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9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人民幣加速國際化的戰略思維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青壯世代將成疫苗之亂最大受害者
◆  聯合報黑白集/現在政府不必被監督?
◆  經濟日報社論/人民幣加速國際化的戰略思維






經濟日報社論/人民幣加速國際化的戰略思維


2021-06-19 01:47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周誠君發表文章指出,「中國要承認,在人民幣國際化的條件下,中國管不了人民幣匯率。」換言之,人行最終必須放棄匯率目標,人民幣匯率最終將由全球所有市場的偏好、預期、交易來決定。

中國金融當局釋放出上述信息,一方面是為近期以來人民幣的持續快速升值提供背景說明;二來也許更重要的是正式宣布人民幣不再有匯率目標,不再掛鉤美元或以美元為核心的一籃子貨幣;人民幣匯率將完全遵循市場經濟,由全球依市場規律來決定。換言之,這也等於預示了人民幣國際化將以更快的步伐向前推進。

人民幣國際化無疑是美中金融博弈貨幣博弈核心部分。近期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持續升值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從美國的角度看,這是近年來美國持續採取高度寬鬆貨幣政策,導致美元持續走貶弱化下的必然結果;就此而言,這是人民幣的被動升值。從中國的角度看,則是因為美元流動性過度泛濫,終於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開始迅猛上漲,為了避免輸入性通貨膨脹,中國對鋼鐵的出口,以人民幣升值的方式將通膨輸出或把通膨向美國反饋。

當然,這是因為中國具有向外轉嫁通膨的條件。中國身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國家,愈來愈多的產品在全球市場上已居於壟斷地位;由於疫情在同為製造工廠的印度、越南肆虐,大批訂單轉至中國,更強化了中國的轉嫁條件。因此,現階段的人民幣持續升值,除了是因應當前國際通膨大形勢的必要手段,亦正好藉此放開長久以來的匯率目標,讓人民幣國際化跨出關鍵的一大步。

從戰略角度看,人民幣國際化是民國 97 年(2008年)金融海嘯後中國做出的重要戰略決定。當時中國與美國逐漸走向全球大博弈的形勢已初現徵兆,世紀金融海嘯爆發半年之後的民國 98 年(2009年)3月,時任人行行長的周小川連續發表三篇文章,針對國際金融國際貨幣提出深思與建議。文章中針對的當然是民國 60 年(1971年)美國單方面毀棄布列敦森林會議的承諾,宣布美元不再與黃金掛鉤,讓美國因此擁有了獨占性的印鈔權,並因此發展成了一個美元霸權

這樣的國際金融及貨幣體系當然不能被國際社會所接受,因此大國如日本與歐盟等乃自謀生路,致力推動本國貨幣國際化。此舉當然為美國所忌並進行打壓,日圓國際化顯然並不成功,歐元國際化也走得相當艱辛。對中國而言,明知此路難行,但顯然別無選擇。

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大體分為三大部分:一是基礎工程,包括與各國簽訂雙邊貨幣互換協議;推進人民幣跨境結算,建立香港、新加坡及倫敦三個人民幣離岸中心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IMF)的 SDR 貨幣籃子正式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等。二是「去美元化」,分別與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等國以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避開美國主導的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中國建構自己與某些國家之間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類似「去美元化」的動作也在歐盟及許多國家中進行。三是研究發展數位人民幣e-CNY),這是一種以區塊鏈技術設計「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正在若干城市試點,成熟後將正式向全球推出。

扮演一種國際貨幣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包括國家實力、國家信用及國際流通。美元一開始無疑同時具備三者,但在民國 97 年(2008年)之後,國家信用已大幅流失,由於始終未出現強勁的挑戰者,故美元霸權仍能主導全球。中國的人民幣姿態雖低,步子卻走得穩實,人民幣國際化對中國而言,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對全球而言,卻是各國在美元之外的另一選擇。展望未來,美中貨幣對決終有登上擂台之一日,這一天看來已在接近之中。













聯合報黑白集/現在政府不必被監督?


