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4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普惠產業 AI 化 須切中需求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0491/web/ 

◆  聯合報社論/尹錫悅的獨居房,賴政府的大硬拗
◆  聯合報黑白集/國務卿改譯名
◆  經濟日報社論/普惠產業 AI 化 須切中需求








經濟日報社論/普惠產業 AI 化 須切中需求


2025-01-24 01:1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AI示意圖。路透


最近「AI 產業化、產業 AI 化」已成為多個政府部會施政的重點。類似這種對仗工整的政策主張之前也有「智機產業化、產業智機化」,容易讓人印象深刻,但也容易讓人忽略「AI 產業化」和「產業 AI 化」在本質與政策作為上的差異。尤其,基於科技普惠原則,政府正積極推動以中小(微)企業為主的 AI 百工百業應用,上述差異更凸顯其重要性。

在數位經濟趨勢下,AI 其實早已存在,只是近期關注重點往生成式 AIGAI)傾斜;而 GAI 仍然在發展中。有鑑於國內產業發展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一枝獨秀,政府近年施政強調要槓桿其優勢,協助帶動其他產業的均衡發展,因此「AI 產業化、產業AI 化」、「百工百業應用」已成為政府施政重點,並設定「以 AI 帶動產業轉型升級」、「以 AI 協助增進社會福祉」二大政策願景。

目前在 GAI 產業化方面,我國主要涉及大語言模型所需的 AI 晶片和 AI 資料中心,大多是透過半導體、電子業者和國際大廠(如輝達)間的價值鏈合作;形成一個梯隊的武林。另一方面,我國在 AI 協作軟體(如 ClaudeMidjourney)方面著墨有限,而在發展主權 AI 上則方興未艾。

另外,因地緣政治,輝達也積極鏈結台灣電子業(AI 伺服器)為主的廠商,利用其多元的軟硬體平台,協助伺服器業者開發和布建高度智慧化的工廠營運與跨國供應鏈管理。此外,其他一些產業化和應用也逐步浮出。例如:人型或仿生機器人、車輛產業的AI 化,如自駕車、AI 車燈等。整體而言,半導體、電子領域的發展現況其實反映出台灣在「AI 產業化」和「產業 AI 化」應用生態系的國際化面貌;創新生態系並非只限於國內。

在產業 AI 化方面,目前政策重點為:以中小微企業為主的 AI 百工百業應用。這與半導體、電子領域所呈現的面貌有相當大的差異,表示我國的研發創新不只是一如既往串聯國際價值鏈而已,反而更要加強創新方案落地應用與擴散,這考驗著政府及推動單位的施政作為;而且要能有效動員相關生態系。

就現況來看,推動/輔導單位透過 GAI 推廣和教育訓練,目前帶動的大多是個人片段式應用的多模態助理服務,但是產業 AI 化的重點內涵應該是透過 AI 所賦能的創新流程或業務,目前則著力有限。

從之前推動中小微企業數位轉型的經驗來看,推動單位大多聚焦在常見的中小企業族群,有意無意地忽略微型企業,難以有效落實科技普惠施政理念。這需要進一步檢視微型企業集中在哪些特定的行業或市場區隔業態。此外,廠商推動數位轉型要帶有目的性,甚至於帶有對未來的想像。中小微企業數位轉型及AI 轉型的基本切入點往往是因自身困境或尋求新的突破,但藉此設定推動目的,例如:提供客戶更佳體驗、創造更多價值、創造新的獲利模式/營運模式,具有經營內涵的目的性;最終能透過 AI 和其他數位科技組合應用,以不同的方式生產和提供產品或服務,進而服務客戶或營利,而中小微企業可形成繁星點點,各有特色。

更重要的是,中小微企業所需要的 AI 工具或方案和他們在營運流程中使用 AI 工具或方案的方式,也可能有他們自己的特色,必須從需求導向的角度,研析中小微企業的 AI 應用方式和所需的介面,讓中小微企業願意細水長流地使用 AI。另外,科技普惠更需要搭配有效的擴散策略或模式;而非只是常見的一對一輔導而已。

綜合而論,普惠性的產業 AI 化須切中需求和接地氣。這需要主政部會和推動單位重新檢視原有的計畫執行慣性,真心面對所要輔導的目標族群,設身處地以共創的方式,和中小微企業協作開發最適化的 AI 應用。












聯合報黑白集/國務卿改譯名


2025-01-24 01:4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美國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路透)


川普的國務卿魯比歐獲參議院全票通過,光榮赴任但他心底有個疙瘩,五年前他被北京兩度制裁,依規終身不得入境中國。若成了一個去不了中國的國務卿,那多難堪!

