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8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RCEP生效 台灣經貿新挑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只要夠明智,台灣不會變成香港或烏克蘭
◆  聯合報黑白集/普普與拜登
◆  經濟日報社論/RCEP生效 台灣經貿新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RCEP生效 台灣經貿新挑戰


2022-02-28 03:10  經濟日報 /   社論
涵蓋15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生效國在今年2月又增加了南韓,連同1月已生效已有11國生效,預計馬來西亞將在3月中成為第12個生效國。路透


在國人將焦點集中在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之際,涵蓋15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生效國在今年2月又增加了南韓,連同1月已生效的中國大陸、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東協的新加坡、泰國、越南、柬埔寨、寮國及汶萊,目前 RCEP 成員已有11國生效,預計馬來西亞將在3月中成為第12個生效國

RCEP 在民國 101 年(2012年)正式啟動談判,歷經多次延宕,以及印度退出等不利因素,在各界普遍不看好情況下終於到位。就人口數、國內生產毛額(GDP)及貿易額而言,RCEP 堪稱全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規模不但遠大於 CPTPP,也超過目前歐盟對外最大的歐盟-日本 FTA,也高於美墨加FTA,RCEP 有與美系及歐系 FTA 三足鼎立的態勢。

RCEP 常被批評自由化程度不高,例如平均約有92%產品納入降稅範圍,只有65%產品完全消除關稅,遠不及 CPTPP 及歐美 FTA 將95%以上產品消除關稅。另外 RCEP 有七國服務業是採取開放程度較高的負面表列」,但包括中國大陸的其他八國仍引用較保守的正面表列,僅承諾在六年內轉為負面表列,估計屆時大約只有約三分之二的服務業項目完全開放。

RCEP 可說是並不具備高品質 FTA 的條件,卻能將過去沒有交集的中國-日本及日本-南韓成功串接彼此開放市場,彌補談判近20年卻無進展的中日韓 FTA。

根據 RCEP 規定,在生效一年半後才可有新成員加入,所以 RCEP 短期內不會增加新成員;與 CPTPP 隨時可接受新會員申請、目前各國競相申請加入 CPTPP 的情況不同。目前香港表示已經申請加入 RCEP,也得到成員普遍正面回應,預估香港很有可能成為 RCEP 第16個成員。香港過去憑藉區位優勢,以及轉口貿易之利,一直是中國大陸與東協界接平台;若香港未來可以藉由 RCEP 進一步鞏固中轉地位,更有助於香港將觸角延伸,與日、韓及澳、紐深化經貿連結。

RCEP 未來發展仍有不少挑戰。RCEP 的規模雖大,但主要還是整合原有東協與中國、日本、南韓及澳紐等四個 FTA 並加碼開放。過去東協 FTA 一直被垢病開放幅度不高,執行效率較差,以致利用率偏低的情形。RCEP 未來是否會重蹈覆轍,產生「新瓶裝舊酒」的情形,仍待觀察。

其次,RCEP 號稱涵蓋15國,但其中若干國家,例如中國大陸與澳大利亞之間、日本與南韓之間,彼此經貿關係不佳;未來這些國家若在 RCEP 體制外繼續交惡,也會影響 RCEP 的發展。

RCEP 雖是以東協為整合軸心,但最大經濟體中國大陸的影響力巨大,不但將 RCEP 視為可以強化產業聯結,鞏固紅色供應鏈,更具有重要地緣政治價值,可以做為其與美國抗衡的平台。

美國已明確表示不會重返 CPTPP,更不可能加入 RCEP。美國目前積極推動「印太經濟架構」,但並不涉及市場開放;所以美國國內認為不應缺席亞太區域經濟整合,例如應展開與日本第二階段貿易協定,並積極與各國建構數位貿易協定。

基於中國大陸是 RCEP 創始成員,台灣當然不會將 RCEP 視為優先選項,而將重點放在申入 CPTPP。但是加入 CPTPP 也絕非一蹴可及,以目前進展最快、已成立工作小組進入實質談判階段的英國為例,至少也要耗費約二年才有可能在民國 112 年(2023年)加入。台灣申請加 CPTPP,未來仍需克服不少關卡。

現階段台灣除了申入 CPTPP 外,也不應小覷 RCEP 的影響。 民國 110 年(2021年)台灣對 RCEP 成員出口 2,510 億美元,約占總出口的56%,若再納入香港轉口中國大陸部分,比率達到70%,台灣對中國大陸(含香港轉口)的貿易順差更達到 1,047億美元的歷史新高。RCEP 生效後必會對台灣產生貿易移轉效應,如何降低衝擊,必須有所因應。













聯合報黑白集/普普與拜登


2022-02-28 04:35  聯合報 /   黑白集
美國前總統川普今天大讚俄國總統普亭是「天才」,還說美國現在若仍由他掌權,這類危機便不會發生。美聯社



俄軍攻入基輔,搞得西方國家極其難堪;發動戰爭的普亭雖得意洋洋,卻難逃千夫所指。此時,竟有人站出來大讚普亭是「天才」,此人正是同為狂人的美國前總統川普。川普還誇口,若他還在位,普亭一定「不敢亂來」。

川普民國 113 年(二○二四)還想捲土重來,此時趁著拜登出糗,當然要滅一滅對方威風。不僅如此,這老兄還故意把台灣拖下水,說普亭和習近平像「孿生姊妹」,習近平一定會效法普亭,對台灣動武。事實上,要論「狂妄」,川普的瘋狂程度絕對不輸普亭,這兩人更像「普普兄弟」一對寶。

對此,白宮副發言人貝茲Andrew Bates可就不客氣了,推文嗆「雙普」是「兩隻噁心又可怕的豬」。民主黨參議員桑德斯爆不了這種粗口,只能罵川普「可恥」,說「普亭正是川普想成為的領導人」。前幾年被川普政府帶著團團轉的蔡政府,如今不知作何感想?

