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0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家族辦公室競賽 台灣遠遠落後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5726/web/ 

◆  聯合報社論/鄭文燦中箭落馬 在野黨須提防暗箭穿心
◆  聯合報黑白集/鄭百億怎敵黑金腐城
◆  經濟日報社論/家族辦公室競賽 台灣遠遠落後







經濟日報社論/家族辦公室競賽 台灣遠遠落後


2024-07-10 01:36  經濟日報/ 社論
根據外資瑞士銀行統計,台灣2023年億萬富豪人數從39人增加到46人,寫下亞洲第四。 路透


根據外資瑞士銀行統計台灣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億萬富豪人數從39人增加到46人,寫下亞洲第四,雖次於中國、印度和香港,但超越新加坡的41人、日本38人以及南韓的32人。台灣億萬富豪總財富成長31.2%,達1,224億美元,每一位億萬富豪平均手握26億美元財富,超過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的23億美元。

這些大戶的理財與一般人不同,過去歐美盛行的「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正在亞洲風行;所謂的「家族辦公室」是指為超高淨值的客戶提供全方位財富管理和家族服務,平均一間家族辦公室每年操作150萬美元的進出,至少需要有1億美元流動資產,少於這個標準,就不需要設立家族辦公室,不如聘請律師與銀行來處理,比較划算。

儘管台灣的銀行積極推展私人銀行業務,希望能夠爭取到這些家族辦公室的資金,但是卻遠遠競爭不過新加坡與香港,過去20年亞洲的家族辦公室業務,主要是新加坡與香港兩地在競爭,目前香港有超過2,700間單一家族辦公室,比新加坡多出近一倍。香港民國一O九年(2020年)財富管理規模為1兆美元,而新加坡則為7,900億美元。

在疫情之前,全球家庭辦公室所管理的資產約為5.9兆美元,疫情之後,總金額更多,主要由於大陸防疫所採取的封城極端措施,讓富人受不了,紛紛向海外轉移資產,再加上大陸經濟情況逆轉,資金持續外流。

台灣這幾年由於兩岸緊張,地緣政治風險,許多富豪紛紛長遠布局,資金開始轉移至海外,愈來愈多家族考慮布局海外辦公室;此外,台灣早期家族企業往往靠著自己的規劃,培養接班人,但近年來,二代與三代各有想法,不見得人人都喜歡進入家族企業,家族辦公室的需求因應而生;再加上台灣的企業會在新加坡設立家族辦公室的同時,同時也考量將第二製造基地搬遷到東南亞,而以新加坡為企業營運的第二總部。

民國一O九年(2020年)之後,新加坡與香港競爭設立家族辦公室,已經白熱化,香港政府還在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施政報告中定下目標,在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年底前協助至少200間家族辦公室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香港立法局並通過為單一家族辦公室制定的稅收優惠法案,規模超過2.4億港元的家族投資控股公司,投資利潤可免稅。

在積極吸金招商的動機下,也造成部分流弊與詐騙案例。香港最近就發生「阿里王子」詐騙案;3月港府「裕澤香江」高峰論壇,有一位嘉賓自稱杜拜統治者是他的叔叔,宣稱要投注3億美元在香港的家族辦公室,最後一場空,不僅資金沒有到位,杜拜王族的身分也是杜撰的。

新加坡去年則發生超大洗錢醜聞,十人被捕,超過22億美元被盜匯,這是因為家族辦公室有減稅的優惠,所以很容易變成洗錢的工具,新加坡現在已經加強法令監管,兩度提高了對家辦資產管理規模的門檻,從原先的250萬星元(約184.6萬美元)到現在的2,000萬星元(約1,475萬美元),也使得最近中國資金來新加坡設立家庭辦公室的熱度稍退,轉往香港申辦。

對於吸收外來資金,家族辦公室的設立,本是一個立竿見影的吸金大法,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但是本身也必須有足夠的條件,包括資金相對安全、投資環境良好,以及有嚴密的金融監管,台灣的銀行與金融環境,並沒有辦法與香港與新加坡相比,因此也無法參與家族辦公室的競爭。

香港與新加坡正在吸引台灣的資金前去,這對台灣的經濟自然會造成負面影響,這是個殘酷而現實的競賽,金融當局不應把台灣企業設立海外家族辦公室,視為洪水猛獸,走回管制資金的老路,而應該視國際資金為自然往來,要想辦法參考香港與新加坡的法律制度,讓更多原本就屬於台灣的資金回來,甚至可以爭取中國大陸、香港與東南亞的資金。













聯合報黑白集/鄭百億怎敵黑金腐城


2024-07-10 03:55  聯合報/ 黑白集
海基會前董事長鄭文燦(中)涉及林口用地弊案收賄,經台灣高院撤銷原裁定發回更裁,桃園地院重開羈押庭,最後裁定以1200萬元交保。鄭文燦交保走出桃院時神情嚴肅不發一語。記者杜建重/攝影


鄭文燦貪汙舊案業力引爆,賴清德不顧總統之尊,竟對個案指導辦案。任憑燦哥八面玲瓏,法院有人,仍被裁定提高交保金額至一,二○○萬。奇怪的是,賴總統亮劍肅貪,台南本命區竟槍聲大作,府城鄉親驚嘆:「怎麼又是光電案那批人!」「黑金腐城」和「鄭百億」搶戲是在比爛

查辦本黨貪官,賴總統一派正義凜然;但對「作夢好地方」搖身「慶記之都」,卻默不吭聲。阿燦雖貪得無饜,也就蔡英文執政那八年;但台南黑金腐弊,至少上溯至十多年前的賴市府。賴市長發照給大樁腳倒爐碴,愛將陳宗彥八度接受性招待,陳凱凌藉光電開發貪汙索賄洗錢。府城變色都快讓人認不得了

台南的腐,比桃園猶有過之。鄭文燦市府接單收賄,繞著農地、航空城、工業區與捷運圖利分肥;台南則是府會聯手,魚塭生出爐碴、土方和光電板。同是點土成金,台南用黑槍加速煉金桃園的貪多出自市長個體戶,台南的腐則由派系、黑道和黨政民代交織共生的集團分工規模差很大

林士傑被當街槍殺,民眾直呼巧得可怕。賴清德剛扳倒鄭文燦立威,大本營立刻被滅一員大將,又正是議長賄選案被縱放的關鍵人。總統本命區黑金閃閃,腥風血雨,好意思高喊打貪掃黑?

