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30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可先從經貿重啟對話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黑白集/黃芳彥不值得
◆  聯合報社論/學測後,最想把命題老師塞進新冰箱!
◆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可先從經貿重啟對話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可先從經貿重啟對話


2021-01-30 04:25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拜登剛剛就任,他的中國政策還不是非常明朗,但是大方向卻是很確定的,因為拜登曾擔任八年的副總統,相當了解國際事務,他對於中國大陸在國際上的實力與兩岸關係的敏感程度,應該會比川普更為清楚。因此,即使川普執政四年把中國的形象徹底打黑,但是拜登知道他未來還是需要改善與中國的關係,只是他現在對大陸的態度會比以前當副總統時強硬很多。另一方面,如果美國未來要改善與中國的關係,那麼拜登就不可能像川普一般,把台灣當成美中關係的籌碼。反過來看,如果兩岸關係不佳,美國政府必須支持台灣,那麼美中關係可能也不容易改善。所以,拜登必然希望兩岸之間可以維持一個比較好的關係。

從日前美國國務院發表的一篇聲明中,大約就可以看到拜登政府的基本立場,其中對於一中政策的表態:「美國恪守三公報、《台灣關係法》和《六項保證》所概述的長期承諾」。同時,在該聲明中也清楚說明:「美方敦促北京停止對台灣的軍事、外交與經濟施壓,並與台灣的民選代表進行有意義的對話」。顯然,拜登一方面要維持美國在一中政策上的傳統立場;另方面,希望兩岸關係可以和緩,甚至展開對話。

在外交上,對話是很重要的,因為對話就代表雙方有溝通管道,許多事情就可以談,更重要的是,雙方不容易發生誤判,尤其是兩岸現在軍機飛來飛去,萬一擦槍走火,結果應該不是任何人願意看到的。去年元月初總統大選之後,兩岸政策協會曾經做過民調,其中詢問兩岸是否應該重啟對話,結果 59.8% 的人支持,只有 20.5% 的人反對;也就是說大多數國人認為重啟對話對於兩岸關係的改善會有幫助,而且支持政府應該去做。

事實上,蔡總統對於國人希望兩岸應該有對話這件事情,也瞭然於胸。去年大選勝選演說時,就曾說要以「和平、對等、民主、對話」做為兩岸互動的基礎。另外,在今年元旦講話時,蔡總統又再強調,只要北京有心化解對立,在符合對等尊嚴原則下,「我們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然而,現在兩岸「已讀不回」的僵局是從蔡總統第一任開始,她表明不接受「九二共識」,而只說要依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處理兩岸關係。但是因為沒有清楚說明兩岸關係為何,導致大陸方面說這是張沒有填答完的答案卷,從此兩岸已讀不回。再加上兩年前,蔡總統在回應習近平的說法時,刻意說:「我們反對一國兩制的九二共識」,此種說法更加深了兩岸關係的惡化。

對於中國大陸而言,立場很清楚就是「一個中國」與「九二共識」,其實有沒有九二共識並不重要,關鍵在於蔡總統對於兩岸關係的立場是如何,比方說,蔡總統是否可以說:「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但也不是國內關係,而是一個特殊關係,我們要用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關係條例來處理兩岸關係。」如果蔡總統不願意,那麼就請拿出一個可以讓兩岸都接受的說法,否則兩岸對話可能很難實現。

我們相信只要處理好兩岸立場的問題,後續的對話就會容易很多,兩岸可以從一些重要而不敏感的議題開始,比方說台灣重回 WHA,而更重要的還是兩岸經貿的諸多議題,包括台商經貿糾紛、兩岸供應鏈重組、ECFA 後續協商和台灣參與 RCEP 等議題。

總而言之,台灣是一個小國,我們應該用更有彈性的做法來處理兩岸關係。再說,拜登政府未來要求台灣與對岸重啟對話的壓力可能會愈來愈大,我們的政府應該及早做好準備才是。








聯合報黑白集/黃芳彥不值得


2021-01-30 04:24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涉及扁家洗錢案的新光醫院前副院長黃芳彥(中)在美傳出持槍自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本月廿六日,陳致中才因所涉扁國務機要費洗錢案出庭應訊;兩天後,同因國務機要費洗錢案逃亡多年的扁家御醫黃芳彥,在美自殺身亡。兩件事是純屬巧合或有關聯,尚難得知;但十多年懸而未決的弊案,水落石出恐更困難。

