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疫後世界局勢丕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9503/web/ 

◆  聯合報社論/三種討厭貫穿選戰,蔡英文離人民更遠了
◆  聯合報黑白集/廿四年來最佳機會
◆  經濟日報社論/疫後世界局勢丕變






經濟日報社論/疫後世界局勢丕變


2022-10-03 03:11  經濟日報/   社論
在新冠肺炎之前,美中已經展開貿易戰,但疫情使得美中對抗更加白熱化。歐新社



持續近三年的新冠肺炎,仍未完全消除,但大多數國家陸續解除管制。我國步調雖較為保守,但無論何時大幅鬆綁,台灣未來必須面對世界經貿新情勢,對政府及企業挑戰不小。

在新冠肺炎之前,美中已經展開貿易戰,但疫情使得美中對抗更加白熱化;俄烏戰爭之後各國對俄羅斯的制裁,使得中俄同盟更為緊密。未來將形成美國聯合西方盟邦與中俄長期對抗,全球將進入冷戰2.0的時代。

與上世紀冷戰相比,除了俄中角色已經易位,中國成為共產主義龍頭外;最大差別是先前冷戰是自由民主與共產霸權的對抗,爭的是意識形態;雙方不但經濟實力差距很大,經貿也幾乎毫無互動。目前冷戰則是以經濟為主軸的對抗,爭的是技術主導。特別是中國經濟快速崛起,並在先進領域帶來美國沉重的壓力。美國雖急欲擺脫中國追趕,但由於雙方在經貿上有高度依賴性,難以完全脫鉤,情況較以往冷戰更為錯綜複雜。

新冷戰爭的是技術主導權,取得全球產業標準的制定是勝出的先決條件。美國已在半導體關鍵技術、5G和行動通信設備,排除中國參與標準制定。而中國則在美國圍堵下,也在建構自身標準,形成「一個世界,兩套標準」的趨勢。

企業為兼顧美中兩大市場,就必須做到從上游研發設計,甚至到下游的物流銷售及服務,都要有兩套營運模式。美國為了將中國排除,目前倡議「友善外包」,即是結合可信賴的國家及企業夥伴,建構安全及具有韌性的供應鏈。

中國也以自主創新來提升技術,並利用市場規模優勢建構本身供應鏈以相抗衡。未來可預見愈是先進領域以及高端技術的產品,美國對於排中要求會更高,切割分流就會更徹底。在經濟安全考量遠高於成本及效率下,不但推升企業營運成本,也使全球供應鏈發生質變。

美國排中要求不僅侷限在供應鏈部分,甚至延伸到企業股權結構,以及員工身分;只要其中牽涉到任何中國因素,在美國國家安至上的思維,以及無限上綱認定下,就有可能被納入制裁範圍,更應該要小心因應。

美國棍子與胡蘿蔔並行,除了擴大懲罰的規定外,也提供防中色彩十足的誘因。例如補貼國內企業汰換中國電信設備;另外在美國晶片法中補貼在美國投資的企業,但卻附加十年內不可赴大陸投資的特殊規定。

美國去中化也將顛覆傳統原產地認定方式。以往只需符合產品價值成分比例,或是滿足重要關鍵製程,就可取得原產地條件,但目前美國措施卻破壞原產地規定的完整性。例如2018年川普政府以國家安全理由,對全球進口鋼鐵產品課徵額外關稅,台灣一直爭取豁免;但美國卻以台灣輸美鋼鐵產品使用中國鋼鐵原材料,主觀認定「含中成分」過高,而不豁免對台灣的額外關稅。

除了美中之間涇渭分明外,未來也必須因應多邊經貿體系,特別是世界貿易組織(WTO)重要性降低。美國雖然指責中國大陸加入WTO,只享權利而未盡義務,許多措施違反WTO規範;但美國制裁中國大陸的多項措施也是抵觸WTO。WTO無法約束,也無力制定共通的國際規範,功能更加式微。

另外在美中兩大系統之外,各國也會建構本身的規則,全球將走入「規範零碎化」。以目前節能減碳政策為例,雖然全球普遍接受2050年完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但是對於達成路徑仍欠缺共識,各國又紛紛制定各式規定,不同遊戲規則之下增加適應的困難度。

在世界環境劇變,以及全球治理系統崩解下,無論是政府或是企業,必須掌握即時動態,並有效進行調整,才能取得先機。












聯合報黑白集/廿四年來最佳機會


2022-10-03 04:19  聯合報/   黑白集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右)舉辦競選總部成立大會,總統蔡英文(中)、前副總統陳建仁(左)均出席站台。聯合報系資料照



陳時中競選總部成立,蔡英文全力站台,稱這是一九九八年在陳水扁後民進黨最有機會贏得首都市長的一次。她並以「溫暖、有能力、沉穩」三大理由,稱許陳時中。這樣的推薦詞,民眾恐怕難以苟同。

廿四年來,民進黨兩度在中央執政,卻拿不回首都執政權,不是沒有原因的。一九九四年北市首次實施市長直選,陳水扁一戰而勝,顯示首都市民對改革充滿期待。但阿扁的霸道,使他只做一任便落選。陳水扁後來當上總統,卻以貪瀆惡搞作收,使台灣民主變成噩夢一場。民進黨「說一套、做一套」的習性,台北市民始終無法釋懷,這是綠營難以重返首都的主因。

