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4日 星期四

經濟/大陸房市低迷 拖累經濟成長

.聯合報社論..看韓國如何度過交接空窗期
.聯合報黑白集.不投票、投廢票、分裂投票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房市低迷 拖累經濟成長




經濟/大陸房市低迷 拖累經濟成長


2016-01-14 02: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化解房地產庫存」是大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列入未來一年主要任務之一。中央將透過幫助農村居民在城市定居置業、鼓勵房地產開發商降低房價等方式,以去化庫存,其中,促進農民購房是政策的重點。這些新的工作安排,能否引導大陸房地產業擺脫近年來的陰霾,再創榮景,挑戰很大。
近年來,大陸房地產業已經不再是經濟成長的引擎,最主要的原因是前期過度投資導致大量庫存,需要長時間消化。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指出,目前大陸商品住房總庫存面積高達21億平方米,換算後約當2,300萬套房,若將已批地未建,以及正在興建尚未公開銷售的房產併入計算,則房地產的庫存量更龐大,尤其在三、四線城市,房地產供過於求問題更為嚴重。
大量的房地產庫存造成企業龐大財務負擔,獲利銳減,因而新的投資大幅縮減。大陸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前十個月累計,房屋新開工面積、竣工面積、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土地成交價款等四項指標,同時呈現負成長,這是過去從未發生過的現象。影響所及不只房地產業,60多個上下游關聯產業同受池魚之殃,進一步拖累經濟成長動能,近期大陸經濟持續下滑,其來有自。
房地產與上下游關聯產業對整體經濟的貢獻率至少在30%以上,在當前大陸經濟欲振乏力下,房地產業被寄望成為「穩增長」的重要支柱,尤其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落實房地產業轉型升級,滿足百姓的住房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事項,因此,化解庫存促使房地產復甦實已刻不容緩,將「化解房地產庫存」列入今年重要的經濟工作任務,可見大陸高層的政策決心。
其實,大陸自2014年中開始即陸續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穩定房市,不過刺激效果不如預期。大陸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70個大中城市平均房價,10月出現14個月來首次年度成長,11月房價上漲城市數繼續增加,且漲幅也有所擴大;問題是,復甦的力道微弱,且集中在一級城市,三、四線城市仍然低迷。
房地產去庫存要有成效,必須從控制供給量和增加需求量雙管齊下。就供給面而言,必須從減少或控制土地供給著手。不過,由於土地買賣攸關地方財源,限制地方政府買賣土地,違背地方利益動機,甚至可能因而導致地方財政陷入困境,難獲認同。近年來,房地產業嚴重衰退,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和房地產相關稅收大幅減少,已對不少地方的財政造成沉重打擊,因此,進一步限縮地方土地供應的空間很有限。
其次,目前大陸房地產市場出現結構性失衡,過剩與短缺並存的現象。低迷不振的大陸房市,近期在部分城市雖有反彈跡象,但專家指出,一線城市的房市復甦只是透支了市場的需求,續航力動能仍不足;三、四線城市庫存量則非常龐大,去化需要一段時間,短則兩三年,部分城市或需要十年。
寄望透過農民市民化化解房地產庫存,其實也很難心想事成,問題在於農民購買力低,難以支撐偏高的房價,除非有其他配套政策支援。三、四線城市的地方財政大都捉襟見肘,要做到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以及推動農民購置房產,談何容易,因為其背後不僅涉及對購房者提供補貼,還涉及就業和公共服務的提供,沒有強有力的財政作後盾,恐難收到顯著效果。
總之,大陸房市累積龐大的庫存量已冰凍三尺,去庫存的任務勢必是一個長期過程,任重而道遠。今年大陸房地產市場景氣,目前一、二線城市和三、線城市迥然不同的表現或將持續,但整體而言房地產市場將維持低迷的局勢,房市不景氣還有可能進一步拖累經濟成長。

