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8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後LIBOR時代的新挑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踐踏藻礁前,蔡總統先答覆天然氣汙染問題
◆  聯合報黑白集/小英說的死忠,慈禧最懂
◆  經濟日報社論/後LIBOR時代的新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後LIBOR時代的新挑戰


2021-12-08 01:43  經濟日報 /   社論
英鎊。(路透)



全球金融界使用30多年且為國際金融商品契約主要訂價參考利率的倫敦銀行同業拆款利率LIBOR),將於今年底走入歷史。即使因 LIBOR 退場的影響太大,英國金融行為管理局FCA)應各界所請,將3個月、6個月和1年期的美元 LIBOR 退場期限延後至民國 112 年(2023年)6月底,但多數幣別及期限的 LIBOR 仍將終止,使各國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不得不儘快選定替代利率訂定轉換計畫。然而,這些新的利率指標是否能完全替代 LIBOR 的功能、轉換計畫能否順利橋接,有待觀察。

具體地說,由於 LIBOR 使用五種幣別,並分別搭配隔夜、7天、1個月、2個月、3個月、6個月和1年期等七種不同的期限,使目前主要的替代利率指標亦有五種,如美元 LIBOR 將以美國公債附買回協議市場基礎隔夜有擔保融資利率SOFR)取代;英鎊 LIBOR 以英鎊隔夜銀行同業拆款平均利率SONIA)取代;歐元、日圓和瑞士法郎的 LIBOR 則分別以歐元短期利率ESTR)、東京隔夜平均利率TONA)和瑞士平均隔夜利率SARON)等替代。

這些替代利率指標均以實際交易為主,意在避免如 LIBOR 般發生人為操控的弊端,且逐漸被頻繁運用。國際交換暨衍生性商品協會公布的民國 110 年(2021年)第3季無風險利率交易報告顯示,與 SOFR 連結的利率衍生性金融商品明顯增長,交易金額從第2季的0.9兆美元增至2.1兆美元,增幅達127%,交易口數更較去年同季增加13倍多;與 SONIA 連結者,第3季交易口數亦較第2季增加37%,超過去年同季的四倍。

只是,這些替代利率指標並非全無缺點,橋接過程中難免造成摩擦成本,單以 SOFR 為例,即可發現將產生利差問題、期限結構不同及難以規劃未來利率風險等三項問題。首先,SOFR 為美國公債擔保的有擔保利率,較貼近無風險利率,而 LIBOR 交易純屬信用的無擔保利率,含信用風險溢價,較具信用風險敏感性,使 LIBOR 利率數值均高於 SOFR,當美元 LIBOR 轉換為 SOFR 時將存有利差問題。

其次,LIBOR 提供七種期限結構,SOFR 僅有隔夜、30日移動平均、90日移動平均、180日移動平均等四種,當美元 LIBOR 轉換為 SOFR 時將會有期限結構差異第三,LIBOR 屬前瞻式指標利率,意味著在訂定各類金融合約(如衍生性商品及授信)的當下即可得知利率,SOFR 則為回顧式指標利率,屬於有交易結果後才知的利率,故當美元 LIBOR 轉換為 SOFR 後將較難以規劃未來利率風險

針對 SOFR 不足之處,美銀行業者考慮以彭博短期銀行收益率指數BSBY)和美國銀行同業拆借利率Ameribor)做為替代方案,前者以商業本票、大額存款、銀行存款和短期債券等交易利率編製成指數,可反映銀行邊際融資成本後者美國金融交易所將美國各地銀行無擔保貸款市場資料連結,並將其借貸利率加權平均而得,亦反映銀行實際借貸成本基準。這兩項指標含信用風險溢價,較 SOFR 更具信用風險敏感性,可更準確地反映銀行的融資成本。但一些企業財務主管和投資者較偏愛 BSBY 一味,因其期限結構類似 LIBOR,有隔夜、1個月、3個月、6個月和12個月期,從系統面和作業面來看,更易橋接與移轉

無論如何,隨著 LIBOR 停用在即,新的指標利率縱有不足,也都得披掛上陣,使金融市場旋即面臨多重指標利率時代,短期內不同資產間存在更高的摩擦而產生內生的不穩定性,也是必然之事。金融體系及所有參與者更不可或忘的是有些替代指標利率信用風險反映較不敏感,使其或將產生如何反映信用風險溢價等一系列複雜風險因子。一旦衍生性商品及授信等金融合約發生弊案而引發大型金融擾動,新的指標利率能否維持其做為加碼前基準利率的角色,亦將是個挑戰。












聯合報黑白集/小英說的死忠,慈禧最懂


2021-12-08 03:10  聯合報 /   黑白集
蔡英文詢問台下支持者誰有打高端,然後稱讚接種高端疫苗的人「很不錯,你們畢竟是死忠的」。圖/中央社



蔡總統宣傳反公投,萌問群眾「誰和我一樣打高端」,並笑讚舉手群眾「是死忠的」。辣台派歸隊,復刻大選激情,總統還要用高端篩檢同溫層,打造表忠典範,催動更多愛國手臂為她守政權。

高端對群體免疫的貢獻不到五趴,總統不關心土製疫苗缺乏保護力,卻當成「忠誠篩劑」,坐實疫苗政策不問科學只講政治,黨私高於公益。反公投一脈相承,吃萊豬、棄藻礁與廢核四,全都是高端孿生兄弟。民生對上政經公共辯論,執政者用「抗中保台踐踏科學公投支持方被抹紅國家敵人

