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5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經貿對抗進入深水區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5203/web/

◆  聯合報社論/跛腳的內閣,如何因應地方新政挑戰?
◆  聯合報黑白集/三百天才找回理性
◆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經貿對抗進入深水區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經貿對抗進入深水區


2018-12-25 01:0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中領導人「川習會」同意進行為期90天的談判,使美中貿易戰出現緩解的可能。但從近期雙方新發展來看,美中經貿對抗將逐漸進入深水區。做好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不要有過高的期待,才是面對美中對抗變局的務實對策。
首先,美中對抗延伸到科技領域的情勢愈來愈明顯,而且相對於貿易戰,美中科技戰目前看不到可以透過雙邊談判加以改善的空間,因此科技戰程度及時間的衝擊力道,將會比貿易戰更加嚴峻。除此之外,各界都在猜測美國出招的下一個戰場何在。
11月底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及「亞洲協會」聯名發表了名為「中國影響及美國利益:提高建設性警覺心」的報告,指出中國大陸正在利用美國的開放性,以史無前例的方式,透過「黨政民」三合一架構,有計畫地加速對美國投射其影響力。報告指出,中國影響力滲透計畫的對象,包含了美國政壇、大學、智庫、商界、媒體、華人社群以及科技圈,然而美國對此發展缺乏足夠的認識與警覺
這份報告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內容,更在於參與者不但跨越兩黨,還有許多過去力主「對話接觸」政策的中國專家。因而由他們口中提出這樣的警告,反映出美國對中國的戒心,已經在意見領袖圈形成共識,而非只是少數鷹派的觀點。其次,警告所涵蓋的面向如此廣泛,每一個面向都可能成為下一個衝突點所在,這是美中步入深水區的第一個原因
即便是雙方同意進入協商期的經貿衝突,仍將是第二個深水區。目前看來,雙方可能在如何降低貿易赤字及擴大市場開放最有共識,至於強迫美國技術移轉,也可能建立管理架構。但美國的要價不僅於此。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及其他高層多次表示,美國期待看到更多的結構改革承諾。若歸納最近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等不同場合的主張,美國所指的結構改革至少包含了二種運作模式的調整,一是改變透過公營企業及受政府控制的民營企業進行的掠奪性經濟行為,二是消除隱藏在「黨政民」結構後的補貼與其他支持等扭曲。
然而中國大陸認為,美國的指控是無的放矢,因為公有制與「黨政民」三位一體的結構,原本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支柱,跟美國經濟運作模式不同,因而並無按美國模式進行改革的必要。這樣的立場,儼然成為上周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於改革開放40周年的演講主軸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多重要?習近平的演講將其跟建立中國共產黨及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列為五四運動以來的三大歷史里程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下,要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要繼續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再來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演講中更意有所指地回應美國,對於「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13億多人口大國的改革」,沒有標準的教科書,也沒有自以為是的教練因此「該改的、能改的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
若以美國出題、中國答題的方式,對照美中雙方這種隔空對話,現階段中方的底線已經很清楚,也就是對雙方有利的赤字該減少、對雙方有利的智財權保護要強化、對雙方有利的市場開放要落實,但其他的不容美國指指點點。剩下的問題就在於美國的底線何在?是否前面三個承諾已經可以滿足?還是美國依舊堅持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格格不入的結構改革?同時,中國大陸也可能隨著變化調整底線,但無論哪一種變化,都不是90天、甚至900天能夠完成的協商,同時未來又會受到第一個深水區各種衝突的影響。總之,台灣及各國對美中協議真的不用有過多期待,平常心對待就好。






聯合報黑白集/三百天才找回理性


2018-12-24 23:5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大師生在傅鐘綁上黃布條,訴求大學自主。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拗了又拗,教育部葉俊榮終於宣布將發台大校長聘書給管中閔,條件是台大要提檢討報告。看到沒有,這就是「蔡式」敗選反省:花了三百多天才明白自己得「認賠殺出」,卻仍要擺出官架子,叫台大提個悔過書上來,自己才能「勉予同意」。
從任何角度看,「卡管案」都是蔡政府一個難以抹滅的醜聞這個事件,始於綠營的心胸狹小,成於掌權者的傲慢自大,亂於踰越法理及踐踏大學自主,毀於社會觀瞻,終於無力收拾
在蔡政府的劣政中,卡管事件算不上影響深重的一案,卻讓最多民眾看穿了民進黨顢頇蠻幹的嘴臉。由於「管中閔上不去,吳音寧下不來」,至少使民進黨在選舉中損失了幾百萬票,可惜蔡政府直到崩盤後才明白這個道理。
決策的理性,原本存乎一念之間。過去一年多,蔡政府若有意收拾此案,隨時都有機會,卻一誤再誤。而今拗了三百多天,才甘願認賠殺出,撇開兩名教育部長陪葬不談,賠上政府形象和正當性,只能說是慘賠到底。
值得玩味的是,昨天上午鄭文燦才喊話要求民進黨「清理戰場」,並特別點名管案僵局必須解套;昨天下午,葉俊榮就宣布要發聘書給管中閔。這是蔡政府開始學習從善如流,或者鄭文燦儼然已是民進黨的新發號施令者
葉俊榮昨天的講話落落長,還說對台大遴選會已「不抱期待」,這倒像他無法自圓其說的告白。三百多天的噩夢,也該醒了。






