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7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CPTPP考慮大陸入會 台灣有機會嗎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4694/web/ 

◆  聯合報社論/堅偉與芯費:折射人民不滿立法院現狀
◆  聯合報黑白集/賴清德的九官鳥戲路
◆  經濟日報社論/CPTPP考慮大陸入會 台灣有機會嗎





經濟日報社論/CPTPP考慮大陸入會 台灣有機會嗎


2023-04-26 03:01  經濟日報/ 社論
CPTPP。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陸經濟現在面臨外資減少,成長不振的危機,雖然大陸國家統計局公布第1季經濟成長年增率4.5%,但是這多歸功於內需,外貿成長則不如預期。物價指數CPI年增率1.3%,但較上月是下跌的,尤其3月CPI只有0.7%,而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年增率更是負的2.5%。大家開始擔心是否出現經濟萎縮。

近日大陸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在吹風會上提出加入CPTPP,這是值得重視的政策宣示,就像在20餘年前加入WTO時一樣,懸定努力總目標,達成之後,其他目標,如吸引外資,改換經濟體質,加強外銷,即會水到渠成。

這不僅是口頭宣示,近日北京就與澳洲就禁止大麥進口達成和解,以爭取澳洲在未來雙邊CPTPP諮商時的好感,日本外相林芳正訪問北京時,大陸破格接待,據說也有爭取日資,以及想要日本同意中國大陸入會有關。

大陸加入的贊成理由很清楚,就像王受文所說的,這意味著CPTPP成員國的消費者增加三倍,是巨大的市場准入機會,大陸已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成員,加入CPTPP將有利區域經濟一體化及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高效。

最近山東科技大學做的研究顯示,中國加入CPTPP之後,中國的GDP將增長2.9%,而其他如果同是RCEP的國家,GDP將有7%的增長,這也難怪那些同是RCEP與CPTPP的國家,特別支持中國大陸入會。

但是加入CPTPP,不僅只是一個經濟問題,它更重要的是一個政治問題。

目前的CPTPP新加入會員,在與英國談定之後,也必須要考慮中國大陸的申請,大陸已經在20個月前提出申請,不能再拖下去,不過美國與大陸的經濟科技戰愈演愈烈,而如果大陸入會,必然會杯葛台灣入會,這也是必須一併考量的棘手問題。

川普政府雖然退出自己談判多年的TPP,現在拜登政府也不可能加入改名後的CPTPP,可是美國的意向對CPTPP的會員國,仍然有相當的影響力,尤其美國內部對當初支持中國大陸加入WTO,卻無法改變國營企業的體質,後悔不已,正值美中爭霸之際,如果又讓中國大陸加入最先進的貿易集團CPTPP,無異如虎添翼,美國勢必會全力阻擋。

台灣的對外經貿策略,過去的方式一直是堆積木,現在並沒有改變,蔡總統19日在總統府接見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柏格時就具體的提到:希望能透過台美各項對話機制,包括「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並透過「台美避免雙重課稅協定」洽簽,為雙方企業提供更多利基,而在當晚的台灣美國商會謝年飯上,蔡總統則具體地指出,下一步將尋求與美國簽署全面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可能性。

換言之,我們的策略是依賴美國,用美國為敲門磚,一旦能與美國簽屬FTA之後,就可以靠著美國的協助,加入其他的區域貿易組織,即使暫時沒有加入,也可以享受到與美國同等的區域貿易組織優惠待遇。

美國仍是全球貿易的霸主的情況已開始改變,歐洲、中國大陸與美國,逐漸形成鼎足三分的貿易力量,當彼此的競爭加劇時,只押寶一方,就會輸掉另外兩邊的貿易利益。尤有甚者,印太是目前增長最快的經濟區域,但是此地的兩個最大區域經濟體RCEP與CPTPP,美國都不是成員,而中國大陸已經加入RCEP,現在正申請加入CPTPP,未來美國要加入,恐怕會遭到阻撓。

任何降低關稅的協定,如今的美國政治氣氛都被視為禁忌,兩黨都不敢提,美國現在重起爐灶,成立「印太經濟架構」(IPEF),但是各國對此架構是否有實惠,都裹足不前,懷疑是否淪為政治口號。

即使如此,美國對台灣加入貿易集團的支持,卻極為有限,台灣目前並沒有與美國洽簽加入IPEF,實際原因是擔心如果台灣是會員,各國顧慮到北京的反對,不敢來參加,所以與台灣另有協議,以平行架構來處理。

眼看著CPTPP要開始處理大陸的入會,而美國又不在CPTPP裡面,無法主導,台灣要加入CPTPP,還有機會嗎?











