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1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經濟集權 我須面對挑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4728/web/

.聯合報社論/非核神話的補丁正在迅速剝落
.聯合報黑白集/巨大但不離奇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經濟集權 我須面對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經濟集權 我須面對挑戰


2018-03-21 01:1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最近中國大陸第13屆全國人大會議通過修憲案,刪除國家主席任期限制,打破中國國家主席不得連任,重啟領導人終身制;這表示習近平在2023年可望繼續延任。此次修憲案,使中國由集體領導制,轉為個人領導制,一般主要聚焦在大陸政治局勢的後續發展;然而中國走向終身執政制,對於未來中國經濟發展也有深遠的影響。
未來中國大陸經濟會更朝向中央集權制,地方角色進一步限縮。中國大陸以往為了招商引資,地方政府間競爭激烈,各種優惠措施紛紛出籠;而且為了使資本到位,活絡地方經濟,對於中央的法令,例如環保規範,地方也未必認真執行,給企業不少方便。因為招商引資績效以及地方經濟表現,是地方官員能否扶搖直上,平步青雲的重要指標。但因此也產生官商勾結,貪污腐化,地方金融體系崩解,以及付出環境汙染的代價
習近平上任以來,由中央到地方全力進行肅貪,而且招商成效不再是評量地方官員的重要指標。中央要求地方政府必須貫徹中央法規,嚴格執行環保規範;再加上中國大陸騰籠換鳥,加速淘汰高汙染及高耗能產業,發展新興產業,使得包括台商等許多企業在轉型困難下,紛紛轉移陣地甚至結束經營。未來在中國大陸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下,可以預見中央政策更能貫徹,地方只是配合中央執行政策,過去帶有濃厚諸侯經濟分地而治的色彩會迅速淡化
整體而言,習近平上任優先政策是先解決胡錦濤時期所留下的沉疴,諸如整頓金融體系,重整國營事業、調整經濟結構、解決分配不均等問題,無一不是艱巨的挑戰。所以習第一任重點是在矯正前朝問題,防弊多於興利;習若繼續第二任,必然會大力推動中長程經濟方案,徹底將中國打造成一經濟強權。
中國大陸經濟規模在胡錦濤時期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7年GDP為11兆2,000億美元,與美國差距逐漸拉近。依照目前的成長速度,大約在2025到2030年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未來中國大陸的政策,在習近平第一個任期內較重要的亮點是2020年全面脫貧;而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較2010年成長一倍,全面建立小康社會
另外中國也計劃用30年的時間,以三步驟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2035年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準,2049「新中國」成立100年時,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並建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上述政策在習近平可能的第二個任期會加速推動,也是攸關目標能否成功的重要關鍵。
中國大陸另一個目標是爭取在世界經貿體系影響力。中國大陸雖然已成為經濟強權,但在由西方國家所主導的經貿組織,例如世界貿易組織(WTO)、國際貨幣基金(IMF)、亞太經合會(APEC),中國大多扮演規則追隨者的角色,與其經濟實力不相稱,而且還時時受到西方國家的防堵。中國大陸期望未來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時,在國際主要經貿組織有主導的能力,並可以成為規範的主導者,不再受歐美摯肘。而且屆時由中國大陸所倡議成立的國際組織,例如亞投行,也能與這些組織分庭抗禮,發揮實際的影響力。
面對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大戰略,可預見未來中國大陸是全球資金與人才匯集之地,所產生的磁吸效應會遠大於現在。中國大陸產業逐漸發展成熟,供應鏈更為完整,對外國企業的競爭壓力會更大。中國大陸一旦在一些國際經貿組織取得主導權,對台灣必然會產生衝擊;台灣必須也有長期戰略目標及完整經建規劃,積極面對挑戰。





聯合報黑白集/巨大但不離奇


2018-03-20 23:3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灣民意基金會日前最新民調,在蔡政府執政的22個月期間,民眾支持台獨的比率下滑近十三個百分點。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民意基金會發表最新民調,民眾支持台獨的比率,在蔡政府執政的二十二個月期間,一路下滑了近十三個百分點,代表全台兩三百萬人的支持轉移。此一現象竟發生於民進黨執政時,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認為是一「巨大且離奇的轉變」,如何適當解釋乃艱難任務。
兩三百萬人的支持轉移,從學術角度或許很難周全解釋,但可謂一般人普遍、常識性的感受。這轉變固然巨大,卻其來有自,一點都不離奇!
台灣民眾的政治選擇,本來就有鐘擺效應,選民曾傳出「自動配票」,越來越擴張的中間選民更多有「制衡」概念馬英九執政時,民眾疑其親中,支持台獨比率增加現在小英政府遭質疑仇中,民眾的政治選擇與其政策抗衡。這是台灣政治觀察的ABC知識。
民進黨上台以來,實在吃相難看,不思以領導國家的角色團結社會,卻無所不用其極地反中、反藍,深化社會分裂,不斷把民眾推向對立的方向。且看執政者如何從意識形態下手,例如教育部審課綱和台大校長事件;濫用公權力,例如黨產會、促轉條例的蠻橫作為;畫地自限以確保「關門做皇帝」,例如面對大陸惠台策略,反而揮動鞭子對付自家百姓……。
小英政府還迷信凡年輕族群皆「天然獨」嗎?國際潮流和台灣日漸衰落的經濟環境,都有逼人逆逃的趨向。兩三百萬人的支持轉移,對執政者是意外且巨大的警訊,但衡情度理,真的一點都不離奇啊!



