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7日 星期日

聯合/技術移轉的誘惑與陷阱

.聯合報社論..技術移轉的誘惑與陷阱
.聯合報黑白集.這是黃國昌要的結果?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出口連14黑的結構性問題



聯合/技術移轉的誘惑與陷阱


2016-04-17 01:5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從中研院陳垣崇院士十幾年前的技轉案子到今天院長翁啟惠涉入的浩鼎案,都涉及「拿國家薪水的公務員」獲得種種商業利益。台灣社會對於這一類科技授權的案件其實了解有限,常抱以懷疑眼光,也因此難窺全貌。在此,我們必須先了解問題本質,再提出具體的看法。
許多人感到疑惑:為什麼領國家薪水的大學教授、中研院研究人員可以變成生技公司大股東呢?這是緣自「政府科學技術研究發展成果歸屬及運用辦法」。依據這個辦法,某甲在國立大學等研究機構做出科技成果,進而技術授權給X公司(或是與乙投資人共同設立X公司),其衍生的技術股份或是將來的技轉授權金,可以依「個人四成、大學四成、政府二成」的比例分配。這個運用辦法不是法律,而是更上位《科學技術基本法》第六條授權的規範。
《科技基本法》是台灣在民國八十八年制定的法律,學習的對象是美國的《拜杜法》(Bayh-Dole Act)。《拜杜法》的目的,就是要避免學術研究局限於象牙塔,鼓勵公立研究機構的應用性研究走向市場,進而促進產業發展。假若沒有這樣的立法,則公立大學研究成果十之八九不會往產業走;即使研究成果有產業潛力,如果研究人員對產生的利潤一無所獲,他們也意興闌珊,不會努力認真推動。畢竟,技術沒有走到市場,產業利益為零,大家都無所獲。《拜杜法》就是利用研究參與者的利益誘因設計,讓學校、教授都願意投入產業應用,把利益之餅做大,然後由國家參與分一杯羹。
《拜杜法》在美國立法是一九八○年,比台灣的《科技基本法》早了十九年。基本上,台美兩地並非特例,全世界幾乎所有先進國家,都有類似的科研成果分配誘因設計。簡言之,在科技基本法規範下,教授或研究人員分配到技術股,其實是正常的。可是,如果台灣立法都是因襲國外,為什麼我們卻有這麼多的公立大學教授涉嫌違法呢?我們絕對不認同教授們違法、違反利益迴避、違反證券交易規範、不實申報財產;但是,國內法律如果有容易入人於罪的部分,其實也可以趁此機會檢討。以下,我們分幾個層次檢討。
第一個問題是:技術授權之後,其實還有一大堆後續事宜需要處理,包括應用實驗、延伸配套、動物監測、臨床試驗等。這些環節其實更需要原技術提出教授的參與。由於後續發展已經進入巿場,往往成立一家公司來處理。在國外,技轉教授是可以開公司的;但如果台灣教授們受《公務員服務法》的規範而不能加入公司,就只好「繞道」參與運作。這樣的繞道,是技轉觸法陷阱之一。
第二個問題是:教授們拿到技術股,視為「技術出售收入」,根據所得稅法要繳納所得稅,邊際稅率動輒上看四十%。但是該技術其實僅有雛形,技術不但將來很可能失敗,現在更沒有收入,教授根本不可能為這種「幾乎不存在的所得」繳納所得稅。國外股票面額有種種彈性,教授可以由此避稅;但是台灣無法閃躲,只好用種種方法再予「規避」賦稅。這樣的規避,是技轉觸法陷阱之二。
第三個問題是:技術新創公司需要創投資金,台灣這方面法律與全世界扞格太大,以致幾乎所有人都不得不把創投公司設在海外。於是,台灣的技術公司背後金主極不透明。教授攪和在裡面,又要執行前述繞道與規避,是為觸法陷阱之三。
就浩鼎案而言,翁啟惠如果觸法、說謊、或有倫理瑕疵,我們都認為應該接受批評與處罰。但是,台灣法律規定若有不盡合理之處,也該趁此好好檢討。既然拜杜法案的精神就是「提供教授誘因、創造產業價值」,那麼我們就該把誘因設計圓滿、把紅線畫清楚。利益與道德未必衝突,台灣也不該因為個案,附帶把「技轉賺錢」汙名化。

聯合/這是黃國昌要的結果?