聯合/不投票、投廢票、分裂投票


2016-01-14 02: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後天投票。不投票、投廢票及分裂投票之說甚為流行。
不投票將影響投票率,其結果對藍營的影響可能較綠營大。例如,前年底九合一選舉投票率僅六十七%,藍營投票率低,導致了一面倒的局勢。因為,有些勝負僅幾百票、幾千票或萬餘票,只要增添幾個百分點的投票率,即可能天地翻轉。
各項觀察顯示,這次大選的投票率可能偏低(二○一二年大選為七十四%),且藍營不投票的情況較甚,台商僑民返鄉投票的人數亦降低。倘係如此,投票率低可能利於綠營;其結果不但攸關勝負,且將拉高綠營的得票百分比。這將影響對於選情及民意的解讀。
再談投廢票。二○○四年發生兩顆子彈事件,當年陳呂配勝連宋配僅二萬八千餘票(後來驗票又縮小差距),而當年的廢票為三十三萬餘張。因此可以解讀為,當年真正決定大選勝負者其實是三十三萬餘廢票,足見廢票之影響。
但投廢票至少能反映在投票率上,不會因投票率降低,而扭曲了勝負得票的比率。在今年的情況,藍營若不投票,將拉高蔡英文的得票率。
小黨紛起,使分裂投票受到關注。綠營的焦點在時代力量。蔡英文原宣稱「不會全碗捧去」,歡迎「進步的力量」;但這幾天又急喊「集中政黨票/支持民進黨/勿投給小黨」,可謂自我矛盾。藍營的焦點則在新黨及親民黨。朱立倫公開說「橘子綠了」,指親民黨在過去四年在立院三百多次都成了「親民進黨」,擺明了要切割。另王金平因素使新黨拉票的效應能放大至何種程度,可待觀察。
後天投票。你不投票,別人會投;你不決定自己的政治前途,就會被別人決定。民主即使是「自作自受」,也勝過「人作我受」。投票去吧!