物必自腐而蟲生蟲蛆得道,今日腐城,明日腐國

















聯合報社論/鄭文燦中箭落馬 在野黨須提防暗箭穿心


2024-07-10 03:55  聯合報/ 社論
民進黨正國會宣布,立委陳亭妃違反派系重大決議,予以除名。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七二一全代會前,綠委陳亭妃遭所屬派系「正國會」除名,海基會前董事長鄭文燦則涉貪丟官。民進黨的「格格」、「大阿哥」接連中箭重傷,不僅黨內「非信賴聯盟」人心惶惶,藍白陣營應該也是提心吊膽。鄭文燦、陳亭妃被鍘,是血腥大戰將開打的前兆,基隆市長謝國樑已成罷免頭陣,南市區漁會理事長林士傑街頭濺血,所有好鬥善戰的代議士及百里侯都要提防暗箭穿心。

「罷樑」已箭在弦上,民進黨正式下達動員令,罷樑連署立刻衝上四萬大關,預計最快九月投票定生死。面對綠營窮追猛咬,國民黨只能熱戰以對,謝國樑毫無迴避空間。畢竟,賴清德對待黨內同志都不手軟,對付政敵更不可能慈悲為懷。陳亭妃、鄭文燦的下場,凸顯賴清德的鐵面鐵心,綠營派系冷暖自知,但最後將號召綠營歸隊或激化黨內分裂,將是罷樑成敗的最大變數。

基隆市的罷樑烽火,某種程度稍稍幫民眾黨的新竹市長高虹安「解圍」降溫,但高虹安仍難逃成下一箭靶。台北地方法院審理高虹安涉詐領助理費案,合議庭訂於七月廿四日一審宣判;高虹安主張無罪答辯,法律攻防將一翻兩瞪眼。政壇評估,最壞的結局將是一審宣判貪汙有罪,市長職務依法停職;接下來若二審判刑確定,她便將遭解職。屆時,視高虹安任期是否過半,決定新竹市長是否展開補選之戰,或由行政院派員代理接管。退一步說,民進黨就算無法透過司法攻防鬥倒高虹安,但她的形象已損傷,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連任的難度將倍增。

對民進黨而言,高虹安猶如「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縣市長選舉,前市長林智堅的骨牌效應,導致民進黨百里侯「一屍多命」,兵敗如山倒。當時黨主席蔡英文請辭負責,高虹安當選,始終是民進黨難以抹滅的恥辱。高虹安上任後,放大檢視新竹棒球場等前朝弊案,形同凌遲民進黨自豪的「綠色執政、品質保證」。新竹市是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的故鄉,也是藍白合示範區,光復新竹成為民進黨重要目標;蔡總統做不到的事,如果賴總統做到了,勢必能留名黨史。

新竹縣市是生命共同體,隔鄰的新竹縣同樣不平靜。新竹縣長楊文科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即將任期屆滿,但新竹縣天坑頻傳,每次建商出事,就有暗箭射向楊文科。楊文科三月曾因涉貪以五十萬交保,如此一來,將削弱其輔選交棒的正當性,綠營勢必趁虛而入,找到客家庄的破口

相較於新竹,民進黨失去宜蘭的痛苦指數更高。宜蘭縣長林姿妙涉貪遭起訴,地方傳出,林姿妙女兒林羿伶將接任黨部主委,更被列為國民黨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宜蘭縣長的可能人選。宜蘭是民進黨民主聖地,賴總統將宜蘭縣前縣長陳定南視為政治恩師,自稱「清出於南」。林姿妙若要交棒給女兒,民進黨必定傾巢而出,全力奪回「陳青天的故鄉」。

除了幾位指標的藍白百里侯,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立委徐巧芯等都是綠營「頭號戰犯」。戰鬥藍樹大招風,風波不斷,隨時可能「以身試法」。尤其鄭文燦涉貪聲押已開先河,其他藍白政治人物再「出事」,就不令人意外了。

民進黨全代會權力重組前,賴清德當務之急是先清理黨內門戶,讓皇權極大化,民國一一五年、一一七年(二○二六、二○二八)才能號令天下。陳亭妃、鄭文燦的遭遇已是「預告」,賴清德鬥志昂揚,民進黨早已「超前部署」。烽火連天、狼煙四起,在野陣營必須謹記「唇亡齒寒」的道理,以免「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專家之眼】無關?天然台青年與七七事變

◆  【專家之眼】無關?天然台青年與七七事變
◆  【專家之眼】是誰害蛋價崩跌?還將持續多久?

◆  【專家之眼】歐洲向右轉的現象與亂象
◆  【專家之眼】晚安還是晚上好?
◆  【專家之眼】開徵酒捐 酗酒救健保?







