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6日 星期六

經濟/南韓「朝小野大」 經濟雪上加霜

.聯合報社論..肯亞遣返案的政治破窗效應
.聯合報黑白集.柯P正在做他不齒的事
.經濟日報社論.南韓「朝小野大」 經濟雪上加霜




經濟/南韓「朝小野大」 經濟雪上加霜


2016-04-16 02:2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南韓13日國會改選結果,總統朴槿惠領導的執政黨「新世界黨」慘敗,僅取得約40%的席次,敗選主要原因是經濟不振與社會不平。由於「朝小野大」已成定局,而執政黨與反對黨的財經政策立場明顯相悖,將嚴重妨礙振興經濟措施的推動進度。
在選後政局方面,三大反對黨共囊括國會55%的席次,是16年來首次出現「朝小野大」,這對執政黨當然是「外患」,但還有「內憂」。執政黨內部在選前因提名人選糾紛,導致部分幹部脫黨參選,而且當選,因此執政黨敗選後黨內「擁朴派」與「非主流派」間的矛盾可能更加激化,朴槿惠對政權的掌控能力亦將減弱,未來近兩年的任期內要推動經濟與勞動改革也更加困難,提前成為「跛鴨」。
這次國會選舉其實是2017年12月總統大選的前哨戰。執政黨多位重量級人物,包括前首爾市長吳世勛、前京畿道知事金文洙等這次都中箭落馬,也打亂執政黨的總統大選布局。「國民之黨」是這次選戰的主要贏家,使黨魁安宰秀出馬競選下任總統的聲勢大漲,而他清廉、正直的形象更贏得年輕選民的支持,同時「共同民主黨」已成國會最大黨,對總統大選自然是當仁不讓,如此將使總統選戰提前開打,政治對抗與政策對立氛圍將升高,從而對經濟造成掣肘。
綜觀執政黨敗選的主因,當然是「笨蛋,問題在經濟」。在總體經濟層面,出口不振與國內消費低迷使成長益發遲緩。出口已連續15個月衰退,今年第1季出口也比去年同期劇減13.1%;今年國內消費預估僅增加1.8%,低於2015年的2.2%。韓國金融研究所已將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由3%下修為2.6%,國際貨幣基金也將今年成長率預估由3.2%下修到2.7%。
更嚴重的是社會不平,尤其是青年。南韓2月青年失業率達12.5%,創歷史新高;去年約三分之二的年輕人從事無保障、缺福利的非正職工作,號稱「88萬元世代(約台幣25K)」,與台灣的「22K」相去不遠。年輕人薪水低,工時長,淪為拋棄愛情、婚姻、生子、住宅、人際、希望及夢想的「七拋世代」。選舉結果顯示,執政黨大敗,「國民之黨」勝出,便是「七拋族」給「大統領」的教訓。
展望選後,無論是執政黨或反對黨基於競選承諾,都須改變經濟政策,但各黨政策卻相互牴觸。執政黨主張透過擴大公共建設,以維持3%以上的經濟成長率,但財源並無著落;貨幣政策上雖承諾將實施量化寬鬆政策(QE),但央行卻認為當前環境根本不適合降低利率,遑論QE?政府施政也將進退維谷。
反對黨也主張擴大公共支出,但重點置於強化社會福利。「共同民主黨」主打「777」牌,即勞工所得占總國民所得比例、家庭所得占總所得比例及自認為是中產階級者比例,都提高到70%;保證將於未來五年投入148兆韓元於社會福利計畫,包括興建出租公寓及提供國民基本年金,並保證將把企業稅率從22%提高到25%以籌措財源。如果增稅成功,將使投資意願更弱;如果不成,而人口高齡化又將使福利支出如滾雪球般擴大,財政將更加惡化。
選後最明確的政策動向,可能是提高基本工資。執政黨主張2020年將基本時薪從6,030韓元(約合新台幣170元)提高到9,000韓元;共同民主黨承諾2020年提高到1萬韓元,國民之黨更主張於2019年提高到1萬韓元。但無論任何一黨的政見能夠落實,調幅都相當高,對企業營運與經濟成長都將加重壓力。
放眼選後,由於政治對抗深化,財政困難惡化,勞資對立激化,加上外部經濟情勢難以明顯好轉,未來近兩年間南韓經濟展望可謂雪上加霜。尤其對年輕人而言,科技業與流行文化的光環雖讓南韓批上光鮮的外衣,但事實上卻只是個沒有出口的地獄。

