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31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打炒房 需要兩稅齊下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又蓄意欠缺。

◆  聯合報社論/除了搶功,蔡政府對BNT疫苗該做點正事
◆  聯合報黑白集/謝志偉的謝長廷化
◆  經濟日報社論/打炒房 需要兩稅齊下








經濟日報社論/打炒房 需要兩稅齊下


2021-08-31 02:34  經濟日報 /   社論
為了打炒房,財政部推出房地合一2.0修法,持有兩年內的房屋出售要課45%稅率。記者許正宏/攝影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日前赴財政部考察「打炒房措施執行成效」,焦點放在今年7月上路的房地合一2.0(簡稱房2),也就是針對2017年之後,原本持有一年以內的房地交易利得課45%、逾一年未逾兩年課35%,改為兩年內就要課45%、逾兩年未逾五年課35%,等於持有不到五年即進行交易的案件,視為「投機」而課以重稅,是否確實有效抑制炒房。

財政部指出,交易日落在7月適用房地合一2.0的案件,共約3,835件;較上半年每月平均6,491件,減少約四成,似乎顯示房2確實導致交易量減少。但因5月爆發疫情,影響看屋和成交件數,將交易量的冷卻全歸功於房2難免以偏概全,且房2在4月9日立法院三讀通過,7月上路,引發4到6月之間一波搶搭舊制末班車的逃命潮,必然拉高第2季的房市交易量,因此,財政部有必要公布今年前七個月的逐月交易量資料,才能客觀解讀房2對交易量的實際影響。

其次,兩年內短期交易案件,今年上半年的每月平均約1,232件;7月新制實施,持有兩年內交易案件剩下901件,約減少兩成七,財政部認為房2確實發揮抑制投機炒房的效果,也只說對了一半;因為比較基礎不一致,前半年的數字包含了逃命潮而墊高持有二年內的交易件數,7月才交易則會被加重10%的稅率,必然會導致短期交易的數字驟降。

就比重而言,7月課徵35%、45%重稅件數的比重,也從上半年近兩成,成長到四成左右,財政部說是更多案件落入重稅範圍,此種說法也有待商榷;因為比重的增加,不等於件數增加,且短期的定義拉長,難免有些逃命潮因作業上的失誤或拖延,來不及在6月底前完成過戶,因而落入重稅的範圍,此種情形在8月之後不太可能再出現。而且上半年適用20%稅率的案件有2,981件,其中持有不到五年的件數應該超過一半,加上7月的房2總件數下降,當然會得到重稅比重增加的結果。從事件分析法的角度來看,財政部應公布上半年及7月之後,不同持有年限的交易件數,才能清楚辨明逃命潮和急速冷卻效果是否明顯。

而央行近日公布的7月五大銀行新承作房貸金額,較6月大減164億元,也較去年同期下滑44億元。從六都買賣移轉棟數來看,7月份除台南市較去年同期成長13%之外,其餘五都均較去年衰退,總計7月六都買賣移轉棟數月減三成、年減25%,印證當初許多專家關於逃命潮的推測正確,也證實房2實施後,多房的投資客,仍可以利用持有稅偏低的優勢,將房地持有的年限拉長至五年以上,輕易地規避房2的衝擊。

當初實施房2的初衷,是希望能夠抑制短期投資交易,避免房價飆漲,因此民眾關心的是,打炒房的租稅政策是否引導房價緩跌,讓一般民眾有買得起房屋的希望。雖然政府說,去年下半年以來台灣土地、人工、原物料等營建成本走高,導致房價居高不下,但是影響應該僅限於新成屋或預售屋。

根據最新的信義中古屋房價資訊,第2季都會區季指數的年增率,新竹高達24%、桃園、台中在11%,比大台北地區的8%年增率還高,顯示舊屋漲價仍是進行式。而台北市、新北市7月房價指數雙雙較上月成長,且年增率分別達9.9%及11.7%,各自創下2014年4月、6月以來的新高紀錄,相對於大台北地區交易量年減三成,呈現房2實施以後,連中古屋市場還是呈現量縮價增的趨勢。難怪引發各界質疑,僅憑房地合一2.0似乎仍打不了房價。

因此,財政部說要花兩年研議囤房稅,顯然緩不濟急,且違背蔡總統2016年「全面改革房屋持有稅」的承諾,財政部有必要在年底之前提出囤房稅改革方案,兩稅同步,雙管齊下,才能發揮抑制房價續漲的綜效。












