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7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新政局成形 執政者當自省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民怨大爆發,民進黨遇創黨以來最大挫敗
◆  聯合報黑白集/抗中牌這回大破功
◆  經濟日報社論/新政局成形 執政者當自省








經濟日報社論/新政局成形 執政者當自省


2022-11-27 01:0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台灣經濟面臨衰退風險,出口已連續兩個月負成長,未來也不看好。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九合一選舉民進黨遭受重大挫敗,不但衝擊黨內權力分配,牽連內閣人事變動,也影響蔡總統任期最後兩年施政。

目前台灣經濟面臨衰退風險增加,出口已連續兩個月負成長,未來也不看好;台灣沒有停滯的本錢,必須推出立竿見影的政策;在內閣可能調整甚至全面改組下,如何做好有效銜接,至為關鍵。

此次部分民進黨執政縣市變天,其中一重要原因是選民希望藉由政黨更迭,檢視過去公共工程的問題。蔡政府上任後,由前瞻計畫開始挹注大量公共建設經費卻頻頻發生預算翻倍式追加,但卻發生工程延宕,以及品質出現重大瑕疵情況。由新竹棒球場事件園的羽球場天花板崩塌,都發生在執政黨「五星」首長縣市。究竟只是偶發事件,還是冰山一角,除了有待未來新任者查明外;蔡政府與其一再否認,不如對台灣所有公共工程進行全面檢驗。

國民黨雖然勝選,一舉奪回基隆、台北、桃園等重要縣市,但也不應自滿,因為南部縣市仍難以翻盤,非兩黨的中間選民不在少數,表示選民雖然對民進黨不滿,但也不願選擇支持國民黨。在民國一一三年(2024)總統大選政黨對決下,如何提出完整政策論述爭取人民認同才是重點。

蔡總統任期還有兩年,回應「跛腳」總統的最積極做法,就是將未完成的政見兌現。蔡政府雖然一再自誇台灣人均 GDP 上看 35,000美元,超過日、韓,但卻忽略匯率變動及分配因素。近年來國內薪資不但成長幅度有限,而且更加兩極化,所得分配也在惡化。特別許多年輕人仍停留在低薪層級,最近又受到通貨膨脹,失業率上升,以及房價高漲影響,生活更加困難,蔡政府需正視此問題。

蔡政府也必須落實各式「正義」,例如居住正義下的社會住宅進度大幅落後年金改革只針對軍公教年改,勞保年改停滯不前。雖強調轉型正義,但行政機關欠中立,政府的手伸入媒體言論自由並未落實司法改革也未到位

在經濟政策方面,「2025非核家園」口號震天,但以目前配套措施不足下,在2025年非核下,將面臨缺電危機。台灣已時有跳電、斷電,甚至停電事件,但政府卻一再保證不會缺電,邏輯完全不通。在選前又釋放出台積電將加碼投資台灣,外資也在台增資的利多消息;但只要電力問題不解決,對於產業發展將是一大瓶頸。

民進黨選前猛打「抗中保台」,顯然收效不大。台灣人民反對極權的意志並未改變,但對蔡政府無限上綱抗中保台,將競爭者抹紅抹黑的做法不滿。

在激情過後,蔡政府應回歸現實,一味抗中排中下是否真的對台灣有利。蔡總統上任六年來兩岸關係持續惡化,兩岸已成為全球地緣政治衝突的熱點;但是兩岸經貿仍維持密切關係,投資雖呈現弱化,但貿易聯結強化,中國大陸已是台灣最大進口來源及出口市場,而且比例都創新高。

蔡政府也提出新南向政策,以降低對大陸市場依賴,但新南向政策雖號稱涵蓋18國,但仍聚焦在傳統與台灣經貿往來密切國家;而且措施仍不脫離過去範疇,並無新意,迄今收效有限。另外與新南向國家關係也未見改善,有必要全盤檢討。

台灣在區域經濟整合進展也不如人意,目前無緣加入包括14國印太經濟架構IPEF),幾乎全部押寶在不具市場開放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另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 (CPTPP)仍遙遙無期,台灣也面臨因為邦交中斷,自由貿易協定(FTA)被終止的情形。區域整合進展不進反退,如何挽回頹勢也是一大挑戰。

蔡政府在短短兩年,要完成所有未實現承諾已不可能,但至少應務實面對,避免給下任者增加更多困擾。











聯合報黑白集/抗中牌這回大破功


2022-11-27 01:0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高呼要選民「為台灣挺身而出」,但是民進黨執政未能處理好兩岸關係,抗中保台牌失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九合一選舉,蔡政府的期中考被人民死當。原因很多,最讓人受不了的是,民進黨以為整張答卷填滿了「抗中保台」,考官就不敢當他。選舉結果證明,當政府缺乏誠信膨風政績擁抱黑金,再怎麼狂打「抗中保台」牌也救不了選情。