聯合報黑白集/賴清德的九官鳥戲路


2023-04-26 05:24  聯合報/ 黑白集
賴清德「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及其他說法,將是2024年總統大選前必須接受質疑的論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主席賴清德以固執著稱,但為了選總統,他的國族認同有如檳榔攤七彩霓虹燈閃爍輪轉。從務實台獨,到追隨蔡總統借殼中華民國,最近又學辜寬敏稱兩岸是兄弟之邦。網民驚呼,提名不到一個月,就呼應「兩岸一家親」,這算「賴習共識」嗎?

賴清德深受「疑賴論」困擾,故而積極學舌華府。他把大選定位成「民主與專制的抉擇」,抄襲拜登美中關係談話。美國財長葉倫稱世界夠大足容美中共存,賴神跟抄造句,聲稱台灣海峽很寬,可容台灣與中國發展。

習近平曾說太平洋夠大,容得下中美。葉倫為改善兩國關係,刻意套用習語錄。賴清德以為學舌美國爸爸,即能討歡心,結果吞了專制中國的口水。看來,「讀稿姬」比九官鳥懂得藏拙。

都說民進黨擅長選舉人設,候選人擴展戲路吸引中間選票,其實選民看到的是演技拙劣的說謊家。馬英九談兩岸憲法一中,賴清德指揮黨中央反嗆「我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卻又自稱兩岸是兄弟。他人格多重,好意思批國民黨精神分裂?

賴清德談兩岸,剪貼蔡英文、拜登與習近平金句,連柯文哲「五個互相」也抄好抄滿。論述補漏般不講邏輯,無非是對台獨路線心虛,又胸無定見。他雖熟背各種台詞,卻只會模仿,演閣揆已屬勉強,遑論扛起領導人角色。












聯合報社論/堅偉與芯費:折射人民不滿立法院現狀


2023-04-26 05:27  聯合報/ 社論
「芯費大戰」由徐巧芯勝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藍綠兩黨最近進行立委初選提名作業,儘管兩黨都祭出「現任優先」及「誠信原則」的前提,但數場備受矚目的角逐最後皆由挑戰者勝出。其中,國民黨「芯費大戰」,由年輕世代議員徐巧芯以些微差距擊敗老將費鴻泰;民進黨的「堅偉大戰」,孤鳥型議員王世堅則在派系暗助下,擊敗家族勢力雄厚的立委何志偉。這樣的結局饒富張力,也折射了選民對立法院現狀的高度不滿。

先談「芯費大戰」。徐巧芯以兩屆議員資歷,強力挑戰五連霸立委費鴻泰,被形容為「世代之爭」。由於徐巧芯的措詞和姿態強硬,在習於「敬長倫理」的國民黨建制派眼中,頗不以為然;認為費鴻泰長期深耕基層,應可在黨員投票中將徐巧芯打敗。然而,徐巧芯最後不僅在民調部分領先費鴻泰三個百分點,在黨員投票部分也以一票之差險勝。

這樣的結果,與其以兩人的年齡分際解讀為「年輕世代」勝出,不如說是徐巧芯強勁的戰鬥力受到了選民肯定,認為這是國民黨立院黨團亟需加強的一塊。二○○○年後,國民黨有十五年的時間淪為在野黨,但受到溫良傳統的束縛,它始終沒有學會如何扮演一個強有力的在野黨。藍委拙於運用質詢權與立法權,又不善於揭弊,不痛不癢的質詢與杯葛,無法有效制衡民進黨野蠻的予取予求。反觀藍營議員層級,不少人具有強大的網戰及揭弊能力,表現比立委出色。除徐巧芯,例如年初補選上立委的王鴻薇,因揭發林智堅論文抄襲,為去年藍軍勝選拉開了綿長的攻擊火線。國民黨若有更多這類人才進入國會,必能爭取更多選民支持。

再看民進黨的「堅偉大戰」。王世堅以兩個百分點戰勝何志偉,綠營內部的解讀是「英系卡賴」:「英系」聯合「正國會」力挺越級打怪的王世堅,擊敗了新潮流系支持的何志偉,也讓主席賴清德立下的「誠信條款」破功。更值得玩味的是,賴清德一就任主席即宣布要「排黑」,而這次「堅偉大戰」的最強操盤手,正是具有黑道背景的民進黨中常委黃承國;他選擇力挺王世堅,最後給了賴清德一個好看。這場初選大戰,暴露綠營的內鬥心機,也拆穿民進黨的「團結」假象。

然而,若由選民的角度看「堅偉之爭」,則有不同解讀。王世堅在民進黨內的派系色彩不強,是孤鳥型人物。他評論政治事務,雖談不上高瞻遠矚,但往往能把是非曲直置於黨派立場之上,不會胡亂跟著政黨號角起舞,因而塑造了獨特的風格。這樣的形象,比起何志偉家大業大、政治世家的角色,此次脫穎而出,或許可視為是民心思變的某種前奏。原因是,選民對於台灣政治的藍綠二分,尤其民進黨的一路強取豪奪,已厭惡至極。