蔡總統擅藉表忠輾壓異議,趙少康酸她「總統不是邪教教主」,柯文哲嗆她「別把政府搞得像義和團」,網民也譏諷高端隊是白蓮教。「死忠」之說既出,令人油生今昔之嘆。慈禧利用義和團對付反對勢力,向八國聯軍宣戰前,稱許「拳民忠貞可用」。太后與親信討論刀槍不入神術,明說把戲是假,幾十萬漢子是真,一旦開戰,可用來填洋人槍眼」。

政府官員打高端者幾稀,也敢叫人民挺臂表忠?對比「填槍眼」,還好綠官愚民只是當韭菜割來炒股騙票。但對身殉高端的支持者遺族們,總統疏於關懷,「死忠」之讚真的太沉重。

帝王需要臣民以死表忠,民選元首要「死忠」作什麼?史冊裡有答案。













聯合報社論/踐踏藻礁前,蔡總統先答覆天然氣汙染問題


2021-12-08 03:14  聯合報 /   社論
蔡英文總統(左二)日前到桃園視察藻礁及大潭電廠,強調中油第三天然氣接受站沒有蓋在藻礁上。本報資料照片



在四大公投中,「珍愛藻礁」是個比較特殊的案例,涉及的面向更廣。表面上,「護藻礁」是出於環保理念,反對「三接」破壞當地生態。實質上,這項議題也包含著對蔡政府能源政策質疑;尤其上月各國在 COP26 氣候峰會簽署民國 119 年(二○三○年)前降低甲烷排放量三成的承諾,天然氣正是甲烷逸散導致地球升溫的禍首。換言之,蔡總統把我國天然氣發電提高至五十%,不僅惡化地球溫室效應,也把台灣能源政策推向歧途

全球之所以急於推動減甲烷」,主要是甲烷增溫能力很強,但在大氣中壽命二氧化碳;因此若能有效降低甲烷排放,會比減碳更抑制溫室效應,這已是全球共識。天然氣的主要成份是甲烷,尤其在頁岩氣開採過程會大量逸散;美國目前已規劃開徵每噸九百美元甲烷稅,未來天然氣價格勢必節節上揚。中研院學者盧倩儀日前即在立法院批評,蔡政府過度倚賴天然氣的錯誤能源政策,「會把台灣帶向死路」。

從這個脈絡看,「護藻礁」公投的重要性,已不只是在保護藻礁生態;它更大的意義,是要督促政府導正偏差能源政策,以免對台灣和地球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蔡政府近期的宣傳,都強調「三接」工程已經外推,不會對藻礁造成傷害。事實上,經濟部日前才坦承,中油進行管線棧橋工程時,因在藻礁打樁造成藻礁局部破壞。除此之外,施工過程中外界看不見的傷害,中油恐更諱莫如深

然而,對於國際社會減甲烷」的承諾,蔡政府始終避而不談,只一味重申政府的「淨零排放目標。直到外界追問政府的淨零路徑圖何在,蔡英文才要求國發會「要拿出一個草案」來。問題是,如果蔡總統的能源轉型政策目標不調整,在目前「燃氣五十%、燃煤卅%」的歪斜架構下,完全跟「淨零」的目標背道而馳。如果這個上層架構不改,國發會本事再大,又有什麼辦法畫出讓台灣通往淨零護地球的路徑?

蔡政府能源政策的偏斜,源頭在於為了追求「非核」,因此要用天然氣作為替代能源,理由是天然氣是更「乾淨」的能源。如果與燃煤比較,天然氣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確實較少,也更「乾淨」。但是,如果從地球減溫」的角度看,天然氣開採及燃燒產生大量的甲烷催化溫室效應,它就顯得沒那麼乾淨了。換言之,蔡政府的能源政策是建立在十年前思維架構,而今國際潮流在變,台灣若不隨之調整,我們就會被拋在時代後頭,永遠追趕不上。

既然知道蔡政府的能源政策是建立在過時的思維上,這個政策就必須務實調整;否則,台灣的能源及電力供應將永遠難以兼顧環保的理想與經濟發展的現實。試想,這一次就算台灣民眾願意為「三接犧牲大潭藻礁,下一次又要為「四接再犧牲北海岸數萬株珍貴珊瑚;然而,大家一再的犧牲又將換來什麼?更美好的台灣嗎?還是更積重難返缺電困境及汙染悲劇?乃至國際社會壓力與譴責

經合組織OECD)三十多個經濟體中,天然氣發電比重超過五十%國家僅有四個,分別是以色列、墨西哥、荷蘭、愛爾蘭。這些國家都自產天然氣,其中自產率最低墨西哥也有四十%。反觀台灣,九十九%的天然氣都要靠進口,且產地都距離台灣非常遙遠,我們卻訂出天然氣發電五十%的超高目標,這是天真還是愚昧?現在,面對「減甲烷」的難題,請蔡英文誠懇作答吧!


【專家之眼】被政府黑魔法掩蓋的貧窮指數

◆  【專家之眼】只怪奧地利政治金童不在台灣從政
◆  【專家之眼】被政府黑魔法掩蓋的貧窮指數

◆  【專家之眼】斯拉夫人的內戰:俄烏衝突的虛象與實相
◆  【專家之眼】社群平台是違禁品樂園、漏稅者天堂?
◆  【專家之眼】蔡「博士」被自己的「論文門」綁架 ?









