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經濟/全面檢討前瞻 錢要花刀口上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初解「親中」魔咒
.聯合報黑白集.美國商會的棒喝
.經濟日報社論.全面檢討前瞻 錢要花刀口上








經濟/全面檢討前瞻 錢要花刀口上


2017-06-10 01:5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總統蔡英文昨天(9日)上午到台南白河水庫視察水庫淤積情況,蔡總統強調會用前瞻計畫最大經費來做治水方案。 記者劉學聖/攝影


最近連續幾次天災帶來不少問題,包括蘇花公路坍方和多處豪雨成災,再加上社會上建議調整前瞻計畫的聲音愈來愈多,我們認為應該趁著立法院進行臨時會前夕,再檢視一下前瞻計畫,就可以調整的項目再重新檢討,讓立法委員在進行前瞻計畫審查時參考,避免藍綠硬碰硬而耽擱議程。無論如何,政府的資源是有限的,在進行前瞻計畫這麼龐大的投資計畫時,一定要有更仔細的評估和討論,才能讓有限的資源帶給人民最大的福祉。
首先,在無人車科技和共享經濟愈來愈成熟的情況下,未來軌道需求勢必愈來愈小,因此前瞻計畫中占有4,200億支出的軌道建設應該全面重新調整。當然,這並不表示完全不需要軌道建設,而是必須先經過仔細評估,再決定那些軌道建設的必要性。重要的是,在評估過程中,一定要放棄先入為主及南北平衡等非經濟因素的考慮,而是把必要性及經濟效益當做最優先的考慮因素。
第二,在端午節假期出現蘇花公路坍方而導致大量旅客滯留花蓮與台東,突顯出蘇花公路的問題絕對不只是花東人的需求而已,而早就是全台灣人的交通需求與安全問題。因此,蘇花改後期工程的必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前瞻計畫應該優先考慮列入。
第三,前幾天北部地區出現極短期間的強降雨,立即造成各地嚴重積水,可知加強水環境建設的必要性也會遠高於軌道建設。在地球暖化日益嚴重,導致極端氣候不斷出現的情況下,未來再度出現短期強降雨及淹水的情況只會愈來愈嚴重。雖然這次前瞻計畫中也編列有2,500億關於水環境治理的支出,但是由於這次各地淹水嚴重,因此政府投入更多資源用在改善水環境與治理的經費上,相信國人應該都會同意這是具有前瞻性的作為。
第四,近年來企業界多次反應國內投資環境惡化,缺水、缺電、缺地、缺工與缺技術等五缺是問題所在其中又以土地取得困難最為嚴重。因此,我們認為在前瞻計畫中應該投入一些經費用在土地取得、變更和都更等事務上面。土地取得和土地變更主要在處理如何將都市周邊土地,做更有效的利用,而都更則是在協助都市內的土地有做更有效率的應用。但是,這些土地的相關事務由民間來做都相當困難,如果政府一方面以公權力出面協助,另一方面,又能提供經費上的協助,應該能加速解決企業面臨土地欠缺的問題。
第五,青年買不起房的問題。雖然政府計畫在八年內要提供總量達到20萬戶的青年住宅和社會住宅,但是以目前政府投入的資源來看,20萬戶的目標將是遙不可及。如果年輕人的居住問題無法解決,將影響年輕人的工作意願,也會影響年輕人的成家及育兒問題,進而使得人口問題更為惡化。因此,前瞻計畫中應該編列部分經費來興建青年和社會住宅,相信可以得到更多年輕人的支持畢竟前瞻計畫的經費主要是以舉債方式取得,而這些債務必須由現在的年輕人償還,因此多用在年輕人身上也是相當合理的
最後,我們要再次強調,無論最終選定的各項建設計畫為何,在做出決定之前,一定要先進行詳細的可行性評估,以確保每一項建設計畫都是可行的,包括自償率和具有足夠的經濟效益等,而且要能符合環評要件。另外,由於前瞻計畫的總支出金額非常龐大,政府相關部門也應該提供總體經濟效益評估,包括各種情境下的可能經濟效益,以確保這些重大經建計畫是有必要的,而且是具有足夠效益的,唯有經過充分的評估與說明,才能夠說服所有國人一致支持。

