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聯合報社論/北檢的公信力,隨柯文哲的誠信一起陪葬
◆ 聯合報黑白集/民眾黨扛著大石頭
◆ 經濟日報社論/借鏡日企如何應對衰退社會
經濟日報社論/借鏡日企如何應對衰退社會
2024-12-28 00:58 經濟日報/ 社論
比我們早一步進入高齡少子社會的日本,其企業經營策略值得參考。路透
高齡少子化是台灣未來發展的最大隱憂。國發會10月發布評估,到了民國一二九年(2040年)台灣人口將比今年少177萬人,而民國一五九年(2070年)時更將大減844萬人,剩不到 1,500萬人。面對未來消費衰退的國內市場,企業需要及早準備,比我們早一步進入高齡少子社會的日本,其企業經營策略值得參考。
北海道是日本高齡少子化的嚴重地區,在人口最少的行政區音威子府村,只有620人,卻有全日本顧客滿意度最高的便利商店 Seico mart 設立分店。在日本通常一家便利商店需要周圍有3,000人口才能獲利,但 Seico 在音威子府村設店時,該村人口就已經不足1,500人,現在剩下設店當初的一半人口,分店還是繼續營業。
為何 Seico 可以在人口嚴重衰退社區生存?店鋪集中在北海道的 Seico,為了在人口減少的社區生存,擁有其他連鎖店所沒有的強大營運能力;壓低自有品牌(PB)商品的進貨單價極為重要。其他便利商店業者的 PB 商品多為委外生產,而 Seico 為了壓低成本,多數 PB 商品是在北海道內自家的工廠、農場生產。其結果就是,就算部分據點只能維持損益兩平,但是也貢獻於 PB 商品的銷售,維持自家工廠的規模經濟。
因此 Seico 的經營不求每個據點有足額利潤,而是求企業集團整體獲利。因為不少店面無法創造足夠利潤來吸引加盟,所以 Seico 有80%的據點是直營店,並且集團透過出口 PB 牛奶、冰淇淋等商品到北海道以外地區,來創造維持企業營運所需利潤。
然而在人口稀少的小村設立超商,要維持損益兩平還是困難,還好 Seico 從90年代就開始店內料理業務,提供現做豬排丼、親子丼、炸雞、烤麵包等產品;亦即是便利商店之外,加上便當店機能,一方面幫助少子化社區飲食店少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增加獲利業務。
在日本有所謂「限界集落」一詞,是指65歲以上人口達50%以上,社區功能維持瀕臨極限。當社區成為限界集落,因為消費力降低,超市等物流據點會在市場考量下退出,而社區居民在淪為「購物難民」後,會因為生活機能惡化,加速搬離社區。因此在高齡少子化的社會,社區是否有基本物流據點,成為能否緩和社區衰退速度的關鍵。
民國一O六年(2017年)北海道紋別市郊外的上渚滑地區,最後一家超市因為業績低迷退出經營。紋別市為了不讓當地居民成為購物難民,與 Seico 開展出新的服務型態。新店鋪開店資金1億日圓中,市政府補助3,500萬建設費,而 Seico 也回饋讓店內部分空間作為巴士候車室。建設用土地是當地民眾免費捐給市政府,市政府再免費提供給 Seico。市政府協助降低開店的初期費用與土地成本,即使當地人口僅有900人,Seico 也能維持損益兩平。
上述公私部門合作的 Seico 案例告訴我們,在一個人口與消費力衰退的社會,企業營運的關鍵在於降低損益兩平點;亦即是降低營運成本,商品賣得少也能維持據點以服務社區民眾。
有一個值得關注的企業個案。儘管日本新生兒年年減少,但是創業於50年代的兒童用品專賣店西松屋,在民國一O七年(2018年)達1,000店,到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持續擴張到1,120家。在少子化的日本,西松屋能年年增加分店的原因,正是因為損益兩平點遠低於其他競爭對手。
人力成本是零售業一大負擔,西松屋極力標準化與省人力化,其結果就是店鋪完全顧客自助,一店鋪只有二到三人打工族負責上架與收銀,而數家店才有一正職員工身為店長負責統籌。許多日本人對於西松屋的印象是店內路寬客少,但是因為低成本經營,就算來客數不多,西松屋還是能創造利潤。
台灣即將走向日本般的衰退社會,我們當然期待政府改善少子化,但是短期內似乎也難有神仙妙方。因此企業必須做好準備,將面臨一個規模年年萎縮的消費市場,有經驗的日本企業值得借鏡。
聯合報黑白集/民眾黨扛著大石頭
2024-12-28 03:12 聯合報/ 黑白集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中)涉及京華城案,收押禁見快四個月,交保後直接回家面露微笑。 記者曾吉松/攝影
帶著廿八年半的求刑數,柯文哲昨天獲得交保。對民眾黨而言,這不知是喜是憂。柯文哲被押在看守所時,黨團運作自如,還能為他發聲。現在柯主席帶著一身腥臭回來,民眾黨繼續接受他領導,會不會反而迷失方向感?
