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5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失靈 官員失職 民眾失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封電視、禁童書、查水表,光榮嗎?
◆  聯合報黑白集/肉商還比政府大器
◆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失靈 官員失職 民眾失望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失靈 官員失職 民眾失望


2020-12-05 02:52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面對民眾質疑或立委質詢時,蘇內閣最近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有政府,會做事」,但對照蔡政府官員的政策措施和言行舉止,卻令民眾感覺政府不知做「對」的事,也不會把事情做「對」,已經逐漸成為常態的「政府失靈」,損害民眾的福祉。

所謂政府做對的事(Do the right things),是指市場做得到的事,政府就不要做;市場做不到的事,才由政府來做。從蔡總統片面宣布進口美國萊豬政策以來,衛福部長陳時中就忘了自己是食安主管首長,先表態願試吃美豬,更撈過界搞「外交」,說進口萊豬可提高國際地位;最近更說萊豬標示涉及歧視,「市場未來會自然走向標示萊劑」。殊不知,食品、藥品的製造廠占有資訊不對稱的優勢,難免會摻加有健康疑慮的添加物,消費者無從知悉或反制,以致「市場失靈」,亟需食品藥物管理署的積極介入,為民眾健康把關。陳部長的說法等於否定自己的職責及食藥署的功能和存在必要性,更違反食安衛管法要求食品應明顯標示內容物及添加物的規定,要國人自己的健康自己救,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而身負發展農業、服務農民大任的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也不遑多讓,不便公開反對層峰的萊豬進口就算了,竟對反對黨傳播疑似美國萊豬腿軟發抖的影片發飆,威脅要用社維法移送法辦。照理,該影片如有造假,應由利害關係人美國豬農出面指控,農委會主委竟然躍居為美豬代言人,豈不荒謬?

類此官員不知職守,甚至做了失職的錯事,其來有自且愈來愈多。2018年深澳要蓋燃煤電廠,利用環評法開發案無退場機制的漏洞,僅憑十多年前通過的環評,即只需環差分析,說個人不支持燃煤電廠的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在委員投票平手的僵局下,竟投下贊成一票,開了環保首長失職的先例。難怪年初台中市府撤銷台電中火機組許可證,民眾即預知環保署必定馬上撤銷台中市府的處分;交通部長林佳龍倒批台中市府的環保績效,竟忘了自己主管的運輸部門也是嚴重的移動汙染源頭,也就不足為奇了。

再看農地違章工廠,去年修正工廠管理輔導法時,環保署和農委會等相關官署即閉眼放水,放寬為蔡政府上台(2016年5月20日)後新增農地工廠才要「即報即拆」,但至今僅拆除三件,斷水斷電的也屈指可數,態度消極。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預估年底前至少對200家新增農地工廠斷水斷電。農委會沒有政策工具可以保護農地,對經濟部縱容違章工廠又視而不見,也難怪遇到缺水只能要求農民停耕、補助而束手無策。

再看資訊不對稱問題嚴重的預售屋,隨著中南部房價飆漲,白單、紅單滿天飛,社會又興起買不起房的恐慌,要蘇院長說話才提出不痛不癢的對策,而去年本來將預售屋納入實價登錄2.0修法,卻臨時從立院抽件,導致居住正義上不進反退。

至於政府如何把事情「做對」(Do the things right),政府的表現也是乏善可陳。外交部次長說溜了嘴,才知進口萊豬是我方一廂情願主動讓利,則何不趁著拜登當選美國總統,美國政府重新洗牌的空檔,暫緩推動萊豬進口,或是研擬課徵食安健康捐,強制萊豬標示,先安內再攘外。

最嚴重,也是政府最不該做的事,就是行政院和各部會競相耗用納稅人的錢,以勞務承攬方式聘雇小編製作哏圖,不在於宣揚政策理念,而是用來黨同伐異,甚至不惜殃及無辜的百姓、業者。政府帶頭製造資訊不對稱,讓政黨競爭的環境變得更不公平,雖可為所欲為,但政府失靈必然弊端叢生,遲早會引發民意的反撲。蔡政府最近的滿意度直直落,不就是最清楚的警訊?










聯合報社論/封電視、禁童書、查水表,光榮嗎?


2020-12-05 01:34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中國童書「等爸爸回家」因內容有「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等字樣引發爭議。圖/取自陳怡珍臉書網頁


一本童書繪本《等爸爸回家》,描繪新冠疫情中孩子對忙於救人而無法返家的醫生父親之思念,竟然在台灣被禁了。原因是,這本大陸出版的插畫中出現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的標語,還有解放軍運輸機插圖,讓一些「大人」感到不安。於是,在民進黨立委和議員的聯手控訴下,文化部引用《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以該書未事前送審為由,要求全台書商及圖書館將書下架。

這本兒童繪本全書加起來也沒幾個字,竟然也能讓蔡政府如此大動干戈,其戒懼程度彷彿解放軍飛機真的會從書裡飛出來似的。指控該書不宜的綠營民代說,此書過度「美化中國」,擔心台灣孩童被洗腦。事實上,正常人在書上看到的應該是「父子親情」,但綠營人士看到的卻是「中國入侵」。蔡政府對一本童書反應如此歇斯底里,到底想要把台灣的孩子教育成什麼樣的人?撇開政治,兩岸兒童難道連父子親情都無法分享了?

