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5日 星期一

【專家之眼】美高官首次出訪 展現拜登領導風格

◆  【專家之眼】美高官首次出訪 展現拜登領導風格








【專家之眼】美高官首次出訪 展現拜登領導風格


2021-03-15 09:12  聯合報 /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
美國、日本、印度與澳洲四國領袖十二日舉行視訊四方安全對話,拜登和國務卿布林肯正在聆聽盟友發言。歐新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十五日起將訪問日本與南韓,國防部長奧斯汀十四日則先飛往夏威夷視察印太司令部,再與布林肯在東京與首爾會合舉行兩場2+2會議,會後布林肯將飛往阿拉斯加與中國大陸外事官員會晤,奧斯汀則轉往印度。

他們兩人出訪是安排在拜登總統十二日與日本、澳大利亞與印度舉行「四方安全論壇」(QUAD)視訊峰會之後,緊接著十八日美中國安高層官員會晤又將登場,由此可見拜登是個急性子的領導人,一動起來就動若脫兔劍及履及,讓很多人出乎意外

他們此行也是拜登政府國安團隊重要官員的首次出訪此行的主要目的至少有以下五點。首先,為強化印太戰略盟國關係,布林肯與奧斯汀訪問日本與印度,日本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鐵桿盟國,沒有東京的強有力支持,華府在亞洲幾乎沒有著力點。印度長期採取獨立自主外交政策,近年與中國邊界衝突時起,才決定參加 QUAD,美國自然要極力拉攏。至於澳大利亞,不僅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的可靠盟國,也是「五眼聯盟」的成員,在美國眼中算是自己人,以後隨時可以訪問。

其次,正如奧斯汀所言,他們此行主要是針對崛起但不願自我節制的中國而在印太地區建立「可靠的威嚇力量」,一方面嚇阻大陸騷擾四鄰,一方面讓美國在本區的盟友安心。

第三,與日本與南韓分別召開2+2外長與防長會議,討論東京所關切的中共人大通過的「海警法」授權海警船動武可能對區域帶來的威脅以及北韓擴大核武力可能對東北亞帶來的危機。

拜登上任以來,一直透過管道與平壤聯繫,但卻未獲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回應。布林肯與奧斯汀將在兩場2+2會議中多傾聽日本與南韓官員的看法,作為他們與大陸政治局委員兼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箎與外長兼政務委員王毅在安克拉治晤談時的參考。

第四,布林肯與奧斯汀在東京與首爾分別舉行的2+2會議中將確定並簽署美日與美韓軍費分攤比例有關的協議,以修補美國與兩國的關係。在前總統川普任內,川普多次威脅日本與南韓若不增加分攤軍費比例,美國將減少駐軍與安全承諾。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他們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向北京傳達「美國真的回來了」與「美國已準備好與大陸長期周旋」兩項訊息,不論是合作、競爭還是對抗,美國都會接招,甚至主動出擊。

總之,布林肯與奧斯汀的出訪顯示,除了前述「劍及履及」之外,拜登的另一領導風格就是「謀定而後動」。


【重磅快評】航港局出大包 林佳龍為何不肯送監院?

◆  【重磅快評】航港局出大包 林佳龍為何不肯送監院?






【重磅快評】航港局出大包 林佳龍為何不肯送監院?


2021-03-15 18:14  聯合報 /   主筆室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上午針對「航港局內部職員長期收賄發放遊艇駕照弊案」的法規檢討、防弊機制進行專題報告,交通部長林佳龍表示將徹底檢討。記者鄭超文/攝影


航港局爆發「花錢就能買遊艇駕照」弊案,期間長達14年,直到調查局著手調查,航港局才恍然大悟,案情曝光後,航港局極力否認媒體報導有2、3000人涉案,強調起訴僅50人、撤銷駕照18人,更堅稱此案是「個人行為」;航港局如此應對,一如去年應對斷軌風波的台鐵局,只知拘泥數字大小,卻無視長期與弊端「共處」,交通部長林佳龍昔日嚴詞譴責,今天卻連送監院調查都不肯鬆口,寧非怪哉。

航港局一名技佐賣照14年,行徑大膽,引發社會關注,航港局管理鬆散,東窗事發後卻急於大事化小,連日來強調本案「50人起訴」,外傳2千多人涉案是「誤傳」,此案是單一個人的行為,沒想到滾成雪球;只是航港局樓子捅大了,林佳龍想護短也難,在案發後第四天證實確有2382件案件「異常」,也稱此案不只是個人問題,整體制度也必須有所調整,形同打臉航港局。

林佳龍說得很直接,檢方起訴50人,但不代表其他部分沒問題,經查確實有2382件駕照異常,宋姓技佐負責其中2255件,占94.67%;林佳龍沒說的,反被立委林俊憲完整「補充說明」,這名宋姓技佐「做出口碑」,客戶都是沒有駕照、直接向宋買照,宋的工作範圍只是「補、換照」,都是先在管理系統建立一個假的駕照號碼,再用假駕照補(換)真駕照。

