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5日 星期四

經濟/厚植製造實力 找回競爭利基

.聯合報社論..一例一休要改,但不能只貼膏藥
.聯合報黑白集.等這「智慧」很久了
.經濟日報社論.厚植製造實力 找回競爭利基







經濟/厚植製造實力 找回競爭利基


2017-05-25 03:2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鴻海集團計畫赴美國投資,董座郭台銘先是與美國總統川普會面,其後中國總理李克強更親赴拜訪,表達希望鴻海加強在大陸的製造與研發投資。在全球都聚焦並拉攏製造業投資時,來自台灣、全球最大的製造廠鴻海,成了美、中兩大國釋出合作善意的優先對象。
只是,當各國政府都積極延攬企業投資設廠,以增加工作機會與繁榮經濟時,台灣卻對留住製造業不甚重視,社會上甚至還存在一股反製造業的氛圍,這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形成很不利的影響。
日前台積電副董事長曾繁城就發出不平之鳴,表達台灣投資環境對產業界很不友善,台積電計畫在台灣生產領先全球的3奈米製程技術,但光是土地就搞很久,政府還將整個案子「弄成像是很難決定的事情」。過去,製造業是撐起台灣經濟發展的大柱子,如今企業想在台灣投資設廠,卻有諸多有形無形的障礙要克服。追究根源,最核心的問題是,社會上持續有一股很強的意見,認為製造業是「毛3到4」,利潤極低,而且硬體製造沒有軟體平台有價值,還會造成汙染危害環境。
在這種觀念影響下,想在台灣投資製造業,不僅要面對民眾的長期抗爭,也要通過冗長的行政程序,導致建廠遙遙無期、商機延誤,不然就只能出走海外,讓台灣的投資動能與經濟發展都受到嚴重衝擊。
事實上,製造業是台灣在全球最具競爭優勢的產業,國內企業最頂尖的前三強,包括市值最大的台積電、每股獲利最高的大立光、營收最多的鴻海,都是以製造結合研發為核心,這種領先優勢是長期扎根的結果,在可見的未來,也將持續是台灣競爭力的主軸,只有繼續努力精進,才能帶動整體產業發展
台灣還有許多不打自有品牌、與客戶一起成長茁壯的企業,常被稱為「隱形冠軍」,即使是先進國家如德國、瑞士或日本,也都是產業與經濟的發展主軸,許多後進國更是百般努力卻求之不得,台灣有幸建立如此扎實的基礎,在資通訊產業擁有眾多的隱形冠軍,若是坐擁寶山卻不知珍惜,是相當可惜遺憾的事。
其實,小國寡民的台灣,原本就不可能什麼都做,只有把資源放在最有相對競爭力的地方,把優勢發揮到極致,才可能在全球產業版圖搶得一席之地。當然,聚焦發展製造與研發,不代表台灣不能發展品牌、軟體平台或應用服務等領域,但即使要投入到這種其他國家更具優勢的領域,也應思考如何與台灣的硬體與製造優勢結合,否則難以開創出具差異化的競爭利基。
環顧當今全球科技產業的生態模式,類似台灣採取與國際大廠分工合作的例子,以色列是其中的佼佼者。不論是人工智慧、自動駕駛、大數據分析等,以色列一直扮演歐美大廠在科技研發與技術的供應商角色,許多創新公司都成為歐美授權或併購的對象,近來在農業科技、網路安全、海水淡化等技術,甚至成為中國積極拉攏的淘金寶庫,這種與全世界當朋友的合作模式,值得台灣學習效法。
因此,在台灣標竿企業鴻海、台積電、台塑等陸續宣布投資海外時,政府除了要理解企業為何這樣做,也應思考要採取何種因應策略。其實,企業進行全球布局時,為了接近客戶或市場,投資海外是很重要的一環,政府不應該限制,也無法限制,反而應該給予祝福
但是,政府仍然要採取適當措施,例如以較佳的稅賦、研發抵減等優惠,讓企業優先將技術開發、高階研發等核心放在台灣,至於只仰賴人力密集、低度研發的企業,就讓他們自然淘汰外移,不必強留,如此才能厚植台灣製造實力,讓台灣持續保持競爭優勢。

