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1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房市變數不少 審慎應對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制衡少數總統,在野應形成國會穩定多數
◆  聯合報黑白集/傅崐萁憑什麼?
◆  經濟日報社論/房市變數不少 審慎應對






經濟日報社論/房市變數不少 審慎應對


2024-01-21 04:03  經濟日報/ 社論
內政部公布去年第三季全國房價所得比攀升至九點八六倍,全國住宅價格指數也續創新高,顯示國人想買房仍得背負龐大的財務壓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內政部15日發布的資料顯示,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第3季全國房價所得比為9.86倍房貸負擔率為42.3%兩者皆創歷史新高。台灣的高房價令民眾難以承擔,房價面臨壓力,但另一方面,家戶的高儲蓄率卻能規避房貸違約率過高問題

目前我國房價所得比雖偏高,但近十年來增幅並不大。房價所得比定義住宅房價中位數除以家戶所得中位數的比例。國際一般以五倍評斷房價是否嚴重負擔不起。在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第3季時,全國房價所得比為4.5倍,猶低於此臨界值,但到了民國一O二年(2013年)第3季時已達8.95倍,只略低於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第3季9.86倍。因此,最近十年來,我國房價所得比增幅有限

台灣近20年來房價趨勢向上,造成民眾房貸負擔率節節上升。房貸負擔率的定義是中位數所得家庭每月房貸金額,占其家庭可支配所得的比例。國際一般以30%評斷民眾是否負擔不起房貸。從民國一OO年(2011年)第1季到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第3季全國房貸負擔率呈上升趨勢且一直超過30%。在 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第3季時,全國房貸負擔率為42.3%,且只剩嘉義縣、屏東縣及基隆市低於30%

近20年來台灣房價上升,並未伴隨房貸違約率增加。房貸違約率的定義是房貸逾放金額相對房貸總額的比例。從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第1季到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第3季台灣此比例呈下滑趨勢;最高出現在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第3季1.62%,最低出現在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第3季0.06%。在這段期間我國家戶儲蓄率至少有19.7%,因而規避掉高房貸負擔所潛藏高違約率問題

反觀在全球金融危機時期,美國因家戶儲蓄率過低,導致房貸違約潮。美國房價從民國九十五年(2006年)反轉下降,接下來二年大幅下挫,致使全球爆發金融危機究其主因是美國家戶儲蓄率過低,無法彌補房價下跌造成的財富損失。在全球金融危機形成的前、後二年,美國房價所得比最高出現在民國九十五年(2006年)5月的6.8倍房貸負擔率最高則出現在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10月的15.6%。然而,在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10月時,美國家戶儲蓄率只有2.2%,最終導致房貸違約率在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1月到達11.5%高峰

目前我國中古屋房價處於歷史新高,但新屋及預售屋房價卻略微下跌。從實價登錄資料來看,全國房價在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第3季較第2季上漲1.82%不過,上漲主要來自中古屋。至於新屋則因下列兩個打房政策,使得其房價歷史高點出現在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第2季

首先,是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1月通過,並於當年7月開始實施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其中,包含禁止預售屋、新成屋換約轉售,以及私法人購屋改採許可制兩個條款。其次,是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9月通過對非自用住宅課徵的囤房稅2.0,其對新屋的不利影響超過中古屋。基於對此二政策的預期,民眾蜂擁在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第2季購買新屋

根據國泰建設可能成交價指數全國新屋房價在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第2季較第1季上漲4.9%,但到了第3季則較第2季下跌1.27%

展望未來,影響我國房價的正負因素皆有。首先,近來通膨降溫導致央行不再升息,甚至之後也可能隨美國聯準會降息,此會激勵房價上漲。

其次,國內死亡人數超過新生兒人數已從民國一O九年(2020年)的7,900人,增加到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的7萬人人口減少趨勢,會降低民眾對住宅需求,從而引導房價向下

最後,總統大選後兩岸關係混沌不明,即使兩岸貿易近來已漸減少,但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時大陸市場仍占我國出口額的35.2 %大陸於近期大幅縮減給予我國 ECFA 早收清單項目,則勢必對相關行業造成負面影響從而不利房價表現











聯合報黑白集/傅崐萁憑什麼


2024-01-21 03:09  聯合報/ 黑白集
立法院龍頭之戰釀國民黨內風暴?傳有意角逐的國民黨立委傅崐萁在臉書發5點聲明,說明立院未來改革方向,強調不要淪為口舌之爭、政治操作,與其互相指責,不如立即啟動國會改革,回應全民期待。圖/取自傅崐萁臉書


國民黨成為國會最大黨,韓國瑜聯手江啟臣爭取立法院正副院長,但不排除副院長部分與民眾黨合作。這是國民黨面對藍白合期待可進可退的一手好棋,江啟臣的表現既有承擔勇氣也有退讓大度。但國會藍白合八字還沒一撇,傅崐萁先來亂了。問題是,傅崐萁憑什麼?