航港局這套管理系統一年要花1800萬元維護,卻讓一名技佐如此方便操作「以假換真」,居中上下其手,每件收費2萬5千元至5萬元不等,內行人都知道要補照、換照(實為買照)就要去台中辦理,以致這名技佐包辦近95%的異常案件,航港局竟毫無察覺,直到檢調查辦才如大夢初醒並急於切割、大事化小,要說內部沒有共犯結構或買照產業鏈,恐怕三歲小孩也不會相信。    

2千多人涉案被航港局限縮成「50人起訴」,其實和去年出包的台鐵是如出一轍,去年5月成功站斷軌44公分,還讓兩列車通過,讓社會震撼不已,台鐵局長聲稱,3月3日有發現裂縫,當天做了處置,但沒有換新,導致後來軌道持續斷裂,5月19日司機員發現問題後通報車站,車站派人去看,現場目視20、30公分,回報30公分,過程中被聽成3、4公分,但後來運安會調查,發現是確實的斷軌長度是44公分,運安會主委還說「被嚇到」。

台鐵沒有把問題當一回事,斷軌44公分也能編成3公分的故事,而且還讓問題持續躺在鐵軌「睡」了兩個半月,真的是老天保佑才沒有出事,這種苟且心態猶如航港局一味要把二千多人涉案限縮到五十人起訴一樣,都在玩數字遊戲欺矇大眾,即使一時收到減壓效果,但並無助問題解決。

台鐵出包時,林佳龍當時說了重話,指台鐵斷軌事件的懲處名單「層級愈高、責任愈大」,林佳龍並要求交通部組成軌道安全督導小組全面性檢討軌道安全機制,即使如此,去年10月還是傳出新市、永康之間斷軌19公分情事;航港局這次出大包,牽涉人數眾多,案情交代不清,林佳龍連案子是否送監院調查都不肯承諾,林部長真有決心要好好整頓航港局嗎?


王正方/內閣制推得動嗎?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正方/內閣制推得動嗎?







王正方/內閣制推得動嗎?


2021-03-15 03:53  聯合報 /   王正方(作者為電影導演)
中廣董事長趙少康聲言2024年要競選總統,提出政見:推動內閣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這個國家」每四年選一次總統,按道理說應該是「有德者居大位」,然而跟著西方學來的民主體制,選出的總統卻不見得「有德」:貪汙有據判長期服刑者有之;號稱有博士學位卻拿不出文憑或論文者有之……

古來有「肉食者鄙」的說法,這個「鄙」字應做何解?高高在上的人總會裝神弄鬼,也就罷了,老百姓的要求不高,身在其位能為大眾做點有利於國計民生的事就好。

候選人在競選時說了天花亂墜的「政見」,當選之後有哪幾項承諾能兌現?事後乏人追究,因為追究也沒什麼用,當事人顧左右而言他,還有諾貝爾級的學者說:「政見、選舉支票,不一定要兌現。」

此地的選舉,單憑民意調查來「塑造民意」,民調支持率高的多半能當選,他們的政見僅供參考,選民們多數也不把那些人信口開河的「政見」當作一回事。投票的那一刻就以一貫的政治認同或一時的個人喜惡來決定;神聖的一票原本是這副德性?

資深媒體人趙少康宣布重回國民黨,聲言民國 113 年(二○二四年)要競選總統,換回政治跑道,要玩就玩一票大的!趙先生提出政見推動內閣制。他建議目前的執政者還剩下將近三年的任期,又不能連任,就該為未來著想,在立法院通過修憲,改為內閣制,今後由內閣總理為最高領導人。他表示若民國 113 年(二○二四年)當選總統,在位頭一年就推動內閣制。某綠營評論者認為,趙少康講得既肯定,時間又具體,應該大力給予肯定。

藍綠兩陣營都曾討論過內閣制,贊成這個制度的認為:內閣權責分明,總理直接面對國會,若過半數民意代表不信任執政團隊,他們必須辭職下台。「這個國家」奉行多年的制度,既非內閣制也不是總統制或雙首長制;總統任命行政院長執行任務,院長受立法院的監督質詢,若做得不好立法院並無法撤換他,因為此人只須對他老闆負責。總統與立法院毫無關係,每年從來沒有「國情咨文」(自己做的成績單)向立法院報告,平時不必開記者會,由發言人說幾句避重就輕、粉飾太平的話就好,逍遙自在關上門當皇帝,日子過得真令人欽羨。

早期還有「重大政令須行政院長副署」的條文。那位「民主先生」當總統時,立法院通過修憲,去除行政院長副署條款。之後「這個國家」的總統,可以完全獨斷獨行,他說的話才算數。

行政院長如同總統先生的副官,總統有權無責,出再大的事,他照樣舒舒服服地做滿任期。這種不倫不類的制度是否有待改進?但是內閣制能在此地實施嗎?

迄至今天,只有民間、在野政黨、候選人談論內閣制,一旦奪得執政權便再不提它了,何以故?很簡單,當上「這個國家」的總統實在太爽啦!誰要做內閣總理,像行政院長一樣日日在國會受質詢,再來個不信任投票,過半數同意就得鞠躬下台!「這個國家」的總統說:「施行內閣制?我有病啊!」

天下的政客多數一窩蛇鼠,登上大位舒舒服服的享受權位,人生苦短,先過它一把癮,此生不虛。弄幾個點子騙取老百姓投票連任,其他都是極次要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