聯合/等這「智慧」很久了


2017-05-25 03:3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阿扁趴趴走又踩紅線,就是要逼蔡英文給個答案。陳菊說,相信政府會發揮「智慧」,在適當的時候特赦陳水扁。這當然是說給蔡英文聽的。
陳水扁不斷遊走司法邊緣,凌遲中監,踐踏法治,測試民眾的神經。他到底要放或是要關,民眾都希望蔡英文早點拿定主意,不要再搞「朦朧美學」。人們等她這個「智慧」,已經等很久了。
最近民進黨要求特赦陳水扁的聲浪高漲,各種建議已到創意無限的地步。最簡潔的呼籲出自前副總統呂秀蓮之口,她說,這是個自由的社會,關阿扁幹什麼,讓他自由不是很好嗎?這邏輯簡單明瞭,但既然是自由萬歲,其他罪犯要不要一體適用?
最俗擱有力的,則是民進黨「三寶」之一的蔡啟芳。他要求其子立委蔡易餘,須將《赦免法》草案迅速排入議程,否則就「結束父子關係」。事實上,蔡易餘去年五月就遵照老爹指示,提出赦免法修正案;目的是方便蔡總統能跳過阿扁未定讞的刑案,直接給他特赦。有趣的是,民進黨卻遲遲不排審這個法案,一直讓它凍在法案倉庫裡。
陳水扁公然踐踏中監的「五不」紅線,事隔多日,中監仍遲遲無法作成決議是否要阿扁回獄。當然,中監也許和陳菊一樣,都在等蔡總統的「智慧」裁示,卻久候不至。
沒錯,特赦是蔡英文的最佳選擇;但民進黨卻極力避免放赦免法過關,這就著實耐人尋味了。我們就和陳菊一起等待小英的智慧吧!

聯合/一例一休要改,但不能只貼膏藥


2017-05-25 03:3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一例一休勞資都受害,民進黨立委許智傑回應媒體表示,之所以提案連署修正勞基法,盼將休息日加班工時改為「核實計算」,是為了創造勞資雙贏。記者陳正興/攝影


一例一休新法上路,勞工、企業和消費者咸表不滿。民進黨廿多位立委最近連署提案修法,主張改採「工時帳戶」制,放寬工時認定及加班上限,顯示地方的反彈壓力已大到難以承受。然而,綠委提議放寬規定,卻只想簡單修剪一下皮毛,不想碰觸核心問題,這恐怕無濟於事。
一例一休議題經過漫長而激烈的討論,去年底才通過修法,今年初正式上路。如今實施不到半年,執政黨立委不惜自己打臉,急急提出再修之議,顯示一例一休將造成「三輸」之局的預言已獲得驗證。而觀察這次提案的綠委名單,涵蓋了來自東西南北各選區的立委,除吳焜裕外,其餘皆為區域立委;可見,地方基層的民意壓力已到了嚴峻的地步。
比對政經現實,這次綠委修法連署基本上反映了三個現象:第一,全台尤其是中南部一些以中小企業為骨幹的鄉鎮,受一例一休衝擊極為嚴重;政府對勞工和業者的困境必須正視,並設法紓解。第二,區域立委更能體察社會民情,能聽到中央府院部會高層聽不到的聲音;比起去年底修法是綠營不分區立委扮演衝鋒要角,這次再修必須調整偏頗的設計。第三,蔡英文總統雖高唱改革理想,但面對施政傷害經濟及人民權益,不能無感,應該務實調整,不可一味迴避。
檢視這次綠委提出的修法主張,完全著重在放寬勞工的加班規定。包括:採取「工時帳戶」制,放寬工時的計算改以三個月為一期總量勻支使用,單月加班上限由四十六小時提高為五十四小時。此外,對原本過苛的加班計費方式,如「做一算四,做五算八」的挑高標準,改為核實計算。這些放寬作法,表面上雖給予勞工加班更多彈性,但實質上,對於紓解勞資雙方遇到的困境卻助益無多,反而使加班費的計算變得更複雜,更容易發生糾紛。
廿多名執政黨立委大費周章研究,卻僅提出如此枝微末節的修正意見,把勞工加班費計算方式變得比解數學方程式還難,不禁令人失望。其原因有幾:第一,這樣的修法提議,幾乎未觸及勞基法包山包海設限的核心癥結,尤其對於以傳統「製造業」思維規範「服務業」的弊害,一點都沒有解決。第二,一項優良的法制應該以規範簡潔明瞭為原則,但去年一例一休修法已造成勞資雙方的協調困難,這次再修又一味在末端枝節上著墨,勢必增加企業勞動行政上的難度與困擾,這是治絲益棼。第三,蔡英文推動一例一休最大的口號是要落實勞工休假,但綠委的修法提議卻反其道而行,完全著重在增加勞工的加班工時,這在政策上顯然很難自圓其說。
正本清源,我們認為,一例一休政策帶給勞工、企業和社會的衝擊已陸續浮現,非要進行調整不可。包括主計總處近日發布的調查,今年第一季實質薪資所得已退回低於十七年的水準,是嚴重警訊。然而,要彌補一例一休造成的傷害,卻不能僅靠民進黨立委目前所提的土方。因為,綠委提議採行的「工時帳戶」制,幾乎只是在勞工和企業的偌大傷口上貼一張傳統膏藥,一點療癒作用也沒有,反而可能使傷口的感染愈發嚴重。
治本之道,應該由行政院和立法委員坐下來共同協商,就一年來的風風雨雨及民間受到的衝擊逐一檢視,拿掉那些旨在彰顯「官威」的苛刻懲罰性條款,並排除服務業的適用,再針對後者另訂新法。如此作法,才是誠實的、根本的、有意義的解決之道。問題就在,蔡政府去年把姿態擺得那麼高,今天要迴旋轉身當然就顯得尷尬和困難。但是,如果什麼都不做,情況只會更慘。
去年底在立法院喊撞衝表決的,是民進黨立委;今年,他們至少知道要調整方向,給人民一條活路。請問,府院難道連這點知覺也沒有?