聯合報社論/跛腳的內閣,如何因應地方新政挑戰?


2018-12-24 23:5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賴清德請辭獲慰留,但他預告「時間一到一定離開」,也讓內閣處於「看守」狀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九合一選舉敗選後,行政院賴清德就像顆洩了氣的氣球,完全失去了政治動力與衝勁。賴清德向總統請辭被慰留,但他預告「時間一到一定離開」,也製造了政務的「空窗效應」。賴揆欲走還留,行政院也跟著消風,要推的政策更頻遭總統及地方首長打槍,整個行政部門的士氣滑落谷底。
為了回應新民意,賴揆先核准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三首長下台,還陪祭了北農總經理吳音寧。這顯示政府對「民之所惡」有足夠的敏感,為了讓卡車司機、農民、基層選民的憤怒得到出口,因此拿這些對象祭旗。但在「民之所欲」方面,對於民眾期待的拚經濟、兩岸及能源政策調整、官員停止惡搞惡鬥等,政府卻置若罔聞,民進黨也絲毫沒有反省。
正本清源,這次選舉之所以民怨大爆發,不只是因為內閣首長不以民生為慮;更重要的是,民眾對於賴內閣「政治掛帥」的鬥爭作風反感已極,也因此才有「一一二四滅東廠」的訴求。孰料,民進黨內的敗選檢討還沒展開,促轉會卻大剌剌地扮演「太上行政院」,要求央行、國防部及文化部配合它進行「去蔣」計畫。此外,中選會不檢討自己把選務搞得一團亂,竟馬上動腦筋要大修公投法黨產會也不遑多讓,把矛頭指向照顧過許多孤兒的華興育幼院。「東廠們」如此亢奮活躍,顯示這個政府根本沒有反省,根本不知民怨何在。
再看,在內閣部會人事殘缺不全的情況下,各項行政頻頻出包。以交通部為例,在部次長及主秘均告出缺的情況下,部內依規畫推動機車新車加裝ABS系統,只因蔡英文一句話,馬上政策急轉彎。觀光局的「暖冬遊」國旅擴大補助,遭桃園市長鄭文燦怒批,立刻政策髮夾彎。公務機關缺乏政治敏感度,當然動輒得咎;但如果上自總統、下至地方縣市長都只顧討好,全然無視政策規畫的理性,動輒橫加干預,行政部門未來將如何辦事?
正因閣揆自處「看守」狀態,部會首長及下層官員人人自危,益發使政院的處境格外尷尬。以財政部為例,財政部長為避免財政危機想要擴大稅基,卻死不承認有意加稅,唯恐誤踩「政治不正確」的紅線。教育部困於台大校長案死結難解;外交部則受困蘇啟誠輕生疑雲,難以脫身;忙於圍堵非洲豬瘟的農委會和移民署也都缺主官,上下忙得焦頭爛額。包括行政院秘書長卓榮泰都忙著選黨主席,立刻就要走人,整個行政院幾乎是陷於半癱瘓狀態。這景象,難道要拖到春節過年?
這樣的政府亂局越是延宕,民進黨越難從敗選的沉淪中脫身。賴清德「請辭待命」,其實是希望「以時間換取空間」,先協助總統把政局穩下,再等待來日的「大破大立」。但越是這樣拖著,「討厭民進黨」的民意壓力日劇,政府結構文風不動,誰會相信它有檢討之意?正因為民進黨內都對蔡政府的「務虛檢討」不滿,才有吳乃仁退黨退流的演出;這個跛腳政權卻還在考驗民眾對政府的耐性。
新任地方縣市首長今天將就職,展開新局,地方的新政必然使中央壓力越來越大。鄭文燦的令挾中央可作如是觀,柯文哲在雙城論壇再彈「兩岸一家親」之調也可作如是觀。包括韓國瑜在高雄頻頻出招,盧秀燕在台中也不甘示弱,大陸更對國民黨十五縣市結盟有一定期待,都預告了「地方包圍中央」的時代來臨
在朝野爭雄的總統大選年,「弱中央」將更難施展身手不論是扁時代的蘇貞昌內閣或是馬時代的毛治國內閣,都有類似經驗,這也是蔡英文不易找到新揆的主因。民進黨再拖下去,就只會讓國民黨串連地方政府興革搶盡版面,這對民進黨總統大選之戰將有什麼衝擊,民進黨心裡有數,民眾也很清楚。