聯合/看韓國如何度過交接空窗期


2016-01-14 02: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灣政治如同一面哈哈鏡,由於意識形態的嚴重對立,各項制度或政策的推行往往被扭曲為政治操作,任何善意的發想也常被解讀為政治陰謀。這種現象,無論哪個政黨執政皆然。最近藍營提議,選後若政黨輪替,應由國會多數黨組閣,以減少政權交接過程近四個月的空轉;綠營卻出人意表地拒絕接受,認為這是對手的政治操作。如果不願見國家空轉虛耗,朝野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交接空窗期的問題,並不是無病呻吟。開年以來,國際經濟情勢一片驚濤駭浪,中國大陸股市暴跌,拖累全球復甦希望;加上中東形勢惡化,在在增添了外在客觀環境的動盪因素。在內部主觀環境上,台灣產業和投資受政治影響已出現停滯現象,去年經濟成長連「保一」的目標都無法達成,而出口更創下連「十一黑」的慘澹紀錄。在內外不利因素的夾擊下,選後長達四個月的政權空窗期,台灣恐怕沒有本錢在那裡空等虛度,而絲毫不作任何準備。
觀察鄰近國家的作法,韓國模式或許可供參考。韓國和台灣一樣是總統制的國家,在總統選舉後到正式就職期間,也有將近三個月的政治空窗期(十二月中旬選舉,隔年二月下旬就職)。對此空窗期,韓國政府卻立下不少慣例和規範以資遵循,台灣不妨參考。
首先,是任期即屆的總統會依例邀請新任總統會晤,就重大政策或彼此關切事項進行溝通,以求國家政策能有效延續。韓國政治人物固然性格強悍,但不論選舉期間如何彼此攻訐,及至選舉過後,朝野必定放下成見,一致對外。也因此,形成在任總統邀新任總統到青瓦台聚餐會面的慣例,得以就當前重大議題進行研商。
例如,二○○七年大選後不到一個星期,前總統盧武鉉便邀請總統當選人李明博到總統府晚餐,就「美韓自由貿易協定」等議題進行溝通。在選舉期間,儘管李明博對盧武鉉政府急於和美方簽署FTA,卻忽視國內弱勢團體的作法相當不滿,但兩人會晤時,李明博卻不吝於讚許盧武鉉政府在談判過程中的作法,同意要求自己黨內議員積極說服農民,以合作促成在就職前通過美韓自由貿易協定。會晤中,盧武鉉也對於自己任內所造成的高房價及高學費問題表示抱歉,並希望李明博上任後能夠對這兩項議題多盡點心力。韓國的朝野和解,於此可見一斑。
其次,是成立「總統職務移交委員會」,由八到十名委員組成,秉持低調精簡原則,同時,嚴格禁止這些委員利用職務所知的工作機密,做其他與交接無關的事。移交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要確保新政府在就任前能正確掌握及判斷各部門的接管業務,以便新總統就任後能迅速進入執政軌道。
比方說,朴槿惠當選總統後,便由中立人士金容俊(韓國大法官)擔任「總統職務移交委員會」委員長,依照相關法律,了解政府組織、功能及預算現狀,並為制定新政府政策基調等做準備,以期順利推進總統職務交接工作。如此,才能維持國政運作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由韓國模式可以看出,韓國在近三個月的政治空窗期中,一方面以法制化的機構「總統職務移交委員會」來處理政治職務的交接,另一方面則是朝野拋棄政黨歧見,致力謀求共識,以追求國民和國家的利益。
反觀台灣,雖歷經兩次政黨輪替,卻迄未制訂一套政權移交的法令。儘管國、民兩黨均曾提出過制訂《總統職務交接條例》之議,卻不斷遭到彼此杯葛。癥結就在,沒有一個政黨將此事當成國家制度化問題認真對待,也因此一直延宕至今。事實上,當政黨輪替逐漸成為常態,如何避免國家在交接過程淪於空轉或陷入混亂,台灣能不認真思考建立可行的機制與理性的政治文化嗎?
人們常問:韓國能,台灣為何不能?從如何度過選後四個月的政治空窗期來看,我們也要問:韓國能拋棄政黨成見一致對外,台灣為何不能?四個月不算短,面對劇變的世界,台灣有多少時間可以蹉跎?

聯合筆記/Hello,瘦版的愛黛兒

.蔡若當選…兩岸爭議多 國際媒體有得忙!
.老市長選前寄語 黃大洲:勿為激情所迷
.失言風波/柯P又失言 寵壞的小孩…
.失言風波/平民哈拉俗語 市長不行
.廣設大學附中 再創另類奇蹟?
.身分證整合健保卡 換補更簡化
.伊斯坦堡恐攻 政府更須掌控國際情勢
.聯合筆記/Hello,瘦版的愛黛兒
.撞人後 97歲老公封車