廿四年過去,這回台北市選舉又碰上「三腳督」,民進黨原本是有機會奪回市長寶座。問題在,蔡英文提錯了人。陳時中在指揮官任內,表現的是「冷漠、霸道、偏袒」;誰知,蔡英文卻錯看成「溫暖、有能力、沉穩」。蔡英缺乏「知人之明」,硬要陳時中落跑參選,就是失算。此外,她自己執政的專斷偏頗,也直追陳水扁,這也是市民對陳時中興趣缺缺的主因。

蔡英文把陳時中看成「廿四年來的最佳機會」,但這只是民進黨觀點;若陳時中當選,台北市將橫遭整肅,沒有寧日。台北市民不是韭菜,不會任由政治人物收割,綠營用霸道是征服不了首都的。











聯合報社論/三種討厭貫穿選戰,蔡英文離人民更遠了


2022-10-03 04:23  聯合報/   社論
媒體人周玉蔻近來爭議言行,讓綠營內部憂影響選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選舉一到,台灣再度陷入非藍即綠的兩個世界。親綠名嘴周玉蔻揭人瘡疤、鏡電視申設爆府院高層介入等政媒亂象,顯示民進黨執政非但沒有促成社會對話,反而加速社會「綠化」。蔡英文總統的「認同色盲」,更惡化台灣社會一分為二的僵局,並在選舉中發酵。

二○一六年總統大選前爆發藝人周子瑜「國旗事件」,引發國人憤慨,蔡英文在當選之夜留下經典名句:「只要我當總統一天,我會努力,沒有人需要為他的認同而道歉。」時至今日,蔡總統所謂的認同,顯然是建立在「綠色認同」的前提上;於是國家認同向社會滲裂,除了綠色,不論藍色、白色或無色,隨時會被打成紅色。

台灣民主政治發展,始終徘徊在民主轉型陣痛期,難以跨進民主成熟期;部分原因,可從最近蔡英文開的「玩笑」聽出端倪。九月廿八日適逢民進黨卅六年黨慶,蔡英文主持中常會時突然問:「為何黨慶是在教師節的時候?是因為教師節來成立民進黨嗎?」黨秘書長林錫耀趕緊解釋,跟老師沒有關係,是因為之前教師節放假,是利用假日組黨。黨內人員尷尬解釋,主席只是開個玩笑。但這個玩笑,很少人笑得出來。黨主席對黨史無知,對創黨精神和黨的價值知多少?民進黨執政,台灣民主倒退噜,豈是偶然!

民進黨沉淪,台灣民主歷劫。中常會討論全民防衛,蔡英文又大哉問:「教官為何退出校園?」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急為蔡補課,指黨政軍退出媒體、教官退出校園、返回不當黨產,是當時立法脈絡與過程,不可能逆回來,這是台灣民主重要發展課題,轉型正義不能走回頭路。但國民黨退出媒體,民進黨搶進操控;教官被綠營徹底作踐,蔡英文才說教官留在校園也不錯;返回不當黨產把人民財產沒收充公,轉型正義更是追殺在野黨的奪命符!面對民主重要發展課題,蔡英文可以開民進黨玩笑,民進黨為什麼要開台灣玩笑?

尤其在新聞言論自由上,蔡政府以打假之名推出「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實則是要規範網路世界,遂行民主威權拼圖;而為了掌控大內宣,蔡政府一手關閉中天、驅逐TVBS,另一手則偏袒華視、鏡電視,政治力公然介入,將言論市場框架成只有挺綠的聲音。打開有線電視,綠媒廊道連天際,築成捍衛蔡政府、阻擋民主進程的政治高牆。

民進黨靠選舉起家,過去一面旗子、一句口號就能呼風喚雨;如今則豢養出名嘴、網軍、綠媒等一四五○側翼一條龍產業鏈,在網路社群帶風向打擊政敵、黨同伐異。過去狗搖尾巴慣了,未料尾大不掉的側翼竟變成尾巴搖狗,造成支持者也認同錯亂、昨是今非。從論文門、疫苗案等爭議,綠營不惜戰台大、打慈濟,到後來演變成名嘴毀人名節、掘人祖墳。民進黨不敢譴責,只要挺綠就萬般包容,蔡總統也默不吭聲,任憑惡質手法變成選舉主流,結果周玉蔻愈挺陳時中,陳時中仇恨值愈高;中間和年輕選民從無感、冷感到反感。

因為認同色盲,民進黨長期習慣膝反射逢中必反、逢綠就挺。但「綠色執政品質保證」,已因林智堅的新竹棒球場和鄭文燦的八德羽球館破功;抗中保台的政治紅利,則在美中台演義裡稀釋。民進黨以為強化綠色同溫層,其實自絕於基層民意,今年選戰不但是蔡政府的期中選舉,也是對蔡總統的信任投票;當「討厭周玉蔻、討厭陳時中、討厭民進黨」等「三種討厭」貫穿今年選戰氛圍,蔡英文距離人民也愈行愈遠。


【專家之眼】巴拉圭呼籲我國投資十億美元 ,該同意嗎?

◆  【專家之眼】為何蔡英文和毛澤東都愛用有污點的人?
◆  【專家之眼】巴拉圭呼籲我國投資十億美元 ,該同意嗎?







