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4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精進碳費制度 擴大減排成效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8281/web/ 

◆  聯合報社論/綠能肥肉綠營專享,非核家園的醜陋篇章
◆  聯合報黑白集/卓榮泰不值得倒
◆  經濟日報社論/精進碳費制度 擴大減排成效







經濟日報社論/精進碳費制度 擴大減排成效


2024-10-24 00:3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企業生產過程的溫室氣體排放愈來愈多,使得地球暖化、氣候異常情形日益嚴重。 聯合報系資料照


企業生產過程的溫室氣體排放愈來愈多,使得地球暖化、氣候異常情形日益嚴重,造成環境的巨大損害;但這些損害卻讓全球民眾承擔,進而影響下一代的生存空間。隨著承諾淨零排放的國家愈來愈多,台灣也不例外,各國透過碳定價制度,明確地讓企業排碳要支付代價,亦即將上述的環境損害,透過定價機制成為企業的成本,如此企業才有誘因減少碳排放,讓環境能夠永續發展。

最近環境部決定碳費一般費率為每噸300元,優惠方案A、B每噸分別為50、100元,預計以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碳盤查量為基準,2026年正式收費。台灣收費對象為年排放量2.5萬噸以上的電力、燃氣供應業及製造業,推估收費對象約500廠家、排放量約155百萬噸,約占全國54%。上述業者須於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6月前提出自主減量計畫,方可適用優惠費率。自主減量計畫A方案為參考科學基礎減量目標,要求一般行業至民國一一九年(2030年)削減42%(鋼鐵業25.2%、水泥業22.3%)排放量。B方案以達成民國一一九年(2030年)國家自定貢獻為前提所訂定的目標,削減23%排放量。

針對有提自主減量計畫、且屬於高碳洩漏風險行業的業者,一開始碳費還會打兩折,意即碳費額度再乘上0.2,未來會調整到0.4及0.6;至於適用行業,環境部規劃依國際評估方式於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上半年發布認定標準。環境部估計業者自主減量計畫會採用優惠費率B的可行性高,預估民國一一五年(2026年)起每年約可徵收60億元。

根據環境部分析鄰近國家的碳定價機制,在換算成新台幣後,民國一一O年(2021年)日本碳價為每噸64.7元,其過渡調整機制針對特定用途之貨品給予免稅或退稅。民國一一O年(2021年)韓國碳價為每噸439.1元,而高碳洩漏風險行業可享有100%免費配額。新加坡民國一O八年(2019年)起徵碳價為每噸116.5元,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上調至約582.5元,其針對高碳洩漏風險行業給予部分免稅配額,因此實質碳價落在每噸139.8至233元區間。

由環境部上述計算,台灣碳費起徵價格為每噸300元,產業界認為此費率相對於亞洲各國較高(實質徵收費率)。此種說法並不正確,台灣碳費制度還是有優惠費率、高碳洩漏風險行業初期碳費打兩折的優待,根據環境部預估民國一一五年(2026年)起每年約可徵收60億元,而首波收費對象溫室氣體年排放量約155百萬公噸,初步估計台灣平均實質徵收費率為每噸38.7元,反而有可能低於新加坡等國。

同時,環境部上述的計算是用民國一一O年(2021年)的資料,但台灣是2026年才開始課徵,因此宜使用上述各國民國一一五年(2026年)的碳價做為比較基準,以新加坡為例,民國一一五年(2026年)每噸碳價預計提高到1,048.5元。再者,日本的碳價訂的比較低的原因,主要是若再加上對石化燃料的附加稅,則碳價遠遠高於上述64.7元。

綜合而言,上述實施碳定價制度的國家,截至去年看來減碳效果都不明顯,主要原因是實質徵收的碳價過低,因此新加坡才會決定逐步上調,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將碳價提高400%、民國一一五年(2026年)再提高80%,民國一一九年(2030年)則計畫增加到每噸新台幣1,165至1,864元。就台灣來說,即使一般費率300元,因每廠區收費碳排放有2.5萬噸的扣抵,有許多企業只會進行比較容易、低成本的減碳投資,而不提自主減量計畫。台灣的碳費只是起步,有可能是「排碳有價、成效有限」,因此,我們建議未來碳費定價額度與實施時間的路徑,能夠參考新加坡之明確、逐步大幅提高碳價的作法。

同時,對於高碳洩漏風險行業碳費打折的調整與取消,也要有明確的實施時間(落日條款)。另外,對於享受優惠碳費的業者,環境部要設立嚴謹的稽查制度,對於未達成減碳目標者,要有處罰機制。最後,建議將收費對象2.5萬噸的門檻,能夠在一段時間之後往下降,加大台灣減少碳排放的實際成效。















聯合報黑白集/卓榮泰不值得倒


2024-10-24 00:4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長卓榮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總預算卡關,朝野協商又遲無共識,卓榮泰竟拋出「點菜說」,暗示在野黨可以像餐廳趕人一樣對他提「倒閣」。在野黨不予理會,民進黨還連譏帶諷,笑在野黨「無膽、不敢」。