最尷尬的是,「柯主席」還是不是黨主席,迄今是個問號。一周前柯文哲申請解除通信,說要寄出辭黨主席的信,台北地院還越俎代庖稱辭職信「已生效」。豈料,民眾黨這邊硬說「沒收到信」。這封信究竟是沒寄出,或是黨裡「不想收到」,還真耐人尋味。
最妙的是,柯文哲最信任的中央委員暨中央緊急應變小組召集人林富男說,就算有辭職信「中央委員也不會接受」,主席就是柯文哲,「沒有第二人」。換言之,北院宣布「生效」的柯文哲辭主席,立馬又被民眾黨「作廢」了。現在,就看交保的柯文哲「本尊」,要不要重新「登基」。
白營公職和幹部展現「團結」,是避免被「團滅」的必要做法,但未必能留住「小草」失望的心。畢竟,柯文哲的發財之道和政商酬酢,和墮落政客沒什麼兩樣,令人反感。眼前「尊柯」是一回事,但民眾黨現在是「扛著大石頭」過河,除非眾人能幫柯文哲「洗白」,否則這顆石頭會越扛越累,甚至可能與之俱沉。
柯文哲如果想清楚,也許得再親口宣布辭職一次。
聯合報社論/北檢的公信力,隨柯文哲的誠信一起陪葬
2024-12-28 03:20 聯合報/ 社論
逾百名小草聚集北檢外靜坐抗議。 記者翁至成/攝影
歷經近四個月羈押,台北地檢署以收賄等四大罪起訴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具體求刑二十八年半;隨後,北院裁定他以三千萬元的巨額交保。檢方起訴書中,詳述了柯文哲和黨內諸多令人不齒的政商勾串及募資手法,但同時也充滿臆測和推論,乃至與案情無關的「政治故事」。檢方未能一刀畢命地揪出柯文哲的收賄金流,偵辦過程又對特定綠媒不斷洩密,也讓北檢的公信大受損傷。
柯文哲的四大案,包括了奉送京華城容積率收賄,及處理民眾黨政治獻金涉及圖利、公益侵占和背信等罪。在京華城案的收賄圖利部分,柯文哲究竟收了沈慶京多少賄款,檢方語焉不詳。北檢僅以柯文哲行動硬碟記載的「小沈-1500」,和七筆合計二一○萬元的政治獻金帶過,證據力顯然太過薄弱。
在「小沈-1500」部分,檢方試圖以同一硬碟中其他並列資料也都有收錢的事實,證明這筆紀錄確是「柯文哲收了沈慶京一千五百萬元」。然而,同案被告議員應曉薇收賄超過五千萬元,身為市長的柯文哲收賄卻僅一千七百多萬元,顯不合理。以其他並列資料佐證,充其量只算是「推論」,檢方其實未查獲「金流」。然後,檢方便將所有案情無法釐清部分,全推給潛逃國外的柯文哲秘書「橘子」許芷瑜。
柯文哲處理政治獻金之混亂,從起訴書的描述看,堪稱是「一攤爛帳」。其中,既有政治獻金未入民眾黨帳戶者,又有開公司和基金會供金流進出者,更把「政黨募款演唱會」和「個人營利演唱會」混為一談。甚至,還有人直接在台北市長辦公室、柯文哲寓所地下停車場交付政治獻金,都荒謬絕倫。無論最後判決如何,這一樁樁政商黑箱交易的醜態,柯文哲「白袍染黑」再也無法洗白。
對於相關指控,柯文哲和民眾黨一概否認,並反控北檢政治迫害、雙重標準,這未免避重就輕。但檢視司法偵辦過程,確實有諸多可議之處。例如,在「偵查不公開」原則下,卻屢屢有各種訊息及細節外洩給綠媒,用來炒作帶風向。經輿論一再批評,北檢仍照洩不誤,若非已不在乎司法公信,就是奉承政治高層授意,是惡質的政治操作。
再看檢方起訴書內容,並非純粹就柯文哲犯罪舉證,而像是「柯文哲從政黑資料揭密」。例如,特別將柯文哲行動硬碟中自稱「朕」、「朕是雍正皇帝,但絕不會讓你成為年羹堯」等資料公開;試問,這與案件本身何干?又如,描述柯文哲對公務員「丟筆怒斥永不錄用」情狀,是否在跟進最近的「反霸凌風潮」?包括揭露柯文哲延攬財團二、三代進入市長室實習,及總統大選失利後推動「傅冬菊計畫」,要使政商界支持民眾黨。這些內幕,固有助「醜化」柯文哲形象,但難道是為了遮掩檢方追查金流不力的窘境,否則有何必要在起訴中渲染政壇八卦?
「清廉」和「透明」是柯文哲從政標舉的大旗,但京華城案和政治獻金案讓柯文哲的「清廉」蒙塵,起訴書所詳述政治醜態,則讓柯文哲自詡的「透明」變成黑色笑話。如此貪婪無狀之行徑,一般民眾聞之反胃,柯文哲如何繼續在政壇立足?
柯文哲的政治生命或已黯淡,但北檢偵辦此案的諸多踰越行徑,其實也是將自己薄弱的公信力與之陪葬。柯文哲遭起訴後,民進黨第一時間呼喚「小草回頭」,更證明綠營、綠媒和北檢的「合作無間」。柯文哲被譏「一年走完阿扁十年路」,而民進黨權力一把抓的醜態,又何嘗不是「八年走完國民黨四十年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