【重磅快評】民法違憲然後呢? 想想也違憲的社維法及都更吧

.【重磅快評】民法違憲然後呢? 想想也違憲的社維法及都更吧
.【即時短評】大法官安全下莊 蔡英文還要想想?
.【重磅快評】大法官幫同婚解套 蔡政府卻陷入兩難
.【即時短評】大法官允許同婚 為何最終仍需政治解決?
.【重磅快評】文在寅要如何拔除卡在咽喉的那根刺
.【重磅快評】台灣能源轉型找路徑 德、瑞模式二選一
.【重磅快評】一旦滿地Obike 小心福未至禍先來
.【即時短評】政府救菜價方法 能發揮功效嗎?
.【即時短評】攸關民族顏面 人機對決不直播
.【重磅快評】連假高速公路暫停收費要等小英開示?







【重磅快評】民法違憲然後呢? 想想也違憲的社維法及都更吧


2017-05-25 08:19 聯合報  主筆室

聽到大法官宣告認定「同婚無效」的現行民法規定違憲後,挺同團體歡欣雀躍,相互擁抱。記者黃義書/攝影


大法官昨天做出七四八號解釋,宣布不保障同志婚姻的民法條文「違憲」,同志與人權團體一夜歡騰,認為是贏得了婚姻平權的階段性勝利,也是同志人權運動的里程碑。
但是,若打開大法官釋憲史,近年幾樁曾為社運團體額手稱慶的釋憲案,並未因釋憲結果如意就自此革命成功,繞過釋憲的的立法、行政阻撓手段仍多。
例如,二○○九年,大法官會議第六六六號釋憲案,認定《社會秩序維護法》「罰娼不罰嫖」的條文違憲,「一件買賣中,只有一方被處罰」違反了憲法第七條保障平等權的宗旨,應於兩年內失效。
妓權團體原以為,釋憲結果是「性工作除罪化」、保障性工作權利的先聲。結果,立法院於二○一一年修正的《社維法》卻修出「假道學」的執行困境:由各縣市設立「性交易專區」,專區內娼嫖皆不罰,而專區外娼嫖皆罰。看似詭異,卻也符了大法官「要嘛都罰,要嘛都不罰」的平等原則。
但後續發展是,全台除了雲林縣與基隆市政府有意成立性專區外,沒有地方政府敢合法地設立性專區;而雲、基構想曝光後,就在道德輿論抨擊下夭折。
於是,修法至今六年,台灣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政府成功設置性交易專區,性工作仍是不合法。
另一個案例是都更條例。在台北文林苑王家抗爭之後,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在二○一三年公布七○九號解釋,宣告《都更條例》關於核准都更程序、可申請都更比率太低,以及未舉辦聽證會讓所有權人參與等條文都違憲,應在一年內檢討修法。
自此,立法院成為各方勢力的角力場。各黨立委紛紛拋出版本,不乏有立委成為建商利益代理人,混在其中提案,形成至少十七個版本大混戰的局面。一年後,修法未成,內政部只好不管母法,直接修施行細則,以補綴法令失效的空窗期。
因此,昨天大法官將修法空間留給立法院,反同勢力必定全力卯上,挺同的「修民法」與反同的「立專法」將有一番激戰。
即使蔡英文昨天立馬在臉書表明立場:行政部門儘速提出方案、立法院務必如期完成三讀。但觀諸蔡英文對同婚立場的言行不一,加上兩年修法期限至二○一九,屆時已近二○二○的總統大選,選舉機器又會如何看待「後釋憲」拚搏?
昨天大法官將彩虹掛上天空,把炸彈丟向立院。還是老話一句,爭平權,同志仍須努力

聯合筆記/吳敦義是民進黨心中最硬的一塊?