聯合筆記/Hello,瘦版的愛黛兒


2016-01-14 02:00 聯合報 梁玉芳



專輯熱賣到曾登上金氏世界紀錄的愛黛兒終於推出第三張專輯「25」了。
和之前「19」、「21」一樣,「前男友」依舊是她的創作來源。從心碎到釋懷,聽歌像是看分手電影、學情傷療癒。
專輯名稱的數字,標記她創作的年歲;這次她復出前甩掉的體重數字也同樣受到矚目,競相猜測在「25」公斤以上。
世界再度為她的音樂作品瘋狂。但是,有人不開心。
一位體重稍有噸位的女朋友哀嚎:「連愛黛兒都減肥了,我們胖子界還有什麼精神領袖?以後誰還能為我們胖女人說話?」這倒是,我深深理解她的失落。
愛黛兒大概是世界演藝市場裡,又胖又超級成功的女性異數:兩三年內集葛萊美獎、金球獎、奧斯卡獎於一身,長踞暢銷排行榜。
她不走胖女孩在演藝圈的老路:靠胖胖身材,演些插科打諢、貪吃、邋遢的邊緣配角;而是一板正經地對著麥克風唱歌。當她站上倫敦皇家愛伯特演奏廳,光束中只有鋼琴和她的聲音、唱到動情處忍不住舉起的胖胖雙臂,卻足以讓世界落淚。
她的身材,一直是她才華的陰影。動人的嗓音,寫入心坎的旋律及歌詞,都未能讓她的體重免於逃過檢視。曾經體重破百,遭時尚教主拉格斐嘲笑,「聲如天籟,就是胖」;每次接受媒體訪問,總要面對「身材羞辱(body shaming)」的拷問。但愛黛兒總是堅定地反擊,她寧可胖卻能唱出天籟,也不要身材削瘦卻做爛音樂。她曾豪氣地說:「我的人生目標就是永遠不要成為瘦子。」
但是,三年不見,復出的愛黛兒還是減肥了。果然,輕盈的身材成為焦點,一片讚美驚嘆聲,媒體狂追「愛黛兒的減重秘訣」、「她怎麼辦到的?」幾乎和主打歌「Hello」一樣走紅。
愛黛兒解釋,她減重和「想穿上零號尺碼」無關;而是為了健康。她戒菸戒酒菸糖,上健身房,她期待嗓子永遠巔峰狀態。
愛黛兒曾鼓舞世界多少胖妹,被眾多大尺寸女孩奉為「肥胖驕傲」的精神象徵。愛黛兒自知這點,「有時我很好奇,如果我不是胖子的話,我還會這麼成功嗎?我想我的不完美,提醒了每個人看見真正的自己。」
是的,愛黛兒變瘦了,但是請別苛責她「背叛」胖女孩們的期待。如她所說,「我的身體只關我自己的事」。
社會要求美的單一標準,力量何其強大。女藝人在酸味見長的網路世界裡,是見不得長出一兩贅肉、微壯雙臂或笑出雙下巴的。網站推出「哪個藝人胖得最令你吃驚?」票選;用紅線圈出女星長肉部位;天后阿妹在跨年晚會賣力演出,還被質疑電視台動手腳將畫面拉長,好讓阿妹顯瘦。
這是個「用眼睛看音樂」的社會。觀眾要求女藝人永遠纖瘦,腰細、腿瘦,胸部還不能縮水—這還讓不讓人吃飯啊?
不論如何,胖了,瘦了,女歌手的身材評論依舊是音樂之外,揮之不去的噪音。




蔡若當選…兩岸爭議多 國際媒體有得忙!


2016-01-14 02:00 聯合報 黃樸/文字工作者(台中市)