民主政治玩到昏頭,就會有這種景象。「倒閣」的設計,原是針對極不適任行政院長而設,只要有過半立委同意通過不信任案,閣揆即必須辭職。現在,卻是卓榮泰和執政黨立委在起閧倒閣,把卓揆的榮辱當賭注。好笑的是,卓榮泰不在乎自己去留,綠委也不在乎其人頭,顯示民進黨根本不在乎政府有沒有做實事。

以目前藍白在國會的優勢,若要倒閣,立馬就會通過,卓榮泰也就算完成了他的階段任務。但在野黨此刻無意倒閣,原因有二:一是倒閣後將面臨立委全面改選,屆時席次未必優於現在;二是賴清德任命的下個閣揆若更惡劣,仍將舊事重演。因此,在野黨認為此刻沒有倒閣之必要

台灣政治史上發生過三次倒閣事件,都是由在野居少數的民進黨發動,分別針對蕭萬長、陳冲及江宜樺而發,結果都以失敗作收。這顯示,民進黨敢玩、敢賭、不計代價,卻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說穿了,連民進黨都不想保住卓揆職位,其重要性已輕於鴻毛。這種情況下,顯示卓榮泰已「不值一倒」,就讓他留在行政院,讓賴政府施政繼續爛下去吧














聯合報社論/綠能肥肉綠營專享,非核家園的醜陋篇章


2024-10-24 02:2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近年台灣光電弊案層出不窮,一再爆出民進黨派系爭搶綠能肥肉的現象。 圖為台泥嘉謙綠能公司位於義竹魚電共生案場。圖/台泥公司提供


台鹽旗下台鹽綠能公司爆發漁電工程弊案,前董事長陳啟昱勾結包商以少報多,並引進民股大行「五鬼搬運」,掏空台綠兩億多元。台南地檢署大舉搜索後,陳啟昱等五人昨天遭聲押禁見。近年綠能弊案連連,民進黨打著「非核家園」大旗發展風光綠能,放任黨內派系蠶食鯨吞綠能肥肉。台鹽綠能弊案,赤裸裸反映了此中奇景。

陳啟昱在民國一O五年(二○一六年)蔡總統上任後即出任台鹽董事長,次年主導成立「台綠」,推動太陽能產業。可見,綠營人士皆知「非核家園是一門好生意」,即使台鹽業務與能源無關,仍積極搶搭能源列車。檢調查出,陳啟昱表面配合政策協助種電,卻暗地引進共謀業者入股,一則「浮報工程款項」,從中上下其手二則利用不平等合約,頻頻讓台綠支付「違約金」及「賠償金」給廠商,使台綠在短短時間即虧損兩億多元。與此同時,陳啟昱引進的工程和水泥業者,卻因此賺好賺滿。

民國一O九年(二○二○年)台綠統包施作打造嘉義「義竹漁電共生」案場,原本承諾次年即可發電,但迄今已經四年,仍未完工,也無法發電。檢調查出,其間承包業者多次輸送鉅款給陳啟昱,累計達上千萬元,懷疑都是賄款。除此之外,台綠在雲林、台南另有多項光電案場,都是由相關工程開發業者執行,恐都涉及不法,須繼續追查。事實上,民眾黨立委黃國昌一年多前即曾爆料此案,但檢調至今才採取行動,未免過於遲緩。

近幾年,台灣綠能弊案層出不窮,但台鹽綠能弊案仍刷新了人們對弊案手法的三觀。過去的能源弊案,多半是主事官員仗著手中的准駁權力,勒索業者向其輸送金錢、豪宅或性招待。例如,惡名昭彰的台南市經發局前局長陳凱凌,彰化竹塘、雲林二崙的鄉長及鄉代會主席所涉光電弊案,均屬此類。至於國民黨原民立委鄭天財收賄讓業者掛名其特助,藉此向政府官員施壓,則又是另一種便宜模式。

而陳啟昱操作台鹽綠能的牟利手法,則更上層樓:從圈地、簽約、發包、施作到賠償,每個環節都能扒一層皮,達到物盡其用的最大效益原則。其價值觀非常簡單:只要錢進我口袋就好,不必問誰被扒皮。也因此,民間業者工程款「以少報多」,損失的是台綠公司;業者利用不平等條約要求賠償,損失仍歸台綠。也因此,最後台綠遭到掏空,但陳啟昱口袋仍源源收到業者的進奉。至於政府的綠能政策是否成功,又與他何干?

