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星期透視/硬推大罷免 火燒功德林
◆ 名家縱論/賴清德應深刻掌握川普戰略主軸
◆ 大屋頂下/終結東廠政治青鳥民主 賴清德要對大罷免負全責
◆ 川普二甩巴黎協定 難逃氣候之火
◆ 勿將中華民國送入美虎口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賴清德應深刻掌握川普戰略主軸
2025-02-16 02:19 聯合報/ 楊永明(作者為文化大學社科院講座教授、國安會前副秘書長)
美國總統川普再次就任即將滿月,卻已挑動關稅貿易、政治經濟與大國關係的全球動盪。在關稅戰部分,川普以保護主義高牆,迫使他國對美國投資、移轉關鍵產業供應鏈、並徵收高關稅。川普也挑動區域政治與大國關係,從針對巴拿馬與加拿大的新門羅主義,到格陵蘭與占領加薩的新領土擴張,然後是美俄大國協商結束俄烏戰爭,及美中俄核武裁減等,不只吠聲很大,動作也陸續展開。
台灣面對川普2.0,主要有三個層面的壓力與挑戰:關稅貿易、台積電半導體、及軍事預算。這三項分別在對美貿易關係、半導體科技發展、及台美軍事關係與台海安全層面影響台灣,因此面對川普,台灣也應從此三層面提出因應策略,維護台灣利益,讓台灣人民與企業安心。
首先,根據美國商務部,去年台灣對美國貿易順差為七三九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且較前年的四七八億美元,大幅增加五十五%,成長幅度居美國主要貿易夥伴之冠,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總體排名全球第六。川普「對等關稅」也會影響台灣傳統產業,川普關稅戰勢必對台灣出口貿易與經濟發展有著重大衝擊。
其次在台積電半導體,從拜登到川普針對台積電的作為,主要還是基於中美對抗地緣政治與供應鏈自主兩大因素,使得美國決定必須掌控半導體晶片製造產業。川普希望台積電加速並擴大落地美國,甚至市場傳聞要台積電技術移轉英特爾,重振美國晶片製造業,讓美國掌握相當比例的先進晶片製造能力。因此,如何能確保台灣半導體業持續發展,保護台積電,避免關鍵技術被拿走,更讓半導體技術、人才、供應鏈續留台灣,成為台灣在中美晶片戰爭中的最大考驗。
第三是國防預算問題,川普曾表示台灣國防預算不足,甚至提出希望台灣要交「保護費」,國防預算達到 GDP 的百分之十;但目前國防預算約占 GDP 的百分之二點五,實務上不可能達到川普設定目標,且新增預算也買不到重要武器。並且,這兩年中美在西太平洋的軍事態勢急速變化,解放軍各項軍武發展快速,川普對台海議題的態度大不同於拜登,因此擴大對美軍購就代表台灣安全嗎?
川普再次當選後,全球都在討論因應川普關稅戰,央行總裁楊金龍去年十一月中指出台灣由於對美貿易順差大幅擴增,必須採取積極政策回應,以免成為貿易戰對象;他提出必須要對美擴大採購能源產品、農產品、以及軍購等。然而,這三項擴大採購作法,卻只是治標不治本,屬於貿易平衡的短期因應作為。
至於賴清德總統的回應,最早在元旦致詞曾表示會增加國防預算,在中小企業總會致詞時只是喊話政府會準備好,然後派經濟部次長赴美溝通,一直到川普提出對等關稅和紐約時報都對台灣提出警告後,賴政府才召開國安會議。