聯合報社論/非核神話的補丁正在迅速剝落


2018-03-20 23:4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賴清德(中)日前表示,深澳電廠將使用與林口電廠相同的超超臨界發電機組與「乾淨的煤」,引發外界議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短短一周內,蔡政府的「非核家園」神話有四片補丁脫落。第一片補丁,是立法院行禮如儀地通過了核二廠二號機重啟,自打「非核」的嘴巴;第二片補丁,是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自棄其「環保鬥士」的桂冠,為重建燃煤的深澳電廠投下關鍵贊成票;第三片補丁,是經濟部電價審議委員會決定調漲電價三%,打破蔡總統「十年不漲價」的承諾;第四片補丁,是台電決將核四廠燃料棒運回美國原廠出售或拆解,意味全民即將為核四廠近三千億的虧損付出代價
這四片補丁剝落,說明蔡政府的非核政策已走到一個非理性的地步,也因此腳步錯亂,一路東閃西避,看不出其行事邏輯何在。例如,為了非核,把新廠核四的燃料棒拿去變賣,另一手卻去重啟已經使用了三、四十年的老舊核電機組。此舉,不僅違背了自己的非核承諾,也違反基本的安全法則。再如,為了彌補非核電力需求,台電這兩年加開火力發電機組,已導致中南部空氣品質惡化,肺腺癌患者激增;如今行政院竟然又決定在北海岸的深澳增建燃煤電廠,影響所及,北部六縣市九百萬民眾健康都將受害
蔡英文的非核家園政策之所以陷入今天的窘境,其實不是意外,而是必然。主要原因是,非核家園當年作為競選口號提出,具有強烈的民粹動機,除為了打擊馬政府,也在標榜自己的不凡。蔡英文執政後,原本有機會將這項口號修正得更務實、更可行,在時程上也可以調整得更從容;但被勝利沖昏頭的民進黨卻得意忘形,覺得可以硬拗到底。走到今天,距離二○二五的目標還有七年,台灣在電力供應、空氣品質、燃料價格及環境承受度上,都已出現了難以承受的現象,迫使蔡政府必須在「跳票」與「轉彎」之間作出選擇
事實上,從近一周剝落的非核神話補丁看,跳票和轉彎的問題都已發生,而且均只是短期之計,仍不足以彌補政策的偌大缺口。當年蔡總統信誓旦旦「十年不漲電價」的承諾,如今才過兩年即已跳票。這次電價調漲,為了減緩社會大眾對重建深澳電廠的反彈,刻意將漲價基準設定在五百度,緩漲的部分其實是由電價平穩基金補貼簡言之,在民進黨政府的操作下,所謂電價審議或調整公式其實都不再是客觀算數,而是隨著政治指揮棒而動
根據現行電價調整機制,十月還會檢討一次電價。屆時,距離年底選舉已經十分接近;不難想像,經濟部仍會故技重施暫緩調漲,以免衝擊選情。問題是,如此一來,電價穩定基金既有的數百億元,即可能被提前耗光。亦即,所謂「電價穩定基金」,其實只是被蔡政府用來平穩「民進黨的選情」罷了這個因非核政策而設置的基金,說穿了,就像民進黨的備用黨庫
相對於廢核四所必須提列的二,八三八億元虧損,穩定基金的濫用只是小巫。核四的天價費用若由台電一次認列,台電馬上要面臨破產,但蔡政府已想好退路。經濟部長沈榮津輕描淡寫地說,這二,八三八億元若分二、三十年攤提,每度電費大概增加不到一角。換言之,這筆廢核四的費用是要全民買單,而且是月月支付,直到我們的下一代還未必付得完。這次政府調漲電費也許放過八成五的家庭,但民眾不必高興,因為這只是障眼法,有一個更長、更大的帳單還等著我們支付,決策者只是千方百計把時間往後拖罷了。
蔡政府的非核神話中,還有多少搖搖欲墜的補丁,人們不妨自己檢視,尤其說得輕鬆卻不見進展的綠能在內。最令人擔憂的是,當初的非核政策就不是建立在謹慎的評估與全盤的規畫上,以致要邊做邊改,邊修補又邊回頭,不斷透支台灣的餘裕。因此,當賴揆說出「乾淨的煤」時,你相信他是有想法的嗎?

【即時短評】破舊立新之後 習近平面臨更多考驗

.【重磅快評】諷扁劇司法官道歉? 這齣平反劇該喊CUT了
.【重磅快評】刻意不恭賀習近平 川普不如金正恩?
.【即時短評】破舊立新之後 習近平面臨更多考驗

.【重磅快評】即使愛心亂竄 震災善款也不能隨興花用
.【即時短評】面對中國搶才 台灣何時主動出擊?
.【重磅快評】吃姑婆芋、芭蕉香蕉及木炭燃煤的共同點







【即時短評】破舊立新之後 習近平面臨更多考驗


2018-03-21 01:07 聯合報  記者賴錦宏╱即時報導
大陸全國人大廿日閉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左)起立致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一旁鼓掌。(歐新社)


會期最長的北京兩會閉幕了,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閉幕式上以堅定態度和口吻,宣示要在本世紀中葉建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強調「黨是領導一切的」。他說「新時代屬於每一個人」「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實現夢想的步伐」,高唱東方紅、走進「新時代」的同時,習近平和他的親信組成的領導班子,也開始受到新的考驗。
兩會中,最受矚目的修憲和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都以超高票通過。在國家領導人選舉中,習任國家主席、國家軍委主席都是全票通過,他完成想在兩會完成的任務,幾乎未受阻礙。習思想入憲,讓共產黨統治成為實施憲政必要的先決條件,以及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等,這些 都獲得了中共前領導人江澤民、胡錦濤兩個時代達不到的高度支持。
高支持度,來自於習高明的統治和建立的政治威望。從二○一二年上台後,先用王岐山的中紀委打貪和反腐,「讓官員怕貪汙」、「不敢貪汙」,加強了中紀委凌駕在公檢法機構之上的法制緊接著以打倒「買官賣官」等指控,拉下兩位前中央軍委副主席,開始大規模軍改,軍改接近完成後,同時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這時黨內已幾無異聲。
習不僅打破中共「新政治體制」,更超越毛鄧在政治繼承上的做法,顯示他確有超越前人的大魄力和大格局。以機構改革而言,去掉八個正部、七個副部級,整合職能和現代化功能,影響所及,是數百萬官員的去留和升遷。這在江、胡時代,幾乎不可能。這些官員完全明白,如果稍有反抗或串聯,就會受到「政治方式」處理,大家當然一致擁護。
習在用人上,也唯才是用,完全打破年齡限制王岐山和楊潔篪都年近七旬,但能力強,還繼續出任要職;曾在處理礦工問題上跌跤的黑龍江省長陸昊,也被提拔出任自然資源部部長,顯示年輕和幹勁受到肯定;但「之江新軍」才是成為這次新內閣人事的大贏家。
在體制上、用人上,破舊立新,習也要面對可能的新挑戰。削弱國務院和發改委功能後,新部委能否發揮統合協調功能;在多個「中央領導小組」治國後,國務院退化成政策執行機構,而弱化了政策制定機制。此外,這一屆政府還面臨沈重債務負擔、確保家庭收入檼步增長、降低社會不公和防治汙染、讓民眾看得起病和人為消除貧困等等挑戰。
西方政治學者都認為,強人政治當然會帶來更高的執行效率和政府主導下的經濟成長,不可避免地也要面對官員怠政、親信坐大、阻礙社會多元化發展進程等弊端;另一方面,為了維穩要用更大的力量壓制不同聲音,任何風吹草動都將上升到國家安全層面處理。
習近平帶著兩會勝利閉幕的果實,進入第二任期,他的「新時代」政治目標,最終需要實現政策目標和滿足人民需求才可能鞏固。





【重磅快評】刻意不恭賀習近平 川普不如金正恩?