【專家之眼】巴拉圭呼籲我國投資十億美元 ,該同意嗎?


2022-10-03 08:05  聯合報/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
英國《金融時報》9月28日報導,巴拉圭總統阿布鐸呼籲台灣應在巴拉圭投資十億美元,幫助該國建設。圖為阿布鐸(前左)2018年與蔡英文總統(前右)一起出席國慶晚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英國《金融時報9月28日報導,巴拉圭總統阿布鐸呼籲台灣應在巴拉圭投資十億美元,幫助該國建設,讓該國人民享受到兩國「戰略聯盟」的實際好處。只要不是中飽私囊,對其他國家提供適當的援助,不僅能夠證明我國有能力慷慨解囊,也善盡我國在國際社會上應盡責任與義務。不過,美國的援外政策經常伴隨著華盛頓對受援國的內政與外交干預

其次,日本是經濟大國,對外援助是以經濟與貿易利益為主要考量。不過,日本近年也常配合美國外交政策,對其他國家進行投資或提供融資。第三,中國是近年崛起的大國,在援外過程雖然不干涉他國內政與外交,但卻常常利用債務陷阱人際關係影響受援國大政方針。第四,還有一些北歐國家援外金額占全國生產毛額百分之二或三對受援國提供人道援助第五,由於我國外交處境艱難,因此我國的援外政策自成一格,簡言之,我國的援外政策是透過對外援助換取其他國家對我國外交或參與國際組織支持為主

這次巴拉圭總統阿布鐸公開呼籲我國投資巴拉圭,顯然是來自北京的壓力越來越大。巴拉圭盛產大豆牛肉,卻無法行銷到中國大陸令當地農業與畜牧業人員飽受打擊,而要求巴拉圭政府打開中國大陸市場

在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不接受我國高端疫苗的同時,巴拉圭卻挺身而出接受我國的疫苗。此外,巴拉圭還常常在國際場合為我國發聲。我國每年對非邦交國的援助金額超過60億美元。作為一個南美大國,巴拉圭要求我國在該國投資十億美元,似乎並不過分。

值得注意的是,只要投資不會變成中飽私囊,成為對個人的政治捐獻,或是透過與國際機構聯合貸款後提供融資,做出10年或更長時間的規劃,都是可行之道。

國際關係就是一種交換關係千萬不可放言高論,強調德不孤,必有鄰」之類的空話卻對其他國家最需要的投資或建設視若無睹

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曾經說過戰爭第一要錢,第二還是要錢,第三仍是要錢。同樣地,外交也是如此。想辦好外交,卻不想花錢,只是癡人說夢而已,關鍵在於錢是否花在刀口上。











【專家之眼】為何蔡英文和毛澤東都愛用有污點的人?


2022-10-03 08:11  聯合報/ 劉明德/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博士
總統蔡英文(中)愛用有污點的人,與其說善於用人,不如說善於收買人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們怎麼知道蔡總統對自己的用人很有自信呢?這是從下面的一段話看出來的。據媒體報導,蔡總統曾提及民國一O七年(2018年)林佳龍連任失利的原因,跟「無法擺平紅黑兩派、用人失當,導致政績全無」有關。也就是說,在蔡英文眼裡,「用人失當」是林佳龍未能連任台中市長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就意味著,蔡總統自信自己善於用人擺平對手,這一點,確實是她過人之處,全台灣沒人比得上。

考察蔡英文所用之人,其中有兩類。第一,哈巴狗和馬屁精;第二,有污點(之嫌)。那麼,他用了哪些有污點的人呢?例如任用有黑道背景的黃承國擔任國策顧問提名有學術不端行為的林智堅參選桃園市長任用有婚外情的王必勝擔任防疫指揮官

民國一O三年(2014年)8月14日當時的衛生署副署長陳時中捲入涉嫌圖利特定醫院遭到調查,儘管最後以不起訴處分,仍獲得蔡英文重用為衛福部部長,更提名他為台北市市長候選人原為總統府警衛室主任,官拜上校的陳敏華因為買了50條私煙被記大過,未滿一年,卻獲得蔡總統拔擢為少將。類似的例子很多。這就讓人好奇,為什麼蔡總統喜歡重用有污點(之嫌)的人?這種類型的提拔行為傳達什麼訊息

不是只有蔡總統愛用有污點的人,對岸的毛主席也有同樣的癖好,例如對待陳永貴這個人。半文盲陳永貴不只對日抗戰無功,還是漢奸,加入日本的特務組織「興亞會」,當地人管他叫「二鬼子」。毛澤東把這樣的一個人從山西省大寨村的一個村長直接提拔為國務院副總理,此舉震撼了整個中國。

陳永貴投其所好,忠實地執行毛澤東的命令。作為交換,在毛澤東的羽翼下,沒人敢提陳永貴的過往。若有人敢說陳永貴是漢奸,反倒要遭到批鬥。為什麼毛澤東要樹立這個典型?就是要讓全中國人明白,跟著毛澤東就有大魚大肉敢有意見,就把你給洗刷洗刷

那麼,為什麼蔡英文和毛澤東特別愛用有污點的人?首先是物以類聚原理,一種比較傳神的說法是什麼人養什麼鳥」。我們知道,蔡總統自己有些案子至今仍沒說明白,例如她是否有博士學位、宇昌案等等。