【專家之眼】無關?天然台青年與七七事變


2024-07-10 08:00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前總統馬英九(左二)今年4月8日參訪盧溝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過去談七七事變,大約從盧溝橋講起,說它開始了中國長達八年的全面對日戰爭,過程備極艱辛,結尾不忘提醒聽眾,中華民國的慘勝,唯有記取教訓、自立自強,才不會重蹈覆轍云云。

但現在去中化嚴重,多數台灣年輕人聽到這開頭,大概覺得陌生與無興趣,即便少數有反應,恐怕也是站在疏離中國的一邊?過去敘事方式對現時沒有警世意義。本文則想從七七事變談起兩岸面對或即將面對的認同衝突問題。

最近對七七事變該如何面對的討論,背後隱含的是兩種民族認同的衝突。且看藍營立委批評賴政府無作為,提及先輩們用鮮血保衛中華民國、終贏得勝利,這是值得紀念、驕傲又悲傷的一天;而媒體藉網民之口談台灣史:當時台灣屬於日本。弦外之音是,當時保衛的中華民國,不是台灣先祖認同的國家,更不用提現在是否是天然台認同的國家了。

否定台人對中華民國的認同,是獨派史觀產物。但當時台灣雖是日本殖民地,卻不代表台人會理所當然的認同殖民母國。以多數人民歡迎光復後抵台的國府反應,乃至於隨即辦理的各項選舉投票結果來看,或許日殖時期部分地主趨炎附勢,但對被壓迫多數人來說,是心向中華民國的;而與中華民國劃清界線的舉動,還讓人注意到當時某些在地協力者的無責任:既然身為曾經壓迫同盟國的戰敗國協力者,怎麼戰後多數沒被追究戰爭罪呢?

爭論歷史事實相對簡單,複雜的是民族建構本來就充斥神話,建構者或許根本沒想認真討論,反正編故事有人信就好。但該指出的是,如果編故事目的是為了團結多數人、激起人民為國犧牲的決心,借中華民國的殼上市卻反中華民國,註定無法獲得中華民國派的認同。這樣的民族建構,恐怕是缺了很大一塊拼圖。而就目前拼起來的圖來看,又是否有達到建構目的呢?

民族主義有多種樣態,台人最熟的一種,應該是公民民族主義。該論源於自由主義傳統,提倡包容、平等、個人權利等價值。認為民族認同應該來自於成員的自我決定,相較於其他民族主義愛包裝的神話、英雄與集體,公民的具體認同對象應該是憲法,或者用現在台灣比較流行的說法:憲政體制。

這種民族主義在價值觀上,或能得到熟悉自由主義語言者的歡迎,但遺憾的是,現在綠營政府實踐憲法的誠意,恐怕帶頭打消人民效忠憲法的熱情;而四權歸於總統一身的「憲政體制」,以至於被精選出來的年輕政治榜樣參軍態度,恐怕也不能鼓舞人民為它上戰場。而更嚴重的問題是,天然台世代對其他類型的民族主義及力量,恐怕也缺乏足夠認識。

世界各國民族建立,比較接近公民民族認同者,大約非美國莫屬。美國國民對國家的認同很強,主要是國家光榮感在起作用。但多數國家可不像美國這麼得天獨厚。具有現代意義的民族主義概念緣於歐洲,這類民族主義通常與戰爭連結起來,因把民族與國家合一,可以方便動員,具有強烈的暴力傾向。18世紀拿破崙崛起,就是透過此對人民的有效動員,把侵略者趕出法國,進而征戰各地,打破封建君王統治格局,逐步在歐洲誕生民族國家概念。隨後又散播到各洲殖民地,乃至於一戰後,民族自決的風潮席捲全世界。

中國過去是一盤散沙。雖然號稱五千年歷史,但直到清末,還是沒有現代意義的民族主義出現。七七事變展開的中日戰爭,遭外族欺凌、戰火蹂躪,我與他者的界線現實可見,是透過血淚交織的親身經驗,讓地無分東西南北的中國人,終於願意團結起來。

這個團結得來不易。當時的中國,還是停留在中世紀農業國家,面對已進入工業化國家的侵略,一定是不擇手段,動員國民犧牲抵抗,才能戰勝世界列強。過程中,侵略者採取了各種現代化的殺戮壓迫手段,而中國又付出多少生命財產代價,外界只要有心,都能找到確實可考的例子。那些犧牲,雖然對現代人來說,已是冰冷的統計數字,或者是遙遠而陌生的歷史記憶,但它卻實實在在激動了整個世代的中國人心。影響所及,就是兩岸即使在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分治分立,但曾親歷過去的精英群眾,仍不忘追求國家的統一富強。

大家比較知道台灣的部分。以經濟發展為例,有學者提出形成經濟奇蹟的意志與動力,源自中國百多年來面對西方挑戰及日本侵略、為了救亡圖存而形構成的現代中華民族主義,即所謂「中國儒官」說法。

而在海峽對岸,中國民族主義仍繼續聯繫戰爭發展。除了韓、越戰等洗禮外,共產體制雖然經濟匱乏,但還是在困局中,透過援外打開國際空間,藉由自力更生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成為具有核投射力的軍事強權。

近年來,這些成就逐漸帶入了似於國家光榮感的民族認同。遠的不說,從民國六十八年(1979年)經改迄今,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科技水平,甚至國防武力超俄趕美的變化,如果有機會去大陸走走,當能親身感受。

然而,問題就在於最近兩岸交流停滯不前,對大陸人心的理解,只能接收相當片面的資訊,如此一來,就不能將心比心,感受人民對政府的看法,也無法瞭解民族主義一旦炒起來,必會升高的暴力傾向可以激烈到什麼程度。拼圖到現在的台灣民族主義,是否準備面對七七事變後,浴血產生的中國民族主義?關心台灣前途的年輕人或許該先研究一下抗戰史,秤秤現代中國承載的追求民族復興分量吧!













【專家之眼】是誰害蛋價崩跌?還將持續多久?


