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7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強化產業韌性 思考務實對策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6431/web/ 

◆  聯合報社論/四接和地雷:蔡政府強逼人民二選一
◆  聯合報黑白集/問政不能像股市散戶
◆  經濟日報社論/強化產業韌性 思考務實對策





經濟日報社論/強化產業韌性 思考務實對策


2023-07-07 00:3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全球經濟示意圖。歐新社


過去15年,全球經濟接連受到金融海嘯、通貨膨脹、新冠疫情、美元QE、美中貿易衝突、俄烏戰爭等衝擊,國際供應鏈正面臨瓦解與重組,產業韌性(industry resilience)開始受到各國政府及跨國型企業的高度重視。

其實,韌性(resilience)這個字並非新詞彙,早在13年前,世界經濟論壇(WEF)就曾經為韌性做出定義,在這個適用於國家、產業、社會,或企業的解釋中,韌性應具備五項條件,分別是:強壯性(Robustness)、冗餘(Redundancy)、資源充沛(Resourcefulness)、反應力(Response),及回復力(Recovery)。

六年前,亞太經合會議(APEC)也曾經以「建構一個具韌性的亞洲」為大會主題,可見世界各國對於韌性之重視程度。

用最白話的語言說明,產業韌性就是當產業受到重大衝擊或破壞時,它面對逆境適應、調整和恢復的能力。其中涉及到訂單與生產轉移彈性、供應鏈的管理韌性、產業協作與網路、人才與技能的移轉及提升等。

建設一個具充足韌性的產業結構,應被列為台灣產業政策的最高位階。

但當我們嚴肅面對這個議題的時候,首先必須考慮台灣能源與電力的脆弱性。如大家所熟知,台灣能源對外依賴程度超過九成,而化石能源在發電占比也接近八成。所以,如果出現重大天災或遭受航運封鎖時,台灣勢將面對能源短缺與缺電的危機,而這些危機對於台灣經濟而言,將是致命的打擊。

無論其他國家的主張如何,台灣經濟的發展必須堅持做國際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環,單靠內需市場是不足以支撐台灣所需的經濟成長與就業。

台灣產業發展關鍵其實是在大型龍頭企業,而非中小企業,台灣超過85萬家的中小企業中,有大約一半是大型龍頭企業的供應鏈夥伴,也就是B2B的營運模式。

行政院國發會與經濟部最近提出「以大帶小」的產業發展政策,其實這項政策的正確性是具有爭議與前提條件的,那就是大型龍頭企業必須具備國際競爭力與企業韌性。否則一旦遭到國內外重大事件衝擊時,經濟將出現骨牌效應。

居安思危,經濟與產業發展政策不能報喜不報憂,一味掩耳盜鈴,當國際媒體評論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地區的今天,國安與經濟主管部會,實在需要認真模擬,當台灣海峽遭到海空航運封鎖、液化天然氣船隻無法靠岸的兩種情境下,台灣經濟與產業將遭受何種打擊,企業又應如何自處?

當無法由國內替代的關鍵原物料進不來、國內生產貨品出不去的狀態下,台灣經濟到底可以支撐多長的時間?這是個大家希望知道的重要問題。舉例而言,台灣最驕傲的半導體製造業,生產製程中所需要的顯影與清洗等化學藥劑,大多來自日本,而這些化學藥劑一般無法儲存超過兩個月,換言之,如果台灣周遭海域遭遇封鎖超過兩個月時,我們的半導體製造將面臨停擺的狀態。

在這個情境的推演下,我們可以清楚了解,發展特用化學製品,應該被列為最優先的產業推動政策。事實上,這也是南韓政府在2019年,面對日本突然停止供應半導體光阻劑等化學製品後,做出發展特用化學以提高半導體產業韌性的重大舉措。

換言之,政府與企業都應該務實面對最壞情境,做好兩岸萬一發生不同程度衝突時的備案。

猶記台海飛彈危機時,李登輝總統宣稱台灣有18套劇本,但我們卻不知,現在國安與經濟主政部會,手上有幾套因應國際重大事故或兩岸衝突的緊急因應方案?