民進黨派系爭搶綠能肥肉的現象,台鹽並非最難看的一樁;更嚴重的,恐怕是雲豹能源集團的大小通吃現象。去年選舉期間,雲豹被揭露擁有十九家子公司,皆在同一地址;且短短時間從十三億資本額,膨脹到去年的六十八億營收,主要是新系大老出身的董事長賴勁麟操盤所致簡言之,台鹽綠能搶食的只是漁電共生的利益,它欺壓漁民,卻連台電饋線都拿不到而雲豹鯨吞的,則是整個綠電上下游包括光電、風電、儲能、綠電交易、水資源、設備及維運等林林總總的產業一條龍,這才是真正的綠能大咖

最近經濟部長郭智輝宣布要在菲律賓投資綠電,引起外界質疑此舉不符經濟效益。隨即又遭藍委揭穿,雲豹能源今年六月已和菲國企業合資成立太陽能公司,經濟部恐怕只是配合操作罷了由此看來,究竟是政府政策在配合黨內派系的營利運作,或是綠色企業在配合政策取利,已變得難分難解綠色企業爭食綠能肥肉,串成非核家園的醜陋篇章,正侵蝕全民利益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8281/web/ 

◆  開戰有存糧 強過二戰吃番薯籤?
◆  光復節 賴總統未完的答卷
◆  從南韓諾貝爾獎紛擾回看台灣
◆  在陸長存 北京能圓教宗願望?
◆  看見生命故事 鼓勵設老齡創新寫作獎
◆  遠離萬聖節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2024-10-24 00:00 文/  聶建中 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圖/shutterstock 提供


民國九十年(2001年)金控法頒布之初,銀行、證券、保險…及各金融相關機構,進行了熱鬧一時的新世紀金融整併,多樁同業不同質的金融整併過程,讓金融行業間成功達到交叉銷售(cross selling)、成本節約(cost saving)、資本效率(capital efficiency)的 3C 綜效(synergy)。金控法促使商業銀行及金融機構大型化,也加持了金融業國際化、多元化、創新化…等多項優勢。由於金控設立門檻僅需200億元資本額,在資本高度聚集的台灣快速形成了激烈競爭,進一步推動金融整併的需求。近期,新光金與台新金的合併案引發市場高度關注,被媒體譽為「雙龍搶親」大戲。此次合併不僅是台灣首例大型金融控股公司的合意併購,也將成為未來金融教科書中的經典案例。歷經多時,即將落幕,就待金管會及公平會的臨門一腳。

此戲碼利害關係人腳色多元,精采絕倫,堪列為未來金融教科書併購案例的重要個案研究(case study)。甲家族女主角A(新光)及男主角B(台新)青梅竹馬,相戀多年,議及婚嫁;隔鄰乙家族第二男主角C(中信)執意搶親;村長D(金管會)權責一身,有責穩定村中和諧;村辦理監事E(學者專家)各自發揮所長,文書論戰,理性分析最佳情境。

終於,10月9日新新兩大金臨時股東會通過合併案,新光金及台新金分別以出席股東權數72.29%及92.76%高比例贊成通過,合併後的台新新光金控,資產規模上達8.3兆元,市值將突破4,450億元,一躍成為台灣第四大金控,多項利多將隨新新倂繼踵發酵。

首先,此樁「新新倂」案屬文化底蘊相近的合意併購,在金控旗下銀行與保險同業異質同源式合併Congeneric Merger)下,容易進行未來合併後的良性互補,達成內部文化及經營理念的效率磨合。再者,整併後,資產規模的擴大、規模經濟的創造,能夠強化經營體質,有助催化金融產業綜效。另外,合併後的成本節約、資本效率、業務擴張等優勢增加,能有效實踐「股東財富最大化」本質,對實體與金融投資者而言,皆能有機會創造長期穩健報酬。尤其重要者,金融機構的整併,有助提升國家國際金融競爭力及維穩國內金融市場之運行。

曾經企圖打造亞太金融中心的台灣,金融服務、籌資市場、資產管理…都亟需金融機構大型化、國際化及金融商品多元化、創新化、建設綠色金融與永續發展的走向,強化與其他亞太地區國家的金融合作,包括跨境結算、支付系統整合等,提升金融市場的國際連通性,國內金控間的合併能有效朝向提升國家金融競爭力的諸多目標前行。而穩定的金融體系是提供穩健金融服務的基石,合意併購屬能夠穩定金融市場的併購過程。

因此,針對此次台灣首次金控公司間的合意併購,除了樂見其成,為台灣金融市場的發展帶來正面影響。大型金融機構的誕生,不僅能強化金融市場的穩定性,還可提升國際競爭力。在政府審慎監管下,此次整併案將成為金融市場創新與成長的典範。未來,若能積極朝向亞太金融中心的方向發展,台灣金融業將具備更強的競爭力,實現永續成長。也肯定金管會優化監管環境政策支持,恪遵「產金分離」與「金金分離」的原則下,為維穩金融市場,以審慎態度進行睿智行事。金管會審慎審核的最後一哩路,對國內金融市場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及意義。















開戰有存糧 強過二戰吃番薯籤?