聯合/美國商會的棒喝


2017-06-10 02:4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北美國商會會長章錦華Albert Chang日前表示,蔡英文總統去年所提八十項建言沒有一項「已解決」。 記者曾吉松/攝影


蔡英文總統上任以來,美國商會發表兩次白皮書。第一份猶對「新政府、新契機」充滿期待,一年後卻具體指陳八十項建言全未解決,有如棒喝。落差之大,對蔡政府來說,真不知是何滋味。
蔡政府執政一年的效能與成果如何?執政黨的說法難逃擦脂抹粉之譏,在野黨的批評則被蔡政府認為失之偏頗,那麼,也許可以參考美商怎麼說。
觀察今年美國商會白皮書與台灣人民切身相關重點,一是建議台灣在含瘦肉精美豬進口議題讓步,以換取簽署台美貿易協定。這當然與美國利益密切相關。然而,總統府以「努力擴大台美互利雙贏」打高空、繼續拖,何嘗不是無能處理下的「但是又何奈」?
其次,美國商會批評「一例一休」會嚇跑國際人才,全球找不到其他國家實施,「連英文都不知道要怎麼翻」。行政院長林全的回應,卻是冒險修法會讓投資環境更惡化、穩健的施政者要多聽意見云云。一個政策搞到國內外皆怨氣衝天,還能如此淡定,也難怪遭批麻木。
最響的一記棒喝,就是美國商會直言不太相信「廢核+減碳」目標能實現。恰於此時,蔡政府決定讓核二廠一號機重啟運轉,又動用巨無霸級運輸機緊急運送發電機組設備來台,以解決缺電危機,更顯現其能源政策已瀕「吹破牛皮」臨界點。
面對美國商會的不耐與棒喝,如果蔡政府還只能以定義不同、盤點或已處理多少項目來回應,那就真的是「裝睡的政府永遠敲不醒」。

聯合/賴清德初解「親中」魔咒


2017-06-10 02:5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南市長賴清德認為「親中愛台」是以台灣為核心,向中國伸出友誼的雙手。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鄭維真/攝影