【專家之眼】被政府黑魔法掩蓋的貧窮指數


2021-12-08 08:06  聯合報 /   劉明德/四川大學前副研究員
台灣人均GDP可望超過南韓,代表整個台灣更富裕了,但富裕的果實並未由全台灣人共享,而是被少數人拿走。示意圖。圖/本報資料照片



根據主計總處11月26日的預測,今年我國人均 GDP 將達 32,787 美元,又根據國際貨幣基金預測,民國 114 年(2025年)台灣人均 GDP 為 42,802 美元,可望超過南韓的 42,719 美元。單單看人均 GDP 增長,這是喜事,代表整個台灣更富裕了,但富裕的果實由全台灣人共享嗎?沒有,是由少數人拿走。

同樣是主計總處的統計,今年8月13日發布的民國 109 年(2020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可支配所得最高的20%家庭與最低20%家庭的差距擴大為 6.13倍創下近8年來的新高,這顯示了貧富差距惡化

面對貧富日益不公的社會,政府做了什麼?有。按照政府的說法,若非政府提供了低收入戶生活補助、中低收入戶老人生活津貼、老農津貼等社會福利,那麼,兩者的所得差距將不只是6.13倍,而是7.43倍,這麼一說,好像台灣政府的社會福利做的很好一樣,根本是騙人,而是放任大部分窮人自生自滅,能得到政府照顧的窮人只是窮人當中的一小部份,甚至還不見得是最窮的,因為最窮的可能無力申請根本不知道自己有資格去申請

台灣的貧窮問題一直被掩蓋,以至於數字嚴重失真。根據統計資料庫 Statista 在民國 110 年(2021年)11月9日公佈的資料, 台灣的法定貧窮人口(population below the national poverty line)僅僅只有1.3%,而根據 OECD 最新資料顯示,韓國貧窮人口率 16.7%,日本15.7%,德國9.8%,美國 17.8 %,換言之,在國際比較中,台灣不只是貧窮率最低的國家(比台灣低的,只有中國,對岸現在已經全面脫貧了),而且,貧窮率之低竟然不到發達國家的十分之一,你相信嗎?我不相信。

台灣的貧窮率只有1.3%,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呢?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政府對於貧窮認定過於嚴苛,特別是在整個台灣的平均國民所得已經超過3萬美元、貧富差距惡化的前提之下,政府認定的貧困人口竟然只有1.3%,顯示了政府刻意隱藏貧窮問題,只把光鮮亮麗平均國民所得以及半導體產業公諸於世,這對台灣窮人而言是多大的不公平,因為他們被台灣政府拋棄了,被剝奪了應該有的社會福利!讓每一個國民都有尊嚴的活著,這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

台灣貧窮人口究竟有多少?若比照日本貧窮人口比率,就算15%好了,那麼,台灣至少有350萬的窮人。換言之,約有300萬的窮人被排除在貧窮人口之外,出現這樣的情形完全是政府的不對。哪些人還應該納入社會安全網呢?除了政府認定的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之外,另有四大族群應該納入:

第一個就是繳不起健保費的人,根據健保署統計,截至民國 107 年(2018年)11月底,健保欠費人數高達84至87萬人;第二類是欠繳國民年金的1百多萬人;第三類是非典型(部分時間、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者約80萬人;第四類是孩子的營養午餐費需要政府補助或繳不出來的家庭;當然,這四類人有可能重疊,但他們都應該列入貧窮人口,而以社會福利的名義得到幫助,而不是任由他們孤立無援蒙受異樣眼光

解嚴之後的一連串的改革失敗,導致貧窮人口越來越多,以至於間接或直接釀成了很多悲劇,包括餓死的台南謝姓女子、攜子自殺的家庭、惡化的治安、隨機殺人、更加對立的藍綠對抗…,都與台灣社會安全網薄弱脫離不了關係,其中,貧窮認定過於嚴苛恐怕就是主因

政府對於窮人的處境不聞不問,相反的,卻把富人捧在胸口,富人的要求無不充分滿足,尤其是稅制,由此,一點都看不出來台灣政府有心把台灣人打造成「命運共同體」,莫非,「台灣命運共同體」之說又只是政治人物選舉語言,用來騙選票?
















【專家之眼】只怪奧地利政治金童不在台灣從政


2021-12-08 08:11  聯合報 /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面臨刑事調查的奧地利總理庫爾茨9日宣布辭職,並提名現任外長沙倫貝格接任總理職務。路透



日前驚傳奧地利前總理庫爾茨Sebastian Kurz宣布退出政壇的消息,背後的原因就是利用國家資源資助新聞媒體。如果用這個標準放在台灣的話,現在的執政黨政治人物大概全都消失殆盡。

庫爾茨在民國 106 年(2017年)就擔任奧地利總理,當時才31歲,是全球年輕的領導人,可以說是全球最耀眼政治明星,提出「減稅、結束社會制度遭濫用及停止非法移民」主張,深獲民眾歡迎,期待他能打破過去奧地利政治陳腐。

後來卻涉嫌使用公費收買媒體民調報導要求媒體報導有利的民調10月被迫宣布辭職下台。但仍保留人民黨黨魁與國會黨團領袖的身份,在奧地利仍有極大的影響力。然而卻在12月初,宣布辭去奧地利人民黨主席,並退出政壇。

西方國家稱台灣是民主國家的典範,惟內閣官員不願意答詢立委提問,還可以直接與質詢的民代對罵;讓不同聲音的電視台關台,並讓支持自己的財團接掌原頻道;政府編列巨額的預算,在媒體上大規模行銷,甚至以以國家經費財政擔任網軍