回顧這場選舉,原該聚焦地方建設及公共政策並檢視各地方首長的治理能力;但隨著林智堅論文抄襲案發酵、新冠疫情邁向高峰,以及周玉蒄烏龍爆料等事件衝擊,失去議題主導權的民進黨顯然慌了手腳,只能寄望再販賣「芒果乾」,把地方選舉操作成國家認同兩岸對抗之戰。

例如,蔡英文高喊抗中保台全台助選,民進黨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自詡「有抗中保台DNA」,民進黨台中市長候選人蔡其昌也和曹興誠舉行抗中保台行動對談,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更盛讚曹興誠的抗中保台成為新顯學,是「新台灣價值」。

但民眾已對芒果乾產生群體免疫。尤其台上抗中保台喊得聲嘶力竭,台下卻接連被揪出「桃園中國鵬」、「台北中國中」、「新竹人民幣柯」,即使當事人不斷解釋、撇清或喊告,都掩不住「綠能你不能」的雙標,「新台灣價值只剩腥臭

蔡英文勢將跛腳,抗中保台成為喪失民心破口,這是對只知販賣芒果乾卻喪失核心價值的民進黨一記當頭棒喝。











聯合報社論/民怨大爆發,民進黨遇創黨以來最大挫敗


2022-11-27 00:5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九合一選舉結果出爐,民進黨大敗,創下史上最慘成績,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左)昨天在中央黨部召開「2022年地方選舉結果」記者會發表談話,表示即刻辭去黨主席一職,並與民進黨秘書長林錫耀(右)向全體國人一鞠躬深深致意。記者林伯東/攝影
波波漫畫



《民怨之聲》系列之一
九合一選舉結果揭曉,民進黨一敗塗地,只取得五縣市執政權,遠遜於國民黨的十三縣市。民進黨地方執政版圖大舉退縮,僅困守「北港溪以南」的南台灣一隅,這是民進黨創黨以來最大的挫敗。這場大敗,固與民進黨地方經營不力有關,但更關鍵的因素則是蔡政府中央執政太失民心,社會上「討厭民進黨」的狂潮再度席捲,給了民進黨無情的當頭一棒。

昨天投票率偏低許多縣市不到六成,在在反映了民眾對當前政治的失望。不少原是民進黨大本營的地區,均未能如預期開出相應票數,說明許多淺綠支持者不願再對綠營「含淚投票」。此外,諸如屏東的蘇清泉和台南市的謝龍介,都在選前未被看好的情況下,在綠營鐵票區對對手構成很大的威脅,這都是綠營的警訊:把民眾的支持視為理所當然卻不回應他們對公平正義要求遲早會被唾棄

這次選舉結果,受到最大重擊的人無疑是蔡英文,她辭黨主席亦不足以彌補她的過失。蔡英文隻手主導黨內提名,對於爭議人物林智堅、陳時中卻極端偏愛,甚至率舉黨之力硬抗滔滔輿論。更可議的是,蔡英文濫用總統角色頻繁為綠營候選人助選,其派系卻被指為邪惡「黑金」寄生,她更打出不符地方選舉調性的「抗中保台」牌來分化社會,稱「投民進黨就是投蔡英文」,就是支持「台灣隊」。如今,一個清晰的五指印落在她臉上,民眾對於何謂「台灣隊」另有看法,她何顏以對?

指標人物陳時中的落選,乃至綠營在整個北台灣的潰敗,其實都可以看到「討厭民進黨情緒外溢與擴散。在「民進黨鐵票區」的屏東和台南,這次綠營僅以些微差距取勝;在新北、台中、花東等地,則越輸越多;在原本以綠「五星執政」自豪的桃園、新竹、基隆,則以不小的差距被甩在車後,這都得歸咎中央執政太「顧人怨」。民進黨自成立以來,最多曾在縣市長選舉取得十三席,最少也有六席;這次竟只拿到五席,可謂「一朝回到創黨前」,灰頭土臉

這次選舉最主要的意義是,民眾給了民進黨和蔡政府一個清晰的訊息:人民並不認同目前的執政路線,主政者若不及時修改,下次選舉人民還會用更激烈的方式教訓民進黨。不可諱言,民進黨政府近幾年之所以如此霸道蠻橫,主要是在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初總統及立委選舉大勝後,年中高雄市成功罷韓,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又成功完封四大公投,加上今年初中二選舉補選又獲勝,全黨被連串勝利沖昏了頭。加上「完全執政」,蔡總統將手伸入五院,五權憲法的相關制衡脆弱得宛如不復存在,府院變得為所欲為政務官囂張詭辯不斷受到鼓舞,而政府效能卻不見提升。種種「綠能你不能現象,讓人民厭惡之至,因而有了這次的民怨燎原

矛盾的是,蔡英文不斷對外賣弄台灣的民主價值」,但她的治理未遵循民主原則,而是動輒恐嚇處處雙標。可以說,她根本不把台灣人民當成實踐民主的對象。諷刺的是,民進黨利用網軍側翼誤導及淹沒輿論,結果卻淹沒了蔡總統必須知道的民意真相,最後更淹沒了民進黨的地方執政版圖,人民終而頭也不回地棄它而去。

民進黨曾自以為是民意寵兒,如今民意反目,變成了民怨。民進黨僅存的五縣市,人口加總僅六百萬人,只占全台人口的廿六%。這樣一個政黨,當中央面對百姓,不該再把那句「謙卑」拿出來宣誓三次嗎?