2021-06-19 01:44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 記者曾吉松/攝影


綠營去年發明了「順時中」一詞,簡直比符咒還好用,一切望風披靡,人們也就相信政府「超前部署」是真的。但五月以來增加了一萬多人確診,陳時中的光環已經變塵土;他還在那裡作「不壞金剛」狀,就顯得很荒謬。

比方說,十幾萬名政府人員被排定優先施打疫苗,許多和疫情八竿子打不著的人也在列。對此,陳時中竟以事涉《個資法》為由,拒絕公布名單。這是騙肖ㄟ吧!政府施政必須接受監督,若《個資法》能拿來當擋箭牌,那麼「好心肝」的接種名單為何一夕就被抖出來?民間不能有特權,官員的特權就該受到保護嗎?

陳時中裝聾作啞的本事,已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在野黨立委往往被他唬到舌頭打結。例如,他扯來扯去,把「三加十一」的決策推給別人又扯回自己,最後卻以「沒有會議紀錄」推掉所有責任。試想,如果真沒有會議紀錄,衛福部是根據什麼發文給航空公司就算沒公文,也有人負責打電話吧

這些帳絕不能等來日再算,因為明天的口罩擋不住今天的病毒。如果「沒會議紀錄」能被接受,那麼政府同意高端不做三期試驗,也將變成無頭公案;不安全的疫苗打進國民身體,也就不會有人負責。

重大決策沒人認帳,也沒紀錄,現在政府都不必接受監督了嗎?











聯合報社論/青壯世代將成疫苗之亂最大受害者


2021-06-19 01:3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政府錢、權一把抓造成疫苗之亂,僧多粥少的結果,民眾已失去選擇疫苗的權利。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這波疫情已有近一萬四千人確診,五百多人死亡;而台灣唯一賴以徹底解決疫情的疫苗,則從購買、排序到施打都發生不同狀況的混亂。除了訂購及產製疫苗游移失策,加上特權私心作祟,使得政府原應充裕供應的疫苗變成必須嚴格排序列管。僧多粥少的結果,民眾已失去選擇疫苗的權利;若依此狀況發展下去,疫苗之亂的最大受害者恐將是台灣的青壯世代。

衛福部長陳時中聲稱,十月底前將讓六成民眾至少施打一劑疫苗,亦即,約一千四百萬人接種。但如此龐大的疫苗從何而來,則完全是未知數。儘管政府聲稱八月底前將有一千萬劑疫苗送達,但半年多來官方說法一變再變,宛如畫餅充飢。以現在我們手上已施打和已取得,加上美、日兩國口頭承諾將捐贈數量,距離政府宣稱的一千萬劑目標,仍有三、四百萬劑的落差。換言之,這其實是一張空白支票

檢視政府目前匡列的十一類優先施打對象,從第一類的「醫事人員」到最後一類的「五十歲到六十四歲成人」,人數已多達一千五百萬人。由此排序看,以最樂觀的估計,進口疫苗頂多只能涵蓋到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就算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捐贈的 BNT 疫苗獲准進口,也只能涵蓋到第十類的「重大傷病患者」罷了,無法及於第十一類的五十歲到六十四歲的成年人。何況,上述談的都只是供施打第一劑,若要完成兩劑接種,就更遙遙無期。

亦即,要彌補接下來的疫苗缺口,台灣只能寄望僅經二期臨床試驗、尚未驗證保護力,且無法取得國際認證的「國產疫苗」。除了認證和保護力問題,兩支國產疫苗還有另一個問題,就是在試驗過程中因高齡受試人數不足,未必能提供給六十或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施打。對此,最近傳出衛福部研擬用「年齡分層授權」的方式,以「排除年長者施打」作為解套。但如此一來,無論就施打條件或疫苗供應數量看,青壯世代除了施打國產疫苗,可能已別無選擇。

簡言之,全台六十四歲以下的人口,若不屬於醫事人員,又非「維持政府運作」或所謂「高風險」的族群,都將成為被國際認證之進口疫苗拋棄的一群。境遇最慘的,是五十歲以下的青壯世代,他們是當前社會運作的中堅分子,卻將變相成為國產疫苗的三期臨床試驗對象。這真是情何以堪!