擴大而言,芯費大戰及堅偉之爭的結局,都意味著立法院目前的功能低落,讓民眾感到失望。蔡英文完全執政後,非但未能乘機完善國家五權分立體制,反而導致行政權獨大,立法權近乎癱瘓,形同執政黨的御用工具。在這種情況下,儘管立委選舉依然激烈,但朝野立委所代表的民意在政治上卻毫無作用,因為皆被府院壓抑及控制。在執政黨不負責任、在野黨缺乏攻擊力的不均勢下,再多菁英聚集國會,卻產生不了推動國家進步的力量,這是人民最大的不滿。

芯費大戰的結局,代表藍營支持者期待國民黨強化戰力。堅偉大戰的結果,意味選民渴望更多正義和公理。包括賴坤成在台東撂倒劉櫂豪,也反映了民眾對現狀的不滿。這些情緒,仍在沸騰。



此地危險 風險自負?論證交法空白授權之合理尺度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4694/web/ 

◆  此地危險 風險自負?論證交法空白授權之合理尺度
◆  馬站出去為台發聲 頭銜只是小節
◆  台、巴邦交 需嚴陣以待
◆  鐵皮屋、風管、低防火管理 致命組合
◆  缺動機缺配套…雙語災難
◆  老人自殺防治的急迫性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此地危險 風險自負?論證交法空白授權之合理尺度


2023-04-27 00:40  聯合報/ 詹德恩/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財經法律系教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來罪刑法定主義在證券期貨法領域應如何適用的討論相當熱烈,亦有個案經憲法法庭受理、辯論。在民主法治國家中,原則上攸關人民重大權益的事項應由民選的立法者透過嚴謹的立法程序來規範(即所謂「法律保留原則」),例外時可將部分法律要件授權行政機關以命令補充,但此時「授權之目的、內容及範圍應具體明確」(釋字522、680號)。

檢視證券交易法(下稱證交法)第43條之1之強制公開收購規定:「任何人單獨或與他人共同預定取得公開發行公司已發行股份總額或不動產證券化條例之不動產投資信託受益證券達一定比例者,除符合一定條件外,應採公開收購方式為之」;「前項有關取得公開發行公司已發行股份總額達一定比例及條件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違反者依同法第175條第1項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上涉及人身自由,理應符合法律保留原則及授權明確性要求。

首先,本制度委任立法有必要嗎?同樣具有刑罰的日本立法例中,其立法機關係將構成要件直接訂入母法,並未假手行政機關。我國現行證交法中亦有立法者自行決定比例者,例如第22條之2等,反而有刑罰的強制公開收購制度,係由行政機關將「一定比例」訂為20%。但其實二十多年以來,此「20%」從未變動,反之證交法則已修正超過20次,可見在母法內明定比例、必要時修法以與時俱進,實屬可行,並無委任立法之必要,而有立法怠惰之嫌。

再者,證交法第43條之1第3項所指「一定比例」為何,及何種買股行為該當「預定取得」?立法者未有明示或任何授權指導。立法者若想把份內工作(即立法)轉交行政機關,必須在母法提供具體明確的授權指引,至少要人民知道從事哪類買股行為有如進入薄冰區而有落水(受刑事處罰)風險。然而,證交法僅泛言「一定比例」,從0-100%均有可能,其實失去指引意義。若認為這樣人民應該知道哪個區段屬於薄冰,則如同立法者立一告示牌:「前有XXX危險,XXX由行政機關自行填寫」而期待人民光看告示牌就可以知道XXX為何物一樣,顯不合理。同理,從母法的「預定取得」四字,人民也很難摸索其具體輪廓,此項立法難謂明確。

在資本市場面,根據證交所資料,最近三年(民國一九年至一一一年(2020-2022)) 上市櫃公司股票年週轉率平均高達200%,顯示持股20%的變動不當然代表經營權的異動。同期間有450-530家上市櫃公司市值未達15億,其股本20%的市值不滿3億元即一般公認的「重大交易」。在法規面,公司法對於子公司及關係企業的持股門檻為50%及1/3,我國立法者所參考的英國強制公開收購立法例門檻為30%。在司法實務面,過去涉犯違反強制公開收購規定的當事人,背景各異,有教育程度極其有限但屬標的公司創辦人家族的年長成員,有外資法人之外籍代表人,也有國內金融機構專業經理人,每個人因其財富、專業、國情等不同經驗值,對於「比例」的預期亦自有不同。在這些令人眼花撩亂的數字及受規範者迥異的認知中,既然沒有修法的困難,在母法明定比例,似乎更符合法治國罪刑法定主義之要求。