黃芳彥原為台大及新光醫院名醫,因治療吳淑珍而與扁家交往甚深,成為動見觀瞻的「第一御醫」。沒想到,他因此進而幫扁家喬事、洗錢,東窗事發後,成為逃亡美國的頭號通緝要犯。逃亡期間,黃芳彥坐擁豪宅,「紅粉知己」不少;但也備妥了槍支,說將在聯邦調查局登門前自我了斷,他應該是心虛的。如今 FBI 並未登門,他已飲彈自盡。

當名醫遇到政客,這樣的結局真是令人唏噓。黃芳彥為了迴護陳水扁,賠上了自己的名譽,賠上了事業和家庭,最後還賠上性命。但他拚死保護的陳水扁至今活得好好的,隨時伺機作秀,無畏譏嘲訕笑,還主持起節目來。司法對扁家無可奈何,黃芳彥居功厥偉

洗了那麼多錢又如何,活的人難堪,死的也不光彩更令人遺憾的,是台灣的政治和司法,各種正義的大話連篇,最後盡付笑談中。且看韓國,前總統朴槿惠貪汙被判刑廿四年,前年已入獄服刑;李明博貪汙受賄,也於去年底入獄。名醫拚死護政客,真是不值得









聯合報社論/學測後,最想把命題老師塞進新冰箱!


2021-01-30 04:22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學測落幕了,卻引發今年整體考題偏難的爭議,數學更被評為(舊課綱)「史上最難」。本報資料照片


大學學測落幕,考生一片哀號。許多老師、學生和解題團隊普遍反應,今年除社會科外,幾乎科科考題都太難;國文被認為「近五年最難」,數學更被評為(舊課綱)「史上最難」。因此,成為熱議話題的國文寫作題目「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就有考生嘲諷:最想把命題老師塞進新冰箱裡

去年學測題目因太過簡單,缺乏鑑別度,導致大考中心主任張茂桂請辭負責;因此,考前許多老師和學生已預期今年一定會變難。沒想到,今年面對的是鐘擺大幅擺向另一個極端,幾乎科科「難到爆」。儘管客觀的難易分布情形仍待分數出爐統計,但以數學考科為例,不僅許多考生哀嘆不絕,不少老師也坦言自己未必能夠限時完成解答。

前兩年學測考題太簡單,今年考題又太難,兩極擺盪,讓學校師生無所適從。前年學測因試題缺乏鑑別度,加上採計科目五選四新制,引爆了「超篩之亂」。這不但增加大學端的選才困難與負荷,也讓許多考生高分落榜,沒把握的學生往下搶填志願,高分群的混亂往下遞延,人數最多卻被忽略的中分群學生備受擠壓,惶惶不安。至於低分群,則早就放牛吃草,反正不愁沒大學念。去年學測試題更簡單,數學滿級分暴增,透過校系新增分科篩選或增加參採科目等方式,才略為減緩超篩問題。

但今年學測風向驟變,艱澀無比。這雖有助於鑑別高分群考生,讓菁英學生容易「各就各位」;但對廣大的中等程度考生卻很不友善,且不具鑑別意義,各科級分恐怕「糊成一片」。可以預期的是,後續的繁星推薦和個人申請,許多中分群學生只能蒙眼打混仗。尤其,這一屆是舊課綱的末代考生,明年與新課綱配套的考招新制上路,重考將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也因此,學生莫不希望今年學測一役定江山,心理壓力已經很大,卻還得面對史上最難考題的打擊。

大考中心已有多年辦理學測與指考經驗,也專責研發精進試題,命題竟然忽易忽難,穩定度不佳、鑑別度不夠,讓每年的考生只能像賭博般碰運氣,實令人難以想像學測作為大學選才的重要機制,試題如此難易擺盪,顯然研發不備、檢核不足、題庫不彰。許多老師和教團更指出,命題教授不熟悉教學現場,不僅有超出課綱的現象,並與近幾年來為銜接新課綱作準備的教學與命題趨勢背道而馳。

試題太難或太易,都會失去鑑別度,備受煎熬的學生無法適才適所,大學端也增加許多選才的困難和成本。試題難易不均,影響最大的,就是教學現場無所適從的師生在難以擺脫考試引導教學的宿命下,接下來,更將對新課綱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向造成干擾

對明年的考生而言,他們已經是新課綱的白老鼠,面對考招新制,也會因此變得更加前景未明。尤其,這屆考生出了學測試場,還可準備直攻指考。但明年指考改為分科測驗,不考國文和英文,如果考生學測國文英文受挫,面對參採這兩個考科的校系,就只能徒呼負負了。