當然,進口疫苗並不是完全沒有問題。目前國際認證可供十八歲以下青少年施打的疫苗,只有 BNT 疫苗;但這支疫苗採購一再卡關,眼下前途未卜。至於我國已取得的莫德納和 AZ 疫苗,則只能供十八歲以上民眾施打;其中 AZ 疫苗的副作用,在青壯和年長族群亦產生不小疑慮,多國已宣布棄用。如此一來,「年長沒得選,青壯靠國產、年少沒得打」,勢將成為台灣疫苗接種的最大困境。

其中風險最大的,要算是青年和青少年族群。這個年齡層的人口,正好是支持民進黨的主力族群;但在疫苗之亂中,他們卻成為最沒有選擇的一群,這是何其諷刺!青年世代是未來社會中堅,也是活動力最旺盛的一群;如果接種國產疫苗無法使他們產生足夠的保護力,他們極可能成為下波變種疫情最大的潛在破口。

蔡政府一再強調,「已為購買疫苗盡最大努力」,但事實顯非如此;BNT 疫苗遲遲無法來台,就是最鮮明的反證。青壯世代可能萬萬沒想到,蔡政府為護航國產疫苗放棄代工又因反中棄買 BNT 疫苗,最後竟使他們成為政府錯亂疫苗政策下的最大受害者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期待國產疫苗能對付變異株

◆  民間買疫苗 黑手也難擋
◆  個人的小機率 社會的大風險
◆  要讓長輩可選疫苗
◆  研發弱毒疫苗 對抗變種病毒
◆  口水…控制疫情的關鍵
◆  宅配員不是瘟神 反要感謝
◆  記取歷史教訓 打贏新冠病毒挑戰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期待國產疫苗能對付變異株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期待國產疫苗能對付變異株


2021-06-19 02:02  聯合報 /   魏國彥(台灣社會責任公益減害研究發展協會執行長)


去年此時,學術界主流意見認為新冠病毒突變速率甚低,有寄主賦予的「純化汰擇」,維持病毒的純淨性。然而今年初以來,各種變異分呈,初時以英國變種為元兇,造成更強傳播力與致死率,其後又有南非、烏干達、巴西、印度等變種。台灣這一波防疫破口,咸信為英國變異病毒,多有無症狀帶原者,容易潛伏人群中,導致更強傳播率。

目前各國廣泛施打的三款疫苗—輝瑞、莫德那與AZ—都是以病毒棘突蛋白為目標,而英國變種株突變就在棘突蛋白第五○一氨基酸位置。這裡出現兩個問題,其一,這三款疫苗碰到變種病毒是否還有足夠保護力?其二,這些由海外第三世界產生變種是不是與各國疫苗在該地的實驗與施打有關?是疫苗驅動了病毒變異,選擇並鼓勵了能逃過疫苗的變種。

好消息是,上個星期剛在「自然醫藥」期刊發表的研究結果表明,在去年十二月到今年五月英國地區卅八萬人的 PCR 數據分析顯示,輝瑞與 AZ 疫苗接種兩劑以上對英國變種病毒能達到百分之八十的防護率。另方面,壞消息是:目前印度變種病毒肆虐英國,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確診案例,都是感染印度變種,原訂在六月廿一自由日解封要延後到七月十九日。雖然英國疫苗施打率高達六成,卻擋不住印度變異株,四十二名因感染印度變異株身亡的病患中,有三成的人已經施打了兩劑疫苗,顯然這印度變種能逃離免疫圍籬,對打過疫苗的人照樣致命重創。另方面,全球已經有七十四個國家被印度變種病毒入侵,我國防疫指揮中心也證實,今年四、五月間有三起境外移入印度變種案例,顯然台灣也面臨印度變種病毒叩關,如果守不住邊境,目前施打的 AZ 第一劑顯然無法挺住防線。

六月十四日美國 Novavax 宣布三期先期臨床實驗結果,重組奈米顆粒蛋白疫苗對於新冠肺炎中度和重症保護力百分百,且對英國、巴西、南非及印度等變種病毒保護力百分之九十三。我國高端疫苗和聯亞採用的也是重組次單元棘蛋白技術,看來具有相當好的潛力來對付變種疫苗。美國 Novavax 將於今年第三季向美國 FDA 申請疫苗授權,國產疫苗若加緊腳步,還有機會成為新一類的高效疫苗














