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經貿問題須嚴肅面對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是政府該服務人民,還是人民要服侍政府?
◆  聯合報黑白集/權力的美味,不在道德
◆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經貿問題須嚴肅面對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經貿問題須嚴肅面對


2024-06-01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大陸宣布對台灣潤滑油基礎油等134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ECFA協定稅率,對於出口勢必造成衝擊,圖為高雄港進出口貨櫃。 聯合報系資料庫


中國大陸財政部昨天公布,對台灣輸陸134項產品中止適用 ECFA 關稅減讓,這對台灣出口大陸的機械、石化、紡織和汽車等產業有直接影響,其中以中小傳統企業占最大宗。大陸這項宣布是在軍演之後,雖也在國人預料中,但對已經冰凍的兩岸關係,再新增變數。

520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不但沒有提到中華民國憲法,也沒有提到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反而是提到「兩國互不隸屬」,比之前蔡總統提到「兩岸互不隸屬」更為明顯的台獨主張。結果不但引起更多「疑賴論」,也導致陸方大動作的實施全面對台軍演,更加深了兩岸關係的緊張氣氛。在關係持續緊張的情況下,兩岸經貿往來可謂雪上加霜。

長久以來,大陸一直都是台灣最重要的經貿夥伴,台灣對大陸的出口占台灣出口約四成進口占二成,兩岸貿易總額大約占台灣對外貿易的三成。大陸不但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而且大陸也一直是台灣最大的順差來源。以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為例,依經濟部統計顯示,台灣自大陸的貿易順差達到 1,004億美元,而當年台灣對全球的貿易順差才514億美元。

近年來,受到美中貿易與科技戰影響,美國與歐洲國家擔心國際企業從大陸的出口會受到衝擊,要求外商和台商在其他國家設立第二個工廠,以分散供應來源,降低風險,這就是所謂的「中國加1」。在此同時,也有些外商擔心如果工廠只放在台灣也有同樣的風險,因為未來兩岸可能發生戰爭,要求台灣的供應商也要在外設立工廠,所以也有所謂的「台灣加1」。比方說,台積電被要求到美國投資,就是美方要求的台灣加1;同理,台積電到德國設廠,也同樣是應歐盟國家的要求。

當台商紛紛離開大陸到其他國家設廠,他們在大陸的生產也開始減少,最近幾年特別明顯。以台商最密集的江蘇昆山為例,與最高峰時期相比,大約有三成台商出走,有三成轉向服務業發展,仍然留在當地生產的大約只剩下四成,其中又以大型台商為主。

當台商大量離開中國大陸之後,需要跟台灣購買的原物料與零組件也逐漸減少,最終反應在從台灣進口的比重就明顯下降。依主計總處公布的資料,台灣對大陸出口占台灣總出口的比率已經從民國一O九年(2020年)的43.9%下降到民國一一二(2023年)的35.2%。今年前四個月,台灣對大陸出口占比更是下降到只剩下30.7%。因為大陸一直是台灣最重要的出口地區,當台灣對大陸出口不利時,台灣總出口的動能也自然會跟著減少。美中貿易與科技戰爭仍然持續中,會一直衝擊到兩岸經貿。

另一方面,因為大陸本身的內需市場仍然在成長,台商投資在大陸的相關內需型產業也在持續進行,但是這些內需型產業生產所需的原物料來自台灣的已經不多,我國出口動能又少了一塊。

在總統大選前,中國大陸已經對 ECFA 早收清單中的部分石化產品,取消免關稅優惠;而且,他們還說未來會針對早收清單中的其他產品進行貿易壁壘調查,如今擴大取消免關稅的優惠,對台灣產業有一定的衝擊。以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資料計算,台灣早收清單項目對大陸的出口總值達到205億美元,未來如果這些項目也被課稅,對台灣出口到大陸又將是一次打擊。

總而言之,我們固然不能把所有的雞蛋放到同一個籃子,但是最大的籃子當然應該放入較多的雞蛋。因此,政府還是不能放棄大陸市場,畢竟這個市場離台灣最近,而且也是最有潛力。如果現在的狀況持續下去,兩岸經貿長期萎縮,對於台灣出口的動能與經濟成長勢必造成重大傷害,政府必須要嚴肅處理此一問題,不能總是以「經貿問題不能用政治手段干預」來回應。












聯合報黑白集/權力的美味,不在道德


2024-06-01 00:5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前立委趙天麟歷經婚外情及論文抄襲案衝擊,之後便淡出政壇。5月29日他獲選擔任榮剛獨董,華麗復出也讓網友直呼「先蹲後跳大翻身」。圖/翻攝自趙天麟臉書


權力的滋味,品嘗過的人便知美妙。去年因外遇中國小三而宣布退選的綠委趙天麟,時隔半年便華麗翻身,當上中鋼子公司「榮剛」的獨董。錢多事少離家近,趙天麟發文,感謝上帝「美好的安排」。幸運兒不止他,去年因論文抄襲風波棄選的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最近也獲聘為三立集團旗下「永興資本」的總經理。

羨慕嗎?一個「林九萬」,搖身變成「林廿萬」,已教多少太陽花世代恨得牙癢癢。一將功成萬骨枯,不過如此。可惜這次「青鳥行動」不夠持久,否則,再出個新版林飛帆也並不難。

當年國民黨時代政務官退休,也都享受酬庸,轉到相關黨公營事業任職民進黨則更青出於藍,政務官還沒退下來,就接受民間企業「預訂」禮聘,什麼「旋轉門條款」都管不住。經濟部前部長王美花還未卸任,台新金控即幫她喬好「獨董」職位。行政院前副院長沈榮津更神,剛辭掉台灣金董座,馬上轉任東元電機獨董,同時又被延攬為開發金的副董。

開發金的眼力非凡,除了相中沈榮津,還快手快腳撈住甫卸任的衛福部次長王必勝,邀他擔任旗下中華開發資本的資深副總。藍委酸他去當「八百萬門神」,王必勝便大聲回嗆,「我藐視國會,來抓我!」

權力的美味,在於無盡的酬庸自動送上門來只要有關係,不在乎道德











聯合報社論/是政府該服務人民,還是人民要服侍政府?