.聯合筆記/吳敦義是民進黨心中最硬的一塊?
.六都再加竹、嘉 選舉算計?
.對權力講真話:別低估人民智慧
.保護同性伴侶 立專法切莫遲疑
.大法官跨大步 台灣用愛走下去
.病人老、器捐少 不是醫師「養病人」
.長照接送 真的好貴







聯合筆記/吳敦義是民進黨心中最硬的一塊?


2017-05-25 00:17 聯合報  林修全

新任國民黨主席當選人吳敦義。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選出的新任黨主席吳敦義,將是民進黨政府心中最硬的那一塊。
因為接下來,檯面上的朝野攻防,吳敦義帶領下的國民黨,抗爭態勢不會軟化,只會更趨強硬;至於檯面下的選舉競爭,民進黨要面對吳敦義最擅長的組織動員戰。
國民黨眾多人選當中,吳敦義或許不是民進黨最害怕的敵人,卻是民進黨公認最難纏的對手。
詞鋒犀利的吳敦義,擔任行政院長時,到國會備詢,不少民進黨立委經常吃悶虧,甚至被倒打一耙,即使吳敦義的一些言論,引發爭議,照樣能自圓其說,綠營人士每次私下提到吳敦義,總是顯得咬牙切齒,卻又完全拿他沒轍。
如同多數政治人物,吳敦義不輕易低頭,寧可硬著頭皮、苦撐待變。現階段,國民黨為阻擋前瞻基礎建設條例,不惜文攻武鬥。這項議題上,吳敦義暫不表態,他以未上任黨魁為由,交由黨團處理;其實是讓黨團放手一搏,繼續朝野對峙。
畢竟,現在對民進黨政府網開一面,讓法案走出國會大門,不符合吳敦義的性格,也等於否定國民黨團前陣子的作為與表現。因此,立法院攻防上,國民黨和吳敦義絕不允許半點遲疑或退縮,與執政黨的抗爭態勢只會加劇,朝野黨團必須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甚至到立法院臨時會,才會展開最後決戰。
國會升高對立,在地方上,國民黨也悄悄布局。這次國民黨主席選舉,角逐者眾,投票前夕,各界臆測會進入第二輪投票,不過,吳敦義勢如破竹,首輪就拿下過半票數,直接當選黨魁。
投票結果證明,吳敦義的組織戰奏效,這個打法雖很傳統,卻是國民黨過去選舉最倚重的戰略之一,透過綿密的複式動員,成功護送候選人達陣得分。這次吳敦義透過黨主席選舉練兵,相關戰法可望複製到二○一八年的地方選舉。
經營地方組織,要有經費支撐,民進黨政府追討國民黨產,目的是要斷了國民黨的金脈和後援,讓政黨能公平競爭,現在吳敦義大打組織戰,成績斐然,民進黨更不會輕言放手、白白送給吳敦義一個機會,未來黨產恐怕會追得更急、更兇。
儘管朝野資源懸殊,彼此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雙方硬碰硬,吳敦義會讓民進黨再氣上好幾年,但台灣會不會也因此停滯好幾年?

六都再加竹、嘉 選舉算計?


2017-05-25 00:17 聯合報  林騰鷂/律師(台中市)

嘉義縣市交界處出現「縣市合併」廣告看板。記者卜敏正/攝影


嘉義縣市合併登上新聞版面,無獨有偶,新竹縣市也面臨合併議題,縣長、市長不同調。這些可能都是政治人物選舉生涯算計,卻會影響台灣區域結構的健全發展,值得社會關切!
台灣的區域結構建設,本有重北輕中、南的缺陷;多數學者均認以建構北、中、南三都的區域結構建設為宜。前總統馬英九將原台北縣改制為新北直轄市,也將台中縣、台南縣、高雄縣與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分別合併改制為台中直轄市、台南直轄市、高雄直轄市;民國一○三年底,又將桃園縣改制為桃園直轄市,造成台灣區域結構更加不均衡、財政劃分更加不公平的「六都亂台」景象!
今日若要再將嘉義縣市、新竹縣市合併為嘉義直轄市、新竹直轄市,則小小的台灣擁有「八都」,那對台灣政治、經濟、社會的衝擊與傷害,將無與倫比的!
行政院為區域結構建設平衡,在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中,任由各縣市提報卅八項軌道建設四二四一億元預算,幾占特別預算的一半,若再加上年度預算,則軌道建設八年下來總經費將達九千五百億元以上,影響不可謂不大。前立委林濁水曾表示,陳水扁執政時,曾以「平衡區域發展」為名,廣建許多機場與地方文化中心,而後荒廢,淪為蚊子機場與蚊子館
由於軌道運輸投資成本高,經濟回收效益低,台鐵數十年來入不敷出,高鐵還在虧損狀態,高捷營運成效也欠佳,現若大小縣市同步或陸續投資軌道建設,面臨人口負成長、高齡化趨勢,小小台灣需要嗎?不會如前副總統呂秀蓮所說的另類「活動蚊子館」嗎?
蔡英文政府要將廿世紀在廣大歐陸興辦有成的輕軌建設,移植於台灣,是否曾考量過台灣的地理情況與區域結構景象?是否曾前瞻過未來無人電動車對交通建設的衝擊與影響呢?其實,台灣當前最需要考量的是,全面調整、改善不良的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及所得結構,而不是在這些不良的結構傷口上撒鹽、撒錢!

