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解決少子化 友善女性工作環境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推閹割版不在籍投票,民進黨仍想敷衍了事
◆  聯合報黑白集/「打臉團」出發
◆  經濟日報社論/解決少子化 友善女性工作環境






經濟日報社論/解決少子化 友善女性工作環境


2024-03-03 02:46  經濟日報/ 社論
高房價使得民眾不敢生小孩?專家根據統計指出,高房價和生育意願雖有部分關聯,但連動程度不如大眾想像中那麼高。圖為婦女推著嬰兒車行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說明高房價不是近來少子化的主因,內政部2月23日以新聞稿指出,30至49歲青壯年無自用房者,其生育率高於同年齡層有自用房者。不過,長期來看,經濟成長帶動高學歷青壯年晚婚晚育少子化更重要因素

內政部的新聞稿來自其「內政大數據簡析,國安危機-少子化浪潮」的專題報告。該報告顯示,青壯年無自用房者的生育率58.4%,高於同年齡層生育前有自用房者的40.3%。不過,由該報告的下列相關性數據也可獲得相同結論:相對無大專學歷的青壯年,比更高學歷的青壯年更加晚婚、睌育、少生子女,且更可能在婚前擁有自用房。

高房價是否造成少子化,取決於其對下列兩類夫婦影響的加總效果:(1)生育前無自用房者;及(2)生育前有自用房者。首先,從內政部新聞稿的數據,可以計算出已結婚有自住房的青壯年夫婦中,有四成是生育子女後才擁有自住房,也就是屬於第1類夫婦。這類夫婦在考慮是否生小孩時,會同時考慮是否需購買自用房,而高房價則會降低其生小孩的誘因。其次,房地產增值的財富效果,會促使第2類夫婦更願意生小孩。內政部的資料顯示,後項效果超過前項效果,導致高房價提高生育率。例如,在國內房價處於高峰的民國七十八年及一O三年(1989年及2014年),隔一年的生育率即提升。相對的,在國內房價處於谷底的民國九十三年及一O六年(2004年及2017年),隔一年生育率即下降

內政部的報告並未解釋我國長期間生育率為何逐漸下降。不過,民國八十一年(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蓋瑞.貝克Gary S. Becker)在民國四十九年(1960年)所發表的《出生率的經濟分析》一文,即已預期今日高所得國家的少子化問題。貝克教授把小孩視為父母的耐久性消費財並以「成本-效益」分析解釋出生率的變化

他認為,出生率決定於生育小孩的效益以及總成本之間的取捨;而總成本包括生育小孩的直接成本,以及父母因而放棄工作機會的間接成本。小孩長大成人後,在農業社會重要勞動力。因此,農業社會家庭生育小孩的效益高於現代社會的家庭。反觀現代社會的家庭,為了培植小孩接受高等教育,父母親必須付出的教育及日常生活的直接成本,甚至必須放棄全職工作機會的間接成本,都高於農業社會的家庭。因此,由農業社會轉型到現代社會,會導致夫妻生育小孩的效益漸減,但總成本則漸增,因而父母親會從過去農業社會重視小孩的數量,轉變為現代社會更重視小孩的品質

由於父母親大專以上學歷者的家庭,平均養育子女的數目低於其他家庭。因此,少子化不但意味著未來勞動力數量減少也意味著平均品質可能無法提升。為改善這些問題,政府必須從降低生育子女總成本著手。不過,目前政府大多只執行降低生育子女直接成本政策;例如,提高育兒津貼、12年義務教育變成完全免學費,以及增加對大專生學費及房租的補貼等。反觀政府對降低生育子女間接成本政策則著墨不多。而這方面,去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高爾丁Claudia Goldin)的建議具啟發性。她認為,雇主提供更具彈性的工作環境,可縮小男女薪資差距。而她的這個建議,對提升女性生育率助益也很大。例如,北歐國家在民國一一O年(2021年)時,每位婦女的生育率為1.4-1.8人,而女性每周工作時數低於30小時部分工時人數,占女性就業人數的比率都在17%以上

相對地,國發會預期我國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時,婦女的生育率僅0.95人,而目前我國女性的部分工時人數占比僅5%。因此,未來對於雇主不管是提供全職女性更多彈性工時的選擇,或提供部分工時女性更多的工作機會,政府皆宜增加獎勵,以減輕少子化負面衝擊











聯合報黑白集/「打臉團」出發


2024-03-03 01:32  聯合報/ 黑白集
交通部原規劃3月1日將解除赴大陸觀光「禁團令」,開放組團赴大陸地區旅遊,不料政策卻急轉彎,強調因中國大陸迄今未安排陸客旅行團來台,又片面宣布改變M503等航路運行方式,要求停止招攬前往大陸旅行團,圖為3月1日雄獅首發上海團。記者季相儒/攝影