聯合報黑白集/謝志偉的謝長廷化


2021-08-31 02:37  聯合報 /   黑白集
駐德代表謝志偉。 本報資料照片


爭議最多的駐外代表,非駐日代表謝長廷莫屬。但近來,駐德代表謝志偉的風頭卻有壓過謝長廷之勢,日漸「謝長廷化」。就駐外使節而言,這並非好現象。

稱職的駐外代表,主要的工作就是增進駐在國與我國的邦誼。但謝志偉增進了什麼台德友誼,沒人說得出來。蔡政府捐口罩給德國,德國政府不願道謝,謝志偉說他「理解」;政府稍早兩度採購 BNT 疫苗失利,也看不到謝志偉的「表現」。

當鴻海、台積電、慈濟成功採購 BNT 疫苗,謝志偉便開始刷存在感,說自己年初曾整理兩方備忘錄,又說德國官員打電話給他致意。這幾天更離譜,他稱自己不認識 BNT 執行長,卻說對方董事曾向他道歉。東拉西扯,就是要讓自己居功。

本職沒做好,如果低調也就罷了;偏偏謝志偉不甘寂寞,對意識形態的關注遠超過外交。他連續發文,說支持本土高端疫苗,等同「宣告台灣獨立於中國之外」;接著又和同黨前立委郭正亮為「台灣價值」與「同溫層」大打口水戰,怒指對方「洗白中國,抹黑台灣」。這位台獨急先鋒,到底在德國為台灣做了什麼?

駐外代表月領數十萬元,遠高於內閣政務官。兩位「謝代表」都建樹不多,搶功跑第一,無法忘情政治。從這個「謝謝二人組」,即可知蔡政府特任使節的品質。












聯合報社論/除了搶功,蔡政府對BNT疫苗該做點正事


2021-08-31 02:39  聯合報 /   社論
季青漫畫


永齡、台積電與慈濟捐贈的 BNT 疫苗,經郭台銘積極奔走搶貨,首批二百萬劑明天將提前抵台,廿多小時內即有三百萬人爭先登記。郭台銘說,他已請 BNT 明年為台灣保留三千萬劑額度,希望政府能「有備無患」。對其好意,行政院長蘇貞昌冷回「謝謝提醒」,對台灣疫苗部署落後之嚴重似無反省。

這兩百萬劑 BNT 提前來台,對於填補目前國內疫苗的青黃不接,如同大旱雲霓。蔡政府立即透過大內宣,展開一波搶功、卸責攻勢。黨政高層先透過綠媒釋出政府早就掌握有這批疫苗,衛福部長陳時中隨後登場,標榜政府「三個小時就決定放行」。至於疫苗標籤將出現復必泰及復星等字樣的大轉彎,則營造蔡總統「高明政治手腕」的風向,厚顏邀功。陳時中更對去年拒絕東洋及採購 BNT 疫苗破局,導致八百人染疫死亡,堅稱「我不後悔」。這齣戲演到這裡,嘴巴和身段已經完全無法對應。

郭台銘五月初即釋放要購捐疫苗訊息,卻一路遭遇各種政治操作和行政刁難,酸言酸語、拖延進度,及至交易完成,已過了二個月。及至 BNT 藥廠要開始為台灣生產疫苗,衛福部的緊急授權還未下來,並在檢驗程序上設定嚴苛條件。這些操作,每一步都在牽制 BNT 抵台期程,以便高端疫苗可以趁此空檔上市施打。

蔡政府如今極力否認曾「卡疫苗」,但當初蔡政府極力宣傳的重點,就是爭取「原廠標籤」。事實是,綠營名嘴和政治人物及網路側翼都在宣傳「復必泰非原廠疫苗」、「BNT 現貨即將過期」的謠言,連陳時中、李秉穎等指揮中心核心人物也帶頭造謠。如今來台的 BNT 疫苗既是現貨,又印有復必泰、復星字樣,綠營卻能大轉彎邀功,豈非人格分裂?

蔡政府外購的疫苗,不是碰壁就是遲交;至於國產疫苗,則是爭議頻傳。反觀唯一由民間負責的「專案」,卻在排除政府障礙後就一路暢通,甚至提早交貨;陳時中也承認,每個月皆會有穩定數量的 BNT 運抵台灣。兩相對照,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可信度遠不如民間團體,已一目了然。蔡政府除了繼續編造話術,在疫苗部署上,能不能做點福國利民的正事呢?

在搶勾選 BNT 的人潮中,有不少人已打過第一劑疫苗或曾勾選其他疫苗,都被預約平台拒絕。而相對於十八歲以下的國高中生已被列為 BNT 優先施打對象,許多十八歲以上的青年卻仍然是疫苗孤兒,指揮中心跳躍式的指定施打對象,思慮並不周延。韓國最近出現數例青年施打 BNT 後猝死事件,美國的研究則發現,十幾歲的青少年接種輝瑞/BNT 後,出現心肌炎的比率較成年人高出十四倍。現在,指揮中心一心想要擴大疫苗覆蓋率,卻不顧接種對象的年齡及身心差異,未免太過輕率。為何不讓身心更成熟的年輕人先接種 BNT,試打一段時間,再擴及國高中學生?