名家縱論/仇恨動員 該隨選戰落幕\星期透視/九合一重要性 過於誇大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品牌定位亂 綠吞敗
◆  星期透視/九合一重要性 過於誇大
◆  名家縱論/仇恨動員 該隨選戰落幕
◆  女力崛起的美麗與哀愁
◆  檢視仇恨值 藍勝出
◆  高興一天就好
◆  和平才是最大共識
◆  抗中保台走入歷史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仇恨動員 該隨選戰落幕


2022-11-27 00:06  聯合報/ 蘇蘅(作者為政大傳播學院教授)
台北市長柯文哲說,不能說只要講你不對的,就全部打成中共同路人。記者楊正海/攝影



選舉和政治,當然會有一部分非常不優雅。但是身為國家元首為了勝選,卻不惜製造仇恨煽動對立,讓台灣成了裂傷的番薯,還是讓人難過。

當政府把政黨放在國家之上,側翼如同仇恨機器狗群出,名嘴說慈濟是「中共同路人」,農委會主委說消基會是「中共的消基會」,陳時中說過黃珊珊質疑疫苗是「中共傳聲筒」,再這樣下去,台灣的「中共同路人」都快比確診人數還多了。

總統府成了負能量發射中心,行政院變成鬥雞內閣,不能再糟糕了。仇恨的精靈一旦放出,很難再關回瓶子裡。古人說「當家不鬧事」,但是在台灣卻好像颶風將至,船長卻忙著找船員打架,人民何來「歲月靜好」?

甘地說語言是社會健康狀況反映,研究也發現,攻擊性或誹謗語言會有社會感染力,像流行病一樣傳染開來。偏偏這次選舉仍由「教條式」的抗中保台的選戰策略點火,有毒的語言像毒箭一樣在我們身邊飛來飛去。

由於政治的極化,渲染各種極端,形成詭異的同溫層效應,很多人在自己的「訊息繭」相互取暖,黨同伐異,顛覆民主政治的核心價值,不再容忍異見,不再尊重反對意見。

學者指出,蔡英文這次選戰打法,不是講政績,而是講國際會對我們有誤會,不然就是投給台灣,打認同牌、國際危機牌。然而政治分歧,不表示選舉可煽動仇恨。地方首長選舉,蔡英文卻呼籲「台灣隊站出來,一一二六給世界一個正確的訊息」。

台灣隊」一詞,是用在國際競爭場合,絕對不是一人一黨的專利。可是一到選舉,卻被可惡的政客用來分裂人民、製造對立,成了被濫用到極致的仇恨語言。隱含的意思:「非民進黨的候選人,就不是台灣隊,就不愛台灣,就可能是中共同路人,不能投票給他」。滿嘴台灣隊的蔡英文,用台灣隊一詞,操弄極端政治,把社會激化成二元對立。蔡英文嘴巴常呼籲全民「團結對外」,然而,她撕裂人民的種種作為和力度也屬罕見。

西諺魚的腐敗,從頭爛起」,上有好之者,下必有過之者。蔡英文如此心態,就難怪苗栗的徐定禎被學生問到高端時,都口出「武漢肺炎」這個恐龍名詞,還要學生「去中國住住看」。獨派團體推動「絕不投降承諾書連署。民進黨候選人幾乎全簽署,全世界選舉,哪個國家會要求候選人簽不投降承諾書?還有綠媒上綱到簽承諾書「將決定習近平怎麼樣對待台灣」,這種媒體水平,讓人無言。

三年前蔡英文任命民進黨李進勇出任中選會主委,引起極大爭議,當時李進勇揚言「採取比法律更高的標準,請民進黨註銷黨籍」,但卻大喇喇出席為基隆市長參選人蔡適應活動。難怪有評論諷刺中選會變成忠犬會。

衛福部長薛瑞元對嗆立委、用「頭蝨」辱罵在野,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嚴查張善政的宏碁標案,資策會追究高虹安,竹科管理局放過林智堅侵犯智財權,一樁樁一件件,過往選舉,從沒一個內閣演出這樣醜陋的一幕。

蔡英文絕對要為這次敗壞選風負所有責任,無論做為民進黨主席,坤綱獨斷徵召民進黨候選人,或最後喊出「投給民進黨的縣市首長,就是投給蔡英文」的情緒呼籲,顯示選舉不正常到了極致。