交通部原宣布三月一日開放組團赴陸,不料春節前緊急喊卡,僅開放三至五月已成團者。蔡政府對赴陸禁團令的朝三暮四,可謂是反中必然結果。但首日團旅客臉上「終於成行」的開心,正是對蔡政府大陸政策進退失據打臉

禁團令最初是因新冠疫情不得不然,但各國邊境解封後,唯獨台灣繼續禁止組團赴陸。去年十一月,交通部終於在承諾今年解禁,未料選後又以諾魯斷交及M503航路事件為由,違法濫權再祭禁團令,犧牲人民權益和業者生計當對抗武器。春節富國島丟包事件尚未平息,六月後的赴陸團現在已在台灣被放鴿子了。

赴陸旅遊團直如一把戳穿民進黨政府兩岸決策失當利刃:如果祭禁團令對抗航路爭議是對的,如今金門翻船事件對岸海警船直驅我禁限制海域侵門踏戶,並登船臨檢金門遊艇,旅遊團更該全面禁止才是,怎容台客「資匪」三個月?

組團赴陸遊本就是人民的自由權利,蔡政府卻寧可把民眾趕向缺乏保障地下團。這和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要我方船舶若遇大陸海警登檢不必停留快跑一樣,完全不顧人民安危。再看管碧玲回應遭對岸點名「冷血」,竟伸手摸男記者臉「試體溫」,簡直把國安當兒戲。

被摸臉記者回應,管碧玲「手是熱的,但心呢」?對兩岸人民心冷如冰的,又豈止管而已!












聯合報社論/推閹割版不在籍投票,民進黨仍想敷衍了事


2024-03-03 02:33  聯合報/ 社論
行政院會通過中選會所提「全國性公民投票不在籍投票法」草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日前提出「全國性公民投票不在籍投票法」草案,看似有意推動延宕多年的不在籍投票制度,然實際上,範圍僅限制在全國性公民投票,總統副總統和其他公職人員選舉仍未能適用;技術上,也只有「移轉投票」,而無特設投票所和通訊投票。面對世界潮流和公民參政權保障,民進黨仍然只想虛晃一招。

台灣討論不在籍投票超過二十年,但一直只限於「選務、公務人員」在「同縣市」的移轉投票,對於因工作、就學或其他原因無法在戶籍地投票者未能納入其中,無異是對其參政權巨大剝奪。因此每逢選舉,不在戶籍地卻有投票意願的公民,就必須面臨「耗費大量交通成本回鄉投票」和「放棄投票」的抉擇海外公民更多數放棄投票至於未受褫奪公權在監受刑人,雖有投票權,卻是名存實亡

因為缺乏不在籍投票制度,近年即發生兩次重大爭議。一是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九合一大選正逢新冠疫情,疫情指揮中心下令受隔離者不得外出投票,引發爭議;二是此次總統、立委大選,有受刑人要求在監獄設置投票,案經最高行政法院裁定,受刑人的聲請遭到駁回。但如果有完整的不在籍投票設計,就不會發生這些爭議。

長期以來,民進黨對於不在籍投票,始終抱持抗拒、反對,甚至抹黑、抹紅的態度。早在民國一○○年(二○一一年),馬政府擬推動不在籍投票,民進黨即大力反對,宣稱這是國民黨「準備作票或控制投票的奧步」,更以「防止中國干預選舉」為由,抹紅不在籍投票。事實上,當時馬政府的提案,僅有「移轉投票」,並無通訊投票根本無涉海外公民的投票權

民進黨反對不在籍投票,其實與制度設計是否完整、選舉是否容易被操控無關,純粹只是政治考量。在民進黨眼中,不在籍投票適用對象最大宗,是海外公民和不在戶籍地工作軍公教人員,前者又以在大陸的台商人數最多,兩者都被民進黨認為是「藍營票倉」。至於不在戶籍地就學的學生,雖然過去支持民進黨者較多,但兩相比較,顯然「弊大於利」。加上此次選舉,民進黨青年選票嚴重流失,自然更無心推動不在籍投票。

至於所謂「防止中國操控台灣選舉」,更屬無稽。全世界採用不在籍投票乃至通訊投票者超過一百個國家,包括美國、日本、南韓等國,在美中對峙背景下,難道這些國家就不怕「選舉被操控」?很顯然,只是其他國家更重視對公民參政權保障罷了

這次行政院提出的草案並無新意,只是二年多前的舊案重提。而民進黨將不在籍投票限定在全國性公民投票排除選舉原因也很清楚。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民進黨在「公投綁大選」大敗,隔年即強修公投法,將選舉與公民投票脫鉤,致使任何公投都極難通過。因此公投可否不在籍投票,對結果影響有限,民進黨也樂得以此敷衍人民

