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整治阿里巴巴 殺雞儆猴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0651/web/

◆  聯合報社論/外媒眼中的蔡英文龍袍與民主獨裁
◆  聯合報黑白集/末代監委的最後狂熱
◆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整治阿里巴巴 殺雞儆猴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整治阿里巴巴 殺雞儆猴


2020-12-31 00:20  經濟日報 /   社論
阿里巴巴。 本報資料照片


曾經不可一世的阿里巴巴集團,最近一再遭到政府監管糾正;11月3日,大陸監管機構約談馬雲之後,上海與香港證券交易所相繼宣布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集團暫緩上市;「雙11網購節前夕,淘寶網也被集中打假,12月24日中國市場監管機構更宣布對阿里巴巴展開反壟斷立案調查

這一個多月來,大陸針對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和金融科技活動,展開前所未有的嚴格審查,阿里在美國與香港的股價雙雙大幅下跌,至今已跌掉四分之一,螞蟻集團370億美元的 IPO 集資也無限期暫停。

一般認為,商不能與官鬥,阿里集團面臨的厄運,立即導火線是馬雲10月下旬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上的那段慷慨陳辭:「中國不是金融系統性風險,而是缺乏金融系統的風險,…今天銀行延續的還是當鋪思想,…好的創新不怕監管,但是怕以昨天的方式去監管」;金融穩定是政權的命脈,馬雲任意批評政府監管,簡直是直接向最高權力宣戰,引發高層震怒12月1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明確表示要強化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外傳是習近平直接叫停了螞蟻集團首次公開募股

但長期來看,阿里巴巴與螞蟻金服,富可敵國,外傳馬雲有「總理氣質」,擔心資本巨頭會有政治訴求,對中共政權構成潛在威脅,尤其阿里服務數億中國人,掌握大量個人資訊,以大資料為工具,隨時可以影響民意,中宣部尤其強硬表態,要「堅決防範資本操縱輿論的風險」。

本來大陸企業的第一桶金,權錢交換,多半與政治有關,市井傳言,馬雲背後有江澤民家族的影子,雖然經過馬雲再三表白,總難取得當局的諒解;馬雲很早就察覺自己樹大招風,盡量配合中共當局,到處參加達沃斯等國際論壇,發言替中國社會體制的優越性辯護,還出資買下香港南華早報,儼然成為當朝紅頂商人,但是政治還是不放過他。

這已不是馬雲第一次與政治權力交手,幾年前,在政治壓力下,馬雲乖乖聽話,退出阿里巴巴董事會,隨後心有未甘,希望藉著螞蟻金服 IPO,重新掌控,結果落到如此慘狀,至今兩個月馬雲仍然銷聲匿跡,不知下落。

企業與政治本來就存在著緊張關係,尤其是從國有的社會主義轉型,有時候是政治壓倒企業,就像普亭民國 88 年(1999年)上台後,一個一個收拾金融寡頭與礦業寡頭,雖然有人反抗,不是流亡海外,就是身陷牢獄;但有時候則是企業壓倒政治,部分東歐國家的企業鉅富,經由選舉取得國家政權,搖身成為政治家。

中國大陸的企業家一直沒有獨立的政治地位,有人成為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也只是政權的點綴,隨著改革開放的幅度變大,胡錦濤時期的企業家發言權也達到最高峰

民國 101 年(2012年)習近平上台,記取蘇共垮台的教訓,先對官員貪腐開刀,接著就對企業界動手,加速國進民退」,國有企業占據壟斷與上游的地位,私有企業只能是下游與出口產業在出手整頓了阿里之後,習近平巡視江蘇,特別意有所指地提出清末民初實業家張謇是他心目中的理想資本家,把國家利益置於商業利益之上

12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發布約談結果,指出螞蟻集團治理機制不健全,法律意識淡漠等;螞蟻集團謙卑發布公告,舉白旗投降,表態稱「成立整改工作組,全面落實約談要求」,按過去成例,立案必治罪,恐難逃被拆分的命運,估計罰款將達 510 億元人民幣,甚至螞蟻可能被收回國有。

至於馬雲個人,雖然中共當局對這些科技大亨已經失去了耐心,但是殺雞儆猴之餘,也許馬雲可望藉淨身出戶,僥倖過關;當然更重要的,是大陸絕不希望殺雞取卵,斷絕了電商目前蓬勃發展的勢頭。










聯合報黑白集/末代監委的最後狂熱


2020-12-31 02:00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監察委員林文程(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陳菊率監委巡察行政院,監委林文程質疑馬政府以中華台北名義出席 WHA 大會,是出賣國家主權」;蘇貞昌立即應和,全力配合追查真相這齣爛戲,只有兩點可以評論:一在轉移萊豬進口的民怨;二則反映監委素質的每況愈下。

監委的職責在明察暗訪,彈劾貪官惡吏,解決民間疾苦。但這屆末代監委的表現,不是在幫當權者助威,就是在自我擴權。像林文程這樣,找些不營養的題目瞎扯,也好意思嗎?蔡政府的首任衛福部長林奏延也曾以「中華台北」名義出席 WHA,蔡英文說沒矮化,那林文程在吵什麼?蔡政府後來搞砸兩岸關係,未受邀參加 WHA,監委竟反而要檢討前朝,這是在「莊孝維」吧?

林文程固然可鄙,但追根究柢,這樣的人成為監委,提名者不要負責嗎?蔡總統每次話都說得很好聽,但做起事來,往往變調走樣。她上屆提了陳師孟當監委,此人一路暴衝暴走,幾乎毀掉整個監察院的表現。另兩名監委高涌誠和蔡崇義受前綠委段宜康之託查辦「曲棍球案」,對檢察官言詞威脅未遂,竟濫權將他彈劾。如此失格的人,蔡總統竟又提名他們續任。

不久前,監院才為人權委員會制訂了擴權的職權行使法,引發違憲的批評。這群末代監委繼續跳梁,不知還會惹出多少笑話。










聯合報社論/外媒眼中的蔡英文龍袍與民主獨裁


2020-12-31 01:44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最新一期《亞洲週刊》以蔡英文總統為封面,專題報導所謂台灣「民選獨裁」的真相。 圖/擷自亞洲週刊臉書


蔡總統又登上國際媒體封面。但與先前被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那樣的光環不同,這次香港亞洲週刊以身穿龍袍的蔡英文為焦點,談台灣的民選獨裁與綠營新威權主義」。民進黨對此暴跳如雷,立即對亞洲週刊扣上紅帽,指它是親共的北京政府喉舌,企圖轉移焦點迴避問題。

扣帽抹紅,是要徹底否定《亞洲週刊》報導的可信度與正當性;但說它是「北京喉舌」,則是無稽之談。中共政權長期以來把亞洲週刊視為眼中釘,列為管禁的雜誌,讓它幾乎難以賣進大陸。如果真是一份喉舌報,怎麼會遭到這樣的待遇?民進黨把抹紅當成自己的殺手鐧,但光會抹紅別人,並不表示自己就有金鐘罩護身。

蘇貞昌的說法更不合理。他說,一個新聞自由、言論自由不及格的地方,要來批評人權得到九十幾分的國家,並不適當。事實上,《亞洲週刊》過去對台灣民主運動的支持,蘇貞昌應該不陌生。何況,一個自詡自由民主的政府,卻否定外媒有批評它的資格,豈非太矛盾?民進黨向來喜愛歌頌,但它能強求外媒嗎?