2024-07-10 07:36  聯合報/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近期蛋價持續崩跌,事實上,短期的供需失衡,可透過市場機制調整,惟農業部卻一再的過度干預,導致供給暴增或暴跌,應負最大的責任。圖為消費者在超市選購雞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期蛋價持續崩跌,主要原因就是供給過多,需求減少的結果。事實上,短期的供需失衡,可透過市場機制調整,惟農業部(包含改制前的農委會)卻一再的過度干預,導致供給暴增或暴跌,應負最大的責任。尤其是前農業部長陳吉仲超額引進種雞,更是難辭其咎。

去年因禽流感衝擊,許多國家都發生雞蛋供應短缺的現象,雞蛋價格大漲,但多數國家尊重市場機制,不積極干預市場,消費者因蛋價高而大幅減少雞蛋的消費,蛋農也因高蛋價誘因下,設法增加雞蛋生產,經幾個月的調整後,雞蛋的供給逐漸增加,蛋價亦隨之下滑,逐漸回到禽流感大流行前的水準。

反觀,農業部不僅干預市場,尚採取最劇烈的手段,當發現國內大缺蛋,就實施「專案進口」,補貼進口雞蛋,在數個月內花費巨資,進口1億5,811萬顆雞蛋期間競租rent seeking)行為橫行,違法與爭議弊端叢生,至今尚未釐清。

除了引進驚人數量的外國雞蛋外,也同時藉由種雞數量來增加供給。長期以來,農業部由源頭控制種雞數量,以防範雞蛋產量過多或過少。往年一年引進種雞數量約在23萬隻,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禽流感疫情延燒,進口種雞已大舉提高26萬隻;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缺蛋問題加劇,當年1月宣布擴大進口30萬隻種雞,就是時任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據媒體報導,最終竟然加碼至34萬隻之譜,遠較過去平均值驟增將近5成逾10萬隻以上,埋下供給暴衝的引信。

去年9月就有蛋雞農憂心的表示,33萬隻種雞會生產出7千萬隻的蛋雞,預計明年四月這些種雞產的雞蛋將陸續上市,屆時養雞場因禽流感撲殺蛋雞後,復養所產出的雞蛋也會上市,恐造成本土蛋產量過剩、價格崩盤。

種雞進口數量暴增後,果然使得蛋雞數量一路攀升去年7月僅有3,200萬隻,10月已經超越3,400萬隻,今年6月底已經達3,547萬隻

此外,農業部「推動養禽場設施(備)改善 加速產業升級」計畫,提撥10.5億元補助將開放式禽舍改建為非開放式或密閉水簾環控禽舍,由該會補助五成,此舉可使原有約七成的產蛋率提高4-10%

蛋雞快速增加,以及產蛋率改善,都讓雞蛋數量大幅增加,一年前每日生產量約在11.3萬箱(每箱約200顆);去年10月底已達供需平衡點的12萬箱,2,400萬顆;目前每日產量已達12.15萬箱,即2,430萬顆,供需明顯失衡。加上近日氣候炎熱,雞蛋需求量下滑,進一步擴大供需缺口,才會導致蛋價持續惡化。

略懂經濟學供需原理的人,都知道過度干預市場的結果,連雞農早已預測此結果。農業部錯誤恣意干預市場,雞蛋不足就瘋狂進口外國蛋;種雞短缺就不計後果的巨量引進種雞,短視的作法造成蛋價巨幅波動。

離譜的是,農業部闖禍之後還不知收手。從「雞蛋產銷資訊」網站資訊可知,去年10月底雞蛋產量已經達到供需平衡點,就應該踩剎車了,卻等到今年7月才要淘汰180萬隻蛋雞,為時已晚。

更讓人擔憂的是,從進口種雞到培養出能生蛋的蛋雞需長達一年的時間,去年進口種雞引發的衝擊高峰恐尚未到達,真正的蛋蛋危機還在路上!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不能只注意高科技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5726/web/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不能只注意高科技
◆  健保點值保障 無助節制浪費
◆  健保總額控管 點值不應浮動
◆  職籃合併新聯盟 應受公平法管制
◆  別再讓大巨蛋座椅「吃球」
◆  把兩岸當成兩國 梁文傑之彎
◆  台版「政壇旋風」何時起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不能只注意高科技


2024-07-10 03:58  聯合報/ 李家同(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榮譽董事長)


為了趕上時代,大家都一直在注意高科技的研發。前些日子,政府大力推動半導體,很多大學也因此成立半導體學院。最近好像半導體也被漠視了,取而代之的是 AI,真是所謂言必稱 AI。但是就在大家大捧這些新科技的時候,我們卻面臨了一個非常不安的消息,土石流造成台鐵出軌。已經有人在責怪政府沒有做好土石流的監控機制。我不是專門替政府講話的人,但我要說的是,土石流問題非常複雜,如果國家沒有專家專門做我國土石流的研究,相信土石流問題仍然會發生。

雖然土石流的問題牽涉到大自然,各地都會發生土石流,但預測何時會發生土石流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主要的問題在於台灣有各式各樣的地形,我們很難想出一個辦法來應付這麼多不同地形的土石流問題,也很難在實驗室裡做實驗。有人建議政府應該加強即時監測系統及早告警,但說來簡單,要能真正發展出非常有效的這類系統,是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來做研究的。可惜這麼多年來,整個國家都只注意所謂的高科技,關於土質的研究,我從來沒有聽說政府重視過

青年學子喜歡研究新穎科技乃是很正常的事,我注意到電機系有很多學生研發的項目是電力電子,但是他們所做的研究與電力公司的電力系統關係不大,主要的是為了手機和電腦所需要的電源。也因此,電力公司的電力系統就很少人去做研究了。我們不能責怪教授和學生只注意高科技,這牽涉到論文發表的問題,也牽涉到學生的出路問題

