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1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基本工資審議 別加劇勞資對立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式團結:鬥完敵人、鬥同志
.聯合報黑白集/如果能讓中國消失…
.經濟日報社論/基本工資審議 別加劇勞資對立





經濟日報社論/基本工資審議 別加劇勞資對立


2018-08-11 01:3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預計下周四召開會議,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政府今年要推動月薪與時薪雙漲;資方對此已表達不滿,一度放話要以拒絕出席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來杯葛。然而,即便資方不出席,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仍可通過基本工資上調案;勞動部長許銘春也說,若勞資雙方無法在下周的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議對工資調整達成共識,她會「視情況處理」。外界解讀為政府已有定見,今年基本工資一定會上調。
今年政府堅持推動基本工資調整,受到國、內外的因素影響。在國內方面,今年是選舉年,亦是蔡英文總統上任後第一次全國性選舉,此次雖是地方縣市長選舉,但外界多將選舉結果視為檢驗蔡總統政績的一次信任投票。蔡總統的重要競選政見是改善我國的低薪問題,她曾說心目中的理想最低工資是3萬元,目前我國的基本工資2.2萬元,兩者間的差距仍大,蔡總統任期內如何將現實與理想拉近,是她的一大挑戰
從外在情勢來看,鄰近台灣的南韓與日本,今年不約而同宣布調高基本工資南韓今年基本工資上調16.4%,是近20年來最大調幅日本今年調高平均時薪3%,是近16年來的最大調幅我國近十年基本工資平均調幅不到2%,低於美、日、韓等國,且基本工資僅平均工資的四成,也低於其他國家的平均水準,這是近年國內勞工不滿薪資水準的主要原因
在上述背景下,政府定調今年要調漲基本工資,但不論資方與勞方均有異議。資方認為工資調整應尊重市場機制,要用調漲基本工資來解決當前的低薪問題,可能導致企業倒閉,反而造成青年失業;勞方則認為考量物價與經濟成長率,政府應加速調整基本工資,甚至要一次到位。
近年我國勞資雙方對基本工資調整的預期差距愈來愈大,原本應做為勞資對話平台的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反而成為加劇勞資關係對立的導火線。勞方對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的不滿,來自於勞方期待蔡政府加速兌現提高勞工薪資的承諾,資方不滿則來自於審議委員會都還沒開,政府就已經表達一定要調高基本工資的立場,讓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只能形式上追認薪資調整案,如此又怎能讓出席審議委員會的各方代表服氣?
從日本與南韓近年調整基本工資的過程來看,前者重視與企業、勞方的溝通,在已有一定共識下推動調漲工資,受到的阻力與衝擊較小。
相較於日本平穩地推動基本工資調整,南韓連續兩年調高基本工資,已對中小型企業造成衝擊,不少餐廳或連鎖業者倒閉今年南韓新增職位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顯示薪資調升對就業市場的負面影響目前看來,蔡政府推動的基本工資調漲路徑,恐怕將與南韓類似,即勞資關係緊張加劇,中小型企業將承受更大的經營壓力
我們呼籲政府不能讓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淪為橡皮圖章,而是審議應更明確地納入各種經濟指標,找出資方可承受、勞方可接受的薪資調整方向,且提前告知產業界,政府中長期調整基本工資的實施目標方向,讓資方可以預做準備。另一方面,保障勞工權益不光只有調整基本工資,勞動部可以落實勞動檢查,在現行的勞基法中,以最大力量保障勞方的權益,亦是另一種可立即提升勞工權益的實質作法
要解決台灣的低薪問題,調整基本工資只是短期與階段性的解決方案,想徹底翻轉低薪問題,仍須仰賴我國產業是否能順利轉型
今年台灣經濟表現平穩,蔡總統不只一次對外表示,目前的經濟情況是近20年來最佳狀況,藉此強化調高基本工資的合理性。但我們必須提醒政府,今年經濟表現較前幾年好,主要是國際經濟回溫,我國出口跟著受惠,但國內投資仍低迷不振,加上下半年有美中貿易戰干擾經濟的隱憂,政府推動基本工資調整時必須謹慎以對。