好人和壞人處不來,只有壞人才能和壞人處得來,就像漢奸也只有和漢奸才能聊得起勁,這個道理全世界適用,沒有例外。因此,孔子就說:「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要認識一個人,不用去研究他本人,看看他用的人就知道了。

第二,需要各類型的白手套。有些見不得人的事,例如蒐集政敵情報、很特殊的癖好,領導人不方便親自做,於是就需要可靠的人來做。這個可靠的人,污點越大越適合,相反的,正直的人不適合,就算要他做,他也做不來。

第三,有污點的人特別好控制,沒污點的人難控制。所謂的「污點」,等同於「小辮子」、「把柄」。這類領導人對於「忠於他個人」的要求特別高,因為這類領導人都怕東窗事發,有很嚴重的不安全感。孔子說的「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其中的小人,就包含這類領導人。

第四,用這些有污點的人,不用擔心洩密,因為他們根本不敢洩密,因為他們本身就是這些骯髒事的執行者。這些有污點的人沒別的選擇,只能死心塌地地跟著,否則,不只榮華富貴盡失,還可能身首異處。要不是毛澤東保著陳永貴,漢奸陳永貴早被殺了。

為什麼要沒收民進黨的初選?為什麼台灣的轉型正義轉成了半調子?為什麼抓耙子仍被蔡重用?說好的,教官於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全面退出校園現在卻改為自然離退?為什麼政風機構不裁撤?為什麼成立數位部等等,其中的思考邏輯與毛澤東重用漢奸道理沒兩樣:因為這些人或機構有利用價值

這些有污點的人或是功能不彰機構,除了蔡英文,沒有人可以保護他們,而蔡英文保護了他們,他們又怎能不感恩戴德,找機會報答。因此,我們得到一個結論:與其說蔡英文善於用人,不如說善於收買人心。孔子說「風行草偃」,那麼,問題來了,善於收買人心的蔡英文是把人心導向善良還是導向邪惡,是把台灣導向民主還是導向獨裁呢?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不說實話的藝術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9503/web/ 

◆  退訓率高 大學軍官訓練團有何問題
◆  俄會不會再吞烏領土?
◆  驅除府院干預 NCC應改革新聞頻道
◆  讓選票來解編指揮中心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不說實話的藝術
◆  民進黨要典當「教育布」了
◆  金魚腦與速食文化 助長選舉抹黑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不說實話的藝術


2022-10-03 04:14  聯合報/   林一平(作者為前科技部代理部長)
傑羅姆 (Jerome Klapka Jerome;1859 – 1927)林一平/繪



我在科技部擔任政務次長時兼任發言人。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處理某位 C 教授學術倫理案,成為媒體焦點,一直被記者追問。我很坦誠地說,依照目前的證據顯示,C教授已經無法在學術界生存下去,但還是要尊重學術倫理審議委員會決議,請媒體等待最後結果再報導,不需追著我問。

或許我表達不清楚,新聞記者的報導變成「依照目前的證據顯示,林一平次長認為 C 教授已經無法在學術界生存下去,希望外界可以放過他們,不要再追殺兄弟兩人。」新聞報導之後,引起譁然,我更被緊追不捨,壓力頗大,很感慨的說,我的敘述不精確,應該請辭發言人一職。第二天,新聞又報,林一平引咎請辭次長職務。事情又鬧大條了。部長趕忙詢問發生啥事,我據實告知。生米煮成熟飯,部長緊急進行危機處理,對外宣布,林一平請辭獲慰留。

此時我深深懊悔,當年在美國工作時,沒學好說話藝術。民國七十九年(一九九○年)代我在貝爾通訊研究公司Bellcore擔任研究科學家,需要向客戶兜售技術。主管下令,給兩個鐘頭的簡報,須保護公司的智財權,只能在不洩漏技術細節下,包裝出產品的優異性。這種實問虛答的本事,我的印度同僚最擅長。當時我很不以為然,認為科學家應該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和人真誠交流,科技才會進步。

擔任政務官後,深深體驗到,「在不恰當時機時不可說真話」的必要性。對國內發言,有時雖不能說真話,卻也不能說假話,否則未來將無法取信於民。也難怪我們聽政客講話,往往不知所云,因為不能說真話,又不能說假話,只好說冠冕堂皇的廢話。

我在科技部時也督導國際合作。國際外交猶如戰爭,往往兵不厭詐,你破解對方的密碼,要假裝沒破解。你知道對方破解你的密碼,要假裝你不知道被破解。我不禁感慨,這時「誠實是最好的策略」這句話可派不上用場。浮上腦中的是英國著名幽默小說家傑羅姆說的話:「說實話是最好的政策當然,除非你是一個非常好的騙子。」換言之,你必須是一個說謊高手,才有資格欺敵,否則畫虎不成反類犬,比不說謊還糟糕。

講話一向直來直往的人,藏不住心中的想法,無法成為一個非常好的騙子,也無法成為長袖善舞做事圓滑行政主管












退訓率高 大學軍官訓練團有何問題


2022-10-03 04:15  聯合報/   劉國隆/校安教官(高雄市)



報載,一○七至一一一年度大學軍官訓練團ROTC)學生退訓人數達一,一七二人。為何高錄取率狀況下,同時也存在高退訓率?筆者曾負責大學儲備軍官團招募業務,提出幾點看法。