從人民與企業的觀點來看,當然希望兩岸最好不要發生嚴重衝突或爆發戰爭,因為即便其結果最後是慘勝,台灣經濟與產業可能在20年內無法復原至今日的狀態,我們的下一代可能要過很長的苦日子,烏克蘭之案例,可為殷鑑。

國無遠慮,必有近憂,有識之士,豈能安枕而眠?













聯合報黑白集/問政不能像股市散戶


2023-07-07 01:1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股市示意圖。 本報資料照片


台股近半年指數漲了三千點,許多股民重啟塵封的帳戶。但經驗顯示,望風進場的散戶,投入股市賺少賠多。原因是,他們普遍的特色就是沉不住氣,不在基本面做功課,卻很容易被短期消息或「明牌」影響,見高就砸錢猛追,逢低就急著殺出。即使理智告訴自己,漲勢與跌勢都已反應過度,仍忍不住要跟風滾雪球。結果,往往在錯誤的時間點進場與出場,鈔票都讓別人賺走,自己成了被收割的「韭菜」。

二○二四年的大選,基本態勢其實相當清楚。民進黨苦於民怨累積與派系心結,只能掌握約四成版圖;但有執政八年基礎,得票也不致低於四成太多。換言之,綠營想繼續執政,很難憑自身實力取得過半勝出。但如果對手陷入分裂,賴清德漁翁得利,續坐江山便有機會。

「拉下民進黨」可謂當下多數民意,但在野陣營的坐轎與抬轎人物,卻仍不乏抱持盲目散戶心態者,可能把希望搞成失望。或者見到有機可乘,就非要搶著進場分一杯羹,卻不顧可能把船坐沉。也有人感覺局面稍稍不利,立刻風聲鶴唳,搶先棄船而逃,把恐慌愈攪愈大,不可收拾。到頭來發現,假戲成真的關鍵居然是自己,卻已沒有彌補的機會。

「股市最缺的是資金,最不缺的是傻瓜」。別笑號子裡總有一堆韭菜,放眼政壇,不也是如此?












聯合報社論/四接和地雷:蔡政府強逼人民二選一


2023-07-07 01:0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環保署7日續辦四接環評,基隆護海公投領銜提案人王醒之質疑環署要強渡關山。本報資料照片


基隆協和電廠「四接東移」環評案,今天再度登場。在環評會議前夕,幾名支持四接的學者及環團人士批評基隆市府阻擋四接案,揚言協和電廠若無法油轉氣,基隆空汙將無法改善,中南部得被迫送電支援。這些話似是而非,若要問是誰迫使基隆人須在「燃油」與「燃氣」之間二選一,禍首正是蔡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才使基隆面對這個「空汙」對「滅港」的難題。

台電去年向環保署提出四接三・○版方案,將填海造陸預定地從基隆外木山東移四百公尺;此舉雖保住珍貴的珊瑚生態,卻為基隆港前景及航安埋下炸彈。新方案除衝擊環境甚鉅,更與台電當初申請範圍大不相同;但蔡政府橫柴入灶,讓台電以「補正案」偷渡,環保署也護航認定無需重送環評。此舉,引起在地民間團體和航港界譁然。

可議的是,內政部長林右昌和中選會主委李進勇兩位基隆前市長,聯手封殺基隆的「護海公投」。從內政部、中選會、環保署到台電,蔡政府為了不合時宜的非核家園神主牌硬推四接過關,可謂奧步用盡。

去年底基隆市政黨輪替,新任市長謝國樑一改前市長林右昌犧牲市民權益、一味曲意配合中央能源政策的做法,核准了護海公投成案。兩個月前,環保署召開四接環評會議,遭反對民團衝入抗議而流會;謝國樑一周後宣布廢止林右昌任內發出的基隆市水產動植物繁殖保育區開發案同意函,並要求環評暫停審查。