但是政府不能只注意高科技,我在美國十三年之久,只遇過一次停電,那是因為大風雪,電線都被冰雪壓斷了。可是我在台灣不知經歷過多少次停電,我不願意在此苛責台電,但希望政府能夠解,國家懂得大電力的工程師實在不多了

土石流問題和頻頻停電問題,都是攸關國家安全的。我們首先不要將這些問題政治化,但是要督促政府不能成天只想到半導體、AI量子電腦、量子通訊等等。三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我們應將傳統產業叫做關鍵性產業〉,文章中提到一點,所有國家只有我們將很多產業列為傳產,這是相當不對的。舉例來說,航空產業就非常重視螺絲的製造,日本還有一部電影專門提到做螺絲的。

因應土石流問題以及頻頻停電問題,我建議政府好好地培育有關土壤安全和電力安全的人才,設法使他們在學問上日益精進,給他們好的工作環境和待遇,使他們可以安心做研究,替國家解決問題,提高國家的安全性。這些研究不是耀眼的,因此政府應該頻頻強調這種研究的重要性。希望有一天我國不再發生土石流災害以及停電。















台版「政壇旋風」何時起


2024-07-10 03:58  聯合報/ 呂健吉/台灣哲學諮商學會理事長(宜縣礁溪)


近日看台灣的政壇亂象,除了國會藍白綠大亂鬥之外,基隆市長罷免案、鄭文燦涉貪被聲押交保、捲入台南市議長賄選恐嚇案的林士傑被槍殺;這些紛紛擾擾的政治現象,似乎讓台灣政治難以擺脫黑暗輪迴,人民也只能自求多福。

對比韓劇「政壇旋風」所描述的韓國政治鬥爭,實也和台灣有幾許相似,一些政治人物是從社會運動和學生運動崛起,在參與反專權政府時吶喊著正義,揮舞著人權大旗;但等到這些人掌握權力時,卻用自己權力將公平正義消滅於無形,人民只淪為其掌權的工具而已,成為當初自己所痛恨的那種專權政治人物。

政壇旋風」是希望將財閥掌控政治的力量和被控制的政治人物連根拔起,但代價卻是要由掌握最高政治權力者以犧牲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去換取,方能夠刮起旋風,剷除那錯綜盤結卻已腐爛的權力大樹。

台灣的政治現況雖沒有像韓國直接受到財閥掌控,卻是由政黨派系所操縱,從黨中央到地方派系,處處可見政黨派系間的鬥爭,誰掌權誰就可享用利益,而且贏者全拿。

台灣每次選舉所產生的改變,並不是換來人民的未來和希望,而只是握有權力者的更替,和他們自身利益的轉換,選前的承諾多只是為了換取選票的謊言。房地產每經過一次選舉就上漲一次,任何的土地重劃,受益者永遠是地主、建商和財團,甚至是那些主導土地重劃的政治人物,幾乎沒有例外。

而當權者為了讓選民陷於政治地獄而不知,就以意識形態迷幻藥餵食那些支持者,讓其自以為可藉著這些政治人物找到未來,即使後來明知是政治謊言,但只要有更大的謊言來替代原來的政治迷幻藥,以更大更強的政治毒品去強化意識形態效果,則支持者就又再度陷入自嗨的情境中,特別在一些政治名嘴、網紅和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定時定量餵食,讓這些民眾不知不覺的永遠陷於政治迷茫中。

韓劇「政壇旋風」所描述的司法檢調單位被財閥或當權者收買、威脅的情形,在台灣又何嘗不是如此?當大法官提名可以被執政黨完全操控,何來最後的公平正義呢?檢調和法官受制於司法系統的權力結構,又何來獨立調查與審判的空間呢?台灣司法的獨立性和公平性,已淪為最高權力者口中的「毋枉毋縱」,取決於一人的喜好罷了。

至於台灣的街頭運動,不知何時已失去人民自覺自主性,在網路行銷和掌控下,人民喪失理性判斷和思考的空間,被情緒和意識形態渲染,走上街頭只是情緒紓解,這樣的渲洩正好成為政治人物操控的工具。

國會亂象只會愈演愈烈;基隆市長的罷免若通過,則各地的立委罷免將烽火四起,台灣又將再度陷於選舉的虛耗。台灣現在上演的是政治清算和政治風暴,誰能刮起台灣版「政壇旋風」?唯有掌握最高權力者方能為之,但冀望當權者在享受權力後卻自己放棄,是令人悲觀的。

「黑暗永遠無法戰勝光明,但這個國家沒有光明,只有黑暗對抗更深沉的黑暗,並將自己稱做是光明而已。」雖盼不到台灣的政治光明,但也期待有能代替那更深沉黑暗的新力量出現,讓人民可以享有較不黑暗的「光明時代」!