【重磅快評】葉俊榮當戰犯處理?英德莫非想自爆

◆  【即時短評】嘉市府會新局 藍綠各擅勝場 好戲在後頭
◆  【重磅快評】除了倨傲 普悠瑪家屬耶誕夜得到啥交代?
◆  【重磅快評】葉俊榮當戰犯處理?英德莫非想自爆

◆  【重磅快評】柯P拔林洲民 大巨蛋就不爛了嗎?
◆  【重磅快評】未收韓國瑜就職請柬,許立明該不舒服?






【重磅快評】葉俊榮當戰犯處理?英德莫非想自爆


2018-12-25 11:38 聯合報  主筆室
教育部長葉俊榮(右)昨天宣布「勉予同意」管中閔就任台大校長。記者邱德祥/攝影

就在自認溫暖又有勇氣的教育部葉俊榮宣布「勉予同意」管中閔就任台大校長,輿論也認為蔡政府已記取教訓、逐步清理戰場力拚民國109年(二O二O)總統大選之時,又傳府院黨高層不滿葉俊榮獨斷之聲。必須直言,民進黨政府為了卡管已輸到傾家蕩產,莫非真要輸到連最後一條遮羞褲都沒了才知道錯?
九合一大選民進黨會大敗,不依法、不理性、不顧大學自治精神堅持卡管,已然是眾所公認的重大敗選因素,原因無他:管中閔早已是一介平民,投身參與一場理應公平公正的大學校長遴選,竟然出線後還能被蔡政府以各種雞毛蒜皮理由硬擋不讓上任,真是天道寧論!想到人人都可能變成被政府迫害的管中閔,這一票還投得下去嗎?
葉俊榮昨天宣布「勉予同意」管中閔擔任台大校長,雖然他自稱有勇氣,但看同時要求台大需在3個月內針對此次遴選程序瑕疵和爭議提出檢討報告的附帶條件,卻未清楚說明所謂的程序瑕疵丶要求補正檢討的法條依據為何,仍不免讓人質疑,行政法學專家出身的葉俊榮到底有沒有認真省思卡管卡出的問題。
但終歸葉俊榮仍算有所承擔,願幫民進黨政府解除卡管之套,仍應給予一定掌聲。
卻未料才不過幾個小時,即傳引發民進黨內部政治風暴,先是行政院祕書長卓榮泰深夜在臉書貼文「平安夜宛如來了一場暴風雨」,指責葉俊榮不顧賴揆「審慎思考」的要求,執意逕辦、棄行政倫理不顧,「必須查明事實、追究責任」!
繼而行政院長賴清德今早出席活動前受訪指出,固然公立大學校長的任免是教育部權責,但行政院也有權責了解各部會所做的各項決策,因此將約見葉俊榮了解何以在這時機做這樣決定。甚且傳出連總統府都對葉俊榮的決定毫無所悉,讓總統蔡英文相當錯愕。
殊不知才在十幾個小時以前,總統府發言人林鶴明表示,針對台大校長遴選案,總統府對於此案的一貫的立場就是由教育部依照權責辦理;今年七月卡掉第二個教育部長吳茂昆、換上葉俊榮之後,賴清德更曾表示,葉俊榮學術地位崇高、有耐心與毅力,也具備理想和創新的特質…,政院對台大校長遴選案的一貫立場就是尊重教育部的權責。尊重部會權責盡成空話,難道府院高層竟自爆是假新聞製造工廠
更別忘了,卡管迄今已快一年,葉俊榮還開出兩個月暖男溝通支票,如今葉已處理五個月,竟然還要大叩葉俊榮不顧賴揆「審慎思考」的要求,執意逕辦大帽,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卡管卡到今天再也明白不過,就是整個民進黨政府、執政高層已被少數偏執意識形態者所綁架,死忠者也已被同溫層徹底洗腦,絲毫聽不進外界聲音。葉俊榮如今不過稍稍作出讓民進黨政府還有點救的決定,竟然就被府院黨當成「重大戰犯」處理,不過若還能因此保留點清譽,仍值慶幸。
只是不禁要問蔡英文、賴清德,一旦選擇繼續自爆之路、為卡管卡掉三個教育部長,未來還可能不斷承受法院打臉風險,民國109年(二O二O)總統大選還用選嗎?別再痴人說夢了!






