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30日 星期日

經濟/大陸外貿亮眼 背後藏隱憂

.聯合報社論..黑箱司改勿成政治擴權之打手
.聯合報黑白集.主政者不可作黑白郎君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外貿亮眼 背後藏隱憂








經濟/大陸外貿亮眼 背後藏隱憂


2017-04-30 02:3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大陸對外貿易在經歷兩年衰退之後,近期表現非常突出,超乎市場預期。大陸官方資料顯示,今年第1季進、出口貿易年成長率分別達到24.1%和8%,連續三個季度持續回升,雙雙創下近六年來新高。大陸外貿大幅成長是否意味著已擺脫低谷,步上穩定復甦之道,令人關注。
客觀而言,近期大陸進出口貿易表現非常耀眼,除了因前期基數較低,主要是因為大陸宏觀經濟有回穩的跡象,官方公布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連續六個月保持在51%以上的擴張區間,尤其生產、採購量、新訂單、新出口訂單等都在上升,內需逐漸轉強帶動了進口需求。同時,大宗商品和初級產品國際價格回升,尤其是原油、鐵礦石等進口量大增,也是造成近期大陸進口強勁上漲的原因之一。
就出口貿易而言,全球經濟復甦漸趨明朗,外需回溫,尤其對巴西、俄羅斯、馬來西亞等新興經濟體和大宗商品供應國之出口,都呈現明顯的反彈。
去年以來,大陸陸續推出支持出口及穩成長的政策措施,已逐漸收到效果,尤其過去一年多,人民幣呈現弱勢,累計貶值幅度近10%,對提升國際競爭力,促進大陸出口具有一定的作用。
然而,由於全球經濟復甦力道並不強勁,需求尚未根本改善,國際大環境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還不少,面臨的困難都不是短期可以克服的,因此,今年大陸外貿形勢仍不容過於樂觀。
世界銀行和WTO的專家不約而同指出,目前全球貿易正處於一個相對脆弱的狀態。世銀的專家認為,過去五年全球貿易成長率一直低於歷史的平均水準,去年的漲幅更是2009年以來最差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全球經濟成長逐年減緩,以及大宗商品價格崩盤形成的長期趨勢;去年全球貿易更加疲弱不振,則主要是受到政策不確定性大增的影響。這些抑制全球貿易擴張的負面因素,在2017年間仍將持續存在。
WTO專家預測,2017年全球貿易成長率約在1.8%和3.6%之間,高低間的落差主要決定於政府的政策。政策存在不確定性主要來自三方面,一是川普總統的美國優先政策和逆全球化、威脅對進口商品課徵高關稅等貿易保護措施是否付諸行動;二是敘利亞問題和北韓核武等地緣衝突是否升高;三是英國脫歐和歐洲主要國家總統大選導致領導人更迭等,都將會給各當事國政府現行的經貿政策走向造成影響。
受制於全球經貿形勢的諸多不確定性,今年大陸的外貿形勢仍不容過於樂觀。儘管日前川習會面並達成貿易百日計畫,降低了美國對大陸進行匯率制裁和爆發貿易戰的可能性,對大陸外貿持續成長無疑具有正面意義,但敘利亞問題和北韓核武問題難解,或將使中美兩國關係複雜化,進一步給兩國雙邊貿易摩擦投下不定時炸彈。
其實,大陸或有可能避免被美國貼上匯率操縱國標籤,但貿易問題很難繞過。中美兩國的貿易百日計畫談判,由於各有堅持的立場,似不太可能一帆風順。不過,由於兩國經貿關係非常緊密,美國擴大對大陸進行貿易制裁對自己造成的負面影響也將愈大,美國內部也有不同聲音,兩國全面爆發貿易戰的可能性或許不高,但未來的貿易摩擦恐仍無可避免,尤其在紡織、鋼鐵、橡膠、鋁製品等領域,不排除會發生局部性貿易戰。
值得一提的是,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主要攻擊對象,是那些對美國貿易順差愈大的國家愈有可能,其中,大陸對美國貿易順差一直獨占鰲頭,去年高達5,100億美元,因此,不難理解為何大陸屢屢成為川普在貿易方面砲轟的目標,這個形勢短期內不會改變。改善中美兩國貿易不平衡的方法,如果大陸採取擴大自美國進口,美國因國際地緣政治考量而不對大陸實施貿易制裁,今年兩國之雙邊貿易或將保持穩定成長之勢。