聯合報黑白集/如果能讓中國消失…


2018-08-11 00:3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12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草案審議,其中高中歷史將由朝代編年史改為主題式,並將中國史改放在東亞史的脈絡下討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課綱審議登場,以「強調區域」為名擬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再次引發「去中國化」的爭議。此事完全可用執政當局的思維脈絡來解讀,不管教育、文化、外交、貿易等一切政策,不都是圍繞著「讓中國消失」的主軸在運行?這一點,蔡英文和賴神都無法否認吧?
這樣的執政核心思想既已確立,只剩下一個問題,讓眾人疑惑,也讓主政者頭痛不已:怎麼才能讓中國徹底變不見呢?
借用英文成語的形容,「房裡有隻大象」,龐然大物處理不了,眾人只好假裝看不見。現在,民進黨正集全黨之力,對付這個「如果能讓中國消失」的議題。例如,推動各種「正名」運動(結果受害的是誰?),跑到各種國際組織去抗議(收穫如何?),努力從事金援外交(成本效益比提高了嗎?),以及進行中的對教育課綱動手腳。結果,蔡政府真把中國「變不見」了嗎?
台灣置身大象旁邊,生存之道要靠智慧,而不是幻想能把大象變不見當年國共對峙,國民黨採愚民政策,凡事「漢賊不兩立」,國外雜誌出現毛澤東照片就挖空才送到國內讀者手中…,那些策略成功了嗎?
民進黨現在做的事,從反服貿,到刁難簡體字出版品進口,不是在重複「漢賊不兩立」之路嗎?在網路時代可能行得通嗎?「房裡有大象」的現實世界裡,領導者該想想如何造福百姓身家平安,而不是自我催眠「如果能讓中國消失」的夢囈吧!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式團結:鬥完敵人、鬥同志


2018-08-11 00:2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姚文智(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內最近「鍘聲四起」。第一槍,是台北市西新里里長邱碧珠因為挺柯率先被鍘,民進黨台北市黨部決定不提名她。第二槍,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姚文智的發言人開砲,要求挺柯的北市府顧問周榆修和市議員高嘉瑜都應「退黨」,引發議論和反擊。但隨即有人反問,台中市長林佳龍為時代力量募款餐會造勢,新竹市長林智堅讚譽柯文哲是「新竹的驕傲」,是否也應以同一標準動用黨紀處分這次選舉,民進黨一向嚴明的黨紀,正遭到前所未見的挑戰
這些四面而來的「鍘音」,主要來自兩個源頭:其一,民進黨決定和舊盟友柯文哲分手,在台北市改提姚文智;但民進黨內許多人對於黨中央的決策仍一時難以理解,而中央也未畫下新的界線,說明雙方關係是否已完全「化友為敵」,因而出現了灰色地帶的臆測和游移。其二,民進黨中央執政成績欠佳,帶衰民進黨地方選情;加上姚文智參選後的表現欠佳,在「西瓜偎大邊」效應下,黨內不少人選擇與後勢看好的柯文哲繼續站在一起,因而引發忠誠和紀律之議。
事實上,撇開西瓜效應與政黨忠誠的因素看,民進黨內這麼多人選擇繼續挺柯,還有一個更高的因素,那就是民進黨一直迴避碰觸的「價值」問題。從挺柯的台北市綠營議員、官員或里長的角度看,柯文哲願意解決地方民眾的問題,這是真實的台灣價值;民進黨如果要抵制這樣的價值,並動用黨紀而懲處眾人,那是黨中央違背了民主價值。也正因如此,挺柯的民進黨籍北市民政局長藍世聰雖遭多次點名警告,卻絲毫不為所動,拒絕辭職亦不退黨,並明言不可能挺姚文智;而黨中央對他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覺得難以痛下殺手。
邱碧珠挺柯被取消提名,而藍世聰挺柯卻獲得容忍,這當然是民進黨的雙重標準,表示黨紀可以因人而異,因遠近親疏或利害輕重而分別處理換一個角度看,對民進黨而言,鬥爭異己不僅是它的本性,也是它進行政治動員的重要力量,有多套標準其實不足為奇當權力不再尊重民主價值,當它鬥完了政治敵人,就開始鬥爭自己的黨內同志,也只是剛好而已
人們不妨回顧一下,蔡英文在二○一六年初當選總統後曾發表演說,聲稱「只要我當總統的一天,沒有人必須為他們的認同而道歉」,這是多麼動人的金句但她就任總統之後,卻沒有一天是以「全民總統」自居,許多施政根本是在分化社會。例如,她動用黨產會及促轉會打趴國民黨,利用年金改革來打擊軍公教,她搞壞兩岸關係讓許多台灣產業變得蕭條,她利用一例一休毀損勞資關係。此外,面對兩岸鬥爭,她不惜以台灣民眾的福祉為犧牲;面對選舉鬥爭,她斬斷與柯文哲的合作只為維護民進黨的顏面;她修改教科書,只為推銷自己扭曲的世界觀。這些做法,無一不在抹殺或塗銷與她不一樣的認同,不是嗎?
不能「以德服人」,就只能「以威服人」,這就是民進黨今天的寫照當完全執政逐漸失去民心,乃至連黨內基層都離心離德,民進黨就必須不斷提高內部的高壓手段,以防止同志叛逃連小里長邱碧珠都被推出來祭旗,我們便彷彿看到了當年國民黨首度失去政權前那種分崩離析的景象,看到了越來越講究權威和排場的民進黨
完全執政的民進黨為什麼今天會動輒得咎?又為什麼會被一個無黨無派的柯文哲弄得如此狼狽?原因就在,民進黨執政者從來不把台灣當成一個國家好好治理,卻用分化的手段讓人民彼此仇恨,讓社會撕裂不安,目的只為了一黨之私為了選舉,民進黨最近呼籲「團結」的聲音高漲但「鬥完敵人、鬥同志」這樣的手法,又能獲得多少民眾認同