台南市長賴清德「親中愛台」,總統府聲明「看法一致」,各路諸侯紛紛跟進。親中、友中、和中、知中……,一時之間,「中國」儼然成為綠營新顯學。沒幾天,賴清德卻表示台獨立場不變,強調「親中愛台」是以台灣為核心,向中國伸出友誼的雙手,沒有髮夾彎問題。
從「台獨反中」到「親中愛台」,有人罵說謊,有人譏髮夾彎,也有人猜要選總統了。還有人說,喊台獨未必真台獨,只看政治形勢與政治利益的歸趨。但賴清德、蔡英文與綠營縣市長相繼表態,其實反映了台獨的二大迷思與一大趨勢,並凸顯了二個後遺症與一個兩岸關係的出路。
賴清德的「台灣獨立」加上「親中愛台」,在獨派看來,卻似全無矛盾違和之感。獨派大老辜寬敏曾說,兩岸既是互為鄰國的兄弟之邦,總不能打仗吧!而謝長廷和陳菊都曾告訴民眾、更想說服中共:國共有冤,民共無仇,應和平交流。甚至,當大陸民運人士王丹提到「台獨不願流血,那就是嘴炮」,還遭獨派反譏,「說台獨就要戰爭流血,這是很落伍的想法」。
迷思一,台獨還能兩岸交好。蔡英文總統力稱「維持現狀」,但不接受「九二共識」,都已讓兩岸關係從冷和走到冷對抗;賴清德口中的「台灣」和「中國」,怎麼聽都像「一邊一國」,中共會把台獨之手看作是「友誼的雙手」?不管台灣民眾怎麼想,去中國化,中共看來就是數典忘祖兄弟之邦,中共聽來根本是分裂國土;民共雖然沒有歷史冤仇,中共卻不敢背負歷史罪名;至於主張台灣人不是中國人,更是直接挑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迷思二,台獨不必戰爭流血。從「反分裂法」到「地動山搖」說,中共不斷強調,絕不容忍台獨。因此,台獨要不流血,只能一靠國際保證,二等中共垮台。但前者從美國助台自衛但不支持台獨,歐盟不再大力挺台加入WHA,日本也靠向一帶一路,可知一斑。至於後者,李登輝寄望中國崩解甚殷的「七塊論」沒能實現,台灣經歷WHA之役後,還要與中國「比誰氣長」?而就算大陸民主化,哪個領導人敢成為民族罪人?因此,王丹之說雖富爭議,卻戳破了台獨不願面對的真相。
然而,「親中愛台」確實有助於安撫中間選民,即使中共拒絕,還可以「反抗打壓」,操作民粹,收割選票。因此,選舉時喊台獨喊得像是「台灣第一勇」,當政後就會像陳水扁的名言,「辦不到就是辦不到」。台獨曾把民主當工具,選舉又把台獨當玩具。在現實的大趨勢裡,台獨既是工具也是玩具,選票才是目的,代價則是政治道德的淪喪,台灣社會的撕裂,以及兩岸民粹的對撞。
二個後遺症已經顯現。一方面,台獨想借殼上市,中華民國有被掏空之虞。另一方面,政治詭詞話術,不僅迷惑台灣人心,也讓中共莫辨虛實,兩岸互信更形脆弱。柯文哲說了「兩岸一家親」,再加「一個中國不是問題」,仍然不是台滬雙城論壇的絕對保證;吳敦義「原汁原味」的「一中各表」,也不確定能否打開國共關係的坦途。如果蔡英文的「維持現狀」和「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只被看作是「未完成的答卷」,賴清德的台獨要親中,自更難讓北京共同來面對「新問卷」。
如果只聽親中、友中、和中、知中之聲此起彼落,會以為馬英九還在執政但馬英九背負原罪,只敢講「和中」,卻不斷被民進黨罵為「親中賣台」或「傾中賣台」。然則,馬英九親中必賣台,賴清德親中必愛台,這是什麼神邏輯
但即使是選舉或執政需要,賴清德和蔡英文畢竟說出了兩岸關係的真實出路。親中愛台峰迴路轉,台獨實難奢望曲徑通幽。賴清德初解「親中」魔咒,原來「親中」未必賣台,從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大局出發,親中愛台,大家一起來!

聯合筆記/川普版「美國例外論」

.一場不需要的大選…英團結再受考驗
.「神力女超人」讓德國有苦也難言
.聯合筆記/川普版「美國例外論」
.熱情初心創未來 疼惜親緣無遺憾
.治水不能「永保安康」
.上路四年 會考走對了嗎
.會考放榜後 5B孩子邁向5A人生