民進黨轉移焦點的功夫,確實一流。發言人顏若芳強調,《亞洲週刊》與其他國際權威媒體對台灣的報導背道而馳;副秘書長林飛帆更列出台灣近一年受到外媒肯定的好評。兩人所指,應是民進黨臉書貼出的「台灣二○二○真好」的哏圖內容:「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彭博商業周刊全球五十大最具影響力人物」、「金融時報全球十二名最具影響力女性之一」、「富比世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女性」等。彷彿有了這些外媒的好評,《亞洲週刊》的報導就變得無足輕重。

事實上,《亞洲週刊的報導和其他外媒的評選根本是兩回事,兩者並無矛盾。西方外媒評選蔡英文為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主要是因為台灣的防疫和抗中,並非台灣的民主與自由表現。台灣在全球疫情肆虐下防疫有成,蔡英文在國際反中氛圍裡站上抗中第一線,確實醒目,但這些都與民主無關。

那些西方媒體沒看到的是:論防疫,蔡英文是收割了防疫人員辛勞與民眾警覺的成果;論抗中,則全民付出了淪為美國棋子,以及天價軍購、苦吞萊豬等代價。藉著防疫,從台商、小明到陸生,蔡政府毫無顧忌地踐踏人權;藉著抗中,從國安五法到反滲透法,從大陸童書下架到全面審查大陸書籍,蔡政府正恣意摧毀民主和自由。換言之,蔡英文被評選為「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和「台灣民選獨裁」領袖,兩者並不衝突;只是《亞洲週刊》因為距離更近,看到了西方媒體沒看到的深層現象罷了!

西方外媒的讚譽被民進黨移作大內宣,應是它們始料未及的效果;《亞洲週刊》的報導則揭穿了國王的新衣,民進黨企圖用前者來擋後者,其實是擋不掉的。蘇貞昌的回應引出了一個好問題:民選不可能獨裁嗎?且不提希特勒、普亭的例子,《亞洲週刊》通篇所舉事例和所引評述,諸如中天關台、台大教授和反萊豬醫師被查水表、國安五法和反滲透法、黨產條例和促轉條例、「喝斥」大法官、黨政軍控制媒體、網軍治國,甚至行政專斷、立法唯諾、司法應聲等等,哪一項不是活生生的政治現實?而民選獨裁與綠營新威權主義現象,不也是普通台灣民眾日常所聞所見、所憂所怒的問題?

蔡英文的確是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而那身龍袍,見證了一個新民選獨裁體制的存在

【專家之眼】大陸反壟斷法新趨勢 台商應關注避觸紅區

◆  【專家之眼】林文程鬧笑話 難道做官要這麼「甘苦」?
◆  【專家之眼】大陸反壟斷法新趨勢 台商應關注避觸紅區

◆  【專家之眼】對美外交火中取栗與勤燒冷灶
◆  【專家之眼】若沙辛在台灣 還會有BioNTech?







【專家之眼】大陸反壟斷法新趨勢 台商應關注避觸紅區


2020-12-31 09:29  聯合報 /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螞蟻集團被要求整頓業務,回歸支付服務商的身分。路透


大陸《反壟斷法》於 2007 年8月30日通過,並於 2008 年8月1日施行,迄今已經有十二年。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在年底出版了中國反壟斷執法年度報告(2019)》,該報告厚達 240 頁,2019 年共立案調查壟斷案件103件,結案46件,罰沒金額3.2億元其中又以壟斷協定案件28件最多,年成長47.4%;罰沒款2.77億元,年成長近八成 (79.9%)。吾等可從其中看出,大陸執行反壟斷的幾個趨勢

第一,整頓網路企業:各國競爭法機關多針對網路巨擘,進行反壟斷調查,例如:FACEBOOK、Google 與微軟等,就在歐盟與美國等地遭到調查。由於外企無法進入中國市場,大陸培養出大量的本土型網路壟斷企業,並將勢力不斷擴張其他產業。以阿里巴巴為例,除龐大線上銷售平台阿里巴巴與淘寶網外,線下還併購銀泰、蘇寧與大潤發等通路,並跨足外賣、叫車等各行各業。

這些網路霸主,一開始祭出免費或高額補貼手段搶占市場,待達獨占或雙占地位時,就開始濫用壟斷地位,提高售價或排擠競爭者。故中共開始針對這些網路企業進行管制,12月14日,阿里巴巴、騰訊的控股子公司閱文集團、順豐的關聯公司豐巢科技,都因違反反壟斷法被當局分別罰款50萬24日再對上市受挫的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集團進行調查此外,市場監管總局已於11月10日發布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未來將對其市場壟斷行為審查更加嚴格

第二,外企成為重要目標:過去外企與合資企業就經常是反壟斷調查的對象,如微軟、高通、奧迪等,又以高通被罰最重,民國 104 年(2015年)認定美國高通濫用市支配地位,處民國 102 年(2013年)度中國市場銷售額 8% 的罰款,計 60.88 億元人民幣,創下罰款最高紀錄。

反壟斷局整理的「2019年反壟斷執法十大典型案例」,也包括多家知名的外國跨國公司和中外合資公司,如中美合資的長安福特汽車有限公司,2019年6月被處罰 1.628 億元;日本獨資的豐田汽車投資有限公司,2019年12月被處罰逾 8,761 萬元;美國獨資的伊士曼投資管理有限公司,2019年4月被處罰逾 2,437 萬元;美國獨資的高意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2月被調查等。上述報告也指出,正針對三星、海力士、美光公司涉嫌濫用市場,顯示中共已鎖定外企以及中外合資企業,做為未來調查對象