在充斥授權立法、行政漸大的財經法制中,行政權多少取得制定刑罰規範的權柄,刑罰明確性的控制閥功能更形重要。行政機關作為實質刑罰制定者(或至少是補充者),其一切與制定、補充、解釋刑罰規範相關之公權力行為,也宜謹慎為之,力求實質符合罪刑法定主義之各項內容,包括明確性、可信賴性、可預期性等。針對強制公開收購制度母法之預定取得或子法之預定於50日內取得等用語應作何解,母法並未說明,學界討論頗豐,美僑商會白皮書(民國一O三年(2014))以此為例訴求「加強對於證券法規的解釋及適用的可預測性及透明性」,行政院檢討報告亦表示改進措施包括「研議證交法對於公開收購之構成要件明確性....有關收購期間、預定等構成要件可再檢討」,顯示該用語先天高度模糊。其實文字意涵必然有一定延展性,有時具有彈性亦屬必要,但在法治國罪刑法定主義的要求下,刑罰規範制定者之相關舉措,更宜凸顯刑法的教育功能,亦即涉及構成要件時應盡可能事前明確、避免模稜兩可,必要時應變則變但不溯及既往,避免不教而殺,才能同時達到管制行為及保障人權的目的,真正發揮刑法的積極意義。










馬站出去為台發聲 頭銜只是小節


2023-04-27 05:34  聯合報/ 陳文輝/驗證機構審核員(台北市)
前總統馬英九1日返回湘潭茶恩寺鎮雙陽村祭祖,他在誦讀祭文和受訪時不時拭淚。新華社


前總統馬英九於三月份赴中國大陸湖南祭祖,並率卅多位台灣青年學子與大陸學生交流。馬英九成為自一九四九年兩岸隔海分治以來,首位踏上大陸的中華民國卸任總統,相當有時代意義。事實證明,馬英九大陸行引起大陸人民廣泛的關注,許多大陸人為馬英九祭拜爺爺時,讀祭文仍然能夠講家鄉方言感動淚目,這視頻有超過一億兩千萬人點閱。

台灣與大陸的連結從慎終追遠文化、民國歷史中綻開,並連帶引起了後續影響,激出若干火花。歐洲希臘「德爾菲經濟論壇」邀請馬英九出席今年第八屆的論壇、擔任演講人之一。

「德爾菲經濟論壇」屬民間的非營利組織,集結政治、經濟、學術等各領域具影響力人物,建立跨國網路與意見溝通平台,每年定期在希臘雅典德爾菲鎮舉行年會。這次馬英九被安排在當地時間四月廿八日上午「世界局勢事務」單元,討論東亞地緣政治的緊張。引言人是李成教授。李成教授生於上海,為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職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撰寫和編輯了多本著作,對中國政治的研究相當著力。

最近台海議題成為舉世關注的焦點,從裴洛西來台、環台軍演、半導體晶片大戰,台海火藥味濃厚,隨時有引爆戰爭的可能性,使得歐洲各國聚焦關注。馬英九到中國大陸祭祖交流,歐洲人驚訝察覺台灣人與大陸人有共同的祖先,這個連結象徵什麼意義?背後意涵是不是可以藉由雙方交流、坐下來談,而不需要動武解決爭端的可能性。

馬英九認為帶學生到大陸交流,讓兩岸青年更加認識彼此,是解決目前兩岸敵意上升、人民對立的最重要解方。因此,這次論壇安排一位在美國為美國人工作的大陸華人,擔任在台灣出生的馬英九的引言人,談論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或許能談出趨勢與願景。歐美也深知戰爭禍害全世界,促進和平才是王道。

馬英九參加該論壇的頭銜前後被改了四次:從台北前總統、台灣前總統、台灣前領導人,到目前的台北前領導人,可見歐洲對台灣還是很陌生。不過沒關係,這只是小節,勇敢地站出去,在世界舞台彰顯台灣的力量才是重點。

馬英九藉此機會可以正本清源,清清楚楚說出他的來歷嗎?馬英九的亮點在那兒?讓我們拭目以待,看馬英九說了什麼。










台、巴邦交 需嚴陣以待


2023-04-27 05:32  聯合報/ 何國世/靜宜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副教授(台中市)
巴拉圭本月的總統大選中2位民調領先的候選人分別是來自執政黨的前財政部長潘尼亞(圖左)以及在野黨候選人艾里格里(圖右)。法新社、路透