聯合筆記/川普版「美國例外論」


2017-06-10 03:20 聯合報  賴昭穎


關心美國政治的人,應聽過「American Exceptionalism」這詞,中文譯法有「美國例外論」、「美國卓越主義」等,其內涵不外乎強調美國在世界上的獨特、優越性,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則以「讓美國再度偉大」口號,賦予「American Exceptionalism」新定義。
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利用其資源在全世界的政治、經濟和軍事領域主導建構聯盟與多邊機制,歷經冷戰到蘇聯解體,國際格局也從美蘇兩大集團「兩極對抗」走向美國獨霸的「一超多強」架構。如今,川普朝「向內看」的美國利益優先前進,對比倡議「中國夢」的習近平政權不斷擴張大陸在全球事務的政經影響力,全球權力版圖正挪移中。
歐巴馬當政八年間,大體上仍遵循「美國卓越主義」理念,但處理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敘利亞化武攻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抗「伊斯蘭國」興起等問題上失當,讓不少美國民眾留下「軟弱」印象,讓川普去年競選期間喊出「讓美國『再度』偉大」口號鼓動支持者,這句話讓不少人相信,川普可以找回美國說了算的光榮歲月。
只不過,川普定義的「偉大」是獨善其身,以「價格」取代「價值」。因此他撕毀「跨太平洋夥伴協定」、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重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當眾指責北約盟邦欠繳費用等舉動,逐步走下美國過去搭起的世界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透過推特治國。
川普以行動放棄遵循作為世界霸權應履行責任,盟邦也以行動因應這變局。德國總理梅克爾一席「我們可以信靠別人的時代,在相當程度上已經過去」,道出了未來可能的「新常態」。此外,加拿大宣布未來十年增加七成國防預算,不再仰美國鼻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態,有條件與大陸推動「一帶一路」進行合作;南韓宣布以環評為由,延緩薩德系統部署
凡此種種,反應各國面對川普新政,在考量國家利益下,必須要有彈性、務實的新思維與新做法。
一九四七年六月五日,時任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宣布歐洲復興計畫」(又稱「馬歇爾計畫」),透過經濟援助等方式幫助戰後歐洲重建七十年後,現任國務卿提勒森說,面對危及安全、團結與繁榮的新威脅,馬歇爾計畫讓人想起美歐合作的無限可能。
提勒森所言甚是,只不過川普統治下的美國,似乎和提倡「馬歇爾計畫」的美國背道而馳,也距離美國卓越主義愈來愈遠。

一場不需要的大選…英團結再受考驗


2017-06-10 03:28 聯合報  黃琛瑜/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

這次英國大選恐走向「僵局國會」,即沒有1黨能夠過半。屆時,英國將面臨第1個挑戰是試圖籌組政府。美聯社


英國國會大選,結果形成「僵局國會」,亦即無一政黨取得國會過半席次。
梅伊四月宣布提前舉行國會大選時,保守黨支持率大幅領先工黨約廿個百分點。值此政治情勢,國會提前大選,對保守黨顯得有利,並可藉機強化梅伊的民意基礎與領導地位,以利政府推動後續的脫歐談判與法案。
然而,競舉過程中,保守黨與工黨的差距逐漸縮小。
一方面,保守黨推出競選綱領後,民調不斷下滑。保守黨政策主張包括硬脫歐、限制移民、財政撙節、削減福利等,顯得強硬冰冷。特別是保守黨提出一系列緊縮福利政策,例如課徵老年照護費用的「失智稅」、限縮冬季燃料補助費、取消兒童免費午餐等,引發抨擊。「失智稅」政策雖提出修正,仍遭批評政策髮夾彎,民調下挫。
另一方面,工黨推出富含社會主義特色的政策,包括富人稅、大學免學費、幼兒教育補助、增加國定假日、提高最低工資、鐵路、郵政及能源產業國有化等。這些利多對選民較為討喜,工黨聲勢因而由低轉高。
選舉結果出爐後,保守黨雖然繼續成為國會第一大黨,但失去了原先享有的過半席次。工黨則較原先席次大增,情勢逆轉成保守黨慘贏及工黨大有斬獲。
梅伊原本可安坐首相大位至二○二○年,卻決定提前大選。大選結果證明,這場原本不必舉行的大選,成了一場不需要的選舉。
梅伊原本希望透過提前大選,形成強大穩定的政府,以利英國脫歐。但是,僵局國會為脫歐之路增添不利因素。梅伊宣布將與北愛民主統一黨組成聯合政府,脫歐政策上須與合作政黨凝聚共識及相互妥協。此外,保守黨與民主統一黨的加總席次,僅較國會過半席次多出數席,未來政府推動脫歐相關法案,仍需爭取其他政黨支持,方能通過。歐盟及廿七個會員國,已通過英國脫歐的協商談判綱領,展現團結態度;脫歐協商在即,英國政府卻陷入團結考驗。
英國素享「民主母國」美譽。然而,直接民主的脫歐公投,使英國陷入分歧和混亂。梅伊讓爭議未果的脫歐問題,回歸代議民主的國會大選,卻治絲益棼。
英國近年選舉頻仍,結果卻使人愈加失落、迷惘。特別是,去年英國脫歐公投,投射出許多選民對現狀的不滿,引發人民與政治建制間出現鴻溝的批評。
不過,人民與政治建制間的鴻溝,亦帶來反思及調整人民與政府距離的良機。
一方面,人民不應將政府想像為萬靈丹、救世主。另一方面,政府不必為了回應人民需求,做出超過其能力所及或陷入自我矛盾的承諾。一如此次英國大選,兩大政黨的極化發展,益加凸顯保守黨自由貿易與限制移民的右派矛盾,以及工黨增加福利與平衡預算的左派兩難。