對權力講真話:別低估人民智慧


2017-05-25 00:17 聯合報  蘇治灝/雲林縣圍棋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雲縣斗六)

漫畫 季青


新政府執政滿周年,民調、負評紛至杳來。蔡總統當冷靜、沉澱下來,以大無畏的勇氣,改弦易轍,才能力挽狂瀾。
二○○四年林義雄要阿扁管管阿珍。這一記當頭棒喝,並未換來阿扁的回頭,勝選後反而變本加厲。黃鐘毀棄,瓦釜雷鳴。民進黨諸公耽溺於封官加爵,未能對權力講真話,二○○八年的挫敗,是全黨的歷史共業。
執政之初,蔡總統躊躇滿志,很想有一番作為。任用林全當閣揆,但禍起蕭牆,迭遭獨派及派系間的掣肘。一句老藍男,羞辱了軍公教,也封殺了非我族類,沒有人願意跳火坑,但民進黨畢竟人才有限,尋尋覓覓下部會勉強成軍,這時小英就應沉住氣,安步當車,穩定政局為重,但她反而急遽間推出一連串改革,部會間的磨合,經驗歷練皆不足,後遺症即一一顯現出來。
一例一休,當弱勢部會對上強勢立院時,部會推諉塞責,就順水推舟由立法院來主導,可惜的是民進黨懂經濟的少,制定了一部民間不願遵守的惡法,資方無力加班,勞方無班可加,結果受創最重的卻是最悲憫無助的基層勞工,諷刺的是這些勞工大多數都是民進黨長期的追隨者。事實上一例一休,只要化繁為簡,把加班費還原調整為兩倍,讓資方可以承受,何必硬拗瞎掰。該髮夾彎就髮夾彎,一例一休大體上就差強人意。
年金改革,勇氣與執著是可敬的,只是過程充滿了瑕疵、爭議。主事者的傲慢、粗糙,因人成事、因人敗事;加上鷹派立委,不時嘲諷羞辱軍公教,帶來仇恨與對立。且年金改革,不就是公務體系和考試院的職責嗎?縱算處理不合朕意,也還有立法院握有臧否大權來修正,弄一個附屬機構搞得烏煙瘴氣。事緩則圓,自古以來改革就是最吃力不討好的事,改革不要有時間表,霸王硬上弓,只會更加彰顯理屈與思慮不成熟的一面。
這一年來最離譜的施政,就是倉促間推出八千八百億前瞻計畫。在國家財政如此困難之時,這樣的預算就算天縱英才,也需經年累月才編得出來,小英團隊有多少斤兩,人民都心知肚明,前瞻既不前瞻,反而是漏洞百出。八千八百億是燙手山芋,政治人物要有定見,有朝一日若淪為蚊子館時,那可是一輩子揮之不去的烙印。
蔡總統的「英派」書中,四年在野,深入民間,傾聽民意,探討民瘼;人民給妳榮耀,讓妳桂冠加身。但掌權後只在同溫層裡取暖自慰,人民的痛苦卻置若罔聞;民意如流水,不要低估人民的智慧,當美麗的詞藻被戳穿時,當文青式的催眠被唾棄時,那一刻,就是民意的反撲,人民由觀望、到失望、再到絕望,那將是台灣的浩劫
蔡總統身繫人民的安危禍福,期待她能敲開智慧之窗,不要陷入魔障的迷思。
對權力講真話,奉先父母的名,我心如秤。

保護同性伴侶 立專法切莫遲疑


2017-05-25 02:59 聯合報  王國慶/律師(台北市)