再者,美國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批准輝瑞/BNT 疫苗的藥證,台灣順勢跟進,應是合理做法。但蔡政府對於是否開放藥證申請,乃至是否核准,是否比照美國開放民間採購、施打,態度顯得諱莫如深,增加了諸多不確定性。政府的權力太大,卻常常徇私行險,行事又缺乏透明,今天台灣的疫苗荒正是因此造成的。如果心態不改,面對下半場,同樣的問題必然重演。

BNT 疫苗從去年政府的棄買、破局,到今年民間團體購捐過程的受阻、延宕,到今天疫苗終於可望登台,證明民間效能遠高於政府。其秘訣,就在真誠、無私與大愛。面對輝瑞,政府也該如此。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昔日孟母三遷 今日城鄉再生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又蓄意欠缺。

◆  勞保破產危機:繳40年卻「勞」無所終
◆  這些券那些券 模糊缺疫苗焦點
◆  軍公教加薪 救經濟?救政治?
◆  科學防疫 讓音樂在校園浴火重生
◆  恢復正步 展現軍人驃悍氣勢
◆  與其恢復正步 何不強化訓練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昔日孟母三遷 今日城鄉再生
◆  病毒突變快 我研發疫苗良機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昔日孟母三遷 今日城鄉再生


2021-08-31 03:32  聯合報 /   郭瓊瑩(作者為文化大學景觀系系主任)
校園與大學城的環境涵構無形中也滋潤了生活、學習於中者之人文氣質與對環境之敏感度。圖/郭瓊瑩提供



昔日孟母三遷的故事與良禽擇木而棲的信念大家都耳熟能詳,今日挑剔的父母會讓子女越區就學,或遷居到好學區。誠然,學區好壞影響了學習者,而同儕也相互影響。惟「學校」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空間載體之一小環,更大的影響力尚包括其生活經驗與環境、旅行體驗,乃至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點點滴滴與一草一木。

多年前到瑞典開會,參觀了斯德哥爾摩的諾貝爾基金會,展示大廳中,高掛了歷屆各獎項得主的照片,而最引人注目的卻是一幅短短三個字「Culture of Creativity」的布條。當下並不太理解這句話之真諦,在紀念品店買了一本《Culture of Creativity》,回旅館用心拜讀方了解其意涵是—經分析,除了天分,多數諾貝爾獎得主其生活的、成長的、就學的或教學研究所在的城鄉環境涵構與其創作發明有絕對關係。

許多美國得獎者多出身於名校如哈佛、芝加哥、耶魯、賓夕凡尼亞、哥倫比亞、柏克萊、普林斯頓…等,各大學城均有其豐厚之文化藝術氣息。而歐洲更不用說了,牛津、劍橋、海德堡、佛萊堡、巴黎…等乃至東京、京都大學;還有首位亞洲得主泰戈爾,其成長的環境如詩如畫。再回顧我國李遠哲先生其成長的竹塹城,畫家父親、最有自由思想的新竹中學,亦反映出其興趣並不只限於科學,藝術、體育、音樂…在在都涉獵。

今日不應再是孟母三遷的時代了,中央決策者、城鄉規劃者、縣市首長…均有責任優化百姓的生活環境,包括軟體的城鄉基礎建設,讓它有豐富的藝文品味。且看波蘭小說家、巴黎文學家他們聚會、獨思的咖啡館不像今日的starbucks,是累加了多層次生活文化歷史與思想智慧交輝之場域。各種清幽的散步徑、湖畔綠廊乃至荒野中的小山屋…,一個接地氣的空間場域會無形中激發出各種「發明創造」之爆發能量。

如果未真正感知到銀河星光、天然花香,泰戈爾的靈感從何而來?如果不會「玩」,不敢跳脫框架思考,如何能有創新發明?或許物理、化學、醫學離庶民太遠了,如果我們日常生活的城鄉環境就有一種自然與人文潛藏的能量基底,則這些養分自然而然會內化為每一個體的DNA。走過廿年的城鄉風貌改造運動似乎也正填空了被異化的「都更」與物化的「新市鎮建設」。