此次大選結果,無疑為推動不在籍投票營造契機。國民黨過去就積極推動不在籍投票制度,且新科立委業已提出針對選舉的「不在籍投票法草案」;民眾黨亦將不在籍投票列為重點法案。民進黨在立法院予取予求的時代已經過去,只要藍白兩黨合作取得保障人民參政權最大化」的共識,全面推動不在籍投票,不是難事

民進黨也不應再以選票考量阻擋不在籍投票,而應以保障民權為要。行政院閹割版的「全國性公民投票不在籍投票法草案」只是在敷衍人民將選舉、公投的不在籍投票一步到位,且納入海外通訊投票,才是正辦



名家縱論/兩岸冷對抗、民進黨有恃無恐\星期透視/賴清德如何化干戈為玉帛?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撞警案撞出社安破網真相
◆  經濟「繁花」 犧牲多少無辜綠葉
◆  相互尊重 讓不幸翻頁
◆  遊陸禁團令 禁的其實是自由民主
◆  星期透視/賴清德如何化干戈為玉帛?
◆  名家縱論/兩岸冷對抗、民進黨有恃無恐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兩岸冷對抗、民進黨有恃無恐


2024-03-03 04:27  聯合報/ 楊永明(作者為文化大學社科院講座教授、國安會前副秘書長)


總統大選結束後,經過農曆年才一個半月,兩岸關係已經如同斷崖式下墜,連串刻意與荒謬事件,使得兩岸關係出現冷對抗。先是諾魯與我斷交、然後中共宣布取消M503民航路線偏置、隨後民進黨政府喊停六月台灣團客赴陸的「禁團令」,最近則是不思議的金門漁船事件,事實真相不明,卻有衝突升高趨勢!

金廈海域原本被視為兩岸合作的前沿,但是二月十四日的一場取締、碰撞、翻覆、兩位大陸漁民死亡的事件,海巡署在沒有密錄器,一開始堅稱對方蛇行才導致船翻覆,在檢方說明與媒體追問下,承認有多次碰撞但迄今仍未完整呈現真相

事件發生後,國台辦十七日表示,「廈金水域不存在所謂禁止、限制水域」;中國海警局隔天宣布,在金廈海域展開常態化執法巡查行動,從八艘到十一艘,部分並進入我禁限制水域中,大陸海警船正在接收金廈水域執法權!

民進黨政府不僅態度冷漠無同理心,且對事件說法一變再變行政院會二月廿九日定調為海上執法個案,「沒有同仁疏失責任,沒有書面道歉。」管碧玲曾稱檢方會「朝過失致死偵辦」,也改口堅稱「沒有疏失」。這是非常強硬轉變錄影證據呢?之前說等候司法調查呢?

事件發展很明顯,民進黨改以政治事件看待和操作,不僅隱瞞事實真相,陸委會與民進黨立委發言,強調是主權執法,兩岸互不隸屬,並訴求兩國論認知戰;而西方媒體已將海警船在金門周邊巡航,解讀為北京施壓賴清德、壓縮台灣應變空間的強制作為

如果事件持續無法降溫,大陸海警船會繼續加大在禁限制水域的巡邏與執法,最壞的情況,甚至可能出現海警船伴隨大陸漁船進入禁限制水域內捕魚作業,或甚至開始常態性在台海執法;屆時,民進黨會加強取締與驅離,可能回應暫停小三通報復,兩岸關係走向全面對峙抗中保台民粹再高漲

為何民進黨對此冷漠以對且有恃無恐?首先,這次大選民進黨失去國會最大黨地位,尤其失去年輕人支持,同時未來賴清德政府在推動政策上將面臨激烈政治角力,政府若對大陸施壓採取強勢反制措施,應能提升民眾的支持度;因此兩岸關係走向冷對抗,升高兩岸敵意螺旋,有助強化民進黨的支持基礎

民進黨對兩岸關係惡化有恃無恐的第二個理由是美國支持,他們認為在中美對抗架構下,美國不會放任中共軍事侵台,特別在中美關係趨緩大背景下,就算兩岸關係惡化,美國有牽制嚇阻能力,應不至於爆發嚴重衝突。民進黨高層認為美國或許不會為金門事件出面,但應不會允許擴大到台海衝突。

第三個民進黨有恃無恐理由來自中國大陸,民進黨認為大陸內部經濟與維穩問題嚴重,處理台灣問題不是現階段的重要任務。去年底國安會祕書長顧立雄曾表示,中共目前優先於維穩、專注經濟內政,短期內看不到武力奪台意圖存在

目前此事件已從漁船取締翻覆,轉變為水域執法爭議,然後又變成兩岸政治冷對抗;民進黨將此定調為中共對台灣進行灰色地帶壓迫,最終將取決於中共對台戰略定力,即將舉行的中共全國兩會,會是關鍵時間點。 












星期透視/賴清德如何化干戈為玉帛?