大學考招幾乎年年變革,年年在不同環節出問題,年年引發考生焦慮。今年學測國文寫作主題「新冰箱」引發熱烈討論,有人說「舊冰箱沒壞,為何要換新冰箱?」當然,如果因為容量、功能、節能、環保等理由,的確應該考慮換新冰箱。不過,也許應該塞進新冰箱裡的,不只命題老師,還包括那些高喊改革卻眼高手低、脫離現實的專家吧

【即時短評】陳水扁都知改國徽修法就行 綠委還打假球?

◆  【即時短評】陳水扁都知改國徽修法就行 綠委還打假球?






【即時短評】陳水扁都知改國徽修法就行 綠委還打假球?


2021-01-30 12:04  聯合報 /   本報記者賴于榛
前總統陳水扁在2004年曾指,國民黨黨徽和國徽分不清楚,限國民黨三個月內修改黨徽,否則年底泛綠過半,民進黨要修改國徽法。 本報資料照


民進黨與時力黨團昨在立法院會聯手,表決通過評估更改國徽的主決議,但想在立法院靠「多數決」修國徽根本不難,未涉及修憲,只要大綠小綠再次聯手,直接修改國徽國旗法即可透過法律效力根本不明的主決議,加上行政部門稱要從長計議,很難不被質疑民進黨這局在打假球

回頭看國徽黨徽爭議,民國 77 年(1988年)當年立法院討論三軍服制條例草案,民進黨立委邱連輝、黃煌雄、尤清、許國泰就曾公開質疑軍服上的國徽與國民黨黨徽太相似,黨國不分;緊接著民國 82 年(1993年)當時的民進黨立委、前總統陳水扁更以國民黨黨徽未正式申請商標專利,而且與我國國旗、國徽過於相同或近似,情況明顯違反現行商標法,一度考倒經濟部。

民國 89 年(2000年)外館也曾先行調整,將對外使用的國徽,改成國旗或者是梅花圖案;而鬧過最大的風波,發生在民國 93 年(2004年)立委選舉前夕,當時扁政府再拋國徽黨徽過度相似須調整的議題,要求國民黨更改黨徽,國民黨堅決不改,數次回嗆要陳水扁有種改國徽。

後續扁政府定調不修改國徽,而是要求國民黨三個月內修改黨徽以避免混淆國徽,若不改就要拚立委過半修國徽法,時任民進黨文宣部主任桃園市長鄭文燦更補充表示,如果國民黨不修改黨徽,一旦泛綠立委席次過半,將修改國徽法,排除人民團體和政黨使用國徽,「將國家專屬的歸給國家,將政黨的還給政黨」,但最後國會依然是泛藍佔多數。

國徽去黨徽化,成為當年陳水扁的未竟之志,但如今民進黨在立院雖不是顛峰時期,但此議題有小綠力挺,憲法也僅規定中華民國國旗定為紅地,左上角青天白日,並未要求國徽形式,人數優勢加上修正國徽國旗法,理論上完全能針對昨天的主決議藥到病除,這回卻選擇只做表面的政治表態,把立院當成了演技測試場地

行政院明說,國徽、黨徽的調整,可能激化不同族群的意識形態衝突。這樣來看,民進黨團的大動作,只是為了提高藍綠對決的態勢,避免藍營從罷免、反萊豬公投一路凝聚氣勢到民國 111 年(2022)選舉,最後國徽、黨徽爭議就以沒有社會共識為由擱置,留到下次需要激化族群對立時再使用。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人類延續族群生命的第一句話

◆  黃芳彥之死 誰才該悼念
◆  以「龍貓」同理心防疫
◆  別讓年節成為長照者的陰霾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人類延續族群生命的第一句話
◆  環境汙水與科學防疫
◆  別讓生命捲入政治漩渦
◆  新冠隱喻標籤化 比病菌更可怕
◆  畫中有話/疫情擴散 頭路茫茫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人類延續族群生命的第一句話


2021-01-30 05:01  聯合報 /   潘襎(作者為台南市美術館前館長)
言語是人類與動物間最大區別之一,但人類也可能因失去言語能力,無法表達情感與觀念,包括焦慮、緊張或某種外部受傷。示意圖/Ingimage