國會三黨不過半,不論藍白合或三黨自推人選,國民黨都很有機會爭取立院龍頭。民眾黨提出國會改革條件,藍綠還沒回應,但如果傅崐萁出來攪局,以其形象爭議,國民黨好意思去和白營談國會改革?而即使自推人選,副院長這一票,恐怕也有很多人投不下去。新國會龍頭之爭還要重蹈總統選戰覆轍嗎?

傅崐萁和江啟臣都有豐富政治資歷,兩人的差別就在世代和形象差異。除了江更擁年輕優勢外,傅的政治風格很可能成為「新喬王」,最糟的是他所涉官司,恰與人民痛惡的權錢交易相關幾個重大炒股案都是傅崐萁的形象致命傷

國民黨總統敗選,但仍爭得國會最大黨,主因就是立委提了許多形象派。國民黨能否攻下國會龍頭,甚至雙取正副議長,攸關監督賴政府力道外,也影響三黨版圖消長,更將決定能否洗脫以往權錢負面形象及散沙爛泥黨性。韓國瑜已表明與江雙進雙出,朱立倫應拿出態度,不能和稀泥。而傅崐萁就別來亂了。












聯合報社論/制衡少數總統,在野應形成國會穩定多數


2024-01-21 03:44  聯合報/ 社論
國民黨不分區立委當選人韓國瑜(左)與立委江啟臣(右)合作,將爭取新國會正副龍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在總統大選拿到四成選票險勝,民進黨卻在國會選舉重挫,形成少數政府面對分裂國會難題。賴清德宣示用人不分黨派預留了未來組閣與他黨合作的空間,但即將上場的立法院長爭奪戰,各政黨合縱連橫已開始,步步角力。

民眾黨在選後先出招祭出四條件說」,擺明團進團出,拒絕個人條件,以國會改革為名待價而沽民進黨總召柯建銘戳破民眾黨算計,稱民眾黨若自提人選,就是在保送韓國瑜,他還呼籲民眾黨「起義來歸。國民黨也對民眾黨冷回應,韓國瑜直接與江啟臣「韓江配」,雖預留和民眾黨合作空間,但也擺明三黨各自推人,國民黨就有勝算

因為藍綠兩黨國會席次差距有限,要成為「穩定多數」,藍白合或綠白合都會改寫歷史,立法院長改選就是第一場試驗。趙少康在選前逼柯文哲表態,稱「綠白合就不是政黨輪替」,就是要預先封殺民眾黨投機靠攏綠營空間。而基於政治現實,賴清德要減少施政阻力,向民眾黨釋出橄欖枝合理安排,這布局甚至可以和未來的新內閣人選連動,讓民眾黨入閣,爭取在國會形成「穩定多數」的新局

但藍綠在選戰中都吃過柯文哲的苦頭,要和賴清德口中「最沒有誠信」的對手合作,一時的選票考量容易久的政治聯盟則困難重重。同樣的,民眾黨一旦成為民進黨的「附隨組織」,勢將步上親民黨和時代力量後塵,很快泡沫化。民眾黨想要壯大,既要「忽藍忽綠」,又須維持政黨主體性,兩者其實相互矛盾。這也讓民眾黨在國會議長選舉進退兩難

民進黨選舉廣告主要攻擊對象就是韓國瑜,對國會龍頭之爭也會傾全力打韓保游。韓國瑜固然和柯文哲有一定私交,但藍白在選戰過程結下政治恩怨極深;尤其黃珊珊與國民黨間的矛盾,讓許多藍營立委力主不能與白合。而藍白矛盾也成了民進黨可以介入操作空間