周日巴拉圭總統大選即將揭曉,若反對黨的艾里格里勝出,台巴關係何去何從?個人認為,美、中在巴拉圭的角力由誰占上風,將會是最關鍵的因素。

巴拉圭是目前中華民國面積最大、也是在南美洲唯一的邦交國。一九五七年,巴拉圭在軍事強人史托斯納爾執政時與中華民國建交。然而一九九○年代巴拉圭民主化後,加上冷戰結束等國際形勢的重大變化,實施對外開放和多元化政策,因此主張與中國大陸建交的聲浪高漲。

多年來,台灣政府在雙邊關係上扮演重要角色,資助巴拉圭多項公共建設,但私人企業對巴國的投資卻微乎其微。從二○○三年到二○一八年,台灣總共捐贈近一億美元。過去因為巴拉圭政府無法提出適切的規畫及缺乏管控資金最後流向,台灣援助資金的運用受到極大的批評。但近年來已有明顯改善。為展現誠意,從二○二○年起,台灣自巴拉圭進口的牛肉大幅增加,並取消上限規定;到二○二二年末,台灣已成為巴國牛肉的第四大出口國。

二○○一年中國大陸加入世貿組織後,與拉美國家的雙邊貿易額,從二○○二年的一八五億,大幅上升至二○二二年的三一二○億美元。此外,大陸積極參與拉丁美洲暨加勒比國家共同體,並成為美洲國家組織的觀察員,以確保大陸從拉美獲得發展所需原物料、戰略性產品及廣大的市場,並進一步孤立台灣。

由於中國大陸是全球黃豆及牛肉的最大進口國,而這兩項物品又是巴拉圭的兩大經濟支柱,這是巴國農牧業者持續要求與中國建交的最重要因素。此外,中國與巴拉圭存在巨大貿易逆差。中國出口巴國高達卅五億美元,主要是電子與紡織品;進口只有二千五百萬美元,而且中國仍以無邦交為由,禁止進口巴國牛肉。

《外交政策分析》指出,巴拉圭因為與大陸沒有建交,必須間接出口,因此每年損失約三億五千萬美元,約占其國民生產毛額的百分之一。但巴國最大損失是無法獲得來自中國的大量貸款和投資。雖然台灣資助的金額從二○○○年起的每年一四○萬美元,倍增至二○一九年的二千八百萬美元,但仍遠低於巴拉圭與中國建交後能夠獲得的金額。

長久以來,巴拉圭紅黨政府持續與台灣維持邦誼,主要是雙方政府高層建立深厚的友誼以及經濟的連結。

美國一直視拉美為其勢力範圍,然而冷戰結束後,拉美逐漸遭受美國的忽視,這造成中國趁機在拉美大肆擴張勢力。美國與中國在拉美的爭鬥已非只是經濟戰,更攸關價值觀及西半球的安全。

其次,目前拉美社會在意是到處都是中國的智慧型手機、中國協助建設的橋梁、球場、水力發電及其他大型建設。最近廿年,中國提供拉美一七三○多億美元的直接投資,中國也幾乎是所有拉美國家的首要貿易夥伴。再者,由於目前左派政府在拉美多數國家執政,普遍存在疑美及反美情緒。這些都顯示美國影響力下降,並有利於中國勢力擴張,也可能進一步危及台灣與巴拉圭的邦誼。我政府實應慎思解決之道,嚴陣以待,以免重蹈宏都拉斯覆轍。











鐵皮屋、風管、低防火管理 致命組合


2023-04-27 05:19  聯合報/ 盧守謙/大仁科大火災鑑定中心主任(台中市)
聯華食品北斗廠大火造成7死15人輕重傷, 廠方表示火警發生時,曾啟動自衛消防編組卻失敗。圖/彰化縣消防局提供


聯華食品廠火災,問題出在哪裡?如何防止廠房火災悲劇一再重演?或可參考歐美作法。

從火災動力學言,鐵皮廠房加高加大的空間設計,使火災發展過程中有充沛氧氣利於燃燒,且室內環境氣體增溫增壓,形成空間快速自然對流;加上作業廠房原物料及成品包裝數等,火載量與火災猛烈度比一般建物大;且廠房因作業需要難以實現防火區劃,使火煙恣意往多方向及上層更快擴展;廠房作業所需縱橫向風管貫穿延伸,致濃煙於同時間快速竄延,上層人員沒有足夠時間作出選擇。

國內消防法規為因應建築物火災成長,依滅火效能值規畫廠房每廿公尺配置滅火器,一定面積以上每廿五公尺室內消防栓及火警自動警報等硬體設備;也有完整自衛消防活動,如滅火班、通報班及避免員工逃生錯誤的避難引導班等體制;為使編組成員熟能生巧,也規定應每半年進行經常性演練。