2016-04-17 01:5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朝野立委近日沸沸揚揚,嚷著要搶救海外詐欺犯。肯亞案的台嫌已錯失良機,倒是在馬來西亞犯案的廿人,在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的叫罵下,我方加緊交涉,大馬和陸方意外鬆手放人。孰料,廿人一落地,就被檢警以無犯罪資料放走,令人錯愕。
近幾天,黃國昌儼已成為全球台灣詐欺犯的救星,各路嫌犯家屬爭相向他通風報信,要求救援。然而,在海外犯案情節不清不楚的情況下,把嫌犯搶回台灣,然後任他們揚長而去,這就是黃國昌要的結果嗎?
遇到兩岸議題,就無限上綱到主權之爭,這是獨派和本土民粹派的低燃點神經;而這次,藍營立委也不遑多讓。台灣輕縱詐欺犯的場景,近年已發生過多少回,立法委員卻仍只有嚷嚷搶人、爭主權的老套,既不修法堵住法制漏洞,也無意設法改善。其結果,只是眼睜睜看著本土詐欺犯「行騙全球」,而台灣則坐實「詐欺王國」惡名。
主權當然要爭,但詐欺追訴的國際法理同樣要顧,對外交涉的程序更得步步為營;但這次從肯亞案到大馬案,各方都只挑容易的部分下手。立法委員只會厲聲叫罵,法務部長被逼到抓狂,各部門口口聲聲高喊「司法管轄權」,結果卻是,人要回來了,卻只能把他們放掉。請問,這是什麼主權國家的司法管轄?
那天羅瑩雪說了一句「然後他就死了」,被批冷酷無情;這次大馬詐欺犯回來,「然後他們鳥獸散」,豈不是人間荒謬劇!

經濟/台灣出口連14黑的結構性問題


2016-04-17 01:5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我國3月口成長率衰退11.4%,這是從去年2月以來連續第14個月負成長,也追平了2009年在金融海嘯期間,連續14個月出口負成長的歷史紀錄。由於2月的出口訂單仍然衰退,可以合理預期,4月的出口仍然會是負的;也就是說,這一次我國面臨出口不振的情況可以比擬金融海嘯。雖然,過去14個月的出口負成長11.9%,比金融海嘯時期連14個月的負成長24.6%低一些,但是這一次衰退時間卻比較長。而且,到目前為止,我們還無法確切的說,到底何時出口才能重新回到正成長,這也突顯問題的嚴重性。
現在比較好的消息是,2月份的出口訂單衰退7.4%,比1月的負12.4%要好一些,但是否代表出口訂單已經出現反彈,可能需要再觀察,因為這畢竟只是一個月的數據,要等到3月份的出口訂單統計出來,才能比較清楚判斷,能否在第二季結束以前轉成正成長。
以2009年金融海嘯時期的全球經濟情勢與現在相比,全球出口成長率雖然都是衰退,但金融海嘯時期的情況嚴重很多;其次,再比較美國的經濟情況,差異更大,在2009年時,美國的經濟衰退2.1%,失業率更達到10%左右的超高水準,但是,在去年美國的經濟成長率達到3.5%的高水準,失業率則維持在約6%左右。也就是說,過去一年以來,雖然國際經濟情勢不佳,但是與2009年相比,國際景氣並沒有那麼差,那麼為什麼這一次台灣出口卻面臨如此不振的情況呢?
我們認為除了國際經濟情勢不佳以外,更重要的是,台灣面臨幾個重要的結構性問題,值得國人及政府部門仔細思考,並應儘速謀求解決之道:第一,過去幾年國際經濟快速整合,亞洲地區的整合速度更快,其中以新加坡和韓國最具代表性,尤其韓國又是我國最主要的競爭對手,當韓國與其他國家陸續簽署自由貿易協議(FTA)之後,對於台灣出口造成的不利影響,就會逐漸浮現。其中,韓國在2005年與東協十國簽署了FTA,然後逐年降稅,2015年全面降稅完畢;2012年韓國與美國簽署了FTA,然後又陸續與歐盟及中國大陸簽署,而且都已經正式生效,這些FTAs正在逐漸蠶食台灣的出口市場,對我國出口造成嚴重影響。
其次,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快速形成,同時大陸正在執行「進口替代」政策,由於台灣出口到大陸的產品都是以原材料和半成品為主,這些產品正是大陸進口替代政策中,最容易被替代的部分。也就是說,兩岸產業關連從原來的「合作大於競爭」變成「競爭大於合作」,而且由於台灣的產品技術含量本來就比較小,因此未來就更容易被替代。
第三,由於ECFA後續協商不順利,服貿與貨貿協議一直沒有進展,以致於與其他國家洽簽FTA也同樣受阻,在對於台灣經濟前景不看好的情況下,過去幾年國內和國際企業對於在台灣的投資都顯得相對保守。在缺乏投資的帶動下,經濟成長動能不足,產業技術也不容易進步。
面對結構性的不利因素,政府部門應該更加速進行國際經濟整合,包括兩岸的服貿與貨貿協議,及與其他國家洽簽雙邊FTAs,並且加入TPP和RECP等國際經貿組織。另一方面,全體國人也須體認,國際經濟整合是全球大趨勢,不管喜歡或是不喜歡,很少人能夠逃過其影響,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更加大力度的去面對此一趨勢,也就是整個國家能夠儘速調整相關法規和體質,以面對更大的開放。而對於每一個企業和國人來說,則須提升自己的生產力與競爭力,以面對更大競爭,古人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正是現在最好的寫照。

