的表述還是過於學術,讓我轉換成白話:政治人物是為了自己利益而提出某一種主張,而非為了實現公平正義而提出某一種主張換言之,主張只不過是糖衣,而非內核,內核一己之利台灣當前如火如荼進行中的大罷免主張,正是伊斯頓這句話的寫照,不多也不少。

民進黨執政之前,一直喊著轉型正義,如今,都執政十八年了,來到了第三位民進黨籍的總統,怎麼沒看到陳文成命案有任何進展?民進黨對得起陳文成一家人嗎?還是只是拿他來消費?另外,林宅血案發生至今已經四十五年了,林家還等著民進黨政府給個答案,都執政那麼久了,要檔案有檔案,要檢調有檢調,怎麼不趕快公佈答案?讓人尊敬的林義雄先生還能等多久?至於戒嚴時期被國民黨安插在黨外以及後來的民進黨裡面的那些線民,難道這些抓耙子不應公諸於世?否則,怎麼能叫「轉型正義」?莫非,轉型正義只是奪權藉口

民進黨在執政之前,也一直喊著民主,如今,連黨內初選都沒收,由黨主席徵召,莫非,民主也有兩套標準?對自己有利就數人頭,對自己不利,就掀桌重來。

賴清德不是以台獨為職志嗎?一個主張講了幾十年,如今政權終於到手,趕快宣佈啊!我正等著呢!莫非台獨主張也是用來騙選票的?看來,賴清德是伊斯頓理論忠實信徒啊!

賴清德上台一年多,都做了哪些好事?就我印象所及,就是辦了幾個大案子:林岱樺涉嫌詐領助理費、鄭文燦、柯文哲涉嫌貪污案、抓了幾個國民黨黨部主委,此外,好像什麼事也沒做:台南風災不上心、對等關稅不上心、豐原一家五口詐騙命案也不管,(這一部份,其實跟總統有關,並非無關,有機會,我會寫一篇文章闡述)喔,對了,念茲在茲的就是一件事,那就是能破壞台灣團結激化內部對立、內耗,讓中共可坐收漁利的大罷免一事。難道,團結十講,也只是掛羊頭賣狗肉

支持大罷免的人列了100個理由,說什麼反共保台洋洋灑灑煞有介事,但是,在我看來,這些所謂的理由不值一駁,至少相對於「團結台灣」這一主軸而言。看事情,一定要看到本質,不能光看表面,否則,就是長了眼睛的瞎子。這一點,讀者一定同意!

那麼,整件事情的本質是什麼?為什麼賴清德從幕後走到台前全力推動大罷免?其實很簡單,跟上面那些支持者的理由一點關係都沒有,真的是半毛錢關係都沒有,那些都只是藉口,用來掩人耳目罷了。

本質是什麼?不想受到任何有效監督。然而,有效監督卻是民主最起碼標誌,是讓一個國家更為良善必要設計。一個不想受到監督的人,可以想像,絕對權力就會帶來絕對腐敗這是為什麼民主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就是有限政府,即權力受到制約的政府

在民主國家,被監督、受到制衡,是天經地義的,否則就是獨裁國家。那麼,為什麼主政者不想受到監督?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要做見不得人的事情,否則,有什麼好害怕被別人監督的。

奉勸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所有你做的壞事,以今天的科技,或早或晚,一定大白於天下!任誰也逃不了。








李清志/夏日台北美術館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李清志/夏日台北美術館
◆  陳立恆/台灣,還有機會再大展鴻圖嗎?
◆  施振榮/王道與產學共創新思維
◆  葉匡時/台灣能造出下座護國神山嗎?








李清志/夏日台北美術館


2025-07-24 00:00  聯合報/ 李清志(作者為都市偵探、建築學者)


夏日炎炎何處去?到美術館看展覽應該是最棒的活動了!

美術館通常空間寬廣,冷氣充足,不僅是避暑的好地方,美術館裡的奇幻展覽,更將我們帶往一個超現實烏托邦,讓你暫時忘卻現實世界紛亂無奈

台北作為一個國際性大都會,本來就擁有許多大型的美術館,這些美術館不僅僅是美學教育基地,也成為觀光客會去參觀重要景點特別是暑假期間,這裡成為年輕學子體驗潮流美學開展藝術視野靈感啟蒙空間

今年暑假台北市立美術館就舉辦了「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多件作品是觀眾可以進入互動沉浸式裝置,強調光、色、水霧與影子在空間中與感官協作,讓參觀者成為作品的一部分。這些作品不只呈現藝術性,也回應氣候危機喚起永續生態共生思考其中以樂高積木創作的「立方結構演化計畫,允許觀眾參與建構建築城市,非常受到大家的歡迎,大人小孩都在現場專心建構自己的理想城市證明每個人都有建築的本能,建造也是一種自我療癒過程。我覺得這個展覽,是這個暑假最值得大家去看的展覽,完全不輸給大阪世博會的展出。