聯合/主政者不可作黑白郎君


2017-04-30 02:5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總統蔡英文。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總統說,要致力建立一致性、可持續、可預測的兩岸關係。其實,不只是兩岸關係,主政者的一切施政,皆必須有一致性、可持續性及可預測性
也就是說,國家施政的核心價值及論述,必須始終如一,表裡如一,不可有雙重標準,不可常有髮夾彎,不可見風使舵,不可看人上菜,不可作黑白郎君。
蔡政府能否禁得起考驗,可先檢驗「公民不服從」及「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這兩句話。
太陽花事件中,民進黨立委把守立院議場門口,護衛陳抗者占據議場廿三天,歌頌「公民不服從」。但退休軍公教人員對年改進行陳抗,蔡政府將陳抗者指為暴民,公布人頭圖像,完全罔顧其「公民不服從」的權益,甚至欲控告並未占據立院廿三天的他們「妨害公務」。兩者對比,蔡政府的一致性、可持續性及可預測性何在?
蔡政府自總統府資政至內閣及司法院、監察院的人事,任用及提名了許多主張台獨者,又褒揚鄭南榕所倡「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相對而言,卻欲制裁退將赴陸表達兩岸和解立場,違反了「任何人皆不必為其政治認同道歉」的承諾,也公然踐踏了「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的「鄭南榕原則」。試問:兩者相較,蔡政府的一致性、可持續性及可預測性又何在?
主政者的核心論述若失去一致性,必然演成信任危機。不幸的是,如今在蔡政府的重大施政中,卻不斷出現黑白郎君的雙重標準。

聯合/黑箱司改勿成政治擴權之打手


2017-04-30 02:4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總統府司法改革國是分組會議紛爭不斷,已有兩名委員聲明退出,28日舉行第四分組會前爆出搶議題,也成為外界批評焦點。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黃威彬/攝影



