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0611/web/◆ 聯合報社論/用覆議提煉仇恨,以罷免收割社會人性
◆ 聯合報黑白集/跌停板才要未雨綢繆
◆ 經濟日報社論/AI全球對話與協作刻不容緩(初八)
經濟日報社論/AI 全球對話與協作刻不容緩
2025-02-05 02:38 經濟日報/ 社論
中國大陸人工智慧(AI)初創公司DeepSeek一鳴驚人。 (路透)
中國大陸人工智慧(AI)初創公司 DeepSeek 一鳴驚人,引出美國遏制中國技術發展的圖謀是否存在漏洞的問題,以及 DeepSeek 的成功有多少是依靠其所獲取的美國技術,有多少是來自其自身的創新。至於面對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相關國家如何加強全球對話與協作,卻未被特別討論。
DeepSeek 突破美國先進技術封鎖障礙,發展出可與美國相媲美的低成本 AI 模型,美國各方咸認應該加碼制定更嚴格的規定,確保中國企業未來無法獲得美國的先進技術。大陸方面則得意洋洋,全力大搞外宣。兩強的激烈競爭未來勢必更加火熱化,而為合作發展與全球治理而進行對話與協作的大門勢必愈關愈緊。
川普政府的 AI 和加密貨幣事務主管薩克斯(David Sacks)在X 平台上的一篇貼文中寫道,川普已經撤銷了拜登的一項行政命令,要求 AI 開發人員報告對美國國家安全、經濟、公共衛生構成風險的系統進行安全測試的結果。理由是拜登的命令「束縛了美國 AI 公司的手腳」。DeepSeek 給美國敲響了警鐘,刺激美國力求在創新和速度上超越對手。為競爭求勝,對於 AI 發展可能帶來的安全隱憂則更加漠視,遑論協同各個尋求防範與治理對策。
人工智慧的新興格局不僅由技術進步所塑造,同時也受到國際合作和治理框架深刻影響,因此不能忽略潛在的全球資料治理機制以及前瞻性的國際合作如何開展。世人需要確保人工智慧的收益在國際間得到廣泛的共享,同時必須採取盡可能一致的監管方法來有效管理其影響。但由於 AI 技術在全球競爭中扮演關鍵角色,而且具有軍民兩用特性,因此迄今猶未探索任何關於人工智慧的全球協作方案。
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無可限量,其隱患卻也無可掌握,如同地球暖化問題,需要各國共同面對。隨著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全球社會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人工智慧與多領域風險形成了複雜的關聯。
尤其是在地緣政治領域中,人工智慧已成為大國技術競爭的核心,其技術應用與出口管制對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產業布局產生深遠影響。人工智慧推動的數位轉型也加劇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高階晶片、演算法和資料中心等核心資源現已高度集中在少數國家和企業手中,一旦因地緣衝突而發生技術封鎖、供應鏈中斷等情事,極可能導致整個系統陷入癱瘓。金融領域面臨的風險同樣可觀。人工智慧取代了大量重複性、機械性職位,提升了生產效率,但也加重了金融系統對技術依賴,因而放大了系統性金融風險。人工智慧也帶來社會風險,主要是傳統工作機會減少,加劇失業率和收入不平等對勞動市場構成的衝擊。這些多維度風險相互交織,對全球治理能力構成嚴峻挑戰。
因此,各國積極挖掘 AI 發展技術的同時,也要警惕其潛在威脅,就是要打開全球對話與治理的大門,透過多學科融合與國際合作,制定前瞻性管理策略,確保技術的安全、可靠和可控發展,為世界永續發展提供支援。
人工智慧已成為國際合作的重要課題。隨著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勃興,透過國際合作的推動,建立和改善人工智慧發展的全球治理,以便尋求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加速器和國際合作的黏合劑。目前迫切需要制定全球協調的人工智慧技術標準、治理準則,包括聯手應對涉及人工智慧的跨國犯罪。
人工智慧勃興後,人類面臨的機會和挑戰俱前所未有,如何應對?誠如美國前財長、哈佛大學前校長桑默斯說:「只有加強國際合作,人類才能迎來一個更永續、更包容的未來。」
聯合報黑白集/跌停板才要未雨綢繆
2025-02-05 04:40 聯合報/ 黑白集
台股新春開盤出現補跌效應。 記者許正宏/攝影
股市新春開盤就跳水。受墨西哥被美國課重稅衝擊,赴墨設廠上市公司全淪為重災區。跌停板的業者,急著在盤中發重訊,也無力回天。股市攸關國本,經濟部長郭智輝也坐不住。一個月前,他才說「川普不過四年,影響有限」;如今眼見台股重挫,他也改口:要未雨綢繆。
好在美墨談判有進展,關稅延後一個月開徵,股市跌深小反彈,賴總統可繼續吹噓「經濟廿年來最好」。這個月,也正好讓郭智輝「未雨綢繆」。經濟部特別在美國成立中心,協助企業評估投資環境,轉移生產地。
拜登要供應鏈去中,政府鼓勵台商遠離中國,遷往墨西哥就三百多家。川普如今課墨國重稅,台商反成「自投羅網」。這回,政府忙著幫業者搬去美國。川普還沒通知台灣談保護費,賴政府已先亮底牌奉上投名狀。若白宮又利用關稅,要求更多供應商遷赴美國,賴總統要遵旨照辦嗎?