【重磅快評】除了倨傲 普悠瑪家屬耶誕夜得到啥交代?


2018-12-25 12:45 聯合報  主筆室
立院通過臨時提案,要求運安會成立後重啟普悠瑪調查。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聖誕夜,普悠瑪事故滿兩個月,傷亡者家屬等不到起碼的交代,更沒有後續的補償。有的只是台鐵局長張政源雙臂抱胸的倨傲態度,以及至今行政院吳澤成政委領銜的事故調查小組粗糙的含糊以對。
吳澤成的「五塊起司」事故調查報告禁不起質疑,甚至淪為笑話。聖誕夜前的立院質詢,被視為運輸安全事故調查新希望的「運安會」籌備單位民航局飛安會,不客氣的打臉賴揆,指吳澤成小組這樣的普悠瑪調查報告也拿得出手?不要說對得起18位死亡家屬,更看不到改革契機。
聖誕夜不安寧,立法院請相關單位做普悠瑪事件專案報告。兩個月過去,立委意興闌珊,時空落差也問不出切中要害的質疑;不過,列席的交通部飛安會楊主委不客氣的說「這樣的調查報告太粗糙」。主委不好講調查不及格,但意思夠明確。希望看到吳澤成的回應
簡單說,吳澤成的調查連現場的釋疑都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現場看到一條併行軌的鐵軌戳穿鐵悠瑪車廂頂,大家駭然,為什麼吳澤成調查小組毫無交代?二十年前德國高鐵ICE事故同樣有輪軌戳穿列車頂蓋事件,但ICE清楚交代原因,並做出日後防制檢討。吳澤成的行政院特別調查小組對此並無反應。
交通部日前交出台鐵懲處名單,僅算是對上級交代。勉強堪嘉許的是列入三位前台鐵局長范植谷、周永暉、鹿潔身應追究責任。不客氣地說,誰買來如此的普悠瑪瑕疵車?誰負責驗收?當年誰到日本看車、接車?如果這些不檢討,隨便提出一紙檢討名單,能對普悠瑪傷亡家屬交代嗎?
對社會,行政院特調小組交代不清,打算成立「運安會」專責運輸事故調查單位的立法還在立法院慢慢磨;其實最關鍵的是,運輸安全調查在查清真相前必須無責的社會溝通至今交通部並未起步,查清真相,才有刑事、行政追究,這都需先有社會理解。
再者,對普悠瑪傷亡家屬的撫卹、安慰,即便內閣改組在即,就可以如此粗暴、倨傲嗎?張政源自政次降調台鐵局長救台鐵,本該是政務官為國不惜自我權益的風範,但他與傷亡家屬協調會雙手抱胸的倨傲姿態,難道之前降調有條件交換?前部長下台,政次回不去了,難免有情緒嗎?
普悠瑪是世界級鐵路事故排行榜的重大事故,台灣怎麼處理?世界都在看。不管會否丟人,面對傷亡者家屬,人心都是肉做的,不可為了政權草率應對失了人性。







【即時短評】嘉市府會新局 藍綠各擅勝場 好戲在後頭


2018-12-25 13:52 聯合報  記者王慧瑛╱即時報導
卸任議長蕭淑麗(左)交棒給新科議長莊豐安(右),由資深議員吳上明監交。記者王慧瑛/攝影
嘉義市議會第十屆新科議員今天就職,隨即選舉正副議長,投票結果出爐後,全體議員拍大合照,氣氛融洽。記者王慧瑛/攝影


嘉義市議會議長蕭淑麗轉跑道參選市長落敗,本次選舉「蕭家班」雖然還保有6席市議員,但已元氣大傷,無力主導議會正副龍頭改選,但團隊仍維持完整的隊形,親蕭家班議員郭明賓、張榮藏、吳上明、廖天隆、李忠曆、孫貫志均投給自己一票,台聯黨蔡永泉亦投自己一票以明志
嘉義市議會過去長期由蕭家班掌控,此次蕭家班議員選舉結果不如預期,失去議會主導權,政治生態丕變,形成「百家爭鳴」局勢。想爭取大位者紛紛展開合縱連橫,選情詭譎多變。
本屆議會23席國民黨擁5席議員、民進黨擁4席議員,實力不足以問鼎正副議長,無黨籍成為最大黨,選前組成的「台灣隊」成為實力雄厚的力量
在國民黨開放投票、民進黨決議支持莊豐安、蘇澤峰角逐正副議長之後,台灣隊勝算大增也有意角逐議長大位的無黨籍、前議長林承勳妻子陳姿妏雖同屬台灣隊,但運作空間和影響力急劇壓縮,選戰盟友有限。
選前沙盤推演,陳姿妏這方策略是,若意向上較不明確的議員凌子楚、蔡永泉沒進場投票,代表莊豐安、陳姿妏兩組人馬「有得拚」,有意挺陳的議員將集中選票,才能發揮力量。但今天凌、蔡都有投票,凌投給莊豐安,蔡永泉投自己,幾名藍營議員原有意挺陳姿妏,眼見大勢已去,關鍵時刻,議長票決定投自己。
嘉義市長政權由綠轉藍,府會龍頭由親綠的莊豐安拿下,未來議會運作,民進黨將因與無黨籍結盟策略成功,掌握與國民黨主政的市政府抗衡力量,不因失去市長寶座而實力消退,國民黨、民進黨各擅勝場,未來的政局發展,好戲還在後頭。