根據111年度中央政府編列媒體宣傳經費統計表顯示,各部會預算合計11億1,529.8萬,其中以農委會1億4,971.5萬居冠。該部會最著名的案例就是,「108年度加強農業訊息因應對策計畫」,農委會編列1,450萬元預算的該委外計畫招募四名圖文小編,遭質疑是在招募網軍,從此「1450」幾乎已與民進黨網軍畫上等號。該事件被抓包後,經追查才發現這套遊戲已行之有年每年都用不同的名目編列,讓民眾無所查起

近日爆發的林秉樞事件,無意間讓大家發現,與執政黨關係密切的人士,竟然可以利用網軍,輕易在網路世界傳播不實的謠言,帶動輿論方向,抹黑特定人。不僅打擊反對黨,就連民進黨不同派系的政治人物,都成為攻擊的對象。

一個沒沒無聞的網軍離譜行徑,竟然讓總統府、國安會、公路總局、國發會、調查局、國安局等那麼多政府單位被迫公開回應。暴力事件發生後,還有國策顧問等級企業大老,為他出面傳訊給準備爆料的媒體好友「不要刊出名字」。若不是鏡週刊不接受關說,我們可能永遠不知道這件新聞,更不會知悉這位網軍如何操縱媒體。

正在如火如荼展開的公投,除了看得到政府各單位或是國營事業鋪天蓋地的進行媒體廣告,舉辦政府公投說明會,還看得到在高級飯店舉辦相關活動,多數活動的經費,不知道有多少是利用公務預算

庫爾茨被指控的行為,在台灣只是政治人物的日常,根本稱不上是弊案若他看到台灣政黨如何用國家經費影響媒體,利用網軍操控輿論,他應該會很怨嘆為何不是在台灣從政!?


去梯言/網軍是好是壞?總統決定


◆  去梯言/網軍是好是壞?總統決定
◆  肉品市場開放 更需護弱者
◆  綠應徹查誰餵養林秉樞
◆  助國道客運挺過疫情 要檢討運價公式
◆  故宮北院整建 請完善賞國寶空間規畫
◆  大法官侵奪小法官審判權
◆  印扛美壓力 與俄舊情復燃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去梯言/網軍是好是壞?總統決定


2021-12-08 04:19  聯合報 /   公孫策
賴清德(左)2019年請蔡總統的網軍停止攻擊他,是所有「網軍受害者」中形象最鮮明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嘉瑜遭家暴引出「萬惡的網軍」問題,論者直指「民進黨豢養出無信念的網軍」、「民進黨依賴網軍養虎貽患」。恕我直言,那些都是被網軍打成驚弓之鳥的輸家言論。但網軍雖非民進黨豢養出來,卻不能否認他們吸了很多民進黨的奶水—其實國民黨也餵奶水,只不過多半都被騙而未能受益。(此非本文主題,不繼續討論。)

網軍」是政治名詞網路行銷術原本就有「水軍」,大概意思是「灌水衝點閱數」。被引入政治後,初期也只是衝聲量,後來演變為帶風向、攻擊對手。由於網軍的影響力/殺傷力對選戰愈來愈具決定性,政治人物於是大量雇用甚至自組網軍,而接觸不到網軍的政黨或政治人物就成了刀俎下的魚肉。

說民進黨「養虎貽患」雖然並不準確,搞成今天這麼難看,民進黨也苦在心裡:

雪濤諧史」的寓言:母雕抓到一隻貓回巢,想要拿來餵雛雕。孰料,貓迅速將雛雕吃了!母雕當然大怒,貓對牠說:「你生什麼氣?我可是你請進來的呀!」民進黨此刻的心情,大概跟那隻母雕近似—網軍是自己請進來的。

另一則跟貓有關的是歷史記載:武則天喜歡在宮中養鸚鵡,因為「鵡、武」諧音,武是國姓,鸚鵡就成了國鳥。有一回,有人獻了一隻貓,說那隻貓可以跟鸚鵡養在一起和平共存。武則天很高興,上朝時公開讓百官傳看,哪曉得,傳看太久,貓餓了,就將鸚鵡吃了!貓吃鳥是天性,肚子餓了可不認那是不是國鳥。

網軍無信念」同樣不能怪網軍,藍綠兩大黨捫心自問一下,自己有什麼中心思想可以讓追隨者產生信念?

寫到這裡,想起電影「武狀元蘇乞兒」靠結尾時的台詞名言:「丐幫有多少弟子,不是由我(幫主)決定的,而是你(皇帝)決定的。如果你真的英明神武,使得國泰民安,鬼才願意當乞丐呢!」

網軍其實有著強大的運算力動員力,在今天這個「運算力等於國力」的世界,網軍大可以成為台灣的一股建設性力量,重點在於整體經濟、社會有沒有良好的環境讓這股運算力能夠生財—如果有,鬼才願意去當過街老鼠的「網軍」。

道理就跟「水滸傳」的梁山泊一○八好漢一樣,他們可以打家劫舍,也可以保家衛國征遼)。網軍也是,要社會正面還是負面看待網軍,就看總統/執政黨能不能做到國泰民安














大法官侵奪小法官審判權


2021-12-08 04:19  聯合報 /   林世宗/退休美國憲法教授(台北市)
司法院院長許宗力表示,憲法訴訟法修正施行後,我國的憲法審查制度將全面司法化、法庭化、裁判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司法院許宗力院長宣布:明年一月四日將開啟「憲法訴訟法」;將完全變革目前司法審判。就第一、二、三審法院判決「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之案件」,受不利敗訴判決之人,得另為聲請由大法官組成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相反判決