2024-03-03 04:27  聯合報/ 周陽山(作者為政治學者、中流基金會董事長)


賴清德即將在五二○上任,原本以為可以順利接手,無縫接軌;但擺在眼前的卻是艱困的考驗。不管是否有人故意從中作梗,但如果未能妥善處理,日後的執政困境將是無遠弗屆

首先,海巡人員在金門出了大事,兩位晉江圍頭漁民被海巡船艦撞翻不幸犧牲,海委會和海巡署無力解決這個本身並不複雜的問題。但甚至連道歉、賠償、釐清真相、負起政治責任這些基本任務都掌握不好,導致善後工作拖延未決。這凸顯的不僅是政治領導能力不足,連行政管理人員管控及內部紀律也都出了紕漏,反映出整體治理能力失靈,也就是政治無能!如果賴清德不能掌控全局,並及時調整人事,力挽狂瀾,進行必要的風險管控,日後他將面臨紛至沓來內外壓力,並承受戰爭威脅

其次,目前執政團隊對於民國三十九年(一九五○年)代以來台海形勢的沿革丶中美台關係的發展歷程,以及相關法制的認識嚴重不足,亦缺乏對員工的基本教育和認知訓練。甚至連金馬與大陸之間長期以來密切交流親緣關係與互動默契,也都一知半解,問道於盲!因此,對於金馬兩地民眾與大陸「兩岸一家親」丶「一日生活共同圈」、「互利共贏」、「以誠相待」的客觀現實,也缺乏真實體會和同情理解。這正是迄今為止海委會丶陸委會等機關始終不能也不願化解成見及時解決撞船危機,讓「大事化小」的關鍵所在

由於缺乏同理心丶同胞愛與基本法治素養和認知訓練,才會讓這樣的事件惡化而為台海新危機。其結果是,不但使台海安全情勢迅速緊繃惡化,將台海變為內海,同時也將嚴重影響中美台關係的平衡穩定,也讓美方對賴本人的「務實台獨」決不敢掉以輕心,隨時都要緊盯掌控!這也凸顯了民進黨政府確實缺乏優秀政治領袖與幹練治理人才。這對於僅僅獲得四成選民支持的賴清德而言,無疑是嚴峻而深刻的考驗。

我曾多次親訪泉州、晉江和圍頭等地,並參觀當地的「八二三紀念館」,去了之後才知道,當年曾有逾五萬多發炮彈是從金門射往圍頭,造成嚴重的的損害。但在民國七十九年(一九九○年)代遠離戰爭之後,兩岸恢復了交流,大家充分認識泉廈漳同胞和金門人同語、同文丶同宗、同源,直可說是血濃於水,不分彼此!我看到國泰蔡家的宗祠矗立在大馬路邊,光耀門楣,訴說著兩地同胞密切的親緣情緣和共同宗族血脈

多年前,「海峽第一村圍頭的漁民犧牲小我,甘心承受漁產和生計的損失,毅然決然提供接引水管將乾淨的水源銜接至金門田埔水庫,目前日供逾兩萬噸,已成為金門日常用水的主要來源。這真是無私同胞之愛執政有司如果真能體會兄弟之情同胞之誼,就應該飲水思源懷德感恩;並以謝罪的心情到圍頭表達歉意和悼懷,向不幸的死難同胞致哀。這才是大愛無疆政治智慧,也就是止戈為武,化干戈為玉帛! 












撞警案撞出社安破網真相


2024-03-03 05:56  聯合報/ 游毓蘭/前立法委員


春節歡樂氣氛還沒有完全散去,各地的燈會仍在繼續,沒想到二二九晚上在半小時內發生驚悚事件,三個家庭失去了兒子。廿四歲年輕警察在值班台前被突如其來的貨車撞斃卅五歲巡路員在巡守時被撞翻跌落邊坡不治;而那個闖禍的簡姓男子,只穿著內褲打赤膊從家中衝出,搶了澳底漁港的貨車後開上快速道路,撞翻了巡路員劉冠群,再高速衝進八堵分駐所撞死了警員蘇昱鴻畏罪棄車逃逸時被火車撞得身首異處,這個受到個資保護的簡姓男子,也才卅四歲

慘案發生後,大家都在找原因,也希望能夠亡羊補牢。全國各地的警察都在討論如何強化駐地保安,交通部公路局開始關心起巡路員執勤安全,但,這起惡夜奪命狂飆的原因,究竟是如警政署長案發之初研判,簡男生前與警方有過齟齬而生報復之心?還是純屬思覺失調急性惡化意外,根本無所謂的犯罪動機?