言語是人類與動物間最大區別之一,但人類也可能因失去言語能力,無法表達情感與觀念,包括焦慮、緊張或某種外部受傷。言語成人類傳遞文明重要工具至於文字,是比言語還要複雜的傳遞工具,自然發生比較晚

人類學家對於言語從何時開始,感到興趣英國學者迪姆.克勞認為言語產生於智人發生基因突變後,大概在紀元前十到十五萬年間,也有研究指出,言語是不斷變遷發展歷程,人類基因必然經歷不斷變化

圖像或文字起源,總是可因遺跡發現容易找到時間斷代現存最早繪畫,發現於法國西南部多爾多涅省韋澤爾峽谷拉斯科洞穴。這些繪畫,出現最多的是牛、馬、熊、狼、鹿、鳥及人的形象。民國 29年(一九四○年)因數位年輕人寵物狗追逐野兔掉入岩穴,意外揭開這個地底的人類文明起源秘密。

人類透過圖像表現自己曾看過的影像,或心中想法,這些動物用木材燒過的黑色木炭,及紅色的泥土或礦物質塗抹在石壁上。根據測試,大約完成於一萬五千年前

這些圖案與智人生活密切相關,岩穴是他們躲避動物的家,岩穴裡的圖像有人說是基於某種心中想望,有人說是基於某種宗教儀式,也有人說是出自審美需求。但無論如何,都是那時智人對於心中慾望呈現的影像

如果往前推想,到底什麼是人類第一次的言語呢?基於什麼需求呢?文明發展必然與言語起源有關,因為透過言語才能進行抽象思考。中文將人的自言自語稱為「言」,將兩人對話稱為「語」,成語「自言自語」意味著自己說給第二個自我聽,那個第二個自我意味某種非真實自我。瑞士言語學家菲德南.索緒爾將人類使用語言區分為言語」(Parole)與「語言」(langue)兩部分前者受個人意志影響,包括個人的發音及用字遣詞,還有屬於個人的表達習慣後者受社會制約,是一種社會心理學他的這種觀念成為現代語言學重要起點

記得數十年前閱讀到民約論作者盧梭言語起源論時,其中有趣地探討言語起源。盧梭出生於阿爾卑斯山以北的日內瓦,高地苦寒,他認為言語最早出自於溫暖南方,充滿著音樂性,熱情有活力,子音與母音間隔發音,義大利語言可為代表。法語則為北方語言,聲音比較模糊,南方語言適合演講,宏亮而高亢。

人類最早說出的第一句話是什麼?他認為人類為了延續生命,必須要過集體生活,人類第一句話並非是「我愛你」這種拋向外部的訴求,而是基於族群生命延續的「幫助我」。那是由他者向著的一種力量,也就是一種向心力的訴求人類族群之延續,出自於最純粹的生命與生命之間彼此相互凝聚與互助的力量











黃芳彥之死 誰才該悼念


2021-01-30 04:45  聯合報 /   高源流/資深媒體人
新光醫院前副院長黃芳彥(左一)與扁家關係密切,是陳水扁任總統時醫療團隊召集人。本報資料照片


新光醫院前副院長黃芳彥潛逃美國十多年,這兩天突然傳出他死亡。他的死,不論是出於什麼形式,對台灣檢調的辦案信譽、對整個扁案,都是極大的諷刺。

因為,黃芳彥不僅活得比當初追緝他的特偵組的「命」還長,而且他要保護的對象,陳水扁、吳淑珍夫婦,都活得自由自在,比他還好。

黃芳彥一生活得精采。他讀醫,當上了新光醫院副院長,還能和陳水扁一家成為密友。即使因涉扁案潛逃美國,但從他家人傳出訊息,他從不缺錢,在美活得自在,身邊不乏女伴,打小白球娛樂。台灣沒有幾個人能像他這樣生活。當然,陳水扁除外。

如果要為黃芳彥的死,寫的有笑語、有悲情,又有惋惜的追悼文。首先要笑談的,當然是最高檢察署特偵組。這個特偵組當年查扁家弊案查了老半天,偏偏讓涉及扁案極深,知道扁家鉅額錢財來龍去脈的黃芳彥潛逃美國,漏了網,令許多不知的弊案,迄今難以查清。這也難怪,特偵組命短,早黃芳彥多年而去,被裁撤了。