值得玩味的是,拜登之所以陷入今天的困境,正因他執政後走的仍是「川普路線」,大搞美中、美俄對抗策略,導致全球局勢走回「新冷戰格局」。拜登忙著拉幫結派抗中抗俄,視周邊國家非友即敵,導致區域政治神經緊繃。如今,這個路線竟還遭川普冷嘲熱諷,拜登只能怪自己缺乏主見。

這兩天川普看情勢不對,改口譴責俄軍侵烏。這種隨意曲線作風,拜登恐難望其項背!













聯合報社論/只要夠明智,台灣不會變成香港或烏克蘭


2022-02-28 04:37  聯合報 /   社論
被摧毀的俄軍火箭發射戰車2月25日停在烏克蘭東部大城哈爾科夫。路透


俄羅斯派兵入侵烏克蘭,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下令全國總動員,卻只能孤軍奮戰。第一天,他即痛批盟國並砲轟「世界最強國」袖手旁觀,坦承在與西方領導人交談後感到心灰意冷,「我沒有看到任何人與烏克蘭並肩作戰」。烏克蘭稍早得到了西方國家的口頭承諾和軍援,卻沒有一個國家願意為它與俄軍交戰。烏克蘭只能獨力對抗戰鬥民族俄羅斯。

美國早早就表態無意派兵赴烏參戰,歐洲各國更擔心引發世界大戰,因此不論烏克蘭如何籲求,美歐除了譴責俄國並採取經濟制裁外,無一國願意投入戰場。澤倫斯基禁止全國十八到六十歲的男性離境,甚至在邊關攔下逃難的男性國民,烏克蘭國防部則呼籲全民從軍。澤倫斯基發放武器給想要捍衛國家的人,也有不少人領了槍,但這要如何抵擋俄國坦克的輾壓?這樣的場面應在預期之中,但澤淪斯基直到俄軍進逼基輔才怨天尤人,未免太遲。

美國情報研判,基輔在九十六小時內會被攻陷,俄總統普亭將實現烏克蘭「去納粹化」和「非軍事化」的目標。就在西方國家還在猜測莫斯科的意圖時,普亭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表示願與烏克蘭展開高級別談判。與此同時,澤倫斯基也表明準備討論烏克蘭成為「中立國」,但迄未看到可主持大局的「第三方」,也未看到哪國能提供安全保證。目前雙方還在喬談判地點,但烏克蘭除苦吞城下之盟,恐怕沒有多少選擇。

隨著俄烏戰情急轉直下,外界拿俄國對比中國、拿普亭對比習近平,開啟了一波「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討論。這就像當年香港反送中時的「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一樣,是同一公式化語句被拿來亂套,搞得許多民眾心煩意亂。事實上,台灣不是香港,也絕非烏克蘭,不應隨便拿來類比。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與香港是殖民地回歸的「特別行政區」不同;我們有上軌道的民主制度,擁有自己民選的中央和地方政府,若自比為香港,是自我貶抑。至於烏克蘭,曾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獨立後雖有心追求民主卻一直走向民族主義的歧路,無法凝聚內部認同。這次,又碰到暴走總統草率修憲挑釁俄國,才引發這場戰爭。台灣應該以烏克蘭為戒,不是把它當成自己投射對象,那是弱智者的思維。

儘管西方政治人物和媒體都有意無意地將烏克蘭情勢與台灣連結,對「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發表評論;對此,我們確應對俄烏情勢保持密切關注,卻不必落入語詞的窠臼,更不應讓它變成「自我實現的預言」。事實上,蔡政府對「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一語極為不悅,痛斥為「境外勢力及在地協力者發動認知作戰」,企圖影響台灣民心士氣。這樣的反應,其實頗值得商榷。蔡政府不想被比喻為無能抵抗的烏克蘭也就罷了,但將此說指為是對手的「認知作戰」,還指摘國內有人與之唱和,完全是情緒化的反應,也忽略了自己在某種程度上確實犯了和烏克蘭一樣喜歡挑釁和挑激仇恨的毛病。而今,有烏克蘭之鑑,蔡政府難道不需要潛心檢討自己的兩岸路線嗎?

美國過去曾為「聯中制蘇」而拋棄台灣,先前的阿富汗與現在的烏克蘭,也都是台灣的殷鑑。何況,民進黨在馬政府時代大力渲染「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它失憶了嗎?台灣不是香港,更不是烏克蘭。人民不可暴衝,元首不可以投機好賭。否則,看看香港和烏克蘭,都是社會分裂導致主權遭到凌辱


【專家之眼】健保費調漲豈能予取予求

◆  【專家之眼】健保費調漲豈能予取予求
◆  【專家之眼】蔡英文高調制裁俄羅斯 嫌敵人不夠多?