2018-03-21 12:34 聯合報  主筆室
川普賀普亭連任卻未恭賀習近平引發關注,圖為川普(右)去年7月和普亭在漢堡G20峰會會面。圖/美聯社


恭賀對方領袖擔任元首職位,本來只是客套的外交辭令,但是在關係緊張之際,卻有象徵性的作用,賀的適當,可以做為下台階,但如果刻意不賀,也可以視為重要的外交訊息。
大陸把北韓金正恩對習近平連任國家主席的賀電,列為各國領袖之首,用以顯示兩個「血盟兄弟之邦」的情誼,但事實上比較起2013年金正恩的賀電,這次的字數不僅少了一半,而且內容措辭沒有了上次「熱烈祝賀」、「高度尊敬和信任」等奉承話,可是因為這是雙方關係急遽降溫以來,平壤罕見直接向北京發出的訊息,大陸高度重視,習近平還覆電表示,希望雙方關係持續發展。
但是真正有革命情誼的是中俄兩國,17日人大以全票選出習近平連任國家主席,普亭在賀電中說,「這再次證明了您的崇高威望和全體中國人民對您的擁護」,19日俄羅斯選舉揭曉,習近平在電話中表示,普亭順利當選連任,「是俄羅斯人民做出的正確選擇。」
美國的反應很奇怪,本來早就知道選舉結果的俄羅斯總統大選,川普卻偏偏要等到兩天後才打電話恭賀,而且是先由俄方先宣布,川普主動打電話給普亭,祝賀他當選連任。川普隨後才證實,他20日和普亭通話,兩人並討論在「不久的將來」會面。
但與此相對的,比普亭早當選的習近平,卻遲遲沒有接到川普的恭賀電話,甚至連賀電都沒有。
去年10月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上連任總書記時,川普曾與習近平通電話表達祝賀。5年前習近平當選國家主席時,雖然兩國間有中共駭客問題,但是當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恭賀電話,當天就到了,今年什麼都沒有。
有人說,他們兩人的熱線聯絡沒有問題,在美朝首腦會議的消息對外公開後,川普3月9日就朝鮮半島局勢與習近平電話會談,但那是要向中國大陸打個招呼,不得不做的。
也許不道賀,是美國對中共修改憲法,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讓習近平可以終身執政的不滿,也許美國在預備對中國就經貿議題施壓後,就沒有了這個私人交情,甚至川普簽署了「台灣旅行法」後,雙邊關係更形嚴峻。
當然習近平也許不希罕川普這個電話,兩會已經閉幕,也不用再打了,但是中國人是愛面子的,這等於是讓習近平沒有面子,連這個惠而不費的舉手之勞都不做,川普還不如金正恩呢!






【重磅快評】諷扁劇司法官道歉? 這齣平反劇該喊CUT了


2018-03-21 16:34 聯合報  主筆室
獨派社團今天要求監委陳師孟(左)調查前總統陳水扁案,為扁平反。記者曾學仁/攝影



9年前,一群檢察官在司法節大會編導舞台劇,諷刺前總統陳水扁涉貪,誰會想到這個餘興節目在9年後引來監委陳師孟的關注並立案調查,昨天還南下詢問陳水扁,並撂話阿扁同意這些司法官若有所反省並道歉,他可以原諒;陳師孟還加碼,如果這些司法官不道歉,他會考慮研議懲處。
另一個場景,獨派團體今天相偕到監察院,希望陳師孟能平反扁案,並彈劾偵辦扁案的檢調人員及法官;陳師孟更表明心跡,直說他當初接受監委任命,就是為了扁案,這也是他的動力,他會盡力而為。
在第一個場景中,陳師孟生動描述陳水扁的心境,指扁屢次用「抄家滅族」及「殺紅了眼」,形容他被收押及家人所受的迫害;透過陳師孟鉅細靡遺的轉述,故事張力十足,加上陳師孟挺會說故事,使得為扁平反的聲浪驟起。
只不過,陳師孟的故事說得精彩,但可能是說得太高興以致說漏了嘴,他指陳水扁說諷扁劇只是一連串司法迫害中的一個小環節,如果參與司法官願意反省道歉,扁可以原諒他們,此事到此為止;不過,陳師孟說,對於那些偵審案件的司法官,陳水扁用「抄家滅族」、「殺紅了眼」來形容,這才是關鍵所在。
原來陳師孟說要打恐龍、「辦綠不辦藍」的司法官,其實就是要恫嚇諷扁劇的司法官,只要他們道歉,就能達到營造對扁特赦及為扁子參選助攻有利氛圍的目的,至於尚在審理中的扁案,承辦的司法官們就自己看著辦吧!如果辦得不如扁意,下場就和諷扁劇的司法官一樣。  
三審定讞的案子也能吵成這樣,毋寧是台灣社會怪象,面對陳師孟、獨派及扁家的壓力,很遺憾,應該擔任檢察官後盾的法務部長邱太三並無積極作為,被媒體問及此事時,竟僅淡然回應「沒意見」,讓基層檢察官失望不已;當時演陳水扁的檢察官張安箴也只能回答「沒有什麼要回應的」,頗有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無奈。 
倒是當時負責劇務台北地檢署前主任檢察官慶啟人表現令人刮目相看,指這是司法節內部活動的一齣戲,「要道歉?有沒有搞錯啊?」、「檢察官難道要受到他的脅迫嗎?」,她的直率回應顯現司法官的骨氣,只是慶可能是已退休才如此敢言,這難道也是司法界的悲哀?        
但慶啟人卻是說出了令人警醒的事實,認為這件事應該問問有發語權者,「監察院這樣來對付司法官,這個司法能夠獨立嗎?司法改革這麼多年的成就到底在哪?檢察官受脅迫要道歉,否則就要被懲處,那以後還辦什麼案子,社會還有司法公正嗎?」
民進黨政府上台後,敲鑼打鼓推動司法改革,未料,最後壓軸好戲竟是監委查辦諷扁劇司法官,而獲利者只有扁家,賠上的代價慘重;高雄市長陳菊在美國華府向僑界喊話,指蔡總統執政還不到兩年,大家不要這麼早失望,但這齣鬧劇實在倒人胃口,不知幕後有無導演,如果有,該早早喊「CUT」了

去梯言/屁話到底臭不臭?