聽到大法官宣告認定「同婚無效」的現行民法規定違憲後,挺同團體歡欣雀躍,或感動流下眼淚,相互擁抱。記者黃義書/攝影


同性伴侶的權益應該立專法保護?還是修民法以承認「同性婚」?立專法而不承認同性婚是不是歧視?認為男女才能結婚的信念、對婚姻基本價值的堅持,應否予以尊重?大法官釋憲,理由前衛,但並未解決爭議。借鏡德國、瑞士、奧地利立專法保護同性伴侶,同時尊重婚姻是男女組成的生活共同體的認知,應有助於找到解方。
德國「生活伴侶法」對生活伴侶成立的要件與效力,包括生活共同體、姓名、注意義務的範圍、互負贍養義務、財產制、生活伴侶契約、其他財產權的效力、生活伴侶的子女、繼承權、其他效力,另有生活伴侶的分居、贍養、居家物品與居所的分配,關係撤銷聲請要件、撤銷後的贍養、撤銷後居家物品與居所的分配、保險補償等事宜,均有詳盡規範
生活伴侶法制定後,德國憲法裁判逐步擴張了同性伴侶權利。二○一○年認定遺產稅與贈與稅因婚姻與生活伴侶作差別處理是違憲,二○一一年認定因名字變更而影響組成生活伴侶的規定是違憲,二○一二年認定公務員家庭津貼對婚姻與生活伴侶作差別待遇是違憲,同年並認定土地取得稅只對婚姻當事人免稅是違憲,二○一三年認定不允許同性伴侶接續收養是違憲。
但立專法與裁判保護同性伴侶權益,並不是承認同性婚。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在多則裁判中明確表示婚姻是男女組成的生活共同體,此見解至今,未因生活伴侶法的施行,也未因司法裁判肯定同性伴侶有與婚姻當事人諸多相同的權利而改變。
立專法保護同性伴侶但不承認同性婚是不是歧視?依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二○○二年七月十七日裁判與歐洲人權法院裁判,不但不是歧視,反而是消弭歧視。德國聯邦最高法院在二○一六年七月廿日的裁判更明言,在外國成立的同性婚,在德國不是婚姻,只能登記為生活伴侶,而且這不是歧視。
瑞士同性「伴侶法」於二○○五年舉行公投,以五十八%贊成票通過,二○○七年起生效。奧地利也對同性伴侶訂立「登記伴侶法」加以保護。奧地利與德國、瑞士相同,同性伴侶不是婚姻,立專法保護不是歧視。
綜觀德國、瑞士、奧地利的立法與司法裁判,立專法保障、不承認同性婚,不論從憲法或從歐洲人權公約來檢視,都不是歧視。專法內容詳盡,非修民法所能及。
最重要的是,立專法消弭了對同性伴侶的歧視,同時尊重各方價值理念,維護了男女婚姻在歷史文化宗教社會的基本價值,從而減少了社會矛盾與衝突。
在台灣,立法保護同性伴侶的權益有必要,尊重多數人對婚姻是男女所組成的生活共同體的信念,維護歷史文化宗教社會的基本價值,同樣也有必要。政府如果尊重各方價值理念,要減少社會矛盾與衝突,應儘速提出保護同性伴侶的專法草案,切勿再遲疑。
瑞士以公民投票解決爭議,值得借鏡。如果各方不能達成共識直接立法,則應舉行公投,依公投多數決完成立法。

大法官跨大步 台灣用愛走下去


2017-05-25 02:59 聯合報  崔德輝/大學生(北京市)