司改國是會議最近接連爆發爭議:台大教授林鈺雄、律師陳重言兩名委員因不滿運作方式,相繼宣布退出司改籌委會副召集人瞿海源則因在會上對其他委員拍桌斥責,被指為霸道更嚴重的是,司改籌委會在四月十七日與總統密會,會議內容竟完全不許其他委員知悉,因而傳出「黑箱」之說。這種種爭議,除嚴重損害司法改革的公信,恐更不利司改日後的推動。
這次司改會議,除選用大批非專業人員為委員,在擔綱者及議題設定上都過度偏倚總統親信的民間司改會,導致專業與公信遭到質疑。正巧,國家地理頻道最近播出愛因斯坦的傳記影集《世紀天才》,片中對於德國納粹如何在威瑪共和時期崛起著墨甚多;愛因斯坦身為和平主義者,其間經歷摯友喪命納粹攻擊之痛,自己也成為納粹眼中釘。「威瑪共和」是指一次世界大戰後採行共和憲體的德國,當時法界對「威瑪憲法」的評價甚高;但是,納粹利用威瑪憲法的間隙逐步擴張,更於一九三三年掌權後徹底破壞民主制度。威瑪之鑑,值得台灣警惕。
民進黨雖已完全執政,但蔡政府並不以控制行政和立法兩院為足,繼續把手伸向司法、考試和監察。觀其作法,一方面藉體制外的國是會議切割政治責任,一方面成立體制外組織來打擊異己,這除破壞五權分立,也讓民主制衡日漸傾斜。
回顧一下這些作法,其痕跡清晰可辨。蔡政府一上台,即下令裁撤專辦總統、院長、部長等高官失職的「特偵組」;接著,制定逾憲的《不當黨產條例》,倒置「舉證責任」、顛覆「無罪推定原則」,恣意將政黨、民間社團的財產收歸國有。總統提名的監委,則公開威脅要將政治不正確的法官「趕下台」。日前民營電台的音樂網突然遭到NCC封台,這是干預第四權,手法一樣粗暴。
政府的擴權態勢,更隨司改國是會議的召開變本加厲。最明顯的例子,司改分組會議以一面倒的姿態作成決議,將終審法官改由總統「政治任命」,這是幫總統擴權。原不在討論範圍內的檢察官是否「行政官」的問題,突被納入議程,表面看似比照先進國家、終結清末民初將檢察官視為司法官的錯誤,殊不知,檢察官一旦被「行政化」,更容易淪為「政客打手」。也難怪,有檢察官形容,如此一來檢察官將成「行屍走肉」。更可議的是,司改委員竟要求法律明文規定媒體不得評論尚在偵審中案件,若洩漏非屬偵查可公開事項,須課以妨害司法公正、洩密罪等罪。這簡直把言論自由踐踏在地。
司法改革是一項艱鉅的工程,如果不釐清目標及先後順序,要想在短短一兩個月內獲致結論,與妄想一步登天無異。觀察此次司改會議,不僅議題包山包海,成員的代表性和專業性參差不齊,討論過程更是亂象百出。分組召集人瞿海源多次在會中阻止其他委員發言,甚至逕自拍桌宣布散會;如此缺乏民主精神,令人錯愕。在總統府召開的司改籌備會議,先前七次會議都有紀錄,第八次突然變成黑箱,甚至不准與會者對外發言。這麼不透明的東西,叫人如何尊重?
同樣可議的是,傳出將由總統政治任命終審法官一案,竟是特意排除「須經立法院同意」,讓總統可直接圈選。而且,司法院長許宗力僅向蔡總統報告要提出「金字塔訴訟制度」,卻未向她報告後來的重大轉折。
威瑪共和雖有優秀的憲法,最後卻變成納粹寄生的溫床;這除了社會經濟條件不足,也是太多人自甘沉默,導致民主不斷遭到民粹的侵蝕。同樣的問題,近幾年在西方民主國家不斷重演,在台灣,其變化同樣令人目不暇給。這兩天,已有法官和檢察官呼籲實務界代表集體退出司改會議,其原因,正是深恐司法變成野心家的樂園

名家縱論/簡立峰:台灣軟體產業的下一步\星期透視/川蔡斷線:情勢誤判、戰略錯誤、更邊緣化

.在嘲笑中發展的大陸軍武
.名家縱論/簡立峰:台灣軟體產業的下一步
.星期透視/川蔡斷線:情勢誤判、戰略錯誤、更邊緣化
.青潭堰救災 鬼門關前惡水搏命
.小英執政將滿周年 要把台灣帶往哪?
.司法為民 別在勞動節開庭
.翻轉少子化的台灣
.畫中有話/畫盡千古風流人物