未料,環保署前副署長詹順貴、中興大學教授莊秉潔及中部環團上周舉行記者會,認為四接三・○方案已釋出最大善意,質疑阻擋協和電廠改建,是無視北東用電缺口,讓基隆市民繼續承受空汙,也將使中火二○三○年無煤時程延宕。詹順貴更稱環評程序並無違法,呼籲應盡速召開,幫環評正當性鋪紅地毯圍事。次日,環保署隨即宣布七日將舉行四接環評會,但不開放民眾旁聽。環團與環保署的你唱我和,遭質疑是「套招」。

同樣的套路,在前年「珍愛藻礁」公投連署時也曾上演。當時公投連署破七十萬份,蔡政府亟欲拆彈。以中興大學為核心的親綠學者先發起連署,並搭建所謂的「溝通平台」,以淡化蔡政府與環團「對立」的態勢。在行政院宣布三接外推方案後,同樣由詹順貴與莊秉潔等人舉行記者會宣布支持該方案,並呼籲對珍愛藻礁公投投下反對票。如此,等於一刀將環團畫成「拒讓派」和「雙贏派」,削弱公投能量。

問題是,老舊且汙染嚴重的協和電廠早該除役,為何非要轉型為燃氣電廠繼續供電?癥結在,蔡政府三月間執意讓堪用的核二廠除役,導致北東電網出現供電缺口,才迫使四接必須上陣接班;如此一來,也讓基隆市民陷於「空汙」與「基隆滅港」的難題。如果核二能繼續供電,協和電廠即可立刻除役,解除了基隆市民空汙之苦,同時保全基隆港的發展,這才是雙贏。

同樣把人民逼入二選一困境的,還包括地雷。蔡政府不顧國人對「地雷島」的憂慮,台美已完成總價四十五億元的火山布雷系統採購案簽約;國防部強調,這套系統優於過去傳統地雷,是戰防雷而非人員殺傷雷。就戰術而言,該系統固較傳統地雷先進,但令人不解的是:為何人民必須在火山布雷與傳統地雷中作選擇?台灣之所以走到需要在本島布雷的處境,不正是蔡政府一步步把台灣從「決戰境外」推向第一線戰場?

從四接到地雷,一個逼迫人民痛苦抉擇的政府,心裡可有一丁點想到人民?




房價愈打愈高 如何住者有其屋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6431/web/ 

◆  房價愈打愈高 如何住者有其屋
◆  一念救國 請郭董慎思
◆  賴清德四大支柱 牛肉在哪?
◆  總統參選人 首重道德
◆  台灣國家隊與大陸鏈長制的迷思
◆  嚴管借名 落實居住正義
◆  打房下猛藥 3戶以上實價課稅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房價愈打愈高 如何住者有其屋


2023-07-07 02:26  聯合報/ 吳一忠/榮民(嘉縣水上)
政府頻頻打房,推動房地稅合一、實價課稅,銀行調高房貸利率,受害的仍是一般房貸戶,但對投資客來說,根本是九牛一毛。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政府過去為了打房,可說想盡了點子,奢侈稅是其一,房地合一稅亦是,但效果似乎不佳,台北市要十六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中南部房價亦節節高升。從昂貴的房價可一窺端倪,愈打房價愈高,只能望屋興嘆。

多年前政府為抑制囤房,立院通過「囤房條款」,限定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共可持有三戶,第四戶以上為「非供自住房屋」,稅率將調高,希望藉此抑制「炒樓客」;現在再度出招,除了全國歸戶,並將現行的囤房稅從三點六%調高至四點八%,是冷飯重炒還是選舉招式,不得而知。

落實居住正義,打房是必要手段;但從投資報酬率來看,理想和現實有段差距。

根據統計,八成五的房屋持有者,一輩子只有一間房,多數民眾供不起第二層樓;房地產為暴利產業,會炒作的多是財團、地主和建商。投資客以人頭登記、製造假買賣,大鑽法律漏洞,房地產炒手,都靠「轉手、過水」賺大錢,短時間獲取暴利。