剛剛結束的美國期中選舉,被拜登稱為美國的「靈魂之爭」,因為很多選民心目中,期中選舉不只是政黨之爭,更關乎未來社會發展。這次民進黨引領的「刺激憤怒的選舉」(politics of outrage),在下次的選舉,能不能不再出現「中共同路人」這樣的仇恨語言,真正的同島一命,我是這樣期望的。












星期透視/九合一重要性 過於誇大


2022-11-27 01:10  聯合報/ 楊泰順(作者為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
許多人將台灣的九合一選舉比擬美國期中選舉。歐新社



美國總統任期四年,眾議員任期兩年,故總統就職滿兩年後便必然遇到眾議員全面改選。加上參議院改選三分之一,部分州長及地方公職亦利用機會進行改選,這一項非總統大選年所舉行的選舉,因此被稱為「期中選舉」。

台灣為了節約選務經費,並避免選舉過於頻繁,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起也將九項地方公職,如直轄市與縣市首長及議員等,集中於總統大選後的兩年進行改選,由於時間安排上類似美國期中選舉,許多人也將九合一選舉視為台灣版的期中選舉。

然而,略為比較台美兩國的期中選舉,便不難發現兩者在民主運作的重要性上,顯然有著天壤之別。

美國聯邦政府採三權分立體制,行政權與立法權在憲政法理上彼此平等並互相牽制。國會若因期中選舉造成多數黨改變,總統在未來兩年的施政便將面臨困擾。此次期中選舉共和黨在眾院取得多數,媒體已預言未來眾院有可能立案調查拜登家族的海外商業活動,企圖以此拖垮民主黨的執政信譽,對政府施政效率也不無影響。

台灣立法院的職能原本遠遜於美國國會,且九合一也不包括立委改選。故而,台版期中選舉只是純粹地方選舉,就算藍綠板塊出現挪移,也很難產生政策的衝擊。有人將九合一選舉視為對執政黨的信任投票,未免有些誇大,因為開票結果對兩年後的大選並不具預測性。台灣決策權高度集中於中央,在國會無力掣肘的情況下,執政黨就算輸掉九合一也不難在兩年內營造利多翻轉局面。民國一○七年(二○一八)的九合一便是一例,當時國民黨得票率領先民進黨十%,但兩年後蔡英文卻能創下總統當選票數的歷史新高。

美國採取聯邦制,各州均高度自治及分權,這使得地方選舉能間接影響未來大選。期中選舉時,川普陣營在十二個搖擺州支持特定的州務卿候選人,何以志在大位的政治人物,竟然關注層級不高的州務卿選舉?因為美國無中央集權式的選務作業,而是由各州自行規劃及管理,州務卿則為主持這些業務的關鍵人物。上次大選的通訊投票爭議,使川普認知必須掌握州務卿人選,以便營造未來對自己有利的裁決,期中選舉也因此增加不少看點。十二位候選人最終只有一人上壘,似乎預告了川普復出的坎坷。

台灣選務全由中央選委會負責,就算縣市長身兼縣市選委會主委也沒有太大的裁量權。甚至確診者不得投票等人權議題,中選會也可以不畏譏讒的斷然處之。權力過度集中在中央,自然讓九合一選舉的重要性黯然失色。

美國期中選舉重要,選民關注度卻不高,平均投票率僅四成今年四成七已是破天荒。台灣九合一雖是權力配角,但公認選情冷颼颼的今年,縣市長投票率竟突破六成五。選戰過程中,黨政要員奔走選區聲嘶力竭吶喊,加上嘉年華式的奢華遊街與動輒數萬人的造勢大會,一點看不出這是場無關大局的選戰。

何以會有如此巨大的反差?答案恐怕與金流有關。選舉必須花費龐大金錢,美國政治獻金法對金流規範嚴格,媒體甚至以「硬錢」形容,故候選人籌措經費主要仰仗利益團體的透明捐輸。透過利益團體的影響力,選民不愁政策偏好沒有管道傳達,相對降低了投票的熱忱。台灣籌措選舉經費較不透明,對經費上限的執法也僅具形式,這使得金權關係糾纏不清。地方選舉雖然對政策影響有限,但地方建設卻是政治金流的源頭,各方人馬怎能不放下身段撩下去?










檢視仇恨值 藍勝出


2022-11-27 00:57  聯合報/ 陳陸輝/政大選研中心特聘研究員暨政治系合聘教授
民進黨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被認為「仇恨值高」,衛福部長薛瑞元為他解套,卻引來蔣萬安與黃珊珊砲轟。記者曾原信/攝影



陰冷天氣、大量負面競選內容,又缺乏四年前多項公投同時舉行的議題,讓這次地方選舉相對冷清。

台灣地方行政首長在當選之後主掌縣市未來四年的發展,因此,「選賢與能」的想法一直深植民心,候選人個人特質的優劣比較,是影響選民投票抉擇的重要關鍵。

國內外研究針對候選人特質討論,可分四個面向共九個特質:一、個人能力面向:包括學識與聰明才智兩個特質;二、領導能力面向:包括領導能力、激勵人心以及具備執行力等三個特質;三、操守面向:包括品德與誠實兩個特質;四、同理心面向:包括同情心及關心平民百姓兩個特質。我們可以發現:在本次地方首長選舉中,也環繞在上述幾個面向上。