一、招募秩序紊亂,部隊招募人員只顧爭功:國軍人才招募工作表面上雖由國防部人才招募中心負責,但國防部仍賦予各級部隊招募「業績」人數,因此,許多部隊招募人員都偏向招募志願役士兵,並且運用話術極盡貶低 ROTC 制度。這種為了爭業績而忽略國軍招募人才及培育長遠目的,是戕害國軍人才招募的第一兇手。

二、大學儲備軍官團教育中心開設毫無章法:目前大學儲備軍官教育中心,並非每所大學都有,但國防部卻怠惰不去檢討有些教育中心招募狀況低下,應依規定予以裁撤,卻駁回認真有心培育國軍人才的大學,易造成大學端不願再投入經費協助國軍人才招募工作。教育中心應回歸各大學自行設立,而國防部依照各大學儲備軍官各年級學生人數,訂出應給予之教育經費,以利完成國防部所規定相關靜態軍事教育課程。另外,回歸各大學教育中心,還可以讓這些學生免舟車勞頓,趕赴外地大學的教育中心上課,亦避免交通事故發生。

三、大學儲備軍官學生輔導不足,導致容易意志不堅:由於並非各大學都有教育中心,因此大學儲備軍官學生在學期間,心裡對爾後部隊生活有相關疑慮時,找不到可以諮詢的教官,長此以往自然會造成學生心生退意。而國防部退訓申請表,更沒有學生原屬學校教官簽證,故原學校往往都是收到國防部學生退訓核定公文,才會知道學生已經完成退訓程序,無法在學生萌生退意時輔導慰留,人才怎會不流失呢?

四、部分體檢項目過於嚴苛,以致有志同學無法從軍:有些學生年幼時,可能因注意力不集中、口齒不清語音校正、曾國小六年成績平均在後三分之一,或家長曾帶學生至相關精神門診就診等。而上述症狀在年幼治癒後,於體檢後卻因病歷勾稽發現,軍醫局負責審核單位,不審酌這些學生已痊癒數年,而是要求學生必須再次完成軍醫院相關精神鑑定,而這些鑑定作業往往曠日廢時,因此造成學生寧願放棄或被迫放棄從軍。

五、招募以功利主義掛帥,欠缺軍人榮譽及後續發展導向:目前招募作業都是以優渥薪餉,忽略宣導軍人榮譽及後續發展導向。要知道軍人榮譽是軍人第二生命,就像是為何美國國防部在湯姆克魯斯拍攝捍衛戰士時,會給予鼎力協助,而在劇情中就會看到身為軍人的榮譽及優越感,而這個就是目前我們國軍人才招募最欠缺的主要因素。

希望大學軍官團制度能走向正確方向,更希望國防部能改進上述問題,尤其是大學教育中心設立徹底檢討。另建議國防部可考慮成立 RSTC 制度,針對專科學生進行士官幹部招募,讓這些有志從軍的學生有不同選擇,以廣拓幹部來源。










俄會不會再吞烏領土?


2022-10-03 04:15  聯合報/   汪哲仁/研究人員(新北市)
俄羅斯總統普亭(右三)和烏東、烏南四區首長30日宣布該四區併入俄國。(美聯社)



九月卅日俄羅斯如預期般和四個烏克蘭分離州簽訂併入俄羅斯聯邦的條約,後續再經憲法法院、杜馬與聯邦議會等通過後,預計憲法程序最快十月四日走完。

西方也如預測般一致譴責俄國以假公投併吞烏克蘭土地,並揚言進行更嚴厲制裁;美國與阿爾巴尼亞在安理會的決議案則遭俄羅斯否決,中國也循往例棄權。除了衝突規模更大、牽涉地理範圍更廣外,這一切過程與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克里米亞事件場景幾乎一模一樣。

烏克蘭則以加快申請加入北約反擊,雖然波海三國歡迎,但卻遭美國、德國與北約冷淡以對,表示目前不是討論加入北約的時候,甚至連烏克蘭重提安全保障承諾,也沒有國家願意承擔,目前僅承諾會加大對烏克蘭的軍事與經濟支援。

俄羅斯與西方長期對北約東擴的矛盾,並沒有因這八年來在烏克蘭衝突獲得解決,反而更劇烈。西方對烏克蘭軍援,從開始的小心翼翼,到現在各式先進長程火砲武器。就這些經驗看,再多譴責、再多制裁、再多軍事支援,都沒有辦法打退俄羅斯當權者維護其勢力範圍決心。從二月廿四日俄羅斯發動攻擊後,西方對俄羅斯制裁已經超過九千三百項,西方能用的制裁手段幾乎耗盡,連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都揶揄歐盟開始制裁俄羅斯的肥皂。

自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初至今,美國軍援烏克蘭金額高達一六九億美元,有研究指出,美國目前庫存雖然還有,但已達戰爭準備與訓練最低庫存水準,後續援烏力道大小就看美國願意承擔多少風險。其他北約國家武器庫存不足的報導也時有所聞。而且在俄羅斯核威懾下,美國還是不同意烏克蘭使用美國提供的武器對俄羅斯領土進行打擊。