政府頻頻打房,推動房地稅合一、實價課稅,銀行調高房貸利率,受害的仍是一般房貸戶,每月增加支出,經濟壓力更加沉重。但對投資客來說,根本是九牛一毛,只要虛報買賣紀錄,就可從中撈回利潤,導致房價老是居高不下。

房地合一課稅失敗多次,實價課稅稽查不嚴,民眾寄望的囤房稅頗受爭議,還拿房客當墊背,對租屋者無異雪上加霜,有企業質疑政府走火入魔,恐傷及無辜,並形容是房地產的災難,成效有待觀察。

政府應從稅制改革做起,審慎制定方案,並加強稽查,讓非自用住宅現形,避免高價低報的投機現象,實踐漲價歸公的精神。促使房市穩定、供需平衡、降低房價,讓民眾買得起房子,達到「住者有其屋」的目標,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一念救國 請郭董慎思


2023-07-07 02:20  聯合報/ 韋玲玲/家庭主婦(台北市)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本報資料照片


明年總統大選將成中華民國的生死關頭,而「下架民進黨」亦成唯一能救國的共識,也是非綠陣營、尤其是在野黨義無反顧的使命。對比於死抱神主牌,詐欺成鐵板一塊的綠營,藍營唯有團結才可能勝選。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是民進黨執政横行天下的座右銘,國民黨如仍不能放下私心內鬥內行,則绝非對手,台海兵凶戰危的後果將由全民承擔。

選戰已打到刀刀見骨,如今藍營最該當機立斷的,不只是如七月五日聯合報黑白集指稱的牆頭草,更是樹大招風的郭台銘董事長;我們看到郭董一再不信守承諾的在兩屆總統大選中攪局,顯示出其雖頭戴國旗帽,手持中華民國國旗,口中說要下架民進黨救國家,其實都抵不過只想當總統的權慾私心,令人不敢恭維。

有感於日前聯合報另一篇黑白集文尾語重心長的奉勸郭董「好好想想自己要留下什麼」,的確,在這場一舉決死生的神聖選戰中,不可諱言的,郭董扮演最關鍵的角色;一念之間將可成就的千秋功名,必定比當總統還令天下百姓景仰,盍為之。何況獨立參選必是全盤皆輸的不歸路,萬請回頭是岸,則生民幸甚、國家幸甚!













賴清德四大支柱 牛肉在哪?


2023-07-07 02:05  聯合報/ 顏廷棟/銘傳大學財金法律系教授(台北市)
民進黨主席賴清德。本報系資料照


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投書華爾街日報,全文闡釋全力強化國防嚇阻力、提升經濟安全、展開民主夥伴合作,並維護兩岸現狀等「四大支柱」政見,積極展現其布局總統大位的治國藍圖及決心。其中,正值輿論爭議兩岸應否重啟服貿、貨貿協議談判的時機,經濟安全議題,尤為各界關注。

無獨有偶,今年五月在日本廣島舉行七大工業國(G7)高峰會議落幕後,日本政府為因應國際環境局勢變化,進一步推動確保其國家安全與經濟繁榮兩全的經濟安全政策,其內閣會議旋於六月十六日頒布「經濟財政營運與改革之基本方針」,具體揭示下列施政主軸重點項目:

一、加速實現新資本主義目標:強化人才培育投資、進行三位一體的勞動市場改革(實施新技能職業教育、區分職業別設定職務加給種類、修改失業給付及退休金課稅等制度)、擬定平抑民生物價方案、提升社會整體薪資所得水準(改善非正式雇用員工待遇、目標提高最低時薪至一千日圓、調整地區薪資所得差異)。

