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6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制定揭弊者保護法 刻不容緩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台鐵的安全不能只靠傳統人力和運氣
◆  聯合報黑白集/從萊豬看核食
◆  經濟日報社論/制定揭弊者保護法 刻不容緩





經濟日報社論/制定揭弊者保護法 刻不容緩


2020-12-06 02:0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勞動基金弊案,燒出勞動部和勞金局內控機制問題。記者侯永全/攝影


近來有關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勞金局)國內投資組游姓前組長涉嫌收賄炒股,引爆出勞動部內控問題,也掀起社會熱議如何才能提早揭弊或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

勞動部長許銘春指出,這位涉案人員自民國 105 年(2016年)就被勞動部政風處列為高風險名單,但當時沒查出具體違法事證。而且,早從民國 104 年(2015年)起,曾接獲五封匿名檢舉信,其中三封直接點名此人,內容多指他參與證券商餐敘等;另一封並沒道出姓名,但指涉業務也與此人有關。甚且,許部長表示民國 106 年(2017年)勞金局曾出公文要將游員調離現職,主要是當時勞金局長蔡豐清想增加同仁歷練,因而想藉由輪調主管方式進行,但後來考量自己到任不久才暫緩此決議,撤回公文

上述的事實代表這位游姓涉案人員自五年前就不斷被檢舉,也被勞金局列為高風險名單,但為什麼勞動部遲至今年9月才將他移送廉政署偵辦?可見勞金局的內控及防貪腐機制漏洞百出,勞動部也難辭其咎。

勞金局的缺失,令人聯想到多年前立法院中部辦公室資訊室分析師田志文的個案,他因為具名檢舉前祕書長林錫山涉嫌收賄,結果不但被冷凍調職,考績還連續三年乙等無法升等。但民國 108 年(2019年)9月林錫山最終被高等法院判定應執行13年徒刑。

這些案例都是向原單位檢舉,而被檢舉人既有辦法貪腐,通常在組織內或政治上都有影響力,以致檢舉未被積極與嚴肅處理同時,我們發現目前政府的防貪機制,不是未主動發現就是太遲才調查,特別是檢舉對象是具有組織內影響力或政治影響力之人,反映出現有制度的失靈,也凸顯政府目前沒有全面性公益檢舉制度的缺憾

或許有人會問,政府已經有相關的執法機關,為何還要鼓勵公益檢舉制度?案例顯示,政府總是後知後覺,而且通常是在違法事件一發不可收拾時才會發現弊端。再者,也有可能是因為執法者怠於職責,甚或有勾串情事。根據國內外的調查,組織內部貪腐、違反法規等重大事件的揭發,通常並非來自正式的內控或治理制度,而是靠公益檢舉吹哨者制度)。

政府目前公益檢舉制度傾向於補洞式的作法,缺乏全面性的規劃。例如多年來陸續發生食安危機與工廠偷排廢水廢氣等不法事件,行政、立法部門才思考研擬「單方面」的吹哨者法規,藉以鼓勵揭弊。在食品安全方面,根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3條第2項授權訂定之檢舉違反食品衛生案件獎勵辦法」;在環境保護方面,「水汙染防治法第66之4條也有此制度;民國 107 年(2018年)8月「空氣汙染防制法新增檢舉獎金及吹哨者制度,鼓勵民眾及企業員工檢舉不法,以彌補主管機關稽查人力不足

有關勞金局的缺失,我們建議勞金局對於投資相關人員的管理,要參照證券投資信託人員的管理,不僅規範本人,也須擴及一定親屬範圍,並定期申報相關資料,提供政風單位檢查。而且,根據報導,此次涉案人員的消費能力遠大於其薪資,而且已被多次檢舉,這也反映出勞金局忽視問題的嚴重性。雖然勞金局表示,勞動基金投資每日須由投資小組決策討論,決定購買股票範圍與數額,再由交易員根據當天情勢判斷做出投資決定書,2億元以下由組長決行下單。但投資標的仍由投資決策小組決定,如何決定投資標的分析報告也是由國內投資組提供

由於政府公部門或民間私人企業,都可能發生危害公共利益的不法行為,應有更全面性的做法,即是立法院應儘快通過「揭弊者保護法」,提供檢舉管道、保護檢舉人的工作和人身安全、制定保密與反報復條款,以及提供豐厚的獎金,全面強化「反貪腐」的機制。









聯合報黑白集/從萊豬看核食


2020-12-06 02:26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駐日代表謝長廷表示,這次返台和蔡英文總統及行政院長蘇貞昌了解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的可能。記者許正宏/攝影


反核食公投上月屆滿兩年限期,「助日代表」謝長廷臉書列出返台要了解的第一件事就是「東北食品解禁與否」;又傳日台交流協會拜訪藍委表態挺台加入 CPTPP,同時也盼藍營支持開放福島五縣市核食進口。萊豬即將入關,核食也已兵臨城下。

雖然謝長廷說,返台聽到的都是萊豬,日本食品可能要等萊豬告一段落才會處理,與高層溝通的結論,就是因為萊豬問題,日本食品「沒有那麼快的感覺」。換言之,不是不進,只是時辰不對。

從萊豬看核食,最後的結果,藍白綠心裡有數。但面對萊豬,蔡政府昨非今是又硬拗,黑箱決策拒絕溝通,沒有談判先獻城池,不作標示剥奪人民選擇權,捍衛萊豬打擊在野黨,除馬維拉外,更圍牛救豬毀人商譽,逆昌者查水表。如今核食來勢洶洶,蔡政府會不會蠻橫依舊?