在烏克蘭喪失十一點六萬平方公里土地的情況下,澤倫斯基已拒絕普亭九月卅日提出和平談判提議;而俄羅斯北溪天然氣管線被破壞,斷了與歐洲重要的能源連結之一,頓內次克與扎波羅熱還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土地控制在烏克蘭手上待解放,因此戰事會持續擴大。根據頓內次克領導人普希林說法,目前在前線,越來越多外國教官成為烏克蘭部隊負責人並領導部隊進攻。因此預期戰事在冬天會加劇,北約與美國加大軍援,甚至人員投入下,西方國家直接捲入與俄羅斯直接衝突機率也更大,而核衝突的威脅也來到民國五十二年(一九六三年)古巴危機後最高水準。

雖然目前看來,這場衝突應該會在俄羅斯完整占領四州後暫時停止,在接觸線上衝突應該會持續不斷,但俄羅斯短期不會再往西擴張。但若俄羅斯與西方的安全矛盾沒有得到解決,美俄雙方持續加倍下注對抗的情況下,未來情勢如何發展難有定論。但唯一確定的是,整個矛盾拖得越長,對於烏克蘭越不利。雖然俄羅斯在多輪制裁下,經濟與軍事上受到極大打擊,但若其在歐洲方面的安全保障不足,美國執意要在俄羅斯西境部署飛彈防禦武器等挑釁作為的話,難保俄羅斯不會發動第三次瓜分烏克蘭領土的戰爭。












驅除府院干預 NCC應改革新聞頻道


2022-10-03 04:14  聯合報/   馮建三/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台北市)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受訪時說,外界將「不必去查」的說法連結鏡電視案是「亂剪接一通」。記者劉懿萱/攝影



三年多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批評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處理假訊息不力」,前主委詹婷怡沒有因為四年任期的保障而據理申述乃至說服院長,反而屈服請辭。現在,立委依據吹哨人提供的錄音帶,陸續質詢鏡電視取得新聞台執照的過程,府院是否不當介入,蘇院長說「不必查」。這是變種的前倨後恭,並不妥當。

十七年前,新聞局依據《衛星廣播電視法》首次審查換照的衛星電視台。當時,新聞台在內,共有七家頻道未獲通過,尚未從政的現任 NCC 主委陳耀祥在報端撰述,呼籲〈政治黑手 別碰 NCC〉。然而,NCC 近年來的表現,可能讓外界可以合理地懷疑,NCC 並未有效站穩腳跟,沒有充分發揮法律授予的「獨立機關」地位,未能有效行使專業職能。

只說電視新聞,府院對於 NCC 是否已有不專業,並且不利民主的干擾,已經必須嚴正以待。同樣或更值得正視而輿論較少鋪陳的問題是,NCC 並沒有依據自己所掌握的電視新聞實況材料,去蕪存菁,指認乃至導引新聞頻道的改革路徑。

我國廿四小時電視新聞頻道的數量世界第一,人口兩、三倍至十多倍於我國的南韓與英美,在本世紀才有一至四、五家。我們是上世紀中後期起,就已超過這個數字,現在更多。這就意味用於電視新聞的資源更分散,記者的工作條件惡化。因此,民國八十八年(一九九九年),中視董事長鄭淑敏已經不忍,她購買報紙版面,以廣告的方式,表示激烈的競爭使電視人變成「蛋白質」(笨蛋、白癡、神經質)。廿年後,依據電視記者出版的書籍,顯示一則新聞投入的資源平均僅一千多元,三器(網路瀏覽器、行車紀錄器、路邊監視器)…等相對容易取得及編採的新聞,時常超過可接受的比例。

近日 NCC 因〈節目未查證就評論,開罰四十萬〉的新聞,沒有說的是,就算查證,我們對查證的要求不高,形式平衡或加個問號,經常就能過關,並且談話與評論節目同樣因為量多,致使品質不精,題材受限且重複而很少深入。這對民主的提升,若不是有反面作用,至少經常讓人無法滿意。

由於電視新聞太容易取得,並且已經存在將近卅年,也許對於國人對新聞質量的認知與想像及要求,早就產生了規馴作用。輕則難以想像在不少國家,僅看電視,對世界的認識可能寬廣深入於僅看報紙;重是還在網路年代之前,太多內容相同或接近的電視新聞,連帶也開始挫傷國人接觸紙媒新聞的習慣與頻率。

鏡電視申請成立時,已有兩位 NCC 委員提出不同意見書,應該也是看到了相同或類似的問題。現在,吹哨人提出新事證,輿論已在關注,NCC 應該轉危險為機會,真正一本專業認知,明確指認問題,爭取社會瞭解與響應,呼籲府院支持 NCC 就此提出改善的短中長程方案。













讓選票來解編指揮中心


2022-10-03 04:14  聯合報/   王任賢/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台中市)
指揮官王必勝說,疫苗、藥品、快篩物資等,這些緊急使用授權(EUA),若指揮中心解散「就會失效,必須銷毀」,若要申請正式藥證,「要有三期臨床試驗」。圖/指揮中心提供



權力是春藥,從行政院到衛福部只要中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魔,無一不出現中毒現象。中毒的症狀就是官員歪理一堆,目標就是落實行政院要求拖到選舉過後,才來考慮指揮中心解編。

指揮中心的成立與解編不是行政裁量,是有公共衛生學理依據傳染病防治法中有規定,衛福部疾管署界定為第一或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時,「」簽核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其他傳染病是不能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但可以成立地方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地方指揮中心只能依中央指示執行防疫作戰工作,沒有防疫物資徵用及海關違憲檢疫的權力。由於沒有權力,只有作戰協調力,地方指揮中心往往會在戰事緩和後,能依公衛學理啟動或中止。