聯合筆記/公平會的「錯誤示範」

.和解高通 犧牲競爭受害者
.美中激烈交鋒 透視川普「焦慮」
.聯合筆記/公平會的「錯誤示範」
.歷史課綱/史觀錯亂…「媽祖是北港人」
.歷史課綱/課綱再改 也改不了真歷史
.歷史課綱/中華文化 棄不了也棄不淨
.三萬三薪資數 一半勞工拿不到
.立秋無雨最堪愁 栽樹固堤不鬆懈
.小志工 傳承文化小種子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公平會的「錯誤示範」


2018-08-11 00:32 聯合報  賴昭穎
公平會委員洪財隆(中)、公平會製造業競爭處處長張恩生(左)、公平會法律事務處處長吳翠鳳(右)昨天針對高通裁罰案召開重大訊息記者會說明。 記者余承翰/攝影


今天以後,號稱獨立機關的公平交易委員會可以考慮轉型,改為行政院下的不獨立機關,只要負責查價的工作即可,或是改為隸屬經濟部下單位,共同推動國內產業發展
公平會昨天宣布與高通達成訴訟上和解,推翻去年對高通罰款二三四億元的決議,讓高通以「投資換罰鍰」。高通案大逆轉,除了出現公平會史上首次有委員因個案請辭,也開了公平會史上與被裁罰對象達成訴訟上和解的先例(或是惡例),表面上看似政府與高通雙贏,實際上卻是高通獨贏,更重創公平會的機關形象。
高通案大逆轉除了讓公平會對外的獨立性備受質疑,內部也面臨分裂,除了兩位支持裁罰的委員以生涯規畫為由請辭,昨天的記者會只見公平會委員洪財隆帶著兩位處長出席,主委黃美瑛和副主委彭紹瑾選擇神隱,對照黃、彭兩人去年極力為裁罰的決議辯護,黃主委還在立法院備詢時說,若此案不罰,「我們公平交易法還有什麼用處?」如今黃、彭兩人恐怕也只能以這種方式選擇不為和解案背書,免得面對立場反覆的質疑
按照高通的說法,雙方達成的和解條件已代替公平會原處分,且該處分視為自始撤銷,而這也是本案最引人非議之處,法官當然有權建議兩造和解,問題是公平會為何要接受這樣的「不公平」條約?這樣的和解內容真的符合公平會所說的公共利益嗎?還是因為遇到美商高通就轉彎
民國91年(二○○二年)五月,公平會因為美商微軟涉嫌壟斷市場而展開調查,在調查期間,微軟主動提出行政和解的要求,隔年公平會決議和微軟達成協議。微軟案和高通案最大的不同,在於高通在公平會作出天價裁罰後,基於公司利益,才在智財法院提出和解,但除非公平會認為原先的處分不當,否則豈有接受以和解取代處分的道理。
更何況,早在公平會裁罰之前,高通就已經與工研院洽談5G合作,裁罰案出爐後才片面宣布暫停。如今高通再以對台投資為籌碼,成功交換到撤銷裁罰,此例一開,日後任何廠商若有任何違法,能否統統比照辦理?
最諷刺的是,總統蔡英文、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都曾當過公平會委員,公平交易法第一條明定,「為維護交易秩序與消費者利益,確保自由與公平競爭,促進經濟之安定與繁榮,特制定本法。」如今看到畫錯重點的公平會,蔡、施兩位前委員不知作何感想?






