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6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促回流台商升級 協助產業再興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ECFA照妖鏡,蔡英文販賣恐懼騙很大
◆  聯合報黑白集/用嘴蓋比較快
◆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停火曙光乍現







經濟日報社論/促回流台商升級 協助產業再興


2019-10-26 23:3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台灣今年的出口未臻理想,幸而台商回台投資潮適時填補缺口,使得今年經濟表現遠較東亞競爭國家來得亮眼。台商回台投資,除了支撐經濟成長數字,更被視為是台灣長期產業再興的契機,不但製造業榮景可期,也可望降低對中國紅色供應鏈的依賴,甚至有機會在未來美國主導的「非紅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
台商的製造能力向來備受肯定,隨著台商回台投資的錦上添花,台灣的製造業的確有機會再創榮景,但我們也必須指出幾項隱憂。首先,台商製造能力雖強,但仍普遍各自零散鑲嵌在供應鏈的某些片斷層次中。這些供應鏈是我們依附的對象,而非台灣所能主導,因此我們也難享有價值的分配權過度重視供應鏈,正說明了台灣經濟的依附性很強如果希望提升經濟自主性,這就是一個值得擔憂的問題。
其次是產業發展圖像或願景不明確。目前回台投資的台商,從因應未來5G發展的網通產業到若干傳統產業,不一而足。正面來看是產業全面回台,但也凸顯了在台商回台潮中,投資金額比產業圖像或願景更受重視。儘管政府行動方案提供的誘因機制,希望篩擇高附加價值、居供應鏈關鍵地位或符合5+2產業創新計畫的企業,但看起來還是期待強化在既有供應鏈中的優勢,看不出未來產業發展的圖像規畫。
第三是台灣有限的資源如何支應大量投資。過去十多年來,台灣投資低迷,經濟成長率普遍低於全球平均;即使如此,台灣還是產生所謂五缺問題。今年台商回台已有約6,000億元規模,如果台灣製造業因而再興,土地、水、電、勞工的供給窘迫情形勢將與日俱增。重要的是,政府顯然不讓市場處理資源有限的問題,全然視為政府責任而攬在身上,如此很容易導致資源錯置與無效率使用;當政府解決了一缺,往往就製造了其他數缺,這種循環很難見到終點。
既然存在上述隱憂,政府對於台商回台,就不能只著重在規模上的期待,或是頂多準備若干篩選機制來誘導台商回台「升級」。既然台灣的資源有限,避免亂槍打鳥、分散資源就是重要原則。
首先,必須正視供應鏈的依附性儘管台灣致力孕育隱形冠軍或中堅企業,但也難以擺脫過度依附於他國供應鏈的困境。全球製造強國莫不有最終產業,來確保中上游產品的出海口及最終價值的分配權。我們的產業願景,不可完全漠視發展最終產品的重要性。
再者,台灣的資源顯然無法支應過多不同產業的發展,應當有所取捨。政府既不期待高耗能、低效率的產業或企業回台,甚至願協助在新南向國家建立生產基地,以因應企業移轉所需,那麼對國內既有的類似產業,也可引導至這些海外新生產基地,不但可以釋出資源來發展更高階的製造業,也可創造海外群聚之效。
另一方面,既然資源有限,台灣應該更善用腦力這項最無限的資源,亦即製造業服務化製造業服務化本是政府過去三業四化政策中的領頭政策,就是為了解決製造業的發展瓶頸。台灣有製造業的優勢,卻不見得樣樣都要留台生產;日本擁有強勢製造業,卻常將不再具國內生產優勢的產業外移或讓出,以保有最具附加價值的產業在國內生產,足堪借鏡。
日本另一個值得效法的做法,是政府不過度介入資源的提供,而是由市場來解決資源有限的問題。日本同樣是資源有限的國家,由市場處理資源短缺的問題,最能激發企業精神或企業能力這項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使市場中永遠保留最有競爭力的企業。
反之,若政府努力提供資源來協助企業,可能五缺不再,卻缺了最重要的企業家精神,實有悖於產業再興的目標
台商回台值得慶幸,但唯有將有限資源善用到對的地方,才能真正做到產業再興,也才有機會回復高經濟成長的榮景。