名家縱論/人工智慧不是煩惱之源\星期透視/從詐欺案 看兩岸政治互信與互動

.名家縱論/人工智慧不是煩惱之源
.星期透視/從詐欺案 看兩岸政治互信與互動
.犯罪管轄權/想起劉自然 你心虛嗎
.犯罪管轄權/以主權之名 放縱犯罪
.犯罪管轄權/加害人人權vs.被害人眼淚
.犯罪管轄權/法律逼我們…愛汝之敵人
.犯罪管轄權/司法如此 誰「不敢」入歧途?
.新政府 親美日 遠中國
.扁朝歸隊、「壞蛋」爛攤…人民好悶
.畫中有話/老人.小狗.娃娃車
.轉型正義 不當國產要還「原」





名家縱論/人工智慧不是煩惱之源


2016-04-17 02:00 聯合報 陳

AlphaGo與南韓棋王的「人機大戰」,引發各界對人工智慧前景的熱烈討論。(美聯社)

三月十二日,人工智慧系統AlphaGo在與韓國棋王的大戰中取得三連勝,等於在五戰三勝對抗中提前勝出。消息傳出,全球媒體紛紛解讀、評論,其勢漪歟盛哉,致掩蓋三月十四日一家Fintech公司Honest Dollar被收購的消息。為何將Honest Dollar與AlphaGo相提並論?該公司只是一間位於美國德州的新創公司,購併細節又未透露,會被淹沒在新聞洪流中自不足為奇。但兩個接續事件都有一共同點,就是再度燃起人腦是否會被AI(人工智慧)超越的問題。
收購HD的是投資銀行界巨擘高盛公司(GS),高盛近年來雖然表現頗具爭議,但收購一家專為小型企業或獨立執業人士做退休規劃的新創公司,其策略思考為何?值得注意。
去年十二月我在逢甲大學演講,談創新科技對金融業的影響,記得一開始我出示一張投影片,提到美國未來學專家庫茨威爾(Ray Kurzweil)在二○○五年的名著The Singularity is near(奇點將近)。該書中,庫茨威爾預測人工智慧的各種里程碑,最後並推論二○四五年時人工智慧將超越人類智慧。十年過去,原本對該書一笑置之的人,開始不安,「奇點」是否會來?甚至提前到來?當天我在講堂表示,我沒有答案,也無能提供答案,但很確定在金融業因為創新科技使人類失業、金融風貌改寫的日子,會很快到來,金融界應提早因應。在回答聽眾疑惑時,我還舉例:二○○三年時,日本Nikko等三大券商在經紀業務方面曾囊括半數市場,至二○一四年再看統計,已不見原先三大名號,原來網路券商(如Monex、樂天等)興起後,挾迅速、平價、靈活優勢,使原三大券商在市占統計上竟淪為「其他」。
AlphaGo的戰績,說明庫茨威爾的論點不是科幻小說。且對某些特許行業而言,不用等到二○四五年,由於顛覆性科技導入(網路、IOT、行動科技、大數據),原先以公眾利益為前提受法律的監理或較高的進入門檻(另一方面也是保障),瞬間顯得意義盡失。最近一年來,東吳大學舉辦一連串的財經講堂,其中至少有三場是針對特許行業受創新科技衝擊,在監理上、策略上、經營上應有的改變與因應,包括金融業、小客車業以及媒體業等,每一場次都受到不同特許行業的關注,顯示業界面對創新科技的關切與迷惘。
前述高盛所買下的Honest Dollar,以每月八美元代價為小型公司員工或獨立執業人員(例如:計程車司機、水電工)提供平價的退休理財規劃。據說只要提供風險偏好係數、收入等財務資料、投資期限等資訊,就可在九十秒內得到投資組合的建議,這種商業模式與高盛以往服務高淨值戶的作風不同,姑不論是否意味高盛策略的改變,但至少表示高盛看好以Robot Advisor(機器人理專)提供輕鬆、平價理財顧問的市場,已符合我去年所說機器人理專對目前銀行財富管理業務的影響。回想十多年前,我在銀行董事長任內率先設立財富管理部門,視為明日之星,現在又要呼籲財管部門注意自己飯碗,真是情何以堪。
巧合的是,AlphaGo五戰結束後次日,英國金融時報有篇專欄,題目為Robots invest money better than people,在圍棋、理財、駕駛,甚至在其他愈來愈多領域中,人工智慧的機器人都有機會勝出,其實國外早有研究顯示,機器人藥師已可取代人類,只是各國政府不知如何面對此一另類社會問題。所以職業受威脅的,絕不止於金融從業人員。
需要擔心嗎?我倒欣賞圍棋大賽後馬雲所說「人是有感情與愛的」,還有林文伯所說「人會有情緒」,不論是對弈或對談,面對一位有情緒、有感情還有愛的對手,還是比較享受的事。
職業受AI衝擊,是要及早因應,但不必過分悲觀,畢竟人工智慧是人類智慧所創造,以更迅速、更有效率的方式改進人類生產力,所以社會只會更進步,只是人類壓力大一些。至於人工智慧是否會因自主意識過強而失控,只要研發人員心存此念,發生的機率應微乎其微。
(作者為總統府資政、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