本案所以造成重大傷亡,問題即在鐵皮屋、風管,再加上低度防火管理問題。在火災成長期間,場所內有訓練的員工應有足夠時間進行自衛消防;為何初起火勢在有相當充裕滅火設備配置下,竟無法有效控制火勢?近幾年來火災一再顯示許多業者有著自衛消防能力不及的缺陷,空有滅火設備無人善加使用,因此未來有必要再強化檢視防火管理軟體。

如能與歐美一樣正視自動撒水滅火設備的重要,或可避免憾事發生。撒水設備早在百年前即發展迄今。依美國防火協會報告,自動撒水設備能緩和重大資產火災損失衝擊,統計顯示撒水設備在火勢成長中扮演的角色現今無可取代。主管機關實應藉由災例教訓,修正倉儲場所設置撒水設備法規,使中小型工業廠房、尤其是高風險的輕鋼骨鐵皮屋,都能引用此控制火災的關鍵設備,以符合境況需求並與世界接軌,使業者追求營運產能不中斷前提下,達到安全永續經營。










缺動機缺配套…雙語災難


2023-04-27 05:19  聯合報/ 郭志華/交通大學英語教學研究所退休教授(台北市)
台灣推行雙語政策與是否設置雙語國家發展中心引發民間不同聲音,民團在公共政策網路平台提案「停止雙語政策」,短短幾天就通過連署門檻。記者潘俊宏/攝影


行政院擬推動雙語政策,並設立專責的「雙語國家發展中心」,以提升國民英語能力來加速台灣接軌國際,但在執行和資源的運用上引起相當多的討論和抱怨。立法院昨天審查《雙語國家發展中心設置條例》草案,朝野立委也提出許多質疑,最後無法取得共識,全數條文保留。筆者擬從英語學習的角度提出一些看法及建議:

台灣目前在英語學習和使用上仍屬於外語,甚至還不算是第二語言,日常生活並不需要使用英語,僅在學校的英語課程或某些科目上使用英語,因此缺乏學習動機和學習資源,這是推動雙語的最大困難。許多人都認為語言學習需要從小開始,我們看到許多雙語幼稚園,英語課程現在也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了,但是學習效果卻十分有限,為什麼?因為除了校內英語課,在家裡或其他生活環境中,我們並不使用英語,雙語環境的產生無法一蹴可幾。

檢視國發會的「二○三○雙語政策整體推動方案」,我們雖然肯定政府想要強化台灣年輕世代競爭力所做的努力,卻擔憂目前高中或大學生的英語能力是否可以接受全英語課程。方案中提及和英國文化協會合作的調查發現,有五分之一高三學生的整體英語程度已到達「歐洲語言學習、教學、評量共同參考架構」(CEFR2)B2 或以上等級。但這樣的結果卻解釋為「根據國內外研究,當學生的英語精熟程度達到相當於 CEFR 的 B2 等級或以上的 C 等級(相當於全民英檢中高級或高級),就有修習全英語課程的基本能力,不會因為面對不熟悉的語言授課而影響到專業內容的學習」;而以五分之一的學生來代表大部分學生的英語能力並不恰當。況且,全英語課程除了學生的英語能力外,還需考慮專業師資的英語表達能力。

雙語政策的另一個爭議,是這些政策或執行方式並未經過專業諮詢會議或公聽會。國家語言政策的形成和執行影響學子長遠的教育和未來,在規畫之初就應納入專業人員的意見,並具有更周全的做法。專業語言學者從學術理論和教學研究的觀點,可以提出雙語學習的優缺點、對母語學習的可能影響、英語非母語學生的學習困難、英語學習策略等等;學生也可從學習角度表達他們的意願或困難;更重要的是教師對於政策是否合理務實,是否有執行困難或衝突之處,都能從比較實際的方向來提建議。

另方案中雖提及學生英語能力有區域的差距問題,但除了提供數位教材與網路布建外,似乎沒有其他改善規畫。英語學習目前有很嚴重的城鄉差距及學校差距,執行雙語政策時必需考慮這些差異,否則不但雙語的目標無法達成,專業學習本身都可能引發災難。

雙語政策在許多面向,如城鄉差距、教師英語表達能力、學生輔導等,都需要配套措施。在語言學習研究和教學中曾有相關的實驗,例如在專業英語的教學與研究上,過去有英語教師與專業課程教師合作教學的案例,這些都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












老人自殺防治的急迫性


2023-04-27 05:19  聯合報/ 邱天助/老年學學者(新北市)
台灣知名雕塑家朱銘,22日晚間在家身亡,享壽85歲。 圖/本報資料照片


八十五歲的國寶級藝術家朱銘先生離世,令人震驚與不捨。一位功成名就、享譽中外的雕塑家竟然選擇輕生,除了感慨萬分外,也值得我們深切省思。

老年自殺一直都居所有年齡層的最高比率。依衛福部一一○年統計,我國六十五歲以上的自殺率為十萬分之廿七點六,是十五至廿四歲的二點九倍,還是十四歲以下的五十五倍。更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自殺往往死意堅決,因此更有計畫性和致命性,其中最致命的就是自縊。

