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8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晶片戰爭下 台灣產業何去何從?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3963/web/ 

◆  聯合報社論/台南議會歧視事件,踢爆民進黨之價值虛假
◆  聯合報黑白集/視邦交國如雞蛋
◆  經濟日報社論/晶片戰爭下 台灣產業何去何從?






經濟日報社論/晶片戰爭下 台灣產業何去何從?


2023-03-28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右)與《晶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左)出席「半導體世紀對談」座談會,從歷史的縱深與地緣政治的視角,了解矽時代的半導體競合新賽局與台灣的挑戰。記者潘俊宏/攝影


近期國內再次掀起在地緣政治下台灣半導體發展的討論熱潮,繼前經濟部長尹啟銘發表新書晶片對決」後,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參與「晶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的座談,除了抱怨過去政府投資台積電心不甘情不願之外,也發言支持美國壓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的作法,引起各界廣泛討論。

無論是晶片戰爭還是對決,雖然各界的觀點與切入角度不同,但都同樣彰顯了一個事實,就是台灣的核心產業半導體,早已捲入美中兩強的對抗中。換言之,台灣半導體產業淪為大國對奕的棋子或籌碼,作為牽制對手的利器,也可能在特定時刻淪為棄子。

在張忠謀口中,那少數堅定支持台積電的政府官員-李國鼎,當時的政策思維邏輯並不複雜,就是集中台灣有限的政策資源,選定特定產業投入發展,藉此追求國家的經濟與產業成長。但放眼目前的國際媒體、輿論,甚至學術研究,對半導體的討論熱潮已從經濟與產業的思維,衍伸至地緣政治等國際關係與政治邏輯。這樣的思維邏輯對台灣產業是好事嗎?

當美國透過各種方式壓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時,我國產業的市場與客戶選擇受限,生產地點也受限,甚至零組件、原料來源、合作對象亦將受牽制。當美國要求半導體甚至其他高科技供應鏈遷往美國設廠時,台灣的供應鏈業者「自願」配合前往設廠,接受成本高昂的生產條件。其他友好盟邦也起而效尤,皆以外交友好的名義,以類似「情勒」的方式,希望我國政府鼓勵業者前往設廠。這些恐怕都不是小事;更嚴重的是,當我國業者前往設廠後,當地政府卻可能如美國般祭出更多配套條件,進一步影響業者在該地生產的營運效率。

而這些都還沒有考量中國可能對美國採取報復舉措下,對我國業者可能的衝擊。在過去三年,中國受到疫情管制影響,經濟發展遲緩,對美國的相關措施,基本上可說是無反制作為,例如發展自主技術等替代方案,到目前為止未見明顯成效。但中國在疫情解封後,未來兩、三年內若經濟活動有效恢復,仍可能會進一步對美國採取反制措施,我國產業是否受牽連,仍屬未知。

在這樣的大國對抗氛圍下,我國政府已努力地對外宣傳、溝通,強調台灣是全球民主世界的夥伴,在台灣研發並生產半導體,是最有效率的運作模式,各國也無法複製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因此應共同努力維護台灣的安全,避免中國大陸的威脅甚至侵略。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當初原本有意投入自主半導體生產的國家,至今仍無一放棄,相反地,卻更積極地遊說我國政府、業者前往投資設廠。

對我國產業來說,若能按產業運作邏輯,在考量生產成本、市場吸引力、科技支持程度等因素下,自主決定至國外某地設廠,本來就是跨國企業發展必經之路。許多國際大廠如 Intel、英飛凌等,早已全球布局,台積電、聯電等科技業者,也在多年前即進行跨國據點的設立。這樣的決策邏輯,是企業為提升其競爭力所作的決策。

但如果是在國際關係、政治的干擾、限制下所作的決策,則形成被扭曲的全球化布局,可能使相關業者的競爭力大幅受損。對各界辛勤投入發展超過50年的台灣半導體產業來說,仍應思考減少干擾,以維持全球競爭力。目前的最佳解方,應為低調地面對大國對抗,即使仍不得不配合相關管制措施,但仍應將關注焦點與資源聚焦於先進技術與關鍵應用的布局。惟有掌握更多核心技術,從上游的材料、設備,到 IC 設計、記憶體、代工製造與封測等,積極進行完整布局,才是維持我國產業地位於不墜的關鍵。













聯合報黑白集/視邦交國如雞蛋


2023-03-28 00:0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宏都拉斯與我斷交,蔡政府上任以來斷交九國,其中七國是在外長吳釗燮手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宏都拉斯與我斷交,蔡政府上任以來已斷交九國,其中七國是在外長吳釗燮手上。早在上周,吳釗燮就說「政務官負起政治責任,天經地義」;斷交當天,又說「任何政治責任不會迴避」。這話聽起來很耳熟,不久前,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才因缺蛋危機說了幾乎一模一樣的話。

吳釗燮與陳吉仲,一位是「斷交部長」,一位是「缺蛋主委」。兩人屢屢宣示要負責,但迄今仍然安坐其位,不動如山;「責任」於他們如浮雲,不會掉在身上。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經濟部長王美花身上。兩次大跳電,王美花都自請處分,最後下台的卻是台電董事長。在蔡政府,「責任」已變成裝飾詞。

面對斷交與缺蛋,蔡政府的話術也很類似。缺蛋時,說國際都缺蛋,說是禽流感害的,就是不檢討決策。斷交時,怪中共打壓,怪友邦要錢,就是不怪自己的政策導致斷交。

在一片蛋荒中,綠營民代和側翼持續撒謊說「不缺蛋」,甚至說「吃太多蛋不健康」、「可用鴨蛋代替」。斷交亦然,邦交國所剩無幾,綠營便稱「實質交往最重要」,「斷交反而省錢」。看來,民進黨真的把邦交國當雞蛋,要鬧到荒才行。

