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0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科技股領跌的三大主因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5977/web/ 

◆  聯合報社論/人民嘴巴貼封條,蘇貞昌好大的官威!
◆  聯合報黑白集/陳時中「又」超前部署
◆  經濟日報社論/科技股領跌的三大主因







經濟日報社論/科技股領跌的三大主因


2022-05-30 03:29  經濟日報/   社論
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今年來下跌28%,超過熊市跌幅定義的20%,引發市場投資人對熊市到來的巨大不安。(美聯社)



今年以來,金融市場面臨近兩年來極少見的長時間向下修正。如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由年初至今下跌18%;疫情爆發以來表現優異的科技類股下行幅度更大,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今年來下跌28%,超過熊市跌幅定義的20%,引發市場投資人對熊市到來的巨大不安。

為何科技類股跌幅會如此劇烈?主因有三:第一,過去兩年科技股過於擁擠的交易(crowded trade)吹出股價泡沫,遂在資金退潮時首當其衝。資料顯示,自疫情爆發促使聯準會降息6碼後,民國 109 年(2020年)4月起連續八個月做多的美國科技股皆為最擁擠交易,那斯達克指數一路走升至年底的13,030點,大漲69%。如今,隨著經濟前景下滑、科技股財報表現不如預期,再加上升息循環來臨,股價自然大幅下挫。此外,金融業者常創造企業名稱縮寫字母進行投資行銷,在簡化企業基本面資訊之下,吸引投資人在資金派對時瘋狂湧入,加大擁擠交易與股價泡沫的程度。倘若其中有企業股價表現欠佳時,只要替換若干企業或更名,即可繼續行銷操作,如「尖牙股」(FAANG)過渡至「MAMAA」即是一例。

第二,「疫情新常態」並未真正成為常態。過去兩年,部分企業受益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生活模式改變,使一些投資人認為這樣的變化將成為疫後新常態,這些公司也因此受到市場資金追捧,如遠距辦公、居家健身、串流影音等相關概念股。然而,隨著歐美主要國家陸續解封,人們發現早前因應疫情的新生活模式,並未真正成為疫後的新常態,員工陸續被叫回辦公室上班、健身房及電影院人潮回流,使前述公司營收成長不再亮眼甚至衰退,股價泡沫自然破滅。截至今年5月20日視訊會議軟體 ZOOM、生產線上健身車的 Peloton、Netflix 的股價分別自疫後高點下跌了84%90%73%

第三,聯準會快速升息是今年金融市場大幅回落,甚至導致科技股跌入熊市最關鍵的因素。由於美國通膨攀升至近40年來高點,加以俄烏戰爭推升國際油價、農產品、工業金屬價格大漲,以及中國清零政策加重供應鏈亂象,使這波以美國為首的高通膨問題更為嚴峻。於是,聯準會不僅加快升息步伐、宣布縮表規劃,也不斷宣示打擊通膨的決心,但這般鷹派態度導致市場不斷提高升息預期,目前已預期民國 111 年(2022年)將升息10碼以上

而升息預期可從兩方面對金融市場產生影響:一方面是相對報酬下滑產生的價值重估效果。隨著升息預期不斷調升,市場殖利率也大幅拉高,如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年初1.5%左右,大幅攀升至5月20日2.81%,而較高的市場利率會降低投資者資產隱含的未來收益價值,從而降低包括股票的有價證券吸引力。也就是說,在股市評價中,公債殖利率扮演著折現率的角色,而折現率上升對大部分利潤都在遙遠未來的成長股而言,經價值重估後的現值下滑程度將遠高於價值股,導致股價下跌較劇烈;另一方面,在持續升息抑制通膨後,肯定會造成失業率的上升、總產出受挫,致使經濟成長放緩,也暗示著企業營收基本面與平均獲利表現的回落,反映未來利潤預期的企業股價自然先行下滑。

綜上,在全球經濟前景展望轉淡及地緣政治衝突擾動下,金融市場表現欠佳恐是板上釘釘的事。特別是今年以來鷹派的升息預期,打擊股票估值及經濟前景的預期,加以俄烏戰爭持續帶來的全球能源與糧食供給缺口、中國隨著疫情起落而反覆執行的嚴格封控措施,均加大各界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導致市場出現股、債、商品、黃金及虛擬貨幣齊跌。值此國際政經局勢不確定性充斥之際,看待金融市場實應以謹慎為上策。










聯合報黑白集/陳時中「又」超前部署


2022-05-30 05:27  聯合報/   黑白集
陳時中說,目前國內染疫率6%,與境外差不多,下個月陸續陸續放寬邊境政策。圖/指揮中心提供



兩個月來,快篩、藥物、兒童疫苗齊缺,政府「超前部署」的口號被罵到臭頭。陳時中想要重振聲威,因而又忙著超前部署。他說,各部會已在研擬「開放邊境」政策,時間大約就在「下個月」。

看!這不是超前部署是什麼,而且「超」得很前面。以台灣目前的情況,疫情在高原期盤桓,何時會到達頂峰都無法預估;而陳時中已開始籌劃疫情回落後的邊境開放事項,你能說他沒超前部署嗎?

問題就在,陳時中所表現的「超前」能力,都用在迎接太平盛世;至於要對付病毒的猛烈攻擊時,他則經常兩手空空,什麼也拿不出來。這樣的「順勢超前者」,多半會在「逆勢」波濤中先溺斃吧!