最大關鍵還是閣揆。學界早就提醒「雙少數」政府(少數總統加國會少數)的合法性危機與憲政困境解決辦法包括聯合政府、閣揆任命國會同意,或國會倒閣。陳水扁時代任命閣揆,不理會國會在野黨多數,施政始終顛簸。藍白兩黨選舉時都主張內閣制,如真要貫徹主張,可在國會提出閣揆不信任案挑戰執政黨。立法院過去曾三度祭出不信任案遭否決,未來成案的機會將增加,但賴清德會不會以解散國會來對抗,將是新國會的憲政嚴肅考驗

藍綠國會席次差距有限,立院內的政治角力將更頻繁,差別只在於在野黨有沒有國會戰鬥力,因此趙少康急著要集訓「戰鬥藍」立委。但立法院畢竟不是個人秀場,而是政黨團體戰實力的比拚。國民黨要能發揮戰力與監督力,就必須有效集合在野大聯盟力量,不論是法案結合或是以委員會組隊在野聯盟還有許多可能合作的空間。藍白都須履踐對選民政治承諾有效制衡民進黨。

不過,新國會還沒成立,國民黨已經有人開始內鬥搶位,韓國瑜因此急推韓江配止亂民眾黨也因個別人士對權位有期待,才要用「團進團出約束民進黨的算盤,就是見縫插針等著在野矛盾發酵,好在國會翻雲覆雨。在野黨必須藉由國會「穩定多數」有效發揮監督力,讓新國會「校正回歸」,把民主還給人民。如果在野黨為一己一黨私利謀官,辜負選民對新政治的期待,人民眼睛是雪亮的,教訓不長進的政黨也從來不留情面。立法院長選舉,將會是第一個試金石。



名家縱論/祕密屏蔽 扭曲網路言論自由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大屋頂下/民眾黨的三大戰略目標 柯文哲的可能與不可能
◆  星期透視/賴清德政府的三大危機
◆  大歐洲 大中國 大和平
◆  兩岸關係失控 賴怎健康有序交流
◆  名家縱論/祕密屏蔽 扭曲網路言論自由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祕密屏蔽 扭曲網路言論自由


2024-01-21 04:42  聯合報/ 蘇蘅(作者為政大傳播學院教授)
法務部調查局舉行「認知戰研究中心」揭牌典禮。圖/法務部調查局提供


很多選前不敢做的事,都在選後摘下蒙面頭巾亮相。調查局聲稱為了對付境外敵對勢力破壞我民主制度,以及藉由網際網路、社群平台散布錯假訊息,成立認知戰研究中心;可溯源清查異常帳號、協請社群平台業者下架。但不靠社群平台幫忙調查局如何偵查?說穿了可能是另一種附和執政者意識形態影子禁令shadow banning)。

無論是名之為「有害言論」、「有毒言論」、或「傷人的內容」,都是社群媒體還不成氣候時做法,然而當下社群媒體的力量比國家還大,這種所謂的內容審查就有限制言論自由干涉資訊揭露之虞

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以色列對加薩戰爭後,阿拉伯社交媒體促進中心調查,民國一九年(二○二○年)上半,臉書收到以色列九一三項要求限制或刪除平台內容的呼籲。臉書同意八成以上的請求。

比利時電影製片馬登斯最近在 TikTok 發布帶有「種族滅絕」一詞的巴勒斯坦影片突然消失不見。他指責臉書、IG、X、YouTube 和 TikTok 審查帳號積極減少親巴勒斯坦內容影響範圍,這種做法即是「影子禁令」。

影子禁令又稱祕密屏蔽。如果發現你在臉書上的活動沒有顯示,或瀏覽量突然下降,或出現技術錯誤,很可能意味你收到臉書等秘密封殺

前年底馬斯克收購推特前,誓言要解決社群媒體不透明不受信任問題尤其想挖出推特封殺言論深層結構。結果當了老闆,卻突然停止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和 CNN 記者帳號,聲稱為了安全,實則都是平常嚴厲批評他的記者。真是雙標。

祕密屏蔽是隱形的內容介入,借著演算法,建立一種模式化和社會關係的控制。不但扭曲人和社會關係,更赤裸裸追求另一種政治正確強迫使用者討好演算法演算法也變成另一種網路行為規訓枷鎖,更是規則上的規則。

