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9日 星期一

經濟/美元和人民幣的世紀博弈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三不」:不提案、不得罪、不負責
.聯合報黑白集.祝大綠小綠競爭愉快
.經濟日報社論.美元和人民幣的世紀博弈








經濟/美元和人民幣的世紀博弈


2016-12-19 03:1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上周美國聯準會(Fed)宣布升息1碼,決策官員預估2017年升息三次,2018年再升息二次。由於聯準會以較預期更快的步調緊縮貨幣政策,激勵美元升值,美元指數攀上14年高峰。強勢美元造成亞洲各國貨幣的重貶,更加劇近來人民幣的貶勢;在美國準總統川普持續指控北京操控人民幣匯率導致美中巨幅貿易逆差情況下,美元和人民幣匯率變化,已成為美中兩大經濟體間的世紀博弈。
長期以來,強勢美元是美國戰略利益的重要環節。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前,強勢美元吸引全球資金流向美國,各國央行外匯準備大部分亦用來購買美國債券美元資產,美國經濟及美元在全球的龍頭地位無可挑戰。但為因應金融海嘯衝擊,聯準會自2009年3月開始祭出量化寬鬆(QE)政策,雖穩住美國經濟,但也導致美元長期弱勢,尤其中國大陸經濟趁勢崛起,吸收大量QE釋出的資金,累積巨額外匯存底,人民幣一度成為全球最強勢的貨幣,對美國經濟龍頭地位構成嚴峻挑戰。
鑑於此一慘痛教訓,聯準會自2014年開始讓QE逐步退場,並在去年12月首度升息,這次二度升息後,更確立美國將進入升息循環。聯準會貨幣政策轉向,亦引導美元重返強勢時代,自2014年開始,全球資金流向開始逆轉,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大陸資金快速回流美國,多年強勢的人民幣亦由升轉貶,跌勢更逐漸加大,美元和人民幣的第二度較量,鞏固了美國經濟龍頭地位,也讓被市場吹捧多年的「中國夢」遭遇重挫。
自2010年6月大陸第二次匯制改革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從約6.8一路升值,到2014年初最高接近6.05,之後即轉趨貶值,去年到今年貶勢加劇,迄上周已貶至6.95。而自2009年美國實施QE後,大陸外匯存底從不到2兆美元,迄2014年年中遽增至3.9兆美元,之後開始回落,至今年11月已降至3.05兆美元,減幅近四分之一,對大陸金融及經濟的衝擊愈來愈大。
早在今年年中,金融市場預測聯準會年底加息已是定局,當時預估年底人民幣匯率不致貶破6.7關卡,但近來人民幣貶勢超乎預期,原因除聯準會宣告美國進入升息周期外,川普經濟學威力發酵,是更大原因。川普強調美國優先,宣揚貿易保護主義,要讓製造業重返美國,對企業外包製造產品輸回美國課以重稅;另一方面,川普將對企業大幅減稅,高達數兆美元的企業海外獲利稅率將大降至10%,並宣稱在十年內將斥資1兆美元再造美國基礎建設。這些意在減少美國貿易逆差及吸引全球資金回流的政策,對大陸明顯不利,因而也加重近來人民幣的貶勢。
然而,強勢美元和川普經濟學能否併行不悖,卻是很大問題。川普要捍衛美國的貿易利益,讓製造業重返美國,但強勢美元形同是對美國出口產品課徵重稅,對元氣未復的美國製造業,無疑雪上加霜。而川普承諾未來四年將努力使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達到3.5%,這意味美國未來將更依賴擴張性財政政策,因此將進一步推高利率及美元匯率,從而擴大對製造業的傷害。而川普指責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但強勢美元和強勢人民幣是彼此互斥的政策,難道川普會棄美國戰略利益於不顧,不再維持強勢美元政策?
北京站在自身利益和經濟穩定的考量,現階段最優先的任務是穩住不斷外流的資金,而人民幣匯率止貶甚至略為回升,將有助目標的達成,所以,人民銀行應不致放任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破7的關卡,但短期看貶人民幣的心理因素,也可能迫使人行讓人民幣一次貶足,以消除市場預期心理。
中長期而言,美元和人民幣的相對強弱,關乎兩大經濟體未來走勢及彼此間的博弈,誰會是最後贏家,就看川普和習近平兩人的本事了。