媒體報導,簡家三個子女精神狀態都有問題。數周前簡母向醫院求助前,簡男已數次因幻覺報警說簡母被殺害,足見已有相當佐證,但醫院仍主張精神評估必須觀察三個月,沒有立即收容治療,因而錯失良機,但這也與就診時已是大年夜精神病患仍須分輕中重症,不可能全都列管相關。

當然,為了不汙名化精神病患,社區精神病患評估必須慎重,根據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社區精神病人照護優化計畫,需要追蹤三個月,但如果有自傷傷人之虞,醫師可以給予強制治療專業醫師鑑定至關重要,也與我們挹注在精神醫療上的資源不夠有關

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台北市文化國小八歲女童遭隨機行凶身亡,次年的小燈泡在內湖被當街殺害,兩凶嫌都以有幻聽幻覺逃死;而民國一一年(二○一二年)台南湯姆熊的殺童案、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的鐵路警察李承翰遇刺案,凶手都因精障而免死;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九月屏東高樹鄉超商女店員被罹患思覺失調的楊男挖眼重傷,更是嚇壞了社會大眾。原來,在我們周遭有太多不定時炸彈,隨時可以引爆

當時立法院就要求對於這些明顯有傷人自傷與再犯之虞精障病患,不應該只是讓他們回到社區,甚至對於有最嚴重的再犯之虞者應該要強制收容。沒想到因為鄰避效應,蔡政府原定的司法精神病院一直受到各地居民反對,只好化整為零設置司法精神病房,但原定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於全台設置四八○床的目標,目前只完成高雄凱旋醫院的卅床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警政署要強化機關的硬體,很好,但是更應該加強員警對於精神疾病認識與正確因應。過去在立法院,我多次建議衛福部和警政署,一定要引進美國的危機處理團隊(CIT)的訓練機制,以跨專業的訓練,減少員警在面對精神病患危機事件的傷亡與失誤;但是說者諄諄、聽者藐藐,CIT 和司法精神病房一樣,仍然是遠在天邊的夢想!

要人沒人,要錢沒錢,要病房沒病房,要 CIT 沒有 CIT,這就是我們社安網真相













經濟「繁花」 犧牲多少無辜綠葉


2024-03-03 05:56  聯合報/ 徐正雄/農夫(新北市)


前幾天搭長途客運,一路上發現司機持續和別人講電話,很不專心!趨近細看,卻發現他在自言自語

這是壓力過大前兆

之前,我在缺人嚴重職場工作時,有同事說:看見我屢次對著空氣說話,這畫面讓我想起電影「魔戒」裡的咕嚕,為了健康,我離職轉做臨時工,身體才漸漸好轉。

但是,很多人無法像我如此幸運!

他們每天被現實追著跑,房貸車貸房租各種帳單…通膨讓人民生活壓力暴增,即使知道身體出狀況也只能咬牙苦撐,直到倒下為止很多不幸的人,如同被關上窗戶的室內盆栽,只能扭曲自己活下去,時間一久,若無人提醒或幫助,便不知不覺突變成自己都不認識的陌生人

我和他們沒有不同,只是在同事提醒時,適時讓生命轉了彎。

這幾年,台灣發生很多隨機殺人事件,政府一直說要修補社會安全網,恐怕力不從心!甚至連治標都談不上,很多公務人員成為民眾暗黑情緒出口,例如我常去的圖書館,常出現一些不理性的民眾來鬧場;區公所社會科,也常有民眾因為申請補助未果而和職員起爭執;警察更是情緒生態鏈最倒楣終點站,很多人把對社會的不滿,全發洩在人民守護神上,警察也常得替政府收拾爛攤子。

決定政策的人,總在雲深不知處,難以靠近,也不食人間煙火

例如食物,這一年來漲了幾次?還有房租和房價,愈打愈凶;還有行人地獄,現在無論行人或駕駛,只要出門就有壓力。行人怕被撞、駕駛怕撞人,整個社會瀰漫著無色無味壓力,大家都知道出問題了,卻不知道哪裡在漏瓦斯,只能等某個人情緒爆炸,有人送命,才開始檢討,卻無計可施。

台灣社會的現況,就如同現在的馬路。

你不知底下盤根錯節的線路有幾條,反正挖破後,看是漏水?還是漏瓦斯?還是發生天坑?還是房屋傾斜?災難會告訴你哪裡出錯,再來縫補,科技業進步的台灣,一直在用魯莽土法煉鋼手法治國

根據專家研究:台灣憂鬱症有兩百萬人,重度憂鬱症超過百萬。

這些人心理痛苦、無助感、社交隔離、容易思覺失調造成幻覺和妄想,政府應深入研究調查,是什麼讓高達百分之八點九的人憂鬱?可惜政府不敢揭開潘朵拉盒子,那可能讓漂亮的經濟數字失去光芒。