2024-06-01 00:5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總統賴清德就職演說中強調兩岸互不隸屬。記者曾原信/攝影


蔡政府下達的赴陸旅遊「六月禁團令」,各界原本期待新上任的賴政府會宣布解除,卻未能如願。賴清德一句「兩岸互不隸屬」,粗魯折斷北京當局遞出的橄欖枝;對岸除發動大規模軍演,也拒絕陸客團來台,更宣布中止一百多項 ECFA 商品關稅減讓。如此一來,賴政府自無法取消兩岸觀光禁團令,但行政院又擔心民眾反彈,只好另闢小門,允許六月前已敲定的觀光團可繼續照走。

這種「封大路、開小徑」的作法,與其說是卓內閣的臨時變通之計,不如說是賴政府對人民的欺罔和凌遲。人們迎來一個新政府,它如果不能一改高傲,謙虛為人民服務,卻更加堅持己見,大家對它還能有什麼期待?何況,賴清德僅獲四成民意支持,卻固執選擇以「兩國論」申述自己「務實台獨工作者」的立場,顯示他把自己看得比全國兩千多萬人還要尊貴。這樣的總統,可能誠懇服務人民嗎?

賴清德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提到「兩岸互不隸屬」,講稿是否事先獲得美國同意,至今仍是一個謎團。無論如何,賴清德明知他說出此話必將在台海掀起巨浪,他仍一意孤行,證明他是一個高度自戀而無法克制的人,即使為了國家人民也不願稍稍自我節制。蔡英文在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國慶也曾說過「互不隸屬」之語,卻未掀起如此巨大的波濤;原因是當時她就任總統已五年,也享有過半的民意支持,且兩岸並非處於尋求緩解的時機。相形之下,少數總統的賴清德卻一味得意自滿,無法務實權衡時勢。

當賴總統說出「兩岸互不隸屬」時,等於把北京開放陸客來台的大門轟然封死,順便賠上百項 ECFA。否則,他難道期待北京會摸著發紅發燙的臉,笑著宣布兩岸繼續優惠?事實上,如果賴清德對兩岸和平存有一絲掛念,對兩岸人民互訪存有積極想法,他就不會選擇在就職演說中作出「互不隸屬」的宣示。換言之,他如果未來在其他場合作此表態,同樣能凸顯個人立場,卻不致一錘敲斷在野黨幫忙奔走建立的兩岸善意,一錘粉碎兩岸旅遊交流和商品優惠的想望。最後,只能開個旅遊小洞,聊供業者解飢。

如果說賴清德宣示「互不隸屬」,是對國家主權的嚴肅表態;但觀察正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賴政府的立場又顯得徒託空言,毫無企圖心。如果我國真要追求參與國際醫療事務,卻又捨棄參與國際活動時常用的「中華台北」不用,堅持要用「中華民國」,不是在畫地自限嗎?最後人們看到的,就是台灣代表團年復一年在 WHA 場外失聲吶喊,挺綠民眾甚至把出席的在野黨立委當成抗議對象,連悲憤情緒都變形走樣。這種場面,賴政府明年還要如法炮製嗎?

蔡政府八年,台灣的官/民關係發生了巨大的質變政府不再以服務人民為目的。人們看到,政務官大剌剌訓斥立委,檢警調任意查人民水表,社團法人的資產遭政府橫加侵奪,政府隨便用行政命令限制人們的行動自由,蔡英文則長達七百多日拒絕接受媒體訪問。更別忘了,我國輸陸農漁產品多次因驗出病蟲害或藥物殘留遭暫停進口,陳吉仲領軍的農業部一律指責這是陸方的惡意打擊,並拒絕採取行政作為改善品質。這兩天,我國輸出韓國的鳳梨被韓方驗出有象鼻蟲;農業部馬上回應,我方將加強出口檢疫。兩相對照,民進黨政府的政治雙標,可鄙又可悲!