聯合/祝大綠小綠競爭愉快


2016-12-19 03:10 聯合報  黑白集

「小綠」蠶食「大綠」基業?圖為民進黨總召柯建銘(右)、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左)。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時代力量數度和民進黨「翻臉」,民進黨內則陸續傳出重新思考兩個政黨「是敵、是友」的呼聲。綠營至今才提出這個問題,未免後知後覺。
以為時代力量會永遠甘於當個「小弟」,那其實是民進黨的錯覺。且看時力在立法院的種種表現:要對付國民黨時,它的態度總是比綠營激進;要搶修法的道德鋒頭時,它絕對不惜把民進黨踩在腳下;要爭取新世代的認同時,它的年輕「新綠」臉孔又遠比「老綠」具吸引力。民進黨執政如此不得民心,聰明的時力有什麼道理不趁虛而入?
若以為時代力量會像「台聯」那樣,乖乖當個附庸政黨,那也只是民進黨的一廂情願。且看,台聯當了那麼多年的政治應聲蟲,如今,則幾乎消失在無情的政壇。以時力之工於精算,百分之一萬會以台聯為戒,當然不會選擇乖乖當「小綠」。
現實一點看,「小綠」今天不客氣地蠶食「大綠」基業,其實也是當年雙方「相欠債」所致,民進黨必須有借有還。兩年前的太陽花運動,是小綠在舞台上賣力演出,藉服貿協議的導火線點燃民怨,幫蔡英文順利打下天下;去年立委選舉,民進黨因而投桃報李小讓幾席,幫小綠站穩根基。如今,時代力量除食髓知味,它更深諳民進黨的軟肋何在,知道要從何處下口;只有被權力沖昏頭的民進黨,才會還在那裡問雙方是敵是友。
不論大綠小綠今後是否還能合作愉快,只能先祝他們競爭愉快