記取歷史教訓 打贏新冠病毒挑戰


2021-06-19 02:03  聯合報 /   王志堅/小兒感染科醫師 (台北市)


新冠病毒除造成全球大流行,最近在台灣亦開始肆虐,顯示病毒不分種族,不分政治立場、時間及地域,會一再出現。我翻閱國 92 年(二○○三年)SARS在台灣造成的疫情,雖短短不到五個月,但我親身臨床經歷,在事後整理所留下的觀察及心得,讓我大吃一驚。按照約十八年前的當時紀錄,一字不改重現如下

一、SARS開始爆發流行時,防疫過於樂觀,誤判形勢;二、意識形態及政治角力的陰影無法去除;三、我們在疫情早期,沒有學習其他國家的經驗,當時在香港、新加坡、越南及加拿大也發生流行;四、病毒入侵的管道絕非單一,既然有境外移入,就會有本土及院內感染;五、疫情沒有區域性,不會僅侷限在北部;六、行政的認知醫療的認知不同,因為醫療不能有錯誤,發生錯誤會造成病人死亡;七、行政效率低落,無法配合醫療進度;八、中央與地方缺乏協調,無統一的標準,導致無法貫徹命令。

由以上八點看到,與現在面臨困境如出一轍,唯一不一樣就是當年醫學沒有現在這麼發達,及當時疫情侷限在少數國家,且流行期很短,所以當時沒有疫苗及藥物立即研發及使用。

這次新冠病毒疫苗,從研發到使用短短不到一年,破歷史紀錄,而新疫苗快速上市應急,也是前所未有經驗,會造成什麼後果到現在都是未知數,只能走一步算一步,隨時警惕,不容我們樂觀面對。尤其這次病毒突變非常快速,造成不同變種病毒出現,更加頑強及難於應付,是否能使用疫苗結束這次疫情,尚在未定之天。再加上我們疫苗的採購政策搖擺不定,喪失先機最堪憂。

最近德國 CureVac 研發的新疫苗也使用 mRNA 技術,是針對變種病毒所做臨床試驗,結果對較年輕受試者有效,但並未證明對六十歲以上受試者有保護力,且整體保護能力只有四十七%,研發藥廠執行長也承認結果令人失望,造成股價大跌,對未來充滿悲觀與挑戰。

反觀我國產疫苗在二期結束未解盲前,就有受試者無視人體試驗委員會倫理規範,在不知自己是實驗組,還是對照組情形下,公開稱讚疫苗安全極少有副作用。且國產疫苗沒有進行第三期試驗,在缺乏疫苗保護力數據下,要緊急授權使用,當知疫苗一旦打進身體內,就無回頭路,專業良知何在?需要三思再三思。

另外治療藥物研發,如單株抗體使用,雖可降低死亡率,但沒有絕對效果且最近 Delta 病毒也出現抗藥性情形,這場人與病毒的戰爭,勢必無法在短期結束,如果歷史悲劇一再重演,我們將永遠無法脫離宿命,台灣不可能置身於世界之外,病毒在人類自大自滿之下乘虛而入,超前部署淪口號爭功諉過依然存在,非我們所樂見












宅配員不是瘟神 反要感謝


2021-06-19 02:12  聯合報 /   關宇/平面設計(台南市)


自從台灣因為 COVID-19 疫情升溫三級警戒,為因應日常生活所需,各行各業也推出「宅配到府」等服務,結果造成物流業貨物量大塞車。倉儲理貨人員、郵務士、宅配員,忙到人仰馬翻,處於勞動能力每下愈況困境中。

家人是宅配員,宅配員站在必須頻繁接觸民眾的第一線,每天要運送高達二百到三百件包裹, 苦不堪言的「過勞」,我非常清楚。

一早七點半到公司集貨,開始送貨,待送完貨後,車子才有空間收貨,收完貨還要回公司分類。疫情期間,光是收貨及回公司分貨流程,就要進行二到三次,等分貨結束,還必須把一整天收送貨金額點交,才能下班回家,回到家都超過十一、十二點…宅配員每日收送貨,不僅要面對客戶怕接觸病毒的嫌惡眼光,向他們狂噴酒精;有時還會遇到不戴口罩客戶,讓他們膽戰心驚,實在不捨!