民眾對新政府原本懷有期待,但從賴清德的演說,到立院內外的抗爭,乃至兩岸觀光的處理,如今只剩一連串失望。





【專家之眼】解析美國2023財年「自由航行行動」報告

◆  【專家之眼】解析美國2023財年「自由航行行動」報告
◆  【專家之眼】看一場少一場 紅土之王納達爾的準告別賽

◆  【專家之眼】聯合國「一中」立場衍生的國際法律問題
◆  【專家之眼】當前的農地種電規模只是前菜而已
◆  【專家之眼】總統堅持當政黨領袖 國家還會繼續動盪
◆  【專家之眼】可以把吸菸者當作全民提款機嗎?
◆  【專家之眼】台灣人與中國人認同問題解析









【專家之眼】解析美國2023財年「自由航行行動」報告


2024-06-01 07:46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法新社)


5月30日中國大陸國防部例行記者會解放軍軍事發言人吳謙針對美國國防部近日發布民國一一二年(2023)財政年度航行自由Annual Freedom of Navigation Report)報告內容提出抨擊。此份年度報告係依據美國國會民國一O六年(2017年)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第1275條,每年向國會提出各個財政年度執行「自由航行行動」(FONOPSFreedom of Navigations Operations計畫總結成果報告

其實美國國防部從民國八十年(1991)財政年度開始,就定期向國會回報執行「自由航行行動」成果統計資料,但都是併入國防部向國會所提出年度報告附件資料。但從民國一O六年(2017年)財政年度開始,就必須以專項報告規格單獨向國會提報

儘管在民國一O六年(2017年)國防授權法案第1275條第(d)款列出明確本報告落日條款,註記「從民國一一O年(2021年)12月31日後就不須依據本條提出報告」(No report is required under this section after December 31, 2021.);但是美國國防部還是繼續製作此項年度報告,並且還專門配合發布新聞稿,採取更積極態度,對外公布年度報告內容

筆者多年來經常撰稿解析報告內容,總是發現其中論述粗糙錯誤百出今年報告https://policy.defense.gov/Portals/11/Documents/FON/DoD%20FON%20Report%20for%20FY23%20(Corrected).pdf)亦不例外。現僅就其針對兩岸,所列各項挑戰其所認定不符國際法理之「過度海洋權益主張」(excessive maritime claims),提出解讀分析,祈請各方先進不吝指教。

首先針對我方依據中華民國領海及鄰接區法第7條第3款:「外國軍用或公務船舶通過中華民國領海應先行告知。」美國認為要求先行告知不符國際法理,因此刻意在不告知狀況下強行通過我方領海,藉此表達異議。

在此必須指出,美方從民國一OO年(2011年)開始,都會在其年度報告中,記載曾以具體行動,針對我方此項法條表達異議,但其所採作為皆係位於南沙、東沙或是南海,從未在台灣海峽周邊水域實施過相關行動。由此其實足以證明,美國確實理解並接受我方為南海諸島主權爭議當事國,否則不會列出在前述島礁周邊或是相關水域遂行此等作為。

至於針對大陸方面,今年共計列出五項;其中針對中國大陸劃設領海直線基線不符國際法提出異議:Straight baselines not drawn in conformance with international law. (Declaration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PRC on the Baselines of the Territorial Se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ay 15, 1996)、針對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時所附加要求規範有所異議Restrictions on foreign aircraft flying through an AirDefense Identification Zone without the intent to enternational airspace.(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Announcement, Nov. 23, 2013.)以及反對中國大陸要求外籍軍艦通過領海應先獲得准許Requires prior permission for innocent passage of foreign military ships through the territorial sea. (Law on the Territorial Sea and Contiguous Zone, Feb. 25, 1992.)都已經是歷年來不斷表達異議項目,今年只在論述修辭上略有調整,基本上並無新意可言。

但是對於中國大陸民國一O六年(2017年)4月27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7號所公布修訂後條款,並於當年7月1日起施行之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美國從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開始,不斷對其中條款提出異議,但多次翻新修訂抗議內容,卻不斷發生論述與用詞錯誤,今年亦不例外,仍舊未能搞清楚此等法條規範。

依據美方報告內容Requires prior approval for military survey activities in the exclusive economic zoneEEZ). (Surveying and Mapping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pr. 27, 2017應當是針對該法第八條:「外國的組織或者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測繪活動,應當經國務院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會同軍隊測繪部門批准,並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依據美方觀點,顯然是認為其在相關經濟海域進行軍事測繪活動,應當不須獲得中國大陸批准

但美方報告所列為該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公布日期,但卻非該法真正施行日期,對比美國從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開始,前前後後對此所提出九個不同論述版本,有時提到公布日期,有時卻提到正式生效施行日期,更有時提到前述主席令編號;總而言之,就是證明美國國防部幕僚在處理論述文字上,確實還存在改進空間。但從美國必須不斷對此提出異議,顯然雙方立場存在嚴重矛盾,很難有所妥協。

最後就要提到本年度報告美國就中國大陸對南海提出「歷史性權利」,列出最新論述表達異議:#Claims historic right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2016 Statement on China’s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 Maritime Rights & Interests in the South China Sea);顯然美國就是針對中國大陸在民國一O五年(2016年)7月12日,透過新華社新聞通稿方式,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聲明中,所提到「中國在南海擁有歷史性權利。」

在此更要提醒,美方在年度報告中,特別以符號來註明針對此項表達異議,係與美國夥伴與盟邦共同執行:A pound sign (#) indicates joint challenage with international partners and allies;以往美國曾經多次敦促與邀請盟國與友邦,共同在南海運用軍事艦艇強行進入特定海域,刻意對中國大陸表達異議。但在過去數年來,許多美國盟友都只是口頭搭唱附和,但卻未實際加入具體行動。

所以今年報告中,美國首度在此項最新異議項目上,註明符號表示有其他盟友參與其事,但是由於美國具體對何種歷史性權利有所異議,又有那些盟友實際扈從美國,加入其對北京點名叫陣表達異議行列,確實未曾詳細說明,但此點確實值得關注,並且深入掌握其詳情,方能理解北京與華盛頓南海過招較勁對陣發展狀況