當舉國歡騰年輕的東奧國手成就時,期待新世紀的城鄉再生讓處處宜居宜學,則多光譜菁英之孕育就應更有底了。













病毒突變快 我研發疫苗良機


2021-08-31 03:25  聯合報 /   金傳春、顧家綺、陳世英
台灣目前取得之新冠疫苗包括AZ、莫德納、高端、BNT為主。圖為接種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金傳春(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兼任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顧問)、顧家綺(台大醫學院免疫所副教授)、陳世英(台大醫院主治醫師暨品質管理中心主任)

新冠病毒在全球多國快速流行,即使疫苗接種率高的國家也無法倖免,先進國的公共衛生決策者開始規畫接種第三劑,科學界也思考面對快速突變的病毒,疫苗的免疫持久性更為重要,尤其必須啟動多元免疫功能,才能真正抵禦變化多端的病毒。

具極高傳染力以呼吸道感染造成廿至卅%致死率的天花病毒,是全球唯一以疫苗成功根絕的傳染病。研究發現天花疫苗的成功,不是僅靠抗體,而是整合馬上啟動的先天免疫(innate immunity)及更重要具免疫記憶的T細胞,包括會幫助B細胞產生抗體的CD4+T細胞與可毒殺細胞內病毒的CD8+T細胞,此兩種T細胞具有的免疫記憶,讓疫苗接種者得以長期免疫;即使此病毒已根絕致自然界不再經由感染天花病毒而強化免疫(boosting immunity)。然而有些接種者只打一劑疫苗的七十五年後,仍具有針對天花病毒的免疫T細胞。換言之,近年的免疫評量重視細胞免疫的持久性,讓接種者減少不必要的追加接種。

早年許多小兒病毒傳染病疫苗,多仰賴傳統活的減毒疫苗與不活化疫苗產生優質抗體,期望接種者產生的中和抗體在病毒感染之「前」已在體內先備妥(pre-existing neutralizing antibody),一旦病毒入侵,即發揮抗體和細胞免疫阻擋功效,例如小兒麻痺口服沙賓疫苗與接種的麻疹疫苗、日本腦炎疫苗均已大幅降低病例數而達公共衛生成效。

但新冠疫苗接種在各年齡層,尤其得重症的高危險群是免疫力低又易有慢性病的年長者,因此研發的疫苗要能長久保護這些高風險群,是極大挑戰!

面對多變的病毒,近年疫苗研發設計不同病毒株間被B與T免疫細胞所辨認的共同抗原決定基,以建構多層防火牆來保護,如愛滋病毒疫苗為克服病毒突變已改進而同時注重抗體與細胞免疫。

綜言之,新冠變種病毒仍是未來流行的要角。第三期臨床試驗證實世衛組織認可的AZ、莫德納與輝瑞三大疫苗均可大幅降低重症與死亡,但公共衛生仍難防杜傳播,是國內正開發新冠疫苗的良機,至今尤缺第三期臨床試驗疫苗保護力數據,未來最好也能提供免疫保護機制的科學佐證。例如高端疫苗是激發抗棘蛋白抗體,尚在申請EUA的聯亞疫苗以新冠病毒S1、M、N三蛋白的多元化蛋白/胜肽為基石(multitope protein/peptide-based)設計的新穎疫苗,同時兼顧CD4+T與CD8+T兩免疫T細胞,加上變異病毒入侵時,第一棘蛋白(S1)能被免疫B細胞辨識之共同抗原決定基(common B cell epitope)可在病毒欲入細胞時即在門口有中和抗體或細胞免疫先被攔截,如此多層防護網,聚焦不同病毒株沒變異的免疫B與T細胞之共同抗原決定基,是否真正較能對變異病毒多處攻防優勢,仍需第三期臨床試驗及更多長期追蹤接種後具免疫持久保護與免疫記憶的B與T細胞持續性的支持數據。

政府更應積極補助第三期臨床試驗與抵擋變種病毒的疫苗免疫探研,促台灣疫苗進軍國際,共謀全球衛生。












與其恢復正步 何不強化訓練


2021-08-31 03:34  聯合報 /   張若愚/退役上校(高雄市)
民國113年黃埔百年校慶,傳國防部下令陸軍官校學生恢復正步訓練,屆時校慶將展示正步分列式。圖為往昔陸軍官校踢正步。 本報資料照片


聯合報報導國軍有意恢復陸軍官校正步訓練,並於民國一一三年黃埔建校百年時展現成果。略陳淺見:

當年國軍以正步訓練有損健康之虞將之廢除,其實成了政治人物以正步是威權統治的象徵欲去之而後快的「幫兇」。

正步訓練欲成「正果」一如戰技之鍛鍊,必須納入課程排表持恆施訓,拿出成果不可能一蹴可成,得要「曠日廢時」,無疑這也成了廢除的理由。去掉正步,照理可以騰出更多時間與心力投入學習與訓練,但實況與結果如何呢?

