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0日 星期三

經濟/財務平衡.自給自足 年金改革第一步

.聯合報社論..國會爭霸,勿忘「議長中立」承諾
.聯合報黑白集.滿朝多少「彼得」們
.經濟日報社論.財務平衡.自給自足 年金改革第一步



經濟/財務平衡.自給自足 年金改革第一步


2016-01-20 01:4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蔡英文當選總統後,年金改革將是重頭大戲,因為她曾在政見會上說,「就職第一天就籌備年金改革國是會議,在團結社會的基礎上,凝聚不同年齡、職業的共識,確保台灣財政在穩定中改革,也會確保每一國民老年時,都能得到國家應有的照顧」。
首先,必須澄清的是,自2008年國民年金開辦後,我國的社會安全網已經全面完整建構,早已邁入全民保險的時代,每一個老人確保受到國家應有的照顧了,所以現在不是有無照顧的問題,而是如何健全財務狀況,讓照顧更持續更周全。
另外,也許是因為不願在選前得罪被改革對象,蔡英文個人從未透露有關年金改革的具體主張。但這也是令人擔憂的地方,因為自2012年傳出勞保基金即將破產的消息後,精算報告證實軍公教退撫基金將於2019年、勞保和教育人員帳戶於2027年、公務員帳戶於2031年都將破產。如此當前急務,新任總統不能沒有自己的主張。
馬政府曾以2013年當作年金改革元年,指出「經費不足,行業不平,世代不均」三大問題,也提出了年金改革法案,但最後因黨派意見分歧而卡在立法院無法通過。對這個急迫的議題,如果要到5月就職才開始籌備國是會議,已是緩不濟急;要凝聚共識更是曠日廢時,溝通困難,分歧仍然存在。
因此,我們建議蔡總統就省下召開國是會議的時間,趕快在馬政府時代研擬的報告基礎上,找出當初缺乏共識之所在,採取阻力最小,成果最具體的策略,及早著手年金改革,突破財政困境。
首先,應先撇開「行業不平」的問題暫不處理,因為那是當初民進黨自己政治炒作出來,而不善於辯護的馬政府對號入座的「假議題」。眾所周知,軍、公、教、勞各種行業的就業條件、能力資格、勞僱和薪資結構都有不同,年金制度之間本來就無從比較;而且羊毛出在羊身上,除非有甲行業的保費供乙行業給付之用才有不平的問題;若硬是要扯平,一定是增加給付或降低給付,只會造成災難。解鈴還須繫鈴人,為免治絲益棼,新政府就不要再鑽這個牛角尖了。
其次,「世代不均」的問題在我國不比歐美日諸國的「隨收隨付制」嚴重,也暫時不必急著處理。因為我國的公共年金保險大多是「部分提存」制度中的「確定給付制」,兼有「下一代養上一代」和「未來的自己由現在的自己養」性質。而事實上目前的勞工年金制度是年輕的(相對於已退休、將退休)勞工有利,也減輕世代不均的問題。更何況,世代不均是人口因素(少子化和老化)造成,必須以提高生育率以及養、托、教育等中長期的配套措施才能見效。
因此,最須優先解決的是各年金制度內部「經費不足」的問題,以紓解破產的危機。具體的說,就是要使所有的年金制度都回到「財務平衡,自給自足」的社會保險原則。
年金財務自給自足的第一步,就是要堵住目前「年金制度虧損由國庫補貼」的漏洞,因為國庫弭平虧損等於由納稅人來補貼各行業的年金,完全破壞社會保險的財務責任,才是行業不平、財政失衡的元兇,而且造成各個社會保險的保險人(政府)不願負起開源節流的基本責任。
最後,針對所有公共年金(包括勞保和勞退)共同的「繳得少,領得多,退休得早」的問題「對症下藥」。在給付方面,應降低退休金的計算基準或給付率;在保費方面則是擴大費基(例如將非薪資所得納入)、提高費率,或減少優惠;在資格方面,就是反映人口因素,包括提高退休年齡、提供延後(提前)退休者以增(減)額的誘因機制等等。這些改革一定會觸到部分民眾的痛處,就看新總統的協調說服能力了。