.裁判、辯護演雙簧 違「法官不語」
.桃機三航廈設計不優 動線費時…
.資安與AI 人類貪婪照妖鏡?
.去梯言/屁話到底臭不臭?
.錢花刀口 捐款可指定用途
.震後蕭條 花蓮產業也是受害者
.防虐嬰 營造共好親托關係
.資安自保 不必要的App別裝
漫畫/台旅法 是福是禍?







去梯言/屁話到底臭不臭?


2018-03-20 23:4 9聯合報  公孫策
行政院長賴清德接受質詢表示,他所說的乾淨煤與超超臨界的機組,目的是要民眾知道,現在的燃煤發電,跟以往傳統的發電不同,所排放的汙染量,跟天然氣的發電是相差無幾的。 記者鄭超文/攝影



賴清德一句「乾淨煤」引來諸多非議之後,還到林口電廠要大家「眼見為信」,堅稱「超超臨界發電機組」的排放「已經接近天然氣(發電機組)」,但學者一句「PM2.5肉眼看不見」點穿「眼見就是真」的戲法
另一個問題是,縱使發電廠的排放能夠大有改善,可是從「骯髒煤」轉為「乾淨煤」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汙染物到哪去了?一說是「回收封存起來」,那放置哪裡?
簡單說,「乾淨煤」不能解決問題,而賴清德「說了在某個程度上他無知的事情」——恰是《放屁!》書中(南方朔譯)對「說屁話」的定義,該書的主旨則在強調:
放屁,比說謊更可怕!放屁,才是真理的最大敵人
然而,這次「屁話事件」最嚴重的還不在最高行政首長說了屁話,而在於旁邊一堆人跟著鼓譟,包括「網民可以去Google一下」、「不是院長的發明,都有科學根據」等。
《笑得好》的寓言:某富翁於客座中偶放一屁,旁邊一客道:「屁雖響,不聞有一毫臭氣。」另一客道:「不獨不臭,還有一種異樣香味。」富翁愁眉不展道:「我聞得,屁不臭則五臟受損,死期將近,這怎麼辦?」一客用手空招,用鼻連嗅道:「才臭起來了。」一客以鼻皺起,連連猛吸,又以手掩鼻蹙額道:「我這裡臭得更厲害。」
寓言中,主人放的是屁,說的是屁話,因為「屁不臭則五臟受損」完全沒有科學根據,可是馬屁集團卻士氣大振,群起附和,卻因此讓「屁不臭就不健康」的理論為之流傳出去。
賴清德有沒有說謊?我認為沒有。那些「超超臨界發電機組」云云,應該是台電方面糊弄他的。可是他全盤接收後,還加了句「大家可以來林口(電廠)眼見為信」——老闆說了狠話,形同發出戰鬥指令,於是身邊人一擁而上。如果環保團體與專家學者不站出來講,「乾淨煤」將就此定論。
這次風波起因是深澳燃煤發電廠環評過關,由於環評委員表決結果八比八,而主持會議的環保署副署長投下關鍵一票方得通過。這位副署長環保運動出身,承受環團老同志們的指責很大。但在賴清德說出「乾淨煤」後,他只說「畢竟賴院長日理萬機,不是這方面的專業」為之緩頰,沒有說「屁話很臭」之類的附和語言,著實辛苦。由此也才知道,之前一位勞團出身的勞動部次長能「不忘初心」而辭職,是多麼難能可貴





裁判、辯護演雙簧 違「法官不語」


2018-03-21 00:10 聯合報  張升星/法官(台中市)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法官陳鴻斌性騷擾女助理被改判輕罰,僅被懲戒法庭罰俸一年,加上受命法官陳志祥說出「這不是性騷擾」、「婚外情未遂」等話語,引發軒然大波。圖為示意圖,和本案無關。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職務法庭將陳鴻斌法官從免職改判罰俸,判決書終於出爐。
判決對合議庭是否合法?有無再審事由?均有詳細論述。關於法官在辦公室與助理牽手擁抱;利用妻小不在邀約助理至河堤散步,於車上倚肩親吻等行為,認定係屬「逾越社會禮儀及長官部屬之分際,屬於言行不檢而情節重大」。至於「法官與助理利用午休至賣場購物,法官代墊款項並拒收助理還款」、「法官為助理爭取公傷假一個月」、「法官未經同意,購買二萬多元相機贈送助理」及「法官以校對判決為由,邀約助理攜帶相機前往坪林或宜蘭山上測試,但未獲應允」等情,則認「並不違背當今社會之社交規範」、「尚未違反法官倫理規範或不當」且與法官執行職務無關。
職務法庭選在三月八日婦女節發布新聞稿,受限於片斷的資訊焦慮,立即引爆輿論指責職務法庭官官相護,缺乏性別平權意識。受命法官陳志祥為捍衛自身判決,頻繁出現於談話性廣播及電視節目,但其發言內容猶如提油救火,更令群情激憤。
平心而論,本案最大敗筆,並不是判決理由,而是承審法官脫逸判決理由,事後頻上節目舌戰群雄。因為只要閱讀判決理由就會發現,陳志祥法官在節目發表諸如「不是性騷擾而是互相試探」、「兩情相悅」、「一般人都知道,閉上眼晴之後會有什麼動作」、「發展婚外情未遂」等語,完全沒有出現在判決理由內!
那就不禁令人納悶:如果這些都不是判決理由,那陳法官上節目滔滔雄辯,到底是在捍衛什麼?電視名嘴吵翻天,又是在批評什麼?搞了半天,輿論的爭辯紛擾,難道是針對陳志祥法官「個人感想」所為的錯誤攻擊?
職務法庭的判決理由是否妥適?應可預見另有再審聲請即將繫屬,本文暫置不論。但是承審法官在判決之後對於「自己的判決」發表評論,一人分飾兩角,身兼「裁判者」及「辯護者」角色混淆,猶如自導自演的雙簧演出。不管用什麼標準來看,都已經違反「法官不語」的倫理規範!
法官就其承審個案,既然獨占終局判斷的職權,所有相關爭議應該充分思考辯證、反芻醞釀,然後一錘定音。判決必須是「自我完備(self-contained)」的價值判斷,任何事後補充或者背景說明,要不是暗諭原本判決的疏漏,否則就是畫蛇添足的矛盾。各種心境掙扎的自剖贅語,只會減損司法公信,毫無裨益。
試以本案為例,如果承審法官在節目說了這麼多,但是判決理由卻一個字不提,算不算判決理由不備?或是理由與心證矛盾?談話性節目意在獵巫,刺激收視,法官倘若自恃法力高強,能令頑石點頭,既悲壯又愚蠢!
「法官不語」是有道理的,因為搞不好一說就被看破手腳。澳洲最高法院院長Anthony Mason堅持:「司法沉默(judicial reticence)保留了法官中立,使其免於爭議,並且制止多嘴的司法同僚讓其他法官陷入爭議。」
當然,社群媒體與傳播科技發達,「法官不語」僅限承審法官不得評論「自己的判決」至於其他法官的針砭,則係言論自由範疇,不應禁止