聯合/蔡政府「三不」:不提案、不得罪、不負責


2016-12-19 03:1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面對重大政治性或爭議性的法案,蔡政府的行政部門往往不提案,卻讓黨團在立院領軍衝鋒陷陣。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完全執政後,不少法案引發爭議。最奇特的現象之一,就是面對重大政治性或爭議性的法案,蔡政府的行政部門往往不提案,卻讓黨團在立院領軍,甚至讓個別立委在前面衝鋒陷陣。若遇到外界質疑,則一概以「尊重立法院決議」一筆帶過。這樣的事例屢見不鮮,也不斷成為國政的爭議根源。
最明顯的例子,是政府對婚姻平權的態度。目前民間對同性婚姻是否納入《民法》,幾乎勢成水火,但如此攸關社會改革與傳統價值兩端的議題,不論是修改民法或提出專法,竟然都只有立委提案。法務部原本一度傳出要另提專法,卻因外界反彈,很快就退縮打住。至於蔡總統本人,則一方面說「支持婚姻平權」,一方面卻又要求「政治人物有責任傾聽另一種聲音」。話說得漂亮,就是不願具體表達態度或提出解決之道,而把責任推給立法院。
婚姻平權之爭,並非單一事例。近幾年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所帶起的「公民參與三法」修法:《選舉罷免法》下修罷免門檻、《公民投票法》放寬投票範圍,以及《集會遊行法》取消集會遊行限制,行政院皆如同旁觀者,未提出任何法案。也因此,《選罷法》日前通過的,是以綠委提案為藍本的法案;《公投法》剛出內政委員會,也是在缺乏行政院版本的情況下漫天喊價。《集遊法》雖有行政院提案,卻是國民黨時代提出的;蔡英文上任已半年多,民進黨卻連「黨版」都沒有。
再看,一直被蔡政府掛在嘴上的「轉型正義」相關法案,最重要的《政黨及其附隨組織取得財產處理條例》和《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雖進度不同,卻都是靠立委提案處理,行政部門悶不吭聲。至於爭議多時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民進黨多年來一直高喊「國民黨黑箱」,但蔡英文執政後,綠營撤回當年的版本,至今未見新版本蹤影。
對於重大爭議法案,蔡政府採取「不提案、不得罪、不負責」的「三不」態度,表面上稱「尊重立法院決議」,看似有理,其實充滿虛偽與投機。長年以來,我國施行的法案絕大多數都由行政院提出,而非立委提案。主因是,國會的立法最後都要交由行政部門執行,行政部門不可能置身事外,更不可裝作毫無意見。再者,行政部門的官員具有長期推動相關行政的經驗,明白法案如何訂定才更可行,而不致淪為空中畫餅。尤其,重大法案若僅由單一立委提案,卻不徵詢行政部門意見,甚至要排除黨團同僚參與討論的機會;這樣的立法,除了思慮難以周全,更不容易取得社會共識。
蔡政府對重大法案採取「三不」的規避態度,其心態其實不難理解。首先,是出於鄉愿心理:有些法案,因支持與反對雙方的意見均相當強烈,行政部門不提案,至少可以兩不得罪。其次,是黨、政磨合仍有問題:有些立委選擇要衝,但現實上可能窒礙難行,行政部門又沒有反對的膽子,因此只能保持沉默觀望,看立委的好戲。第三,是以拖待變:有些法案並不成熟,行政部門或許因思慮未周,或許因無意推動,因而選擇不作為。
上述三者,從政治或權謀判斷上看或許各有道理,卻難掩投機之心。例如,黨產會近來行政訴訟屢戰屢敗,未來「不當黨產條例」若聲請釋憲,也可能過不了關;但這既非蔡政府提案,就可以撇清責任。又如婚姻平權法案,「民法派」與「專法派」僵持不下,蔡政府至少可以兩不得罪。然而,在這樣的權謀下,只會使爭議更難化解,立法品質則愈發低落,而政府則逃避了自己責任。
新政府上台,若只想用「三不」哲學來規避自己應負的責任,未免太過投機,也嚴重浪費了台灣的時間和資源。這些算計,就算能夠自欺,終究難以欺人。

延伸閱讀

蔡英文:民進黨一軍都在國會 行政人才斷層
新聞眼/蔡英文承諾的「開放政府」獨缺總統府?


聯合筆記/源於中東與歐洲的外交地殼變動

.日俄和解…陸「長城魔咒」再臨?
.川普打破一中模糊仗? 別輕率誤判
.聯合筆記/源於中東與歐洲的外交地殼變動
.滑手機「慢遊」馬路 害人害己
.房屋稅不應「刨掉樹根」
.學界龍頭出包 自清何需等指示
.心寒…撤告太陽花 員警仍被告