簡言之,訴訟當事人一方所受勝訴確定判決,敗訴一方仍得聲請「憲法法院推翻原判決,改「勝訴為敗訴」。完全推翻顛覆目前「三級三審訴訟制度,變為「四級四審」;猶如「大法官」得完全推翻「小法官」依法判決之確定效力。此項為許宗力院長得意之「憲法訴訟法」,其實僅是「法律」。殊不知,其已嚴重違憲

首先,憲法第七十八、七十九條明文規定:「司法院設大法官,掌理『解釋憲法』,並『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之權』。」憲法第八十條則明定:「法官,依據法律『獨立審判』,不受『任何干涉』。」相較於第七十八條規定之「大法官」,第八十條即為「小法官」,兩種法官職責完全不同。「大法官」僅有法律「解釋權」;「小法官」則有民事、刑事、行政訴訟之「審判權」。

由上揭明確憲法條文,許宗力主宰之「憲法訴訟法」,賦予「大法官」得就「小法官」依法審判作成之確定判決,推翻並為相反判決。無異於「大法官」侵奪專屬於「小法官」之「法律審判權」,更完全超越「大法官」僅有之「法律解釋權」。此不但違反憲法第八十條意旨,更將完全破毀「穩定之司法審判」,產生司法審判不確定性。更將延宕訴訟終局遙遙無期,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社會安全損害延長與擴大

更甚者,「憲法訴訟法第六十一條規定:受理此項憲法審判訴訟之案件,係以符合二項要件:一、具憲法重要性;二、為貫徹聲請人基本權利所必要。換言之,即使「小法官」依據其審判案件之爭執事項,嚴謹依據法律獨立審判,但「大法官」將可無視於其審判法律適用如何,得以所謂的「憲法重要性」,或「基本權利所必要」,推翻其判決。

首先有問於許宗力院長:何謂「憲法重要性」?何種「基本權利所必要」?定義何在標準為何

許院長:憲法對於任何模糊、不明確或抽象之法律文字或定義,絕對違憲事項」,具有最高位階之憲法訴訟,竟以如此模糊更不明確之規定作為審查依法獨立審判之司法判決。不但將使「小法官」無所適從,難以判斷其判決是否將遭憲法法庭推翻,尤讓人憂慮。

此兩項抽象且不確定之「審查要件」將造成「大法官」審判之「彈性」與「自由心證」之不確定性,將賦予「大法官」極大彈性之審判空間,增添憲法審判之「獨裁性」。

最後,更令人不禁產生疑慮與憂心者,目前大法官係由蔡英文總統提名,由其掌控立法院通過任命,極具政治性,將使得憲法訴訟成為政治介入司法場域。尤其以台灣政黨對立如此強烈,政治無所不在政治之手恐將侵蝕極其脆弱性司法審判,造成司法正義更加埋喪憲法訴訟中,完全摧毀司法改革可能性

尤其以目前蔡英文本人備受質疑的「假博士論文爭議,未來任期屆滿將開啟其訴訟程序。國人有充分理由懷疑,未來蔡總統的個人司法訴訟是否將也進入憲法法庭,由這些大法官審判,是否會有「感恩圖報」之情操?國人可拭目以待未來發展!













肉品市場開放 更需護弱者


2021-12-08 04:19  聯合報 /   蕭清仁/台大農經系名譽教授(台北市)
經濟部表示不讓美豬進口,對台灣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是一大傷害」,學者則指出,兩者關係並不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年政府以總體利益防外交孤立等理由,毫無歉疚、悔意開放肉品市場。

美雞、豬生產成本低,國人偏愛雞腿、內臟等優勢;然肉品電宰、加工為勞力密集作業,我工資低、產品新鮮亦有長處。兩軍相爭,肉雞已見輪廓,肉豬正接受考驗。

肉雞開放後,市場集中度增加成寡占市場,卜蜂、大成為領導廠商。卜蜂未開放前,股價不到廿元,現保持七十元以上;顯示肉雞產業規模經濟大廠採一條龍經營方式,小廠難與之競爭,以契、代養融入主流供應鏈生存

市場占有率,開放初期進口雞占百分之卅,現占穩百分之五十五,呈增長趨勢

進口肉雞能快速占據灘頭,與國人對雞腳、翅膀特別偏好有關,價格只有國產一半;同樣,高所得國家豬內臟、雜碎需求低、價廉利於出口,為我內銷市場難防的破口。近年它們的市值每百公斤活豬還有一,二五○元。過去豬腳、胃價格,國產比進口貨高百分之四十八;依此估算,自由化後,毛豬每百公斤將下跌六百元。

現毛豬正常年每百公斤拍賣價格七千一百元,未計自家資源生產成本五千五百元,農家賺款一千六百元;每頭一,九二○元,自由化後降為一,三二○元;仍然保持不低收益,不會減產,此為最壞估算。到目前為止,內臟與雜碎進口不多,自由化對毛豬產業影響有限。

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飼養千頭以上者,場數、頭數份額分別為一,六二五場、百分之七十二;二百頭以下者,二,四三四場、百分之二點七。全年屠宰頭數七九八萬頭,可得農家賺款一,五三億;以飼養頭數份額分攤,千頭以上及二百頭以下者分別為一一○億、四億,平均每場六七六萬、一七萬元;開放後分別為四六五萬、一二萬元。千頭以上養豬場只占百分之廿五,賺取產業總利潤百分之七十二;二百頭以下者占百分之卅七,只占總利潤百分之二點七眾多小飼養戶只能得一點利潤糊口