聯合筆記/交通部轉到暈頭了?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5203/web/

◆  政黨輪替啟示錄 縣市長就任 檢驗開始
◆  川普的一言堂內縮型外交
◆  行憲紀念日看如今「戊戌亂法」
◆  卡管案懸崖勒馬 值得肯定
◆  蔡政府該記取管案教訓
◆  拔管的正義 果然是謊言
◆  卡管解套 民意才是硬道理
◆  聯合筆記/交通部轉到暈頭了?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交通部轉到暈頭了?


2018-12-24 23:46 聯合報  許俊偉
交通部規劃補助加裝ABS新機車的車主4000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大敗後,行政部門全力傾聽「民意」,尤以被視為敗選「戰犯」之一的交通部,近來不少政策在選後卯起來「轉彎」。
政策並非不能適時修正調整,但如今朝令夕改、捨棄專業評估、逢漲就轉,交通部已像是隻只考量選票、挨罵就嚇到的「驚弓之鳥」,恐怕轉到自己都頭暈,才會如此毫無章法。
先看最新喊轉的國道客運票價調整案,業者上周就在官網公告,甚至早在十月就送件、並經主管機關同意,交通部公路總局過程默許,直至前天被媒體報導調整案後突然「驚醒」,當天連夜找業者協調要求凍漲
民眾能省荷包不是壞事,但回歸票價調整本質,業者是考量人事成本等因素,且是在核定票價內縮小優惠,並非要求調整核定票價,但交通部逢漲就轉,恐怕只會變相助長已變調、不論是非、凡事拒漲的「民意」?
還有機車強制加裝ABS或CBS煞車系統的政策這是交通部三年前就拍板的交安措施,但民進黨執政兩年多從未檢討,卻在明年新款機車即將強制加裝的前夕,因媒體報導提醒民眾新制即將上路,遭部分民眾批評增加成本後,不僅政策急轉,全面加裝政策喊停,交通部隨後還宣布,明後兩年將補助民眾一半的加裝費
連明年不必強制加裝的舊款新上市機車也補貼,形同是拿全民納稅人的錢去補貼特定購車者的個人安全投資,也難怪隨即遭指汽車加裝安全氣囊是否也要補貼?
至於交通部觀光局推出的國旅暖冬遊補貼,原是為了振興東部和高屏觀光,未料選後不僅方案延續到明年,還一舉擴大到全台十九縣市,排除住房率超過五成的北竹桃後,又因桃園市長鄭文燦、立委等人抱怨後,改成「人人有獎」。
看在觀光學者眼裡,這是草率撒錢的治標補助,像是投到水裡激起短暫水花後,補助結束就會被打回「原形」,完全不治本,不僅可能養成民眾有補助再出遊的「胃口」,且花逾十億納稅錢,卻無助提升國旅品質,暖冬補助後,國旅寒冬仍至。
選後才一個月,交通政策已轉到連交通部自己恐怕都暈頭轉向,才會表面上雖是傾聽民意,卻捨棄政策辯護,丟盡部會單位應有的核心價值與政策評估,但不問專業或是非,只剩討好的結果,會不會反致下次崩盤?值得政府深思。