桃機三航廈設計不優 動線費時…


2018-03-21 00:20 聯合報  周文軍/中正航空站前主任(台北市)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設計外觀。 圖/桃機公司提供



桃園機場旅客快速成長,航廈超飽和使用,大家都期盼三期航廈能夠早日完工啟用,但三航廈規畫設計卻令人失望。
三航廈規畫年運量四千五百萬人次,平均每天十二萬三千多人次,相當於今年春節一、二航廈旅客量總和。但旅客報到、通關空間多僅較二航廈略增,僅及四千萬人次以上國際航廈普遍規畫三分之一至一半。
雖增置許多自助設施,因排隊、旅客移動所需空間嚴重不足,易發生極擁擠現象。無旅客座椅區設置;機場公司、海關、移民署服務台,銀行、保險等櫃檯,設置於報到櫃檯最前端,影響報到櫃檯運作。
證照查驗,來台旅客除少數可申請自動通關,餘全需人工查驗。人工櫃檯數與二航廈相當,如全提供來台旅客查驗,每小時查驗能量入境一千八百、出境二千四百人次,無法滿足來台旅客平均每小時入境二千四百、出境二千七百人次,尖峰時段尚需增加三分之一需求。人工櫃檯前排隊空間亦明顯不足
遇自助、自動化設施無法正常運作或因故需全人工作業時,設施能量、排隊空間不足將嚴重影響班機起飛時間。
入境證照查驗罕見設於航廈四樓。旅客需上四樓,證照查驗後再往下到一樓提領行李。行程比一、二航廈要多二至四分鐘。四樓至一樓,電梯、電扶梯穿越三樓出境層,使出境大廳減少十八公尺寶貴縱深利用。無法如二航廈,於四樓提供出境餐飲、休息空間,降低出境服務水準。
機坪交通道捨棄二航廈前後設置方便機坪運作方式,改集中於登機廊廳前設置。空橋淨空提高,登機門需設於三樓,空橋長度較二航廈約增加卅公尺。坡度大幅增加,跨越交通道固定段坡度百分之八、較國際機場普遍設計百分之二陡許多,低機門機種需全程陡坡度,行走較吃力。登機作業時間拉長,易影響起飛時間。無內候機室設置,登機廊廳無法如二期廈多元化布置、服務。規畫對旅客、機坪運作均不利。
航廈區設置主要是提供旅客登離機所需作業空間、服務,但航廈旁多功能大樓規畫龐大面積的辦公大樓、旅館、商場使用空間(連同二期停車場建設)。無土地可供航廈未來擴建,不利機場、民航發展
三航廈旅客服務空間小、動線費時、設施不足、很多旅客需要服務都沒空間設置,服務水準不及一二航廈。預算不比國外航廈興建經費少,沒有理由不提供與國際航廈普遍設置相當之空間、設施、服務。期盼交通部務實檢討,提供旅客優質服務的第三航廈。







資安與AI 人類貪婪照妖鏡?


2018-03-21 00:01 聯合報  趙哲聖/開南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桃園市)
川普競選時的資料分析公司擅用臉書用戶資料。 美聯社


英國政治數據分析公司「劍橋分析」操縱臉書後台資料,涉嫌非法取得五千萬用戶資訊和數據,用於美國總統川普陣營的選舉,個資被「再利用分享」,社群龍頭負面消息衝擊人心而同一時間,UBER自駕車在美國發生全球第一起撞人致死的交通事故,兩件事都是當紅科技「背後」出現問題。
資訊安全隱私和人工智慧,成為當前全球資訊高速公路隱性的突變因子。靠著數位化電腦網絡普及,深化當前資訊人生活之中,思考模式與資訊使用行為,大量依賴資訊科技中「內容與硬體」建構的環境。
資料交給整天使用的社群程式,隱私或圖影獻給雲端,交通代步未來由無人車主導,我們能躲過沒有資訊科技中介生活模式?末日電影中的資訊誤用或AI「出包」,會發生嗎?發生該怎麼辦?
已故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曾警告我們,人類的科技進步太過迅速,AI人工智慧所開啟機器人或數位裝置,恐因人類的貪婪和愚蠢,反而將我們帶往毀滅的道路。
霍金的擔憂,提醒人類,科技進步太過迅速,而依賴巨大AI科技,卻可能經由生化或核子戰爭方式「意外」摧毀人類。但武器大戰還未到,機器內數位原子無聲的偷取個資或侵襲病毒,難道不是我們更該擔心的?
資訊安全會出事情,向來是人類貪婪的「回報」全球治理資訊社會是由人類組成控制,包含各人種、國籍、不同複雜系統、商業利益,製造出更多的「道德」問題,像美國業者一直在遊說國會通過開放自駕車立法,不就是商業凌駕科技中立的貪婪行為?劍橋分析公司剽竊臉書個資,也是貪的表現
未來潘朵拉星球的美好科技,人類似乎就是電影「阿凡達」裡貪婪角色的寫照。霍金相信,人類還是能迎接這些AI挑戰,就是善用邏輯與理性去控制未來可能的毀滅。這樣的警告與呼籲,人們聽得進嗎?