本期的「經濟學人」雜誌對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作了一篇報導,國內媒體都有介紹。有意思的是,各家都把重點放在看好當選的一面。細看原文的話,作者對當選之後的情勢並不樂觀,特別是其中一句「不管蔡女士的用心如何,很多地方可能會出錯(A lot could go wrong.)。」指的是民進黨內激進派可能推動獨立。媒體只說她「未來若執政,也將面臨兩岸問題。」語氣就緩和許多了(誰當選無此問題?)。
如果蔡英文真的當選的話,激進派的支持絕對是關鍵。然而,它的主要成員不是來自黨內而是黨外,尤其是初獲選舉權的年輕人。馬總統主張一個中國,他們的人數在這八年來卻突飛猛進,這看似弔詭,其實不然。經濟政策無法滿足人心是原因,但是癥結尤其出在馬政府忽略了主導意識形態的重要性,以致年輕人被台獨派的歷史意識牽著鼻子走。持平以論,馬總統個人確實不遺餘力地利用各種機會闡明中國近代史與台灣的關係,諸如八二三與八年抗戰。遺憾的是,隨著支持度的持續低落,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這些年來,台灣史觀在台獨政治人物、媒體與歷史等領域學者的聯合操弄下出現嚴重的親日走勢。他們說法是:中國人從來不曾給過台灣人什麼好處,我們應該感謝的是日本人的統治。這種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式的歷史觀在全世界恐怕絕無僅有,在台灣卻大行其道。
如果能夠及早注意的話,馬政府就會知道把史學界的研究方向導入正軌的重要性。這點不容易做,尤其在民主社會。只要有心,開花結果仍有希望,畢竟它掌握一定資源。理論上,馬政府也可以推動「日據時期博物館」的設立,讓諸如慰安婦的真相呈現在國人面前,這樣的說服力絕對遠大於空洞的「課綱微調」。日本政府在日前公開表示無意就慰安婦問題依照南韓模式與台灣進行協議,我們竟然幾乎毫無反應,可見親日(或媚日)的現象有多嚴重了!
台獨、仇中與親日是三位一體的意識形態,缺一不可。一旦蔡英文當選之後,鐵三角的走勢必將愈演愈烈。對國民黨來說,除非拋棄一中的歷史遺產,否則重新執政將難上加難。然而,對蔡英文而言,這些「初生之犢」的傾向既然如此強烈,她就不可能在就任之後「維持兩岸現狀」。真正令人憂心的是,北京或許會因此放棄和平推展兩岸關係的念頭。「經濟學人」指出中國軍方的強硬派一直認為對台灣過度忍耐,習近平可能難擋壓力。
「傾向台獨的蔡英文當選總統的話,台灣將重回國際的鎂光燈焦點。」這是「學人」文章的副標題,國內媒體只是照翻而已。對照前述的內容,它的言下之意其實是:兩岸爭議不斷,國際媒體當然就有得忙了!

老市長選前寄語 黃大洲:勿為激情所迷


2016-01-14 02:00 聯合報 黃大洲/台北市前市長(台北市)


前台北市長黃大洲。 聯合報資料照片

周六是總統與立委選舉的日子,此乃台灣追求民主,建立自由民主政治制度的驕傲,因為不是所有國家的人民皆享有依據自由意志投票選舉的權利。以一個曾經參選與助選的過來人身分,容我向所有候選人及助選員在選舉過程中,為建立成熟民主制度所付出之努力,表示敬意與肯定,並提出一些建議就教讀者。
儘管台灣選舉制度已有相當的歷史,然若細加觀察,仍有許多尚待改進之處。從選民的反應來看,此次選舉似乎較為冷漠,但從另一個角度思考,未嘗不是選民民主素養日臻成熟,冷靜理性的表現。
儘管如此,還是要善意向選民呼籲,勿為激情所迷,勿為無謂煽情所惑,也勿為虛構的謠言所騙,更勿為金錢所買,務必冷靜思考、理性分析、客觀判斷。秉持禮運大同篇所揭示的「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的理念,為台灣選出賢能之士。唯有如此,始能吏治清明、國泰民安。
選前競爭激烈,難免情急出現不擇手段的小動作。寄望候選人務必信守公正、公平、公開、不欺、不詐、不耍、不騙的奧林匹克精神,提升台灣選舉格調,深化民主制度的真諦,以期樹立優良典範。畢竟選舉是一時的,優良選風的建立才是可貴。
引領企盼的選舉結果,不日之後即將揭曉,當選人除應具備上述無私精神,信守承諾外,亦應具備前瞻且整體的宏觀治國願景與強烈使命感,輔以熱情來施政,才能落實政見,避免淪為說一套做一套的政治空話。無論誰當選,距離就任時間尚有四個月之久,務必把握時間,研議具體施行細節,讓選前政見能迅速有效落實執行,以嘉惠人民。
能源、教育、環保、社福、長照、兩岸、經濟、外交等問題,皆有迫切謀求解決的必要性。抽象性的論述並不難,具體實踐落實,讓人民有感,才是政治人物應該劍及履及的要務。回顧過去的政治文化,口水多汗水少,作秀多做事少,作秀文化應大幅減少,建立以人民福祉為先的有感行政文化,這種實事求是的執行文化,方為今日應有的為政之道。