所以,民眾只能靠慈善團體和醫生治療,奉獻自己的健康,去成全社會正常運作和家人日常生活所需,其實股市裡紅色的數字,或許也是人民健康的隱喻。

看到這些令人感傷的新聞,只能提醒自己哀矜勿喜,身在看似富裕的時代,大家只看到經濟繁花似錦,卻故意忽視底下盡是枯黃落葉,很多老實守法盡責的人,只能無辜成為犧牲品










相互尊重 讓不幸翻頁


2024-03-03 04:27  聯合報/ 謝立功/移民署前署長、台灣新故鄉智庫協會副理事長


我海巡人員因驅離越界的大陸籍快艇導致船員死亡,引發兩岸、國際間關注,基於人道主義,我方除妥為死者善後多次協商,也將生還者盡速遣返,是否執法過當已成為雙方爭執之焦點現立法院排定「金門撞船案:翻船執法過程及後續處理」專案報告,但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認為必也正名乎為「取締大陸籍快艇事故案」,於是又激起高金素梅委員批判管主委,將書面報告自行更改名稱的做法前所未見,傲慢無比

回顧過往,我方執行登檢驅離,從未發生人員死亡案例,然此刻正面臨號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的賴總統即將上任之際,故兩岸各界可謂是以放大鏡甚至顯微鏡來檢驗本案。依法論法,若只是單純的取締三無船舶(無船名、無船舶證書、無船籍港登記)的海上執法意外事件,請問海巡艇與陸方船究竟有無或如何碰撞?取締過程若無任何蒐證,我方海巡如何說服對方?船舶碰撞責任歸屬刑事證據考驗金門地檢署專業與智慧。而其民事責任必須參酌船舶航行相關安全規範,以及過去海事裁判

依海岸巡防法第四條,海巡機關人員執行職務時,得行使下列職權,但不得逾越必要程度:其中第一項第四款對航行海域內之船舶,根據船舶外觀、國籍旗幟、航行態樣、乘載人員及其他異常舉動,有正當理由,認有違法之虞時,得命船舶或其他運輸工具停止航行、回航,其抗不遵照者,得以武力令其配合。但武力之行使,以阻止繼續行駛為目的。第一項第五款對航行海域內之船舶,如有損害我海域利益及危害海域秩序行為或影響安全之虞者,得進行緊追、登臨、檢查、驅離;必要時得予逮捕、扣押或留置。

又《海岸巡防機關海域執法作業規範第九條海巡人員執行職務,隨時以照相、錄音、錄影或其他蒐證方式,保全相關事證,以為移送主管機關查處之依據。第十條也提及遇反抗,必要時,應與被檢船舶保持距離以雷達監控,同時全程錄影照相存證,並依規定通報反應。由於本案為進入我禁止水域,依第卅九條規定,可強制驅離;可疑者,命令停船檢查。驅離無效、涉及走私或從事非法漁業行為者,或有塗抹或隱蔽船名、無船名、拒絕停船受檢、從事漁撈或其他違法行為者,得扣留其船舶、物品及留置其人員。

換言之,本案海巡人員對三無船舶採驅離、登船檢查甚至扣船皆於法有據,只是未落實保全相關事證作為,以至於難以昭信大眾

兩岸高層若能藉此案,落實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年)「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相互尊重對方治權,讓此一不幸個案迅速翻頁,共同維護兩岸交流秩序方為正辦。















遊陸禁團令 禁的其實是自由民主


2024-03-03 04:27  聯合報/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三月一日是政府在新冠疫情後首次「開放」團客遊大陸,據旅行業統計「首發團」約五十團及上千人,但因六月一日起禁止出團,業者仍強烈不滿。同一天,國民黨籍立委翁曉玲就此禁團令政策質詢行政院長陳建仁,但因「質詢是上對下」的爭議而被轉移了焦點。事實上,之前觀光署硬扯出《發展觀光條例》中不相干的法律條文為禁團令的依據,卻少有立委了解自己的政策決定權其實被奪走。亦即,即使認為禁團令合宜與正當,這也應是立委的權限。

團客遊陸不是「出國」旅遊,法制上屬於「兩岸人民交流」事務,主管機關基本上應是陸委會觀光署無權做出禁團令。不僅如此,即使要做出禁團令,法律依據應是《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九條第九項「有重大突發事件、影響台灣地區重大利益或於兩岸互動有重大危害情形者,得經立法院議決由行政院公告於一定期間內,對台灣地區人民進入大陸地區,採行禁止、限制或其他必要之處置,立法院如於會期內一個月未為決議,視為同意;但情況急迫者,得於事後追認之」之規定。基此,禁團令除是立院的權限外,還須經行政院公告禁令期限的程序。

事實上,游錫堃擔任行政院長時提案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增定因應兩岸情勢的變化,授權行政院得對兩岸人民交流有所禁止或限制。但該條草案在立法院審議時係依黨團協商結果,而將決定權保留在立法院自身,也就是上開於民國九十二年修正後之現行規定。