中央的指揮中心啟動可以完全依據學理,終止就像一對怨偶,扯東扯西就是不願驟然分手。尤其是在指揮中心一級開設的時候,從疾管署到行政院一連串的人都自指揮中心的庇蔭下,享受了不用受監督豐厚紅利及完成斷絕兩岸民間往來抗中保台」的不可能歷史任務沾沾自喜。學理的說服力肯定沒法撼動這批利慾薰心者,這就是為什麼解編政策出爾反爾總是越變越緊,時間越拉越長的原因,因為如何利用到極致才是關鍵,公衛人員的犧牲以後就當「烈士」處理即可。

現在的指揮中心跟國民黨以前搞的戒嚴是一樣的。戒嚴是為了「反攻大陸」而必須限制老百姓的言論與政治自由,指揮中心的目標則是隱晦的,說出來天理不容,但是卻躲在暗地裡指點江山。檯面上衛福部以歪理為隱晦政治目的護航,讓人聽了分外刺耳。要用防疫來「抗中保台」,何不大方的說出來。

所以指揮中心解編不是個學理問題,已經被玩成政治問題。什麼指揮中心解編前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指揮中心本身就是這些麻煩事的法源,指揮中心一解編,這些因指揮中心而產生的行政命令全部解編,再回到新冠之前,請問那時台灣的運行有任何不順嗎?指揮中心任內以 EUA 進用的防疫物資,EUA 是國家任務,不是指揮中心存在才有 EUA,更不是指揮中心不存在 EUA 就必須取消。政府擔心高端疫苗到這樣溺愛程度,才會讓高端長不大。

EUA 有國家規範,指揮中心成立期間核准EUA 只是不受採購法規範,屬於徵用。一旦核准,要不要撤銷或中止國家規定辦理,與指揮中心無關,也不是指揮中心不解編的公衛學理依據。既然這些當權者一直將防疫政治化,老百姓就該用選票來決定指揮中心是否解編,不必再多費唇舌。











民進黨要典當「教育布」了


2022-10-03 04:14  聯合報/   張鐸/大學兼任副教授(高雄市)
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因論文抄襲風波,黯然退出桃園市長選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二日聯合報社論「挺抄襲打學歷,民進黨正在摧毀國家教育」,點出接二連三的抹黑影響的可能只是一屆選舉,但民進黨踐踏學術倫理與大學自主,會讓國家高教育才與樹人大計崩毀。民進黨摧毀的是教育。

明眼人應該可以看出,民進黨為了執政,不斷將國家資產拿去典當換取選票。我們姑且回顧洪仲丘案,在野的民進黨為凸顯馬政府的執政無能,不惜將國防部典當成「國防布」,上萬群眾不查,以「國防布」的訴求上街抗議,有如盲目在典當契約上集體蓋章同意。國防部是全民資產,卻被民進黨典當換取到該黨想要的政治利益。導致現在不僅兵力及訓練(國防資產)不足,更產生官多兵少,令美國憂心的畸型兵力結構。

民進黨要如何贖回則沒有人在意,因為所有的人都有「殘缺的認識論」,也就是說,人們對於不知道的事都會仰賴所信任的人,綠營人士也知道當下兩岸關係可說是兵凶戰危,相信綠營的人士被民進黨透過「認知的滲透」強化了「殘缺的認識論」,所以沒有人在意何時「國防布」可以贖回成「國防部」?

另一個典當則是外交部將海峽中線典當換取裴洛西的快閃到訪,海峽中線將如何贖回?患有嚴重「殘缺的認識論」的選民則全然無知。

為了年底選舉的政治利益,民進黨這次要典當同樣屬於全民資產的「教育資產」。林佳龍追打侯友宜的學歷,警大不直接證實或澄清相關質疑,反將議處向媒體回應說明的承辦人員,看來是以「誠」為校訓的警察大學也急著要在民進黨典當「教育資產」的契約書上蓋章,以後要如何贖回警大的「誠」?警大現任的長官們是否深思熟慮過?

綠營持續在論文、學歷議題上打泥巴戰,要將教育部典當成「教育布」,踐踏學術倫理、大學自主將如何受到打擊,都已非民進黨當前選舉思維的選項。民進黨為求勝選,典當屬於全民的教育資產,國家高教育才大計亦將如海峽中線一般,一去不回。















金魚腦與速食文化 助長選舉抹黑


2022-10-03 04:14  聯合報/   張家羽/文字工作者(雲縣斗六)
年底九合一大選將至,台灣民眾已習慣每兩年就有選舉輪流上演,一張張候選人臉孔後面,都靠龐大銀彈支撐。圖為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隨著大選日子逼近,許多政治攻防也越趨白熱化,泥巴戰屢見不鮮,舉凡身世、頒獎、研究計畫、學位論文等,任何議題都可以作為政客「黑化」的目標。即便如今社會氛圍已充斥滿滿的厭倦與反感,但政客們抹黑的手段依舊層出不窮,難道政治人物只剩潑髒水的能耐嗎?還是政客們另有算計呢?為何泥巴戰,能在台灣政壇大行其道?