本次選舉中「論文抄襲」話題,正是扣緊候選人的操守與個人能力兩個面向。民進黨原先提名林智堅參選桃園市長,卻爆出在台灣大學與中華大學的碩士論文抄襲,因為學術論文抄襲涉及學術誠信與人品操守,也衍生到學識能力與聰明才智的討論,儘管全黨在蔡英文總統指示下力挺,但其仍黯然退選。雖改提鄭運鵬,但不足以守住桃園。

至於同理心的面向,對衛福部前部長陳時中參選台北市有重要影響。一方面是去年五月萬華爆發大量案例後,中央宣稱萬華是疫情「破口」的爭議,一方面是當時包括慈濟、永齡基金會及後來加入的台積電,欲捐贈 BNT 疫苗給國人的處理方式,陳時中宣布參選後,被台北市民詳加檢視。這些衝擊讓陳時中的「仇恨值」升高黯然落選。

除了候選人特質之外,相對來說,民眾較為穩定的政黨認同,則是一個基本盤。不過,在選舉中能夠動員出多少基本支持者,則與現任市長的施政表現與資源相關。因此,競選連任的市長其個人的領導能力已經過市民四年的檢視,且其資源相對較為豐沛,故擁有較大優勢。國民黨的新北市與台中市,及民進黨的高雄市與台南市,都是現任市長競選連任成功,可見其在市政的領導能力受到市民肯定。

至於「抗中保台」或「戰爭或投降」等兩岸議題,在本次選舉中的效果有限,主要係因兩岸、國防與外交是總統職權,地方首長根本無置喙之餘地。因此,儘管蔡英文總統在民國一○九年(二○二○年)以獲得超過八一七萬的史上最高票而成功連任,也未必能夠將選民對她「過去」的選票,轉換成「今天」地方選舉的支持。同樣的道理,今天國民黨「勝選」,能否轉換成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的藍天,還有待其後續的黨內外整合與努力。










高興一天就好


2022-11-27 00:00  聯合報/ 張漢平/榮民(高雄市)
高雄市民行使投票權,選出新任市議員。記者徐如宜/攝影



昨天勝選的政黨和當選人,一定要記得高興一天就好,必須時刻記得選前謙卑的態度與承諾的政見,更要多想想肩上的責任、選民的託付和社會的期待,確實做好為民服務,否則選民一様會將你淘汰。

選舉結束,面對當前國際局勢,美中敵意交鋒,仍然看不到穩定緩和跡象。俄烏戰爭帶來全球地緣政治的緊張和經濟衰退的景象,及兩岸情勢從不會發生戰爭,到可能會,再到以戰逼談的負向發展等等,選舉勝敗放一邊,主政者面對國際大環境考驗,該全力確保國家的和平與發展,如此才會出現下次勝利的機會。










品牌定位亂 綠吞敗


2022-11-27 01:14  聯合報/ 蔡佳泓/政大選研中心研究員、東亞所合聘教授
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在中央黨部召開「2022年地方選舉結果」記者會發表談話,表示辭去黨主席一職。記者林伯東/攝影



九合一選舉已落幕。此次地方選舉接續在美國期中選舉、中共廿大及「拜習會」之後舉行,因此選舉結果格外受人矚目。選舉結果一如選前民調預料,中央執政的民進黨表現不佳,國民黨可以說大獲全勝,民眾黨也突破重圍勝選一席。

回顧選舉過程,可以說民進黨落敗的主因,是品牌定位問題。如果把政黨視為一種品牌,政黨有死忠支持者,可以說是基本盤。但是也有許多民眾在選戰過程中,憑感覺或者聽別人建議決定投票給哪一個政黨,這些民眾就像市場上的消費者,如果政黨這個產品的定位,跟傳遞的形象引起選民共鳴,就可能獲得青睞。

從選前各種民調可以判斷,民進黨的認同比例高於國民黨及民眾黨,而政黨認同應該與投票取向緊密相關,也就是民進黨基本盤應該大於其他政黨。換句話說,民進黨這個品牌的死忠支持者應該不少。但整體來說,民進黨在選戰中卻沒有居於上風,只有在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等傳統執政縣市居於優勢,在北台灣及中台灣苦苦追趕。這個現象顯示民進黨雖然是第一品牌,但是對於許多縣市民眾來說,這個品牌出現定位問題,無法引起選民共鳴。歸納幾個原因如下:

第一,因為各種因素,民進黨在北台灣推出候選人的時間比國民黨、親民黨來得晚,原本民進黨在台北市、新北市已經較不受選民肯定,加上候選人推出太慢,要在短時間內塑造候選人形象並不容易,許多民眾對於這些民進黨提名人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過去所擔任的職務,而不是市長這個職位。