和解高通 犧牲競爭受害者


2018-08-11 00:32 聯合報  楊智傑/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所教授
公平會委員洪財隆昨天表示,基於公共利益,美商高通案已於智慧財產法院合議庭達成訴訟上和解。 記者余承翰/攝影



民國106年(二○一七年)十月,繼中國大陸、南韓、美國後,公平會對美商高通的行動通訊標準必要專利授權模式,祭出裁罰,並處以史上最高裁罰台灣裁罰後不久,歐盟執委會也跟進裁罰高通,一時間,高通成過街老鼠,在全球法律訴訟不斷。沒想到不到一年,公平會與高通在智慧財產法院的訴訟一審中,快速達成和解。
由於高通的整套授權模式複雜,同時涉及多種行為,因此原本公平會處分中,指出其有三大一小的違法行為。公平會最後認為,這三大一小的違法行為,整體言傷害了晶片製造商的市場競爭就台灣的自有品牌晶片製造商來說,最主要的競爭受害者,就是聯發科
高通的授權架構能夠成功,最關鍵的第一步就是拒絕根據標準必要專利的公平合理無歧視(FRAND)承諾,授權給晶片製造商由於晶片製造商無法取得行動通訊標準必要專利授權,導致影響晶片製造商的銷售,使近十年來全球市場上退出將近一半的晶片製造商,也讓聯發科的市場無法拓展到高階手機晶片
對照此次公平會新聞稿公布的六項和解條件,前三項和解條件,關注的是手機廠商的授權條件,似乎與公平會原本關注的晶片市場的競爭受害無關。第四項和第五項和解條件,則關乎晶片廠商的授權與競爭問題。最關鍵的是第四項和解條件,提到若高通對晶片廠商不提出公平合理無歧視授權要約,則不可對晶片廠商提起專利侵權訴訟。
簡單說,這項和解條件等於白寫,高通當然不會願意授權晶片製造商,過去和未來也不會對晶片製造商提起訴訟。如此一來,高通的授權模式繼續存在,對晶片製造商的競爭傷害依舊。
新聞稿雖說:「美商高通公司在訴訟上和解所提出之行為承諾,公平會認為足以達到原處分維護自由公平競爭之規制目的。」但原處分想維護的競爭,是想要解決晶片製造商的公平競爭,而非手機製造商的不合理交易條件但和解條件著重於手機製造商可以談到更好的授權條件,但晶片製造商仍然拿不到授權
行政訴訟法第二一九條規定:「當事人就訴訟標的具有處分權且其和解無礙公益之維護者」,行政法院得試行和解高通案競爭傷害的直接受害者為晶片製造商,主要為聯發科,間接受害者則為每一個購買手持設備裝置的全體消費者從聯發科所發新聞稿來看,該公司顯然不同意此和解案
不管想參加訴訟的第三人,是哪一家公司,既然不能參加訴訟,也沒有參加和解。此和解案中,直接受害廠商沒有參與和同意,廣大的電子通訊產品消費者更沒有參與和同意的機會在此行政訴訟中,公平會成了維護公平競爭的唯一公益維護者。但在智財法院面前,高通與公平會達成了和解,這樣的和解,真的無礙公益維護?
不論公平會委員就產業發展角度而支持和解,還是法院認為無礙於公益他們心中的公益,顯然已經不是競爭法下的公平競爭,而是持整體產業政策發展的更大公益因為有更大的「產業發展」公益,而可以犧牲「維護公平競爭」的小公益
公平會與智財法院的職責與角色,在這場和解案中,似乎變調了