邦交國當然不是雞蛋,但蔡政府從外交到民生一路硬拗,不免令人看破手腳。所謂解決問題、政治責任都是假,拗到底、保權位才是真。











聯合報社論/台南議會歧視事件,踢爆民進黨之價值虛假


2023-03-28 00:0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民黨議員李中岑23日帶女兒進議場,遭民進黨議員揶揄。圖/翻攝議員李中岑臉書


台南市議會近日上演一起嚴重的歧視事件,由兩名綠營男性議員擔綱主演。當天,國民黨女議員李中岑帶三歲女兒進入議場,坐在席上。表決議案時,民進黨男議員李宗翰提出清點人數,要求「非議員的人士離開」,顯是衝著李中岑而來。另一民進黨男議員周嘉韋連諷帶刺說:「李中岑要算兩票嗎?」李宗翰再責問:「助理不能進議會,小孩可以嗎?」

如此歧視女性同僚行為,立刻引發輿論譁然。李中岑帶女兒進議會,理由是:一是增加陪伴孩子的時間,二則是讓小孩了解媽媽在忙什麼。當時,這名幼童在議場並未哭鬧,也顯未妨礙任何議事進行。誰料,議會中如此難得的軟性親子畫面,竟引來民進黨男性議員的白眼及不滿,煞有介事地端出議事規則冷嘲熱諷,要把孩子趕出場。至此,民進黨「男性沙文主義」的真面目,也就暴露無遺

民進黨平時口口聲聲男女平權尊重社會多元,但落到現實,連看到母親抱孩子都無法容忍。莫非,所有的「進步價值」,都只是用來論述及裝飾之用?此事在網路平台引發熱議,民進黨中央眼見情勢嚴重,立即要求李宗翰等兩人向李中岑道歉,並要黨團後續要推動性平規範修法。果然,李宗翰和周嘉韋次日便道歉並宣布退出黨團運作,更提案「友善親子議會」,開放六歲以下幼兒進場照顧,並獲通過。

一次歧視事件能換來「友善親子議會」的提案,表面上看似乎促成了進步;但就本質而言,卻非如此。其一,李宗翰等二人的提案,是迫於黨中央的壓力,而非出於自發反省。其二,民進黨中央要求兩人道歉,只是為了平息風波所做的「危機處理」,純粹是技術性操作,並無理念可言。其三,李宗翰等人所表現的不友善,不只是歧視女性,更是根源於對藍營議員的仇恨。這樣的偏歧心態,要用「開放六歲以下幼兒進場」作為和解,完全不對稱。

多年來,人們見識了民進黨說一套、做一套的兩面手法。諸如:早年要求言論自由,一掌權卻又恣意打壓言論自由;當年要求黨政軍退出校園及媒體,如今卻大剌剌把手伸進校園和媒體;長期呼籲反黑金,自己卻禁不住黑金的誘惑;高呼兩性平權、尊重多元,卻又按捺不住「男性沙文主義」及「福佬沙文主義」。台南市議會的歧視事件,恰恰反映了其深層的心理矛盾:嘴巴上唱著高調,自己的手腳卻跟不上節奏。

最近監察院人權委員會要求法務部刪除《民法》父母對子女的「懲戒權」,卻引發社會大眾「如何管教」的疑慮,又是一個類似的例子。透過修法刪除懲戒權以符合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當然很簡便,其實也極廉價;問題是,這能讓台灣變成一個尊重兒童的社會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這兩天,台中一所高中因管教不當導致學生輕生的事件引發熱議,高雄一所小學舉辦露營活動竟遭活動教官集體連坐罰跪,足見在教育體系中教師霸凌及處罰行為仍無處不在。如果教育體系都視懲罰為常態工具,那麼,修法剝奪父母的懲戒權會有用嗎?

事實上,在不少西方民主國家都容許議員攜帶幼兒進入議會,美國加州男議員葛梅茲還背著四個月大的兒子在議會等待漫長的投票,展現「最佳奶爸」風範,紐西蘭前總理阿爾登更曾抱著三個月大的女兒參加聯合國大會。這些作法,目的都在為友善家庭政策樹立典範。蔡政府把育兒補貼發了又發,卻毫無對婦女及家庭的尊重,這樣能提高生育率才怪!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71:真有那麼嚴重嗎?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75:強烈自卑感之害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74:愛心不應被踐踏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73:有責任感的人何處尋?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72:遷怒先生外傳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71:真有那麼嚴重嗎?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71:真有那麼嚴重嗎?


2023-03-29 14:36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有位朋友的孩子唸高二時,突然不想唸書,他開始蹺課,甚至離家出走。 示意圖(ingimage)


有位朋友的孩子唸高二時,突然不想唸書,他開始蹺課,甚至離家出走。父母極為緊張,想不到這麼倒楣的事,真的發生在自己家裏。緊張、生氣、無奈也沒辦法,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讓孩子輟學在家,只要不出去變壞就好了。

輟學在家晚一年
孩子在家天天玩電腦,由電腦又延伸到音樂。靠著電腦及音樂的指導,幾乎無師自通。這位朋友很驚異的發現,他們的孩子原來這麼有天分。最後這個孩子又回歸到學校,除了晚了一年以外,其他都與正常學生無異,功課也很不錯。

人生漫長的旅途上,甚麼奇奇怪怪的事都有可能發生。事情發生時,一味的抱怨、憤怒、責怪、嘆氣,都於事無補,只有沉穩的面對,才能解決問題。很多事看似糟糕透頂,實際上絕對沒有那麼嚴重。它之所以嚴重,是因為我們自己把它弄得太嚴重了。