自由化,大場將如卜蜂「危機變轉機」有鴻圖發展機會,所關心是發展問題;小場則面臨生存生計問題。兩個問題須同時解決,才算照顧農民,效率與公平同時兼顧,弱勢農民有體面生活權利。

觀察百億養豬基金應用,偏重產業穩定與發展,忽略小農照顧;提高效率、增加國際競爭力,政策上並無差錯;然毛豬產業有規模經濟利益,開放自由競爭,將加重小場困境、加速離開。離牧補償或可讓其有喘息機會,但坐吃山空,最後仍會淪為弱勢族群,許多社會問題由此滋生。

經濟發展其實是:強勢產業凌駕弱者,大場併吞小場,所得不平均。今日社會許多問題:不婚、不生、不養、不活;草根族不按理出牌,致民主制度畸形發展。主要緣自這個因素。













綠應徹查誰餵養林秉樞


2021-12-08 04:19  聯合報 /   關姍/教(新北市)
鏡週刊報導,林秉樞曾與跨黨派立委餐敘,讀者瀏覽網站關心這個議題。記者鄭超文/攝影
季青漫畫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遭男友林秉樞施暴事件,被揭露的資訊與被捲進風暴的人越來越多。整個事件已經發展成政治風暴,一位女立委遭施暴凌虐卻不敢聲張,事件背後當然不單純,除了民進黨派系鬥爭,已然成為國安問題網軍產業鏈,還有媒體獨立性與抗壓性釐清這些問題,重要性甚至超越家暴案本身。

有一類家暴或性侵害事件,屬於權勢不對等,但高嘉瑜是有社會地位政治權力國會議員,而林秉樞僅僅是一個無業的博士生,被害人與加害人之間似乎沒有權勢不對等的狀況。

然而,林秉樞可不是一般無業的窮博士生而已,他往來深交的不是販夫走卒,而是大企業董座與掌握政治權力的黨政人士,更為關鍵的是,林嫌顯然十分擅長網路操作,甚至有網軍,對在乎網路聲量台灣政治生態來說,可以說是必殺絕技。正因為如此,不僅高嘉瑜對林嫌多所忌憚,被打到不成人形一度還想算了,其他大咖政治要角又何嘗不是如此?現在看來,林嫌這個博士生所能掌握的資源與人脈,甚至超越許多政治人物,這也是往來政壇人士不得不埋單的主因。

試問,全台灣有多少人可直接聯絡國策顧問詹宏志聯電大老宣明智新潮流老大段宜康?全台灣又有幾個喪家請得動如此眾多政商名流參加公祭?難道這些社會有力人士個個都是吃素的嗎?

可笑的是,明明眾家綠委與林秉樞熟識,明明林嫌與不少達官貴人都有交情,明明事發後林嫌還動用人脈關係想把整件事情壓下來,有些人也確實按照林嫌意思去做了,現在事情一發不可收拾,這些與林嫌熟稔的政商大老綠委能閃則閃,每個人都說很不熟,要不就是被騙了,一夕之間,全都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們姑且相信這些民進黨立委當真都是初入政治叢林小白兔,都被他們信任的文青所騙,但這件事情顯然也不是裝作陌生人就可以不了了之,誰知道林秉樞掌握了多少與往來政治人物的對話資料,會不會等他出來就變成往來綠委的老大?民進黨想要自清,不是切割林嫌,而是徹查相關黨政人士,究竟是誰在餵養林嫌,檢調尤應追查林嫌的金流;再怎樣動搖黨本也比動搖國本強吧。














助國道客運挺過疫情 要檢討運價公式


2021-12-08 04:19  聯合報 /   陳立業/大學教授(加拿大)
創立於1999年的阿羅哈客運,是高雄起家的國道客運公司,曾推出車掌小姐隨車服務。聯合報系資料照



阿羅哈客運公司本月吹熄燈號,無獨有偶長期耕耘雲林縣日統客運公司宣布停駛斗六、四湖、北港、民雄往台北四條路線公路汽車客運業儼然成為疫情重災戶,在現今國道客運受疫情影響僅恢復約六成載客人數窘境下,國道客運業者心事誰人知?

首先,撇開前述兩家公司內部經營之問題,誠如日統公司所言,政府對於法定優待票補貼問題,恐需正視。現行國道客運優待票補貼,係採用以全額票價納入運價公式計算,屬於全額票價交叉補貼優待票價之概念,未若市區公車優待票補貼之作法,由各地方政府以業者申報優待旅次數直接補貼差額之作法。

經查近年歷次調整客運運價只調整公路客運國道客運運價上次調整竟為民國九十五年八月,當年運價公式諸多參數早已改變。以日統嘉義路線為例,早年公式評估旅次尚有返鄉青年,在社會結構漸步入老年化,甚至老人凋零後年輕族群返鄉旅次降低之影響,搭車族群結構變化,政府似應與時俱進考慮,適時檢討運價合理性;尤其當業者反映之問題追本溯源交叉補貼政策,主管機關萬不能消極應對

此外,在今年疫情影響下,汽機車領牌數創自民國九十三年以來歷史高峰,反映私有運具大幅增加,另一層意義即說明社會弱勢族群學生、老弱婦孺等)已成為大眾運輸主力支撐。換言之,客運業者所謂的「老弱婦孺路線搭乘族群結構已變,但運價結構未調,整車收入主力又以優待票為主,如何產生交叉補貼效果呢?