【專家之眼】看一場少一場 紅土之王納達爾的準告別賽


2024-06-01 07:29  聯合報/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
征戰法網近20年,西班牙蠻牛納達爾5月27日在法網首輪即出局,圖為他在比賽中揮拍回擊。(歐新社)


紅土之王,西班牙蠻牛納達爾,熬過18個月的傷勢,終於在今年初復出。由於他曾表示,今年是他網球職業最後一年,所以大家抱著看一場少一場、且看且珍惜的心情,不管表現如何,只要他上場,便座無虛席。

比較尷尬的是,一旦納達爾吃了敗仗,那場賽事就幾乎等同於他的告別賽。所以,納達爾在馬德里大師賽16強輸球時,大會為他舉辦了歡送儀式。在滿場觀眾的祝福中,納達爾卻打趣說:「這是個玩笑,因為我明年會回來。」

儘管表現已大不如前,又在參賽與因傷退賽之間反覆,納達爾依然表示,今年的法網會「燃燒生命」。法網是四大滿貫賽唯一的紅土球場,他在此拿過14座大滿貫金盃,紀錄無人能及。紅土之王要在紅土聖地把潛力發揮到極致,必然精彩可期。

也不知是幸或不幸,納達爾第一輪就抽中硬籤,對上今年奪冠大熱門,德國金童茲維列夫。在剛結束的羅馬大師賽當中,前十種子一個個中箭落馬,令人懷疑男單是否已進入戰國時代之際,碩果僅存的第三種子茲維列夫,決賽時卻表現比以前更為穩健,順利擊敗智利黑馬雅里,拿下冠軍。

或許是因為茲維列夫更被看好,所以他與納達爾的對陣,又被當成後者的法網告別賽。中央球場坐滿了觀眾,聲勢之浩大,不輸給決賽,連球王喬科維奇、球后斯威雅蒂,以及西班牙金孫阿爾卡拉斯,都到場觀戰看台上還包括法國女單好手加西婭和即將退休的科內特,可謂眾星雲集,讓納達爾超有面子。

也有人認為,「土地公」納達爾憑著豐富的經驗和頑強的意志,並非毫無勝算。球場上他依然打得出刁鑽的角度與落點,也破得了對手的發球局。可惜在力度與速度上終究吃虧,加上茲維列夫還有將近兩米的身高優勢,使得許多本該是虎虎生風的攻擊球,硬是變成了餵球,反而被茲維列夫轟得難以招架,看得納粉們心頭滴血。然而,現場球迷卻熱情澎湃,只要納達爾打出致勝球,便炸鍋般歡聲雷動,簡直比贏球還激動。

納達爾在第二盤還逼到搶七,一度有希望逆轉,卻終究以直落三敗陣,不禁讓人感歎歲月是把殺豬刀。賽後,主辦單位還是讓他們說幾句話,有點歡送紅土之王的意思。許多球迷頻頻拭淚,而球風與納達爾類似的「土地婆」斯威雅蒂,更是哭得梨花帶雨。回憶過去納達爾在紅土的霸氣,對照如今第一輪即慘遭淘汰的落寞身影,再想到輝煌的三巨頭時代正逐漸走向終點,即使坐在電視機前收看轉播,也難免鼻酸哽咽吧?

可是,納達爾卻不輕易流淚,還語帶保留地說,這不見得是在法網的最後一舞,而且他還想打奧運。果然是頭蠻牛,不服輸的強者!體現了球場看台的標語「VICTORY BELONGS TO THE MOST TENACIOUS(勝利屬於最頑強者)」。後來喬科維奇受訪時表示,納達爾這場表現不錯,應該還有機會。到底他會像前球后葛拉芙,在笑捧生涯最後一個冠軍盃後急流勇退,把回憶留在最美好的那一刻,還是像大威廉絲,年過40仍不輕言退休,以非種子身分繼續享受比賽?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ECFA縮水 還有多少代價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ECFA縮水 還有多少代價
◆  讓利生變全怪陸 賴有遵守誓言?
◆  補貼老人健保 不如投入活躍老化
◆  落實精實思維 打造護國群山
◆  撥補+改革 拚勞保永續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ECFA縮水 還有多少代價


2024-06-01 01:33  聯合報/ 黃健群/工業總會大陸事務組組長
大陸宣布中止部分ECFA關稅減讓,將對我出口造成衝擊。圖為高雄港貨櫃碼頭。 聯合報系資料庫


在「聯合利劍」軍演後,大陸又立即宣布中止 ECFA 早收清單中一三四項產品的關稅優惠。雖然北京當局在選前對賴總統、蕭副總統就已經定性、定調,並未有太高的期待;然而,賴總統的五二○就職演說,顯然仍超出北京當局的預期甚多,以致北京當局不但未「聽其言、觀其行」,或給予「補答卷」的空間,在五二○講話當天下午開始,即發布一波又一波的輿論戰,進而擴及外交、軍事領域,乃至經貿領域。雖然不少學者專家普遍認為,兩岸立即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並不高;但也都不否認,台灣未來的情勢將更險峻。