再站高一點看,就算「武漢加油」、「中國加油」這類字眼讓一些人感到刺眼,但令人不悅的東西難道就要統統抹除,從人們觸目所及之處完全滅跡?稍早,是中天電視的報導和評論讓當局和若干綠營人士感到不悅,所以NCC便下重手把它關了,這樣蔡政府就不必再聽到刺耳的批評。現在,是大陸的童書讓民進黨感到不快,所以文化部便下令把書禁了。如此一來,台灣的孩子就不必擔心被「洗紅」嗎?這又跟「封腦」有何差別?

關掉中天電視,是封住媒體和人民的不同調嘴巴;禁掉童書,則是摀住兒童觀看世界的眼睛。這接二連三對言論自由的打壓,蔡政府不只回到了禁書時代,也回到威權時代,更退回反共抗俄的硬殼中。這不只是眼光的淺短,也是心胸的窄化,更是價值的蒙昧。卅年前,李永得以記者身分率先破冰進入中國大陸,贏得了英雄形象;卅年後,他以文化部長身分對區區一本童書引用峻法下達禁令,鐵腕悍然。卅年前後的對照,這是李永得個人的反祖現象,還是民進黨的集體墮落?

文化部對童書下達禁令的同一天,一名七十老翁在中天電視台門前自焚,並留下遺書聲明挺中天,交代女兒不要吃萊豬。兩者,皆在抗議政府近期的暴行。解嚴卅年後,仍有民眾選擇用死諫的方式來控訴執政者的不義,蔡政府不覺得羞愧嗎?同是卅年的變化,李永得從一個前鋒記者變成了禁止童書的官僚;而卅年前為爭言論自由而自焚的鄭南榕,今天則是由一名老翁追隨其腳步抗議政府。這樣的對照,民進黨政府覺得心安嗎?

最近網路的諷刺文字,把「鄭南榕」三字的諧音改成了「朕難容」,旨在表達對蔡政府傲慢和打壓之不滿。無論是關中天、禁童書,或強推萊豬,處處可見「朕難容」的影子。不僅如此,最近政府「查水表」行動之粗暴,也到了毫不避諱的地步。網民轉發貼文,迅即遭到約談;豬農要北上遊行,就有警察上門;皇家牛肉麵遭政府發言人誣陷,立刻又因莫名的檢舉遭查廠;信功肉品只不過發表自清聲明,屏東消防局和勞動處便接連出動。民進黨自稱民主進步,但執政的官癮官威卻比誰都大,電視不容、童書不容、任何異議皆不容。這樣的執政者,卻大剌剌批評中共在香港的逮捕違反人權;殊不知,這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

比關電視台更可怕的,是執政者關閉自己的耳朵;比禁書更可怕的,是封閉下一代的心靈;比查水表更可怕的,是行政官僚的政治工具化。最後的結果,必然是整個國家弱智化。











聯合報黑白集/肉商還比政府大器


2020-12-05 01:29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全國數十家豬肉進口業者,昨天舉行會議自主連署自救,保證不進口萊豬並落實產地標示。記者林澔一/攝影


萊豬爭議沸沸揚揚,全台七十家豬肉進口業者日昨主動宣示:一不進口含萊劑之豬肉,二所有進口肉品都將標示產地及無萊劑標籤。這項宣示雖無法保證萊豬不登台,至少凸顯業者比政府明理,對民怨有更多的同理心。

七十家業者占現有進口豬市場八成,另兩成業者未參與,因此萊豬登台的機會雖然縮小,但無法保證不會進來。何況,這項行動是靠業者「自律」,並無強制效力。明年只要市場一打開,其他貿易商仍可透過不同方式進口;以政府態度之懈怠,那將是神不知鬼不覺。

令人感慨的是,民間反萊豬沸騰了三個月,政府官員愛理不理,一路推託敷衍,看準了民鬥不過官。如今,竟是肉品進口業者看不下去,主動站出來「共體時艱」支持百姓,承諾不進口萊豬,幫政府下台。這麼一比,不僅顯得業者比政府大器,比官員貼心,還更會解決問題。然而,政府的存在,是為擺官威給人民看的嗎?

業者坦承,已被萊豬風波搞得生意掉兩三成,快活不下去了,所以大家簽了意向書同意不進口萊豬。這樣想,就很務實。好笑的是,立刻有官員竊喜業者如此幫政府「解套」,認為這既不會遭到美方報復,又可消除民眾疑慮。

 看到沒有,「有政府,沒路用」!政府惹的禍,卻要靠業者幫忙收拾。


【專家之眼】禁大陸兒童繪本與以疫謀統的統戰兩課

◆  【專家之眼】禁大陸兒童繪本與以疫謀統的統戰兩課







【專家之眼】禁大陸兒童繪本與以疫謀統的統戰兩課


2020-12-05 12:03  聯合報 /   楊穎超/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中國童書「等爸爸回家」因內容有「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等字樣引發爭議。圖/取自陳怡珍臉書網頁


最近密集出現兩個關於中共「統戰」的新聞。如果說,統戰是要聯合及團結不同政治團體及社會各界的力量,為同一政治目的共同奮鬥;而該詞出現,大多是中共要分裂我們,而我們反統戰是要強化自身安全,那麼這次雙方目的皆未達成。