二、擴大投資與實施經濟社會改革:官民合作擴大國內投資(國家預算一一五兆日圓投資民間設施,以誘發私人企業投資及充分雇用員工)、以支援生產全球次世代半導體供應鏈為核心目標之重點投資項目、十年內公私部門超過一五O兆日圓的綠能轉型(GX)投資(以能源穩定供應為大前提,透過節能、發展太陽能等再生能源作為主要電力來源、活用核電,並建構其他脫碳技術設備等方式進行)、官民合作推進科學技術革新(公私部門合作投資有關人工智能、量子技術、健康醫療、核融合、生物科技等研究計畫)。

三、因應國際環境局勢變化:推展國際外交(以廣島 G7 會議成果為基礎,推展國際外交,積極參與「無核武器世界」計畫)、保障國防安全(聯合區域安全防衛體系盟國,五年內強化整體國防體制)、建構能源防災及安全轉換供應系統、確保農林水產業穩定成長及強化食品安全保障(推動綠色食物、智慧型農林水產生產計畫)、促進對外經濟合作及企業國際投資(CPTPP 國際多邊貿易體制、柔性配合參與支援烏克蘭重建計畫)。

四、推展經濟安全保障政策:確保有關國計民生及經濟活動重要物資供應鏈的穩定生產、建立基礎設施事前審查及不公開申請專利之技術內容等制度(主管機關應建立防止洩密之完備審查制度)、強化資安保護措施(檢討資訊及通信安全法規制度、相關部會合作建置政府檔案機密防護網)、加強外匯投資金融審查(加入國際組織合作,嚴密監控外匯金流,徹底落實防恐洗錢措施)。

賴清德在投書中強調,擔任台南市長及行政院長時,努力培植科技產業,並透過減稅與投資,帶動經濟及薪水的成長。如此經濟議題的陳述,相對於日本的基本方針顯然不足。若要有效吸引選票,日後提出的經濟政策白皮書,應該充分告知選民,牛肉到底在哪裡?










總統參選人 首重道德


2023-07-07 02:20  聯合報/ 朱永發/公退(新北市)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熱門話題之一是侯友宜民調的大起大落,國民黨看似即將禍起蕭牆;而名嘴們多從國民黨歷史脈絡、內部結構及權力鬥爭的角度去分析,但民眾則有各自不同的解讀,可能更貼近真實。其例之一即為:大家似乎比較喜歡有情感溫度的人,最後關頭投不投票,常常決定在此因素。

總統是全國位階最高的人,對道德的要求應更高方能服眾,並取得人民信任,以增強執政的公信力;其次,才是內心與表達出來的情感溫度,否則為國為民的口號只是空話。無論對朋友或對政治人物的看法,基本上都屬於這種道德與情感層面,只是對總統級人物的要求再多一些而已。道德與情感關乎個人品格與特質,也是領袖魅力的最重要基礎。再來才是政策,此因有強大幕僚的協助,對個人魅力影響相對較小。基此,選民最後若選擇不投票,多半恐是因道德與情感因素,而不一定是不滿政見或政策。

過去如果不支持某人或某項政策,現在反過來需要某人支持或改變對政策的看法,若能以謙卑的態度來面對,為過去的不當態度勇於承認錯誤,並誠懇道歉,將能得到更多人的尊敬與支持。難怪高雄市議員李眉蓁在論文抄襲案事後勇於認錯改進的態度受到大家肯定,更何況總統級人物的道德標準豈不應更高?

最後,深藍族群對總統參選人道德與情感的要求,似乎有一定標準,不像深綠族群可以用更高的意識形態作為道德制高點,其他次要的可以暫做犧牲(例如:貪腐及論文抄襲等)。但總統參選人需要爭取廣大中間選民認同,大家不妨擦亮眼睛,看看未來哪位候選人,最有道德、情感與政策的制高點,來投下自己神聖一票。












台灣國家隊與大陸鏈長制的迷思


2023-07-07 02:15  聯合報/ 徐作聖/陽明交大退休教授(新竹市)