賴清德總統在國安會議後說,「在大家所共同關注的台美關係、半導體產業發展,以及兩岸關係三大面向,我要提出明確的國家策略方案」,但實際重點:一是讓國防預算達到 GDP 三%以上;二是提出「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簡言之,就是加大軍購,但川普不一定埋單;配合半導體先進製程輸美,沒有紅線、缺乏配套;極權民主區隔兩岸,強化意識形態對抗。
這不是我們希望看到國家領導人面對重大挑戰時的表現,缺乏明確策略方案,充滿政治話術包裝,看不到維護台灣主體利益的積極主張。賴政府面對川普,「反應太慢、作為太少、缺乏策略」,期待能深刻掌握川普戰略主軸,提出有格局與說服力的整體訴求與因應策略。
星期透視/硬推大罷免 火燒功德林
2025-02-16 02:19 聯合報/ 游梓翔(作者為世新大學講座教授)
賴總統召開國安會議,這時候要討論因應的,應該是川普四處搞退群、打貿易戰、收保護費、玩強欺弱,可能為台灣帶來的安全風險。結果賴總統還是先扯大陸,至於該如何應對川普風險,要嘛照念舊稿,要嘛空洞喊話。對美方的不合理要求,一句硬一點的話也不敢說。面對美國,賴總統和行政團隊真正落實了「謙卑謙卑再謙卑」。但面對在野呢?謙卑和溝通就看不到了。
賴總統召集「院際協調」,憲法四十四條是說可用於「院與院間之爭執」,衝突的只有行政立法,為何五院都叫來?原來賴是要韓國瑜學習「五指併攏」,說如此才有力量。
沒想到韓還沒併攏,就勸告賴總統以民進黨主席身分,呼籲中止大罷免。賴總統於是用「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來招呼韓。賴總統看來不知道,他引用的並非佛經原文,真正作者是清末民初的印光法師。印光法師並勸戒世人向善,強調只有「改過遷善」、「消往業而種來福」,才是免除惡果的根本辦法。
按民進黨的標準,賴總統引用的是「中國法師」的話,而且賴總統不是勸人向善,他是在開釋韓國瑜,會有大罷免的果,都是在野黨通過法案、刪除預算種的因。且還想凸顯他有菩薩高度,韓國瑜所見卻如眾生。國民黨朱立倫主席要賴總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賴總統的應對,看來就是「屠刀不在我手」,推給民間團體,嘴上說菩薩,卻玩起「借刀殺人」。殺不成我能撇清,殺成了利益歸我。
但屠刀真的不在賴總統手上?賴總統說民主的問題要用「更大的民主」來解決,然後柯建銘說要把藍營區域立委全罷免,還要綠營公職全體動員。
為大罷免抹紅抹黑、製造仇恨,非常危險。首先,在台灣的制度下,罷免所需票數遠低於當選,極大可能不是「更大的民主」。其次,選舉很多人呼籲要避免負面選戰,但罷免幾乎肯定只剩負面選戰,大罷免勢必讓負面選戰遍地烽火,台灣內部仇恨和內耗只會擴大。
佛教有貪嗔癡「三毒」的說法。煽動仇恨、搞大罷免,就是讓「嗔」無所不在。佛教另有句話「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大罷免將種下難以收拾的惡因。還有一句類似的佛教箴言賴總統應更有感:「一念嗔心起,火燒功德林」。
賴總統擔任行政院長時,曾因要長照員「做功德」,得了個他很抗拒的「賴功德」稱號,「一念嗔心起,火燒功德林」,幾乎是對賴總統和民進黨的直接告誡了。
賴總統看到川普汙衊台灣搶走美國半導體業;看到川普在能源政策、性別政策大開倒車(順便還批了台灣運動員);看到川普告訴烏克蘭別妄想收回國土加入北約,都還能說台美有共同的理念與價值,那麼對明明是一家人的在野黨,多點溝通有那麼難?