再說,陳時中每天假裝在那裡指揮,但決策都比地方政府建議的慢三拍;要說超前部署,其誰能信?何況,以台灣目前疫情之深不可測,就算現在開放邊境,誰敢進來?我們近期的確診人數,經常高居全球之冠,連美國都把台灣連升兩級設為「高風險旅遊警戒。這時候,陳時中忽而跳接到大談開放邊境,會不會有點「畫餅充飢」的味道?

超前部署」一詞發明得好,讓民眾深深難忘,但也為得不到它而深深失落。要命的是,陳時中的部署往往未落在人民需要的點上,唯一超前的是宣傳。這從他奢言開放邊境,已一目了然。









聯合報社論/人民嘴巴貼封條,蘇貞昌好大的官威!


2022-05-30 05:25  聯合報/   社論
行政院長蘇貞昌(前)日前出席全國文化會議前受訪表示,對郭彥均網路發文將加以咎責、查辦。記者林俊良/攝影



藝人郭彥均在臉書引述與護理朋友對話,一句「這麼多孩子,就這樣走了」,當即引發綠側翼網軍圍剿逼得他刪文道歉。隨後,行政院長蘇貞昌再拿國法對他追殺,認為郭彥均發布「不實謠言」,對防疫人員極不公平,下令究辦。指揮官陳時中立刻跟進稱,可裁罰「三百萬元」,刑事局也揚言不排除約談郭彥均到案。一則反映人民心聲的貼文,遭到政府上下嚴刑伺候,真虧蔡政府還自稱「民主政府」。

台灣防疫部署步調錯亂,人民怨聲載道。此際,蘇貞昌不督促各部門趕緊補漏,卻有餘暇來封百姓的口,真是醜陋的官僚心態!也可看出,在這個政府眼裡,它自己的臉皮,比人民的性命還重要許多。一個多月來,全台已有十名幼童因染疫而喪命;在郭彥均發文的日期,則至少已有七死。「這麼多孩子就這樣走了」,描述的不過是人們的感傷和同理心。但在蔡政府眼中,卻視為意圖煽惑人心的「謠言」,必須課以重罰。試問,對身為「阿公」的蘇貞昌而言,究竟要多少孩童死亡才算「」?

蘇貞昌要法辦郭彥均,觀察兩天來的社會反應,民間是罵聲不絕許多網友義憤難填,甚至灌爆蔡總統臉書,指責台灣已變成像北韓一樣的「極權國家」,根本是「綠色恐怖」,有人則直接要求撤換蘇揆。連館長陳之漢也不忍了,直接開嗆:「難怪我以前就很討厭你,蘇先生。」一向「不沾鍋」的蔡英文,在這波疫情中,因一意偏綠,遭指責缺乏照顧全民」的胸襟。如今政府防疫失利,官員又一再擺出不能忍受批評傲慢姿態;蔡英文須知她縱容蘇貞昌之粗暴無能太久,已超過民眾的忍耐極限民怨奔湧向她是必然趨勢

郭彥均說「這麼多孩子走了」,一般人認為他只是在陳述實情」,但蘇貞昌卻認為他在「造謠」。請問,以蘇揆的標準,要多少孩子送命才叫「」?且看,我國十歲以下兒童確診死亡率是南韓的八倍、日本的十倍;就算幼童十死還不算多,一般民眾就連評論也不行嗎?一名藝人發表幾句感慨,即遭網軍出征,被閣揆下令查辦;這種「具有民進黨特色」的不容異己,請蔡政府告訴我們:什麼民主國家有這等酷吏首相

半個月前,蘇貞昌誇稱台灣的染疫死亡率僅萬分之二,較香港、日本均低。但檢視今天的數字,我國的死亡率已升破千分之一。以蘇揆查辦郭彥均的標準,他更該把自己送法究辦,因為他的說法更符合謠言等級。這麼多民眾聲援郭彥均,除了因為他說的是事實,大家更對政府肆無忌憚打壓言論自由感到厭惡、憤怒與無法容忍。如果今天郭彥均因陳述事實封口,明天就可能有更多人因批評遭到打壓,後天就有更多人被誣陷或栽贓;然後,台灣就會變成一個集體噤聲社會。那是蔡政府希望台灣變成的模樣嗎?

行政院稱,郭彥均的貼文一出,立刻被廿多個粉專轉發,有七千個互動,一千多則留言言下之意,有團體操作痕跡意圖引發社會恐慌。事實上,民眾對此議題反應熱烈,若是一個負責的政府,應注意到的是民氣流向,並迅速提升照護能量才對。而偏偏以蘇揆之失能,才會將此當成惡意詆毀,故只會祭出「法辦」的狠招,底下官員也立刻無腦呼應。這種動輒法辦威嚇封口景象,大概也只有中國大陸還在做了;蘇貞昌莫非羨慕「習大大」的威風凜凜,也想變成「蘇大大」?

在人民嘴巴上貼封條,真的過氣了,走不通的!