「神力女超人」讓德國有苦也難言


2017-06-10 03:24 聯合報  楊宗鑫/公(台中市)

好萊塢電影「神力女超人」近日在台熱賣。 圖/華納兄弟提供


近日在台熱賣的好萊塢電影「神力女超人」,故事設定在一次大戰期間,並以德軍將領魯登道夫為片中大魔王
相較於過去架空歷史電影,這樣的設定可謂別出心裁。同樣作為超級英雄電影,漫威的「美國隊長」、福斯的「金鋼狼」、「萬磁王」等角色,都選擇在二次大戰時期登場,原因應係二戰交戰國之間,有強烈的正邪之分有關。
在電影設定中,「美國隊長」、「金鋼狼」都是美國軍人,「萬磁王」則是猶太集中營的倖存者。而站在對立面的反派角色,無論是曾實際存在的德軍,或虛構的「九頭蛇軍團」,均屬於戰爭罪行無法令人原諒的納粹德國
正因納粹德國至今仍被各國視為人類歷史中絕對的罪惡,將有關人物設定為電影反派,都不會有意見。然而,一次大戰的主因是新舊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爭奪,本質上並不存在客觀的誰是誰非,將一戰中的德軍及將領刻劃為反派,對當事人而言是不公平的面對國家歷史及足以視為民族英雄的重要將領遭電影醜化,德國為何能噤聲呢?
究其原因,應有兩點首先,德國自二戰以來對於戰爭罪行的態度。二戰結束後,德國領導人已不下數十次的公開道歉,甚至在猶太集中營舊址下跪。儘管這次電影並未以二戰為背景,無奈曾犯下的罪行畢竟太大,只能啞巴吃黃蓮;加上這類超級英雄電影,本就偏重於娛樂性質,毋須太過認真看待
至於第二個原因,則和魯登道夫這個角色有關。一戰後期,德皇威廉二世權力遭興登堡、魯登道夫等高級將領架空,而興登堡無論在實力或知名度上均高於魯登道夫一籌;既是架空歷史,為何不選擇以興登堡為大魔王?
原因或許在於,魯登道夫是支持納粹的儘管並未入黨,但許多評論者將魯登道夫視為納粹的催生者,甚至是第一個納粹」,把他設定為反派,德國自無力反駁。

熱情初心創未來 疼惜親緣無遺憾


2017-06-10 03:12 聯合報  陳長文/法學教授(台北市)