有句笑話值得玩味。隨著時代進步,高鐵成了許多人「搶快」的交通選項,但快了又如何?是不是只快轉個地方「殺時間」?從這個角度省視軍隊與軍校:去了正步換來了什麼?軍容更壯盛?戰技更精湛?學業更進步?我們不得而知,端賴當局與當事者捫心自問了。

軍隊常言:為戰而訓、訓用一致,歸根究柢,就是強調「仗怎麼打,就怎麼訓」。以此推論,踢好正步能打好仗、打勝戰嗎?顯然不具針對性。但又要問:不踢正步就比較能打仗嗎?似乎也無從評斷。

當初廢正步我並不能苟同,因為理由很可笑,但若於今又要恢復,我也難表贊同。因為還有比恢復正步更重要、更值得做的事情,即使是為了在一一三年慶祝黃埔建校百年。

什麼是比恢復踢正步更重要、更值得做的事情呢?一言以蔽之,落實教育訓練!譬如體能戰技、射擊、兵科專長等。至於軍校—軍隊中堅幹部培育的搖籃,在此期間充實學能之外,更應鍛鍊強健體魄、矯捷身手,而體能之強化、戰技之精進尤為要項。

不同時代,軍人養成應具備的職能或許與時俱進,但武德之陶冶、武藝之精練,古今中外皆然。從前,藉由正步嚴整性之要求,以養成堅韌、服從、耐勞、團隊精神,並形塑儀態、鍛鍊體魄。而今,時不我待,與其恢復正步以求前述所望,何如將心力與時間落實在體能戰技教育訓練之中,既能練力練技練心練氣練神,更能強身健體、精進戰技,為應敵接戰做好準備!一舉數得,何樂不為!

軍校教育訓練目標是培育帶兵練兵的骨幹,踢正步雖有其訓練效用,卻不如體能戰技之實用實戰;如果有時間磨練形式整齊、動作一致的正步,何不將時間投資在可讓軍隊更強大、更精壯、更能打仗的體能戰技呢?

一一三年黃埔建校百年,何不以舉辦多元的體能戰技競賽為之慶賀!












恢復正步 展現軍人驃悍氣勢


2021-08-31 03:41  聯合報 /   張重玖/軍退(高雄市)
因應民國113年黃埔百年校慶,傳國防部下令陸軍官校學生恢復正步訓練,屆時校慶將擴大展示正步分列式的訓練成果。圖為陸軍官校學生「齊步分列」受校畫面。圖/本報資料照


國軍將恢復正步訓練,讚啊!

踢正步整齊劃一通過閱兵台,很振奮人心。尤其營方隊廿四人正面,上身挺直、右手托槍、左手擺到九十度定位,五百多人齊聚一心,將腿膝蓋繃直踢高卅公分,同時平踏地面,發出轟轟震撼聲音,部隊在軍樂節奏下前進,那不是外人汙辱為帶有「軍國主義」色彩的正步,而是表現軍人堅強的團隊精神與最基本的軍人儀態,故早就該找回國軍的正步訓練。

民國七十七年光武演習閱兵分列,首次採營方隊通過閱兵台,短短三個月集中在新竹湖口台地訓練。每周的綜合訓練驗收,空降部隊幾乎輪末尾,輸給野戰部隊、陸戰隊、憲兵。九月參謀總長做最後總驗收,傳出要淘汰部分部隊,各部隊無不拚命訓練,想不到空降部隊竟變成示範部隊,重回閱兵線再踢一次給全軍看,至今曾參與的阿兵哥提起來都引以為傲。

正步訓練出軍人團隊精神與基本儀態,亦可展現軍威、提振士氣,國軍正派將領當勇敢承擔,不做政客的跟屁蟲,堅持延續國軍忠義驃悍勇猛頑強的氣勢,做個會打仗的軍人。












科學防疫 讓音樂在校園浴火重生


2021-08-31 03:45  聯合報 /   林晉名/長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台南市)
從教育部到台北市教育局的指引中,音樂活動並沒有被禁止,只是需要調整。 本報資料照片


日前媒體報導,國中管樂社「雨傘防疫罩」練習遭檢舉,引發疫情下無人關切的音樂教育問題,尤其是課後的音樂性社團活動。

新冠疫情影響校園快兩年了,因應一一○學年度開學,教育部依疫情指揮中心公告指引,規定體育課與音樂課如果不能戴口罩就應該調整課程內容。為此,台北市教育局針對音樂班的個別課和團體課,規範出「倘無法配戴口罩進行的課程內容,授課教師須調整課程目標、教學內容與評量方式」,被認定為「嚴禁脫口罩吹奏、合唱」、「脫口罩吹奏、合唱都不行」。