行憲紀念日看如今「戊戌亂法」


2018-12-25 00:08 聯合報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世新大學兼任副教授(新北市)
促轉會提出新台幣「去蔣」改版等想法,卻遭央行等相關單位和蔡總統先後打臉。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是中華民國行憲七十一周年,適逢戊戌年,也有「廠衛」藉口「轉型正義」,執行「戊戌變法」製造諸多違憲爭議。兩甲子前的戊戌變法效法日本明治維新,如今卻變異為尊奉日本為法統
民國卅五年十二月廿五日我國完成憲法制定,一年後開始施行「民主憲政」。然而今年施行的《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卻規定,憲法未制定前因屬威權統治,故為違反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不正義時期。
該條例將威權統治時期的起點,定為二次大戰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日,亦即自該時起,國民黨威權統治開始破壞台灣的自由民主憲政秩序。該條例將日本統治台灣的殖民體制,奉為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法統」。促轉會積極進行「司法平反」和「去蔣化」,就是要從立國精神與歷史脈絡中,變易這部由蔣中正帶來台灣,象徵中華民國法統的憲法。
百年多前甲午戰爭中國敗給日本後,興起以制度改革救國的思潮,主張效法日本明治維新建立立憲政體,當時簡稱「憲政」,是指「開議院、興民權」。但戊戌變法時未貿然提出,而只「廣開言路,提倡上書言事」,理由就在「民智未開」。
戊戌變法失敗後,梁啟超主張從「野蠻專制」過渡為「開明專制」後,才能再過渡到「君主立憲」。中山先生的「軍政」、「訓政」和「憲政」的建國三序,也認為政體改變要有「過渡期」。他們當時都受到「進化論」(嚴復譯為天演論)的影響,且將目前的「轉型」翻譯為「過渡」
二次戰後德國推動的轉型正義,是因納粹希特勒經由威瑪共和的民主程序取得政權後,破壞原已建立的自由民主憲政秩序。我國憲法施行的同時,國共內戰已爆發,卅七年另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後來成為兩岸長期軍事對抗期間,政治制度運作的重要依據。這些追求民主憲政的過渡發展過程,豈可生搬硬套德國的轉型正義?
台灣正進行的「戊戌亂法」,其實是以民主程序取得政權後,反過來掏空立國精神和侵蝕人權的憲政根基。因此紀念行憲也將是個反諷,不做也罷








川普的一言堂內縮型外交


2018-12-25 00:10 聯合報  黃奎博/政大國際事務學院副院長、對外關係協會秘書長(台北市)
美國總統川普。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川普政府的人事不斷異動,特別是川普上任時任命的幾位將軍,在今年底前全部成為一介平民。
凱利(白宮幕僚長)和馬提斯(國防部長)都將在年底卸職(被開除),麥克馬斯特(前國安顧問)早在四月就因在伊朗核協議等政策與川普不同調而打包走人了。弗林(前國安顧問)則是因為「通俄門」的影響,更是上任不到一個月,便於民國106年(二○一七年)二月辭職。
凱利和馬提斯卸職的原因,據傳分別為凱利治理白宮內務甚嚴,有時拒絕關說,與川普家庭成員與親信迭生不睦,而馬提斯則因不贊同川普對於盟邦的輕忽與現實,因而成為川普的絆腳石。
無獨有偶,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鄧福德明年九月才任滿,但可能因其同樣堅持過往與盟邦協調合作的模式,導致川普本月八日便透過推特宣布將由米利繼任,且接任日期尚待確定這很像是技術性逼退鄧福德
美國的全球對抗伊斯蘭國聯盟總統特使麥格克,也於本月廿二日宣布辭職因為他無法支持川普不按之前規畫及承諾,率爾宣布從敘利亞撤軍
曾在小布希時代任職國務院參事的柯恩,於民國108年(二○一九年)一、二月號的《外交事務》季刊指出,川普「正是很多評論家長期以來批評的那種人:逞強好鬥、盛氣凌人、惰於思考、脾氣暴躁以及迷戀自我」。此言恐怕不假,也難怪川普曾說,「我比將軍們更了解伊斯蘭國」,甚至與諸多官員產生齟齬。
柯恩認為,川普在堅持「美國第一」的外交政策上雖常隨性而為,但美國內部政治反對力量讓他難以對外交事務長期保持關注,川普的房地產開發經驗則讓他具有高度「避險」觀念,加上美國經濟復甦轉移了部分人士的焦點,行政官僚又持續做為維持美國外交政策的中道力量,這些都讓川普政府可以持續例如對盟邦降低承諾、不支持由美國主導建立的國際秩序等片面作為,但不至於「出軌」。
前述相對樂觀的分析,在馬提斯和鄧福德準備下台後,恐怕必須向下修正特別是馬提斯這位被認為是穩定美國外交政策的重要力量離開之後
馬提斯在辭職信裡提到,對於中國大陸與俄羅斯專制擴張的野心,必須加以遏制,這點與川普的說法一致;但他似乎不贊同川普那種「『美國第一』的內縮型外交政策」,因為美國若只求省錢,不提供防衛和外交上的公共財,會讓始終對美構成威脅的俄羅斯和快速崛起的中國大陸,盡情的對美國盟邦恩威並施,弱化了美國主導下的自由世界秩序
如果說國安顧問、國務卿、國防部長是美國國安外交鐵三角的話,川普在找龐培歐做國務卿、波頓做國安顧問後,接替馬提斯的國防部長人選應是以川普唯命是從的優先,才能順利推動川普心中的外交與國防政策。當川普的國安外交團隊充斥愈來愈多他自認可靠且聽命行事的官員,致使最高決策團隊變成同質思考的一言堂
倘若如此,美國外交政策可能會更快的內縮並失去國際信用,讓世界局勢更加詭譎難測。