聯合報黑白集/蘇揆與魔鬼的距離


2019-10-27 00:2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長蘇貞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長蘇貞昌讓人民一日數驚,先是批評馬英九及其密友律師等人「魔鬼現形」,並扣以賣台紅帽;繼而強調兩案凶手定讞就該執行死刑。律師出身的蘇揆言論如此乖張,讓人懷疑他與魔鬼之間的距離。
如果律師幫凶嫌辯護就是魔鬼,那謝長廷曾為陳進興案辯護,所以謝也是魔鬼?而蘇貞昌律師沒為凶嫌辯護過?刑事訴訟法「強制辯護」規定是不是也該廢了,否則豈不是強迫公設辯護人當魔鬼?但被告的基本人權呢?這是躲在人權與法治面具下的魔鬼現形?
蔡政府打假新聞,送辦絕不手軟;蘇貞昌卻含沙射影,大搞假新聞。他影射說馬英九的密友律師到香港為港府反送中解套擘畫,並指控這些「魔鬼和魔鬼中的魔鬼」賣台;但政壇皆知的馬英九「密友律師」陳長文表示,過去一年沒去過香港,一句話揭穿蘇貞昌的政治心魔
蘇揆更與民進黨立委唱雙簧,點名兩個特定個案定讞就該執行死刑,但其中一案其實未定讞。他不僅干預法務部權責,更在指導法院判決。蔡政府原「拒收」港嫌,後迫於輿論改口「可以來了」,但蘇揆一反民進黨長期挺廢死態度,大談執行死刑,形同恫嚇港嫌別來投案政治算計至此,司法主權可割可棄,司法獨立與人權價值亦皆可拋
蘇貞昌曾違背神前誓言而參選,遭諷「連神明都敢騙」。民進黨不在乎蘇貞昌與神明的距離愈來愈遠,但民眾在意與魔鬼距離愈來愈近的閣揆還適任嗎








聯合報社論/從美中貿易戰談未來全球經濟風貌


2019-10-27 00:1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美中對抗,短期內恐難化解。(美聯社)

美中貿易談判本月稍早雖達成第一階段協議,但嚴格說來,這只是雙方各有國內壓力的情勢下不得不為的妥協。川普政府正面臨彈劾事件,而總統大選當前,美股又起伏動盪不定;中方則有經濟下滑、物價高漲的難題,也唯恐失業率遽增。自去年四月美國對中發動貿易戰至今,雙方你來我往的結果,課徵的關稅幾乎已涵蓋所有雙邊貿易品項;但市場仍認為全面性貿易戰及出現相互毀滅結果是可避免的,不少專家將判斷失誤怪罪於川普總統太「不按牌理出牌」。
所謂按牌理出牌是指依照理性分析作出行動經濟學上稱為理性選擇理論」,即指經濟行為者在作決策時會善用所知訊息,理性分析、比較各種可能行動的利弊得失,從中選出最划算的決策。例如國際貨幣基金(IMF)奉理性選擇理論為圭臬,即認為在雙方衡量得失下,美中貿易戰應該有解,且許多市場人士也認為美中兩國最後應會理性地「察覺」互鬥無益。但事實上,許多歷史經驗顯示,兩個強權國家捉對廝殺的故事結局,往往不是走在理性預期的軌道上。
對此,哈佛大學政治學教授埃利森早就指出,在研究大國相爭時,若過度相信經濟利益原則,並以理性選擇進行利弊分析,極可能會推導出全盤錯誤的研究結果。原因在於,相關大國的內部決策團隊並不全然以經濟利益作為決策依歸,而是以實踐信念為要務。所以,分析大國對決時,必須進一步考量其政府核心決策圈的組織與思維。
觀察近兩年的美中貿易爭端,即可發現,在民國107年(二○一八年)年中以前,美國貿易政策核心決策圈涵蓋對中國採鴿派態度的「全球主義者」(Globalist),國家經濟委員會前主席柯恩經濟顧問委員會前主席哈塞特同時,也有鷹派的國家主義者」(Nationalist),國家貿易委員會主席納瓦羅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因此,在全球主義者的遏止與緩和下,民國107年(二○一八年)上半年之前美國的對外貿易爭端還是相對克制的,而美中貿易戰雖漸次升溫,卻未上升至幾乎全面性衝突的地步。但在民國107年(二○一八年)中以後,隨著柯恩、哈塞特相繼離開核心決策圈,對中國持鷹派態度的庫德洛取代柯恩執掌國家經濟委員會,美國的貿易政策制定則演成由鷹派獨攬大權的局面
然而,目前盤據美國政府經貿高層的國家主義者,追求的並不是中國在貿易上的經濟讓利,而是希望中國能放棄國家資本主義。說穿了,貿易戰只是川普等鷹派分子敲打中國政府的工具而已。美國鷹派分子之所以有恃無恐,主要是他們相信美國藉由掌控全球金流、資訊流及供應鏈三大渠道,加上強盛的經濟實力,必能迫使中國屈服。也就是說,迫使中國經濟轉變成合乎西方體制的情況,才是國家主義者的終極目標
換一個角度看,中國當權者當然也清楚地知道,領導階層的權力基礎來自經濟資源的掌控。以習近平為首的領導層,當然不可能放棄國家資本主義,這可從近年來中國陸續將民企「國有化」得到印證。
要言之,美國想要的,中國給不起中國能給的,美國不想要。如此一來,貿易戰恐怕沒有真正休止的一天。畢竟,川普已打開美中矛盾的潘朵拉之盒,抗中立場已成為共和黨與民主黨寥寥可數的「共識」。由此可知,無論民國109年(二○二○年)誰贏得美國總統大選,新執政者在經濟活動上與中國「脫鉤」(decoupling)的程度只會愈加擴大,並意圖制止中國崛起,以便讓美國持續保持其全球秩序唯一制定者的地位
因此,在美中對抗能量遲難消褪的情況下,過去雙方合作促成的全球共榮,只怕僅能追憶,難再復見。未來的全球貿易風貌,也肯定與美中貿易戰前截然不同,這將是後續分析美中貿易戰的嚴肅課題。

【即時短評】當年小律師 如今「老大哥」?