檢視此次陸方中止的一三四項 ECFA 早收清單項目,有幾大特點:一、涵蓋所有項目;二、明確針對五二○講話;三、貫徹對台總體方略。

首先,今年台灣大選結果,讓北京當局認為,台灣多數民意支持兩岸「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因此其對台政策雖未竟全功,但仍相對取得一定成績。因此在藍營縣市首長、政黨人士,甚至馬習二會後,大陸對台釋放出相對和緩的訊號,包括農漁產品恢復輸陸、小幅度開放對台觀光等。然而,賴總統出乎北京預期的五二○講話,讓福建民眾赴馬祖旅遊不但喊卡,此次公布的 ECFA 中止關稅優惠項目,已不是僅限於去年以來的石化產業,而是擴及許多中小企業為主的機械、紡織、運輸工具等項目,可說是「全覆蓋」。

其次,在大陸財政部的公告中,仍是局限在經貿領域的陳述:指出其認為台灣對大陸出口採取歧視性禁止、限制等措施,不但已違反 ECFA 規定,且未採取任何有效措施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但商務部在回答記者答問時除了重申財政部立場,明白指出中止 ECFA 早期收穫清單項下一三四個稅目產品關稅減讓,原因不只是台灣未採取任何措施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反而「大肆宣揚台獨分裂謬論,煽動兩岸對立對抗」,已嚴重破壞  ECFA實施的基礎。換言之,陸方明白表示:之所以會有 ECFA,是因為兩岸有共同的政治基礎-或至少兩岸仍是一家親。

最後,中共二十大後,即不斷強調對台總體方略,也就是包括一方面堅持大陸的主導權與自主權;一方面認為對台舉措施必須鑲嵌在其國家發展進程。因此,擴大「操之在己」的單邊行動成為大陸對台的主旋律。基於此,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才會表示:無論台灣誰執政,兩岸都朝向其預設的統一方向推進;兩岸關係或有曲折,但戰略上其方向仍在北京當局的預期當中。

北京當局多次強調,看待台灣問題必須要有大局觀。也就是說,北京當局計較的不是一時一地的得失,而是站在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來看問題。因此,由上述三大特點來看,大陸將基於軟硬兩手,在各領域持續並加大對台舉措。如果台灣無法創造與陸對話的契機,並進而找到與陸溝通的方式,則接下來不但將處於更難以因應的被動情境,更將付出更多的社會經濟代價!













讓利生變全怪陸 賴有遵守誓言?


2024-06-01 01:32  聯合報/ 吳榮鎭/大學教師(新北市)


昨天大陸國務院公告六月十五日起,對原產於台灣地區所列的潤滑油基礎油等一三四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協定的關稅讓利。同時,福建省旅遊協會也取消原訂六月十日赴馬祖考察旅遊團。日前則有解放軍在台海的軍演。賴政府將這一切完全歸罪大陸當局。

五月二十日賴清德面向國父遺像宣誓:「余必遵守憲法,盡忠職務,增進人民福利,保衛國家,無負國民付託」。隨後卻立馬發表違背就職誓言的演說。人民要問賴總統:您有遵守總統就職誓言嗎?

首先,您有遵守中華民國憲法嗎?中華民國憲法從來就是「一中憲法」。您卻說:「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種「兩國論」是混淆主權與治權,矇騙人民的論調。事實上,目前兩岸關係是中國內戰遺下未解的問題,依據中華民國憲法正確的說法是:中華民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互不隸屬。

其次,您有盡忠職務嗎?自古以來,只有專制獨裁政府才會鼓動群眾上街頭,維護既得權勢。為了國會改革案,這曾是民進黨在野時的主張,您卻下達「反守為攻」指令,發動立委及群眾暴力杯葛國會改革。人民會思考:除了獨裁國家,有哪個真正民主國家的主政者不善用在野黨的監督,擺脫身旁既得利益者的包袱與糾纏,督促執政黨更清廉、更公義、更有效治理國家?

再次,您有維護家國家主權嗎?您的就職演說中說:「任何一個政黨,都應該反併吞、護主權,不可為了政權犧牲國家主權。」可是,您卻隻字不提或不敢面對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

您身為民進黨主席卻堅持保留台獨黨綱;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您參加「台灣國家聯盟」主辦的「海內外台灣國是會議」說:「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主權與中國互不隸屬。」如此公開背叛中華民國憲法及其增修條文,自我矮化,把大陸地區無條件拱手讓給大陸當局,堅定走向台獨,甘心樂意作為對岸的在地協力者。

最後,您口口聲聲要國人團結,可是,您有過反省民進黨種種撕裂人民,傲慢施政的弊端嗎?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說:「新加坡新領導人和人民行動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維持國民凝聚力,引領新加坡繼續向前。」他又特別警惕社會分化問題,指出:「若有群體認為本身更有天賦而自負,並生活在自己群體的圈圈裡,無視圈外的其他群體,當暴風雨來臨時社會就會分裂,因為我們彼此在吵架,無法專注應對問題。」

敬告賴總統及執政的民進黨,如能虛心接受楊榮文這席話,將是國家人民之福。













補貼老人健保 不如投入活躍老化


2024-06-01 01:32  聯合報/ 葉崇揚/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台北市)


日前新聞提到立委提案修訂《老人福利法》,將補貼所得稅二十%以下老人的健保費,由中央全額補助。此一補貼根據估算,將會高達三百五十九億元,且隨著人口老化,未來在民國一三八年(二○四九年)時將會每年高達六百九十一億的經費預算。毫無疑問,未來人口高齡化和少子(女)化是台灣社會政策發展的核心,如何有效運用有限的預算應對這兩大問題,就會成為重中之重。