錢花刀口 捐款可指定用途


2018-03-21 00:29 聯合報  劉秀芳/教(高雄市)
花蓮縣政府0206地震災害捐款管理及監督委員會召集人張善政在臉書上貼上退款流程,同時也呼籲停止謾罵,以各自的方式支持重建。 記者徐庭揚/攝影



因為不滿花蓮縣政府對各界震災捐款的使用方式,已有人拿回善款。這其實是不意外的。
震災後,大家所看到的電視畫面或是媒體報導,是房屋倒的倒,塌的塌,多少人在一夕之間無家可歸,這種感同身受的惻隱之心,就被激發出來,希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能夠在他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拉他們一把,這是捐款人的普遍心態。若主事者將這筆錢花在非這些「無家可歸」的災民身上,會引起反彈是必然的。
縣政府作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他們除要援助災民外,花蓮的產業與觀光業也要提振,才會挪用部分捐款用在這個地方。不管是縣府或捐款人都各有立場,無所謂對錯。
台灣人的愛心,是我們一道美麗的風景,大家的愛心不能斷,不能因此一事件就對捐款卻步。惟往後有類似的捐款,就註明用途,相信主事者也會尊重捐款人的意願






震後蕭條 花蓮產業也是受害者


2018-03-21 00:24 聯合報  田明霞/商(花縣壽豐)
花蓮地震後,觀光客大減,花蓮車站經常出現空蕩蕩的場景。 記者徐庭揚/攝影


花蓮人感謝來自任何地方的捐款,也尊重捐款人對捐款用途的意念
如果對重大災害的捐款用途,政府已有規範或有前災案例,依循往例並無不當!如果捐款人對捐款指定用途並事先告知,應亦可得到受捐單位配合。
相信花蓮縣府及承辦人員已竭盡心力。質疑與責難,花蓮人虛心接受!相信花蓮人必將在重挫中昂首再起!加油!
許瑞庭/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近日在花蓮經營民宿的父母,陸續接到旅人尋問3355旅宿活動的相關問題;因為○二○六的天搖地動,有人必須面對人亡,也有人必須接受家毀。
沒錯,救助受災戶迫在眉睫,善款應用該有先後順序,更重要是絕大多數的捐款,應該用在受災戶身上與必須重整的建設,只是當地各項產業損失慘重也實在需要被救助。期待當地政府能拿捏好資金配置,早日還給災民家園,亦能將部分餘款資助企業紓困,不要讓居民二次傷害,失去工作機會,造成更多社會問題!






防虐嬰 營造共好親托關係


2018-03-21 00:14 聯合報  王順民/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新北市)
台中市北屯一間托嬰中心驚傳虐嬰事件。 記者喻文玟/攝影


報載托嬰中心保母虐嬰事件層出不窮,衛福部表示將在「托育人員登記管理資訊系統」中註記不適任托育人員的資料。不過,相關的防衛機制,更有嚴肅以對的必要。
即使這些虐嬰事件都是個案,但是虐嬰事件不斷發生,自有深究的必要。對此,相關防衛機制包括:降低托育人員的照顧比例、建立不適任人員資料庫、加強宣導責任通報或裝置監視設備等。只不過這些偏屬於工具範疇的技術性變革,因此還是要回歸到包括托嬰的生態環境、問題需求、資源盤點及托嬰服務等整體性考察,否則形式主義的虛應方式,還是無法有效防範虐嬰事件。
首先,就嬰幼兒的照顧場域和支援人力來說,分屬於居家型的親屬爺奶與居托保母,以及社區型與機構型的證照保母等不同樣態,然而問題不在托嬰中心為何出現令人匪夷所思的虐待情事,而是這些虐待事件究竟是在什麼環境氛圍下醞釀、爆發,甚至演變成為一發不可收拾的人倫悲劇?
問題也不單單只是侷限在保母自家或是機構中心,而是這些偏向城堡型態的封閉環境,要如何有業者控管、保母自律、業界中介以及父母親力等事前防制,而非事後消極性的防治應變。
對於居家型的親屬爺奶或居托保母,宜多留意一人獨力照顧可能產生的身心疲憊及是否有喘息服務,特別是以看顧嬰兒為收入來源的證照保母,更是需要正視多重角色扮演及其所可能產生的角色衝突。
另外,不能忽略父母本身的親職角色扮演,保母與家長之間必須建立起雙向與對稱的親托關係,包括對嬰幼兒的照顧知能或效能訓練,藉此建立可能遭致不當對待的防範機制。
最後,無論是居家型或機構型托育服務,包括受托的家長以及收托的保母業者的互動,主要還是建立在信任關係。除了期待保母的專業自我與社會認可,得以陪伴主人翁平安長大外,諸如口碑取向、價格取向、便利取向、專業取向或管理取向等,皆攸關托育服務品質,不能只是單一且殘補的片面思考。畢竟,夠格與適任的保母機構以及親力與稱職的家長父母,才能建立夥伴關係以相迎親親小寶貝的茁壯成長。






資安自保 不必要的App別裝


2018-03-21 00:06 聯合報  鄭豐仁/政風人員(雲縣斗六)
美國總統川普競選組織雇用的一家資料分析公司,在2016年競選期間未經當事人同意,擅自搜羅5000多萬名臉書用戶的個人檔案資料,釀成臉書歷來最大的資料外洩事件之一。 路透