聯合/滿朝多少「彼得」們


2016-01-20 01:4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雪崩式敗選,接下來四個月的執政已夠令人擔心,現在毛治國院長卻雪上加霜,率內閣總辭後即請假走人,還讓親自登門的馬總統站在門口空等五分鐘。
此時此刻,馬英九被眾人丟石頭也只能黯然無語,但最沒資格參一腳的就是毛治國。馬政府成績再差,毛治國畢竟是當初接受總統任命,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那一人;馬英九挨罵,毛揆理應分擔其中一半的責難。一年前臨危受命,一年後臨危走人?國家有難,閣揆休假,這不但不負責任,更是不講義氣了。
管理學有所謂「彼得定律」:一人在A職位表現傑出,受拔擢高升到B職;但原先在A職表現傑出的能力未必勝任B職,反而成了組織裡的「魯蛇」。毛治國看來穩重寡言,從政資歷完整,操守評價和社會形象向來不差。但接任閣揆這一年,幾乎毫無表現,在人民印象裡稱得上「政績」的數不出一件來,頂多是留下了「交通幫」的威名。如今敗選,形同吃飽了抹抹嘴就走,這於政務官應有的「擔當」二字算是何種表現?
昨日本報財經版有則關於統一超商的新聞,海外轉投資在菲律賓展店大爆發,市占率搶下近七成;可見,台灣民間企業的執行力和企圖心。相形之下,自認「袖手無罪,請假有理」的官方能不慚愧?再看繽紛版的「爵士樂教我的事」一文,美國一歌手向前來訪問的台灣作者說,每次上台前都誠心感恩台下聽眾來聽歌,「我只願自己不要糟蹋了他們的寶貴時間」。歌手對歌唱工作都有這等敬業精神,而此刻仍在食人民俸祿的政務官,怎說得出口「現在想陪陪家人」?
下台在即,馬政府應惶恐,老百姓花了八年寶貴時間等待,卻是否滿朝盡是「彼得」們?

聯合/國會爭霸,勿忘「議長中立」承諾


2016-01-20 01:4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經過這次大選,預定二月成立的新國會將出現三大變化:第一,民進黨首度取得過半席次,台聯敗選,由「時代力量」取而代之,綠色聯盟至少七十三席。第二,國會新人輩出,不少首度踏入政壇的素人,新國會問政品質勢將參差不齊,若干專業委員會的運作堪虞。第三,王金平時代結束,國會龍頭未來由誰主導,將決定新國會的氣質與效率,這取決於蔡英文的智慧和手腕。
這樣的新形勢,有喜有憂。喜的是,王金平隻手主導「密室協商」的時代畫下句點,新議長或有機會大力改革議事文化,將立法院從「怠速」狀態中解放出來。許多新科立委,也有機會將新的立法思維帶入國會,為台灣打造更符合時代需要的法制。憂的是,立委素質良莠不齊,新國會可能不時出現民粹壓倒專業的演出,誤導政府施政方向。而如果議長由和王金平「喬功」不相上下的柯建銘接手,新國會的政治文化將難望有太大的提升。
這次國民黨立委席次慘跌至不及三分之一,王金平落得只剩一介「陽春立委」,不僅六連霸夢碎,更可能成為黨內追究敗選原因的「戰犯」之一。他究竟是要繼續留戀立院,或選擇不如歸去,這是攸關他下台身影的抉擇。選前,他用盡手段擠迫朱立倫使其名列「不分區第一名」,但從南部本土票的慘輸看,已看不出王院長的影響力。這個「不分區首席」坐起來,未免心虛。
然而,在王金平揮別其盤踞十七年的主席台後,換成過去動輒「霸占主席台」的民進黨當家,又將是什麼局面?目前檯面上,是柯建銘、陳明文及蘇嘉全三強爭霸的局面。柯建銘號稱「永遠的總召」,對議事及法案最為嫻熟,擔任立法院長應最容易上手。問題在,他和王金平曾涉司法關說案,雖判決無罪,吃相難看的印象未滅;此外,「王柯體制」又被視為國會亂象之源。蔡英文若想營造「國會改革」氣象,柯建銘恐非她的最佳選擇。
陳明文曾任第四屆立委,後來選上兩屆嘉義縣長,然後才又補選重回立院。綜合評估,他的地方資歷多於中央歷練,對立法議事運作及上層政治的經驗不足,未必勝任議長一職。此外,陳明文與蔡英文互動頗佳,但他非「正綠」出身,而是在首度政黨輪替後才棄藍投綠;這點,或可視為「跨藍綠」的優勢,但在黨內也可能被視為包袱。
蘇嘉全曾任屏東縣長、內政部長、農委會主委,加上兩屆立委,中央與地方閱歷俱足。他曾是蔡英文上次參選總統的搭檔,又是這次蔡英文的競選總幹事,加上列名不分區立委,一直被視為蔡英文布局立法的一步活棋。論形象及資歷,蘇嘉全似乎略勝柯、陳一籌,但當年的豪華農舍風波至今仍是一大汙點。
蔡英文漂亮贏得大選,「英派」當道,人事布局本應她說了算。但國會情況特殊,柯建銘已喊出「黨團自主」,如果放手任由黨籍立委投票,最後出線者倘非蔡英文屬意人選,亦不意外。
我們要提醒民進黨:在爭搶國會龍頭之際,別忘了去年立院休會前自己的「國會改革」承諾;當時蔡英文主張「議長中立化」,要讓立法院長處理議事不受制於政黨。這點,切勿選完就忘!朝野在選舉期間曾分別提出「協商透明化、議事效率化、議長中立化」,以及「人民的國會、開放的國會、專業的國會」等訴求,這些都有待進一步落實。
所謂「議長中立化」,是指立法院長應該是超然主持議事的主席,必須超脫黨派,召集黨團協商也不能屈從黨意或徇私苟且,才能彰顯公正立場。也因此,一心想協助蔡英文推動政策的立委,根本不該競逐國會議長,而應出任黨團總召或政策會執行長。
除了議事公正,立法院長應專心致志於國會運作與效能的改革,營造民主、尊嚴、有效的議事空間。王金平擔任議長期間,國會殿堂多次變成朝野立委逞凶鬥狠的競技場,關起門來的密室協商則是各種利益交換的叫賣場。有意問鼎院長的人,必須思考打破黑箱協商,對議事亂象提出解決之道,否則,國會龍頭之爭變成個人名位之戰或執政護航工具,即毫無意義。
新國會,新政治。揮別王金平,民進黨由誰接棒,不僅左右蔡英文執政的成敗,也關乎台灣政治的新願景。