【專家之眼】健保費調漲豈能予取予求


2022-02-28 08:03  聯合報 /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
健保今年初才調漲費率,不到兩個月,又傳出健保署有意調漲急診、檢驗檢查以及藥品與慢性處方箋之部分負擔的消息。圖/本報資料照片



健保最近一次費率調整在今年年初,調幅不小,一般保費補充保費費率同步調高10.23%;自今年1月1日起,前者自4.69% 調漲至5.17%、後者則自1.91% 調漲至2.11%。孰料不到兩個月,赫然又傳出保險人健保署)有意調漲健保的消息;單位主管以日文用語「一生懸命」表達其決心,在健保會召開審查會前,對外主張調漲乃「勢在必行」。

根據健保署,本次健保調漲為急診、檢驗檢查以及藥品與慢性處方箋之部分負擔;目的在於:「期待經由使用者付費,改變民眾就醫行為,減少醫院檢驗檢查、開藥」。就此,調漲的論述是,強化部分負擔機制、提高使用者付費,以減少民眾過度使用醫療資源所造成的浪費(即學理所稱之道德危機」)。

然根據衛福部長受訪表示,今年保費不會再調整,預估健保總額將突破 8,000 億元,安全準備金將不足1個月,希望挹注健保收入120億元。就此,調漲的論述是,緩減健保財務壓力,在不調整健保費率下,挹注健保財源。健保署與衛福部論述的不一致,讓人費解。

退一步言,或許這次調漲,既有抑制國人就醫浪費的效率面考慮、亦有挹注財源財務目的國內政策操盤手,為使政策能獲得支持,往往於推動政策時,會有一石二鳥,兩全其美的論述。然而,在不同政策目標衝突與矛盾下,政策內容東添西減,結果往往是,逐二兔者不得其一,兩頭皆落空。

如果部分負擔調漲主要目的,確實在於改變民眾就醫行為,卻要國人增加總數120億的負擔,難道沒有趁機「揩油」之嫌疑?對於國人就醫時的系統性浪費健保署應提出數據說明,以及此次調漲,能夠抑制醫療資源濫用程度與效果試算;而不是說出:「讓民眾有一點痛、但不能恨!」的風涼話。

又,醫療資源浪費,豈獨民眾就醫使然?道德危機問題,尚有醫療服務提供者誘發需求所造成的浪費,為何只從就醫民眾下手?再者,為何總是有層出不窮的「A健保」的新聞,健保署如愧盡良善管理人的職責,是否自己也是道德危機製造者

如果本次健保調漲的主要目的,在於緩減健保財務壓力挹注健保財源衛福部必須清楚解釋的是,今年年初方纔以「收支平衡之精神」,將保險費率調升超過一成,為何短短兩個月不到,健保財務又出現問題?是先前費率調漲規劃不善,亦或吃定台灣民眾「金魚腦」、只有短期記憶

最後,健保會全民健康保險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應有所釐清。究竟健保會對於健保費率部分負擔醫療給付等機制,擔負審議決策腳色,還是僅有政策諮詢功能?如為後者,健保會豈非淪為衛福部的橡皮圖章

部分負擔制度的調整,雖不需經過立法院,但衛福部如以為「公告即可」,就可以予取予求,是大錯特錯。孔子所謂政之四惡」,「不教而殺」與「慢令致期」,此其二也。政策欠缺論述而一意孤行,或亦可謂「不教而殺」?有問題不知先行溝通、及早提出對策,拖到最後一刻拿出公告,即強要百姓遵守,豈非「慢令致期」?「不教而殺」,「」也!「慢令致期」,「」也!












【專家之眼】蔡英文高調制裁俄羅斯 嫌敵人不夠多?


2022-02-28 07:57  聯合報 /   陳一新/淡江大學榮譽教授
俄烏開戰,蔡英文總統譴責普亭的侵略行為,並宣布將俄羅斯進行制裁及對烏克蘭提供援助。圖/本報資料照片



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亭下令攻打烏克蘭,美國總統拜登與西方國家領袖同聲譴責並祭出制裁。蔡英文總統不甘寂寞,決定有樣學樣,不僅高聲譴責普亭的侵略行為,還揚言對俄羅斯進行制裁,並對烏克蘭提供援助。可笑的是,台灣的制裁還沒開始,不堪一擊的烏克蘭之總統澤倫斯基在開打第二天就決定與俄羅斯進行談判,讓蔡英文成為全球笑柄

國際上每次有大事發生,蔡英文都喜歡湊個熱鬧刷存在感。民國 108 年(2019年),香港發生「反送中大遊行事件,蔡英文大聲疾呼支持香港人民,並在北京開始鎮壓後揚言歡迎港人來到台灣定居,許多港人決定離鄉背井來到台灣,結果卻發現蔡英文只會出一張嘴,棄他們於不顧。

民國 109 年(2020年),蔡英文先放出要和美國洽談「雙邊貿易協定」(BTA)的風聲,接著在八月就以突襲方式宣告要從民國 110 年(2021年)開始開放美國萊豬進口,揚言此舉有助於台美的「雙邊貿易協定談判

對台灣人民來說,與美國簽訂「雙邊貿易協定」,的確很有吸引力,也是一個很時髦的話題。不過,台灣人民吃了一年多的萊豬,台美雙邊貿易協定」卻渺無音訊,連八字都沒有一撇。在進口萊豬議題上,蔡英文明顯只出了一張嘴,卻對台美「雙邊貿易協定」的後續發展完全不想負責