全球經濟發展趨緩,各國政府在推動經濟成長動力外,紛紛提出產業振興方案。本文討論的重點為,政府功能在台灣「產業國家隊」及大陸「鏈長制」的合理性及適用性。

自二○二○年行政院提出口罩國家隊以來,生技國家隊、半導體國家隊、太空產業國家隊、電動車國家隊等不斷應運而生,「組織產業國家隊」似乎成為政府經營產業發展唯一選擇。產業國家隊實際上就是製造業產業鏈的重建,以取代長期以來以供應鏈垂直分工經營模式。

「鏈長制」是大陸區域製造業產業鏈或供應鏈的發展策略,二○一七年首次出現在湖南長沙,由地方政府用「看得見的手」推動「看不見的手」的一種新型制度創新,其目標是打造優質完善的產業鏈,並因地制宜在大陸各地方推廣。「鏈長制」是由政府主導、企業治理的模式,產官合作實現特色明顯、有較強國際競爭力、配套體系較為完善的產業鏈,目的在於防範、化解產業鏈重大風險,對於跳脫「卡脖子技術」的限制並穩定經濟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不論是「國家隊」與「鏈長制」,兩者的策略思維都是基於傳統經濟學中錢德勒的模式,也就是Web一點○資本主義運行的線性思維,強調技術、市場、治理的經營法則,是傳統產業鏈的垂直整合模式的延伸。從順勢而為的角度來看,兩方案似乎忽略了新興智能體系及分布式Web三點○的網路效應:以企業價值鏈與産業鏈或供應鏈動態互動所形成的系統優勢,在製造業全面智能化的典範移轉中顯得缺乏前瞻而有些格格不入!

另外,「國家隊」與「鏈長制」都強調產業重塑。產業鏈與供應鏈經營的差異在於垂直分工的結構,前者比較強調制式「錢德勒優勢」,後者更聚焦在核心能力及網路連結所創造的槓桿優勢;前者比較適用於大型產業群聚基礎強大的經濟體,後者則似乎沒有特別的限制,但「制式」錢德勒式模式韌性不足,不能解決區域性高「因地制宜」策略調整的問题。

產業發展錯綜複雜,需要多方跨領域專業人士的參與,深耕技術及系統整合、策略性的投入才是王道。用國家的力量主導產業發展必須重視「因地制宜」vs.「水到渠成」策略方向的平衡與調整。台灣「產業國家隊」及大陸「鏈長制」似乎對特別產業的專業知識鮮有著墨,同時對智能及網路所造成的典範移轉完全未纳入考量,這種象牙塔式「真空作業」的計畫口惠而實不至,對產業實質影響有限。

地緣政治造成了全球產業的重新組合,其中《開放式超智能分布網路創新》是全球共識的發展方向,其中更重要的策略方向的認知!

兩岸產業發展的變遷已持續十多年,我們對「國家隊」或「鏈長制」都寄以厚望,台灣護國神山半導體產業及大陸的新能源電動車產業都經歷了這樣的成功發展過程。冀望更多的案例能繼續發生,在成功落實「政府介入」產業發展典範同時,更能全面提升百姓的生活!如此才是國家投入產業重塑的真正意義。











嚴管借名 落實居住正義


2023-07-07 02:13  聯合報/ 何建志/北醫大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台北市)
官方祭出「囤房稅2.0版」,採取全國總歸戶的方式,官方估計,非自住方面,預估會有36萬戶受影響,推估增加稅收為26億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有政治人物與網紅發起「居住正義與司法正義大遊行」。在台灣,房價與司法是苦惱民間百姓的兩大萬年議題,單純訴諸政治動員真能有所改善?而執政黨為了明年總統選情考量,行政院在七月六日通過房屋稅差別稅率二.○方案,針對非自住房屋調高囤房稅。

但囤房稅只能向不動產登記名義人課徵,有錢人往往可以利用「借名登記」隱藏資產,使得政府打房力道有所折扣。如果立法嚴格管理「借名登記」,就可以讓不動產市場資訊更透明化、增加政府稅收,實質改善居住正義且減少司法資源浪費。