去梯言/蔡英文要怎麼跟北京溝通?

.多數黨組閣 馬總統應全面釋權
.南遷打臉北部人 說好的團結呢?
.部會南遷 救不了失衡的發展
.選後兩岸局勢/打造兩岸的新黃袍
.選後兩岸局勢/蔡何不概括承受兩岸「基礎」
.選後兩岸局勢/創意調整兩岸論述
.去梯言/蔡英文要怎麼跟北京溝通?
.大選過後/見證一場歷史性的精神斷奶
.大選過後/國民黨青年 不能當保皇黨






去梯言/蔡英文要怎麼跟北京溝通?

2016-01-20 01:46 聯合報 公孫策



大陸涉台學者放話:「蔡英文若不承認九二共識,(北京)將祭出三波終止交流行動。」無論這番放話是不是中共當局所授意,都已經構成對蔡英文就職演說的壓力。
蔡英文在投票前的電視政見發表會上,回憶她一九九八年隨同辜振甫先生前往北京,重啟辜汪會談,她說,那一次的會談目標是促成兩岸進一步交流,更重要的是維持對等。——時至今日,兩岸關係的本質仍然未變:目標還是加強交流,原則還是維持對等。
然而,經過十七年之後,兩岸的實力消長卻有著很大的改變,所以,技術上必須有更務實的調整。
但調整並不意味著退卻。
我們拉長歷史的縱深來看海峽兩岸的關係:蔣中正時期是「反攻大陸」,到蔣經國時期改成「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從打仗到不打仗;李登輝時期講「特殊的國與國關係」、陳水扁時期講「一邊一國」,到馬英九時期講「堅持九二共識」,從分離到不分離。一貫的改變方向,就是「退卻」。
為九二共識說句公道話:「各自表述」事實上是當時最好的解決方案——你堅持一個中國,那我們各說各話,好吧?蔡英文既然追隨過辜老去北京,理當明白確實如此。
可是,「各自表述」這些年卻惹出太多糾紛,原因就在,每個人都要表、每件事都要表,表得烏煙瘴氣、治絲益棼。投票日前夕的「周子瑜事件」,就是因此而生,卻引發無謂風波。
同樣的,蔡英文的就職演說已經承受了「如何表述」的壓力。
之前,外國記者問蔡英文:「當選後要如何跟北京打交道?」她回答:「溝通,溝通,溝通。」容我直言,溝通的先決條件是「溝是通的」,此刻的狀況,蔡英文跟北京之間有沒有一條暢通的「溝」呢?如果沒有,有沒有人能幫忙通出一條溝來呢?
日本強占琉球時,滿清恭親王奕訢委託來訪的美國卸任總統格蘭德,代向日本交涉。日本因此一度提出「分島改約案」,將琉球由中日兩國分治,南部的宮古、八重山兩島劃給中國。此案後來因其他因素而不成,否則說不定釣魚台今天就沒問題了。而這個故事的重點在於,格蘭德為什麼願意扮演中國的說客?因為,恭親王奕訢的個人風範,贏得了格蘭德的尊敬。
蔡英文對付北京,想的其實還是華府會幫忙。那麼,她能得到美國多少尊敬,乃是重點。