第二,民進黨在中台灣縣市其實近年來不乏執政經驗,但是面對現任者所築起的高牆,民進黨提名人似乎找不到破口,失去了過去猛攻雲林張家、台中顏家的氣勢,無法讓選民感受到「換黨做做看」的需求,自然無法對現任縣市長構成威脅。

第三,最重要的是,民進黨在這次選舉中的定位,擺盪在台灣民族主義及務實主義之間,一方面希望以台灣認同召喚選民,例如「抗中保台」的訴求,另一方面嘗試以縣市長候選人的資歷,及過去三年防疫成效來說服選民,但是要兼顧這兩者並不容易。而且在中共廿大及拜習會之後,美中關係似乎趨向和緩,在野黨對抗中保台訴求不斷消毒,使得民進黨難以定調此次選舉為兩岸關係的路線檢驗。

第四,台灣民眾黨崛起,也讓民進黨難以用「維持現狀」定位自己。過去民進黨占據了統獨光譜的中間位置,而國民黨被視為急統。但是民眾黨成立之後,訴求打破藍綠及新政治,政黨認同的比例已經成長到兩位數。在民眾黨也加入搶奪中間選民行列之後,民進黨無法壟斷淺藍以及淺綠的選票。雖然民眾黨候選人在選前爆發疑似貪汙醜聞,多少影響到支持者的信心,但是民進黨的定位已經不如以前鮮明,可以輕易區隔對手,因此在各縣市陷入苦戰。

總之,這一次地方選舉之後,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的認同度有可能互有消長,選民必定會更加認同通過民意考驗的政黨,相對地,表現不佳的政黨勢必需要調整其策略及品牌定位,才能再度凝聚支持者。雖然民進黨有品牌定位的問題,但是蔡英文總統做為民進黨的領導者,並沒有太大的瑕疵,應該還會延續其影響力一段時間,但是黨內對於如何布局一年多後的總統大選,勢必會有路線之爭。國民黨應該對於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大選更有信心,但隱憂是兩岸關係會不會又發生變化,與國民黨重要人士間能否相互信任與合作。









女力崛起的美麗與哀愁


2022-11-27 00:00  聯合報/ 廖達琪/中山大學政治所教授
現任台中市長盧秀燕(中)連任成功,感謝選民支持。記者黃仲裕/攝影



今年的九合一地方選舉,大家聚焦看的是藍綠板塊變動、政黨肉搏輸贏、派系勾鬥,及總統大選的沙盤推演,這些劇碼,充滿了男性陽剛的沙文氣味,完全以「權力」得失為核心,以人性本惡為基點,忽略了在殺伐嗜血的爭戰中,也有美麗的一面。此次選舉,有一大突破歷史紀錄的現象:女力崛起。在九十四位縣市長參選人中(含重新登記的嘉義市),女性有廿四位比例近廿六%,是地方選舉近卅年的新高。

就政黨方面,國民黨提名了十位,民進黨五名,民眾黨三名,時代力量一名,無黨五名。國民黨破天荒的提名了近半數的女性首長候選人,亦曾主打「十全十美」;民進黨則似有違其過去較強調女性參政的傳統,但為與國民黨尬場面,也組成「女力會做事戰隊」;民眾黨在縣市長選舉初試啼聲,只提三席(不含黃珊珊)均為女性,實屬罕見;同為小黨的時力,提了三席,一席女性,也不容易。加上「無黨」的五位,相對剩餘的男性候選人,構成這次選舉中美麗的圖像。但女性參政,尤其是行政首長的競逐及主政,真能從表象走上實質的美麗嗎?還是男性沙文主義的權力爭奪路徑,甚且被加劇的歷史哀愁呢?

具體一點審視,國民黨提名的十人,有六人是競逐連任且成功,她們是:林姿妙、盧秀燕、徐榛蔚、王惠美、張麗善,及饒慶鈴;嘉義市的黃敏惠,雖選舉延期,但一般評估贏面仍較大;她們能連任,至少說明了治績受肯定。即便林姿妙飽受「貪汙」之攻擊,最終仍獲續任,而檢調似也查無實據的虛晃。至於新當選的許淑華,雖也遭受家族及論文問題的質疑,但個人形象仍受肯定,很多指控亦可能隨選舉結束煙消雲散。至於高雄的柯志恩及嘉縣的王育敏,更是值得高度肯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非常適合說明這兩位女性的勇敢承擔,願前往艱困選區一搏。

民進黨提名的五位中,彰化黃秀芳、南投蔡培慧、花蓮谷辣斯.尤達卡也有些「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味道,展現女性柔韌堅毅的特質;竹市的沈慧虹及屏東的周春米,就順風順水,較缺此味。

民眾黨的陳琬惠、賴香伶、高虹安,再加上黃珊珊,前兩位也是勇氣可嘉,後兩位則是在一定謀算下參選,或曰偏男性權力計算味較重。其他四位無黨籍的王文娟、童文薰、陳美妃、曾尹儷,只能說真的勇氣十足,也可愛十分。