第三,具體化:由於《反壟斷法屬概略規範,有賴國務院、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反壟斷執法機構先後出台了相關行政法規、指南、部門規章、規範性檔、辦事指南和指導意見等,以明確化其內涵,如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印發《關於汽車業的反壟斷指南》、《關於知識產權領域的反壟斷指南》、《橫向壟斷協議寬大制度適用指南》與《壟斷案件經營者承諾指南》等4部指南,確已提高可操作性和可預期性,然仍有不少模糊空間尚待釐清。

第四,武器化:過去大陸也經常利用反壟斷,整頓行業秩序,例如民國 103 年(2014年)對十餘家外國車企進行調查,並重罰數家車商,迫使車商調降零件價格,起碼也進行慎重的調查程序。本次螞蟻集團調查案,一天就光速結案,看來中共正以反壟斷作為武器,修理產業巨鱷。

大陸台商過去涉及反壟斷案並不多,但隨著規模擴大,就愈有可能觸及。故應關注大陸反壟斷新趨勢,以及相關行業規範修訂,避免觸犯大陸紅區,而成為調查對象。











【專家之眼】林文程鬧笑話 難道做官要這麼「甘苦」?


2020-12-31 12:35  聯合報 /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關學系榮譽教授
監察委員林文程(左)指前總統馬英九2009年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世界衛生大會,恐有與大陸達成秘密協議、犧牲台灣主權之嫌。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監察院長陳菊率領一群監委視察行政院,監委林文程語出驚人,竟然直指前總統馬英九民國 98 年(2009年)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恐有與大陸達成秘密協議、犧牲台灣主權之嫌。一般對外交事務不夠熟稔的監委鬧出這種笑話也就罷了,但是連林文程也鬧出這種笑話,還真有點不可思議。

陳菊等人與閣揆蘇貞昌通力演出一齣鬧劇,為飽受新冠疫情所苦的國人解悶,也可算是苦中作樂。

監院龍頭拜會政院龍頭,一個誇讚對方政聲卓著、成就裴然,一個稱對方為人權鬥士與民主先鋒。在相互恭維一番之後,竟然由林文程領銜演出,重砲攻擊馬英九。在他「做球」之後,蘇貞昌也打蛇隨棍上表示,此事理當查個水落石出,讓真相大白。

如果馬英九同意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 WHA「有罪」,則所有拍板定案同意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奧運、亞太經合會」(APEC)、「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豈不通通有罪?

在林文程點名批判馬英九的同時,他可能沒想到他的真正頂頭上司蔡英文在過去四年半的任期中,除了同意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 APEC 之外,還五次派遣領袖代表出席年會。

更可笑的是,民國 105 年(2016年)我國第二次政黨輪替,國民黨政府在五月二十日卸任之前接到 WHA 的邀請函,但卻改由蔡政府的衛福部長林奏延赴會。行前,民進黨高層還慎而重之地再三要求林部長千萬要「忍辱負重」,以免「小不忍而亂大謀」。結果,林部長到了會場遭到不公正待遇,卻連「抗議」都不敢說一聲,被藍綠立委猛酸。難道這不是蔡英文做的決定?

此外,民國 98 年(2009年),時為高雄市長的陳菊在港都辦世運,民國 106 年(2017年)台北市長柯文哲辦世大運,若是沒有蔡英文拍板定案,能辦得了嗎?

在陳水扁主政後期曾擔任閣揆的蘇貞昌在民國 97 年(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也支持「中華台北」奧運模式,堅稱主權不容矮化。難道當時他只是說給神明聽的?

林文程是外交學者,在李登輝時期是外交政策幕僚小組召集人,更曾在陳水扁時期出任國安會諮詢委員,平時謹言慎行,難道在蔡英文手下「做官」還要這麼「甘苦」?

繼林文程發難之後,民進黨掌控的媒體與網軍立刻蜂擁而出,痛批國民黨殊不知,林文程一指罵國民黨,四指罵民進黨


【重磅快評】台灣會變成新冠疫苗白老鼠嗎?

◆  【即時短評】政院自作解人 大法官會見風轉舵?
◆  【重磅快評】台灣會變成新冠疫苗白老鼠嗎?
◆  【重磅快評】滿城盡是豬標章 典型的蔡政府甩鍋政治學
◆  【即時短評】畜產會執行長被拔官事件 看農委會風氣

◆  【重磅快評】陳吉仲容不下說真話的官員
◆  【重磅快評】請蔡政府宣布:用中華台北者一律查水表
◆  【重磅快評】蔡政府可以宣告盧秀燕的金標章無效嗎?
◆  【即時短評】要查馬政府去WHA傷主權 請先約詢陳建仁







【重磅快評】台灣會變成新冠疫苗白老鼠嗎?


2020-12-31 17:57  聯合報 /   主筆室
衛福部長陳時中「終於」宣布我國已經取得的新冠疫苗,是英國的牛津/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共1000萬劑。 路透社


衛福部長陳時中「終於」宣布我國已經取得的新冠疫苗,是英國的牛津/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共 1,000 萬劑。不過相關細節,還是沒有交代清楚。如陳時中說「最快」3月可取得,卻沒說「最慢」何時可以拿到;另外,對於其他疫苗,陳時中則以「防止政治打壓」拒絕透露細節;但從提到的「冷鏈設備建置」來看,另一支是當初「得而復失」的 BNT/輝瑞疫苗的可能性極高。但最重要的問題仍然是,AZ 疫苗到現在都並未獲得美國和歐盟的授權,台灣會不會因此成為疫苗的白老鼠?

在整個防疫和疫苗取得上,台灣現在顯然面臨一個尷尬的局面:11月初衛福部以冷鏈、授權協議等問題百般刁難 BNT 疫苗導致採購破局;儘管本土感染案例不多,但在境外變種病毒案案例逐漸增多情況下,疫情隨時可能有發生破口的危險,又迫使衛福部不得不加快疫苗採購腳步。COVAX 機制無法掌控,AZ 疫苗就成了唯一可能的救命稻草。

問題是,AZ 疫苗在三期臨床階段一波多折,先是發生死亡案例延長臨床實驗時間,接著又有劑量計算錯誤使得疫苗保護力莫衷一是。美國、歐盟都紛紛表示無法在短時間內給予緊急授權。而唯一已經給緊急授權的,只有英國政府。於是衛福部面臨的選擇是:到底是要跟進英國給 AZ 緊急授權?還是求穩為重,等歐盟和美國也緊急授權其上市在說?