【專家之眼】 不可告人?惺惺作態的「菜」政府紓困6.0

◆  【專家之眼】 不可告人?惺惺作態的「菜」政府紓困6.0
◆  【專家之眼】美國壓力迫使台獨頑固份子改口







【專家之眼】 不可告人?惺惺作態的「菜」政府紓困6.0


2022-05-30 07:55  聯合報/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
因應內需驟減衝擊,行政院會通過國發會提案,針對餐飲、服務、運輸、觀光等產業投入164.9億元助產業,並編列167.8億元護勞工;另外,包含租金、權利金減收、延長貸款等,總計將投入345.6億元。記者曾吉松/攝影



雖然台灣 Omicron 疫情於4月中旬肇始4月28日確診數方破萬人,但根據上周公布之4月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統計,餐館業已經出現 6.9% 的衰退,百貨業者月減營業額更高達13.1%

5月的台灣,點綴著冷清街道的,只有街頭巷尾為了快篩試劑與PCR檢定排隊人潮;疫情按下了「真空吸引器」的啟動鍵,抽乾了經濟內需,有不少國人,正同時面對生命與生計雙重威脅

為因應內需驟減衝擊,行政院會通過國發會提案,針對餐飲、服務、運輸、觀光等產業,投入164.9億元助產業」,並編列167.8億元護勞工」;另外,包含租金、權利金減收、延長貸款等,總計將投入345.6億元國發會如果認為345.6億元的經費,能為經濟止血、解決眾多國人受困的生計,恐怕是活在與台灣現況平行的時空裡。

以政策目標之首、占總經費近半數的「助產業」而言,一窺對於餐飲業補助,即可知方案的不足。補助餐飲業者部分,對於開立統一發票的業者,單一稅籍補助上限金額10萬元、免開統一發票之小規模業者,補助金額上限2萬元,受惠家數5萬2,000家。

然根據財政部財政資料中心數據,109年度餐飲業家數為15萬3,689家,何以高達2/3餐飲業者,並無法獲得政府補助的青睞?跟據報載,補助辦法通過翌日,即有近2萬業者提出申請;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大家不用急、政府都會照顧」。此言如果為真,又為何規劃僅有1/3業者能受惠?如果連救命也要擠破頭,哀莫過於此!

又,上述餐飲業補助金額共計36.25億元;根據筆者估算,雖然有清明連假與五倍券截止商機,但僅僅是4月,餐飲業中的餐館業者營業額,相較去年同期即已下滑37.95億元,更何況5月多日確診數8、9萬人所造成的緊縮?一點錢,「救命」猶遠遠不足,竟奢言「振興」!

政策目標之次為「護勞工」,就其內容而言,共有2項減班休息勞工補貼(「充電再出發訓練計畫」與「安心就業計畫」)、4項15–29歲青年就業尋職獎勵(「產業新尖兵試辦計畫及學習獎勵金」、「青年就業旗艦計畫」、「青年就業獎勵」與「應屆畢業青年尋職津貼計畫」)、2項公法救助計畫(「安心即時上工計畫」與「民間團體即時上工計畫」以及失業勞工機構媒合勞雇獎勵。洋洋灑灑9項計畫,政府「護勞工」,豈非盡心盡力?

事實是,所有的計畫皆為既定勞動政策,所謂「護勞工」,不過是持續辦理既有計畫,財源全來自勞動部預算就業安定基金,壓根沒將此波疫情的影響納入考慮、加碼補助。就此而言,對於在疫情下求生存、「政府心裡最軟一塊」的勞工,行政院的態度,不過是指著其所匡列的一部分預算,振振有辭謂:「護勞工」。試問,此與春秋時,齊國富人黔敖為食於路,卻對蒙袂輯屨而來的飢民脫口而出:「嗟!來食!」般地粗鄙魯莽,有何不同?「其嗟也可去。」

政府不是沒錢。至4月底,法定預算高達8,393.39億元疫情防治紓困振興特別預算尚有910.66億元未分配,行政院表示將保留作為「防疫相關措施」使用。然而從酒精、口罩、快篩試劑、急門診領藥,國人都必須付費,若非鴻海、台積電與慈濟捐贈,恐怕疫苗也必須自己掏錢。在一切都需自費的防疫政策下,如何說服國人,政府保留近千億元用作「防疫相關措施」是否涉及防疫相關「商業利益」?

紓困6.0」,不能被口惠不實、連名字都沒有的「因應疫情新一波振興作為」所閹割;夫子所稱「執政四惡」中,「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蔡政府務請三思。










【專家之眼】美國壓力迫使台獨頑固份子改口


2022-05-30 07:49  聯合報/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會系榮譽教授
外交部長吳釗燮接受美國「全美公共廣播電台」(NPR)視訊專訪,說明中國大陸對台威脅、俄烏戰爭啟示、台灣自我防衛、美國對台支持等議題。圖/外交部提供



外交部長吳釗燮日前接受美國公共廣播電台專訪時表示:「台灣期望避免戰爭,也將維持現狀,不尋求形式上的獨立。」這段話由吳釗燮口中說出,代表蔡英文政府的台獨主張完全下架。

民國 105 年(2016年)上台後,蔡英文總統領導的民進黨政府不斷透過「去中國化」、「去蔣化」與「教科書課綱修訂」等台獨擦邊球散播台獨主張。民國 109 年(2020年)連任後,蔡英文更是得意忘形愈玩愈大

民國 110 年(2021年),她在雙十國慶演說拋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新兩國論),終於引起美國的關注,而與中國密集溝通,達成「美中共管台獨」的共識,並在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民國 110 年(2021年)11月16日第一次視訊峰會與隨後的白宮記者會上表明:「美國不支持台獨」。