美中激烈交鋒 透視川普「焦慮」


2018-08-11 00:32 聯合報  張漢平/陸軍備役上校(高雄市)
美國總統川普(中)7日宴請企業界領袖,喋喋不休批評中國,暗指幾乎每個中國留學生都是間諜。 (美聯社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川普在日前宴請企業界的談話中,直指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推動的「一帶一路」經濟計畫,可能擾亂世界貿易,另也暗指某個國家留學生幾乎都是「間諜」。如此大剌剌批評與指控,凸顯其內心的焦慮。
川普主政後,為實現「讓美國再次偉大」政見,從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和對中國大陸貿易戰,以及要求北約成員國分攤經費等舉措,都可看出美國正採取保護主義;無形中釋放出國際權力空間,給予崛起的中國大顯身手的機遇
近年中國大陸力推「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固然是要消耗過剩產能與勞動力,但美國預見此種經濟串連的發展模式,所產生「團結亞洲,拉近歐洲」的政經效益,在未來十至廿年內,美中在國際參與此消彼長,中國大陸絕對具備足以挑戰美國的實力,此乃焦慮之一
指控中國留學生是間諜,則源自川普政府自知「知識產權」是美國最大經濟優勢,在民主開放的學術領域完全無法阻擋高端科技知識產權流出,只得藉貿易戰來達到防堵中國科技發展的目的,以確保美國全球科技的領先地位,此乃焦慮之二
讓美國再次偉大和遏制中國崛起是一體兩面,而達此目標的不二法門,須重新制定國際各種政經遊戲規則,尤其美方若能在美中貿易戰中迫使中方低頭妥協,那在未來的全球事務參與中,必然還是「美國才是老大」的國際政治體系。
短期內似乎無法看到美中貿易戰平息,台灣處在美中交鋒棋盤內,如何確立未來發展方向,站穩腳步,選擇最大利益、最小損失的國家戰略,考驗政府的謀略與智慧。






三萬三薪資數 一半勞工拿不到


2018-08-11 00:32 聯合報  黃如逵/機電顧問(桃園市)
主計總處去年首度公布薪資中位數,全國雖有逾一半以上的上班族月薪超過四萬元,但薪資分配不平均、低薪集中的現象愈來愈嚴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賴清德「台灣勞工薪資低於四萬八千元,員工可以去向老闆要求」一席話,被自己行政院內部打臉;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全台灣有八成勞工領不到四萬八千元,即使是以薪資「中位數」來計算,也有一半勞工拿不到三萬三千五百零二元。
個人以為,就連主計總處數字也有待商榷,勞工薪資中位數的三萬三千多元,統計基準是勞工實質領到的「直接薪資」,還是「間接薪資」?「直接薪資」在扣除勞、健保勞工自負額後,才是勞工領到的;「間接薪資」則是含勞、健、退休提撥等雇主負擔金額後,成為企業對每位勞工支出的人事成本。
今年參加了幾件「限制性招標」的勞務案,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台北市南港區某標案,有評選委員認為我們人事經費編太多,專案管理員給四萬、助理三萬四、清潔員三萬,「薪資」是否偏高;我回答說:就算公司不計入管銷成本,編四萬我只能給三萬三的薪水,編三萬也只能給二萬五而已,因為人事經費包含「勞、健、退」的雇主負擔金額,約占人事費用的百分之十八
以一○七年勞保局公告為準,勞工薪資中位數三萬三千五百元,屬於第十一級投保級數,給勞工的薪資中要扣除個人負擔金額,包含勞保費六六一元、健保費四九○元、就業保險費七十元與勞工自訂提撥的勞退金,等於入袋的月薪是三萬二千多元;而同一級數,雇主要為這位勞工負擔勞保費二,三一四元、健保費一,五七七元、就業保險費二四四元、工資墊償金九元、職業災害保險金卅九元與勞退提撥金二,○八八元,總共六,二七一元,也就是說雇主給勞工三萬三千五百元的薪資,人事開銷將近四萬元。
企業會計或人事人員都知道薪資「十八趴」,是指直接薪資要外加十八趴,才是雇一個人基本的人事成本如果政府標案的評選委員都不清楚「直接薪資」與「間接薪資」的差異那麼主計總處統計的勞工薪資中位數,指的是落袋月薪,還是企業的人事成本,值得商榷