◆  【即時短評】當年小律師 如今「老大哥」?

◆  【即時短評】送陳同佳來台恐違反兩公約 管浩鳴先來喬
◆  【重磅快評】蘇貞昌步步為營?國人恐怕要步步驚心了
◆  【即時短評】學賴清德 吳敦義或能提出漂亮不分區名單
◆  【即時短評】陳同佳事件 政府自斷跨境打擊犯罪活路
◆  【重磅快評】蔡政府「假鬼假怪」 陳同佳「心情麻麻」
◆  【重磅快評】蔡政府別盤算把陳同佳煉成芒果乾
◆  【重磅快評】高鐵東延宜蘭不是夢?
◆  【即時短評】打出選戰節奏還不夠 韓要拿回議題主導權
◆  【即時短評】接人犯踢鐵板 3套劇本太爛?
◆  【重磅快評】點名陳明通、徐國勇下台 為何沒冤枉?
◆  【重磅快評】蔡政府「三套劇本」的鬧劇
◆  【即時短評】2020是馬英九、蔡英文 雙英對決嗎?
◆  【即時短評】台港政治過招 人犯接得回來?
◆  【重磅快評】馬英九的哽咽 毀了蘇貞昌的「好日子」?
◆  【重磅快評】林佳龍應把普悠瑪事故真相當首要
◆  【重磅快評】拒收陳同佳大歪樓 蔡政府把民眾當傻瓜
◆  【即時短評】民進黨把陳同佳當成了民主前輩?
◆  【重磅快評】樹欲靜而風不止:李顯龍揭穿蔡英文的面具
◆  【即時短評】高教千瘡百孔 私校轉退條例仍遙遙無期
◆  【重磅快評】丟馬英九的鞋與砸韓國瑜的蛋








【即時短評】當年小律師 如今「老大哥」?


2019-10-26 23:26 聯合報  記者林河名
行政院長蘇貞昌26日出席警專校慶受訪時,再批前總統馬英九與「馬友友」過去都為威權服務,吃香喝辣,「今天還有那個臉來講人權?真是!」記者杜建重/攝影


港人陳同佳涉嫌在台殺害女友案,一周來引發朝野互批。國人都關切另案在港獲釋的陳同佳何時來台受審,但蔡政府批評港府的同時,砲口更對準在野黨,行政院長蘇貞昌的話愈說愈重。而從「芒果乾」到「魔鬼說」,似乎要講主權、人權,都成了民進黨的專利。
陳同佳案引起國人關注,蘇貞昌今天說「台灣政府的態度,始終一致」,「我們一開始就是要辦」,但對照蔡總統周三說「既然香港政府不願意行使司法管轄權、不願意替香港人伸張正義,那就由我們中華民國台灣來處理」,可見「香港不辦,我們辦」有其轉折,蔡政府是否「態度始終一致」,社會自有公評。
在香港政局動盪的此際,陳同佳案更添政治敏感,官員發言尤宜謹慎。蘇貞昌直指「馬英九的密友律師到香港為港府『反送中』解套、擘畫」,「政協牧師居間跑腿、『牽猴仔』,國民黨再來吆喝、唱和」,這是何等嚴厲的政治指控?姑不論蘇未提實證,也別忘了,香港牧師管浩鳴來台還曾透過民進黨籍國策顧問黃承國引見內政部長徐國勇,其實是奔走藍綠之間
更何況,此案引發輿論熱議,主要是蔡政府在處理過程被質疑未能兼顧司法主權,甚至干預司法獨立,而這正是法律的ABC。若要論誰是「魔鬼」,如此犧牲國家形象的作為,豈非更為可議?
蘇貞昌今天說,當他還是個年輕律師為人權奔走時,馬英九和「馬友友」們都為威權服務,「今天還有那個臉來講人權?」此話更是匪夷所思。美麗島事件至今已滿40年,去年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大敗後,代理黨主席林右昌才說人民已經不欠民進黨」,難道因為目前蔡英文選情看好,民進黨已不必謙卑,只此一家可以代言「人權」?
蘇貞昌今援引「一九八四」作者歐威爾評論當年附和希特勒的政客們,作為回應馬英九及陳長文,已有不當影射之虞;更諷刺的是,「一九八四」的精髓,在於歐威爾筆下的「老大哥」象徵極權統治及對公民無處不在的監控。當年有為的「小律師」,如今動輒罵人「魔鬼」、戴帽子,難道不擔心過度指控,變成民主社會最可畏的「老大哥」?