其實賴總統在當選那天就知道該怎麼做。他當時說「面對新的國會結構,台灣必須走向『溝通、協商、參與、合作』的政治」,還說會和在野黨領袖見面,共商國是。只是權力魔戒一上手,他就當沒說了。政治是妥協的藝術,特別當你是雙少數。大罷免硬幹下去,就是「火燒功德林」。
大屋頂下/終結東廠政治青鳥民主 賴清德要對大罷免負全責
川普震撼方興未艾,國難當頭,應停止大罷免。
賴清德在「院際協調」開場白強調「國和萬事興」。總統府在會前亦稱,此會之目的在「盼朝野化解對立」。
其實,賴清德召集此會,目標對象只是韓國瑜一人,其他四院則是奉命藉總預算議題來圍毆韓國瑜而已。
曾被賴清德稱為「百年一見政治奇才」的韓國瑜,會中當面建議賴清德,以民進黨主席身分呼籲各方停止惡性大罷免,因為仇恨式動員會造成社會衝突加劇,其用心應也在「國和萬事興」。
賴韓交鋒,給吃瓜的國人開了眼界。
其實,形成今日「朝野對立/國不和萬事難興」的局面,固緣於諸多內外因素,但無疑也因賴清德個人特質的影響所致。
以「戰爭三層次」比喻。戰略:賴清德在中華民國總統與務實台獨工作者的兩面性迄今未作切割,遂導致整個國家亦告撕裂。這是戰略問題。戰術:他鄙視法制,稱「中華民國憲法是災難」,又在台南市長任內不出席市議會二三二天,自認高於憲法、高於規制。這是戰術問題。戰技:「鬥」是賴清德的主旋律,被稱為「鬥雞」,非但在體制中主鬥不主和,更動輒「要青鳥飛出來」。這是戰技問題。
如今,賴清德要「化解對立」,但其實他自己即是「對立」的根源。這是一個周處除三害的命題。
本文主張,賴清德若要「國和萬事興」,至少應從終結「東廠政治/青鳥民主」作起。
一、終結「東廠政治」:民進黨的東廠政治緣自蔡英文時代。張天欽公開標榜他主持的「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就是「東廠」,言下頗為自豪,而不以為恥,不啻是不打自招。在「黨國體制/東廠政治」下,只要將「張天欽們」任命為 NCC 委員,就能把 NCC 變成東廠,就能關閉中天新聞電視台;只要任命「張天欽們」為大法官,就能把大法官會議變成東廠,就能在八十%民意反對廢死下作出實質廢死的裁判。同理,這幾年的監察院,也頗有幾分「東廠監察院」的風貌。
有目共睹,東廠檢察官和東廠法院已然浮現。譬如:在蔡英文時代,鄭文燦案「結案」了七年,這是東廠檢察官結的案;但七年後到了賴清德時代,又重啟調查並重刑起訴,即可見司法在黨國體制下確可如東廠那樣如臂使指。再如,輿論對柯文哲案的是非自有公評,但也質疑對如台南的光電案為何未見同等力道的刨地三尺嚴查嚴辦。司法如果是如此收放自如,這樣的「張天欽化」、這樣的「東廠化」,如何令人尊敬?如何令人服氣?
再如,找了一批張天欽進入課綱審查委員會,介入中正紀念堂轉型議題,就能給出民進黨所預約的「東廠答案」。另如,台大的卡管案,不也就是「張天欽們」的傑作?
「東廠化」就是將原本應當公正獨立的國家體制,經「張天欽化」而變成民進黨的「政黨鬥爭武器化」。若不終結「東廠政治」,如何「國和萬事興」?
二、終結「青鳥民主」:更大的問題是,每當「東廠政治」推車撞壁時,賴清德就號召街頭運動,操弄「青鳥民主」。
體制內是賴清德,街頭也是賴清德。
例如:國會改革法案進入釋憲後,賴清德說,若政黨不接受大法官解釋,「青鳥就會飛出來!」奇怪,他怎麼預知大法官的解釋,並威脅「若不接受」,青鳥侍候。再如:立法院審議選罷法等三案,院外出現「冬季青鳥在台北」活動。賴清德竟稱立法院的多數決是「無視民意」,而讚譽場外的青鳥是「寒風中的台灣民主火炬」。當天,出現了鍾佳濱剪開柵欄要放青鳥黑熊闖入立法院的鏡頭。
議會不是民主,街頭才是民主。立院的多數決不是民主,黑熊青鳥才是民主。如此這般,若還奢望國和萬事興,不危、不亂、不對立,那真是癡人說夢了。
賴清德要對大罷免負完全責任。他是總統、民進黨主席及青鳥黑熊的政治飼主,三位一體。總統有各種東廠機關,黨主席不可能被柯建銘牽著鼻子走,青鳥黑熊則是所謂「公民團體」的主體。所以,三位一體的賴清德要為大罷免的發生與後果負完全且絕對的責任。
大罷免已經呈現三大惡劣性質:
一、柯建銘揚言要罷掉國民黨全部四十一席區域立委,如今已提交三十餘案。有人說,這是一場「無差別大罷免」。罷免原應針對個別失職的公職人員發動,但「無差別」則如同提著衝鋒槍進賣場見人就殺。這樣的「無差別/全覆蓋」大罷免,選情激化,同意方及不同意方必皆力催提高投票率,割喉割到斷。一場腥風血雨的全社會仇恨動員,已然打開了潘朵拉魔盒。
二、這場大罷免既非針對個別失職立委,而是要「無差別」的滿門抄斬。因此,綠營在論述上已見無限上綱至「反共剿匪/清除內奸」的高度,以致罷免制度的原本性質必將徹底異化為一場你死我活「反共保台vs.投共賣台」假議題的民粹內戰。
三、即使以最低標準來看,賴清德若要打贏此戰,至少要罷掉六席藍委,且補選上六席綠委,這絕非容易實現的目標。何況,賴清德若贏得此役,國內政局必仇恨更深、更撕裂、更扭曲,而此後他也必將更被黑熊青鳥挾持,兩岸和平也就絕無可能再有生機;反之,賴清德若敗在此役,恐怕是連做人都很難,遑論做總統或黨主席。這是一場若贏絕對贏不到政通國和,但若輸卻一定會輸到脫褲的荒唐政治豪賭。
此次會中,韓國瑜希望賴清德呼籲停止大罷免,賴清德居然引用韓國瑜常說的偈語「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來形容近期的政潮;韓國瑜認為若是指總預算的爭議,或可在行政院不提覆議下,找到處理的方法。但是,這場驚天動地的政潮豈僅只因總預算而起?