作為台北市重要的私人美術館富邦美術館之前才展出藝術家布爾喬亞大蜘蛛雕塑以及其他作品,這個展覽可說是台北少見重量級當代藝術展,非常精彩!繼布爾喬亞的展覽之後,富邦美術館在暑假推出了「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展覽除了莫內的畫作之外,主要是展出美國印象派的作品,美術館的展場燈光背景音樂,都可以看出他們的用心。去富邦美術館除了可以看印象派畫作之外,美術館周遭也有多座公共藝術作品非常豐富多元

有趣的是,台北故宮博物院本身應該是屬於「博物館」的角色,想不到這個暑假竟然也推出了重量級印象派畫展「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展出包括雷諾瓦、梵谷、塞尚、馬蒂斯、秀拉等人的重要作品,特別是雷諾瓦知名的畫作「彈鋼琴的少女」,更成為展覽宣傳的重點

故宮博物院作為中國歷史文物收藏展出的博物館,竟然可以展出印象派畫作那麼過去威權象徵中正紀念堂,展出英國畫家威廉.透納的畫展,也就不是什麼令人驚訝的事

事實上,之前中正紀念堂配合韓劇「魷魚遊戲」的新一季節目宣傳,在自由廣場擺出巨大遊戲娃娃,在廣場玩起「魷魚遊戲」,早就將中正紀念堂的空間解構了。

美術館除了有好的展覽企畫之外,也必須有好的咖啡館,讓人們在欣賞藝術展出之餘,也可以在咖啡館沉澱思維,彼此溝通交流北美館最近在二樓就設置了新的咖啡館,簡潔明亮的空間,提供好吃的可頌與咖啡,景觀極好,不僅可以欣賞周邊優雅綠意,也可以觀看天空飛過民航機,非常有趣另外到富邦美術館旁富邦大樓卅三層喝咖啡景觀更是超級好,可以遠眺一○一大樓,並俯瞰陶朱隱園

不論如何,台北這座城市在暑假有如此多元藝術展出,真的是台北市民極大的福氣!讓台北市民在炎炎夏日,可以沐浴在藝術文化洗禮中,享受藝術家帶來的藝術芬多精。漫長的暑假,大家不妨前往台北的美術館,相信一定會有許多令你意想不到的收穫!






徐遵慈/正視投資與人才外流創新高問題

◆  徐遵慈/正視投資與人才外流創新高問題









徐遵慈/正視投資人才外流創新高問題


2025-07-24 00:05  聯合報/ 徐遵慈(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


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UNCTAD)頃在六月中旬發布「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世界投資報告」,指出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全球對外直接投資(FDI總金額下滑十一%至一點五兆美元台灣在這股全球逆勢中,不僅創下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對外投資金額達四四○億美元的新高,隨同投資外流更帶動赴海外工作人數,預計突破歷史新高,被國際評比列為「人才外流情形嚴重國家地區我國正面臨投資人才外流嚴峻問題,值得各界正視

UNCTAD 指出,由於貿易緊張局勢升高、地緣政治分裂及經濟波動加劇,全球投資前景急遽惡化,已連續兩年出現衰退現象相較於大多數主要經濟體,我國對外投資金額卻持續攀高,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對外投資金額達三二○億美元,排名全球第十四大對外投資國,在亞洲中排名第六位,僅次於日本、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與南韓

若據我國經濟部統計,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我國對外投資金額為二三六億美元,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投資金額成長近約二倍,達到四四九億美元,甚至高於 UNCTAD 金額,也創下我國歷史新高,如果再加上對中國大陸投資約卅六億美元,合計對台灣以外地區投資高達四八五億美元。如果回推至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全球新冠疫情後,我國企業因降低地緣政治風險、供應鏈重組,及因應美國客戶要求等而加速對海外投資,五年來我國對外投資總額(不含對陸投資)已超過一千億美元

隨著台灣企業對外投資增加,我國各類專業人才赴海外工作人數快速升高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之最近期統計,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國人(具有我國戶籍者)赴海外工作人數計六十二萬一千人,在新冠疫情後逐年增加因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企業對外投資、擴廠活動更加活躍,預估該年全年國人赴海外工作人數,極可能突破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七十三萬九千人的紀錄其中赴美、日工作人數均可能創下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主計總處統計,近年赴海外工作的國人主要為高教育程度,年齡層集中在卅至四十九歲與五十歲以上者,亦即以教育程度年資較高專業人力為主由於台積電與電子大廠近幾年積極在美國、日本,甚至歐洲地區建廠或擴廠,從國內派遣資深工程師中高階主管人數與日俱增,未來此類人才派任海外趨勢恐將成為常態

我國對外投資金額屢創新高,近年投資案件大幅度集中在技術資本密集產業,且投資案件規模日漸龐大,引起 UNCTAD 注意。另我國人才外流情形亦備受國際關注。根據世界人口統計所公布的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人才外流指數」,在「高技能人才流失情形嚴重的國家或地區中列出了台灣、韓國與菲律賓等。

國際組織已注意到我國面臨投資人才交相外流問題,政府與社會各界更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