廿年前參與這條法律通過者,有當前立法院兩大黨的黨團總召和好幾位資深立委、有應對觀光署調查後糾彈的幾位監察委員、有在政黨智庫擔任主管者和政論節目常見的名嘴。更讓人驚嘆者是,現任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和即將上任正副總統的賴清德和蕭美琴,都是當時參與審議的立委,而蔡英文總統更是當時的陸委會主委難道,自己參與制定的法律可以僅供參考

自從去年五月解除防疫管制起,團客赴陸旅遊即應回復暫中斷自由與權利,而無須等待政府「開放。而去年八月時,陸委會以「視陸方回應,再確定實施日期」為條件,做出開放大陸團客與台灣團客每日各兩千人次旅遊的規畫後,依法即應由行政院送請立法院議決,本無觀光署發布禁團令之理和法

兩岸間訂有宗旨為「增進海峽兩岸人民交往,促進海峽兩岸之間的旅遊」的《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協議》,可說明赴陸旅遊屬兩岸人民交流同時,我方因容納來台旅遊的體量小,所以協議僅涉及來台管制。但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初,我方未經兩岸磋商即令在台陸團客限期離境,理虧在先。而現在民進黨政府為政治對抗陸方,禁團令禁的其實是自由民主與法治,因他們也看準了依法有權決定者及監督者或許無能為力,更可能也無心吧?



李清志/奈良美智的三隻大狗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李清志/奈良美智的三隻大狗
◆  葉匡時/部會首長的適格性
◆  施振榮/從新王道談首富
◆  朱宗慶/珍惜與未竟:行政法人20周年
◆  葉銀華/企業如何降低碳焦慮?
◆  魏國彥/新地球奏鳴曲:燠熱與酷寒
◆  廖元豪/立委質詢已無法問責,聽證吧
◆  周行一/AI對一般人的威脅與機會







李清志/奈良美智的三隻大狗


2024-03-03 00:40  聯合報/ 李清志(都市偵探、建築學者)
位於九州由布院COMICO美術館的奈良美智「YOUR DOG」。圖╱李清志提供


日本長久以來,也以所謂的「貓派」、「狗派」的分別,基於人們對於貓狗的個別喜好,電車設計師水戶岡鋭治就曾經設計了和歌山的「貓咪列車」,以及九州 ASO BOY的「黑狗列車」,創意趣味設計,讓這兩種列車大受歡迎。

當今的潮流藝術家也有「貓派」與「狗派」的分別,他們創作巨大的公共藝術品,成為受人矚目的城市地標矢延憲司是巨大的船貓,而奈良美智最有名的就是他的白色大狗。

奈良美智的白色大狗其實是他內心自我的寫照,這是一隻孤獨的大狗,眼睛微微閉著,好像在夢遊,或是才剛剛睡醒,獨自站立在荒野上,或是在城市角落。奈良美智從小就習慣一個人獨處的寂寞,他成長於冰天雪地弘前市,正如他所說的:「我非常孤單,周遭只有蘋果樹,我能說話的對象只有大自然,所以我會對狗、對豬...有種特殊的情感。」而且他在德國留學時期,也是一個人孤獨創作,離鄉背景,語言不通,猶如一場自我放逐,但也讓他想起自己是誰幫助他重新發現自己

寒假期間,我特別到日本,走訪奈良美智的三隻大狗,分別是位於由布院 COMICO 美術館、青森縣立美術館,以及弘前紅磚倉庫美術館等三個地方;三隻大狗型態不完全相同,因為放置的空間不同,也產生了不同的想像與趣味。

位於九州由布院 COMICO 美術館的「YOUR DOG」,是美術館的鎮館之寶,整座美術館收藏了草間彌生、宮島達男、杉本博司、奈良美智等當代藝術大師作品,美術館設計了複雜迂迴動線,最後到達戶外平台,平台上正是那隻巨大的白色大狗,也就是「YOUR DOG」。白色大狗孤獨地在自然環境中,看似寂寞,卻又似乎在微笑,與背後「豐後富士」冬日白雪封頂的壯麗山景相映成趣。

青森縣立美術館的「青森犬」是完全不同型態的白色大狗,因為美術館原址本來是考古挖掘的遺址,因此這隻位於美術館室外的「青森犬」,有如是被從冬眠中被挖掘出來,睡眼惺忪,展現出另一種純真與可愛。青森縣立美術館可說是奈良美智作品的大本營,裡面有奈良美智的 A-Z小木屋,各時期的創作,甚至有民國一O九年(2020年)他在台南被隔離時的塗鴉創作,不過最受矚目的作品還是戶外的「青森犬」,同時也是奈良美智迷一定要朝聖的作品。