臉書驚傳逾五千萬用戶個資外洩,嚴重打擊臉書使用人信心。層出不窮的資安問題,在在凸顯資安防護的重要性,為求自保,每人都應該學會最基本的資安防護能力。
資安問題通常出現在電腦與智慧型手機。電腦發展較久,只要系統定期更新,就較無大礙。目前資安漏洞最嚴重的就是智慧型手機;現今幾近人手一機,有心人士極可能透過手機應用程式收集個資。
為免過度暴露個人資訊,不必要之App軟體就不要安裝,即使安裝也需審視程式存取權限範圍,不宜過度授權,才是自保良方。
此外,臉書、google及Line是智慧型手機常使用的軟體,我們的個資卻常因為對這些軟體過度授權,致使自己在網路世界赤裸裸呈現於他人面前。以下提供幾個方式,提升個人資安防護措施:
臉書頁面之心理測驗或小遊戲,若要使用人提供讀取個資權限,就應避免使用,避免個資遭洩。
關閉手機照相功能內之「地理標記相片」功能,避免每次照相即上傳個人所在位置,讓個人行動軌跡遭他人窺視。
手機設定內之「麥克風」權限,僅開放予必要之軟體,因每開放一個軟體,就是增加一個資安風險,他人或可透過其中某個軟體漏洞,逕自開啟手機鏡頭。
關閉手機內安裝「未知的來源」功能,避免無意間下載不明來源的應用程式。
透過設定方式取消Line和臉書同步,減少不必要資訊之過度外洩。
減少google記錄個人瀏覽紀錄與活動資訊,並適時從「google我的活動」項目中刪除不想保留的活動紀錄。
在互聯網時代,我們的個資本來就處於高曝光風險,唯有提高個人資安防護的能力及意識,做好防護措施,才能確保個資不外洩,隱私不外流。

陳立恆/我們的過去未過.他們的未來已來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陳立恆/我們的過去未過.他們的未來已來
.方祖涵/禁令帶來的美國韓流
.王正方/誰最不贊成統一

.薛承泰/台灣正式進入高齡社會了!
.盛治仁/不一樣的米其林光環
.葉銀華/企業為何要盡社會責任?
.黃介正/今年兩岸關係的外部變因
.林中斌/北京對台 軟手為實 硬手為虛
.嚴震生/從非洲實例看習近平任期制爭議
.趙春山/習近平決定走自己的路

.王健壯/總統對仇恨言論不能置若罔聞
.周行一/台灣,妳為什麼這麼焦慮?
.馬凱/膜拜通縮的萬凍之國
.施振榮/從王道談醫療品質
.洪蘭/以色列能,我們怎麼不能?
.盛治仁/把時間放在最重要的事上
.方祖涵/喬治王子的大學夢

.劉維公/誰在秀下限?
.范疇/國民黨黨產處置的公義
.王文華/如果讓你決定衛生紙的價錢
.黃介正/應對意外奇襲 多算不殆







陳立恆/我們的過去未過.他們的未來已來


2018-03-20 23:44 聯合報  陳立恆 (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中國大陸宣布送出31項惠台措施,項目鋪天蓋地,並特別針對吸引台灣年輕人赴陸求學、就業開出「綠色通道」。圖為情境照,與當事人無關。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兩千多年前,管仲就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比喻告訴後世關於人才培育之不易,而在凡事都以十倍速發展的廿一世紀,十年樹木之間,其實就可以窺見一個國家的人才培育建樹幾何,並從人才建樹裡,可以相期一個國家只能苟延朝夕還是屹立春秋。
舊曆年伊始,在教育部遲遲不核批台大校長人事,造成台灣最重要人才搖籃之一的內外事務停滯不前,且引起各界譁然的沸沸揚揚聲中,對岸一個重磅級的惠台卅一條,直接示好台灣各行各業的高等專業人才,甚至鼓勵台灣教師到大陸高校任教,並且承認在台年資與學術成果等等。除了統戰目的強烈,對岸的求才心切也是斑斑可考,我們只需略加推敲,便不難發現他們的人才培育已然一腳跨進了一個新紀元。
他們的新紀元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得語文者得天下,得 AI者得未來」。
在語文方面,根據對岸《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表標準(二○一七版)》,從今年開始,大陸高中將大幅度的側重國學經典的閱讀理解,除了既有的《論語》、《孟子》、《莊子》外,更增加了《老子》、《史記》等文化經典,要求學生廣泛閱讀覆蓋先秦到清末各個時期的古詩文。另外,明確規定課內閱讀篇目中中國古代優秀作品應占二分之一,再進一步將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數量從十四篇(首)增加到七十二篇(首)。
這一步擁抱經典的大跨越,其實是歷經了文化革命、改革開放到大國崛起的五十年間緩慢而痛苦的轉身,他們終於醒悟原來堅實的文化建設與優越的語言表達關乎一個民族的思維力、辯證力、想像力與影響力,所以一面繼續進行超英趕美的模仿整合,一面掉頭回到上下千年、浩如煙海的中華文化資本裡,企圖拾起的那一捧屬於自己的創意源頭。
當然除了語文之外,科技亦是富國強兵的重中之重。去年中,大陸政府頒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畫的通知,從小、中、大學相關課程開始布局推進,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建立人工智慧學院,增加相關碩博士招生,另立專門管道與特殊政策,加強人工智慧高端人才精準引進,誓言到二○三○年,舉國之力一定拿下全球人工智慧制高點。
我和馬斯克(Elon Musk)一樣,對AI的前景憂多於喜,但我也承認這是一個人類必無可避的將來,因為它不只關乎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更是生存機率。誰掌握了最精準高效的AI,誰就有了一雙操控數據、系統、勞力與武裝的翻雲覆雨手。所以,近年來世界各國紛紛投入AI研發,就像半個世紀前的核武競賽一樣瘋狂,大陸的綜合實力相比半個世紀前不可同日而語,十年之後變成AI強國絕對也不算上狂妄之言。
只是眼看對岸的人才培育都已經來到了二○三○年,而咱們堂堂民主台灣卻連一個大學校長任命都還在過去遺留的政治意識形態裡載浮載沉。我忍不住想要提醒那些自詡為過去受難者討公道、自詡熱愛台灣卻一直罔顧台灣利益的島國思維分子們,不要再糾纏著那一段段錯誤的歷史裡尋找錯誤,你們只是在製造出更多的錯誤,以至於讓整個台灣社會都搞不清過去,也看不見未來。
當我們的過去未過,他們的未來已來,愛台灣的你們應該惶恐。
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2月
.嚴震生/受益者不是受害者的轉型正義
.趙春山/面對習近平的強人政治
.薛承泰/杜鵑泣血,椰林落葉… 看台灣高教問題

.王健壯/行政院怎可讓教育部為所欲為?
.李清志/京都咖啡館
.朱宗慶/當創作展演遇上古厝節慶
.陳立恆/我拿什麼奉獻給你,台灣價值?
.蘇蘅/2018假新聞的邪靈仍在滋長

.黃介正/又逢戊戌 再思維新
.方祖涵/賽車女郎的工作權
.王正方/台灣不能只在重複、輪迴
.王文華/機器人還不能幫你擦眼淚

.王健壯/大法官應該選擇釋憲時刻
.葉銀華/博通再次收購高通的啟示
.周行一/666是空頭之兆嗎?
.林中斌/美若仍軍事優先 恐步蘇聯後塵
.葉丙成/以教育科技弭平教育落差
.洪蘭/生死關頭 你會搶救什麼

.嚴震生/農曆年攻勢50年後,美航母重返越南
.盛治仁/為政者的「對的順序」
.方祖涵/分享機密的運動手環
.薛承泰/管他七爺八爺!