進入生成式 AI 時代,這更是不能迴避的問題。

表面上看,將強大的大型語言模型連接到圖像生成模型很有意義,用戶不費力就能按照提示產生詳細的圖像文字。然而 OpenAI 蒐集整理內容,也意味銜接內容審核系統,在使用者不知情下進行訊息過濾

其實 OpenAI 仍然逃脫不了社群媒體控制:我不同意的內容,你看不到。Scaleforce 執行長班紐夫就認為,社群媒體對民主國家帶來的風險比 AI 還大。如果篩選言論秘密進行,甚至壓制特定社群聲音,就對言論自由構成真正威脅

去年七月歐盟通過「數位服務法」,試圖馴服大科技公司。根據規定,社群平台必須遵守確保數位安全,並保障用戶言論自由。

歐盟發言人強調,平台需非常透明和明確說明其條款允許哪些內容,並始終如一執行政策。該法案要求影子禁令和其他類型的內容審核保持透明。尤其當 AI 深入融入媒體時,更不能在使用者不知情下,任意限制貼文或隨便封殺。

再回到主題。調查局不但要成立認知戰研究中心,而且要找各大社群媒體幫忙;我們更應擔心的是,調查局想審查和當權者觀點不符的貼文內容?是不是要強制下架或秘密隱藏當前瀰漫氛圍是連「科目三舞蹈都不能容忍執政團隊,讓人擔心很多政治不正確言論,會不會直接被扼殺在搖籃裡調查局愈來愈向秘密警察靠攏,既可怕又可悲,這不只是開民主倒車,而是直接甩尾踩油門向後衝










星期透視/賴清德政府的三大危機


2024-01-21 04:42  聯合報/ 趙建民(作者為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講座教授兼所長)
台灣總統大選落幕,美國派出前副國務卿史坦柏格(中)、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哈德利(左)等人率領的高階代表團訪台,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柏格、處長孫曉雅(右)陪同。記者許正宏/攝影


總統大選由民進黨的賴蕭配勝出,翌日美國跨黨派資深代表團在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柏格的陪同下抵台,速度之快令人側目。隔天,諾魯宣布斷交。賴蕭被北京定位為「獨上加獨」,未來新政府面臨三大危機,處境空前艱難。

首先,台灣的空間日益狹窄,已嚴重影響國計民生。蔡英文主政期間邦交國無年不損,賴清德任內歸零已非不可能,喪失國際人格,國際行為是否受到影響?經濟上,國台辦發言人透露,刻正研究進一步採取中止 ECFA 早期收穫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產品關稅減讓措施,一旦成真傷害非同小可;假如北京師法川普對台採取懲罰性貿易措施,新政府不接觸不談判,如何應對?國安方面,根據美國國防部公布的中國軍力報告,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解放軍軍機擾台次數較前一年大幅增加近八成。現台海中線已失、解放軍將演習區劃在台灣領海內,若進一步武力進逼,場景令人不寒而慄

其次,中美圍繞在台灣議題的鬥爭日烈,台灣國安面臨被架空的危險。從前年底拜習峇里峰會舊金山再會,再到選前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訪美,中共全力要求美方共管台海企圖明顯,經過一年來的折衝,共同反獨已成核心共識,美方既要安撫中方,又擔心台灣頂不住,政策已見矛盾

為了壓制中方情緒,拜登先在峇里會上堅決承諾不支持台獨接著在中方要求下,在舊金山峰會中,習近平首次提出希望美方支持中國和平統一羅森柏格在台記者會上稱,美國不支持台獨、反對兩岸片面改變現狀(而非反對改變現狀)以及兩岸對話,已成拜登政府對賴清德的三個緊箍咒。拜登在回應賴當選時,脫口而出不支持台獨,表示美方已將反獨納入一中政策,台灣在主權方面切香腸式位移,中方從美方加倍奪回

為防止台灣國際地位惡化,羅森柏格在記者會中稱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文並未決定台灣的地位,打臉美方嚴厲反獨政策立場徒增管控難度

第三,台灣內部圍繞主權認同議題的對立加劇,難以化解。選戰中,賴清德將「一中各表」的政治設計,嫁接為「接受一個中國和一國兩制」,假如賴蕭衷心接受中華民國,以求同存異化解兩岸分歧有何困難?問題出在賴對中華民國的認同異於他人,在民進黨的競選/當選場子中沒有國旗,這是因為他們不認同國府遷台以前的歷史,也不認同遷台後民選總統以前國民黨執政的歷史,政治去中造成中華民國衣不蔽體將中華民國認同簡化為中國認同,是台灣朝野最大的失能,不但引爆難解的藍綠紛爭、也同時送走了兩岸和平

賴在大選辯論中,居然重新詮釋台獨稱「台灣主權獨立,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就是台獨的定義」。當選感言強調民主和威權對抗抵禦外部勢力介入不會轉向,似乎看不到危機、沒有藥方!