其實從教育部到台北市教育局的指引中,音樂活動並沒有被禁止,只是需要調整。不過病毒當前,防疫誰也說不準的情況下,上從國立藝術教育館連續兩年停辦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團體項目,下至各縣市教育局和各級學校都紛紛禁止音樂團隊的練習;尤其在今年五月本土疫情爆發後至今,各級學校音樂社團活動幾乎全面停擺,各式音樂會也紛紛取消。校園裡,音樂老師們已著手調整課程,準備將歌唱和直笛放在一旁,讓人擔心長期禁止演奏與演唱,將可能會弱化國中小基礎音樂能力的培養,而各級學校音樂性團隊的教學與演奏活動亦受到嚴重打擊,從教育角度這是病毒的成功,還是防疫的失敗?

以筆者身兼社團指導老師的觀察而言,國中管樂社「雨傘防疫罩」真是有創意極了!最有趣的是,文化部所轄之演藝場館與樂團展演等活動皆如火如荼地復甦中,教育部所轄的學生樂團卻愁雲慘霧,不知何時才能重見天日,甚至還有校內不准團練,準備跨縣市到校外遠足團練去了,這又是何邏輯?

合奏與合唱要建立聲部間的關係,是一種複雜的音樂行為,目前為止無法以遠距教學取代,因此,儘管病毒仍然猖獗,各國卻不停地從科學角度去研究如何有效防止病毒擴散,開發各種措施來保護音樂活動並加以驗證。美國的明尼蘇達大學去年九月就開始與民間機構研發可以將整個樂器包裹的防護罩,並投入氣溶膠在演奏樂器中如何傳播的研究。紐約時報也報導樂團如何使用適當的防護措施讓音樂活動在疫情中存活。日本的一般社團法人全日本合唱聯盟和全日本吹奏樂聯盟,皆發表詳盡的合唱和管樂練習與演出的相關防護指引,顯示出美日兩國都在艱困的疫情中,以科學的態度致力於讓音樂教育和音樂活動正常化。

反觀台灣近兩年校園音樂活動都以禁止和暫停為優先選擇。教育上的防疫落後,造成了音樂上因疫情而失落的世代,若未來又有全新的、未知的感染傳播事件,音樂活動還要永遠禁止下去嗎?

開學在即,疫情下的音樂教育與社團活動如何維持,不是一線的音樂老師可以決定的。在音樂生命的延續上,全世界已經示範了一輪,有關演奏防護的研究也越來越豐富且完整,有效的方式也越來越多元且普及,若能以各國為借鏡研究並公布一個有科學根據、安全的防疫指引,讓台灣從疫情中重生,讓學生再次演奏出動人的樂章!













軍公教加薪 救經濟?救政治?


2021-08-31 03:46  聯合報 /   林建山/環球經濟社長(台北市)
蘇貞昌正面表態,喊話給勞工、軍公教加薪。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優先軍公教加薪,究竟是加薪救經濟,還是加薪救政治,大家都在密切關注。

行政院長蘇貞昌廿八日確認對明年軍公教待遇往加薪方向調整的態度很清楚,惟調整幅度還要相關部會做細部評估。同時,蘇貞昌也特別交代勞動部準備資料,讓全國勞工基本工資的向上再調增.有了確切的發展。

針對明年優先替軍公教人員加薪的「蘇貞昌政策行動」,表象目的是希望這項由政府帶頭激勵經濟行動,可以作為工商企業界全面加薪示範,是一個經典的「加薪救經濟」超前部署;但是智庫專家則認為,其實這是一個經典的「加薪救政治」或者是「加薪救執政黨選情」的超前部署。

倘若蔡英文政府是想利用優先替軍公教人員加薪的「示範作用」,得以帶動全社會跟進配合政府「加薪救經濟」,抑或是想利用優先替軍公教人員加薪,連帶積極調升全國勞工基本工資,一舉籠絡軍公教人員及全國勞工,以作為「加薪救執政黨選情」的超前部署,恐怕都不容易達陣。

蘇貞昌為明年軍公教人員加薪的典型「政治行動作為」,固有其高度政治意涵,但不一定能齊備「經濟意涵」或「經濟效應作用」,尤其是「可以帶動民間企業也給員工加薪」的一廂情願想法,恐怕不會成真。從經濟學分析觀點看,蘇貞昌行動的經濟性「示範作用」期待,其實很難具備「市場拉動作用」,甚至只有負向示範作用,而沒有正向示範作用。

蔡政府希望達到的正向示範作用是,全社會都普遍認同政府行動,也普遍認為應該跟進政府行動,為自己員工加薪;但負向示範作用卻可能是,當整個社會都看到軍公教人員在防疫警戒的「經濟封鎖」困頓期間,竟然能夠逆大勢而加薪,這對於無業可就者、放無薪假當中者、失業而賦閒居家者等兩年來半喪失或全喪失所得來源的諸多人等而言,簡直就是「情何以堪」!另一方面,對早已經因為「疫災封鎖」而致倒閉、歇業或仍奮力苦撐的老闆們而言,「蘇貞昌行動」不啻是對他們的莫大諷刺,他們根本無能無力跟進啊!