在中國大陸主導的RCEP  完成簽署後,台灣要避免在區域整合中被邊緣化,只剩下加入由日本主導的 CPTPP。日本拋出挺台加入 CPTPP 的橄欖枝,其實也讓蔡政府可輕易為反對者扣上「讓台灣成為亞細亞孤兒」的大帽。

但問題不在反對黨和堅持食安的民眾。解鈴還須繫鈴人,從萊豬到核食,民進黨先解開自己雙標黨的緊箍咒,好好與人民和反對黨溝通,否則在野黨有何義務幫民進黨解套?人民有何義務為蔡政府埋單?









聯合報社論/台鐵的安全不能只靠傳統人力和運氣


2020-12-06 02:23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台鐵瑞芳至猴硐站間昨因連日豪大雨造成邊坡滑動,落石僅距火車不到30公尺。記者游明煌/翻攝


台鐵一輛從瑞芳開往猴硐的列車,接獲通知前方有落石狀況,緊急煞車不久,坍方土石就在列車前不到卅公尺處大規模崩落;兩端列車上險遭活埋的四百名乘客,在生死瞬間驚險躲過一劫。只要看到昨天報紙頭版照片或電視新聞畫面上橫阻於火車前的巨石,恐怕都會嚇出一身冷汗。

幸好,在這次土石崩坍事故中,列車乘客都平安無事。幸運之一是,在土石大規模崩落前,現場監測人員及開火車經過現場的資深司機員,發現異狀緊急通報示警,攔阻了一場災難幸運之二是,土石大規模崩落是在白天發生,否則監測人員或司機員的肉眼是否能夠發現特定地點的土石異狀而及時示警,恐怕不無疑問幸運之三是,不像幾個月前台鐵斷軌事件,從未依規定通報到誤聽通報資訊內容,整個流程發生連串荒謬錯誤,否則崩石砸車後果很難想像

土石崩落現場,台鐵已經連夜搶修。原本以空拍機查看,評估滑落土石約有三千八百立方公尺,但經漏夜搶修後發現土方量高達一萬立方公尺,可能要一千輛斗車才能清運完;昨天現場又有土石流動,考量工作人員安全而一度暫停搶修。整個搶修工程,至少要四天才能快復正常通行。搶修的困難,也益發凸顯現場崩坍之驚險,並且更明白地警示:台鐵與乘客的安全不能只靠運氣。

事後回想,令人仍感驚恐的是,第一,今年無颱,北中南部甚至因水情嚴峻而先後停灌休耕,但北部地區的幾天大雨,就給台鐵帶來近卅年來非颱風天最嚴重的邊坡坍方事件。換言之,不是只有颱風來襲才要提高警覺。第二,更可怕的是,台鐵在A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完成邊坡檢測,分級列管,而這次大規模坍方區段僅列為「相對穩定」的C級邊坡,在去年全線邊坡檢測中連「疑似不穩定」的B級都未列入,直到這次坍方事件後才緊急提升改列「明顯不穩定」的A級邊坡。但如果「相對穩定」的邊坡都會大規模滑落,那麼全省那些已列「疑似不穩定」、甚至「明顯不穩定」的邊坡狀況又如何?

這次土石崩落幸運未造成人員傷亡,現場監測人員的辛苦和司機員的機警,值得肯定。但應該問的是,台鐵的安全,為什麼只能靠廿四小時的監測人力和肉眼,再加上一點「天佑台鐵」的運氣?

尤其,檢測結果相對穩定的邊坡會發生大規模坍方,到底是檢測未能落實,或是檢測力有未逮?而即使某些區段邊坡在檢測時確實相對穩定,會不會在天災或氣候變遷條件下改變土質狀況?這些問題必須回頭仔細檢視。鐵道和土木專家建議比照高鐵,投資天然災害告警系統,以沿線密布的各項偵測設備,隨時偵測地震、強風、豪雨、邊波滑動或坍方等等狀況,即時告警,確保行車安全。這應是更徹底的解方。不過,專家們都提到,這種災害告警系統的投資金額龐大,台鐵無力進行,必須要由國家編列預算來做。問題是,只重輕軌的前瞻建設耗竭財政,還有餘裕關注台鐵的軌道安全嗎?