司法院秘書長呂太郎主持司法院大法官宣告同婚釋憲結果,解釋認定「同婚無效」的現行民法規定違憲。記者蘇健忠/攝影


昨天下午三點多就開始守在電腦前等釋憲的結果。16:08,聯合新聞網推出了「大法官:現行法律未允許同婚違憲,2年內修法」的報導,宣告挺同自立法院轉進司法院的同婚攻防取得了勝利。雖然多數意見的大法官們亦表明了以何種形式(例如修正婚姻章、於民法親屬編另立專章、制定特別法或其他形式),達成婚姻自由之平等保護,當屬立法形成之範疇,但至少可確定同性伴侶們最遲在兩年後可以結婚。
除了社會普遍關注的婚姻價值思辨,一群持續關心同婚走向的法律系學生亦有各自關注焦點,例如:立法機關懸而未決的問題是否應該交由司法機關做出判斷?台灣現行大法官提名制度是否會造成執政黨取巧,妄以憲法法庭強渡關山?種種命題不僅牽涉法學的許多概念,甚至會深及行政、立法、司法等國家機關的職能跨度問題,自然有待更多的討論與思考,有時候我們等待時間告訴我們答案,更甚者,時間也不一定能給出解答。
大學離開台灣到北京讀書,以不同的視角觀察著台灣的一切,頗有許多社會學家所言「一腳門檻內,一腳門檻外研究議題」的這種境界。前幾天有教授提到了同婚紛爭很可能撕裂台灣社會,在已經相當對立的年金改革、勞資議題上雪上加霜,造成更難以彌補的世代鴻溝。不意外的,在釋憲結果出來一小時內,就已有許多的反對者喊「司法黑箱」,認為釋憲結果不公,要求公投,交由民意決定。
不過在陸生口中,不論支持抑或反對同婚,對於台灣能有這樣的大法官釋憲制度、以及大法官們評估過後跨出這一步的勇氣,不論合憲或違憲的最終結果,有熱情的人們都在這個社會中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促使這個議題受到更廣泛的認識及討論,於此種種,在陸生眼中都是如此值得珍惜,他們認為能在參與中成為促進社會思考的一員本就可喜
不同的視角可以在討論中激盪出精彩的火花。那麼,為什麼不能接受這個社會上皮膚顏色與我們不同、成長背景與我們不同、甚至性別傾向與我們不同的每一個人呢?我想告訴聽到違憲結果而大失所望的人們,又或狂喜於心中自由及進步之價值得以伸張的人們,我們都由愛而起,可能源於愛無差等的觀念認同,也可能是關心家庭、對於下一代幸福的愛,讓我們凝聚起來成為對於這個社會的愛,理性的、諒解的,值得驕傲的把經過司法之後回歸到立法的最後這一步,以愛之名,行愛之實,攜手前行。

病人老、器捐少 不是醫師「養病人」


2017-05-25 02:59 聯合報  盧國城/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  鄭集鴻/台灣基層透析

洗腎每年約花費健保支出六百億元,但醫學期刊「刺胳針」發布評比,指國內慢性腎臟病醫療有待加強。本報資料照片


廿三日健保署長李伯璋於民意論壇投書指稱腎臟科醫師「養病人」的說法,在此提出澄清與說明。
健保署及腎臟醫學會早已規範,尿毒症患者必須被告知的三種治療選項,腎移植一定會被提及,每年的病患知情調查,知道換腎治療的比率高達八十三.六%,並非醫師故意不告知。
再者,如同署長指出,洗腎病患激增是因人口老化及糖尿病患增加太多引起。目前全國洗腎人口平均年齡高達六十六歲,大多數病患在七十五歲以上,這些老人家實在不適合再做換腎治療,而換腎比率低的原因,主要還是器官來源太少。台灣有八萬名洗腎患者,每年只有三百例腎移植,如何提高換腎意願,是國家整體政策和觀念轉換議題,實非靠腎臟科醫師解說腎移植的好處就能達成。
某些西方換腎率高的國家,國家長期宣導腎移植的好處,並且立法「若未簽署拒絕捐腎,視同同意捐贈」,建議國內也應做這樣的立法。
另外,也建議健保署能讓洗腎病患就近在洗腎院所做移植登錄及追蹤,再由院所回報器捐中心,讓每一位洗腎病患都能就近登錄換腎,避免讓腎友疲於奔命。
當然要減少洗腎病患,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讓國人不要得到腎臟病,目前造成國人洗腎最主要的原因是糖尿病腎病變,已經接近五成。所以避免國人得到糖尿病和好好治療糖尿病患者才是減少洗腎病患最重要的工作。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全國九成五的國中生每天都在喝含糖飲料,這是預防糖尿病最刻不容緩要解決的問題。
最後誠摯呼籲署長,不要再因為國內換腎比率低而怪罪腎臟科醫師,這是國家的大政策問題,是歷任總統、衛福部長層級的責任,不是署長更不是腎臟科醫師所能左右。更要請求署長,不要因為洗腎病患增多,就刪減洗腎的醫療預算,太低的洗腎給付已經影響到腎友的健康生存權。我們一方面應努力減少洗腎的發生,一方面也應對不幸洗腎的病患提供適切的照護。

長照接送 真的好貴


2017-05-25 02:59 聯合報  徐正雄/農(新北市)