奈良美智的粉絲一定要來青森縣立美術館兩次,一次是夏天時節,來看「青森犬」光頭,精神奕奕的模樣;另一次是在冬雪紛飛的季節,如果運氣好,可以看到「青森犬」因為頭上積雪厚重,形成了一頂雪白的毛線帽。

另一處白色大狗則是位於弘前的紅磚倉庫美術館,弘前市是奈良美智的故鄉,之前曾經辦過奈良美智的展覽,大狗被安置在戶外草地上,稱為「A to Z Memorial Dog」。展覽結束後,大狗被留在原地,經過多年風吹日曬,加上遊客塗鴉,白色大狗殘破不堪,奈良美智心有不忍,向美術館反應,白色大狗才被送去維修,最後被安置在紅磚倉庫內。紅磚倉庫後來被改建為美術館,由建築師田根剛所設計規畫,白色大狗安置在倉庫美術館入口處,成為美術館的鎮館之寶,紅磚倉庫的紅磚牆也成為其最好的背景。

奈良美智的白色大狗雖然看起來孤獨寂寞,卻因為觸動許多人的內心,成為當今藝術家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



葉匡時/部會首長的適格性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葉匡時/部會首長的適格性
◆  施振榮/從新王道談首富
◆  朱宗慶/珍惜與未竟:行政法人20周年
◆  葉銀華/企業如何降低碳焦慮?
◆  魏國彥/新地球奏鳴曲:燠熱與酷寒
◆  廖元豪/立委質詢已無法問責,聽證吧
◆  周行一/AI對一般人的威脅與機會





葉匡時/部會首長的適格性


2024-03-03 05:58  聯合報/ 葉匡時(作者為陽明山未來學社理事長)


五二○將至,相信即將上任的賴清德準總統會對行政院長及部會首長有新人新氣象的調整,數位部長唐鳳是否適任的話題也因此甚囂塵上。我並不認識唐鳳,也不知道數位部這兩年運作狀況,因此,只能就公開資訊,加上我對組織管理以及政府運作理解,以唐鳳擔任數位部長做為一個值得研析的管理個案,希望能對未來政府思考部會首長人選時有所助益。

首先,首長的能力與特質要能契合其部會的主要任務,而要了解一個人的能力如何,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了解他過去的經歷與成就。根據數位部網頁,其主要任務是:「本部主要負責推動我國數位政策創新與變革,整合電信、資訊、資安、網路與傳播五大領域,整體規畫數位發展政策,統籌基礎建設、環境整備及資源運用業務,確保國家資通安全、促進跨域數位轉型、提升全民數位韌性。」唐鳳的資歷與能力是否符合這個任務需求?唐鳳是一位IT天才,對 IT 的技術發展或網路駭客等能力或有特殊才能,但他在就任數位部長前,對這五大領域的實務了解或經驗為何?他在這五大領域方面究竟有什麼可以被人肯定的成果?有人評估過嗎?

其次,每個部會所處的組織生命周期不盡相同,所需的組織管理能力也會不同。有的部會是老組織,運作方式已非常成熟,部會首長應該要擔心組織老化而無創新能力的問題。數位部是新成立組織,成員來自五湖四海,首任首長有如在創設一個新事業,要花很多的心力來確立組織定位、釐清組織任務的優先次序、理順組織內部的運作、以及型塑良好的組織文化。我不知道唐鳳在過去究竟有什麼新創組織或組織領導管理經驗,但他能有這麼多的時間出國訪問考察,其對新成立數位部施政與組織運作優先次序確實有很大爭議

部會首長政治任命,當然有政治考量,如派系平衡、信任關係以及政黨政策使命等,個人認為,最重要考量點政策使命。舉例來說,反核的執政黨豈可任命擁核的人擔任經濟部長?唐鳳的政策使命是什麼?或許蔡英文在任命他時,希望以他的天才與性別話題,來獲取年輕人或國際媒體偏好。他似乎也發揮了這樣的效果。但如果這是蔡英文給唐鳳的政策使命,使得一個攸關台灣數位發展新部會成為執政黨內外宣工具,民眾也只能徒呼負負

社會心理學有個月暈效應理論,意思是說,我們很容易因為某人有某個特別值得讚許的特質,因而對此人在其他方面的特質也給予肯定。唐鳳的任命是否是因為月暈效應?他是IT天才,因此,有人會認為他對數位產業政策超凡想法,在組織領導方面有卓越能力等等台灣民主化之後,為了博取民眾認同,多少有些人是因為月暈效應而被任命為部會首長,但也因此常有大失所望的結果。希望未來的賴總統能引以為戒降低月暈效應對人事任命影響

最後,因為環境變遷,我國政府在選任部會首長面臨最大困境是:「適任的人不想來,想來的人不適任;如果有人一直賴著不肯走,那他非常可能是不適任的。」如何創造一個社會各界賢達樂於擔任國之重臣環境,應該是新政府重中之重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