首先是以疫情為背景的大陸兒童繪本《等爸爸回家》在台發行,卻遭執政黨民代以美化中國防疫為由,批評此書有很多不符事實及真相的內容,又有「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等字樣,屬於美化中國大陸疫情的大外宣手段,故要求下架。新北市、基隆市、台中市等地方圖書館也隨即跟進。這牽涉幾個問題:傷害言論自由基本價值、批評沒有證據、不能爭取疫情下同受苦難的大陸民心。

此事關乎憲法基本價值,綠營阻止刊物發行,有沒有想過所持理由是否符合比例原則?會閱讀該書的應屬無基本閱讀跟識字能力兒童,難道民代當那些幫兒童選書的師長是塑膠做的嗎?而民代批評證據又是什麼?外界只看到說內容美化解放軍防疫表現,但疫情爆發時,首先空運抵達武漢支援的,確實是各軍醫大學的醫療人員,隨後他們又投入更多人力。批評者有沒有更具體的證據呢?

而出現「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字樣有什麼不對?疫情下受苦難的,絕大多數是人民,台灣想要成為一方樂土,就不能與14億人民為敵,要團結軟化他們,為兩岸和平發展共同奮鬥。遠在大洋外的國家都懂這個道理:美國國務卿龐培歐在2019年10月底的演講刻意區分中共與中國人民,擺出一副「反共不反中」的架勢;賴清德、卓榮泰等民進黨人也曾說過類似主張。民代要批評,也該找個好點的理由。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台灣受災,其他國家也按這些民代邏輯說話,會激起我國民多大的悲情與敵意?更可慮者,有些縣市明明不是綠營執政卻隨之起舞,對岸人民會怎麼看待台灣這個「多元」社會?綠營此舉反使台灣陷入更危險的敵意處境。

接下來另個新聞批評中共以疫謀統,醫學交流淪對岸統戰工具。這是11月底由中共國家衛生健康委港澳台辦公室主辦,於廈門、台北兩地以視訊召開的「海峽兩岸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交流會」,台北分會場活動由台灣的中華華夏醫師協會承辦,中共衛健委港澳台辦副主任李維在會議總結中稱,盼大家成為「祖國和平統一」的見證者、參與者和貢獻者。

此事雖有媒體刻意抹紅之嫌,但與其說是中共統戰,倒不如批評這形成了反統戰的效果。說媒體故意,是因為了解疫情開始後的兩岸視訊會議流程就知道,類似會議多是預錄的,即便有現場,台灣多數與會者也不會坐到聽會議總結,筆者甚至認為,當台辦副主任講話時,台北分會場的活動早就結束了。歸責台灣方面實在太過。

我們寧願相信中共這次開會目的只是為了要交流解決疫情,順便統戰,那麼理應要團結與會者共同奮鬥。但一般有兩岸人士公開的場子,不太會由台辦系統吐出「祖國和平統一」宣傳句子,這是「一中各表」的默契,他們怕我們也表,所以乾脆都不講。但這次最後丟出這句話,台北與會者以後還敢參加嗎?尤其最近國民黨高層對堅守中華民國立場甚是注意,可以預料該黨推進黨公職人員兩岸交流規範的努力應會加速。我們呼籲中共作為大者,應讓追求兩岸對等和平的力量找到繼續合作的理由。

【即時短評】又拿食安換經貿? 再笨再騙就是壞了

◆  【即時短評】又拿食安換經貿? 再笨再騙就是壞了
◆  【即時短評】蔡蘇上演梁祝大戲 當真情比金堅?






【即時短評】又拿食安換經貿? 再笨再騙就是壞了


2020-12-05 13:14  聯合報 /   本報記者程平
日本核食近來成為話題,謝長廷把此事列為台日關係間「懸案」之首。 本報資料照


日本核食是否開放,行政部門都說尚未討論,但也坦承有來自日方壓力,並重申強化台灣參與國際經貿體系的正當性,加上謝長廷把核食、台豬輸日、CPTPP列為台日後續交流方向,讓開放核食與CPTPP產生連結。只不過,如果這樣的連結是民進黨的企圖,那不是笨,就是騙。

美國衛生部長阿查爾八月訪台後,當時在美牛主要進口商經營的飯店,與多名與開放萊豬有關的我方官員見面後,蔡政府就在八月底宣布擴大含瘦肉精美牛、美豬進口範圍;就在蔡政府企圖拿「國家整體利益及未來戰略發展目標」來說服大家接受時,美國國務院次卿柯拉克又捎來「台美經濟與商業對話」,增添萊豬換BTA的想像空間。

只不過,所謂的「台美經濟與商業對話」,原本就沒有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的背書,加上美選結果出爐,川普政府下台在即,台灣卻仍與美國國務院簽訂一份沒有實質效力的備忘錄(MOU),繼續出口轉內銷做大內宣,如果不是笨,就是騙。

近來,日本核食解禁又成話題,「助」日代表謝長廷不但將此事列為台日關係間「懸案」之首,並將台豬輸日、加入CPTPP緊列其後。被謝長廷拜會過的總統府及相關部會,雖然都說尚未討論核食,但也承認有很大的壓力,還強調後疫情時代全球經貿與供應鏈體系重組,台灣要積極參與國際及區域經貿體系。很明顯,犧牲食安換台灣未來整體國家利益的劇本,又將上演。

在台灣被排除在RCEP之外後,加入CPTPP對我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就更為關鍵。但CPTPP第一階段11會員國都還有4國沒有完備程序,就算這4國都搞定,後續更重要須優先處理的恐是,中國大陸加入,甚至美國重返的問題,台灣不但短期內不會被討論,一旦中國大陸加入後,更有可能被邊緣化,這都非日本在其中能力挽狂瀾。

台灣是否開放萊豬、核食,其實原本都應該是科學問題,台灣藍綠卻都慣將所有議題民粹化,失去理性討論空間,是每個執政黨自己造的業。但就算是如此,用掃除貿易障礙這種冠冕堂皇的說法,去掩飾親美、日抗中後,對台灣實質貿易突破毫無進展,再笨再騙,就是壞了。













【即時短評】蔡蘇上演梁祝大戲 當真情比金堅?