努力就可出頭
當我們遇到糟糕事的時候,我們不妨冷靜地想一想:「真有那麼嚴重嗎?」大專聯考結束,考得不理想,甚至沒大學唸,就是世界末日了,有那麼嚴重嗎?當然沒有,世界上有重大成就,為人景仰欽佩的人,裡面太多不是高學歷的,古今中外,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今年考得不好,明年再來,明年不行還可以進空大或空專,如果都不行,就照自己所能所喜愛的去做吧。只要努力,必有出頭之日,學位文憑並非鯉魚躍龍門唯一途徑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72:遷怒先生外傳


2023-03-30 14:39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遷怒先生外傳。 示意圖(ingimage)


洪先生早晨上班時,碰到二樓剛搬來的劉太太,互相問候,聊了二、三分鐘,後來他在路上轉彎時,與另外一輛車子擦撞,雙方吵了起來。

怪東怪西遷怒他人
洪先生大罵對方沒長眼睛,怎麼連他的車子都沒看見。吵了半天洪先生餘恨難消,就遷怒到討厭的劉太太,一早就在那裡跟人客套,要不是與劉太太客套,耽誤了他二、三分鐘,也就不會倒楣跟那部車子擦撞。

二樓的那個房東也不好,如果不租房子給劉太太,他就不可能與劉太太客套,當然就不會撞車。這樣一路怪下去,最後連劉太太及房東的媽媽都被怪到,因為媽媽若不生他們,就不會有今天撞車的事了。

這種遷怒故事屢見不鮮,幾乎天天都發生在我們的生活裡。今天上班遲到了,常常不怪自己起得太晚,或動作太慢,卻怪太太早餐做慢了,甚至怪太太早餐做太多了,以致吃早餐花了太多時間,當然更會怪那個不識相的人打電話來,講個不停,耽誤了時間。

差不多先生
如果確實是自己起得太晚,他會怪昨天打麻將或是電視長片太精彩,害得他晚睡。我們生活中,充滿了這種處處遷怒別人現象

中國人做事馬馬虎虎,凡事差不多就好了,胡適先生曾寫了一篇〈差不多先生傳〉,來點醒中國人做事大而化之的毛病。但是中國人除了是「差不多先生」外,更是「遷怒先生」。

因為每件事發生,我們就會遷怒一大堆人,與被遷怒的人之間的關係自然不佳。你遷怒我,我遷怒他,骨牌效應的結果,大家都牽涉進來,吵成一團,互生怨氣。

大家實在應該深切檢討一下,在做事方面自己是不是差不多先生;在做人方面,自己是不是遷怒先生?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73:有責任感的人何處尋?


2023-04-06 12:39  聯合新聞網/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有責任感的人何處尋? 示意圖(ingimage)


春秋戰國時,有次齊國攻打魯國,魯國節節敗退。齊國將軍看到遠處一位逃難的魯國婦人,手裡抱一小孩又牽一孩童在跑。當齊軍更靠近時,該婦人將手中抱的幼兒放在地上,帶她牽著的小孩快跑,幼兒則在地上哭。最後該婦人還是被齊軍追上、抓到了。

棄自己兒子不顧
齊國將軍問這個婦人:「你手上牽的孩子是你什麼人?」婦人答:「是我哥哥的兒子。」將軍又問:「你放在地上的那個幼兒是你什麼人呢?」婦人答:「是我的兒子。」將軍十分驚奇地說:「難道妳愛哥哥的兒子更甚於自己的孩子嗎?」婦人說:「當然不是。」

將軍說:「那你為什麼抱著哥哥的孩子跑,而棄自己兒子於不顧呢?」婦人說:「因為哥哥在軍中打仗,特別交代我照顧好他的孩子。我既答應了哥哥,就有責任照顧他的孩子。這是責任!」齊國將軍聽了感動不已。

強烈的責任感
有個小學老師夏天帶班上孩子遠足,在山區不小心惹到了虎頭蜂,大群虎頭蜂咬得孩子們哭號亂跑。老師眼看沒有辦法了!除了一方面大喊要學生疏散外,就將自己上身衣服脫光,任由虎頭蜂叮螫,最後老師因中毒過深而身亡;學生雖有被螫到的,但都平安無礙。

老師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家長將他們的心肝寶貝交在他手裡,他有責任照顧他們的安全。在危急時,只有犧牲自己,成全孩子。因為這是責任

為妻的多麼希望,有個有責任感的丈夫照顧著自己,也深深地愛著自己;老闆多麼希望公司的員工都有強烈的責任感,公司業務可以蒸蒸日上;我們也多麼希望國家的領袖及政治人物都有高度的責任感,帶領我們邁向二十一世紀。

我們有太多這樣的希望,有責任感的人哪裡都需要,哪裡都受人敬愛與歡迎。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74:愛心不應被踐踏


2023-04-06 12:44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愛心不應被踐踏。 示意圖(ingimage)


有間教會,靠近大馬路的入口處有個院子,約可停五、六輛車子。自己停都不夠用,卻經常有不速之客將車子停進來。告訴他這是私人的地方,他們非但不致歉意,反而責怪教會沒有愛心,反而問:「你們不是說神愛世人嗎?現在停車這麼困難,給我們停一下,有什麼關係呢?」

有人跑到教會來睡覺,睡到晚上也不走,甚至一家人都來睡,將教會當自己的住家一樣。要他們離開,他們說沒有錢租房子,教會是有愛心的地方,要替他們想想辦法,教會常為這類事苦惱不已。

好人好欺負
政府在開道路時,常要拆民房,經常會有抗爭。所以政府開路經常會避開有權勢的人或民意代表的家,以免惹麻煩,即使將直路變成彎路也在所不惜。倒楣的則是沒有辦法或心存寬厚的人。