台鐵斷軌事件,交通部要求台鐵採行六項改善措施,包括年底前完成全台軌道大檢測。這次邊坡崩坍事件,台鐵局也計畫對全台廿五處無法以工程改善的邊坡,逐步建置自動化邊坡告警系統。但民眾只看到危機後的標準反應,看不到徹底安全維護和災害預防的決心。

百年台鐵嚇出一身冷汗之後,應趕快把近年徒然耗在美學內宣上的心力和金錢,轉投注安全維護;而安全維護,更不能只靠傳統的人力、肉眼和運氣。


【重磅快評】核食換什麼?日本會管謝長廷有沒有面子嗎

◆  【重磅快評】核食換什麼?日本會管謝長廷有沒有面子嗎
◆  【重磅快評】北迴行車環境很糟 出主意請多鼓勵少責難







【重磅快評】核食換什麼?日本會管謝長廷有沒有面子嗎


2020-12-06 18:02  聯合報 /   主筆室
駐日代表謝長廷表示,這次返台和蔡英文總統及行政院長蘇貞昌了解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的可能,因含萊克多巴胺美國豬肉進口的原因,所以核食「感覺沒有那麼快」。記者許正宏/攝影


行政院長蘇貞昌打臉駐日代表謝長廷?謝昨天受訪表示返台有和蔡總統及蘇院長了解核食進口的可能,他表示因萊豬的緣故,所以核食「感覺沒有那麼快」;話猶在耳,蘇貞昌今天被問到是否和謝長廷討論到核食開放等問題?蘇說「沒討論、也沒碰面」;蘇、謝對核食是否開放,連有沒有討論的說法都有兩個版本,讓人想起萊豬宣布開放後,官員大唱雙簧、打對台的荒謬戲碼,叫民眾如何對政府食安把關有信心?

謝長廷長年駐日,觀其言行,似乎總是站在日本的角度看問題,以致於有「助日代表」的封號,這次返國述職的時間點,正好在萊豬進口即將發布命令之前,拒絕核食公投效期屆滿之際,各界均意識到,蔡政府一不做、二不休,有意接著萊豬之後開放日本核食進口,謝長廷有備而來,話說得很周到,指政府立場是人民健康第一,所以核食不會開放,其次,沒有輻射的不是核食,應該開放,第三,有沒有輻射應該用科學方法鑑定調查,應該採取歐美先進國家的做法,而非中國的做法。他還說,若中國比我國先開放,日本支持我們的政治家會很尷尬,有點沒面子。

凡事有原則即有例外,謝長廷的三原則,應該是經過深思熟慮,出自律師之口,不太容易辯駁,但其中牽涉的環節極多,包括查驗、標示、稽查,每一個都是大工程,以萊豬為例,蔡英文總統八月二十八日宣布放寬萊豬、萊牛(含三十月齡以上)進口之後,光是查廠、單列貨號、標示產地或萊劑,就吵了三個多月,結果,民眾要的,政府幾乎什麼也沒做。

過去三個多月來,民眾只記得官員們老是在唱雙簧、甚至打對台,例如萊豬是否單列貨號,陳時中說「要再討論」,王美花就說不行;萊豬進口前要不要赴美查廠,陳時中才承諾要查廠,次長石崇良卻說查廠不必要;縣市政府收到行政院公文,指零檢出與罰則牴觸中央法規,要求在元旦前檢討修正,行政院澄清公文是請地方陳述意見,衛福部次長薛瑞元接著在立法院直說若地方不檢討將直接無效;台北市長柯文哲質疑全世界萊豬都可進口台灣,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說實際上只有美國會進口,不過馬上又被衛福部食藥署長打臉...,相關案例,族繁不及備載,一團混亂之下,眼見行政命令即將發布,連地方要把關的食安自治條例都要宣布無效,蔡政府就這樣把萊豬迎進來了。

日本核食要叩關又何嘗不是,蔡總統不是說要給國人多一個選擇嗎?日本核食進來後,國人確實又增加了一個選擇,看萊豬這樣一路吵過來,結果還不是照樣進來,謝長廷返國為日本核食進口暖身,游錫堃還算老實,表示只要行政部門一啟動,他就會召開朝野協商,蘇貞昌則全盤否認,連雙方有沒有討論,兩人都能有截然不同說法,日後日本核食要進口的各種環節,大家還有得吵,反正蔡政府不在乎,吵過之後,又能擋了日本核食進來?

可議的是,萊豬即將進口,台灣能換到什麼?官員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日日本核食進口,不管台灣有沒有換到什麼門票,反正謝長廷面對日本人時肯定會有面子,至於,謝長廷再度返國述職面對國人時會不會有面子?日本人可管不著了!    











【重磅快評】北迴行車環境很糟 出主意請多鼓勵少責難


2020-12-06 11:33  聯合報 /   主筆室
台鐵瑞芳至猴硐站間因連日豪大雨造成邊坡滑動,落石僅距火車不到卅公尺。圖/游明煌翻攝


連續降雨,台鐵北迴線瑞芳到猴硐路段連日二度斷線,四日早上八點半更是東西正線同時停駛,傳聞要十三日才能恢復雙向通車。這幾天,台鐵道班人員依標準工法清除坍方、整理邊坡連夜搶修,這段期間各方對搶修「高見」連方遞出,包括台北市長柯文哲的北宜應建高鐵,交通部長林佳龍坍方路段興建明隧道…,看法各有見地,但都不是全部,除非各建議都把前提、配合要件完備,否則北迴行車環境仍很糟。

先看明隧道。北迴這次坍方、斷線,是因一個多月連續降了近兩千毫米雨量;東北季風帶來的水氣主要由新北市瑞芳灌進基隆河谷,一路上溯,最後大量降在雪山山谷東麓,也正是瑞芳、猴峒、平溪一帶。這一帶,正是夏天西北颱來襲超大雨量灌入的重災區,是先天的地形不理想。

再者,明隧道興建好就能長治久安?不一定。台灣明隧道興建最多,最「屍橫遍野」處是跨陳友蘭溪的新中橫公路,公路一沖毀,就改道修明隧道,過不久,裸露的明隧道又毀於土石流。最慘的一次是南投縣豐丘明隧道埋了七人;事後調查,明隧道上方有引自屏東的高價金鑽蓮霧,開花時全園灌水,山體吸飽水,瞬間壓垮明隧道。

林佳龍想在瑞芳、猴峒建修明隧道保護北迴縣鐵路,情形似與豐丘明隧道事故近似,明隧道上方山體灌飽了水,正如同瑞芳、猴峒山區吸飽了水,打把陽傘就能防災嗎?