黃芳彥之死最悲情的是,他犧牲自己潛逃美國,台灣有家卻歸不得,極盡全力要保護的民進黨、陳水扁一家,這麼多年來,「活」得比他黃芳彥樂活。民進黨連續完全執政,掌控台灣命運,而陳水扁一家現在沒一個人因扁案坐牢,全都自由逍遙。扁家兒子還當上了民代,大有繼承乃父政治事業之勢。

最讓人為黃芳彥惋惜與抱不平的是,民進黨似乎只記得陳水扁,忘了黃芳彥。以民進黨完全執政後的敢,他們既然撤廢了特偵組,就應該想到為這個被特偵組追緝的黃芳彥「解套」,讓他能回到台灣的家,跟老朋友相聚。

說實在的,阿扁都能保外就醫趴趴走,民進黨政府卻沒有幫黃芳彥「解套」,動機啟人疑竇。如果從這角度切入分析,黃芳彥之死,就有得談了。

黃芳彥涉及的,是與扁家涉嫌洗錢案所謂洗錢,就是把不乾淨或不合法的大筆錢,洗成合法。黃芳彥既是扁家心腹好友,又涉及幫扁家洗錢,那麼他極可能或必然知道,當年民進黨大當家陳水扁總統,海角七億,甚至其他不明錢財的來龍去脈。

何況阿扁女兒、阿扁自己也曾公開說過,民進黨內有哪些人沒有拿過他陳水扁的錢。扁家這說法,都已讓民進黨內很多有頭有臉的人物,相當不安;萬一讓黃芳彥回台灣趴趴走,多說些「去脈」,很可能會讓某些人同樣不自在。

或許有人說,黃芳彥如果想讓台灣某些人不安,他照樣可以在美國隔洋放話;但這種說法外行。美國這個國家有個不好聽的別號,就是罪犯的天堂」。任何國家通緝犯只要逃進美國,只要做到不惹事、不開車違規、不搶當地人工作等三項,美國政府不會去管黃芳彥若敢隔海放話,那是自找麻煩

這時候,塵歸塵,土歸土,連通緝都撤銷了,再去追究黃芳彥涉什麼弊案,想讓某些人不安,已經沒有意義。唯一能讓人關心的,就是黃芳彥的槍傷,是飲彈自盡或遭到槍殺。萬一是他殺,黃芳彥之死,故事就綿綿長長,一時半難以了結。

不過,以美國刑事現場鑑識科技,美國法醫的自殺說法,是可信的。民進黨某些人可以放心了。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以「龍貓」同理心防疫


2021-01-30 04:40  聯合報 /   李奈美/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龍貓」。圖/甲上提供


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經典作龍貓」,如今終於在台灣登上大銀幕;再度觀影發現:穿越時空打動人心的,原來是不分彼此的同理心

劇中,草壁小姊妹和爸爸一起搬到鄉間破落小屋,不但不畏懼鄰家男孩口中的「鬼屋」、「灰塵精靈」,就連妖怪圖誌中的「龍貓」,姊妹初遇時,妹妹興奮地撫摸龍貓;姊姊原本為爸爸預備的雨傘,善心地借給僅以樹葉遮頭的龍貓,龍貓與小姊妹雨夜等公車畫面,成為大眾腦海永恆印記,沒有分別心的友愛,創造一連串溫暖奇遇。

鄰家奶奶,更是讓母親住院的小姊妹,有了父母無暇照護時的依靠。一場全村動員找小妹妹的尋童戲,沒有人視初來乍到的小姊妹為外人,加上龍貓、龍貓公車的神奇魔法,讓「龍貓」成為跨世紀、不分世代都得到撫慰的經典動畫。

新冠肺炎病毒,也讓全球集體「移居」到前所未有的環境。台灣因為桃醫群聚感染,正處於不得不高度戒備時期;看到媒體報導,桃醫清潔員遭鄰里排斥,出現離職潮;雖然明白病毒的不確定性,讓大眾恐慌,但醫護、清潔員,甚至醫療用品配送員,全都是防疫年代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每個角色都是撐起時代的「英雄」。

臉書上,正確與不正確的防疫討論並列,令人體會即使防疫已過一年,大眾對於病毒、防疫依然認識有限;新冠肺炎病毒,其實一直在教導大眾:防疫不該有分別心,病毒不見得在遠方、他人;每一個人都應該保護自己、尊重別人

防疫時日的眾多不確定性,該想想「龍貓」世界的同理心,想想被隔離者暫時被隔絕的寂寞煎熬,想想萬一被傳染或不小心傳染他人的未知發展,在熱門景點、商場人擠人購物、打卡,其實是很落伍的舊日行為。