立秋無雨最堪愁 栽樹固堤不鬆懈


2018-08-11 00:32 聯合報  何石松/教(桃園市)
節氣進入立秋,台灣仍持續高溫,讓戶外高溫工作的勞工酷熱難當,紛紛要求勞動部放高溫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七日為二十四節氣的「立秋」,不但無雨,氣象局更發布「高溫資訊」。農諺:「立秋無雨最堪愁,萬物從來只半收。」這無雨,除泛指沒有下雨外,更重要的是,由這「四立」之一的立秋,看不出未來情勢變化的話,那才是值得憂慮。
大家都好奇,為什麼已是立秋,依然火傘高漲。其實,一切都是循序漸進的,今年節氣來得早,一般立秋多在農曆七月,可是今年卻在六月,所謂「六月秋,緊啾啾;七月秋,慢悠悠」,如果不及時準備,可能跟不上季節的腳步。
立秋在六月,又逢三伏天,熱不在話下;所謂「六月大,牛羊會曬壞,六月小,青蛙晒死了。」農曆六月,不論大小,都炎熱無比,連在水田中的青蛙,都因而熱死。各地都有人熱死新聞,就不值詫異,要能事前避免,栽樹固堤不鬆懈。
所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正可以做立秋無雨最堪愁的參考。別以七月日頭如火,但那是要進入秋冬的前兆,所以,要趕緊準備深秋九月以後的冬衣,及早準備禦寒。同樣,在農曆六月,日頭如火的暑日,萬物多麼盼望甘霖的季節,竟然無雨,又不未雨綢繆,豈不是有農作物只半收的憂慮。
一年寒暑變化如此,一生事業發展如此,國家要長久施政,亦是如此。立秋無雨最堪憂,非憂無雨,乃憂因應措施是否已備蟋蟀,可別只顧享受夏日草地的悠遊須知,寒冬,馬上就會到來的履霜,堅冰至立秋無雨,最堪憂






小志工 傳承文化小種子


2018-08-11 00:32 聯合報  陳信文/清大講座教授兼副校長
山西博物院培訓一群小小導覽員,向訪客解說文物歷史。 圖/讀者陳信文提供


此次到山西太原參觀了山西博物院,除了博物院建築物的雄偉之外,印象最深刻的,是博物院的一群小小志工講解員。
每個展廳入口,有一群穿黃色或綠色衣服的小小講解員;黃衣的是國小學生,綠衣的是中學生,年紀最小的只有國小三年級,但是口齒清晰,講解有條有理,內容豐富合宜,非常令人激賞。
據了解,這群小小志工由山西博物院招募培訓,小學生組與中學生組都約二百多人報名,最後挑選約七十名學生。培訓長達十個月,訓練內容包括知識內容與報告解說的台風。透過培訓過程,學生對相關歷史文物有了深入的了解;經由向訪客解說,練就落落大方的態度及榮譽感。
博物館的小小志工講解員是個非常好的教育活動,或許台灣可以參考仿效。參與者得以更加瞭解博物館與文化中心,拉近距離,也可培養小孩子學習與服務的榮譽感,是很好的教育也紓解了講解員的需求,可說是一舉數得的好作法。