健保點值保障 無助節制浪費


2024-07-10 03:58  聯合報/ 施壽全/馬偕醫院前院長(台北市)


今年大選前「健保點值保障」成了醫界最強烈的訴求,一些政治人物「信誓旦旦」的給予承諾。選舉結束了,這事件的討論就從拖延轉入膠著。其實政治人物與醫界都解,點值保障每年需要數百億至上千億的經費,在健保體制內,必須相當幅度調高保費與部分負擔,而這將嚴重違反政府長久以來將健保「假保險之名,行福利之實」基本準則

經費來源當然也可從多收的稅收與公務預算來支應。然而,當前執政黨如果有多餘的錢,不是用來購買武器,就是補貼攸關全民生活、供電但虧損累累的台電,或影響人口超過千萬的勞保基金。醫療雖非不重要,但平時只是小眾,不會是政府優先考慮的對象。

總額框架下,健保資源耗用愈多,點值就愈低,所以保障點值的根本辦法,就是節制資源耗用。但資源耗用可能節制嗎?除了自然因素與昂貴醫材或藥品使支付不斷提高外,可檢討的是一些灰色地帶-或許非一定必要的浪費,而所謂「浪費」就會牽涉到輕重不一責任問題

比如說,如今脂肪肝很盛行,大都源於體重過重,且與新陳代謝症候群及心血管疾病有關。但像脂肪肝,問原因及怎麼處理?若答案是「體重過重」,病人自嘲頻率很高,因為「責任」回到病人身上,只有病態性肥胖可能需要醫師手術處理。如今很紅的「瘦瘦針」類升糖素胜肽-1(GLP-1)致效劑,並非專家共識的減重處方。減重的兩大原則「少吃」與「多動」,必須由病人自行負責。

體重過重與脂肪肝改善的責任歸屬單純,但有許多病症並非如此。只是無論狀況如何,一個不變的邏輯是:醫師首次接觸病人時所見之狀況,絕非醫師的責任。在此前提下進行診治,若有新狀況發生,顯然檢討的基礎就不一樣。

民國九十四年(二○○五年)中部某醫院發生醫療糾紛,車禍病人由神經外科醫師搶救,昏迷指數剛來四分,開刀後曾升至八分,但很快又降到五分;家屬轉院處理,並控告原醫院醫師業務過失。地院法官依病歷紀錄,認定醫師未進行腦壓偵測,判決醫師敗訴,並要賠償三千多萬元。

此案纏訟至少十年。病人年輕,後續日子長,所以算出天價賠償金額;後來可能因病人身故,被高院降為五百萬元,但仍引發極大震撼。因為車禍致昏迷指數四,若未及時搶救,死亡率很高;雖然病況好轉又變壞,但因素很多,腦壓偵測未必可靠,何況腦壓偵測納入診治指引是此事之後所訂。法官以後來訂定的準則當作先前發生案例的判決依據,且未惦記醫師救命功勞,把大部分(六成)癱瘓、失能責任歸咎於醫師,難怪醫界群情激憤,但也莫可奈何。

近廿年了,上述事件的直接間接影響,難謂與健保架構日趨脆弱無關。因為在健保資源耗用中,誰也不能否認,有許多醫療處置是「防禦性」的-擔心引發爭議所做非一定必要的處置。資源使用愈多,點值當然就愈低,但這是醫界自作自受嗎?也未必盡然,因為醫師在面對糾紛困擾,期待正義彰顯,或珍惜健保,以免點值低落的兩難時,若社會始終未給予足夠的諒解與支援,如何選擇是很清楚的。











健保總額控管 點值不應浮動


2024-07-10 03:58  聯合報/ 楊哲銘/北醫大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所醫管系教授(台北市)


立院朝野黨團近期協商全民健保法修正案,對健保點值到底保障每點幾元一直無法達成共識。台大醫院與台北榮總院長在出席「北榮台大合作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會」時,表示健保總額是必要之惡,不贊成每點一元,因為可能出現過度醫療或無效醫療。這種把浮動點值跟總額預算混為一談的說法,導致在立院或社會各界雞同鴨講,讓健保的發展愈來愈缺乏正義的基礎。

台灣健保不僅採用總額預算,且是採浮動點值的總額預算,但總額預算也可以不採浮動點值。舉個例子,假設家長每月給小朋友一千元便利商店禮券零用,小朋友不到月底就花完,除非家長再給錢否則不能再消費,所以小朋友得量入為出,從月初就計畫如何謹慎使用這一千元。但如果便利商店的商品跟健保醫療服務一樣採浮動點值計算,茶葉蛋一個二十點、飯糰一個五十點等,小朋友可以無限制消費,到了月底一共消費二千點,家長去結帳卻說每個月只能付一千元,所以便利商店的點值是○點五元。便利商店會願意加入浮動點值的總額預算嗎?

健保採浮動點值的總額預算,是根據健保法第六十二條第二項規定,健保署依分配後之醫療給付費用總額及經其審查後之醫療服務總點數,核算每點費用,再按各保險醫事服務機構經審查後之點數,核付其費用。

要減少過度醫療或無效醫療,本來就不是靠總額預算根據健保法第六十三條第一項,保險人對於保險醫事服務機構辦理本保險之醫療服務項目、數量及品質,應遴聘具有臨床或相關經驗之醫藥專家進行審查,並據以核付費用。

健保內建品質審查機制來處理過度醫療與無效醫療,經審查為過度醫療或無效醫療,健保署就不會支付醫事機構;不應像現狀般,對適當且有效的醫療也打折支付,強迫醫事機構吸收打折的成本。

試想,如果私人醫療保險公司採總額預算,一年的額度提早用完了,怎麼辦?第一個可能,當然是跟被保險人說今年不再給付,想接受保險給付的醫療服務要等到明年,空窗期間被保險人只能自費就醫。第二種可能,是保險公司借錢挹注,繼續支付被保險人的醫療服務,一年下來有虧損,第二年當然就是提高保費來彌補虧損。

全民健保採取浮動點值總額預算,讓健保的錢永遠夠用,卻苦了醫事服務機構,必須自行吸收支付不足的成本近年來醫院關床,病人一床難求,就是長期抑低人力薪資成本的惡果

健保的浮動點值總額預算制度,實質上是政府可以無償取得人民財產,算不算是公權力侵害人民財產權不無違憲疑慮。現狀是保險人與被保險人都不需要面臨因預算不夠導致就醫空窗的危機,民粹思維以各式各樣的理由反對調漲保費,全民健保的健全發展似乎只是醫療界的責任,跟全民沒有關係。不是不能維持總額預算,而是應廢止浮動點值,否則一個讓全民沒有責任感的健保制度,期待它健全發展實為奢想