以上勾勒出女性參選較以治理績效,及勇敢堅毅取勝的「美麗」一面,其中也看出一些哀愁,其實更大哀愁是:女性會積極投入並被提名,通常是政黨處於弱勢時(如國民黨),或小黨資源不足(如民眾黨),女人才有出頭天。

再如台灣會有第一位女總統,也是因二○○八年民進黨大敗,男人躲避,找來與其淵源不深的蔡英文當黨主席,才成就今天的她。不過,最大的哀愁,應是她雖貴為總統、女力崛起的至高象徵,在今年的選戰中,卻完全依循男性建構的遊戲規則,只顧權力鞏固,完全忘卻女性較在意的「責任」與「榮譽」;選擇只當黨主席,甚至只當英系頭目,全失「總統」之職責與格調。









和平才是最大共識


2022-11-27 00:00  聯合報/ 林旻光/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高雄市長陳其邁在競總旁舉辦選前之夜,有民眾高舉「抗中保台」標語。記者林巧璉/攝影



九合一選舉結束,「抗中保台」戲碼也該落幕,「和平」是全台最大共識。若美中對抗是「鬥而不破」,那麼,台灣真的有條件「抗中」嗎?

選舉過後,台灣人民期望政府在中國大陸綿密外交手段攻勢下,誠實面對國際局勢變化,重新檢視台灣的國家利益。正如《寧靜禱文》所述:「親愛的上帝,請賜給我雅量,從容的接受不可改變的事,賜給我勇氣去改變應該改變的事,並賜給我智慧去分辨什麼是可以改變的,什麼是不可以改變的。」這段話,是給政府與人民啟示,我們要有雅量,接受選舉結果,這才是民主的真諦;我們需要勇氣,共同為兩岸的和平努力,以改變兩岸冰冷的關係;在動盪的國際局勢裡,我們要有智慧分辨各國動向的虛實,不極端冒進,才能步步為營。











抗中保台走入歷史


2022-11-27 00:00  聯合報/ 李坤隆/大學教師(高雄市)
民進黨高呼要選民「為台灣挺身而出」,但是民進黨執政未能處理好兩岸關係,抗中保台牌失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選舉結果出爐,一如預期「討厭民進黨」成主流,所以民進黨兵敗如山倒原因很多,但抗中保台應該是關鍵。因執政不力,居然還倒退到用神主牌。

更重要的是,當蔡總統提出抗中保台口號,相信許多民眾就覺得反感,尤其選舉時不斷提到「台灣隊」概念,純粹是希望獲得選舉紅利,這次再提出只是自陷歷史的泥沼。經過這次選戰後,誠摯希望蔡總統要記得自己提過的「謙卑、謙卑、再謙卑」。

選舉是一時的,失敗絕對有原因,如果能夠回到以台灣最大利益為主軸,徹底放掉抗中保台的迷思,真正找到團結台灣的方法,那才是我們希望見到的結果!



卓伯源/獨裁尚未終結 民主仍須努力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卓伯源/獨裁尚未終結 民主仍須努力
◆  王健壯/蔡英文該想想這場選舉的意義
◆  王正方/當美國問:行政特區或海峽戰爭?
◆  廖元豪/婚姻自由與倫理衝突了?
◆  盛治仁/興利圖利一線間
◆  方祖涵/運動賭盤 誰才是輸家?
◆  辛翠玲/全球化之後─誰可以加入CPTPP?
◆  薛承泰/地球養活了80億人口






卓伯源/獨裁尚未終結 民主仍須努力


2022-11-27 09:45  聯合新聞網/ 卓伯源
圖/卓伯源臉書



11月26日偉大的台灣人民用手中選票寫下民主重生新篇章

但我們高興一個晚上就好,因為獨裁尚未結束背後的幽靈正在集結,我們只是看到前面的微光,尚未走出陰暗的隧道,我們有希望但沒把握,還要再加倍努力。

民國一一三年(2024)總統選舉,就是一場光明與黑暗的終局對決。

民進黨執政無惡不作,台灣的民主成果毀於一旦,戰爭的威脅只剩一步,但民進黨的人把持政權打擊恫嚇,已形成一個黑金學媒於一身共犯結構

他們有如鬼魅,盤旋在寶島上空,偉大的台灣人民必須徹底覺悟,溯源除惡,台灣才能再生。

我們要記取民國一O九年(2020)的慘痛教訓,團結所有唾棄綠色恐怖的善良力量,不被分化利誘。從終結獨裁統治大處著眼不必拘泥傳統教條,以免陷入民進黨人的綠色圈套

民進黨所打造的新黨國體制包山包海,有如水銀瀉地,卑劣但可怕,粗暴卻有用,我們團結都不一定蠃,何況分裂。

下架民進黨已是全民共識凝聚者需是民意領航者,全民放眼台灣,唯有侯友宜可以聚攏人心,聯合郭台銘等台灣指標人士,組成大聯盟平台,團結各方衝破牢籠。

找對人就會成功,伯源率先登高一呼,實踐伯源競選國民黨黨主席時的承諾---《找對的人,找會贏的人》贏回中華民國;希望侯友宜等頂著民意的期待,下架民進黨贏回台灣,保佑台灣,只要和平不要戰爭,讓子子孫孫永保安康。