星期透視/從詐欺案 看兩岸政治互信與互動


2016-04-17 02:00 聯合報 楊永明/國際關係學會會長

在肯亞的台灣人因涉及詐騙大陸民眾,被逮捕但強制遣送中國大陸,引起國內輿論譁然之後,前日台灣與大陸人在馬來西亞因詐欺案被捕,北京態度大轉彎,讓涉案的台灣人返台,但是首批廿人抵台後,因檢警缺乏他們在馬國的涉案資料,無從立案,只能釋放回家。
北京在肯亞案中強勢要求將台灣人遣返至中國大陸,以受害人管轄權角度,強調調查不法與嚇阻犯罪;北京並引用一個中國原則,在五二○之前,透過複雜司法管轄權案件,向國際與兩岸彰顯兩岸主權爭議。但卻為何隨即在馬來西亞,同意依照過去兩岸默契,讓台灣人回台灣被釋放?
這應該是北京擔心在五二○前,連續兩個嚴重爭議案件,將完全激化台灣內部反中情緒,提早在馬英九任內終結兩岸司法合作,也可能削弱蔡英文在五二○與後續維持兩岸善意互動的意願。當然,北京之一擒一縱,既可展現其壓縮台灣國際空間的能力,也凸顯台灣司法面對類似詐欺犯的無力與無奈。
台灣詐欺犯已經名揚海外,在台灣的司法與民粹保護傘下,被捕返台後如何脫身都有教戰守則,在中國大陸被憎恨的程度可想而知。問題是我們強調台灣人要由台灣管轄與審理,有多少是出於政治上反中的心理因素?這幾年是否努力修法提高刑責,或加強與對岸建立司法合作機制?這些都讓詐欺犯更加懂得鑽營,持續造成家破人亡的惡劣詐欺行為。
二○○九年六月「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生效後,兩岸雙方加強打擊犯罪與司法合作,法務部統計,自協議生效到今年一月底,中國大陸已遣返我方通緝犯四百四十六人。然而,牽涉台灣人與大陸人在第三國進行詐騙行為,從管轄權應採何種原則,及兩岸雙方許多法律歧異部分,仍有很多爭議待協商及修法,才能因應實際的問題。
但是,兩岸司法互助與協商的前提,是兩岸互信與尊重,此時不禁要問,如果五二○之後,兩岸互信基礎瓦解,過去所簽署的兩岸協議,包含兩岸司法互助協議,是否能據以作為兩岸持續善意互動的依據呢?台北方面當然希望繼續運作,個人認為北京方面則可能依個案而定,在詐欺犯案件上,如果台灣不思考如何積極拿出辦法與作為,肯亞案件的情況難保不會重演。
此外,面對跨國犯罪魔高一丈的新手法,目前已經有相當談判進度的兩岸互設辦事處與互派代表,是可以作為將來兩岸司法互助與協商的常設機構與管道。但是,這項兩岸和解與互信的進步作法,也具有高度政治性意涵,以目前兩岸政治氛圍而言,短期內推動的可行性應該不高。
這次在肯亞案中,北京政府對外說明肯亞為其邦交國,支持一個中國原則,從管轄權爭執變成外交戰。可預見未來兩岸之間如果政治互信瓦解,類似案件再發生時,過去北京因顧及兩岸關係,採取較為謹慎的作法恐怕將不復見;甚至會藉機展現強勢作為,凸顯國際現勢,讓台灣更感挫折。
詐欺案是一個牽涉兩岸管轄權競合與主權彰顯的案件,原本就十分敏感和有爭議性,現在又處於政權交替,兩岸關係走向不明之際,特別顯示出兩岸政治互信與兩岸務實互動的重要性。