未料,蔡英文並不想就此打住。民國 111 年(2022年)3-4月間,她又鼓動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提出兩岸主權對等」的說法挑動對岸敏感的神經。拜登遂派遣一個跨黨派國會代表團訪問台北,以委婉外交語言告訴台灣不要與中國衝突。言外之意就是警告蔡政府不要挑釁大陸。

總統府與外交部裝聾作啞,假裝沒聽懂美國聯邦參議員的溫和警告,反而用外交部官網抨擊提出「警告」的學者是「錯誤解讀」,還為學者戴紅帽子,說他是中國大陸「認知作戰」的境外配合人員。

沒想到美國眼看蔡英文與吳釗燮對美國聯邦參議員外交語言裝傻決定透過適當管道對蔡英文直接施壓要求派遣官員公開保證放棄台獨。這項對外說明放棄台獨的任務就由吳釗燮承擔,好在他對這樣的事早已駕輕就熟。

民國 109 年(2020年)9月川普總統在位時,吳釗燮也是奉美國政府之命,接受美國公共廣播電台專訪,說明一旦台海兩岸兵戎相見,美國不會出兵馳援。民國 111 年(2022年)初,中共國台辦將吳釗燮列為「台獨頑固份子」,北京送他一頂綠帽子,他還春風滿面地說這是他的「殊榮」。

言猶在耳,他就在日前公開表態 ,說台灣不追求形式上的台獨。吳釗燮擔負向美國政府表態的重責大任,而且表達的有板有眼,用詞遣句十分精準,充分反映拜登「聖旨」要台灣表達的政治語言

事實上,從民國 110 年(2021年)下半年開始,美國就三番兩次透過各種管道警告台灣,直接的如「美國不支持台獨」,間接的如「美國無意尋求與中國衝突,相信台灣也無意尋求與中國衝突」,但蔡政府不是當耳邊風,就是美國的委婉警告掉入聾子耳朵

問題是,美國也許在某些盟國面前吃不太開,但若對美國呈現結構性依賴的台灣也束手無策,豈非國際大笑話?這次美國高高舉起巨棒逼迫吳釗燮公開表態放棄台獨,而且還由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宣布台灣未被邀請參加「印太經濟架構」(IPEF),不給台灣吃胡蘿蔔,算是對裝傻的蔡英文略予薄懲

美國跨黨派國會訪問團到台北好言相勸不聽,非要美國巨棒打下來才肯就範。原來蔡英文與吳釗燮喜歡「敬酒不吃喝罰酒」,才渾身快活!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虛假訊息無法治理?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5977/web/ 

◆  IPEF築高牆 美日韓圍攻台半導體?
◆  大方還給台商投票權
◆  揭穿國王新衣 圍剿硬拗是造謠
◆  倒果為因 蘇不懂言論自由界線
◆  跨領域科研 搶救新冠兒童腦炎
◆  總拉這群人 打那群人的閣揆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虛假訊息無法治理?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虛假訊息無法治理?


2022-05-30 05:20  聯合報/   張瑞雄(作者為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教授)
圍繞烏克蘭戰爭,俄羅斯當局將嚴厲處罰所謂的傳播有關俄武裝部隊的虛假信息行為。該國議會下院(杜馬)在莫斯科投票已通過相應法律修正案。圖/德國之聲中文網



歐威爾的著名小說「一九八四」描述了一個由無所不在的「老大哥」所控制的極權世界,在這裡沒有言論自由和個人自由。小說中的主角在「真理部」(Ministry of Truth)工作,「真理部負責宣傳和修改歷史,他的工作是重新編寫過去的報紙,好讓歷史紀錄一如既往地支持政黨發展路線。「真理部」視此行為是「糾正錯誤」,儘管他們實際上是以虛假資訊來取代真相

其實在政治謊言一直存在,尤其現在社交媒體普遍,錯誤的消息(misinformation)和故意欺騙虛假消息(disinformation)在網路上傳播迅速,往往讓真相無法彰顯。美國總統拜登在就任演說時特別提到:「最近幾周和幾個月給了我們一個慘痛的教訓(指選舉中的謊言和一月初的國會暴動),世上有真理,也有謊言,為了權力和利益而說的謊言。作為公民,作為美國人,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特別是作為領導人,承諾遵守我們的憲法和保護我們的國家,做一個捍衛真理戰勝謊言的領導人。」

為了實踐承諾,在四月廿七日上午美國國土安全部宣布成立第一個虛假信息治理委員會」(Disinformation Governance Board),其既定目標是「協調各方來打擊與國土安全有關的錯誤信息」,並任命如何輸掉信息戰」(How to Lose the Information War)這本書的作者為主委,這位主委在虛假信息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還曾在多個無黨派智囊團和非營利組織任職,其中包括致力於加強民主制度的工作。在虛假信息研究人員的群組中,她的工作受到好評。

一切看起來都很完美對嗎?可惜不然,在成立僅三周後,「虛假信息治理委員會」就被「暫停」,主委也宣布辭職,顯然「虛假信息治理委員會」本身也抵擋不住虛假信息的攻擊,因為右派分子一直將它與「一九八四」中的「真理部畫上等號,而國土安全部也一直說不清楚它的任務是要如何執行。

虛假信息治理委員會」先不管其對錯,其遭遇就是現今所有網軍運作的一個典型案例,首先網軍的匿名意見領袖先鎖定一個要摧毀的目標,提出對此目標的一些(不利的和錯誤的)敘述,然後在社交媒體和網站上重複和轉傳此描述,有時候甚至加油添醋,目的是詆毀和攻擊主要目標和任何試圖挑戰他們的次要目標,而政府和正直的媒體在面對這些攻擊時無法有效且即時地反應,造成網軍摧枯拉朽

但無法有效地處理並不表示就可以放任不管,現在有很多的事實查核中心來幫忙,社交媒體網站也各自有自己的監控機制,重要的是政府要帶頭做示範,不要政府自己也都要利用網軍來宣傳政績,否則等於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那麼虛假信息就永遠抑制不了,到頭來受害的不僅是政府自己,整個民主也隨之陪葬。










IPEF築高牆 美日韓圍攻台半導體?