若再加上因應勞工法規及安全考量,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每日駕駛駕車上限十小時之規範,人事成本對客運業而言,更是不可同日而語。以阿羅哈客運來說,主要路線均受到十小時的安全緊箍咒,其駕駛、車輛派遣彈性裕度降低,且人力市場已呈現大客車駕駛荒,如主管機關公路總局續以尚有其他客運替代路線回應,在公路客運路線執照五年一換照前提,未來恐有國道客運業者執照到期,因不堪負荷虧損撤出市場營運骨牌效應。

國道客運除須面臨高鐵平行競爭,更有同業間低價對抗,因此國道客運客群價格敏感度甚高,業者即便想提升票價增加收入也不容易;再者,大客車新車車價攀高,通貨膨脹壓力,柴油大客車使用尿素供貨失衡,尿素成本高漲雪上加霜之諸多狀況,國道客運整體經營環境已大不如前。所有成本飆漲,唯獨運價未漲。

為維護國道客運業者永續經營,筆者強烈建議政府應儘速啟動檢討國道運價公式,且未來定期滾動式檢討。疫情期間政府雖曾給予國道客運業者短暫三個月的車輛補助費用,然回歸合理運價公式本質方為上策。至於未來運價調整是以轉嫁旅客或是政府補貼模式執行,仍可討論商榷。汽車客運業已陸續浮現檯面之問題(如駕駛荒、尿素短缺),主管機關交通部應及早處理,否則未來勢必間接影響業者永續營運以及行駛安全,亡羊補牢猶未遲矣!















故宮北院整建 請完善賞國寶空間規畫


2021-12-08 04:19  聯合報 /   陳瑞麟/高中教師(桃園市)



故宮「鎮院國寶:范寬.郭熙.李唐」特展上月剛結束,四十多天展期吸引大批人潮,以書畫來說這種盛況已難得一見。據聯合報報導,有民眾反映三件國寶展示之處,不像其他展室有明顯出入口,加上空間呈長條狀,觀賞時來往過路者不斷,有如「通道」云云。

目前故宮正館是民國 95 年(二○○六年)改建,改建前故宮正廳原本在二樓正中央,廳內設置國父銅像,巨幅書畫就高掛在銅像前挑高的大展櫃內,正廳出入口分別在左右兩側,猶記得年少觀畫時正廳營造出肅穆氛圍,形成較封閉也不受干擾的獨立空間。

民國 95 年(二○○六年)故宮大改建後,原本正廳改造成目前一樓直上二、三樓的大階梯,雖然營造出入口意象的崇高感,但巨幅書畫在建築限制下,被迫挪到西側的二○二室,兩室格局都屬開放廊道,高度都是館內最高,像鎮院國寶三畫總高度都超過三公尺,確實也只有該處適合擺放巨幅書畫。

民眾所反映西側二○二室有如「通道」,該處的確是故宮動線樞紐,除了南北端兩個主要出入口外,也是其他多個展間及樓梯電梯出入口,不但三側人潮進出,觀畫時也須背對著樓梯電梯,心理上確實容易產生潛在不安定感,更不用說東側相對的二○一室的三尊巨型佛像,幾乎要與洗手間遙遙對望了。

布展如此捉襟見肘的原因,來自故宮早期建築格局已決定其日後的發展限制,無法苛責。故宮在外雙溪興建之初,為呼應傳統建築語彙,外觀仿宮牆樓閣設計,又以三合院建築朝左右推衍而非垂直發展,樓層普遍較為低矮,加上後方山坡阻擋,前方明堂需要保留,已難有發展腹地,舊址空間無論如何翻轉,恐怕都不易有大幅度改變。

明年起故宮正館即將進行大改建,但仍期待故宮北部院區整建在設計上做出更完善規畫,在未來帶給國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印扛美壓力 與俄舊情復燃


2021-12-08 04:19  聯合報 /   方天賜/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及印度中心副主任(新竹市)
印度總理莫迪(左)6日與來訪的俄羅斯總統普亭(右)舉行高峰會,並見證28項協定或備忘錄的簽署。(美聯社)



俄羅斯總統普亭六日對印度展開五小時旋風式訪問,主要是與印度總理莫迪舉行第廿二屆印俄高峰會。這也是普亭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後,第二次實體出訪,可見對印度的重視。

雙方也藉此機會簽署廿八項協議,涵蓋多元議題。表面上這只是印俄間的一場年度高峰會,卻反映出印度對外策略的調整,並將牽動強權間的縱橫捭闔戰略部署

首先,這次訪問代表印俄關係回溫。印俄繼承前蘇聯時期的遺產,向來便有特殊的友好關係。莫迪甚至曾公開宣稱:「每個印度小孩都知道俄羅斯是我們最好的朋友。」但印度自去年中的中印邊界衝突後,逐漸導向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引起俄羅斯的不滿。俄羅斯不僅多次公開抨擊印太戰略,甚至在去年底取消已連續舉辦廿年的高峰會,直到今年才恢復舉辦,顯示雙方關係回溫。

這個關鍵點在於印度稍早開始接收俄羅斯交付的 S-400凱旋飛彈系統。事實上,雙方早在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便簽署這項高達五十五億美元軍備交易,但印度擔心受到美國制裁裹足不前。如今印度終於「」抗拒美國壓力,俄羅斯自然也就樂得重新推動與印度的軍事戰略合作。所以雙方也簽署為期十年的國防合作協定在印度合資生產六萬支 AK-203步槍協議