在疫情升溫時期,又碰到電商年中慶檔期,肩負「全島一命」身心俱疲的宅配員,承擔著輸運民眾日常生活所需貨物壓力,卻只靠一個口罩護身,處境艱辛。

宅配員不應被視為疑似運送病毒的瘟神,而遭人歧視,因為他們和站在防疫第一線的醫護、警消同樣辛勞,值得敬佩!讓我們用同理心向他們說聲:「謝謝您,辛苦了!」














口水…控制疫情的關鍵


2021-06-19 02:15  聯合報 /   莊凱全/醫師、前衛生署防疫處科長(嘉義市)


南部一位牙醫師打過疫苗且全副防護裝備,仍被新冠病毒病人感染。另外,唱歌也是傳播重要途徑。「口水」,可能是傳播的重要媒介。

以前認為新冠病毒造成肺炎,是經由上呼吸道氣管才到肺泡引起肺炎。但牙醫師臨床發現,新冠病毒會有口腔病變口乾味覺受損,和牙周病人新冠確診症狀會更厲害。經過病理研究有專家認為,新冠病毒是在唾液腺舌頭的背面部位複製,因此病人早期遭感染時,口水裡面病毒量會比較多;有牙周病的人,他的牙周組織又是個讓病毒數再增多的組織,病毒可能會經由牙齦周邊血管到肺部,引起血管病變牙周病又是個微生物導致的慢性發炎反應,這些發炎反應造成新冠肺炎嚴重現象缺氧。「口水」已成診斷新冠病毒的重要角色。

口水病毒抗原檢查,目前也是一種快篩方式,如果症狀早期時敏感度高,可篩檢出易傳播的人,事先做牙科治療醫療處置前,讓牙醫人員做防護和轉診。在監視新冠病毒疫情時,對於沒有症狀的人進行每周或兩周一次口水檢驗,可監視社區感染率。採取口水是可以自己來,不必醫療專業人員,孩童也不會哇哇叫。

從根除小兒麻痺病毒做法知道,要抑制病毒傳播,口服沙賓疫苗控制流行和根除重要策略。目前注射型疫苗,是身體產生足夠中和抗體細胞免疫但是粘膜的免疫力是不足,因此注射疫苗仍會感染。現在研究從傳染途徑去控制新冠病毒,如果改用經口服和鼻子進入人體的疫苗,才有最重要的黏膜抗體sIgA,這是從口腔和上呼吸道阻斷病毒感染減少傳播,控制流行。

政治口水」沒有用,但是「口水」或許是控制新冠病毒疫情的關鍵。台灣的新冠病毒指揮官牙醫師疾管署長也是牙醫系出身,現在是大展身手的時候。














研發弱毒疫苗 對抗變種病毒


2021-06-19 02:19  聯合報 /   劉培柏/前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新北市)


全球競相接種新冠疫苗,有些國家施打六成以上,理應控制疫情,其實不然。

六月初,塞席爾西印度洋的群島國),和南美洲智利等疫情卻嚴峻,感染個案反升一倍。塞席爾接種的為AZ和中國國藥疫苗,智利主要接種中國科興疫苗。塞席爾流行的是南非變種毒株Beta),智利則為巴西變種毒株Gamma)。六月中,傳出以色列和英國因印度變種毒株Delta)入侵,也面臨疫情悪化。目前台灣流行的為英國變種毒株Alpha)。咸認研製及接種第二代疫苗,為當務之急。

第二代疫苗必須含有對抗變異株病毒的抗原。將 mRNA 或腺病毒載體疫苗抗原中的原始株基因片段,替換為變異株的基因片段;或製造變異株重組蛋白;或改用變異株作滅活疫苗。也可將多種疫苗抗原混合製成「雞尾酒式」的多價疫苗

現行疫苗,不論用 mRNA腺病毒載體重組蛋白,或滅活等技術製造,都能在短短數月內將疫苗研製出來令人驚豔的是,mRNA 腺病毒載體新興技術。由於不少國家全面施打兩劑疫苗後,能產生足量中和抗體,卻發現接種者仍染疫確診,質疑疫苗的保護能力。