教會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教會經常成為開路的犧牲品,有的教會居然被新開馬路從中一分為二。因為政府人員知道教會是講愛的地方,教會的人心軟,而且也不敢上街頭抗爭,因為那會影響教會形象。

我們社會上普遍存在著好人好欺負,柿子揀軟吃的心態。很多立法委員很怕落選,因為官司纏身,有立法委員的地位在,司法單位也不敢拿他怎麼樣,若是沒有當選,就有可能真的要去坐牢了。

基督徒比較有愛心
社會上另一種心態是基督徒和教會比較有愛心,當教徒被欺負了常不講話,也不敢講話,深怕被別人戴上沒有愛心,有辱上帝聖名的帽子。其實聖經並不是這樣教導我們的。聖經上說:「公義使邦國高舉」。

遇到不公義的事,就應大聲反對,不合理的事,當然要據理力爭,否則講公義使邦國高舉又要怎樣實現呢?找軟柿子吃,欺善怕惡,是人類的普遍心態。但是當有愛心的人經常受到不公平待遇時,社會愛心就會慢慢減少,有愛心的人也會慢慢不見了。當社會愛心普遍枯竭的時候,這個社會就會變得醜陋不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會痛苦乏味。

所以縱使為了我們自己,也不能讓有愛心的人受到欺壓,更應好好珍惜他們,因為有愛的社會才是美麗的。公義伸張社會才能寧靜和平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75:強烈自卑感之害


2023-04-10 14:03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強烈自卑感之害。 示意圖(ingimage)


朋友娶了一個大陸農村的女孩子為妻,一切都很好,唯一不好,是女孩子在自卑感作崇下,常存有強烈的自尊心,例如她吃自助餐常吃不飽,因為怕人家說她窮而愛吃或貪吃,故意吃的少少的,以至常常吃不飽。

菜市場賣的是地攤成衣,她不要,怕人家說她的窮出身。大陸農村的貧困在她的口中是少見的,聽她說話,你會以為大陸農村蠻富有的,一點都不窮。

你們瞧不起我
有個太太當年冒著全家的反對,嫁給一個患有小兒麻痺症且瘸腿的先生。因為深愛著他,認為他是一個可以付託終身有為青年

但是先生有強烈的自卑感,婚後夫妻感情並不好,因為先生始終認為妻子娘家的人是看不起他的,連帶的認為妻子也看不起他,認為他是個殘障的人。每當發生不愉快的時候,他就會對妻子說:「妳們瞧不起我,還不是因為我那條腿嗎?」

太太說我要是看不起那條腿,我怎麼會冒著父母的反對而嫁給你呢?但是講這些都是沒有用的,因為先生極端的自卑感,他帶著強烈的抗拒心態,任何事也都被弄擰了。

男人的自卑感
有部日本連續劇名叫「阿信」,在台灣播出時甚為轟動,重播了好幾次。劇中加賀米行的老闆只有一個女兒,沒有兒子,就設法招贅了一位名叫政男的為女婿。由於是招贅入門,昭男心中始終存在著自卑感,夫妻婚姻極為不滿,害得作父母的經常要向女婿政男賠不是,請求原諒。

講到招贅,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很好的制度,容易讓男人抬不起頭來,好像太監少了命根子一樣。丈夫一旦有自卑感,容易遷怒,做妻子的肯定不會有好日子過。因此如果是為了香火繼承問題,夫妻不妨協商可以將孩子中一、二位從母姓,或可解決問題。

最近朋友談到女兒婚姻問題,頗為焦急,因為女兒已過四十歲尚無對象。他說都是讀博士讀壞了,原本女兒從前有個戀愛多年的男友,只有碩士學位,看到女兒得了博士卻產生自卑感而離去。

其實這不是女兒唸了博士的罪過,而是大男人主義在作崇大男人主義的自卑感,常是許多男人及婚姻的致命傷,造成許多可以避免的悲劇發生,雖甚無聊,但確也是事實,切勿忽視才好。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教育中的思考問題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3963/web/ 

◆  疑美論 主戰場在美國
◆  孫曉雅給蔡政府補上言論自由課
◆  外長喊雙重承認 恐丟更多邦交國
◆  馬訪陸 中華民國不言而喻
◆  狒狒之死 生命教育開倒車
◆  和平為核心,兩岸人民不被操弄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教育中的思考問題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教育中的思考問題


2023-03-28 03:04  聯合報/ 李家同(作者為清華大學、靜宜大學、暨南大學、台北商業大學榮譽教授)


我在美國念書時,發現美國學生喜歡問問題,中國留學生幾乎很少問問題。一方面大概是因為英文不夠好,可是我覺得大多數同學在台灣也很少問問題。這是值得我們注意的因為會問問題的學生表示他是會思考的

我們在學校中接受教育,老師教我們的,我們當然應該設法去搞懂。如果我們只是記住了老師所教的,以及書本上所說的,這當然已經是不錯了。可是如果我們有思考習慣,一定會對這些所得到的知識產生一些疑問,這些疑問如果真的得到解決了,我們才是真正徹底了解了老師所教的,以及書本所說的。

可是我們的教育不太注重思考,因為我是電機出身,只好舉電機的例子,非常抱歉。我們都知道,用一個電晶體就可以做出一個有用的電路,這個電晶體上常常需要連結一個電阻,可是現在很多線路的電阻是用另外一個電晶體來取代。絕大多數的電機系學生知道這一點,但是我曾經問過很多位電機系畢業生,他們都無法解釋為何我們需要用兩個電晶體?這顯示了一件事,學生是吸收了一些知識,而且也會利用這個知識,但沒有真正地了解這個知識。這又是一個沒有思考所造成的現象。