人生會有多次畢業,但大學特別重要。這一刻,將從校園、家庭邁向一個不盡公平、可能處處碰壁的現實社會。但這一刻,也是生命階段的總結與起點。
老子道德經說:「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人生路上,面對的挑戰與挫折,要維持「如初」心態,容易也不易。
一、如初,讓人「熱情」豐沛。不斷擴大「良知」,虛心學習「本事」,不被成見所限,能歸零看待人事物。
對親友、同事、甚至敵人,會選擇珍惜他好的部分,盡可能讓善緣惡緣歸於善了。就算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也能提升自我。
二、如初,是在人生的每個當下,都別忘了最重要的事,其中,最易忽略又難以彌補的,是親緣。
人最易忽略什麼?正如「樹欲靜風不止」箴言。今天,完成教養責任的父母,也當獲頒「榮譽畢業證書」;但父母對孩子的掛念,一輩子都畢不了業。你們接著探索,極易忽略長輩,成家立業長輩也總體貼說「忙就別回來了」;其實他們很需要你們,也是最了解你們的智者,別錯過這門人生課。
日後你們將會明白,有長輩能照顧、陪伴,是恩賜;今天多些「陪伴」,日後就少些「如果」,年老就少些「遺憾」。
三、如初,讓你們不斷發掘生命本質,以此迎接時代挑戰。
人工智能AI的發展,引發對人類本質與未來的憂慮。一般預測,十年內許多專業將被AI取代,許多人擔心職場面臨大變。
這項挑戰,超越既有的生命認知經驗,該如何面對?
AI以邏輯精準運作,但卻也因為沒有熱情與愛,運算再多的「知識」,也無法達到「智慧」境界。
人類呢?我們無法精準定義生命,但能盡可能去體會。現實中,你們會厭倦、會挫敗、會受傷、會消磨意志、會為了一些信念去做不合利益的事…但每次摔倒了,還願意記取教訓,一如既往向前邁步。
我相信這項挑戰的答案,等在你們以初心所開創的未來。但記住,這一路上,別因為家人守護與包容,就把他們視之理所當然。

治水不能「永保安康」


2017-06-10 03:09 聯合報  張炎銘/退休人員(台中市)


一場超強梅雨,造成各地水患。有說要建「海綿城市」、逕流管制;有說要「韌性城市」、不怕水淹;有說要應用「物聯網、大數據」,才真前瞻。若人民觀念不清楚,一點積淹水都受不了,再多的治水經費也不夠。
治水理論很簡單,「蓄、分、導、束、避」五法而已。用水庫、埤塘、滯洪池蓄洪;用疏洪道、分洪道分洪;用疏濬、截彎取直、拓寬河寬來導洪;用堤防、護岸、丁壩束洪;用土地管制、洪水預警報來避洪。「海綿城市」的發展,只是利用「蓄」的方法大家津津樂道的大禹治水,也只是「導」的實踐。理論易懂,但要龐大土地與經費,又牽扯民眾權益,才是困難之處。
任何水利建設,考慮經費與風險,都有一定設計標準,不可能永保安康。
「不淹水」的「不」,若解釋為「以後絕不」(Never),則任何治水都無法令人滿意;但這個「不」,若是說「不像以前」(Not the same as before),則任何防洪設施都有其效果。
以專業眼光言,治水工程做不做,不會管縣市長是誰,只問益本比夠不夠,要做也一定排定優先順序,將錢用在益本比最高的刀口上。但是,若政治力介入,優先的可能是嗓門大、力氣強、手臂粗的。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生活的地方不淹水,但那種期望是要花大錢,也還是有風險的。還是請信賴專家依據水文分析結果,參考淹水紀錄,衡酌各地發展情形,研擬出各種綜合治水的方案,一定可降低淹水損失與風險

上路四年 會考走對了嗎


2017-06-10 03:03 聯合報  王延煌/高中校長(南投市)