大屋頂下/民眾黨的三大戰略目標 柯文哲的可能與不可能


2024-01-21 04:42  聯合報/黃年
立法院正副院長之爭,民眾黨是少數關鍵,民眾主席柯文哲的態度更將是焦點。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選前,有人問柯文哲:如果賴清德勝選,立法院三黨不過半,民眾黨成了關鍵少數,將靠向民進黨成為執政黨?或與國民黨並肩為反對黨?

現在,柯文哲與民眾黨在立法院正面臨此一選擇。

十三日晚開票後,敗落為第三名的柯文哲卻以幾乎是勝利者的口吻向激情的支持者說:下一個四年,我們會贏得更多的認同,下一次我們一定可以執政。四年後,我相信我們會像今天一樣,自信地把票投給柯文哲,投給民眾黨。

這就是說,四年後,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年),柯文哲仍將競選總統。這一場「敗選演說」,居然成了柯文哲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的誓師檄文

因此,今天談民眾黨在立法院的戰略布局,必須從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年)來看。

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年),民眾黨有兩大戰略目標:一、柯文哲若要攻取總統大位,民眾黨要成為執政黨,其目標就還是要「下架民進黨」。這個頂層目標制約今後四年民眾黨與民進黨在立法院)的競合關係。二、就趨勢看,柯文哲若要在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勝選,他已不易再如今天去挖民進黨的票,而只能去爭取國民黨或泛藍的票。因此,「藍白合」或「藍白鬥」仍是柯文哲必須面對的問題,也將制約未來四年民眾黨與國民黨(在立法院)的競合關係

民眾黨的立院八人黨團在十五日記者會,對未來該黨在立院的布局出了「考題」,卻尚無答案。但就大結構而言,可能有四種方案:

一、民眾黨立委八票靠向民進黨,游錫堃為院長,黃珊珊是副院長,甚至黃珊珊為院長。民眾黨若採此途,當然不會只向民進黨要一個立法院正副院長而已,必會就行政部會首長等其他職位提出更多聲索。因此,民眾黨也就在實質上與民進黨組為某種形式的「聯合政府」。但此計必使柯文哲與民眾黨成為丑角,何況,既已與民進黨在立院聯手並組成聯合政府,則四年後「下架民進黨」的頂層目標從何談起?

二、在正副院長第一輪投票時,民眾黨推出我黨候選人,展示自主立場,並使選舉進入第二輪。二輪投票時,表面宣稱開放黨員自主,實則民眾黨可能在投票指令團進團出選出民進黨推舉的正副院長,也可能選出國民黨推舉的正副院長。這兩種投票指令後續政治效將截然不同,但共同的結果為黃珊珊不是副院長。此計對民眾黨的 CP 值最低。

三、民眾黨在第一輪自推候選人,第二輪投票全體缺席,由國民黨韓江配當選。其效應如第二案。

四、與國民黨達成協議,韓國瑜為院長,黃珊珊為副院長。此計使民眾黨不必靠向民進黨而成執政黨,也不僅只是一個光桿在野黨,而是與國民黨聯合成為「共同主導立法院的在野聯盟」,將「朝小野大」的效應發揮至極

大致而言,以第四方案對未來四年民眾黨的兩大戰略目標比較匹配。一、黃珊珊成為立院副院長,民眾黨深入立院建制操作,更能實現從「強力監督」到「下架民進黨」的戰略目標。二、柯文哲要競逐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仍須處理「藍白合」的難題,則與其屆時藍白又拚得你死我活,不如經由在立法院建立起平緩的藍白競合關係,雙方用四年時間共同找出在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下架民進黨」的最佳組合與方案。