聯合筆記/源於中東與歐洲的外交地殼變動


2016-12-19 00:21 聯合報  郭崇倫

川普的外交震撼,將是地殼變動式的,我們不能只局限於川普對台灣的言行,源於歐洲與中東的板塊傾軋,將會導致亞洲地震連連。
對川普來說,解決伊斯蘭國的恐怖威脅,是國家安全的當務之急,國安顧問、國防部長與國土安全部長,全部由經歷過反恐戰爭的資深將領出任,可見一斑
目前剿滅IS,有很好的機會,阿勒坡重回敘利亞政府控制,而伊拉克政府軍正收攏對摩蘇爾的包圍圈,但是介入戰事的國家,如果各管各的,IS勢必四竄逃逸,等待再起的時機,所以敘利亞、伊拉克、土耳其、甚至伊朗,都必須堅壁清野,尤其是幕後兩大強權,美國與俄羅斯必須全面合作,才能剷除心腹大患。
之前國務卿凱瑞一度試圖與俄羅斯在中東合作,但是內部反對意見太多,有些人關切敘利亞的反抗軍,有些人認為會讓俄羅斯戰略獲益,歐巴馬最後放棄,但川普會去做,成立美俄聯合情報中心,協調轟炸目標,他更明確說「我們不會再推翻政權與政府」,阿塞德不用下台,放棄敘利亞民主化。
川普願意與任何政府合作,打擊伊斯蘭國,俄羅斯合作的條件,則是全面性的,在烏克蘭方面,既然烏東叛軍剿滅不了,中央政府就該修憲承認分裂,歐美也應該承認克里米亞已是俄羅斯的一部分,從而替解除對俄羅斯經濟制裁,找到理由。
解除制裁,歐洲各國並不反對,因為這也有利於目前低迷的經濟,但是歐洲擔心發生「第二個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與波蘭屬於北約,其中都有相當俄羅斯族人口群聚,如果哪一天,他們舉旗高呼被歧視、要獨立,俄羅斯為了解救同胞,再度派出便衣特種部隊的「小綠人」參戰,北約要怎麼反應?
北約七成軍力來自美國,指管通勤都是美國主導,即使大多數歐洲國家贊成軍事介入,沒有美國首肯,北約動彈不得,如果川普與普亭的合作,由中東擴展到歐洲,甚至達成「第二雅爾達密約」,美國承認俄羅斯在東歐勢力範圍,這將是歐洲的噩夢。
美俄和解還可能擴展到亞洲,俄羅斯這幾年在歐洲這邊受挫,加意往亞洲發展,與中國結盟,在東海與南海聯合軍事演習,但是彼此並不是密切無間的,俄羅斯擔心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入侵」中亞腹地,在軍售與油氣佔俄國便宜。
日本已經察覺川普政府的新風向,近日普亭訪問日本,簽訂三千億日圓經濟協議,實際上已經打破G7對俄羅斯經濟制裁的默契,川普上台後,美日將聯手把俄羅斯從中國身邊拉開來,過去中俄對抗美日的戰略均勢不再,大陸的戰略環境,恐怕會更加艱鉅,不僅僅是台灣問題而已。

日俄和解…陸「長城魔咒」再臨?


2016-12-19 00:21 聯合報  陳永峰/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台中市

安倍(中)和普亭(左)。美聯社

根據日本共同通信社十七、十八日兩天所實施的的電話民調,安倍內閣在「日俄高峰會」後,支持率驟降五點九%(雖然依舊維持在高水準的五十四點八%);對於安倍—普亭會談的滿意度更低於內閣支持率甚多,僅有卅八點七%。此一結果顯現日本國民對於俄羅斯的敵國認識依然強烈,安倍晉三本人也在記者會中公開坦言「沒有兩國國民的互信,和平條約難以締結」。
雖然,只活在英語和中文空間的觀察家容易認為日俄擱置主權爭議,共同開發北方四島將為雙方帶來經濟利益。但是,像筆者這種日常性接觸日語空間的人而言,日俄之間的經濟互利一點都不重要,如果可能的話,日本跨國企業早就自發性的進行,不用等到政府來推動。這和蔡英文政權的「新南向政策」必然淪為空談是一模一樣的邏輯。同時,俄羅斯和台灣一樣,早已不是先進國家ODA政府開發援助)的適用對象,在權力高度分散的日本,政府的政策手段極其有限,民間企業也不可能冒著高風險-低回報的風險進行自主投資。
因此,安倍和普亭目的都在政治。安倍追求的是自主外交;普亭要的是破除日美同盟+美韓同盟國在東亞海洋安保結構中的絕對優勢。只是這帶來的當然是中國的緊張。在日俄達成北方四島經濟開發合作協議之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馬上回應「中俄是全面戰略協作夥伴,近年來在兩國的共同努力下,中俄關係一直在高水準運行。中國願同俄國一道,繼續不斷深化雙方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對中國而言,緊張的根源不在於「日俄和解」或川普之後「美俄接近」的可能性,其更深層的意涵其實是「長城魔咒」的再來。
作為軍事設施的萬里長城,在滿洲人入關之後,成為無用的長物。但是,作為象徵意義的「長城魔咒」依舊存在。事實上,俄羅斯/蘇聯對近現代中國的威脅也從未解消。一直到一九九一年蘇聯瓦解,中國經濟崛起之後,壓力才稍微輕減。
中國只有從「長城魔咒」當中解放,軍事配置才有可能從「陸」轉向「海」。例如,忽必烈的日本遠征;康熙帝的台灣征服;以及今天中國海(空)軍的東海/南海進出。但是,從歷史來看,中國出海的持續力從來都難以持久。只要,「陸」的威脅復活,海軍力的擴張就難以持續。
基於此一歷史原理,眼前的共產中國,建國至今非常小心謹慎,細微周到地處理和蘇聯/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其用心程度遠遠超過對美對歐對日的總和,其理在此。毫無疑問,此一歷史構造,在可見的未來,不會改變。