柯P「北宜應建高鐵」很多人贊同,但一定要另選路廊,絕不會是北迴線彎來彎去的小徑,北宜高鐵的路廊一定要夠寬、夠直;高鐵創造速度紀錄,主因是路廊平坦寬闊,高鐵才有條件。高鐵使用長銲軌道,先在工廠銲接,短規格兩百米一節,長銲更是一千米一節,這樣的鋼軌搬到預鑄的高鐵道板上,才有較高的安全性、舒適性。

另因安全考慮,交通法規規定轉彎曲率小於六百米半徑路段禁用長銲鋼軌,高鐵在路線設計之初及充分考慮並配合;反觀台鐵,路段零碎得多,雖然想模仿高鐵的長銲軌道,但幾乎無法配合,何況目前路軌還多是碎石傳統道渣。

台鐵有歷史,因陋就簡可以理解,但它有一定的運輸角色。大家出主意時,請多鼓勵,少責難。

名家縱論/由拜登能源政策看台灣

◆  「豬」事不吉 濫權失能?
◆  核食再起 萊豬教訓還不夠?
◆  大屋頂下/兩岸僵局是辛亥革命遺留
◆  評估養豬合理規模 比吵美豬重要
◆  名家縱論/由拜登能源政策看台灣
◆  星期透視/改革選制抑制極端選民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名家縱論/由拜登能源政策看台灣


2020-12-06 01:19  聯合報 /   梁啟源(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路透)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將於明年一月就任,其能源政策將迥異於川普。美國能源政策改變,勢將影響我國產業發展,相關政策亦有值得我國借鏡之處。

要言之,拜登能源政策為:一、重回巴黎協定,和主體排放國一同執行減量承諾;二、二○二一年制定相關法律,規範汙染者負擔碳排成本;三、嚴格管制化石燃料生產及使用,永久保護北極國家野生動植物保護區,並禁止於公共土地與水域地區,開發油氣;四、十年內投資四千億美元於清潔能源與創新,並建立碳研究計畫機構;五、以永續成長為目標重建基礎設施;六、二○三五年實現電力部門無碳排,並降低建築物碳排量五十%。

其中以重回「巴黎協定」,參與國際減碳及立法規範汙染者(排碳)付費政策,對台灣可能影響大。相對於規範國內汙染者付費,對排碳高進口商品加徵碳關稅的可行性較高,且可保護相關產業及就業,美國與歐盟可能會要求台灣繳碳關稅。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資料,二○一八年台灣每人排碳量為十.八三公噸,在全球一四五國中排名第十九,每單位GDP排碳量為○.四六公斤/美元(以一五年美元幣值計),全球排名第四十六,高於全球平均的○.四,更遠高於美國○.二五、英國○.一一、法國○.一二、韓國○.三八及日本○.二,受制裁風險高,我國出口值占GDP約六十%,歐美若對我國課徵碳關稅,將深刻影響我國產業。

再者,拜登擬於二○三五年達到電力部門零排碳,主要以再生能源及核電取代燃煤、油氣火力發電。這和我國能源轉型政策中,規劃二五年核能○%、燃氣五十%、燃煤廿八%差異很大。

我發電業約占總排碳量六成,二○○七到一三年間排碳量曾減少二一五萬公噸或一.三%,一七年則比一三反向增加二○三四萬公噸,成長十二.六%。即令工業碳排減少六百萬公噸或十二.五%,全國碳排不減反增一千六百萬公噸或六.四%。除電力需求持續增加外, 一七年因立院杯葛,核能占比降為八%,以致每度碳排提高為○.五五四公斤為主因。

為降低碳排,政府規畫電力每度排碳量將先降為二○二○年的○.四九,再降為二五年的○.三九。一七年後每度碳排確有改進,如一九年已降為○.五一,主要為零碳能源占比增加,其中再生能源及核能分別由四.五%及八%提高為六%及十三.四%。惟二五年核能歸零,即令再生能源占比依計畫達廿%,根據一九年燃煤及燃氣每度碳排量計算,二五年全國每度電力排碳量將為○.四三,仍將比政府規畫值(○.三九公斤/度)高出十%,並高於目前美國的○.四一八,更比歐盟的○.二九四高出四成六。

以上估計在樂觀基礎上進行,事實上,達成二五年再生能源與燃氣占電源配比目標的挑戰極大。

再生能源的電源占比,計畫由一七年的四.六%提高為二○年的九%,再提高為二五年的廿%。去年實際只達六%占比的基礎,今年一至九月太陽光電年度執行率僅達四十%,風電只達○.八%,如何達到九%目標?