當然,跟進英國的好處顯而易見。在 AZ 已經售出的疫苗中,美國和歐盟佔了極大宗,如果等到美國和歐盟都授權,但台灣恐將失去取得疫苗的優先權。如果此時給予 AZ 緊急授權,則台灣就可避開被歐盟和美國佔住產能的時間耗損,衛福部所謂「最快三月前可取得」的關鍵,應該也在於此。

但實際上,AZ 疫苗在三期臨床時發生的問題確實仍沒有完全解決,歐盟也公開表示目前只有「實驗的片段資訊」,如果我國為了搶疫苗的優先順位而強渡關山,難免會讓施打的民眾陷於風險之中;更進一步說,可能有讓民眾變成「白老鼠」的疑慮。如果真的有什麼意外,衛福部能承擔嗎?而且「白老鼠」恐不只這一件,國產疫苗也極可能跳過第三期臨床就緊急上市,屆時施打的民眾,也將變成白老鼠。

會讓台灣在疫苗取得遭致如此進退維谷的局面,唯一的原因就是衛福部的疫苗政策始終充滿政治考量,而且籠罩在黑箱之中。這也是輿論何以不斷呼籲,衛福部要打開疫苗採購黑箱的主要原因。只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衛福部迄今仍堅持黑箱,只用「政治打壓」當藉口,是無法說服民眾的。











【重磅快評】滿城盡是豬標章 典型的蔡政府甩鍋政治學


2020-12-31 14:07  聯合報 /   主筆室
台灣豬標章標示之亂延燒,不但安不了民心,還讓消費信心崩盤。記者彭宣雅/攝影


萊豬還沒正式進台灣,豬標章之亂已經四起,中央畜產會執行長王忠恕先被推出為萊豬祭旗。可是豬標章之亂,亂源在農委會、衛福部和經濟部,應該追究的是陳吉仲、陳時中和王美花;甚至始作俑者還是蔡英文和蘇貞昌。一個文官卻要為整個綠朝背黑鍋,典型的蔡政府甩鍋政治學!

嚴格來說,「臺灣豬標章」之亂至少可略分二部分。首先是掛「臺灣豬標章」賣進口肉。「鬍鬚張」切結進口肉用完後改採本土豬而獲核發「臺灣豬標章」,但過渡期間掛著「臺灣豬標章」賣進口肉,即或肉品另有標示,仍毀了「臺灣豬標章」的公信力。

這只能說是農委會急推「臺灣豬標章」的結果。陳吉仲膨風說會有十萬家業者臺灣豬標章」,但王忠恕老實說只有一萬多家,而且可想而知按理可能有很多像鬍鬚張的情形。急著強推結果不但安不了民心,還讓消費信心崩盤。

陳吉仲強調將針對申請「臺灣豬標章」的一萬多家業者重新清查,如標示不實將移送食藥署依標示不實處四萬至四百萬罰鍰。王忠恕坦白說沒有開源的法源依據不完善配套、怠於補正法令,只知喊開罰,大刑伺候小民。陳吉仲恐怕未必不懂相關法規,而是蔡政府習慣恫嚇民眾,典型綠營新威權主義現象。

其次是滿城盡是豬標章。農委會要用「臺灣豬標章」來安撫民眾的萊豬疑慮,但陳吉仲再怎麼膨風,還是禁不起王忠恕的老實說。而衛福部和經濟部又推出台灣豬標示」來亂市場。「臺灣豬標章」和「台灣豬標示」長相類似,在民眾眼裡,就是滿城盡是豬標章。衛福部和經濟部到底是神救援,或是豬隊友?

農委會的「臺灣豬標章」具有嚴格規範與認證,衛福部和經濟部的「台灣豬標示」則任由民眾自行下戴,已讓「臺灣豬標章」公信力大幅稀釋;法律學者也警告,「台灣豬標示」外觀神似「臺灣豬標章」,衛福部和經濟部不但有陷使用台灣豬標示的商家誤觸商標法之虞,衛福部和經濟部更根本就是教唆犯

不過,豬標章之亂,亂源雖在陳吉仲、陳時中和王美花,始作俑者卻是萊豬黑箱決策的蔡英文,和只剩一張嘴強辯的蘇貞昌在外媒認證的那身龍袍下,丞相其悉朕意,臣宦倖進亂世,小吏勤事終究只能犧牲獻祭












【即時短評】畜產會執行長被拔官事件 看農委會風氣


2020-12-31 10:44  聯合報 /   本報記者彭宣雅
中央畜產會執行長王忠恕,成為史上任期最短的畜產會執行長。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豬標章一標多章、一章多貼,貼了也不代表全數都是台灣產品,各縣市亂象叢生,農委會火速拔掉主掌台灣豬標章的中央畜產會執行長王忠恕,成為史上任期最短的畜產會執行長;高層長期愛說大話、超越法律的格局眼界是一回事,而這事件中也不乏有農委會幕僚、中央畜產會內部推波助瀾的痕跡,由此可洞悉目前農委會內的風氣。

王忠恕的言論與高層不同調,在發生台灣豬標章的各項爭議之前就有不少;民國 107 年(2018年)底,全台爆發缺蛋危機,蛋價節節高升,當時農委會極力澄清市面上不缺蛋,立刻就會恢復;王忠恕卻對外分析缺蛋原因現況,且推估恐怕到隔年都好不了

此番言論觸怒當時的畜牧處長,身為畜牧處副處長兼發言人的王忠恕,第一時間就被下令封口,不能再對外發言,之後主要畜牧業務也都跳過他。

但事後證明,全台不僅缺蛋,且從北到南眾多商家頻限量購買,行政院才意識到事態嚴重,到民國 108 年(2019年)2月祭出南蛋北送、老母雞延役、增加進口因應民生需求等措施;但全台因缺蛋而蛋價高漲風波,整整持續了半年才平息

曾幾何時,農委會內部早已不太能夠討論農業政策,也漸漸少有人真正願意談農業,有想法、提出不同意見、或堅持依法行政的官員,很快就會被視為異類想盡辦法冰凍、調派甚至剷除,因此,為了不成為批鬥目標,更多的是選擇低調沉潛、噤聲、或乾脆不管事,能退休者直接辦理退休。

反正,上面要做什麼都行,做個聽話乖巧的順民,盡可能配合就好,平時發發毫無內容、無關痛癢的好棒棒新聞稿,用公帑買買媒體業配,因果對錯、法律規定放一邊,何必想這麼多,凡事不必太執著,大把補助金發下去,大家皆大歡喜就好。











【即時短評】政院自作解人 大法官會見風轉舵?