一如廿六日聯合報即時報導,桃園八德水果攤立紙牌呼籲:「不要鐵齒了,口罩一定要戴!」的照片一樣。

民國 110 年(二○二一)龍貓如果跳出來陪伴等公車,一定也是戴著口罩,送給小姊妹的見面禮:當然是龍貓口罩和酒精











別讓年節成為長照者的陰霾


2021-01-30 04:53  聯合報 /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
在長期照顧領域,年節團圓時期,長年留守家鄉照顧老父母的子女們,面對說三道四的壓力,情緒特別緊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年節一步步靠近,傳統上這是家庭團聚時刻,但也引發我們面對許久不見親友,一見面就要探問隱私,或說三道四的壓力。在長期照顧領域,這種壓力常發生。長年留守家鄉照顧老父母的子女們,情緒特別緊繃。面對回鄉團圓親友,他們會既期待又怕受傷害。近來看診時,注意到幾位家屬會晚到,甚至是最後一組看診患者與家屬,只因如此他們就可多點時間吐露心中焦慮。

照顧媽媽的小陳說:「我姊姊久久回家一次,每次回來只會說我這裡沒照顧好、那裡沒做好。長期都是我這樣煮飯給媽媽吃,媽媽也好好的,可是我姊姊碎碎唸沒營養、只會增加體重等等。陳醫師,我好討厭這樣、卻只能忍著!更可怕的是要過年了,姊姊會回來待幾天,從早到晚都要聽她碎碎唸,想到這我就睡不著。」

看著小陳憂鬱神情,我默默嘆口氣,心裡想著這就是「照顧創傷」了。這個名詞描述的,是照顧者在歷經長期、貼身照顧後,身心上因承受照顧工作而來的耗損引起的傷害,身體受傷多少還可觀察到,難的是並非每個創傷都可被看見,於是許多照顧者心中的照顧創傷,多半都沒被注意到、更遑論好好紓解,導致親友相處時可能會因一句話或一個眼神引爆爭執,更加深照顧者心中傷痛。

大家多少能理解,長期照顧不易,但親人相聚時,我們容易關心長輩有沒有被照顧好,往往忽略長期承擔照顧者的眼神是否疲憊、情緒是否憂鬱、多久沒能好好吃飯和睡覺。諸如此類的耗損,長期累積下來也會造成照顧創傷,沈太太正是一例,七十幾歲的她照顧因車禍失智先生,夫妻倆感情深厚,來門診時臉上帶著笑容,因此我總以為她自我調適得不錯。

沒想到,有回沈先生住院,沈太太對我坦承,她忍不住冒出想用枕頭悶死先生的想法。她解釋,和先生結婚後就是兩個人小家庭,所以照顧上也沒有來自親友壓力與評論。但先生車禍後,靠沈太太帶著來回醫院,除了照顧工作外,還要維持家中日常,從買菜煮飯到修繕家電都要做。雖然沒有被「指教」,但是沈太太負荷大到想把先生悶死,也是一種個人照顧創傷啊。

照顧者,在長年累月壓力堆積下,也會盼望好不容易等到連假,是不是有機會能有親友來換手、讓自己可輕鬆一下,倘若親友沒有警覺,就可能因為批評或一句不留心玩笑話,引爆照顧者的情緒與壓力,讓年節變成家庭紛爭的好發時期。

其實,家人相處時光非常珍貴,面對還看不到盡頭的疫情,團聚機會更顯珍貴。期望多肯定照顧者付出,回家時多給稱讚、少批評,看到沒做好的,默默主動去做會比光出張嘴來得好。如此,團圓時光會是快樂的,照顧者也能得到繼續努力的力量。












環境汙水與科學防疫


2021-01-30 05:00  聯合報 /   莊凱全/醫、曾任衛生署防疫處科長(嘉義市)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爆發醫護群聚,疑似造成桃園社區感染情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病毒以飛沫接觸傳染為主,受感染者有腸胃症狀大概只有十一%,因此大陸也用肛門篩檢新冠病人,但是這些排泄物不會傳播新冠病毒,目前也沒有隨著排泄病毒感染的證據。