歷來民眾為了規避課稅、申購國宅、首購貸款優惠、負債脫產等等動機,常會將不動產登記在家人親友名下,導致產權登記出現表裡不一、名實不副之現象。以往台灣法院常用「脫法行為」、「違反公序良俗」等理由不承認借名登記契約,但是近年來法院傾向於適用「契約自由原則」,承認借名登記契約的合法性,使許多投機性資產配置受到司法保障。

對於有錢人來說,不動產借名登記可以在名義上減少持有房地產數量,不利政府掌握個人資產真實狀況與課稅。個人利用借名登記卻可使囤房成本降低,利用契約關係實質掌控房地產收益處分。

至於對法院來說,借名登記是常見的民事訴訟糾紛,需要耗費司法人力資源事後處理爛攤子。例如,出名人或借名人死亡引發家屬爭奪遺產,或出名人私下轉讓不動產引發交易爭執,又或借名人企圖索回財產引發糾紛等等。今年二月間,香港名媛因房屋借名登記糾紛慘遭殺害,就是一個血淋淋的案例。

當前台灣司法,借名登記訴訟勝敗的關鍵,在於必須舉證有借名登記契約存在。因此,如果立法規定不動產借名登記契約須經公證才有效力,且須繳納契稅;而土地稅、房屋稅應該歸由實質上控制不動產的借名人負擔,則大量累積財富者就不能濫用借名登記享受利益,卻規避應有的社會責任。

借名登記契約的社會弊端其實既深又廣,但以往法律專業人士只視為私人民事糾紛,忽略了借名登記對於居住正義、課稅正義的嚴重扭曲,也沒有從減少訟源的角度思考立法政策介入。本文建議的改革方案在立法技術上並不困難,只要在民法、土地稅法、房屋稅條例、契稅條例增修借名登記條款,就可以實質改善社會正義、減少司法糾紛。就看台灣政治人物是否有誠意改革了!













打房下猛藥 3戶以上實價課稅


2023-07-07 02:11  聯合報/ 王清厚/退休人士(台中市)
政府各部會競相在選前加碼打炒房,也凸顯過去七年蔡政府在居住正義上的不作為。本報資料照


時代力量前立委黃國昌、網紅「館長」陳之漢將在十六日舉辦「公平正義救台灣」,上凱道訴求司法正義及居住正義。但願下任總統不論任何黨派當選,均能銘記在心;尤其是多數無殼蝸牛渴望的「居住正義」,端賴國家領導人能下決心跨出大一步。

自一○一年七月實施房地產實價登錄,至一○五年「房地合一」實價課稅,再到一一○年七月「房地合一二.○版」的實施,房地產卻飆聲再起,年輕人依舊望屋興嘆。雖然平均地權的修法及相關法規自七月起實施,但從此房地產就能回落平價,「人人有屋住,屋屋有人住」?

台灣人口四分之一聚集在大台北,集政治、經濟、交通、醫療、文教中心於一身;就學、就業、就醫便利,房價不漲也難。因此重點是縮短城鄉差距,行政區域重新劃分,國家資源重分配,各縣市均能享受如大台北的生活機能便利,年輕人也就不用「北漂」,雙北房價自然漸漸緩跌。

另據台大地質科學系退休教授陳文山說,全台卅六條活動斷層中,山腳斷層最危險。其論點主要在於山腳斷層所在區域,從關渡、北投至泰山、五股,均為人口密集之處;一旦發生大地震,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危害較大,因此大台北如何人口減壓,值得執政者深思。

如要為居住正義寫下歷史新頁,政府除重劃行政區域,均衡區域發展外,對狂漲的房價亦要下猛藥。縱使實施「房屋稅差別稅率二.○方案」並「全國總歸戶」,但以房屋評定現值計算課徵,仍難抑制房地產的飆高。若能以實價課徵三戶以上非自住的房屋稅,持有人始會喊痛。