聯合/柯P正在做他不齒的事


2016-04-16 02:2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大巨蛋走向解約,市府財政局表示,若能付一筆錢取回基地的主導權或所有權,
再從其他政策性收入來打平也很好。 聯合報資料照片
北市府和遠雄將就大巨蛋案解約,對於外界擔心的鉅額價購及賠償問題,鄧家基說:「我們希望不花一毛錢解決。」言下之意,市府有辦法找到一家企業吃下巨蛋,概括承受遠雄留下的攤子,市府完全不必花錢。
然而,大巨蛋的問題,是換一隻母雞來孵就可以解決的事嗎?當初柯文哲把大巨蛋說得那麼不堪,既不合安全規範,又量體過大,包括逃生都有問題;現在,難道遠雄一退場,換一家企業接手,其他條件都不必談,所有問題全都自動過關了?
那天遠雄與北市府的最後談判,從突然出現在場的市府新聘顧問王正新的商界人脈研判,誰是可能接手的企業,已呼之欲出。對照柯文哲訪美歸來釋放的「拆彈」訊息,也若合符節。問題是,一項重大公共建設,可以這樣「私相授受」,由市長任意指定從這家轉手給那家辦理嗎?
且別說遠雄和市府還未解約,甚至連日前雙方「合意」解約的消息,都只是鄧家基的片面說法,市府未免吃人夠夠。而依照政府公共工程招標的法定程序,市府和遠雄解約後,必須重新招標,經過評選,才由第三方接手。現在,柯文哲私下找了一家企業等在那裡要吃這個案子,這符合他一向主張的公開、透明嗎?
柯文哲從競選時就大打弊案,他罵得最凶的,就是質疑前兩任市長的「黑箱」作業。一年多來,他未能拆解任何黑箱;誰料,到頭來,卻是他自己走上了「黑箱交易」這條路。