聯合筆記/日皇登基 外交角力

◆  陳長文:蘇貞昌律師忘了法律人的誓言嗎?
◆  美口頭挺台 不如先正名建交
◆  奇怪的台灣高教減招邏輯
◆  文化與科技該如何結合?
◆  願景回響/用消費選擇 支持環境永續
◆  蘇揆暗示...港嫌來台必死無疑?
◆  蘇貞昌、謝長廷沒為兇嫌辯護過?
◆  聯合筆記/日皇登基 外交角力
◆  漫畫/魔鬼在哪裡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日皇登基 外交角力


2019-10-25 23:36 聯合報  蔡佩芳
日皇德仁22日在皇宮正殿,舉行向海內外宣告即位的登基大典「即位禮正殿之儀」。 (美聯社)

日本德仁天皇的即位禮正殿之儀本周莊重登場,世界各國元首、皇室齊聚,多達一百九十一個國家、區域、國際組織派代表觀禮。日本首相安倍也展開馬拉松會談」,四天內與約五十國政要會談
安倍的馬拉松會談以會晤印度洋島國、馬爾地夫總統索里揭開序幕,安倍向索里推銷他所倡議的自由開放的印太構想,希望位於海上交通要衝的馬爾地夫可以強化與美日的合作。親印度的索里在去年九月總統選舉擊敗立場親中的當時總理雅門,奪得政權,讓中國推廣一帶一路上栽了跟頭
中國大陸派出中共國家副主席王岐山擔任特使王岐山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比起民國79年(一九九○年)中方派往出席前日皇明仁即位禮的時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吳學謙,王岐山級別更高。而王岐山是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重要盟友,習近平第一任時,王岐山擔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主導反腐運動,為習近平清除政敵
雖然雙方會談氣氛稱不上和諧,安倍關切香港問題、東海局勢,要求中方積極應對北海道大學教授在內多名日本人遭中方拘留一事,但王岐山訪日仍被視為中方展現重視對日關係的姿態,為習近平明年春季以國賓身分訪日暖身。
至於近一年陷入冰點的日韓關係,南韓比照民國79年(一九九○年)總理姜英勲為特使的前例派出二把手、總理李洛淵代表觀禮,李洛淵從任國會議員時便擔任韓日議員聯盟幹事長,是文政權內少數的知日派,此行還帶了文在寅親書轉交安倍。不過據韓媒報導,南韓原本期望總統文在寅能親自訪日,只是最後未能實現。
雖然安倍會李洛淵沒有達成任何具體共識,日韓對立消解也還稱不上看到曙光,但這是自去年十月二戰時期強制徵用勞工訴訟紛爭以來,首次領導人層級會談,兩人會談約廿分鐘,比南韓媒體預期的十分鐘多了一倍,被譽為即位儀式超越惡化的日韓關係框架。
反而是日本最重要的盟友美國僅派了交通部長趙小蘭代表觀禮,安倍與趙小蘭的會談也只有短暫的十五分鐘,讓人玩味
時隔三十年舉辦的日皇即位禮是個隆重儀式,更是盛大外交舞台,各國派誰擔任特使,也反映出該國對日關係的態度,慶典下國際局勢角力各方拉鋸










陳長文:蘇貞昌律師忘了法律人的誓言嗎?


2019-10-25 23:38 聯合報  陳長文/律師(台北市)
行政院長蘇貞昌說,原來早在幾個月前,馬英九的密友律師(指陳長文)已到香港,為港府反送中解套來擘畫。但陳長文表示,過去一年他根本沒去過香港。 記者葉信菉/攝影

親愛的蘇律師,為了讓我可以好好的寫這一封信,首先容我「對號入座」一下,如果,你所謂的「馬英九的律師密友陳長文。那麼,我可以先告訴您,你說這位「律師密友」「早在幾個月前,已經到香港為港府反送中解套、擘畫。」先別說無官無職的長文,沒有「能力」去為港府反送中解套。事實上,過去一年,我根本沒去過香港。
然而,有些政治人物的說謊已是常態,所以,我也不意外蘇院長的栽贓抹黑只是有些感慨,為了政治,人性竟是如此廉價
但今天,我想寫信的對象不是蘇貞昌院長,而是蘇貞昌律師。我想和通過律師高考執業的蘇律師聊聊,你還記得,你當律師時的法律人信念嗎?當蘇院長用「馬英九的律師替兇手辯護」,導引出「魔鬼一一現形」時,我不是政治人物,沒有興趣和「蘇院長」做政治口水戰,但我卻必須問問「蘇律師」,還記得美國著名的人權律師丹諾的名言:「一個人在未定罪前,都是無辜的」、「我恨罪行,但從不恨罪人」。
這二句名言,對法律人來說,幾乎可以說是法律人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是的,陳同佳涉嫌在台灣殺害女友,是犯罪嫌疑人但蘇律師可還記得,刑事被告受辯護人協助的權利,是聯合國保障的基本人權,刑事訴訟法第卅一條也規定,殺人罪屬於強制辯護」,被告不委任辯護人,審判長也要指定公設辯護人或義務律師來辯護
什麼時候,律師為犯罪嫌疑人辯護,竟成了「魔鬼」?我不能理解,為什麼當了「行政院長」後,蘇律師怎麼會連「正當法律程序」、「無罪推定」這些法律人的ABC都忘得一乾二淨?謝長廷大使當年答應為陳進興妻子辯護,難道他也是蘇院長口中的「魔鬼」嗎?
也許,現在的蘇院長早已忘了當年蘇律師的法律人信條但當了一輩子律師的長文,卻一日不忘法律人該有的責任和原則。不管是陳同佳,還是當年的陳進興,都有權利聘請律師為他辯護,而當律師願意接受委託時,他就擁有二個必須信守的原則。第一,要確保他的當事人,不會在證據未確的情況下被定罪;第二,如果證據確鑿,要確保他的當事人不會受到不合理的懲罰。這就是現代法治賦予律師的忠實義務
我很喜歡紀伯倫曾說的一句話:「把手指放在善惡的交界之處,就可以碰觸上帝的袍服。」法律人的工作,正是一個指觸善惡的工作,這本是上帝的權柄,法律人能不戒慎,能不恐懼?我一直如此的自我期許。蘇律師,同意嗎?