很多電機系學生知道無線通訊需要調變,但往往不知道為何需要。也有很多學生知道某一個線路有什麼樣的特別功能,但並不知道這個線路為何有這種功能。

我最擔心的是,現在很多人鼓勵學生多用各種軟體。在過去,所有資訊系的學生都會寫一些基本的程式,如排序、求極大值等等。可是現在很多老師會鼓勵學生上網去查現有的函式,只要會取得各種函式,程式就完成了。對於小的程式,這也許是勉強可以的,可是任何大的程式,程式設計者最需要的是搞清楚程式架構程式架構是需要思考的,大學如果不鼓勵學生思考,學生雖然在求學中感到輕鬆,到職場上是會吃很大虧的。

很坦白地說,我在求學過程中,並沒有思考的習慣。可是年紀越大,我越會對很多當初所學的,有問題要問。比方說,我知道電子和質子帶電,中子不帶電,但是當年我沒有問老師為何如此。我也知道秦始皇一統天下,我現在很好奇他是如何做到的?當時中央的政令是如何表達的,以及如何傳達的?萬里長城經過幾千年的風吹雨打,至今還存在,我也沒有問萬里長城為何如此堅固?

我們做老師的,一定要鼓勵學生思考被學生問倒才表示我們是好老師











疑美論 主戰場在美國


2023-03-28 00:00  聯合報/ 邵玉銘/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前主任(台北市)


近一年來,「疑美論」甚囂塵上,引發各種爭議。美國對華政策應否研究、懷疑、並妥為因應,個人認為從歷史中可以找到答案。

我國與美國建交於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斷交於民國六十八年(一九七九年),其後雙方維持非官方關係。在這漫長的一一○年中發生兩次重大波折

一次是民國三十四年-散十八年(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年)間,國共陷入內戰。美國認為內戰曠日持久,會導致經濟崩潰,我政府不聽在前,並以為緊急時美國會給予協助。結果當民國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內戰緊急關頭時,美國國會雖於四月通過援華法案,由於美國政府認為我政府無法贏得內戰,乃決定拖延並零星支付援華物資。將我採購軍火之十分之一,拖延至十一月底始運抵天津,但因缺乏零件,完全無法使用,內戰自此急轉直下,終於失去大陸。若無韓戰於民國三十九年(一九五○年)爆發,雙方外交關係恐無法恢復。

第二次波折為民國六十八年(一九七九年)之斷交。美國於宣布斷交前之凌晨二時許,始通知蔣經國總統。若事後沒有美國國會及人民之支持通過「台灣關係法」,美台關係能否延續至今之親密關係,恐有疑問。

提出以上冷酷史實,並不是責備美國政府,只是說明如不能事先了解對方全盤政策,事後遭致殘敗,只能責怪自己

其實,「疑美論」之主戰場,不在台灣,而在美國。個人仔細拜讀美國過去二、三年之「紐約時報」,「外交事務」、「外交政策」、「經濟學人」等刊物,有關美國對華政策及台海危機之論文,為數甚多。依其不同立場,可大致分為六種思維:

第一是主流思維,它支持美國政府當前極力抗中保台的政策。

第二種思維,認為美國遠離台海八千英里之外,力有未逮,這可以川普總統為代表。

第三種思維,可以季辛吉為代表。他認為目前兩岸對峙的情況,只能靠時間解決,但美國不可使用詭計subterfuge)或採取漸進方式來達成兩個中國的目標,尤其是台灣不可成為美中談判的核心問題,否則一定會演化成軍事衝突。

第四種思維,反對美國只側重加強武裝台灣,而應尋求如何降低台海衝突,否則只會使台灣陷入更大危機,此種思維可以墨菲(Chris Murphy)等一些參議員為代表。

第五種思維,認為美國無法維護台灣安全而主張放棄台灣,美國東亞防線靠日本、南韓等國維持即可,主張人士為一些美國戰略專家,如史文(Michael D. Swaine)等人。

第六種思維,去年底出現,由黎安友(Andrew James Nathan)等十六位美國重量級中國問題學者提出,主張美國要向台灣和大陸表明,美國並無利用台灣圍堵中國或破壞兩岸統一之企圖,並願接受兩岸未來任何和平達成之協議。

總之,美國對華及對台政策尚在相互競爭之中,最後如何定案,均有待美國內部(尤其民意)及國際局勢未來發展而定。

綜上所述,我們對中美關係以及美國對台政策各種思維,必須加以研究,並追求對策,這也應是「疑美論」人士努力的目標。











孫曉雅給蔡政府補上言論自由課


2023-03-28 00:00  聯合報/ 王瀚興/律師(台北市)
副總統賴清德(前左)曾指出,如果讓有心人士散播懷疑美國的言論,台灣會很危險。前右為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圖/取自AIT臉書


AIT處長孫曉雅日前受訪談及「疑美論」時,強調言論自由的部分精神,就是保護「懷疑論」,重點在消除此疑慮,而非講這是「假訊息」。不愧自由之國,勇者之鄉。

或謂:若無美方恫嚇北京,何來台海安全,等同救世主神般存在,何能質疑?電影「王牌天神」,當布魯斯(金凱瑞飾演)接受天神(摩根費里曼飾)委託代行部分神職,他問:「為何我不能干預人的自由意志?」神回覆:「能對神提出質疑就是自由意志象徵。」美國通念與聖經教義,人有自由意志,自由決定,對其負責。從沒聽過美國人,說自己比神還偉大!

美國孫處長指出,言論自由內容,除非有立即明顯危險,必須受到保障此乃美國憲政基石。試想:沒有言論與出版自由,尼克森還可以說謊,自稱英明神武,敢與他做對的,都是共產黨!是以,孫處長推己及人,給蔡政府補上言論自由課,身為寶島居民,同表歡迎!