名家縱論/簡立峰:台灣軟體產業的下一步


2017-04-30 01:58 聯合報  簡立峰


在軟體吞噬世界時代,各行業都需要軟體人才,但台灣軟體人才有限,若無政策將人才引導到最具潛力方向,不僅軟體業無法形成規模,其他產業也難受惠。
科技產業的熱門方向,包括人工智慧、物聯網、自駕車、機器人、AR/VR等,都仰賴軟體。為此矽谷科技圈搶聘軟體工程師,這股熱潮台灣也感受得到。
不論是網路新創、遊戲軟體、行動APP,都有不錯的軟體服務開發,但軟體業在台灣規模小,許多跨領域的整合,包括與電子業、醫療服務、金融服務等,也不見強有力動能。整個軟體業呈現有溫度、但卻缺乏力道。
社會大眾普遍認知,台灣硬體強、軟體弱,但依程式解題網HackerRank站對全球開發者解題速度與精準度統計,台灣實力在全球排名第七,亞洲排第三,其中數據結構、資料庫、函數程式語言和演算法等,都排前五名;而美商謀智(Mozilla)與英國智庫Caribou Digital發表全球App經濟報告,台灣人才素質也名列前十。台灣軟體人才在國際是前段班,以有限的年輕人口不容易、也是重要資產。遺憾的是,如此高素質,卻未創造具規模產業。
從傳統資訊服務業到網路產業,台灣軟體始終無法振興。多數說法是軟體多服務本國,本國市場小。但根據App Annie統計,台灣行動應用程式於Google Play海外總下載量,從二○一二年的四千三百萬次,成長到一六年的四.六五億次,成長超過十倍。不少開發者已透過Google Play這類平台走向國際,已有好的開始。
然而多數開發的是工具類程式,在黏著度高的服務類應用,如國際電商、社交通訊、大型遊戲等平台仍難有出色表現,主因在開發者多為技術背景且為個人或初創公司,缺乏國際市場經驗,更重要是欠缺國際營運與銷售能力。
軟體與網路新創要成功,不能只有技術。近來台灣團隊跨足海外經驗值得參考,如專注人工智慧與跨螢廣告技術的新創公司Appier,短短三年已擴張到亞洲十二個國家據點,台灣以外員工超過一半,且很多是當地菁英。新創要在日本、新加坡吸引當地人才加入,所需國際化營運包括品牌、財務、人資、管理等都不易。
過去,台灣人才因軟體業規模小不願投入,導致海外營運人才不足;但進入雲端時代,初期投資成本相對低,且台灣近大陸、日本與韓國,又接收西方經驗,處相當有利位置,大陸網路服務與行動應用業者,包括獵豹移動、美圖秀秀在內,都將台灣當成進軍國際的跳板,或利用台灣人才經營海外,只要開發商能做好國際化營運準備,如交友軟體SweetRing、17直播等,未來的空間很大。
其實最能支持軟體服務營運能力的是資通訊硬體業。台灣硬體業擅長國際運籌,能在各國設廠、建立B2B銷售通路、進行國際財務調度。而軟體又是支撐硬體轉型的基礎,舉凡VR/AR、人工智慧、物聯網等,都要高端軟體。在概念上,硬體最國際化、也最有規模,而年輕世代喜歡軟體、也較能創新。照理軟硬整合是天作之合,但從新創圈看,仍未見成功案例。年輕創業家缺乏硬體經驗,對代工印象不佳,這個鴻溝要彌補,硬體業要多投資軟體人才。
軟體人才重質不重量,同時重視工作自由度,與硬體文化有差異,從企業文化面著手是個方向。政府應推動軟硬整合,引導軟體新創,結合硬體產業,發揮優勢,讓軟硬整合從校園開始。
台灣在晶片業有成功的軟硬整合基礎,如聯發科發展手機Turnkey解決方案,吸納龐大軟體人才。在物聯網與人工智慧時代,這樣的整合是趨勢另外資通訊業的軟硬整合、傳統產業服務提升都需要軟體人力。台灣軟體人才有限,將人才引導到最具潛力方向,才能形成規模。
(作者為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

星期透視/川蔡斷線:情勢誤判、戰略錯誤、更邊緣化


2017-04-30 02:26 聯合報  楊永明/國際關係學會會長

對於是否會再次接聽總統蔡英文(右)的來電時,美國總統川普(左)表示,不想為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製造問題。圖/美聯社、總統府提供