國中會考九日公布成績,在關注分數等級及落點分析之餘,會考實施四年,應否討論更符合教育理念的設計;畢竟,如果只剩升學應用,恐違設計原意,也和外界期待有落差。
首先,分數等級的合理性分成三等級、四標示,本意是減輕升學壓力,避免分分計較。多年下來,造成精熟的學生題題計較壓力大、基礎學生能力表現落差大、待加強的學生挫折感大。
從學習心理學觀,前段學生是學習無快感、中段學生是學習無力感、後段學生則是習得無助感。要改善這種現象,唯有重新檢視計分方式,讓孩子都能找回學習成就感。
其次,試題內涵的引導性。基測與會考題目大概是各種升學考試命題最嚴謹、試題爭議最少的考試,因此它的難易度、鑑別度與題型就成為關鍵因素。今年度的試題特色,已嘗試提出對新課綱素養導向的思考,這值得肯定。
教育部一再宣導何謂素養、何謂素養導向教學、何謂素養試題,此次會考的部分試題做了一次具體示範,相信將引導教學走向,其效果遠比單純演示、宣導、觀摩等方式有效。
最後,實施方式的多元性。由於會考成績仍是升學最大變因,為維持它的公平公正,無法回歸國中端以教學評量的方式實施,這項考試始終是教學現場的壓力源。
十二年國教課綱強調的是終身學習,各地區的教育也有其特殊性,目前一次性集中式的大會考,應思考朝向多元多次、零存整付的方式辦理。

會考放榜後 5B孩子邁向5A人生


2017-06-10 03:02 聯合報  李枝桃/資深教育工作者


會考完,幾個孩子傳簡訊給我,有的興奮地告訴我考出好成績,我恭喜他,並提醒他未來持續努力才是最重要的;有的難過地說,想太多考砸了,我也恭喜他,及早知道挫敗滋味,同時能早點了解人生努力到最後不一定會有好成績的事實。不過,最後我都強調,此際的成績不代表未來,耽溺於眼前好壞是無意義的。
昨天傍晚一群三年級孩子出現在我家,他們拿出畢業紀念冊請我簽名,還帶來他們烘焙的麵包;我驕傲的看著他們,雖然我只帶他們一年即退休,但他們堅持我是他們的校長媽咪,平日即會往我家跑,與我聊他們的生活和志向。
在簽名時,LINE的叮咚聲不絕於耳,他們問我怎麼回事?我說一些老同事或老朋友說,今年三年級學生成績算我的,LINE給我恭喜。一個孩子問,我們學校考得怎樣?我告訴他5A的有一百多人,他訝異的說「我們都不知道呀!」 轉而黯然地說「校長媽咪,我只有考5B。」
「你不需要知道他們考得怎樣,對你有意義的是:你知道在基礎教育上,自己學習的程度,並思考將來需要補足哪些能力。」 孩子聽了頻點頭。
我繼續問他們想讀的科系及未來目標,他們的小臉像太陽般發亮,一個個說著理想,並談到要就讀學校有那些優點。有一個說,他選讀的學校有海外實習機會;有一個不但談學校教學特色,甚至還談到他未來校長,是個關心學生的校長,說完還補充說:「就跟校長媽咪您一樣!」他一說完,大家就開始揶揄他會拍馬屁,客廳霎時充滿笑聲。
「瞧!你們已能規劃未來,並先行認識未來環境,知道自己在其中該如何掌握機會,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隨波逐流,只為了光環而讀,或為了他人而讀,那終究會失去努力的動力,雖然你們考了B,但不代表你們不可以擁有A+的人生。」他們睜大眼睛認真地聽我分析一些人成功的條件,個個臉上浮現信心與希望的堅定表情。
「校長媽咪,將來我們不論從事哪個行業,就是要做到您說的『專業』,是吧?」他說出我以前勉勵的話,我感動的直點頭。
一個寶貝看到我興味盎然地看著他們,問我:「校長媽咪,你對我們很好耶!但我們很對不起您,沒有考到A呀!」
我噗哧一笑說:「你們都是我心目中5A寶貝。」
在昏黃夜色中,看著他們離去身影,我想到會考放榜,可能幾家歡樂幾家愁,多希望在關注5A學生人數之餘,大家能多關心非5A的孩子,家長能抱抱沒考好的孩子,讓他知道他的能力不是用那分數來認定,讓他知道持續努力,他便可能有5A的能力,更要讓他知道人生每一階段的成功或挫敗,都只是一個讓自己更謙卑或更努力的提點罷了,努力繼續前行才是重要的。
我衷心希望呀!