達標困難原因是地狹人稠,又有環保及農地農用考量,土地取得不易。土地產權極分散,整合不易,且因再生能源供應多在偏遠地區,架設與台電電網連結饋線又有諸多限制。

桃園天然氣第三接收站藻礁問題因環團持續抗爭,二五年燃氣占比也很難達標。

現有核二核三的四部核能占比,目前為十三.四%,二一至二五年間將完全除役。同時,燃煤占比亦將減少九個百分點,替代再生能源及燃氣機組無法補上,且電力需求持續成長下,缺電將使燃煤火力全開,碳排更加失控。呼籲政府正視,及時調整能源政策。











星期透視/改革選制抑制極端選民


2020-12-06 01:08  聯合報 /   楊泰順(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
此次美國大選便讓人目睹意識形態可觀的催票潛力。 法新社


兩黨政治被許多人認為是民主運作最佳典範,因為一黨執政一黨監督,政策責任清楚明白,民眾容易選擇,政府也較為穩定。

但後工業社會的多元利益已引起有識者質疑,兩黨制是否足以吸納各種分歧主張,整合為涇渭分明的兩大立場?如果分歧的社經、環保、女權、族群等主張無法在兩黨體系下自動歸隊,基於龐大政治利益考量,政治人物便易訴諸意識形態,讓本質上難以整合的各項議題,在意識形態下妥協為聯合陣線。

由於強調意識形態,政客們也激化了偏激選民的聲浪,使選舉成為割裂社會的過程。民眾多期待當選人選後致力彌合裂痕,但現實經驗成反面教材,為積蓄能量,政客們當選後卻更多利用政府公器擴大社會對立。

此次美國大選便讓人目睹意識形態可觀的催票潛力。儘管川普任內表現離經叛道,但訴求白人至上與美國優先思維,卻成功吸引了低教育水平者的認同;儘管敗選,依然創下連任獲得的最高票紀錄。甚至敗後還能募到五十餘億美金打官司,若非意識形態使然,如何可能發生在現實的資本主義社會?川普策略撕裂了美國社會,也刺激了偏激選民傾巢而出,若非疫情與提前投票擴大理性選民的影響力,現在慶祝勝選的應該是川普,而非拜登。

川普的套路,台灣人並不陌生。民進黨便是高懸台獨意識形態,整合環保、女權、反核、人權、教改、反政府人士等,成功取得執政權。既以意識形態掛帥,奪權與施政過程瑕疵,便常被支持者漠視。過往踩踏議會、護航太陽花、背信軍公教、反核又續核、反ECFA又續ECFA、高唱言論自由卻關中天、反美牛卻引萊豬等,皆因意識形態的鐵布衫,撼動不了民進黨的民意支持度。國民黨有意模仿民進黨激烈抗爭,奈何缺乏強勢意識形態,丟豬腸還被笑是蔡政府的貴人,反幫民進黨提升好感度。

社會割裂必然伴隨著偏激分子出現,意識形態政黨擔心破壞立場主張,往往不願強勢抑制偏激行為,尾巴搖狗的亂象因而出現。日昨,美國喬治亞州選務主管便公開批判總統與參院,對偏激分子發給喬州選務人員的死亡威脅視若無睹。前些天發生在中天電視台前自焚事件,也在提醒國人,警惕偏激思維的滋長,但媒體報導卻十分有限。

以暴制暴,並非抑制偏激思維良方,這是為何國民黨模仿民進黨抗爭手段,卻得不到預期的效果。美國大選經驗提醒我們,只有改革選制,讓理性選民得以發揮制衡力量,才有可能邊緣化偏激選民與意識形態政黨。被歸類為理性選民,除了較看重政策內涵,也較精於算計投票的「成本」與「效益」。投票程序如果費時繁瑣,在效益有限的前提下,「理性」常讓他們放棄投票。故而,鼓勵理性選民投票,必須思考如何降低投票成本,如實施通訊投票或各國習見的提前投票。國民黨與其以丟豬腸凸顯無奈,倒不如致力選制改革,讓沉默大眾樂於參與?












大屋頂下/兩岸僵局是辛亥革命遺留


2020-12-06 01:07  聯合報 /   黃年
2016年11月11日,中共在北京舉行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新華網)


中共向來主張「兩岸問題是國共內戰遺留」。這個說法也許可用於「解放台灣vs.反攻大陸」的時代,但已經愈來愈不準確。

面對現今及未來的兩岸僵局,這個說法應當提升至「兩岸問題是辛亥革命遺留」,始能反映逐漸展現的真實,進而據此梳理兩岸關係。

其實,就內戰當年的話語架構來看,內戰可謂就是國共雙方競爭誰能實踐辛亥革命理想目標的戰爭。中共當年的論述,就在攻擊國民黨未能實踐辛亥革命所標舉的憲政民主、政黨政治、普選制度、議會政治、結社自由、言論自由、軍隊國家化、土地改革等等;而中共當年的承諾正是,它將使這些國民黨做不到的種種皆在中國實現。以下引述當年毛澤東的幾段論述

「蔣介石的獨裁和專政是必須推翻的,因為中國人民最需要的是民主政治,而民主政治的前提是要解決分權制衡的監督問題。」(民國 31 年(一九四二))

「我黨的奮鬥目標,就是推翻獨裁的國民黨反動派,建立美國式的民主制度。」(民國 33 年(一九四四))