總統蔡英文27日接受外媒專訪指出,台灣可能必須向美國購買F-35匿蹤戰機。 圖/擷自洛克希德馬丁官網


蔡總統廿七日接受路透訪問,表示不排除和川普總統再次通話,並要購買F-35戰機;十二小時後,川普拒絕通話,並指不願為習近平增添麻煩。這是近年少見的事件,發生得突然,結束得愕然。
兩件事可確定,首先路透應有事先告知問題,非臨時提問。蔡總統針對問題的回答有三段內容,先是指期待在關鍵事情上,「能夠有機會跟美國政府有更直接的溝通」,然後拋出「不排除有機會跟川普總統本人能夠通電話」,最後指出「這可能要看整個情勢的需求,以及美國政府在處理區域事務上的考量。」如此有邏輯回應,應是先準備好的文稿。
其次可確認的是,蔡政府應事先沒有告知美國,將會透過專訪表達願和川普再通電話。通常在外交上,特別是敏感的台美關係,總統接受外國媒體訪問,談到與美國總統間的互動,應該會事先知會美國在台協會,或是由我華府代表告知美國,避免對方感到意外;有時如事涉對方權益,甚至必須取得美方諒解或同意。
從川普回應談話可知,白宮未事先接到蔡談話內容,略顯輕浮地拒絕,雖然滿足北京期待,但卻可能讓共和黨議員不滿,可見川普對蔡英文提議明顯不滿,因此對購買F-35也僅說「還沒被告知,需要想一想」。
此時,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正在台灣訪問,外交官最忌諱處於狀況外,並發生意外事件,莫健主席與梅華健處長應該會被白宮盯住,蔡的意外發言造成台美外交事件,也讓老朋友受影響且愛莫能助。
這次川蔡斷線事件,顯示蔡團隊對當前國際現勢錯誤解讀和嚴重誤判。蔡團隊以為可延續前次通話效應,加碼在媒體放話,還明確說要買F-35,且以為川普會為生意而保持模糊,沒想到路透直接反問川普且被拒絕,最後反掉進自作聰明的陷阱。
上次川蔡通話在川普上任前,後來美中關係出現轉折,川普先是在電話中承認美國「一中政策」,然後在四月川習會,北京展現積極與不迴避,在經貿與北韓議題做出努力。北韓與美國近日動作不斷,北京角色愈重要,隨後兩次川習通話展現密切互動,「川習協調」漸成形,習取代普亭成川普最新夥伴。
如果蔡政府正確解讀前美中關係,但仍在莫健訪台時,經由專訪表達不排除與川普再次通話,那就是刻意操作,希望見縫插針,但卻迅速被川普看穿,抓著機會稱讚習近平,爾虞我詐是如此明顯,又如此表面!
日本保守右派與蔡政府都有「反中親美」情結,他們也都擔心,川普與習近平越走越近,北韓議題又非一時能解決,北京技巧地掌握川普的需求,川普已退出TPP,北韓問題又需要中國,牽制壓抑中國的力量將會消退。但是由意識形態出發的反中親美思維,很難適應兩大國間的親密關係,也就容易誤判情勢在戰略上犯錯。
川普上任百日,成就不多,但他學習快速,漸展現「商人總統」特質,強調利益與交易,外交政策亦然;眼前因北韓議題需要北京合作,當然不願替習近平找麻煩。不過,如果未來美中關係惡化,以川普作風,屆時不排除還會再打「台灣牌」。
蔡政府迄今處理對外關係令人擔憂,兩岸關係停滯不前,且有惡化跡象;TPP與RCEP難以參加,雙邊自貿協議未聞進展;現在關鍵的台美關係出現信任危機,台灣將更深陷邊緣化危機!還好有郭台銘訪問白宮,適時遮掩被打臉的尷尬。

在嘲笑中發展的大陸軍武


2017-04-30 01:30 聯合報  李菁羽 /兩岸問題研究者(高雄市)