川普打破一中模糊仗? 別輕率誤判


2016-12-19 00:21 聯合報  劉國興/退休大使(台北市)


本月二日川普接聽了蔡總統祝賀其當選的電話,一時在國際間激起陣陣漣漪。十一日川普在接受福斯電視台相關專訪時表示,「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必須要受到一個中國政策的約束…」云云。但川普所謂的一個中國政策為何?是否與北京的政策一致?卻始終沒有被論及。歐巴馬總統十六日在年終記者會為美國歷來中國政策立場的辯護,也未觸及此重點。是以對美國根本立場的瞭解,實有相當的必要性。
目前對所謂「一中政策」的論述可歸納為二:北京之反國家分裂、反台獨的「一中原則」,及美國的相應政策。事實上自上世紀六○年代末美中開始和解以還,美國的中國政策與北京的「一中原則」有所不同。此為是雙方和解始作俑者季辛吉「建設性模稜兩可」的精心設計。旨在保留美國有後續出牌的空間,並因兩岸摸不清美國底牌而不敢有冒然進一步的挑釁行動。
始自一九七二年季辛吉與周恩來簽署的上海聯合公報,其內容形式非常特別,文字上未有一致論調而是特別標出中方認為如何如何,美方認為如何如何,也就是各說各話。對中方強調的反台獨、反一中一台、反一中二府、反二中、反台灣地位未定等說法,美國的回應是認知到兩岸均主張一個中國,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顯然並未介定中國屬兩岸那一邊,就是如此設計。一九七九年美中建交,美國會隨即通過的「台灣關係法」,也是如此。該法指出台灣問題須和平解決,除此政治原則宣示外,未提及將採何種行動以因應兩岸衝突之發生。
一九八二年的美中八一七公報,美國立場有所鬆動。文字上除述及在質及量上將逐漸降低及減少對台軍售外,亦述及不尋求所謂二中或一中一台的政策。不過此文字上的表述,由日後事實發展來看,並未嚴格執行。直到一九九五年李前總統獲得美國國會支持得到簽證而訪美,引起北京強烈抗議並發生台海飛彈危機,遂使柯林頓總統於一九九八年六月訪中時提出了對台的三不政策紅線,但基本上美國的「模稜兩可」策略從未改變。
這種「模稜兩可」的「一中原則」,固然是為美國本身利益所設計的並行之有年,如今客觀環境丕變,川普是否會將之更張,尚待觀察。我們自宜對之加以釐清,以免誤判情勢。在此山雨欲來,美中台三角關係可能重新洗牌的敏感時刻,我們除沉穩低調因應外,恐怕也是思索如何互利甚至三贏的適當時機。