暫且不陰謀論看待「蘇貞昌行動」是否是「加薪救政治」或「加薪救執政黨選情」的超前部署;真正能有效達陣的政策作為,應該是解除防疫警戒、解除行動禁制,好讓社會回復正常,讓經濟回歸常態運轉,循序漸進重拾疫前經濟動能、產業活力,讓工商企業界再啟市場運作能力與能量。如此,民間工商產業部門才能跟進配合,為全國勞動者加薪,讓台灣經濟復甦。














這些券那些券 模糊缺疫苗焦點


2021-08-31 04:13  聯合報 /   王振昌/飯店業(高雄市)
疫情重創民生經濟,政府將推出的五倍券因應救經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開學前最後一個周末,新聞到處是景點人擠人畫面,攤販和餐廳老闆笑得闔不攏嘴,侃侃而談來客增加了多少多少。

等等,上周不是還在討論五倍券?各部會共襄盛舉大撒錢,有些要抽獎,有些只要登記,好像只要關心有沒有抽到券,就可以忘記還有超過一半的人打不到疫苗,打了第一劑還不知道第二劑在哪裡的現實。

給券不是最好的振興或紓困,再來一次三級警戒商店關門,這些券只能買網購。最好的振興或紓困是疫苗的覆蓋率,可憐的是,下個月還會有多少疫苗進來,沒有人敢問,部長和院長也不敢回答。

我們的疫苗政策徹底失敗。五月份疫情剛爆發,對岸表示願意捐贈疫苗給我們,陳部長說「他們沒打的(指復必泰),我們有一點興趣」,但是卡在標籤和中國代理,一直拖到上周,知道冬天沒衣服穿了,和八百多人的逝去,部長才不後悔地開放進口。要開學了,學生只能賭隔壁同學不是無症狀帶原者。代課老師們只能每七天快篩一次,或是把手臂捐給國產疫苗。

這些券,那些券,都是從納稅人的口袋拿出來的,是轉移焦點的煙火,讓我們的目光暫時朝向天空,卻忘記如果疫情再爆發,要拿什麼來保護自己和家人?肯定不是這些券那些券。














勞保破產危機:繳40年卻「勞」無所終


2021-08-31 04:15  聯合報 /   王醒之/基隆市議員柯逸民/左下角工作室研究員
行政院院會日前拍板通過明年度的總預算案,編列了300億元挹注勞保基金。 本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院會日前拍板通過明年度的總預算案,編列了三百億元挹注勞保基金。光是從去年二百億、今年二二○億、明年三百億這種趨勢來看,就知道二○二六年勞保基金破產危機已近在眼前,甚至還會加速威脅政權的穩定。此刻雖然勞保基金還有近七千億,但潛藏負債卻已高達十兆元。

目前勞保的被保險人約一千萬人,另外領取年金者(退休人口)近一五○萬人,並以每個月一萬人的速度增加,預估二○五○年會攀上最高峰約六五○萬人,但同一時間的被保險人(工作人口)卻可能只剩下五百萬人了。

勞保老年給付二○○九年由一次性給付改為年金化,雖說是落實社會保險「世代互助」與風險分擔的精神,但也可說是將勞保潛藏性負債向後遞延到下一代;拖到現在,當年政策美意已變成「世代剝削」的惡意,甚至上升到國安層次。

固然嬰兒潮、高齡化、少子化是導致勞保財務危機的背景條件,但二○○九至二○一九的十年期間藍綠輪政都未針對勞保基金進行預算挹注,任由情況惡化,直到二○二○年才進行第一次撥補。

更嚴肅的問題是政府政策評估與決策失靈。這段期間政府對經濟成長模式的預估完全失準。早在勞保年金開辦之初,全球經濟已走下坡,經濟成長數據多來自衍生性金融商品遊戲,各界亦提出警語,但勞保年金規畫仍循傳統經濟成長模式為依據,自然會出大問題;更可議的是至今政府依然以此經濟模式進行多項決策,不僅年金政策,電業能源、土地房市等也都是如此。