2024-10-24 02:34  聯合報/ 王瑞興/公退(南投市)
因應中共「蟒蛇戰略」可能的圍島封鎖,農業部表示,國內存糧可供應7個月以上。記者陳苡葳/攝影


賴政府上任未幾,時時強調新兩國論,成為大陸兩度圍台軍演口實,雖然股市照漲、房價續飆,但有識之士已感受到暴風雨前夕的寧靜。

賴政府說要建構防衛韌性,日昨農業部表示「戰爭存糧逾七個月」,問題是過去就連口罩雞蛋都要搶,遑論糧食。至於擴大埤塘養殖,全台曾處處埤塘湧泉,隨著人口增加,絕大部分早已變更使用。

面對兩岸危機,國防部長顧立雄直言,大陸演習規模愈來愈大,愈不容易掌握「由訓轉演、由演轉戰」的可能性。與其戰時或被封鎖時採「糧食配給」,不如鼓勵人民平時備妥安全存糧,避免搶糧暴亂。

「寓糧於民」的想法,來自於幾十年前閱讀一篇報導,記憶中早年南韓政府鼓勵人民備足安全存糧,以免戰時成為政府負擔,甚至造成動盪。

筆者父母生長於日治時期,任糖廠工人,童年時常聽父母說,米多被日本殖民者搜刮軍用,如能僥倖買到,必須藏好,防止日警搜查,多數時候只能吃番薯籤。

二戰末期美軍轟炸糖廠,父母躲在長滿長草的深溝;那時人口才幾百萬,埤塘水溝有魚蝦,處處湧泉、溪流清澈,飲水不餘匱乏,但缺糧,求生艱難。如今,一旦戰爭,二千三百萬人何處去?不論勝敗,戰後必淪為廢墟,值得主政者慎思!

政府存在的目的,在於維護人民的生命及財產,避免戰爭是政府的責任。然賴總統就職雖依中華民國憲法宣誓「必遵守憲法」,卻視憲法為災難,更不依憲法處理兩岸問題。

如果持續「任性地不尊重中華民國憲法」,任性絕無法轉化成韌性。如果政要權貴早將兒女安置國外,卻計畫培訓四十萬民力,又如何團結國人?

至於賴總統說要「洗滌人心」,正如名製作人王偉忠日前於媒體撰文之結語,「想洗滌人心可真不容易,畢竟,連大腸頭都很難洗欸!」













光復節 賴總統未完的答卷


2024-10-24 02:35  聯合報/ 揭仲/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台北市)
賴清德總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賴清德總統發表國慶演說後,中共發動「聯合利劍-二○二四B」圍台軍演,接著又在平潭牛山島沿海區域及羅源灣港區進行實彈射擊訓練,然後是遼寧號航艦編隊經台灣海峽向北航行。國防部長顧立雄表示不排除解放軍再次進行軍演,昨天更稱若中共對台海進行國際法定義的封鎖,影響會非常嚴重,國際不可能坐視不管。

平心而論,賴清德總統的國慶演說全文,確實經過一番精心設計;尤其在十月五日國慶晚會的「祖國論」相關談話後,整個國安團隊、包括賴總統本人,都顯得小心翼翼。不僅事前透過管道向美國等友好國家簡報,在演講前一刻可能還經過修改,以致向來博聞強記、喜歡背稿的賴總統,相對罕見地在演講過程中,明顯多次低頭看讀稿機念稿。

這篇演說的精心之處,在於國安團隊於「祖國論」風波後,設法讓各方、各陣營的聽眾,都能在演講全文中,找到一些「聽得進去的話」,包括中國大陸在內;讓各方人士如果想要緩和,都可找到一些台階,最起碼在乍看之下,並無升高對立的充分理由;但賴總統卻也沒有接受其他陣營的主張。因此,賴總統在這篇演說中所呈現的低調與相對緩和,比較像是「目前條件對己方較不利」時的「戰術轉進」,並非戰略上的大調整。

以對中國大陸為例,賴總統提到「一一三年前,一群充滿理想抱負的人揭竿起義、推翻帝制」、「兩岸人民」,和孫中山先生所主張的「民有、民治、民享」及「自由、平等、博愛」等北京不可能反對的話;卻迴避最關鍵的《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也不提陸委會邱垂正主委在七月四日記者會中,所強調的「兩岸關係就是兩岸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從國台辦兩位發言人對賴總統國慶晚會談話國慶演說分別所做的回應,顯示北京在經歷數次與賴總統打筆仗的經驗後,似乎已找到應對方法,甚至提出賴總統版之「未完成歷史答卷」。

首先,既然賴總統在國慶演說中提到「民有、民治、民享」等孫中山思想,國台辦發言人陳華斌在回應中,就直指孫中山先生「振興中華」的呼籲,等於是要求賴總統說明是否接受習近平在四月十日馬習二會中,「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的說法。