目前研發疫苗,因首重安全性著重於誘發抗體產生,所以疫苗內只有病毒遺傳物質作為抗原,不具活性病毒。由於疫苗抗原產生免疫反應,不足以阻遏病毒呼吸道粘膜入侵。因此,打過疫苗仍可由鼻咽喉拭子 PCR 陽性確診者,屢見不鮮。

此乃因病毒由口、鼻、眼粘膜組織入侵,單靠施打疫苗產生的中和抗體作保護,效力有限。若要將病毒於入侵第一線粘膜組織時將其消滅,有賴疫苗抗原刺戟白血球吞噬作用,即細胞性免疫」來達成任務。筆者認為研發疫苗應以弱毒疫苗為首選。

多年前,筆者曾赴美國農業部動物疾病中心,參與動物用冠狀病毒弱毒疫苗硏發,對製造略知一二。研發新冠弱毒疫苗,首先需作種毒株篩選純化安全性試驗效力性試驗病毒毒力迴歸試驗等,不是一兩年內可有成果,急功近利廠商根本沒意願投資。新冠弱毒疫苗研製,雖過程和動物用相似,但其對種毒株毒性和病原性研析,需長時間作動物試驗觀察。目前多種動物弱毒疫苗製作,只需用細胞培養增殖,再添加賦形物冷凍乾燥即成,國內生技公司都很嫺熟這項技術。據知以該技術製造的動物疫苗,免疫效力佳且保護力至少一年以上。

目前全球研發上百種新冠疫苗,似乎沒這類疫苗,國產重組蛋白疫苗雖尚未上市,效力又受質疑,恐無法對抗 Delta 或 Beta 等變異株病毒吧?目前全球有多種變異株當道,請超前部署,儘速向國外定約採購或/及獎勵國內生技公司研發第二代疫苗吧?台灣有生技公司敢嘗試研發弱毒疫苗,搶世界第一,為國爭光嗎?














要讓長輩可選疫苗


2021-06-19 02:07  聯合報 /   陳宏煇/大學教官(新北市)
這幾天部分施打疫苗的年長者猝死,讓長輩擔心害怕。 記者林宛諭/攝影


疫情趨嚴峻,施打疫苗也成了保命符,下月將滿八十歲的父親也可施打。還在務農的他,身體相當硬朗,詢問他要不要預約施打,他回答,「還是先不要的好,再等等看!反正又沒有要出國。」父親原本就對疫苗沒什麼信心,加上這幾天部分施打疫苗的年長者猝死,更讓他擔心害怕。

雖然指揮中心一再強調,死因多與個人慢性病史或心血管疾病有關,並安撫年長者情緒,希望年長者施打疫苗;但看這幾天施打情形,明顯沒有像剛開始時踴躍。

八旬父親不願施打,為人子女的我們也不好強求,但類似不願施打的年長者只會增加不會減少,期盼政府除加強與年長者溝通外,也能積極購買其他疫苗,讓年長者能有他種疫苗可以選擇,才會有信心施打,也才能讓疫苗發揮最大效力。















個人的小機率 社會的大風險


2021-06-19 02:17  聯合報 /   鄭慧正/醫學中心退休醫師(台北市)
高端疫苗。記者蘇健忠/攝影


國產疫苗最大問題,根本不是安全性;疫苗其實沒這麼可怕,嚴重副作用都是在十萬分到百萬分之幾,中獎機率微乎其微。

國產疫苗最大風險,是系統性風險,完全不是個人風險蛋白質疫苗也不是什麼新技術,也一定有某種程度保護力。如果只有卅萬自願者,分別施打高端及聯亞做三期研究,占規劃疫苗施打人口一千五百萬的兩趴,那怕保護力只有五成,導致一趴的人沒有保護力風險,是全社會可以承受的。

但如果注射量擴大到五百萬,占三分之一應接種人口數,也就是將導致整體保護力下降百分之十六,達不到群體免疫。且讓兩百五十萬人自我覺得良好,實際上卻沒有保護力,這是很嚴肅問題。目前民調有五至七成民衆不願意接受國產疫苗,在國際認證疫苗不足情況下,也可能讓兩百五十到三百五十萬人選擇拒打,將是更可怕的事。

我們的敵人過去一年半,早已經不是吳下阿蒙了。從武漢、英國、南非、巴西到印度變種,繞了地球一圈,其傳染力不斷增強。Alpha 株傳染性比原株增五成六,也是為什麼國內傳播這麼快。Delta 株又比 Alpha 傳播力強四至六成。Delta 株遲早會進入台灣,我們還要「落後」部署嗎?