高齡化社會帶動了接送服務的需求。報系資料照


長照問題喊得震天價響,搞得我霧煞煞,真正碰到問題時,才知道癥結點在哪裡。
父親生病不良於行,家住公寓二樓的我們,剛開始還可以扶著他慢慢下樓去看病。最近父親連起床都有問題,看病變成一項艱鉅的任務,我腰椎不好,母和姊也無力背父親下樓,只好請私人救護車。
幾年前請過一次,他們負責從二樓背下去,開車到一公里外的醫院,一趟一千元,當時覺得貴,也只能忍痛花這個錢。
最近父親病情惡化,再度找上私人救護車,可能是一例一休的關係,居然漲到二千元,看一次病來回要四千元車馬費。請問,市井小民能負擔的有多少人?
於是,打電話到新北市的一九九九求助,回說:目前只有一一九和復康巴士提供接送服務,但復康不搬送病人上下樓。難怪!一位鄰居總是等自己病情惡化,拔掉鼻胃管,再打一一九協助,但一一九只負責送,不提供回程服務,所以鄰居回家時,常勞師動眾請很多人幫忙才能回到床上。
政府不能提供較低費用的接送服務嗎?我們不想麻煩一一九、也認同使用者付費,但是四千元,真的好貴!相信很多住公寓的照護者都有這種困擾。
其實,不只是人有此問題。住五樓的朋友養了一隻大狗,如今狗老了、常生病,就醫搬上搬下,也成了朋友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
現在計程車多,競爭大,政府何不找一些有興趣的運將來當長照接送司機,這份工作肯定能提供更優渥的薪水,讓低薪的運將和苦惱的家屬病患同時獲益。

葉丙成/台灣,不該再漠視「人」的價值

.葉丙成/台灣,不該再漠視「人」的價值
.葉銀華/台塑集團以後會變怎樣?
.蘇蘅/反智的總統與美國媒體的堅持
.薛承泰/共享經濟會成為共產主義3.0嗎?
.王健壯/這位女士聽到了也不會轉彎
.黃介正/蔡總統就職周年的國安挑戰
.馬凱/新政府長治久安之策







葉丙成/台灣,不該再漠視「人」的價值


2017-05-25 03:00 聯合報  葉丙成

台灣是個不尊重專業、也不重視人的價值的地方。在Google打上各行各業的名稱再加上「過勞」,你會看到一堆的文章跟報導:
檢察官過勞,每個月平均要處理近六十個案子;醫師過勞,每周要值班、工作近百小時;護理師過勞,近七成的人每天加班;警察過勞,平均每月加班八十小時以上;客運司機也過勞,長時間連續開車;社工師過勞;老師過勞;保全過勞;記者過勞…
政府、企業不願多花錢在「人」身上,所以整個台灣從上到下,從主管到員工,每一個人都過勞。除非是昧著良心打混摸魚的人,不然在台灣有良心、有使命感的人,幾乎每個人都過勞。
社會要發展、要進步、要走出不一樣的方向,都需要有想法、有能力、有專業的人才,帶領社會前進。近年來台灣發展遇到瓶頸,其中關鍵原因在於我們的政府跟社會,都嚴重低估了「人」的價值。以至於好的人才留不住,而留下來的人才,都被嚴重剝削,台灣整體發展也受影響。
隨著全球化,人才流失的趨勢更是越來越嚴重。高中生畢業出國念大學的人、大學畢業出國留學的人,越來越多。而這些人出國後往往有相當的比例就繼續留在國外發展。再加上台灣未來少子化的趨勢,人才的流失已不僅是台灣發展的「隱憂」,而是台灣現在要面對的嚴重問題。
在月初應邀去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演講,演講對象有很多大陸的留學生。前一日我也為台灣在哈佛、MIT等名校的留學生另外做演講。相對於大陸留學生許多都躍躍欲試想回大陸打天下,我看到許多有一流學問或尖端技術的台灣留學生,也希望能為台灣貢獻己力,但因為看不到台灣政府、產業界提供好的發展舞台跟機會,許多人都有拔劍四顧心茫茫、有家歸不得的蒼涼感。
過去十年,我們看到對岸政府「千人計劃」、「長江學者計畫」花大錢,以媲美外國薪資的多年待遇與舞台爭取全球人才回流。我們政府卻沒有積極的對應作為。我們雖然焦慮,也只能理解為政府沒錢,所以無法有作為。
近日眾人議論的八千八百億的前瞻建設計畫,個人非交通專家,無意評論輕軌對台灣未來發展重要與否。但令人無法理解的是,為什麼政府願意舉債花這麼多錢在硬體建設上,卻不願意花錢投資在「人」的身上?為什麼政府的思維,幾十年來還停留在花錢買設備、蓋大樓才算有好好花,而花在人身上就覺得沒價值的這種陳舊思維?
為什麼不能也花錢培養更多人才?
為什麼不能也花錢給有專業的人更好的待遇?
為什麼不能也花錢爭取更多人才來台?
為什麼不能也花錢聘更多人讓大家有合理的工作條件而不致過勞?
台灣人才的嚴重流失,已經是政府跟產業界,不能再逃避的問題。為台灣留住人才、爭取人才,這不但是政府承擔的責任,也是成功的大企業所應負起的「社會責任」。如果只有硬體建設思維,而無人才價值的觀念,台灣的發展將難以為繼。
如此陳舊思維,怎可坐視不變!
(作者為台大電機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