大陸首艘自製航母26日在大連下水。 路透


大陸第一艘自製航母日前下水,統獨媒體是一樣看「艦」兩樣情,獨派拿美國「卡爾文森號」航母與之相比,顯得荒謬;美國航母是保「台獨」的嗎?
一般航母建造完成需六年以上,大陸三年就完成,且不似印度自製航母「維克蘭特」號下水時,故障百出,配件脫落。所以,這艘航母讓全球驚訝,軍武專家從過去「笑談大陸軍武落後程度,到慎研大陸軍武進步速度」。
中共開始想造潛艦時,軍武大國冷嘲熱諷,超過今天對台灣要造潛艦。不能造、造不成,造成也不能潛,潛也潛不久,最後是譏諷「一潛就不見」;但中國造成能潛的潛艦服役後,大國又譏其為「海底音箱」聲音太大,不用聲納探測就知道在哪裡?
但是,○三年日本種子島(發射火箭及太空中心)發現了潛伏二周以上的大陸明級潛艦,它躲過了P-3C反潛機百架次的偵查。後來美國航母小鷹號也是在跟蹤的大陸潛艦浮出後才發現,從此美日聯合演習,反陸潛艦成了重要項目
大陸首艘航母遼寧號在艤裝時,大國不是疑其能力,就是譏其乃拼裝,但大陸不但完成艤裝,而且務實改良,更讓軍武專家驚訝的是,龐大航母在艤裝過程,通常是近千個部分一起施工,所以易發生火警,只能要求迅速撲滅就好。因此一艘航母艤裝過程,累計數百至上千起小火災正常,但遼寧號艤裝沒有發生火警,也讓大家領教了中國軍武工程嚴密規劃、組織、訓練、施工、檢核、管理的能耐。
美國即將擁有的第十一艘航母「福特號」,造價超過一百億美元,被喻為將改變海戰格局的航母;採用隱身設計,自動化系統更高過尼米茲級,可服役到本世紀結束。但美國智庫卻提質疑,認為在對「反艦彈道導彈」沒搞清楚前,應限制製造福特級航母。反艦彈道導彈就是指東風21D,這是一種可以從軌道上打擊海面目標的反艦武器,何況東風21D後面還有升級版東風26。
蘭德智庫分析,如果第三和第七艦隊與大陸硬抗,至少損失一艘航母,東風21D交換比可能是五發中一艦,一枚兩千萬美元,即一億美元打一艘百億航母,誰划算?
東風21D成功的過程,更令人感慨萬千。導彈要精準才有用,而精準得靠制導方式,運用GPS接收機,美國日前打敘利亞的戰斧巡航導彈,精準度是三米以內。
大陸導彈開始用時沒得選擇,也採用GPS制導方式,但在○六到○九年演習時,一發射就不知去向,最後在預定落點幾百公里外發現;原來是美國背後動手腳;但全球嘲笑大陸的聲音壓過譴責美國的聲音。大陸不得不自力發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產生到二○年可以對全球覆蓋,美國智庫當然要對製造福特號質疑。
大陸的軍武成果是在別人唱衰中發展,別人戲弄中圖強;我們要自造潛艦,有多少財力,能力及毅力 ?有無嚴密規劃、研究、組織…?
今日台灣的狀況,誠如知台日籍作家本田善彥說的:「台灣正在快速解體,看看大陸的努力。台灣再不振作努力,想獨,大陸打得起你;想統,大陸看不起你。」

司法為民 別在勞動節開庭


2017-04-30 01:47 聯合報  陳長文/律師(台北市)


五一勞動節,因公務機關仍上班,法院、檢察署仍照常排庭期,民眾、律師因出庭而無法休假。
基於「司法為民」的精神,院、檢的庭期排定,理當多從民眾角度思考。因此,律師公會全聯會二○一五、一七年兩度函文建議司法院、法務部:除非有影響公益或損害當事人權益的個案情況,原則上都不在五月一日排庭期。然而,司法院、法務部兩度回函婉拒,理由是庭期安排涉及案件的進度、當事人權益、公共利益,因此不便同意。
其實,司法改革,首先要改的就是觀念與態度從民眾的生活視角來著想
第一,勞基法修正,不僅一四年擴及適用受雇律師,今年也以落實勞工休息通過「一例一休」;而勞資關係政策,是國家治理、人民和政府關係之一環,司法機關包括院檢自不能置身其外、與政策相反。
第二,對許多中小企業來說,訴訟官司不是小事,若五一要開庭,勞工如何放心休假?律師事務所也放假,民眾能否獲得完整、高品質的支援?
第三,也許院、檢擔心少一個工作天安排庭期,難以消化量件案。但是,法官、檢察官在勞動節,就算不排開庭,還是可安排其它工作,應不致影響司法效能;而若案件進度因公益、維護當事人權益而有必要,也還是能安排在五一開庭。
關鍵還在心態,如果真的「為民」,許多行政顧慮,也都不難找到解決方法。
可喜的是,今年情況有了轉折。法務部最近向各地檢署徵詢可行性,獲得各地檢察長正面回應、承諾將依循辦理,以「五一不排庭期」為原則。檢察官能擱置本位、為民改變,值得鼓掌。
然而,司法院仍回函拒絕,眼看今年勞動節又將到來,又正值司改國是會議期間,希望司法院不再平白錯過展現「司法為民、司法親民」的機會。