另外,既然賴總統慣於在公開演說中,透過羅列歷史來回應北京所關切的議題,則北京就要求賴總統說明,是否承認「中華民國在民國卅四年(一九四五年)光復台灣」這段歷史陳述。像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與陳華斌,都先後提出「民國卅四年(一九四五年)十月廿五日,中國政府宣告恢復對台灣行使主權」、「民國卅四年(一九四五年),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台灣隨之光復」;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也指出,「不論如何,台灣在民國卅四年(一九四五年)十月廿五日光復這一點是賴清德不可忽視的歷史」。

明天就是光復節,但中共對賴清德總統是否會對這份「未完成的歷史答卷」做出符合北京想法的表述,應該不會有太多的期待。















從南韓諾貝爾獎紛擾回看台灣


2024-10-24 02:30  聯合報/ 劉順達/教(台北市)
獲頒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的韓國作家韓江,獲獎後6天內至少已經賣出103萬本實體書,電子書也有約7萬銷量;圖為首爾一間書店日前舉辦特別銷售活動。(美聯社)


南韓從詩人轉行小說家的韓江女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一時間不僅在地下鐵看到人人手上一本韓江小說,各書局銷售排行第一,甚至出現黑市書價沖天,讓不景氣的出版社日夜趕工,真如南韓人民所說的「歡樂中的悲鳴」。

韓江獲得諾貝爾獎,南韓期待已久因為兩千年金大中創下南韓總統首次踏上平壤與當時的北韓頭目金正日簽下「六一五宣言」,諾貝爾獎評審委員認為是為促進兩韓和平有貢獻,當時南韓最大書局「教保」進口大門牆上貼著「第二個諾貝爾獎得主會是誰」?鼓勵韓人都能效法跟進。

金大中很光榮地得獎,其後調查發現現代汽車公司為安排此事,事先匯款北韓四億五千萬美元的醜聞,導致當時現代汽車董事長鄭夢憲跳樓自殺。光榮的事卻以悲劇收場。因此,金大中也上不了民調公司所做「偉大的總統名單」。

韓江今年成為南韓第二位諾貝爾獎得主。奇怪的是,總統尹錫悅至今不僅沒有一句慶賀的話,也未對此事表示任何意見。韓江父親本想在家鄉好好慶祝一番,卻被女兒阻止而臨時喊停,韓江只在家與獨子一起吃晚飯靜悄悄度過。

其主因是韓江出身全羅南道,尹錫悅競選總統時努力爭取該地區選票,仍然只有百分之十一得票。另外韓江受到不少批評,其中批評最嚴厲的人是小說家金圭娜。金圭娜認為,韓江得獎小說中對光州事件和濟州島四三事件內容扭曲事實,並指責瑞典學院評審委員不懂南韓史實。她甚至覺得該得獎的人是中國作家閻連科,其作品《為人民服務》因批評毛澤東思想,遭到中共「書禁」

讓韓人意外的收穫是,三位美英諾貝爾經濟學得主接受南韓媒體專訪時表示,南韓比北韓經濟富庶,是國家制度的優勢。並且,南韓經過韓戰的摧殘,經濟突飛猛進,成為開發中國家的典範,如果沒有李承晚總統建立堅持民主制度的大韓民國,以及獨裁朴正熙軍人總統走過貧窮,怎會有今天的南韓呢?

目前,尹錫悅四周都是政敵。廿一日,尹錫悅與執政黨代表韓東勳晤談卻不歡而散,由於近來韓東勳頻透過媒體喊話,要求尹錫悅調整總統辦公室人事及停止總統夫人的公開活動等,身為檢察官前輩的尹錫悅實在氣不過,因此,媒體都說兩人不如不見面,見了反而讓兩人距離愈遠。

民主黨代表李在明則發動下月初舉行全國示威,配合下月十五日和廿五日出爐的第一審審判時間,在國會利用多數席次要彈劾尹錫悅,進一步將其從總統位子提前拉下。

賴清德總統與尹錫悅的共同點朝小野大政局。然而尹錫悅不僅靠外交實力走訪全世界,近日向捷克輸出核電外,日前又宣布援助烏克蘭具有殺傷力的武器

不過韓人民主選出的總統,為何總是悲劇下台一直盤旋在韓人腦海裡,其主因是總統選前向人民承諾的事,選後就拋諸九霄雲外

韓江與金大中獲得諾貝爾獎原是光榮的事,然而在南韓卻雙雙變成了紛擾對立事件還好此次有美英諾獎得主出面對李承晚和朴正熙二位總統正面評價,韓人總算才鬆了一口氣。從南韓回看台灣此刻,國人對蔣中正、蔣經國二位中華民國總統,是否也應重新評價















在陸長存 北京能圓教宗願望?