聯合/肯亞遣返案的政治破窗效應


2016-04-16 02:2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兩岸關係若是一幢建築物,如今已被砸出一個破窗。北京將在肯亞涉及詐騙犯罪的台籍嫌疑人,運用與肯亞的外交引渡直接遣送大陸,招來朝野同聲譴責。但深一層看,這並非只是一件單純的刑事案件,還有意在言外的政治弦聲。
北京採用的是一種狼煙戰術,在遙遠的非洲逐次升起煙幕:先是與甘比亞復交,接著在肯亞直接押解台籍詐騙犯;由於事發地遠在天邊,對台灣而言,心理衝擊應不會陡然驟升。但這次事件可能超過北京的估計,由於網路無遠弗屆,肯亞警方破門而入的鏡頭靠著一只手機傳入台灣千家萬戶,讓許多台灣民眾感受到現場的張力。
甘比亞是純外交事件,選一個已跟台灣斷交兩年多的國家建交,其實算是溫和的示警,只是稍露劍鋒讓對手心裡一懾,如此而已。但肯亞案卻放進了真人實事,先是八名涉案台灣人被押返,其後再將另外三十七人一網打盡,這就不是劍未出鞘的心理威嚇而已。
北京預留了此舉並非壓迫台灣的辯解空間。甘比亞復交可以顧左右而言他,稱這不是對候任領導人的警告;遣送詐騙台客亦然,畢竟是在查辦犯罪,畢竟大陸有眾多受害者,大陸不難辯駁這是純粹的司法正義,國台辦記者會臚列一干大陸民眾受害情節,就是這個論調。
問題是,雙方自五年前菲律賓破獲的詐騙案起,即有「兩岸人員分流」的默契,台灣的歸台灣,大陸的遣回大陸。現在規則被打破,無非就是衝著兩岸的新情勢而來,連市井小民都能推想:這一切皆因「九二共識」的變數而起。對於北京自三月初開始由習近平以降各領導人此起彼落對於「九二共識」的呼籲,蔡英文竟然不動聲色,不置一詞,這也許是北京設法加壓的原因。
如今的問題在於,北京任令兩岸「破窗」,究竟是因為還在期待蔡英文在其就職演說中認了「九二共識」,因而略施手段加壓;或者它已不對蔡英文心存幻想,乾脆釜底抽薪?這個判斷,如果失之毫釐,其結果將差之千里。
正如「破窗」理論所預設的,窗子破了一扇,終將引致所有窗子都被砸爛,這不只是犯罪的原理,政治上也如此。北京近半個多月來接連出手,尤其是這次破壞慣例逮人,儘管大陸民眾受害可憐的說詞頗能動之以情,但台灣方面第一時間對主權、人權及司法管轄權的群情激憤,也已被攪動起來。讓人不解的是,正當蔡英文的就職演說才要登場,北京提前發動這場押解事件升高對峙,豈非讓蔡英文的「九二共識」更說不出口?如此,會不會反而阻斷了蔡英文迴旋轉身的可能?
由此反推北京的邏輯,倘若此事件台灣的譴責與悲憤都早在北京事前的估計中,這就是他們想要塑造的兩岸「新常態」;這顯示,北京決定修正過去演繹與實踐了多年的「和平發展」戰略,有意要在和平之中摻入衝突元素,讓台灣品嘗一下剃刀邊緣的滋味。然而,蔡英文畢竟還未揭底牌,北京若過度操切,反而可能讓問題弄得更難以收拾。畢竟,此際仍是馬總統執政,大陸押人遣送的作法,第一時間連馬英九都不能不跳出來譴責,然後由蔡英文跟進譴責;其中得失如何,難道已不遑計較?
撇開國內沸沸揚揚的情緒不談,這次肯亞案將犯罪、管轄、情緒、憎恨,甚至上綱到了主權的糾葛,終歸都須回到「九二共識」議題上進行省察。蔡英文應當如此琢磨:近五年以來,大陸將海外逮捕的台籍詐騙犯皆交台灣解回,正是「九二共識」所拓墾出來「司法管轄權」!而如今北京突然收回,亦是因為她至今依舊對「九二共識」閃爍其辭。
「九二共識」可以撐起「馬習會」,「維持現狀」卻請不回詐騙犯。蔡英文的執政光景,似不宜任性而行。或許,轉念不過一瞬,一切猶未為晚!

聯合筆記/民之所欲vs. 隨心所欲

.謝啟大:別鬧了 我國如何審判這些詐欺犯啊?
.翁院長 誠實是最好政策
.柯P,麻煩專業一點!
.兩岸關係:問蒼生還是問鬼神?
.520演說 蔡英文可以這麼論述…
.環評報告書交第三方 權責要分好
.朴槿惠的成績單 蔡英文的考題
.聯合筆記/民之所欲vs. 隨心所欲






聯合筆記/民之所欲vs. 隨心所欲


2016-04-16 02:27 聯合報 黃昭勇

台北大巨蛋終於走到了解約一途,但台北市政府與遠雄企業團解約之後,問題才要開始。
曾經是媒體寵兒的台北市長柯文哲,最近身陷低民調之苦,原有著千萬人吾往矣的改革魄力,卻可能變成看民調數字施政,也讓他在大巨蛋案頗有進退失據的困境。
柯市長以政治素人當選首善之都市長,原被期待超越藍綠開創新局,但在現實政治與社會環境下,卻可能還沒超越藍綠,就被民意與民怨淹沒。
現代自由國家多以資本主義為發展主軸,而資本主義的兩大重點即為財產私有化與契約精神。
私有財產制是讓個人追求財富與改善生活的基礎,在大巨蛋案中,BOT的產權分屬遠雄企業團與台北市政府,更精確的說,產權屬於北市府,建造與營運權在遠雄,北市府要解約當然沒有問題,問題出在解約的理由是否充分,能否讓擁有營運權的遠雄心服口服?
契約精神,簡單來說就是遊戲規則。不論是幾千億元的BOT投資案,或是平民百姓的房產、汽車等等,都是透過契約取得所有權,一旦契約拘束力不明,你我的財產隨時會被收回,則社會運作的秩序將蕩然無存。
尤其,北市府希冀不花一毛錢就與遠雄解約,除了與接手企業談好條件外,我們看不出有別的路可走。
設若接手企業願意承擔北市府對遠雄的賠付金額,外界很難相信北市府沒有給接手企業「好處」,則將陷入圖利特定廠商的法律困境。
即便有家企業願意以解決爭端、社會公益的角度接手,讓北市府在財政上解套,北市府或柯文哲也等於欠了接手企業一個人情,這豈不是公開銷售一張「政商門票」?
傾聽民意、將民調數字做為施政參考,可以解釋為依照「民之所欲」辦事,但若僅是挑對自己有利、自己想聽的民調數字解讀,恐怕就變成是柯市長的「隨心所欲」。
官僚體制與行政制度的確會讓人綁手綁腳,但在沒有遵循法制提出創新的行政制度前,就依照自己的創意來施政,不但會衝擊契約精神,更會讓政府官員與企業、民眾都無所適從。
台灣的政治與政制當然需要改革、需要創新,但不能是一人意志的隨心所欲,還是必須透過協商程序與法治過程,真正找到具體可行的辦法,讓民之所欲、長在我心。