歷史課綱/史觀錯亂…「媽祖是北港人」


2018-08-11 00:32 聯合報  歐溪生/榮民(桃園市)
漫畫/季青


歷史就是歷史,歷史要為歷史負責,而不是為政治服務。
教育部擬修高中歷史課綱,揚棄編年史、國別史,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難免引發外界「去中國化」質疑。筆者以學生家長角度請問研修小組諸公:
其一、教育是國家百年大計,想弄亂容易,可是亂了以後呢?當年教改傷痕至今猶在,傷疤都還沒好,就忘了痛。
其二、主題式的歷史課綱,不明列朝代,將歷史脈絡切割得支離破碎,把我們的根完全刨除了;年輕的一代,將完全喪失民族的生命故事。他們只認識亞當夏娃,卻不知盤古女媧,他們只知道木馬屠城比鴻門盛宴故事普及,白雪公主比夸父逐日家喻戶曉。
其三、「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流傳的歷史故事,都是智慧結晶,劇情套用在你我生活中,還能說上幾句,用在為人處事中,游刃有餘,用在重大決策時,不會背離大道。這些歷史資產,我們忍心讓它消失嗎?
其四、從提案看來,顯然研修小組沒有錯,那到底是誰的錯?當然是「歷史」的錯了!誰讓他政治不正確
大陸文化大革命時的「批孔揚秦」鬥爭大會上,一位北京大媽上台批判「孔老二」。大媽高聲控訴:「我昨天在公交車上看見孔老二,此人獐頭鼠目,形容猥褻,一看就知道不是好人,我們要把他捉起來交付群眾公審。」歷史「不正確」到如此荒謬程度,令人發笑,不料台下卻響起如雷的掌聲,無他,因為政治正確了
數年前,與一位廿餘歲高中畢業年輕女孩閒聊,他很驚訝的問我:「弄了老半天,原來國父是外省人噢!」我說:「對啊!媽祖也是外省人」,「亂講!媽祖是北港」。台灣年輕人的歷史觀錯亂到如此地步,我笑不出來。






歷史課綱/課綱再改 也改不了真歷史


2018-08-11 00:32 聯合報  林明港/公(雲縣斗六)
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草案一連三天由課審大會審議,其中高中歷史有多項重大變革。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社會領域課綱今起一連三天審議,其中歷史課綱因「去中國化」,預料將引發另波課審大戰。讓人擔憂學子能否看到歷史的全貌,還是僅能窺見偏頗一角。
不論政治立場為何,台灣本島自有紀錄以來,曾經歷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則是民國34年(一九四五年)十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迄今換言之,台灣只是地名,而非國名
今日將中國史劃至東亞史項下討論,此是否包含中華民國時期?若有,那台灣史的地位還能算是本國史嗎?若無,那東亞史內的中國史是否還算完整呢?
再者,若就台灣史討論,那是從民國34年(一九四五年)開始討論,抑或是從先秦時期開始講起?如是前者,那學子看到的就只是片段,且不完整的歷史,若是後者,似乎亦難見容於台灣史。
因此,筆者以為,為使學子能有正確史觀,應將歷史概分兩類,一為世界史,二為本國史,另台灣史部分得劃入本國史,才符合正確歷史脈絡畢竟歷史課本可以改,但真正的歷史卻改不了,讓學子誤解歷史,學到錯誤的歷史觀,負面影響恐怕比效益大上許多吧!






歷史課綱/中華文化 棄不了也棄不淨


018-08-11 00:32 聯合報  鄭哲英/退休人員(高雄市)
12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草案,11日至13日共3天,要連開7場課審會審議。其中在高中歷史讀本上有多項重大變革。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又要審議修改高中歷史課綱了,新課綱可能把中國史併入東亞史主事者一定不會承認,目的是為了從教育切入,達成某些意識形態的「去中國化」事實如何,所有人心裡都有一把尺
我能理解,有人對共產黨統治的中國,有高度排斥感,但幾千年的中國歷史與這部歷史,絕不是專屬於中國共產黨,甚至也不是專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十三、四億人的
住在台灣絕大多數人,先祖來自中國大陸,不論血緣、語文、宗教、信仰、飲食等,都承襲自中國歷史的中華文化,基本上是棄不了也棄不淨的,就算有朝一日,國體改變,台灣獨立也是一樣,主事者何苦為之?
近日,在台灣生長的復旦大學教授盧麗安,接受亞洲周刊專訪時,有一句話說得好:「為何要被偏狹的政治立場綁架,而自動放棄對中華文化的繼承權?」我想補充一句:「如果中華文化對台灣人是負資產,用不著特定政黨主政的政府去中國化,台灣人也會自動放棄,反之,是棄不了的!」不是嗎?