抑制房價狂漲,需執政當局拿出魄力、勇氣與決心。七一六凱道的訴求,但願能喚醒重視,讓「居住正義」的呼聲蔚為風潮。



方祖涵/司法以外的性平保護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方祖涵/司法以外的性平保護
◆  朱宗慶/來自期末的課堂回饋
◆  陳冲/CBDC千呼萬喚半遮面 說好的國家隊呢
◆  辛翠玲/BRICS的國際新秩序想像
◆  劉維公/惡性政治勢力橫行








方祖涵/司法以外的性平保護


2023-07-07 01:29  聯合報/ 方祖涵(運動文學作家)
相對於司法機制,美國安全運動中心是由法界人士藉情節作出仲裁處置,可以加速對加害者處罰,是在法律以外對受害人的保障。  (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史蒂芬‧科瓦克斯(Stephen M.Kovacs)畢業於常春藤名校哥倫比亞大學,在念書時期就是風雲人物。他是西洋劍校隊隊長,三屆全美大學運動榮譽獎得主,並且是史上首位蟬聯四次大學擊劍冠軍的選手。

史蒂芬父親亞歷山大是專精環保項目律師,原本是學校老師,卻毅然從卅六歲開始在大學夜間部念法律。就跟成為律師一樣,亞歷山大卅多歲才嘗試劍術,在四十六呎擊劍場裡,他學會用智慧跟決心擊潰對手,並且將這份執著傳承給兒子。所以當史蒂芬廿二歲在哥大西洋劍隊時,雖然受阿基里斯腱斷裂重傷,仍與四十七歲父親同時嘗試挑戰奧運資格,此段勵志故事還被紐約時報用長篇專題報導。

史蒂芬從哥倫比亞畢業後成為美國西洋劍知名教練,曾經任教杜克大學,並且在紐澤西州里奇高中帶出冠軍劍隊。

然後,在教學期間,他性侵校隊數位女學生。

史蒂芬並非運動界特例,事實上,正因為類似案件眾多,美國在二O一七年通過「安全運動授權法」,讓聯邦政府與奧會共同出資成立非營利組織,專門處理運動相關性平事項。法案是在女星艾莉莎‧米蘭諾掀起#MeToo風潮一個月後快速成立,並且於隔年春天立刻開始執行。

依照安全運動授權法規定,美國安全運動中心成為專責機構,像是前述史蒂芬性侵案,就是由此單位最先受理。或許不少人會有類似疑問,既然已經有民法、刑法、又有檢調單位,為什麼還需要私人機構介入呢?像是在性平運動剛起步的台灣,不少受控者第一反應就是上法院,不管是自首還是提告,用司法解決問題不就好了?

答案其實呼之欲出,因為司法不能有效處理性平案件,幾乎所有案件都在私下無人時刻發生,受害人難有實證,更遑論在運動界或演藝界常見之權勢性侵,受控者甚至可以聲稱兩情相悅。換句話說,在雙方各執一詞時,刑法在證據確鑿前的無罪推定,民法的公然侮辱或誹謗,實質皆是保護加害者,對受害人通常只會帶來二次傷害。

相對於司法機制,安全運動中心是由法界人士藉情節作出仲裁處置,可以加速對加害者處罰,是在法律以外對受害人的保障。此單位並與司法機構緊密合作,像史蒂芬‧科瓦克斯案件爆發一個月就被體壇停職,還因為訪談過程中作偽證多加一樁重罪,去年初在監獄裡離奇死亡。

根據美國幾項不同研究數據,雖然並非所有性平案件都屬實,僅有二%至八%受控者可以算是被冤枉,其中還包括受害人不願合作調查的情況,換句話說,至少在美國,絕大多數控訴都是千真萬確。藉著性平專責機構、公司行號自律,加上輿論公審壓力,在過去五年多裡,儘管未臻完美,還是有受害人未獲正義,也有少數加害者受過度攻擊,至少,社會風氣已經快速朝向平權移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