2020-12-05 10:49  聯合報 /   本報記者蔡晉宇
蔡總統近來3度表示,力挺行政院長蘇貞昌其內閣團隊,頻率之高格外引發關注。圖/本報系資料照


昨天總統府再度發出聲明表示,目前沒有內閣改組規畫。事實上府方上月20日才剛說過,內閣改組相關傳聞及言論皆為虛構不實,蔡英文更在上月25日親上火線,表達希望蘇揆和內閣團隊可以繼續衝,加上昨天聲明,這已是短短近半個月來,府方第3度發聲力挺蘇貞昌。

去年大選時,韓國瑜曾形容蔡賴配是潘金蓮與武大郎,不能齊心協力;若對比黨內初選時蔡英文對賴清德的種種不利,當今蔡英文與蘇貞昌的施政組合,乍看之下似乎像是梁山伯與祝英台,彼此堅定的多,但二人當真情比金堅?

蔡蘇不合曾是政壇公開的秘密,兩人終究不像梁祝是真心交好,只是政治上魚幫水、水幫魚的利益結合。9年前,剛取得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資格的蔡英文登門請益對手蘇貞昌,蘇當面連問蔡9次「要派什麼工作給我?」場面尷尬;9年後,蔡總統派了閣揆工作給蘇貞昌,昔日較勁敵手如今搖身一變成了「護國院長」,肝膽俱裂到肝膽相照的過程,令人玩味。

當前蔡蘇緊密結合,透露出的是萊豬議題未解,這火坑還有勞蘇貞昌有始有終地處理完,府方頻頻發聲力挺,無非是在累積民怨、換閣揆聲浪漸起時,不落人口實。

蔡英文進入第二任期後,黨內各派系也紛紛提前在為後蔡英文時代展開布局,但520前後的人事異動卻因為疫情持續,蔡總統仍仰賴蘇內閣在防疫上的政策執行力僅維穩微調;隨著國內疫情趨緩,外界也好奇,在萊豬議題之後,府院下一階段內閣人事的主導權,蘇貞昌是否還能依舊強勢;而蔡蘇之間,經過近來政院牛肉麵、信功二度自爆,更是難保說翻臉就翻臉。

梁祝的結局,二人化為蝴蝶比翼雙飛,淒美又感人,但這恐怕也很難是蔡蘇的收場方式,因政治利益而起的結盟,少有融洽散場,特別蘇貞昌又是極其強勢的政治人物;究竟蔡蘇體制還能走多遠,相關人事布局何時會因應情勢著手調整,將再一次牽動政壇敏感神經。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盡快實施碳中和 為台美加入新動力

◆  最讚的城市...公車肇事率歸零
◆  蔡政府的塔西陀效應
◆  當媒體第四權變「第四拳」…
◆  核食再起 萊豬教訓還不夠?
◆  「豬」事不吉 濫權失能?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盡快實施碳中和 為台美加入新動力
◆  從森林驗證失敗看萊豬
◆  大學排名?臉上貼金
◆  草莓族?壓倒學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盡快實施碳中和 為台美加入新動力


2020-12-05 03:27  聯合報 /   楊之遠(台北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


美國總統選舉拜登獲勝,全球環保人士大為振奮。主要由於川普就任四年,無視氣候暖化的險峻情勢,支持石化燃料,退出《巴黎協定》。氣候憂心者均希望拜登能讓美國成為全球對抗氣候暖化的領導者,拜登也承諾任內將大力推動清潔能源,重新加入《巴黎協定》,並在二○五○年之前實現淨零排放。

大家為什麼對拜登寄以厚望?除了他的減碳承諾外,另外就是美國具備下列應對氣候變遷的雄厚資源。

首先對氣候暖化科學研究水準高。美國科學界對氣候變遷研究範圍廣泛,水平亦高,碳簡介分析,發現歷年哥倫比亞大學、史丹福大學、華盛頓大學、加州大學、麻薩諸塞大學等,其學者所發表之氣候相關論文被國際引述最多。

其次具有完備的全球氣候監測系統。美國國家航太總署、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等機構,擁有一系列衛星,可以監視全球海洋狀況、雲層、溫度、海平面高度和熱量含量,可以獲取有關地球溫度變化的信息,提供全球科學界參考。

再者是最重要的氣候資金贊助者。在過去廿年中,美國陸續提供了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五分之二的總預算和聯合國氣候會議五分之一的預算經費。美國亦是多邊開發銀行的主要股東及氣候融資的重要參與者,對援助開發中國家對抗暖化扮演重要角色。