如果我們的武器(疫苗)不與時並進,跟上病毒進化,讓兩百五十萬人穿沒有實戰演練過的防彈衣與病毒搏鬥,這風險令人恐懼。風險是不可避免的,但需要以實證醫學控制與管理,根據數據計算系統性風險

雖然是全島一命,總統身為三軍統帥,不可稍有差池。敦請總統趕快去打疫苗,讓國人安心。













民間買疫苗 黑手也難擋


2021-06-19 02:20  聯合報 /   黃瑞明/靜宜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台中市)
季青漫畫


去年歲次庚子,台灣也刮起義和團風,憑著口罩國家隊,蔡政府儼然打造舉世稱羨一等拳民,百毒不侵辛丑之後,凶象環生。隨著高端解盲,台灣進入萬歲衝鋒倒數階段。

在網路搜尋 Medigen vaccine(高端疫苗),國外資訊幾乎還是零。相反地,鍵入Shionogi vaccine(鹽野義疫苗),就會出現很多外媒報導。這是日本知名藥廠,上月宣稱年內讓新冠疫苗問世。疫苗開發難,連法國巴斯德研究所都宣布放棄與美國默克大藥廠研發。目前最知名幾種疫苗,都在疫情熱區測試過Novavax 也曾在英國、南非、美國與墨西哥大規模測試)。匪夷所思的是,高端竟說計畫向歐盟申請荷蘭測試第三期:叫荷蘭人別打BNT,改打 MIT?

如果陳時中能在去年同意東洋進口復星代理的三千萬劑 BNT,現在半數國人都打疫苗,疫情不會爆發,甚至指揮中心也能天天喊加零。如今台灣防疫馬車變回南瓜上兆補助款也難挽各行業面對的經濟狂瀾

否決東洋案後,官員又放話說 BNT 主動找他談。筆者不相信有這事。BNT 必然回覆找代理商因復星早在去年三月就取得大中華地區代理權,他們都沒想過要確認?德國人也忘記提醒?其實是結局早定調中國阻撓

好吧,就算 BNT 舔共,那為什麼不找輝瑞談?日本人就是這麼辦。菅義偉四月中前往華府訪問時,特別撥空在迎賓館內當面懇請輝瑞執行長追加五千萬劑 BNT 疫苗。朝日新聞說,首相親自出馬要疫苗極為罕見原因不難猜出東奧。菅義偉急了,但是不會為鹽野義背書。日本的疫苗其實堆積如山,尤其 AZ,然而全國接種率在當時只有百分之三國人不愛這疫苗,所以政府索性外送,美其名為感恩回報,台灣人也感激涕零

東洋破局外傳原因不一,關鍵只有一個:找復星簽約。按理說,復星要賺錢,成局的話自然會努力爭取德國供貨。當三千萬劑疫苗陸續到貨後,可能民進黨不敢再扯「有人不希望我們好」。「中國牌」是民進黨保命符,台灣大量施打 BNT 疫苗,這王牌就毀了。難怪中途殺出的郭台銘,會面臨刁難。因他只能跟復星簽約,陳時中准了,保命符可能完蛋更糟的是,郭更順勢躍居人民救星

行政院知大勢難擋,終授權郭簽約,但不忘拉台積電參一腳,沖淡前者善行。然而,按照德國外交部幾個月前對「商報」答覆,BNT 輸出疫苗根本不需他們同意,可見疫苗採購私人契約所謂授權原來只是卡關暗器而已

主事者出自政治盤算,阻止藥廠進口、人民捐贈疫苗,聽任病毒肆虐,這是見死不救。歷史會記住的。



張國輝/社會工作(台中市)