周行一/以夢想準備未來

.周行一/以夢想準備未來
.薛承泰/人民的名義在台灣嗎?
.王文華/我赴了一場「武林大會」
.嚴震生/政大九十,大政三十?
.高朗/川普領導危機 衝擊全球治理
.洪蘭/放下──飛往快樂的翅膀
.王健壯/最努力的總統就該到國會去







周行一/以夢想準備未來


2017-06-10 02:35 聯合報  周行一


我常問學生:「畢業後要做什麼?」得到的答案通常是:「還不知道!」「還在想!」「想要選擇某種職業。」偶而學生會提到對某些方向很有興趣,但是幾乎沒有人談夢想。我常想,如果跟學生繼續聊下去,就算他們當時沒有清晰的夢想,卻可以被導引去思考這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年輕人聊職涯未來時,談的多半是職業、工作、賺錢,這種思考方式頗為危險,在未來難以捉摸的時代裡,會有許多人非預警地失去工作,而且沒有能力轉換技能去找到另外一個工作,較幸運者必須接受一個所得更低的工作,這將是貧富差距更形擴大的最重要原因,技能高的人是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得到很高的所得,而技能平常的人所得不高,或者隨時可被取代。
我們現在所熟悉的行業將來不是會消失,就是工作內涵會有極大的差異。幾個職業圍棋士集體打不過一台電腦,表示將來想做職業棋士的人一定會減少;當虛擬與擴充實境技術可以讓人們擬真地浸淫在文物裡時,博物館的導覽員恐怕很快會沒工作了;隨著翻譯軟體逐漸愈來愈精準,翻譯者必須能利用軟體做初步的翻譯,再以自己的能力彌補軟體的不足。這些趨勢正在社會所有角落內發生,無一倖免。
世界已經變化到完全無法預測,常聽人講的:「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不確定!」已經是常態,什麼樣的人才能在這種完全無法掌握的未來裡活得好呢?只有能夠持續進步,不停適應的人方能處變不驚,但是什麼樣的人會有這種持續進步的動力,不停適應的耐力呢?有夢想可以去追求的人比較有可能
如果夢想是只想要有一個工作,得到之後就失去了目標;如果有了工作之後想要升遷,升官後可能發現公司快不見了;如果還認為服公職是有保障的,你已經與社會現實脫節了!以職涯發展為夢想會給我們進步的動力,但適應力可能有限,我們會以自己認知的工作需要思考未來,例如想當老師的人,會去選修考教師證所必須修的課程,不太會去思考做老師以外所需要的學習,未來當環境變化時會不知所措。
所以工作或職業不是理想的夢想,必須有更高層次的抱負,思緒才能跳脫出工作或職業的框架,很自然地關注外在環境的變化,我們不僅學習在原有的工作範圍內生存,也學習到超出現在所需的技能,增加了應變力,當環境改變時,適應力比別人強。
有夢想才會有熱情,激發不斷學習的動力,這種自發的,永不止息的學習慾望,才是人們生存發展的最重要能力。古人說:「豫則立」,在一個充滿未知的時代裡,有熱情不斷成長的人,才是真正為未來準備的人。
如果有一個老師的夢想是要不斷培育對世界有貢獻的下一代,她一定會不停思考巨變社會中的學生將來如何發展,持續追求新知會是她的日常生活習慣,經常調整教材、教法會是家常便飯;如果夢想只是做老師這個工作,一開始還有工作的熱誠,久而久之教書只是一件工作而已。
你現在也許還沒找到夢想,沒有關係,尋找的過程已經在心中燃起了熱情的火種,當夢想漸漸成型時時,火種會變成熊熊的火焰,就像熱氣球一樣,驅使自己不斷提升,照亮別人。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