職籃合併新聯盟 應受公平法管制


2024-07-10 03:58  聯合報/ 顏廷棟/銘傳大學財金法律系教授(台北市)


日前傳出國內 PLG、T1兩大職籃聯盟預計在今年合併,新聯盟籌備會議在新賽季以十一支球隊開打為目標;雖然近日傳出包括台北富邦勇士、桃園璞園領航猿、高雄17 直播鋼鐵人、台南台鋼獵鷹等四支球隊宣布退出新聯盟籌備工作,但可以預見的是,新聯盟成立後的賽程安排、球員選秀及售票等活動,將改變當前職籃環境生態,且攸關球團、球員及球迷等多方權益。

職籃工會因應新聯盟成立,為保障球員的基本勞動權益,如薪酬、保障及後勤照顧條件等;同時也維護聯盟和球團的利益,避免後續發生過往跨聯盟,因各隊選手契約規格不一致而產生勞動條件轉換爭議,因此推出「選手制式契約」,以確保職籃秩序和穩定運作。不過,我們關心的是,廣大球迷的權益,如何受到保障?

事實上,球迷買票進場觀賞職籃比賽,職籃賽事就是一種商業行為,賽程安排、球員球技,甚至啦啦隊表演,都是影響球迷是否購票進場消費的決定因素。因此,從職業運動商品化的觀點,球團及新聯盟經營職籃賽事,屬於公平交易法規範對象的「事業」兩大球團聯盟合併成新聯盟可能影響職籃「市場」競爭因素為:一、制定限制球員轉隊或轉隊賽事活動條款;二、限制球團選秀會議交涉權或與球員簽約約款;三、設定各球團與球員簽約金上限;四、規定新球團加入必須獲得現有球團全體同意或繳交較高額加盟金,以保障現有球團利益。如此言,本件職籃新聯盟成立方案,應該接受公平交易法結合規範管制

依據公平交易法第十一條規定,事業合併致使其市占率達三分之一,或其中一事業之市占率達四分之一,或個別事業上一會計年度達公告之銷售金額(新台幣廿億元),應向公平會提出結合申報。本件職籃聯盟合併,即使減少了四支球隊,新聯盟成立後在職籃市場的占有率應可超過五成,且其門票、加盟金及周邊商品等收入應該超過廿億元,是以其聯盟合併達到結合申報門檻標準。

公平會審理本件合併申報案,決定應否禁止其結合的審查標準,應依同法第十三條規定,比較衡量其結合對整體經濟利益是否大於限制競爭之不利益。在限制競爭不利益方面,主要應審酌合併後的新聯盟是否有對球團制訂限制職籃市場競爭約款;在整體經濟利益方面,主要應審酌新聯盟成立帶來的規模經濟效益,如何增加對球團、球員及球迷等福祉保障,甚至對推展職籃運動有何貢獻。

公平交易法之立法目的,在於維護交易秩序、確保市場自由與公平競爭,藉此保障消費者權益及促進經濟的安定與繁榮。是以職籃聯盟的合併,為維護職籃市場交易秩序,以保障球團、球員及球迷等權益,球團聯盟當然負有向公平會提出結合申報的義務;否則,依據同法第卅九條規定,公平會得禁止其合併,並得最重處以五千萬元罰鍰。












別再讓大巨蛋座椅「吃球」


2024-07-10 03:58  聯合報/ 簡麗賢/高中物理教師(台北市)


日前大巨蛋職棒比賽發生外野白色座椅「吃球」效應影響判決的爭議,其實市議員及媒體早已要求市府正視,在大巨蛋開放前的場勘,受邀協助的美國職棒大聯盟場務專家也指出白色座椅會因視覺錯覺而影響判決,市府並向遠雄公司建議,盼能透過加裝椅套改善吃球爭議,後續卻不了了之。

觀眾席座椅顏色看似小問題,卻可能引發球賽爭議和爭取主辦國際賽權益的大問題。一大片白色座椅和白色棒球色彩涉及科學和視覺的問題,人類能分辨顏色是因視網膜具有可接收和辨別紅、綠、藍顏色的視錐細胞,視錐細胞各有能辨明的單色光波長的範圍與敏感度。依三種視錐細胞篩檢出的光量比例,腦中視神經再混合成各種顏色。顏色的色系帶給人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特質適合用於不同的場合和時機。此外,不同色彩也會造成相對位置和醒目的差別,容不容易辨別與此有關,對比鮮明產生吸引人的效果。

期盼市政府盡速與職棒聯盟與遠雄研商,彙集專業意見及球員球迷的體驗感受,能符合國際棒球賽事標準,妥善解決座椅的色彩問題,不僅帶給球迷舒適活力的感受,也能讓球賽獲得客觀的判決。















把兩岸當成兩國 梁文傑之彎


2024-07-10 03:58  聯合報/ 孫揚明/資深媒體工作者(新北市)


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日前在媒體上就有關兩岸的法律定位,講了一段非常離譜的話:「除了憲法,在其他法律制度,我們一切作法都把對方當國家,要叫兩岸或叫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好,實質就是兩個國家。」大概是發現這個說法問題大了,主委邱垂正只得親自出面「闢謠」,表示「兩岸關係就是兩岸關係」。結果,梁文傑也只好跟著老闆轉彎,稱「兩岸關係就是兩岸關係」。

梁文傑的說法需要理順一下。首先他既是以「陸委會副主委」身分接受訪問,講兩岸是兩個國家,我們就先看看他副主委的身分是怎麼來的?首先,兩岸關係在憲法上的定位就是兩岸關係「一國兩區」;這是早在民國八十年(一九九一年)第一次修憲就明定且迄今未變;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間人民權利義務關係及其他事務之處理,得以法律為特別之規定」,授權處理兩岸相關事務

憲法授權下,這才有了「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法源;有了「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然後再依此條例的第三之一條設置了陸委會,才會有陸委會副主委這個位子給梁文傑。同時該知道的是,七次修憲的「增修條文前言」都是「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這清楚表明當前的國家是在未統一的架構下;而給了梁文傑官位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本身的架構,也是依循一個中國的概念。梁文傑不會連自己官位怎麼來的都搞不清楚吧?台灣人講吃果子拜樹頭,梁文傑這是吃了果子,還搞不清楚是哪一顆樹的果子,然後就對著所有樹頭亂砍一通!