第一項原因就是「速食文化」的盛行。當今科技與通訊技術發達,伴隨而來的是讀者速食主義,對於網路評論或新聞訊息的認知,皆採快速消化至上,因此許多讀者往往在看到新聞標題時,便馬上決定自身立場並參與評論(或唾罵),所以許多政治立場鮮明的媒體,均會運用此手法,在第一時間蠱惑讀者,這也就是眾人熟知的「標題殺人法」。

此外,部分人士也會製作議題「懶人包」,也是常見的抹黑手法,透過斷章取義的擷取資訊,將事件簡化並製作聳動又具張力的訊息,不僅大肆宣傳,更據以作為攻訐對手的利器。

另一項原因,則是部分國人有「金魚腦」的特性。不可否認,部分國人對於公眾事務及新聞事件,總是健忘的。隨著新聞報導的趨勢,有些民眾總是被動性的參與評論,判斷思維被媒體播報節奏牽制;因此只要當紅的議題一出現,即象徵著之前引發熱議的公眾事件就此被取代。所以許多政治人物都在自家人於輿論平台戰敗後,隨即找尋抹黑新標的,開闢新戰場,將社會矛盾與輿論壓力轉嫁對手。

當政治氛圍越是詭譎,國人思維應當要更清晰,保有足夠的自主思考,避免淪為政治人物的「廉價打手」。



李清志/前谷歌時代的旅行地圖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李清志/前谷歌時代的旅行地圖




李清志/前谷歌時代的旅行地圖


2022-10-03 06:14  聯合報/   李清志(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暑假期間,我和設計師學長王子亦,進行了一次開吉普車沿海岸線前進的環島旅行。在旅程停留的餐廳裡,我拿出紙本地圖來研究,攤開地圖時,我發現對面一對年輕男女竟然露出吃驚的表情,他們可能從未看過地圖?或是他們覺得這兩個大叔,可能是從古代穿越時空來的奇人?

我們在進行環島規畫時,就特別去買了紙本地圖。一方面紙本台灣地圖可以給我對台灣有全面性的了解;另一方面,我們要沿著海邊行駛通常谷歌導航地圖並不喜歡引導我們走這些道路,谷歌喜歡帶我們走又快又省時的路線,可是那通常並不是我們想走的路線,我們有時候要走的地方,甚至連道路都沒有。

例如從台東到鵝鑾鼻,感覺好像很近,可是谷歌導航就一直要帶你走南迴,然後從恆春西海岸繞過去,因為谷歌覺得這是最快的道路。我們只好自己摸索,然後才發現,沿著海岸線環島並非想像中的容易,特別是從台東到鵝鑾鼻,會遇到一個自然保護區、一個飛彈試射基地,都必須繞道遙遠曲折的山路,才能回到海邊。不過還好天氣不錯,最後終於在天黑前來到滿州鄉

使用紙本地圖的好處,在於使用者可以對旅程先有概括的認識,而且旅行結束後,你腦海中就深深烙印著那個地區的地圖,永遠不會忘記。我還記得以前我有一本東京廿三區地圖,我在九○年代,每次去東京旅行,都帶著這本地圖,每次帶著這本地圖集,內心就有安全感,因為知道不會迷路;因為這本地圖集,經過多年的東京旅行之後,我對東京的方位幾乎瞭如指掌,這本地圖集幫我建立起腦海中的東京地圖

現代人旅行,不再使用紙本地圖,所有人都用手機裡的谷歌地圖,雖然很方便,谷歌大神隨時會告訴你如何前進,走哪條路,以及是否要加油,哪裏有測速照相機等等,非常貼心,也非常仔細;不過太常依賴谷歌的旅人,會變得失去方位地理概念,甚至失去網路連線時,可能會陷入不知所措的窘境。

我其實有一種比較古典的概念,就是每個人其實都應具備閱讀地圖、使用指南針的基本能力。就像航海家,即便是在現代有著高科技衛星導航系統,在基本訓練中,仍舊要會看星座讀海圖要會看燈塔標示位置,這也是為什麼在谷歌衛星導航時代,我們的燈塔依舊還在運作原因

燈塔是暗黑中的明燈,同時也是航海人的地標。在大叔環島旅行過程中,我們也走過好幾座燈塔,藉此標註我們的海岸線旅程,從北邊鼻頭角燈塔三貂角燈塔,到南邊鵝鑾鼻燈塔西邊國聖燈塔王功芳苑燈塔,以及觀音白沙岬燈塔等,我們好像畫連連看的小朋友,只要把這些燈塔連在一起,就可以環島一周。

紙本地圖另一個好處就是,我們可以在地圖上加註許多地點、畫下許多走過的路徑,甚至加上一些地圖上沒有的秘境與神秘空間,讓這張地圖成為獨一無二,屬於這次旅行的紀念品。我們當然也特別把燈塔位置加註在地圖上,也把好吃的小吃店家、賣棉麻織品的風格小店等,都加註其上,將來只要翻開這張地圖,就可以閱讀出許許多多旅行的點滴記憶

對於很多年輕人而言,沒有谷歌地圖,幾乎就失去了旅行的能力!或許可以試試看,把谷歌地圖丟掉,拿出紙本地圖來,重新拾回那種與生俱來、古典的導航本能,你將會發現前谷歌時代的旅行方式,其實充滿著許多不一樣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