或謂:「疑美論」恐與對岸北京政權唱和,怎可放任?台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一一○年度上易字第三一一號:「對於可能被視為煽動或鼓吹違法行為的『高價值政治性言論』,更在必須存有具體的『急迫重大政府利益』之下,始得加以限制,庶符憲法保障人民言論自由之基本權利本旨。」

政治言論依美國釋憲實務,屬「高價值言論」,即便有類似鼓吹革命、衝撞、汽油彈之語,在前開判斷基準與實務判決,不成立犯罪。

申言之,怎會因政治上討論美方是否可以信任,就上綱上限,認為與對岸一鼻孔出氣,屬於「假訊息」而禁絕?孫處長仗義直言,博台人好感,蔡政府怎不汗顏?

可以疑美嗎?筆者認為應「疑美防中」。《戰國策齊楚構難》:齊楚嫌隙,宋國請求中立,齊國逼迫宋國,子象為楚國利益認為:「以前楚對宋寬厚,但齊國威逼宋國附和,齊勝楚,宋國窘迫,反之,楚勝齊,是用若弱宋得罪強楚;兩個萬乘兵車大國,一同脅迫宋國,聽命行事,宋國就危險啦!」

美中爭雄,競以台灣為附庸,前者增強政經合作,後者繞台緊縮空間;美、中、台與齊、楚、宋,何其神似?楚大臣還會多少為體恤宋國,今孫處長體諒台人困局,認為「疑美」需要透過對話、行動釋疑,若美中也能對台人三方等距的主張尊重,或許就不會陷入僵局?王維詩作:「白首相知猶按劍」,對美中何苦妖魔化,但也別忘提防!










外長喊雙重承認 恐丟更多邦交國


2023-03-28 03:09  聯合報/ 孔令信/大學教師(台北市)
我國與宏都拉斯斷交,外交部長吳釗燮(圖)提出我國可以接受雙重承認,創造模糊空間。記者許正宏/攝影


在前總統馬英九赴大陸祭祖之旅前,宏都拉斯搶在我外交部之前宣布與我國斷交。外長吳釗燮竟然在這個外交重挫之際拋出了「雙重承認」的議題,想要藉此推卸斷交的政治責任。

首先,宏國對我斷交的警訊,從宏國總統在推特釋放訊息到宣布斷交,我方外館都處於被動;連拜登派出特使前往宏國要挽回局勢,換來的卻只有「尊重宏國」。試問這真的只是外援金額談不攏才有的結果嗎?若真只是金錢外交失利,不正反映出小英的外交政策早就陷入窘境,小英和吳釗燮不用負起政治責任嗎?

其次,宏國女總統競選時就曾表明要與中國建交,蔡政府還在她就職時派了賴清德副總統前往致賀示好,未料才一年就發生斷交巨變;小英上台七年,我方在友邦的經營根本是步步落後,無法讓友邦感受到互利互惠。宏國只是第九個選擇離去的國家,小英和吳釗燮可曾深入了解原因?

再者,民進黨一再指責北京打壓我方,並大作宣傳中國「一帶一路」讓盟國經濟倒退,卻不知與宏國接壤的薩爾瓦多在與北京建交後,五年來在對抗新冠疫情和發展社會經濟方面,出現了立竿見影的變化,這對宏國當然會是倒向中國的誘因之一;民進黨只知搞大內宣,卻無力對中國在拉丁美洲的經營有重大突破。合理懷疑,宏國不會是最後一個與我斷交的國家,未來是否還有「過境美國」的外交機會?問題是小英根本沒有任何反制或突破北京包圍的策略。

最後,吳釗燮以為推出「雙重承認」就可止血、不會再有斷交事件。試問吳外長可曾看到,和我國斷交的這九國,他們在與中國建交的公報上,開宗明義的就是承認「一個中國」,連美國也只敢喊「一中」。所有要與中國交往的國家,都只知「一中」;吳外長想要製造「雙重承認」,反而讓中國有更大的外交活動空間。更何況還剩下的十三個邦交國,怎麼可能跟吳外長玩「雙重承認」呢?屆時反而有可能丟掉更多邦交國,能不謹慎行事嗎?

其實,中國最近的外交愈來愈活絡,關鍵就是在疫情之下中國不但沒有崩潰,反而經濟平穩發展。一帶一路大戰略,讓歐亞非與拉美洲的各國愈來愈願意和北京交往,原因無他,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也是全球最大的生產國,它能提供給各國的經貿機會愈來愈多。相對地與中國對抗的美國,在川普「美國第一」的政策後退回本土,自己放棄許多可以與各國結盟共創利多的機會;如此一退一進,反而成就今天中國崛起的最大良機。

宏國斷交證明小英的外交政策死板呆滯,既不知堅守原則,亦不能通權達變,只知抗中,卻不知審慎處理兩岸關係才是我方外交的最佳出路!










馬訪陸 中華民國不言而喻


2023-03-28 03:06  聯合報/ 聞博/大學教師(高雄市)
前總統馬英九(中)赴陸祭祖,在桃園機場發表談話。記者黃仲明/攝影
季青漫畫


馬英九前總統卸任後第七年,總算符合蔡政府修法後之規定,可前往中國大陸訪問。馬前總統此行,綠營人士一再醜化、酸言酸語,認為其大陸行「喪權辱國」、「矮化中華民國」;但個人從馬前總統的行程規畫來看,此行就是中華民國的尋根之旅。

馬前總統行程首站南京市,恰是中華民國首都所在地,當年的總統府依然存在,南京中山陵是國父孫中山先生安息之地;安排這兩個點,中華民國依舊存在的事實不言而喻。此行也安排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更凸顯八年抗日戰爭勝利是中華民國的貢獻。