川普揚言對台灣晶片課徵百分之百關稅,各方分析他意在促使台積電等先進製程業者移往美國。台灣沒籌碼說不,但也不能無條件棄守。總得爭取有利的運營條件,否則「台美互利雙贏」,豈不成了遮羞布?
郭智輝用「未雨綢繆」,粉飾他替美國商務部當買辦的不堪。殊不知,川普掀起的是海嘯,政府連諾亞方舟都沒備好,講空話也不先看清楚時機。
聯合報社論/用覆議提煉仇恨,以罷免收割社會人性
2025-02-05 04:31 聯合報/ 社論
罷免團體2日前往中選會遞送罷免連署書,據統計,中選會共收到廿件罷免案。 記者陳正興/攝影
開工首日,中選會的首件大事,是忙著受理廿個團體遞送的罷免提議書。其中,十九案是為罷免國民黨立委,另一案是為罷免新竹市長高虹安。可想而知,這些罷免案全是民進黨側翼所發動,他們並特意選在同一時間舉行記者會。同日,行政院長卓榮泰在新春團拜上皮笑肉不笑地抱歉,說茶點沒了,「真的是沒了」,為預算再補一齣哭窮戲碼。
對這些進展,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喜不自勝。他當天在立法院接受媒體聯訪,聲稱本會期就是「罷免會期」,大罷免一定「大成功」。他並預測,史上朝野最對立的時代,九月一日就會恢復平靜,屆時罷免投票結束,「院長、副院長都會順勢換人」。老柯的張狂,不是沒理由的。他上個會期呼嘯國會的行徑,受到各界批評,他仍執意而為,現在正是他「驗收成果」的時刻。正是他用暴怒暴走,召喚出綠營漫天仇恨值,現在才有廿個罷免案送件的佳績。
柯建銘的得意,和卓榮泰的僵硬,形成對比。卓揆上任至今,除了被國會混戰拖住,行政上幾乎看不到建樹,讓他成為一個「沒有存在感」的院長。前閣揆蘇貞昌任內以蠻橫跋扈著稱,讓民進黨主導的立法院淪為「行政院立法局」,供行政院予取予求。如今形勢逆轉,沒有主見的行政院長,只能聽憑已失去多數地位的民進黨團總召指揮,企圖用混戰的方式扭轉劣勢,自甘降為「立院黨團行政局」。這種「尾巴搖狗」的變化,才是賴政府最大的危機。
卓榮泰的虛弱,已難以遮掩。他開春上工第一件事,就是追問立法院是否收到《選罷法》覆議案,這當然也是配合柯總召的布局演出。數日後,覆議案必然以失敗收場,此一結果早在預料之中;問題是,為何卓榮泰仍堅持要加演這一場?原因很簡單,就是要透過不斷的程序杯葛及議事對抗,才能「提煉」出綠營支持者最大的「仇恨值」,掀起「大罷免」的狂潮。這就是柯建銘的如意算盤。中華民國成立一百多年來,行政院僅提過十三次覆議案;但卓榮泰只上任八個月,就提了三次。這樣的紀錄,卓揆感到光榮嗎?
一個政黨如此處心積慮地想要掌控一切權力,卻無意拿出什麼積極作為服務人民,對於偏差的政策則拒絕修正,更不想聽取選舉民意或立法機構的制衡。這種政黨,配得上它所擁有的權力嗎?一個執政者,若只顧自己的光鮮作威作福,不顧社會大眾而只照顧自己周邊的沾親帶故者,不顧施政卻只會玩杯葛和鬥爭的政治遊戲;那麼,人民有什麼理由要把權力繼續託付給它?
柯建銘召喚的「大罷免」,雖只是針對國民黨立委而發,其實也在掀起台灣社會對立氛圍,更為了推翻一年前立委選舉的結果。這種作法,本身就在撕裂社會,也在破壞民主價值,是全球民主國家罕見的逆行。更嚴重的是,民進黨利用覆議、釋憲、罷免等極端手段來提煉仇恨,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其更昂貴的代價,是台灣社會人性和公理的泯滅。
近日藝人大S徐熙媛在日本因流感猝逝,外界一片嘆惋。未料,綠營罷免團體卻質疑,其死訊選在罷免記者會前發布,是故意要用來轉移對綠營大罷免的注意力。更有綠營網紅發文,稱希望「大S投胎到中國」。如此冷血到喪心病狂的言論,如果不是政治人物再三提煉刺激,社會何以至此?
可悲的是,號稱「民主進步」的政黨,面對柯建銘、卓榮泰這一代政治人的自我作踐行為,竟沒人敢出聲制止。權力使人腐化,果真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