另外企業巨頭支持對抗暖化。一九年十二月,來自代表美國經濟的各個重要領域之七十五個巨頭公司CEO,與代表一二五○萬工人的美國勞工聯盟及工會組織,發表聯合聲明,強力支持美國仍應保留在《巴黎協定》中,並要求美國政府應加強對抗暖化以保護經濟成長。

最後具有優秀的技術官員。在美國國務院、環保署、能源部等機構皆有非常傑出的氣候專業官僚,精於國際合作、協商、談判,在氣候公約相關會議中常扮演關鍵角色。

然而川普就任後,大肆任用氣候暖化否認者擔任前述機構主管或重要職務,壓制科學論述及技術官員,並刪減相關援助及研究經費。拜登就任總統,提名前國務卿柯瑞出任氣候變遷事務總統特使,列席國安會議,將氣候暖化列入國安議題,展現推動對抗暖化之決心。

拜登就任總統對台灣將維持善意交流,但為領導全球共同對抗暖化,勢必對我國減碳進度及決心造成壓力,為考量未來與拜登氣候內閣合作接軌,建議蔡總統應考慮盡快宣布實施碳中和,不僅為台美關係加入新動力,亦可擴大我氣候外交空間。









從森林驗證失敗看萊豬


2020-12-05 03:25  聯合報 /  陳文輝/驗證機構審核員(台北市)


最近全球森林驗證界有一驚爆消息,位於歐洲的非營利組織森林管理委員會(FSC)總部發布,將在十二月廿日刪除桐木樹種認證的家具產品;搜尋官網,全球絕大部分 FSC 證書也看不到桐木認證產品了,不管是椅子、櫃子或其他家具類,統統拿掉了。

從事木材家具業的製造商或貿易商朋友,若擁有 FSC 森林驗證證書,肯定全部獲得通知。問題出在哪呢?為什麼單獨去除桐木呢?

答案是,發現超大量非 FSC 認證的桐木混進 FSC 供應鏈中,簡言之,就是非 FSC 認證的木頭,被當作 FSC 認證的木頭,去從事供應鏈間上、中、下游加工、製造與買賣。這已徹底破壞全球森林驗證整體管控狀態,系統管控崩潰,也抓到證據,FSC 總部只好果斷刪除該樹種的產品。

森林驗證,是由獨立第三方按照既定標準,對森林經營進行驗證的過程,是一種運用市場機制來促進森林可持續經營的工具,包括森林經營認證(FM)和產銷監管鏈認證(CoC)。從林地生產的木材,加工製造成半成品,最後到消費者的成品,其中包括每個階段的加工、轉換、生產、儲存及運輸都需經過驗證。這樣的監管鏈驗證有利於商品的來源資訊透明化,並讓消費者了解其產品源自於良好、負責管理的林地。這是相當嚴謹的設計與實踐,竟也爆發了假冒事件,持續幾年沒被查出來。

我從事驗證工作數十年,此次屬於不可思議的事件,我的 FSC 客戶也受害。歐美客戶下單購買 FSC 桐木家具,他們向所謂合格合法 FSC 供應商買(名單也是官網認證的),再出口歐美;沒想到買到非 FSC 認證桐木,被蒙在鼓裡好幾年,上個月才掀出這筆爛帳。

下月萊豬要來了,筆者看到森林驗證的破綻與教訓,這還只是木頭,就算買到不是真 FSC 桐木家具,並不危害人體;但萊豬食物安全源頭的管控,應該如何做?如何區分萊豬與非萊豬?我不懂,該由國家專家來承當。我分享森林驗證的失敗案例,盼提供大眾一個借鏡的省思。










大學排名?臉上貼金


2020-12-05 03:25  聯合報 /   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台北市)
每年世界大學排名公布,總會引起全球學界高度關注,圖為台大校門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全台大學都在瘋大學排名,而且變本加厲。到底這些排名是瓊汁玉液,還是灌水工程,何妨先搞清楚!

騙,很簡單;要活出自己,不容易。大學教育主要目的,是要教學生活出自信和快樂;好笑,台灣各大學無分公私立為追求世上形形色色的大學排名,虚假的程度令人不忍目睹。

資訊管理有句名言叫「垃圾進去,垃圾出來。」不少世界大學排名就是這種產物。十幾年前,跟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蔡總统報告一項公共建設的評選案,單看結果好像評選不公。我說:「副院長,問題在考題,考題不對,答案當然就會偏差。」蔡總统當過教授,馬上了解其中的竅門。

排名是比賽,比賽的精髓在它到底比什麼,總體要說清楚,細項也要分配合理;更重要的是,到底是誰評分。非專業的評審,看熱鬧;專業的評審,得把委員會名單公布,讓大家服氣。世界大學排名很多都是商業導向,藉評審來賺錢。負責評審的機構居然還毫不避諱地在各國設立分支服務機構,如此裁判兼顧問,天下那有這種荒唐事。台灣各大學還隨之起舞,有些還跟這些分支服務機構簽約,保證如果進入第幾名就收取多少顧問費。唉!學生如果知道這些「暗盤交易」,像話嗎?足以為人師表嗎?

一位大學校長非常得意,他們學校得到國際數位票選的前十五%大學排名。網路投票有太多人為的不公,很多網路投票都是 AI 機器人的傑作。這種排名不是臉上貼金嗎?