馬前總統行程第二、三站在湖北與湖南的城市,其中武漢市是中華民國誕生地、是武昌起義的地點,武漢市更是八年抗戰保衛戰的重要據點,犧牲慘烈但成功遏阻日本進軍陪都重慶,同時也讓日本大量部隊陷於中國戰場。

第三站是馬前總統老家湘潭市,是祭祖的行程,彰顯兩岸是一體與一家。尤其是國共內戰,有近三百萬人隨中國國民黨移居台灣,這近三百萬的移民,恰是台灣經濟能在二戰後迅速崛起的主要力量。與湘潭市鄰近的長沙市為湖南省省會。湖南大學是中國大陸重點大學,當然有安排台灣學生參訪交流。而訪問長沙的意義在於,八年抗戰中長沙有三次大會戰,中華民國都以慘勝收場。武漢與長沙都是八年抗戰的重要戰役據點。目前這兩座城市都有保國衛民英烈的墓園,個人認為馬前總統行程可列入參訪。訪問湖南、湖北,一方面具祭祖意義,另一方面表述中華民國是八年抗戰的奉獻者。

第四站重慶市,是中華民國抗戰的臨時首都,對中華民國存在的意義不言自明。馬前總統的陪都行,亦應前往抗日英烈墓園憑弔,來彰顯祭祖行不是只有自己家族,更擴及為中華民國犧牲的先烈。

最後一站上海市,是目前中國大陸經濟最繁榮的城市之一,人口規模目前與台灣相當,GDP 已超越台灣,可讓台灣學子體會願意改革,國家社會就會進步。台灣學子若有心觀察上海的改革開放,可看到一些台灣經驗複製在上海,讓台灣學子體會中國國民黨帶領的中華民國,對台灣這片土地的付出與貢獻。












狒狒之死 生命教育開倒車


2023-03-28 03:09  聯合報/ 梁昭玉/大學講師(台北市)
狒狒身中槍傷,最後傷重死亡,林姓獵人承認開槍射擊。記者曾增勳/攝影


這陣子眾人關注的焦點,除了宏都拉斯與我國斷交、前總統馬英九赴大陸祭祖之外,便是近日來遊蕩在外的那隻狒狒。

這幾天透過電視新聞畫面所看到的,是一隻迷途而驚惶奔竄的靈長類,相關單位幾乎傾盡全力,人力、物力規模之大,似乎不符合比例原則。

看著昨晚的快報,雖然不確定狒狒是被獵槍所傷後逃入民宅?或是進入民宅後,被埋伏的一組工作人員擊中負傷?但等到第二組人員趕到現場後,旋即又被麻醉槍補上一發,最終不治喪命!

一隻離家數日卻命喪黃泉的狒狒,已癱軟蜷縮成網中一小團,如絨毛玩具般再無氣息。

心中有幾個疑問:哪來的獵槍?是否矯枉過正?是否該有人得到懲處?誰殺了狒狒?

我不禁想起去年一則挪威處死海象的新聞:因為海象喜歡在碼頭邊出沒,性喜與人親近,屢次驅趕無效,官方擔心牠與人類的距離太近,擔心會傷害到人,於是予以安樂死。此舉引來多方撻伐,最後民間發起在當地為其塑像,作為留念。

生命本質是什麼?不就是愛護生命!「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難道沒有其他讓牠們存活的可能?或是更好處理方式?

這是一堂嚴肅生命教育的課題,也是對人類的生命省思:草菅獸命,輕而易舉;如何兩全其美、護持牠們的生命,讓事情圓融美滿和諧落幕,需要大智慧!











和平為核心,兩岸人民不被操弄


2023-03-28 03:07  聯合報/ 簡錫堦前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執行長(新北市)
由陽明交通大學退休教授傅大為發起,政大退休兼任教授郭力昕、政大教授馮建三、中研院研院員盧倩儀等學者成立「台灣反戰聲明工作小組」,召開「和平、反軍火、要自主、重氣候」記者會。圖/台灣反戰聲明工作小組提供


從事和平運動時,兩次發起反戰。民國九十年(二○○一年)反對美國攻打阿富汗,以及民國九十二年(二○○三年)的伊拉克戰爭。

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美國宣告從阿富汗撤軍後,神學士(塔利班)在阿富汗各地發動迅猛攻勢擊潰共和軍,最終瓦解共和政府並重獲政權,植根民主徹底失敗。十年間阿富汗戰爭的平民死亡人數為四七,二四五人

伊拉克戰爭後,證實美國聲稱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美國假造的訊息。美國扶植的新政權不得民心,動亂不安引發極端組織的崛起。民國一○○年(二○一一年)美軍退出伊拉克,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快速擴張,恐怖統治復辟,民主植根又成泡影。截至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已造成至少十五萬五千人死亡,證明當時反戰是正確的

最近四位學者發起連署的「台灣反戰聲明」,提出四大呼籲:俄烏停戰談判不要衝突升高;停止美國軍事主義與經濟制裁;不要美中戰爭,台灣應與大國維持友好等距關係;國家預算用於民生社福氣候減緩,不要投入戰爭軍武

批評綠營把中共和人民混為一談,歧視陸生,仇中不利國安;批評俄烏戰爭是美國挑釁在先、俄羅斯犯罪在後;懷疑我國會如烏克蘭一樣遭美國操弄淪為戰區。引起綠營反擊,貼上投降派、醉心中國夢、中共同路人的標籤。

和平主義者德國作家葛拉斯,在《鐵皮鼓》書中呼籲放下武器不要殺戮,即使投降也是光榮。日本長崎和平鐘代言人永井隆,妻子死於原子彈,仍呼籲愛人如己追求和平。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大江健三郎,呼籲放棄釣魚島與獨島的主權,日本必須反省本身的侵略史理解被侵略者心理