行政院正式授權鴻海永齡基金會、台積電代表政府洽購千萬劑 BNT 疫苗。如果這是疫苗進口解套措施,後續有意捐贈的民間團體,或將湧入。

業界很早即有意協助取得疫苗,但政府態度曖眛。加上多數產業透過視訊與海外客户及海外關係企業接洽生意,對產業没有構成很大影響。如今升三級警戒,有員工確診工廠面臨局部封廠,不僅營業損失,還有與客户間法律問題等。最近京元、超豐等員工確診,生產線立受影響,可知其對產業影響是前所未有的,趁產業還有自救能力,政府應鼓勵他們捐贈疫苗,不僅自救,也協助政府達成企業社會責任

據了解,越南即鼓勵企業自購疫苗,不僅節省政府經費,廠商為了不受疫情影響,一定選擇最好疫苗。疫情急如星火,政府除了開發疫苗外,主動協助民間取得疫苗才是正道。


王正方/好聽的口號,不能發電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正方/好聽的口號,不能發電
◆  方祖涵/作弊究竟是誰的錯?
◆  楊志良/是女不嫁,還是男不娶?
◆  薛承泰/誰甘願莫名其妙地走了?
◆  黃介正/抗疫之亂對國軍的棒喝
◆  嚴震生/蔡英文是不會說髒話的川普







王正方/好聽的口號,不能發電


2021-06-19 01:36  聯合報 /   王正方(電影導演)
氣溫炎熱,供電再度吃緊。聯合報系資料照


五月兩度嚴重停電。首次停電在下午三點到八點六輪分區供電,波及四百萬戶。四天後第二次停電,影響近兩百萬戶。執政者為第一次停電簡短道歉,二次停電後說:「我也很難接受。」

台電公司按計畫輪流停電,執政者、高官、重要電子工業等,均一概無事,並沒有「很難接受」感覺。四百多萬用電戶,一千多萬老百姓飽受停電之苦,事過境遷執政者說「很難接受」,是指他本人雖未受停電之苦,卻感同身受?見到熾熱的同理心同情心,但民眾要問「責任心」在哪裡?

為何發生大規模停電?最初解釋:有人誤觸開關造成跳電。五天內兩次,這種機率應當非常小。又有一說:用電量創歷史新高,某燃煤機組中午故障,雖緊急調度水力與太陽光電支援,無奈夜間用電量仍持續上升,只好再發停電警訊(警訊後大停電)。

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八月十五日台灣大停電,民國 103 年(二○一四年)時經濟部長說按照目前備轉容量」,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台灣將分區限電,預言可謂神準實話實說:「台灣已進入供電不足的狀態。」

五年多前,某黨候選人提「無核家園」口號,簡直百分之百政治正確,為該黨贏得不少選票,因而當選。候選人在電視上義正詞嚴:「我們要打破核電,打破陳舊笨重的電力供應系統。我們已經有一套完整的作法,而且已經計算過,在用電需求持續增加的前提下,絕對不會遇到缺電危機。」

政黨輪替五年,數百萬用戶「缺電現象」又發生兩次,「那一套完整的作法究竟是什麼?大家還是不清楚。能找到的資訊:已通過法令,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開始核能完全廢除,未來台灣的能源分配:百分之五十天然氣、百分之卅燃煤、百分之廿再生能源。

姑不評論「這套完整作法」優劣,它進行五年進度如何?核四廠封存,其他核電廠逐步停止運作,將如期退役、天然氣供電比距百分之五十還遠,要破壞藻礁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可見其迫切。台灣與外國廠商簽訂價格昂貴合同,開發綠能源,目前離岸風電,太陽能電等,只占總能源百分之六

屈指算來再過三年半就到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那時台灣供電情況又如何?持悲觀看法朋友認為,當局設定的目標不太可能達到,完全廢除核電,天然氣進口,再生能源發展均大幅度落後預期,到時發電大部分由燃煤來應付。

全世界國家為了拯救地球,為求達到「碳排減」指標,儘量減少燒煤,台灣則反其道而行。台灣天然氣產量是零,將來一半能源全靠海運到位,如果蘇伊士運河卡住了,怎麼辦?

升斗小民或許不明真相,因為上頭對完整的作法含混其詞。我們四年投一次票,選票往往被好聽的口號吸走,口號再好聽,就如同愛心一樣都不能發電。大家也準備好了,網上盛傳:停電時打開手機的燈,手機平躺,上面放滿滿的透明瓶裝水,燈光四射照亮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