謝啟大:別鬧了 我國如何審判這些詐欺犯啊?

2016-04-16 02:27 聯合報 謝啟大/前法官、前立法委員(台北市 )



中國大陸13日押解肯亞電信詐騙案中的第二批 67名嫌犯 ( 包括37名台籍嫌犯 ),
返抵北京首都機場。 (新華社)


「肯亞案」在台灣吵得沸沸揚揚。對於這些被肯亞逮捕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的疑似詐欺嫌疑犯,依照國籍原則,我國固然有審判權。但是中國大陸是犯罪結果地,基於屬地原則也可以主張有審判權。另外,為調查犯罪證據的便利性,也要考慮被害人所在地與證據所在地。
但是當中國大陸真的同意將在肯亞或是馬來西亞等我國境外犯詐欺罪的嫌疑犯解送回台灣審判時;即將執政的民進黨政府不要開心得太早,因為你們將必須馬上面對以下二個問題:
首先,從證據調查方面:因為犯罪結果地與犯罪被害人遍布相當台灣三百倍大的大陸各省市。我國是否能派出很多位檢察官,分赴大陸各省市向被害人調查取證。我們有這樣的人力、經費與資源向全中國大陸數十個省、數千個縣市、數萬甚至數十萬個被害人調查取證嗎?目前兩岸默契隨時可能破局,如果對岸突然不願意依照《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協助我方調查蒐證時,我台灣司法是否能以此一理由而放棄調查,而判決這些詐欺嫌犯無罪呢?
其次,從法律方面觀察:此案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即將上台的民進黨政府是否承認「大陸地區是中華民國固有領域」?如果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則犯罪結果地雖然在大陸地區,還是屬於在我中華民國領域內犯罪;就可以依據刑法第三條屬地原則,主張我國司法有管轄權。但是,如果新政府否認大陸地區是中華民國固有領域,大陸地區即屬領域外之地區;就須依照刑法第七條屬人原則:「本法於中華民國人民在中華民國領域外犯前二條以外之罪,而其最輕本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者,適用之。但依犯罪地之法律不罰者,不在此限」;我國司法是否能審判就有問題了!
因為無論是在肯亞或是在馬來西亞這些犯行都屬於我國刑法第三三九條之四的加重詐欺罪;刑度為一年以上七年以下,不符合最輕本刑三年以上之罪。因此在境外所作詐欺犯行,犯罪結果地如果認定是「國境外」。屆時,一群詐欺嫌犯浩浩蕩蕩被解送回國。我國司法卻必須依據刑法第七條無法處罰!這個笑話可鬧大了!
有人會問:「幾年前,在菲律賓也曾抓到我台灣在菲國對大陸進行電信詐欺的人犯,中國大陸將人交還我們,法院也對他們進行審判並判刑了啊!」是的!但是當時我國司法可以審理、判刑的前提是:當年兩岸有這樣的默契:「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但各自表述)。犯罪結果地雖然在大陸,仍然是我中華民國憲法上的領域,不算境外犯罪,就沒有刑法第七條適用的問題。
但是,即將上台的新政府會這樣認定嗎?如果不這樣認定,日後這些嫌犯聘請的律師,一定會抓住這個矛盾點為他們脫罪;司法也只能由檢察官作不起訴處分;或由法院作不予審理的判決!
所以,台灣這一群不懂法律的政客與偏綠的媒體們可別高興得太早;中國大陸會同意將這一批在馬來西亞的詐欺嫌犯解交台灣,他們可是有深意的啊!