葉銀華/促進股東行動主義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葉銀華/促進股東行動主義
.洪蘭/誠信崩解 再多美德也換不回
.王文華/要當老闆?先打電玩!
.盛治仁/當了父親,更能體會父親的愛
.馬凱/川普畫虎 可比雷根?
.施振榮/台灣產業發展新策略

.黃介正/難如登天 易如反掌
.趙春山/台美軍事交流的政治意涵
.嚴震生/川普,同性戀?不,是同性社交!
.陳亮恭/正是時候定義老
.方祖涵/數據時代的新規則







葉銀華/促進股東行動主義


2018-08-11 00:32 聯合報  葉銀華(作者為交通大學資訊管理與財務金融系教授)
立法院臨時會三讀通過公司法修正案。為強化公司治理,繼續3個月以上持有已發行股份過半數之股東,得自行召集股東臨時會。圖為台北市街道公司林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上市櫃公司大股東,平均而言約出資持有十幾趴股權,但控制一半以上董事席位,因此有必要引進股東監督力量,促進股東行動主義的實踐。七月六日立法院通過公司法修正案,則有此方面的強化。
本次修正案引起最多討論的是第一七三條之一繼續三個月以上持有超過半數股份之股東,得自行召集股東臨時會。通常會使用此條文的是外部股東,而若其持有或集結過半股份,對公司之經營及股東會已有關鍵性影響,給予召開股東臨時會,應屬合理。同時,可自行召集而非請求董事會,有利於本條文的實踐與時效性。
原本行政院版本沒有持股期限,在立法院協商後加入經濟部為使條文實際可行,將針對公開發行公司(含上市櫃),如何於公開資訊觀測站刊登股東會公告,確保不受公司派箝制,訂出具體操作流程。由於證交法四十三條之五有關公開收購規定比此條文嚴格,金管會也將改適用此條文
有人提出此將引發陸資控制台灣上市櫃公司,但台灣對陸資持有特定產業股權有限制,且還需投審會同意,因此尚有控管機制亦有人提出此條文會使公司控制權爭奪頻傳,然門檻是過半股權,此疑慮發生機會不大
一般言,股東會由董事會召集,但董事會由大股東、管理團隊控制。民國九十年修正第一七三條讓少數股東有請求召集權利,其條文為繼續一年以上,持有三%以上股份股東,得以書面記明提議事項及理由,請求董事會召集股東臨時會。此請求提出後十五日內,董事會不為召集通知時,股東得報經主管機關許可,自行召集。
然此條文持有一年以上不利外部股東,且董事會通常軟性不理會;當股東向主管機關申請時,只要公司董事會表示「有在規劃,預定日後會召開」,主管機關傾向接受,因此允許外部股東自行召開股東會案例,少之又少。本次修正並未針對此條文有修正,實乃遺憾!建議應可參考韓國,修正為持有期間半年、持股比率降為一%,並且主管機關應以股東申請為主進行許可
再者,在保障外部股東提案權與提名權方面,此次公司法有著比較進步作法。依現行規定,持股一%以上之股東可向股東會提出議案與董事候選人。但如果應列入股東會議案而未列入者,原本並無處罰規定,本次修正納入處罰;又考量較常見公開發行公司違反規定,為保護少數股東,爰提高對公開發行公司負責人罰鍰額度廿四萬至二百四十萬。
在董事提名權方面,將原本提名股東要「檢附」被提名人學經歷與相關法規之證明文件,修改成提名股東應「敘明」被提名人姓名、學歷及經歷即可。此一修改,可避免過去經常有上市櫃公司董事會以未檢附上述相關證明文件為由,擋掉股東提名候選人。另外,依現行規定,應列入董事候選名單而未列入者,並未處罰公司負責人,本次納入處罰;另針對公開發行公司增訂如提案權之較重罰鍰。
最後,經濟部、金管會與相關單位,應儘快審視相關修正條文,訂出能實際運作的程序,行政院也應早一點訂出實施日期,促進台灣之股東行動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