這看似無解的難題該如何解套,北京當局恐怕比魯比歐還苦惱。就在眾人摸不著邊時,竟傳來大陸幫他改名字的消息,從舊譯名「盧比奧」改成「魯比奧」。網友一陣嘲諷,說改了名就能來中國了。

北京當然不可能如此輕率,又不是小孩扮家家酒,若改個譯名就能躲掉制裁,以後誰還怕制裁?話說過來,讓北京給魯比歐改名,倒不如川普自己改腦子。別忘了,美中相互制裁的始作俑者,就是川普。當年川普率先制裁中興,又讓加拿大逮捕孟晚舟,翌年再對華為直接開刀,招招凌厲。北京撐到川普任期最後一年,才制裁回擊,反華急先鋒魯比歐求仁得仁,自然上了制裁告示榜。

川普這次未上任就跟習近平隔洋通話,就職演說隻字不提關稅大棒,看似和緩許多。但魯比歐一上任,就與印日澳外長見面,表明將繼承拜登四方安全對話的包圍戰略;而拜登已添加到一千多項的制裁名單,川普並沒露出一絲想解除的意思。

解鈴還須繫鈴人,美國如能解開制裁迷思,跟中國公平競爭,魯比歐要訪中豈是問題既說美中聯手可解決全球問題,川普應做出表率!













聯合報社論/尹錫悅的獨居房,賴政府的大硬拗


2025-01-24 01:5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南韓總統尹錫悅21日出席彈劾案第3次開庭。圖為首爾火車站電視螢幕21日播放彈劾案新聞畫面。 美聯社


南韓總統尹錫悅因強行宣布戒嚴,成為首位遭到逮捕羈押的現任總統,如今獨自被關押在三坪大的舍房裡。賴總統上任後,除效法尹錫悅抹紅在野黨不遺餘力外,綠營更利用各種假訊息製造對立,並鼓動大罷免。國政一再虛耗,但外界始終看不到賴總統拿出高度,透過憲政機制解決僵局。

尹錫悅是南韓檢察官當上總統的首例,曾擔任檢察總長的他,不會不解南韓的法律與過往戒嚴的歷史,也應知以歷屆卸任總統皆鋃鐺入獄的殷鑑為戒。但他當上總統後,卻因無法忍受在野議員的批評,動輒指控他們勾結北韓,更以在野黨「立法獨裁」摧毀國家等理由宣布戒嚴,甚至下令「可以開槍抓人」。一步錯,步步錯,弄到涉嫌叛亂遭收押,連帶整個國家都陷入混亂。

如今獨自在三坪囚室中的尹錫悅,恐怕會懊悔當上總統,以致如今身敗名裂。儘管他仍努力為自己辯白,但顯難以說服法官,也得不到美日等民主盟國的聲援尹錫悅遭收押後,美國務院稱「讚賞大韓民國及其公民依照憲法所做的一切努力」,顯示美方支持南韓依民主憲政行事,並循法制救濟

反觀台灣,賴總統就任以來,面對國會「朝小野大」的現實,也是無意溝通。從國會屢屢在打鬧中通過法案,不利民進黨的法案即假手大法官宣告違憲,到七名爭議大法官人選全遭朝野立委封殺仍無意補提名,藉以凸顯《憲訴法》修正案窒礙難行。種種憲政僵局,無論賴總統是刻意為之或旨在添加柴火,外界始終不見他拿出任何解決憲政僵局的意願和作為。

論性格之傲慢,賴清德恐怕不輸尹錫悅,兩人都是「眼高於頂」之人這種自視極高的人,在政治上往往表現出「唯我獨尊」之姿,絕不容許別人高過自己,更別提向在野黨低頭。這種特質,在朝小野大的情勢下,就愈容易表現為偏執、偏聽、拒絕妥協,形成處處窒礙。就此而言,賴清德和尹錫悅雖未曾謀面,但兩人如同「異國政治雙胞胎」,思維舉止如出一轍。唯一差別是,賴清德應知戒嚴雖是一條捷徑,但「只能想,不能做」;而尹錫悅畢竟是政治生手,火候還差一截。

賴清德和尹錫悅都是缺乏溝通意願和能力的人,寧可硬槓,也絕不妥協。賴政府的疏於溝通,不僅表現在「朝野溝通」之欠缺,事實上,連政府部會之間,乃至民進黨「黨政之間」應有的溝通,都極度缺乏。這次總預算審查引發軒然大波,說穿了,各部會根本未曾找相關委員會的黨籍立委溝通,導致綠委根本無從護航。包括《財劃法》等三法,卓內閣甚至放棄自提版本,一味要求綠委盲目護航。朝野演成預算大亂鬥,閉門造車的府院都應該負相當大的責任

當呼喚青鳥及大罷免都無法讓民意臣服,賴政府只能寄望大法官當其護身符。然而,要以「預防性權利救濟」為名,讓殘破的憲政法庭阻擋尚未生效的法律上路,其實已走上「無所不用其極」的偏鋒;最後的八名大法官,難道願意把僅存的名譽也賠進去?除非他們都像尹錫悅一樣知法犯法,或者自甘將一生司法信仰奉陪給一時的政治惡鬥,然後在青史上留下「拋棄信仰的大法官」之惡名。

法治國家的基本原則,是遵循憲政體制的規範運作;總統和閣揆都是憲政機關的重要角色,也是穩定政府的軸心。如果賴清德、卓榮泰不能認清自己的角色,努力溝通協調維繫政府運作,卻一味從民進黨的觀點應對政務,只會把台灣帶向動盪。尹錫悅的殷鑑,綠營難道還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