其次,梁文傑還說「除了憲法,在其他法律制度,我們一切作法都把對方當國家」,這中間有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憲法需不需遵守?如果按憲法規定,兩岸定位是一國兩區,請問那有哪一條法規、哪一個制度能夠把對方當國家?憲法是位階最高的法,這難道不是政治學、行政學與法學基礎常識?再者,如果可以不遵守憲法,那哪一條可以不被遵守是誰說了算?只因人多,可以為所欲為?

再次,民進黨政府把對方當國家,但對方會把你當國家嗎?除了中華民國憲法不准,就連美國都做不到/不敢/無法同時承認兩岸是兩個國家!這是現實的政治問題。這也就是為何自國統綱領起,我方的界定就是兩岸是兩個政治實體。邱垂正扳回到「兩岸就是兩岸」,乃勢所必然。

民進黨自蔡英文政府迄今,始終不斷惡意挑戰、扭曲憲法權威。在兩岸問題上,從總統到大小官僚,在不需要負任何政治與法律責任,亦不遭任何懲罰的情況下,刻意陳述違憲違法的概念,到處亂講、鼓動,不斷對媒體與民眾洗腦。在洗腦成功後,就是把人民綁上了分裂國土的戰車去與大陸衝撞。民進黨終將把台灣人民帶至不知敬天、不知講理、不知守法的可怕深淵中!




楊志良/偽民進黨滅國毀台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楊志良/偽民進黨滅國毀台
◆  劉義周/濫用罷免不如投負數票
◆  洪蘭/年輕人,你想成為什麼「人」?







楊志良/偽民進黨滅國毀台


2024-07-10 03:58  聯合報/ 楊志良(作者為前衛生署長)


民進黨成立於民國七十五年(一九八六年),並促成隔年台灣全面解除黨禁、報禁的民主大改革,迄今卅八載。民進黨曾精英輩出,包括已過世的黃信介、施明德;至於早期黨員如張俊宏、呂秀蓮、沈富雄、郭正亮、陳文茜、鄭麗文等,就算不是高風亮節,至少品性端正。但他們對今日貪腐無能的民進黨多次不假詞色的批判,甚至身為罪犯的前總統、黨主席陳水扁,亦有不少微詞,均認為最近兩任民進黨總統及今日的民進黨,是毀了民進黨精神篡黨分子

最有趣的是,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被國民黨迫害坐監前後廿六年,全部牙齒被打掉,被譽為「台灣的曼德拉」。他發現阿扁總統貪汙腐敗,發起紅衫軍倒扁運動,每人捐百元,最終集資破億經費。民國九十五年(二○○六年)九月九月在凱道集合包圍總統府。阿扁總統無回應,民眾焦躁不安,高喊攻入總統府。所幸施明德出面阻止群眾暴衝,認為將破壞整個國家體制,當然他也是唯一能阻止此事之人。

絕對的權力,必造成全面的腐敗,除了陳水扁貪腐之外,下一位民進黨籍總統蔡英文被稱為「蔡皇」,權力一把抓,除行政外,立法、司法、監察、考試、預算、媒體等都不在話下。她常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又以明日之我再否定今日之我,謊言連篇,公開批評她,她也無所謂,反正握有媒體及綠色名嘴,能奈她何?反倒可以替她證明台灣有言論自由。但原是綠媒的彭文正,指出她論文是假、博士學位也是假,踩到她的本命區,便以司法迫害,讓他流浪美國,有家歸不得。

蔡英文及偽民進黨全面貪腐,錢權都不放過,施政卻極端無能,虐兒、虐老事件頻傳,青少年甚至國軍、警察自殺自殘均達到新高;打詐無能,因為詐騙王國中心就在總統府及民進黨總部;人民水深火熱,年輕人普遍低薪工時長,買不起房子、養不起孩子,只得不婚不育。國家殘敗至此,政權卻又再交到只得到四成選票的賴清德手上。

政權落入更加腐敗的民進黨手中,全面對抗新民意通過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指使御用媒體、名嘴,指稱在野立委係「受命於習近平」,異見者均打成「第五縱隊」。若真是如此,除了給這些人戴紅帽外,國安及檢調單位竟不調查嚴辦,豈非完全失職,全應廢除革職?

在野要求針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公開辯論,綠營理不直氣還壯,發動府、院、黨、監院全面抵制,甚至要求釋憲,更動員青鳥,耗費大量社會成本,進一步弱化國家。

社會各界對賴總統及民進黨胡言亂語的理性駁斥,所在多有,不再贅述。總而觀之,賴清德及民進黨所作所為,就是模仿共產黨當年的所作所為,因為擋不住各界批判,只得全面對在野發動罷免,也必遭在野反罷免;如此分化台灣各階層,製造內部矛盾,國無寧日,消滅中華民國及整個台灣,恐將是賴的唯一政績。

救國之道,唯有效法施明德先生,對貪腐政權給予致命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