回頭來看,十五日民眾黨立院八人黨團記者會是一場成功操作主張不定期邀請總統到立院作國情報告」,這是憲政權責結構改革關鍵性提議。至於「四項承諾」,聽證權與人事同意權,是提升立院憲政地位;立委利益迴避與立委經費公開,則是刀刃向內。一般認為,在今日政治時空下,這些主張皆是順天應人

民進黨對這些主張的回應是「正副院長應以是否適任為考量,而非以各種訴求為前提」,語多保留。國民黨方面則還看不到有什麼反對的理由。所以,只要實現了第四方案,這些主張皆有了兌現的條件。因此,十五日這場記者會,只是在炫示民眾黨的先聲奪人,但落實方法應當仍在第四方案

如果第四方案實現,一切法案的提案與審查,皆可在藍白建制內進行,各種法案經立院的藍白多數席位主導通過後,應皆已完成「對的就贊成/錯的就反對」的選汰程序

以上討論,是從柯文哲將角逐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總統為基本想定,並以民眾黨一黨的利害為視角。但柯文哲與民眾黨在台灣政治發展史上,均可能有超越柯文哲個人政治野心及民眾黨民粹演示意義

許多人認為,柯文哲是一個忽左忽右忽藍忽綠徹底機會主義者」,他一人操縱的民眾黨則被稱為以偽科學為名宗教組織」。但不論毀譽,柯文哲成為可能撬動台灣政治生態槓桿

柯文哲的特質就是「」,支持者之所以支持他,也因他的「」。

這個「變」的主體(不是全體)可說就是一股「綠色政治移民」的潮湧。柯文哲、黃國昌與陳昭姿即可謂是三種不同類型的「深綠出走者」。大選開票結果更顯示,相當數量的綠粉如今已轉為柯粉,柯帶著這些原綠粉出埃及並許諾他們走向應許之地。

因此,大體而言(不是全體),民眾黨是一個「綠色政治移民」的中途站。這些移民對台獨的基本教義已生批評意識,更對民進黨在清廉政治及民主操持上的腐敗產生憎惡。他們要走出民進黨,但不願走進國民黨,因此以民眾黨為中途之家

這種「中途性最微妙表徵顯現在大選中民眾黨群眾場合出現大量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這在民進黨的場合是不能想像的,但像陳昭姿這樣的台獨卻在國旗簇擁下跟著主張「台獨都是騙子」的柯文哲嗨翻了天,不能不說這是政治奇觀

這一股綠色政治移民潮,其實蘊蓄著台灣跳脫藍綠政治生機,值得珍惜,但如今卻只是走到中途,他們若想取代藍綠尚待努力畢竟今年得票率僅廿六點四六%。路漫漫其修遠兮,何去何從?

柯文哲可以用這個「關鍵少數」為「政治勒索」的工具呂秀蓮語),以實現他進入總統府為最高戰略目標。但是,柯文哲也可以使這個「關鍵少數」成為形塑「新政治」及「改變台灣政治文化」的槓桿,這就成了民眾黨可以追求第三個戰略目標

本文認為,柯文哲想贏得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總統大位不易,必須靠不斷的「政治勒索」,最後也可能落得面目全非。但他若善用現今贏得的關鍵少數地位,來推倡台灣新政治卻不無可能。當他完成了可能的,不可能的也就有可能了。












大歐洲 大中國 大和平


2024-01-21 04:50  聯合報/ 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台北市)
北約今年上半年將舉行美蘇冷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軍事演習,英國將派出約2萬名官兵、伊麗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打擊群,以及F-35B戰機組成的特遣部隊參與。(美聯社)


蘇聯與東歐前共產集團在民國七十九年(一九九○年)代初走到盡頭,但鳥盡沒有弓藏,為了對抗歐洲名義上是共產勢力而成立的北約不是同步解散,也不是苟延殘喘,是忘了美國在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創設該職位迄今,據說是「單一最佳」的國安顧問史考克羅Brent Scowcroft)的警語:「北約邊界愈向俄羅斯靠近,勢將致使西方過去多次侵略的俄羅斯,心懷苦楚怨懟」。

果然,俄羅斯的誤判與愚蠢回應北約步步進逼挑釁入侵烏克蘭,致使烏克蘭塗炭俄歐也兩敗俱傷得利是軍火商,近日的表現有二:先是美國已在作東,上個月於華府召開美烏國防產業基礎會議,來了美歐與烏克蘭的三五○位政府與產業代表,要在烏克蘭增產軍火支持對俄作戰。再是北約本周起至五月實施冷戰以來最大規模軍演」,九萬人參加