「有些人懷疑共產黨得勢之後,是否會學俄國那樣來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一黨制度。我們的答覆是:我們這個新民主主義制度不可能、不應該是一個階級專政和一黨獨占政府機構的制度…將保障人民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思想、信仰和身體等自由。」(民國 34 年(一九四五))

從這些論述中可以看出,毛澤東的「初心」也認為,內戰不應只是國共兩黨的權力鬥爭(因為不是要實現無產階級專政和一黨制度),而是應當對中國有更高遠的文明憧憬(因為中國人民最需要的是民主政治)。

辛亥革命對中國而言,正是一種「文明的憧憬」。但國共內戰最後畢竟淪為只是權力的爭奪而已,中共及毛澤東據以贏得內戰的種種對於「文明抉擇」的承諾後來可謂完全落空。

於是,「中國往何處去」這個內戰主題,迄今仍是未完成的答卷。民國 38 年(一九四九年)以來,兩岸分治已逾七十年。若仍將兩岸僵局視為你死我活的「內戰遺留」,那是把兩岸問題仍視為國共的黨爭,且難道要民進黨繼承內戰?但倘若能從內戰思維轉向當年「中國往何處去」的「初心思考」,即應認知,兩岸問題其實應當是「辛亥革命遺留」。

中共始終未否定辛亥革命孫中山三民主義」。習近平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一五○周年的幾段談話

「毛澤東同志把三民主義綱領…稱為留給我們的最中心最本質最偉大的遺產,是對中華民族最偉大的貢獻。」「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忠誠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我們要學習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心繫民眾的偉大情懷。」「…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實現中國現代化…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共建政的前卅年,可謂「卅年浩劫」,亦可謂「卅年艱辛探索」。主要的原因,正是中共將中國由辛亥革命孫中山論述」,帶向了馬恩列斯毛論述」。

民國 67 年(一九七八年),鄧小平領導改革開放,從此開始「摸著石頭過河」。四十年來,從「東方紅太陽」到「七三開」,從千萬人戴帽遊街到千萬人洗冤平反,從連一顆雞蛋都不容私售到淘寶光棍節,從「階級鬥爭為綱」到「和諧社會」,從「批孔揚秦」到四出設置「孔子學院」…多彩多姿,林林總總,一言以蔽之,就是以姓資姓社不爭論、走出階級鬥爭論,甩掉了馬恩列斯毛原教旨的殺人與自殺路線

中共建政七十一年,就是七十一年的路線鬥爭史。奇妙的是,自民國 39 年(一九五○年)代起,每逢五一及十一,就會在天安門矗立孫中山遺像。早年,天安門也有馬恩列斯頭像,但現在都退場了,只留孫像與毛像對望。這個無意有心的安排,其實呈現了令人玩味的歷史軌跡。

七十年來,中共鬥爭不斷,人物也升降起伏,自秦始皇、孔夫子、張獻忠、洪秀全,甚至劉少奇、林彪、鄧小平、馬恩列斯,更甚至毛澤東自己都曾翻來滾去,竟然唯獨孫中山一直維持革命先行者的導師地位此一奇蹟,自然有其深厚的政治底蘊

每當天安門舉行群眾盛典,廣場群眾看到的是城頭的毛像,但城頭上的中共領袖們眼裡看到的卻是對面的孫像此一場景,充滿了玄奧的政治啟示

孫中山的架構,可謂是「政治走民主主義,經濟傾向社會主義」,是一個「民主社會主義路線」。這應當就是內戰當年中共的「初心」。

中共在五○年代起就維持住對孫中山的禮敬,應是反映了毛澤東一輩的「初心」,只是後來的因緣變化,使他們陷於身不由己的自毀與毀國但是,從前引習近平禮讚孫中山的論述可知,辛亥革命、孫中山及三民主義還是保全下來了。習近平甚至說,中共已使三民主義變成了「新三民主義」。可見,中共知道,孫中山的「民族/民權/民生」,可能是中共及中國未來的出路

雖然中共四十年改革開放的成績世所共見,這是習近平能以「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忠實的繼承者自詡的原因,但中共與孫中山畢竟仍有根本的歧異那就是:孫中山主張的是「主權在民」的「天下為公」;中共主張的卻是「黨領導一切」的「為人民服務」。

孫中山是「民主憲政」,中共如今則是「黨帝制」。

世人不能否認中共現行「黨帝制」的治理成就。但是中共也必須逐漸處理其「專制紅利vs.民主負債」的矛盾關係,亦即必須努力由「為人民服務」向「天下為公」移動,也就是向孫中山靠攏。非此,從長期看,恐怕中共終究不能自救,中國也將永遠隱伏著政治風險

尤其,孫中山及三民主義更可視為兩岸的共同出路。中共應尊重並珍惜代表「辛亥革命/孫中山/三民主義」傳承的中華民國,台灣的台獨分子亦應走出「二二八論述的中華民國」,回到「辛亥革命論述的中華民國」。台灣應知:愈「中華」,「民國」愈有力量。兩岸皆以「民族/民權/民生」為共同追求,以孫中山思維為共同政治基礎,和平競合,在「大屋頂中國」下,朝向「大屋頂中國」邁進。