盛治仁/布萊恩、柯瑞的共同點

.盛治仁/布萊恩、柯瑞的共同點
.黃介正/蘭德報告與國防省思
.劉克襄/老街不只一種
.王正方/如果不SMART,該叫它什麼?
.薛承泰/養寵物 玩寵物
.葉銀華/日本之病:從安倍送酒談起
.廖玉蕙/許孩童一座天然的親子森林





盛治仁/布萊恩、柯瑞的共同點


2016-04-17 01:53 聯合報 盛治仁


四月十四日是NBA重要的一天。
縱橫球場廿年的老將布萊恩在洛杉磯湖人隊主場出賽最後一場後退休,以狂飆六十分的表現劃下完美句點。同時間,金州勇士隊的柯瑞率隊破了廿年前傳奇公牛隊單季七十二勝紀錄,在奪得七十三勝的同時,也締造了單季投進四百零二顆三分球的個人紀錄。今天想談一下跟這兩位球星有關的做事態度:認真。
先談布萊恩。廿年前進入NBA時,就因為他的態度而引人側目。球風很獨,自視甚高,所以引起愛恨兩極的評價,但是不管是喜歡他還是討厭他的人,都承認他求勝意志之高以及拚盡全力打球的鬥志。
最近ESPN一篇文章描寫三年前的球季,把KOBE如何將自己的體能推向極限,導致阿基里斯腱嚴重撕裂的過程,讓我這個非布萊恩球迷的讀者都感動異常。除了每天訓練都是最早到球場,最晚離開外,比賽前四小時就到場熱身,力求保持最佳狀況;另外,他右腳踝高中時就嚴重扭傷,始終在傷痛中打拚,每場比賽前,都會去研究對手前五場的比賽影帶,反覆觀看,了解對方球隊的戰術以及個別球員的習慣。
最讓人佩服的是,在他打完最後一場球賽退休後的隔天,他不像一般人一定好好休息一段時間,早上照常完成他的例行訓練,八點半進辦公室上班。他說如果不馬上這樣作,就會明日復明日,一直拖延下去。
再談柯瑞,是本季得分王,又是去年最有價值球員。這樣的NBA超級明星,是被哪一個運動品牌簽下代言的?答案是Under Armour(UA)。 我查了幾個運動品牌評比結果,大約落在七至十五名區間,落後最多NBA球星青睞的NIKE、ADIDAS有一段距離,有四分之三的NBA球員是被NIKE簽下的。
讓人驚訝的是,UA簽下柯瑞的過程,並不是因為他們出了高價搶人,或是柯瑞對這個品牌情有獨鍾,完全是最大的體育品牌NIKE自己搞砸的。柯瑞原本就是NIKE旗下球星,但在二○一三年要談續約時,NIKE的人不但把他名字念錯,在合約簡報檔裡,竟然誤植了另一位球星杜蘭特的名字,顯然完全不用心。柯瑞當時雖然沒那麼紅,但也已創下單季投進三分球數的紀錄,要求的續約價碼相對也不高,四百萬美金一年(參照組數字:詹姆士五億美金終身合約)。這種敷衍態度,讓柯瑞最終選擇UA。
這樣的決定造成多大的影響呢?二○一三年開始,柯瑞的代言鞋銷售成長三百五十%,僅次於喬丹鞋。摩根史坦利分析師Sole估計,柯瑞對UA的財務影響力大約是一百四十億美金。要說柯瑞會撼動NIKE王朝,可能言之過早;但誰也不能保證,一九八四年NIKE簽下喬丹後,逐漸超越了ADIDAS和CONVERSE的故事一定不會重演。諷刺的是,當年喬丹一心想要簽約的對象,是ADIDAS而非NIKE,只是ADIDAS當年面臨創辦人去世,專注在處理複雜的內部繼承問題,讓NIKE成功達陣,創造了歷史。
不管是打球或是做事,百分之百全力以赴不保證事情一定成,但是抱著輕忽態度,絕對不能成事。最後結果是成是敗,有很多不確定因素超出我們所能掌握的,但是在過程中盡其在我,全力付出,才是更重要的。而且,認真做事的過程中所得到的滿足感,夠了。
(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