和平主義者反對戰爭,尊重生命、以愛止恨的價值觀,認為和平不是為國家利益,而是為全人類的利益國族主義國家民族利益為優先,往往衍生仇恨,貼標籤排擠異己,激起族群對立,引發衝突或戰爭。

一九○五年挪威醞釀要脫離瑞典尋求獨立,瑞典國王奧斯卡二世主張強力統一挪威,掀起愛國主義,每天聚會演說鼓動。眼看要爆發戰爭,幸而瑞典的和平團體發起遊行抗議,指責國王和首相煽動人民情緒、發動戰爭,呼籲民眾起來制止製造兩國矛盾、發動戰爭的不義。提出口號:挪威和瑞典是兄弟的聯盟;給挪威兄弟平等和正義;反對強制統一。並與挪威和平團體同唱《是的,我們相愛》。

輿論也群起支持和平,迫使國王放棄戰爭,挪威終於達成和平獨立。後來諾貝爾和平獎指定在挪威頒發,深具意義。挪威成為瑞典親密的盟友鄰邦。

台灣缺少和平教育,長久接受競爭和戰爭教育,思維狹隘。若台灣以和平價值為核心,民間更多和平團體,以思想價值和中國人民交流,兩岸人民相互理解而坦誠交流,兩方人民不被政治操弄、堅信和平;當中國要以武力併吞台灣,難保不會發生如瑞典民間反戰運動,制止動武。

發動戰爭何等重大的事件,青年上戰場、各國封鎖抵制、經濟制裁、通貨膨脹、產業停滯、失業危機,都是民眾首當其衝的災難。反戰必定會成為中國最強的力量。


廖元豪/黑暗榮耀中的霸凌、復仇與正義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廖元豪/黑暗榮耀中的霸凌、復仇與正義
◆  趙春山/「雙英行」:和陸親美,有何不可?





廖元豪/黑暗榮耀中的霸凌、復仇與正義


2023-03-28 00:00  聯合報/ 廖元豪(作者為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黑暗榮耀》黑暗榮耀》熱播,宋慧喬飾演的女主角小時候被霸凌,長大展開復仇。圖/Netflix提供


韓劇「黑暗榮耀」近日非常熱門,據說收視率已在卅八國取得冠軍,上線首周的網播量就突破了一點二四億!而在台灣的社交媒體上,也是充滿著討論與叫好之聲。年過四十的宋慧喬,為何能在這部不再賣萌賣浪漫,反而呈現黑暗、復仇的電視劇,掀起此等浪潮?

或許最核心的,就是戲中的「復仇」,打中了許多觀眾心中素樸的「正義」感。

黑暗榮耀」的故事結構,描述的是中學女生文同珢(宋慧喬飾)在高中時,遭到五人組霸凌。長期的羞辱、壓迫、攻擊,毀了文同珢的青春、身體,留下了永久的傷痕與仇恨。於是文同珢立志要在長大後復仇,並且歷經許多苦楚,找到那五人各自最恐懼的罩門,一個個毀掉他們,而且讓首惡朴涎鎮的人生夢碎,一無所有,連坐牢都要永遠被心中的不甘糾纏。

學生時被霸凌的經驗,許多人都有過。職場、網路的霸凌,今日也是無所不在。但霸凌與單純的一次性攻擊,最大的差別就是它已經構成被害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反映著霸凌者與被霸凌者之間明顯的權力差距。因為拳頭、體格、人際、家境、個性的因素,被霸凌者即使被欺負得很慘,也極少作任何的反擊,甚至連逃避也不敢。那種「無所逃於天地之間」卻又說不出來的苦,是很多人的夢魘。現在看到不但有平凡人把苦與恨說出來,還能一個個算帳報仇;看著當年霸凌自己、毀掉自己人生的混帳們遭到報應,多麼解氣!

但戲就是戲,本劇的「好看」也是韓劇的特質之一:簡化人性!戲中的霸凌者,以及共犯的父母們,在戲中就是完全的「壞」!即使惡女朴涎鎮在本劇的後半段,已經面臨夫離女散,眾人皆曰可殺的地步,她還是絲毫不表示出一點悔意,連「演」一下都不肯。這種設計,讓女主角與觀眾在狠狠地報復之時,一點兒也不需要愧疚,不必同情,因為這些傢伙根本是不折不扣的壞胚子!

這種簡單的「壞人」,卻也就是素樸「報復正義」危險之處。一方面,現實世界裡的小咖被害者鮮少有能力這樣報復。更重要的是,觀眾看得爽的那種報復,往往都必須把好人壞人分得清清楚楚。好人就是無辜到底,壞人就是罪無可赦。然而這種二分法,並不能反映真實世界。霸凌當然不對,但某方面作壞事的人,難道完全沒有他天真、善良、可愛的一面?在其他的影片裡,不是也往往演出黑社會大哥有情有義的故事嗎?大多數「壞人」其實只是某一個行為,在特定情境下的「壞」,而不是徹頭徹尾的惡人。作「壞事」當然應該接受懲罰,但那個人未必是絕對的「壞人」,甚至被害者在某一方面也可能做過錯事、壞事。耶穌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就是提醒了我們「自以為義」的危險。

歷史糾葛往往不能用刑事司法邏輯來論斷,也不一定有明確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就像轉型正義的論者經常說:「被害者得賠償,那為什麼沒有制裁加害者?」網路時代更強化了這種黑白對立。人們很簡單也很習慣地把各種苦難,都歸諸於某個「壞人」,殊不知人間有太多事物,未必有著單一標準的是非;把所謂的壞人抓來鞭屍,也不見得就是實現正義。說實在,「黑暗榮耀」的黑白二分,甚至比漫威超級英雄電影還要簡化,這或許是人們在這「善未易明,理未易察」的複雜世界,尋求的一點爽感。

我們真的太缺「正義」的情緒滿足了,就看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