2022-05-30 05:23  聯合報/   王克殷/節目製作人(新北市)
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23日在東京宣布成立。路透



印太經濟架構(IPEF)是最新的經濟合作倡議,是繼 RCEP、CPTPP 等超大型 FTA 後,亞洲各國所需面對的第三個多邊經濟整合。對台灣而言,相較於 CPTPP 要求的超高標準自由化,以規則為基礎的貨物、服務流通模式,印太經濟架構有關半導體供應鏈延伸的科技防衛構想,過往被認為是台灣最能發揮特長的契機。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直言,IPEF 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供應鏈中斷,以及美國需要一個更具協調性的高科技製造經濟體。台灣在東亞的半導體供應鏈,無疑早已具備這樣的功能。

台灣沒有出現在 IPEF 第一波名單上,未來應該以什麼樣的形式參與,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因為在美韓、美日峰會,以及四方安全對話後,台灣缺席 IPEF 所需面對的產業風險驟然升高。

美國總統拜登最近的亞洲行首站是韓國,在烏山空軍基地下機後,立刻前往三星電子位於京畿道平澤的半導體工廠,韓國總統尹錫悅、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全程陪同視察。

拜登亞洲行的第二站到日本,在此之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已在官邸召集半導體產業龍頭,包括產總研最高營運會議主席東哲郎、IBM 資深副總裁 Dario Gil、理化學研究所理事長五神真等人與會,針對第三代半導體,美日合作方向交換意見,而在日美峰會過後,雙方決定在七月召開經濟版的 2+2 會議,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萩生田光一預告,將設置開發半導體的共同作業部會。

毫無疑問的,韓國半導體產業對台灣有極強的競爭關係,而韓國在美的投資遠遠超過台灣,除了三星建廠,也有汽車產業的整廠輸出,台灣半導體科技領先韓國,但韓國對美國可以「給的更多」。日本在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等領先區塊,今後可望與美方開啟常態化合作。

在半導體產業領域,台日韓三方都需面對美方的依賴,也需提防美方的權重和戰略調整,當日韓高科技產業與台灣逐漸走向全面競爭,迫使我方不能不精準評估 IPEF 「落榜」可能的衝擊,從 IPEF 登場的第一周可以窺知,日韓優勢產業,都有政府強力護航引路,除了保護本國技術,也要在政治上不吃悶虧。

台積電先前招聘政治學博士,希望掌握地緣政治風險,這樣的舉動代表台灣的高科技業不只得緊盯對手出招,還得防範他國施壓。IPEF 在達成她的抗中任務之前,可能已經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築起高牆,台灣最具優勢的國際產業,是台灣對外經貿談判的一大籌碼,政府的壓力想必無比沉重,此時所有的承諾和決策,不可不慎。









大方還給台商投票權


2022-05-30 05:23  聯合報/   楊穎超/大學教師(台北市)
受疫情影響和隔離政策,台商返鄉路迢迢。圖為上海浦東機場。(中新社)



大陸台企聯近日發聲明呼籲政府放寬規定,讓因疫情逾二年無法返台,導致戶籍被遷出者,可回台參加年底地方選舉投票。聲明主張,對於二年多都沒能返鄉的人來說,要依法提前四個月回台並居住四個月才能參加年底投票,或要在四個月內兩次往返兩岸,顯然不合情理。並且說,「台灣有關方面如此安排充滿政治算計」。

此聲明立刻引起台商共鳴,多位會長級台商也批評執政黨變相剝奪在外台商、專業人士及其眷屬的選舉權。但陸委會說,「辦理遷入登記完竣,就有九合一選舉的投票權,所以選擇權是在台商自己。」

政府的回應令人有點遺憾的熟悉。陸委會前主委陳明通當初以「小明的故事」推陸配未成年子女返台政策,後來被推翻的說法,就是陳時中要陸配子女「承擔自己的國籍選擇」。

回顧政府作法,其實才是給海外台人非常不合比例選擇的始作俑者。因為海外台人返台必須付出極高的居隔檢疫時間成本,但從理性選擇來說,個人投票影響選舉結果幾乎不可能。願意返台行使選舉權者,其實是相當關心我國民主政治前途。而之所以無法行使,是卡在《戶籍法》二年不入境台灣除籍的規定。台企聯去年底就曾希望調整此規定,朝野立委也提出超過十六個版本呼籲修法,但行政院未處理。內政部解釋是,這只是遷出戶籍,人民入境後仍可辦理遷入登記。