我反對目前所提出的《老人福利法》針對老人健保費的補貼。理由有三。

第一,目前台灣社福支出的分配過度著重於老年上,高達每年一兆一千億以上的經費花在老年相關的福利上,同時健保經費上也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花在老年人身上。隨著人口老化,這將會逐年地上升。勢必將會排擠其他的人口群的預算。

第二,健保補貼不夠具有積極性。在目前國際主流社會政策的討論中,社會政策是應該具備積極性,也就是能夠協助人民可以有效地積極預防落入貧窮或是健康等社會風險。因此,單純的補貼健保費,並未協助老年人降低醫療需求。與其如此,倒不如把資源投入活躍老化等政策,透過許多社會服務協助老年能夠維持其身體健康,以降低他們對於醫療的需求,也讓老年人可以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第三,不要忘記一件事,福利國家的永續發展是建立在人口均衡或是紅利上。繳納保費和稅收的人口越多,國家更能永續發展下去。因此,如果能把預算資源轉移到解決少子(女)化以及鼓勵更多人(如女性或是老年人)進入勞動市場,那麼國家的財政以及經濟才能永續發展下去。因此,老年健保補貼不僅可能會造成世代不正義的問題,更可能會使得台灣國家的永續發展出現更大的問題。

因此,如果不得不的話,應該學習韓國。如設定最低所得的十%的老年人,可獲得健保補貼。如此,預算將會降到五十億元以下,同時也可以有更多的預算資源可以投入更積極的活躍老化政策,以及其他可以促進生育率以及勞動參與率(女性、中高齡和老年)的政策。














落實精實思維 打造護國群山


2024-06-01 01:29  聯合報/ 廖明輝/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 (台北市)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來台訪問掀起一陣 AI 旋風,日前以台菜夜宴所有供應鏈伙伴,包括華碩、和碩、英業達、緯創、廣達、雲達、中華電信、台達電、鴻海、廣運,出席的產業執行長涵蓋台灣各重要產業領袖。黃仁勳向現場媒體表示,因為人工智慧,資通訊產業進入新時代,將是台灣的絕佳機會,台灣會持續位於全球科技業的中心。

精實思維,是由詹姆斯.沃馬克與丹尼爾.瓊斯在《Lean Thinking》一書中所提出的管理哲學,旨在透過消除浪費和持續改善,實現最大化價值。將此理念運用在建構台灣護國群山產業上,不僅可促進經濟繁榮,更能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推動台灣從依賴半導體單一產業的局面轉向多元化發展,形成如中央山脈般綿延不絕的護國群山產業格局

首先,我們需要確認價值,即辨識哪些是能夠為地球與人類創造價值的產業。這些產業應該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並在經濟、社會與環境三方面都有正面影響。新能源、半導體、人工智慧、資通訊與智慧機械,這五大產業是台灣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它們不僅能創造價值與促進就業,更能促進綠色經濟與社會進步。

接下來,我們需要掌握價值流,即從價值流的上游到下游,全面了解並建構這五大產業的價值鏈。包括從原材料的取得、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到最終產品的配送與服務。每一個環節都應該無縫銜接,形成一條流暢、高效能的價值流。透過跨產業的協作與整合,也就是所謂的「打群架」槪念,台灣可以打造一個協同發展產業生態系統實現有限資源最佳化配置

暢流則是追求五大產業的價值流平順流動,消除浪費並持續改善。需要政府與企業共同努力,將 AI 內閣的核心價值理念「行動創新」落實化為具體政策,與企業一起努力重整與建構能夠跨領域跨產業串流的營運流程,確保每一個步驟都能順暢連接,減少瓶頸和停滯點。例如,半導體產業需要與上游新能源產業及下游 AI 產業密切合作,優化供應鏈管理,確保沒有五缺問題,原材料及時供應,產品快速達交,實現整個產業價值鏈的高效運作。

後拉原則強調根據需求來生產產品,而非預先大量生產。這樣可以避免庫存積壓,確保資源的有效利用。五大護國群山產業,需要根據市場需求動態調整生產計畫,靈活應對市場變化,降低產能過剩的風險。同時,可以根據客戶的實際需求進行客製化差異生產的藍海策略,創造台灣製造的彈性與韌性優勢。

最後,我們要不斷完善,持續追求流程改進。運用 PDCA 管理循環原則,定期檢討現有流程,找出改進空間,並鼓勵全民參與提出具體、務實的改善建議,創造多元包容與開放的改善文化。

綜上所述,將精實思維五大原則運用於建構台灣護國群山產業,不僅可以打造多元化、高效能的產業結構,還能推動台灣社會的永續發展。在這樣的願景下,台灣將不再只是台積電獨霸武林的孤山獨秀,而是如中央山脈般綿延不絕,氣勢磅礴的產業群山,為全球帶來更多創新與價值。














撥補+改革 拚勞保永續


2024-06-01 01:28  聯合報/ 羅德水/公務人員退撫基金監理委員(台北市)


勞動部長何佩珊日前提出對勞保的看法,強調「財務撥補就是改革」、「絕不砍給付」且「不增加勞保費」,並重複賴總統五二○就職演說「只要政府在,勞保絕對不會倒」的說法,引爆爭議。

勞保出現嚴峻財務危機,再不改革極可能在未來幾年內破產,不但是超越藍綠的朝野共識,更明載於由勞動部委託的「勞保費率精算及財務評估報告。同樣是民進黨政府,前總統蔡英文卸任前對未能啟動勞保改革引以為憾;前任勞動部長許銘春也曾宣示:勞保改革一定要溯及既往,「雖千萬人吾往矣,就算掉了烏紗帽都要做」。何佩珊的說法違背一般社會認知,形同直接打臉甫卸任的蔡英文。

相較於確定提撥制,勞工保險與公保、公教退撫舊制同為確定給付制,理論上確實較能保障老年經濟安全,但前提仍要以基金財務健全、收支衡平為基礎,若費率與給付維持衡平,基金收益率符合預期,承諾的給付自然不應打折。相反地,若基金收益率低於預期,費率長期偏低,還能支撐起原先規畫的替代率?