美口頭挺台 不如先正名建交


2019-10-26 00:00 聯合報  蕭徐行/獨立評論人(台北市)
美國副總統潘斯演說觸及兩岸三地。 (美聯社)

「胡蘿蔔」與「棍子」的軟硬兼施作為是美國傳統外交政策的SOP,所以即使美國對外宣稱一直與中國在進行貿易談判,華府仍致力在平等互惠基礎上與北京建立務實合作關係,而且不斷釋放有望在十一月APEC峰會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的訊息;然而,副總統潘斯日昨又發表對中國大陸政府措辭嚴厲的講話。
潘斯在演說中指責北京繼續打壓實行民主的台灣國際空間,他也強調過去一年,大陸通過金錢外交誘使另外兩國與我斷交轉而承認北京,增加台灣民主壓力;他又說,美國批准了更多對台軍售,以展示對台灣的支持,並呼籲國際社會,與台灣交往不會威脅和平,而是會維護區域和平。
這是潘斯連續兩年代表美國川普政府對中國大陸壓迫台灣外交空間與生存保障提出強烈抨擊與批判,然而一年過去,除了口頭保證外,民進黨政府不斷對美國老大哥展現善意下,美國給過什麼實質的政治與經濟利益?反而是邦交國離去,台灣沒什麼機會參與國際活動,我們在國際社會顯然被邊緣化、隱形化了。
美國如果真的在乎台灣這個夥伴,最直接有效的做法,就是稱呼台灣正式國名「中華民國」,與台灣恢復正式邦交關係,接著把AIT正名為美國駐中華民國大使館。其次,出售如F-35之類的先進軍事裝備給台灣,更跟台灣即刻洽談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好讓台灣窒息的經濟困境喘一口氣。
美國的中國專家葛來儀日前表示,中美兩國現今在「台灣議題」上的見解非常不同,在所有中美摩擦裡,是最有可能導致兩國發生軍事衝突的議題,甚至直指台灣是中美利益衝突的核心。
川普為自身政治考量,不惜「無條件」即刻撤出敘利亞,讓中東戰火稍歇的局及暫歇的種族仇殺再起。反觀民進黨政府,三年來一面倒向這樣「自私」又「自利」的美國,反而和鄰近的中國大陸甚至香港政府動輒惡言相向,溝通無門,如果遇到像這次美軍在敘利亞北部即刻撤離狀況,那時我們應對方案為何?
政府應即刻要求美方實現上述的承諾來表示美國「真挺台」的態度與決心,否則任何口頭承諾就像空氣,在以國家利益至上的國際社會中只是一張薄薄的空頭支票。









奇怪的台灣高教減招邏輯


2019-10-25 23:56 聯合報  王釗洪/兼任教授(嘉義民雄)
少子化嚴峻,部分私立科大呼籲公私立科大同步減招,但教育部表示,國立科大校數比國立大學少很多,如果國立科大減招,學生進入國立機會下降,國中生更無意願選讀高職,對國家產業發展更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報教育版日前報導,由於少子化嚴峻,部分私立科大呼籲公私立科大同步減招,但教育部搖頭,表示「國立科大減招,學生進入國立的機會下降,對國家產業發展更傷。」這個論點漏洞百出, 實在難以服人,難道國立科大不減招甚或增招,對國家產業發展就大有幫助嗎?
目前台灣高教學府(不計體育、藝術等專業),依國立vs.私立、普通大學vs.科技大學的組合,可分成四種型態。在正常情況下,這四類學校對國家產業發展的貢獻是一樣的,只是領域不同、方式不同而已本應一視同仁、公平對待
不意,教育部不知從何時起,對國立、私立就是大小眼。好像偏心的父母,對兒子錦衣玉食,養得白白胖胖,還買勞力士、保時捷,身邊伴侶一天一個換不完;女兒則是衣衫襤褸、骨瘦如柴,身邊不但沒有白馬王子,還不時被嗆「我就知道妳不行」。
世界科技、學術快速進步,不同領域時起時落,有些或因就業困難,或因環境改變、生源減少,減招責任當然要由國立、私立學校同步分攤,因為它們使用的都是國家資源。如果某個領域是某些私校的強項,反而是某些國立學校的弱項,這些國立校系就應該減招。教育部應該隨時掌握各個公私立學校各領域的強弱消長,而不是盲目出手,一條竹竿打翻一條船。
英國泰晤士報THE公布了二○二○世界大學電腦科學領域排名,台灣的私校亞洲大學世界排名五六二,逢甲排名六四六,贏過許多國立大學及國立科大。如果有一天電腦科學不再像今天這麼火紅,按照教育部的邏輯,難道要叫亞大及逢甲減招,而保留一些墊底的國立大學或科大,國家產業才能大展鴻圖?
教育部另一個似是而非、不探究裡的說詞是,國立科大減招後,學生進入國立的機會就下降了。試問為什麼學生都要搶進國立大學或科大?真的都是因為國立強過私立嗎?教育部難道不知,這只是因為國立學費較低廉而已!這難道不是教育部長久以來對國立補助、又嚴管學費的政策有以致之?
衷心期望政府對高教、學術減少管制,因為管制多一分,資源浪費也多一分。盡量開放公私立學校公平競爭,讓有心辦學的私校有茁壯的機會,是造就像美、歐、日等國優秀私校與優秀公校並駕齊驅的不二法門。