政黨輪替啟示錄 縣市長就任 檢驗開始


2018-12-25 00:12 聯合報  顧長永/文藻外語大學國際事務系教授(高雄市)
韓國瑜今天就任高雄市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經過激烈選戰後,勝選的地方首長及民意代表今天就任。台灣過去廿年的政治發展,已經明確顯示政黨輪替的啟示錄,執政黨與在野黨都應警惕!
回顧民國93年(二○○四年)的總統大選,選前各項民調都指出,國民黨的連宋領先競選連任的阿扁大約六至九%。不料,選前一天爆發二顆子彈事件,造成阿扁以些微票數連任總統。這個事件舉世譁然,連宋當然不服,打選舉訴訟官司又敗陣,藍營群眾受此打擊,士氣跌到谷底!連任成功的阿扁總統意氣風發,當時一位綠營人士就豪氣的說:民進黨準備長期執政!
一年之後(民國94年(二○○五年)十二月)舉行縣市長及議員選舉,民進黨高額提名,準備乘勝追擊,一舉殲滅失去鬥志的國民黨。可是萬萬沒想到,軍心渙散的國民黨居然大勝,國民黨贏得十四個縣市長若加上新黨、親民黨及無黨籍人士,泛藍陣營共贏得十七席縣市長。當時中央執政的民進黨大敗,僅獲得六個縣市長席次!
阿扁後來於民國95年(二○○六年)爆發一連串貪汙醜聞,引爆全民抗爭的紅衫軍事件!民國97年(二○○八年)的總統大選,馬英九獲得大勝,民進黨士氣跌到谷底,甚至造成黨主席難產。當時一位藍軍人士大膽地說:國民黨準備長期執政!
沒想到,馬總統執政後期民心思變,國民黨在民國103年(二○一四年)的地方選舉大敗,僅贏得六席縣市長;民進黨卻贏得十三個縣市長。二年之後的大選,執政的國民黨不僅輸掉總統大選,更失去長期掌控立法院的多數席次
民進黨贏得民國105年(二○一六年)大選之後,首度全面掌握行政權、立法權及淪為政治傳聲筒的司法權!小英總統執政後,全面追剿國民黨,打著轉型正義的旗幟,採取諸多違法及不正義的手段,企圖以專斷的行政權,全面斬斷與國民黨有關的機構與人士。從黨產會到扮演東廠的促轉會、卡管案、大砍軍公教退休金、提名偏執傲慢的監委及中選會主委等,完全置民意於不顧
這次選舉期間,小英總統到處助選並嚴厲批判在野的國民黨在民進黨選情低迷的宜蘭縣,小英總統甚至狂妄地說:國民黨憑什麼教訓民進黨!台北市議員王世堅在政論節目亦高調傲慢地宣稱:韓國瑜不可能贏得高雄市長選舉,民進黨要在這次選舉全面殲滅國民黨!結果,民進黨慘敗
國民黨或許沒資格教訓民進黨,但是台灣人民有絕對的權力,教訓傲慢偏執及倒行逆施的執政黨政黨輪替的啟示錄其實很簡單:以具體行動實踐真誠的愛與包容,建立清廉良能的政府,消除對立及仇恨的意識形態,帶給人民安康富庶的生活。
這次選舉帶動強烈「韓流」的韓國瑜市長及國民黨的父母官今天就任,將面對新局勢的艱辛挑戰。歷史是否重演,台灣人民開始檢驗

趙春山/兩岸一家人,凡事好商量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趙春山/兩岸一家人,凡事好商量
◆  蘇蘅/超越新科技以外的新聞價值

◆  方祖涵/職棒名人堂的偷渡客?
◆  嚴震生/請有志爭取大位者 先寫本書
◆  盛治仁/九合一選舉的真正意義
◆  黃介正/「親台」是檢驗美中的唯一標準
◆  薛承泰/大學的寒流
◆  林中斌/老布希的平反
◆  劉兆玄/王道永續指標—全球永續發展另類座標