林中斌/人類未來的曙光

.林中斌/人類未來的曙光
.馬凱/置之死地而後生─房市與人民幣止跌之道
.葉銀華/大陸金融已經大到很難掌控
.王正方/走了一位心無罣礙的苦行僧
.薛承泰/「居住不不正義」
.周行一/把「魚」變成「釣竿」
.嚴震生/蔡英文在選前應釐清的兩三件事






林中斌/人類未來的曙光


2016-01-14 02:01 聯合報 林中斌(前華府喬治大學外交學院講座教授,曾任國防部副部長)




請問:過去廿年,全世界極端貧窮的人口,有無增減?
三分之二的美國人認為增加一倍,廿九趴認為沒有變。
其實,這九十五趴的美國人都錯了!世界極端貧窮人口自一九九三年以來下跌一半,從卅五趴降到十四趴。
為何大多數人錯得如此離譜?因為「記者有點像嗜血的禿鷹,專好戰爭、醜聞和災難。」《紐約時報》名記者的紀思道(Nicholas Kristof)去年十月一日如此評論。何況,趨勢的真相需要整體統計和長期跟蹤,只有學者才看得到。
美國喬治城大學教授Steven Radelet去年十一月出版新書《大上揚》(The Great Surge)。他說:人類貧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下降。
拉開鏡頭,遠眺更寬廣的圖像:我們活在人類歷史的轉捩點上,不只貧窮問題,希望的曙光已在天邊升起。何以見得?
一、貧窮下降。雖然富有國家如美國,貧富不均嚴重。但是從全球整體看,貧窮國家人口更多,伴隨了教育的普及,經濟快速成長。十七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人權鬥士Malala Yousafzai是全世界最有名的女少年,教育良好頭腦聰穎。而她的母親目不識丁。
二、人口危機消除。一九六八年Paul Ehrlich的暢銷書Population Bomb,講人口爆炸糧食短缺,證明是錯誤的。一九五○年,全世界婦女平均每人生五嬰,今日已降為二點三嬰。今天世界七十二億人口到二○五○年將增加到九十億巔峰,然後下降。
三、戰爭死亡人數減少。近百年來,人類戰爭死亡率,低於歷史上任何時代,而且繼續下降!一一年哈佛大學教授Steven Pinker和美利堅大學教授Joshua Goldstein各自出版暢銷書以大量資料推翻主流看法。他們還說:世界的戰爭規模縮小,由大國戰爭轉成小國內戰。戰爭暴力的程度遞減,二次大戰傷亡是今日的百倍,冷戰是今日的三倍,九○年代戰爭是今日的兩倍。人與人之間暴力,今日是中古時期的卅五分之一。家庭暴力/強暴,從總體統計上來說,今日低於以往。
一五年九月廿一日,教宗方濟訪問無神論共產黨統治的古巴。總統勞爾.卡斯楚不只參加教宗主持的彌撒,也許受了教宗感召,兩天後居然成功調停了長達半世紀的哥倫比亞內戰!
四、犯罪率下降。根據二○一三年七月廿日《經濟學人》報導,全世界的犯罪率都在下降。例如,一九九○年倫敦武裝搶銀行有五百件,而一二年只有六十九件。一九九○年紐約有十四多萬偷車案,而一二年不到一萬。原因至少有四:警察用電腦分析犯罪數據,更有效率。安全設備進步了,如車輛防盜技術、鈔票作記號、防彈玻璃、罪犯的DNA大數據、閉路電視機等等。警察預期式巡邏(predictive policing)。監獄中對罪犯的教育和治療有效果。
五、大國轉向心靈。一四年當選的印度總理莫迪一生修行。一五年六月廿一日率領全球一百九十二國家人民做瑜伽。那年九月他訪美九天,適逢宗教的絕食期,他依然精神抖擻,令美總統歐巴馬佩服不已。習近平全家信佛已是公開的秘密,只是無神論統治下的大陸國內不便張揚。較方便的是提倡被毛澤東打倒的孔夫子。至目前為止,習已三次公開揚孔:一三年十一月廿六日、一四年五月四日及九月廿四日。據造訪的朋友說,對岸數十萬人參加數日的佛教法會已非特例。