文化與科技該如何結合?


2019-10-25 23:58 聯合報  劉新圓/國政基金會副研究員(台北市)
故宮與高美館合作的「國寶新境新媒體藝術展」,圖為結合文化與科技的故宮懷素狂草名作「自敘.心境」虛擬實境體驗內容。 圖/故宮提供

拜讀民意論壇廿四日「藝術帶頭,科技與文化才能融合」一文,個人有些看法。
其實,所謂文化創意產業的產生,就是源自文化與科技的結合愛迪生發明留聲機,開始將的技術跨進了文化與藝術。靠著電的科技,音樂演出終於可以被固定下來,並且衍生出唱片業,使經典的演出得以無限複製,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銷售到世界各地。電影與電視則是更進一步,讓綜合性的表演藝術,變成可量產與行銷的產業。美國文化之所以強勢,主要也是透過文化產業無所弗屆的力量
然而,文化與科技結合,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困難重重。最主要原因,仍在隔行如隔山。尤其各門專業一日千里,要培養專精一行已經很辛苦了,更何況是跨領域?猶記得以前某研究所,以結合電腦與音樂為號召,最後仍不得不走回純音樂的路。
不過,個人曾在音樂系選修多媒體以及電腦與音樂的課程,雖然無法做到專精,但至少對數位化有初步的了解,並且可以簡單地操作機器,自製微電影與數位音樂。當時修過相關課程的同學,後來確實有人在流行音樂界嶄露了頭角。
所以,如果要讓藝術與科技對話,培養跨領域人才,比較可行的辦法,就是在最短時間內,讓專研藝術者學習簡易的科技課程,專研科技者學習簡易的藝術課程,然後讓這些人組成合作團隊,碰撞出創意。
可是,不同領域人才碰撞創意,終究得有明確的目標才有合作的意義。就文創業的觀點,自然是必須研發出競爭力強的商品,才不會做白功。舉個例子,據說不少好萊塢知名動畫,如阿拉丁》、《泰山》、《獅子王等都是台灣代工的台灣不乏動畫繪製的人才,為什麼卻無法自製出行銷國際的動畫大片呢
因為研發、自製新產品需要高成本,而電影、電視劇這種文化產業的龍頭,還得面臨高風險。像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流的環境,真正打得出知名品牌的企業,可謂鳳毛麟角。
推動文創業,如果不把重點放在真正的龍頭影視產品,那麼一切都是空談。倘若有足夠的資金與商機,就可以吸引人才投入,刺激不同領域人才的對話,文化與科技自然非結合不可,似不必太刻意為之。
只是放眼望去,誰才有足夠的資金與魄力呢?大概只有政府或大企業了吧?問題是,敢不敢放手一搏呢?









蘇揆暗示...港嫌來台必死無疑?


2019-10-25 23:45 聯合報  韓敬/退休國中老師(新北市)
立院施政總質詢,行政院長蘇貞昌備詢時表示,死刑既然定讞就該執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院總質詢,閣揆蘇貞昌被問到對執行死刑看法時表示,政府以最嚴謹的態度來面對死刑,但有些罪惡天地不容,例如「燒死自己六位親人,或是當著母親面前把孩子的頭割斷」,諸如這些案件,死刑定讞就該執行。
廢死聯盟聽了蘇揆這番話,不曉得要站出來抗議還是認同,但如聯想到港嫌陳同佳箱屍案,筆者認為蘇貞昌等於是在暗示,陳同佳若來台受審,即便是有理律這種大律師公司為其代理訴訟,難逃一死是可以預見的,因為蘇院長已經提早告訴檢察官和承審法官了。想到來台投案只有「送死」一途,陳同佳還要到台北從容受刑?
有律師資格的蘇院長竟如此「選擇性」要求特定受刑人必須執行死刑,希望學界站出來反駁抗議至於支持死刑犯必須執行的國人,何妨也透過輿論給法務部壓力,讓定讞的死刑犯槍決吧










蘇貞昌、謝長廷沒為兇嫌辯護過?