元月
.劉維公/從「新零售」看「新高教」
.劉憶如/美國稅改政策評估
.黃介正/「新時代」的兩岸關係

.王健壯/不必謙卑,因為你沒那麼偉大
.葉銀華/大學生你出國進修了?
.范疇/平論管中閔的台大校長風波
.馬凱/以「萬元育兒」救「稅改」原罪
.薛承泰/人口紅利未消失,台灣還有機會嗎?
.施振榮/推動公視釋股 讓華視民營化
.朱宗慶/心念轉,情勢轉

.蘇蘅/公視 真要走向黑暗時刻嗎?
.嚴震生/美國政治的蝴蝶效應
.陳立恆/不識高山青,台灣如何長青?
.盛治仁/那一張阿諾睡覺照片,你也傳了嗎?
.方祖涵/沒有被遺忘的33勝投手
.王正方/燃煤電廠不是空汙的主因?
.黃介正/美台關係正能量的隱喻

.王健壯/台灣民主正在倒退走
.李清志/老屋新生 感受年輕的好
.洪蘭/讓每個人都期待明天的太陽
.薛承泰/人工智慧紀元已到來!
.葉銀華/大陸系統性金融風險會形成?
.周行一/凍漲大學學雜費 台灣恐永遠落後韓國
.林中斌/川普可能連任

.嚴震生/足球先生成為賴比瑞亞總統
.薛琦/創新就是解決問題
.馬凱/救低薪要這樣做!
.劉維公/光榮城市的神話
.方祖涵/一年一度的海陸大戰
.范疇/指紋、聲紋、臉紋、思紋
.盛治仁/2018,活得YOLO!

名家觀點/揭開數位經濟稅面紗…

名家觀點/揭開數位經濟稅面紗…


2018-03-21 01:14 經濟日報  陳國樑(作者是政治大學財政系副教授)

歐洲執行委員會EC)預計周三公布對於大型數位化跨國公司課稅的提案。該法定位為過渡方案interim solution),但一旦完成立法,「數位經濟稅」(digital economy taxation媒體簡稱數位稅)將躍上舞台,寫下租稅發展新一章。
全球經濟下,各國面對跨國公司各種避稅手段,莫不費盡心思修正課稅規定另一方面,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則積極推動國際租稅合作。自民國87年(1998年)5月完成《有害租稅競爭》(Harmful Tax Competition Report)報告書後,陸續公布「有害租稅競爭名單」、民國102年(2013年)7月提出《稅基侵蝕與利潤移轉》(BEPS)行動計畫,並於民國103年(2014年)7月為租稅資訊交換建立《共同申報準則》(CRS)。
與此同時,EC的反避稅措施也不遑多讓,最近除對歐盟會員國提供跨國公司租稅優惠所形成的不公平競爭展開調查,並開出鉅額罰金外,更於民國106年(2017年)12月5日提出全球「EU租稅不合作名單」,展開貿易制裁的前置作業。我國未被列入名單,但仍然收到「警示」意味明確的通知,被要求修正自由貿易港區國際機場園區針對特定對象租稅優惠的規定。
在各國及國際組織反避稅的檢討中,最難應付的莫過於數位化跨國公司的避稅。根據EC統計,相較於傳統公司有效稅率平均23.3%,數位公司僅9.5%。在積極的租稅規劃下,稅負甚至更低。以Facebook在英國為例,根據外媒報導,民國105年(2016年)間該公司營收高達8.42億英鎊,即便較民國104年(2015年)已多繳納近100萬英鎊,公司所得稅負仍僅510萬英鎊對於數位化跨國公司課稅難度可見一斑
面對數位化跨國公司避稅,以法國為首,連同德國、義大利以及西班牙等「歐盟四大」在內,計十個會員國的支持下,於民國106年(2017年)9月提出對於大型數位化跨國公司於歐盟會員國內營業收入,另行課徵平等稅」(equalisation tax的構想EC即將公布的數位經濟稅立法提案,實為矯正不平等現象
租稅雖是強制徵收,惟主、客體選擇仍應有其正當性。開徵數位稅的正當性端視以反避稅或稽徵困難為名,而對特定性質企業另行課稅或免稅的論述是否有效。有鑑於美國於民國58年(1969年)(我國於民國95年(2006年))以反避稅為名開徵最低稅負,以及EC在其《加值型營業稅指導原則》中,以稅基計算困難為由,排除金融業絕大部分營業活動於歐盟會員國之加值稅等經驗來看數位稅開徵的正當性無疑
然,後續稅制立法的原則,還必須盡可能不干擾私部門經濟活動(經濟效率性)、符合公平原則,並求極小化行政部門稽徵與人民順應稅法規定的成本。就此稅制設計的角度來看,數位稅問題百出
首先,營業收入既非所得亦非加值,數位稅究竟何屬?其次,數位化跨國公司提供之數位服務,或相對具備彈性、或具備一定之外部性,輕稅符合經濟效率。第三、以營業收入為稅基,重複課稅與稅上加稅的效果,危害經濟效率。第四,針對特定營業規模750萬歐元以上)、特定項目營業廣告、資訊使用與數位服務訂閱以及資料出售收入選擇性課稅,加劇經濟不效率。第五,稅基不夠完整,大型數位化跨國公司自可移花接木、轉換應稅營業收入為免稅營業收入。第六,企業有可能提高價格轉嫁所有數位服務使用者承受。最後,數位稅開徵勢必帶來不低的稽徵與順從成本
最值得後續密切觀察與留意的是,數位稅的開徵是否意味者公司所得稅退場

陳國樑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系博士,現任政大財政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應用個體經濟學、產業組織、財務經濟學、稅務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