同樣地,台灣參加跨太平洋不斷進步夥伴協議 CPTPP 也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透過政府官員到處宣揚如果台灣開放福島五縣核食進口,將有助於我國參加 CPTPP。接著蔡英文政府民國 111 年(2022年)初又以突襲方式宣告將於2月下旬開放日本核食進口。

不過這次打臉蔡英文的不是別人,正是日本駐台交流協會會長泉裕泰。在接受媒體訪問時,他表示進口福島五縣核食與台灣能否參加 CPTPP 沒有直接關係。在進口日本核食問題上,蔡英文同樣只出一張嘴,卻對台灣能否參加 CPTPP 完全不負責任

民國 110 年(2021年)12月9~10日白宮舉行的「民主峰會」(Summit Of Democracy ),當然是一件世界大事。美國國務院早在民國 110 年(2021年)3月就通知我國駐美代表處台灣會收到邀請函。蔡英文也一心一意準備赴會,與世界其他民主國家領袖同框,以提高台灣的能見度。

不過,由於蔡英文在台灣關閉中天電視台拋出新兩國論蓄意破壞拜登和習近平的視訊峰會美中關係,拜登政府決定取消對蔡英文的邀請,讓她與民主峰會擦肩而過。     

比起香港反送中運動、台美雙邊貿易協定、CPTPP 以及民主峰會,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當然更是轟動全世界一等一大事。面對俄烏這場戰爭大戲,蔡英文當然不甘寂寞,決定以高分貝譴責俄羅斯並動用國家機器制裁克里姆林宮

當蔡英文大聲譴責俄羅斯並高調制裁之際,可能自以為能與美國總統拜登、英國首相強生、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蕭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一起同聲譴責俄羅斯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

問題是,蔡英文可能沒有好好秤一秤台灣的斤兩。連美國為首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譴責與制裁,普亭沒在怕,又怎會在乎台灣微不足道的譴責有氣無力的制裁

就算台灣是因為美國的政治壓力而以譴責與制裁配合拜登政府的全球造勢,但也可不用那麼高分貝與高調表示立場,難道蔡英文還嫌自己的敵人不夠多?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Spotify是平台還是媒體?

◆  俄烏之戰 翻動世界棋局
◆  明斯克協議 慕尼黑協議翻版
◆  戰爭啟示 相信兩岸都看懂了
◆  情理之外 意料之中 烏戰結局:戰略妥協 小國之道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Spotify是平台還是媒體?
◆  台鐵公司化 專業上得了列車嗎
◆  九合一風起 228怎是和平紀念日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Spotify是平台還是媒體?


2022-02-28 04:31  聯合報 /   周韻采(作者為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尼爾楊(Neil Young)這位得過數次葛萊美獎的搖滾樂大咖,在最近與播客喬羅根Joe Rogan)對戰中敗陣了,因為串流音樂平台 Spotify 對尼爾要求二選一的回應竟然是留下喬,儘管他的播客秀 ”The Joe Rogan Experience” 引起二百餘位專家學者的連署,抗議其散播新冠疫苗的不實訊息

顯然,Spotify 的決定是基於經濟理性計算而非社會輿論壓力。尼爾在 Spotify 的追蹤者約二百四十萬,月活躍聽眾約六百萬,但在其他平台如 Apple、Amazon、Youtube Music、Pandora也可以聽得到。相比之下,喬的播客秀平均每集至少有一千一百萬人次收聽,在九十三個國家地區都排名第一,且只在 Spotify 獨家播送。

Spotify 目前每月活躍用戶數約為四億六百萬,其中只有一億八千萬是付費用戶,換言之,將流量變現,即廣告收入,是增加營收必要途徑,故自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上市以來,Spotify 致力開拓播客及有聲書等業務簽約播客包括美前第一夫人蜜雪兒、哈利王子夫婦等名人。

同時,播客聽眾屬性不同於音樂聽眾,更像社群媒體的粉絲,黏著度高,尤其喬的播客秀一周播出三至四集,創造巨大流量。若以每千人七十五美元的廣告價計算,喬的播客秀每集廣告收入達八十二萬五千美元,但音樂聽眾很少因為單一歌手退訂服務,故 Spotify 的選擇是很合理的。

然而,這抉擇並非沒有代價,Spotify 日前宣布今年第一季新增付費用戶預計降至三百萬,雖然不確定是否與喬羅根事件有關,但絕對影響 Spotify 的聲譽。

Spotify 的境遇其實是重複臉書及 Youtube 經歷過的批評。儘管 CEO Daniel Ek 否認 Spotify 是一家媒體公司,但從單純的串流音樂過渡到使用者產出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播客秀,它不再是串流音樂的 Netflix,而更傾向 Youtube。

臉書和 Youtube 都曾自清為平台,而非媒體,不應擔負用戶言責;亦曾以言論自由之名,拒絕過濾用戶上傳內容,但新冠疫情假訊息漫天散布,危及人命,使它們不得不承擔起傳播者公共性無可迴避。如今 Spotify 也步上了它們的後塵。

美國國會未來廢止民國 85 年(一九九六)通訊傳播法第二三○條賦予資訊業者言責豁免權意味著社群平台剝離科技業色彩,而趨向傳統媒體社群媒體業者未來如何平衡言論自由媒體守門人責任將是經營中最大挑戰。

對各國管制者亦如是:若只套用舊媒體管制社群平台,不僅將因技術不同無法執行,亦會產生言論寒蟬效應,驅使人們離開平台,走向更激進、更暗黑的所在。正確的處理方式應為各社群平台制定公開透明且易執行發文及移除準則並定期發布移除報告。最後,更要鼓勵專業人士組成公民團體,接受用戶的申訴及調處其與社群平台的爭議,如此才能極大化平台社會正效益