其次,印俄也利用這次高峰會的時機,舉辦首次雙邊外交部長與國防部長聯席會議,也就是所謂的「2+2」對話。事實上,印度先前已與「四方安全對話」中的美、日、澳三國建立「2+2」的會談機制。如今印度也與俄羅斯建立同樣機制,顯示試圖重新平衡對「四方安全對話」的傾斜

印度與中國間的緊張關係,是促使印度戰略一再調整的主要考量。去年的加萬河谷流血衝突後,印度開始倒向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藉以抗衡中國在邊境上的壓力。但外界較少注意到的是,相較於美國,俄羅斯似乎更能協助印度緩解與中國的邊界衝突。中印去年對峙最嚴重時,雙邊外長便是在莫斯科達成協議。印度從俄羅斯獲得的飛彈系統,也實質強化印度抗衡中國防衛能力。不論從外交或軍事層面,俄羅斯給予印度更實質的協助

美軍撤離阿富汗後變局也讓印度頭疼。神學士在阿富汗的「勝利」對喀什米爾分離主義者產生激勵效果,加大印度的恐怖主義威脅。事實上,印度喀什米爾地區的恐攻事件,近期逐漸增加,印度不得不加派軍力進駐壓制。巴基斯坦則積極利用它與阿富汗神學士政權的關係,重新在國際上斬獲影響力及話語權。這些發展已對印度的安全形成新的壓力,因此,印俄高峰會聯合聲明中並未提及印太或中國,阿富汗及恐怖主義才是主要關鍵字

上述考量之下,印度再度啟動戰略調整,試圖回到以往的兩棲模式,以自主外交為名同時與「四方安全對話」、「金磚國家」等不同集團交好。印俄舊情復燃,一時尚難燎原;但以往那個大家熟悉的印度,似乎又回來了。


薛承泰/無所不在的霸凌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薛承泰/無所不在的霸凌
◆  沈呂巡/珍珠港事變80年 美國務卿的回憶
◆  馬凱/告別30年的輝煌年代






薛承泰/無所不在的霸凌


2021-12-08 04:28  聯合報 /   薛承泰(作者為退休台大教授)



人類文明最珍貴的價值之一,在於從「弱肉強食」進化到「濟弱扶傾」。可是人類一路走來,弱肉強食仍多過於濟弱扶傾。最可悲的是,過去的弱肉強食是為了生存,今天卻多為了貪婪與權力。這種情形在國際間更是個「鐵律」,擁有軍事強權就可以領導世界主宰了「公平、秩序與人權」。囂張跋扈強權,如果沒有其他的制衡,那就看上帝的末日裁判了!

國與國之間有強弱之分,人與人之間呢?當然有身材體力之差,也有地位貴賤之別;前者是生物性,後者則為社會性,兩者不必然是一致的,亦即,擁有權力與地位,和身材體力沒有必然的關連。然而放在不同的結構中,包括從兩人的親密關係到人群與國家的治理,只能用巧妙詭譎來形容。

在親密關係中,生物性的強弱可能導致強凌弱,但多數配對仍是水乳交融;不論是夫妻或情侶,其關係是互補還是衝突,看的是「文明與教養」。至於社會性的高低,一樣是兼具互補與衝突,有些講求門當戶對,有些則是攀龍附鳳,那要看雙方的「包容與同理」;如果涉及政治圈,那麼看似神仙眷侶的背後,可能是爾虞我詐。許多家暴的發生源自於文明與教養的不足,強凌弱總是接二連三,直到無法容忍。最近一位女性立委遭男友霸凌,似乎是一方包容了另一方的不文明,而另一方的不文明卻吃定了對方的包容。

如果放在更大的社群關係中,生物性的強弱不僅存在,尚有數量的多寡,例如校園同學之間、路上行車、鄰里糾紛以及網軍的壓境,除了「強凌弱」還可能進一步「眾暴寡」,網軍還更是「神出鬼沒」。在這當中,人的「文明與素養」雖是要件,卻因涉及公領域,還凸顯出機構與政府的「治理能力」。

治理能力」的判準在於是否能「即時」與「有效」的處理,若做不到,強者即有恃無恐,其他人也會有樣學樣,最後就形成好人噤聲,壞人囂張的環境!換句話說,壞人之所以「」,是因為吃定了其他人的包容以及對公權力的無感。妙的是,政府一再宣示,對家庭中的暴力與虐待「零容忍」,政府自己卻「容忍」了公領域的強凌弱!

為了維持群體生活的和諧,人類發展出道德來規範行為,並塑造一些「故事」與「典範人物」,透過教育讓人們去學習。隨著社會組織的擴張與分化,光憑道德已無法維持社會的穩定,於是人們需要「律法」,透過公權力來規範人群間的權利與義務。

曾幾何時,這些作為被解讀成「威權」,過去學校中的「公民與道德」、歷史與文化教材,也被認為是扶持威權的「洗腦工具;而「公民不服從」也被當作反對威權正義旗幟

在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後,人類確實需要反省所走過的足跡,然而知識分子套用西方概念展現其批判性時,卻忽略錯置解構可能。如果背後加上政黨偏好,那麼「知識界永遠站在權力的對面」這句話,在政黨輪替之後,即會改繪成一塊「改革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遮羞布

今天多少政治人物陷入「今是昨非」與「昨是今非」的價值混亂,就算是突然發現當下社會的失序並需要「拚教養」時,卻揮不去不久之前自己所留下搞臭教養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