王健壯/蔡英文該想想這場選舉的意義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健壯/蔡英文該想想這場選舉的意義
◆  王正方/當美國問:行政特區或海峽戰爭?
◆  廖元豪/婚姻自由與倫理衝突了?
◆  盛治仁/興利圖利一線間
◆  方祖涵/運動賭盤 誰才是輸家?
◆  辛翠玲/全球化之後─誰可以加入CPTPP?
◆  薛承泰/地球養活了80億人口







王健壯/蔡英文該想想這場選舉的意義


2022-11-27 00:00  聯合報/ 王健壯(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日本共同社指出,台灣執政黨民進黨在26日九合一地方選舉大敗,領導民進黨的蔡英文無可避免會流失向心力。路透



九合一選舉落幕,四年前在廿二個縣市長中,國民黨拿下十五席,民進黨六席,無黨籍一席;今年選舉(扣除嘉義市),國民黨十三席,民進黨五席,無黨籍二席,民眾黨一席。

從數字看,朝野地方版圖似乎變化不大,但民進黨輸掉了台北市、桃園市、基隆市與新竹市,卻是重大挫敗;國民黨在六都中拿下四都,並在基隆市勝選,與四年相比,當然可視為大勝。

但在所有縣市長當選人中,高虹安的當選最具範例意義。新竹市人口只有四十四萬,但卻是這次選舉的超級熱點,先是前任市長林智堅被兩所大學證實論文抄襲,接著就是高虹安被民進黨以負面選舉連續追殺了兩個多月。

負面選舉是競選的必要之惡,但民進黨施加高虹安的卻是選舉史上前所未見的「解剖式負面選舉」。從她高中是否參加樂儀隊,博士論文涉嫌抄襲,公費留學不符規定,資策會兼職不當,以及非法領取助理費,都被民進黨與媒體聯手爆料。換句話說,在民進黨負面選舉中的高虹安,從十幾歲高中生一直到卅多歲當立委,廿多年來每段人生歷程中,都有違規犯錯甚至犯法的黑紀錄,但被民進黨大卸不只八塊的這個候選人最後仍然當選,狠狠打了民進黨一記耳光。

可笑的是,發動負面選舉的是民進黨,林智堅卻感嘆今年選舉是他參政廿多年來「最負面的一次」,「讓台灣的民主蒙上一層灰」,就像他師父柯建銘雖然是解剖式負面選舉操盤手,但在投票前夕,他卻向高虹安與柯文哲「道歉」,理由是「為新竹、為台灣,我不得不嚴厲批判你們」,以凜然大義包裝醜陋負面選舉,如此吃人夠夠,只有柯建銘做得出來。

柯建銘把新竹市選舉當成他一個人選舉,蔡英文也把這次選舉當成是她一個人的選舉。她到處呼籲「票投某某某,就是票投蔡英文」,不斷呼喚曾經票投給她的八一七萬選民台灣隊站出來」,儼然像她在競選第三任總統,但她徵召重量級候選人紛紛落馬,而且敗得十分難看,與柯建銘相比,蔡英文的挫敗當然更大。

更嚴重的是,陳水扁雖然形容蔡英文是民進黨史上最認真輔選主席,但最認真的主席卻讓她變成最失格的總統。總統支持她的同黨候選人,理所當然,但總統把選民一分為二,以「台灣隊」呼喚支持民進黨的選民,豈不就是把不支持民進黨的選民,視為「非台灣隊」甚至「中國隊」?這跟川普以種族膚色區分美國選民又有何異?搞分化的總統,當然是失格的總統。

蔡英文犯的另一個錯誤是,她把這次地方選舉意義極大化。四年前的地方選舉,國民黨雖拿下十五個縣市,但地方政治版圖變化無涉中央政權更替,蔡英文連任後的治理愈趨威權,就證明她絲毫不受地方版圖影響;今年選舉即使比四年前輸更多,也不應以政權保衛戰視之,但蔡英文極大化地方選舉意義的後果,就是讓她出現了許多不符比例原則的輔選言行。

選舉是對未來下注而非對過去檢測,這次九合一選舉,朝野各黨都犯了同樣錯誤,選的是過去而非未來;而且一場全國動員選舉,竟沒有留下一句名言警句,像拜登在期中選舉過程中所說的「民主就在你的選票上」,這樣的選舉,坦白說真有點乏味。

美國不久前期中選舉的最大意義,是選民把美國民主從懸崖邊上拉了回來,如同期中選舉的這場九合一選舉,意義是什麼?蔡英文應該多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