國際很多商學名校在新生訓練時都告誡學生,考試可以保留空白,不會,還有得救;作弊,那就只有死當。因為,誠信是商業的第一生命,作弊不配當商學院學生。講求功利的商學院都能堅持清白地競爭,大學做為學術的最高殿堂,真的不能為追求虚假灌水的排名,花錢又傷自己的尊嚴、人格和信譽了!











草莓族?壓倒學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020-12-05 03:20  聯合報 /   陳鈺奇/大學生(新北市)


「大學生尋短人數創新高」,秋冬連續多起大學生自殺事件,讓人重新審視,我們面對的社會為何?

當「草莓族」、「水蜜桃族」標籤化整個年輕世代,難道大學生僅僅因為「草莓」、「玻璃心」才選擇結束生命嗎?大學生選擇自殺背後常有結構性的社會問題,筆者不做個案探討,但社會氛圍、學校體制、媒體不當報導效應,都是其中環環相扣的因素。

社會上普遍對於青年憂鬱症的不諒解與忽視,為其一。此種氛圍使人大多更不敢求助,如相關報導時常能看到「我們以前年輕時那麼辛苦都撐過來了」「現在年輕人怎麼抗壓性這麼差?」的留言,甚至藝人吳宗憲說「憂鬱症就是不知足」,都可看出大眾對憂鬱症患者的責備觀點,學生的憂鬱更時常被視為一種「草莓」的表現。

筆者為大四生,身邊許多人正面臨人生的十字路口,考研、求職的壓力壓得我們喘不過氣,然而表露出憂鬱彷彿就是展露出自己弱點的社會氛圍,讓許多人選擇了不向家人或朋友求助,再加上大學生普遍無法長期負擔精神診療的費用,情緒累積過久,最後可能釀成悲劇。

大學校內普遍設有心理諮商中心,在接連自傷事件後,各校也都加強檢討校內諮商資源,然而不斷增加的案例,似乎也讓學校手足無措。如筆者朋友A最近也向該校心輔組表明憂鬱狀況,但學校卻將A狀況告知其不熟的系上老師,讓這名老師約訪該名同學,A雖知老師是出自關心,但因不曾跟該老師接觸過,讓他不方便也不願向該老師透露心理狀況。此件事讓A同學認為,心輔組未完全保密,對其產生不信任與不安全感,也令他更擔心未來自己的狀況可能被擅自透露。因此,學校體制處理相關案件應更謹慎小心,切勿過於躁進,在供不應求狀況下,補充相關專業人士協助學生不失為更好方法。

媒體這陣子過度仔細報導個別案件,加上社會不諒解的氛圍,很容易成為壓倒學子的最後一根稻草。筆者身為一個也曾陷於憂鬱情緒的徬徨青年,希望社會能對年輕人有更大的包容,當他們陷入憂鬱情緒時,不要告訴他們說「繼續加油」,而是「你已經很努力了,辛苦了」;親友聆聽陪伴加上學校輔導機關的專業協助、媒體正確的報導態度,能讓青年自殺的悲劇不再接二連三。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當媒體第四權變「第四拳」…


2020-12-05 02:55  聯合報 /   汪志雄/大學教授(美國芝加哥)
圖/波波


在正常的民主國家,媒體肩負著非官方但卻是核心的角色。它能夠幫助民眾了解問題,發表公共見解,因此可以「監督」政府並成為對政府的一種「制衡」。所以媒體被稱為「第四權」。也就是在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之外的第四種制衡的力量。如果純粹從社會功能角度看,媒體必須是一個永遠的在野黨。

「第四權」原文「The Fourth Estate」,是指封建時代「貴族、僧侶、平民」以外的「第四階級」。從社會階級角度看,這個階級所代表的是與政教集權相抗衡的「國民菁英」階級。

可是當媒體只在乎「社會階級」,而輕忽「社會功能」時,媒體自然會轉而擁抱當權者大腿。這是民主國家最大的悲哀,因為人民如果因錯誤訊息與無知而陷入民主迷思,掌握權力者就能從中得利。

在一個自由民主國家,媒體偏左或偏右、自由或保守,本是稀鬆平常。然而當媒體用扭曲操作與刻意影射,去詆毁中傷不同陣營的政治主張與政黨立場,那麼這不僅是不爭氣,更是卑鄙與惡劣。更可怕的是,一旦政府利用公權力介入,打著言論自由旗幟反言論自由,那麼在這場完全不對稱戰爭中,新聞自由早已名存實亡。

不幸的是,民進黨執政這幾年下來,小英總統口中的這個「民主」國家,卻是最容不下其他言論的「專制」政府。五十年前獨裁的老蔣時代是「反共萬歲,台獨該死」,五十年後自由的民主台灣,是「台灣萬歲,和中該死」。

從前我們容不下「台灣獨立建國」言論,今日我們容不下「兩岸和平共榮」言論。台灣逐漸變成「一言堂」社會,中天新聞台被關就是一例。

有人說,這是攸關國安問題,豈可兒戲。這話跟老蔣當時抓匪諜禁台獨,聽起來是不是有點似曾相識?從前「國共不兩立」,國民黨搞動員戡亂條例。今日「仇中護台灣」,民進黨修國安法。台灣從專制走向了民主,變的是政黨輪替,不變的是,對言論自由的打壓與霸凌,真是諷刺!