2024-10-24 02:33  聯合報/ 張孟仁/輔大義語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外交暨國際事務學程召集人(新北市)


十多天前,在梵、陸主教任命臨時協議將於本月底前續簽之際,我們見到了雙方更進一步的友好舉動:杭州教區主教楊永強再次前來、曾被教廷「絕罰」而後赦免的閩東教區主教詹思祿出席世界主教代表大會,並與教宗方濟各見面親切問候,這好兆頭馬上令人聯想到該協議理當有更進一步的發展,果不其然,延長為四年續約一次。

梵陸關係在今年彼此忍讓的情況下,取得長足的進展。主教任命臨時協議在過去六年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大約有十位主教被任命和祝聖,同時一些此前未被北京承認的主教,其公共角色也正式化。梵陸雙方合作也體現在來自中國大陸的主教出席了梵蒂岡主教會議以及歐洲和美國的其他活動;堅持不加入大陸官方愛國教會石鴻禎蒙席,被正式認可為天津的主教;年輕人出席了去年在里斯本舉行的世界青年節,以及中國教友普遍參與了教宗方濟各過去幾年的東方使徒之旅

去年夏天,樞機主教祖皮(Matteo Zuppi)訪問北京,這是樞機主教首次不是前往中國處理教會事務,而是作為教宗人道主義事務特使受到外交部的接待。十天多前,楊永強世界主教會議上以中文發表簡短演講,積極評價中梵於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簽署主教任命臨時性協議,這是首次中國大陸主教上台發言,得到天主教通訊社報導

原本北京憂慮若天主教在中國大陸的「地下教會」正式獲得承認,對於社會穩定可能帶來的衝擊;但試行了六年,意外獲得教宗對「宗教中國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北京透過強調天主教「中國化」的重要性,反而掌握了中國教會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換言之,中國官方願意放寬中國天主教會與全球「普世教會」共融,無非是「不安全感」的減少,同時爭取多一個西方友人,特別是教宗稱美國總統選舉僅是兩害相權取其輕這番話。

面對北京的示好,梵蒂岡可趁勢發展雙邊關係,造福中國天主教會。此外,亞洲是少數天主教會受洗信徒和投身神職人員仍在成長的地區之一,對教會的戰略重要性不言而喻,可從方濟各的十二天亞洲行看出端倪,遑論選擇與亞洲最強大的獨裁政權對話別具意義,把中國大陸納入天主教世界,是件歷史大事。後續觀察雙方關係提升的指標,自然是教宗是否會任命一位來自中國愛國教會的主教為樞機?不過,忠於北京政府的樞機可以參與教宗的選舉,必然是個隱憂。或北京拋出善意,以類似宗座代表的形式,一圓教宗期盼在中國擁有穩定存在的願望。八十七歲的教宗時間有限,肯定會營造良性互動,呵護四年後可收成的果,同時靜待中共這端的反應;畢竟教宗一直以來的立場都以人道、和平、牧靈出發,不太在乎歐美強權的施壓














看見生命故事 鼓勵設老齡創新寫作獎


2024-10-24 02:31  聯合報/ 臧國仁/退休人士(台北市)


頃閱新聞得知,有位大學新鮮人囊括今年「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的「短篇小說」與「散文」兩個首獎,另也同時獲得「新詩組」優勝。新聞報導稱其「怪物新人」、「是歷年最大贏家」,誠然後生可畏,令人欽羨。

主辦單位的負責人在頒獎典禮致詞時稱,為了完成詩壇前輩瘂弦傳遞火種的心願,今年另增「旭日書獎」,旨在鼓勵台灣文學新秀創作與出版,增加其「被看到的機會」。得獎者兩名,各獲贈新台幣二十萬元及獎座。

瘂弦是台灣著名詩人,常被人尊稱「台灣現代詩啟發者」,稍早以九十二歲享耆壽在加拿大辭世。根據坊間眾多名家的追憶,瘂弦在四十歲猶是壯年時期就停筆不再創作,即便仍有作品但無意示人,以致晚年常以一生詩作寫得太少而耿耿於懷,自嘆「是一個沒有完成的人」。

兩相對照,當「台積電文學獎」以高額獎金鼓舞年輕人持續創作時,卻有一些頗具才華且有一肚子故事可寫的中老年人停筆,殊為可惜。有鑑於台灣老齡族群人數日增,為了激發老人們加入文學創作的行列,並增加其「被看到的機會」,未來有否可能增設「老齡創新寫作獎」,以「獎」誘人,或能促使長者在人生後半也能努力不懈地創作、分享其生命故事,以饗廣大讀者。

何況許多老人閱歷豐富,可以述說的生命故事遠較年輕人為多。在「老人學」的學術領域早有「敘事老人學」」的知識分支,其意就在強調老人所述故事最能增進人生的「詩性美」。尤以透過老人創作的故事,不但可以讓讀者瞭解其所述時代背景與個人興趣所在,更可藉此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型態,從而體驗並豐富人生。

因而若能讓高齡長者樂於持續創作其生命故事並與他人分享,即便所寫可能看似「老生常談」,但其反映的人生意境,當也更具「凡走過必值得回味」的積極寓意,乃因「活得愈久,其生命故事當愈為豐富」。