環境檢體來做疾病監測,這已是標準流程,尤其是小兒麻痺病毒細菌抗生素抗藥性監視。台灣應該有進行醫院衛生汙水的小兒麻痺病毒監測,才能知道台灣是否已經根除小兒麻痺。

新冠病毒如果出現在環境汙水檢體,表示收集此汙水的區域有新冠病毒,因此可預測此區域流行的可能。西班牙監測都會區汙水樣本發現,檢驗出新冠病毒的存在與否,若病毒量持續增加,確診案例會愈來愈多,便可預測新冠病毒疫情的流行即將開始

此次部桃院內群聚感染,疑似造成桃園社區感染情形,疫情指揮中心應該要進行衛生下水道汙水的新冠病毒檢測,就可知社區感染範圍,訂出更合理的措施,提供國人參考。醫院的環境汙水的 COVID-19 也要監視,這才是科學防疫













別讓生命捲入政治漩渦


2021-01-30 04:46  聯合報 /   賽夏客/資深教育工作者(苗縣頭份)
涉及扁家洗錢案的新光醫院前副院長黃芳彥(中)在美傳出持槍自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看到頭條新聞「扁親信黃芳彥在美身亡」,簡直不敢相信;他在扁朝時,具呼風喚雨的影響力,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是因捲入扁家洗錢案後,人生瞬間變成了黑白。

民間有一句耳語:「如果你要害一個人,就叫他去參政。」可見政治是很險惡的環境,陷阱多,人事紛紜,利益糾葛不清,能留下美名者幾希?黃芳彥若專心致力於醫療志業,將獲得「仁心仁術」美譽;可他一腳踩入政治圈,又結識貪得無厭的扁家,身敗名裂。

政治管理眾人的事,接觸到管理層,難過錢財與美色關,自古皆然因此,要有不受誘惑的堅定信仰,否則一旦涉入,整個生命便捲進去,往後人生豈有彩色?

回顧當年,李國鼎、孫運璿、趙耀東等政壇人物,創下舉世稱羨的「台灣奇蹟」。他們把從政當終身志業經營,對照黃芳彥的下場,是否能給政治人物若干啟示?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新冠隱喻標籤化 比病菌更可怕


2021-01-30 04:44  聯合報 /   趙哲聖/開南大學資訊傳播系助理教授(桃園市)
美國總統拜登下令對新冠肺炎禁稱為「中國病毒」。我國外交部官網還是以武漢肺炎為名設立資訊專區。記者陳柏亨/攝影


美國思想家蘇珊桑塔格疾病的隱喻書中分析,疾病衍生一些迷思及幻想,被一步步「隱喻」過程,如從誤解、偏見,到歧視,都讓得病者包袱更沈重。如果桑塔格看到新冠肺炎(COVID-19)造成隱喻現象,想必感觸會更深吧?

對剛下台的美國總統川普來說,「中國病毒」是他把此病簡化成中國強敵的隱喻方式,就是反中、仇華的最簡單操作。我們政府,或部分人愛以「武漢肺炎」代稱,某種程度也反射兩岸近年對立與缺乏互信,讓武漢肺炎成為「壞人」的隱喻。因疾病造成的恐懼,化為更深的偏見,只有更加迷思,沒有互信理解。近日部桃園爆發群聚感染事件擴大,致民眾擔心疫情擴散,桃園開始被隱喻標籤化。

疾病為何會產生隱喻,這主要源自於人類對於死亡的恐懼,對真相的不明,所以社會氛圍利用這集體意識的情感,賦予疾病「社會上」意義,中國病毒或武漢肺炎,何嘗不是一種醜化手段,也是道德行為偏差的後果。

民眾對於不明病源,都會產生死亡的陰影。但政府掌權者,除提供快速且透明的疾病資訊外,最應該做的是要把疾病隱喻「去魅、去妖魔化」,讓民眾以理性去排除恐懼和偏見,而不是選擇性的用汙名的刻板印象,讓死亡陰影更加沈重。

當我們不想部桃醫院陰影強加在整個桃園無關人口和地域時,是否該更加慈悲且中立的讓這次世紀病症更正常化。以語言的暴力,或文化的偏執,在疾病上打轉,那所造成人們身心撕裂與疾病迷思,會對病菌本身影響力還強大啊












畫中有話/疫情擴散 頭路茫茫


2021-01-30 04:39  聯合報 /   記者杜建重
記者杜建重/攝影


就業服務站外牆上,貼著勞工有頭路」,希望讓找工作勞工能寬心,並順利找到頭路養家

依勞動部調查,去年因疫情衝擊,約七十多萬勞工被裁員、減薪,或未調薪。如今又因部桃群聚擴散,市況更蕭條,疫苗又未有著落,就業春燕何時能來。指揮中心能否再次化解危機,不只關係政府威信,同時也影響民眾未來的生計。