中共的革命不應再是馬恩列斯毛遺留,而應提升至辛亥革命遺留因此,兩岸僵局也不應再是國共內戰遺留,而應視為辛亥革命遺留

不論以上說法是否烏托邦兩岸何妨齊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評估養豬合理規模 比吵美豬重要


2020-12-06 01:41  聯合報 /   陳文卿/台灣資源再生協會常務理事(新竹市)


豬話題很夯,可是卻有兩個矛盾。禁止台灣養豬用瘦肉精,卻容許進口美豬含萊劑;其次,因擔心非洲豬瘟禁止豬吃廚餘,卻不擔心人吃的豬肉含萊劑?對養豬業者言,這些是假議題。但藉此重視養豬業永續發展,也是好事。

養豬在台灣農業經濟重要部分,技術很進步,並能供應國人優質肉品。但在高飼養成本及環保要求下,面臨進口豬肉威脅,養豬業處境其實是艱困的。

養豬業的問題,包括防疫、飼料成本、環保,及周期性供需不平衡造成豬價波動等。尤其受限地狹人稠,養豬場無法遠離住家,豬糞尿造成汙染,臭氣更成民眾嫌棄的鄰避場所。

養豬產業困境,來自內在環境壓力,遠比受美豬影響更大。我們應思考,如何提升養豬業的產業體質,並以國內環境條件評估合理的養豬規模。

其次,養豬雖然經常被視為高汙染產業,如換角度看,養豬消耗廚餘對環保貢獻是很大的。國內目前至少有廿萬頭豬攝食廚餘,一天可協助處理約六百噸廚餘。這些廚餘如採焚化或堆肥處理,不僅成本龐大,且有廢水、廢氣須再處理。這種環保貢獻,似未曾獲正面重視。

筆者曾大膽建議,應從環境角度思考可養多少豬,而非僅從市場需求經濟面思考。此包括兩個層面:首先,應評估國內河川涵容能力,以及土壤、農作物能吸收多少來自養豬排泄物的有機質、含氮量?其次,飼料自給率(包括自產雜糧、廚餘、食品廢棄物等),可供應多少頭豬食用?依此評估合理的養豬規模,此可能比爭論萊豬影響重要得多。











核食再起 萊豬教訓還不夠?


2020-12-06 01:44  聯合報 /   李武忠/農漁經學者(新北市)
日本核食近來成為話題,謝長廷把此事列為台日關係間「懸案」之首。記者許正宏/攝影


加入RCEP落空後,CPTPP成蔡政府參與區域經貿合作最重要選項;只是橫在眼前難題是,明年日本雖為輪值主席國,想要獲日本支持,開放福島五縣市產品進口,成蔡政府無可迴避難題。

日方對開放核食進口多次關切,許多親綠人士也不斷敲邊鼓,不過想複製開放美豬模式,以目前反對聲浪之大,恐難如願;若不能記取教訓,恐將撼動蔡政府威權,屆時再曬芒果乾也無法挽回民心。

當初反核食進口公投案,以七七九萬票同意過關,主因對台、日政府把關能力的不信任。不僅先前曾有日本核食改包裝及出產地,佯裝其他地區蒙混案例,且蔡政府在處理日本核食管制和解禁過程手法粗糙,使用數據幾乎來自日本官方提供,對民眾不具說服力…,讓民眾失去信心。

日前福島核電廠儲存輻射汙染廢水,打算排放到鄰近海域,引發當地漁民及鄰國強烈反彈。對於開放日本核食品進口,蔡政府必須提出具體無害的科學證據(不是只仰賴日本官方提出的資料)讓資訊公開透明,尋求共識並對食安把關更嚴謹,以具體行動來爭取民眾支持,明年一月開放美豬進口後的執行成效,會是重要的觀察指標。












「豬」事不吉 濫權失能?


2020-12-06 01:41  聯合報 /   陳常正/大學教師(台北市)
近期開放美豬進口等政策,讓執政黨飽受批評,台灣輿論沸騰、民怨四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八月底,蔡英文總統突然在記者會宣布將開放美豬進口,成為台灣政壇和媒體焦點、秋鬥遊行萬名群眾上街頭。在野黨杯葛下,蘇揆創下有史以來最晚在立法院進行施政報告紀錄,「豬」事不吉,搞得台灣輿論沸騰、民怨四起。

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曾說: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蔡政府究竟是一個濫權或是無能政府呢?大陸有句順口溜:有權不用,逾期作廢,現今執政黨官員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管輿論、不講是非,農委會針對美豬進口的四頁產業衝擊評估報告,立委蔣萬安不禁在國會痛批七百多億產值的養豬產業,卻只有四張紙的報告,甚至其中三頁都在講無關的事,只有三百多字針對衝擊評估。這不是官員有權後的執政傲慢,那什麼是傲慢呢?

童書繪本《等爸爸回家》被查禁事件,也可看出官員的濫權跋扈,不尊重憲法所列人民言論出版自由。民進黨在黨外時期長期抗議政府出版審查,要求言論自由;等到二次掌權後,卻是變本加厲箝制言論,中天關台發生七十歲翁自焚抗議,現在更連一本沒有強烈主張任何政治觀點或言論的童書,只是出現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標語和解放軍運輸機插圖就被查禁,令人狐疑台灣近幾十年的民主化、自由化之路,民進黨究竟是讓民主進步,還是大幅退步?