然而提供執政黨「民主笑話」溫床的,正是自甘墮落的媒體,背棄神聖「第四權」的託付,甘為政府犬奴,成為打擊在野勢力的「第四拳」。

以美國為例,不論你怎麼看待美國這次的民主選舉,單看美國媒體不畏川普的權勢與威脅,勇敢與之對抗與批判,就值得尊重與敬佩。台灣如果有這樣的媒體與新聞人,又怎會走到今日朝野上下「只見海綿體,不見風骨」的地步呢?











蔡政府的塔西陀效應


2020-12-05 03:06  聯合報 /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新北市)
蔡總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自年初蔡英文有始以來最高票連任,總統及內閣民意支持度亦創新高,民進黨完全執政,同時掌握行政權、立法權,行政意志凌駕立法程序及過程。贊成者認為這利於有效決策及立法過程;反對者視此綠色威權體制逐漸形成,不僅惡化政黨政治、壓制公民社會自主性;同時執政前後政策立場翻轉,違反政治誠信。

這導致蔡總統與蘇內閣的民意支持度迅速下降,公民的疑慮提升。尤其近年來所爆發事件,不斷侵蝕公民對蔡政府的信任及認同。當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下降,縱使政府提出立意良善政策,也會遭受質疑。所謂「塔西陀效應」,就是一個不被信任政府即使提出好的政策,公眾也會持質疑態度,最終政府將失去公眾支持而失去合法性基礎。

首先,「孤島效應」及「塔西陀效應」交叉產生。民進黨黨內已有疑慮,政府一系列政策推動過於行政介入、自上而下主導,欠缺與在野政黨協商、與公民團體對話及對政策標的群體、利害關係人政策說服,政府決策專斷、寡頭決定,最終疏離中間選民。從「塔西陀效應」擴散至「骨牌效應」,衝擊二○二二年地方大選。

其次,黨內精英擔心中央執政未符合主流民意,流於專斷、片面及單邊行動,惡化政黨互動及與公民社會團體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民進黨選前選後政策立場南轅北轍,包括制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公投綁大選設計等問題,都惡化其與泛綠政治勢力聯盟關係。萊豬、中天撤照,也一再受到公民團體及中間選民的質疑。

再者,行政院下屬的五個獨立機關已遭到普遍質疑,其獨立性、中立性及公正性、客觀性均備受公共論壇批判。民調顯示民眾普遍不相信這些獨立機關不受政治力干預,其中對黨產會的不信任度高達近七成、NCC六成八、促轉會六成四、中選會五成四,而公平會有五成三。當公眾不信任獨立機構時,就會弱化對中央政府信任,「塔西陀效應」逐漸發酵難以遏制。

最後,中央執政滿意度持續下滑,恐衝擊地方選舉。二○一八年地方選舉,民進黨政府已被國民黨地方包圍;民進黨支持度下滑,且目前黨內在新竹市、基隆市及桃園市等執政縣市,尚欠缺適當人選,將形成地方政治接班及傳承的斷裂。無論是傳聞桃園鄭文燦市長參選台北市長,或新竹林智堅市長轉戰桃園市長,都凸顯政治人才培育困境,中間選民也會厭惡這種以選舉勝選為考量的空降模式。

中間選民可能因對萊豬、中天等多重議題連結,對民進黨欠缺與公民社會對話溝通感到痛恨,對其決策模式及政策形成產生疑慮及不信任感,降低對政府支持度,從而擴展至降低對地方選舉支持力度。民進黨選前選後諸多政策立場大轉變及決策模式流於寡頭壟斷,正在裂解與中間勢力關係同盟。是以,固然單一萊豬事件對地方選舉衝擊效應有限;但若結合相關議題產生蝴蝶效應,最終不利於未來地方及總統大選。












最讚的城市...公車肇事率歸零


2020-12-05 03:24  聯合報 /   陳淑敏/大學教授(台北市)
公車司機毒癮發作昏睡,車輛衝上人行道撞死行人。圖/本報記者翻攝


近日批踢踢網友討論「台北市哪一點最讚?」網民大多稱讚:「大眾運輸工具普及性及便利性」,或「公車捷運發達,沒騎車也活得好好的」,也讚揚人行道的友善程度。

在為城市建設豎拇指的背後,卻長期存在一個未被正視的城市風險:我們搭的公車是怎樣的交通工具?近來幾次社會新聞皆指向公車肇事的危險性:「內湖公車撞廿四車,釀一死一傷」、「駕駛打瞌睡直到車停才驚醒」、「公車輾斃騎士,司機五萬交保」或者近日基隆市也有「公車失控狂飆四百公尺,九車被撞、十四人受傷」,這些數據背後所毀壞的層面影響深遠。概述如下:

一、風險意識麻痺:大眾對於公共交通安全問題與意識的麻痺,試想每當吃飯時間,當新聞頭條是這類交通運輸的血肉模糊,民眾知覺早已麻痺。任何社會不怕面對問題或風險,就像新冠病毒一樣,風險需要因應。長此以往,民眾對此無感或因無能為力而只能冷漠,奢談共同面對此一嚴肅的交通問題。

二、公車司機專業未提升:選擇公車司機作為職業是一種榮譽,也絕對是一種專業,既是專業就需要專業職能和素養,可是我們看到的是似乎有司機在精神不濟、吸食藥物、宿醉等情況下仍然出勤。請問,客運公司或相關職業工會,是否作為專業的守門人,建立適當的檢核和考核呢?