俄烏之戰 翻動世界棋局


2022-02-28 04:31  聯合報 /   曾士宇/大學教授(新竹市)


自去年十二月起,俄羅斯陳重兵於俄烏邊境,主要訴求是為了阻止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東擴吸納烏克蘭,但美國與北約於一月底以書面正式拒絕俄方所有訴求。美國則於今年二月起不斷聲稱根據情資,情況已至危急狀態,歐盟領袖德法兩國領導人奔波於俄烏兩國首都莫斯科與基輔間,極力斡旋,情勢似有緩和;未料俄國先在烏東頓巴斯地區執行特殊軍事行動,俄軍隨即於廿四日對烏克蘭展開全面攻擊,這是二戰後歐陸最嚴重的戰事;何以致此?孰以至此?各方盤算如何?

烏克蘭危機的導火線,是烏克蘭在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修憲,將加入歐盟與北約寫入憲法:俄人認為烏克蘭與俄羅斯在血緣文化系出同源,蘇聯解體後宣布獨立,又積極想加入北約與歐盟,有損俄國尊嚴甚至危及安全。但進兵頓巴斯地區換來西方微弱反應,即有相當效果,仍悍然直接向烏克蘭開戰,顯然是要敲山鎮虎逐步破解北約包圍圈

烏克蘭無疑是戰爭的苦主,面對虎視眈眈的強鄰,無視強弱懸殊,不知以小事大以智,一再觸動俄國敏感神經,而所恃的僅是歐美各國的口惠以及無關大局的援助;西方大國雖然作態逐步將烏克蘭引入北約,一旦俄國大軍壓境,首先聲明因為烏克蘭不是「北約成員國」,不會直接派兵援助,無異開門揖盜,待俄軍長驅直入,徒留苦主叫天不應,只能任憑宰割

美國在此局中絕非無辜旁觀者,自蘇聯解體後,一再促成原蘇聯衛星國如波蘭、匈牙利等及多個加盟國,如波羅的海三小國加入北約依約有軍事同盟關係,即在目前,正在波蘭距莫斯科僅六百公里地方建飛彈基地,咄咄進逼,對俄國形成包圍之勢,不招致軍力強大的俄國反彈也難。

美國有著悠久入侵和干預他國歷史顯例有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等,同時內政不修負債超過卅兆美元國力已不足擔任世界警察角色,但美國最有動機促使俄烏交戰,因為歐洲如有戰亂,股匯雙跌,物價高漲,資產流向美國,是能源與糧食出口大國的美國收割良機,另外可乘機凝聚已對美國霸道作風不滿西歐盟國向心力

歐盟領導國家法國與德國最不希望開戰,不僅兵凶戰危,而且高度依賴俄國提供的能源,前有兇悍的俄國熊,後有偽善的美國狼,但受美國慫恿,一再讓烏克蘭有逐步融入北約之勢,事到臨頭,兩國領導嘗試斡旋,終告無功,慘吞苦果。

俄烏戰爭,短期內應會以烏克蘭落敗,以某種形式稱臣,暫告一段落。長期效應翻動世界大國博弈棋局製造歐陸緊張局勢。台灣雖處於萬里之外,但與烏克蘭相似,都在同文同種強鄰之側密切觀察局勢發展深切反思自處之道













明斯克協議 慕尼黑協議翻版


2022-02-28 04:31  聯合報 /   羅至美/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莫內講座教授(台北市)



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侵略戰爭,維繫雙邊和平的明斯克協議正式宣告失敗。它的失敗不僅說明了德國、法國多年來安撫、討好俄羅斯政策的失敗,也是歐盟規範性權力失敗

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為回應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與結束烏、俄雙方在烏東的交戰狀態,時任的德國總理梅克爾主導與協調出了明斯克協議,雙方同意對烏東的頓內次克、盧甘斯克兩交戰區給予高度自治權,以交換俄羅斯的停戰與撤軍。協議達成後俄方的撤軍行動一直未能確實履行衝突持續存在。同時,雙方對如何實現兩地的高度自治有著截然不同詮釋。俄羅斯要求在俄軍尚未撤軍前就要舉行地方選舉,以順利扶植代理人政權,並要求將自治區特殊地位寫入烏克蘭憲法。根據親俄烏軍領袖流出的信件顯示,此舉目的在使未來的烏克蘭法律不能適用於兩地,而形成實質獨立國中之國。烏克蘭則堅持在仍有外國軍力占領的現狀下,不能保證「公平與自由的選舉」能免受威脅拒絕俄方的要求

為解決明斯克協議執行的爭議,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歐洲慶祝諾曼第登陸七十周年時,德、法召集了四方會談諾曼第模式會議時任德國外長 Steinmeier 提出所謂的「Steinmeier 方程式」,德、法明顯偏向俄羅斯,要求烏克蘭接受俄羅斯的要求,以打破明斯克協議無法執行的僵局

另一方面,德、法兩國多年來對俄羅斯持續傷害烏克蘭主權完整作為,則選擇視而不見。俄羅斯不僅單方面將該國的法律、政治、經濟體系導入烏東兩地,也對兩地的居民發出七十二萬本的護照,是為「護照化政策七十二萬烏克蘭公民因此成為俄羅斯公民實質創造了俄羅斯在兩地的治外法權,也為今日俄羅斯以「維持和平為由入侵兩地,預設了理由。