黃介正/探索「新型兩岸關係」

黃介正/探索「新型兩岸關係」
.盛治仁/689…上帝巧妙的提醒
.吳玉山/台灣沿著政治周期前進
.王健壯/這是公民社會的大勝利
.方祖涵/萬劫又復的那條魚
.洪蘭/翻轉偏鄉 不一樣的親子共讀
.林中斌/人類未來的曙光



黃介正/探索「新型兩岸關係」


2016-01-20 01:46 聯合報 黃介正(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一如預期在總統選舉獲勝,雖然選前立法委員藍綠席次版圖不易精準預測,以中國大陸涉台機構的調研功力,北京當局對民進黨再度執政,應該早有思想準備;既然沒有意外,對於今後兩岸關係發展的各種設想,以及如何對應不同情勢演變,理應也有多手準備。
從一九九六年首度總統直選,我們過去廿年,辦理六次總統選舉,歷經三度政黨輪替,民主意識鞏固深植;同一時段,大陸也從江澤民、胡錦濤以至今日的習近平,換了三代領導集體,綜合國力不斷攀升。從廿年前的台海飛彈危機至今,大陸的GDP已經從台灣當時的二點八倍,增加到去年的廿二倍;對岸在台海當面部署的中短程彈道飛彈,也從兩百餘枚激增到超過一千五百枚。
兩岸在國際外交、經貿、軍事的實力對比中,呈現巨幅傾斜的冷酷事實,有可能是台灣民眾在民主自豪背後,沉重焦慮的根源,也可能是政客鼓動抗中情緒的廉價素材,但對政府而言,卻攸關「戰略形勢判斷」,不容有誤。
此次總統大選各政黨候選人的兩岸政策論述,其實都沒有脫離馬英九總統「不統、不獨、不武」的寬廣基調。換言之,台灣絕大多數民意對於兩岸制度化協商談判以及拓展兩岸交流的原則上,具有高度共識與期待。因此,民進黨在總統選舉大獲全勝,同時在國會獲得單獨多數席次,重返並完全執政之際,如何維持呵護過去八年,已經累積堆高的兩岸交流現狀,責無旁貸。
有鑒於此,下一任政府就必須正面處理「九二共識」這個「定海神針」,並積極探索「新型兩岸關係」。
雖然中共自二○一二年十八大,將「九二共識」寫入中央政策文件之後,此一名詞的更動益顯困難,但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新加坡馬習會之後,轉述習近平針對「九二共識」的說法,其實已非僅鎖定在這四個字,而延展為「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與「認同其核心意涵」兩個檢證點。
事實上,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在競選過程中,已曾多次表達「民進黨沒有否認一九九二年兩岸會談的歷史事實」,基本上回應了前半段,剩下的爭執點,就是「核心意涵」的詮釋。依照北京的說法,「核心意涵」就是「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國民黨政府一貫以「一個中國、各自表述」詮釋「九二共識」,如今民進黨則須立即思考讓「核心意涵、各自表述」也存在有詮釋的空間。
兩岸在二○一六年又再度面臨新的歷史轉折,中國大陸「十三五規劃」與「一帶一路」兩個發動機同步運轉,內外兼顧的挑戰不小;台灣長達四個月的政權交接與政府團隊重組,力圖政經局面突破的壓力頗重;在此兩岸各自發展的關鍵節點上,希望雙方能理解「台獨辦不到、統一急不來」的事實,以「不折騰、不對抗、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合作共贏」來共同探索並建構「新型兩岸關係」。
《西遊記》第三回描述,孫悟空赴龍宮討珍寶兵器,叉戟皆不順手,而那件東海龍王都扛不動,重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天河定底神珍鐵」,遇到孫行者卻能隨意伸縮,遂在龍女的建議下相贈。
開春就是中國農曆的猴年,我們深盼藏於台灣海峽的「定海神針」可以有創意的成為兩岸關係的「如意金箍棒」。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