執政黨官員若不是濫權就是無能,才能解釋施政績效不彰。美豬進口只有四頁產業衝擊評估,代表政府高層在某種壓力或交換條件下就貿然先行拍板,業務實際執行官員渾然不知,後續負責擦屁股的主管部門更是雜亂無章。美豬進口已迫在眉睫,在野黨和民眾根本不在乎蔡總統「多一個選擇,沒要求一定要吃」的矯言辯護,民眾關心的是食安,肉品只要清楚標示「有無含萊」,讓民眾可以明確選擇決定「要與不要」,這才是解決紛擾關鍵。官員無法未雨綢繆先行規畫妥當,至少事後要能廣詢民意、察納雅言,否則就是失聽、失能、失態、失靈。

企業的「企」字可拆解成「人止」於此,企業和政府同樣是人組成的組織,蔡政府執政近五年,層出不窮的施政偏差,主要出於「人」的問題,所用非人影響了施政觀念、政策和作為。政府兩位丁姓發言人先後下台,私德不彰固是原因之一,但享受過網路帶風向讓多次選舉告捷甜頭,迷信網軍攻勢,「有政府、會做事」淪於中央「圖」房,亦是官員不走正道的另類無能。

相信最高領導者絕不會希望民主退步、績效不彰、民怨沸騰、民不聊生,而當民進黨被輿論批評為選前全力團結、選後權力(全力)分贓,不啻應驗了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腐化之語。

一個濫權傲慢又無能失靈的政府,會是民眾選票託付的對象嗎?我們拭目以待!


薛承泰/未來的台灣人在哪裡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薛承泰/未來的台灣人在哪裡
◆  盛治仁/兼顧公平正義 資本主義要升級
◆  方祖涵/不屬於大人的兒童棒球
◆  施振榮/王道價值系統觀:翻轉「士農工商」的傳統思維
◆  林中斌/美商向中 華府難反
◆  嚴震生/非洲希望不再被美國視為茅坑
◆  李清志/登陸龜山島






薛承泰/未來的台灣人在哪裡


2020-12-06 01:28  聯合報 /   薛承泰(台灣大學教授)
今年生育總數可能低於十六萬五千人,將會是歷史新低。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于杜建重/攝影
七個月前內政部公布第一季生育數時,有記者問,生育量偏低是否受疫情影響?那時新冠疫情才爆發,當然無涉;其實,直到十月底的生育,應是在今年一月前懷孕,並未受到疫情影響,而且是政府宣稱經濟從未如此好的時期。


到十月底,出生總數為十三萬三千人,從未如此少過!即使最後兩個月能有三萬生育量,今年總數可能低於十六萬五千人,這將是歷史新低!此外,結婚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現象,一至十月總數約九萬七千對,比去年同期少了一成多,結婚率也創新低

今年結婚對數減少,極可能拉低明年生育量,長此以往就是人口危機的到來。問題不僅是今年人口開始負成長、人口結構失衡、工作人口逐年減少、老化速度加快,更要問,未來的台灣人在哪裡

近年來,每年有百分之九十六新生兒是婚姻內生育的,父母親在嬰兒誕生一年之前與一年之內結婚者約各占一半。簡言之,新台灣人是來自已婚者,只要結了婚,多數都會生育,只不過結婚與生育時間一直往後延,生第二胎或以上者就越來越少了。

過去十餘年資料顯示,一方面,每年婚姻量與隔年生育量呈現亦步亦趨,另一方面,結婚率與有偶率也逐年下降。最近北市柯市長提出新婚補助說法,應是看到此趨勢,加上近年來相關鼓勵措施並未發揮效果,需要有不同作為。

也很巧,日本最近也有類似狀況,提出新婚生活補助金自明年開始從卅萬日圓提高至六十萬,只要新婚夫婦在卅九歲以下,年收入不超過五百四十萬日圓即可申請。

衡諸工業國家的作為,若經濟誘因不足生育只會每下愈況,足夠的經濟誘因只能維持生育率若沒有調整觀念與生活型態,生育量要回升乃高度困難簡言之,經濟誘因是必要條件,還需要一些條件配合

此外,還有個關鍵,就是鼓勵生育時間點。北歐國家在生育率將降至一點六人時,就在其原本充分的社福制度中加入相關鼓勵措施,所以能夠維持生育率在一點六人以上。換言之,在一點六人以上生育水準社會,生活型態尚具生育的彈性。台灣在進入本世紀時即低於一點六人,錯失了機會,如今代價就高。

日前行政院通過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草案,也是基於少子化衝擊考量,草案將原本針對大專退場,擴及到中學以上。先不論該條例中仍留下模糊空間,恐難達到預期效果;重點是,少子化衝擊是從幼兒園到各級學校,不只是私立,也包括公立。儘管私大因排名在公立後,受少子化衝擊較大致招生危機,可是排名相當程度是因為公立大學接受政府補助較多所致在供過於求下,生存機會應在發展特色,而非補助多寡

在民主自由的國度裡,政府是管不著人民婚育行為的,可是政府有責任告訴民眾社會的發展趨勢,讓人知道未來的各種可能,尤其是影響到未來發展與社會永續。今年生育率可能破一,也就是平均每位婦女一生生不到一人;如果大家對此無動於衷,那麼台灣未來人口,每百年將減半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