2020-12-31 23:27  聯合報 /   本報記者林河名
政務委員羅秉成表示,食品標準應全國一致。他並提醒地方政府勿強硬執行無效的自治條例,否則恐讓基層公務員遭送懲戒。記者胡經周/攝影


萊豬明起開放進口,行政院今天祭出統一標準」,宣布地方食安自治條例萊劑零檢出因違反憲法並牴觸中央法規,「原訂者函告無效、新訂者不予核定」。政院官員還直指食品具全國流通性,無因地制宜之必要,甚至宣稱大法官第738號解釋不適用」。

趕在萊豬解禁前夕,行政院為地方「零檢出」槓上中央的爭議定調,頗有快刀斬亂麻之勢,但官員的說法,不但沒有止息紛爭,反而因各縣市反制方式不一,幾可預見「萊豬元年」的混亂局面。

政院指出各縣市「規範標的」、「行為態樣」及「法律效果」都不同,固然是必須面對的問題;但造成如今亂象,究竟是何人致之?中央只顧開放萊豬,卻要責怪地方嚴加把關?

事實上,對於地方自治事項,本就容許自訂條例,「各自為政」不該成為問題。問題出在食安是否自治事項?

早在萊豬爭議之前,許多縣市都訂有食安自治條例,可見食安作為「自治事項」本無疑問;但如今政院的論述,卻強調「食安標準要全國一致,要統一規範才能利於遵行」,豈非架空地方自治權項,只許中央大權一把抓?

行政院表示「對外經貿政策應一致」,多數國人都不會反對,而就是在容許政府進口萊豬之餘,各縣市才必須煞費苦心把關食安,因此標準訂得比中央嚴格,何錯之有?更不用提在法制上也有大法官第738號解釋可作依憑。

但蔡政府為推動所謂「對外經貿」,不但要求食安只能「全國統一」最低標準,連過去大法官解釋揭示的原則,也要一併破毀,甚至還「提醒」地方勿強硬執行自治條例,否則恐讓基層公務員遭送懲戒,不無恐嚇意味。

對於萊豬爭議,許多縣市已有打法律戰的準備,如果最終走上釋憲之路,將是大法官另個考驗。蔡政府「自作解人」,強硬態度已決,就看大法官會不會跟著見風轉舵了?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應對碳中和 中國能,台灣焉能輸陣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0651/web/

◆  新冠變種病毒侵台 防疫偵測化被動為主動
◆  防疫新展望 疫苗成科技戰場
◆  急進口 毀了臺灣豬標章公信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應對碳中和 中國能,台灣焉能輸陣
◆  2021兩岸落實憲政 共創良制
◆  打壓整肅異己…民選獨裁 民主之死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應對碳中和 中國能,台灣焉能輸陣


2020-12-31 01:16  聯合報 /   楊之遠(作者為台北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
蔡政府推動再生能源,受限土地、環保、聯網等原因,無法達到目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國是全球最大煤炭生產國,亦是最大消費國。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全國原煤產量卅八點五億噸,占全球總產量八一點二九億噸的百分之四七點三,但消費量卻達四一點四九億噸,占全球總消費量八十點二五億噸的百分之五一點七。民國 108 年(一九年)中國進口煤炭二點九九億噸,其中從澳洲進口約七千七百萬噸,占中國煤炭總進口量之百分之廿六。

中國歷年來經濟成長均仰賴燃煤發電支撐,民國 108 年(一九年)中國煤電裝機高達十點四億千瓦,占全球總裝機一半;民國 108 年(一九年)煤電發電量四點五六兆千瓦時,占全國發電量比重達百分之六三。煤電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國總排放量的百分之四三,使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九月提出二○三○年碳排放達峰、二○六○年實現碳中和目標後,全球均想了解中國要如何減少燃煤發電,以達到碳中和的路徑

根據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ICCSD)的模型分析,建議到二五年中國非化石燃料要占一次能源消費的百分之廿,到三○年要提升到百分之廿五,即保持以每年約百分之一的速度增加。此後,在三○至五○年間,非化石能源必須每年增加三個百分點。

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將從一五至二○年間每年增加百分之一點五,到二○至二五年間降低為僅增加百分之一,然後在二五至三○年間停止增加。此後,排放量必須以每年百分之四左右的速度快速下降,如此才能在六○年達到「碳中和」 。

ICCSD 預測至五○年,煤炭占中國能源供應的比率將低於百分之五,占電力行業比率也將遠低於百分之十。顯示除少數例外,中國當前運轉的一千座燃煤電廠及三千台燃煤發電機組,和五千座煤礦將全部關閉。

中國社會主義的經濟模式,有利於政府對再生能源、核電、電氣化交通,和發展氫能、碳收集與儲存等新減碳技術進行大規模投資,資金不是二○六○年實現「碳中和」的最大困難。但是如何應對由於淘汰燃煤發電所造成的社會就業、經濟和區域影響,將可能是習近平要面臨的最大政治挑戰。

中國廢煤減碳路途荊棘,困難重重,但仍無懼宣示碳中和。蔡政府推動再生能源,受限土地、環保、聯網等原因,無法達到目標;非核家園政策,更令我國減碳缺乏轉型過渡手段。建議蔡政府進行思維轉變(paradigm shift)重新檢討核能存廢,開發新的低碳技術,積極應對碳中和中國能,台灣焉能輸陣










打壓整肅異己…民選獨裁 民主之死


2020-12-31 01:14  聯合報 /   歐斯曼/退休公務員(新北市)
文化部最近宣布大陸圖書授權台灣出版將全面審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自民國七十六年宣布解嚴邁向全面民主,到現在已過卅多年,但近年來台灣的民主道路卻出現不進反退的現象。中天電視台因為報導尺度不合當權者口味,遭下架關閉。蘇偉碩醫師公開反對萊豬進口,有違政府政策,結果被警方查水表。幾天前文化部因有一本大陸童書或有美化大陸之嫌,宣布大陸圖書授權台灣出版將全面審查。民主社會言論自由、出版自由乃天經地義,受憲法保障,不容隨意侵犯,但我國號稱民主,接連發生限制言論與出版的事情,能不令人擔憂?