至於「老齡創新寫作獎」如何訂定年齡下限,初期或可以目前多數人(包括官方)所訂的六十五歲為準,久之隨著國人平均壽命延長而略為增加。君不見如今台灣各大醫院的高齡友善就醫服務」都已提升至八十五歲若能鼓勵這些(超)高齡長者持續創新寫作,當也有助於減緩認知退化甚至失智症侵擾

當然「老齡創新寫作獎」這個名稱只是初擬,有識者未來或可仿照「旭日書獎」找到更好的名稱。我自己年逾古稀未臻耄耋,並不介意取其名為「夕陽餘暉獎」,乃以其仍有積極和美好的意境與韻味。

總之,當大家多將鼓勵年輕人創作視為理所當然之時刻,年長者也應同樣受到關注,乃因「智慧」深藏於每個人的語言與思想,而非任何特殊年齡族群單獨持有。誠盼大家重視老人創新述說生命故事的重要性,因其多深藏智慧與經驗傳承的人生價值而應珍愛。














遠離萬聖節


2024-10-24 02:29  聯合報/ 楊志良/前衛生署長忻底波拉/牧師
南韓首爾梨泰院商圈2022年萬聖節發生推擠踩踏事故,造成近160人喪命。圖為受害者家屬在事發地點相擁痛哭。(路透資料照片)


十一月一日的萬聖節其實就是萬鬼節,屬魔鬼的節日。

南韓不過萬聖節了!

猶記得南韓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在黎泰院慶祝萬聖節的活動嗎?當時發生嚴重踐踏意外,造成一五九人喪命、一九六人受傷,慘烈的事故現場引發全球震驚。如今,日本政府為了防萬聖節踩踏意外,去年罕見封鎖澀谷八公像周邊。

人們理當趨吉避凶,萬聖節其實是萬鬼節,舉辦和參加此鬼節/購買鬼節商品的,乃是自招穢氣;有參觀鬼節活動的人身心靈出了意外,得知好些幼兒園小朋友過此節,驚嚇哭泣或太過興奮夜裡哭鬧。如此萬鬼節歪風,實在要不得。

呼籲人們千萬要遠離萬鬼節趨吉避凶平安過日子。








張延廷/提高軍人地位必須立法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張延廷/提高軍人地位必須立法
◆  蘇益仁/台灣登革疫情的未來挑戰及因應
◆  洪蘭/改變心態,就可以改變情緒
◆  盛治仁/AI雙面刃 須確保不威脅人類生存







張延廷/提高軍人地位必須立法


2024-10-24 00:29  聯合報/ 張延廷(空軍前中將副司令、清大講座教授)
圖為國軍反裝甲操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光輝十月,璀璨中華,民主選舉讓「同島一命」的時代演變更趨明顯。綜覽近代史民國的發展,關鍵在國軍的無私奉獻和捨身衛國,才有今日繁榮和富裕。然則國家繼續穩定富強,必須提高軍人社會地位,讓全民尊崇軍人,使軍職人人嚮往,讓軍事成為顯學,令軍眷顯得光榮。

強國須強軍,軍強則國安,軍人天職建立在保家衛國的榮譽感上,也是軍人奉行的永恆價值。軍人不僅為國家尊嚴而生,也為此而戰,甚至為榮譽義無反顧勇往直前。軍人的榮譽感,反映出社會對軍人價值的認可與否。軍人為國家社會提供安全屏障,理應落實法規政策,補充軍人軍眷福利制度,增強社會對軍人價值的認同感。

當今國際形勢錯綜複雜,地區衝突和局部戰爭此起彼伏,我們並非生活在一個和平年代,只是幸運生活在一個和平國度。然而,國人國防意識慢慢淡化,有人將履行參軍報國的基本義務視為畏途,甚至還有少數人別有政治黑心,扭曲、抹紅國民原本應該對革命先烈存有的崇敬之心。針對這些現象,政府更須加強和改良「全民國防教育」,真正做好全民國防,增強全民憂患意識與危機意識,讓社會充分認識到國防和軍隊的重要,增強尊崇軍人的思想自覺,尤其要對青少年族群宣傳教育,因為他們是國家未來主體力量,也是國防教育主要對象。正規軍事教育與民防組織天壤之別,倘若本末倒置鼓動義和團式的「民防」,只會徒增國軍爾後與外國盟友進行正規軍事合作的困擾。

拿破崙說:「如果一個國家的軍人還不如商人受敬仰,那麼這個國家離亡國就不遠了。」軍人的榮譽感和尊崇度,就是國家安全的數字刻度縱觀世界軍事強國,在增強軍人尊崇度上,都建有整套完備的制度和法規體系。美國有《美國服役人員保護法》、《退役軍人權利法》;俄羅斯有《俄羅斯聯邦軍人地位法》、《俄羅斯聯邦退役軍人法》;德國有《軍人保障法》、《職業培訓工作促進法》等。根據這些法律規定,各國職業軍人從入伍到退役,從退役到離世的各個環節、各種保障,條條有章可循、件件有法可依,為增強軍人尊崇度提供了法律的完全保障,讓軍人和軍眷均無後顧之憂,具體提高軍人社會地位和價值