政府主事者承諾不砍給付自然受到歡迎,但在巨額潛藏負債壓力下,斷無可能「不砍給付」又「不增加勞保費」,須知,勞保入不敷出,關鍵正是費率遠低於給付率。台灣勞保年金制度始自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年)一月一日,迄今僅短短十五年,前次精算之潛藏負債竟已高達十三兆元,一言以蔽之,勞保自始就是一個脫離統計科學的怪獸,當年在朝野委員政治精算下,背離統計精算原則,給付從一點一%一路加碼至一點五五%,創造出低保費與高替代率的勞保年金制度,也埋下財務危機與世代不正義隱患,何部長發言不僅昧於事實,更是複製民粹災難。

事實上,絕大多數勞工固然反對減少給付,但也有不少民調顯示,為使基金永續並能領取足額年金,適度調高保費並非不能討論,詎料,勞動部長一開口就把勞保改革與永續之路堵死。問題在於,以勞保的財務缺口,僅憑政府撥補就能讓基金永續?

依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公布精算報告,勞保基金當年度保費收入不足支出為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基金累積餘額出現負值年度則為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年),隨退休人口增加與少子女化加劇,未來勞保基金入不敷出會更加嚴峻,即使蔡政府累積撥補達二,六七○億元,比起勞保基金鉅額潛藏負債,恐怕也只能延緩基金用罄時間,所謂「撥補即改革」無異於鋸箭法,等於把燙手山芋再往後遞延而已。賴政府上台僅十天,竟以如此消極之態度與作為面對改革,讓人不可思議。

退萬步言,就算撥補就是改革,政府的雙重標準更已到了明目張膽、恣意妄為的地步。在朝野委員共同支持下,上屆國會三讀通過以政府財務撥補公教退撫基金,但上路第一年撥補金額卻僅及精算數據的三成。勞保是覆蓋率最廣的社會保險,但公教何嘗不是政府員工,兼具雇主身分的政府,施政豈可這般厚此薄彼?

勞保議題涉及複雜政經社會工程,退休基金財務能否永續,立基於良善管理與精算數據,不因基金名稱不同而有不同算法。撥補是政府應盡的責任,但不應成為迴避改革的廉價藉口。除了持續撥補,真要健全勞保體質、確保世代正義,賴政府仍須擺脫選票算計,提出明確期程與具體作法;至於退撫基金今年度短編的撥補金額,更應於編列明年度預算時一併補足,展現依法行政與保障全體國民基本權益的決心。




王正方/美國學運今昔談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正方/美國學運今昔談
◆  闕志克/從學術巔峰到紅塵浪頭
◆  林中斌/北京外交 魅力重返 戰狼消退
◆  方祖涵/火烤四分衛
◆  王文華/兒童醫院的許願樹
◆  魏國彥/起身對抗的愛與勇氣






王正方/美國學運今昔談


2024-06-01 01:35  聯合報/ 王正方(作者為電影導演)


長春藤學盟名校哥倫比亞大學,是學生運動的領頭羊。

哥大同學在校園中紮營,支援巴勒斯坦人民,抗議以色列在加薩地區的屠殺暴行,橫跨東西兩岸九十餘所著名學府,有耶魯、哈佛、賓大、普林斯頓;洛杉磯加州大學、南加大、柏克萊加大、德州大學等紛紛響應,歐洲許多大學,也展開支持巴勒斯坦活動。

哥大校長請紐約市警局派員入校鎮壓。在電視轉播上見到,大隊警察向示威群眾發射催淚彈、塑膠子彈,棍棒交加將示威者壓在地上,雙手反銬,押上囚車。

學生訴求有三:以色列立即停止在加薩的屠殺、校方的資產經費來源透明化並與製造武器支援以色列的公司脫鉤、釋放所有被捕的示威者。三項要求,得不到正面回應

以哈戰事受全世界譴責,以色列境內民眾,成千上萬人聚眾抗議,要求內唐亞胡總理停止軍事行動,以談判獲取人質釋放。內唐亞胡為保住總理大位,持續狂炸濫殺代表猶太財團的董事,掌控美國著名大學董事會,「財務透明化」案礙難通過。哈佛大學與賓州大學校長,均曾因發表同情巴勒斯坦人民的言論,被董事會逼退

五十多年前,美國各地大學發起反越戰運動,喚醒億萬美國民眾的良知。當時我正在美國賓州大學就讀,躬逢其盛,多次參加反越戰遊行。民國五十八年(一九六九年)十月十五日的「停止越戰」示威大會(Moratorium to End the War in Vietnam),規模空前。我們的隊伍名「亞洲團」(Asian Caucus),數百名亞裔同學一路高呼反越戰、反種族歧視口號。群眾聚集在白宮前,人山人海,估計有百萬之眾!持反越戰立場的知名參眾議員、馬丁路德夫人、宗教領袖、民運首領等陸續發言。