數十年前,這都是不可想像的事。人類的新紀元將要來臨。
(作者為前華府喬治大學外交學院講座教授,曾任國防部副部長)

工時被迫延長 孩子教養時間減少…低薪啟動惡循環

工時被迫延長 孩子教養時間減少…低薪啟動惡循環


2016-01-13 14:39 聯合晚報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勞動部委外研究發現,低薪現象造成勞動參與率低、勞工被迫延長工時增加收入、參與教育訓練意願低落,造成父母照顧及教養孩子時間減少,影響下一代人力資本累積,學者建議政府短時間內若不能解決低薪問題,應針對低薪衍生的問題,提出補救措施。
勞動部委託中經院完成「低薪資對我國勞動市場的影響與政府因應策略」報告,除分析低薪成因,也提出低薪對我國的衝擊,包括人才外流、產業競爭力下降、勞動參與意願低落、勞工延長工時、降低參與教育訓練機率等。
參與研究的台大學者辛炳隆表示,低薪衍生的問題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勞工被迫延長工時獲取更多收入,研究發現服務業正常工時雖逐年遞減,但加班工時卻不減反增,其中又以相對低薪行業,如營造業、支援服務業與運輸倉儲業等,平均加班工時最長,若勞工主要工作收入減少,將使額外工時的機率增加6%。
辛炳隆表示,很多勞工因工時太長,無法照顧及教養子女,子女也可能因父母收入不夠,被迫貸款唸書或輟學打工,辛炳隆說,部分人士批評年輕人沒有職場倫理,但這是目前勞動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年輕人對工作的態度與上一代不同,這是低薪產生的後遺症。

外勞雇愈多 本勞薪資愈低


2016-01-14 02:16 聯合報 記者洪欣慈/台北報導


勞動部委託研究發現,台灣低薪原因除了大學教育普及、全球化影響,企業雇用外勞每增加一個百分點,本勞薪資就會下降零點一個百分點;聘用外勞是台灣低薪「幫凶」。
研究執行者之一的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說,低薪不只影響勞工個人所得,還會影響下一代;低薪迫使勞工失去陪家人和投資自我的時間。
但勞動力發展署長劉佳鈞說,外勞定位為補充人力,主要從事國人不願意做的產業或人力不足的照護工作,且產業外勞薪資並未特別低於本勞,平均也有廿四K到廿六K,他不認為是低薪幫凶。
辛炳隆說,分析主計總處資料發現,外勞占比增加、本勞本薪會下降,尤其非技術性勞工(機械設備操作工、技術工等)因與外勞工作性質相同,拉低本勞薪資可達一成以上。建議政府應管制外勞總數,並應限縮外勞核配比率。辛炳隆說,政府除應思考如何提高薪資,也應提供職訓、教育補助等配套措施。

勞動部委外研究:外勞是低薪幫凶


2016-01-13 14:39 聯合晚報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勞動部委託學者調查發現,台灣聘僱大量外勞,
雖不是造成台灣近年勞工低薪的元兇,但至少是幫兇。 
圖/資料照片