◆  王健壯/不一樣的蔡英文不如維持原樣
◆  陳亮恭/一線之隔的理念與偏執
◆  洪蘭/成功的關鍵:必備熱情與毅力
◆  葉銀華/如何解決企業傳承困擾?
◆  方祖涵/明星游擊手的家暴治療
◆  周行一/好台灣+好文化、好文明、好安全
◆  楊志良/一個問了三十年的問題

◆  盛治仁/勝利站後面 危險站前面
◆  王文華/如果你犧牲一切照顧的配偶愛上別人…
◆  謝哲青/一心多用 反降低工作效率
◆  楊渡/務實的台灣人,才是選舉的贏家
◆  馬凱/當白馬王子親吻睡美人
◆  趙春山/兩岸「關鍵時刻」
◆  劉憶如/「川習會」美中貿易戰暫時休兵

◆  王健壯/蔡英文又一句文青囈語
◆  方祖涵/球場上的戰爭英雄







趙春山/兩岸一家人,凡事好商量


2018-12-24 23:39 聯合報  趙春山(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準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回到政大母校,他在受訪時直言「九二共識」與「兩岸一家親」不能只是在嘴巴上滑過去而已,稱兩岸只有從心裡真正認知的交往才能共同開創未來。 記者鄭清元/攝影

最近在中國大陸參加了幾場由對岸重要智庫舉辦的學術研討會,主題是中共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兩岸關係和台灣前途,但場裡場外話題都繞著高雄市長當選人韓國瑜打轉。大陸智庫人士對韓的感覺是「似曾相識卻又陌生」。熟悉是因他在媒體的曝光率,但搞不清楚的是這個政治素人,居然會在台灣政壇掀起一股「韓流」。
韓國瑜日前表示,如果台北市長柯文哲認為兩岸一家親或九二共識已被標籤化,那只是在嘴巴滑過去而已,不會有效果。韓國瑜強調,如果是從心裡面認知,不光是坐而言,甚至起而行,自然有不同的效果。韓國瑜果然是政大東亞研究所出身,他的一句「從心裡面認知」,說明他已「活學活用」在學生時代接受的「匪情教育」。
最近九二共識出現了許多不同的版本,最荒誕的是居然有人把它等同於「一邊一國」。但見怪不怪,這些人或許認為,九二共識是打通兩岸任督二脈的萬靈丹,吃了就能百毒不侵,而不必管它葫蘆裡裝的是什麼膏藥。
對岸把九二共識視為兩岸協商對話的政治基礎,是因為過去兩岸以求同存異的精神,對「一個中國」的認知已建立了政治互信;經過雙方長期的交流互動,也累積了若干具體的成果。民國82年(一九九三年)四月新加坡的「辜汪會晤」,以及民國104年(二○一五年)十一月新加坡的「馬習會」,就是雙方在九二共識的認知下具體操作的成果。
兩岸一家親的關鍵是認知「兩岸一家」,要達到「親」的地步,必須如習近平所說,要雙方能「心靈契合」,並形成「命運共同體」。所以兩岸一家親絕對不是標籤,它的重要性在於認知的問題,也就是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的問題。有一家人的認知,就不會出現「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疑慮。如把認知轉化為實際行動,兩岸就不會做親痛仇快的事,就會互助合作
柯文哲初提兩岸一家親,確實讓對岸受寵若驚,認為他既不是敵人那就是朋友,故雙城論壇能順利推動。但柯市長對自己的說法反反覆覆,也讓對岸頓時產生「敵友難分」的錯覺。不錯,對柯市長而言,兩岸一家親或許已被標籤化;但柯忘了對中共而言,接受他的說法也只是一個政治考量
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當然更不會接受兩岸一家親,民共之間因此既沒有共同的政治基礎,也沒有民族和文化的相互認同基礎,兩岸關係自然走上山窮水盡的絕路。所謂「窮則變,變則通」,民進黨政府只有改弦更張,民共關係才會有可能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
國民黨在九合一選後正忙著「打掃乾淨屋子」,角逐大位者對於兩岸關係的定位有必要說清楚講明白,這是未來總統大選時必須接受選民檢驗的一個課題,也是推動選後兩岸關係無法逃避的一個議題。
兩岸長期分治,雙方存在制度和價值觀的差異是很自然的事,只要認知「兩岸一家」,親或不親都沒有關係一家人離開久了當然就不親了,多多走動、常常交往,自然就會親了。如果大家對問題有不同的看法,既是一家人,凡事好商量,不必搞成吹鬍子瞪眼睛,甚至最後淪為骨肉相殘的局面。中國人常說「以和為貴」,這麼簡單的道理,為什麼用在兩岸關係時,竟會如此地「知易行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