哈佛大學李維茲基齊布拉特兩位教授在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共同出版民主國家如何死亡一書,內容強調民主在被打壓之初,力道是很弱的,很多公民完全察覺不出。仍然允許選舉,媒體也獨立存在,國會也有反對黨,可是對民主的侵蝕卻已一步一步開始,而且步伐都不大,讓人感覺不出民主已受到威脅。終至獨裁奪權統治,而民主只剩皮毛。作者舉出好多國家為例,如德國的希特勒、義大利的墨索里尼、委內瑞拉的查維茲、巴西的瓦佳斯、秘魯的藤森、土耳其的厄多安,匈牙利的奧班等等,都是開始時利用民主,隱藏真實面目,在取得權力後摧毀民主走向獨裁。

台灣邁向民主的歷史並不很久,很多人常講民主,其實並不知道民主真諦。人類社會幾千年來本就缺少容忍異己的觀念,到現在台灣的政治文化中也因為兩極化,更是難見相互容忍。殊不知不同意見者在開放多元社會中受到保護或尊重,乃是基本權利。這是我們民主發展上應努力改善的地方。

李維茲基和齊布拉特在書中提到,民主要免於被獨裁摧毀,政黨制度應該扮演重要角色,民主政黨應該過濾或篩選獨裁者,避免極端主義野心家經由選舉而取得權力。但作者也承認僅靠政黨有時並不能完全過濾掉野心家及獨裁者,這時民主社會要靠相互包容和相互尊重兩個不成文規定運作,包容是容許對方公平表達意見,公平競爭選舉。尊重是要有雅量看待與自己見解不同者,會約束自己不任意動用權力。

羅馬市中心有個鮮花廣場立著十六世紀科學家和神學家布魯諾的雕像,紀念他因為科學與神學的言論不容於當道,而被宗教法庭以火刑處死,當時有些朋友勸他改變說法,即可免於一死,但他堅持己見,無懼死亡。近數百年來不斷有志士挑戰威權,我們期盼布魯諾不要再出現,同時期盼凡異於己者皆有被容忍並有表達的空間。即使廿一世紀,社會仍不時出現逆流,阻礙民主發展。手握權力者應隨時警惕自己,在揮耍大權發號施令時,是否仍有包容和尊重異己之心。










2021兩岸落實憲政 共創良制

2020-12-31 01:14  聯合報 /   陳長文/法學教授、律師(台北市)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美國《時代雜誌》將二○二○年評為「史上最糟的一年」,眾人因此期待二○二一年能為全世界帶來新氣象。對於關心兩岸事務的筆者而言,也企盼憲政制度各異的兩岸,在同樣奉行憲法、推行憲政的目標下,將二○二一年作為兩岸落實憲政的新契機,善意切磋學習、共尋「良制」。

回首二十年前,筆者初次於北京街頭看見偌大「認真學習憲法」標語,頓時感到振奮。綜觀大陸憲政歷程,繼一九五四年施行首部憲法後,又經大躍進、人民公社試驗失敗,乃至文革結束後啟動改革開放等時空變遷,共歷經至少八次憲法修正。二十載光陰倏忽,大陸憲政卻仍看似進度緩慢,故筆者對於加速大陸憲政落實的進程,有以下兩點建言:

一、應將憲法文字具體「引經據典」於司法判決文書中:

依照一九五五年、一九八六年最高人民法院分別針對刑、民事案件作成之司法解釋意旨,以及二○一六年《人民法院民事裁判文書製作規範》明文「裁判文書『不得』引用憲法」之規範,各級法院經指示不得引用憲法文字於判決書中;固然相關規範又揭示「但其原則和精神可在說理部分闡述」的意旨,亦有論者謂此係避免法院僭越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釋憲權責,然筆者卻仍有不解。

如同習主席所言「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唯有將抽象的憲法規範引據於大陸每年作成的近千萬件司法判決中,進行個案反覆細化解釋,使人民透過判決熟讀憲法、藉此明白自身權利以及憲法的不可或缺性,方有機會使身為法律「媽媽」的憲法溫度深入民心,展現憲法價值、實踐「憲法司法化」精神。借鏡台灣經驗,於民事、刑事、行政等爭訟中,當事人訴訟攻防及各級法院法官判案從不避諱援引憲法,憲法才得以落實於司法實踐。

二、人大常委會應擔負起解釋與實踐憲法的重責大任

落實憲法解釋權是憲政國家實踐憲法精神於法規範及人民生活的重要機制。觀諸台灣,即使於封閉壓抑的戒嚴、戡亂期間,大法官亦曾作出二一四號憲法解釋,其中不乏如釋字第十六號即揭示,非經法院、行政機關不得強制執行人民財產的程序保障大法官積極實踐憲法解釋權至今已至第七九七號解釋),對於推進台灣法制到法治的進程功不可沒

依大陸憲法第六十七條規定,人大常委會專責憲法解釋及監督實施權,筆者對其迄今仍消極固守解釋憲法的文意,未曾針對有違憲疑慮的法規實踐如台灣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違憲審查之權能而感到遺憾

過去面對恐有違憲疑慮法規範的事件,人大常委會理當有積極發揮「憲法解釋權」之可能,然最終多由國務院廢止舊法並修訂新法解決,未見專責憲法解釋的人大常委會身影,為大陸憲政實踐之遺憾據了解,大陸人大常委會正細化落實憲法第六十七條有關規定,筆者呼籲北京當局落實憲政實施,推行人大常委會憲法解釋權能的運作!

眼看走在法治憲政前段班、理當作為大陸憲政發展學習對象的台灣,在蔡總統上任後,卻因完全執政、罔顧權力分立制衡而屢臨憲政危機。無論是 NCC 關台中天等恐侵害言論的作為,又或是挟立院多數強行通過「國安五法」等規範,皆顯見台灣於憲政法治發展之路,仍須戒慎走回頭路。

憲政發展為兩岸追尋「良制」的最大公約數,但若未時刻警惕即可能退步。筆者期盼二○二一年兩岸憲政進程,於台灣需恪守憲政體制,慎防法治倒退;於大陸則需加速憲法實施。兩岸自一九四九年分治至今,既以實行憲政為共尋良制的基礎,期盼兩岸在不同制度下求同存異、化異為同,共同戮力發展憲政,創造二○二一年新氣象!