如前所述,言當前政潮的因果論,絕不僅在總預算,而在賴清德的「東廠政治」,例如,為了維持「東廠大法官」而不願公正與及時地提名大法官;亦在其「青鳥民主」,唯以青鳥黑熊為民主,其他民意即使在立法院構成多數皆被汙名化為「中共同路人/在地協力者」。如此這般,如何能「朝野不對立」,又如何能「國和萬事興」?
國難當頭,賴清德若仍堅持推動大罷免,這就證實了他的一意孤行;但也可煞停大罷免,卻也就證實了他的覆雨翻雲。
賴清德,你是三位一體。大罷免的進行或停止,你都必須承當完全與絕對的責任。
慎因畏果,臨深履薄,為政之道。
川普二甩巴黎協定 難逃氣候之火
2025-02-16 02:18 聯合報/
陳長文/超國界法律教授、律師
謝英士/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律師
美國總統川普二任首日,簽署命令,再次退出巴黎協定。迥異於八年前的同樣作為,全球減排行動不為所動,震撼不再劇烈,因為淨零的列車已經啟動,美國聯邦政府跳車,但各州不一定埋單,其他有作為的國家更會抓住這個機遇,迅猛發展。
嚴格講,巴黎協定並沒有釐訂達成世紀末增溫不超過一點五度的時間表,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達成淨零目標是一個科學上的概念,並不是條約義務。有人可以更快,有人牛步以對、有人甚至不在乎,都有各自不同的短、中、長期效應。川普看短不看長,但極端氣候擺在眼前,氣候不正義也觸目可見,如何做出適當的選擇,惠及所有世代,是新型政治與文明的指標。
川普的美國優先,本不會與此牴觸,但他選擇利用其得天獨厚的化石燃料資源,雖可為石油國家添加續用的柴火,終究要面對氣候之火的試煉。氣候投資將在美國之外持續進行,美國未蒙其利也是令人遺憾的結果。
●氣候政策要兼顧不同世代的利益
因為化石燃料「文明」而更早、更快發達的國家,在道義層面上應承擔更多、更高的責任,儘管國際政治從來不是道義掛帥。與此同時,還在發展、或者發展仍需仰賴化石燃料的國家,其碳排峰值將會更晚,這種動態平衡的氣候科學與氣候正義的糾葛,正是巴黎協定的宿命。
稍有憂患意識的人,不得不為勢必面對地球增溫的未來世代擔憂,但是,當前的人類制度,卻難以找到解決的方法—不管是科技、工程、倫理、政治等。
不同世代的不同氣候利益處於衝突的狀態。現今仍難擺脫化石燃料利益的一代、直面極端氣候衝擊的一代、後氣候時代的一代,各有不同的問題要面對與處理。
●在世代的天平上,台灣站在什麼位置?