世界衛生組織委託美國學術單位進行的研究顯示,相較於年輕人二百分之一的自殺成功率,老年人卻高達四分之一。台灣研究更發現,首次自殺即死亡者愈來愈多,甚至高於全球平均。但是,我國老年自殺的通報人次只有九點八%,是廿五至四十四歲通報人次的○點二七,可見國人對老年自殺普遍缺乏警覺性。

由於老人大多不具生產力,且逐漸步入人生的終點,相對於青少年自殺,老年自殺並未引起社會相對的關注。朱銘的輕生,除了令人不勝唏噓外,似乎也未能喚起相關單位對老年自殺問題的重視。

老年自殺有許多因素,憂鬱、失能、失親、獨居、久病不癒、家人失和,都是危險因子,其中孤單、憂鬱更居首位。據統計,台灣老人憂鬱症盛行率約十二到十三%,每十名長輩就有一人罹患憂鬱症,成為自殺的高危險群。研究發現,大部分老年人踏上絕路,患有憂鬱症的比例高達四十四至八十七%,尤其七十五歲以上男性更明顯。調查也顯示,許多老人想自殺的原因是不想拖累兒女。如果我們讓老人覺得活著是家庭的負擔、社會的累贅,自殺就成為老人「贖罪性」的選擇。

澳洲自殺防治研究中心研究發現,許多老人自殺追根究柢是因失去生命的意義。依據老年醫學研究,老年的死亡焦慮與自尊有密切相關,感覺活得有價值,具有生命意義的老年人,比較不會有自殺意圖。如果老後生命只剩下食物和呼吸,「我為什麼活著?」、「我如何活著?」就會成為老人對生命的質疑,尤其在孤單和疾病的脆弱時候。

在高齡化的社會,老年自殺是急需面對的重大問題。老年人居高不下的自殺率提醒我們,除了必須加強老人自殺防治工作以外,如何為老人創造更多的生活機會,提升生命價值,讓老人找到活下去的理由,是國家、社會和個人必須努力的方向。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朱宗慶/一股衝動,堅持數十載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朱宗慶/一股衝動,堅持數十載
◆  葉匡時/三級機關首長任用的彈性與課責
◆  楊志良/總統參選人應向民眾告知的事項
◆  陳亮恭/蘭亭上巳曲水流觴千載不復見





朱宗慶/一股衝動,堅持數十載


2023-04-27 05:32  聯合報/ 朱宗慶(作者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由於性格與環境際遇使然,我年輕時便對打擊樂充滿了熱情與使命感。還記得一九九○年,打擊樂團首度赴海外演出,即是應國際打擊樂藝術協會之邀到美國參與年會。當時看到上千名「手拿琴槌鼓棒之人」齊聚一堂,以及平素仰慕的打擊樂家現場演出的場面,令我受到很大的震撼與悸動,一股「有為者亦若是」的念頭油然而生。

回到台灣後,我便著手籌辦一個具國際級規格的打擊樂藝術節。創辦的宗旨很明確:一方面,台灣對於打擊樂的接受和喜愛超乎我的預期,但我們不應以此為滿足,反而需要積極拓展眼界;另一方面,台灣社會所潛藏的擊樂素材,以及國人作曲家的擊樂創作,都相當值得向外推廣。因而,「世界帶進來,台灣走出去」,我相信,現代打擊樂的發展將會因台灣的帶動而更上層樓。

於是,在條件、經驗、經費都不足的情況下,我憑著一股衝動,於一九九三年創辦了第一屆TIPC台灣國際打擊樂節;現在回想起來,那一股衝動,或許是一種「憨膽」吧!

不消說,這股衝動和「憨膽」,在第一屆TIPC的籌備過程中,遭遇到不計其數的挫折。從與音樂家的聯繫、邀請來台事宜,到藝術節的經費籌措、場地安排,無一不是困難重重。開演前,我總是跟團隊的工作同仁說:這是最後一次了,下次不再辦了!好像得要以這樣的心態,才能「硬著頭皮」去克服眼前的問題與挑戰。

然而,當開幕的鑼聲響起,看到先前存於腦海中的想像得到落實,看到世界各國的打擊樂家來台演出時的驚艷與共鳴,看到音樂家與工作人員、現場觀眾互動的熱絡溫馨,當下的感動讓所有的辛苦都置身腦後了!於是我隨即又宣布:下屆要再辦!