急進口 毀了臺灣豬標章公信


2020-12-31 01:16  聯合報 /   楊智傑/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所教授(新竹市)
台灣豬標章標示之亂延燒,怎麼稽查如何開罰,都有不同討論。記者彭宣雅/攝影


對於進口美國豬肉引起的爭議,農委會下的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於十月七日申請了「臺灣豬標章」,其屬於商標法中的「證明標章」。證明標章之所以稱為「證明」,申請人必須具有「證明他人商品或服務能力之法人、團體或政府機關為限。」亦即必須要有查證的能力。該證明標章於十二月初核准通過。

在證明標章的使用上,並非任何人想用就能用,必須要根據該證明標章使用規範書,提出相關證明文件,供標章權人審查後,經證明標章權人同意下,才能使用該證明標章。

而衛福部食藥署或經濟部提供的「台灣豬標示」貼紙,並非證明標章,可由民眾自行下載使用,並沒有經過某種認證。

在讀音上,兩者都寫「台灣豬」、「Taiwan Pork」,幾乎一模一樣。在觀念上,兩者也一模一樣。在外觀上,都是使用圓形綠底、金色圖案,且都以圓形為底,且都含有豬的形狀。兩者雖有差距,但因為都是圓形、綠底、金色、豬的造型,且有明顯的豬鼻子,外觀上也高度近似。

「台灣豬標示」與「臺灣豬標章」,兩者高度近似,會有什麼問題?證明標章是作為認證品質之用,有公益價值,不應由其他人隨意使用近似的某種符號,且若使用在相同產品上,會嚴重降低證明標章公信力,造成消費者混淆。

甚至,商標法第九十六條第一項規定,未得證明標章權人同意,為行銷目的而於同一之商品或服務,使用相同或近似於註冊證明標章之標章,有致相關消費者誤認誤信之虞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由於證明標章有公益性,這條罪屬於「非告訴乃論」。也就是說,任何商家使用衛福部或經濟部提供的「台灣豬標示」,就已經符合這一條的構成要件,縱使農委會不會控告商家,依法檢察官都應該主動偵辦並起訴。至於主動提供商家使用台灣豬標示的衛福部和經濟部,也可能構成該罪的教唆犯。

雖然在萊豬進口爭議中,中央各部會為平衡民眾的反彈與市場需求,設計了各種標示方法,出於好意。但因證明標章本來就需要申請,且廠商也需取得認證才能使用。顯然是因為開放美豬的時間壓力下,農委會來不及做認證,才由其他部會設計並提供其他的標示。

縱使有難處,其他部會所採取的設計,也不應該與「臺灣豬標章」高度近似,這將嚴重混淆與減損「臺灣豬標章」的公信力。長期而言,衛福部和經濟部提供的台灣豬標示,仍應考慮修改,避免與「臺灣豬標章」混淆,減損其公信力。









防疫新展望 疫苗成科技戰場


2020-12-31 01:11  聯合報 /   許英昌/中正大學生命科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台北市)
美國輝瑞大藥廠研發的疫苗。 路透


對抗傳染疾病最有效方法,莫過於隔離及打疫苗。如何取得安全及有效疫苗,更是各國追求的目標。目前對抗新冠肺炎的疫苗,可分以下五類:

第一、DNA及 RNA 疫苗,以表達抗原的 DNA 或 RNA 為主,刺激免疫系統認定病毒的目標蛋白。優點在設計簡單迅速,缺點在於先前並沒有以遺傳物質為主的疫苗。目前美國莫德納、輝瑞及 BioNTech 藥廠以 RNA,而 Ivonic 藥廠以 DNA 為主。

第二、減毒疫苗,以減毒的病毒為抗原,優點易刺激免疫系統,不引起嚴重疾病。缺點,不適合免疫系統有問題的病人。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及水痘乃此類疫苗。Codagenix 藥廠以此技術製造新冠肺炎疫苗。

第三、去活性疫苗,以去活性後的病毒當抗原。優點在於去活性後,疫苗安全而且製造簡單。缺點並不如減毒疫苗有效,先前去活性疫苗易造成病情更嚴重,小兒麻痺疫苗即去活性疫苗。中國科興 Sinovac 及國藥控股 Sinopharm 以此技術為主。

第四、次單位疫苗或純化表面抗原疫苗,以病毒的一表面蛋白為抗原,優點在於以病毒最重要部分的蛋白,來引發體內免疫反應。缺點在於未必能引起較強的免疫反應,也因此需要佐劑,以加強長期免疫,目前如百日咳、B 型肝炎及人類乳突病毒疫苗。Novavax、賽諾菲及 AdapVac 藥廠以此技術製造新冠肺炎疫苗。

第五、病毒載體疫苗,以一無毒的病毒為載體,將一段新冠肺炎的基因送內體內,引發免疫反應。優點在於比起去活性及次單位疫苗,更能引發免疫反應。選擇一安全的病毒載體是很重要,對病毒載體的免疫反應可能影響疫苗的功效,目前伊波拉疫苗乃採此技術。而牛津大學及阿斯特捷利康藥廠、中國康西諾及嬌生公司等,以此方式製造新冠肺炎疫苗。

目前,輝瑞及莫德納疫苗的保護率達到九十五%,阿斯特捷利康則為七十%;前兩者得分別儲存於攝氏負七十度及攝氏負廿度,後者則於攝氏二至八度。輝瑞採用脂質奈米技術包住RNA,加上聚乙二醇為佐劑以增强免疫反應,遭質疑易引發過敏反應。相對之下,Novovax 及賽諾菲藥廠的次單位疫苗,則以植物性皂素 saponin 當佐劑。阿斯特捷利康疫苗在統計打第二次疫苗效果時,並未包括五十五歲上受試者的結果,飽受質疑其保護效果。

總之,對抗新冠疫情長遠之計,必須以堅強基礎醫學研究實力為後盾,方能一步一步解決問題走出困境,這是一場展現實力的科技戰。國內自製疫苗目前碰到的瓶頸,沒有病例無法進行臨床試驗,難道先前不知道嗎?面對危機,他國又如何應變呢?衛福部已積極採購疫苗,應給予肯定,全國上下正努力抗疫一年,值得施打一安全又有效的疫苗。










新冠變種病毒侵台 防疫偵測化被動為主動


2020-12-31 01:10  聯合報 /   金傳春/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兼任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顧問
由於台灣出現新冠肺炎英國變種病毒確診首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緊急宣布,自明年元旦零時起(當地搭機時間),限縮非本國籍人士入境及檢疫規定,圖為外國人士下午入境桃園機場時,排隊等候電子檢疫申報。記者鄭超文/攝影


英國的新冠病毒 (SARS-CoV-2) 變種病毒 B.1.1.7 已自英返台男少年旅客測得。雖然疫情指揮官未禁航,但華航與長榮決定明年元月取消自英來台所有航班。政府馬上規定自明年元月一日起非本國籍人士不得入境,所有轉機均暫停。

早在天花根絕後,西非叢林出現猴痘病毒(monkey pox),讓世衛組織傳染病專家十分緊張,馬上強化偵測,主要察看:(1)是否由甲傳到乙再傳至丙會越縮短感染到發病的潛伏期(incubation period)而越傳越快?(2)是否會引起後發病患的病癥越趨嚴重。因此大規模佈網而採「主動」偵測,以免成功根絕的天花卻受猴痘病毒反撲。