2019-10-25 23:42 聯合報  林清汶/世新大學法律系兼任副教授(台北市)
行政院長蘇貞昌(右)赴立法院備詢前被媒體問及最近傳出有藍營法界大老獻策讓陳同佳來台「被自首」,蘇貞昌表示魔鬼已經一一現形。 記者葉信菉/攝影

蘇貞昌院長廿五日赴立法院備詢前,被媒體問及有藍營法界獻策陳同佳來台「被自首」傳聞時;蘇院長生氣脫口稱「現在看來政府步步為營是對的,原來早在幾個月前,馬英九的密友律師已經到香港為港府反送中解套、擘畫,他的律師替兇手辯護,馬英九再哽咽、扮演同情被害家屬,政協牧師居間跑腿『牽勾仔』,國民黨再來吆喝、唱和,現在魔鬼已經一一現形,呼籲大家一定要小心警慎、小心被賣。」
果真如蘇院長所言,馬英九的密友律師到香港為替兇手辯護策畫等事宜,讓兇嫌到台灣來審判有何不妥?依刑事訴訟法第卅一條規定「最輕本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案件」,於審判中未經選任辯護人者,審判長仍須應指定公設辯護人或律師為被告辯護;即縱使是對作奸犯科之人仍然要維護他既有之權利。律師維護被告人權本屬天經地義;蘇院長曾任律師,難道不曾為不法之兇嫌被告做過辯護?謝長廷不也曾經為陳進興案件辯護?
本案原屬單純之法律事件,適逢選舉將至,經過政治人物不斷操作炒作後變得詭譎多變,已失去法制原貌但多數民眾心中會有一把尺,是非還是會判斷。蘇院長最近多次辛辣之語極盡嗆鼻之能事,但這不怕引起多數中間選民反感或厭惡?為今之計,是本案盡速回歸法律面,讓陳同佳盡快來受審,以彰顯國家主權,不要太多無謂的政治算計










願景回響/用消費選擇 支持環境永續


2019-10-25 23:53 聯合報  許永明/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台北市)
聯合報舉辦永續能源之路高峰論壇,諾貝爾和平獎共同得主莫漢.芒納星河表示,永續能源須所有人一起努力。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舉辦永續能源之路高峰論壇,邀請諾貝爾和平獎共同得主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事業委員會前副主席莫漢.芒納星河發表演說,他強調國家能源政策及其風險溝通的重要性。社會各界都意識到環境與能源永續很重要,無不呼籲公司要盡到促進環境永續的企業社會責任,但投資人在意企業是否重視環境永續嗎?投資人在選擇投資標的形成投資組合決策時,有將其納入考量因素之一嗎?
這讓我想起近兩年分別發表在頂尖財務與策略學術期刊的兩篇文章,皆探討投資人是否重視永續。其中一篇文章的結論是:投資人比較會去投資被歸類為高度永續的相互基金。為什麼投資人會有這樣的行為呢?可能的解釋是:投資人可能認為重視永續的公司,未來績效表現會比較好。投資人之所以會這樣認為,可以從所謂的月暈效應理論來解釋,亦即投資人會以為在某一方面例如環境永續表現比較好的公司,其股票報酬率會比較高或風險會比較低;然而作者沒有發現任何證據,顯示高度永續的基金實際上的表現,比低度永續的基金好。
另一篇文章則是探討:投資人是不是會在乎企業是否被新納入、持續列名於世界第一個與永續有關的指數-道瓊永續指數或被道瓊永續指數除名?文章結論是投資人不太關心,甚至對於那些新被納入道瓊永續指數的公司,還給予些許懲罰,亦即比較會賣這些公司的股票。投資人可能會認為,這些公司將部分資金放在追求永續的活動上面,難免會排擠到其他有直接獲利機會的計畫。
雖然整體而言,學術研究的結果,顯示投資人並不是那麼在意企業重不重視環境永續,但這不應降低或減少企業追求永續的決心,因為追求永續還是能為企業創造長期的價值
企業應有這樣的認知追求財務績效社會績效,不是兩條平行線。企業應該認真進一步思考,如何讓追求永續的企業社會責任,成為企業成就財務績效的重要策略。在讓股東賺錢的同時,也能兼顧讓社會獲益;公司財務績效好,來年就更有能力作更多的好事。建議公司可以將本業與永續議題做結合,除了可以讓永續的效益更顯著,做起來也會更有效率。
再者,公司做好事,不同於個人做好事,要讓社會大眾知道,除了可以收到「拋磚引玉」之效果及「同儕公司競爭」之效應,也可以讓消費者多購買企業所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特別是現在消費者愈來愈有這樣的認知:每一次的消費,就好像在投票選擇自己想要的那種世界以消費支持追求環境永續的公司,這些公司比較可能永續,我們也是一樣。