勞動部委託學者調查發現,台灣聘僱大量外勞,雖不是造成台灣近年勞工低薪的元兇,但至少是幫兇。調查顯示產業僱用外勞占比愈高,壓抑本勞薪資水準,報告建議政府管制外勞總數,不應持續鬆綁外勞引進,並應限縮外勞核配比例。
台灣近年外勞人數飆升,加上本勞低薪問題,引發外界關注,外勞大量進用是否影響本勞就業機會,甚至助長低薪現象,勞動部委託學者研究結果近日出爐,這是官方近十多年來,首次將外勞因素納入低薪問題研究,也是外勞引進多年,首次針對外勞是否影響本勞薪資進行的實證研究。
勞動部委託中經院學者賴偉文、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執行「低薪資對我國勞動市場的影響與政府因應對策」研究,該研究除從產業結構改變、產業過度資本化、全球化、大學教育普及等因素分析外,更首次將外勞僱用變數列入研究,釐清兩者關係。
調查發現,外勞使用密集度愈大的行業,拉低非技術性勞工(如體力工、操作工等)的薪資,但對技術性勞工(如技術員、事務人員、助理專業人員等)的薪資,則具提升效果。
辛炳隆表示,我國自80年代引進外勞,但1990年代台灣產業外移後,台灣開始面臨低薪問題,因此引進外勞不能說是造成台灣勞工低薪的元凶,但隨著這幾年外勞人數迅速飆升,聘僱外勞的確是造成薪資水準下降的幫凶。
該項調查以2000、2005、2010、2012、2013與2014等六年主計總處的人力運用調查為原始資料,分析所屬產業外勞占比與薪資等因素,發現除了2000年,其他五年的非技術性勞工薪資水準受外勞占比影響都具顯著相關,本勞薪資有下降趨勢。
辛炳隆指出,從2005、2010、2014年受僱就業者每月收入薪資變化,大學學歷領取2.5至3.5萬低薪的人數增長,雖然這可能是大學普及化造成的學歷貶值,但外勞聘僱產業占比逐年提高,也是影響本勞薪資的原因之一。

高中與大學以上學歷受僱用勞工薪資分布。
資料來源:「低薪資對我國勞動市場的影響與政府因應策略」報告。 
圖/聯合晚報提供



勞動部研究報告曝光 台灣低薪的八大元凶



工商時報【記者郭建志╱台北報導】
勞動部一份委外研究的報告昨(13)日曝光,研究顯示產業使用外勞的比率愈高,非技術性的本國勞工薪資就會愈低,外勞愈多,也會對營造、製造業的本勞產生就業影響。報告具體建議,政府應管制外勞總數,不應持續鬆綁外勞引進,並啟動外勞警戒指標。
勞動部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低薪資對我國勞動市場的影響與政府因應策略」,希望透過研究提供勞動部對低薪的因應策略與解決方法雖結案報告1月底才會出爐,但內容摘要昨日曝光
報告指出,造成台灣低薪共有八大主因,包含:過度資本深化,企業傾向以臨時或派遣人力取代非核心勞工,產業結構改變,全球化衝擊,研發與教育訓練經費排擠企業加薪,大學教育普及卻造成職能不符,大量雇用外勞,及企業工會的議價能力低落。
對於外勞的衝擊,報告特別指出,引進外勞對於婦女、青年、原住民及弱勢族群就業影響較高,也對於營造、製造業的本國勞工產生就業影響,前五大受影響行業包含:電子機械業、紡織業、金屬製品、塑膠製品、金屬基本工業等。
但是引進外勞也非全然都是不好的,報告也指出,雖然引進外勞對於低階本勞會產生替代效果,但仍可能對於「本勞的職業階級向上流動」有正面助益。
勞動部綜規司長王厚誠分析,學生在大學所學過度集中在特定領域,培育出的學生職能不符,台灣近六成人力又擠到服務業,造成製造業大喊缺工。此外,雖然大量雇用外勞的企業多集中在勞力密集產業,但經研究確實顯示拉低了非技術性本勞的薪資,此份報告未來將作為勞動部施政的重要參考。
報告建議,政府應補助企業研訓費用,鼓勵企業分配盈餘給員工,規劃適宜的加薪減稅措施與配套。外勞管理應啟動警戒指標,並採總額控管機制。在立法上,應儘速推動派遣勞工保護法的通過。長期來看,政府應檢討高等教育政策,並優化投資與貿易環境,鼓勵台商回台並吸引外商投資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