可是政府又同時說,為保障疫情期間在外國的國人權益,健保、國保資格、國民年金、勞保、所得稅等,各機關均提出寬緩措施,權益不受影響。甚至連疫情指揮中心也說,考量疫情屬不可抗力,不可歸責民眾,他們也研擬了「因 COVID-19 疫情影響無法返台民眾之全民健保及國民年金權益因應措施」。

既然政府會在其他方面考量到疫情不可歸責民眾而放寬規定,為何只留下投票「選擇權」給海外台人?而相對這些人失去公民權的問題,前月執政黨用各種政治動作,積極推動十八歲公民權修憲,難免讓人覺得政府有針對性地消極。

其實政府有心,要做不難。根據《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就有特別因此產生的「在國外之中華民國自由地區人民申請返國行使選舉權登記查核辦法」,在國外的有選舉權人得依規定,向其最後遷出國外時之原戶籍地戶政事務所申請總統、副總統選舉人登記。對完全執政的綠營來說,這只是轉念之事而已。

政府可以再想想。畢竟海外國人之所以逾二年無法返台,多數是與入境檢疫時日過長有關。這是普遍問題,只是此次由大陸台商組織提出要求。就算如台企聯所言,政府有政治算計,官員還是可以想:現在兩岸疫情仍然嚴峻,蔡政府即便擔心我方很快就要放寬,但對岸仍採動態清零與嚴格的入境防控措施,許多往來兩岸者就是怕旅途中陷在大陸旅館動彈不得,即便台灣放寬規定,能回來者恐怕仍是少數。政府何不大方一點?










揭穿國王新衣 圍剿硬拗是造謠


2022-05-30 05:21  聯合報/   王瀚興/律師(台北市)
行政院長蘇貞昌(右)出席全國文化會議前受訪,對郭彥均分享臉書説法表示「這種不實謠言內容相近類似,有很明顯的操作痕跡」,將加以咎責、查辦。記者林俊良/攝影


藝人郭彥均臉書發文「看到這(麼)多孩子,就這樣走」,引發外界討論。儘管郭彥均已道歉並刪文,但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不實」的謠言,有相近的團體操作,會究責查辦;未料家長民怨四起,隔日又稱似指要辦的是短期散布的粉專?筆者以為,恐皆於法無據。

試問:護航政府的網軍,要疫情死幾個孩子,才是「多數」?死一個孩子,難道不算悲劇?圍剿郭君言論,不僅不符邏輯,更屬喪盡天良。

或謂:郭君造謠?《最高法院刑事判例卅年上字第一八三一號》:「認定犯罪事實應依證據,為刑事訴訟法所明定,故被告否認犯罪事實所持之辯解,縱屬不能成立,仍非有積極證據足以證明其犯罪行為,不能遽為有罪之認定。」司馬遷筆下的酷吏張湯,僅以大臣顏異嘴唇「動而未說」,認做批評朝廷的「腹誹」,處死。

今郭君截圖文字僅有「看到這(麼)多孩子,就這樣走」,網軍與院長,是開了「天眼」,腦補「特指某家醫院發生」、「意指四月五日起,有孩子逝世」諸多內容?如此不僅與刑事訴訟的「證據裁判主義」相左,更恐為封建復辟,人權倒退。

或問:法律如何定義「多數人」?《台灣屏東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一○六年度原簡字第一二五號》:「…又俗語稱三人成眾,係指三人已是多數,例如刑法之加重竊盜、強盜等罪均以結夥三人以上為要件,即認為三人已屬多數,法益侵害性更巨。」

郭君並未稱同家醫院孩童死傷甚巨,全台此波疫情死亡兒童若「超過三人」,在法律定義與約定俗成意義,即屬「多數人」,更何況新聞披露,此次疫情兒童腦炎比鄰近東亞人數多,公知事實,何來造謠?何故鎮壓揭穿國王新衣真相的「小孩」?

或問:郭君與轉述者是否散布「疫情不實訊息」而處罰?《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與《傳染病防治法》均提到散播「流行疫情」,不得有謠言或不實訊息等處罰規定;依《刑法》罪刑法定原則「無明文,無處罰」,不能擴張「流行疫情」文義,轉為「醫療資源不足」或「醫療人員辛勞抱怨」。退步言之:即使日後郭君舉證不足(假設語氣),無法詳列醫師與醫院,因前開法律明文與公眾知悉醫療能量滿載的事實,與前開證據法定原則,亦不能認定郭君與轉述者係造謠而處罰。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頭肉,台灣之子,一個都不能少!網軍都無子女嗎?蒼天在上,因果不空,史實為鑑!












倒果為因 蘇不懂言論自由界線


2022-05-30 05:21  聯合報/   林火旺/台大哲學系兼任教授(台北市)
行政院長蘇貞昌(中)出席全國文化會議前受訪,對郭彥均臉書分享內容表示「這種不實謠言內容相近類似,有很明顯的操作痕跡」,將加以究責、查辦。記者林俊良/攝影



以挑戰國民黨威權體制起家,以自由、民主、人權守護神自居的民進黨,現在正打臉自詡的「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

藝人郭彥均一句「很多孩子都走了」,遭到網軍出征,最後刪文道歉。如果行政院長蘇貞昌不加碼查辦,應該就不會衍生許多後續的紛擾;問題不是蘇貞昌不懂言論自由是基本自由之一,而是他不瞭解「言論自由」的適當界線在哪裡。

蘇貞昌指控這句話會造成社會恐慌,其實是倒果為因。如果現在的疫情不是那麼嚴重,如果孩子的重症、死亡案例不是在最近無日無之,這句話怎麼可能造成社會恐慌?