黃介正/蘭德報告與國防省思

.黃介正/蘭德報告與國防省思
.劉克襄/老街不只一種
.王正方/如果不SMART,該叫它什麼?
.薛承泰/養寵物 玩寵物
.葉銀華/日本之病:從安倍送酒談起
.廖玉蕙/許孩童一座天然的親子森林
.馬凱/誰能解台灣於倒懸




黃介正/蘭德報告與國防省思


2016-04-16 02:27 聯合報 
黃介正(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四月五日公布探討我國空軍建軍與優先順序的《臺灣空防選項》研究報告,其中提及台灣應大幅汰除戰時存活率堪憂的戰機,轉向投資機動部署的防空飛彈。其建議與我國現行建軍方向差異甚大,引發各方關注。
曾在柯林頓政府國防部任職,與我政府及軍方,以及產學界藍綠人士均稱熟識的領銜作者羅斯唐柏,十五日在《國防新聞周刊》撰文,再次闡述蘭德公司作者群的論點,此一高度爭辯議題,恐將持續發酵。
蘭德報告中,關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快速建軍,使其對台灣具備強大空中威懾與打擊能力;台灣戰機與空軍基地跑道的防護,且現有防空能力的相對不足;以及我國有限財政資源,對於國防預算與建軍投資所形成的壓力,均貼近實情而非出於惡意,既是國軍早已面臨的困境,也是府院高層必須面對的難題。
除了大陸對我軍事壓力愈益加大之外,在美中兩國的戰略對局與經濟互動的多重算計之下,雖然美台安援合作仍將持續深化,但未來美國對台供售新一代、高技術主戰裝備與武器系統,勢必有更複雜的考量。有鑒於預算有限與外購困難兩項制約因素,我們要發展可持續的國防戰力,就需要有務實、自主、創新的思想準備。
針對兩岸可能的軍事衝突以及台灣的防衛戰略,多年來不乏國際與美國友人提出各種解方,尤其是軍事採購方向的建議,其中或有真心護持,或有政治操作,或有專業見解,或有營利企圖,我們其實都可認真思辯,察納諍言,凡有利於保全台灣之策,均無需排斥。
此次受美國國防部政策次長辦公室委託的蘭德報告,對於我國維持防空能力,類似近年來若干美方人士所提「刺蝟」概念,基於「本土專守防禦」邏輯,投資成本較低的地對空飛彈,以機動部署增加存活率,一方面維持嚇阻,一方面節省成本。
從飛刀到長弓,從戰砲到飛彈,自古至今,有些武器在投射後,是叫不回來的,本質上可做「戰時擊殺」,卻不能「平時運用」,尤其在應對敵方試探性作態、挑釁時,對於指揮者而言,下達決心時間緊迫,責任壓力更大。此所以保有足可擔負海空巡弋任務的艦船與戰機,就保有決策彈性與行動自由,實不可偏廢。
戰機與防空飛彈,在我國經濟下滑與財政困窘的情況下,自然會形成魚與熊掌的對比與設想,如果不可兼得,也是我們自己不行,又怎麼能怪蘭德報告的作者,對吧?
其實兩岸關係並非單純台海軍事對峙,兩岸和戰之勢,不能也不應以軍力評估作為決策基點。有智慧的大陸政策、永續的經濟發展、穩固的友盟外交、和順的民間交流,都是維繫台海和平的共構支柱。
即便如此,我們仍要指出:國防武力確實是台海和平的終極後盾,也是維持兩岸對等互動的依據根本。「強軍方可避戰、實力才能維和」,國防難省錢,廉價無保障,軍事支出倘若與戰爭開銷相比,投資國防的報酬率,自然划算。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