三、肇事責任的釐清:出事後,司機有個人責任,客運公司可能也有公共責任。但我們應該要問,誰是真正被問責的對象呢?如果多數錯在司機,表示公車司機素質待商榷或勞動條件待改善;但是如果是客運公司有更大的責任,請問財團或資本家為何可以一而再犯錯,甚至構成公共安全威脅,而主管機關卻當作單一事件視之,結案註銷即可,公權力如此不彰,難道不用改善嗎?

四、傷亡衝擊代價龐大:公車事故中受害的個人或家庭,都承受著失去親人、經濟失依、身心困境,或無止盡的官司流程中,對這些家庭造成的困境與災難,並不一定可以獲得合理賠償。如同今年六月被公車拖行幾百公尺的台大闕教授,這段期間復健仍須持續,還要面對賠償官司等後續問題,過程所帶來的身體和精神損耗,付出的代價巨大,甚至最後可能淪為市井小民與財團之間的獨力抵抗。

二○二○年還沒結束,台灣因交通事故死亡(立即死亡和廿四小時內死亡)的人數,已高達一千人,每十萬人死亡人數與日本及歐洲等主要國家相比,超過兩倍以上。當我們高唱國民所得或經濟競爭力的時候,是否該從基礎、根本的道路交通公共安全做起,特別是載著市井小民的每輛公車,不是降低肇事率,而是要設法歸零肇事率,沒有人應該在搭公車的日常中賭上身家性命。

盛治仁/兼顧公平正義 資本主義要升級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盛治仁/兼顧公平正義 資本主義要升級
◆  方祖涵/不屬於大人的兒童棒球
◆  施振榮/王道價值系統觀:翻轉「士農工商」的傳統思維
◆  林中斌/美商向中 華府難反
◆  嚴震生/非洲希望不再被美國視為茅坑
◆  李清志/登陸龜山島






盛治仁/兼顧公平正義 資本主義要升級


2020-12-05 03:17  聯合報 /   盛治仁(雲品國際董事長)
(路透)


一般衡量一家公司的薪資水平,不外乎看市場平均或占營收比例等指標。但是 Paypal 這家公司的執行長 Dan Schulman 卻是以員工實際的生活需求作為給薪的標準。前者是從產業的供給面出發,後者則是從員工的需求面

事情的起源是 Paypal 在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對於基層員工進行財務狀況的調查。結果發現雖然該公司的薪資結構已優於同業市場平均,但還是有約三分之二的員工入不敷出。Schulman開始思考,到底多少薪水才算夠,應該如何敘薪?

Paypal 用「可支配淨收入」(net disposable income, NDI)的概念來處理薪資問題。NDI 指的是員工薪資扣除必要的生活開銷及稅金之後,還剩下多少真正可以支配的所得他們希望員工收入應該要有至少百分之廿,可以做儲蓄或是消費在非必要的事物上

他們做的還不只這項。Paypal 讓員工都成為股東、降低員工健保支出、提高薪資並提供財務諮詢方案幫助員工理財、在 App 上就能決定自己何時領薪、建立預算、自動提撥儲蓄並追蹤花費。Schulman 解釋照顧員工本身就是該做的事,且當員工每天都在擔憂自己的財務狀況時,就不可能在工作上全力投入而能有優異表現。無後顧之憂的員工,是重要的策略投資,也是公司未來成長的基石

我們試著跳脫從一家公司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根據樂施會Oxfam報告,全球最有錢的廿六位富翁所擁有的財產,等同於世上最窮的百分之五十人口,也就是卅八億人的財產總和。另一方面,從民國 79-104 年(一九九○到二○一五年)間,世界上最有錢的百分之一人口的碳排放量,是最窮的百分之五十人口碳排放量的兩倍

大約六十年前,著名的經濟學家傅立曼Milton Friedman)提出,企業唯一的社會責任,就是增加利潤。經過這麼多年的資本主義實踐證明,這是錯誤的觀念。企業對人的社會責任以及對環境的永續責任,都是不可推卸的使命。除了賺錢之外,企業都應該思考自己的存在對社會的貢獻何在、解決了什麼問題、提供了哪些產品和服務,這才是企業真正的價值。誠如 Schulman 所言,他支持資本主義,但需要升級版本,只靠市場機制可能可以刺激創新和商機,但是無法創造出正義和平等的社會

現在全球普遍存在著極度不均的貧富和消費差距,這也是造成民粹高漲,政治和社會環境不穩定的重要因素這個挑戰不單是政府的責任,企業和個人都應該盡一己之力政府制訂並執行公平的遊戲規則、企業在能力範圍內盡力照顧員工、個人也對自己財務做合理的規畫,讓貧富差距不再成為社會對立的鴻溝

在財務表現上,Paypal 的獲利和股價不但並未因此受到影響,反而持續上升。員工的可支配所得,也從百分之四進步到百分之十六。一家 Paypal 的改變,提升了二萬三千位員工的生活。持平地說,不同的產業和公司獲利率及員工薪資占營收比例存在有極大的差異,不是所有企業都可以全盤複製 Paypal 的作法;但是這個照顧員工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參考,能夠找出最適合自己的作法,善盡對環境和社會的責任,讓升級版資本主義既能創新發展,又能兼顧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