名歌手約翰藍儂(John Lennon)和女友大野洋子,率眾高唱「Give Peace A Chance」(給和平一個機會),歌唱間主持人朝著白宮大呼:「尼克森,你聽見了嗎?」全場情緒達到最高點。「亞洲團」在歸途中落單,埋伏在公園附近的大批馬隊衝過來,警察乘騎揮舞警棒,痛擊示威者,紛紛倒地。隊伍四散多人被捕。警方審訊後,繳十元現金放行。

已故好友斯丹利卡爾諾(Stanley Karnow),普立茲獎得主,總結民國五十八年(一九六九年)「停止越戰」大示威活動:「這一次美國中產階級表達了嚴肅、認真、幾乎是憂鬱的沉重關切…。」

反越戰學生運動走出校園,深入民間,教育了美國廣大的中產階級,他們掌握最多的選票,要求結束越戰的呼聲一致,響徹天邊,大財團及為他們服務的執政者,必須傾聽。之後決定美軍全面撤出越南,戰無不勝的紀錄首度破功。

比較兩次美國學運,在大多數反越戰和平示威場合中,雙方尚能冷靜相峙。此次學運,執政者行動快速強硬,進校園逮捕數千示威者。眾議院推出嚴刑峻法,兩黨多數議員投票通過新反猶太法案Antisemitism Awareness Act);任何觀點、語言或動作對猶太族裔、以色列人及其政府,表達反對、仇恨、傷害的行為,皆觸犯了這則法令。

美國一直是大財團統治著多數平民百姓。反越戰運動聲勢浩大,幾乎動搖國本,這回執政者汲取教訓,在「抗議屠殺」學運尚未走出校園時,便予以強力撲殺。





黃耀輝/不改革勞保 政府跟著倒

◆  黃耀輝/不改革勞保 政府跟著倒
◆  劉大年/美國加碼三○一關稅的發展
◆  黃齊元/從全球在地製造看產能過剩








黃耀輝/不改革勞保 政府跟著倒


2024-06-01 01:27  聯合報/ 黃耀輝(作者為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


新任勞動部長何佩珊被媒體問到勞保改革進度時,竟說「財務的撥補就是一個改革」,引發輿論負評

說穿了,何部長的意思就是:蔡政府一上台就宣稱年金改革,結果除了大砍公教年金之外,勞保毫無改革還不是混過八年。因此,她乾脆先自承胸無大志,要大家不要希望未來四年有改革勞保的可能,卻凸顯她是個只想做大官,不想做大事的人。

沒錯,蔡政府過去確實是用納稅人的錢撥補,讓勞保延後一兩年破產。但那是因為蔡政府的財運出奇的好,稅收超徵一點八兆所致。問題是,政府不可能天天過年,少子化遲早會使政府的租稅和社會保險保費等收入停滯或負成長超高齡社會的加速到來,又會使社會保險各種老年、醫療、長照等給付及社會救助有增無減。將來財政狀況可能急轉直下,哪可能年年有餘,無止境的撥補勞保的無底洞?

何況,撥補如果算是改革,則所有連年赤字的社會保險,例如衛福部的國保、健保,農業部的農保等等,甚至台電因能源政策錯誤造成的虧損,都可以用撥補來解決,豈不是阿狗阿貓都可以來當這些部會的首長了?所有的社會保險以後乾脆就由財政部認養,從保險制改為稅收制不就好了

引發負評之後,何部長才說勞保的改革應該「更多元」,打臉自己前一天勞保改革「全靠撥補」的說法;又強調將來主要從「開源」著手,例如延後中高齡就業、讓家庭看護工納保,就可有新的納保人口出現等等,才發現她根本抓不到勞保問題的癥結

勞保的財務問題,主要來自於「確定給付制」,也就是「量出為入」。卻因為實收費率(十一%)遠低於平衡費率(廿八%以上),必須多元改革才能改善。所以年金改革會提出的勞保改革方案,主要以延後退休、多繳保費、減少給付等多元方案為主,撥補為輔。

後續的財務評估也指出:「如採年改會的改革方案,財務確見改善」,但若「愈晚施行,改善效果愈差」。反之,如果不作任何改革,勞保就會很慘很慘!事實上,蔡政府八年毫無改革的結果,讓勞保入不敷出的「死亡交叉」提早在一○六年就出現。主計總處所謂的「潛藏債務可透過提高費率等方式改善,不一定發生」,因不敢改革而變成確定會發生的給付債務,且已經超過了十三兆。就算每年撥補一千億,也要一三○年才能填滿這個無底洞,又怎經得起賴政府再賴皮四年的摧殘?

這些多元改革的大事不做,何部長竟提納入外籍移工這種芝麻綠豆般的建議,讓人笑掉大牙!如果不改成確定提撥制,納入外籍移工只是拖他們下水,讓勞保加速倒閉而已。勞動部的統計就指出,外國人請領的老年給付總額,去年增為四年前的六倍;隨著移工年齡增長,請領的人愈多,對勞保財務的壓力和本國人相同。

四年前,我和幾位學者專家參加勞動部的勞保改革工作坊,提出許多建設性、去政治壓力的意見,何部長何不先看看,再拿出具專業、有擔當的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