當英國對外宣稱出現的變種病毒傳播力增強時,有海底隧道與微生物學家的法國馬上關閉所有與英航道,接著重視自由開放的歐盟國紛紛禁英航班,至12月29日有此 B.1.1.7 病毒的仍是毗鄰英國的歐洲國居大宗,且與英國來往密切的香港、新加坡(12月23日)也受波及。隨著聖誕節旅遊,病毒已搭順風車而散布各地。

我國未在第一時間點禁航,可能是決策者對國內過去防疫成果深具信心;也可能是國內尚未出現此變種病毒,不想引起民眾恐慌;當然多數決策者對「病毒變異」尚一知半解而觀望。毫無疑問地,新變種病毒的傳播效率增,對2021年的跨年活動、年節慶祝及華人舊曆年均是一大考驗。

事實上,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所方啟泰教授的新近研究,發現台灣的邊境管制啟動早,加上民眾戴口罩涵蓋率高達七十五%以上的兩防疫策略相輔相成下,確實讓尚未變異的新冠病毒在台境內的傳播率(即基本傳染數或基本再生數,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 R0)小於1,足以遏止其在本土流行;然而對B.1.1.7的防堵面與效率更應擴大提高。

最重要的是此變種病毒的來龍去脈,B.1.1.7 最早於9月20日來自英國的東南英格蘭大區、倫敦市西北的新市鎮米爾頓凱恩斯區(Milton Keynes),鄰近牛津與劍橋之間,面積89平方公里 (台北市的1/3),人口為68萬4千人 (台北市的1/4),人口密度2073人/km2(台北市的1/5),那為何會產生如此快速傳播之新病毒?另由早期新冠病毒分子流行病學數據,顯示病毒胺基酸變異度不大,也未曾一下子出現17個胺基酸變異,其中最重要為 N501Y 變異加強與 ACE2 受體結合力,增感染力,因此為何會在英國人口量不大而人口密度不高的小城出現此高效傳播病毒,值得後續深究。

未來此 B.1.1.7 變異病毒的走向必在交通樞紐的大城,若在人口密度高地區流行,會利於病毒傳播;若人口數大,更會讓此病毒傳播綿延不絕。因此歐美口罩覆蓋率低的地區,會讓病毒如搭雲霄飛車而神速遍布。

我國的防疫策略仍多為「被動」偵測,必須轉化為「主動」偵測;且要及早採歐洲現用的奈米通道全基因定序(Oxford Nanopore),尤其在免疫力低者、人口流量大及外國訪客多的地區應分層採檢,才可避免高效傳播病毒悄悄擴大版圖。

綜言之,2021年疫情會比2020年更複雜。體弱多病者不宜參與跨年活動,最近3個月仍不宜有大型人潮活動。


趙春山/實事求是 才能讓台灣走出去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趙春山/實事求是 才能讓台灣走出去
◆  范疇/「西伐利亞主權困境」下的台灣
◆  葉銀華/應該廢止法人代表董事制度
◆  黃介正/握手比握拳好





趙春山/實事求是 才能讓台灣走出去


2020-12-31 01:03  聯合報 /   趙春山(作者為淡江大學大陸所榮譽教授)
新冠疫情名列2020年全球十大新聞之首。美聯社


新冠疫情名列民國 109 年(二○二○年)全球十大新聞之首。至今病毒仍是徘徊不去,雖有疫苗相繼問世,但「計畫趕不上變化」,又有新的變種病毒出現。在疫情肆虐之下,首當其衝的就是經濟。疫情奪走世界百萬多條人命,各國的經濟成長也是每況愈下。我們熟悉西方哲人所說「人是政治的動物」,卻忽視中國史家論及「民以食為天」的道理。「講政治太多,製造問題講經濟」,則問題很大。

新的一年,各國都把處理疫情和經濟問題視為當務之急。拜登還未上任,就已宣稱內政優先,也就是「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處理前任留下的外交難題。但外交離不開疫情,拜登可能把抗疫作為和競爭對手合作的選項;中共則會以推動「疫苗外交」,來扭轉其「戰狼外交」的形象。

各國聚焦疫情和經濟問題,將使國際組織成為明年國際關係的主要舞台兩次世界大戰後的經驗告訴我們,國際組織發揮的最大功能,不是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而是促進國際合作。拜登強調多邊主義,亟欲扭轉川普的「退群」行動,特別選擇重回《巴黎氣候協定》和世界衛生組織。但中共早已先聲奪人,在重要國際組織進行超前部署。未來中美將為爭奪國際話語權,進行一埸外交戰。

在馬政府時期,兩岸智庫曾就雙方如何在國際社會和平共處進行研商,其中最讓與會者勞心費神的是,我方在國際組織使用的名稱問題。蔡政府上台後,對岸緊縮我外交活動空間,打擊我參與國際組織所做的各種努力。我曾多次在媒體撰文批評對岸此舉不當,強調對岸以政治理由拒絕台灣參與非政治性的國際活動,太傷台灣人民的感情,也違背對岸領導人習近平推動兩岸人民「心靈契合」的主張。

台灣的國際處境艱困,必須要懂得「生存政治」的道理。前總統李登輝民國 78 年(一九八九年)三月,以「來自台灣的李總統」這個他「不滿意,但可接受」的頭銜,訪問新加坡。李總統在返抵國門的記者會上說,為了國家生存,應積極參與國際活動,爭取中華民國在國際社會上的權益,這才是外交活動最高目的。其他諸如參與的模式、名分、地點、對象等,應視為次要的手段問題。技術上應適時、適地、適事、適人而制宜,充分發揮彈性務實做法。

身為李總統的門生,我一直把他上述這段話銘記在心。我總覺得在國際社會,不得其門而入,只能在門口高喊口號,在自己家裡「喊爽」,有什麼實質意義呢?我從事中國大陸研究多年,知道毛澤東說過有調查才有發言權的涵意對台灣而言,能夠走出去、能參與,才是最重要

美國這次總統選舉造成社會的嚴重撕裂。台灣亦是如此,不知浪費多少寶貴的資源,做選後療傷止痛的工作。現在台灣不是選舉季節,但還是有人大搞「翻案風」,把前朝過去的努力,當成是今天的罪行,「親共」、「賣台」的「紅帽子」滿天飛,讓人不覺興起「今夕何夕」感嘆!

台灣幅員狹小,最大的財富是人。所以大家必須團結,不能分裂。希望政治人物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擺中間、政黨的利益放兩旁,讓政治歧見僅止於是「茶壺裏的風暴」,不要讓它外溢成為台灣走向世界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