由美國領導的北約,忘了共和黨籍總統艾森豪在民國四十二年(一九五三年)的「和平機會演講,他說:「每製造一支槍械,每下海一艘戰艦,每發射一枚火箭,最終的意思就等於偷竊,挨餓的人未能進食,受凍的人無衣可穿。」相同的指向也由民主黨總統甘迺迪在民國五十二年(一九六三年)再次強調。他說「和平過程」「不是美國以戰爭與軍火強制世界進入美利堅治世Pax Americana),不是墳墓的和平,不是奴隸的安全…是能讓人們與各國成長並冀望為其子女建設更好生活的和平。」

假使美國未能重拾記憶,忘卻再求和平,歐盟理當獨立,記取法國前總統戴高樂的倡議,使其回春。他呼籲歐洲傲然挺身,代表自己而不是以美國為馬首是瞻,歐洲應該擴大至烏拉山,作為全球事務的第三力量。近日,英國教授薩克瓦R. Sakwa)奮進發言。他說,基輔廣場政變導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八年後再有俄烏戰爭,致使大歐洲之念更形遙遠,惟歐洲從傳媒到政治領導階層,果真能夠真誠自省,坦承這個局面的造成,並非僅是俄羅斯之過,也斷非普亭一人之失,而是歐美與北約及烏克蘭本身,都有相應的責任必須承擔,那麼,「大歐洲仍然是鼓動人心恆久理念。一個世代認定這是讓人哀傷的幻覺,另一個世代的人,會以之為符合現實的、也必須要有的宏圖」。

在台灣,聯合報報導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說,尋求解開兩岸關係的死結,「我方應主動尋對話」,並且,「由台灣開啟對話可更有尊嚴」,遠非一些人所說我方主動就是自投羅網。怎麼主動?積極回應並參與何謂「一中」的界定,總統蔡英文說而總統當選人賴清德跟進,指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在」互不隸屬,未來呢?有沒有可能出現雙方都能接受的,「未來」彼此經過轉化之後,可以「相互隸屬的「一中」、大中國?「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這是最高境界,即便不容易浮現,但以此作為目標,是更能靈動世局與人生訴求











兩岸關係失控 賴怎健康有序交流


2024-01-21 04:47  聯合報/ 江紀明/醫師(台北市)


賴清德勝選後提出希望與中國恢復「健康有序」交流的願望,這可能為兩岸關係帶來新的機遇嗎?賴總統是醫師出身,應該能明白「健康」的定義;這個於民國四十七年(一九四八年)被納入 WTO 的定義,包含身體、心理與社會福祉。我的解讀是,台灣內部共識與政黨政治相對於身體與心理,兩岸關係相對於社會福祉;至於「有序」,我的解讀是賴醫師希望在兩岸關係中能獲得「掌控感」。然而,這到底是希望,還是單方面願望呢?

賴清德代表執政的民進黨勝出,凸顯了台灣社會對民進黨不滿與當前兩岸關係不滿的負面比較。台灣的民主是脆弱不堪的,面對全球化和技術進步的挑戰,代議制民主也在不斷調整和演進,以應對民意代表與選民之間的脫節、利益集團的影響力,以及國家主權與國際合作之間的平衡。

換句話說,這種「民主」很不健康交流」來自於在共識的基礎上,藉由利益交換與分工達到雙贏事實上,在民進黨的框架下,兩岸關係既不平等也無共識,這是一種「失控。因此,真正的問題不在於賴總統希望與中國恢復「健康有序」交流,而是中國認為民進黨政府有資格與中國談「健康有序」的交流嗎?在全球化和地緣政治複雜的背景下,台灣如何平衡內部的民主價值與外部的戰略壓力?