李清志/冬日暖爐記趣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李清志/冬日暖爐記趣
◆  朱宗慶/「玩真的」的溫度與驅動力
◆  范疇/川普、拜登與台灣下一步
◆  沈呂巡/雙橡園何日再升旗 一位過來人的回憶
◆  盛治仁/找對新問題 尋得好解方
◆  蘇蘅/川普操控媒體下的民主斷裂








李清志/冬日暖爐記趣


2021-01-30 04:33  聯合報 /   李清志(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小小的煤油暖爐,讓冬天帶來許多溫暖與樂趣。示意圖。圖/露天拍賣提供


最近電視新聞畫面總是呈現出兩個平行世界,各國疫情吃緊,封城鎖國,幾乎沒有日常娛樂活動,但是台灣卻是照常過日子,享受親友歡聚樂趣;然後這個冬天寒氣逼人,多國深陷冰雪之苦,唯獨台灣人似乎樂在其中,享受難得的冬日情景。

住在台灣亞熱帶地區的人,幾乎無法體會寒冬雪地的種種,也很難理解日本文豪們所描述的雪地情景。無賴派小說家太宰治在小說津輕中,曾經描述故鄉的雪,可分為粉雪、粒雪、綿雪、水雪、固雪、粗目雪、冰雪七種而北海道作家渡邊純一在小說紫丁香的街道」中,描述故鄉北海道札幌的種種細節,其中描述雪融聲音,細膩觀察令人印象深刻,寫道:「院子裡的雪在移動,三月中旬已過,陽光露臉。整個冬天埋住院子裡的雪高度漸減,簷端的殘雪也一點一點地融化。那聲音很難形容,但確實有雪融的聲音。」若不是在北海道成長生活,渡邊純一應該很難寫下如此細緻的文學作品。

所以過去冬季時節,我總是要去北國賞雪,體會冷冽寒風吹過臉龐的感覺,去聽雪融化的聲音,去搭津輕暖爐列車,體會小說家所描述的七種雪。旅行中,最常見的就是那台溫暖的煤油爐,不論是在孤寂小火車站,在老舊日式旅館中,或是在熱絡居酒屋裡,都可以看見煤油暖爐的身影。

這些煤油暖爐在寒冷的空氣中,散發著光與熱,吸引著人們聚集,分享著冬日難得的溫暖。暖爐上還可以燒一壺熱水,隨時泡茶啜飲,讓身體內外都可以暖熱起來。日本許多地方還會在暖爐上煮一鍋關東煮,隨時可以填飽肚子,暖爐很方便,甚至可以拿來烤麻糬,或是煎蛋做早餐,體驗一種類似野營的樂趣。

寒冬中有火爐,就會吸引人們聚集,成為家庭的中心。美國建築大師法蘭克萊特設計的房子,都是以壁爐為中心,因為他認為火爐是家庭的重心,是住宅重要的配備

幾年前,因為喜歡日本煤油暖爐的機械造型,特別買了一台白色的煤油暖爐,擺在客廳當作是傢俱擺設,雖然很想好好使用一下,可是台灣天氣實在太溫暖,即便是冬天也沒有幾天夠冷,可以真正使用到暖爐。去年冬天,我的煤油暖爐只使用過一次,然後就沒有再啟用,煤油也因此剩下好幾桶,不過今年的冬天,煤油爐就真正派上用場了,不僅常常使用,甚至煤油使用量超大,去年的庫存很快用光,還去添購了好幾桶備用。

朋友們知道煤油爐非常好用,紛紛去購買使用,造成今年的煤油爐市場大缺貨!火爐的確是冬日的必備器具,是家人圍聚的中心點;事實上,暖爐不僅可以很快讓室內溫暖起來,火焰的燃燒也有除濕的作用,非常適合濕冷的台灣冬日使用

每個冬日早晨,我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點起煤油暖爐,讓熱氣充滿整個家,然後在火爐上放著摩卡壺,很快地就有香噴噴的咖啡,有時候就拿起烤盤在煤油爐上烤麵包、煎蛋與培根,感覺非常完美,也讓自己有足夠的熱量去面對冬日的風寒!

雖然只是小小的煤油暖爐,卻讓我的冬天帶來許多溫暖與樂趣,也彌補了我們無法去北國賞雪冬遊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