如今,走過了卅年不同階段的經驗累積,TIPC台灣國際打擊樂節已在樂壇奠定了立足點和重要性,不但是全世界最大的打擊樂節,同時也成為深具指標性的國際交流平台;除了力求將打擊樂多元豐富的樣貌一網打盡,也讓世界與台灣相互看見。下個月,第十一屆TIPC台灣國際打擊節就要在國家音樂廳連續九天盛大舉辦,並將巡迴桃園、台中、嘉義、高雄等地演出。

舉辦這樣大型的國際活動,憑著一股衝動,或許可以成就一、兩次的「難忘」回憶,但要能夠堅持數十載,就難以只憑一股衝動而已。我認為,當初在專業發展上所擘畫的願景和設定的明確目標,以及對於打擊樂的極度熱情,還有做到最好、「玩真的」、不輕言放棄的態度,都是讓衝動得以延續、轉化,歷經過程中的跌宕和不同階段的起伏,猶能持續累積、壯大的原因。

此外,堅持己見、堅持原則、堅持理想,有時候會被看作是年輕的執拗;年紀稍長之後回頭看,也許覺得不夠成熟,付出了「成長的代價」。但我想,在變動的環境中,不變堅持的背後,其實就是夢想的初衷,以及動力的來源。一股衝動,如何堅持數十載?假若能夠回答這個問題,那麼,見山便又是山了!


劉大年/因應ECFA可能發展

◆  劉大年/因應ECFA可能發展






劉大年/因應ECFA可能發展


2023-04-27 05:19  聯合報/ 劉大年(作者為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與兩岸簽署的其他協議相比,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無疑是最具代表性。在建構之初即引起兩極化意見,雖然在二○一○年順利簽署生效,開始推動早期收穫計畫;但而後服務業貿易協議引發學運而無以為繼,貨品貿易協議談判也擱置。

在兩岸關係緊張,官方聯繫管道中斷,ECFA下為處理相關事務的經濟合作委員會也停擺,目前 ECFA 只有在實現早期收穫計畫的降稅。

事實上,近年來大陸對台灣實施經貿限制,即使與 ECFA 無關;台灣除了關切對台灣影響外,更關心是否為大陸終止 ECFA 的前兆。最近中國大陸對台灣禁止大陸進口產品展開貿易壁壘調查,ECFA 存廢又再度浮上檯面。

台灣普遍擔心失去 ECFA,表示 ECFA 對台灣仍有成效,也顯示台灣社會能以較客觀的角度評估 ECFA。

與一般自由貿易協定(FTA)相同,ECFA也有終止條款。任何一方可以片面通知另一方終止,若協商不成,ECFA 於通知後一百八十天自動失效,所以 ECFA 失效可能性會永遠存在。

ECFA 終止對早期收穫計畫影響較大。早收計畫雖也涵蓋服務業,主要是開放台灣的銀行、保險及證券業赴大陸設立分支機構;但由於大陸本土金融業根深蒂固,台灣金融業很難與其競爭,在大陸發展有限。

早期收穫計畫主要是農工產品關稅減讓,去年對大陸出口約二二四億美元,占台灣對陸出口百分之十二;比重雖不高,但多屬傳統產業,而以中小企業為出口主力,對台灣重要性不容忽視。

特別在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困難度高,各國傳統產業普遍高關稅下,中國大陸可說是台灣少數具有 FTA 優勢的區域,歷年來減免關稅已約有九十億美元。

ECFA 風雨飄搖一路走來,雖離完整的 FTA 仍有不小距離;但意義遠非單純貿易數據可比擬。ECFA 可視為檢驗兩岸關係的重要指標,大陸官方雖曾多次表示不會廢除 ECFA,但民間及產業終止 ECFA 聲音一直存在。

由先前大陸對台灣鳳梨、釋迦、蓮霧等農產品,以檢驗不合格而全面禁止由台灣進口,上述產品並不在早收清單;陸方在 ECFA 前即已提供台灣免關稅,但對其他國家仍大多維持高關稅,台灣長期享有貿易紅利,驟然停止當然有衝擊。之後中國大陸也有一系列對台措施,以及最近對台灣禁止大陸進口產品的調查,均顯示中國大陸已經開始評估對台經貿政策,不過還未觸及 ECFA 核心。

在 ECFA 已被加諸高度政治因素下,台灣也應積極面對 ECFA 一旦生變的影響。台灣早收對陸出口雖占總出口比重不高,但大陸仍是部分產品最重要的出口市場。ECFA 關稅優勢消失風險存在下,必然會影響對大陸出口,如何加速分散市場有其必要性。當然,面對兩岸貿易型態轉變之際,更有必要調整對大陸市場的經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