黃介正/二○二四選總統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黃介正/二○二四選總統
◆  王正方/忘本的人沒有未來
◆  方祖涵/被臉書誤殺的文字
◆  林中斌/川普烽火四面 華倫白宮有望
◆  蘇蘅/比悲哀更悲哀的選擇性遺忘
◆  劉憶如/負利率時代 黑洞世界的警語

◆  王健壯/蔡英文要立即戒吃芒果乾
◆  薛承泰/笨蛋 關鍵在於無國感
◆  洪蘭/學習的方式決定了效果
◆  嚴震生/蔡總統論文讀後感...我真的對不起很多碩博士生
◆  楊志良/台灣哪有民主?只有民粹!
◆  陳亮恭/在談長照財源之前
◆  周行一/中美貿易戰與台灣的政治選擇權

◆  嚴震生/艾比伊獲諾貝爾和平獎
◆  王文華/解決問題,你是「零售」還是「大盤」?
◆  趙春山/一篇「求穩待變」的國慶講話
◆  孫維新/系外行星—從科幻到真實
◆  葉銀華/投資人快熟悉逐筆交易制度
◆  馬凱/訛詐市場+銅臭民主=滅絕
◆  盛治仁/快樂需要努力營造

◆  王健壯/蔡英文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  方祖涵/變調的社會溫情故事
◆  楊渡/管中閔效應與民調黑洞
◆  薛承泰/「老農津貼」的變臉秀
◆  黃介正/一黨專政七十年
◆  范疇/親民黨、時力黨 門票捐台灣社會吧










黃介正/二○二四選總統


2019-10-25 23:49 聯合報  黃介正(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在傾聽之旅表示,各政黨總統參選人要把心中理想、論述還有對人民的承諾,直接告訴台澎金馬2300萬百姓,蔡總統想連任得交出成績單。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明年元月中華民國第十五任總統選舉,現在正激烈熱鬧進行中。民國109年(二○二○年)的總統選舉都還不知道結果,誰會去想四年以後怎麼選總統?
政治系的學生聚焦在分析候選人、政黨、政見三個不同取向,對投票行為可能產生的交互影響。心有所屬候選人的熱情選民以及一般民眾,在五花八門的選戰過招中,夾雜興奮與焦慮的心情,追蹤選情的起伏。政客及意圖謀取大位的人,腦袋著實不一樣,肯定會先思考四年後的此時,那位在任總統是即將任滿退休,還是積極競選連任。
戰略分析家則會回想四年前總統選舉時,沒有川普,還有TPP,沒有中共機艦「繞島巡航」,還有兩岸制度化溝通的景況;再帶著高倍望遠鏡,想像搭乘太空梭,從制高點「以腦觀心」地檢視大棋盤,評估三個月後的總統選舉結果,會使得四年後的台灣處於何種戰略情勢,然後回到地球來投票。
想要在民國113年(二○二四年)參選總統的人,必定會預想四年後競選時,我們的邦交國還有十五個嗎我們還是無法獲邀出席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組織大會嗎?美中爭霸中我們的自由空間更小嗎?川普連任與否將使美國對台政策上轉變嗎?美國國會還會年年大推友台法案嗎?美國還用力打台灣牌嗎?
想要在民國113年(二○二四年)參選總統的人,必定會預想四年後競選時,兩岸還是「已讀不回」連續斷線八年嗎?大陸台商、台生還是自求多福嗎?陸客、陸生來台人數還持續減少嗎?ECFA還存在嗎?已經簽署的協議還運作嗎?解放軍戰機軍艦更加頻繁挑釁台海中線嗎?兩岸人民之間怨懟更深嗎?
想要在民國113年(二○二四年)參選總統的人,必定會預想四年後競選時,F-16V戰機來了嗎?地表最強坦克到了幾輛?國產高教機有幾架了?作戰部隊編現比,武器裝備妥善率還好嗎?軍事強國在台海周邊較勁比畫更密集嗎?國軍的「整體防衛構想還是只有濱海、灘岸,不管海上交通線嗎?後備動員還是名冊二百萬嗎?
如果四年後外交閉鎖更緊,兩岸仇怨更深,軍事威脅更大,是我們這次投錯票了嗎?若再想想經濟產業、青年教育、少子老齡、醫療長照、能源供需到時候會是什麼樣的景況,民國113年(二○二四年)有膽量出來選,而又選贏總統的人,屆時的局面還好應付嗎?
回到現實,雖然大陸崛起與美中爭霸確有長期對抗之勢,美國明年大選將是對中政策大辯論與重新檢討戰略方向的關鍵時程。習近平則必須在未來三年強力推進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再向前行,證明中國更加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現在所見的美中關係與強權格局,將會在我們下一任總統的四年任期內,經歷高度的不確定以及深刻的變動。
我們的經濟民生提上來,國防實力養出來,都需要時間,一個平和穩定的環境才辦得到。所以,局勢不明要韜光養晦,不搞一邊倒,體魄不強要保命養生,不搶上擂台。這次的總統和治國團隊選錯了,民國113年(二○二四年)誰當選都不靈。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