國民黨威權統治時期,主張「台獨」是死罪,民進黨以「言論自由」力抗當時的威權體制,勇氣可佩。以當時的法律,顛覆憲法體制的「台獨」主張如果是言論自由必須保障的,為何即使引發社會恐慌的「很多孩子都走了」不是言論自由?

十九世紀最重要的自由主義者、論證言論自由擲地有聲的英國哲學家約翰彌勒,在他的經典名著《論自由》第三章中提到,當言論發表的環境會使該言論成為有害行為的積極誘因時,言論才會喪失其自由。譬如:「玉米販賣商是造成窮人飢餓的元凶」這樣的言論,如果只是在媒體流傳,則不應該被干涉;但是在一群情緒激動的民眾,集合在玉米商家門前時,這種煽動暴力的言論才要受到懲罰。如果以彌勒的標準,在網路上出現「很多孩子都走了」,當然是言論自由,不應該被干涉。

廿世紀自由主義的巨擘、《正義論》作者羅爾斯,在他的《政治自由主義》一書第八講論述基本自由及其優先性時,透過對美國最高法院許多判例的分析和研究,他的論點是:即使宣揚顛覆政府的言論,也是人民政治言論自由的一部分,除非這樣的言論會造成「憲政危機」。「很多孩子都走了」這句話也許對執政者的威信會造成傷害,但社會上因這句話所產生的對話、爭辯持續產生,言論自由完全沒有受到任何威脅,何來憲政危機?

當然,民進黨政府可以不同意彌勒和羅爾斯的論點,但是請提出一個論證駁倒這兩位大師,給社會一個公道!










跨領域科研 搶救新冠兒童腦炎


2022-05-30 05:21  聯合報/   
金傳春/台大流病與預醫所兼任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顧問 
何宗憲/成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醫師
謝文儒/疾管署顧問、台北醫大醫學系微生物及免疫學科客座教授
游濟華/成大工程科學系助理教授
羅一鈞表示,今日2例兒童重症皆為腦炎個案,年齡分別為1歲女童及6歲男童,目前累計兒童重症來到22例,死亡則維持10例。記者楊雅棠/攝影



台灣兒童曾因夏季日本腦炎流行,民國 57 年(一九六八年)自衛生署長許子秋大力推動疫苗注射後,兒童已不再受其威脅。然而,民國 77 年(一九八八年)腸病毒七十一型導致兒童腦幹腦炎與肌躍型抽搐,再度引起全台家長恐慌。當時台大與國衛院、疾管署率先聯合研發,於醫院急診建立腸病毒症候群早期偵測,配合各地方衛生局與小兒/急診科醫護人員的衛生教育,在尚未有疫苗之前,也成功預防腸病毒的大流行;台灣醫/衛學界也發表在診斷、致病機轉、治療與強化偵測預防此流行病的一系列完整研究榮獲世界衛生組織邀請而制定腸病毒臨床處置指引」。

今年春季首位新冠兒童腦炎病例出現後,衛福部於五月廿一日趕緊召開臨床研討會,惜病例數仍持續增加,引發父母焦慮!其中,有一些病例出現異常高燒不退與心跳加速,讓人聯想是否可對住院兒童引用智慧型穿戴式裝置,協助監測體溫心跳,將數據即時上傳雲端,由醫學中心前驅測試妥後,再延展至區域/地區醫院與診所,增樣本數,以機器學習方法,尋找區辨病徵快速惡化與恢復者兩群人的「最早出現徵兆」之風險因子,哪些因素的影響最大,從而建立預測模型,並決定風險指標閾值。如同民國 92 年(二○○三年)台大醫院急診科建立風險分數,以及早發現高風險患者(一旦重症前驅症狀如持續嘔吐、抽搐等出現時,往往幾小時可能出現腦幹疝脫,甚至心跳、呼吸停止),即刻給予該病毒高抗體效價單株抗體等藥治療盡速阻擋病程惡化挽救寶貴生命

換言之,台灣的資訊科技,輔以臨床上不同發病日多項生物指標重複測量臨床病徵變化數據,即使樣本數小,也可以用病例對照流行病學研究(病例組與對照組為一比四),加上重複測量生物統計多變項分析,再串聯人工智慧模型的驗證,快速找出預測因子;同時明瞭不同年齡層的體溫增高攝氏一度的心跳變化實況與其他高相關性的病徵,藉由跨醫院的「中樞神經系統症候群主動偵測團隊研究,可協助家長盡早採最妥處置作法,搶在病程邁入惡化之「」,全力降低後遺症與致死率

除了上述「」發現高風險病例之外,也必須了解這些快速惡化腦炎患者病毒全蛋白基因序列有何通性,是否易感染中樞神經系統的細胞或腦中的吞噬細胞?還是何因素易引發快速發炎反應的細胞激素風暴?經由多項病原微生物的檢驗與病理檢查,以確切查出病因。科技部國家衛生研究院也應鼓勵國內研究單位研發對 Omicron 變異病毒的單株抗體,甚或開發降低發炎反應進程小分子藥物與適合嬰幼兒具長效免疫的新冠疫苗