俄羅斯敢於併吞克里米亞八年後再度發動侵略戰爭,也說明自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來,歐盟對俄羅斯實施的經濟制裁完全無效。此一經濟制裁的規模,因歐盟廿七個會員國與俄羅斯利益關係分殊未能廣泛性,而是有限性制裁。對制裁效果最為傷害性的則是,德國作為領導國家,一方面領導歐盟制裁俄羅斯,另一方面仍選擇繼續建造北溪二號管線,向侵略者進口天然氣,至今德國國內百分之四十天然氣來自俄羅斯的進口。這些事實無聲地說明了,歐盟的制裁是如何地虛偽與蒼白無力,也讓俄羅斯看清德、法無心真正捍衛烏克蘭的現實

民國 27 年(一九三八年)的慕尼黑協議,曾讓英國首相張伯倫說:「我們帶回了和平」,代價是捷克被迫割讓蘇台德區給納粹德國,這和平只維持了短短的半年。明斯克協議迫使烏克蘭接受領土被併吞、被占領的現實以換取和平,但八年後仍再度遭到俄羅斯的侵略,說明了它只是一紙八年版慕尼黑協議。它的失敗再次印證了一味安撫討好侵略者,從來就無法真正地換得和平此一沉重的歷史教訓。面對烏克蘭人民此刻承受的戰火歐盟豈能無感德、法豈能無責?豈能只是再次祭出已證明無效、普亭也不在乎經濟制裁而已?











戰爭啟示 相信兩岸都看懂了


2022-02-28 04:31  聯合報 /   鄭哲英/退休人員(高雄市)



俄羅斯揮軍入侵烏克蘭,讓歐洲的和平,甚至於世界的和平,帶來無以倫比的傷害,特別是對備受大陸武統壓力的台灣而言,更是感受至深,讓國內外都有許多「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警語。

我個人完全不認同這種說法。我想不必從時空環境有別、歷史背景不同等方面去分析,光憑大陸方面與民進黨政府難得對「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都異口同聲否定,就可明白。

相反的,烏克蘭戰事已經給兩岸領導人與人民清楚的警示:

一、戰爭沒有贏家,強者不能恃強凌弱,要懂得以德服人以大事小;弱者更要懂得不虛張聲勢挑釁對方,不卑不亢的以小事大。

二、兩岸人民血脈相連,同文同種,統獨大事,大家都要戒急用忍,才能有圓滿的結局。

三、台灣特別要認清,沒有任何國家能保衛我們,即便大國給了承諾,一旦戰爭爆發,他們也可能食言;何況就算真的派軍支援保住了,我們還是得承受戰爭毀損與傷亡

烏克蘭戰事,除了普亭的躁進,烏克蘭當局的不智與歐美給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幻想與口惠而實不至支持,也是重要原因。

烏克蘭戰事也可能為兩岸和平帶來正面的啟示,畢竟「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歐美袖手旁觀」,上帝只示範一次,相信兩岸都看懂了!












情理之外 意料之中 烏戰結局:戰略妥協 小國之道


2022-02-28 04:31  聯合報 /   耿慶文/文化觀察者(加拿大)



烏克蘭戰爭全面爆發了!宣稱不願打仗的俄羅斯坦克越過了邊境,肆無忌憚的馳騁在烏克蘭的黑土地上。事前一直喊狼來了的拜登,卻再度保證不會向烏克蘭部署美軍。台灣的政客和名嘴們爭著喊:免驚啦!台灣不是烏克蘭。若以治史的態度,從地緣戰略視角來看,這場可能死傷慘重的殺戮,儘管再不合情理,卻是在意料之中。也有許多值得今日台灣借鑑之處。

回顧民國 78 年(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倒塌,次年東德政府崩潰,兩德統一。接著到了民國 80 年(一九九一年),蘇聯作為主權國家不復存在。持續了半個世紀的東西方冷戰格局於焉消失,根據雅爾達會議形成戰後雅爾達國際體系順勢完結了。北約各國歡欣之餘,為了安撫剛成立內部仍是一團混亂的新興民主國家俄羅斯,除了表示願意提供經濟援助外,也保證盡力尊重這個新國家的地緣政治安全

然而,事態的發展卻背道而馳北約組織沒有隨著對手華沙公約解體放低姿態,美國政府反而在前蘇聯中亞共和國鼓動顏色革命,並立法推動北約東擴」,將軍事力量部署到俄羅斯家門口。這種明擺著的背信棄義行為倔強的俄羅斯戰鬥民族情何以堪?