朱宗慶/「彩排」一下

.朱宗慶/「彩排」一下
.趙春山/為所當為 「髮夾彎」有何不可?
.嚴震生/美國主播道德標準高過總統?
.李清志/車站的存在意義
.陳立恆/台灣教育,也需要一個量子視野
.葉銀華/股東提名董事權利 應受保障
.蘇蘅/影視南向 先看韓流怎麼吹








朱宗慶/「彩排」一下


2017-04-30 02:33 聯合報  朱宗慶


演出者都知道,要成功站上舞台,除了必須接受長期訓練和反覆練習,奠定展演能力基礎外,正式演出前的「彩排」,是一項不可輕忽的重要工作。上台前,演出者若能有縝密的彩排,可以確保平日排練累積的實力,在不同的場地、環境裡,仍舊維持同樣的發揮水準。
以我的經驗為例,打擊樂團時常到各地演出,而每回演出前,我們都堅持要有一次以上的彩排。彩排的過程,包含了試音、走位等細節確認,以及因應不同的場地狀況、活動屬性做測試與調整,並讓團員適應環境、建立臨場的默契。這般嚴謹的彩排方式,無論是在世界知名場館,或是到學校禮堂或戶外廟口、廣場,流程與態度都是一樣的,因為每一次演出,都是獨一無二的體驗,而每位前來聆賞的觀眾,都值得被看重與珍惜—演出者有必要為每一個座位的聆賞品質負起責任。
為使音樂會達到忠實呈現作品的目標,在彩排時,我會坐在廳內不同的角落「試聽」,確認音響效果和視線;同時,我也會透過彩排再次設想曲目安排、場務調度、時間掌控等舞台呈現,能夠配合段落起伏和氛圍營造,得到舞台效果。「彩排」能協助演出者盡可能掌握變數、降低風險,因而,有時雖然耗時費力,但卻是不能少的投入。
久而久之,「彩排」變成一個難以改掉的習慣,也成為經驗法則養成的處事態度;彩排的模式與意識,已經廣泛地「內化」到我的其它工作和生活層面。
舉例來說,每次上課、演講前,除了熟讀文本和相關資料,我會以彩排的心態考量對象的狀況,模擬可能的情境,從而針對相同主題內容,進行鋪陳架構的微調。若是主持會議,我也會多次和工作同仁來回討論、逐一確認、預先設想、實地測試,好讓每一次的表達與呈現,都能精準到位,從而對每個正在發生與即將到來的當下,有更多確實的掌握。
又像是前陣子,太太首度單獨「離家出國」,女兒的生活起居改由我打點;為了確保能夠順利送女兒上學,前一天,我還特地開著車實地先去「演練」了一遍路線與接送定點,「慎重起見」的程度,引人側目、莞爾。然歸根究柢,這種重視「彩排」的心態,其實源自於「在意」的心情,希望存在於想像中的藍圖與願景,都能夠順暢、圓滿地獲得實現—只要是在意的事,就是馬虎不得的事,也就是需要彩排的事,畢竟再小的任務,都存在著諸多需要留意的細節。
從演出、工作到生活,要順利接近心中的理想,就必得下功夫爭取。若以結果論,只要多一次彩排,就可以少一分意外,確保事情圓滿,那麼,彩排也就不會是浪費時間的麻煩事。因此,就算是看來理所當然、沒有問題的小事情,我們還是「彩排」一下吧!
(作者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