綜言之,由探究兒童腦炎的最早症候群出發,串聯全病毒基因偵測與病毒免疫學研究,以挽救未來國家主人翁健康福祉志氣與跨領域防疫研究,如同我們在防治第七十一型腸病毒防控登革熱成功經驗,由科技研究結果奠基防疫政策,打贏 Omicron 疫仗。












總拉這群人 打那群人的閣揆


2022-05-30 05:21  聯合報/   鄧敏宏/社團講師(宜蘭市)
藝人郭彥均分享與友人的對話,提及「看到這(麼)多孩子 就這樣走」成為話題,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要究責、查辦,風暴越演越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藝人郭彥均在臉書發表「很多孩子走了」,遭行政院長蘇貞昌斥責為不實謠言,並說這樣的發言是對「醫護人員的不尊重」。聽聞蘇院長此言,赫然驚覺身為政府行政單位的最高領導人,面對民眾的質疑時,總是拉「這群人」,打「那群人」。

就在勞動節連假前,台鐵工會發起勞動節不加班運動,蘇院長說,「別和衣食父母作對」。看似輕描淡寫卻暗藏重重殺機,這句話等同將台鐵工會與用路人打成對立角色,幸而台鐵工會回應得宜,「勞動節不加班,是在幫衣食父母爭取安全。」而後,「」火車上路,「」旅人在冏途。

同樣是五月,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質疑與病毒共存防疫政策,出發點是政治考量,害怕疫情影響年底選情。蘇院長的回應是,「不會像中國大陸粗暴鎖國封城,台灣防疫成績舉世稱讚。」試圖引動「抗中」情緒,卻未面對決策過程多加說明。

拉「醫護人員」打擊民眾對政府應對疫情無力的不滿;拉「消費者」打壓台鐵員工;拉「中國」來當防疫決策問題的擋箭牌。團結人民永不被擊潰,獨裁是人民寵出來的。光在五月,行政院長種種「殺人誅心」的回應,在理性邏輯層面感性情感層面都讓人民難以接受。



蘇益仁/由清零到共存的新冠防疫問題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蘇益仁/由清零到共存的新冠防疫問題






蘇益仁/由清零到共存的新冠防疫問題


2022-05-30 05:23  聯合報/   蘇益仁(作者為南台科大教授、前疾管局局長)
受限疫情,我國嚴管邊境長達兩年多,指揮官陳時中說,將陸續放寬邊境政策,圖為桃園機場從日本入境旅客。記者季相儒/攝影


經歷了兩年半的邊境管制及清零的防疫政策後,台灣在四月初終於跨越了由清零到與病毒共存的新冠防疫鴻溝,進入減災與重症清零的新台灣模式。在經過一個多月來的驚濤駭浪後,目前已來到了每天八萬多例的高原期。

這一個由清零到共存或流感化的過程,其實是公衛專家預期的必經之路,因病毒確定短期內不像 SARS 會消失,只是大家在議論會有多少確診數、流行多久解封、重症及死亡多少,以及醫療承受的量能而已。

台灣在全球疫情重創後兩年多,雖然在去年五、六月曾有三級警戒的 Delta 疫情,造成八百多人死亡,但整體而言,維持境內清零的防疫模範生,理應吸取全球的經驗而在防疫上超前部署,包括疫苗及藥物的儲備、普篩演練,以及醫療分流與整備。

但很可惜地是,當 Omicron 疫情來襲時,仍造成防疫公衛體系及醫療的慌亂,其中尤以大量確診及接觸者的通報、隔離,及居家照護等法定程序對基層防疫的衝擊為最。

此次 Omicron 疫情在經過歐美及亞洲在今年初三個多月的累積經驗後,已瞭解到確診者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皆屬輕症,因此在防疫及醫療上應以輕症在家照護為原則輕重症分流策略應對。但很可惜地,卻發生快篩試劑嚴重不足保險給付湊上一腳,致使大量輕症病人湧入醫院急診處進行 PCR 檢驗,造成防疫第二層的醫療體系負荷爆量,繼而衍生出有床而醫護人力不足的窘境。

台灣新冠防疫的另一個問題,是指揮中心未掌握公衛防疫與醫療需求的不同標準,而將快篩陽必須再經 PCR 的驗證後才確診,確診後再經醫師診治才能給藥,並由家屬取藥,如此繁複的程序導致高齡者用藥的延遲,以致造成重症死亡與確診時間只有二至三天的憾事。

我個人在四月中即已發現上述三項防疫層面被大量輕症確診拖垮的問題,而提出新冠防疫應由第五類傳染病降級的建議,方能解除確診通報、隔離及醫療分流的問題,但至今並未被採納,而致憾事叢生,尤其以中央與地方在快篩陽確診及隔離溝通嚴重不良為最。

不過足堪慰藉的是抗病毒藥物在四月底五月初的到位及應用,雖然儲備量或有不足,但在五月五日起於長照機構院民快篩陽即給藥的決策令人激賞,大大減少了院民重症死亡的比率。

在遇到新冠此一百年大疫,科學界及政府都在滾動式學習及修正防疫政策,台灣在全球疫情重創下兩年多後才發生疫情,由於疫苗施打已兩劑八成及三劑六成以上,因此群體免疫或許可以比較早達成而在七、八月解封,是不幸中的大幸。此一由清零到共存的台灣新冠防疫過程,其間所發生的種種問題,都是像 SARS 一樣,希望能給後進防疫人員、學術界及社會大眾留下寶貴的經驗並強化防疫體系,則台灣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