曾任美國駐蘇聯大使,被公認為最有經驗的俄羅斯問題專家喬治.肯楠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就對「北約擴張政策表達深度的不安與不滿。他說:「北約擴張是一個可悲的錯誤…將逼使俄羅斯對美國做出相當不利的反應」。肯楠認為為了挽回美國對北約日趨式微領導力,而不斷妖魔化俄羅斯結果,就是造成整個俄羅斯民族極度不安全感,是一種極其短視和危險的行為。這位曾是美國遏止蘇聯政策設計師資深外交家,廿年前就已經預見了戰爭無法避免的種因。

更重要的地緣戰略考量是:自從上世紀七○年代以還,老謀深算的西方政治家們都知道如何運用中俄兩國地理和歷史矛盾製造分化,以維持最大的地緣戰略優勢。這種認知在當今世界情勢下尤其重要。如果這場烏克蘭戰爭,以及後續對俄羅斯「最嚴厲」的經濟制裁,竟將中國和俄羅斯這一對原本還在忸怩作態,互相試探的小情侶逼成了患難夫妻,將是本世紀西方在地緣戰略上的最大敗筆!而拜登上任以來應對國內外情勢亂無章法西歐大國離心離德,更加深了這種疑慮,也在在顯示出二戰後美國領導舊世界秩序已經搖搖欲墜了。

舊國際秩序的崩解並不意味著新的秩序會立刻接踵而來。在新的國際秩序形成過程中,世界將處於一種多元化,群雄逐鹿的「戰國時期」。不再有定於一尊意識形態普世價值戰略空間極度壓縮充滿不安全感的俄羅斯的終極訴求,是重建與北約之間的緩衝帶。因此,普亭的目標絕不止於烏克蘭。烏克蘭戰爭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可能是長時期的打打談談與不停的實力試探與碰撞,世界將無寧日。烏克蘭戰爭的結局不難預料:戰略妥協小國生存必須,也是國際現實必然。仗打完後還活著的就是勝利者!因為,只有活下去,才能等到更美好的明天。











台鐵公司化 專業上得了列車嗎


2022-02-28 04:29  聯合報 /   楊舒涵/台鐵前員工(新北市)



廿三日台鐵鶯歌站增設電扶梯工程開工祈福動土典禮,台鐵局長說明普悠瑪號即將增停鶯歌站,鶯歌居民往來東部及中部不再需要轉車,這無疑是在地立委大力關切而非施壓而來的亮眼政績。但持電子票證無法搭乘普悠瑪號,好奇有多少三鶯居民可以受惠?

反倒是晨間通勤時段的北上區間車,常因桃園中壢地區滿滿的通勤人潮,使得旅客經常在鶯歌站望車興嘆,結果爭取的卻是非通勤時段的普悠瑪號列車停靠,令人匪夷所思,也好奇亮眼政績與民眾需求差距到底有多大。

台鐵常受各界關切爭取對號列車增停,認為這是車站升級帶動城鄉發展象徵,上有政院交部立委公婆的台鐵怎敢不從。短短的新竹板橋間,除桃園、中壢等站外,目前有停靠自強號的車站尚有竹北、湖口、楊梅、樹林,今年再加入鶯歌。日本民眾來台旅遊經常疑惑,等同日本特急列車自強號為何出現會有快速列車站點停靠頻率停靠自強號增進地方便利,還是犧牲長途旅客時間無從而知,但只要關切力道夠大,台鐵有求必應

近日勤跑基層公司化說明會的交通部長台鐵局長等官員們,表示未來台鐵公司如有績效或盈餘則回饋作為員工獎金。但從鶯歌站增停一事,就可知道台鐵根本無法依專業營運

當年無視學界的研究報告建議與台鐵的執行能力,院部高層直接指示開放電子票證搭乘自強號,在硬體設備無法完全辨別下,只好訂定七十公里內持電子票證搭乘各級列車給予區間車九折的優惠,依台鐵費率換算旅客持電子票證搭乘自強號,每搭乘一公里台鐵損失一元,開啟台鐵票價混亂濫觴取消優惠都將被冠上變相漲價。再加上兩次重大事故陰影,各界直指台鐵要漲價先提升安全及服務品質,更使得台鐵只好按住傷口繼續堅守

近十年來新購車輛大量加入營運,各區域立體化捷運化工程逐漸完工,台鐵在列車營運應可重新整頓布局,搭配交通部給的公司化遠景,應是一片光明才對。但從政經局勢看來,台鐵就是專業政策提款機,大到地方捷運路線平行競爭、鐵路立體化及鐵路捷運化,小到營運上的票務政策、新購列車運用、列車停靠站等,受到政院交部及立委關切,台鐵反而失去專業無法出聲只好任人宰割公司化後台鐵仍是公營事業經營仍受政院交部管轄,預算仍受立院監督,公婆們依然會持續提款,台鐵要突破相當困難

近日台積電預計於日本熊本設廠,將本來規畫通往熊本機場鐵道新建計畫,納入台積電設廠位置調整路線與站點,紓解設廠後增加運輸需求,這樣單純務實規畫與政策,對照鶯歌站增停普悠瑪的新聞,令人相當羨慕台日鐵路站點締結姊妹不在少數,但交流與參考顯然僅止於觀光列車便當吉祥物,鐵路的營運執行政策規畫,在各類公婆持續監督提款之下,似乎都非首要考量,這也是生為台灣人的悲哀














九合一風起 228怎是和平紀念日


2022-02-28 04:29  聯合報 /   林興寧/公(彰化市)



蔡總統昨天參訪當年偵訊美麗島案件的「不義遺址」—安康園區,還說今天是二二八,藉此要向曾經付出青春甚至犧牲生命的民主前輩們致敬,而且不論民主發展轉型正義,政府都會持續前進,絕不停止。只是對照現況,這翻話不免叫人啼笑皆非

因為美麗島大審八位受刑人政黨或統獨傾向,一度打算接任國統會副主委黃信介,太早去世讓人無法推論;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病歿的林弘宣,曾在總統大選力挺連戰;民國 95 年(二○○六年)離開綠營的林義雄想籌組新政團長期抨擊民進黨的張俊宏、呂秀蓮、施明德,炮火更是迄今未歇;「始終如一」的,就只剩陳菊和姚嘉文了。

但更諷刺的是,十八年前台島有史最大規模的群眾運動二二八牽手護台灣」,串起約五百公里的人鏈,結果不久爆發「三一九槍擊案,隔天總統選舉,自認大勢已去的阿扁,得票率恰以零點二二八%險勝對手,自此「天佑台灣」成了綠營最愛用語。只是嫌犯陳義雄隨後落海溺斃生前留下遺書也已被毀;隔年三月,紐約時報網路版評論民進黨政府所公布的「三一九」破案報告,無異坊間廉價小說情節

至於二二八事件本身,雖然過了七十五年,大家也都知道和解必須建構在真相之上,可是誰又敢說自己的版本絕無小說情節」?