無法信任勞保、預期有一天會出大問題的心理,普遍存在勞工心中。一個人如果從出社會到退休,工作繳稅了四十年還換不到「老有所終」,真的會讓人懷疑,「國家」、「政府」這種東西真的有用嗎?而「勞無所終」的問題表面上是社會保險、社會安全網建構,實際上直指經濟成果的分配問題。房間裡的大象如此巨大卻無所作為,「勞保沒救了」才是真正的亡國感。

目前針對勞保危機,不論是延後退休年齡、降低年金給付、延長投保薪資採計期間、提高保險費率等方案,其實都是對前後兩代勞動人口的傾軋;哪怕是增加政府預算挹注,也都是來自升斗小民的稅捐,不但失去勞保年金的意義,必定導致社會全面反彈。

台灣能度過種種危機的關鍵,在於「分配問題社會共識」的形成。勞保年金的改革若以財務永續自主為目標,除關注「世代」正義外,必須同步考量「左右」問題。台灣的經濟成果分配並沒有透過稅制改革朝向社會正義,如何透過勞保保費「分攤負擔比例」的調整以得到所得重分配的效果,必須是下一個社會共識的重點議程。


劉維公/被自己的邪惡打敗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劉維公/被自己的邪惡打敗
◆  羅智成/和平需要學習─關於和平學的構想








劉維公/被自己的邪惡打敗


2021-08-31 03:17  聯合報 /   劉維公(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佛羅里達州、德州,以及加州是全美現今疫情最嚴重的地區,尤其嚴重的是,全美兒童住院的比率越來越高。圖為邁阿密一所小學上課情形。美聯社



邪惡,是我們迫切需要檢視的人性課題。想要解決地球發展的極端危機,我們積極倡議新思維新作法,鼓勵創新創意,冀望人類智慧能夠發揮效用造福世間萬物。然而,令人氣餒的是,阻礙我們突破困境,邪惡才是關鍵。

再多再傑出的智慧,包括人工智慧,往往對抗不了掌權者邪惡的念頭根據路透社八月廿七號報導,美國因新冠狀病毒送醫就診的人數再次突破十萬人,達到近八個月以來新高。過去一個禮拜,平均每一個小時就有超過五百人需要住院治療。佛羅里達州、德州,以及加州是全美現今疫情最嚴重的地區,三州加起來的住院病患人數占全美總數大約百分之卅二。尤其嚴重的是,全美兒童住院的比率越來越高,大約占百分之二點三。

從客觀的醫學知識角度出發,政府應該儘速執行能夠減緩疫情擴散、拯救民眾性命的政策手段。但是,沿襲與追隨川普的政治意識形態,佛州與德州的州長皆拒絕頒布強制戴口罩的命令,佛州甚至威脅不提供教育經費,給任何規定戴口罩的公立幼稚園到中學學校。佛州州長德桑提斯,「我自己有小孩。我太太與我不會讓小孩戴口罩。絕對不會。我想看到我小孩的笑容,我想要他們開心玩樂」。這句美麗詞藻的代價是,在佛州奧蘭多市的橘郡,現今大約有百分之廿的新病患屬於年紀五到十四歲的孩童

政客自以為是的傲慢嘴臉,不只出現在美國政壇,全球以及台灣都看得到類似的場景不尊重科學與專業,已經不足以解釋政客非理性的行徑。想要用理性說服他們做出有智慧的決策,根本就是緣木求魚。

應該要問的核心問題是,為何人們會如此容易接受邪惡的擺佈?讓政客得以搬弄是非、玩弄權術,是支持者縱容的結果。

文藝復興時期荷蘭畫家耶羅尼米斯・波希的畫喜歡針對人類邪惡的一面進行思考波希的畫風完全不同於米開朗基羅,亦即一般人所熟悉的文藝復興藝術主張在西斯丁教堂大廳天頂的畫作創世紀》(The Sistine Chapel Ceiling)中,米開朗基羅筆下的畫中人物,每個都是健美的體態造型,象徵人類的正向能力,歌頌天神治理人世的美好。

波希畫作呈現的是,撒旦統治世界在他著名的畫作塵世樂園》(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聖安東尼誘惑三聯畫》(Triptych of the Temptation of St. Anthony)等,掌權者(當時教會神職人員)往往是以猥瑣或怪物的形貌出現,而人們要為自己的無知負責,因罪惡與道德沉淪接受煉獄殘酷的懲罰。

人類對抗新冠狀病毒,以及解決極端氣候危機,至今一直都很辛苦。愚蠢的事情不斷發生,並不是我們喪失智慧,而是我們輕易屈服於邪惡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