方祖涵/職業選手的生涯賭局

.方祖涵/職業選手的生涯賭局
.陳冲/公雞當首長 有何不可
.王健壯/蔡英文必須拿出緊箍咒
.盛治仁/說動人故事 提升文創產業的價值
.劉克襄/來自高山的魔法公主
.舒國治/香港的山勢
.王正方/台灣有沒有供電危機?
.嚴震生/遠山蒼蒼,綠水泱泱






方祖涵/職業選手的生涯賭局


2016-12-19 00:12 聯合報  方祖涵


華盛頓國民隊近年的主戰捕手,是來自委內瑞拉強打拉莫斯(Wilson Ramos)。他多舛的職業生涯包括數次嚴重受傷,還曾經在家鄉被歹徒綁架。二○一六年球季是他的合約年,球季後就能取得自由球員身分,如果能夠有整季的優異成績,就會有球隊捧著豐碩長約上門。
這一整年拉莫斯果真拿出佳績,他開刀解決近視看不清楚球的問題,大半季保持健康,全壘打、打擊率,還有出賽場次都創下生涯新高。九月底,國民隊向他提出續約條件,報價是三年十億台幣,不過很快就被拒絕了。經紀人與拉莫斯都覺得自己身價不僅於此,在自由球員市場可以拿到更高合約。
拒絕報價後的第五天,拉莫斯受傷了,前十字韌帶撕裂。不但球季報銷,連明年開季都趕不上。球季結束後,國民隊不再跟他續約;前兩周拉莫斯跟坦帕灣光芒隊簽下的新約只有兩年,合約總額減少的損失,可能超過五億台幣。
職棒球員的生涯,並沒有想像中容易。要從激烈的競爭中出頭,原本已經就是萬中選一的難得機會,熬過新人合約之後,每次換約又要遇到像是拉莫斯面臨的賭局:該接受已經得手的報價,還是拿未來的表現賭上一把?
拉莫斯無疑暫時是輸家,才短短五天,身價就少了五億。相反地,今年開季前先迎後拒,戲耍金鶯隊一陣的外野手佛勒(Dexter Fowler),就是絕對的贏家了。他推掉金鶯三年十億多的合約,以一年兩億出頭低薪回到芝加哥,不但變成小熊破解百年魔咒的主要功臣,更在季後拿到紅雀隊廿五億的長約。
當然也有逆轉勝的例子。跟拉莫斯曾經同屬國民隊的強打者戴斯蒙(Ian Desmond),在二○一五年球季開始前拒絕球隊提出七年卅四億的報價,結果當年球季打擊糟透、游擊守備又頻頻失誤,二○一六球季差點找不到新東家。最後他以低薪加盟遊騎兵隊轉任外野手,竟然表現優異還被選進明星賽,幾個星期前跟洛磯隊簽下五年廿幾億的長約,彌補兩年前錯失的遺憾。
不論結果如何,當選手被問到這些生涯當中的重要抉擇,答案經常很一致:下注在自己身上,他們一點都不後悔。這不僅是願賭服輸的態度,而是職業球員對未來該有的自信。拉莫斯、佛勒,與戴斯蒙都認為自己的能力超過球隊依照過去成績提出的價碼;他們相信將來表現會更勝今日,選擇相信自己,就算最後沒有達到希望的目標,至少那是當下該做的選擇。身為職業選手,倘若一時失去機會,與其怨天尤人,沉溺早知如此的想像,不如還是昂首走進球場,用成績證明別人是錯的。
球員如此,你我的職場生涯不也是如此?瞭解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潛能,在面臨抉擇的分叉路口,押寶在自己身上,通常是正確的決定。
「我相信世界上每件發生的事情,都有一個理由。」今年球季前,幾乎從來沒有守過外野的戴斯蒙說,「我一點都不後悔。」也正因為如此的信念,他在生涯的賭局裡,從游擊跨越外野,從輸家變回贏家。
(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