豈不見官方調查報告早已陸續出版,常自嘲「險學」學者、以研究二二八聞名的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所長許雪姬,卻不斷呼籲政府應成立專門研究團隊進行計畫性釐清事實,以免許多當事人重要史料隨時間流逝?而高齡一○四歲的總統府前副秘書長張祖詒,日前出書時更感嘆:曾為蔣經國調閱大溪檔案室二二八的全部卷證,隨處可見蔣中正三令五申,要軍隊保護台灣同胞並從寬究責,因此餘生最大心願,就是希望政府能公開當時所有資料

中樞紀念二二八儀式今於基隆舉行主題為「有心無懼.河畔風起」。若綠營向來最在乎也最擅長選戰,那麼「九合一」風雲已起,在用「心」和恐「懼」之間,「不義」的何止國民黨?今年二二八,又怎能是個「和平紀念日」?


陳立恆/誰的共和國沒有夢!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立恆/誰的共和國沒有夢!







陳立恆/誰的共和國沒有夢!


2022-02-28 04:38  聯合報 /   陳立恆(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歷史記載不一定是真的,小說描寫卻常常是真的」,這是我日前參加台聯黨前主席蘇進強先生的新書發表會時,整場分享中令我最有共鳴的一段話,因為年齡越老大,就越感到現實比小說更魔幻小說比現實更真誠

誠然,這本「共和國之夢」包含了許多信而有徵含沙射影互相交錯形成政治圖像,但真假早已不是癥結,反正在民國 111 年(二○二二年)的新聞頭條還比不上民國 37 年(一九四八年)的「一九八四」更切合人類真實世界的今天,基層民眾和政治人物一樣,已經難以分辨那些曾經振奮人心的夢想背後,究竟是偉大、還是渺小;究竟是自由、還是操控;究竟是創造、還是毀滅?

在如此一個閱讀凋零時代出書,需要一點孤勇與情懷,而在如此一個情勢詭譎的時機談論共和國之夢,則是需要相當的思考與敏銳。眾所周知民國 111 年(二○二二)的開年並不平靜,先不論疫情依舊,正值敘利亞戰火未歇、阿富汗百廢待興,俄羅斯軍隊攻入烏克蘭首都基輔,我們從偏安一隅的台灣環顧四周,看到多少共和國的夢想都是口號偉大成就渺小,都在高呼自由的路上卻坐著操控輿情車馬;政客們驅使著人民辛苦地邁出每一步創造未來的腳印,卻多半踏在毀滅既有台階上,身處一路崩壞國家碎片裡,這些國家的人民一直沒有走到他們曾經被應許的流著奶和蜜共和國天堂

如果說廿世紀是許多共和國夢起的世紀,看起來廿一世紀將是許多共和國夢碎的世紀,阿拉伯之春就是一個令我匪夷所思的轉捩點,多少新興共和國此起彼落地陷入貪腐、奪權、混亂的無限循環,反觀約旦、摩洛哥、沙烏地阿拉伯等君主國家雖然也是問題叢生卻反而僥倖過關,難道共和國這個概念不合理嗎?顯然不是。共和國的英文「republic」來自拉丁文「res publica」,字面涵義就是「共同的財產」,每一個在民主懷抱中長大的公民都知道國家屬於人民的「共同的財產」,至於如何以民主的方式選出一個真心為人民打理財產共和政府,就是每一個有夢最美的共和國最終美夢成真,還是噩夢纏身根本原因

兩千年前的儒家思想同樣認同民主的真諦,荀子說:「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正是點出了政府官員就是為基層民眾打理財產的公僕而已。曾幾何時,當我們發現無論股市指數與 GDP 數字多麼漂亮,政府官員們的各類型財產比起他們上任前漲幅可觀,而基層民眾可支配財產卻比起他們上任前逐漸縮水的時候,我們基本可以判定這是一個走向失敗的共和國家,因為它的政府沒有真心對待人民的財產,並且它的人民沒有能力選擇合格公僕

事實上共和國們面臨的挑戰遠比選擇一群合格的公僕更加複雜,敘利亞阿富汗都是文明燦爛資源豐富的古國,也享受過一段段明亮安逸歲月。烏克蘭雖然一直掙扎於歐俄之間,卻也算一方歐洲小霸,可惜強鄰介入認同混亂政客腐敗等等各種原因讓他們幾十年都爬不出貪腐內耗甚至戰亂聯手挖出來的巨坑,也逃不過成為大國交鋒殺戮戰場淒慘命運

他們的悲情經歷正在警告我們,每一個共和國都有夢,但共和國的人民必須非常清醒,才不會某天醒來發現自己來到一場噩夢裡。