美軍是目前世界軍力最強的軍隊,但美國軍人的社會地位並非只基於軍事裝備的先進和編制龐大,而是在於法規保障美國人以從軍為榮有兩大主因:第一是福利優渥,地位和待遇都很好且受社會敬重,有挑戰性又有榮譽感,而且能學到真專業第二為當兵退役讀大學有補助,軍人很多優惠又受尊重在高度資本主義化的美國社會,美軍社會地位因此提高

去年總統大選,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曾提出「提高軍人薪資,強化個人專才與未來就業連結,並全面檢討退撫法及人事升遷制度,確保國軍尊嚴無後顧之憂,強調敬軍愛軍絕不能只有口號,必須由政府帶頭實質改革,與全民一起提升軍人榮譽感及社會地位,成為彼此最堅強後盾」。

反觀行政院甫推出的明年度國防總預算高達六,○六八億元,創歷史新高軍購大幅增加,但攸關國軍裝備維修、操演訓練、伙食等作業維持費卻不增反減。國防預算要合理化,無論達到 GDP 的多少百分比,軍事預算三大部分「人員維持」、「作業維持」及「軍事投資」必須均衡分配因勢利導,建立能提高軍人社會地位的完善制度,是當務之急





陳國樑/總預算案一直不通過會怎樣?

◆  陳國樑/總預算案一直不通過會怎樣?









陳國樑/總預算案一直不通過會怎樣?


2024-10-24 00:21  聯合報/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暨系主任、政大財稅研究中心主任)


總預算案一直不通過會怎樣?

答案:對於一般政務不會有影響。我國預算程序有「政府不關門機制」,並不會因為總預算案未能依期限完成審議,而停止政府的運作。根據《預算法》,總預算案逾期未能議決,各機關預算之執行,按「馬照跑、舞照跳」原則處理;此原則有四要點,以下仔細說明。

首先,該收的稅費「照收」,依上年度標準及實際發生數,覈實收入;二、延續中計畫「照做」,依已獲授權之原訂計畫或上年度執行數,覈實動支;三、應發的金錢「照發」,各項法定義務收支,覈實履行;四、必須借的錢「照借」,收支調度需要之債務舉借,覈實辦理。因此,總預算審議的僵局,並不至於影響公共秩序和社會穩定

從立法院「看緊人民荷包」的功能思索,如果下年度總預算案一直未能通過,可以達成節制政府支出擴張效果

一一四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歲出規模為三兆一,三二五億元,相較於今年度預算數,增加金額達二,八○六億元,歲出成長率為九點八%不僅創下我國財政史上規模最大之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也使歲出金額首次突破三兆元嚴峻里程碑

然而,根據主計總處總資源供需估測模型,在明年預測經濟成長率為三點三%的情形下,歲出成長率卻高達九點八%;這表示中央政府歲出的擴張,幾近乎整體經濟擴張之三倍

如此大幅度的支出擴張、歲出成長率大幅高於經濟成長率的現象,由於並非是為了因應經濟景氣蕭條,政府所採擴大支出之功能性財政調節所致,可能是政府過度干預、市場機制失靈與資源配置不當的警訊。此外,公共選擇理論也指出,官僚體系極大化預算的不當擴張,以及政府部門對於經濟體系資源的過度控管,是國家體制敗壞、貪腐濫權的高風險因子

在一一四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一直無法審查通過的情形下,根據「馬照跑、舞照跳」原則,明年度預算之執行,將比照今年度預算編列情形,自然可以有效節制原本的支出擴張。

不僅如此,近年來我國中央及地方政府預算編列,時興所謂的「先減法、後加法」原則;各部門在預算編列的過程中,首先應檢討並削減不必要或低效能的支出項目,然後再考慮新增必要的支出計畫。按此,若下一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的僵局無解,新增支出計畫無法執行,已經削減的支出項目,可以達成政府瘦身、增進效率的效果。

話又說回來,國家發展必須因應整體經濟環境的變化,預算的籌編,有助於政府收支規畫與經濟資源配置;預算的執行,可以穩定經濟景氣、促進分配公平與達成各種政策目標;預算的審議與審核,能夠提升政府效率與確立責任政治。當下總預算案立法過程的停滯,並非憲政體制失靈,而是政治意氣用事。打開僵局,不過一念之間;依循過往立法例提送修正案,很容易解決

事實上,在謝長廷內閣與吳敦義內閣時期,行政院都曾經於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送審後,為配合老農福利津貼額度的調高,而提出修正案。過往綠與藍的行政院長,皆能配合法律修正提出總預算修正,而今卓榮泰院長卻倨傲不從,堅拒依法編列預算,製造朝野對立當家鬧事的用意令人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