讓我們嘗試做一個思想實驗,如果時代力量黨主席對民進黨說出希望與民進黨恢復「健康有序」的交流願望,這不啻是一個笑話!「時代」已無力量亦無立委,有這個資格嗎?同樣的,在中國眼中,得票四成的總統想代表台灣,那置六成的台灣選民於何地?台灣以什麼立場在堅守所謂民主價值的同時,又能與日益強硬的中國立場進行互動?而台灣經驗是否能為全球民主的演進提供寶貴的案例研究,特別是在面對大國政治和地緣安全挑戰時能適應和堅守民主價值

政治改善往往是一個複雜系統工程。大致來說,國家建設、經濟發展、官僚體制發育以及菁英階層再造,都是這個系統工程的一部分。我認為賴清德的希望只是一種願望,中國有自己的想法,而這個想法完全不包含賴清德的「希望」。至於台灣人民的希望,應是不希望賴清德走上從醫師到總統再到一個「喜劇演員」的道路



施振榮/從新王道談「假如我是總統」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施振榮/從新王道談「假如我是總統」
◆  闕志克/李國鼎是可以重現的嗎?(選後新局系列七,完)
◆  梁啟源/請賴政府重新檢視能源政策(選後新局系列六)
◆  薛承泰/給新總統的一封限時信(選後新局系列五)
◆  葉匡時/找對的人 做對的事 把事做對(選後新局系列 四)
◆  嚴震生/國際的觀察與陸對賴的警告(選後新局系列 三)
◆  趙春山/台灣大選落幕 兩岸何去何從(選後新局系列 二)






施振榮/從新王道談「假如我是總統」


2024-01-21 04:46  聯合報/ 施振榮(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一月十三日總統大選,台灣人民剛剛選出接下來要帶領國家前進的新領導人。在選前,常有朋友開玩笑要我出來參選總統,希望我能帶來一些改變,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我關心政治但不參與政治,對朋友的玩笑話我也是一笑置之。

在台灣的總統大選落幕後,我也觀察到,雖然台灣算是實施民主的後進者,但由於我們的教育普及,加上自由氛圍,且公務體系與軍方都對大選保持中立,雖然選前各方陣營競爭激烈,選後只經過一夜的沉澱,社會就恢復了穩定與平和,台灣可說展現最進步民主典範

在古代,國家都是以實際的領土做為治理的範圍,土地上的人、事、物就是其利害相關者,政治領導人沒有辦法自己選擇利害相關人,而每個人由於不同的政治立場或意識形態,要追求共同的目標往往挑戰很大。

到了現代,我提出「新王道」做為大大小小組織的領導人之道,三大核心信念就是「創造價值、利益平衡、永續經營」。只要是為了共同的目標與理念,大家聚在一起共創價值,組織可以不用受到土地範圍的局限。

歷史發展過程中,有的國家走向中央極權,有的走向民主。在極權國家政治體系下,對於有不同意見的人,如果會破壞國家社會的穩定,執政者斷不容許,因為維持國家社會穩定被視為最為重要。

也有很多實施民主政治國家,每每遇到大選之後,社會都會出現動盪不安,反觀今年台灣的總統大選,選後社會快速恢復平穩,展現成熟的民主風範

以我個人的經驗為例,我認為身為領導人,這是一份責任服務責任,要對其利害相關人做好服務。所以公協會來邀請我擔任領導人,我都是從服務會員角度出發,「參選不競選」,大家如果需要我,我願意來服務大家,但不拉票。

從王道精神來看,領導人要有遠見,要能看得見別人看不見的隱性價值王道重視六面向價值,在「有形、直接、現在」的顯性價值外,更要重視「無形、間接、未來」的隱性價值

不過在民主政治下,政治人物為爭取選票,往往只看顯性的價值,只選擇選民看得見的、短期就可以看到成效的事情來做,甚至就連所開出來的政見也不一定能夠兌現。

其實很多隱性價值投資國家社會長遠發展十分重要,今日對隱性做投資才能在明日創造出顯性價值

所以我也呼籲,對於國家未來長遠發展所需要重要政策,應該各黨派要能取得共識,打破任期的限制,制定有利國家長遠發展的政策,不論之後誰上台執政都承諾繼續朝此方向努力,這樣台灣未來才會更好更進步。

此外,民主政治還有一個共同的盲點,就是為了能夠政黨輪替,在野黨不讓執政者在期間有所表現,成為施政的阻力,以免因執政者做出政績而沒有政黨輪替的機會,這也不利國家社會永續發展

因此,我也建議,身為國家領導人,應該要提出可以凝聚不同黨派意見的共識,尤其要從創造無形、間接、未來的隱性價值角度去思考,擘畫長期對國家社會發展有利的政策,並爭取不同黨派與全民的共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