目前各國都沒有對上述三個不同世代各自所需政策做出假設情境,更缺少相互連接考量,使得公正轉型所稱不讓任何人掉隊的說詞,淪為空洞與虛無的承諾。台灣也是。
能源轉型做得比較徹底的國家,面對增溫的一代將可享受再生能源、降低空汙、健康有保障的利益,這樣的目標與所獲利益,正是當代共同追求的「氣候公共利益」所在,也正是永續發展的核心意旨。應該注意的是,注定面對極端氣候的一代,雖然在此世代可以不再有大量減排的壓力,但還是要致力於清除或減低前一代遺留的溫室氣體。由此可知,蓄積自然資源,發揮固碳效益的自然碳匯的意義與價值在此一世代更為重要。
●先科學、後政策、再法律 台灣亦然?
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日前提出國家減碳新目標的草案,分別是相較於民國九十四年(二○○五年),台灣民國一二一年(二○三二年)減量卅二%加減二,以及民國一二四年(二○三五年)減量卅八%加減二。賴總統說:我們要以民國一二一年(二○三二年)的目標在國內積極行動,並且致力以民國一二四年(二○三五年)的目標接軌國際的減碳進程,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心力。
賴總統話說得漂亮,但我們建請賴總統要先負責任的將這個目標背後的「科學方法」公諸於眾。再生能源若要達成廿%,需要多少土地資源?先科學、後政策,再法律,形成穩定可預期的良善氣候政策,否則難保賴總統跟蔡前總統一樣,任期結束(最長七年多、最短三年多),「就不關我的事了」。
唯有如此,才能讓宣示不會成為不負責任的藉口,就不能不認真面對台灣有限的選項,最快速度減少煤電,不能僅靠氣電,還要務實的使用核電,再生能源才能穩健合理發展。否則,夸夸其談的後果,大概連川普都會嗤之以鼻,也對不起巴黎協定,更剝奪下個世代生存權益,應面對法律與歷史的究責。
認真看待淨零的政府,除了設定目標外,更要檢視實踐的步驟以及成本效益、不同世代福祉的調和,只會畫餅無法充飢,各部會非常容易就依樣畫葫蘆,到頭來所有的世代皆輸,恐非全民所樂見,更不用說「不務實之極了」!
勿將中華民國送入美虎口
2025-02-16 02:18 聯合報/ 趙興鵬/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台北市)
日昨賴清德總統主持對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所舉行的國安會議,結束後,賴總統表示將編列高達 GDP 三%的國防特別預算。
賴清德如此忙不迭地提高國防預算,是真有如此需要?抑或是為了配合川普賣軍火及「對等關稅」,可能因此掏空台灣經濟,好不容易賺來的一點美元外匯,又要吐還美國?
難道賴清德不知道川普的讓美國再度偉大,是建立在讓其他國家不再偉大之上?這不是等同中華民國國家總統賴清德,親自將中華民國送入美國這頭老虎口中,仍覺得非常得意?還是因為有難言苦衷?
增加國防預算,在野黨很難反對,因為一反對,紅帽子伺候打成是中共同路人,說也說不清,尤其是綠掌控媒體優勢,民進黨檯面人物又善於詭辯,國民黨則嘴拙,很難跟全民說清,或只有贊成,聊備一格。
更何況民進黨嘴巴強調的是保國衛民,實際上,賴情德的難言苦衷是因為了台獨,不得不在美國與中國大陸站隊上,往美一邊倒,寄望美國保護台獨。
民進黨希望往編列高達 GDP 三%以上國防特別預算邁進,其實是偽國防,是標準的上繳台獨保護費。美國收了保護費,會保護台灣嗎?還在未定之天。
立委為人民錢袋子把關,何錯之有?民進黨既不想在野黨立委刪減國家預算,要藍白相挺,也應該把國軍治理得井井有條,但國軍不論在戰力、管理、人員招募上,都遇到瓶頸,最不可思議的是近日有八名現、退役軍人遭中共吸收,當中更有人談妥以一千五百萬美元為代價,開「CH-47 」軍用直升機準備叛逃到大陸,皆被判重刑定讞。如此訓練出來的國軍,民進黨就算投入再多國防預算,恐也難於與對岸一搏,老百姓的辛苦錢全部打水漂。
民進黨在對美關係上,屈從於川普、任美國需索,最後會不會如烏克蘭一般,被美國逼上權力恐已斜傾的談判桌?這個機率還不小。賴清德應該有此覺醒,盡快修正對美一邊倒政策,回到美中之間的走中間路線,這才是救台灣,不致在兩頭大象相互衝撞之餘被踩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